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N音樂】2024.10.19. 長榮交響樂團【ESO指揮專場】舒馬富斯——馬勒第四號交響曲 導聆

【BON音樂】2024.10.19. 長榮交響樂團【ESO指揮專場】舒馬富斯——馬勒第四號交響曲 導聆
Evergreen Symphony Orchestra 20241019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今天介紹的主題,是蹦藝術執行長林仁斌老師將於10月19日(六)於國家音樂廳導聆的長榮交響樂團音樂會 【ESO指揮專場】舒馬富斯——馬勒第四號交響曲

以下是音樂會海報:

 

音樂會導聆人

蹦藝術網站執行長 林仁斌老師簡介

 

會後補充音樂會現場與導聆照片

 


音樂會詳細資訊:

【ESO指揮專場】舒馬富斯——馬勒第四號交響曲
演出時間:2024年10月19日(六) 19:30/Sat, 19 Oct 2024 19:30

演出地點:國家音樂廳/National Concert Hall

指揮:葛諾.舒馬富斯/Gernot Schmalfuss, conductor

海頓:D大調第101號交響曲「時鐘」               

J. Haydn: Symphony No. 101 in D Major, Hob. I:101 “The Clock”

第一樂章:慢板–急板(Adagio - Presto)

第二樂章:行板(Andante)

第三樂章:小步舞曲,稍快板(Menuetto: Allegretto)

第四樂章:終章,有活力的(Finale: Vivace)

馬勒:G大調第四號交響曲                              

G. Mahler: Symphony No. 4 in G Major    

第一樂章:從容地、不匆忙(Bedächtig, nicht eilen)

第二樂章:悠閒地速度,不太急促(In gemächlicher Bewegung, ohne Hast)

第三樂章:寧靜地,稍慢(Ruhevoll, poco Adagio)

第四樂章:舒適滿足地(Sehr behaglich)

女高音:林慈音/Grace Lin, soprano
音樂會導聆訊息/Pre-Concert Talk
時間10月19日(六)/Sat, 19 Oct 2024
導聆:林仁斌老師/Jen-Pin Lin, speaker
地點:國家音樂廳1樓大廳/National Concert Hall 1F Foyer
注意事項:18:30開放1號門進場,18:40導聆開始

The Gate 1 opens at 18:30. Pre-concert talk begins at 18:40.

 

 

40分鐘音樂會求生指南

音樂會概念解說:
海頓知名「倫敦交響曲」《時鐘馬勒最具代表性的自然交響曲

樂曲解說

海頓:D大調第101號交響曲「時鐘」(27:00
J. Haydn: Symphony No. 101 in D Major, Hob. I:101 “The Clock”

 

關於創作軼事

關於海頓第101號交響曲《時鐘》的創作軼事,可以提到海頓晚年的倫敦之行:

海頓於1791年首次前往倫敦演出,取得了巨大成功,受到英國人的熱烈歡迎;三年後的1794年,他再次經紀人、出版商約翰·彼得·所羅門的邀請,再次前往倫敦,《時鐘》就是他第二次到倫敦旅行,第一年所完成的三首交響曲(1793-1794,這三首交響曲為第99-101號)

 

【BON話題】海頓的「倫敦交響曲」,其實不只是一首交響曲喔~

倫敦交響曲,有時又被稱為所羅門交響曲,是約瑟夫·海頓受倫敦的音樂會經紀人所羅門邀請,於1791年至1795年間創作的12首交響曲的總稱。倫敦交響曲可分為兩套,海頓第一次訪問倫敦時創作的第93~98號交響曲,和於維也納和他第二次訪問倫敦時創作的第99~104號交響曲。(取自維基百科

D大調第93交響曲(1791)

G大調第94交響曲,「驚愕」(1791)

c小調第95交響曲(1791)

D大調第96交響曲,「奇蹟」(1791)

C大調第97交響曲(1792)

降B大調第98交響曲(1792)

降E大調第99交響曲(1793)

G大調第100交響曲,「軍隊」(1793~1794)

D大調第101交響曲,「時鐘」(1793~1794)

降B大調第102交響曲(1794)

降E大調第103交響曲,「擂鼓」(1795)

D大調第104交響曲,「倫敦」(1795)


第一樂章:慢板–急板(Adagio - Presto)

https://youtu.be/fAfs5Ic0Uwc?si=O082Iyx7ruEaFWSd

 

急板(1:28

https://youtu.be/fAfs5Ic0Uwc?t=88

 

第二樂章:行板(Andante)(08:01

「時鐘節奏」的靈感來源推測:

關於第二樂章中類似時鐘鐘擺的節奏,最被廣泛認可的說法是「源於海頓對生活中時鐘聲音的敏銳觀察和巧妙轉化,而形成了獨特的『時鐘』節奏風格。」

不過這當然只是一種推測,畢竟海頓本人從未留下明確記錄,提及節奏的具體靈感來源。(8:0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Afs5Ic0Uwc&t=481s

 

首演的反應與加演:

《時鐘》與海頓其他稍早的交響曲相比,在樂器的運用、節奏的變化以及旋律的創作上,都顯得更加成熟與複雜。而1794的首演音樂會,海頓受到熱烈歡迎,這當然是對海頓極大的鼓勵與高度的認可。

 

第三樂章:小步舞曲,稍快板(Menuetto: Allegretto)(14:25

https://youtu.be/fAfs5Ic0Uwc?t=866

 

第四樂章:終章,有活力的(Finale: Vivace)(22:0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Afs5Ic0Uwc&t=1322s

 

第四樂章.對比對落(22:53

https://youtu.be/fAfs5Ic0Uwc?t=1373

 

《時鐘》的命名:

這首交響曲究竟海頓有沒有直接給予《時鐘》這個標題?抑或是後人根據其第二樂章的獨特節奏,而加上了《時鐘》這個具有象徵意義的標題(例如貝多芬之《命運》),我們不得而知。

但由後人(或出版商)賦予樂曲標題名稱,在音樂史上其實並不罕見,標題也反映出後人對作品特徵的理解與想像。


馬勒:G大調第四號交響曲
G. Mahler: Symphony No. 4 in G Major

人世之歌.喜悲哀歡

馬勒,可能是擁有全世界最多「瘋狂樂迷」的古典作曲家。每一位作曲家都有他的音樂特色,但要像馬勒這樣,同時擁有最大聲的Fortissimo、最小聲的Pianissimo,最長的樂曲長度,最大型的管弦樂編制、最深層的生死議題探討、最特殊的多樣樂器使用,幾乎是音樂史上絕無僅有的…

 

第一樂章:從容地、不匆忙(Bedächtig, nicht eilen)

第二樂章:悠閒地速度,不太急促(In gemächlicher Bewegung, ohne Hast)

第三樂章:寧靜地,稍慢(Ruhevoll, poco Adagio)

第四樂章:舒適滿足地(Sehr behaglich)

女高音:林慈音/Grace Lin, soprano

 

馬勒第四號交響曲

G大調第4號交響曲馬勒創作於1899年至1901年間創作的四樂章交響曲。最後樂章加入女高音獨唱,而歌詞選自詩集《少年魔號》中的 ⟨天堂的生活⟩(Das himmlische Leben)。

 

「馬勒的音樂表現了當時的問題性和時代性。同時也展現了他個人的內在。在他的音樂裡反映了十九世紀末的頹廢風氣與當時世界的淒苦,也飄散著奧地利帝國夕陽的氣氛。他的音樂是他內在糾葛的表現,展現它與外在世界之爭鬥。」

- 殷巴爾(Elinhu Inbal, b. 1936)

 

第四號.自然交響曲

根據馬勒與弟子布魯諾.華爾特的談話記錄,我們知曉馬勒認可了他交響曲的「三大創作階段」:

第一階段

自然時期:讚賞永恆的事物

第二階段

全然的音樂成形

第三階段

一切皆是新穎的、未知的

第一號

第二號

第三號

第四號

第五號

第六號

第七號

《大地之歌》

第八號《千人》

第九號

第十號
(僅完成第一樂章與五樂章架構)

 

布魯諾.華爾特於1910年6月,首次與馬勒在信件中提到馬勒作品的前兩個創作時期:

「您的歌曲作品中,第一個階段包含《少年魔號》(Des Knaben Wdehom)詩集譜曲之作品,第二階段則包含為呂克特(Friedrich Rickert, 1788 - 1866)之詩詞譜曲創作。而您的交響曲正好依據與歌曲相同之階段創作:第一階段包含您的《第一號交響曲》到《第四號交響曲》;第二階段包含《第五號交響曲》到第八號響曲》。前面四首交響曲讚賞永恆的事物,一部分藉由文字表達,一部分將文字隱藏起來,轉為絕對音樂形式。之後的《第五交響曲》、《第六交響曲》與《第七號交響曲》,則完全未受何隱蔽文字之影響,而全然以音樂成形。《第八號交響曲》的所有一切都是新穎的,最後關於神秘教義之音樂,則由文字提供。」

 

照片:馬勒(左)與布魯諾.華爾特(右)

馬勒(左)與布魯諾.華爾特(右)

 

亦即,在第四號交響曲結束後,馬勒的創作結束了「描繪自然創作期」,而從第五號開始,開啟了馬勒「絕對音樂」之第二創作時期,意味著從這首交響曲開始,馬勒的交響曲思維亦開啟了不同的內涵。

在筆者聆聽馬勒的感受中,第三號與第四號非常適合連續欣賞,作為「上、下兩部分」之完整交響曲。

 

原因:

第三號交響曲全曲共分為六樂章,如下:

 

第一部分:

I.「牧神甦醒,夏季就來臨了」(Pan erwacht. Der Sommer marschiert ein)

 

第二部分:

II. 「草地上花兒如是說」(Was mir die Blumen auf der Wiese erzählen)

III. 「林中鳥獸如是說」(Was mir die Tiere im Walde erzählen)

IV. 「人們如是說」(Was mir der Mensch erzählt)

V. 「天使對我說」(Was mir die Engel erzählen)

VI. 「愛情如是說」(Was mir die Liebe erzählt)

 

原本尚有第七樂章「上帝如是說」,但由於第三號整體篇幅過過長,馬勒將之改至第四號交響曲之最後樂章。

 

第4號交響曲全曲共4個樂章:

  1. 精緻、從容地—非常閒適地(Bedächtig. Nicht eilen—Recht gemächlich
  2. 悠閒地速度,不緊不慢(In gemächlicher Bewegung; ohne Hast
  3. 平緩,略似柔板(Ruhevoll, poco Adagio
  4. 非常滿足地(Sehr behaglich)搭配女高音獨唱(選自藝術歌曲 ⟨天堂的生活⟩ )

 

因此,如我們將第四號視為第三號之續作,兩者完整敘述了「自然時期的馬勒」,是最完滿的欣賞方式。


現在,讓我們再次回到對馬勒音樂認識最深的音樂家:布魯諾.華爾特,對馬勒第四號交響曲所提出的見解與說明文字:(下方「華爾特的解說」文字取自弗洛羅斯著《馬勒交響曲》一書)

 

華爾特的解說

音樂學家希德麥爾於 1901 年請求馬勒為他解釋第四號的基本思想。華爾特受馬勒請託,於1901年12月5日寫了封信給希德麥爾,提供了他想要的詳細解說。這份解說和娜塔莉的記載相當一致。

關於作品的誕生,華爾特寫道:「馬勒數年前譜寫了歌曲 ⟨天堂的生活⟩ ,他受這天堂生活愉快童真的描繪啟發,覺得自己進入了某種極為開朗、遙遠又特殊的領域,於是將這源於自身內心世界的內心素材進行交響化的處理。這無疑是個自我的世界,他活在這世界中,可能還沒有其他人呼吸過這裡的空氣,也因此其音樂結晶帶來許多新穎與驚奇。」

針對作品的主題,華爾特解釋如下:

「這或許有點太詳細,但請讓我告訴您第四號交響曲的前三個樂章會怎麼描繪天堂生活:

想像人們在第一樂章認識了天堂生活;這裡有聞所未聞的開朗、非屬人間的歡樂,既誘人又嚇人,有不可思議的光、不可思議的快樂,當然也不缺人性化且動人的聲音。

―― 第二樂章或可稱為『死神跳起舞來』;死神極怪異地拉著提琴,把我們拉上天堂去。再次提醒:這只是諸多可能名稱的其中一種。

――『聖吳甦樂自己也笑了』,可以是第三樂章的名稱,連最嚴肅的聖女都笑了,可見這領域是多麼開朗;其實她只是微笑,馬勒告訴我,她的微笑就像古代騎士或主教的紀念像,步入古老教堂時會看見他們雙手交疊胸前,帶著長眠者那太過寧靜幸福、幾乎看不出來的平和微笑;莊重的幸福寧靜,嚴肅、温和的開朗是此樂章的性格,但也有深刻悲痛的對比(您若想要,也可以是人間生活的回憶),開朗有時也會變得熱烈。

――此時若有人驚訝問道,這一切有何意義,一名孩童以最後的第四樂章作為答覆:這就是『天堂生活』。」

馬勒第四號交響曲整體來說,明朗、溫暖又亮麗而旋律化,加上第三樂章美的不得了的慢板以及第四樂章由女高音獨唱的「天國的生活」,一直被認為是最容易親近的馬勒交響曲之一。

 

第一樂章:精緻、從容地—非常閒適地(Bedächtig. Nicht eilen—Recht gemächlich

第一樂章.樂譜版本

"在第一樂章中,樂曲猶如一位沉思的智者,緩步而行,不急不躁,彷彿在思考著生命的奧秘。管弦樂團扮演著探索真理的角色,它們的音符在空氣中輕輕搖擺,彷彿在追尋著一束微弱的光芒,那是智慧的燈塔。每一個音符都像是一顆閃爍的星星,照亮著前進的道路,引領我們進入內心的深處。"

 

【BON話題】趣味梗:

原來在第四號交響曲中,馬勒已經敲敲「劇透」,告訴全部人第五號交響曲的主題啦~(10:18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CuHCMitaoQ&t=618s

 

還有~第一樂章第229小節(3:58),小號出現「三短一長」動機:

https://youtu.be/-rueKJDf9f0?t=238

 

1899年馬勒完成了他的聯篇歌曲《少年魔法號角》(Des Knaben Wunderhorn),並將其中一首〈天堂之歌〉(Das himmlische Leben)抽出,拿來當成第四號交響曲的最終樂章。〈天堂之歌〉以一種天真無邪的視角描繪了天堂的情景,而前三個樂章則彷彿是一段漫長的引子,圍繞著終樂章而展開,帶領聽眾一起經歷悠長豐富的旅程。最後,在平靜和滿足中,隨著串鈴聲響起,人們將沈浸在那個純真又充滿歡樂的世界。”(文/陳佩珊)

 

第一樂章:開頭特殊樂器特寫(0:03

 

先認識樂器:

串鈴/雪鈴(Sleigh Bells)

https://youtu.be/f1IACEDRTss?t=12

 

琉森音樂節 現場演奏(0:0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nfhInZLmUQ&t=2899s

 

第一步:貫穿第四號交響曲全曲之重要動機認識!

馬勒第四號交響曲的循環動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ueKJDf9f0&t=84s

 

 

第二樂章:「死之舞」

悠閒地速度,不緊不慢(In gemächlicher Bewegung; ohne Hast

"第二樂章宛如一位悠閒的遊客漫步在田園般的風景中。樂曲的旋律輕盈優雅,像是一幅優美的畫卷,描繪著大自然的寧靜和美麗。弦樂器和木管樂器彷彿是草地上婉轉的風聲和鳥兒的啁啾,它們輕輕低語,吟唱著大地的恬靜,帶給我們心靈的寧靜與舒適。而整個樂章,似乎被魔鬼窺伺著..."

 

詼諧曲:悠閒地舞動「死之舞」(16:20

*演奏第二樂章前,通常會為樂團首席準備另一把調音的小提琴(本樂章馬勒有特別指示:每根弦均調高一個全音:G-D-A-E --> A-E-B-#F),以令演奏者能快速轉換音準,直接演奏出第二樂章「死之舞」(與魔鬼共舞)之弔詭音樂(16:20

 

關於「死之舞」,華爾特曾說:「第二樂章或可稱為『死神跳起舞來』,死神怪異地拉著提琴,把我們拉上天堂去...」

https://youtu.be/YnfhInZLmUQ?t=978

 

第三樂章:平緩,略似柔板(Ruhevoll, poco Adagio)(27:33 

這是「母親深陷悲傷,含淚帶笑的面容」- 馬勒

"第三樂章讓人感受到一種莊嚴的氛圍,彷彿是一場虔誠的宗教儀式。樂曲中的音符彷彿教堂鐘聲,在空中迴盪,喚起內心的敬畏和虔誠。管弦樂團扮演神聖的儀仗隊,他們莊嚴而恭敬地演奏著,帶領我們穿越時空,來到心靈的聖殿,與神靈相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CuHCMitaoQ&t=1653s

 

繼續下去,讓我們欣賞第四號交響曲最美的第三樂章慢板與最後樂章 ⟨天堂的生活⟩ 相接段落,猶如「天堂之門開啟」的金光閃耀,是如此震攝人心的大場面: 

0:11 - Symphony #1

4:22 - Symphony #2

8:08 - Symphony #3

11:24 - Symphony #4

16:20 - Symphony #5

20:09 - Symphony #6

23:22 - Symphony #7

26:01 - Symphony #8

28:26 - Symphony #9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lfWo2DoFyo

 

第四樂章:非常滿足地(Sehr behaglich

feat. 女高音獨唱(選自藝術歌曲 ⟨天堂的生活⟩ )

"最後樂章就像是一場歡樂的聚會,歡笑和笑語在空中迴盪。樂曲的節奏明快,旋律歡快輕快,像是一群歡樂的孩子在花園裡奔跑嬉戲。管弦樂團彷彿是一群熱情洋溢的朋友,他們共同演奏著,分享彼此的喜悅和快樂,讓我們沉浸在音樂的海洋中,盡情享受生命的美好。"

 

為何馬勒眼中的天國生活,是這樣的呢?(見下方歌詞)

歌詞(取自維基百科

Das himmlische Leben
(aus Des Knaben Wunderhorn)

Wir genießen die himmlischen Freuden,
D'rum tun wir das Irdische meiden.
Kein weltlich' Getümmel
Hört man nicht im Himmel!
Lebt alles in sanftester Ruh'.
Wir führen ein englisches Leben,
Sind dennoch ganz lustig daneben;
Wir tanzen und springen,
Wir hüpfen und singen,
Sankt Peter im Himmel sieht zu.

Johannes das Lämmlein auslasset,
Der Metzger Herodes d'rauf passet.
Wir führen ein geduldig's,
Unschuldig's, geduldig's,
Ein liebliches Lämmlein zu Tod.
Sankt Lucas den Ochsen tät schlachten
Ohn' einig's Bedenken und Achten.
Der Wein kost' kein Heller
Im himmlischen Keller;
Die Englein, die backen das Brot.

Gut' Kräuter von allerhand Arten,
Die wachsen im himmlischen Garten,
Gut' Spargel, Fisolen
Und was wir nur wollen.
Ganze Schüsseln voll sind uns bereit!
Gut' Äpfel, gut' Birn' und gut' Trauben;
Die Gärtner, die alles erlauben.
Willst Rehbock, willst Hasen,
Auf offener Straßen
Sie laufen herbei!

Sollt' ein Fasttag etwa kommen,
Alle Fische gleich mit Freuden angeschwommen!
Dort läuft schon Sanct Peter
Mit Netz und mit Köder
Zum himmlischen Weiher hinein.
Sankt Martha die Köchin muß sein.

Kein' Musik ist ja nicht auf Erden,
Die unsrer verglichen kann werden.
Elftausend Jungfrauen
Zu tanzen sich trauen.
Sankt Ursula selbst dazu lacht.

Kein' Musik ist ja nicht auf Erden,
Die unsrer verglichen kann werden.
Cäcilia mit ihren Verwandten
Sind treffliche Hofmusikanten!
Die englischen Stimmen
Ermuntern die Sinnen,
Daß alles für Freuden erwacht.

天國的生活
(選自《少年魔號》)

我們享受著天國的喜樂,
與人間大不相同;
世間的喧囂和吵鬧,
在天國中杳無蹤影。
人人都和睦安寧,
生活如天使一般,
度過歡樂的時光。
我們舞蹈、跑動,
我們又跳又唱。
天上的聖彼得在看著。

約翰把小羊放出來,
屠夫希律眈眈等候。
我們把一隻溫柔
馴服而善良的
小羊羔處以死刑。
聖路加宰了牛,
一點也不必擔憂。
在天國的酒窖里,
美酒不用付價錢。
天使們則烘烤麵包。

每一種美味的蔬菜,
都在天國的菜園中生長,
有上好的萵苣和豆子,
所有我們想要的東西。
滿滿的盤子都為我們而備!
優質的蘋果、梨和葡萄,
園丁讓我們隨心所欲。
如果你想要獐和野兔,
他們立刻跑到街上,
帶上許多趕回來。

如果是齋戒的日子,
魚兒又開始高興地遊動。
看那聖彼得帶著
他的漁網和魚餌,
跑到天國的池塘邊。
聖瑪莎一定要掌廚。

世間的一切音樂,
都不能與我們的相比,
當那一萬一千個少女
開始翩翩起舞時,
聖烏蘇拉也露出笑顏。

世間的一切音樂,
都不能與我們的相比。
西西莉婭和她的親友們
都是絕佳的樂手。
天使的美妙歌聲,
使我們感到滿足,
讓我們醒來就歡樂。

重點提示:喜樂=肉類+美酒+麵包+蔬菜+水果+海鮮+跳舞+唱歌+音樂=滿足 XD

 

【DG古典】伯恩斯坦論馬勒音樂之猶太性與音樂(19"33)

藝術歌曲《少年魔法號角》中的〈人間之歌〉(Das irdische Leben)

《Das irdische Leben》 〈人間之歌〉

„Mutter, ach Mutter, es hungert mich!

Gib mir Brot, sonst sterbe ich!“


„Warte nur! Warte nur, mein liebes Kind!

Morgen wollen wir ernten geschwind!“

 

Und als das Korn geerntet war

rief das Kind noch immerdar:

„Mutter, ach Mutter, es hungert mich!

Gib mir Brot, sonst sterbe ich!“

 

„Warte nur! Warte nur, mein liebes Kind!

Morgen wollen wir dreschen geschwind!“

 

Und als das Korn gedroschen war

rief das Kind noch immerdar:

„Mutter, ach Mutter, es hungert mich!

Gib mir Brot, sonst sterbe ich!“


„Warte nur! Warte nur, mein liebes Kind!

Morgen wollen wir backen geschwind!“

 

Und als das Brot gebacken war

lag das Kind auf der toten Bahr!

「母親,啊母親,我餓了!

給我麵包,否則我會餓死!」


「等一下!等一下,我親愛的孩子!

明天我們就快收割了!」

 

當小麥收割完畢,

孩子仍然不停地喊著:

「母親,啊母親,我餓了!

給我麵包,否則我會餓死!」

 

「等一下!等一下,我親愛的孩子!

明天我們就快打穀(脫粒)了!」

 

當小麥打完穀,

孩子仍然不停地喊著:

「母親,啊母親,我餓了!

給我麵包,否則我會餓死!」


「等一下!等一下,我親愛的孩子!

明天我們就快烘烤了!」

 

當麵包烘烤完畢,

孩子卻死了,躺在靈床上!

 


第四樂章 ⟨天堂的生活⟩ 精彩影音欣賞(樂章長度:8:35)

 

關於第四樂章之詮釋觀念

馬勒在第四樂章的樂譜中,針對獨唱的部分給予了特別的註解:「帶著童趣、愉快無憂的聲音來演唱」(Singstimme mit kindlich heiterem Ausdruck)。這個註解清楚地表明了馬勒對音樂的期望,希望透過天真無邪的視角來表達對生命的喜悅及天堂的憧憬。

本次擔任演唱的女高音林慈音,活躍於國內外歌劇、神劇、藝術歌曲等演唱領域,音色自然澄淨,尤其在宗教歌曲上多有涉獵,她的演唱也將成為欣賞這部作品的焦點之一。被問及如何演繹帶有純真、童趣的聲音,她表示:「我不會用聲音的角度來看這件事情,我也不會故意模仿小孩的聲音。其實這是一個很單純的狀態,我認為這需要的是比較簡單的詮釋,必須要唱得非常乾淨,而且完全按照樂譜上的指示,絕不能有太多像歌劇中的那種滑音。」(本段文字取自「【MUSICO特別報導】音樂中的天堂:馬勒第四號交響曲——舒馬富斯×林慈音×長榮交響樂團」)

 

第四樂章 樂譜版本(48:25

https://youtu.be/pCuHCMitaoQ?t=2905

 

 

完整文章延伸閱讀

【MUSICO特別報導】音樂中的天堂:馬勒第四號交響曲——舒馬富斯×林慈音×長榮交響樂團

2024.09.27|採訪‧文/陳佩珊

初秋,充滿詩意的季節,大自然的樂章在耳邊悄然奏響。成軍23年的長榮交響樂團將在首席藝術顧問兼桂冠指揮——葛諾・舒馬富斯(Prof. Gernot Schmalfuss)的領軍下,於10月19日週六晚間在國家音樂廳和樂迷共享一場交響盛會。音樂會將演出海頓的第101號交響曲《時鐘》,那規律的節奏就如同大自然的心跳;下半場將呈現馬勒的第四號交響曲,宛如獻給秋天的讚歌,頌揚著生命的美好。第四樂章特別邀請到女高音林慈音擔任獨唱,透過她純淨的嗓音,為《天堂之歌》中的童趣與歡愉注入深刻而動人的詮釋。

上半場所演出的海頓的第101號交響曲,因第二樂章中弦樂規則的斷奏有如鐘擺左右擺動而得名「時鐘」。這部作品充分展現古典樂派對稱性與平衡感的精髓,並融入了海頓獨具匠心的幽默與巧思,創造出這部既詼諧生動,又饒富趣味與藝術價值的經典之作,成為古典音樂史上名副其實的「交響曲101」。

延續海頓交響曲中那充滿童稚純真的氛圍,下半場登場的則是馬勒的第四號交響曲。雖然馬勒的音樂一向以其深刻的情感表現、龐大而複雜的編制聞名,給予聽眾一種對生命與宇宙的壯麗與矛盾感。然而,在這部第四號交響曲中,馬勒卻一反常態,展現了他音樂創作中輕盈、明亮的一面,顛覆了大家的既有印象。1899年馬勒完成了他的聯篇歌曲《少年魔法號角》(Des Knaben Wunderhorn),並將其中一首〈天堂之歌〉(Das himmlische Leben)抽出,拿來當成第四號交響曲的最終樂章。〈天堂之歌〉以一種天真無邪的視角描繪了天堂的情景,而前三個樂章則彷彿是一段漫長的引子,圍繞著終樂章而展開,帶領聽眾一起經歷悠長豐富的旅程。最後,在平靜和滿足中,隨著串鈴聲響起,人們將沈浸在那個純真又充滿歡樂的世界。

馬勒在第四樂章的樂譜中,針對獨唱的部分給予了特別的註解:「帶著童趣、愉快無憂的聲音來演唱」(Singstimme mit kindlich heiterem Ausdruck)。這個註解清楚地表明了馬勒對音樂的期望,希望透過天真無邪的視角來表達對生命的喜悅及天堂的憧憬。本次擔任演唱的女高音林慈音,活躍於國內外歌劇、神劇、藝術歌曲等演唱領域,音色自然澄淨,尤其在宗教歌曲上多有涉獵,她的演唱也將成為欣賞這部作品的焦點之一。被問及如何演繹帶有純真、童趣的聲音,她表示:「我不會用聲音的角度來看這件事情,我也不會故意模仿小孩的聲音。其實這是一個很單純的狀態,我認為這需要的是比較簡單的詮釋,必須要唱得非常乾淨,而且完全按照樂譜上的指示,絕不能有太多像歌劇中的那種滑音。」


▲女高音林慈音(圖|長榮交響樂團 提供)

在詩詞中所描述的天堂畫面,充滿了音樂、歡樂、舞蹈、食物,熱鬧歡愉的氣息無所不在,林慈音更進一步描繪了歌曲中的情境,她說:「這個音樂給我歡樂的感覺比較像遊戲,通常我們想像天堂都會覺得是比較平和、安寧的,但在這個樂章中,它全部都是玩耍,包括聖徒們、煮飯、跳舞都是非常動態的,只有到最後才回復到平靜的狀態。它讓大家感覺到在天堂是非常自由的,沒有任何的限制。」

林慈音將這個天堂情景比喻成一個宴會慶典。她不單是一位敘事者,更希望將自己融入其中,因此能更投入地去感受各種不同的情緒,她說:「雖然都是快樂的情緒,沒有太悲傷的東西,但仍有各種不同的層次。想像我自己在這個宴會中有一個角色,同時是一位旁觀者,也是敘事者,這樣能更深刻地感受並詮釋歌詞中細膩的情感,透過成熟且技巧精湛的歌聲,將字裡行間的意境做更完美的呈現。」

〈天堂之歌〉的詩詞取自布倫塔諾(Clemens Brentano)和阿爾尼姆(Ludwig Achim von Arnim)所編纂的《少年魔法號角》。這部詩集收錄了500多首德國民間詩歌,內容包羅萬象,涵蓋了自然、愛情、戰爭、死亡和日常生活等,這些來自口頭流傳的民間故事與傳說,文字質樸簡潔,情感表達直率真摯,與馬勒的藝術理念不謀而合。對馬勒而言,無需過度修飾的華麗詞藻,反而是這些貼近人心、純粹自然的表達,更能觸動音樂中的深層情感。

當被問及演唱這部作品最大的挑戰時,林慈音表示:「作為一位歌手,必須把歌詞唱得非常清楚,這首曲子不僅速度很快,同時還有許多快中有慢、慢中有快的段落,這些都需要精準的掌握。」〈天堂之歌〉詩中描繪了孩童眼中的天堂,融合了物質與精神兩個層面,使得天堂不僅僅是抽象的靈性境地,亦是一個充滿美食與享樂的世俗世界。馬勒將生命中的無常和痛苦化為對超越的渴望,在他眼中,天堂也許不僅僅是靈性的歸宿,更是人類對幸福和精神救贖的終極追求。


▲長榮交響樂團與首席藝術顧問兼桂冠指揮葛諾‧舒馬富斯(圖|長榮交響樂團 提供)

馬勒曾如此描述他的交響曲:「神聖般的寧靜,卻又深深地悲傷,只能讓你同時歡笑和哭泣」。他在1899年開始創作,世紀末的歐洲社會正經歷著巨大的轉變,在那個充滿著矛盾的時代,人們因為工業革命的巨大進步對未來充滿樂觀,另一方面,社會的變革也瀰漫著不安的氛圍。這部第四號交響曲即便充滿樂觀的情緒,但死亡的陰影也無處不在,完美的定義了馬勒心目中那個二元論、矛盾對立與複雜的世界觀。《少年魔法號角》中的〈人間之歌〉(Das irdische Leben),是〈天堂之歌〉的另一極端,它描述著一個貧窮飢餓的小孩因等不及母親帶回的麵包而活生生餓死,悲慘寫實的殘酷景象,這不也是馬勒尋找生命意義時的另一種答案嗎?

馬勒在第一、二個樂章創造出天堂的寧靜與死神的幽默,並在第三樂章帶我們走進了永恆,在死亡的凝視中時間不復存在,彷彿是一次靈魂的思考,超凡脫俗的美令人屏息,林慈音說:「我最喜歡第三樂章,它就像在生命的盡頭,雖然沈重但很平靜。而在樂章快結束時,忽然整個天空打開,如同走過死亡的幽谷後迎向光明,非常特別。」最後馬勒將主題昇華到一個更高的境界,為我們揭開了天堂的生活樣貌。然而我們都知道,這並非只是表面的歡樂,當人生經歷過苦痛,才能體會隱含其中那個對死亡與來世的深思。

10月19日晚間,讓我們期待這場由長榮交響樂團主辦的《舒馬富斯——馬勒第四號交響曲》音樂會帶大家一同在純淨的樂音中,感受心靈的昇華,聽見天堂!

 

祝福大家音樂會欣賞愉快.擁有美好的一天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 前往蹦藝術 Podcas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BON音樂】蹦藝術X大人社團 - 從鍵盤到交響,李斯特的鋼琴魔性(四)協奏交響曲之輝煌年代:談李斯特的兩首鋼琴協奏曲

【BON音樂】蹦藝術X大人社團 - 從鍵盤到交響,李斯特的鋼琴魔性(四)協奏交響曲之輝煌年代:談李斯特的兩首鋼琴協奏曲

All about Liszt - 4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古典音樂是你的生活必需品?
希望有機會能拓展對古典樂的了解?
跟著林仁斌老師一起認識偉大的音樂藝術!

《大人社團》與蹦藝術攜手開設古典音樂鑑賞課程,林仁斌老師帶領學員欣賞每首的獨特之處,讓您徜徉在樂曲中,更貼近音樂家的心血結晶,聽出更多況味與樂趣!

《延伸閱讀》大人的音樂欣賞線上直播課程好嗎?學員真實回饋分享

《延伸閱讀》大人的音樂欣賞課學員回饋,看他們用音樂為生活注入繽紛

 

蹦藝術音樂美食藝文之旅 行程總覽~

https://bonart.com.tw/bonart-music-trip-2024-25/

 

【精彩課程ing】

2024年9月起

古典樂欣賞線上直播課(9/19週四下午班,共5堂):從鍵盤到交響,李斯特的鋼琴魔性


主講人:林仁斌老師

 

你對古典音樂深深著迷,期待聽懂更多內容嗎?

不只對作品感興趣,也想多了解音樂家的背景?

跟著林仁斌老師一起揭開這層有趣又精彩的音樂面紗~

透過課程你會對音樂領域有更深一層的認識,林仁斌老師將帶領同學們從生平故事,去探究創作背景與作品的演奏,以及樂譜到創作技法解析、樂曲欣賞版本比較,細細感受各種精彩的詮釋,聽出更多音樂的世界樂趣!

"體驗李斯特的音樂魔法,從炫技的鍵盤到深情的交響。這位鋼琴之神將帶大家從音樂的天堂翱翔至地獄的深淵,感受音樂帶來的震撼與美妙❤️"

  • 課程內容

    風靡全歐的鋼琴之神—李斯特

  • 第一堂|鋼琴之神.音樂偶像始祖:談李斯特的生平

拉生於匈牙利,學於維也納,成名於巴黎,席捲全歐洲的鋼琴之神李斯特,他的音樂承襲深厚技術根基,影響深遠。「只要彈過李斯特的作品,幾乎沒有不能演奏的作品了」,可說是全世界鋼琴家的共識,這也代表著他的音樂中,包含著無與倫比的深厚技術根基,而他的音樂是如何形成?李斯特旋風又是如何席捲當時的歐洲呢?林仁斌老師將帶領學員們解析李斯特音樂背後的奧秘,探索他在當時歐洲的影響力。

  • 第二堂|炫技王者:談李斯特的魔幻改編名曲

這堂課程,林仁斌老師將以李斯特充滿魔性而狂放的改編作品,為您解析李斯特音樂中的艱難與腦洞大開的演奏技巧。

解說曲目:《魔王》、《弄臣》、《唐懷瑟》、《夢遊女》...等精彩作品

  • 第三堂|交響詩創始者:談李斯特的主題與變形

李斯特於19世紀後半創新的「交響詩」(Symphonic poem)曲風,突破了傳統交響曲框架,著重音樂中的敘事性與主題發展,達到「以音樂說故事」的全新思維模式,是在白遼士首創《幻想交響曲》之後的管弦全新篇章。

本課程將解析其音樂設計,並與白遼士《幻想交響曲》相比,深入探討李斯特的音樂的「狂放」特色。

  • 第四堂|協奏交響曲之輝煌年代:談李斯特的兩首鋼琴協奏曲

李斯特的兩首鋼琴協奏曲,尤其是第一號,四樂章連貫;而第二號鋼琴協奏曲同樣是「交響協奏曲」之最佳典範,更是每位鋼琴家於浪漫時期所必須淬鍊而後才能綻自我之試金石。在課堂上,林仁斌老師將透過樂譜解讀,深入品評這兩首重要的作品。

  • 第五堂|淨化.昇華與沈潛:談李斯特晚年的音樂創作

李斯特晚年對宗教極感興趣,音樂中流露濃郁宗教色彩。自1877年後,他對荒涼、絕望和死亡產生深刻思考,反映在音樂及信件中。在課堂上,林仁斌老師將從李斯特從早年的鋒芒畢露,到晚年的昇華沈寂,帶大家以音樂創作,探索李斯特生命中的巔峰與低谷。

  • ※本課程大綱僅供參考,授課老師將視班級學員學習進度有所調整。


炫技鋼琴家代表.李斯特

Portrait of Franz Liszt (1811-1886), composer and pianist, 1839. Artist Henri Lehmann. (Photo by Heritage Art/Heritage Images via Getty Images)

 

李斯特的雙親

父親 亞當.李斯特(1776-1827)

李斯特之父:Adam Liszt

 

母親 Anna Liszt 

李斯特之母:Anna Liszt

 

李斯特生平年表


  • 第四堂|協奏交響曲之輝煌年代:談李斯特的兩首鋼琴協奏曲

李斯特的年代,正是迎向炫技、狂放的浪漫時期,他的各項音樂作品和演奏風格對當時及後世都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1855年的李斯特照片

 

李斯特的鋼琴演奏特色

李斯特的鋼琴演奏風格具有以下幾個鮮明的特點:

技巧精湛

  • 炫技性:李斯特是當代的鋼琴演奏技巧大師,他將鋼琴各種技巧發揮到了極致:他擅長極快的音階和琶音,手指在鍵盤上飛速移動,猶如閃電般敏捷,展現出令人驚嘆的技巧。雙音技巧(三度、六度、八度)也非常出色,能夠清晰、準確地演奏出複雜的雙音組合,使音樂更加豐富多彩。
  • 力度變化:李斯特在演奏中能極其自如地控制力度,從極輕柔的弱音到極強有力的強音都能精準呈現。他的音樂可以突然從輕柔的細語般的聲音,轉變為轟鳴般的強音,這種強烈的力度對比,為音樂增添了強大的張力和感染力。

 

情感充沛

  • 浪漫主義情感表達:作為浪漫主義時期的代表人物,他的演奏充滿了各種強烈的情感。李斯特用音樂表達出深沉的愛、悲傷的痛苦、狂熱的喜悅...等。演奏愛情主題的作品時,他能使音樂充滿了柔情蜜意;而在表達悲傷時,又能讓聽眾感受到如泣如訴的痛苦。
  • 情感渲染力:李斯特的音樂具有極強的情感渲染能力,不僅演奏者能沉浸在音樂的情感之中,還能把這種情感傳遞給聽眾,使聽眾的心隨之振動,仿佛與音樂家一同經歷了音樂中的喜怒哀樂。

 

創新性

  • 背譜演奏:李斯特首創了背譜演奏的方式,這在當時是一種全新的演奏理念。背譜演奏使他在舞台上更加自由奔放地演奏,也展現出對作品的深刻理解和熟練掌握,這樣的表演方式後來被更多鋼琴家所效仿,也成為演奏者必備的演奏標準。
  • 演奏形式:李斯特也在演奏形式上進行創新,常常在音樂會中加入一些即興演奏的部分,他根據現場的氣氛和自己的感受對作品進行即興發揮,使每一次演奏都具有獨一無二的特色。

 

融合多元元素

  • 民族元素融合:他在演奏中常常融入匈牙利民族元素,如匈牙利舞曲的節奏和旋律特點。他把匈牙利民間音樂的特色融入到演奏中,使他的音樂不但具有古典音樂的高雅,又具備有民族音樂的特色,展現出獨特的風格。
  • 與其他藝術形式融合:李斯特的作品,也經常與其他藝術形式相融合:例融入文學作品的意境,或者繪畫作品的色彩與意境相互呼應,甚至是旅遊閱歷,使他的音樂具有更豐富的文化內涵和藝術感染力。

第一鋼琴協奏曲.創作過程

《降 E 大調第一鋼琴協奏曲》的創作過程頗為漫長且複雜:主題起草於1830年,樂曲定稿完成於1849年,後於1853年再進行修改。

李斯特於 1830 年,年未及 20 歲時,便開始了第一號鋼琴協奏曲的創作。

在這階段,初步構思了作品的主題等核心元素。

1839 年至 1840 年期間,李斯特為樂曲增添了新素材:在多年演奏歷練與不斷的探索和嘗試中,這首樂曲逐漸豐富內容,初具規模。

到了 1849 年,初稿完成。李斯特到威瑪任職,對管弦樂團有了實質認識,他透過不斷地指揮管弦樂團,修改自己的作曲內容,因此協奏曲擱置了四年;在這四年間,對作品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和醞釀。

1853 年,李斯特重新動手修訂這部作品。他仔細斟酌每一個細節,對樂曲的結構、和聲、旋律等方面都進行了精心的調整和改進。

兩年後,1855年2月17日,終於在威瑪進行了第一號鋼琴協奏曲的首演。

在首演之後,1856年,李斯特又作了進一步的修訂,以確保作品的最佳姿態。

即使在總譜付印之前,他依然在不斷完善,直至最終出版。

在跨越26年的創作歷程中,李斯特面臨了許多挑戰和抉擇:既要保持作品的獨特性和創新性,又要使其符合音樂的基本規律和審美要求。他最終讓這首第一號鋼琴協奏曲成爲了浪漫時期最具意義的鋼琴協奏曲,以新奇的結構、輝煌的技巧以及無可抵擋的氣勢,在音樂史上留下了濃墨厚彩的一筆,並深受演奏者和聽眾的喜愛。

 

第一號鋼琴協奏曲 手稿

 

【延伸閱讀】第一號鋼琴協奏曲曲析

Liszt: Piano Concerto No. 1 Masterclass


第一號:協奏交響曲之代表作

I. 莊嚴的快板(Allegro maestoso) (0:0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m_m4pBxxk8

 

II. 近似於慢板(Quasi adagio) (5:25)

https://youtu.be/xm_m4pBxxk8?t=326

 

III. 稍快板-生動的快板(Allegretto vivace – Allegro animato) (10:19)

*第三樂章由於三角鐵被巧妙的使用,因此常被暱稱為「三角鐵協奏曲」XD

https://youtu.be/xm_m4pBxxk8?t=620

 

生氣蓬勃、行進曲般的快板(Allegro marziale animato) (14:22)

https://youtu.be/xm_m4pBxxk8?t=863


第二鋼琴協奏曲.創作過程

《李斯特A大調第二號鋼琴協奏曲》也是一首非常具有魅力的鋼琴協奏曲作品,創作過程也經歷了許多年(1839-1861)。

構思期

李斯特於1839年,音樂生涯的演奏成熟階段開始醞釀第二號鋼琴協奏曲。累積了多年的演奏和創作經驗基礎上,他對鋼琴協奏曲的形式和表達形式有了新的看法思考和探索,希望在作品中突破傳統的限制,融入更多的音樂理念和情感表達方式。

 

創作歷程

  • 初稿階段:他大約於1839年開始動筆,勾勒出作品大致框架。在初稿中,他確定了基本的主題元素和曲式結構。
  • 修改完善:初稿完成後,李斯特並未停止作品的創作。他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對作品進行修改完善,仔細地斟酌每一個音符、每一段旋律、每一種和聲的搭配,力求使作品更加完美。在這段過程中,隨時根據新的靈感,對初稿中的一些部分進行大幅修改,甚至重新構思某些段落。
  • 音樂融合:李斯特在修改過程中,不斷地融入各種元素。他將自己對不同音樂文化的理解、對各種情感的表達需求以及對演奏技巧的考量都融入到作品中。他可能會引入一些匈牙利民族元素,以展示自己的民族身份和文化根源;也會加入一些浪漫主義色彩濃厚的情感表達手法,使作品更富有感染力。

 

最終定型

經過長時間的反覆修改和完善,《第二號鋼琴協奏曲》最終定型。它以其獨特的結構、豐富的情感表達和高難度的演奏技巧,成為了鋼琴協奏曲中的經典之作。

作品呈現出的各種特色,都是李斯特在創作過程中精心設計的結果。例如,本曲為不間斷演奏,由一個長樂章組成,樂章內有若干不規則段落之樂章結構,有鋼琴家將之分為四樂章,亦有人分為五大段落;這深具變化的旋律走向,樂團與鋼琴間精妙的配合,都展示了李斯特在音樂創作上的高超技藝和獨特理念。

 

I. 綿延的慢板(Adagio sostenuto) [00:0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fT5Ypuo7xI&t=905s

 

II. 中等的快板(Allegro moderato)[06:37]

https://youtu.be/AfT5Ypuo7xI?t=398

 

III. 果決的快板(Allegro deciso)[12:16]

https://youtu.be/AfT5Ypuo7xI?t=736

 

IV. 生動活潑的快板(Allegro animato)[18:49]

https://youtu.be/AfT5Ypuo7xI?t=1130

 

*[爭議段落] (15:08起)

軍事進行曲風格的段落。

這裡與先前的溫柔開場主題截然不同,是對比性的轉變。

這段落也總是被攻擊爲粗俗,與先前的音樂不相合。但也有學者提出不同的意見:美國音樂學家羅伯特・溫特(Robert Winter),便稱此進行曲風格段落爲「展示主題轉變的全部情感範圍的傑作」(取自維基百科),包含了在轉調後,重新回到 A 大調調性所需的音樂力量和重量感。

https://youtu.be/AfT5Ypuo7xI?t=908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加入方式: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 前往蹦藝術 Podcas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BON音樂】淺談貝多芬:第四號鋼琴協奏曲

【BON音樂】淺談貝多芬:第四號鋼琴協奏曲
About Beethoven's route Piano Concert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1804-1805年之貝多芬畫像

*畫家 Joseph Willibrord Mahler 繪製

Ludwig van Beethoven, 1804-1805 is a painting by Joseph Willibrord Mahler

 

貝多芬的五首鋼琴協奏曲

貝多芬一生共創作了五首有編號的鋼琴協奏曲,其寫作年份與創作背景如下:

 

1. 《C 大調第一號鋼琴協奏曲》,Op.15:

創作年份:約於 1795 年,完稿於 1798 年,後於1801 年 3 月出版。

創作背景:第一號鋼琴協奏曲是貝多芬早期的作品,當時他受到維也納古典樂派的影響,尤其是莫札特的音樂風格對他影響較大。

此曲是為了展現自己作為鋼琴獨奏家的演奏技巧和即興能力而作,作品整體形象亦接近他的第一號交響曲。

這時期的貝多芬仍處於風格的探索階段,作品在某種程度上遵循了維也納之協奏曲的創作傳統,但也開始展現他獨特的音樂才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Y7PKtpistE&t=173s

 

2. 《降 B 大調第二號鋼琴協奏曲》,Op.19:

創作年份:約在 1794—1795 年寫成並演奏,1798 年修改。

創作背景:第二號鋼琴協奏曲的創作時間其實早於《C 大調第一號鋼琴協奏曲》,但出版時間晚於第一號,故編列為第二號。

為了讓這這協奏曲能由自己擔任鋼琴獨奏者,貝多芬延遲出版,且一直等到最後抄寫樂團分譜時,才把獨奏部分全部寫出來。

當時的聽眾對作品中某些偏離傳統的特點感到困惑,但樂曲中所表現出的有節制的情感爆發以及強烈的對比,給予聽眾們頗有創新之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xXtsRkTj-I

 

3. 《C 小調第三號鋼琴協奏曲》,Op.37:

創作年份:作於 1800 年,首演 1803 年 4 月 5 日。

創作背景:當時處於法國大革命的背景下,貝多芬接觸到了資產階級革命下的法國音樂,深刻感受到法國人民思想的進步與生活鬥爭的決心。這部作品是貝多芬創作趨於成熟時期的標誌,他開始加強鋼琴作為主奏樂器之重要性,使鋼琴的角色亦發重要,結構更為恢宏。此曲體現了貝多芬的英雄性、社會性、奮鬥性於一體的創作特點,也為他之後的作品奠定了更宏大、更嚴格、更規則的風格基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zocO3Uoa_Y&t=230s

 

4. 《G 大調第四號鋼琴協奏曲》,Op.58:

創作年份:作於 1805—1806 年間,1808 年 12 月在維也納首演。

創作背景:貝多芬當時為其弟卡爾及喬安娜之婚姻問題感到困擾。心灰意冷之下,他寄情於第四號鋼琴協奏曲之作曲,除了這首鋼琴協奏曲,還寫下了第四號交響曲、拉祖莫夫斯基弦樂四重奏、32 首鋼琴變奏曲及小提琴協奏曲等等作品。

第四號協奏曲開創了一個全新的鋼琴協奏曲形式,開篇即由鋼琴獨奏出第一主題,並且是一部異常柔美的作品。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FxT-llXZfI&t=23s

 

5. 《降 E 大調第五號鋼琴協奏曲》,Op.73(《皇帝》協奏曲):

創作年份:貝多芬自 1808 年起構思創作,於 1809 年完成。首演於 1811 年 11 月 28 日在德國萊比錫。

創作背景:《皇帝》鋼琴協奏曲創作期間,拿破崙軍隊佔領維也納,導致作品未能及時首演。在這動盪的環境中,貝多芬完成了這部作品,並將其獻給了奧地利的魯道夫大主教。這部作品以其精湛的作曲技巧和豐富的創新思維著稱,在當時被視為「協奏曲之王」,展現了貝多芬爐火純青的作曲技巧,其第一樂章以連續三大樂句鋼琴華彩演奏開場,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Y5YTNkiCrw


貝多芬:G大調第4號鋼琴協奏曲,作品58
L. v. Beethoven: Piano Concerto No.4 in G Major, Op.58

 

貝多芬之手稿封面

 

樂曲特色

貝多芬《G 大調第四號鋼琴協奏曲》Op.58 ,具有諸多鮮明特色:

1. 結構創新:

獨特的開場方式:

與過去之傳統鋼琴協奏曲中,通常由樂團先奏出呈示部主題,再引出獨奏不同,第四號鋼琴協奏曲之開篇即由鋼琴在主調G 大調上寧靜地奏出第一主題,這種創新的結構設計,使聽眾的注意力立刻被鋼琴獨奏所吸引,彷彿是鋼琴在向聽眾展開親切的敘述,給人一種新穎的聽覺體驗。

隨後樂團才進入,並在主調上方大三度的 B 大調上展開,這種調式的轉換在開篇就營造出一種獨特的音樂氛圍和色彩變化。

樂章間的獨特銜接:三個樂章之間的過渡自然且富有邏輯,在音樂情緒和主題發展上相互呼應,使整部作品具有極強的連貫性和整體性。

例如:第一樂章結尾的音樂情緒自然地引導出第二樂章的抒情氛圍,而第二樂章的結束又為第三樂章的歡快活潑做出了極佳鋪陳。

2. 進化後的貝多芬音樂風格:

清新柔和的浪漫曲調:

整部作品的風格清新、浪漫,充滿了柔和的情感。與貝多芬其他充滿激情和宏大氣勢的作品相比,《第四號鋼琴協奏曲》充分展現了他內心細膩、溫柔的一面;音樂中旋律優美動人,和聲豐富和諧,給人極美的至高享受。

強烈的對比與衝突:

在柔和的浪漫風格中,又蘊含著強烈的對比與衝突。

例如在第二樂章中,弦樂部分的強力齊奏表現得相當嚴峻,而加上弱音踏板的鋼琴則以百轉千迴的和聲回應,兩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種對比不僅增加了音樂的戲劇性,也使音樂的情感表達更加豐富和深刻。(容後細敘)

3. 樂團與鋼琴的配合:

鋼琴的主導:在第四號鋼琴協奏曲中,鋼琴的獨奏地位非常突出,不僅是作為與樂團相互呼應的獨奏樂器,更很多時候具備引領樂團的作用。

獨奏鋼琴的演奏技巧和表現力得到了充分的發揮,與樂團的配合更是相得益彰,可說是共同推動音樂的發展,為未來的「交響協奏曲」提供出完美的雛形。

樂團編製的獨特性:本首協奏曲的樂團編制相當特別:包括一部長笛、兩部雙簧管、兩部單簧管、兩部低音管、兩部法國號、兩部小號、定音鼓組和弦樂五部等;

但在不同的樂章中,樂器的使用又有所不同:例如在第二樂章只使用了弦樂部分。

這樣的管弦樂法選擇和運用方式,為音樂營造出了不同的音響效果和氛圍,使音樂更加豐富多彩。

4. 主題與旋律:

主題之多樣性與發展性:

第四號中的音樂主題豐富多樣,每個主題都具有獨特的性格與情感內涵。

這些主題在音樂的發展過程中不斷地改變、發展和融合,使得音樂具有強烈的邏輯性和層次感。

例如第一樂章中,主題的素材經過不斷的演變和發展,逐漸形成了強大的音樂動力,推動音樂向前發展。

旋律的歌唱性:

貝多芬的旋律具有強烈的歌唱性,易於被聽眾記頌與接受。

無論是鋼琴的獨奏旋律還是樂團的旋律,都充滿了美妙的情感與表現力,這使聽眾們更能夠深刻地感受到貝多芬在音樂中所表達的情感和思想。


貝多芬G 大調第四號鋼琴協奏曲的整體結構

第四鋼琴協奏曲在曲式結構上具備獨特性與創新性:

整體樂曲之各項設計:

第一樂章由三個主要部分組成:呈現部、發展部與再現部。

在呈現部中,鋼琴以獨奏,作為前導之獨特方式演奏出主題旋律,並與樂團形成對話。

第一主題旋律優美抒情,充滿了浪漫主義的色彩。

鋼琴的旋律線條清晰,與樂團的和聲相互呼應,營造出豐富的音樂氛圍

在開頭部分,鋼琴以輕柔的音符引出主題,隨後樂團逐漸加入,並一同展開音樂的敘事。

發展部是作品中最充滿戲劇性和變化的部分:在發展部,主題旋律被進行各種變形和變化,和聲也更加複雜多變;貝多芬透過巧妙的音樂處理,讓展開部充滿了緊張感與衝突感、故事性。

例如,節奏加快、力度增強,轉調處理,都增加了音樂的張力。

再現部則是呈示部主題的回歸,但卻並非簡單的重複:

貝多芬保持了主題旋律的原始樣貌,並進行了變化與發展。

再現部通常會給人一種回歸和穩定的感覺,同時也展示了貝多芬在音樂旋律設計與結構上的嚴謹和邏輯性。

00:00 - Mvt 1

18:32 - Mvt 2

23:22 - Mvt 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FxT-llXZfI&t=23s

 

演奏段落分析:

There have been volumes written about the opening of this concerto, but it’s just one of the most moving things ever written. It’s not just that the piano opens with that intimate, improvised meditation (is there a more terrifying opening to a piano concerto? None really springs to mind) – it’s also how the orchestra enters immediately after in the key of B, not so much having modulated as colouring the piano melody with a kind of otherworldly harmonic brightness (you can even hear the orchestral entry as implying a Gmaj7♯5 kind of sound, which is wild).

