【BON音樂】50+ 最偉大交響樂團之旅(三) – 紐約愛樂(New York Philharmonic)
All about New York Philharmonic-2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線上直播課:Grand tour!古典音樂慢旅三部曲
課程概要
什麼是古典音樂?
古典音樂的魅力到底在哪裡?
想了解古典音樂,但又擔心聽不懂?
50+學院邀請到蹦藝術執行長-林仁斌老師,以最輕鬆的方式帶大家進入古典音樂的世界,每周2小時的音樂慢旅,讓您一點一點延伸欣賞古典音樂之美,最終讓您登上藝術殿堂,成為古典音樂欣賞達人。古典音樂三部曲-「古典音樂第一堂課」,將深入淺出的帶領大家進入古典音樂的美妙的旅途中。
線上直播課:最偉大交響樂團之旅
課程主題:最偉大交響樂團之旅
12/3「維也納愛樂」樂團歷史與風靡全球新年音樂會 |
紐約愛樂(New York Philharmonic)不僅是美國最老與最知名的交響樂團,同時也是世界歷史最悠久的交響樂團之一。
紐約愛樂早在1842年便成立,當初的名稱是紐約愛樂協會(The Philharmonic Society of New York),在首任指揮希爾(Ureli Corelli Hill,美國人)的帶領下,於該年12月7日舉行第一場音樂會。不過,紐約愛樂的名稱卻直到1928年,紐約愛樂協會與紐約華爾特達姆洛希(Walter Damrosch)交響協會兩者整合後,才正式沿用至今。而在美國兩百多年的歷史中,該團將近一百六十年的時間,幾乎佔三分之二,因此對美國古典音樂的發展,有著絕對舉足輕重的份量。
紐愛小小資料庫
(取自維基百科)
BOX1:歷任音樂總監、首席指揮 Ureli Corelli Hill (1842-1847) Theodore Eisfeld (1848-1865) Carl Bergmann (1855-1876) Leopold Damrosch (1876-1877) Theodore Thomas (1877-1891) Anton Seidl (1891-1898) Emil Paur (1898-1902) Walter Damrosch (1902-1903) Wassily Safonoff (1906-1909) Gustav Mahler (1909-1911) Josef Stransky (1911-1923) Willem Mengelberg (1922-1930) Arturo Toscanini (1928-1936) John Barbirolli (1936-1941) Artur Rodzinski (1943-1947) Bruno Walter (1947-1949) Leopold Stokowski (1949-1950) Dimitri Mitropoulos (1949-1958) Leonard Bernstein (1958-1969) George Szell (1969-1970) Pierre Boulez (1971-1977) Zubin Mehta (1978-1991) Kurt Masur (1991-2001) Lorin Maazel (2001-) BOX2:紐愛首演紀錄 1947馬勒「第六號交響曲」/美國首演 1946史特拉汶斯基「三樂章交響曲」/世界首演 1925蓋西文「F調鋼琴協奏曲」/世界首演 1909拉赫曼尼諾夫「第三號鋼琴協奏曲」/世界首演 1908馬勒「第二號交響曲」/美國首演 1904馬勒「第四號交響曲」/美國首演 1893德弗札克「新世界交響曲」/世界首演 1892理察史特勞斯「死與淨化」/美國首演 1889柴可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美國首演 1886布拉姆斯「第四號交響曲」/美國首演 1881柴可夫斯基「第二號鋼琴協奏曲」/世界首演 1876華格納「女武神」第一幕/美國首演 1876柴可夫斯基「羅密歐與茱麗葉」序曲/美國首演 1866白遼士「幻想交響曲」/美國首演 1846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美國首演 1844貝多芬「第八號交響曲」/美國首演
2018年起新任音樂總監 梵志登(Jaap van Zweden)