The whole first movement is packed full of incredible passages – the soaring lyricism of the 3rd theme, the magical entry of the piano, the rapt excursions of the development (7:39; 9:09), the hair-raising trill that ends the 1st movement cadenza (16:39).

Structurally, it’s also very efficiently put together (another late-Beethoven trait); the opening’s 4-note pulse bookends the 1st movement, which is littered with almost unnoticeable callbacks to earlier material (compare 7:39 and 3:12). And then, of course, you have lots of fun textural stuff (the dissonances at 4:45) and harmonic innovation (the theme at 1:11 deceives at every turn).

The 2nd movement is the probably most emotionally concentrated movement in all Beethoven’s piano concerti – only 3 pages long, but a tight knot of despair tightly wedged between two luminous movements. It doesn’t really have a structure to speak of – instead, it’s really a series of dialogues between piano and strings (the rest of the orchestra remains silent throughout), with the piano and orchestra gradually converging on a kind of common language of grief. The agonizing trills in this movement will be re-purposed in the last movement to exhilarating effect.

The last movement opens with a deft trick – the theme enters with a repeated C chord that’s quickly established (when the F♯ arrives) to really be the IV of G in m.6. But when the piano enters, it introduces an F♮, confirming that we really are in C, before immediately modulating to G. This use of IV colour plays a big part in giving this movement its sunny lyricism – there’s also something a little funny in how often Beethoven builds into these massive G7 passages (25:17; 32:47) in order to prepare for the theme’s entry in C, only to immediately modulate away once C is reached. The first episode in this movement (24:29) is also pretty striking – it’s in two-part counterpoint, but the voices are spaced very far apart (another late-Beethovenism), and float above a cello pedal on D. There is also some lovely colouration with a ♭6, giving the passage a mystic breadth – plus the whole thing is followed up by some beautifully warm counterpoint in the orchestra, especially the woodwinds.


第四號.與前作之異同之處

貝多芬第四號鋼琴協奏曲來說,有三個與之前協奏曲創作相當不一樣之處:

 

一、協奏曲以鋼琴主奏直接揭示主題,一反過去傳統會先由管弦樂慢慢鋪陳第一主題與第二主題,再銜接給主奏樂器。

 

 

樂譜音樂檔

https://youtu.be/4FxT-llXZfI?si=-dlaPYGSa3A0QSiQ

 

二、第二樂章僅72小節,但呈現出令人難忘的戲劇化效果,尤其管弦樂與鋼琴獨奏的對話,充滿故事性,也成為此曲最被聽眾喜愛的元素。

https://youtu.be/ljdMU_vJ7ao

 

三、第二樂章結束銜接第三樂章時,透過第二樂章最後一個音的延長,音樂不間斷地直接進入終樂章,也是貝多芬寫協奏曲的創新手法。這樣的樂章連貫寫作手法,也深深影響到後來的舒伯特、孟德爾頌、舒曼與李斯特。


*欣賞 第二樂章 完整雙鋼琴版本譜例:

 


從上方譜例裡我們可以見到,一開始管弦樂團之弦樂群以強烈的附點音符節奏,強勢地開始第二樂章。

而接續在管弦樂團之後,鋼琴給予非常溫柔的旋律回應。隨著音樂一次又一次的強烈(弦樂)與溫柔(鋼琴獨奏)交替出現,情緒逐漸降溫,音樂也漸趨緩和,終至靜謐無聲...

 

第二樂章之曲式段落:

段落 小節 和聲
A 1-5 , 6-13

I

A’ 14-18 , 19-26

I

B 26-32 , 33-38

V

B‘ 39-44 , 45-64

I

Coda 64-72

I

 


關於第二樂章的故事

作曲家李斯特(Franz Liszt, 1811-1886)曾提出他的見解:他將這個樂章比喻成希臘神話裡奧菲歐斯(Orpheus)在地獄之門馴服復仇女神(Furies)的故事。

 

音樂範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6THwNZGI4A

 

奧菲歐斯是太陽神阿波羅(Apollo)的兒子,也是希臘神話中藝術與詩人的代表。由於奧菲歐斯善樂懂唱,當他彈琴歌詠時天地萬物都會感動不已。

奧菲歐斯的妻子尤莉迪絲(Eurydice)因為被毒蛇咬而喪失生命。終日哭泣的奧菲歐斯終於打動眾神,而同意他赴冥界救回妻子,但條件是在妻子成功返回之前,他不得看妻子一眼。

奧菲歐斯為了從地獄救回妻子尤莉迪絲(Eurydice),以他的音樂絕活迷惑復仇女神這隻怪獸,一次又一次地,復仇女神終於屈服答應了奧菲歐斯。

奧菲歐斯帶著妻子尤莉迪絲離開冥界

 

「為何不看我一眼?」「難道你不再愛我了嗎??」 奧菲歐斯無法抗拒妻子尤莉迪絲的質疑

 

李斯特對這個樂章的描述,在1859年 Adolf Bernhard Marx(A.B. Marx)的貝多芬傳記中首次被提到。

對於這個樂章的演奏感受,而貝多芬的學生徹爾尼(Carl Czerny, 1791-1857),也在他的文章中,曾經提過:

「在此樂章中,我們情不自禁地想起古希臘悲劇場景。獨奏者必須感受強烈地、悲憫地音樂表情,在管弦樂團強力且嚴厲樂句之後形成對比,並逐漸地靜謐下來。」

 “In this movement…one cannot help thinking of an antique tragic scene, and the player must feel with what intense, pathetic expression this solo is performed, in order to contrast with the powerful and austere orchestral passages, which are, as it were, gradually withdrawn.”

齊瑪曼經典版本

Allegro moderato, 00:47

Andante con moto, 20:15

Rondo vivace, 26:0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TPhTQVzp9I

 

樂譜版本欣賞

https://youtu.be/ljdMU_vJ7ao

 

第一樂章精彩時刻

由鋼琴展開協奏曲之先例(0'54"起

https://youtu.be/CTPhTQVzp9I?t=56

 

左右手精彩節奏變化(6'50"-7'10"

https://youtu.be/CTPhTQVzp9I?t=411

 

發展部(8'40" - 10'15"

https://youtu.be/CTPhTQVzp9I?t=520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 前往蹦藝術 Podcas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BON音樂】蹦藝術每週音樂講堂(實體+線上)課程表《您的古典音樂最佳選擇🎵》(2024年9月最新)

【BON音樂】蹦藝術每週音樂講堂(實體+線上)課程表《您的古典音樂最佳選擇🎵》(2024年9月最新)
BONART - Weekly music lectures on Monday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課程主講人:林仁斌老師

 

實體+線上.雙效合一

蹦藝術每週一之音樂講堂由旅法知名音樂家林仁斌,也是台灣蹦藝術協會理事長規劃並擔任主講。

結合蹦藝術網站豐富多元的系統化資料,林仁斌老師輕鬆幽默的上課內容與清晰俐落的口條,多年來深獲各界肯定,並與國家兩廳院、衛武營國家文化藝術中心、苗北藝文中心、NSO國家交響樂團、台北市立交響樂團、長榮交響樂團、高雄市交響樂團、大人社團等各單位合作各式音樂講座,年演講場次超過200場,是台灣超人氣音樂欣賞名家。

 

古典音樂 X 精彩繽紛美好人生

音樂的面向極其廣闊,也間接影響我們腦部活動很大。經由專家研究,當欣賞美妙音樂而感動時,大腦的「獎賞中樞」會產生反應,分泌出「多巴胺」,給予我們愉快的感受。

在蹦藝術音樂講堂充滿特色與循序漸進的主題規劃之下,您將發現欣賞古典音樂、理解各種作品類型,都將為您的生活中帶來更豐富愉快的感受;您所需要做的,就是悄悄地埋下這快樂的種子,坐進講堂,好好欣賞每一場知識與含金量滿滿的專屬演講。

 

在蹦藝術每週音樂講堂,您將體驗到:

❶ 全面認識古典音樂世界.從基礎到全進階
❷ 深入了解音樂史、專有名詞到作曲家故事
❸ 沈浸式課堂解說.艱澀知識一次融會貫通
❹ 老師與粉絲互動Q&A,從傳道授業到解惑

 

講座時間

每週一下午14:00-16:00,於鳴石音樂空間舉行(13:30開始入場,全自由席)

講座為實體課程,亦開放Zoom同步線上參與,課後可享回看影片

 

鳴石音樂空間

地址:100台北市中正區仁愛路二段34號5F(近「東門」捷運站 2號出口)

 

講座費用與收費

單堂報名收費,每堂費用700元整。

亦可選擇買十堂送一堂,無使用期限,更優惠。

現場入場時直接繳費給主辦單位。

*部分邀約音樂家至現場場次,將另外公告當次收費

 

 

講座報名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實體+線上音樂講座

2024年下半年最新講題

2024/6/17起,全面實體+線上,每週音樂主題一覽,歡迎您的參與,將會越來越精彩喔~

 

10/21

浪漫唯美柴可夫斯基三大芭蕾舞劇:《睡美人》欣賞

 

10/28

浪漫唯美柴可夫斯基三大芭蕾舞劇:《胡桃鉗》欣賞

 

10/29 - 11/08 林老師出國,故期間停課

11/11

舒曼:《克萊斯勒魂》op.16 深入介紹

 

11/18

音樂人聊音樂事~郎朗音樂小學堂❤️

 

11/25

喜迎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與拉圖 - 樂團深入介紹篇 

feat. 華格納:前奏曲與愛之死~《崔斯坦與伊索德》

 

12/02

喜迎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與拉圖 - 趙成珍深入介紹篇❤️

feat. 布拉姆斯第二號鋼琴協奏曲

 

12/09

音樂人聊音樂事~劉曉禹(Bruce Liu)音樂小學堂❤️

 

12/16

2024管弦之星大盤點(五)米爾加.格拉日尼特-蒂拉

 

12/23

歡樂2024聖誕節 - 蹦藝術年末音樂Party🎊

 

12/28 - 2025/1/05 林老師出國,故期間停課

 

精彩講座.持續規劃中❤️

 

2025年

1/06


德布西:長笛、豎琴與中提琴奏鳴曲

 

 

德布西:G 小調小提琴奏鳴曲

 

(講題陸續更新中)


如果你.喜愛線上音樂課程(可收到回看影片)

蹦藝術X大人社團❤️

→大人的古典樂欣賞線上直播課(2/22週四下午班,共5堂):五大音樂會序曲

→大人的古典樂欣賞線上直播課(4/11週四下午班,共5堂):視覺與聽覺交織的音樂樣貌


如果你.喜愛旅遊~

2024-25年 蹦藝術X緣點旅行社

國內外重磅旅遊行程❤️

2024.08.20.-09.03.

2024年8月歐洲旅遊行程|普契尼逝世百年.四大歌劇音樂探索之旅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mJwlf--jfI

 

專屬網頁:

https://bonart.com.tw/20240812-bon-vayage-music-art-trip-2/

 

 

歐洲.奧地利+瑞士

2024年8/12 - 8/22,布列根茲湖上歌劇音樂節+瑞士琉森音樂節

雙音樂節+特色建築 豪華璀璨之旅❤️

【BON旅行】蹦藝術X緣點旅行社  2024年8月歐洲旅遊行程|奧地利布列根茲湖上歌劇音樂節+瑞士琉森音樂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sc0fcGjgc&t=6s

 

 

歐洲.荷蘭.馬勒

2025年5/07 - 5/20

荷蘭阿姆斯特丹 馬勒音樂節全系列十全十美之旅

十首交響曲十場音樂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tbfMo6GTAY&t=35s

 

 

*詳細行程,歡迎直接LINE洽詢蹦藝術林仁斌老師↓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音樂講座場地

鳴石音樂空間

 

地址:100台北市中正區仁愛路二段34號5F(近「東門」捷運站)

鳴石音樂空間是位於台北市區的一個充滿復古氣息的小型表演場地。展演空間可以容納50人,備有Kawai平台琴、投影等影音設備,適合舉辦沙龍音樂會、音樂欣賞、錄影及講座等各種藝文活動。

 

精緻.溫暖.樂迷專屬的藝文空間

 

明亮.舒適的觀眾席(全自由席)


歷史講題

2022年11月講題

  • 11/07《聽見馬勒交響曲的力與美》馬勒新書見面分享會
    邀請特別來賓:譯者.張皓閔

 

  • 11/14《交響人生談協奏》I. 莫札特:C大調第21號鋼琴協奏曲 K.467 賞析

 

  • 11/21《交響人生談協奏》II. 莫札特:d小調第20號鋼琴協奏曲 K.466 賞析

 

  • 11/28《交響人生談協奏》III. 莫札特:A大調第23號鋼琴協奏曲 K.488 賞析

 

2022年12月

  • 12/05《華麗艾菲爾~璀璨華麗慶法國》I. 2020最新法國國慶音樂會賞析

 

  • 12/12《華麗艾菲爾~璀璨華麗慶法國》II. 2021最新法國國慶音樂會賞析

 

  • 12/19《華麗艾菲爾~璀璨華麗慶法國》III. 2022最新法國國慶音樂會賞析

 

  • 12/26《從維也納藍色多瑙河到蕭邦華爾滋》圓舞曲風格全解析

 

2023年1月起 過往講題回顧

2023年1月

  • 2023年1月9日《維也納音新年音樂會的歷史》古典音樂精彩陪您來跨年

 

  • 1月30日 2023年訪台音樂家系列:鋼琴家 - 卡蒂雅.布尼亞季什維莉(Khatia Buniatishvili)介紹

 

  • 2月6日 2023年訪台音樂家系列:雙簧管 - 馮思瓦.勒樂(François Leleux)介紹

 

  • 2月13日雋永悲劇之愛~談法文音樂劇《羅密歐與茱麗葉》(上)

 

  • 2月20日 雋永悲劇之愛~談法文音樂劇《羅密歐與茱麗葉》(下)

 

  • 3月6日 白遼士230週年誕辰系列 - 幻想交響曲故事與賞析(上)

 

  • 3月13日 白遼士230週年誕辰系列 - 幻想交響曲故事與賞析(下)

 

3月20日 2023年訪台音樂家系列:小提琴 - 貝芭‧絲凱德(Baiba Skride)

 

3月27日 2023年訪台音樂家系列:小提琴 - 康珠美(Clara-Jumi Kang)

 

4月10日 白遼士230週年誕辰系列 - 《哈洛爾德在義大利》故事與賞析

 

4/17(一)、4/18(二): 宇宙萬物之聲 - 談馬勒的人生故事

 

4/24(一)、4/25(二): 人聲在馬勒交響曲中的獨特美學

 

5/01(一)、5/02(二):馬勒各交響曲之最美片段賞析(上)

 

5/08(一)、5/09(二):馬勒各交響曲之最美片段賞析(中)

 

5/15(一)、5/16(二):馬勒各交響曲之最美片段賞析(下)

 

*5/17-5/31 林老師帶團到德國萊比錫馬勒音樂節,停課兩週

https://bonart.com.tw/bonart-2023-mahler-festival-in-leipzig/

 

6/05、6/06:深入認識管弦樂團指揮(一)~從貝多芬《命運》交響曲談起

 

6/12、6/13:深入認識管弦樂團指揮(二)~「Know How V.S. Know Why」以2021年Ammodo指揮大師班為例

 

6/19、6/20:深入認識管弦樂團指揮(三)~「Know How V.S. Know Why」以2022年Ammodo指揮大師班為例

 

6/26、6/27:深入認識管弦樂團指揮(四)~卡拉揚為何總是閉著眼睛指揮?伯恩斯坦為何跳起來指揮?

 

7/03、7/04:電影配樂始祖作曲家華格納~從「主導動機」的運用談起

 

7/10、7/11:初探華格納指環四聯劇(一)序夜:《萊茵的黃金》

 

7/17、7/18:初探華格納指環四聯劇(二)第一夜《女武神》

 

7/24、7/25:初探華格納指環四聯劇(三)第二夜《齊格飛》

 

7/31、8/01:初探華格納指環四聯劇(四)第三夜《諸神的黃昏》

 

8/07、8/08:深度認識拜魯特音樂節:以布列茲之1980年製作為例

 

 

8/14、8/15:衛武營年度旗艦歌劇製作:德國首部浪漫歌劇~韋伯《魔彈射手》賞析

 

*8/16-8/24 林老師帶領節慶長笛樂團至日本長笛年會演出,停課一週

https://bonart.com.tw/festival-flute-2023-kawasaki/

 

8/28、8/29:2016年柏林愛樂森林音樂會《捷克之夜》精彩賞析

 

9月4號、5號
回歸經典:細細品讀韋瓦第《四季》之⟨春⟩

 

9月11號(一)13:50-15:50

特別節目:邀請鋼琴家謝維庭蒞臨❤️

本場為音樂家特別場次,單堂900元,現場付款(無法適用買十堂送一堂優惠,敬請見諒)

 

9月18號、19號
回歸經典:細細品讀韋瓦第《四季》之⟨夏⟩

 

9月25號、26號
回歸經典:細細品讀韋瓦第《四季》之⟨秋⟩

 

10月2號
回歸經典:細細品讀韋瓦第《四季》之⟨冬⟩

 

10月9號
國定連假,休息一週

 

10月16號

特別場次:邀請大提琴演奏家波特拉蒞臨現場

本場為音樂家特別場次,單堂1000元,現場付款(無法適用買十堂送一堂優惠,敬請見諒)

 

10月23號

林仁斌老師指揮蘭雅國中管弦樂團參加台北市學生音樂比賽,停課一週。

 

10月30號

喜迎維也納愛樂訪台:布拉姆斯第一號交響曲

 

 

11月06號

何謂動機作曲?從馬勒第五號交響曲第一樂章談起

 

11月13號

談日本知名音樂家坂本龍一:他的人生與音樂

 

11月20號

回歸經典:細細品讀《布蘭登堡協奏曲第三號》

 

11月27號

談長笛與豎琴的天籟美聲與和諧樂音

 

12月04號

回歸經典:細細品讀《布蘭登堡協奏曲第四號》

 

12月11號

回歸經典:細細品讀《布蘭登堡協奏曲第五號》

 

12月18號

特別場次:邀請鋼琴演奏家張凱閔蒞臨現場

本場為音樂家特別場次,單堂1000元,現場付款(無法適用買十堂送一堂優惠,敬請見諒)

 

1月08號

談日本當代指揮第一人:小澤征爾

 

1/15

聊小提琴女神:慕特與她的精彩音樂

 

1/29

普契尼逝世百週年系列專題(一)愛之詠嘆.談普契尼的歌劇人生

 

2/19

普契尼逝世百週年專題演講系列(二)談《杜蘭朵公主》之主導動機

 

2/26

普契尼逝世百週年系列專題(三)從歌劇《托斯卡》中的皎潔明月談起

 

 

3/04

莫札特:中期歌劇代表作三連發之二:《女人皆如此》(上)

 

 

3/11

莫札特:中期歌劇代表作三連發之二:《女人皆如此》(下)

 

 

3/18 老師帶團至日本京都參加小澤征爾音樂塾歌劇《女人皆如是》音樂之旅,停課一次。

【BON旅行】2024年3月 大人社團X蹦藝術 – 京都雅遊 | 探訪小澤征爾音樂塾專屬 魅麗音樂之旅

 

 

3/25

「致敬鍵盤之王」與鋼琴家胡瀞云的音樂對談

 

4/01

金氏世界紀錄鋼琴家 - 橫山幸雄蒞臨現場簽名見面會與演奏沙龍

出席同學可獲得主辦單位特別有提供,當天原價150元的音樂會節目喔~

 

4/08

2024' 管弦指揮之星大盤點(一)拉哈夫‧沙尼(Lahav Shani)

 

 

4/15

2024' 管弦指揮之星大盤點(二)塔莫‧佩爾托科斯基 (Tarmo Peltokoski)

 

 

4/22

2024' 管弦指揮之星大盤點(三)克勞斯.麥凱萊(Klaus Mäkelä)

 

4/29

【特別場次】《用手機.拍出您獨一無二的美》精彩攝影主題講座

- 邀請風景/人像/煙火攝影達人 - 王上豪蒞臨現場教學分享

特別場次:每人收費1000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ORPQZ6fkA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R3c5C6CWCA

 

5/06

短笛之神 Jean-Louis Beaumadier 蒞臨音樂講座現場

當代短笛之神.台北唯一現場音樂講座❤️

特別場次:費用1000元(入場收費)

尚-路易.玻瑪笛耶與蹦藝術音樂對談演奏講座🎵

主持/與談:林仁斌 |  翻譯/解說:李怡徹

『尚-路易.玻瑪笛耶是一位以愉悅心情演奏短笛曲目的專家…聽他演奏一首又一首生動、夢幻的音樂是令人愉悅的享受…他是短笛的帕格尼尼。』~尚-皮耶.朗帕爾

什麼是法國長笛學派?

如何用短笛輕鬆駕馭炫技名曲?

法國傳奇短笛大師尚-路易.玻瑪笛耶將與作曲暨鋼琴家維若妮卡.波茲(Véronique Poltz),現場精彩演奏,並邀請特別來賓長笛家周欣穎、李怡徹、陳怡蓁、林仁斌現場演出

由約瑟夫.朗帕爾啟蒙學習長笛,法國國立馬賽市立音樂院畢業後,進入法國國立巴黎高等音樂院,師從20世紀法國傳奇長笛大師尚-皮耶.朗帕爾,在日內瓦與巴黎的國際音樂大賽獲獎後,擔任法國國家交響樂團短笛獨奏、馬賽歌劇院長笛首席,以及母校法國國立馬賽音樂院長笛教授,傳承朗帕爾父子的演奏風格及教學系統。

 

5/13

2024' 管弦指揮之星大盤點(四)奧克薩娜.利尼夫

 

5/20

普契尼逝世百週年系列專題(四)「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談歌劇《波希米亞人》中的悲劇精神

 

5/27

東方淒美傳說:《蝴蝶夫人》首演120週年特別場

 

6/03

普契尼逝世百週年系列專題(五) 男高音帕華洛帝精彩的一生

 

6/24

普契尼逝世百週年系列專題(七) 考夫曼與普契尼(Jonas Kaufmann)

 

6/17

普契尼逝世百週年系列專題(六) 《瑪儂.雷斯考》 的深度探索

 

7/01

2024' 管弦指揮之星大盤點(六) 艾蘭卓雅・德拉・帕拉 (Alondra de la Parra)

 

7/08

2024琉森音樂節音樂會系列

談舒曼精彩的交響人生(一):第一號交響曲《春》

 

7/15

2024琉森音樂節音樂會系列

談舒曼精彩的交響人生(二):第二號交響曲

 

7/22

2024琉森音樂節音樂會系列

談舒曼精彩的交響人生(三):與克拉拉的愛情密碼❤️ a小調鋼琴協奏曲

 

7/29

2024琉森音樂節總監音樂會系列

「夜之漆黑卻能閃耀星空」馬勒第七號交響曲(上)

 

8/05

2024琉森音樂節總監音樂會系列

「夜之漆黑卻能閃耀星空」馬勒第七號交響曲(下)

 

8/07(三)14:00-16:00

【特別場次】邀請鋼琴家林佳鋐蒞臨現場

單堂1000元(群組報名,現場繳費)

*加入蹦藝術專屬群組,不錯過所有好康活動❤️(加入群組方式請見上方)

 

9/09(一)

音樂人講音樂事:王羽佳音樂小學堂❤️

 

9/16

馬勒交響曲探索系列:第三號交響曲(一)創作背景與牧神之甦醒

 

9/23

馬勒交響曲探索系列:第三號交響曲(二) 草原花兒、林中鳥獸、人類 告訴我的事

 

9/30

馬勒交響曲探索系列:第三號交響曲(三) 天使、愛 告訴我的事

 

10/07

交響至尊:談貝多芬的交響人生與九大交響曲寫作歷程

 

10/14

浪漫唯美柴可夫斯基三大芭蕾舞劇:《天鵝湖》欣賞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 前往蹦藝術 Podcas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苗北講堂】2024下半年系列:普契尼逝世百年致敬~四大寫實歌劇巡禮(四)普契尼最後高峰~談《杜蘭朵公主》裡的音樂動機與愛情

【苗北講堂】2024下半年系列:普契尼逝世百年致敬~四大寫實歌劇巡禮(四)普契尼最後高峰~談《杜蘭朵公主》裡的音樂動機與愛情
Miaobei Art Center X BONART 2024-2-4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課程主軸:

「普契尼逝世百年致敬~四大寫實歌劇巡禮」系列課程✨

 

《托斯卡》
《波希米亞人》
《蝴蝶夫人》
《杜蘭朵公主》

在全世界十大上演率最高歌劇裡,普契尼的四大歌劇永遠是最受觀眾歡迎的劇目。

愛情,是歌劇史上出現最多,也最歷久彌新的主題,更也是義大利寫實主義歌劇作家普契尼作品中的核心元素
他筆下細膩的愛情與詠嘆,流淌下無盡的哀愁

從《波希米亞人》藝術靈魂的雋永、《托斯卡》淒美壯烈的真實、《蝴蝶夫人》深情等待的不悔,再到遺作《杜蘭朵公主》的霸氣公主與柳兒的嬌柔,普契尼的每部歌劇都蕩氣回腸且賺人熱淚…

2024年適逢普契尼逝世一百週年,是極其重要的年份;在這系列專題演講中,台灣蹦藝術理事長林仁斌老師將以獨家精彩資料與影音欣賞,將帶領您深入了解作曲家的創作精髓與音樂人生...

 

苗北藝術學苑 - 課程詳細資訊

113-2苗北講堂 

時間 _ 2024-09-08~2024-10-13
地點 _ 視聽中心
費用 _ 150
指導單位 _ 苗栗縣政府
主辦單位 _ 苗栗縣苗北藝文中心
協辦單位 _ 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
※ 單堂報名:$ 150
※ 套票4堂 :$ 420

授課教師 _ 林仁斌(超人氣古典音樂欣賞名家、蹦藝術執行長)

一、因應現行防疫規範,學員上課均需全程配戴口罩;並遵守本中心防疫措施相關規定,違反規定將無法入場上課。

二、課程相關事宜洽詢:活動企劃部曾小姐037-612669轉511/cctseng@miaobeiac.org

主講人|林仁斌

蹦藝術 | BONART 執行長

知名長笛演奏、指揮、撰文、演講與音樂攝影之全方位音樂家 旅法知名音樂家林仁斌自2001年自巴黎師範音樂院(École Normale Supérieure de paris)學成返國後,以長、短笛演奏、室內樂及樂團指揮活躍於國際音樂節與國內外音樂廳;演奏專輯出版有《夜間咖啡館》、《妳的我的》、《華麗聚焦-雙長笛與鋼琴的歌劇院之夜》、《華麗聚焦II-卡門》(林仁斌&周欣穎)《動物狂歡節》….等。 現為音樂藝文網站「蹦藝術|BONART」執行長與Podcast古典音樂節目《蹦藝術》主持人,深受各界樂迷喜愛。多年來撰文拍攝訪問音樂家,更以文字與攝影見長,每年演講場次超過百場;為國家交響樂團、台北市立交響樂團、長榮交響樂團與國家兩廳院、苗北藝文中心等各單位邀約之音樂講座策展、音樂導聆與撰稿人,更是公認的超人氣音樂欣賞名家。

 

報名資訊與報名方式

繳費資訊

◎線上報名,點選上方「馬上報名」,填寫完google表單後,完成繳費。
◎臨櫃報名,至苗北藝文中心服務台填寫報名表,並完成繳費。
◎郵寄報名,填妥報名表(請自本頁面下方下載),並且完成繳費,將報名表郵寄至苗栗縣竹南鎮公園路206號苗北藝文中心(信封請註明:113-2苗北講堂)。
◎電子郵件報名,填妥報名表(請自本頁面下方下載)並完成繳費,將報名表寄至:cctseng@miaobeiac.org,主旨:113-2苗北講堂,即完成報名。

◎ 現場繳費:請攜帶報名表至苗北藝文中心服務台
◎線上匯款:
戶名:苗栗縣苗北藝文中心
銀行:臺灣土地銀行頭份分行(0050212)
帳號:021-051-051-316

 

注意事項

1、退款規定:課程進入報名行政流程繳費後,因故不克參加者,需配合規定,於活動開始前14個工作天提出申請(票券效期開始日期起算),退票將酌收票價10%的行政手續費用,逾期恕不受理。

2、活動延期:若因天災等不可抗力因素(如:颱風),主辦單位將告知補辦日期或退款事宜。並保留修改活動內容,以及終止課程之權力。

3、講座以收費報名辦理,每堂未達上限人數,將告知退款事宜。並保留修改活動內容,以及終止課程之權力。

4.因應疫情配合政府措施,學員需全程佩戴口罩、禁止飲食。

課程形式配合中央防疫指揮中心指示滾動式修正,如採線上課程,將以「Google Meet」軟體上課;敬請各位學員一同共學、共好!藝起做好防疫措施,提供一個安心、安全的場域,迎接藝文生活。

竭誠歡迎您的參與~一起享受音樂與藝術之美💕


向普契尼致敬

- 2024年8月攝於義大利 Lucca,普契尼出生之故居廣場。(背後磚紅色三樓即為普契尼出生地,現為普契尼博物館)

 

普契尼最後高峰~談《杜蘭朵公主》裡的音樂動機與愛情

PUCCINI: “Turandot”

113/10/13(日) 10:00

在古老遙遠的東方中國裡,有一位美麗卻殘暴的公主杜蘭朵,為了報復先人所遭受的苦難,設下了三道謎題;凡是答對者,就能迎娶她,但凡答錯者,則在月初時斬首,迎向只有一條的死路...

本堂課程中,讓蹦藝術林仁斌老師以豐富的資料,帶您深入領略歌劇《杜蘭朵公主》的古風世界


 

歌劇創作

(基本資料整理於網路與維基百科,並附上超連結方便檢索)

1920年時普契尼著手開始創作歌劇「杜蘭朵公主」,1924年秋天,普契尼因為長年喉部不適,經常感到喉嚨疼痛以及聲音沙啞而前往佛羅倫斯治療,檢查出罹患了喉癌,在當時根治此症的惟一方法只有動手術將癌細胞切除。 11月初普契尼由兒子陪同一起到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動手術,手術進行相當順利,普契尼看似已渡過難關,但術後第二天卻因流血不止導致心臟病發,延至於1924年11月29日逝世,享年66歲。

普契尼留下了「杜蘭朵」的最後一幕未能完成,只寫到第三幕「柳兒自盡」。

後來由他的學生弗朗哥‧阿法諾(Franco Alfano, 1876 – 1954)將歌劇終曲補述完成。

 1926年4月26日,這部歌劇遺作由普契尼生前好友托斯卡尼尼(Arturo Toscanini, 1867 – 1957))於米蘭拉斯卡拉大劇院指揮首演,此時普契尼已去世一年半,杜蘭朵的大獲成功,也為普契尼的一生劃下一個輝煌燦爛的句點。

據說首演之日,托斯卡尼尼只指揮到「柳兒之死」,也就是普契尼完成的最後部分,托斯卡尼尼停止管弦樂隊的演奏,然後轉身對觀眾說:「大師在這裡放下了他的筆」,並停止了首演。

普契尼一生共留下十二部歌劇作品,全都與愛情有關,被公認是繼威爾第(Giuseppe Verdi, 1813 – 1901)之後最偉大的義大利歌劇作曲家。

在歌劇中,普契尼為求顯著東方色彩,更採用了中國民歌茉莉花〉的曲調,更使音樂充滿東方風情。

 

劇名「杜蘭朵」

「杜蘭朵」來自義大利文的「Turandot」的音譯,而此詞本身就來自波斯語的「Turandokht」,由「Turan」(圖蘭,地名,是波斯語中對中亞的稱呼)和「dokht」(女兒)兩個字組成,意即「圖蘭之女」。

 

伊朗(古代波斯)與圖蘭地理位置圖


故事起源探討

(基本資料整理於網路與維基百科,並附上超連結方便檢索)

國內外有許多的學者對《杜蘭朵》故事來源進行論述。例如孟昭毅的〈“杜蘭鐸”的影響與 接受〉一文中,將「杜蘭朵」的主題上溯至波斯詩人菲爾多西(Hakīm Abol-Qāsem Ferdowsī Tūsī,935-1020)的作品《列王紀》(Shāhnāmé)。爾後又被波斯詩人內札米.甘伽維(Nizami Ganjavi,1141-1209)繼承改編為敘事詩《七美人》(Seven Princesses),詩中提到俄羅斯公主用猜謎的方式徵婚的故事。此與波斯童話《一千零一日》 中的〈杜蘭鐸的三個謎〉故事大致相同:只是由俄羅斯公主變為中國公主。

 

內札米.甘伽維:敘事詩《七美人》

波斯詩人內札米.甘伽維(Nizami Ganjavi,1141-1209)所著的敘事詩《七美人》(The Haft Paykar: A Medieval Persian Romance),詩中記載波斯帝國薩桑尼王朝(Sassanid Empire, 226-651)別赫拉姆五世(Bahrâm V Gûr,420-438)的傳說。這首敘事詩是國王的第四個妻子蘇格拉伯公主給他講的故事,詩中一篇〈被城堡守衛的公主〉 (The Tale of the Princess Guarded in the Castle),提到斯洛維尼亞(Slovenija)公主精通魔法,便在城堡中設置了重重的符咒,有能力破解符咒進入城堡的人便可娶她為妻,如果不能順利解除便會被機關的箭刺死。有位王子從智者那學習符咒破解之法, 便快速的通過城堡符咒的防守,但仍需解決公主出的四道題目才能得到最終的勝利。王子運用智慧成功的回答難題,如願娶回了公主。但此故事雖具備「公主出題答對就結婚」的主題,卻還沒有「未完成難題就殺頭的懲罰條件」, 但從「去追求公主是極具危險而可能喪命的」,因此目前學界認為此故事與「杜蘭朵」 的關係密切。

 

波斯詩人菲爾多西:《列王紀》

但內札米.甘伽維的《七美人》是改寫自 10 世紀波斯詩人菲爾多西(Hakīm Abol-Qāsem Ferdowsī Tūsī,935-1020)的《列王紀》(Shāhnāmé Book of Kings), 它講述了古代波斯的故事,從開創神話為始,到公元7世紀阿拉伯入侵為止,這本書可說是伊朗民族史詩。書中內容與〈被城堡守衛的公主〉最相似的就是〈扎爾向羅迪荷公主求愛〉(Zal woos Princess Rudabeh),故事內容大致是王子扎爾聽說被保護於城堡中的公主羅迪荷美若天仙,而公主也耳聞王子的英勇事蹟,但雙方對於彼此的身世之謎都有所顧慮,克服疑惑和重重考驗之後,他們決定要見對方一面,羅迪荷於是垂下繩子使扎爾能夠進入城堡,兩人見面後一見鍾情希望能結為連理,國王也同意他們的婚事,便舉行了盛大的婚禮。此故事和〈被城堡守衛的公主〉都具有王子克服難關追求公主的內容,但兩者仍然存在很大的區別,這些故事是融合了許多波斯的民間故事而寫成,因此確切的源頭很難考證, 只能推出大概是從〈扎爾向羅迪荷公主求愛〉而來的,後來寫成〈被城堡守衛的公主〉的故事,收錄於《七美人》之中流傳下來。但因〈扎爾向羅迪荷公主求愛〉 的故事與「杜蘭朵」之間存在的關繫較低,因此將〈被城堡守衛的公主〉視為「杜蘭朵」的濫觴。

 

德拉克洛瓦《一千零一日》故事集

〈被城堡守衛的公主〉寫成後仍不斷在民間流傳,直到18世紀初,「杜蘭朵」才為漸漸進入歐洲世界,以法國為首的歐洲國家對「東方文學」感到濃烈的興趣, 出現以東方為主題的文學作品,如《一千零一日》(Les mille et un jours)與《一千零一夜》(Les mille et une nuits),此兩者架構相似,都是故事套故事的框架式結構,且其中有七個故事主題在兩部書中皆有出現,它們之間存有明顯的影響關係;但《一千零一夜》是以男性為中心,以「黑夜」為主的故事;而《一千零一日》則是以「女性」為中心的「白天」故事,兩書在本質上有了差別。法國作家德拉克洛瓦(François Pétis de la Croix,1653-1713)所寫的《一千零一日》 或是譯為《天方日譚》的波斯童話又出現了「杜蘭朵」。

《一千零一日》究竟是根據何者而來的呢?學者羅湉在〈圖蘭朵之法國源流考〉認為:「目前法國學界基本認定《一千零一日》中的故事出自一本名為《憂愁後的歡樂》的土耳其故事集。」 故事《憂愁後的歡樂》(Ou La joie après l’affliction)是土耳其故事,被翻譯成波斯文後傳入法國,被德拉克洛瓦當作是波斯的童話,因而他參考《一千零一夜》故事結構,不僅轉譯,同時引用《憂愁後的歡樂》中的故事,以法文創作自以為的波斯童話《一千零一日》,因此將東方童話的故事帶進西方世界。

此書中的第二卷〈卡拉富王子與中國公主的故事〉(Prince Calaf and the Princess of China)「中國公主」的形象在這一階段才具體出現,《一千零一日》 中,終於出現了以Turandot為名的公主。

根據學者羅基敏《杜蘭朵的蛻變》研究:
Turandot是由「Turan」和「dot」合成,「Turan」即是我們說的土耳其斯坦,在波斯的史詩及傳說中可以看到,這個字係根據其建國國王「Tur」命名,表示其統治之地,指的是土耳其和中國;「dot」 來自「dukht」,有女兒、處女的意思,也含能幹、力量等用意。 因之,在波斯文裡,「Turandot」一字正是「中國公主」的意思。

因此由題名便知「Turandot」就是指中國的公主,而「Turandot」也是在此時被定下為中國的故事基礎。故事分為兩個部分,前段先描述波斯王子卡拉富文武雙全,是天之驕子,不幸國家遭到入侵,開始逃難的生涯,因遭強盜搶劫後不得不乞討和做苦工維生;下半部是落難王子隻身前往中國尋夢,這個故事已具備了《杜蘭朵》故事的原型,有猜謎招親、王子要求公主猜自己出身、侍女自殺等,經過多翻的波折,終能如願娶得中國公主,王子不但贏得美嬌娘,並且藉此得以復國。在德拉克洛瓦的故事已經具備《杜蘭朵》故事的大致架構,因此可視〈卡拉富王子與中國公主的故事〉為《杜蘭朵》的前身。

但與普契尼《杜蘭朵》不同的是, 王子回答的三道題答案為「太陽」、「海洋」、「」(貼心提醒:千萬不要硬背答案去考試,否則可能引來殺身之禍)。並加入侍女阿德瑪(Adelma)從中做梗的情節:杜蘭朵身邊的侍女,原是某可汗之女,其國被中國征服,方淪落侍奉杜蘭朵。
她告知卡拉富,杜蘭朵計畫命人於次日清晨謀殺他,以解決杜蘭朵要面對的問題。卡拉富吃驚之餘,喊出自己和父親的名字,慨嘆命運多舛。女子請卡拉富和她一同逃到親戚之國,卻被拒絕。......在宮殿裡,杜蘭朵解了他的謎,亦立刻承認自己已愛上王子,並願嫁給他,並且承認謎底是她的侍女告訴她的。侍女見破壞兩人好事之計策不成,自己又復國無望,於是出面承認自己的計謀後,自殺而死。杜蘭朵傷心的喊出侍女的名字:阿德瑪。

在後半段的故事中,原鄰國公主阿德瑪的復仇計畫則成為重點,她串聯了整個故事,也使原本單純的徵婚故事,更增添情節的波折。但在之後的改寫中,阿德瑪則逐漸被弱化,甚至被轉化為王子的宮女。而此故事雖然在寫的是中國的故事,卻顯少有關於中國的描寫。但這樣的情況在之後雷沙居的喜歌劇《中國公主》中被改變。

 

杜蘭朵這個中國公主的藝術形象卻被世界許多文學藝術家所鍾愛,並且出現了很多變異和再生。

在這些演變和演出後,中國公主的形象一再的受到質疑。而作者認為,考察普契尼歌劇中對中國文化了解的深淺與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劇本對於故事的內涵開掘的是否深廣,理解得是否合乎人情,至於劇中情境寫得像不像中國倒是無關宏旨。

孟昭毅更指出《杜蘭朵》的演出成功也不在於她是否為中國公主,而是表現出真善美和深度的愛情主題。

將愛情視為至高無上的精神,和通過讚譽〈茉莉花〉而生動含蓄地表達青年男女愛情的樂曲,融合的天衣無縫。普契尼只闡發童話傳說中的美學內涵和文化底蘊,而不去深究歷史的真實和人物的典型,才使他的歌劇成為藝術珍品。

(上文出處:葉芳欣:《杜蘭朵》歌劇與戲曲四版本探析)


典型普契尼:

異國情調.女人.愛情.折磨.殘酷與死亡

 

劇情解說

(基本資料整理於網路與維基百科,並附上超連結方便檢索)

在古中國,政府下令,欲娶公主杜蘭朵(Turandot)者,須猜對公主的三個謎語;但如有猜錯,便要處死。

有一位波斯王子蒞臨求婚,但猜謎失敗,將於月出之時斬首。流亡中國的韃靼王子卡拉富(Calaf)與父親帖木兒(Timur)、侍女柳兒(Liù)在北京城重逢後,即看到波斯王子遭處決,及杜蘭朵在場親自監斬。卡拉富王子被杜蘭朵公主的美貌吸引,不顧父親、柳兒和三位大臣平(Ping)、龐(Pang)、彭(Pong)的反對來應婚,答對了所有問題:這三道謎題的答案分別是「希望」、「熱情」和「杜蘭朵」。

但杜蘭朵拒絕認輸,向父皇撒賴,不願嫁給卡拉富王子,於是王子自己出了一道謎題,只要公主若在天亮前得知他的名字,卡拉富不但不娶公主,還願意被處死,公主捉到了王子的父親帖木兒和丫鬟柳兒,並且嚴刑逼供。柳兒自盡以示保守秘密。帖木兒此指責杜蘭朵十分無情。天亮時,公主尚未知道王子之名,但王子的強融化了她冰般冷漠的心,而王子也把真名告訴了公主。公主也沒公布王子的真名,反而公告天下下嫁王子,並說王子的名字叫:「Amore」,在義大利文中即「愛」。

 

第一幕

宮殿前

傳令官宣讀法令:「任何要想娶杜蘭朵公主的王子必須正確地回答她的三個謎語。如果回答錯誤,一律斬首示眾。而在月亮升起時,波斯王子將被斬首。」 大家聽到消息後,民眾湧向宮門,侍衛粗暴地推開他們,一個瞎眼的老翁被推倒在地上,老翁的女僕柳兒為了救老翁喊叫起來。

一個年青人聽到她的呼叫聲馬上過來幫忙,並且認出那位老翁就是他失蹤已久的父親。

老翁是流亡在中國的韃靼國王帖木兒,那個年輕人也就是韃靼王子卡拉富。

卡拉富見到父親仍活著,他非常高興。王子要求父親不要透露他的名字,因為害怕征服多國的中國統治者知道。

國王帖木兒告訴王子說,韃靼國宮廷裡的僕人中只有柳兒對國王仍舊忠心耿耿。王子問柳兒為什麼還是那樣忠心,她回答說,因為很久以前,王子曾向她微笑...... 月亮昇起了,民眾看到年輕英俊的波斯王子將要被斬首了,民眾請求杜蘭朵公主能夠饒恕波斯王子。

可是公主仍堅持並下令斬首。

杜蘭朵公主的出現引起了韃靼王子對公主的愛慕。當卡拉富王子情不自禁地呼叫公主名字的時候,波斯王子被斬首了,民眾則在恐慌中尖叫著。 韃靼王子被公主的美貌深深打動。他決定要向公主求婚,當他走向銅鑼並要敲打三下表示要娶杜蘭朵公主的時候,三位中國大臣平、龐、彭挖苦他說:「你還是好好保住你的人頭,趁早回到你的國家去吧。皇家墳墓已滿,我們不要再有笨笨的外邦人了。」韃靼國王帖木兒也勸告兒子打消這個念頭。暗戀著王子的女僕柳兒也認為王子不該去冒回答公主謎語的風險。 對柳兒的忠心王子很感動,王子對柳兒說:如果他不能答對公主的謎語而被斬首,希望柳兒繼續效忠父親,減少流亡的痛苦。

雖然三位大臣、帖木兒、柳兒多次勸告王子,但是王子已經下定心,任何人都勸說不了。 王子三次大叫公主杜蘭朵的名字。他衝向宮殿門前的銅鑼,敲響了三下,宣布了向公主求婚。 音樂壯麗隆重,在宮殿陽臺上觀看的杜蘭朵公主接受了王子的挑戰。

 

第二幕

第一景:宮中涼亭。日出前。

三位大臣(平、龐、彭)對自己的工作作出抱怨:每天要閱讀很多文書,主持無數宮廷內的各種儀式,還要籌備盛大婚宴或者喪事。大臣平突然想念他在湖南的自然風景:他家旁邊有湖,湖週圍長滿竹子。大臣彭想念他家鄉的果園。大臣龐回憶他老家的花園。

雖然三位大臣可以懷念他們的家鄉,但是他們必須回到冷漠無情殘酷的現實當中。他們不得不執行一些年青人的死刑,他們永遠記得這些年青人的恐怖命運。宮廷裡的樂器響起,表示皇帝將駕臨,三位大臣旋即作好迎接準備。

 

第二幕

第二景:宮廷。白天。

皇帝阿兒頓,杜蘭朵公主的父親,坐在御座上。他力勸那位求婚的王子撤回他的求婚決定,可是王子還是一意孤行。杜蘭朵出來對眾人自述她對於先人的不幸所感到的仇恨,說:她的祖先羅玉鈴太后抵抗男人的霸道,把國家治理得很好,人民老百姓過著安居樂業的生活,直到有一天有一個入侵的外國王子強暴她,並且殺死她。

長大後的杜蘭朵公主發誓要為祖先報仇,她憎恨所有向她求婚的男人。杜蘭朵公主勸告王子收回決定,但是王子對公主的愛意已定,無法收回。

於是杜蘭朵公主講出了第一個謎語:「什麼東西在晚上出生,而在黎明死去?」王子正確回答:「希望。」

公主感到很驚訝地講出了第二個謎語:「什麼東西紅如火,暖如火,又非火?」王子想了一會兒說:「熱情。」

公主聽後更加震驚了,民眾對王子的聰明自信喝彩,更加激怒了公主。

公主接著講出了第三個謎語:「什麼東西冷如冰,燒起來熱如火?」 正當王子思考的時候,公主很得意地逗弄著王子,以為王子肯定回答不了而被斬首,王子突然大聲說:「就是妳~杜蘭朵公主!」

民眾立即歡騰起來呼喚著王子的勝利,公主隨即跪在皇帝面前,哀求父王不要把她嫁出去。皇帝卻堅持誓約是「神聖不可侵犯」,認為公主一定要按照誓約嫁給王子。正當公主悲痛萬分之時,王子向公主提出了一個謎語:「如果在日出前杜蘭朵能說出王子的名字,妳就可以處死我。」杜蘭朵公主接受這個猜謎提議。皇帝也向眾人宣告希望王子在天亮時能成為他的駙馬。

 

第三幕

第一景:宮中花園。晚上。

在遠處,宮廷中的傳令官宣讀杜蘭朵公主的命令:今晚北京城內所有人都不能入睡,如果在天亮前仍然不知道王子的名字,那麼全城的人都要被處死。

三位中國大臣又再去見王子,他們說只要王子能放棄娶杜蘭朵公主,他們就會給王子錢財和女人。但王子仍然回絕。

接著,一群士兵拖出王子之父帖木兒和女僕柳兒。企圖從他們的口中得知王子的名字,因為有人看見他們和王子說話。 杜蘭朵公主命令帖木兒和柳兒說出王子的名字。王子假裝說他們不會知道。柳兒卻宣稱只有她才知道王子的名字,但是她不會透露的。大臣平用盡各種方法想從柳兒口中得知王子的名字,她堅持不說,於是受到拷打。

柳兒始終守口如瓶不肯透露,她的行為打動了杜蘭朵公主,杜蘭朵公主就問柳兒「什麼力量驅使你如此堅強?」柳兒回答「是愛。」。 杜蘭朵公主再次命令大臣平逼供出王子名字,大臣平便加重刑罰。柳兒沒有被屈服反而對杜蘭朵公主說:「層層冰霜將你圍住,一定會有火來熔化,你早晚會愛上他的!」 說完後,柳兒從一個士兵的腰帶拔出短劍,向自己猛刺,當她邁步走向王子眼前的時候,眾人喊著要她說出王子的名字,可她卻倒地而死了。

由於帖木兒眼睛瞎了,起初不知道柳兒已死,經過旁人告訴他,他知道後在極度的痛苦中大哭起來。 帖木兒警告說這種罪行會觸怒上天。眾人聽後帶著羞恥和害怕的心情安靜下來。

柳兒的屍體被抬走,悲痛的帖木兒和眾人跟在後面走。當所有人都離開之後,剩下王子和杜蘭朵。

王子責備杜蘭朵公主的殘酷後把她抱在懷裡並且強吻了她。 王子決定以真摯的愛情去打動杜蘭朵公主冷酷無情的心,他的一個吻點燃了公主心中的愛情之火,她希望王子帶著這個神秘的愛離開,再不要提出什麼問題,但是王子最終卻把自己的真名「卡拉富」告訴了公主,他的命運已掌握在公主的手中,可以隨時被處死。

黎明時分已到,杜蘭朵公主卻和卡拉富王子一同走到皇帝面前,杜蘭朵公主宣布她知道王子的名字,王子的名字就叫「愛!」(Amore,在義大利文中即「愛」) 於是,眾人齊聲向這對新人歡呼鼓掌。

(劇情解說整理自「維基百科」)

 


愛情的幾種樣貌

霸女 - 杜蘭朵公主

杜蘭朵公主因爲女性先祖被異族男性擄掠殘害,心懷憤恨而成了男性的復仇者;多年來故意出謎題刁難絡繹不絕的求婚者,當對方猜錯即令劊子手斬首伺候,已經有一長串首級掛在城牆上,心中瀰漫著復仇之火焰。

 

聖女 - 柳兒

柳兒是韃靼王子的僕婢,在故鄉時就傾心王子,難忘他友善的笑容。這位看似不起眼的奴婢,居然能為了公主完全不瞭解的「愛」,願意犧牲寶貴的生命,以自己的死成全王子姓名秘密。是劇中最令人動容的悲劇角色。

 

大贏家 - 卡拉富

韃靼王子卡拉富,對中國公主一見傾心,無論如何都要敲響報名猜謎提親之鐘。才智過人的他連續猜對三題,終於闖關成功得到皇帝的認可,雖杜蘭朵悔婚,但卻反要杜蘭朵猜出他的名字,更願意以死相殉,可見其決心與對愛情之堅持。劇情最後,柳兒雖然犧牲,但他不僅成功擄獲杜蘭朵之心,更代表他即將結束流亡,從韃靼王子身份搖身一變成為中國駙馬... 復國之路大成功(XD)


著名詠嘆調

  • 別傷悲,柳兒!〝Non piangere,Liù〞 —— 看到真心勸阻自己卡拉富,對柳兒的忠心很感動,他對柳兒說:萬一不能答對公主的謎語而被斬首,希望柳兒繼續效忠父親,減少流亡的痛苦。

https://youtu.be/KJsrxwl3bcc

 

https://youtu.be/L4TFqVSaoB0

 

  • 祖先的屈辱〝In questa Reggia〞——公主自述對於先人的不幸所感到的仇恨。

https://youtu.be/Sf35abbE48c

 

https://youtu.be/RihDKMlN_80

 

  • 主啊! 聽吾言〝Signore ascolta〞——柳兒苦勸王子不該去冒回答公主謎語的風險。

https://youtu.be/sjCbV0XS7iA

 

Signore, ascolta - Leona Mitchell (Liu, Turandot)

https://youtu.be/lDMEmYuDmFE

 

 

  • 公主徹夜未眠〝Nessun dorma〞——王子表達對於公主猜不出自己姓名的信心,並穿插著北京城百姓對於公主的命令之心聲。

(帕華洛帝於主演的電影《Yes, Giorgio》中,真實扮演男高音的角色,於電影中演唱歌劇《杜蘭朵公主》)

https://youtu.be/Q_hLh4qCqpg

 

Puccini: Nessun Dorma from 'Turandot' - BBC Proms

https://youtu.be/suj-2sbSFKs

 

Luciano Pavarotti sings "Nessun dorma" from Turandot (The Three Tenors in Concert 1994)

https://youtu.be/cWc7vYjgnTs

 

 

  • 冰霜將妳重重包圍〝Tu che di gel sei cinta〞——柳兒受公主虐待但卻堅決不說出王子姓名,決意自殺殉身前所演唱之詠嘆調。

https://youtu.be/g-1MjfmixrI

 

歌詞翻譯(林仁斌翻譯)

義大利文歌詞 中文歌詞
TURANDOT: Chi pose tanta forza nel tuo cuore?
LIÙ: Principessa, l’amore!
T.: L’amore?Liù affronta la glaciale principessa con quest’aria:Tu che di gel sei cinta
da tanta fiamma vinta
L’amerai anche tu!
Prima di quest’aurora
io chiudo stanca gli occhi
perché egli vinca ancora…
egli vinca ancora…
per non, per non vederlo più!
Prima di quest’aurora, di quest’aurora
io chiudo stanca gli occhi
per non vederlo più!
杜蘭朵:誰在你心裡注入如此大的力量?
柳:公主,是愛情!
杜蘭朵:愛?柳兒用這樣的神情面對冰冷的公主:被層層冰霜包圍的你
一旦被如此多的火焰征服
你也會愛上他的!
在這黎明之前
我會閉上疲憊的雙眼
這樣他仍然可以獲勝
他或許還能贏…
不再,不再見到他!
在這黎明之前,在這黎明之前
我會閉上這疲憊的雙眼
再也見不到他了!

 

歌劇裡欣賞不到的版本

猜得到為什麼嗎?

Anna Netrebko - Turandot: "Tu, che di gel sei cinta" - Puccini

https://youtu.be/g4dlATlrf0E

 

 

冷知識

貫穿全劇的 <茉莉花>,共出現8次

感謝陸生輝老師的Youtube頻道整理

 《茉莉花》於歌劇『杜蘭朵』中的第1次出現
1.  Lá, Sui monti dell'est (在遙遠的東方山上)
因波斯王子要被處斬,皇室安排僧侶為他超渡亡魂。


《茉莉花》於歌劇『杜蘭朵』中的第2次出現
2.  Principessa (公主開恩)
百姓請求公主對波斯王子開恩,免他一死。


《茉莉花》於歌劇『杜蘭朵』中的第3次出現

3 . Turandot (杜蘭朵)
正當王子卡拉夫唱著要娶得杜蘭朵公主,準備敲鑼時

4. La fossa già scaviam per te (我們已經為你挖墳墓)
卡拉夫王子不接受眾人的勸阻,決意參加公主的猜謎招親

5.  Dal deserto al mar (從沙漠到海洋)
公主杜蘭朵隨著茉莉花的旋律,進入皇宮的大殿。

6. Mi vuoi nelle tue braccia a forza
     (你要我屈服於你的懷裡嗎?)

7.  Principessa divina! (至尊的公主!)
總管大臣抓到兩名曾與王子來往的外邦人

8.  Singnor, non parlerò (主人,我不會說出來的。)
柳兒向卡拉富承諾,絕不透露他的名字。

 

 

全劇欣賞

北京紫禁城版本(祖賓梅塔指揮.張藝謀導演)

https://youtu.be/Jb0ORutNhBo

 

 

2002年薩爾茨堡音樂節版本(日語字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vlgV3688q4

 

 

補充資料

 

 

讚嘆阿湯哥,拍出這麼棒的電影作品🌹

https://youtu.be/jU2TU--E6OE

 

Bonus 《Nessun Dorma》快閃演唱

https://youtu.be/t8_sH8Kh9s4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 前往蹦藝術 Podcas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BON音樂】蹦藝術X上海商業儲蓄銀行「豐富人生 X 音樂天地」公益講座:最後的浪漫~談拉赫曼尼諾夫的四首鋼琴協奏曲

【BON音樂】蹦藝術X上海商業儲蓄銀行「豐富人生 X 音樂天地」最後的浪漫~談拉赫曼尼諾夫的四首鋼琴協奏曲
Bonart Public welfare lecture - Rachmaninoff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豐富人生 X 音樂天地」公益講座

🎊喜愛音樂、歌劇、音樂劇、交響樂的樂迷們有福了!慶祝上海商業儲蓄銀行總行新大樓落成,文教基金會自7月起,順勢推出全新的系列講座-「豐富人生X音樂天地」,將由知名長笛演奏、指揮、撰文與音樂攝影,全方位超人氣音樂欣賞名家,也是 #台灣蹦藝術協會 (蹦藝術 | BONART)理事長-林仁斌先生,精心策畫賞析西洋音樂名家、歌劇人物的主題,以美好音樂陪您經營豐富人生~

 

拉赫曼尼諾夫是20世紀俄羅斯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身兼鋼琴家、作曲家與指揮家,集所有音樂才華於一身,他的作品甚富俄國色彩,充滿激情、旋律優美,其鋼琴作品更是以難度見稱。且聽蹦藝術林仁斌老師細細解說赫曼尼諾夫音樂背後的奧秘,串聯他的生平與四首鋼琴協奏曲,一同來探索他的歷史影響力!

這將是一場您不容錯過的精彩音樂主題演講~🕺💃

 

🎧「豐富人生 X 音樂天地」第249場

🤵🏻 主講|林仁斌 (旅法長笛演奏名家、樂團指揮、台灣蹦藝術協會理事長)

🎫 講題|最後的浪漫~談拉赫曼尼諾夫的四首鋼琴協奏曲

📆活動時間|2024年10月09日(三)晚上19:00-21:00

🏢 活動地點|上海銀行大樓2樓演藝廳(臺北市中山區民權東路一段2號)


主講人:林仁斌老師

 

【2024.10.09. 活動照片】

 

 


作曲家 拉赫曼尼諾夫


 

成長背景

拉赫曼尼諾夫(Sergei Rachmaninoff, 1873-1943)身兼作曲家、鋼琴家與指揮家,集所有音樂才華於一身,是公認全方位的音樂家。

(基本資料整理於網路與維基百科,並附上超連結方便檢索)

作曲家簡介

拉赫曼尼諾夫(俄文原名серге́й васи́льевич рахма́нинов),生於 1873 年 4 月 1 日,卒於 1943 年 3 月 28 日。他是俄國傑出的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1943 年正式入籍美國,成為美國公民。

拉赫曼尼諾夫出生於俄國一個古老的貴族家庭,其家族歷史可追溯至 15 世紀。他的音樂天賦源於父輩,祖父阿卡迪・亞力克山德羅維奇・拉赫曼尼諾夫是業餘鋼琴家與作曲家,曾師從約翰・菲爾德;父親瓦西里・阿卡德耶維奇・拉赫曼尼諾夫創作過沙龍浪漫曲和即興演奏曲。他自幼接受良好的音樂教育,4 歲便開始學琴。先後就讀於聖彼得堡音樂學院、莫斯科音樂學院,師從茲維遼夫、吉洛蒂、塔涅耶夫、阿連斯基等。

拉赫曼尼諾夫的音樂創作涵蓋多種體裁,包括歌劇、管弦樂、鋼琴與管弦樂、室內樂、鋼琴曲、歌曲等。

其風格繼承了俄羅斯民族樂派的傳統和晚期浪漫主義的餘風。他的代表作品眾多,如四部鋼琴協奏曲,其中《d 小調第三鋼琴協奏曲》以艱深的難度被譽為鋼琴演奏曲目中的 “最難”;還有二十四首前奏曲、《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歌劇《阿列科》、管弦樂《死之島》、《鐘》等。

拉赫曼尼諾夫的音樂具有強大的感染力,他善於在作品中表達深刻的情感。其音樂時常帶有幻想和悲劇性的哀傷等因素,也有磅礴的力量去讚歌幸福、描繪祖國大自然風貌。他的旋律美妙動人,與俄羅斯民歌中的悠緩歌曲保有密切聯繫,且以和聲語言和複調手法之豐富見長。

在二十世紀的古典音樂界,拉赫曼尼諾夫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他的作品至今仍廣受世人的喜愛和讚譽,對後世的音樂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拉赫曼尼諾夫的音樂風格概述

家庭環境與音樂啟蒙 

家族音樂傳統:拉赫曼尼諾夫出生於俄國一個古老的貴族家庭,祖父是業餘鋼琴家和作曲家,曾師從約翰・菲爾德;父親也創作過沙龍浪漫曲和即興演奏曲。這樣的家庭背景使他自幼便沉浸在音樂氛圍中,為其音樂風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家庭的音樂傳統給予他最初的音樂薰陶,讓他對音樂創作和演奏有著天然的親近感和敏銳的感知力。

母親的啟蒙教育:

他的母親在發現他的音樂才能後,對他的音樂教育大力支持。在拉赫曼尼諾夫 4 歲時,母親便讓他開始學琴,並且後來還為他找來畢業於聖彼得堡音樂學院的鋼琴教師對他進行系統的音樂教育。母親的引導和支持在他音樂道路的起點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培養了他對音樂的興趣和扎實的音樂基礎。

 

教育經歷與師承影響

學院派的系統訓練:

拉赫曼尼諾夫先後就讀於聖彼得堡音樂學院、莫斯科音樂學院,在這兩所著名的音樂學府中,他接受了正規、系統且嚴格的專業教育。跟隨亞歷山大・濟洛季學習鋼琴,向著名作曲家謝爾蓋・塔涅耶夫學習對位法,跟隨安東・阿連斯基學習和聲學等,這些全面的音樂學習使他在作曲技法、音樂理論以及演奏技巧等方面都得到了深入的錘煉和提升。

大師的啟發與影響:

在學習過程中,他接觸到了彼得・柴可夫斯基和安東・魯賓斯坦等音樂大師。柴可夫斯基的俄羅斯傳統音樂風格以及對旋律的深情表達對拉赫曼尼諾夫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繼承了柴可夫斯基寬廣、抒情的旋律特點。而魯賓斯坦的浪漫主義演奏風格和創作理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拉赫曼尼諾夫,使他的音樂兼具浪漫主義的激情與細膩。

 

俄羅斯民族音樂傳統

民間音樂元素的吸收:

俄羅斯豐富的民間音樂為拉赫曼尼諾夫提供了大量的創作素材和靈感源泉。俄羅斯民間音樂中獨特的調式、節奏以及情感表達方式,都深深融入到了他的音樂創作中。他的作品常常帶有俄羅斯民族音樂的特色,如寬廣的旋律線條、強烈的情感表達等,展現出俄羅斯民族的精神氣質和文化內涵。
宗教音樂的影響:俄羅斯東正教的宗教音樂對拉赫曼尼諾夫的音樂風格也產生了重要影響。兒時的拉赫曼尼諾夫常被外祖母帶到附近的教堂和修道院中做祈禱,教堂裡鐘聲的鳴響以及宗教聖歌的旋律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為他創作靈感的重要來源。例如在他的一些作品中,常常能聽到類似鐘聲的音響效果,以及具有宗教音樂特色的和聲與旋律進行。


個人經歷與情感體驗

生活的挫折與困境:

1897 年,拉赫曼尼諾夫的《d 小調第一交響曲》首演失敗,這使他深受打擊,並陷入了持續三年的抑鬱症,在此期間幾乎停止了創作。這段痛苦的經歷對他的音樂風格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使他的作品在之後的創作中往往帶有一種深沉的、壓抑的悲劇性情緒

背井離鄉的經歷:1917 年俄國爆發革命後,拉赫曼尼諾夫離開了祖國,流亡他鄉。這種背井離鄉的痛苦和對祖國的思念之情也反映在他的音樂創作中,使他的音樂更加充滿了深情和憂鬱,同時也增添了對過去生活的懷念和對祖國的眷戀。


早年與學習 1873-1892 年時期

1873年4月2日出生於蘇聯的奧尼格(Oneg)莊園,位於俄國北方鄰近古老諾夫哥羅德(Nevgorod)的鄉村,從四歲起,母親便開始教導他彈琴。

拉赫曼尼諾夫從小就嶄露對音樂的愛好以及天賦。

6 歲時,父母聘請聖彼得堡音樂院畢業的年輕鋼琴教師安娜‧奧娜茲卡亞(Anna Ornatskaya)來教他彈琴。1882年,拉赫曼尼諾夫一家搬到聖彼得堡後,在音樂教師安娜的推薦下,拉赫曼尼諾夫獲得聖彼得堡音樂院的獎學金,進入音樂院就讀。

10歲時的拉赫曼尼諾夫

 

但因從小父母親離異對他的影響很大,他除了鋼琴課程之外,其他幾乎都放牛吃草,甚至逃學,致使學習的步伐相當緩慢,在音樂院的成績表現得不甚理想,差點被退學。外婆為了鼓勵他,於是在靠近諾夫哥羅德的波里弗蘇(Borivoso)買下一座小農莊,於是拉赫瑪尼諾夫也經常陪祖母去東正教的教堂作禮拜,唱詩班的歌聲和教堂的鐘聲在他腦海裡留下深刻的印象,並度過許多快樂時光。

於是在鋼琴家表哥席洛悌(Alexander Siloti, 1863-1945)的建議下,拉赫曼尼諾夫轉入莫斯科音樂院就讀,拜師尼古拉•慈威雷夫(Nikolai Zverev, 1832-1893)門下學習。

慈威雷夫在莫斯科是出了名嚴格的老師,許多達官貴族的富子弟們願意付出大筆的學費,希望進入他的門下,以至於他收入不斐。

但是當他收到有天份的學生時,卻不會收取任何費用,可是必須遵從他的指令跟要求的作息。拉赫曼尼諾夫在這樣的環境與老師高度要求下,建立起影響他一輩子的能力:克服了懶惰的陋習,也養成了對音樂的良好品味。

慈威雷夫認為學習音樂應該是從欣賞的品味建立起,所以他不會一開始就要求學生學習樂理和和聲,而是聽大量的音樂會跟歌劇。

此外,他也會安排知名的鋼琴家與學生練習四手聯彈,並且在聚會時,讓學生上場演奏, 接受其他偉大音樂家的評論。

但師生關係拉赫曼尼諾夫轉頭注意力於作曲上時正式引爆衝突,因為他發現自己對作曲有極大的興趣,在將柴可夫斯基的交響曲《曼弗雷德》(Manfred)改編成鋼琴二重奏並受到柴可夫斯基本人極高的讚美嘉許之後,更加燃起他想成為作曲家的夢想。

想專心作曲的拉赫曼尼諾夫希望能有一間專屬於自己的琴房,但他專制的恩師認為,有鋼琴天賦的人不應該把才能浪費在創作上,再加上年輕氣盛的拉赫瑪尼諾夫溝通時用詞上不夠尊重,師生關係因此正式決裂。

在音樂院的鋼琴老師因此更換為同在音樂院任教的表哥席洛悌。

表哥席洛悌(左)與拉赫曼尼諾夫(右)

 

到了他音樂院的最後一年,因表哥席洛悌和校長失和而離職,拉赫曼尼諾夫在不想再次更換適應新老師的情況下,選擇提前一年參加鋼琴畢業考,卻意外地拿下優秀的成績。

而隔年的作曲班畢業考試,拉赫曼尼諾夫以普希金(Aleksandr Sergeyevich Pushkin, 1799-1837)的詩篇《吉普賽人》 (Tsïganï )所創作的歌劇《阿雷可》(Aleko, 1892),也獲得極高的分數。評分的教授群,包括柴可夫斯基等一致推薦他獲得金牌獎,該獎項音樂學院有史以來只頒發過兩次, 分別只頒給塔涅耶夫(Sergey Ivanovich Taneyev, 1856-1915)及柯雷申可(Arseny Koreshchenko)

這一年,音樂院刻著優秀前人塔涅耶夫與柯雷申可(Koreschenko)名字的石碑上,也加上了拉赫曼尼諾夫之名,宣告著光榮畢業以及俄國即將出現另一位優秀的職業音樂家。

 

展翅飛翔 1892-1901 年時期

畢業之後開始成為自由藝術家的拉赫瑪尼曼夫,先靠著學生時期的作品,以及最著名的《升c小調鋼琴前奏曲》op.3等作品創作獲得一些收入,但他很快地意識到,這並不足以維持他的生活。

https://youtu.be/YOx710drHnw

 

https://youtu.be/SCm9O2KNEX4

 

魯崗斯基談拉赫曼尼諾夫的「鐘聲效果」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nEfzOHdOXM

 

他開始收鋼琴學生、指揮自己的歌劇、擔任學校的音樂老師,但這對於他的創作速度影響不小,無疑是雪上加霜。值得慶幸的是,他在離開學校後,仍然受到許多大師的鼓舞與協助,其中包含柴可夫斯基和林姆斯基-高沙可夫(Nadezhda Nikolayevna Rimskaya-Korsakova, 1848-1919)

1893 年,兩位影響他最深的老師(慈威雷夫和柴科夫斯基)相繼過世,使他失去了精神的依靠。

 

至情至性的悲歌,令人聞之落淚

《悲歌》是拉赫曼尼諾夫創作於1892年的一套五首鋼琴獨奏曲,這套作品題獻給他在音樂學院的和聲老師~安東‧阿倫斯基(Anton Arensky)也有一說本曲是為紀念柴可夫斯基過世而寫的曲子。

從樂譜中,我們可以讀見年輕的拉赫曼尼諾夫已經具備非常成熟的音樂語法與鍵盤和聲,甚至他愛用了一輩子的「半音級進」,進而產生的各種變化和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FcuZK_Xu7c

 

1895 年,他開始了《第一號交響曲》的創作,此曲在 1897年 3月,由葛拉祖諾夫(Aleksandr Konstantinovich Glazunov, 1865-1936)指揮首演,但由於當時排練情況不佳,致使演出的情況十分不理想(據說是葛拉祖諾夫於演出前飲酒...),以致受到了聖彼得堡的音樂界無情的批評,也深深地打擊了拉赫曼尼諾夫的信心。

由於《第一號交響曲》遭受到樂評家們給予不客氣的的批評,尤其是以庫宜(César Cui, 1835-1918)帶頭的攻擊最為致命,因此在d小調第一號交響曲首演失敗後,拉赫曼尼諾夫憂鬱不已整整沉寂了三年。

 

長達三年的時間,拉赫曼尼諾夫不再提筆創作。而生活困難之際,救星出現:億萬富翁馬蒙托夫(Savva Ivanovich Mamontov, 1841-1918),提供了歌劇院的指揮一職,恰巧開啟了拉赫曼尼諾夫的第三項職業專長:「指揮家」。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他認識了偉大的男低音夏禮亞賓(Fedor Lvanovich Chaliaplin, 1873-1938)。

1899 年,拉赫曼尼諾夫受到英國指揮樂團的邀請到英國訪問、演奏。倫敦的皇家愛樂協會提出邀約,希望創作一首新的鋼琴協奏曲。

但拉赫曼尼諾夫持續處在創作低潮期,他一回到俄國,精神衰弱毛病再犯,任誰都激勵不了,後經朋友再三鼓吹,在眾人的鼓勵下,接受了達爾醫生(Nikolai Vladimirovich Dahl, 1860-1939)醫生的催眠治療。

 

 

達爾醫生得知拉赫曼尼諾夫即將寫作一首鋼琴協奏曲後,便以催眠法不斷暗示他,將會順利完成這首樂曲,而且該曲的評價將會相當高。

經過治療,拉赫曼尼諾夫順利恢復自信,終於在隔年(1901年)跨出第一步,成功完成創作。

事後拉赫曼尼諾夫對於這段療程表示:雖然它聽起來也許不可思議,但這療程真的幫助了我,在夏天開始時,我再度開始創作。靈感大量湧出,新的音樂想法開始在我心中激盪~這對於我的全新協奏曲來說,已經足夠。

先完成的是《第二號鋼琴協奏曲》的第二與第三樂章,拉赫曼尼諾夫本人擔任鋼琴獨奏家,成功地1900年於12月2日於莫斯科公開上演,獲得了各界熱烈的歡迎;帶第一樂章完成之後,1901年拉赫曼尼諾夫再次擔任獨奏家於1901年11月9日演出全曲,全曲終於完成。

1901 年更在表哥席洛悌擔任鋼琴獨奏與尼基許(Arthur Nikisch)的指揮下,於聖彼得堡演出,再度獲得當地的歡迎與肯定,越來越成功;日後 1904 年時,《第二號鋼琴協奏曲》讓拉赫曼尼諾夫獲得了俄羅斯作曲屆大獎:葛令卡獎,獎金500盧布,這更是繼催眠療法成功後,作曲家走出憂鬱邁向成功的第二步。

 

音樂欣賞

Ivan Bessonov(2022年拉赫曼尼諾夫鋼琴大賽首獎得主)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9620-wKPvA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ZgwY2WTOy4

 

1901年的拉赫曼尼諾夫

 

1901-1918 年時期

隨著《第二號鋼琴協奏曲》的成功,拉赫曼尼諾夫終於重拾信心。

1902 年時,拉赫瑪尼諾夫在接受表哥席洛悌的資助下恢復了自信心與經濟能力,並向表妹娜塔利亞‧薩亭娜(Natalya Satina, 1877-1951)求婚。而緊接著的喜訊, 則是他和表的婚事終於嶄露曙光。1902年初,他與表妹結婚,地點在莫斯科郊區的軍事教堂。他們蜜月的地點從威尼斯到維也納,決定蜜月地點的關鍵,完全取決於旅途中要聽那些音樂。

拉赫曼尼諾夫與妻子 - 表妹娜塔利亞‧薩亭娜

 

此後的 10 年,伴隨著兩個女兒伊雷娜(Irina)與泰緹雅娜(Tatiana)的出生,以及指揮、創作事業的成功,這時期幾乎是拉赫瑪尼諾夫一生中最幸福快樂的時光。

 

與兩位女兒Irina與Tatiana合照:

 

回到莫斯科後,拉赫曼尼諾夫開始他的歌劇創作《吝嗇騎士》(The Miserly Knight, Op. 24, 1906)。1904年的春天,他完成該作品,同時接受了國家歌劇院的指揮一職。

而這段期間,拉赫曼尼諾夫和夏禮亞賓的合作關係變得更為密切。1906 年,劇院中的紛紛擾擾,讓拉赫瑪尼諾夫感到不悅,雖然他指揮的音樂會,讓所有人刮目相看,但他毅然決然地結束合約,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當時俄羅斯國內的政治動亂。女兒的生病,更讓他們舉家搬往德勒斯登,而這也讓他的創作從新回到正軌。

 

在德勒斯登的三年間,他完成了《第二號交響曲》、《第一號鋼琴奏鳴曲》(Sonata No.1 in d minor, Op. 28, 1907)、交響詩《死之島》(The Isle of the Dead, Op. 29, 1909)。 並且迎接他第二個女兒的到來。

1909 年,拉赫曼尼諾夫接受了美國的邀約,赴美巡迴演奏。在他離開之前,波士頓交響樂團希望他接下指揮一職,但是這意味著他必須放棄在莫斯科的一切, 以及家人生活起居的問題,這明顯的困擾著拉赫曼尼諾夫,所以他斷然地拒絕所有的合約。拉赫曼尼諾夫在這段旅程中,寫下了《d 小調第三號鋼琴協奏曲》(Piano Concerto No. 3 in d minor, Op. 30, 1909),學界一般公認這是技巧最艱深也最為華麗的一首鋼琴協奏曲。

https://youtu.be/D5mxU_7BTRA

 


延伸閱讀

【BON音樂】您數過拉赫曼尼諾夫第三號鋼琴協奏曲的音符數量嗎?


 

回到俄國之後,拉赫曼尼諾夫的名望可說是如日中天,從歐洲寄來的邀約不斷。

可喜的是,在這般繁忙的演出中,他仍創作了許多經典的作品,包含大型合唱管弦作品《鐘聲》(The Bells, Op. 35, 1913)、宗教合唱作品《聖約翰•克里索斯 通的禮拜儀式》(Liturgy of St John Chrysostom, Op. 31, 1910)、以及《晚禱曲》 (All-night Vigil, Op. 37, 1915)等重要作品。1915 年,革命的烈焰焚燒了整個國家,全體俄羅斯人民獻於水深火熱之中:作曲家塔涅耶夫以及好友斯克里亞賓(Alexander Scriabin, 1872-1915)相繼與此時間點離開人世。


延伸閱讀

拉赫曼尼諾夫大型合唱管弦作品《鐘聲》(The Bells, Op. 35, 1913)


1916年底俄國內政混亂,整個社會非常動盪不安,不久即於1917 年十月發生俄羅斯革命,整個國內情勢讓所有音樂活動都停擺,也讓拉赫瑪尼諾夫的三項事業宣告停止。

 

這次的離開導致拉赫瑪尼諾夫從此離開俄國,從此遠離他的祖國俄羅斯,一輩子再也沒有回到祖國。

 

1918年起舉家定居美國;他明白若要維持一家人的家計,最快的方法便是演奏,於是他將大部分的時間轉為在鋼琴演奏上,並錄製了許多唱片。

 

與費城管弦樂團指揮尤金.奧曼第之音樂合作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t_gcYP6QEk

 

1918-1943 年時期

在這次的逃難過程當中,拉赫曼尼諾夫失去了所有財產。但幸好藉由大量的音樂會演出酬勞,還清了債務。此時他體悟到,為了照顧家庭,他需要穩定的收入。因此下了非常重要的決定:決定選擇鋼琴家為主要事業。因為想要身兼作曲家與鋼琴家,合約經常受限,且作曲的收入較不固定。到了四十五歲的年紀,這其實是項重大的決定,他必須重新仔細練習鋼琴演奏技巧,並擴展新的音樂會曲目。

 

拉赫曼尼諾夫的十種和聲技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syqaqMDKL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xVFgbGRN-Q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aQ9OtmGv9Y

 

1918年來自美國的邀約不斷,但都被拉赫曼尼諾夫拒絕,主因是合約中的演出場次太過繁重,但他最終仍決定攜家帶眷至美國發展,因他發現美國源源不絕的演出機會,可以帶來更多的收入,解決他一直煩惱的財務問題。在紐約,他受到熱烈的歡迎,並且接受了史坦威公司的巡演合約,也合作錄製了唱片。

 

1925 年,拉赫曼尼諾夫替女兒創立了出版社《泰爾》(Tair),出版一些未出版,但是具有價值的俄國作品,以及許多自己的音樂作品,而這也逐漸成為拉赫曼尼諾夫音樂的主要出版商,主要出版晚期的作品以及鋼琴改編曲。1926 年,拉赫瑪尼諾夫決定讓自己休息一整年。而實際上,這樣的休息只有一個目的,他準備創作《第四號鋼琴協奏曲》(Piano Concerto No.4 in g minor, Op. 40, 1926, rev. 1941),1926年於德勒斯登(Dresden)完成。

隔年的首演,彷彿歷史的記憶再次被掀開,評論家們都不認為這是一部好的作品。喬其諾夫在《紐約世界報》(New York World)發表:...然而隨著樂章的進行,藝術性的張力開始緩慢而鬆散。連結的部分沒有達到自然融合,新的素材呈現時,沒有音樂上的必要性的認可。

失望之餘,拉赫曼尼諾夫的創作又再次停擺。

1931 年,拉赫瑪尼諾夫和朋友所簽屬的一份對抗泰戈爾(Rabindranath Tagore, 1861-1941)讚美蘇維埃政府在公立教育成就言論的聲明稿,被發表在《紐約時報》 (New York Times)。他的作品因此被他的祖國禁聲了兩年,但他本人對於這場抵制並沒有做出評論。

隔年,拉赫曼尼諾夫在瑞士買下一棟別墅,取名為「Senar」,並在此創作了受人注目的樂曲,著名的《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Rhapsody on a Theme of Paganini, Op. 43, 1934),以及《第三號交響曲》(Symphony No.3 in a minor, Op. 44, 1935-6, rev. 1938)。

《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再一次讓拉赫曼尼諾夫重拾偉大作曲家的名譽,而俄羅斯芭蕾舞家福金(Mikhail Mikhailovich Fokine, 1880-1942)更依據他的指示,將其編成芭蕾舞劇。

 

1939 年,二次世界大戰在歐洲所引起的動亂,讓拉赫曼尼諾夫決定離開。回到美國後,他創作了最後一首著名的《交響舞曲》(Symphonic Dances, Op. 45, 1940), 本來也有意請福金編成芭蕾舞劇,但隨著福金的去世,計畫也無法實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ejZf3Y75JM

 

1940年左右,拉赫曼尼諾夫指揮樂團的身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sCowtIGK_4

 

1942至1943年是拉赫曼尼諾夫最後的巡迴演出樂季,因為他想退休,回到比佛利山莊的家,在家好好休養。

1943年2月17日,在諾斯維爾(Knoxville)舉行最後一場獨奏會之後,不久便證實他因身體不適被診斷罹患末期癌症,雖然莫斯科傳來慶祝他七十歲生日的計畫,但他從未知曉;同年3月28日病逝於美國加州的比佛利山莊,享年七十歲,之後遺體被移往紐約州,葬在一所俄國東正教的墓園裡。

(基本資料整理於網路與維基百科,並附上超連結方便檢索)

諾斯維爾為拉赫曼尼諾夫所製作的「最後音樂會雕像」

 

最後的浪漫

拉赫曼尼諾夫受浪漫時期的音樂前輩很深,特別是蕭邦、李斯特 (Franz Liszt, 1811-1886)以及柴可夫斯基。他尤其喜愛蕭邦、李斯特那種如歌式的旋律以及豐富音響的音樂架構。

在拉赫曼尼諾夫的求學期間(1882-1892),柴可夫斯基在樂壇中的地位已無人可及。他對年輕一代的拉赫曼尼諾夫十分賞識,在拉赫曼尼諾夫剛成為職業音樂家時,也給予他許多親切的幫助,可惜不久後卻撒手人寰。柴可夫斯基的早逝使莫斯科的音樂界領導人出現斷層,雖是如此,卻也讓後繼的新生代有嶄露頭角的機會。最明顯的是拉赫曼尼諾夫及史克里亞賓(A. Skryabin, 1872-1915),前者致力於承續傳統,後者則致力於開創新風格。

在史特拉汶斯基(Igor Stravinsky, 1882-1971)於巴黎發表了《春之祭》(The Rite of Spring)後, 保守派的作曲家由於已無超越的創新之作,而陷於困境的泥沼之中。在這樣的大環境之下,當時的拉赫曼尼諾夫仍堅持用傳統的方式訴說他的音樂理念,在紛亂、 求新求變的 19 世紀末的俄國,帶來一襲令人得以喘息的復古清流。

1909年作的「死之島」(The Isle of the Dead Op. 29),以及晚期的鋼琴作品和歌曲中。然而這些早期與後期作品比起來,雖然較缺少結構上的變化,但卻充滿前輩柴可夫斯基的影子:例如龐大的管絃樂配器方式、強烈的音樂情感與旋律~以及那多愁善感的俄羅斯音樂風格。

拉赫瑪尼諾夫在1892至1910年間,爲鋼琴寫了二十四首前奏曲, 分別是 op.3 No.3的升c小調(一首)、Op. 23(十首)、Op. 32, (十三首)。這些樂曲風格有內省的、熱情的以及表現技巧;但無論是哪一種風格,這些音樂都是鋼琴作品中的珍品。

拉赫瑪尼諾夫的音樂是以悠長寬廣、而又充滿無止盡憂鬱的旋律,表現出獨樹ㄧ幟的才華。因為本身也是ㄧ位傑出的鋼琴家,所以 常開發出鋼琴屬於鍵盤樂特有的效果:大跳的八度音、大音程距離的 琶音、以及雙音的音型等,都完全充分反映出他的鋼琴風格。

 

當拉赫曼尼諾夫獲知自己罹患癌症末期時,他曾說出這句話:「My dear hands. Farewell, my poor hands.」。這句話存在非官方紀錄,但我們卻能想像這位音樂家是多麽愛著自己的雙手…

 

深情款款.詩意盎然之雙鋼琴

The Night…The Love…”,靈感來自拜倫的詩歌

枝頭傳夜鶯響聲鳴唱

這是戀人絮語中盡顯甜蜜誓言的時刻

煦煦和風與流水淌淌溫柔為伴

為孤獨雙耳奏出陪伴之樂....

"It is the hour when from the boughs The nightingale’s high note is heard, It is the hour when lovers’ vows Seem sweet in every whisper’d word, And gentle winds and waters near, Make music to the lonely ea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5orgRFM_Ow


對後世的深刻影響

拉赫曼尼諾夫的音樂風格,對後世產生了多方面的深遠影響:

在音樂創作方面

悠長抒情的旋律:

拉赫曼尼諾夫擅長創作悠長、抒情且極具歌唱性的旋律,這種旋律風格為後世許多作曲家提供了極大靈感。

許多的音樂家在創作中借鑒了他對旋律線條的精心雕琢和延展,使音樂具有更強的情感表現力和感染力。

拉赫曼尼諾夫抒情的旋律風格在電影配樂領域也被廣泛應用,很多電影音樂為了營造出動人的氛圍,會採用類似拉赫曼尼諾夫式的抒情旋律,能夠深深觸動觀眾的心靈。

俄羅斯民間音樂旋律的運用與發展:

拉赫曼尼諾夫善於將俄羅斯民間音樂的元素融入到自己的旋律創作中,這使得俄羅斯民間音樂得到了更廣泛的傳遞和發展。

後世的俄羅斯作曲家們深受其影響,更加注重對本土民間音樂的挖掘和運用,如史特拉汶斯基在其一些作品中也融入了俄羅斯民間音樂元素,但在風格和表現手法上與拉赫瑪尼諾夫有所不同,兩人在二十世紀共同推動了俄羅斯民族音樂的發展。

同時,對民族音樂元素的重視也影響了其他國家的作曲家,促使他們關注並挖掘自己國家的民間音樂,為民族音樂在世界音樂舞台上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和聲與復調手法.豐富的和聲色彩:

拉赫曼尼諾夫的和聲運用非常豐富且具有獨特的個性,他常常使用複雜的和弦結構和不尋常的和聲進行,為音樂增添了神秘、深沉的色彩。這種和聲手法影響了後來的一些現代派作曲家,他們在和聲的探索上更加大膽和創新。

 

複調技法的傳承:

拉赫曼尼諾夫的作品中複調技法運用嫺熟,多條旋律線相互交織、相互呼應,形成了複雜而又美妙的音樂結構。這種複調手法對後世的嚴肅音樂創作產生了重要影響,許多作曲家在創作中更加注重複調的運用,使音樂的層次感和立體感更強。

巴赫的複調音樂在巴洛克時期達到了高峰,一路經過許多偉大的作曲家們,即使是俄羅斯的拉赫曼尼諾夫,他對複調的傳承和發展,都讓複調音樂在 20 世紀仍然保持著強大的生命力。

 

鋼琴演奏領域.技術力與美之結合:

超高的技術挑戰:

拉赫曼尼諾夫的鋼琴作品以其極高的技術難度而聞名,對鋼琴演奏者的技術提出了巨大的挑戰。

他的作品中常常包含複雜的節奏、快速的音階、琶音以及大跨度的和弦等技術難點,這促使後世的鋼琴演奏者不斷努力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以能夠完美地演繹他的作品。

許多鋼琴家將演奏拉赫曼尼諾夫的作品視為對自己技術能力的一種考驗和證明,例如霍洛維茲、范・克萊本、阿格麗希、齊瑪曼、趙成珍、王羽佳...等世界諸多鋼琴家們,皆以精彩的演繹詮釋過拉赫曼尼諾夫的鋼琴作品。

 

情感表達的深度:

除了技術要求,拉赫曼尼諾夫的鋼琴作品更強調情感的表達。

他的音樂中蘊含著深厚的情感,需要演奏者具備細膩的情感感知和表達能力。這種對情感表達的重視影響了後世的鋼琴演奏觀念,使鋼琴演奏不再僅僅追求技術的完美,更注重將技術與情感相結合,以達到更高的藝術境界。

 

演奏風格的影響

力量與激情的演繹風格:

拉赫曼尼諾夫的演奏風格充滿力量和激情,他的音樂具有強烈的感染力,能夠讓聽眾深深地沉浸其中。這種演奏風格對後來的鋼琴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許多鋼琴家在演奏中追求類似的力量感和激情,使鋼琴演奏更加富有表現力和張力。例如俄羅斯鋼琴家蘇可洛夫、紀辛、魯岡斯基,他們的演奏風格中就帶有一定的拉赫曼尼諾夫的影子,在演奏時能夠將音樂的力量和情感充分地展現出來。

對音色的獨特追求:

拉赫曼尼諾夫非常注重鋼琴的音色變化,他透過不同的觸鍵方式和力度控制,創造出豐富多樣的音色效果。

這種對音色的追求影響了後世的鋼琴演奏者,使他們更加注重對鋼琴音色的發掘和運用,通過細膩的音色變化來豐富音樂的表現力。

 

悲劇性與史詩性的審美風格:

悲劇性的情感共鳴:

拉赫曼尼諾夫的音樂中常常帶有一種深沉的悲劇性,這種悲劇性情感能夠引起聽眾的強烈共鳴。

他的作品讓人們感受到了人生的苦難、命運的無常以及人類在困境中的掙扎,使聽眾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得到了情感的宣洩和心靈的慰藉。這種悲劇性的審美風格對後世的音樂創作產生了影響,許多作曲家在作品中也會表達類似的悲劇性情感,以觸動聽眾的心靈。

史詩性的音樂氣質:

拉赫曼尼諾夫的音樂具有宏大的敘事性和史詩般的氣魄,仿佛在講述一個個波瀾壯闊的故事。這種史詩性的音樂氣質為後世的音樂創作提供了一種新的審美觀,許多作曲家在創作大型作品時會借鑒他的這種風格,追求音樂的宏大敘事和深遠意境。

對浪漫主義音樂的延續與發展:

拉赫曼尼諾夫生活在 20 世紀,但他的音樂風格仍然保留了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是浪漫主義音樂在 20 世紀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作品讓浪漫主義音樂在 20 世紀得以延續和發展,為浪漫主義音樂注入了新的活力。他的音樂讓人們重新認識到浪漫主義音樂的魅力和價值,也為後來的音樂家在浪漫主義音樂的創作上提供了新的思維與未來之路。


【BON話題】獨步全球.超大雙手

大家最津津樂道的,莫過於那雙能輕鬆駕馭鋼琴的大手,據說能夠輕鬆掌握 12 度的音程。許多看過或曾經聽過拉赫曼尼諾夫演奏的樂評說:「他以無與倫比的準確狠狠地緊抓出和音而造出如交響樂般的音響效果。」

 

延伸閱讀

【BON音樂】拉赫曼尼諾夫的無敵大手

 

 

 

【趣味話題 2】票選世界百大鋼琴家

https://www.ranker.com/list/best-pianists-in-the-world/ranker-music

鋼琴是世界上最受歡迎、最多樣化的樂器之一。繞我們一起看看這份投票結果,看看從過去到當代,您喜愛的鋼琴家是否名列其中?又是否名次與你想像相同呢?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 前往蹦藝術 Podcas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節慶長笛樂團】節慶長笛樂團 週六合奏先修班團 - 特色與介紹

 

【週六合奏先修班團 團練時間】

每週六上午 10:00-12:00(每週團練進行中🌟)

 

特色與內容

  • 兩週一首新曲
  • 古典名曲為主、流行曲目為輔
  • 演奏技巧與音樂並重
  • 一小時技巧鍛鍊、一小時合奏曲目

 

2024.7.13. 《節慶長笛先修團》團練小紀錄😻

剛剛組團一個多月的先修團,今天一起錄音演奏巴哈的小步舞曲
巴洛克三拍子的小步舞曲有著優雅的風格,真的太喜歡💕
雖然只是一首簡單小品,但是用心雕琢音色,注意音準和諧,就能開心享受美好樂音🫶🏼

#歡迎加入玩樂團

https://youtu.be/fuYQo8IjZJ8?si=J4LLqERGeGsmNHZN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wTl0HkwHRw

團練 譜例:

 

團練 譜例:

 

 

  • 專業師資帶練基礎練習.打底好時機
  • 多元化的編曲與專屬樂譜.體驗長笛合奏最佳入門
  • 針對團員問題.制定每週特別練習主題
  • 互動解決問題.隨練習週次做專題討論釋疑

 

適合對象:

本課程非初學班(有初學需求可洽樂團,由樂團為您安排適合之師資)

適合已經有基礎演奏能力的人報名

 

🌟強力推薦以前有學過 但許久沒有吹奏🌟

🌟想要複習並快速恢復演奏能力的愛樂者🌟

🌟正確有效率的團練

🌟完美銜接節慶大團練

 

師資介紹

音樂總監.周欣穎老師

 

【參與資格】樂器自備 

追求進步與一顆喜愛音樂的心❤️

 

【聯絡方式

歡迎洽詢節慶長笛樂團音樂總監茱麗葉老師,主動傳送訊息與我們互動聯絡,提出您的問題:

 

【節慶長笛週六先修班.近期演奏錄影】

#歡迎加入玩樂團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0tx08QIL6Y

 

【節慶長笛樂團 ⋅ 樂團介紹】

節慶長笛樂團由知名音樂家林仁斌擔任團長與樂團指揮,周欣穎老師擔任音樂總監。樂團藉由舉辦各式音樂會與文化藝術交流活動、邀請國內外音樂家參與,以多元化及各式長笛音樂與精采活動互相結合,宗旨在於發揚各式音樂、培養優秀音樂人才、推動國內外音樂活動、促進國內外音樂文化交流。

 

2024'《台北長笛合奏音樂節》Live'

比才: ⟨鬥牛士之歌⟩ ~選自歌劇《卡門》🌹 | 4K畫質 |

https://youtu.be/grs1zgelyqI

 

https://youtu.be/CJKTu6ZDNVs

 

 

開卷蹦藝術.享受靜謐閱讀時光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BON音樂】交響至尊:談貝多芬的交響人生與九大交響曲創作歷程

【BON音樂】交響至尊:談貝多芬的交響人生與九大交響曲創作歷程
The symphonies of Beethoven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交響轉捩點:談貝多芬建構的九座高峰與現象

 

主講人|林仁斌

台灣蹦藝術協會理事長

知名長笛演奏、指揮、撰文、演講與音樂攝影之全方位音樂家 旅法知名音樂家林仁斌自2001年自巴黎師範音樂院(École Normale Supérieure de paris)學成返國後,以長、短笛演奏、室內樂及樂團指揮活躍於國際音樂節與國內外音樂廳;演奏專輯出版有《夜間咖啡館》、《妳的我的》、《華麗聚焦-雙長笛與鋼琴的歌劇院之夜》、《華麗聚焦II-卡門》(林仁斌&周欣穎)《動物狂歡節》….等。 現為音樂藝文網站「蹦藝術|BONART」執行長與Podcast古典音樂節目《蹦藝術》主持人,深受各界樂迷喜愛。多年來撰文拍攝訪問音樂家,更以文字與攝影見長,每年演講場次超過百場;為國家交響樂團、台北市立交響樂團、長榮交響樂團與國家兩廳院、衛武營文化藝術中心、苗北藝文中心等各單位邀約之音樂講座策展、音樂導聆與撰稿人,更是公認的超人氣音樂欣賞名家。


 

  • 課程重點:貝多芬之精彩交響人生 

貝多芬的一生充滿了戲劇性,從年輕時的雄心抱負,到不得不正視耳聾的多舛命運,雖然挫折接踵而至,但對音樂滿懷使命的他,仍留下了許多人類永恆遺產的珍貴作品:他的九大交響曲每首都是經典、32首鋼琴奏鳴曲被譽為「鋼琴的新約聖經」、弦樂四重奏更寫出前無古人的里程碑。被稱為「樂聖」的他,也讓我們看見了超越生命中種種磨難的韌性,用音樂永遠留在世人心中。

 