美國最老牌的知名樂團紐約愛樂自2018年秋季起,將由現年55歲的荷蘭指揮梵志登(Jaap van Zweden) ,繼馬勒、托斯卡尼尼、伯恩斯坦等名家之後,成為他們的二十六任音樂總監。
紐愛現任音樂總監Alan Gilbert於2015年2月宣布不再續任,紐愛確定繼任人選之後,美國幾個主要樂團未來數年內的大位也隨之終告底定:近幾年來,波士頓交響樂團、大都會歌劇院、費城管弦樂團都聘任了新的音樂總監或首席指揮,因此梵志登與紐愛的五年合約出爐,也宣告各團間的「獵人頭大戰」暫時告一段落。
梵志登為小提琴家出身,19歲就成為大會堂管弦樂團史上最年輕的樂團首席,他在任上遇到伯恩斯坦,後者鼓勵他拿起指揮棒,梵志登曾回憶道:「伯恩斯坦當時指揮大會堂管弦樂團在柏林演出,而他十分想要在音樂廳中聽一聽樂團的音色,所以要我來指揮,但我根本沒指揮過啊?他說:『你必須指揮、必須這麼做。』他把我推到樂團前,我就這樣經歷了指揮初體驗,過後他說:『這次表現真是糟,但我從中看到了一些什麼,認真去做吧。』是他鼓勵我,讓我真的成了一位指揮。」(取自維基百科)
目前紐約愛樂一年約兩百場的演出,大部份在林肯中心的「大衛·格芬廳」(David Geffen Hall)(原為:「艾弗利‧費雪廳」,Avery Fisher Hall)舉行。全團的年度資金來源,主要有:售票、各式演出佔48%、年度募款活動佔31%,而聯邦、州、市等各級政府的補助只佔1%,另外有19%的業外投資收入,可以說是一個經營得當的法人音樂團體。(取自維基百科)
小故事: 「大衛·格芬廳」(David Geffen Hall)位於美國紐約市,是林肯表演藝術中心的一部分。它是紐約愛樂的主場地,有2,738個觀眾席。這座美麗的音樂廳建於1962年,音樂廳的建築由馬克斯·阿布拉莫維茨(Max Abramovitz)設計。最初名為愛樂廳,後來因為愛樂協會董事會成員之一的艾弗里·費雪(Avery Fisher)於1973年捐贈了1050萬美元給了紐約愛樂,因此音樂廳也改以他的名字命名。至2014年11月13日,林肯中心正式宣布將「艾弗里·費雪廳」更名為「大衛·格芬廳」。
「大衛·格芬廳」2022年秋季重新開幕
重新翻修.即將於2022年重新開放的「大衛·格芬廳」 – New David Geffen Hall
樂團珍貴資料一一帶大家看
(整理自紐約愛樂官網)
紐約愛樂的歷史意義、重要資訊非常非常多,這邊蹦藝術以紐愛資料庫裡的十大重要資料,一一帶各位蹦友們深入了解:
1. 瑪麗安·安德森早期照片
一張罕見的年輕瑪麗安安德森的照片 – 1925 年紐約愛樂樂團夏季戶外音樂會試鏡選秀比賽的獲勝者。
瑪麗安·安德森(Marian Anderson, 1897-1993)是二十世紀最著名的美國聲樂家女低音歌手。最初即因為這場表演的成功,開啟了她輝煌的偉大女低音的職業生涯。
2. 馬勒任職期間,留下許多珍貴手稿
儘管馬勒生前從未指揮過德弗札克的《新世界》交響曲,但最近在樂團資料庫《新世界》交響曲的樂譜中發現了馬勒在總譜上的註記(他劃下的記號是藍色的)。為什麼呢?馬勒其實準備將德弗札克《新世界》交響曲(1893年首演)作為1911年時,馬勒音樂總監的第二個樂季後半任期的表演曲目。
雖然馬勒沒能於在世時演出這首交響曲,但他在去世前的春天,其實已經研究過了《新世界》交響曲。
3. 差點遺失的珍貴資料 – 全體團員簽名給托斯卡尼尼的道謝函
在一位前紐約愛樂團員音樂家的女兒的家裡,發現了一份紐約音樂家給托斯卡尼尼 (Arturo Toscanini) 的簽名文件副本:感謝他在 1936 年挺身而出,以音樂對抗德國納粹政權,全體音樂家集體留下簽名,聲明非常榮幸於他的指揮棒下演奏音樂。
4. 拉赫曼尼諾夫與樂團團員討論,尋求意見的珍貴通信
1940 年,作曲家拉赫曼尼諾夫 (Sergei Rachmaninoff) 將這封信寄給了紐約愛樂樂團小號首席哈里·格蘭茨 (Harry Glantz),當時拉赫曼尼諾夫正在為《交響舞曲》做最後校稿,因此尋求小號首席哈里·格蘭茨的建議。這封信一直收藏在在格蘭茨女兒的家中,後來她將其捐贈給了紐約愛樂。
5. 作曲家們的「先祖」
第一次世界大戰和「西班牙流感」的大流行使得 1918 年春天成為美國前所未有的危機時期。除了全國巨大的經濟壓力外,紐約愛樂樂團還面臨著一場針對所有德國事物的文化戰爭:包括音樂。音樂雜誌《The Etude》裡的這篇文章,試圖追溯西方音樂作曲家的種族起源,盡可能不要是德國人。(XD)
因此:貝多芬被發現是比利時人;舒伯特,奧地利西里西亞;海頓,奧地利克羅地亞人…。
P.S.