貝多芬九大交響曲簡說

表格取自維基百科「貝多芬交響曲」條目

貝多芬九大交響曲簡說
編號 標題、調性 作曲時間 首演 初版 題獻
黑斯編號(Hess)第298號 C小調交響曲(sinfonia) 18世紀八零年代末
C大調交響曲 1795–97年間(約略)
作品21 C大調第1號交響曲 1799年–1800年 1800年4月2日,維也納城堡劇院 1801年12月,維也納:霍夫邁斯特(Hoffmeister) 斯維頓男爵(Freiherr Gottfried van Swieten)
作品36 D大調第2號交響曲 1801年–1802年 1803年4月5日,維也納河畔劇院 1804年3月,維也納:藝術與工業局(Kunst u. Industrie Kontor) 里希諾夫斯基親王(Fürst Karl von Lichnowsky)
作品55 E♭大調第3號交響曲《英雄》(Eroica 1803年–1804年 1805年4月7日,維也納河畔劇院 1806年10月,維也納:藝術與工業局 洛布科維茨親王(Fürst Franz Joseph von Lobkowitz)
作品60 B♭大調第4號交響曲 1806年 1807年3月7日,洛布科維茨宮 1808年,維也納:藝術與工業局 歐珀斯多夫伯爵(Graf Franz von Oppersdorff)
作品67 C小調第5號交響曲 草稿:1804年–1805年
寫作:1807年–1808年
1808年12月22日,維也納河畔劇院 1809年3月,萊比錫:布賴特科普夫與黑特爾(Breitkopf & Härtel) 洛布科維茨親王、拉祖莫夫斯基伯爵(Graf Andreas von Rasumovsky)
作品68 F大調第6號交響曲《田園》(Pastoral 草稿:1807年
寫作:1808年
1808年12月22日,維也納河畔劇院 1809年3月,萊比錫:布賴特科普夫與黑特爾 洛布科維茨親王、拉祖莫夫斯基伯爵
作品92 A大調第7號交響曲 1811年–1812年 1813年12月8日,大學禮堂(Universitätsaula) 1816年11月,維也納:史坦納(Steiner) 弗里斯伯爵(Graf Moritz von Fries)
作品93 F大調第8號交響曲 1812年 1814年2月27日,瑞杜坦廳(Großer Redoutensaal) 1817年,維也納:史坦納
作品125 D小調第9號交響曲 草稿:1812年–1822年
寫作:1823年–1824年
1824年5月7日,凱恩特門劇院(Kärntnertortheater) 1826年8月,美因茲:碩特 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

 

 

貝多芬閉目畫像(Carl Schorn 繪製)

照片取自「Beethoven-Haus Bonn, B 2600」

 

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1770年出生於萊茵河畔的德國波昂,他的祖父、父親都曾經在當地的宮廷下擔任歌手,祖父更在1761年升任為樂長,在貝多芬三歲的時候去世。

血統

(基本資料整理於網路與維基百科,並附上超連結方便檢索)

路德維希·范·貝多芬原籍南尼德蘭(今比利時梅赫倫鎮的法蘭德斯族人。曾祖父Michael van Beethoven是梅赫倫鎮的法蘭德斯人,曾祖母Marie Louise Stuyckers是南尼德蘭(今比利時)另一族瓦隆族人,兩人之子(即貝多芬祖父)Ludovicus van Beethoven生於梅赫倫。外祖父Johann Heinrich Keverich與外祖母Anna Clara Westorff都生於神聖羅馬帝國的特里爾選侯國(今屬德國萊因蘭地理大區)的科布倫茨。貝多芬本人生於神聖羅馬帝國的科隆選侯國首府波昂(今德國萊因蘭地理大區)。血統而言,貝多芬是75%日耳曼人,18.75%比利時法蘭德斯人,6.25%比利時瓦隆人。
貝多芬的祖父,也同名路德維希·范·貝多芬,20歲時遷居波昂,在科隆選帝侯宮廷內當一位樂隊長。父親約翰則是一位唱詩班男高音。母親瑪麗亞·馬達琳娜·凱維利希(Maria Magdalena Keverich)是宮廷御廚的女兒,在嫁給約翰之前曾結過一次婚並有一子,但前夫與兒子皆早逝。她與貝多芬之父約翰婚後曾在1769年8月2日產下一子,名路德維希·瑪麗亞·范·貝多芬(Ludwig Maria van Beethoven)。

 

貝多芬在很小的時候就顯露出他的音樂天分,當時莫札特因為「音樂神童」稱號紅便了全歐洲,所以貝多芬的父親想要效法莫札特的父親,也將貝多芬訓練成「音樂神童」,如此一來他不但能向別人炫耀一番,又能同時增加收入;因此在貝多芬五歲的時候就教他拉小提琴,並且請樂團指揮奈弗(Christian Gottlob Neefe, 1748-1798)來教授貝多芬鋼琴,但11歲時,貝多芬因為父親財力不濟而被迫從學校輟學。

奈弗不但傳授巴赫的平均律鋼琴曲給他,也協助貝多芬發表自己的鋼琴作品。

1783 年,奈弗曾寫道:「他應該在藝術修養方面得到更多的幫助,如果他能堅持不懈,一定會成為莫札特第二。」

貝多芬14歲〈1784年〉時, 奈弗更引薦貝多芬成為宮廷的助理管風琴師和中提琴手,一年後擔任宮廷演奏管風琴。我們可以說這位音樂老師在貝多芬音樂生涯的早期,對於他的幫助是最大的。

 

年少時期的貝多芬畫像

神童識英雄

1787 年,貝多芬獨自前往維也納拜訪莫札特。據說莫札特給了貝多芬一個主題, 讓他即興作曲演奏,貝多芬的演奏無疑打動了莫札特,莫札特說道:「注意這年輕人,日後他會揚名天下。」

 

19世紀繪畫:貝多芬於1787年於維也納為莫札特演奏情景圖(畫家 August Borckmann 繪製)

最可惜的是,貝多芬因為母親的病危消息必須返回波昂,而與莫札特道別。此一別已是天人永隔,兩人再也無法見面,因此我們更惋惜這兩位天才再也沒有能相互激盪之可能。

母親逝世之後,父親酗酒越發變本加厲,貝多芬必須在教堂和劇院的樂隊擔任中提琴手,以賺取家庭年生活費,照顧爸爸及2位年幼的弟弟。

以下將貝多芬生平簡單分為三大時期:

傳統承襲時期(1792-1803年)、創作成熟期(1803-1813年)與生涯晚期(1813-1827年)。

 

傳統承襲時期(1792-1803年)

(基本資料整理於網路與維基百科,並附上超連結方便檢索)

1803年的貝多芬

 

1792 年,貝多芬決定離開故鄉波昂,正式定居於維也納,開始發展音樂事業。他先後曾與海頓(Franz Joseph Haydn 1732-1809)、約翰.賢克(Johann Schenk, 1753-1836)、阿布雷茲貝格(Johann Georg Albrechtsberger, 1736-1809)與沙利耶里(Antonio Salieri, 1750-1825)等大師學習作曲。(沒錯~沙利耶里就是電影《阿瑪迪斯》裡面那位沙利耶里XD)

之後貝多芬在洛布科維茲公爵(Prince Joseph Franz Maximilian Lobkowitz, 1772-1816)、魯道夫大公(Archduke Rudolph, 1788-1831)、 卡爾.范.李奇諾夫斯基親王(Karl Von Lichnowski, 1756-1814)等貴族的贊助下, 以獨立音樂家之姿逐漸在維也納尊定了名聲。貝多芬出色之鋼琴演奏與即興能力讓他快速地得到所有人的認識。之後,藉由布勞寧夫人的推薦,貝多芬認識了華德斯坦伯爵,華德斯坦很欣賞貝多芬的音樂和才華,所以他就成為貝多芬的第一位贊助人,給了貝多芬相當多的鼓勵和幫助,使得貝多芬有機會接觸到各種音樂,對往後的創作有相當大的幫助。

 

第一號交響曲解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8HEN7JZ4r4

 

 

交響曲誕生與「海利根施塔德遺書」 (Heiligenstädter Testament)

30歲時,貝多芬寫出第一首交響曲;1802年,貝多芬再完成第二號交響曲。

此時期他已遭耳疾之苦,因此寫下著名的「海利根斯塔特遺書」(Heiligenstadt Testament),內容淒切動人。

 我決心掃除一切障礙,我相信命運不會拋棄我,我恐怕需要充分估量自己的力量,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

 

 

「海利根斯塔特遺書」中文翻譯:

「啊,世人!你們認為我或者說我對懷著敬意,脾氣古怪,是一個厭世者,這對我是何等地不公平!你們不瞭解隱藏在外表下的原因。從童年時代起,我就有著一副心腸,來感受出於善意的溫情,甚至我還懷著要做一番偉大事業的心願。但是,請想想,六年來我處在何等絕望的境地。庸醫的治療使我的病情更為惡化,我年復一年懷著好轉的希望,但都落了空⋯我畢竟不能對人大聲說:喂,請說大聲點!你得向我叫喊,因為我是個聾子!啊,我怎能承認,我身上的一種感官出了毛病。這種感官在我理應比別人完美。這感官在我身上曾經是高度完美的,完美的程度過去或現在我的同行中很少有人能與之比擬。哦!我可不能承認。所以,你們如果看到我這個一向愛和你們一起相處的人躲開你們,就必須請你們原諒。要是我在這時候被人誤解,我的不幸就使我倍加痛苦。我已得不到與人交往的樂趣,已不再能與人進行深入而微妙的交談,已不再能與人互吐衷腸。幾乎完全孤獨!⋯⋯我像一個流放者那樣生活著。一旦接近人群,我就感到萬分害怕,惟恐我的疾病有被人發現的危險。

我瀕於絕望,差一點我只用自殺來收場。是藝術,只是藝術留住了我。啊!在我尚未感到把我的使命全部完成之前,我覺得我是不能離開這個世界的。」

延伸閱讀:貝多芬的遺書

 

第二號交響曲解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d2JkdUSVEc

 

創作成熟期(1803-1813年)

(基本資料整理於網路與維基百科,並附上超連結方便檢索)

18、19世紀之交,法國大革命震動著歐洲大陸,本就搖搖欲墜的神聖羅馬帝國更是因此而走向歷史的終點,德意志民族在等待統一的時機。此時登上歷史舞台的拿破崙,首先以維護共和、捍衛革命的面目出現,一時間成為很多青年心目中的「普羅米修斯」,是革命的代表和革命原理的傳播者。據說早在1798年,法國駐維也納大使貝爾納多特將軍曾建議貝多芬為拿破崙寫上一曲,但貝多芬並未為之全力以赴,而是先在1802年(一說1800到1801年)創作了芭蕾舞音樂《普羅米修斯的創造》(作品43),有應和這種波拿巴熱的意味。但是,其編舞者維加諾卻讓貝多芬失望了,普羅米修斯的英雄氣概在舞台上並未得到充分表現。於是,有共和、民主和自由追求的貝多芬就要用自己的雙手,告訴世人,甚至是拿破崙本人,他心目中的英雄是何等形象;為此誕生的,正是E♭大調第三號交響曲

 

第三號交響曲封面

 

第三號交響曲完成於1804年,在此,貝多芬的作曲動機與之前的海頓、莫札特相當不同:其作品不再是應某位有錢的侯爵,或為一個上流社會的小群體而寫,此時的貝多芬乃是出自個人的心聲、願望、激情和世界觀去創作,獻給的是「永恆(的世界)」和「人類」。相比起以前,其作品在大眾面前被奏響,而作曲者自己則退居幕後,這樣的創作高度是前所未見的。在這樣的脈絡下,第三號交響曲的篇幅也是無比宏大,其演奏時間達45分鐘左右,正是因為當中包含了比以往命題作曲更多的精神內涵,不但是當代音樂史、交響曲發展史上最宏大的器樂作品,更是貝多芬自己創作史上的轉折點。

 

第三號交響曲紀錄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5zFitBASEw&t=4s

 

第三號交響曲解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Q4wIL_g5dc&t=879s

 

接下來的創作時期中,貝多芬陸續寫出了多首不朽作品:第四與第五號交響曲《命運》op.67(1807)、歌劇《費岱里奧》op.72(Fidelio, 1805)、第六號交響曲《田園》op.68(1808)、第七號交響曲op.92(1811-12)、 第八號交響曲 op.93(1811-12)、鋼琴奏鳴曲《熱情》op.57(1804)第五號鋼琴協奏曲 op.73(1809)、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op.61(1806)等等,作品,貝多芬已經完全奠定了其作曲家之偉大名聲。

 

第四號交響曲解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jUOy-OTVvU

 

第五號交響曲解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ujEAN2s27s

 

延伸閱讀

https://bonart.com.tw/all-about-beethoven-symphony-no-5-2-2/

 

生涯晚期(1813-1827年)

(基本資料整理於網路與維基百科,並附上超連結方便檢索)

1813年起,貝多芬逐漸進入了嶄新的創作領域,也就是他一生中的第三階段

 

這幅是德國畫家史蒂勒(Joseph Karl Stieler)於1820年創作之貝多芬肖像,據說作曲家自己非常滿意,也同時是全世界流傳最廣之貝多芬畫像:

 

第六號交響曲解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X87Ie8Fphw

 

第七號交響曲解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hRMdXAtUAo

 

第七號交響曲解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hRMdXAtUAo

 

第八號交響曲解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vb4AaFMQA

 

延伸閱讀

不聽聽貝多芬第八號?

在第三時期起,貝多芬的耳聾讓他逐漸進入自我的世界裡,他的創作更富於實驗性,音樂中也含有更深的思想與哲理。他的學生,知名鋼琴家與教育家徹爾尼(Carl Czerny, 1791-1857)曾說:「貝多芬的第三種風格起始於他逐漸耳聾的時期,這導致他最後三首鋼琴奏鳴曲的獨特風格,出現了許多不協調的和聲音。」

1818年,貝多芬寫下了《漢馬克拉維/槌鍵鋼琴奏鳴曲》op.106,這首奏鳴曲標誌著新一輪創作靈感的開始;此後的貝多芬,似乎在精神面上起了變化,此後的作品不但外在規模宏大,形式難以預測,情感則反而愈發內向、深邃。

 

貝多芬《漢馬克拉維/槌鍵鋼琴奏鳴曲》op.106與出版商往返之樂譜校訂手稿:

 

但從貝多芬《合唱交響曲》、《莊嚴彌撒》等作品中,我們可發現他心中那偉大而崇高的意境,可以說是以達音樂至高至美的境界。

1819 年,貝多芬已經完全失聰。

人生行至最後階段,雖然享有成功的作曲家盛名。據說當他行走在維也納街上,不斷地有行人會與他行禮致意,但貝多芬的家庭生活卻是一團混亂:耳疾使他變得暴躁易怒、難以溝通;為了爭奪姪子監護權的問題, 他與弟媳鬧上法庭;一生搬了80次家,據說他的脾氣愈來愈暴躁多疑,也和出版商的關係時有衝突,甚至到了劍拔弩張的地步。

貝多芬一輩子的創作眾多,也都被視為將古典時期音樂風格推向浪漫時期的指標人物:

九首交響曲,被譽為九座高山之巔;32首編號鋼琴奏鳴曲,後世稱為鋼琴的「新約全書」(「舊約全書」為巴赫的《平均律鋼琴曲集》);弦樂四重奏曲式在他手中達致巔峰...等等音樂上無數豐功偉業,都是他超凡入聖之主要原因。

 

第九號交響曲解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EPZjCueTTY

 

延伸閱讀

https://bonart.com.tw/beethoven_symphony_no-9/


總結

貝多芬的交響曲在音樂史上具有極其崇高的地位和重大的意義:
  1. 承上啟下的橋樑作用
    • 連接古典與浪漫
      貝多芬是古典主義音樂的集大成者,同時也是浪漫主義音樂的先驅。在古典主義音樂的框架內,他將交響曲的形式和結構發展到了近乎完美的程度,如對奏鳴曲式的運用和發展,使其在交響曲中達到了高度的邏輯性和嚴謹性。同時,他的音樂又充滿了強烈的情感表達、個人主義色彩和對自由的追求,這些都是浪漫主義音樂的核心特徵。他的創作風格和理念為後來浪漫主義音樂家們提供了重要的啟示和借鑒,架起了從古典主義向浪漫主義過渡的橋樑。
  2. 音樂形式與結構的創新
    • 樂章結構的突破
      貝多芬對交響曲的樂章結構進行了大膽的創新和突破。例如,他將詼諧曲引入交響曲,取代了傳統的小步舞曲,使交響曲的第三樂章變得更加活潑、靈動,富有戲劇性和衝突感。這種創新不僅改變了交響曲的傳統風格,也為音樂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可能性。
    • 發展部的深化
      貝多芬極大地擴展了交響曲中發展部的規模和深度,使音樂的發展更加具有邏輯性和連貫性。發展部成為了他表達情感、展現主題和發展音樂的重要部分,充滿了內在的矛盾、緊張的動力和戲劇性的衝突,為交響曲賦予了更強大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3. 情感表達的深度與廣度
    • 強烈的個人情感表達
      貝多芬的交響曲具有極其強烈的個人情感表達。
      他將自己對生活的熱愛、對命運的抗爭、對自由的追求等情感融入到音樂中,使聽眾能夠深刻地感受到他的內心世界。這種情感的表達打破了以往古典主義音樂中較為含蓄和內斂的情感表達方式,為音樂的情感表達開闢了新的道路。
    • 對人類精神的廣泛關注
      貝多芬的音樂不僅僅是個人情感的抒發,還涉及到對人類命運、社會現實、自然世界等廣泛主題的關注和思考。例如,《第五交響曲 “命運”》表達了對命運的抗爭和不屈不撓的精神;《第六交響曲 “田園”》描繪了大自然的美麗和寧靜,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第九交響曲 “合唱”》則表達了對人類和平、友愛和團結的嚮往。
  4. 對後世音樂發展的深遠影響
    • 對作曲家的啟發
      貝多芬的交響曲對後世眾多作曲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許多作曲家在創作中借鑒了他的音樂風格、創作手法和精神內涵,如勃拉姆斯、馬勒、柴可夫斯基等。他的交響曲成為了後世作曲家學習和研究的經典範例,激勵著他們不斷探索和創新。
    • 推動音樂演出的發展
      貝多芬的交響曲對音樂表演藝術的發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為了更好地演繹他的作品,指揮家、演奏家們不斷提高自己的技藝和表現力,推動了音樂表演水平的不斷提高。同時,他的交響曲也成為了音樂會中的重要曲目,深受觀眾的喜愛和追捧,促進了音樂演出環境的繁榮。
  5. 音樂文化價值的體現
    • 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
      貝多芬的交響曲是世界音樂文化遺產中的瑰寶,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它們代表了人類音樂文化的傑出成就,反映了不同歷史時期的社會風貌和人們的精神追求,對於研究音樂史、文化史和人類文明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 精神力量的象徵:貝多芬的交響曲所傳達的精神力量,如勇敢、堅強、樂觀、追求自由等,對人們的精神世界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它們激勵著人們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不屈不撓,勇往直前,成為了人類精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偉大...出自?

英國文豪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曾說過:「有人天生注定偉大,有人經過奮鬥而偉大,有人被迫成偉大。」(Some are born great, some achieve greatness, and some have greatness thrust upon them.)

貝多芬的偉大,有一半是自我奮鬥而來的,另一半則可能是被環境逼出來的。

 

貝多芬指揮樂團?

貝多芬到底如何指揮呢?對此有許多不同的說法。

牛津大學音樂教授藤布里奇曾在接受BBC訪問時說,有一種說法是雖然貝多芬站在指揮台上指揮,但實際上還有另外一位音樂指揮協助他。

下方為示意圖:

 

1826年間,貝多芬染上風寒而轉成肺炎,身體狀況不斷下降,最後到了1827年,引起多重並發症狀與世長辭。

臥榻於病床上的貝多芬最後身影
臥榻於病床上的貝多芬最後身影

 

當年貝多芬的葬禮備極哀榮,有兩萬五千名仰慕者在街道為他送行(據說作曲家舒伯特也在其中);當天維也納各學校也停課一天,以表示對他的崇敬。

下圖為貝多芬的葬禮行進隊伍圖,圖片左方為貝多芬之棺木:

 

貝多芬之墓

貝多芬位於維也納中央公墓(Wiener Zentralfriedhof)之墓。維也納中央公墓是維也納最大,也是全歐洲第二大公墓,共有墓穴33萬座。公墓中因安葬莫扎特、貝多芬、舒伯特、布拉姆斯和史特勞斯父子多位世界著名的音樂家、作曲家而成為許多觀光客造訪之處。

 

貝多芬生平年表

 

 

【BON話題】延伸閱讀 趣味新聞

貝多芬頭號遺作大功告成 AI執筆譜《第十號交響曲》

 

貝多芬的頭髮?

延伸閱讀

蹦藝術文章《【BON音樂】就科學結果,論貝多芬之死因~》

1996年,頭髮被轉到美國的化學顯微鏡專家 華爾特.麥克隆
並取出貝多芬部分頭髮進行最頂尖的科學化驗…
我們知道,貝多芬生前飽受各種疾病折磨
除了耳聾之外,還有風濕症、重眼炎、肺炎、肝炎、腹痛、結節炎、腹部腫脹、黃疸、背痛…
而檢驗頭髮之後的對照結果
發現貝多芬頭髮樣本中的鉛含量超出一般樣本「42倍」之多
這項證據顯示貝多芬在臨死前鉛中毒已深
並且可能中毒有數十年之久(推測)

再值得一提要為貝多芬平反的一點:
有人曾懷疑貝多芬身染梅毒
但頭髮中完全沒有「汞」成分
間接地還了貝多芬一個清白
因為當時的醫學界是以汞作為梅毒的治療劑
故至少在有無感染梅毒這一點上,
貝多芬不需受到後世無謂的推測懷疑

 

延伸閱讀

《在波昂重新認識貝多芬》(文字、攝影:林育立)

貝多芬在世時最早製作的石膏面具,後來成了19世紀所有貝多芬畫像和塑像的範本。(林育立攝影)

 

附錄.貝多芬創作列表

 

【紀錄片】沒有貝多芬的世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s5XWu4PhSs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 前往蹦藝術 Podcas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苗北講堂】2024下半年系列:普契尼逝世百年致敬~四大寫實歌劇巡禮(三)一生等待永不悔~談《蝴蝶夫人》裡的執著與傷悲

【苗北講堂】2024下半年系列:普契尼逝世百年致敬~四大寫實歌劇巡禮(三)一生等待永不悔~談《蝴蝶夫人》裡的執著與傷悲
Miaobei Art Center X BONART 2024-2-3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課程主軸:

「普契尼逝世百年致敬~四大寫實歌劇巡禮」系列課程

《托斯卡》
《波希米亞人》
《蝴蝶夫人》
《杜蘭朵公主》

在全世界十大上演率最高歌劇裡,普契尼的四大歌劇永遠是最受觀眾歡迎的劇目。

愛情,是歌劇史上出現最多,也最歷久彌新的主題,更也是義大利寫實主義歌劇作家普契尼作品中的核心元素
他筆下細膩的愛情與詠嘆,流淌下無盡的哀愁

從《波希米亞人》藝術靈魂的雋永、《托斯卡》淒美壯烈的真實、《蝴蝶夫人》深情等待的不悔,再到遺作《杜蘭朵公主》的霸氣公主與柳兒的嬌柔,普契尼的每部歌劇都蕩氣回腸且賺人熱淚…

2024年適逢普契尼逝世一百週年,是極其重要的年份;在這系列專題演講中,台灣蹦藝術理事長林仁斌老師將以獨家精彩資料與影音欣賞,將帶領您深入了解作曲家的創作精髓與音樂人生...

 

苗北藝術學苑 - 課程詳細資訊

113-2苗北講堂 

時間 _ 2024-09-08~2024-10-13
地點 _ 視聽中心
費用 _ 150
指導單位 _ 苗栗縣政府
主辦單位 _ 苗栗縣苗北藝文中心
協辦單位 _ 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
※ 單堂報名:$ 150
※ 套票4堂 :$ 420

授課教師 _ 林仁斌(超人氣古典音樂欣賞名家、蹦藝術執行長)

一、因應現行防疫規範,學員上課均需全程配戴口罩;並遵守本中心防疫措施相關規定,違反規定將無法入場上課。

二、課程相關事宜洽詢:活動企劃部曾小姐037-612669轉511/cctseng@miaobeiac.org

主講人|林仁斌

蹦藝術 | BONART 執行長

知名長笛演奏、指揮、撰文、演講與音樂攝影之全方位音樂家 旅法知名音樂家林仁斌自2001年自巴黎師範音樂院(École Normale Supérieure de paris)學成返國後,以長、短笛演奏、室內樂及樂團指揮活躍於國際音樂節與國內外音樂廳;演奏專輯出版有《夜間咖啡館》、《妳的我的》、《華麗聚焦-雙長笛與鋼琴的歌劇院之夜》、《華麗聚焦II-卡門》(林仁斌&周欣穎)《動物狂歡節》….等。 現為音樂藝文網站「蹦藝術|BONART」執行長與Podcast古典音樂節目《蹦藝術》主持人,深受各界樂迷喜愛。多年來撰文拍攝訪問音樂家,更以文字與攝影見長,每年演講場次超過百場;為國家交響樂團、台北市立交響樂團、長榮交響樂團與國家兩廳院、苗北藝文中心等各單位邀約之音樂講座策展、音樂導聆與撰稿人,更是公認的超人氣音樂欣賞名家。

 

報名資訊與報名方式

繳費資訊

◎線上報名,點選上方「馬上報名」,填寫完google表單後,完成繳費。
◎臨櫃報名,至苗北藝文中心服務台填寫報名表,並完成繳費。
◎郵寄報名,填妥報名表(請自本頁面下方下載),並且完成繳費,將報名表郵寄至苗栗縣竹南鎮公園路206號苗北藝文中心(信封請註明:113-2苗北講堂)。
◎電子郵件報名,填妥報名表(請自本頁面下方下載)並完成繳費,將報名表寄至:cctseng@miaobeiac.org,主旨:113-2苗北講堂,即完成報名。

◎ 現場繳費:請攜帶報名表至苗北藝文中心服務台
◎線上匯款:
戶名:苗栗縣苗北藝文中心
銀行:臺灣土地銀行頭份分行(0050212)
帳號:021-051-051-316

 

注意事項

1、退款規定:課程進入報名行政流程繳費後,因故不克參加者,需配合規定,於活動開始前14個工作天提出申請(票券效期開始日期起算),退票將酌收票價10%的行政手續費用,逾期恕不受理。

2、活動延期:若因天災等不可抗力因素(如:颱風),主辦單位將告知補辦日期或退款事宜。並保留修改活動內容,以及終止課程之權力。

3、講座以收費報名辦理,每堂未達上限人數,將告知退款事宜。並保留修改活動內容,以及終止課程之權力。

4.因應疫情配合政府措施,學員需全程佩戴口罩、禁止飲食。

課程形式配合中央防疫指揮中心指示滾動式修正,如採線上課程,將以「Google Meet」軟體上課;敬請各位學員一同共學、共好!藝起做好防疫措施,提供一個安心、安全的場域,迎接藝文生活。

竭誠歡迎您的參與~一起享受音樂與藝術之美💕


向普契尼致敬

- 2024年8月攝於義大利 Lucca,普契尼出生之故居廣場。(背後磚紅色三樓即為普契尼出生地,現為普契尼博物館)

 

一生等待永不悔~談《蝴蝶夫人》裡的執著與傷悲

PUCCINI: “Madame Butterfly”

113/10/6(日) 10:00

《蝴蝶夫人》故事以二十世紀初日本明治時代的九州海岸城市長崎港區為背景。一段大時代異國的婚姻悲劇,洗鍊出東方女性愛情的堅貞與動人~普契尼此部歌劇歌頌日本大和民族女子的忠貞,日本人特別喜歡與感動,一直將這齣歌劇視為國寶。

本堂課程中,讓蹦藝術林仁斌老師以豐富的資料,帶您深入領略歌劇《蝴蝶夫人》的悲劇世界

 

筆者以 2017年 Royal Opera House 與 1904年 首演 ⟪蝴蝶夫人⟫ 海報融合之再製照片:

筆者以 2017年 Royal Opera House 與 1904年 首演 ⟪蝴蝶夫人⟫ 海報融合之再製照片

 

普契尼 寫實歌劇頂峰

(基本資料整理於網路與維基百科,並附上超連結方便檢索)

義大利歌劇大師 普契尼Giacomo Puccini, 1858-1924)是眾所公認的音樂史歌劇大師。寫實主義歌劇到他手中,完全昇華至令人聲淚俱下、肝腸寸斷的境界;而他所譜寫出的美妙旋律,更是聽過難忘,巧妙地與歌劇劇情與角色緊緊相扣,深植於全球歌劇音樂愛好者的心中。

蝴蝶夫人(Madama Butterfly)是 普契尼 歌劇三大名作之一,另外兩部作品是是 波希米亞人La Boheme)和 托斯卡Tosca)。

喜愛普契尼作品的人,並不會只聽這三部歌劇;不過在聽過其他普氏的歌劇之後,您也一定夠明白這三部為何總是獨佔鰲頭,甚至是全球歌劇上演率最高的前幾名。



《蝴蝶夫人》 故事源起

(基本資料整理於網路與維基百科,並附上超連結方便檢索)

蝴蝶夫人》(Madama Butterfly歌劇劇本由 雷基·伊利卡 及 喬賽普·賈科薩 兩位劇作家根據美國作家 約翰·路瑟·朗(John Luther Long, 1861-1927的 1897年同名短篇小說《蝴蝶夫人》作為藍本。據說 普契尼亦參考了法國小說家並曾任海軍軍官的 皮耶·洛蒂(Pierre Loti, 1850-1923)的 1887年於法國出版之小說《菊夫人》(Madame Chrysanthème)編寫而成。

 

這兩部小說與歌劇之年份關係分別是:

法國小說:皮耶·洛蒂菊夫人Madame Chrysanthème, 1887年

美國小說:約翰·路瑟·朗蝴蝶夫人Madama Butterfly, 1897年

義大利歌劇: 普契尼  蝴蝶夫人Madama Butterfly, 1904年

 

法國軍官作家皮埃爾·洛蒂之小說《菊夫人》(Madame Chrysanthème)故事:

菊夫人(Madame Chrysanthème)是 皮耶·洛蒂 以海軍軍官之自傳形式出版的一部小說。他以這名海軍上尉軍官在日本長崎駐紮時,短期與一名日本婦女結婚之故事為藍本,時間地點設定在 1885年的日本長崎十善寺(Jūzenji)與十人町(Jūninmachi)地區。菊夫人最初以法文撰寫並於 1887年出版,出版當時獲得非常大的成功,並在出版的前五年內已經發行了 25個版本,翻譯成包括英語在內的多種語言。在20世紀之交,菊夫人》小說也被認為是塑造西方對日本態度的關鍵文本之一。

編按:皮耶·洛蒂本人就是在海軍服役時,曾到過近東遠東,這些經驗,為他的作品提供了豐富的資源。他的作品因為自身經驗,對西方人而言極富異國情調,在當代非常受到歡迎。1900年 八國聯軍進佔北京時,他軍銜是海軍上尉,也曾來到北京,並記述當時來京見聞,寫作成《在北京最後的日子Les derniers jours de Pékin一書。

 

《蝴蝶夫人》劇情簡介

蝴蝶夫人》故事以二十世紀初日本明治時代的九州海岸城市長崎港區為背景。

美國海軍軍官平克頓經婚姻掮客五郎介紹,娶了年僅 15歲的日本年輕藝妓秋秋桑(即蝴蝶夫人)為妻。但這位短期駐紮的美國軍人,因為享有美軍軍事於當地所帶來的各項特權,對此樁婚事其實僅只抱持嚐鮮的遊戲態度,因此在與秋秋桑新婚不久後便即隨艦隊返回美國,將她留在日本長崎。 

雖然丈夫離開身邊的而獨立生活的秋秋桑,有著東方女性對愛情從一而終的美德與堅韌不拔的性格,不改初衷而終日癡心等待。日復一日臨海遙望,就這樣過了三年,她與平克頓婚姻當時所生的孩子,也慢慢長大。 

終於等到三年後,遠遠望見平克頓之美軍船艦駛回日本時,蝴蝶夫人開心雀躍極了:她堅信自己的好日子終於來臨...沒想到平克頓此行帶來了他的美國妻子,並且要求帶走與蝴蝶夫人所生的小孩...。

心痛並知道事已無可轉圜的蝴蝶夫人,也只能在極度痛心的狀況下,以生命來「應允」她心中的唯一的天,也就是丈夫平克頓的請求。在與孩子做了最後永別之後,她選擇了以自殺的方式,結束了這場大時代異國婚姻悲劇...

 

歌劇主要角色

蝴蝶夫人(女高音) 秋秋桑
鈴木(次女高音)蝴蝶夫人的女僕
平克頓 B. F. Pinkerton(男高音)美國海軍上尉
夏普勒斯 Sharpless(男中音美國駐長崎領事
五郎(男高音)婚姻掮客
山鳥(男中音)蝴蝶夫人的求婚者
和尚(男低音)蝴蝶夫人的叔父

其他登場角色 
蝴蝶夫人的母親、嬸母、表姐妹、親戚、蝴蝶夫人的兒子「小苦惱兒(Sorrow)、皇家事務官,登記官等等。

首演與分幕

(基本資料整理於網路與維基百科,並附上超連結方便檢索)

《蝴蝶夫人》首演於 1904年 2月 17日,義大利米蘭市的史卡拉歌劇院,原始設定為兩幕歌劇。可惜首演卻未能成功。

然而,首演失敗的 普契尼並沒有氣餒,反而大幅修改劇本,將較為長的第二幕分作兩幕。

重新改編完成的新版本之後於 1904年 5月 28日由烏克蘭著名女高音 索羅米亞·庫舒尼卡於小鎮布雷西亞 演出,最終獲得空前成功。其後該《蝴蝶夫人》再於 1907年以火熱姿態登陸美國紐約市的大都會歌劇院演出。

因此最初於義大利的《蝴蝶夫人》首演有兩幕,經 普契尼修改後在美國演出的版本則有三幕(將原本冗長的第二幕再細分為兩幕)。

最具代表性的蝴蝶,共有兩位:《蝴蝶夫人》首演的演唱者,由 羅西娜·史托爾齊歐(Rosina Storchio, 1872-1945)飾演;上世紀著名的日本女高音 三浦環(Tamaki Miura)以真正的東方女性扮演蝴蝶夫人,一直以來被認為最經典,並獲得作曲家普契尼本人的讚賞,稱之為「永遠的蝴蝶」。

 

歷史上第一位蝴蝶夫人

首演者 - 羅西娜·史托爾齊歐 Rosina Storchio

【珍貴照片】

《蝴蝶夫人》首演者:羅西娜·史托爾齊歐(Rosina Storchio, 1872-1945)

 

《蝴蝶夫人》首演者:羅西娜·史托爾齊歐(Rosina Storchio, 1872-1945)

歌劇史上 東方第一位蝴蝶夫人

永遠的蝴蝶 - 三浦環 Tamaki Miura

【珍貴照片】

歷史上第一位飾演《蝴蝶夫人》的東方人是日本女高音 三浦環(Tamaki Miura, 1884-1946)。

三浦環 畢生共在舞台上演唱《蝴蝶夫人》達 2000場次以上,也是作曲家本人最愛的「永遠的蝴蝶」。

歷史上第一位飾演《蝴蝶夫人》的東方人:日本女高音 三浦環(Tamaki Miura, 1884-1946)與 作曲家普契尼合照

 

因為普契尼偉大的歌劇《蝴蝶夫人》歌劇歌頌表揚日本大和民族女子的忠貞,日本人特別喜歡和感動,一直將這齣歌劇視為國寶。今日,日本政府已經在長崎當年歌劇故事設定發生的日本長崎縣長崎市南山手町地區,修建了「格洛弗花園」(Glover Garden),供世界遊客來訪遊旅參觀。

在「格洛弗花園」內建有西式洋樓一座,樓腳下有一堵用長方形石磚建成的牆壁,牆壁上安裝彩燈和看不見的喇叭,24小時不停歇地播放蝴蝶夫人的詠嘆調 ⟨美好的一日⟩ "Un bel dì vedremo..."。牆壁前屹立着蝴蝶夫人和她孩子的雕像;而這蝴蝶夫人雕像的造型就是以東方第一位蝴蝶夫人 - 三浦環 為藍本而造成。

蝴蝶夫人雕像旁,還屹立着另一個雕像,就是歌劇的作者 普契尼~普契尼的名字,將在此永遠被日本人與來訪的遊客們紀念。

 

格洛弗花園」簡介:(基本資料整理於網路與維基百科,並附上超連結方便檢索)

格洛弗花園」| 哥拉巴園日文グラバー園)是位於日本長崎縣長崎市南山手町地區的一個旅遊景點,為1859年長崎開放外國通商後,英國商人湯瑪士.布雷克.哥拉巴弗雷德裡克.林格與 William J. Alt在此的住所。現被列為世界遺產九州、山口的近代化工業遺產群

為木造平房,建築面積510.8平方公尺,附屬建築也是木造平屋,建築面積129.2平方公尺。為英國商人湯瑪士·布雷克·哥拉巴(Thomas Blake Glover, 1838年 - 1911年)的住所,現發現有1861年的借地記錄,以及在修理建築時發現有1863年的文件資料,現被認定為日本現存最古老的木造西式建築。

(日文網頁→) 哥拉巴園官方網頁

 

今日,從「格洛弗花園」眺望長崎港之風景:

今日,從「格洛弗花園」眺望長崎港之風景

 

長崎「格洛弗花園」內蝴蝶夫人雕像:

長崎「格洛弗花園」內 蝴蝶夫人(三浦環)雕像

 

日本長崎「格洛弗花園」的普契尼雕像:

日本長崎「格洛弗花園」內 普契尼的雕像

 

日本女高音三浦環演唱的《蝴蝶夫人》⟨美好的一日⟩  詠嘆調: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2RkcOlhfo&feature=youtu.be

 

日本女高音三浦環榮登美國《浮華世界》雜誌名人堂。( 1915年9月份,第44頁

日本女高音 三浦環 榮登 美國《浮華世界》雜誌名人堂。( 1915年9月份,第44頁)

《蝴蝶夫人》劇情解說:

(基本資料整理於網路與維基百科)

第一幕

場景是十九世紀末的日本長崎海港。

幕啟時,為長崎近郊的小山上,遠處可望到長崎海灣,左邊為美國海軍上尉平克頓的新居。平克頓因為要在長崎停留數年之久,於是便想找一位日本妻子。由日本婚姻掮客五郎,介紹與秋秋桑會面認識,說明這件婚姻的有效期間,以男方同意與女方同居為限,分離之後女方仍可再嫁。因平克頓一有調遣命令,即須歸國,由婚姻掮客看定的秋秋桑作為臨時夫人,也不過逢場作戲聊以消遣。

這一天,五郎帶著即將新婚的美國海軍軍官平克頓走上山丘,前來觀看新房,小小的木屋加上精緻的花園,幽雅大方,美麗而有趣。五郎平克頓解說日本式平房隔間的奧妙,並介紹未來服侍新人的傭人們。不久,美國駐日本領事夏普勒斯揮汗如雨、一步步走上山來,平克頓上前熱情迎接,便將這件事說給他聽:「我們美國佬浪跡天涯,四處為家,不斷尋找歡樂與滿足,擄獲各地美女芳心。」

夏普勒斯覺得平克頓態度有些輕佻,他便很鄭重地這位年輕的海軍軍官,說:「此事不可當兒戲,千萬不能傷了日本姑娘的心,則將會是件大罪過。」倆人展開一段二重唱:《戀愛與遊戲》音韻和藹而帶有輕視和玩笑的意味!

在倆人舉杯慶祝,談笑風生時,遙見一群女子結隊而來,此時,五郎趕來稟報:「新娘隊伍來了!」

一陣美麗的女聲合唱,遠遠地從山坡下傳上山頭,新娘秋秋桑在親友的陪伴下,緩步蓮移,拾階而上,沿途還歌頌著大自然的美景與夢幻般的愛情。

平克頓憐惜地上前慰問一路辛苦的秋秋桑夏普勒斯則是詢問起秋秋桑的家世;秋秋桑回答說:「她原本是長崎當地世家,後來父親逝世,與母親相依為命。家道中落,她早早就學著做一名賣唱獻舞的藝妓,以此謀生。她忍受著痛苦和人們的恥笑。她講述的時候,神情是那樣真摯,讓人不由得產生深深的憐愛。五郎大概是曾經吹噓過秋秋桑的家庭,他怕這傻乎乎的姑娘說漏了嘴,在一旁插話說:「她的母親是一位高貴的太太。」可是秋秋桑歎息道:「她是多麼命苦,貧窮永遠在折磨著她。」

領事夏普勒斯關切地問她:「你的父親在哪裡?」「他死了。」秋秋桑顯得很不安,女友們也都低下了頭,為了打破這尷尬的局面,領事夏普勒斯又問道:「你今年多大了」

秋秋桑俏皮地要兩位美國紳士先猜一猜;平克頓夏普勒斯猜了幾回後,秋秋桑則公佈了正確答案:她今年已經十五歲,算很老了!領事不由得歎了口氣:在美國,這還是無憂無慮的童年呢!還正是玩耍的年紀,眼前這位日本女孩竟然說這樣已經很老了,他們覺得實在不可思議!

隨後日本天皇特使與婚姻公證人駕到。秋秋桑率眾人行跪禮,平克頓在眾人面前簽了婚約,簽過字又照例交出 100元日幣作為禮金。這時候秋秋桑打扮得體,亭亭玉立與美國新娘一般。照例,新娘初次見面,必有禮物贈給新郎,秋秋桑便從大袖口內取出贈品:一條絲巾,一支煙斗,一粒銀鈕,一柄小扇,一瓶香水,最後很慎重地取出來一支匕首鞘。平克頓看見匕首鞘,覺得有些不解,便問五郎五郎含含糊糊地說,匕首鞘是日本天皇賜給秋秋桑父親自盡的紀念品。

平克頓又問:「她父親怎麼啦?」

「光榮地死去。」五郎說完就走了。

秋秋桑不願意繼續這個話題,她又從衣袖裡拿出了幾個小雕像,告訴平克頓,這是她的祖先。然後她懷著敬意講述道:「我要告訴你一件秘密。昨天我一個人走進了教堂。這事誰都不知道,連我的和尚叔父也不知道。我要相信我丈夫的上帝,因為我要把我的一切都交給你。」

秋秋桑忠誠的表情使平克頓的內心震動了,但他其實並不懂得改變信仰對秋秋桑以及對一個日本人,在當時是件多麼嚴重的事。而且,他對這樁婚姻也遠沒有秋秋桑的那種神聖感婚禮舉行後,正當秋秋桑平克頓接受眾人道賀時,忽然傳來一陣怒吼聲,原來是秋秋桑和尚叔父來了。

和尚叔父憤怒地指著秋秋桑對大家說:「諸位聽著,她已經背叛了我們,背叛了自己的祖先。她相信了別人的神!」

這些句話著實讓大家吃了一驚。他們轉過頭去,生氣地對著瑟瑟發抖的新娘秋秋桑發出噓聲。和尚喊著日本神的名字,繼續大聲詛咒秋秋桑道:「你已經背叛了我們,就讓魔鬼把你捉去吧!」平克頓忍不住了,他對這和尚說:「不准在這裡吵鬧!」和尚狠狠地瞪了這美國人一眼,嘴裡繼續罵著。平克頓火了,他大聲命令道:「馬上給我滾出去!我是這裡的主人,不准任何人在這裡瞎喊亂叫!」眾人聞言,紛紛離去,只留下被遺棄的秋秋桑獨自飲泣。

望著可憐的小新娘,平克頓心裡充滿了憐愛,他溫柔地摟住秋秋桑的肩膀,勸慰說:「你們日本的宗教和所有的親戚朋友,都不值得我美麗的姑娘心中難受。我一定要好好地愛你。」這時,屋裡傳來喃喃的低語聲,秋秋桑說,那是女僕鈴木在向神作祈禱。此時夜幕低垂,一輪淡月伴著閃爍著的星星,倆人唱著甜蜜而又令人陶醉的二重唱《月白天青》:「親愛的,你的眼睛這樣明亮,穿上這身潔白的衣裳,就像一支百合花。可愛的姑娘,我的熱情為你而奔放。」秋秋桑柔聲回答道:「我像一個美麗的女神,從天空中月亮裡輕輕地走下來。我親愛的,我願和你一起飛到天堂。」隨後兩人相偕入房,共享新婚之夜的歡愉。

 

第二幕

蝴蝶夫人家中(秋秋桑已婚,筆者改稱之為 蝴蝶夫人)

幕起時,已是平克頓隨艦隊返美三年之後。平克頓返美國杳無消息,蝴蝶夫人已生下一個兒子。母子倆人住在這幢精巧的小屋中倒也舒適,從敞開著的門望進去,只見蝴蝶夫人在榻榻米上躺著,女僕鈴木在神龕前喃喃地祈禱。蝴蝶夫人對女僕鈴木的祈禱感到厭煩,她在一旁諷刺地說:「日本的神明最懶惰,從不聽她的禱告,她相信美國的的上帝比較勤快,只要你去祈禱,他就很快給你回答,但是我擔心,我們受苦,他不知道。」

顯然,他們的日子很拮据,從家裡的擺設和兩人身上的衣裝就看得出來。女僕鈴木歎息道:「如果他把我們都已忘掉,那日子可怎麼過下去?」

這話蝴蝶夫人可不愛聽了,她坐了起來:「為什麼你不相信我的丈夫一定會回來?他決不會拋棄他的小蝴蝶!」「我從來沒有聽說過,外國丈夫會重新回來。」蝴蝶夫人真的生氣了,她抓住鈴木的衣領用力地搖:「什麼?你說什麼?」然後,她對著鈴木,更是對著她自己唱道:「當那天我們分別的時候,他曾溫柔地對我講:「啊,小蝴蝶,當那玫瑰花兒開放,當那春暖花開的日子裡小燕子在天空高高地飛翔,我就會回到你的身旁。」

鈴木早就聽夠了她的這些話,對此不抱任何希望,蝴蝶夫人則是堅定地表示:「她心愛的丈夫平克頓一定會回來,「蝴蝶夫人站起身來,對著大海開始表演著她天天幻想的情景(詠歎調:在那美好的一天):「在那晴朗的一天,那遙遠的海面上,我們看見了一縷黑煙,有一隻軍艦出現。那白色的軍艦駛進港灣。禮炮轟鳴,看吧,他已來到!我不去和他相見,站在山坡這邊長久地向海港張望,期待著和他幸福地會面。他快速地奔跑,越來越近,奔向這邊。

「我親愛的小蝴蝶,你在哪裡?」我一句話也不講,悄悄躲在一旁。我的心兒狂跳,滿腔的熱情像火焰在燃燒。他在不停地喊叫:「我最親愛的小蝴蝶,快快投入我的懷抱!」

這聲音還像以前一樣美好,一切的痛苦都會忘掉。相信我吧,鈴木,他一定會來到!主僕倆正討論這件事的時候,美國駐日本領事夏普勒斯登門拜訪,他此番前來就是要告訴蝴蝶夫人:他已經收到平克頓的來信。說他在美國已經結婚,煩夏普勒斯將此事告訴蝴蝶夫人,讓她依照日本手續解除婚約。看到純潔的蝴蝶夫人,對平克頓異常忠貞。夏普勒斯左右為難。

就在此時,婚姻掮客五郎帶著日本貴族山鳥公爵上門,說是要幫蝴蝶夫人再次相親(因為根據日本習俗,如果丈夫遺棄了妻子,就視同離婚);蝴蝶夫人表示,自己嫁給了美國人,就應該依照美國的法律,哪還管日本的習俗呢?說罷,便將五郎山鳥公爵請出門。這時,夏普勒斯才將平克頓的來信慢慢讀給蝴蝶夫人聽:「親愛的朋友,請你幫忙去看看我那美麗的小蝴蝶……」「他這樣說嗎?」蝴蝶夫人高興地叫了起來。「是這樣寫著。事接著讀:「從那個難忘的日子起,已經過了整整三年。」蝴蝶夫人自言自語道:「沒錯!」

「可能我的小蝴蝶已經忘掉了我。」

「忘掉他?鈴木,你說我能嗎?」鈴木沒吭聲。領事接著讀:「如果她還記得我,等我到現在,……」「當然啦,我是在等呀!」「朋友,我請求你,」領事很不情願地繼續讀道,「相信你一定能辦好此事,悄悄準備好一切……」蝴蝶夫人有點不安地問:「他想怎麼樣?」

領事小聲自言自語說:「把她拋棄。」

夏普勒斯試探地問蝴蝶夫人,如果平克頓不再回來時,你將怎麼辦?蝴蝶夫人毫不猶豫地回答:「一種是重理舊業為藝妓賣歌娛客,另一種即是自殺。夏普勒斯聽了大驚,他勸蝴蝶夫人還是答應嫁給山鳥公爵。她聽了這些話,便開始懷疑平克頓是否真的負心了,她叫鈴木將她的兒子抱來。鈴木跑進裡間,從裡面抱出一個金黃色卷髮的小男孩,說孩子的名字叫「苦惱兒

這可把夏普勒斯難住了,滿臉是淚的蝴蝶夫人,緊緊抱著孩子,跪在地上淒惻哀怨地唱著:「我親愛的孩子,你可知道?也許有一天,我和你一起流浪在街頭,在暴風雨中,我們向路人伸出可憐的雙手。也許要忍受著屈辱,不,永遠不!這樣的日子實在太痛苦!想到今後,蝴蝶夫人絕望至極。領事先生也難過地流下了眼淚,他不忍再和 蝴蝶夫人談下去了,便向母子倆道別,離開了這座充滿了悲哀的房子。

這時,女僕鈴木喊叫著衝進來,手裡拽著一個人,原來是五郎。 鈴木告訴蝴蝶夫人,這個該死的傢伙在外面胡說八道,說 蝴蝶夫人的孩子將遭到噩運。蝴蝶夫人氣得衝向五郎,大聲罵他,又從牆上摘下匕首,威脅著要殺了他。趁鈴木去抱孩子的當兒,驚惶失措的五郎跑了。

蝴蝶夫人呆立在房間中央。突如其來的事情讓她發懵。女僕又在喊了,「聽啊,海邊碼頭有炮聲!」

兩人奔向窗口,向外面的大海張望。果然,有一艘白色的軍艦駛進了港灣,上面還飄揚著醒目的星條旗。蝴蝶夫人激動得心都要停止跳動了,她已經看到了軍艦上的字:林肯號

「就是它,我丈夫的軍艦!」她大聲喊道:他馬上就要來啦,啊,我是多麼幸福!」蝴蝶夫人鈴木趕快把花園裡的花朵全部摘下來,擺滿房間,迎接歸來的丈夫。鈴木也被 蝴蝶夫人的快活感染了,她們唱起了一首活潑的花之二重唱:「我們要讓屋子裡,充滿春天的芳香,讓這裡就像花園一樣,春光蕩漾!」

不一會兒,花園裡只剩下光禿禿的枝子了,而房間裡的地上,榻榻米上,鋪上了一層花瓣。蝴蝶夫人急急地在鏡子前坐下來,讓鈴木幫她化妝。她多麼希望丈夫仍然像過去那樣愛她,叫她「我親愛的小蝴蝶」。她讓鈴木把新婚時的衣服取來,整整齊齊地穿在身上,又在髮際插上了鮮艷的花朵。把孩子也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一切都準備停當了。

天色漸漸黑了。蝴蝶夫人在面朝大海的那扇紙門上用手指捅了三個洞:一個為自己,一個給鈴木,還有一個低低的,是給孩子的。她們一起靜靜地向外張望,等待著那激動人心的時刻。月亮照進來,把三個佇立的人影映在紙門上。不遠處的大海傳來陣陣濤聲。女僕鈴木孩子禁不住睏倦,倒在榻榻米上睡著了。蝴蝶夫人則一動也不動地站在那兒,彷彿是一座雕像。

 

第三幕

蝴蝶夫人家中

女僕和孩子睡著,蝴蝶夫人佇立在門前。可是夜已過去,黎明到來了。

海灣裡除了傳來陣陣濤聲以外,還可以隱約聽到水手們的歌聲。太陽升起,照亮了屋子裡滿地的花瓣。

女僕醒了,她站起身來,輕輕碰了碰蝴蝶夫人:「妳等得太疲乏了,去睡一會兒吧。如果他來了,我會叫妳的。」

蝴蝶夫人確實累極了。她彎下身子,抱起沉睡的孩子,一邊唱著搖籃曲,一邊向裡間屋走去。「睡吧,小寶貝,你將要到那遙遠的地方。」

漸漸地,聽不到她的聲音了。 鈴木跪在神像前開始祈禱。

有人敲門。 鈴木側耳傾聽。敲門聲更響了。她連忙站起身來,拉開門。走在前面的領事先生就打了個手勢讓她別出聲。平克頓跟著走了進來,他們輕手輕腳地,彷彿有什麼秘密,鈴木告訴他們,蝴蝶夫人等了一夜,現在剛剛睡著。平克頓驚奇地問道:「她怎麼知道我會來?」

鈴木回答說:這裡已經三年沒有來過一隻船。蝴蝶夫人天天都在等你回來。瞧,這滿地的花朵,我們昨天就已經準備好。」她高興地想立刻進屋去叫蝴蝶夫人,可是平克頓攔住了她。鈴木偶一回頭,發現門外的花園裡,還有一個外國婦女。「她是誰?」平克頓遲疑著沒說出來,領事回答說:「平克頓的妻子。」鈴木一下子呆住了:「天啊,完了!所有的希望都完了!」

她撲倒在地上哭泣起來。

平克頓很不自在,他感到自己沒臉見蝴蝶夫人,恨不得馬上逃離這間屋子。領事先生也十分生氣,他責備平克頓傷害了蝴蝶夫人的感情。但為了妥善處理這件不幸的事,領事決定由他來面對可憐的蝴蝶夫人,他勸平克頓趕緊離開。

平克頓環顧這間曾經令他度過愉快時光的屋子,望著滿地的花瓣,他內心受到了深深的譴責:「再見吧,安靜的家,再見吧,曾經度過的時光。我忘不了那雙憂鬱的眼睛,她將永遠出現在我的面前。多麼羞恥,多麼痛心,滾滾的熱淚流不盡。再見吧,我此刻只有逃走!平克頓匆匆走了。他的妻子卻走過來對鈴木說,他們想把孩子帶走,並保證說將會好好待他。鈴木悲傷地歎息道:蝴蝶夫人是那樣地愛她的孩子,讓他們分離,實在是太殘忍。

這時,屋子裡傳來蝴蝶夫人的聲音:「鈴木鈴木!你快來一下!」鈴木嚇壞了,她趕緊走過去,試圖阻止蝴蝶夫人走出來,可是,來不及了,只見蝴蝶夫人滿臉激動的神情,在四處張望,可是,她看見的是領事先生,和躲在花園裡的外國太太。好像明白了什麼;鈴木和領事急步走上前來,想扶住她,可蝴蝶夫人推開他們,緊張地問道:想幹什麼?帶走我的孩子?」

領事先生勸道:「就讓他帶走吧,免得孩子受苦,」。蝴蝶夫人的眼神變得十分可怕,但是她的口氣卻是冷靜的:「和孩子分開!……好吧,我會盡我的義務的。」聽到這話,平克頓的妻子走過來,小心翼翼地問她:「你能原諒我嗎?蝴蝶夫人?你願意把孩子交給我?」

蝴蝶夫人筆直地站著,看著她,一字一頓地答道:「我遵從他父親的意志,一定親自交給他。請再等一會兒,我會準備好一切。」領事和平克頓太太退出去了。蝴蝶夫人再也堅持不住了,她倒在地上,絕望地哭泣,鈴木想安慰她,可是她自己也流著淚,說不出話來。

蝴蝶夫人抬起頭來,請鈴木把窗子都關上,她不願意看見明媚的陽光。屋子裡黑下來了,她吩咐鈴木:「你去看看孩子,到他那裡去。」鈴木哭著不肯走,蝴蝶夫人不由分說地推走了她,關上了屋門。

她擦去臉上的淚水,鎮靜地走到日本神像前,跪下來,低頭禱告。

過了好一會兒,她站起身來,從衣櫥裡取出一條長長的白圍巾,掛在屏風上,又從牆上摘下那把匕首。她再次跪倒在神像前,慢慢抽出匕首,聲音低沉卻十分清晰地讀出上面刻的一行字「寧可懷著榮譽而死,決不受屈辱而生。」就把匕首對準自己的喉嚨...,這時,門開了走進來的是她的兒子。

她一下子丟開匕首,撲過去把孩子緊緊摟在懷裡:「啊,我的希望,我的愛情,我的生命和歡樂!」她悲痛欲絕地對著孩子天真的眼睛,唱起最後的歌:我親愛的孩子,你的媽媽再也忍受不了痛苦,因為你就要離開我,到那遙遠的國度,而我卻要走向那黑暗的墳墓。我親愛的孩子,請你記住我,記住你可憐的媽媽,再見吧,再見吧,你要記住我!

蝴蝶夫人泣不成聲,她把孩子放下來,給了他一個小木偶人和一面小小的美國國旗,又用一條手帕把孩子的眼睛蒙了起來,然後退到屏風後面。孩子以為媽媽是和他鬧著玩兒,笑嘻嘻地等著。屏風後面傳來噹啷的一聲。蝴蝶夫人跌跌撞撞地裹著白圍巾走了出來,這時候平克頓夏普勒斯趕了進來,垂死的蝴蝶夫人見到了他們兩人,便用手指著兒子「小苦惱兒」,便倒在血泊中死去。平克頓跪在她身旁痛哭失聲,可是已經晚了,再也喚不回蝴蝶的生命!...(劇終)


音樂欣賞

《蝴蝶夫人》一直以來是暢銷全球的重要歌劇,錄音非常多,以後蹦藝術會再慢慢介紹各版本錄音之特色。

今天分享兩個筆者很喜歡的版本:

ㄧ、

1995年,中國女高音 黃英(b. 1968- )擔任秋秋桑的法國歌劇電影《蝴蝶夫人》版本

 

歌劇電影欣賞(英文字幕)

東方人的黃英,錄音時聲音稚嫩青春,十分真實還原年幼的蝴蝶夫人,嬌羞中帶著雀躍的音色,讓然看了、聽了,又愛又憐。

https://youtu.be/3stgof-xyN0

 


二、卡拉揚、帕華洛帝、芙蕾妮及維也納愛樂。

卡拉揚、帕華洛帝與芙蕾妮於錄音室

 

卡拉揚、帕華洛帝、芙蕾妮及維也納愛樂超級黃金組合,使本錄音成為同時榮獲英國企鵝唱片評鑑(Penguin Guide)三星帶花、日本唱片藝術三百首名曲第一名的經典之作。本錄音錄音於 1974年一月由錄音師詹姆士.拉克(James Lock)、傑克.勞(Jack Law)及高登.佩利(Gordon Parry)於維也納索芬廳(Sofiensaal)共同合作完成,生動捕捉了錄音現場的空間效果。而帕華洛帝與芙蕾妮之音色更都在黃金鼎盛之時期,絕對值得一聽。

 

帕華洛帝與芙蕾妮於錄音室歌唱

 

歌劇全曲錄音(英國企鵝唱片評鑑 三星帶花版本)

第一幕(本段影片為全劇錄音)

Act 1

00:00 E soffitto.. E Pareti
02:10 Questa è la cameriera
06:24 Dovunque al mondo
10:26 Quale smania vi prende
14:19 Quanto cielo! quanto mar...
17:50 Gran ventura
21:42 L’imperial commissario
25:20 Vieni, amor mio
28:04 Ieri son salita tutta sola
33:13 Ed eccoci in famiglia
39:12 Viene la sera
42:52 Bimba dagli occhi pieni di malia
46:48 Vogliatemi bene, un bene piccolino

Act 2-1
54:36 E inzaghi ed izanami
1:02:17 Un bel di vedremo
1:07:01 C’è entrate
1:10:43 Non lo sapete insomma
1:12:42 A voi però giurerei fede constante
1:16:45 Ora a noi
1:17:00 Humming Song
1:22:34 E questo ? E questo ?
1:25:02 Che tua madre dovrà
1:28:29 Lo scendo al piano
1:30:18 Vespra ! Rospo maledetto
1:32:20 Una nave da guerra
1:35:03 Scuoti quella fronda di ciliegio
1:40:50 Or vienmi ad adornar
1:46:59 Coro a bocca chiusa

Act 2-2
1:57:25 Già il sole
1:59:35 Povera Butterfly
2:02:33 Lo so che alle sue pene
2:06:39 Addio, fiorito asil
2:08:30 Galileo dirai ?
2:10:49 Che vuol da me ?
2:17:12 Come una mosca prigioniera
2:20:05 Con onor muore

https://youtu.be/J1vowF35N_0

 

第二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bIgSHdxEjQ&t=31s

 

第三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iuBNRyiRNQ&t=32s


第一幕 經典詠嘆調 ⟨請好好地愛我⟩(Vogliatemi Bene)

Madama Butterfly - Vogliatemi bene - Jonas Kaufmann and Angela Gheorghiu

https://youtu.be/9Op7RmV7S3c

 

【推薦近年錄音】普契尼:歌劇「蝴蝶夫人」 / 喬琪歐、考夫曼演唱,帕帕諾 指揮 聖西西里亞國立管弦樂團與合唱團

Jonas Kaufmann and Angela Gheorghiu

唱片解說:在這份由喬琪歐飾的「蝴蝶夫人」問世之前,EMI已經有43年沒有再灌錄過這部歌劇了,若不是喬琪歐在蝴蝶這個角色上出色並大獲好評的演出,不可能說服唱片公司耗費眾多財力和人力再度推出一套前面已經有卡拉絲、史科朵、安赫莉絲等名盤的歌劇。更何況全球目前如此的不景氣、許多唱片公司都已經許多年不再灌錄歌劇錄音,即使有也都只是在歌劇院現場灌錄,很少像本片這樣大費周章訂下錄音室,把管弦樂團和眾多巨星一同請去錄音的。前一套EMI灌錄的馬斯奈「曼儂」錄音,為她贏得2001和2002年留聲機和葛萊美大獎年度最佳歌劇錄音雙料大獎,喬琪歐是當代女高音中最有堅持的,她甚至敢因為導演動輒不顧原著精神和故事內涵,突發奇想設計歌劇而拒演,這讓她和當今許多頂尖歌劇院都產生齟齬,像九零年代她就因為演出「波西米亞人」和大都會歌劇院鬧得不愉快,三年後又因為演「卡門」時不肯戴金髮和大導演柴菲瑞里大吵。由她這樣的堅持,我們就知道,除非這次的「蝴蝶夫人」在音樂、卡司和錄音效果上都符合喬琪歐的期待,她不可能首肯錄音,也不可能同意錄音發行。43年沒有灌錄「蝴蝶夫人」,意味著最近的一份EMI「蝴蝶夫人」錄音,由史科朵灌錄的經典,也是早期立體聲的效果;也表示EMI從來沒有過一份以數位錄音捕捉到這齣歌劇各種聲音細節的錄音,事實上,幾乎全球各大唱片公司都沒有過,所以這套「蝴蝶夫人」,不僅僅是喬琪歐極力讚同肯定的錄音,也是一份錄音音質能夠符合更多人期待與滿意的作品。這份錄音中的男高音考夫曼這五年間迅速崛起,雖然在九零年代就在德國受到矚目,但他這幾年積極從自己拿手的德語歌劇走出來,開始擁抱法語和義語歌劇,則成為他成功轉型、快速把他推上國際上炙手可熱當紅戲劇和抒情男高音的轉捩點,才剛在去年於Decca推出個人第一張詠嘆調專輯的他,由於出色的外型,更讓他成為國際歌劇院爭相邀請的對象。(取自「博客來網路書店」官網)
普契尼:歌劇「蝴蝶夫人」 / 喬琪歐、考夫曼演唱,帕帕諾 指揮 聖西西里亞國立管弦樂團與合唱團

 

總譜大考究 - 《蝴蝶夫人》裡的日本旋律
特別感謝:NSO長笛副首席宮崎千佳老師提供筆者資料

 

第一幕 Act. 1

段落37,中提琴、大提琴與低音管出現越後獅子》(Echigo Lion)

《越後獅子》芸妓版本:

https://youtu.be/VqXbM5ubn48

 

《越後獅子》兒童版本:
我們可以以此版本想像當時出嫁的秋秋桑唱歌的樣貌

https://youtu.be/nyAvYVz9gcQ

 

段落59,結婚場景,弦樂聲部與低音管Bsn 出現日本國歌(National Anthem )「君が代

 

「君が代」音樂欣賞:

https://youtu.be/MCRqJIUS-EQ

 

段落75,雙簧管 Oboe聲部,演奏「櫻花」(さくらさくら / Sakura, Sakura),此曲芸妓表演的必備經典曲目,在台灣大家應該也耳熟能詳:

 

「櫻花」- 宮城道雄/ 曲

https://youtu.be/MKmWDL1wJvA

 

段落87,小提琴演奏出《お江戸日本橋》(Oedo Nihonbashi)

《お江戸日本橋》原曲調欣賞:

https://youtu.be/7wDQK_w4rZM

 

 

第二幕 Act. 2

段落3-4之間,長笛聲部奏出日本兒歌《善良好善良》(せっせっせーのよいよいよい)旋律:

 

日本兒歌《善良好善良》曲調:

https://youtu.be/t5kJxa4WZJ4

 

段落50,樂團齊奏奏出《かっぽれ/豊年節》

 

《かっぽれ/豊年節》曲調欣賞(1' 30"處)

https://youtu.be/YN6Xer-zkXk?t=88

 

另外多處出現這兩首旋律曲調:

《元禄賞花舞/元禄花見踊り》(Genroku flower dance)

https://youtu.be/pSBB5s8AOTw

 

 

二、三幕之間多處出現《宮さん宮さん》(Miya-san, Miya-san)曲調,這也是日本慶應四年至明治元年間(明治維新時期)的最初軍歌進行曲:

https://youtu.be/shVw_dbiGw8

 


 

美麗的歌劇演出海報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 前往蹦藝術 Podcas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BON音樂】蹦藝術X大人社團 - 從鍵盤到交響,李斯特的鋼琴魔性(三)交響詩創始者:談李斯特的主題與變形

【BON音樂】蹦藝術X大人社團 - 從鍵盤到交響,李斯特的鋼琴魔性(三)交響詩創始者:談李斯特的主題與變形

All about Liszt - 3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古典音樂是你的生活必需品?
希望有機會能拓展對古典樂的了解?
跟著林仁斌老師一起認識偉大的音樂藝術!

《大人社團》與蹦藝術攜手開設古典音樂鑑賞課程,林仁斌老師帶領學員欣賞每首的獨特之處,讓您徜徉在樂曲中,更貼近音樂家的心血結晶,聽出更多況味與樂趣!

《延伸閱讀》大人的音樂欣賞線上直播課程好嗎?學員真實回饋分享

《延伸閱讀》大人的音樂欣賞課學員回饋,看他們用音樂為生活注入繽紛

 

蹦藝術音樂美食藝文之旅 行程總覽~

https://bonart.com.tw/bonart-music-trip-2024-25/

 

【精彩課程ing】

2024年9月起

古典樂欣賞線上直播課(9/19週四下午班,共5堂):從鍵盤到交響,李斯特的鋼琴魔性


主講人:林仁斌老師

 

你對古典音樂深深著迷,期待聽懂更多內容嗎?

不只對作品感興趣,也想多了解音樂家的背景?

跟著林仁斌老師一起揭開這層有趣又精彩的音樂面紗~

透過課程你會對音樂領域有更深一層的認識,林仁斌老師將帶領同學們從生平故事,去探究創作背景與作品的演奏,以及樂譜到創作技法解析、樂曲欣賞版本比較,細細感受各種精彩的詮釋,聽出更多音樂的世界樂趣!

"體驗李斯特的音樂魔法,從炫技的鍵盤到深情的交響。這位鋼琴之神將帶大家從音樂的天堂翱翔至地獄的深淵,感受音樂帶來的震撼與美妙❤️"

  • 課程內容

    風靡全歐的鋼琴之神—李斯特

  • 第一堂|鋼琴之神.音樂偶像始祖:談李斯特的生平

拉生於匈牙利,學於維也納,成名於巴黎,席捲全歐洲的鋼琴之神李斯特,他的音樂承襲深厚技術根基,影響深遠。「只要彈過李斯特的作品,幾乎沒有不能演奏的作品了」,可說是全世界鋼琴家的共識,這也代表著他的音樂中,包含著無與倫比的深厚技術根基,而他的音樂是如何形成?李斯特旋風又是如何席捲當時的歐洲呢?林仁斌老師將帶領學員們解析李斯特音樂背後的奧秘,探索他在當時歐洲的影響力。

  • 第二堂|炫技王者:談李斯特的魔幻改編名曲

這堂課程,林仁斌老師將以李斯特充滿魔性而狂放的改編作品,為您解析李斯特音樂中的艱難與腦洞大開的演奏技巧。

解說曲目:《魔王》、《弄臣》、《唐懷瑟》、《夢遊女》...等精彩作品

  • 第三堂|交響詩創始者:談李斯特的主題與變形

李斯特於19世紀後半創新的「交響詩」(Symphonic poem)曲風,突破了傳統交響曲框架,著重音樂中的敘事性與主題發展,達到「以音樂說故事」的全新思維模式,是在白遼士首創《幻想交響曲》之後的管弦全新篇章。

本課程將解析其音樂設計,並與白遼士《幻想交響曲》相比,深入探討李斯特的音樂的「狂放」特色。

  • 第四堂|協奏交響曲之輝煌年代:談李斯特的兩首鋼琴協奏曲

李斯特的兩首鋼琴協奏曲,尤其是第一號,四樂章連貫,是每位鋼琴家於浪漫時期所必須淬鍊而後才能綻自我之試金石。在課堂上,林仁斌老師將透過樂譜解讀,深入品評這兩首重要的作品。

  • 第五堂|淨化.昇華與沈潛:談李斯特晚年的音樂創作

李斯特晚年對宗教極感興趣,音樂中流露濃郁宗教色彩。自1877年後,他對荒涼、絕望和死亡產生深刻思考,反映在音樂及信件中。在課堂上,林仁斌老師將從李斯特從早年的鋒芒畢露,到晚年的昇華沈寂,帶大家以音樂創作,探索李斯特生命中的巔峰與低谷。

  • ※本課程大綱僅供參考,授課老師將視班級學員學習進度有所調整。


炫技鋼琴家代表.李斯特

Portrait of Franz Liszt (1811-1886), composer and pianist, 1839. Artist Henri Lehmann. (Photo by Heritage Art/Heritage Images via Getty Images)

 

李斯特的雙親

父親 亞當.李斯特(1776-1827)

李斯特之父:Adam Liszt

 

母親 Anna Liszt 

李斯特之母:Anna Liszt

 

李斯特生平年表


  • 第三堂|交響詩創始者:談李斯特的主題與變形

李斯特於19世紀後半創新的「交響詩」(Symphonic poem)曲風,突破了傳統交響曲框架,著重音樂中的敘事性與主題發展,達到「以音樂說故事」的全新思維模式,是在白遼士首創《幻想交響曲》之後的管弦全新篇章。

本課程將解析其音樂設計,並與白遼士《幻想交響曲》相比,深入探討李斯特的音樂的「狂放」特色。

 

交響詩.李斯特獨家發明

交響詩的概念是李斯特的創新

交響詩是單樂章的標題交響樂,由李斯特首創,他將詩歌、戲劇、繪畫等其他藝術形式的內容融入音樂中,以音樂描繪特定的情境、情感或故事。李斯特打破了傳統交響曲四個樂章的結構模式,用單樂章的形式更自由地表達豐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

 

李斯特的管絃樂作品可以分為三大類:

交響詩(共13首)

交響曲(共2首)

其他管絃樂作品

主要創作於威瑪時期。

 

交響詩

 李斯特一生中共創作 13 首交響詩(Symphonic poem),其中 12 首於威瑪時期創作,最後一首則於晚年時期完成。

 

交響詩的起源

交響詩於李斯特,是一個長時間的音樂探索過程。

從鋼琴家出身的他,初期對於管弦樂,同樣是陌生且不擅長的。

因此,除了不斷欣賞前輩作曲家們的重要作品,李斯特的管弦創作,更得益於前輩作曲家們優秀之作、李斯特在威瑪時實際指揮管弦樂樂團的經驗,以及白遼士等作曲家於管弦樂上之創見給予之靈感。

首先是貝多芬之《艾格蒙序曲》(Overture to Egmont, 1809-1810)

https://bonart.com.tw/beethoven-overture-to-egmont-op-84/

 

柏林愛樂之《艾格蒙》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MYVtEWaesc

 

再來是《科里奧蘭序曲》(Overture to Coriolan, 1807)

https://bonart.com.tw/beethoven-coriolan-ouverture-op-62/

 

法蘭克福廣播交響樂團之《科里奧蘭序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XD501__JCI

 

再來是孟德爾頌《仲夏夜之夢》序曲(Overture to 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1826)

https://bonart.com.tw/mendelssohn-a-midsummer-nights-dream/

 

寇特.馬舒指揮萊比錫布商大廈之孟德爾頌《仲夏夜之夢》序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Id2MUSO2xY

 

以及孟德爾頌的《美麗的水精靈梅路欣》、《平靜的海洋與幸福的航行》等序曲,都因為包含了明確的敘事性與故事內容,因此讓李斯特得到靈感:認為交響樂該包含著故事性、清晰的動機與發展,呈現如文學作品般的波瀾壯闊。

 

《美麗的水精靈梅路欣》(Das Marchen von der schonen Melusine, 183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xVVoolAPMo

 

《平靜的海洋與幸福的航行》(Meeresstille Und Gluckliche Fahrt,183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VtHncrhYVc

 

而在李斯特開始創作管弦樂序曲的階段,「交響詩」這一名詞尚未存在,但李斯特不斷埋首於「具有故事與敘事性之音樂」創作,故在威瑪時期時,他正式提出「交響詩」(Symphonic poem)一詞,也正式開創交響樂之新紀元~此時,是 1854 年 4 月 19 日。

 

如上所述,李斯特一生中共寫作了十三首交響詩,內容題材相當涉及廣泛,有神話,也有悲劇,有繪畫意象,甚至也包含民族情感,這13首交響詩分別為:

交響詩介紹文字,取自《李斯特交響詩《前奏曲》樂曲分析與指揮詮釋研究》論文,楊雅婷著,民105年6月。

1.《山上聽聞》(Ce qu’on entend sur la montagne, 1854) 是李斯特交響詩中的第一首,由雷夫配器,1850 年首演於威瑪。

後經1850 年和 1854 年兩次修改,最終於 1857 年定稿出版,題獻給卡洛琳公主

於 1857 再次於威瑪演出。

作品的靈感來自於雨果(Victor Marie Hugo, 1802-1885)的詩集。在總譜上有一段文字:「詩人聽到了兩種聲音,其中之一是強而有力、條理井然的歡樂頌歌,另一種則是充滿抑鬱、苦悶、淚笑交並,兼帶詛咒的聲音。

兩種聲音彼此摻和、交錯出現,又相互融合。最後,經過聖歌的洗禮,逐漸得到解脫,繼而消失。」1854 至 1857 年間,李斯特又把這首交響詩改編成雙鋼琴版,編號為S. 635 。另有編號為 S. 589 的四手聯彈版,改編於 1874 年。

2.《塔索的悲哀與勝利》(Tasso: Lamento e trionfo, 1854) 初稿完成於 1849 年 8 月威瑪慶祝歌德一百周年誕辰,第一次的版本為雷夫幫忙配器,之後為 1854 年李斯特修正的版本。

用作歌德戲劇《托夸多塔索》(Torquato Tasso) 的序曲,以四個主要的段落描述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詩人塔索一生的經歷。其主題音樂素材是一首威尼斯船歌,是李斯特於 1837 年漫遊威尼斯時所聽貢朵拉船夫哼唱的詩歌《被解放的耶路撒冷》的開頭。四個段落以同樣主題材料,採用主題變形手法呈現。

李斯特本人於 1854-1856 年將這首交響詩改編成雙鋼琴版,出版時編號為 S.636 ,
於 1858 年改編成四手聯彈版,編號為 S.590 。

他最喜愛的學生之一,陶希格也根據這首交響詩改編成鋼琴獨奏版。

3.《前奏曲》(Les Préludes, 1854)

 

原為 1844 年根據詩人奧特朗詩作《四元素》(Les Quatres Eléments)而作的四首男聲合唱曲,由於一直未完成,在 1849 年雷夫將此配器,發展成序曲。

1853 年被作為獨立交響詩發表,而李斯特在此作品出版時,在總譜扉頁上引用了詩人拉馬丁(Lamartine,1790-1869)的詩作《詩的冥想》(Nouvelles Méditations poétiques, 1820)。

1854 年於威瑪首演,作品以一個主題經由主題變形,描述各個段落。

4.《奧菲斯》(Orpheus, 1854) 首演於 1854 年,為了葛路克(Christoph Willibald von Gluck, 1714- 1787)的歌劇《奧菲歐》首演而創作的前奏曲,之後獨立而成交響詩,由李斯特本人親自指揮。
5.《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 1855) 創作於 1850 年,根據赫爾德(Johann Gottfried Herder, 1744-1803 )的戲劇《普羅米修斯的釋放》(Prometheus Unbound)而創作的序曲與合唱,之後獨立而成交響曲。

普羅米修斯一詞有預言者之意,神話故事刻劃他帶火種給人類,而李斯特在作品中將其刻畫為英雄人物。

6.《馬采巴》(Mazeppa, 1854) 第六號交響詩《馬采巴》雖然是李斯特於西元 1854 年所完成的作品,但是有關此一作品的最早記載,則要回溯至西元 1840 年代初期,在鋼琴獨奏曲《馬采巴》完成之後不久。

當時李斯特的腦海中已經浮現出將「馬采巴」創作成管絃樂曲的構思,1851 年雷夫配器,李斯特於 1854 年修訂,在結尾加上哥薩克主題。馬采巴(Ivan Stepanovitch Mazeppa, 1645-1710)是生長在波蘭宮中的哥薩克人,在傳說中因與一波蘭貴族之妻相愛而遭受嚴厲懲罰,被綁在一匹野馬背上逐出宮廷,幾乎喪命,後被哥薩克人搭救,後成為烏克蘭哥薩克人的首領,屢建戰功。

然而馬采巴之後卻企圖攻打俄羅斯,惟最後卻被俄羅斯大軍擊潰。

失志的馬采巴便在隔年仰藥自盡,結束了他既戲劇又傳奇化的一生。

7.《節日喧嘩》(Festklänge, 1853) 是唯一一首缺乏明確的文字說明以及音樂以外的靈感敘述的交響詩,為李斯特作為將來和卡洛琳公主婚禮而創作的一首慶典序曲。

此作品特別之處在於樂曲中有兩處波蘭舞曲(Polonaise),顯示公主的波蘭出身;在配器上,樂器也常有獨奏部分、華彩樂段,帶有一種室內樂風格。

8.《英雄的葬禮》(Héroïde funèb re, 1854)

 

此作品構思於 1830 年交響曲《革命交響曲》悼念革命詩人裴多菲(Petőfi Sándor, 1823-1849)而作。

標題本身與痛苦、死亡、戰爭有關,李斯特採用傳統的主題和葬禮進行曲形式來表達此標題的情緒

9.《匈牙利》(Hungaria, 1854) 1840 年弗羅斯瑪蒂(Mihály Vörösmarty, 1800-1855)送給李斯特一首以匈牙利為名的詩。李斯特為了表達對其敬意,創作了一首鋼琴《匈牙利風格的英雄進行曲》(Heroischer Marsch in Ungarischem Stil, 1840)。

該曲建立在匈牙利進行曲的基礎上,後擴展成交響詩。其中運用了匈牙利小調音階表達詩中內容,是其一大特點。

10.《哈姆雷特》(Hamlet, 1858) 1856 年在威瑪進行首演,起初為莎士比亞同名戲劇創作的序曲,之後增加哈姆雷特戀人歐菲莉(Ophelia)的短小片段。

此作品只是對於戲劇中悲哀氣氛的描寫,並非刻劃 戲劇中的人物,是十三首交響詩中,唯一一首結局不是快樂的。

11.《匈奴之戰》(Hunnenschlacht, 1857) 多對比的音樂元素關於異教徒和基督教。對於此畫作,李斯特認為其法語標題與德語標題在本質上有所差別,並無法被另一方所取代;文明的基督教戰勝了異教,曲中最後凱旋的部分說明了這點。

德語標題可以明確的區分代表野蠻的匈奴戰鬥聲與象徵羅馬的戰美詩,而法語標題僅僅鑑別出一個極為血腥、野蠻的戰爭場面和遠處傳來的讚美詩。

全曲以四個動機貫穿全曲,分別為戰爭、匈奴、羅馬軍隊、古老的讚美詩。

12.《理想》(Die Ideale, 1857) 此作品根據席勒的詩《理想》而創作,在建於威瑪的「歌德-席勒纪念碑」落成揭幕典禮上演奏。總譜上附有席勒部分詩句,像是對該部分音樂解說,但卻未全部套用。

整首作品以四個部分:渴望(Aspiration)、醒悟(Disillusionment)、追求(Pursuit)、理想(Apotheosis)表達詩中的意境。

13.《從搖籃到墳墓》(Von der Wiege bis zum Grabe, 1883) 作於 1881-1882 年,是李斯特在晚年時期寫作的交響詩,也是最後一首交響詩。

此作品是根據匈牙利畫家米哈伊濟奇(Mihály Zichy, 1827-1906)的一幅同名畫作,在其出版時,總譜上出現過此畫。

然而,此作品結構和也根據畫作有密切的關係,李斯特將其分為三部分,且每部分都有標題,分別為:搖籃(Die Wiege)、為生存而戰(Der Kampf um’s Dasein)、墳墓(Zum Grabe:die Wiege des zukunftigen Lebens)。

 

更近一步分析,李斯特在交響詩的譜曲題材內容的選擇,則可以將其分四大類型:個性專題(characterstudies)、詩與文學(poetic and literary models)、視覺靈感(visual inspiration)、 個人或民族化的主題(personal ornational themes)等。

內容主要包含古代神話、文學名著、繪畫藝術、祖國形象。

李斯特十三首交響詩題材分類:

本段分類法表格,取自《李斯特交響詩《前奏曲》樂曲分析與指揮詮釋研究》論文,楊雅婷著,民105年6月。

個性專題 《奧菲斯》《普羅米修斯》
詩與文學 《山上聽聞》《塔索的悲哀與勝利》《前奏曲》《馬采巴》《節日喧嘩》《理想》
視覺靈感 《匈奴之戰》《從搖籃到墳墓》
個人或民族化主題 《英雄的葬禮》《匈牙利》

 

在李斯特的交響詩中,我們可以聽見「音樂動機」、「主題變形」、「和聲關聯性」等音樂要素,被用來表達表達「角色」、「情感」、「物件」等,其實這就是「主導動機」(Leimotiv)之概念,而作曲家韋伯(Carl Maria von Weber)早於《魔彈射手》時期,便已經使用這樣的作曲手法,後來於華格納之樂劇創作發揚光大。

 

1848年來到威瑪擔任音樂總監的李斯特,開始有自己的樂團能實踐心中的管弦樂之聲,而威瑪雖為小鎮,蛋對李斯特來說,卻別具吸引力,例如:

德國最偉大的兩位文豪:歌德與席勒,都曾住過這裡。

作為德國的文化都市,魏瑪擁有歌劇院與管弦樂團,也有畫家、詩人和科學家,鄰近也也響富盛名之耶拿大學。

最重要的是,鎮上的守護神是俄羅斯沙皇尼古拉一世的妹妹瑪麗亞·帕夫洛夫娜女大公,對於藝文非常支持。

「宮廷、劇院和學術界的三重吸引力,令人難以抗拒。」

最後是交通便利性:1848 年,威瑪開通了第一條鐵路線,使李斯特如要德國其他地區,變得更加便利。

因此他毅然決然地前往威瑪定居,開啟了他在管弦樂的輝煌時期。

 

李斯特於時期創作前 12 首交響詩之住所:

 

指揮中的李斯特

他曾寫下「我需要清楚聽見我作品的演奏效果」(I needed to hear [my works], in order to get an idea of them.)

 

最知名.《前奏曲》Les Préludes, 1854)

第三號交響詩《前奏曲》,原本為李斯特於 1844 年,根據詩人奧特朗之詩作《四元素》(Les Quatres Eléments)而作的四首男聲合唱曲。

1849 年由音樂家雷夫將此曲以管弦樂配器,並發展成序曲,1853 年時,以獨立交響詩正式發表。

而李斯特在《前奏曲》作品出版時,更在總譜扉頁上引用了詩人拉馬丁(Lamartine,1790-1869)的詩作《詩的冥想》(Nouvelles Méditations poétiques, 1820)。

《前奏曲》於1854 年於威瑪首演,作品以一個經過設計之三音主題,經由主題變形,並於樂曲中各個段落出現,描繪出如敘事般之段落,是一首充分展現李斯特「主題與變形」思維之鳴曲。

 

接著,來觀賞一段關於李斯特交響詩的影片

 

《前奏曲》管弦總譜版本

在浪漫主義時期的初期,出現了充滿音樂外聯想的戲劇性新型音樂會作品。這種綱領性音樂通常受到文學主題的啟發,以弗朗茨·李斯特的十三首交響詩(或音調詩)為結晶。這種自由形式的音樂充滿了激情、動盪、悲傷和英雄般的狂喜,探索了全新的心理層面與音樂深度。

李斯特的《前奏曲》(Les Préludes)創作於 1849 年至 1855 年間,是第一首被他正式稱為「交響詩」的作品。

上述提到,這首管弦樂曲的前身,是根據詩人奧特朗之詩作《四元素》(Les Quatres Eléments)而作的四首男聲合唱曲。

隨著李斯特對這部作品的改寫,它被賦予了一個新的標題:靈感來自法國詩人阿爾方斯·德·拉馬丁(Alphonse de Lamartine)的《新冥想頌》(Nouvelles méditations)。

 

如果你想讀詩~點入圖片閱讀

阿爾方斯·德·拉馬丁的《新冥想頌》

 

 

李斯特在 1856 年的樂譜中,加入了以下序言(直譯):

「我們的一生,不就是由死神敲出頭一個莊嚴音符的無名之歌的一系列前奏嗎?愛情是每一顆心最嚮往的曙光,暴風雨猛烈的衝擊驅散了青春的幻想,它那致命的雷電毀滅了神聖的祭壇,可是,最初感到的愉悅與歡樂不受到暴風雨的干擾的那種命運在哪裡呢?有沒有這樣一顆遭受過殘酷折磨的心靈,當暴風雨一過去而它卻不從田園生活的寧靜中去尋找撫慰呢?然而,看來人們很少會長久安於昔日投入大自然懷抱時所獲得的那種溫柔與平靜;一當號角長鳴,他便急速奔向召喚著他的危險崗位,以便在戰鬥中完全恢復自信,並充分發揮他的力量。」(本段翻譯取自維基百科

Notre vie est-elle autre chose qu’une série de préludes à ce chant inconnu dont la mort entonne la première et solennelle note? - L』amour forme l』aurore enchantée de toute existence; mais quelle est la destinée où les premières voluptés du bonheur ne sont point interrompues par quelque orage, dont le souffle mortel dissipe ses belles illusions, dont la fondre fatale consume son autel, et quelle est l』âme cruellement blessée qui, au sortir d』une de ces tempêtes, ne cherche à reposer ses souvenirs dans le calme si doux de la vie des champs? Cependant l』homme ne se résigne guère à goûter longtemps la bienfaisante tiédeur qui l』a d』abord charmé au sein de la nature, et lorsque la trompette a jeté le signal des alarmes, il court au poste périlleux quelle que soit la guerre qui l』appelle à ses rangs, afin de retrouver dans le combat la pleine conscience de lui-même et l』entière possession de ses forces.

 

這首《前奏曲》,分為五個部分:疑問、愛情、風暴、田園般的平靜、戰鬥和勝利

樂曲序奏從音樂完全的沉默中,漸漸浮現出來,朦朧而夢幻。

接下來出現第一個,也是全曲最核心的動機:(C-B-E)

 

從前三個音高(C-B-E)所構成的「主導動機」初登場開始,即構成了樂曲最重要的動機核心。

接下來,李斯特透過一系列,多樣化的主題轉換、變形寫法,讓這個「(C-B-E)主導動機」,在整個作品中不斷變化、變形、膨脹、收縮並發展。

例如,我們可以聆聽它如何在大提琴的旋律中歌唱(第3小節),也可以觀察這個動機如何偷偷摸摸地、反覆出現的低音管的旋律中 (3:07)。

長達15分鐘以上的交響《前奏曲》,從「迷人的黎明」,經過疑問、愛情、風暴、田園般的平靜,再至動盪的衝突和戰爭鬥爭,走向最終的勝利進行曲,是要了解李斯特思維,必聽的名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Hg3BiQc5OQ

 

李斯特.前奏曲

Liszt: Les Préludes, S. 97, Kurt Masur, Gewandhausorchester Leipzig

低音管的旋律 (3:07)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VEWyqetNew

 

來自白遼士《幻想交響曲》的震撼

1832 年,李斯特在巴黎聽到白遼士的《幻想交響曲》(Symphony Fantastique, 1830) 首演後,大受感動,當時他立即將此交響曲改編為鋼琴版本。

在白遼士的固定樂思與五樂章變形串聯啟發之下,啟發了李斯特的「交響詩」(Symphonic Poem)。

【延伸閱讀】

https://bonart.com.tw/symphonie-fantastique-by-hector-berlioz/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dRyBtYSQAc

 

李斯特的交響詩對後世音樂的影響:

  1. 交響詩拓展了音樂的表現和形式。
  2. 交響詩透過音樂與其他藝術形式結合,使音樂能夠更生動地表達各種複雜的情感和想法。
  3. 交響詩為後來的標題音樂發展奠定了基礎。
  4. 許多作曲家受到李斯特的啟發,創作了大量的標題音樂作品,進一步豐富了音樂的表現。
  5. 交響詩對民族音樂的發展起了推動作用。
  6. 李斯特在交響詩中對匈牙利等民族音樂的運用,激發了其他作曲家對本民族音樂的挖掘和創新,促進了後期浪漫音樂,在全世界更加快速地發展。

 

李斯特於1886年3月份所攝(去世前四個月)之照片,也是李斯特生前最後一張照片,由納達爾所拍攝

【附錄】李斯特創作總整理

*整理自維基百科「List of compositions by Franz Liszt」條目編碼說明: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加入方式: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 前往蹦藝術 Podcas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BON音樂】談柴可夫斯基:《尤金奧涅金》之波蘭舞曲

【BON音樂】談柴可夫斯基:《尤金奧涅金》之波蘭舞曲
Tchaikovsky: Eugene Onegin Op. 24 - Polonaise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俄羅斯.憂鬱旋律天王.柴可夫斯基

“音樂是上天給人類最偉大的禮物,只有音樂能闡述寧靜與靜謐” — 柴可夫斯基

柴可夫斯基(Pyotr Ilyich Tchaikovsky,1840-1893)出生在政治動盪不安的十九世紀俄羅斯,在這樣的環境中融合了深厚文學與音樂藝術的美感,以獨特的憂鬱旋律,無人能及的作曲才華,悲劇色彩、優美動人的旋律與和聲,不僅在當代廣受注目,他的音樂能以不屬於當時任何一個流派之附庸,而成為俄羅斯後期浪漫樂派翹楚之領導大師,音樂廣為後世流傳,成為一家之言。這場音樂講座中,林仁斌老師將為您詳解柴可夫斯基精彩絢爛的人生與精彩作品。

 

我作品裡所展示的樣貌,就是在我所生活的年代,國家、環境與教育等所有元素中所形成的。~柴可夫斯基 1891 年 1 月 24 日致 塔涅耶夫(Sergry Ivanovich Taneyev, 1856-1915) 信。

1893年的柴可夫斯基 油畫| Image from BG-Gallery.ru


柴可夫斯基 生平簡介
(整理於網路資源)

十九世紀的俄羅斯政治動盪不安,但在藝文領域卻在彼得大帝倡導的西化之下,逐漸開花結果:以第一代西化作曲家葛令卡(Mikhail Ivanovich Glinka, 1804-1857及其追隨者「俄國五人組」(The Five)所領導表的俄羅斯國民樂派,在強烈民族意識與自由主義的趨使下,讓音樂創作有了新的方向並開始綻放光芒。他們的作品既創新又能帶有俄羅斯傳統的民間舞曲或民謠等文化基礎,融合西方古典音樂創作技巧與和聲,逐漸走出一條嶄新的道路。

柴可夫斯基所成長的環境中,正因為文學與音樂藝術的蓬勃發展,讓他能以不屬於當時任何一個流派之附庸,而以獨特的憂鬱、悲劇色彩,以及優美動人的旋律與和聲,不但在當代廣受注目,也成為俄羅斯作曲家中最為後世流傳,甚至是足以代表俄羅斯後期浪漫樂派翹楚之領導大師。

 

編按:「俄國五人組」(The Five),以 巴拉基列夫(Mily Balakirev, 1837-1910)為首,包含 庫宜(Cui, César, 1835-1918)、穆索斯基(Modest Petrovich Musorgsky, 1839-1881)、林姆斯基-高沙可夫(Nikolay Andreyevich Rimsky-Korsakov, 1844-1908)、鮑羅定(Aleksandr Porfir′yevich Borodin, 1833-1887)五位作曲家組成,於後世享有崇高名望之俄國代表作曲家。

 

  • 相關文章

https://bonart.com.tw/russian_the-mighty-five/

【BON音樂】什麼是「俄國五人組」(The Mighty Five)? 。(←點閱文章

 

柴可夫斯基延伸閱讀:

 

家庭與成長背景 1840–1865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Pyotr Ilyich Tchaikovsky, 1840-1893) 1840 年 5 月 7 日(新曆)出生於礦業工程師家:父親伊利亞.彼特羅維契.柴可夫斯基(Il’ya Petrovich Tchaikovsky, 1795-1880)是烏拉山區 渥金斯克(Kamsko Votkinsk)冶金工廠廠長。父親共有三任妻子。第一任妻子 瑪麗亞.凱瑟(Mariya Keiser, d.1831)逝世後留下一女 辛納達(Zinaida, 1829-1878)。而第二任妻子就是柴可夫斯基的母親 亞歷姍德拉(Aleksandra d’Assier, 1813-1854),擁有法國血統並熱愛音樂藝術,與父親 1833年於結婚,與第二任妻子兩人共育有六名小孩,如加上 辛納達共七位兄弟姊妹。

柴可夫斯基於家庭中排行第二,其兄弟姐妹有:哥哥 尼可萊(Nikolay, 1838-1910)、 妹妹 亞歷山德拉(Aleksandra, 1842-1891),小名 莎夏(Sasha)、弟弟 伊波利特(Ippolit, 1843-1927)、兩位雙胞胎巒生弟弟 安納托利(Anatoly, 1850-1915)及 莫德斯特(Modest, 1850-1916)。

 

柴可夫斯基 8歲時的全家福照片:

由左至右分別為:柴可夫斯基(8歲)、母親 、妹妹 亞歷山德拉(莎夏,母親膝前)、同父異母姊姊 辛納達(母親背後)、兄長 尼可萊、弟弟 伊波利特與父親。

Tchaikovsky (left), aged 8, with his mother Aleksandra (seated), his sister Aleksandra (leaning on her mother's knee), half-sister Zinayda (standing behind), older brother Nikolay, younger brother Ippolit, sitting on father Ilya's lap.

 

柴可夫斯基 幼時家境良好,5歲開始學鋼琴,幾個月以後,就能熟練演奏弗里德里希·卡爾克布雷納的作品 ⟪Le Fou⟫。1850年 10歲時,父親被任命為聖彼得堡國立大學校長。於是年輕的柴可夫斯基接受了非常好的基礎教育,並且在音樂系主任的指導下繼續鋼琴學習。柴可夫斯基的父親非常捨得讓兒子學習音樂,他讓柴可夫斯基追隨從紐倫堡來的知名鋼琴老師 魯道夫·昆丁格(Rudolph Kündinger, 1832-1913)。在這位老師的指導下柴可夫斯基更加認識了解德國音樂,並且持續一生對莫札特音樂非常喜愛。

 

1854年柴可夫斯基之母親死於霍亂,14歲的他作了一首圓舞曲來紀念母親。直到 1877 年的信中,他仍寫道:「儘管這是確切的事實,但我始終難以想像我如此熱愛、如此善良的母親永遠離去了,我將永遠無法對她說,即使離別了23年,我還是依然那樣愛她。」。 這份對母親永遠無法彌補的失落情感,長年來在他心中久久無法完全平復,也或許是造成他偏向憂鬱悲觀的性格原因之一。

 

優秀法學生 棄法律轉向音樂懷抱

1852 年,柴可夫斯基被獨自送到聖彼得堡上學,入讀的是著名的男校「皇家法律學院」 (Imperial School of Jurisprudence),該學校素質優良,學生畢業後都成為政府各級官員與法律精英。1858年畢業後,柴可夫斯基離開學校進入司法部當部長秘書,不久他就加入了司法部的合唱團。後因為對於音樂的熱愛,在 1862 年聖彼得堡音樂學院正式成立後,本來擔任公務員的柴可夫斯基,卻因着對音樂的濃厚興趣,兼讀學院的課程,半年後更決定辭職進入聖彼得堡音樂學院學習,再次成為學生。棄法律而走投向音樂的懷抱,這是更他人生裡最重要的一項決定。

 

照片為1859年 5月底或-6月初,19歲的柴可夫斯基,穿著「皇家法律學院」畢業校服,拍攝於聖彼得堡的畢業照片。

Tchaikovsky, aged 19, wearing the uniform of the Imperial School of Jurisprudence. Photographed in Saint Petersburg, 29 May/10 June 1859.

 

自幼學習音樂,音樂對柴可夫斯基的影響極為重大;在他纖細敏感的成長過程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而他日後作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俄羅斯的民間音樂,更是柴可夫斯基音樂中重要的養分。在他的交響曲作品以及許多創作中,俄羅斯民謠都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要素。成年後的柴可夫斯基也曾說:「我生長在偏僻地區,自幼深刻體會到俄羅斯民間歌曲典型特徵中那種難以言傳的美。我熱愛俄羅斯因素的一切表現。」如同許多前輩所走的道路, 柴氏作品中有許多的素材來自於民謠的取用:而這正是他所愛的音樂,如同他身上所流的俄羅斯民族血液般,無法分離。

 

柴可夫斯基 1960年代(1963)法律工作進入莫斯科音樂院時期照片,神情有著天然的憂鬱

 

俄羅斯音樂教育起源

俄羅斯正式的專業音樂教育根源,要從作曲家 安東.魯賓斯坦(Anton Rubinstein, 1824-1894)於 1862 年成立聖彼得堡音樂學院(St Petersburg Conservator)開始:

1859 年留學西歐的音樂家 安東·魯賓斯坦,在俄羅斯大公夫人 葉蓮娜夫娜(Grand Duchess Yelena Pavlovna)的贊助下,先成立了「俄羅斯音樂協會」(Russian Music Society, 簡稱:RMS),隔年開始籌辦音樂課程。

1862 年魯賓斯坦創立聖彼得堡音樂學院並擔任校長。曾指導柴可夫斯基樂理及和聲之作曲家 查倫巴(Nikolay Zaremba, 1821-1879)亦獲聘至聖彼得堡音樂學院授課,柴可夫斯基為第一年考入音樂院之首批學生,繼續同時與魯賓斯坦與查倫巴學習各式作曲理論

莫斯科與聖彼得堡的音樂環境,也因為魯賓斯坦創立俄羅斯音樂協會之後顯得越來越豐富頻繁。在此之前每年僅有個位數音樂會,而魯賓斯坦創立俄羅斯音樂協會與音樂院之後,這兩大城市的音樂會逐步發展至每年有20多場各式音樂會。

 

音樂院畢業與職業生涯 1866–1877

柴可夫斯基自 1866年開始任職於莫斯科音樂學院,也是音樂院成立之年。

聖彼得堡音樂學院畢業時,安東·魯賓斯坦的弟弟尼古萊·魯賓斯坦恰巧於 1865年開始籌劃成立莫斯科音樂學院,便聯絡柴可夫斯基要聘請他擔任音樂理論之教授。當時柴可夫斯基因父親已經退休,家庭經濟上頗為拮据,因此欣然接受這份邀約,並於 1866年莫斯科音樂學院成立但前往定居擔任教職。(編按:柴可夫斯基共於莫斯科音樂院擔任和聲學教授達 12年,直到 1878 年接受梅克夫人年金贊助後,才辭去教職。)

時在學校教書的待遇並不特別好,僅能餬口而已;但柴可夫斯基從事這份教職,能有很充裕的時間兼顧創作,所以在第一年便完成了第一號交響曲「冬之夢」(Winter Dream, Op.13, 1866)。雖然第一號交響曲未能獲得聖彼得堡首演觀眾與老師魯賓斯坦的認可,但後來於莫斯科演出之受歡迎程度出乎意料, 柴可夫斯基首次獲得了作曲上的成功。

莫斯科的第一號交響曲音樂會對於柴可夫斯基的事業發展上非常重要: 他初次與國民樂派作曲家與藝術家們接觸,認識了包括俄國著名音樂家葛令卡、劇作家奧斯特羅夫斯基、文學家托爾斯泰、音樂評論家斯塔索夫及 「俄國五人組」成員:巴拉基列夫、庫宜、穆索斯基、鮑羅定、林姆斯基.高沙可夫等;而音樂院的穩定教職,也讓他在接下來的十餘年都能全心投入教學和創作,也正式開啟了柴可夫斯基的作曲家創作之路。

 

教學相長 1870和聲學著作 

俄羅斯的第一本和聲學教科書,就是柴可夫斯基所著(1872年出版)。

1870年夏天,柴可夫斯基寫了他的和聲學書籍《和聲實用研究教程》,這是準備在音樂院上課用的專書,書中講解簡明透徹並且舉很多實例,也有許多的實用習題。 柴可夫斯基並在《和聲實用研究教程》一書寫下了他心中「理論為根基,創意為雙翼」的概念說明:

“理論對形式,特別是對形式中的和聲配合進行概括,並使其系統化。

但理論不可能預見音樂實踐中的許多個別的、孤立的現象。有才能的學生出於內心的衝動,跨越理論所規定的界線,我們容許他們遵循本能的啟示。另一方面,才能較差的學生在理論公式中尋求可靠的支持,即便並未竭力擺脫那些令人為難的規則,他也能獲得成效。

我們為和聲練習選擇了聲樂風格,並且一貫贊成聲樂風格。聲樂風格最有利於研究聲部進行的藝術,而聲部進行則是和聲技巧的全部本質。

當然,器樂風格要自由得多,因為它不注意聲部的明確數目,它注意的是整個和聲群,這種和聲群時而壓縮成為由不同數目的聲部連續配合所構成的形式。 

和聲形式(一般表現在器樂中的和聲形式)的表現方法異常多樣,人們絕不可能 給它訂立系統化的規則,分析優秀作品(比如,貝多芬的奏鳴曲),是在研究這門困難的學科方面求得進步的最佳方法。”(取自《柴可夫斯基論音樂》一書,柴可夫斯基,高士彥(譯),台北,世界文物出版社,1993)。 

 

編按:《和聲實用研究教程》是俄國第一本和聲教科書,1871 年由柴可夫斯基本人編寫,於1872 年出版。原文版於 1872~1957 年期間曾出版十次,德譯本和英譯本分別出版於 1899 和 1900 年。

 

柴可夫斯基的和聲學書《和聲實用研究教程》(Guide to the Practical Study of Harmony)於1872年出版

1874年,33歲的柴可夫斯基相片,由 Alfred Lorenz 拍攝於聖彼得堡。

Tchaikovsky, aged 33. Photographed by Alfred Lorenz in Saint Petersburg, January 1874.