「西班牙流感」(英語:Spanish flu),也稱為1918年流感大流行(英語:1918 flu pandemic),是於1918年1月至1920年12月間爆發的異常致命的流感大流行,造成當時世界人口約四分之一的5億人感染,大約造成了全球2000萬至5000萬人死亡(各方估計值在1741萬至1億人之間),是人類歷史上致死人數最多的流行病之一、僅次於黑死病。
6. 菲利帕·斯凱勒 (Philippa Schuyler)
神童鋼琴家兼作曲家菲利帕·斯凱勒 (Philippa Schuyler) 的知名作品《機器之歌》(Song of the Machine) 出現在她的青年時期音樂會節目單裡。《機器之歌》寫於 9 歲,是她在二戰期間參觀機槍工廠的回應。這本音樂剪貼簿記錄了 Schuyler 非凡職業生涯的開始。1946 年和 1955 年,她繼續與紐約愛樂樂團合作演出,然後在 1960 年代轉向新聞業,直到 1967 年她在報導越南戰爭時在直升機墜毀中喪生。
7. 伯恩斯坦的美國音樂願景
1958 年,伯恩斯坦 (Leonard Bernstein) 準備接任紐約愛樂音樂總監,在這份企劃願景書裡概述了他擔任音樂總監的第一個樂季的曲目以及願景,並將其提交給愛樂樂團的音樂政策委員會進行審查。可以看到:「美國音樂」是他的中心主題,也最適合愛樂樂團第一位美國出生的音樂總監。
8. 音樂家的趣味樂譜標記
這首新創曲目《And God Created Greta Whales》,作曲家發明了全新音樂記號(持續迅速地演奏,團員不需整齊,可以自由而無節奏地演奏,並奏出誇張的漸強與漸弱)。我們可以看到在練團之餘,音樂家除了指法、呼吸標記、臨時記號和動態標記之外,也在譜上畫下了他們對於管弦樂樂曲的想法(霍瓦內斯和上帝創造大鯨魚的插圖是由@MusicologyDuck 於 2020 年發現)。
9. 《波麗露》的美國首演
2018 年,在準備拉威爾《波麗露》的音樂評論論文時,法國音樂學家確定由指揮家阿圖羅·托斯卡尼尼和紐約愛樂樂團於 1929 年 11 月 14 日進行的音樂會版本《波麗露》演出,是本樂曲美國首演。(筆者補充:拉威爾於英國指揮《波麗露》於1928年11月22日於巴黎歌劇院進行了芭蕾版本首演、拉威爾亦曾於英國指揮本曲)
10. 珍貴的樂團圖書館資料
拉威爾的《La Valse》的分譜,可以看到樂團圖書館裡找到團員:亨利·博維格 (Henry Boewig) ,1927 年將低音單簧管分譜從德國記譜法(German notation)轉換為法國記譜法(French notation)之樂譜,這份樂譜至今仍然使用著。(Boewig 擔任紐約愛樂的年份是從 1888 年到 1930 年,他也在樂團的成員,Boewig 是愛樂樂團的成員,他也謄寫了1893年德弗札克《新世界交響曲》全球首演時使用的手稿部分。
堅強無比的歷任音樂總監
(整理自維基百科)
擁有悠久的歷史,自然脫離不了豐沛的人脈關係。紐愛最引以為傲的,便是陣容堅強的→「歷任音樂總監」。
首任指揮希爾之後,1865年的伯格曼(Carl Bergmann)則是第一位常任指揮。之後的重要指揮還包括:雷奧坡達姆洛希(Leopold Damrosch)、提歐多瑞湯瑪斯(Theodore Thomas)、安東西德(Anton Seidl)、華爾特達姆洛希(Walter Damrosch)、馬勒(Gustav Mahler)、約瑟夫史川斯基(Joseph Stransky)等人。