 

柴可夫斯基的婚姻

1877 年是柴可夫斯基歷經波折的一年。1877 年 5 月他收到了一封求愛信,對方自稱是他於莫斯科音樂院教過的女學生:安東尼娜.伊萬諾夫娜.米留科娃(Antonina Ivanovna Milyukova, 1849-1917)。雖然柴可夫斯基對類似信件往往是不回信的,但是米留科娃在信中說她已經暗戀柴可夫斯基 4 年, 感到很受折磨,希望柴可夫斯基能在百忙中見她一面。

優柔寡斷的柴可夫斯基終究無法拒絕這樣的來信,不得不做出答覆。雖然回了信,也在信中明白的拒絕了米留科娃,但最終卻因為通了信而勉為其難地去拜訪她。見面時也明白的表示對於她只有感謝與同情,並沒有其他感情。但後來米留科娃對柴可夫斯基的追求卻更加瘋狂,甚至揚言沒有成功結婚,就要結束自己的生命。

讓我們來環顧這個時間點,柴可夫斯基已經 37歲,是邁向成熟的年歲;在所有人的眼中他應該有能力、也應該擁有一個溫馨的家庭。但早在前一年他寫給同樣有斷袖之癖的弟弟 莫德斯特的信中表示:「...讓我自己(和任何可能的人)進入合法的婚姻生活中。我發現我們的"癖好"是快樂的最大阻礙,我們必須全力對抗我們的天性...」。

換句話說,柴可夫斯基希望透過結婚來改變自己的性向,也中止外傳他是同性戀的謠言。

同一時期,他正巧處在歌劇《尤金.奧涅金》(Eugene Onegin, Op. 24)創作的時間點,此作品根據普希金的同名詩作寫成。在《尤金.奧涅金》劇中,女主角 塔提亞娜(Tatyana)仰幕著男主角 奧涅金,徹夜寫了一封告白的情書給他,但 奧涅金卻冷淡地回絕了她。故事後來在 奧涅金回心轉意重新追求 塔提亞娜而未能成功,男主角處於百般悔恨的情緒中結束全劇。

巧合的是,現實生活中,現在柴可夫斯基也收到了同樣的仰慕情書。米留科娃在信中表示若柴氏不接受她的愛,她將以自殺了結。猶豫不決的柴可夫斯基在幾經思量,不知所措又不願自己成為冷漠無情的奧涅金,同時似乎又對婚姻與家庭生活懷抱一絲希望...也許寄託於婚姻關係,能夠可以結束長期困擾他的同性戀傾向?...

 

於是在決定結婚前,柴可夫斯基開始寄信給他的家人們:

在 6月 23日給父親的信件裡,他寫道:

「親愛的爸爸!您的兒子打算結婚了。他因為不願意未得到您的祝福而結婚,故而請求您祝福他走向新的生活。我將和一位名叫安東尼娜‧伊萬諾夫娜‧米留科娃的姑娘結婚。她是一位貧窮卻誠實的好姑娘,她很愛我。我親愛的爸爸,您知道我這樣年齡的人不經過冷靜思考是不會決定結婚的,所以請不必為我擔心。我相信我未來的妻子將會盡力使我平安幸福的。請您暫時除莉莎維塔.米哈依洛夫娜外,不要將這件事告訴任何人。莎夏和兄弟們由我自己寫信告知。

祝您健康,請即覆信。」

 

就在同一天( 6月 23日)柴可夫斯基也發信給他的弟弟 安納托利(Anatoly Ilyich Tchaikovsky, 1850–1915),內容更加詳盡:

「親愛的 安納托利,你猜得很對,說我瞞著你什麼,但你卻沒有猜中所瞞的事。情況是這樣的:5月末發生了一件事,我曾經打算暫時不告訴你和一切親友,以免你們為我的所作所為以及起因後果白白擔心。我原先想事情完畢後再公諸於眾:我快要結婚了。見面時我將對你細述經過。......請別為我擔心,我的行動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現在十分安然地跨出了人生重要的一步,我在婚期逼近時還能完成一部歌劇(編按:尤金奧涅金)的三分之二,你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我是十分安然的。

我要娶的那位姑娘不很年輕了,但很正派,而且有一個主要的優點:她十分傾心於我。......。你和柯杰克將是僅有的兩位婚禮見證人,婚禮在你來到後立即舉行。然後你們去卡明卡,而我則和「妻子」(這稱呼聽來多麼奇怪阿!)一起待三個星期。」

 

以上兩封家書可以看出柴可夫斯基充滿矛盾的心情:對未來的不確定感與對未來的期待感,兩者並存。

 

讓我們再看第三封寫給梅克夫人的信件,似乎至此柴可夫斯基才真正地寫出他自己的心情:

「首先要告訴您的是,5月末,我以一種自己也深感突然的方式訂了婚。......如果我走到這步田地之後突然拋棄這姑娘,將會使她十分痛苦,導致她走向悲慘結局。因此我就面臨艱難的抉擇:或是以這位姑娘的毀滅作為代價來保持我的自由,或是結婚(這裡說的毀滅並非空話,她確實十分愛我)。我不能不選擇後者(與她結婚)。支持我做出這一決定的是我 82歲高齡的父親和所有的親人都盼望著我能夠結婚。......」

 

只和米留科娃幾次見面後,柴可夫斯基貿然地決定結婚了。他們於 1877 年五月底訂婚,7月 18日結婚。

婚後雖短暫地終結了柴可夫斯基同性戀的傳言,但痛苦的婚姻生活,逼迫柴可夫斯基在不明原因之下拋下妻子,在黑夜中於莫斯科的河中企圖自殺。

雖然自殺事件並沒有知的奪走柴可夫斯基的性命,卻使得他陷入更嚴重的精神疾病。自殺未遂之後躺在病床上幾乎沒有任何記憶,而醫生根據他在病床上意識昏迷時的呢喃,判斷他必須永遠不要看到他的妻子,否則精神狀況不會好轉。而柴可夫斯基的兄長 尼可萊與弟弟 安納托利,全力協助柴可夫斯基與妻子離婚一事,但米留科娃堅持不離婚,柴可夫斯基只好選擇永久分居,並定期給予她生活費。

 

(編按:米留科娃於 1880年另結新歡懷孕,後來孩子被棄養於孤兒院。而米留科娃本人也於 1896年被診斷出有精神病,被送往精神病院。最後於 1917年病死在精神病院中。)

 

這樁失敗的婚姻,前前後後折磨了柴可夫斯基好多年的時間。甚至在他創作第五號交響曲(1888年)時,米留科娃再次出現於他的生命中,也再一次帶給他無比的精神壓力。

1877年夏天,37歲的柴可夫斯基與妻子安東尼娜·米柳科娃 | Tchaikovsky with his wife Antonina Miliukova 1877 summer
  • 相關文章

【BON音樂】柴可夫斯基 第五號交響曲 op.64 背景與解說


柴可夫斯基與文學

由於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對於文學的涉獵與喜愛,奠定了柴可夫斯基深刻的文學涵養~他一生總共完成十一齣歌劇,取材的對象全部來自文學與戲劇領域:包括德國文學家 席勒(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 von Schiller,1759-1805)以聖女貞德為題材的戲劇《奧爾良少女》(The Maid of Orleans)、以俄國著名詩人亞歷山大·普希金(Alxander Puskin, 1799-1837)於 1830年同名長篇詩體小說改編而成的歌劇《尤金.奧涅金》(1879)、同樣改編自普希金 1834年的同名小說歌劇《黑桃皇后》(1891)。其他還有英國 威廉·莎士比亞 著作為靈感而寫作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幻想序曲》(1869)與交響作品《暴風雨》(1873)、哈姆雷特(1888)...等等。

 

1865年秋天時的柴可夫斯基 結束學生生涯迎向莫斯科音樂院教職 | Tschaikovsky Photo, 1865 Autumn

柴可夫斯基與指揮

柴可夫斯基第一次指揮樂團,是 1868年的第一號交響曲《冬之夢》(Winter Dreams, 1866)其中的舞曲在莫斯科重新演出大獲成功時。

根據他的好友與音樂院同事 卡什金(Nikolay Dmitrievich Kashkin, 1835-1920)之回憶文字:「我從他自己的話中知道他並不喜好指揮工作,他始終把它視為難事,每次結束指揮後有如釋重負之感。他在指揮前憂心忡忡,每當指揮的不是自己的作品而是其他人的作品時,經常面帶憂容。儘管如此,他還是願意以指揮家身分應邀去各地演出,甚至遠赴美國(編按:也是第一號鋼琴協奏曲之所有重獲成功的重要原因)。作曲聲譽使柴可夫斯基在以指揮家身分出現時也享有威信,但他並不能充分運用他的有利點。 樂團團員對他的尊重使他能順利執行指揮任務,但他從來算不上是一位富有感召力的指揮。從他寫給我的一些信上可以看出,他並不對引人注意一事特別興奮,卻總是下不了決心推辭指揮任務。」

 

原本抗拒指揮的柴可夫斯基,在1868年的首次指揮時隔 18年之久的 1886年,在莫斯科代替久病無法演出的樂團指揮臨陣上場,在指揮自己創作歌劇《女妖》(Enchantress,俄文原文Чародейка,1885年7月)成功後,便開始越來越常態性的從事指揮工作。克服一直以來的舞台恐懼症之後,他逐漸開始習慣在舞台上指揮自己的創作,後來並常在歐洲各地巡迴演出,結識不少各地知名音樂家,建立友誼。

 

1887年寫給梅克夫人的信中,柴可夫斯基也曾提到對於指揮的想法:

「指揮對我是不容易的,而且也夠使我的神經緊張;但我必須承認,這帶給我真正的快樂:第一、我樂於知道我已經克服了與生俱來的害羞;第二、歌劇的作者親自指揮他的作品,不必請求指揮者隨時更改,這也是很愉快的、第三、參加演出的人對我都很好,這也使我深為感動。」

 

柴可夫斯基與梅克夫人

梅克夫人(Nadezhda von Meck, 1831-1894)

 

對柴可夫斯基作曲之路轉為自由之路產生決定性影響力量,來自俄國鐵路大亨富孀 梅克夫人Nadezhda von Meck, 1831-1894),音樂史上皆以「梅克夫人」或「馮梅克夫人」稱呼她。

「梅克夫人」本名是 娜杰日達.菲拉列托芙娜.弗洛夫斯卡雅(Nadezhda Filaretovna Frolovskaya),是富商卡爾‧費奧羅維科(Karl Feodoroviç von Meck)的遺孀,擁有大片產業及十二個孩子。梅克夫人相當喜歡音樂, 也曾經贊助過俄羅斯音樂協會莫斯科分會,與尼古拉.魯賓斯坦之關係相當不錯。在1876年底,梅克夫人這位富有的鐵路大亨的遺孀 ,透過 尼古萊·魯賓斯坦和 小提琴家 高迪克(Iosif Kotek,柴可夫斯基的好友,亦曾盛傳是作曲家的同性密友)介紹認識年青作曲家柴可夫斯基,並對他的作品頗為欣賞。

尼古拉.魯賓斯坦曾經藉由彈奏柴可夫斯基的管弦作品《暴風雨》鋼琴改編版(The Tempest, 1873),嘗試詢問梅克夫人能否提供贊助以解決柴可夫斯基經濟上的問題,梅克夫人則回答:「我對於你剛才說到這個年輕人的一切感到很大的興趣。但你也不需要替他說那麼多的好話,在你沒有說之前,他的音樂早已說過了。」顯示出梅克夫人對於柴可夫斯基音樂的喜愛。

當注意到柴可夫斯基生活上的經濟問題之後,她請託兩人把書信交給柴可夫斯基,指出願意成為他提供財政上的資助,並開始與柴可夫斯基通信並透過委託他創作作品並給予酬勞。

1877年柴可夫斯基在婚姻期間發生各項悲慘事情時,在柴可夫斯基書信告知梅克夫人並提出要求下,在10月時梅克夫人同意給予他每年 6000盧布的定期補助。也因為這樣,柴可夫斯基解決了他一直以來的 經濟困窘問題,梅克夫人的大方贊助開始讓他全心致力於作曲工作。

但梅克夫人個性喜歡獨來獨往,便提出唯一的條件:兩人永遠不應該見面。柴可夫斯基也同意了

在兩人往後持續書信往來的接近 14年歲月(1877年 至 1890年)中,彼此互通信件達 1200多封。據說兩人曾於幾次不同場合偶然地遇見,但卻完全沒有交談。不過在這十餘年中,梅克夫人彷彿是柴可夫斯基心靈上的伴侶,他們在信中無話不談,從創作靈感、藝術想法到內心深處的感覺都能彼此了解對方,也因為這些信件,讓後世有了更多了解認識柴可夫斯基內心世界的機會。

在斷絕聯繫前的最後一封信,梅克夫人信中寫著:「希望您有時候還能想起我...」

收到信件,震驚又擔心的柴可夫斯基,立刻回信:(內容引自毛宇寬所著《俄羅斯音樂之魂 柴可夫斯基》來信剛剛收到,信中所言,令我十分擔憂,不是為了我自己,而是為了您。我說的是實話。 要說我的收入減少一大部分之後不影響我的物質需求,這不是真話。但造成的影響要比您所 想像的要小的多。......請您確信,我面臨的物質損失是不會令我感到絲毫苦惱的。......您信中的最後一句話(梅克夫人的這封信未流傳,據說其中有 “別忘記我,時而想起我"字樣—譯者按)令我稍感不快,但我不相信這是出於您的本意。您當真認為我只有在得到您的錢財時才會想起您嗎?是您救了我。沒有友誼和關心,我肯定會發瘋和走上絕路。...... 您自己也許察覺不到我受惠之深。否則您就不會設想:現在您窮了,我只能是 "時而" !!! 想起您。我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我從來沒有忘記過您。將來也不會片刻忘記您,因為,每當我想到自身時,我的思想始終是向您傾注的。

在梅克夫人宣告與柴科夫斯基終止通信之後,心情沈重的柴科夫斯基曾幾次寫信 給梅克夫人,並通過梅克夫人的女婿打聽她的健康狀況,但是柴可夫斯基最後的一封信被退回了...。梅克夫人之所以完全終止這段關係,除了可能受到了破產的影響,也跟她的健康狀況惡化有極大關係。此時的梅克夫人患有嚴重的肺結核與神經系統的毛病,她的右手開始僵化,無法自己寫信;又加上他的大兒子久病不癒後過世,更是另她的精神備受刺激。就在如此悲哀的情境下將自己封閉,斷絕了與柴可夫斯基的信件交往...

 

八卦時間(資料取自維基百科後來柴可夫斯基被她的突然失聯並終止贊助大受打擊,一路消沉。終其一生他亦未能了解梅克夫人終止贊助的原因。

據說柴可夫斯基所不知的內情,只在馮·梅克家族內流傳。他們同時也是受害者,因為他們在死前未能解開所有誤會。梅克夫人的財政狀況比她向外公開的還要差:她的女婿 Shirinsky勒索她,威脅要公開他妻子 Milochka父親另有其人的秘密;兒子 弗拉基米爾(Vladimir)過度揮霍,要求母親更多的資助。梅克夫人的病情益發嚴重,她染上了結核病,而病菌已經感染到了她的喉頭。

另一個兩人無法通信的原因,據說是梅克夫人的手臂萎縮,使她不能寫信。

唯一明確的事實是:在柴可夫斯基過世三個月後,梅克夫人亦因窒息而去世。

 

  • 相關文章 

【BON音樂】柴可夫斯基  f 小調 第四號交響曲 op.36 創作背景與樂曲簡介←歡迎點閱欣賞


晚期創作生涯

柴可夫斯基死於 1893年的11月6日,正好是第六交響曲「悲愴」在聖彼得堡首演後第九天。

1885 年左右,柴可夫斯基常以指揮家的身份開始登上舞台在國內外頻繁巡迴的演出。他的作品不僅僅在俄國受到廣大的歡迎,從 1890 年起也開始在歐洲美國經常演出。 1891年,柴可夫斯基受達姆洛什(Damrosch, 1862~1950)之邀約,赴至美國於卡內基音樂廳的開幕式中指揮紐約音樂協會交響樂團演出。在美國旅行演出中,他也演出自己著名的第一號鋼琴協奏曲(1875)以及《弦樂小夜曲》(Serenades for Strings, 1880)。這首稱柴可夫斯基最有名的降 b 小調鋼琴協奏曲,之前在俄國被形容為難以演奏,未料日後在美國演出卻一炮而紅,從此成為柴可夫斯基最知名的代表曲目之一。

1892年馬勒也安排親自指揮柴可夫斯基的歌劇《尤金‧奧涅金》在漢堡首演。1893 年,柴可夫斯基於倫敦成功演奏第四號交響曲,並獲得了劍橋大學的榮譽博士頭銜。下方照片就是 1893年 6月他於英國劍橋大學接受榮譽博士頭銜時所拍攝之照片,也是他人生中最後一張照片。

 

Tchaikovsky receiving his honorary doctorate at Cambridge University, June 1893. This is the last known photograph taken of him during his lifetime

 

1893 年時的柴可夫斯基,工作順利,當代偉大作曲家的地位已被廣泛承認,他也在工作順心之餘,在寫給出版商 Pyotr Jurgenson 的信中寫到:「在我充滿榮譽之文詞上,我必須說我從未對於自己如此滿足過,我感覺對自己充滿驕傲,並為我所做的一切感到非常快樂」( On my word of honor, I have never been so satisfied with myself, so proud, so happy to know that I have done something so good!


柴可夫斯基 創作階段

年份 風格敘述 作品
學生時期

1862-1866

 1864 年就讀於音樂學院的時候,以俄羅斯戲劇作家-奧斯特羅夫斯基(Alexander Ostrovsky)之《風暴》(The storm)為啟發,寫作了同名管弦樂曲《風暴》op.76。寫作於1864年6-8月期間,當時柴可夫斯基24歲。此曲為他音樂院時期的實習之作,曲式內容為交響詩形式,具備大將之風。

此曲首版並於 1896年 3月7日由 葛拉佐諾夫(Alexander Glazunov)指揮於聖彼得堡首演,樂譜由 Mitrofan Belyayev出版。

後來柴可夫斯基於 1865-66年夏天再重修訂此曲為音樂會序曲風格,曲長約13分鐘,但生前並未出版。

後來於 1931年指揮家孔德拉辛(Konstantin Saradzhev)於沃羅涅日(俄羅斯沃羅涅日州首府)指揮本曲演出之後,才正式出版此曲《風暴》op.76

而本曲跟日後柴可夫斯基以莎士比亞名著為靈感之另一首交響幻想曲《暴風雨》op. 18(The Tempest)並無直接關聯。

管弦樂曲《風暴》op.76

奧斯特羅夫斯基之俄羅斯戲劇 -《風暴》(The storm)在1859年的上演時,曾是震動俄國社會的一件大事。因為作者尖銳的提出了俄國婦女在宗法制家庭中受到殘酷的壓迫及奴役,要求衝破牢籠、爭取解放的社會問題。

也就是說,這齣悲劇反映了俄國女性的人格感和自尊感的覺醒,反映了他們掙脫荒誕無稽的中世紀束縛的願望。

柴可夫斯基不顧老師的反對而選取《風暴》作為創作題材,表明了他對沙俄社會這個「黑暗王國」的態度,也反映出他在 1860年代的思想傾向。

創作前期

1866-1877

任職於莫斯科音樂院,開始密集與各界藝術家與音樂家接觸,除了與倡導俄羅斯民族主義的「俄國五人組」密切往來,其創作亦深受尼可萊.魯賓斯坦與安東.魯賓斯坦兩位重要俄羅斯音樂家。

柴可夫斯基喜愛莫札特,認為莫札特音樂自然高貴,是最完美的音樂藝術,故其音樂從「民族主義」逐漸「西歐化」,是這段時間最明顯之演變。

歌劇:《地方官》《仙女》 《奧普利奇尼克》 《鐵匠瓦庫拉》

芭蕾舞劇:《天鵝湖》

交響作品:《 第 一號交響曲 op.13》、《第二號交響曲 op.17》、《第三號交響曲 op.29》、《羅密歐與茱麗葉》、《黎米尼的富蘭潔絲卡》

器樂曲:《洛可可主題變奏曲 op.33》、《第一號降 B 小調鋼琴協奏曲 op.23》、鋼琴小品套曲《四季》(Les Saisons,1876)以及其他許多器樂曲和聲樂浪漫曲。

創作中期 1877-1885

柴可夫斯基獲得梅克夫人年金贊助,辭去音樂院工作,開始周遊歐陸各國,專心致力於樂曲創作,逐漸進入純粹而專注的音樂創作時期。此時期他重要的音樂創作逐一誕生,而他也日益增加指揮自己作品之演出機會,認識更多俄羅斯之外的音樂家,旅遊與交友帶給他更加開闊的視野,音樂也進入完全成熟之時期。

《尤琴.奧聶金 op.24》、《D 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義 大利隨想曲 op.45》、《曼弗雷德交響曲 op.58》、第四交響曲(1877)《一八一二序曲》(Festival Overture, 1880)、弦樂小夜曲(1880)、《義大利隨想曲》(1880)及鋼琴三重奏《偉大藝術家的回憶》(1882)

創作後期 1885-1893

1885 年以後,柴可夫斯基定居於克林郊外的邁達諾渥村,1893 年,柴可夫斯基獲得劍橋大學的榮譽博士頭銜,功成名就。於  1893年的11月6日,悲愴交響曲首演 9天之後過世。

歌劇《黑桃女王 op.68》、《第五號交響曲 op.64》、《第 六號交響曲 悲愴 op.74》、芭蕾舞劇《睡美人》(The Sleeping Beauty)及 《胡桃鉗》(Nutcracker)

 

*作者補充:柴可夫斯基 作品列表


柴可夫斯基之死

眾說紛紜。

照片為柴可夫斯基死後於聖彼得堡所拍攝之照片
Nikolay Gundvizer 拍攝於 1893年 11月 6日

Tchaikovsky on his deathbed. Photographed by Nikolay Gundvizer at 13 Malaya Morskaya Street in Saint Petersburg, 6 November 1893.

 

筆者在此引用王尚彬先生所撰寫之⟪柴科夫斯基第五號交響曲指揮研究⟫第24-26頁文字,關於柴可夫斯基的死因論述之文字:

柴科夫斯基在 1893 年 10 月 28 日(俄曆 10 月 16 日)於聖彼得堡指揮第六號交響曲《悲愴》首演之後數日,便據說他感染到了霍亂,於 1893 年 11 月 6 日(俄曆 10 月 25日)與世長辭。他的逝世引起了巨大的震撼,成千上萬的民眾在聖彼得堡為他送葬;而柴科夫斯基也與葛令卡、穆梭斯基、鮑羅定等俄羅斯傑出的音樂家一起安葬在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公墓。

然而,對於柴科夫斯基的死因,至今已經證實為被迫自殺身亡。

在官方認定的說法一直以霍亂作為正統的死因,但是對於這個歷史冤案,奧爾洛娃則提出了一些論證與資料來說明他的論點。

首先出現的矛盾:在 1893 年 10 月 24 日(俄曆)聖彼得堡《新聞和股票交易報》(第293 號)宣告:整個音樂界都為柴科夫斯基重病的消息感到震驚。幸而最新公報稱,柴科夫斯基的病(據說是傷寒)可望好轉。在隔日,也就是 10 月 25 日(俄曆)時,《新聞和股票交易報》(第 294 號)又報導:我們著名的作曲家柴科夫斯基並未能僥倖逃過這惡性傳染病。他星期四發病,病情立刻轉危。

接連的兩份醫療公報說醫生在凌晨兩點半離去,他們斷定已無藥可救。凌晨三點去世。

同樣的報紙在一夜之間有如此大的轉變,是相當不合乎常理的。

而傳染病的發病率在秋季後會降低,而柴科夫斯基死在 10月,但是整整一年中因霍亂而死的病例,在報導中也只有零星幾件而已。死後第二天,10月 26 號(俄曆),《聖彼得堡報》(第 294 號)卻提出了疑問:柴科夫斯基生活在最優越的衛生條件中,而且幾天前才剛到聖彼得堡來,怎麼就會染上霍亂呢?在幾位證人與報導中都說柴科夫斯基是在餐廳喝了生水導致感染傳染病,但是柴科夫斯基的弟弟莫杰斯特卻說那是在發病後家中喝的。這兩造說詞之間就已經明顯出現了矛盾,又何況以柴科夫斯基出身有教養的家庭,要直接飲用生水是幾乎無法想像的!

而霍亂的病程與當時醫生的醫學報告,從醫學的角度上來看是完全不成立的,但是在最後,終究所有人都以矛盾的說詞將這件事情不了了之地蒙混過去。最誇張的還是柴科夫斯基逝世時的安魂彌撒,竟然沒有將棺材密封,甚至李姆斯基-柯薩可夫還 回憶說:奇怪的是,雖然死於霍亂,但人們卻可以隨便去參加安魂彌撒。我還記得,親眼看見維爾日比諾維奇親吻了屍體的頭和臉。

而柴科夫斯基過世時的面容顯得消瘦,但是安詳;但是死於霍亂的臉會因為痙攣而變得扭曲,因此死於霍亂的說法明顯是刻意包裝的。而整件事情直到 1920 年後,才由知道內情的人所逐漸公開,事實上柴科夫斯基對 斯吞博克‧費爾莫爾伯爵的姪子產生興趣,這位伯爵因而憤慨的寫了一封信,要求當時在元老院上訴庭的檢察長雅科比將這封正式信函交給沙皇—亞歷山大三世,若此事爆出,對於柴科夫斯基以及法律學校的所有同班同學的名譽都是重大損害;而對於法律系畢業生而言,榮譽這件事情是神聖不可侵犯的。為了阻止事件曝光,檢察長雅科比邀請了柴科夫斯基與當時法律系同班同學,共八人舉行了一個名譽審判。最後得到的決議是:唯有柴科夫斯基死亡,他們才有可能將信給隱瞞。一、二天後柴科夫斯基 得了絕症的消息就傳遍了聖彼得堡。
《The Tchaikovsky Papers: Unlocking the Family Archive》封面

 

柴可夫斯基 交響曲寫作年份整理:

柴可夫斯基Pyotr Ilyich Tchaikovsky, 1840-1893一共寫作七首交響曲,其中有編號的六首,整理如下:

G小調 第1號交響曲《冬日之夢》-1866年
c小調 第2號交響曲《小俄羅斯》-1872年
D大調 第3號交響曲《波蘭》-1875年
f小調 第4號交響曲-1878年
b小調 "曼弗雷德"交響曲(Manfred Symphony)-1885年
e小調 第5號交響曲-1888年
b小調 第6號交響曲《悲愴》-1893年

 

【樂譜開箱】柴可夫斯基第六號交響曲《悲愴》

林仁斌老師為您詳細解說柴可夫斯基的《悲愴》交響曲 - 從背景到創作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8Z59-PP2UQ

 

 

延伸閱讀文章:

 

🎵 BBC 音樂家傳記影片 - Discovering.Tchaikovsky
共有兩集,14段影片。
點按 ↓ 左上角"播放清單",自由選擇要播放第幾段影片(1-1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A5enI0J82I&list=PL65EECBB93A8B76EA&index=1

 

BBC: Great Composers Tchaikovsky BBC偉大的作曲家(三) 柴可夫斯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XfPpRb5oDY


波蘭舞曲

淺說波蘭舞曲

「波蘭舞曲」(Polonaise)原本就是是一個法語單詞,意思是波蘭語(Polish)。早期是盛行於波蘭貴族之間的舞蹈,後來有傳至民間而有了許多發展與變化。 17世紀時,波蘭民族舞蹈更在整個歐洲傳播,而法國人將所有常見之波蘭舞蹈(Chodzony舞曲, 波蘭快步舞、Chmielowy、Hops dance 等等)全部稱之為歸於「波蘭舞曲」(Polonaise)。 許多的波蘭傳統舞蹈均可再追溯至 16世紀或甚至更早。

蕭邦更是為歷來所有作曲家中最知名的波蘭舞曲作家,他所出生的年代波蘭已經為俄國與奧國所併吞侵略,國家不復存在。因此愛國心強烈的他,將對於祖國的熱愛灌注在波蘭舞曲曲式中,畢生共寫作 18首波蘭舞曲:其中 ⟪序奏與華麗波蘭舞曲 op.3⟫ 是寫給大提琴與鋼琴,獻給當時波滋南大公國(Grand Duchy of Poznan)的統治者 瑞德滋威爾王子(Prince Antoni Radziwill)、 ⟪流暢的行板與華麗的大波蘭舞曲 op.22⟫ 則是寫給鋼琴獨奏與管弦樂團,其餘 16首波蘭舞曲均為鋼琴獨奏曲。敏感纖細的蕭邦,更加他對波蘭歷史過去的光榮、現況無奈與悲哀及對時局未來的憂鬱,巧妙地融入了波蘭舞曲中,因此更使波蘭舞曲之名發揚光大,進而成為光輝璀璨的音樂作品傳世至今。

 

蕭邦波蘭舞曲 創作年表
表格取自 維基百科 "Polonaises (Chopin)" 條目

Series
number
Key Composed Published Opus Number Brown Kobylańska Chominski Dedication Notes
11 G minor 1817 1817 - B. 1 KK IIa/1 S1/1 Countess Wiktoria Skarbek Published by Chopin's father
- C major 1829-30 1831 Op. 3 B. 41/52 Introduction and Polonaise brillante for cello and piano
- E major 1830-34 1836 Op. 22 B. 58/88 Andante spianato et grande polonaise brillante; originally for piano and orchestra, a solo piano version also exists
1 C minor 1834-35 1836 Op. 26/1 B. 90/1 Josef Dessauer
2 E minor 1834-35 1836 Op. 26/2 B. 90/2 Josef Dessauer
3 A major 1838 (October) 1841 Op. 40/1 B. 120 Julian Fontana "Military" Polonaise - 軍隊"
4 C minor 1838-39 1841 Op. 40/2 B. 121 Julian Fontana
5 F minor 1840-41 1841 Op. 44 B. 135 Mme la Princesse Charles de Beauveau, née de Komar "Tragic" Polonaise - 悲劇"
6 A major 1842 1843 Op. 53 B. 147 Auguste Léo "Heroic" or "Drum" Polonaise - 英雄"
7 A major 1845-46 1846 Op. 61 B. 159 Mme A. Veyret Polonaise-Fantaisie-幻想波蘭舞曲
8 D minor 1825 1855 Op. posth. 71/1 B. 11 Some sources give 1827 as date of composition.
9 B major 1828 1855 Op. posth. 71/2 B. 24 - -
10 F minor 1828 1855 Op. posth. 71/3 B. 30 - -
14 G minor 1822 1864 - B. 6 KK IVa/3 P1/3 Mme. Du-Pont Some sources give 1824 as the composition date.
16 G major 1829 (July) 1870 - B. 36 KK IVa/8 P1/8
15 B minor 1826-27 1879 - B. 13 KK IVa/5 P1/5 "son ami Guillaume Kolberg, en partant pour Reinertz" "Adieu 告別" Polonaise. Includes a quotation from Rossini's La gazza ladra (the tenor cavatina "Vieni fra queste braccia")
13 A major 1821 1902 - B. 5 KK IVa/2 P1/2 Wojciech Żywny Some sources doubt this is a work by Chopin
12 B major 1817 1947 - B. 3 KK IVa/1 P1/1
- ? "early" - KK Vf "Several polonaises", now lost
- ? 1818 - - - - - - 2 polonaises presented on 26 September 1818 to the Empress Maria Fyodorovna, mother of Tsar Alexander I of Russia, on the occasion of her visit to Warsaw; these are now lost
- ? 1825 - - - KK Vf - - Lost; on themes by Rossini (The Barber of Seville) and Spontini; mentioned in a letter from Chopin dated November 1825
- ? 1831 (by July) - - - KK Vc/1 Lost
- ? 1832 - - - KK Vc/3 Mentioned in a letter from Chopin dated 10 September 1832

 

音樂欣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edn2E5g2cM

 

蕭邦最著名之 《降A大調 英雄波蘭舞曲》op.53(1842)

Chopin: Polonaise "Heroic" op.53 in A flat major
Rafał Blechacz 2005年 蕭邦鋼琴大賽現場 Live' 版本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GzlcyPL5Es

 

早期關於波蘭舞蹈之畫作(畫家 Władysław Łoziński, 1843-1914)於 1907年繪。

Korneli Szlegel - source: Władysław Łoziński (1843-1914), "Życie polskie w dawnych wiekach" ("Life in Poland in old times"), 1907, fifth edition, Warsaw 1934

 

波蘭舞曲常見節奏:

波蘭舞曲常見節奏:

創作波蘭舞曲之作曲家

在古典音樂領域中,除了最著名的波蘭舞曲作曲家蕭邦之外,其實曾經以波蘭舞曲為名寫作音樂作品題材之作曲家還有:

-巴哈(J.S. Bach),舞曲組曲與管弦樂組曲中均可見。
-泰勒曼(G. Ph. Telemann)
-韋伯(C. M. von Weber)
-莫札特(W.A. Mozart)
-貝多芬(L. van Beethoven)
-舒伯特(F. Schubert)
-舒曼(R. Schumann)
-李斯特(F. Liszt)
-柴可夫斯基(P. I. Tchaikovsky)
..等等作曲家 

 

曾經寫過波蘭舞曲之著名作曲家李斯特曾如此形容波蘭舞曲:「當我們聽波蘭舞曲時好像跟前浮現出一些波蘭史冊上所描寫的古代波蘭人形象:結實的體格、開豁的頭腦、深刻而動人的虔誠、豪邁的心胸與騎士精神相結合在波蘭人身上,剛勇的性格早就和情人的矢誠相愛結合在一起...」

 

波蘭舞曲主要特徵

源自十六世紀士兵於列隊行進間所使用的音樂曾用於法國亨利三世(Henri III, 1551-1589)登基為波蘭王之加冕典禮為所有波蘭傳統舞曲節奏中最知名的舞蹈屬於速度中等之 3/4拍慢速舞蹈與源自瑞典之同樣 3/4拍舞蹈「Polska (dance)」相近。常應用於公眾儀式、婚禮或慶典活動上,男女對跳波蘭成年禮舞蹈之一活潑具有特色的節奏(請見↓下方節奏譜例)

 

傳統波蘭舞曲舞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1u1t_lIRhM

 

詳解波蘭舞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vYyXK1g0CM&t=45s

 

波蘭舞曲欣賞:具有歷史傳承之波蘭舞曲

蕭邦鋼琴大賽第二輪指定之波蘭舞曲

波蘭女神 - Halina Czerny-Stefańska

https://youtu.be/e0iI38KYnLs

 

柴可夫斯基:《尤金奧涅金》波蘭舞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3OOA0TEtf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m382kG9Hh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drKncioRYo


關於小說《尤金.奧涅金》(本段文字資料整理於網路)

《尤金.奧涅金》是俄國著名小說家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的代表作品,寫作於 1823 - 1831 年,共歷時 8 年完成。

作品詳細介紹:

創作背景

社會環境:

19 世紀前半期的俄國仍處於封建農奴制社會階段,農奴生活困苦,地主之間爭鬥不斷。而此時西歐國家已走上資本主義發展道路,俄國與西歐的差距逐漸拉大。 1812 年的衛國戰爭勝利促進了俄國民族意識覺醒,1825 年的十二月黨人起義則是俄國貴族青年受西方啟蒙思想影響,掀起的反對農奴制和專制制度的鬥爭,這使得俄國封建主義農奴制社會受到西方資本主義和啟蒙思想的強烈衝擊。

個人經驗:

普希金曾被沙皇流放到南俄四年(1820 - 1824),在南方流亡時期了解了十二月黨人的思想,並受其影響。 1824 - 1826 年,他在米哈伊羅克斯克村深入研究民族文化,並認識到十二月黨人悲劇中蘊含的民族精神以及俄國社會變革的必然。這些經歷和思考為他創作《葉甫蓋尼・奧涅金》奠定了基礎。

內容情節

主要人物:

尤金.奧涅金:出身貴族,家境優渥,自幼接受貴族教育。他相貌俊美、風度翩翩,卻對貴族社會的虛偽和墮落感到厭倦。他見識了上流社會的醜惡,卻缺乏改變的勇氣和決心,成為一個既與貴族社會格格不入,又消極懶散、一事無成的 「多餘的人」。

塔替雅娜:地主家庭出身的少女,純潔、善良、勇敢。未出場時就給人 「憂鬱、沉默、孤傲不群」 的印象,她對愛情充滿期待,對奧涅金一見鍾情後,大膽地寫情書表白。遭拒絕後,她來到莫斯科並嫁給了老將軍。當奧涅金再次出現並向她求愛時,她雖仍愛著奧涅金,但出於對丈夫的忠誠拒絕了他。

連斯基:奧涅金的好友,年輕、富有且有才華,與奧涅金有著共同的嗜好。他愛上了天真爛漫的奧爾加,但奧爾加對他的感情並不深厚。因奧涅金對奧爾加的不當行為,連斯基與奧涅金決鬥並死在其槍下。

奧爾加:美麗動人,個性天真。她對連斯基的感情不堅定,在連斯基死後很快便另嫁他人。

 

故事情節:

奧涅金厭倦了彼得堡的上流社會生活,來到俄國農村。在這裡他認識了塔替雅娜。

塔替雅娜對他一往情深並寫信告白,卻被奧涅金拒絕。

奧涅金看不慣奧爾加的行為,也不贊成連斯基與奧爾加的關係,這引發了他與連斯基的矛盾,兩人決鬥,奧涅金打死了連斯基,隨後逃離農村。

多年後,奧涅金與塔替雅娜再次相遇,此時達吉雅娜已成為高貴的將軍夫人,而奧涅金依舊一事無成。奧涅金狂熱地追求達塔替雅娜,但卻遭到了拒絕。

 

作品賞析

主題思想:

這部小說以達吉雅娜和奧涅金的感情關係為主線,塑造了俄國文學史上第一個 “多餘人” 形象 —— 奧涅金。透過他的經歷,反映了當時俄國貴族青年普遍存在的思想與性格特徵,即頭腦清醒但行動上毫無建樹,無法改變周圍環境,最終精神痛苦、生活無成。同時,也展現了俄國社會的改變與發展,以及貴族階級的腐朽與衰落。

 

創作特色

第一人稱的敘事視角:

採用第一人稱 「我」 的敘事視角,「我」 是故事的見證者和敘述者,在真實作者、作品中的人物和讀者之間架起了溝通的橋樑。這種敘事方式讓故事更具真實性和親切感,也增加了情節的起伏。

獨特的 「奧涅金詩節」:

使用西洋十四行詩體,結合俄國詩歌的特點,創造了獨特的 「奧涅金詩節」。這種詩節形式結構嚴謹、韻式工整,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也成為了俄羅斯詩歌的重要形式。

 

影響
對俄國文學:

《尤金・奧涅金》是俄國文學的經典之作,它為俄國寫實文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對後來的俄國作家如屠格涅夫、托爾斯泰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對世界文學:

小說中的 「多餘人」 形象具有普遍的意義,成為世界文學中的經典形象之一。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深刻的思想內涵也受到了世界各國讀者的喜愛和讚賞。

《尤金.奧涅金》是一部具有重要歷史意義和文學價值的作品,它不僅展現了普希金卓越的文學才華,也反映了當時俄國社會的現實和人民的生活。

 

 

什麼是「多餘人現象」?(本段文字資料整理於網路)

《尤金.奧涅金》對後世文學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多餘人」 形象的塑造

成為經典文學形象範式:

奧涅金是俄國文學中第一個 「多餘人」 形象,這一形象的誕生為後來的文學創作提供了一個經典的範式。

許多作家受到普希金的啟發,在自己的作品中塑造了類似的人物。

這些「多餘人」 通常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和思想覺悟,他們對社會現實不滿,渴望改變,但由於自身的軟弱、猶豫或缺乏行動力等原因,無法真正融入社會變革中,最終成為社會的邊緣人。

例如,屠格涅夫的《羅亭》中的羅亭、岡察洛夫的《奧勃洛摩夫》中的奧勃洛摩夫等,都是在奧涅金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和深化的「多餘人」 形象。

引發對社會問題的思考:

「多餘人」 形象的廣泛傳播,促使人們對社會中這一類人的存在及其產生的原因進行深入思考。

這種思考不僅限於俄國文學界,也在世界文學範圍內引發了共鳴。它讓人們關注社會變革時期,那些處於新舊思想交替、階級矛盾衝突中的知識分子的困境和掙扎,從而加深了對人性、社會制度等問題的理解和探討。

 

文學體裁的創新

詩體小說的發展:

《尤金.奧涅金》被稱為“詩體小說”,普希金將詩歌的抒情性與小說的敘事性完美融合,這種創新的文學體裁為後世文學開闢了新的道路。許多作家開始嘗試在詩歌和小說之間尋找新的結合點,以創造出更具表現力和感染力的作品。例如,英國作家拜倫的《唐璜》在某種程度上受到了《葉甫蓋尼・奧涅金》的影響,以詩體的形式展現了豐富的故事情節和人物。

 

對長篇敘事詩的影響:

這部作品在長篇敘事詩的創作上也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

其獨特的 “奧涅金詩節”,即十四行詩的特殊體例,為長篇敘事詩的韻律和結構提供了新的範例。

後世的詩人在創作長篇敘事詩時,常常藉鑒 “奧涅金詩節” 的形式,使詩歌在保持韻律美的同時,能夠更好地承載複雜的敘事內容。

 

敘事手法與藝術風格的影響:

第一人稱敘事視角的運用:小說採用第一人稱的敘事視角,敘述者「我」 既是故事的見證者,又具有明顯的自我意識,在真實作者、作品中的人物和讀者之間架起了一座溝通的橋樑。這種敘事方式增強了作品的真實感和親切感,讓讀者更容易產生共鳴。後來的許多作家紛紛效法這種敘事手法,如法國作家司湯達的《紅與黑》(Le Rouge et le Noir)、英國作家夏洛蒂・勃朗特(Charlotte Brontë)的《簡・愛》等,都採用了第一人稱的敘事視角,讓讀者更深入地了解主角的內心世界。

抒情插筆的藝術手法:普希金在作品中大量運用抒情插筆,這些插筆不僅豐富了作品的情感內涵,也深化了作品的主題。後世的作家在創作中也藉鑒了這種藝術手法,透過在敘事過程中插入抒情、議論等元素,使作品更具思想深度和藝術感染力。例如,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中,作者常在敘述戰爭與人物命運的同時,發表自己對歷史、人性等問題的思考與感慨,這種寫法與《葉甫蓋尼・奧涅金》中的抒情插筆有異曲同工之妙。

 

對俄國文學的推動

確立寫實文學傳統:

《尤金.奧涅金》是俄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作品,它真實地反映了19 世紀初期俄國社會的現實,廣泛地描寫了從首都到外省的社會生活,成功地刻畫了各種人物。這部作品的出現,為俄國文學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使俄國文學逐漸擺脫了浪漫主義的影響,走向了現實主義的道路。此後,俄國的寫實文學蓬勃發展,湧現了一大批優秀的作家和作品,如杜斯妥也夫斯基的《罪與罰》、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等。

提升俄國文學的國際影響力:《葉甫蓋尼・奧涅金》的卓越成就使俄國文學在世界文學舞台上嶄露頭角,提高了俄國文學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它讓世界讀者認識到了俄國文學的獨特魅力和價值,為俄國文學與其他國家文學的交流與融合奠定了基礎。許多外國作家開始關注和研究俄國文學,俄國文學的優秀作品也被廣泛地翻譯和傳播到世界各地。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 前往蹦藝術 Podcas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BON音樂】蹦藝術X上海商業儲蓄銀行「豐富人生 X 音樂天地」公益講座:炫技.多情.史上第一人 談鋼琴炫技魔人-李斯特的音樂情狂

【BON音樂】蹦藝術X上海商業儲蓄銀行「豐富人生 X 音樂天地」炫技.多情.史上第一人 談鋼琴炫技魔人-李斯特的音樂情狂
Bonart Public welfare lecture - Liszt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豐富人生 X 音樂天地」公益講座

🎊喜愛音樂、歌劇、音樂劇、交響樂的樂迷們有福了!慶祝上海商業儲蓄銀行總行新大樓落成,文教基金會自7月起,順勢推出全新的系列講座-「豐富人生X音樂天地」,將由知名長笛演奏、指揮、撰文與音樂攝影,全方位超人氣音樂欣賞名家,也是 #台灣蹦藝術協會 (蹦藝術 | BONART)理事長-林仁斌先生,精心策畫賞析西洋音樂名家、歌劇人物的主題,以美好音樂陪您經營豐富人生~

 

「生於匈牙利,學於維也納,成名於巴黎,席捲全歐洲」的鋼琴之神李斯特,音樂具備深厚技術根基並影響深遠。「只要彈過李斯特的作品,幾乎沒有不能演奏的作品!」這點可說是全世界鋼琴家的共識,這也代表著他的音樂中,包含著無與倫比各項技術。

而李斯特的音樂是如何形成?他又是如何旋風席捲十九世紀的歐洲呢?

且聽蹦藝術林仁斌老師細細解說李斯特音樂背後的奧秘,一起探索他的歷史影響力!

這將是一場您不容錯過的精彩音樂主題演講~🕺💃

 

🎧「豐富人生 X 音樂天地」第248場

🤵🏻 主講|林仁斌 (旅法長笛演奏名家、樂團指揮、台灣蹦藝術協會理事長)

🎫 講題|炫技.多情.史上第一人 談鋼琴炫技魔人-李斯特的音樂情狂

📆活動時間|2024年9月30日(一)晚上19:00-21:00

🏢 活動地點|上海銀行大樓2樓演藝廳(臺北市中山區民權東路一段2號)


主講人:林仁斌老師

 

【2024.9.30. 活動照片】

 

 


炫技鋼琴家代表.李斯特

Portrait of Franz Liszt (1811-1886), composer and pianist, 1839. Artist Henri Lehmann. (Photo by Heritage Art/Heritage Images via Getty Images)

 

李斯特的雙親

父親 亞當.李斯特(1776-1827)

李斯特之父:Adam Liszt

 

母親 Anna Liszt 

李斯特之母:Anna Liszt

 

李斯特生平年表

 

人生五大階段:

(一)神童萌芽期(1811-1830)

匈牙利鋼琴天才.赴維也納師從徹爾尼

李斯特從小就以鋼琴演奏在匈牙利故鄉(匈牙利上普倫多夫縣)成為人人皆知的演奏神童。在父親的安排下,來到維也納師從鋼琴名家徹爾尼(貝多芬之嫡傳弟子)之教導,逐漸在維也納闖出名聲。

 

惜才.嚴格教導

在老師徹爾尼的嚴格調教之下,李斯特改掉了兒時起自由的演奏習慣,正式以系統化之演奏學習,一步步矯正演奏姿勢與技巧鍛鍊方式:三度、六度、八度、半音階、顫音等等。每一種技巧皆由徹爾尼精心傳授,未來大師儼然成形~

 

(二)貝多芬之吻.開啟第二階段(1831-1839)

李斯特狂熱.Lisztomania

在老師徹爾尼的安排下,李斯特更是獲得為貝多芬演奏之機會,1820年4月12日(亦有一說為4月1日)為貝多芬所舉辦的維也納音樂會後,貝多芬走上舞台並親吻了李斯特的額頭,象徵著一種藝術洗禮。

李斯特獲贈的「貝多芬之吻」(額頭),期許他未來擁有輝煌演奏之路~更讓李斯特小小年紀便以音樂會鋼琴家身份,取得了極大成功,並開始廣為當時世人所知。

1822 年 12 月 1 日,李斯特在維也納的首次公開演出取得了巨大成功。他受到奧地利和匈牙利貴族圈的歡迎,也結識了貝多芬和舒伯特。

為了在兒子的成功基礎上再接再厲,亞當李斯特決定帶全家前往藝術世界的中心巴黎。

1823 年 5 月,全家短暫返回匈牙利,李斯特穿著傳統的匈牙利服裝舉辦了一場音樂會,以強調他的出身根源。

 

作曲初登場.迪亞貝里變奏曲

插曲:迪亞貝里變奏曲中的「李斯特變奏」

11歲的李斯特,展現出「次世代」的新思維:

https://bonart.com.tw/all-about-beethoven-diabelli-variations/

 

由畫家 Jean Vignaud 所繪製,1826年的李斯特肖像畫

 

一路上,因為接受了受人尊敬的維也納音樂家徹爾尼與受人尊敬的當代音樂家安東尼奧·薩里耶利的指導,李斯特在 1830 與 1840 年代的歐洲巡演中,進一步以卓越的演奏,贏得了越來越卓著的聲譽:當然,除了他的演奏技術與才華之外,還有那出色如希臘雕像般的健康美外表吸引力,都掀起巨大話題

 

在接下來的十年黃金歲月中,李斯特遇見影響他生命中極為重要的三位音樂家,分別是:帕格尼尼(Nicolo Paganini, 1782- 1840)、白遼士(Hector Berlioz, 1803-1869)與蕭邦(Frederic Chopin, 1810-1849)。

 

帕格尼尼讓李斯特興起了「炫技之夢」,在他演奏與創作之路產生如指路明燈之影響。

白遼士讓李斯特開啟了管弦「變形與變奏」的魔幻之路。

蕭邦則如另一面鏡子,李斯特見到了讓自己欽羨不已的對手,惺惺相惜的知交。

 

1832 年 4 月,李斯特參加了帕格尼尼 (Niccolò Paganini) 的一場音樂會後,大受震撼。

此時起,李斯特決心成為像帕格尼尼那樣偉大的鋼琴演奏家。於是他大幅增加了練習時間,有時每天練習長達十四個小時,並於1838 年出版了六首帕格尼尼練習曲(後來修訂為帕格尼尼大練習曲),旨在重新展現帕格尼尼在鍵盤上的精湛技藝。

 

Étude 1 - 0:00(改編自24首隨想曲 No.4)

Étude 2 - 4:31

Étude 3 - 9:46(改編自第二號小提琴協奏曲第三樂章)

Étude 4 - 14:18

Étude 5 - 16:33

Étude 6 - 19:28(改編自24首隨想曲 No.2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QrPEKrECOM

 

帕格尼尼《鐘》~選自第二號小提琴協奏曲第三樂章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Dr5EqztV4A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pfbDLFSZb4

 

帕格尼尼24首隨想曲之第24首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cL0IsklM3M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5NKBNi96R8

 

(三):演奏輝煌發展(1840-1847)

從 1840 年起至1847 年止的這八年間,李斯特演奏事業蓬勃發展,他的演奏範圍幾乎橫跨整個歐洲。

以維也納作為出發點,他的演奏範圍甚至到俄羅斯皇宮,所到之處更總是造成轟動~據統計,共約舉行超過千場音樂會。

當時的樂評家雷爾斯塔甚至寫道:「在李斯特離開時,他宛如君王般的受到群眾夾道歡送;他所統領的是不朽的精神世界。」

 

隨著李斯特所帶來的這股演奏炫風,出現了「李斯特狂熱.Lisztomania」一詞!

「李斯特狂熱」一詞,由詩人海涅(Heinrich Heine, 1797-1856)所創,他貼切地形容李斯特此時期在各地掀起的狂潮~海涅不愧是一代詩人,如果在現代的話,應該也是廣告名詞的超能創作者。

 

首創側臉鋼琴獨奏會的演奏狂人

喜愛自己側臉與長髮俊俏的李斯特,在演奏時喜愛「側臉對觀眾」,也是他~建立起現代鋼琴演奏會,鋼琴家們以側臉面對觀眾的模式,而其不斷受到淑女貴婦追捧之現象,更被稱之為「李斯特狂熱.Lisztomania

 

掀起李斯特狂熱的音樂演奏偶像現象,更是歷史上第一位古典音樂真正的「明星現象」!

 

雖然帕格尼尼也受到粉絲高度追捧,但他半人半魔的形象,與李斯特那因為帥氣與超著演奏所受到的所有人追捧,甚至在音樂會中被撕破衣服、抓扯手帕等私人物品想要搜集的狂熱現象,更是音樂史上從未出現過的現象~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5XLhDaFgD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sjCA8OPobw

 

是伯牙子期之惺惺相惜?抑或瑜亮之爭?

在 1831年 9月,蕭邦終於來到了巴黎。

19世紀的巴黎,在法國大革命後的開明思潮影響下,巴黎儼然是歐洲的音樂之都,更吸引許多的文學家、畫家及音樂家都在此聚集,藝術領域一片欣欣向榮,人文薈萃。

蕭邦也逐漸於巴黎認識許多音樂家與文學家、藝術家等等:例如白遼士(Hector Berlioz, 1803-1869)、 李斯特(Franz Liszt, 1811-1886)、孟德爾頌(Felix Mendelssohn Bartholdy, 1809-1847)、 塔爾貝格(Sigismond Thalberg, 1812-1871)、費迪南•希勒(Ferdinand Hiller, 1811-1885), 文學家繆塞(Alfred de Musset, 1810-1857)、巴爾扎克(Honoré de Balzac, 1799-1850)、 海涅(Christian Johann Heinrich Heine, 1797-1856)、喬治•桑(George Sand, 1804-1876) 和畫家德拉克洛瓦(Eugène Delacroix, 1798-1863)等等,豐富了他的人生與音樂生命。

 

當蕭邦抵達巴黎,還是藝文界的「生手」時,李斯特在自己的音樂會中為蕭邦安排演出橋段,穿插自己的演奏,讓蕭邦一砲而紅,打響名聲,兩人惺惺相惜,既是對手,也是知交。

 

蕭邦於巴黎的生活與足跡(超連結)

 

之後的蕭邦活躍於巴黎藝文圈,與上流社會的藝術菁英份子們有著許多交流:與李斯特的結交認識,彼此欣賞仰慕對方的音樂(XD);與孟德爾頌巡迴演出於德國北部萊茵蘭Rheinland)地區:

德國北部萊茵蘭 (Rheinland)地區

 

孟德爾頌也為蕭邦介紹當時定居於萊比錫的舒曼夫婦。

 

蕭邦與李斯特

瑜亮情結?藝術上相互競爭的好友

 

蕭邦將自己於 1833 年出版的第一套鋼琴練習曲集 op.10,題獻給李斯特,樂譜上寫著-《à mon ami Franz Liszt》(獻給我的朋友法蘭茲李斯特)。

蕭邦當時23歲,已經在巴黎的沙龍中,以作曲家和鋼琴家雙重身分享有盛譽,因為與李斯特之交甚篤,於是蕭邦將整部作品獻給了他。(後來的 op.25,則是題獻給了李斯特的愛人:瑪麗.達古夫人)

 

蕭邦鋼琴練習曲集 op.10 & op.25

Opus 10 - Dedicated to Liszt (樂譜網頁)

no.1 : 00:01 Waterfall Op. 10

no.2 : 02:00 Chromatique Op. 10

no.3 : 03:23 Tristesse Op. 10

no.4 : 08:03 Torrent Op. 10

no.5 : 09:58 Black Keys Op. 10

no.6 : 11:34 Op. 10

no.7 : 16:22 Toccata Op. 10

no.8 : 17:52 Sunshine Op. 10

no.9 : 20:03 Op. 10

no.10 : 22:11 Waltz Op. 10

no.11: 24:20 Arpeggios Op. 10

no.12: 27:28 Revolutionar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KrVRUHJ21g

 

文人雅士.沙龍音樂會

這幅由 Josef Danhauser 繪製的《Franz Liszt Fantasizing at the Piano》,可讓我們欣賞到19世紀沙龍的現場氛圍,有趣的是,畫中出現許多音樂史上的一流人物(還有歷史人物聖女貞德與貝多芬趣味重現),大家一起來看一看吧~

 

李斯特:安慰曲 No.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NWdCvFHnuA

 

蕭邦的夜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YpbkmebIOk

 

【BON話題】全世界最艱難的十首鋼琴獨奏曲

https://bonart.com.tw/10-most-difficult-piano-piece/


與瑪麗·達古伯爵夫人的風流韻事

瑪麗·達古 夫人(1843)

畫家 Henri Lehmann 所繪製之瑪麗·達古伯爵夫人 Marie d'Agoult 畫像 (1843)

 

1843年李斯特

 

1833年,李斯特與瑪麗·達古伯爵夫人開始了戀愛關係。

認識李斯特之前,瑪麗·達古嫁給了一名法國騎兵軍官,但過著獨居生活。

與李斯特因為志趣喜好相投,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戀愛後,為了逃避醜聞,他們於 1835 年搬到了日內瓦;他們的第一個女兒 - 布蘭玎 (Blandine) 即於 12 月 18 日出生於日內瓦。

李斯特在新成立的日內瓦音樂學院任教,並為《藝術家》和《巴黎音樂評論》撰稿。

接下來的四年裡,李斯特都和伯爵夫人住在一起。

1835 年和 1836 年,他們遊覽了瑞士,1837 年 8 月至 1839 年 11 月,他們繼續遊覽了義大利。

正是這些外出旅行經驗,後來激發了李斯特創作出他的一系列鋼琴曲集《巡禮之年》(Années de pèlerinage)。

接著,他們的女兒科西瑪(後來嫁給華格納)於 1837 年 12 月 24 日出生於科莫(Como),兒子丹尼爾於 1839 年 5 月 9 日出生於羅馬(Roma)。

 

補充:李斯特鋼琴曲集《巡禮之年》(Années de pèlerinage)

第一年最後一首 ⟨日內瓦之鐘⟩:

Liszt, Années de pèlerinage, I. Suisse - 9. Les Cloches de Genèv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Xfnh4MnzEM

 

https://youtu.be/CnkVjsvdyoM?t=118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5l9KkbN70

 

李斯特將其大部分作品收益捐給了慈善事業和人道主義事業,這進一步提高了他的聲譽。他向科隆大教堂和佩斯聖史蒂芬大教堂的建築基金捐贈了大量資金,並向醫院和學校等公共服務機構以及萊比錫音樂家退休基金等慈善組織進行了私人捐贈。 1842 年 5 月漢堡大火後,他甚至舉辦音樂會來幫助無家可歸的人。

 

首位改編貝多芬交響曲全集之作曲家/鋼琴家

第五號《命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2QdF-qIKrk

 

第七號 第四樂章: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WNdGQWCg9w

 

(四)威瑪時期(1843-1860)

1842 年起李斯特接受了威瑪宮廷的工作,常與瑪麗聚少離多,由於生性奔放,也與瑪麗的個性逐漸相差甚遠

1847 年,雙方經歷了無數的爭執、詆毀,最後終結了這段關係。

在其後,李斯特前往俄國基輔 (Kiev)演出途中,結識了波蘭公主卡洛琳・賽恩・維根斯坦(Carolyne von Sayn Wittgenstein,1819-1887),兩人對於人生觀、文學、宗教均有相同熱忱,天雷勾動地火,李斯特為了卡洛琳公主,軋然停止了巡迴演奏的生活,安於平靜的日常生活。

 

波蘭公主卡洛琳・賽恩・維根斯坦

波蘭公主卡洛琳・賽恩・維根斯坦(Carolyne von Sayn Wittgenstein,1819-1887)

 

由於卡洛琳公主的離婚官司不易解決,兩人暫時定居於德國威瑪郊外,李斯特亦開始全心投入創作新曲,卡洛琳為之相伴。

1847 年起李斯特定居威瑪,此時他決定在威瑪宮廷擔任威瑪樂團指揮,而卡洛琳雖然認識李斯特才幾週,但愛情之濃烈驅使她迅速決定赴威瑪與他同居。

 

首創大師班(Master-Class)

交響前奏曲齊飛揚

威瑪時期,除了接職宮廷指揮,並帶來威瑪音樂新的發展契機之外,李斯特不只演出經典古典歌劇與曲目,更幫當代歐洲作曲家發表他們所寫的新曲目(例如聖桑之《參遜與達利拉》歌劇,就是在李斯特的鼓勵之下創作,甚至先有德文版才有法文版)。

威瑪同時擁有管弦樂與歌劇院,同時也是詩人歌德與席勒的城市,對於想致力發展大型管弦樂的李斯特來說,這是個極其合適的地方,於是李斯特開始創作了具有變形與敘事之管弦樂新曲種:《前奏曲》(Prelude),奠定他立基後世之管弦樂地位。

而這段期間,李斯特也開設「大師班」,教導了一批學生。作曲家白遼士、華格納,甚至布拉姆斯,都曾常在李斯特的課堂上旁聽。

到了晚年,李斯特培育了超過四百位學生,對當代的音樂教育更是影響深遠。

 

威爾第《弄臣》第三幕四重唱.精彩改編

  • 《弄臣》第三幕四重唱:《美麗的愛之女》(Bella figlia dell’amor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NRcAr0RvkQ

 

《弄臣》原始四重唱場景

  • 《弄臣》第三幕四重唱:《美麗的愛之女》(Bella figlia dell’amore)

 

整段劇情連貫起來欣賞


(五)晚年沈潛時期

1860年代起,是李斯特私生活中極度悲傷的時期。

1859 年 12 月 13 日,他 20 歲的兒子丹尼爾因不明疾病去世。

1862 年9 月11 日,他26 歲的女兒布蘭玎(Blandine)也她為因生產後之乳房腫瘤手術後感染敗血症而過世。

在寫給朋友的信中,李斯特宣布他將過著孤獨的生活。

李斯特搬到了羅馬郊外的羅薩裡奧聖母修道院(Monastery Madonna del Rosario),並於 1863 年 6 月 20 日在一間斯巴達式的小公寓裡住了下來。

他近乎自囚的牢房裡,僅有一架鋼琴,而李斯特繼續作曲著。

於此之前,李斯特也於 1857 年 6 月 23 日加入了聖方濟各第三騎士團。

1865 年 4 月 25 日,李斯特從紅衣主教霍恩洛厄(Hohenlohe)手中接受了剃度,雖然霍恩洛厄此前曾反對他與卡羅琳(Carolyne)之婚姻,但最後兩人成為了親密的好友。

1865 年 7 月 31 日,李斯特獲得了四個小勳章:搬運工、講師、驅魔人和侍僧。

正式獲得教會任命後,李斯特獲得了新身份:「李斯特神父」(Abbé Liszt)。

1879 年 8 月 14 日,他更被任命為阿爾巴諾榮譽教士( honorary canon of Albano)。

 

1870年之李斯特照片

 

最後歲月

1881 年 7 月,李斯特從 Hofgärtnerei 居所的樓梯上摔下來,事故發生後幾週一直臥床不起。

雖然在事發前他的健康狀況似乎一切良好,但隨後陸陸續續出現了一些疾病:例如左眼白內障、牙齒鬆動問題與慢性疲勞。

晚年的李斯特,自1877年以來,他逐漸地被一種荒涼、絕望和必須面對死亡所困擾

——在這一時期的創作中,李斯特也在音樂裡誠實地表達了這種面對死亡的感覺。

正如他曾告訴莉娜·拉曼(Lina Ramann)的:「我內心深處懷著深深的悲傷,這種悲傷必須時不時地以聲音爆發出來。」

 

拜魯特音樂節於1876年正式開幕,華格納成功地在此年年舉辦自己的歌劇創作。

1886 年夏天,李斯特前往拜魯特參加華格納音樂節(華格納已於1883年去世),也探望女兒柯西瑪。

此時已高齡75歲的李斯特,身體本來就很虛弱,在他生命的最後幾周,健康狀況進一步惡化,先是出現了發燒、咳嗽和譫妄的症狀。

1886 年 7 月 31 日午夜,他拜魯特音樂節期間去世,享年 74 歲——官方說法是死於肺炎,他在抵達拜羅伊特之前就感染了肺炎,但真正的死因可能是心臟病發作。

根據科西瑪的遺願,他於 1886 年 8 月 3 日被埋葬在拜魯特市立公墓。

儘管人們多次對拜魯特是否適合作為李斯特最後的安息地存在爭議,但李斯特死後,遺體從未被移動過。

 

李斯特於1886年3月份所攝(去世前四個月)之照片,也是李斯特生前最後一張照片,由納達爾所拍攝

 

【附錄】李斯特創作總整理

*整理自維基百科「List of compositions by Franz Liszt」條目

編碼說明: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 前往蹦藝術 Podcas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2024苗北藝術節】《維也納-柏林木管重奏團》節目指南 - 林仁斌主講

【2024苗北藝術節】《維也納-柏林木管重奏團》節目指南 - 林仁斌主講
Miaobei Art Center X Ensemble wien-berlin 2024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2024 苗北藝術節  - 節目指南講座

 

主講人|林仁斌

蹦藝術 | BONART 執行長

知名長笛演奏、指揮、撰文、演講與音樂攝影之全方位音樂家 旅法知名音樂家林仁斌自2001年自巴黎師範音樂院(École Normale Supérieure de paris)學成返國後,以長、短笛演奏、室內樂及樂團指揮活躍於國際音樂節與國內外音樂廳;演奏專輯出版有《夜間咖啡館》、《妳的我的》、《華麗聚焦-雙長笛與鋼琴的歌劇院之夜》、《華麗聚焦II-卡門》(林仁斌&周欣穎)《動物狂歡節》….等。 現為音樂藝文網站「蹦藝術|BONART」執行長與Podcast古典音樂節目《蹦藝術》主持人,深受各界樂迷喜愛。多年來撰文拍攝訪問音樂家,更以文字與攝影見長,每年演講場次超過百場;為國家交響樂團、台北市立交響樂團、長榮交響樂團與國家兩廳院、苗北藝文中心等各單位邀約之音樂講座策展、音樂導聆與撰稿人,更是公認的超人氣音樂欣賞名家。

 

精彩課程進行中🎉

苗北藝術學苑 2024苗北講堂:

「普契尼逝世百年致敬~四大寫實歌劇巡禮」系列課程

《托斯卡》
《波希米亞人》
《蝴蝶夫人》
《杜蘭朵公主》

在全世界十大上演率最高歌劇裡,普契尼的四大歌劇永遠是最受觀眾歡迎的劇目。

愛情,是歌劇史上出現最多,也最歷久彌新的主題,更也是義大利寫實主義歌劇作家普契尼作品中的核心元素
他筆下細膩的愛情與詠嘆,流淌下無盡的哀愁

從《波希米亞人》藝術靈魂的雋永、《托斯卡》淒美壯烈的真實、《蝴蝶夫人》深情等待的不悔,再到遺作《杜蘭朵公主》的霸氣公主與柳兒的嬌柔,普契尼的每部歌劇都蕩氣回腸且賺人熱淚…

2024年適逢普契尼逝世一百週年,是極其重要的年份;在這系列專題演講中,台灣蹦藝術理事長林仁斌老師將以獨家精彩資料與影音欣賞,將帶領您深入了解作曲家的創作精髓與音樂人生...

 

苗北藝術學苑 - 課程詳細資訊

113-2苗北講堂 

時間 _ 2024-09-08~2024-10-13
地點 _ 視聽中心
費用 _ 150
指導單位 _ 苗栗縣政府
主辦單位 _ 苗栗縣苗北藝文中心
協辦單位 _ 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
※ 單堂報名:$ 150
※ 套票4堂 :$ 420

授課教師 _ 林仁斌(超人氣古典音樂欣賞名家、蹦藝術執行長)

一、因應現行防疫規範,學員上課均需全程配戴口罩;並遵守本中心防疫措施相關規定,違反規定將無法入場上課。

二、課程相關事宜洽詢:活動企劃部曾小姐037-612669轉511/cctseng@miaobeiac.org

竭誠歡迎您的參與~一起享受音樂與藝術之美💕


 

 

#德奧管樂天團 #今年管樂重量級演出 

五位在各自領域稱王的德奧管樂當代權威,組成最受喜愛的白金首席重奏組合

𝐸𝑊𝐵:維也納-柏林木管重奏團 𝐸𝑛𝑠𝑒𝑚𝑏𝑙𝑒 𝑊𝑖𝑒𝑛-𝐵𝑒𝑟𝑙𝑖𝑛

德奧首席白金組合
全球矚目唯一首選

五位在各自領域稱王的德奧管樂當代權威,組成最受喜愛的白金首席組合EWB:維也納-柏林木管重奏團( Ensemble Wien-Berlin),來自歐洲樂壇三大天團 ─ ☆柏林愛樂、☆維也納愛樂、☆維也納交響樂團的至尊樂色,加上歷代首席獨奏家神交心合的絕妙默契,直至今日,該團一直是國際上屹立不搖的木管重奏團最佳典範。

維也納-柏林木管重奏團歷史可回溯至 1983 年。

當時德國下薩克森邦南部的音樂節,邀請了歐洲二大音樂中心赫赫有名的管樂首席群;他們首次共組重奏,即綻放活力四射的精彩火花,成為樂評及樂迷的最愛。他們從不畏懼自我挑戰,幾乎演遍所有木管五重奏的曲目,更特別著重20、21世紀的現代音樂作品及首演推廣;

他們以「重奏團」(ensemble)而非「五重奏」(quintet)命名,樂於保留最大彈性,至今已與鋼琴大師波里尼(Maurizio Pollini)、鋼琴家雷昂絲卡雅(Elisabeth Leonskaja)、指揮家賽門拉圖(Simon Denis Rattle)、鋼琴家沃格特(Lars Vogt)等人合作,每場演出都高朋滿座!該團足跡遍布全球各大洲,登上紐約卡內基音樂廳、維也納樂友協會等各大知名音樂廳,參與薩爾茲堡莫札特週、琉森及萊因高音樂節等,每到之處,都為樂壇注入嶄新活躍的藝術氣息!

 

承襲歐洲樂壇三大天團─

☆柏林愛樂、☆維也納愛樂、☆維也納交響樂團的至尊樂色,加上歷代首席獨奏家神交心合的絕妙默契,直至今日,該團一直是國際上屹立不搖的木管重奏團最佳典範。

現今的 𝐸𝑊𝐵 維也納-柏林木管重奏團成員,個個都是古典樂壇閃亮的樂團首席獨奏家、名指揮的最愛,藝術性與技巧皆首屈一指:

☆ 維也納愛樂 長笛首席 | 卡爾-海因茨.舒茲 𝐾𝑎𝑟𝑙-𝐻𝑒𝑖𝑛𝑧 𝑆𝑐ℎ𝑢̈𝑡𝑧

《柏林日報》盛讚「輕盈而令人驚豔地醇厚」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FewLTYwpo0

 

☆ 柏林愛樂 雙簧管首席 | 強納森.凱利 𝐽𝑜𝑛𝑎𝑡ℎ𝑎𝑛 𝐾𝑒𝑙𝑙𝑦

從伯明罕到柏林,優雅溫暖英式音色贏得柏林之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1ZjlHwjzHE

 

☆ 維也納交響樂團 單簧管首席 | 傑拉德.帕欽格 𝐺𝑒𝑟𝑎𝑙𝑑 𝑃𝑎𝑐ℎ𝑖𝑛𝑔𝑒𝑟

馬勒青年樂團創團成員,40年奧式單簧管教學權威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bw1bptTVDo

 

☆ 柏林愛樂 法國號首席 | 史蒂凡.多爾 𝑆𝑡𝑒𝑓𝑎𝑛 𝐷𝑜ℎ𝑟

《紐約紀事報》譽為「法國號之王」,圓融之聲風靡全球樂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8jOo_XHNio

 

☆ 維也納交響樂團 低音管首席 | 理查.加勒 𝑅𝑖𝑐ℎ𝑎𝑟𝑑 𝐺𝑎𝑙𝑙𝑒𝑟

歐洲低音管教父,承米蘭圖科維奇風範,一展渾厚遼遠之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C1JDmFc6Eo

 

木管五重奏

音域說明

鋼琴與木管五重奏音域比較(左側為鋼琴,右側為木管五重奏):

鋼琴與木管五重奏音域比較(左側為鋼琴,右側為木管五重奏)

 

頻率說明

 

頻率欣賞測試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Nf9nzvnd1k


【演出曲目】維也納-柏林木管重奏團 𝐸𝑛𝑠𝑒𝑚𝑏𝑙𝑒 𝑊𝑖𝑒𝑛-𝐵𝑒𝑟𝑙𝑖𝑛

莫札特:《女人皆如是》組曲,給管樂五重奏(編曲:烏爾夫-桂多.沙佛)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Cosi fan tutte Suite from Harmoniemusik arr. Ulf-Guido Schäfer

賽爾凡斯基:第一號木管五重奏
Endre Szervánszky: Wind Quintet No. 1

哈斯:木管五重奏
Pavel Haas: Wind Quintet, Op. 10

德沃札克:F大調第12號弦樂四重奏《美國》(編曲:烏爾夫-桂多.沙佛)
Antonín Dvořák: String Quartet No. 12 in F Major “American”, Op. 96 arr. Ulf-Guido Schäfer

 

 

https://bonart.com.tw/mozarts-opera-cosi-fan-tutte/

 

莫札特:《女人皆如是》序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RkOrzMJMI

 

賽爾凡斯基:第一號木管五重奏

Adagio - Allegro Moderat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BCd4hyFD4E

 

哈斯:木管五重奏

Pavel Haas: Wind Quintet, Op. 1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GLM8rXMVtg

 

德沃札克:F大調第12號弦樂四重奏《美國》(編曲:烏爾夫-桂多.沙佛)

延伸閱讀

https://bonart.com.tw/dvorak-string-quartet-in-f-major-op-96-american/

 

弦樂四重奏 樂譜版本欣賞

Mov. 1: 0:00

Mov. 2: 9:03

Mov. 3: 16:50

Mov. 4: 20:28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b_rwtDlUXA

 

木管五重奏的各種改編可能性

第一樂章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YfA13eLAxQ

 

第四樂章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VZ4K-6FndI

 

 

【影片】請問首席大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jUeKP46tJk

 

專屬優惠與優惠碼❤️

📣2024苗北藝術節開場節目《維也納-柏林木管重奏團》

10/9(三)19:30

享有開幕歡慶68折,不限張數68折優惠,售完為止❤️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 前往蹦藝術 Podcas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BON音樂】蹦藝術X大人社團 - 從鍵盤到交響,李斯特的鋼琴魔性(二)炫技王者:談李斯特的魔幻改編名曲

【BON音樂】蹦藝術X大人社團 -從鍵盤到交響,李斯特的鋼琴魔性(二)炫技王者:談李斯特的魔幻改編名曲

All about Liszt - 2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古典音樂是你的生活必需品?
希望有機會能拓展對古典樂的了解?
跟著林仁斌老師一起認識偉大的音樂藝術!

《大人社團》與蹦藝術攜手開設古典音樂鑑賞課程,林仁斌老師帶領學員欣賞每首的獨特之處,讓您徜徉在樂曲中,更貼近音樂家的心血結晶,聽出更多況味與樂趣!

《延伸閱讀》大人的音樂欣賞線上直播課程好嗎?學員真實回饋分享

《延伸閱讀》大人的音樂欣賞課學員回饋,看他們用音樂為生活注入繽紛

 

蹦藝術音樂美食藝文之旅 行程總覽~

https://bonart.com.tw/bonart-music-trip-2024-25/

 

【精彩課程ing】

2024年9月起

古典樂欣賞線上直播課(9/19週四下午班,共5堂):從鍵盤到交響,李斯特的鋼琴魔性


主講人:林仁斌老師

 

你對古典音樂深深著迷,期待聽懂更多內容嗎?

不只對作品感興趣,也想多了解音樂家的背景?

跟著林仁斌老師一起揭開這層有趣又精彩的音樂面紗~

透過課程你會對音樂領域有更深一層的認識,林仁斌老師將帶領同學們從生平故事,去探究創作背景與作品的演奏,以及樂譜到創作技法解析、樂曲欣賞版本比較,細細感受各種精彩的詮釋,聽出更多音樂的世界樂趣!

"體驗李斯特的音樂魔法,從炫技的鍵盤到深情的交響。這位鋼琴之神將帶大家從音樂的天堂翱翔至地獄的深淵,感受音樂帶來的震撼與美妙❤️"

  • 課程內容

    風靡全歐的鋼琴之神—李斯特

  • 第一堂|鋼琴之神.音樂偶像始祖:談李斯特的生平

拉生於匈牙利,學於維也納,成名於巴黎,席捲全歐洲的鋼琴之神李斯特,他的音樂承襲深厚技術根基,影響深遠。「只要彈過李斯特的作品,幾乎沒有不能演奏的作品了」,可說是全世界鋼琴家的共識,這也代表著他的音樂中,包含著無與倫比的深厚技術根基,而他的音樂是如何形成?李斯特旋風又是如何席捲當時的歐洲呢?林仁斌老師將帶領學員們解析李斯特音樂背後的奧秘,探索他在當時歐洲的影響力。

  • 第二堂|炫技王者:談李斯特的魔幻改編名曲

這堂課程,林仁斌老師將以李斯特充滿魔性而狂放的改編作品,為您解析李斯特音樂中的艱難與腦洞大開的演奏技巧。

解說曲目:《魔王》、《弄臣》、《唐懷瑟》、《夢遊女》...等精彩作品

  • 第三堂|交響詩創始者:談李斯特的主題與變形

李斯特於19世紀後半創新的「交響詩」(Symphonic poem)曲風,突破了傳統交響曲框架,著重音樂中的敘事性與主題發展,達到「以音樂說故事」的全新思維模式,是在白遼士首創《幻想交響曲》之後的管弦全新篇章。

本課程將解析其音樂設計,並與白遼士《幻想交響曲》相比,深入探討李斯特的音樂的「狂放」特色。

  • 第四堂|協奏交響曲之輝煌年代:談李斯特的兩首鋼琴協奏曲

李斯特的兩首鋼琴協奏曲,尤其是第一號,四樂章連貫,是每位鋼琴家於浪漫時期所必須淬鍊而後才能綻自我之試金石。在課堂上,林仁斌老師將透過樂譜解讀,深入品評這兩首重要的作品。

  • 第五堂|淨化.昇華與沈潛:談李斯特晚年的音樂創作

李斯特晚年對宗教極感興趣,音樂中流露濃郁宗教色彩。自1877年後,他對荒涼、絕望和死亡產生深刻思考,反映在音樂及信件中。在課堂上,林仁斌老師將從李斯特從早年的鋒芒畢露,到晚年的昇華沈寂,帶大家以音樂創作,探索李斯特生命中的巔峰與低谷。

  • ※本課程大綱僅供參考,授課老師將視班級學員學習進度有所調整。


炫技鋼琴家代表.李斯特

Portrait of Franz Liszt (1811-1886), composer and pianist, 1839. Artist Henri Lehmann. (Photo by Heritage Art/Heritage Images via Getty Images)

 

李斯特的雙親

父親 亞當.李斯特(1776-1827)

李斯特之父:Adam Liszt

 

母親 Anna Liszt 

李斯特之母:Anna Liszt

 

李斯特生平年表

 

炫技王者:談李斯特的魔幻改編名曲:

A Matinee at Liszt's, from left to right Josef Kriehuber, the composer Hector Berlioz (1803-1869), the master of Liszt Carl Czerny (1791-1857), Franz Liszt (1811-1866) and the violinist Heinrich Wilhelm Ernst ( 1840-1865), drawing after a lithograph by Josef Kriehuber (1800-1876), 1846.

 

1832 年 4 月,李斯特參加了帕格尼尼 (Niccolò Paganini) 的一場音樂會後,大受震撼。

此時起,李斯特決心成為像帕格尼尼那樣偉大的鋼琴演奏家。於是他大幅增加了練習時間,有時每天練習長達十四個小時,並於1838 年出版了六首帕格尼尼練習曲(後來修訂為帕格尼尼大練習曲),旨在重新展現帕格尼尼在鍵盤上的精湛技藝。

 

Étude 1 - 0:00(改編自24首隨想曲 No.5)

Étude 2 - 4:31

Étude 3 - 9:46(改編自第二號小提琴協奏曲第三樂章)

Étude 4 - 14:18

Étude 5 - 16:33(改編自24首隨想曲 No.9《狩獵》)

Étude 6 - 19:28(改編自24首隨想曲 No.2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QrPEKrECOM

 

帕格尼尼隨想曲 No.5 - 對比李斯特之練習曲 No.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2Wv60_X17A

 

帕格尼尼隨想曲 No.5 - 對比李斯特之練習曲 No.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bzlby9vsPQ

 

帕格尼尼《鐘》~選自第二號小提琴協奏曲第三樂章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Dr5EqztV4A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pfbDLFSZb4

 

帕格尼尼24首隨想曲之第24首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cL0IsklM3M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5NKBNi96R8


舒伯特.精彩改編

《鱒魚》 原曲  (歌詞直譯)

The trout 鱒魚
In einem Bächlein helle,
Da schoß in froher Eil
Die launische Forelle
Vorüber wie ein Pfeil.
Ich stand an dem Gestade
Und sah in süßer Ruh
Des muntern Fischleins Bade
Im klaren Bächlein zu.
Ein Fischer mit der Rute
Wohl an dem Ufer stand,
Und sah's mit kaltem Blute,
Wie sich das Fischlein wand.
So lang dem Wasser Helle,
So dacht ich, nicht gebricht,
So fängt er die Forelle
Mit seiner Angel nicht.
Doch endlich ward dem Diebe
Die Zeit zu lang. Er macht
Das Bächlein tückisch trübe,
Und eh ich es gedacht,
So zuckte seine Rute,
Das Fischlein zappelt dran,
Und ich mit regem Blute
Sah die Betrogene an.
在明亮的溪流中,
一陣幸福的衝刺
喜怒無常的鱒魚
像離弦的箭一樣消失了。
我站在岸邊
並在甜蜜的平靜中觀看
快樂的魚兒洗澡
在清澈的小溪裡。
一個帶著他的魚竿的漁夫
站在水邊,
冷血地看著
當魚兒遊來游去時。
只要水清澈
保持原樣,我想,
他將無法捕獲鱒魚
和他的釣魚竿。
但最後小偷厭倦了
等待。他激動起來
小溪變得泥濘,
在我意識到之前,
他的魚竿在抽搐:
魚在那裡蠕動,
我帶著洶湧的熱血
凝視著被背叛的魚。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F9DrUXowBo

 

李斯特改編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BEU57MjhB0

 

《魔王》舒伯特原曲

敘事詩《魔王》是詩人歌德(Goethe)於1782年所寫的一首敘事詩,舒伯特在18歲當年(1815)將此曲天馬行空地改寫成為成藝術歌曲。我們可以在音樂中清楚地聽見四個角色:說書人、父親、兒子與魔王。

據說舒伯特在世時,歌德無緣聽見這套歌曲,僅在81歲(1831年)聽到女歌手 Schröder- Devrient 現場演唱,方知舒伯特本改編版,深受感動。

但舒伯特此時斯人已逝(1829年),兩人無緣會面。 

《魔王》 Der Erlkönig, D.328 Op.1
Wer reitet so spät durch Nacht und Wind? 
Es ist der Vater mit seinem Kind;
Er hat den Knaben wohl in dem Arm,
Er faßt ihn sicher, er hält ihn warm.

“Mein Sohn, was birgst du so bang dein Gesicht?

“Siehst, Vater, du den Erlkönig nicht?
Den Erlenkönig mit Kron und Schweif?

“Mein Sohn, es ist ein Nebelstreif." 

“Du liebes Kind, komm, geh mit mir! 
Gar schöne Spiele spiel’ ich mit dir; 
Manch’ bunte Blumen sind an dem Strand,
Meine Mutter hat manch gülden Gewand." 

“Mein Vater, mein Vater, und hörest du nicht, 
Was Erlenkönig mir leise verspricht?" 

“Sei ruhig, bleib ruhig, mein Kind; 
In dürren Blättern säuselt der Wind."

“Willst, feiner Knabe, du mit mir gehen?
Meine Töchter sollen dich warten schön; 
Meine Töchter führen den nächtlichen Reihn,
Und wiegen und tanzen und singen dich ein."

“Mein Vater, mein Vater, und siehst du nicht dort 
Erlkönigs Töchter am düstern Ort?"

“Mein Sohn, mein Sohn, ich seh es genau:
Es scheinen die alten Weiden so grau." 

“Ich liebe dich, mich reizt deine schöne Gestalt;
Und bist du nicht willig, so brauch ich Gewalt." 

“Mein Vater, mein Vater, jetzt faßt er mich an! 
Erlkönig hat mir ein Leids getan!"

Dem Vater grauset’s, er reitet geschwind
Er hält in Armen das ächzende Kind
Erreicht den Hof mit Müh’ und Not
In seinen Armen das Kind war tot. 

是誰在深夜狂風下疾馳?
是一個父親和他的孩子。
他將孩子抱在臂彎,
緊緊擁著,保護他,給他溫暖。

“我兒,為何要藏起你充滿恐懼的臉龐?"

“看,父親,你沒見到那魔王嗎?
那戴著王冠、拖著尾巴的魔王?"

“孩子,那是只是霧氣。"

“可愛的孩子,來吧,跟我走!
我會和你玩有趣的遊戲;
岸邊有好多鮮艷的花朵,
我媽媽有很多金色的衣服。"

“父親,父親,你有沒有聽到?
那魔王輕聲答應我的說話?"

“冷靜,冷靜,我的孩子,
那只是風吹枯葉的絮語。"

“可愛的孩子,你想不想跟我走?
我的女兒們會照顧你;
我的女兒們會為你帶來黑夜之舞,
搖著舞著唱著伴你入睡。"

“父親,父親,你看不到嗎?
藏在黑暗中的魔王之女?"

“孩子,孩子,我看得很清楚:
"那只是柳樹灰暗的外形。"

“我很喜歡你,尤其是你那可愛的臉蛋;
你若是不願,那我將使用暴力。"

“父親,父親,他抓住我!
魔王弄得我很痛苦!"

父親顫抖著,策馬疾馳,
懷抱著痛苦哀號的兒子,
他在恐懼下返抵家中;
在他懷裡的是他兒子的屍體。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oBo8dlPcQo

 

李斯特改編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4pC2Cc_hAo

 

小提琴演奏家恩斯特,亦有精彩的《魔王》改編版本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3h9K4gR2LE


華格納《唐懷瑟》序曲.精彩改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50NPwUYaLk&t=64s

 

李斯特改編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b2rX7-pmL8


威爾第《弄臣》第三幕四重唱.精彩改編

  • 《弄臣》第三幕四重唱:《美麗的愛之女》(Bella figlia dell’amor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NRcAr0RvkQ

 

《弄臣》原始四重唱場景

  • 《弄臣》第三幕四重唱:《美麗的愛之女》(Bella figlia dell’amore)

 

整段劇情連貫起來欣賞


貝里尼:《夢遊女》歌劇魔改版

「夢遊症」在遠古不化的時代,常被視為鬼靈上身的異像,但是在貝利尼筆下患有「夢遊症」的女主角愛蜜娜,沒有因患有此症而遭受世人異樣的眼光,反而因為「夢遊症」的事實,不但得回愛人的心,更為自己換回清白的名譽。 

1. 0:00 Osservate, l'uscio è aperto / 仔細看!門是開著的!

2. 3:26 Tutto è sciolto (vedi, o madre, è afflitto e mesto) / 一切都溶化了(看,哦,母親,它是痛苦和悲傷的)

3. 4:35 Pasci il guardo ed appaga l'anima

4. 5:05 Tutto è sciolto + Pasci il guardo ed appaga l'anima (at the end)

5. 6:07 Osservate, l'uscio è aperto

6. 6:55 Ah, non giunge

7. 7:21 Ah, non giunge + Ah, perché non posso odiarti

8. 8:12 Ah, non giunge + Ah, perché non posso odiarti

9. 8:52 Osservate, l'uscio è aperto + ah, non giunge

10. 9:43 Ah, non giunge + ah, perché non posso odiarti

11. 11:02 D'un pensiero e d'un accento / 在我的思緒和我的言語之中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mXyqtPxBSs

 

00:00 : Part 1 (第一段)

03:31 : Part 2 (第二段)

06:58 : Part 3 (第三段)

10:35 : Climax (終段)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TvIQxqejKA

 

《夢遊女》歌劇原始段落引用

1. 0:00 Osservate, l'uscio è aperto / 仔細看!門是開著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A_r3pp21Ig

 

2. 3:26 Tutto è sciolto (vedi, o madre, è afflitto e mesto) / 一切都溶化了(看,哦,母親,它是痛苦和悲傷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Km3_D054aw

 

3. 4:35 Pasci il guardo ed appaga l'anima / 滿足你的目光,滿足你的靈魂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oezTqcYgWo

 

4. 5:05 Tutto è sciolto + Pasci il guardo ed appaga l'anima (at the end)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lEbbq1u2vc

 

Act 2 - "Reggimi, o buona madre…" / 「抱抱我,哦,好媽媽…」

"… Pasci il guardo e appaga l'alma…" 、「…滿足你的目光,滿足你的靈魂…」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28py0uu5fc

 

5. 6:07 Osservate, l'uscio è aperto / 「看,門開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pF-jKpqHig

 

6. 6:55 Ah! non giunge uman pensiero / 「啊,人類的思想無法想像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OB_xXAhFgw

 

7. 7:21 Ah, non giunge + Ah, perché non posso odiarti 

Ah, perché non posso odiarti / 「啊,因為我無法恨你」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rz7kAusC88

 

8. 8:12 Ah, non giunge + Ah, perché non posso odiarti 

 

9. 8:52 Ah, non giunge + Ah, non giunge 

 

10. 9:43 Ah, non giunge + ah, perché non posso odiarti 

 

11. 11:02 D'un pensiero e d'un accento / 「在我的思緒和我的言語之中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OERTqElzNw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uI5A7waGPY

 

《夢遊女》歌曲名稱參考

  1.  前奏曲(Introduzione)

  2.  萬歲!愛蜜娜,萬歲!(Viva! Viva Amina!)

  3.  大家歡欣雀躍(Tutto gioia, tutto festa)

  4.  在瑞士那裡沒有花朵(In Elvezia non v ha rosa)

  5.  親愛的朋友(Care compagne)

  6.  對我而言(Come per me sereno)

  7.  將妳的手放在我的心上(Sovra il sen la man mi posa)

  8.  比任何人還多,愛蜜娜(Io pi di tutti, o Amina)

  9.  摯愛,原諒我(Perdona, o mia diletta)

  10.  這裡:請接受(Prendi : l anel ti dono)

  11.  啊!至少我可以找到(Ah! Vorrei trovar parole)

  12.  明天,當日子來臨時(Domani, appena aggiorni)

  13.  噢美麗的景色,我再看到你(Vi ravviso, o luoghi ameni)

  14.  你不知道這對可愛的眼睛(Tu non sai con quei begli occhi)

  15.  先生,你是否熟悉(Contezza del paese)

  16.  當夜幕低垂(A fosco cielo, a notte bruna)

  17.  夠了!(Basta cos!)

  18.  艾維諾! 你可以不道而別嗎(Elvino! E me tu lasci)

  19.  我羨慕四處遊移的微風(Son geloso del zefiro errante)

  20.  說真的,我對我們在此過夜(Davver, non mi dispiac

  21.  我看見什麼了?(Che veggio?)

  22.  噢天啊!我在做什麼?(Oh ciel! Che tento?)

  23.  仔細看!門是開著的!(Osservate. L uscio aperto)

  24.  看來是在休息(menzogna)

  25.  在我的思緒和我的言語之中(D un pensiero e d un accento)

  26.  婚禮將不會如期舉行(Non pi nozze)

  27.  這邊是樹木茂密而且陰暗的森林(Qui la selva pi folta ed ombrosa)

  28.  幫助我,我的好母親(Reggimi, o buona madre)

  29.  母親,你看到…(Vedi, o madre...)

  30.  伯爵萬歲!(Viva il Conte!)

  31.  為何我無法以我該有的鄙視態度來對待你(Ah! Perch non posso odiarti)

  32.  這可能是真的嗎?艾維諾!(E fia pur vero, Elvino)

  33.  我的主人,我無法否認(Signor Conte, agli occhi miei)

  34.  先生?我該相信什麼?(Signor! Che creder deggio?)

  35.  噢,我可以!(Oh! Se una volta sola)

  36.  啊,我沒有想到(Ah! Non credea mirarti)

  37.  不,我再也無法忍受(No, pi non reggo)

  38.  啊,人類的思想無法想像(Ah! Non giunge uman pensiero)

  39.  閉幕(Credits)

貝多芬 - 李斯特:偉大的交響曲改編貢獻

李斯特為貝多芬九大交響曲所再創作的全套鋼琴改編獨奏曲,過程漫長且由多家出版社出版聯合要求而成,共耗時28年(1837-1865)才全部記錄在樂譜並完成出版。

其實一代奇人李斯特於這期間經常演出彈奏,他不需要樂譜即可演奏。因此是1863年左右出版商 Breitkopf & Härtel 的要求,李斯特才於此時正視到他需要將貝多芬所有交響曲的改編版留下記錄。 

兩年後,1865年全套改編終於完成,李斯特曾說:「當一個人與貝多芬越熟悉,就越會堅持某些奇點,並發現即使是微不足道的細節也並非沒有價值」。(The more intimately acquainted one becomes with Beethoven, the more one clings to certain singularities and finds that even insignificant details are not without their value.)

為了得到最佳詮釋效果,李斯特也記下管弦樂器的名稱,提供鋼琴家模仿音色之基礎,在樂譜上他也貼心地為演奏者添加踏板標記和指法。

筆者認為:「李斯特改編之貝多芬九大交響曲」,是有史以來技術與音樂性至高表現的鋼琴音樂之一。

 

貝多芬第九號.不可能的任務

貝多芬第九號之神聖性,也反映在李斯特改編的過程:

當李斯特開始改編《第九號交響曲》時,他表示:「經過多方面的大量實驗,我無法否認第四樂章的編曲是完全不可能的,即使是部分令人滿意和有效的編排也是完全不可能的。」(After a great deal of experimentation in various directions, I was unable to deny the utter impossibility of even a partially satisfactory and effective arrangement of the 4th movement...)