1921年紐約愛樂與國家交響管絃樂團合併,孟根堡(Willem Mengelberg)續任指揮直到1930年,1925年福特萬格勒(Wilhelm Furtwangler)從客席變成常任,托斯卡尼尼(Arturo Toscanini)在1927-36年間接任他的位置。托斯卡尼尼之後的繼任者有:巴畢羅里(John Barbirolli)、羅辛斯基(Artur Rodzinsky)、史托考夫斯基(Leopold Stokowski)、米卓波羅斯(Dmitri Mitropoulos),再到1958年的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紐愛贈予「桂冠詩人」頭銜)、1971年的布列茲(Pierre Boulez)、1978-91年的祖賓梅塔(Zubin Mehta,也是二十世紀在位最久的總監)、1991年的寇特.馬殊(Kurt Masur),每一位都是二十世紀如雷貫耳的指揮大師。
福特萬格勒的歷史錄音,正在一一修復,重新發行中
巴畢羅里指揮紐約愛樂:西貝流士交響曲1&2
巴畢羅里指揮紐約愛樂:經典的馬勒第五號交響曲
羅辛斯基Artur Rodziński Live (1892-1958): Tchaikovsky: Symphony no.4 & 5 (New York 1945-’46)
史托考夫斯基指揮紐約愛樂於電影《卡內基音樂廳》中留下Live’ 演奏
Leopold Stokowski conducts the New York Philharmonic Symphony Orchestra in part of the slow movement from Tchaikovsky’s 5th Symphony in the 1947 movie “Carnegie Hall”.
米卓波羅斯指揮紐約愛樂之音樂會彩排實況
伯恩斯坦指揮《贛第德》輕歌劇序曲 Live’
布列茲指揮紐約愛樂:德布西《海》交響素描
此外,許多作曲家、獨奏家也與這個樂團合作過,像是安東.魯賓斯坦、柴可夫斯基、德弗札克、理察史特勞斯、馬勒、拉赫曼尼諾夫、史特拉汶斯基等等。一代代偉大的歌唱家與紐約愛樂同台的更是不計其數。
霍洛維茲與紐約愛樂合作拉赫曼尼諾夫第三號鋼琴協奏曲(祖賓梅塔指揮)
其中的主因,是紐約愛樂特別擁護當代傑出作曲家的新作,像是德弗乍克第九號交響曲「新世界」、拉赫曼尼諾夫「第三號鋼琴協奏曲」都由該團世界首演。而貝多芬「第八、九號交響曲」、布拉姆斯「第四號交響曲」、馬勒「第一、四、六號交響曲」的美國首演,也都由紐約愛樂寫下歷史。這個安排當代作曲家作品的優良傳統,一直到現在都依然保持著。
跨領域演出
1882年,在達姆洛希的率領下,紐約愛樂完成了第一次的美國國內巡迴演出。1920年第一次歐洲巡迴演出成功之後,全球五大洲裡頭,有52個國家共352個城市曾經留下他們動人的音樂。
1922年該團也是第一個進行廣播的大型交響樂團,懂得在在巡迴之外,找到推廣音樂更有效的傳播媒體。下為紐約愛樂歷史照片:1930年10月5日,CBS首次現場轉播紐約愛樂於卡內基音樂廳演出。
馬勒.最知名的前音樂總監
馬勒紀念音樂會規劃
紐約愛樂團員探訪馬勒之墓
伯恩斯坦的耕耘與創新
自1950年起,紐約愛樂更打進電視圈,在伯恩斯坦的帶領下,該團於CBS電視台進行一系列的青少年管絃樂入門的錄影演出,這項創舉甚至持續轉播二十幾年,對於古典音樂的推廣厥功甚偉。下為紐約愛樂歷史照片:1958年伯恩斯坦帶領紐約愛樂準備進行電視轉播實況演出。
伯恩斯坦琴藝出眾,偶爾與紐約愛樂邊彈邊指揮,令人佩服
George Gershwin – Rhapsody in Blue – Leonard Bernstein, New York Philharmonic (1976)
拉威爾鋼琴協奏曲第二樂章
1962年紐約愛樂搬到愛樂廳,也就是現在的林肯表演藝術中心的「大衛·格芬廳」。1965年開始,該團在紐約市的公園內舉行免費音樂會,超過一千兩百萬的聽眾曾參與此盛會。1986年7月5日於紐約中央公園的音樂會,更吸引了約80萬聽眾,創下古典音樂史上的新記錄。
中央公園音樂會廣告海報(原來美國也愛放煙火喔~)
2018年6月15日,紐約愛樂於中央公園演奏「伯恩斯坦紀念音樂會」現場盛況
1976年起,「林肯中心音樂會」的現場實況,也經常出現全美教育電視節目中。從1980年之後,紐約愛樂已經完成十六趟國際巡迴演出,足跡遍及歐洲、墨西哥、南美洲、亞洲、以色列、拉丁美洲、蘇聯等,其中包括四次美國本土巡迴表演,可以說活動力驚人。
進入網路時代,紐約愛樂也不落人後,在1996年11月14日,成為第一支運用數位重製技術的樂團,重新出版伯恩斯坦於1943年首次登台之歷史錄音,透過網際網路播放到全球。1999年2月18日,該團進行他們的第13,000場演出,2004年12月18日進行至第14,000場演出,寫下其他樂團難以超越的里程紀錄。
紐約愛樂曾經四度來台,最近的一次是由於2018年3月17、18日在台北國家音樂廳,由新任音樂總監梵志登(Jaap van Zweden)率領樂團進行亞洲巡迴,並與中國美麗鋼琴家王羽佳合作,於台北國家音樂廳舉行了兩場演出。
這是樂團拍攝之紀錄影片:(影片裡有兩廳院的空拍景與國家音樂廳彩排實況喔~)
唱片錄音
從1917年的第一張唱片錄音開始,紐約愛樂已經灌錄將近二千張的專輯,其中大約有五百張目前市場上可以買到。其中值得收藏的包括企鵝三星帶花:伯恩斯坦指揮柯普蘭「阿帕拉契之春」、「比利小子」(CBS),伯恩斯坦指揮自己的作品「讚美詩交響曲」(CBS)。
另有唱片藝術首獎:華爾特指揮舒伯特「第五、八號交響曲」(CBS),華爾特指揮莫札特「安魂曲」(CBS),華爾特指揮馬勒「大地之歌」(CBS,Miller、Haefliger演唱),伯恩斯坦指揮馬勒「第二號交響曲」(DG,韓翠克絲、露德維希演唱),辛諾波里指揮華格納「管絃樂曲選」(DG),布列茲指揮史特拉汶斯基「火鳥」(CBS)等等。
而在馬殊指揮下的紐約愛樂錄音由Teldec發行,其中也有兩張贏得「音響評論」雜誌的「年度唱片」獎。1997年該樂團發行一套10張的珍藏專輯「重溫歷史」,收錄1923-1987年的電台廣播演出錄音,是紐約愛樂重要的錄音文獻。
繼續引領風騷
儘管樂壇總是有著不利於紐約愛樂的傳言,例如該團團員自視甚高、難以駕馭,或者是紐約一地樂評苛刻不利指揮。近年來,甚至有樂評表示紐約愛樂的地位,已經落在美國五大交響樂團之外。但是不管怎麼說,這個有著難以取代歷史地位的樂團,依舊是許多指揮夢寐以求的合作夥伴。
2121-22 樂季前瞻
2121-22 樂季預告影片
紐約愛樂Youtube頻道
【主題三】最偉大交響樂團之旅
台灣每年幾乎都會有世界級的交響樂團前來演奏,票價不算便宜,但卻常常是一票難求~這些世界級的交響樂團各有各的特色及風格,本次古典音樂三部曲-「古典音樂第三堂課」,將一次帶領大家認識四個偉大的世界知名交響樂團。
★課程更多介紹:https://50plus.pse.is/3mc46r
12/3「維也納愛樂」樂團歷史與風靡全球新年音樂會12/10「柏林愛樂」古典天團與數位音樂廳的全球魔力12/17「紐約愛樂」美國最具歷史與獨特地之管弦樂團12/24「洛杉磯愛樂」百年老店走向21世界迎向新風格 |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更多音樂新知
2025-01-20
【BON音樂】蹦藝術X上海商業儲蓄銀行「豐富人生 X 音樂天地」公益講座:韋瓦第《四季》小提琴協奏曲
義大利作曲家韋瓦第寫下四百多首各類型協奏曲,對協奏曲形成的發展與小提琴演奏技法,
2025-01-10
【BON音樂】蹦藝術X上海商業儲蓄銀行「豐富人生 X 音樂天地」公益講座:獵劇本高手、獵旋律高手、獵豔高手」:普契尼生平與他的音樂
在全世界十大上演率最高歌劇裡,普契尼就佔了三齣。他筆下細膩的愛情與詠嘆,流淌下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