雖然他曾經於1850 年為雙鋼琴做過一次《第九號交響曲》的改編

此時,我們也要感謝 Breitkopf & Härtel 出版社所做出的努力,因為透過書信的往來, Breitkopf & Härtel 告訴李斯特這是一件務必要做,且將名留青史的無比重要改編,這給了李斯特進行這項任務強大的信心。

書信往來後,李斯特又做了一次嘗試,並表示:「近年來鋼琴所達到的音域,是由於演奏技術和樂器機械改進方面的進步,這讓鋼琴家能做到比以前更多、更好的事情;透過其和聲力量的巨大發展,鋼琴正越來越多地在其『七個八度』音階的範圍內,改編所有管弦樂作品。這正是我現在向大家展示的作品。」

「李斯特改編之貝多芬九大交響曲」全套改編版本,最終於 1865 年出版,並題獻給漢斯·馮·畢羅(Hans von Bülow),而先前即完成的第五交響曲和第六交響曲的最初改編版本,是題獻給畫家和業餘小提琴家讓-奧古斯特-多明尼克·安格爾( Jean-Auguste-Dominique Ingres)。

 

 第一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9Q2xVAGdd0&list=PL0tkG0S-_tkVzi8EDlnu8c5UBZv2eEAeY

 

第二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LpEQXsIaP4&list=PL0tkG0S-_tkVzi8EDlnu8c5UBZv2eEAeY&index=2

 

第三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9sWSZJlkcM&list=PL0tkG0S-_tkVzi8EDlnu8c5UBZv2eEAeY&index=3

 

第四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OJV6dCZVsQ&list=PL0tkG0S-_tkVzi8EDlnu8c5UBZv2eEAeY&index=4

 

第五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NTk-mX-G4Q&list=PL0tkG0S-_tkVzi8EDlnu8c5UBZv2eEAeY&index=5

 

第六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CmX7HMuUss&list=PL0tkG0S-_tkVzi8EDlnu8c5UBZv2eEAeY&index=7

 

第七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aZ49Gl2bHs&list=PL0tkG0S-_tkVzi8EDlnu8c5UBZv2eEAeY&index=7

 

第八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afOc41IBpg&list=PL0tkG0S-_tkVzi8EDlnu8c5UBZv2eEAeY&index=8

 

第九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42Afr-OUso&list=PL0tkG0S-_tkVzi8EDlnu8c5UBZv2eEAeY&index=9


【附錄】李斯特創作總整理

*整理自維基百科「List of compositions by Franz Liszt」條目

編碼說明: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 前往蹦藝術 Podcas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BON音樂】談《魯斯蘭與柳德米拉》歌劇序曲

【BON音樂】談《魯斯蘭與柳德米拉》歌劇序曲

Glinka: Ruslan and Lyudmila Overture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魯斯蘭與柳德米拉》歌劇序曲

班傑明.詹德指揮波士頓青年愛樂管弦樂團 Liv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W3IwWFkpfc

 

樂譜版本

普雷特涅夫指揮俄羅斯國家交響樂團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UYylWmAibI

 

《魯斯蘭與柳德米拉》歌劇英文維基百科網頁

樂譜封面

 

歌劇演出簡史

《魯斯蘭與柳德米拉》首演於1842年11月27日,於聖彼得堡莫斯科大劇院卡門尼劇院舉行。葛令卡感受到俄羅斯觀眾們對歌劇日益喜愛,尤其是義大利歌劇,因此他借鑒普希金所著之長詩《魯斯蘭與柳德米拉》,以傳統古典音樂之作曲手法,創作出這部具有歷史地位之俄羅斯歌劇。

但沙皇尼古拉斯一世( Nicholas I )於1843年,在莫斯科大劇院卡門尼劇院成立了一家義大利歌劇團(Bolshoi Kamenniy Teatr),這某種程度來說,讓俄羅斯傳統歌劇的發展失去了契機。

但四年後,《魯斯蘭與柳德米拉》於1846年也在莫斯科大劇院(Bolshoi Theatre)進行了莫斯科首演。 

後來歌劇於1931年6月4日在倫敦蘭心大劇院(Lyceum Theatre)舉辦首度英國演出,並於1942年12月26日在紐約作為音樂會版本在美國首次演出。 


「只有從普希金起,才開始有了俄羅斯文學,因為在他的詩裡跳動著俄羅斯生活的脈動。」

 --- 俄羅斯文藝評論家 別林斯基(Vissarion Grigor'yevich Belinskiy, 1811-1848)

 

【引述文章】《魯斯蘭與柳德米拉序曲》:普希金敘事詩改編的俄國名曲

作者:雷健

一位是被高爾基稱為「俄羅斯詩歌的太陽」的俄羅斯文學之父普希金,一位是俄羅斯音樂之父葛令卡(Mikhail Ivanovich Glinka, 1804-1857),他們的交集碰撞會怎樣?最近重讀普希金的長篇神話敘事詩《魯斯蘭與柳德米拉》,再聽葛令卡以此為題材創作的同名歌劇,尤其是重聽《魯斯蘭與柳德米拉序曲》,巨匠碰撞留下曠世傑作,讓筆者感嘆連連。

 

葛令卡出生於莊園主家族

亞力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1799年生於莫斯科一個家道中落的貴族家族,他從小受到良好的貴族教育,法語家庭老師的管教使他在8歲時就能用法語作詩。農奴出身的保母時常給普希金講述俄羅斯古老的民間傳說和神話故事,讓他在汲取了豐富的俄羅斯民間語言的同時對民間傳說和神話故事產生了濃厚興趣。 1817年,普希金根據民間傳說開始構思長篇神話敘事詩《魯斯蘭與柳德米拉》,1820年完稿,那年他才20歲。

比普希金小5歲的米哈依爾·伊凡諾維奇·葛令卡1804年出生在斯摩稜斯克一個富裕的莊園主家族。與普希金不一樣的是,農奴教他的是小提琴、鋼琴和長笛,這為他日後走上音樂之路埋下伏筆。 1818年格林卡被送到聖彼得堡貴族寄宿學校學習,他接觸到一群有進步思想的老師和十二月黨人,又受教於鋼琴家、作曲家邁耶和菲爾德,經常流連於歌劇院欣賞莫札特、羅西尼等人的歌劇。

1824年,20歲的葛令卡到交通委員會辦公室任職。這份薪水不錯的工作並不能讓他滿意——他醉心的是音樂。任職期間,他寫了不少鋼琴曲和室內樂。 1830年,在作曲界小有名聲的葛令卡在歐洲遊學,在義大利、奧地利和德國,他認識了白遼士、孟德爾頌、董尼才第、貝里尼等音樂大家,受益匪淺。尤其是浪漫主義歌劇大師董尼才第和義大利歌劇作曲家貝里尼的歌劇給他留下深刻印象,從而萌生了寫歌劇的想法。他讚歎義大利歌劇多姿多采的旋律,但內心卻是俄羅斯的:“我真心不能做一個義大利人,因為我心繫祖國,因此我萌生了要寫俄羅斯歌劇的想法。”

「俄羅斯音樂之父」就此起步。

在這之前,義大利一批名重一時的音樂家主宰了俄羅斯的音樂領域,本土音樂家在義大利音樂家面前就像是二等公民。聖佊得堡和莫斯科的歌劇院常演的也是義大利歌劇,與歐洲其他大城市並無二致。直到1850年,整個俄羅斯還沒有一所音樂學院。

 

改編自普希金長篇神話敘事詩

1834年,格林卡回到俄羅斯,認識了普希金和果戈里,迅即成為好友。這一年他開始寫他的第一部歌劇《伊凡·蘇薩寧》。 1836年這部歌劇首演獲得成功。 1837年,葛令卡開始構思把普希金的長篇神話敘事詩《魯斯蘭與柳德米拉》改編成歌劇,並把這個想法告訴了普希金。普希金對葛令卡的構想非常感興趣,並答應幫他改編劇本。遺憾的是還沒等他兩個動手,普希金就死於一場決鬥。葛令卡只好與另七人將這部長詩改編為五幕歌劇。葛令卡為這部歌劇的譜曲斷斷續續寫了近6年。 1842年歌劇在聖佊得堡大劇院首演獲得巨大成功,其序曲更是被熱捧為俄羅斯管弦樂作品的經典之作。

 

《魯斯蘭與柳德米拉》歌劇故事

 

歌劇講述基輔大公弗拉基米爾在宮殿裡為女兒柳德米拉公主和女婿魯斯蘭公爵舉行盛大婚禮,婚禮剛結束,黑海王小矮子魔法師做起妖法掠走了柳德米拉。大公許諾誰找回柳德米拉,就將女兒許配給他為妻。魯斯蘭與另三個鍾情於柳德米拉的勇士一同出發去尋找柳德米拉。

魯斯蘭在尋訪柳德米拉的途中得到一位睿智老人的幫助,打聽到柳德米拉的下落,戰勝了同伴的追殺和魔法師黑海王的哥哥大頭人,並得到一把舉世無雙的寶劍。後來,魯斯蘭終於找到黑海王的魔窟,與黑海王大戰三天三夜,最後戰勝黑海王,將昏迷不醒的柳德米拉帶回,其間又逃過女巫的算計,最後用寶劍破除了魔法師的魔咒,救起柳德米拉並與她完婚。

 

《魯斯蘭與柳德米拉序曲》是葛令卡的交響音樂巔峰之作。這首不到5分鐘的序曲激越明快,以奏鳴曲式寫成。

樂譜版本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UYylWmAibI

 

更多魯斯蘭與柳德米拉之故事介紹:

→魯斯蘭與柳德米拉 (普希金長詩)

普希金原著《魯斯蘭與柳德米拉》扉頁插圖與書名頁

 

樂曲一開始就是雄壯激越的急板,代表魯斯蘭英武豪邁一往無前的形象,正如普希金在詩中所描繪的:

「魯斯蘭,懷著滿腔怒火

終於找到這隻惡魔的老巢。

此時勇士已站在山腳下,挑戰的號角有如狂風怒號,急不可耐的戰馬嘶鳴不已,強勁的鐵蹄把雪地亂刨。 」

之後的一段大提琴吟唱,取自第二幕第三場魯斯蘭對柳德米拉傾訴愛情的詠嘆調主題,小提琴則在高音區予以應答,謳歌他們的純真愛情。隨後木管奏出閃爍迷離起伏不定的斷奏,預告故事艱難曲折的情節。最後樂曲又回到開頭那突飛猛進的旋律,在引子中拳頭般的和弦結束。

 

葛濟耶夫指揮馬林斯基歌劇院樂團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yx99YcHdIQ

 

充滿俄羅斯性格被奉為圭臬

葛令卡後來為這首序曲的寫法作了說明

他說:「我採用的是『突飛猛進』的速度,這急板是歡樂的,像莫札特的《費加洛的婚禮序曲》一樣,而且也是D大調。當然,是另一種性格,是俄羅斯的。

這首具有強烈俄羅斯性格的序曲一經問世,就被俄羅斯音樂家們奉為圭臬,認為是將俄羅斯民間音樂與交響樂完美融合的成功之作,歐洲古典音樂奏鳴曲式風格及其主題發展規律在序曲中得到遵循,俄羅斯民間音樂的旋律和創作原則也被運用,是一首極具俄羅斯風格和俄羅斯人性格的管弦樂作品,俄羅斯人豪邁勇武、敢於用正義戰勝邪惡,對愛情忠貞不渝的性格得到淋漓盡致的表現。

在葛令卡之後的俄國作曲家們無一不深受他的影響。林姆斯基·高沙可夫在他的自傳《我的音樂生活》中這樣描述葛令卡對他的影響:「我真正愛好音樂藝術,那還是在聽了《魯斯蘭與柳德米拉》以後的事”,“葛洛文家裡有一些選自《魯斯蘭與柳德米拉》的歌譜——奇異的夢、燦爛的愛星、哦,原野!從頭到尾地彈奏;這些選自那部我並不熟悉的歌劇的歌曲深深觸發了我的幻想,並高度地引起了我的興趣;彷彿我第一次感覺到那和聲的美。 」

19世紀俄羅斯音樂評論家斯塔索夫說:「普希金和葛令卡都創造了俄羅斯語言,一個在詩裡,而另一個是在音樂裡。」

俄羅斯文藝評論家別林斯基曾這樣評價普希金: 「只有從普希金起,才開始有了俄羅斯文學,因為在他的詩裡跳動著俄羅斯生活的脈動。」

用別林斯基這句名言來評價葛令卡的音樂也同樣適用。

如今,歌劇《魯斯蘭與柳德米拉》少有整劇演出,但這首序曲卻是音樂會常演曲目。 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開幕之際,指揮家捷傑耶夫率馬林斯基劇院交響樂團在紅場舉行的慶祝音樂會上,演奏了《魯斯蘭與柳德米拉序曲》,受到全場觀眾狂熱歡呼。


【BON話題】什麼是俄國五人組?

俄國五人組,又被稱為「The Mighty Handful」或「The Mighty Five」

 

下方「俄國五人組」照片由左至右,分別為:


庫宜(César Cui, 1835-1918)
穆索斯基(Modest Mussorgsky, 1839-1881)
林姆斯基-高沙可夫(Nikolai Rimsky-Korsakov, 1844-1908)
鮑羅定(Alexander Borodin, 1833-1887)
巴拉基列夫(Mily Balakirev, 1837-1910)

 


然而,提到俄國五人組的地位之前,
應先提到俄國在19世紀的西方音樂先驅:
米凱爾.葛令卡(Michael Glinka, 1804~1857)。

米凱爾.葛令卡(Michael Glinka, 1804~1857)

葛令卡被譽為近代俄羅斯「國民樂派」的開山始祖
話說俄國在十八世紀的彼德大帝之後,
才開始全力追求西化,
然這進步卻非一朝一夕之功。

而葛令卡早期在德國學習音樂,
回俄國後先以義大利式的華麗風格作曲
逐漸地他意識到民族音樂的重要性
便改以民間音樂、舞蹈等素材譜曲

他的音樂與理念
喚醒了俄羅斯人對於自身音樂的熱愛、民族榮譽感
也由於開創俄羅斯風之音樂,
經常被稱為「俄羅斯音樂之父」。

在他的大步開創之下,
幾位優秀的俄國年輕作曲家,
紛紛以復興民族主義的追隨精神,

在音樂作曲中,
同時融合了西方與俄國的各種傳統元素
而將近代的俄羅斯古典音樂逐步推向高峰

然而,提到俄國五人組,
又不能不提一代大師柴可夫斯基(Pyotr Ilyich Tchaikovsky, 1840-1893)
且容後仁斌老師再敘柴氏豐功偉業。
 

綜觀葛令卡與俄國五人組,
他們身處於在一個令經人類文明革新之後,
不斷企圖追求進步繁榮的世代。

雖然有政治上種種的限制與經濟上種種的困乏
但如以現今所遺留給後世的精神財富與美妙音樂

卻是我們得以欣賞的精神無盡財富。

 


一起欣賞這張以葡萄牙文發行的「俄國五人組」(O Grupo dos Cinco)郵票,做得相當精美~

 


 

五人組的活躍年代圖(圖片取自Wiki百科)

 


  

俄羅斯後期浪漫 - 國民樂派代表音樂家

俄國五人組與柴可夫斯基

 

待續~仁斌老師之後文章再敘柴氏豐功偉業。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 前往蹦藝術 Podcas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苗北講堂】2024下半年系列:普契尼逝世百年致敬~四大寫實歌劇巡禮(二)為了藝術為了愛~談《托斯卡》

【苗北講堂】2024下半年系列:普契尼逝世百年致敬~四大寫實歌劇巡禮(二)為了藝術為了愛~談《托斯卡》中的淒美與真實 PUCCINI: “Tosca”
Miaobei Art Center X BONART 2024-2-2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課程主軸:

「普契尼逝世百年致敬~四大寫實歌劇巡禮」系列課程✨

《托斯卡》
《波希米亞人》
《蝴蝶夫人》
《杜蘭朵公主》

在全世界十大上演率最高歌劇裡,普契尼的四大歌劇永遠是最受觀眾歡迎的劇目。

愛情,是歌劇史上出現最多,也最歷久彌新的主題,更也是義大利寫實主義歌劇作家普契尼作品中的核心元素
他筆下細膩的愛情與詠嘆,流淌下無盡的哀愁

從《波希米亞人》藝術靈魂的雋永、《托斯卡》淒美壯烈的真實、《蝴蝶夫人》深情等待的不悔,再到遺作《杜蘭朵公主》的霸氣公主與柳兒的嬌柔,普契尼的每部歌劇都蕩氣回腸且賺人熱淚…

2024年適逢普契尼逝世一百週年,是極其重要的年份;在這系列專題演講中,台灣蹦藝術理事長林仁斌老師將以獨家精彩資料與影音欣賞,將帶領您深入了解作曲家的創作精髓與音樂人生...

 

苗北藝術學苑 - 課程詳細資訊

113-2苗北講堂 

時間 _ 2024-09-08~2024-10-13
地點 _ 視聽中心
費用 _ 150
指導單位 _ 苗栗縣政府
主辦單位 _ 苗栗縣苗北藝文中心
協辦單位 _ 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
※ 單堂報名:$ 150
※ 套票4堂 :$ 420

授課教師 _ 林仁斌(超人氣古典音樂欣賞名家、蹦藝術執行長)

一、因應現行防疫規範,學員上課均需全程配戴口罩;並遵守本中心防疫措施相關規定,違反規定將無法入場上課。

二、課程相關事宜洽詢:活動企劃部曾小姐037-612669轉511/cctseng@miaobeiac.org

主講人|林仁斌

蹦藝術 | BONART 執行長

知名長笛演奏、指揮、撰文、演講與音樂攝影之全方位音樂家 旅法知名音樂家林仁斌自2001年自巴黎師範音樂院(École Normale Supérieure de paris)學成返國後,以長、短笛演奏、室內樂及樂團指揮活躍於國際音樂節與國內外音樂廳;演奏專輯出版有《夜間咖啡館》、《妳的我的》、《華麗聚焦-雙長笛與鋼琴的歌劇院之夜》、《華麗聚焦II-卡門》(林仁斌&周欣穎)《動物狂歡節》….等。 現為音樂藝文網站「蹦藝術|BONART」執行長與Podcast古典音樂節目《蹦藝術》主持人,深受各界樂迷喜愛。多年來撰文拍攝訪問音樂家,更以文字與攝影見長,每年演講場次超過百場;為國家交響樂團、台北市立交響樂團、長榮交響樂團與國家兩廳院、苗北藝文中心等各單位邀約之音樂講座策展、音樂導聆與撰稿人,更是公認的超人氣音樂欣賞名家。

 

報名資訊與報名方式

繳費資訊

◎線上報名,點選上方「馬上報名」,填寫完google表單後,完成繳費。
◎臨櫃報名,至苗北藝文中心服務台填寫報名表,並完成繳費。
◎郵寄報名,填妥報名表(請自本頁面下方下載),並且完成繳費,將報名表郵寄至苗栗縣竹南鎮公園路206號苗北藝文中心(信封請註明:113-2苗北講堂)。
◎電子郵件報名,填妥報名表(請自本頁面下方下載)並完成繳費,將報名表寄至:cctseng@miaobeiac.org,主旨:113-2苗北講堂,即完成報名。

◎ 現場繳費:請攜帶報名表至苗北藝文中心服務台
◎線上匯款:
戶名:苗栗縣苗北藝文中心
銀行:臺灣土地銀行頭份分行(0050212)
帳號:021-051-051-316

 

注意事項

1、退款規定:課程進入報名行政流程繳費後,因故不克參加者,需配合規定,於活動開始前14個工作天提出申請(票券效期開始日期起算),退票將酌收票價10%的行政手續費用,逾期恕不受理。

2、活動延期:若因天災等不可抗力因素(如:颱風),主辦單位將告知補辦日期或退款事宜。並保留修改活動內容,以及終止課程之權力。

3、講座以收費報名辦理,每堂未達上限人數,將告知退款事宜。並保留修改活動內容,以及終止課程之權力。

4.因應疫情配合政府措施,學員需全程佩戴口罩、禁止飲食。

課程形式配合中央防疫指揮中心指示滾動式修正,如採線上課程,將以「Google Meet」軟體上課;敬請各位學員一同共學、共好!藝起做好防疫措施,提供一個安心、安全的場域,迎接藝文生活。

竭誠歡迎您的參與~一起享受音樂與藝術之美💕


向普契尼致敬

- 2024年8月攝於義大利 Lucca,普契尼出生之故居廣場。(背後磚紅色三樓即為普契尼出生地,現為普契尼博物館)

 

為了藝術為了愛~談《托斯卡》中的淒美與真實

PUCCINI: “Tosca”

 

113/9/22(日) 10:00

《托斯卡》的故事背景設定於1800年代的羅馬,當時的歐洲正因為拿破崙頻繁的征戰而動盪,羅馬也先後遭到拿破崙與拿坡里王國佔據。原著巧妙的設計讓主要角色與真實歷史相互契合,更增添了情感拉扯間的戲劇張力...

本堂課程中,讓蹦藝術林仁斌老師以豐富的資料,帶您深入領略歌劇《托斯卡》的寫實世界

 

  • 普契尼歌劇 «托斯卡»(Tosca)

《托斯卡》(Tosca)是普契尼第五部歌劇作品,普契尼將歌劇故事背景設於法國大革命期間,講述演員托斯卡和情人卡瓦拉多西之間為了愛情犧牲生命的悲傷故事。加上之前的《波西米亞人》以及之後的《蝴蝶夫人》,這連續三部歌劇毫無疑問是普契尼所有作品中最受歡迎的,《托斯卡》更是普契尼眾多作品中,演出次數最多的一部,而〈為了藝術為了愛〉是《托斯卡》中最賺人熱淚的歌曲,也是歌劇中女高音的招牌詠嘆,悲傷至極的胸腔呼吸,那近乎窒息的歌聲,感動了無數人。在本堂課程中,林仁斌老師將帶領大人同學們從歌劇創作背景到歌劇各項知識的延伸並進行深度賞析。

 

先來一首《托斯卡》(Tosca)經典曲目,暖場一下:

瑪麗亞.卡拉絲 演唱 «為了藝術為了愛»
María Callas - "Vissi d´arte"

Puccini Tosca Act. II
María Callas at Covent Garden, 196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LR3lSrqlww

«為了藝術為了愛» 義/英/中歌詞翻譯:

Vissi d'arte, vissi d'amore,

non feci mai male ad anima viva!

Con man furtiva

quante miserie conobbi aiutai.

Sempre con fè sincera

la mia preghiera

ai santi tabernacoli salì.

Sempre con fè sincera

diedi fiori agli altar.

Nell'ora del dolore

perché, perché, Signore,

perché me ne rimuneri così?

Diedi gioielli della Madonna al manto,

e diedi il canto agli astri, al ciel,

che ne ridean più belli.

Nell'ora del dolore,

perché, perché, Signore,

ah, perché me ne rimuneri così?

I lived for art, I lived for love,

I never did harm to a living soul!

With a secret hand

I relieved as many misfortunes as I knew of.

Ever in true faith

My prayer

Rose to the holy shrines.

Ever in true faith

I gave flowers to the altar.

In the hour of grief

Why, why, Lord,

Why do you reward me thus?

I gave jewels for the Madonna's mantle,

And songs for the stars, in heaven,

That shone forth with greater radiance.

In the hour of grief

Why, why, Lord,

Ah, why do you reward me thus?

我為了藝術而生,為愛而活

我從未傷害過任何生靈!

我總是暗中

悄悄解救 許多不幸的生命。

我信仰虔誠,

祈禱聲能在聖殿中

上達天聽。

我信仰堅貞,

在教堂祭壇裡獻上鮮花。

可為何在這悲痛的時刻,

上主啊,

為何祢給我這般回報?

我用珠寶妝點聖母的長袍,

也將我的歌聲,獻給在天空中

閃耀無比的星辰

在這悲痛的時刻,

為何 為何,上主啊,

為何祢給我這般的回報?

卡拉絲所演唱的版本,一直是筆者心中永遠的經典。

在這份1964年難得的柯芬園現場錄影中,請大家注意欣賞詠嘆調中的最後一句歌詞(2:42開始)「ah, perché me ne rimuneri così?」(為何祢給我這般的回報?)。

當卡拉絲演唱到這邊時,大膽地使用胸腔呼吸,歌聲裡充滿悲情與無奈,甚至帶著淚水...她讓歌唱裡的情緒達到頂點,而不在只是侷限在「美聲唱法」的範疇。我認為卡拉絲的詮釋遠遠超越了聲樂技巧,而直達最深層的情感表現,所以她的 Tosca 能才這麼多年長據人心,甚至被譽為「永遠的Tosca」。


創作源起

 

《托斯卡》(Tosca)是普契尼的第五部歌劇作品,加上之前的「波西米亞人」、以及之後的「蝴蝶夫人」,這三部歌劇無疑是普契尼所有作品中最受到歡迎的。

 

普契尼歌劇創作年表:

  • 1884年:《群妖圍舞》(Le Villi
  • 1889年:《埃德加》(Edgar
  • 1893年:《瑪儂·雷斯考特》(Manon Lescaut
  • 1896年:《波希米亞人》(La bohème
  • 1900年:《托斯卡》(Tosca
  • 1904年:《蝴蝶夫人》(Madama Butterfly
  • 1910年:《西部女郎》(La fanciulla del West
  • 1917年:《燕子》(La rondine
  • 1918年:《三聯劇》(Il trittico
  • 1926年:《杜蘭朵公主》(Turandot

 

《托斯卡》將故事背景設於法國大革命期間,講述演員托斯卡和情人卡瓦拉多西之間為了愛情犧牲生命的故事。

1890年,當普契尼觀看了法國劇作家薩爾杜為有名的女演員薩拉·貝爾納德所作的悲劇托斯卡後深受感動,並立即產生了為之譜曲的願望。

當時普契尼手上仍在進行著另一部歌劇波希米亞人》的音樂創作,因此《托斯卡》被暫時擱置。到了1895年差不多結束了《波希米亞人》的全部作曲後,普契尼才委託劇作家開始創作《托斯卡》的歌劇腳本。

托斯卡》(Tosca)是普契尼的3幕歌劇,劇本由伊利卡(Luigi Illica)和契亞克薩(Giuseppe Giacosa)改編自法國劇作家薩爾杜(Victorien Sardou)的同名戲劇。於1900年1月14日在羅馬科斯坦茲劇院作首次演出。

【關於首演】

》( Tosca)於1900年1月14日羅馬科斯坦茲劇院作首次演出,指揮是托斯卡尼尼

 

*以上資料整理於網路以及維基百科


【原著劇情】

看懂歌劇~先了解原著背景(原著劇情資料整理自音樂作家 夏爾克之部落格文章-【托斯卡(普契尼歌劇)/原著,劇情與動機】及維基百科「拿破崙戰爭」)

普契尼歌劇《托斯卡的原著是義大利作家薩爾都(Victorien Sardou, 1831∼1908)的五幕悲劇,普契尼找上《蝴蝶夫人》和《波西米亞人》的編劇搭檔伊利卡(Luigi Illica)和契亞克薩(Giuseppe Giacosa),花了三年時間將五幕戲劇濃縮為三幕七景歌劇,背景設定為1800年6月17-18日的羅馬。當時歐洲社會因為拿破崙發動戰爭而處在動蕩不安之局勢。

 

關於「拿破崙戰爭」,主要有以下三種說法:

ㄧ、1799年11月9日--拿破崙自霧月政變奪得政權,成為第一執政官。

二、1803年5月13日--英法兩國結束了從1792年到1814年間短暫的和平,開啟了跨海戰事。

三、1804年12月2日--拿破崙稱帝,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

當時義大利因為戰爭因素,被分為許多小國意大利長期以來被分為若干小國:羅馬教皇統治了義大利的教皇國。

繼法國革命之後,拿破崙統治下的法國軍隊於1796年入侵意大利,於1798年2月11日進入羅馬,當時幾乎空城並共同建立共和國。

1799年9月,保護共和國的法國人退出了羅馬。

當法國人離開時,拿坡里王國(Kingdom of Naples)的軍隊佔領了這座城市。

而羅馬有一個安傑羅提家族,在義大利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家族族長原也是封建的保守派,但投向拿破崙,就成為了新成立的羅馬共和國的領事。

安傑羅提家族族長在某個宴會場合看到英國公使夫人時,他嚇了一跳:眼前這位夫人這他之前曾在倫敦遇到的高級妓女:愛瑪。這位美麗的夫人愛瑪極有手腕,不僅釣到了英國公使老公,還成為了當時拿坡里王於羅馬社交圈紅人,得到拿坡里王妃的信賴。但她唯一害怕的是自己身為妓女的過往被揭穿... 現在她遇到了舊識安傑羅提,著實令她不安...

於是愛瑪想要派刺客去殺掉他,但因為安傑羅提畢竟是族長,身旁有隨扈而苦無機會。

1800年5月,當時法國軍事領導人拿破崙再一次帶著他的部隊攻擊義大利。 6月14日,這支軍隊在「馬倫哥會戰Bataille de Marengo,1800年6月14日))與奧地利軍隊對戰,他成功將奧地利軍隊逐出義大利。此役的勝利再次鞏固了拿破崙的軍事地位。 隨著戰事延燒,拿破崙軍隊延續「馬倫哥會戰勝利並長驅直入征服了羅馬,此時羅馬市內共和主義者又再次活躍主政。

屬於封建保守派的拿坡里王妃非常擔心,她派出了自己的心腹斯卡皮爾男爵,當祕密警察總長,去羅馬逮捕共和主義者。

羅馬城內的那不勒斯人即將放棄羅馬,就而在羅馬即將再次崩潰時,心繫心頭之患未除的公使夫人愛瑪得到拿坡里王妃協助,發出格殺令懸賞重金要殺安傑羅提。

斯卡皮爾男爵此間抓了不少人,都送去了絞刑台,但就是抓不到躲在羅馬的安傑羅提。

安傑羅提家族也為了要救族長而積極謀略:弟弟想辦法買通獄卒放他出來,妹妹還要他逃獄後就逃到家族教堂:聖安德烈第拉瓦雷教堂。她會進一步支援讓哥哥換裝逃出去。

而這份逃亡計畫就在1800年6月17日進行。安傑羅提真的逃了出來並來到了聖殿。

進入聖殿中,有一個大壁畫還沒完成用布蓋著,還有一些作畫的器具,不一會,他遇見了於教堂內畫壁畫的畫家卡瓦拉多希~

就從這裡開始,原著銜接進入了歌劇《托斯卡》開始之劇情...


歌劇資訊(整理自維基百科《托斯卡

三幕七景歌劇
音樂:賈柯摩‧普契尼
劇本:Luigi Illica Giuseppe Giacosa
首演:1900114日羅馬Costanzi劇院
演奏時間:第一幕45分、第二幕40分、第三幕30《劇中主要人物》
弗洛莉亞.托斯卡(Floria Tosca) ..............女高音
卡瓦拉多西(Mario Cavaradossi) ..............男高音
史卡畢亞(Barone Scarpia) ...................男中音
安傑羅第(Cesare Angelotti)..................男低音
教堂守衛/....................................男中音
史波雷塔(Spoletta) .........................男高音
夏羅內(Sciarrone)..........................男低音
警衛/. .....................................男低音
牧童/....................................童聲女高音

 

【歌劇分幕劇情】

第一幕 1800年,羅馬 

越獄逃脫的政治犯安吉羅提(Cesare Angelotti,男低音)衝進聖安德烈第拉瓦雷教堂(Church of Sant' Andrea della Valle)內的阿塔凡蒂侯爵家的禮拜堂,他剛剛躲好,一個老教堂執事蹣跚的走進來,祈禱的鐘聲響起。 

不久,在教堂內畫壁畫的畫家卡瓦拉多希(Mario Cavaradossi,男高音)進來,他掀開畫布,繼續畫以安吉羅提的姐姐-侯爵夫人瑪格達萊娜為形象的瑪利亞(Mary Magdalene)。卡瓦拉多希從懷中拿出自己的情人女歌手托斯卡(Floria Tosca,女高音)的小肖像來跟畫像比較,一個是黑色的眼珠,一個則金髮碧眼,卻同樣的美麗Recondita Armonia,奇妙的和諧。此旋律後來變成了侯爵夫人瑪格達萊娜的動機一旁的教堂執事抱怨著離開。安吉羅提從禮拜堂中露出了臉,他很高興能夠和以前的同志卡瓦拉多希再次見面,卡瓦拉多希激動的拿食物給他,當聽到托斯卡的聲音,安吉羅提趕緊又藏起來。

托斯卡是一個忌妒心很強的女人,她總是疑心卡瓦拉多希背著她跟別的女人來往。看到畫中藍色眼睛的侯爵夫人她更有了懷疑的理由(Mario! Mario! Mario!),卡瓦拉多希微笑著向她解釋讓她平靜下來(Qual`occhio al Mondo),並說定晚上音樂會後在他郊外的小屋再見。

托斯卡走後卡瓦拉多希招呼安吉羅提出來,告訴他自己小屋的去路,並說如遇危險可以躲在花園的古井中。外面響起了通知有人越獄的砲聲,兩個人立刻離開教堂。

同時,教堂執事帶著唱詩班的孩子們進來,他們喧鬧著,因為有人說羅馬軍隊已把拿破崙(Napoleon)趕出了意大利。當前來搜尋安吉羅提的秘密警察局長斯卡皮亞男爵(Baron Scarpia,男中音)出現時,大家都安靜下來,他在侯爵家的禮拜堂裡發現了侯爵夫人的扇子以及吃完食物的空盒子(此時奇妙的和諧之旋律再度出現),而牆壁上的瑪利亞畫像則告訴了他畫這幅像的人就是卡瓦拉多希。

托斯卡由於不放心又回來找卡瓦拉多希,但卻遇到曾經垂涎於她的斯卡皮亞,她的臉上露出厭惡的表情,但心懷詭計的這位警察局長熱情迎上前向她問好。斯卡皮亞把自己剛剛找到的侯爵夫人的扇子拿給托斯卡看,並極力的添油加醋,認為卡瓦拉多希背叛自己的托斯卡流著眼淚發誓要報復。托絲卡離開,教堂裡漸漸人多起來,人們來做禱告。斯卡皮亞派人跟踪托斯卡,看著這個逐漸落入他圈套的女人,斯卡皮亞不禁冷笑起來,那聲音令人毛骨悚然(Va,Tosca!)

 

第二幕 法內斯宮殿(Farnese Palace)

在法內斯宮殿(Farnese Palace)樓上的秘密警察局長的房間裡,斯卡皮亞一邊吃飯一邊幻想著能夠按照自己意願征服托斯卡時的那種病態的快感(Ha pi Forte Sapore)。這時跟踪托斯卡的人回來,他報告說沒有發現安吉羅提,但抓來了卡瓦拉多希。

樓下正在舉行皇家慶祝活動,傳來了托斯卡的歌聲,音樂會結束後,托斯卡上來,斯卡皮亞吩咐將卡瓦拉多希帶到隔壁的房間。

聽到驕傲的卡瓦拉多希受到酷刑所發出的呻吟聲,托斯卡再也受不了了,她說出了安吉羅提的藏身之處。

卡瓦拉多希被帶出來,意識到發生了什麼後他嚴厲的指責托斯卡。這是一個官員衝進來說拿破崙打贏了戰爭(Battle of Marengo),卡瓦拉多希情不自禁的歡呼勝利(Vittoria!)。 斯卡皮亞命令將他押入大牢。

看看托斯卡,斯卡皮亞邪惡的微笑著走向她,向她表示她可以用自己來換得卡瓦拉多希的生命,托斯卡推開他。「妳向我要一條命,我卻只要求妳片刻…,」,斯卡皮亞無恥的淫念讓這可憐的女人在心中向上帝訴求,為何她的命運如此悲慘(Vissi d`arte,為了藝術為了愛)。

此時一個秘密警察進來報告說在圍捕過程中安吉羅提自殺了。托斯卡低著頭臉色蒼白,內心下了決定,她對斯卡皮亞表示願意屈服,斯卡皮亞答應托斯卡只會以形式上的處決卡瓦拉多希,之後再暗地裡再將他們放走,托斯卡則要求他再寫一張通行證給他們。

當斯卡皮亞簽字並欲一親芳澤時,托絲卡便拿起桌上的一把餐刀刺進斯卡皮亞的身體:「這就是托斯卡的吻」。並從他漸漸堅硬的手中拿出通行證,在他的頭便點了一根蠟燭,放一個小十字架在他的胸口,托斯卡逃離房間。

首演之原作海報,描繪第二幕的劇情:

 

第三幕 教堂

處決日的清晨,教堂的鐘聲響起,卡瓦拉多希絕望的思念著托斯卡(E lucevan le stelle,今夜星光燦爛),便以他身上唯一值錢的戒指來賄賂了一個獄卒要他送張告別的紙條給托斯卡,不久托斯卡跑進來,她告訴卡瓦拉多希自己殺死斯卡皮亞的經過,兩個人描畫這美好的未來。

執行槍決的士兵來把卡瓦拉多希帶走,托斯卡要他假裝自己中彈了倒地,然後一起逃走。

以為士兵們所開的是空砲彈,托斯卡在執行官離開後跑到卡瓦拉多希的身邊催他快起來,卻發現情人一動不動,胸口不斷流出鮮紅的血,這時她才明白自己受了騙。

托斯卡悲痛吶喊,抱著愛人的屍體悲痛欲絕。而發現斯卡皮亞被謀殺的衛兵此時已趕過來逮捕托斯卡。對卡瓦拉多希遺體告別後,托斯卡從行刑台高塔邊翻身一躍而下自殺,追隨情人而去...(普契尼在此以(今夜星光燦爛)的主題來作為歌劇當終曲)
(全劇終)

劇中第一幕的場景:聖安德肋聖殿(Church of St. Andrew of the Valley)。

此教堂位於羅馬 Piazza Vidoni, 6 (點按左側有Google Map連結...XD)。1590年破土興建,1600年竣工。1608年時重新啟動更華麗宏偉的改建計劃,至1650年完成聖堂的內部結構,真的由內至外都非常華麗,大家於下方圖片中欣賞:

聖安德肋聖殿(Church of St. Andrew of the Valley)
整體外觀 - 聖安德肋聖殿(Church of St. Andrew of the Valley)

 

教堂巴洛克式建築立面 - 聖安德肋聖殿(Church of St. Andrew of the Valley)
教堂巴洛克式建築立面 - 聖安德肋聖殿(Church of St. Andrew of the Valley)

 

教堂內部 - 聖安德肋聖殿(Church of St. Andrew of the Valley)
教堂內部 - 聖安德肋聖殿(Church of St. Andrew of the Valley)

 

精緻繪畫之天花板 - 聖安德肋聖殿(Church of St. Andrew of the Valley)
精緻繪畫之天花板 - 聖安德肋聖殿(Church of St. Andrew of the Valley)

 

教堂天井 - 聖安德肋聖殿(Church of St. Andrew of the Valley)
教堂天井 - 聖安德肋聖殿(Church of St. Andrew of the Valley)

 

教堂內部場景圖(點按)


關於《托斯卡》的冷知識

(一)中西時間點對比

在網路上,有許多網友們討論過關於《托斯卡》的歌劇各項劇情延伸與年代比較,引發奇想,筆者至中央研究院《兩千年中西曆轉換網站,輸入推算出歌劇《托斯卡劇情發生的時間點 - 西元1800年6月17日,是清仁宗嘉慶5年(歲次庚申)閏4月25日。

然後還知道了劇情發生那天,其實是星期二...XD

(二)滿月!?下弦月!? 星光燦爛!? 月光皎潔!?

第一幕在教堂中,托斯卡與卡瓦拉多希相約晚上見面,托斯卡還提到「今晚是滿月」、「讓我們共飲於夜間,花朵十分芬芳」...

但從「http://astropixels.com」網站上,可以查詢各年份之月亮,我們可以在網站上查到西元1800年6月份的滿月是6月7日。

所以當男主角卡瓦拉多希在17-18日即將行刑前唱著«E lucevan le stelle»(今夜星光燦爛)時,如果按照史實月相,那麼其實他所見到的,應該是只有部分月亮可見的「下弦月」...

 

月相可以追溯~至於「星光是否真的燦爛?」,真的無法考據了~

 

(三)紅白大對抗!? - 卡拉絲的托斯卡戲服

有別於1899年首演海報中的托斯卡穿著純白戲服,卡拉絲著名的托斯卡戲服,是酒紅色絨布穿綴著點點寶石,非常華麗的女高音裝扮:

1899年首演海報中的托斯卡

 

歌劇 Tosca (1899年宣傳海報) 第二幕場景
歌劇 Tosca (1899年宣傳海報) 第二幕場景

卡拉絲的著名紅色托斯卡戲服:

 

"這套著名的「托斯卡」"Tosca"

 

這套著名的「托斯卡」"Tosca" 紅色戲服由 Marcel Escoffier 設計。卡拉絲於1964年柯芬園(Covent Garden in London 1964)、 1965年巴黎歌劇院(Opera National Paris 1965)與1965年大都會歌劇院(Metropolitan Opera House New York 1965)之製作,均穿著此戲服。
這套著名的「托斯卡」"Tosca" 紅色戲服由 Marcel Escoffier 設計。卡拉絲於1964年柯芬園(Covent Garden in London 1964)、 1965年巴黎歌劇院(Opera National Paris 1965)與1965年大都會歌劇院(Metropolitan Opera House New York 1965)之製作,均穿著此戲服。

永遠的托斯卡 - 瑪麗亞.卡拉絲(1953)

托斯卡》當然要聽卡拉絲的版本😊
以下是筆者已經幫大家整理好之音軌檔案(真的好佛心♥)~大家
只要點按音軌之時間軸,便會自動播放該段音樂喔~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kMx0CLWeRQ


普契尼三幕歌劇«托斯卡» 1953年經典錄音
卡拉絲, 史蒂方諾, 拉斯卡拉歌劇院

Giacomo Puccini (1858-1924) – Tosca 
Opéra in Three Acts Act 1 

點按曲目後的時間軸,可以直接欣賞該曲目

1- « Ah! Finalmente! » (00:00) 
2- « Dammi i colori... Recondita armonia » (5:24) - famous passage 
3- « Gente là dentro! » (9:51) 
4- « Mario..Mario..Mario » (11:02) - famous passage 
5- « Ah, quegli occhi! ... Quale occhi al mondo può di paro » (17:58) 
6- « E buona la mia Tosca » (23:05) 
7- « Un tal baccano in chiesa! » (28:02) 
8- « Tutto è chiaro ... Tosca? Che non mi veda ... Mario! Mario! » (31:24) 
9- « Ed io venivo a lui tutta fogliosa » (34:28) 
10- « Tre sbirri » (38:32) - famous passage 

Act 2 
11- « Tosca è un buon falco » (42:36) 
12- « Ha più forte » (45:39) 
13- « Meno male! » (47:56) 
14- « Dov'è dunque Angelotti? » (51:12) 
15- « Ed or fra noi parliam da buoni amici » (53:12) 
16- « Orsù, Tosca, parlate » (57:11) 
17- « Basta,Roberti » (1:00:13) 
18- « Nel pozzo... Del giardino » (1:01:37) 
19- « Se la giurata » (1:05:29) 
20- « Vissi d’arte » (1:09:04) - famous passage 
21- « Vedi, ecco, vedi » (1:12:18) 
22- « E qual via scegliete? » (1:15:57) - famous passage 

Act 3 
23- « Lo de’ sospiri » (1:22:26) - famous passage 
24- « Mario Cavaradossi? » (1:28:00) 
25- « E lucevan le stelle » (1:31:05) - famous passage 
26- « Ah! Franchigia a Floria Tosca » (1:34:49) 
27- « O dolci mani » (1:37:22) 
28- « E non giungono » (1:42:14) 
29- « Com'è lunga l’attesa! » (1:44:40) 
30- « Presto! su, Mario! Andiamo! Andiamo!, Su! » (1:46:54) 

Cast
Floria Tosca : Maria Callas 
Mario Cavaradossi : Giuseppe Di Stefano
Scarpia : Tito Gobbi Cesare
Angelotti : Franco Calabrese 
Spoletta : Angelo Mercuriali 
Sagrestano : Melchiorre Luise 
Sciarrone/Carceriere : Dario Caselli 
Pastore : Alvaro Codova 
Maestro del coro : Vittore Veneziani 

Orchestra Del Teatro Alla Scala, Milano 
Direttore : Victor De Sabata 

Mono recording in 1953 
Label : EMI (recording of the Century)

1964年9月02日 Maria Callas 與 Tito Gobbi 於英國柯芬園現場(完整第二幕)

https://youtu.be/xnFlg1z1hPc

卡拉絲最後一套《托斯卡》錄音(1965)

Floria Tosca: Maria Callas, soprano
Mario Cavaradossi: Carlo Bergonzi, tenor
Baron Scarpia: Tito Gobbi, baritone
Cesare Angelotti: Leonardo Monreale, bass
Spoletta: Renato Ercolani, tenor
Il sagrestano: Giorgio Tadeo, bass
Sciarrone: Ugo Trama, bass
Un carceriere: Leonardo Monreale, bass
Un pastore: David Sellar, tenor

https://youtu.be/BlmTRfJKx1o

 

完整版歌劇欣賞

https://youtu.be/DnO7FBS1akI

 

筆者推薦

《托斯卡》歌劇電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yuBu-NfWRM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Kx7rfDLS0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t4_MYW_NxM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6kTmWYIAcw

 

【附錄】Franco Corelli sings ToscaAct 3: "E lucevan le stell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zb9uwfgD1w

 

男高音詠嘆

⟨奇妙的和諧⟩(Recondita Armonia)

~選自《托斯卡》(TOSCA)

中文歌詞版本

【中文字幕】普契尼歌劇《托斯卡》名曲〈奇妙的和諧〉 (Recondita armonia)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fHNL9ogZF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MbMxXmpqi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KwSXcyZ7nk

 

帕華洛帝:歌劇Live'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eexLtVQdj0

 

帕華洛帝:三大男高音羅馬演唱會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dfNLXXMDM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Jo7eUa5KR0


⟨今夜星光燦爛⟩(E lucevan le stelle)

~選自《托斯卡》(TOSCA)

中文字幕版

【中文字幕】普契尼歌劇《托斯卡》名曲〈 今夜星光閃耀〉(卡列拉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OhRXiy9ZFQ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tbJ2Q9zRMA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AF1T4OehM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8kGulIP4lc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AqHQMX7GHY

 

暗黑的Scarpia

善於操弄人心的警察總長Scarpia,為了同時追捕Cavaradossi與得到Tosca,出其計謀讓善妒的Tosca心生嫉妒與猜疑,想要找到Cavaradossi確認其是否有其他新歡,讓Tosca在無意之間,成為他捕捉到Cavaradossi的最大幫手

去吧!托斯卡

Scarpia要讓妳的善妒,成為最好的獵鷹...

Scarpia這段黑暗演唱,結合了最深沈的計謀,要一箭雙鵰Cavaradossi與Tosca。

文字卻以最虔誠的「Te Deum laudamus: Te Dominum confitemur!」(感恩頌讚:我們讚美你,主!)作為與音樂相結合,更是歌劇經典~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r756AqsoN8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euYKIMfV4I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vOaQetcj8w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0lTp5DTvzQ

 

【紀錄片】Essential Tosca - Antonio Pappan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sUDy3NEgYY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 前往蹦藝術 Podcas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BON音樂】蹦藝術X大人社團 - 從鍵盤到交響,李斯特的鋼琴魔性(一)鋼琴之神.音樂偶像始祖:談李斯特的生平

【BON音樂】蹦藝術X大人社團 -從鍵盤到交響,李斯特的鋼琴魔性(一)鋼琴之神.音樂偶像始祖:談李斯特的生平

All about Liszt - 1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古典音樂是你的生活必需品?
希望有機會能拓展對古典樂的了解?
跟著林仁斌老師一起認識偉大的音樂藝術!

《大人社團》與蹦藝術攜手開設古典音樂鑑賞課程,林仁斌老師帶領學員欣賞每首的獨特之處,讓您徜徉在樂曲中,更貼近音樂家的心血結晶,聽出更多況味與樂趣!

《延伸閱讀》大人的音樂欣賞線上直播課程好嗎?學員真實回饋分享

《延伸閱讀》大人的音樂欣賞課學員回饋,看他們用音樂為生活注入繽紛

 

蹦藝術音樂美食藝文之旅 行程總覽~

https://bonart.com.tw/bonart-music-trip-2024-25/

 

【精彩課程ing】

2024年9月起

古典樂欣賞線上直播課(9/19週四下午班,共5堂):從鍵盤到交響,李斯特的鋼琴魔性


主講人:林仁斌老師

 

你對古典音樂深深著迷,期待聽懂更多內容嗎?

不只對作品感興趣,也想多了解音樂家的背景?

跟著林仁斌老師一起揭開這層有趣又精彩的音樂面紗~

透過課程你會對音樂領域有更深一層的認識,林仁斌老師將帶領同學們從生平故事,去探究創作背景與作品的演奏,以及樂譜到創作技法解析、樂曲欣賞版本比較,細細感受各種精彩的詮釋,聽出更多音樂的世界樂趣!

"體驗李斯特的音樂魔法,從炫技的鍵盤到深情的交響。這位鋼琴之神將帶大家從音樂的天堂翱翔至地獄的深淵,感受音樂帶來的震撼與美妙❤️"

  • 課程內容

    風靡全歐的鋼琴之神—李斯特

  • 第一堂|鋼琴之神.音樂偶像始祖:談李斯特的生平

拉生於匈牙利,學於維也納,成名於巴黎,席捲全歐洲的鋼琴之神李斯特,他的音樂承襲深厚技術根基,影響深遠。「只要彈過李斯特的作品,幾乎沒有不能演奏的作品了」,可說是全世界鋼琴家的共識,這也代表著他的音樂中,包含著無與倫比的深厚技術根基,而他的音樂是如何形成?李斯特旋風又是如何席捲當時的歐洲呢?林仁斌老師將帶領學員們解析李斯特音樂背後的奧秘,探索他在當時歐洲的影響力。

  • 第二堂|炫技王者:談李斯特的魔幻改編名曲

這堂課程,林仁斌老師將以李斯特充滿魔性而狂放的改編作品,為您解析李斯特音樂中的艱難與腦洞大開的演奏技巧。

解說曲目:《魔王》、《弄臣》、《唐懷瑟》、《夢遊女》...等精彩作品

  • 第三堂|交響詩創始者:談李斯特的主題與變形

李斯特於19世紀後半創新的「交響詩」(Symphonic poem)曲風,突破了傳統交響曲框架,著重音樂中的敘事性與主題發展,達到「以音樂說故事」的全新思維模式,是在白遼士首創《幻想交響曲》之後的管弦全新篇章。

本課程將解析其音樂設計,並與白遼士《幻想交響曲》相比,深入探討李斯特的音樂的「狂放」特色。

  • 第四堂|協奏交響曲之輝煌年代:談李斯特的兩首鋼琴協奏曲

李斯特的兩首鋼琴協奏曲,尤其是第一號,四樂章連貫,是每位鋼琴家於浪漫時期所必須淬鍊而後才能綻自我之試金石。在課堂上,林仁斌老師將透過樂譜解讀,深入品評這兩首重要的作品。

  • 第五堂|淨化.昇華與沈潛:談李斯特晚年的音樂創作

李斯特晚年對宗教極感興趣,音樂中流露濃郁宗教色彩。自1877年後,他對荒涼、絕望和死亡產生深刻思考,反映在音樂及信件中。在課堂上,林仁斌老師將從李斯特從早年的鋒芒畢露,到晚年的昇華沈寂,帶大家以音樂創作,探索李斯特生命中的巔峰與低谷。

  • ※本課程大綱僅供參考,授課老師將視班級學員學習進度有所調整。


炫技鋼琴家代表.李斯特

Portrait of Franz Liszt (1811-1886), composer and pianist, 1839. Artist Henri Lehmann. (Photo by Heritage Art/Heritage Images via Getty Images)

 

李斯特的雙親

父親 亞當.李斯特(1776-1827)

李斯特之父:Adam Liszt

 

母親 Anna Liszt 

李斯特之母:Anna Liszt

 

李斯特生平年表

 

人生五大階段:

(一)神童萌芽期(1811-1830)

匈牙利鋼琴天才.赴維也納師從徹爾尼

李斯特從小就以鋼琴演奏在匈牙利故鄉(匈牙利上普倫多夫縣)成為人人皆知的演奏神童。在父親的安排下,來到維也納師從鋼琴名家徹爾尼(貝多芬之嫡傳弟子)之教導,逐漸在維也納闖出名聲。

 

惜才.嚴格教導

在老師徹爾尼的嚴格調教之下,李斯特改掉了兒時起自由的演奏習慣,正式以系統化之演奏學習,一步步矯正演奏姿勢與技巧鍛鍊方式:三度、六度、八度、半音階、顫音等等。每一種技巧皆由徹爾尼精心傳授,未來大師儼然成形~

 

(二)貝多芬之吻.開啟第二階段(1831-1839)

李斯特狂熱.Lisztomania

在老師徹爾尼的安排下,李斯特更是獲得為貝多芬演奏之機會,1820年4月12日(亦有一說為4月1日)為貝多芬所舉辦的維也納音樂會後,貝多芬走上舞台並親吻了李斯特的額頭,象徵著一種藝術洗禮。

李斯特獲贈的「貝多芬之吻」(額頭),期許他未來擁有輝煌演奏之路~更讓李斯特小小年紀便以音樂會鋼琴家身份,取得了極大成功,並開始廣為當時世人所知。

1822 年 12 月 1 日,李斯特在維也納的首次公開演出取得了巨大成功。他受到奧地利和匈牙利貴族圈的歡迎,也結識了貝多芬和舒伯特。

為了在兒子的成功基礎上再接再厲,亞當李斯特決定帶全家前往藝術世界的中心巴黎。

1823 年 5 月,全家短暫返回匈牙利,李斯特穿著傳統的匈牙利服裝舉辦了一場音樂會,以強調他的出身根源。

 

作曲初登場.迪亞貝里變奏曲

插曲:迪亞貝里變奏曲中的「李斯特變奏」

11歲的李斯特,展現出「次世代」的新思維:

https://bonart.com.tw/all-about-beethoven-diabelli-variations/

 

由畫家 Jean Vignaud 所繪製,1826年的李斯特肖像畫

 

一路上,因為接受了受人尊敬的維也納音樂家徹爾尼與受人尊敬的當代音樂家安東尼奧·薩里耶利的指導,李斯特在 1830 與 1840 年代的歐洲巡演中,進一步以卓越的演奏,贏得了越來越卓著的聲譽:當然,除了他的演奏技術與才華之外,還有那出色如希臘雕像般的健康美外表吸引力,都掀起巨大話題

 

在接下來的十年黃金歲月中,李斯特遇見影響他生命中極為重要的三位音樂家,分別是:帕格尼尼(Nicolo Paganini, 1782- 1840)、白遼士(Hector Berlioz, 1803-1869)與蕭邦(Frederic Chopin, 1810-1849)。

 

帕格尼尼讓李斯特興起了「炫技之夢」,在他演奏與創作之路產生如指路明燈之影響。

白遼士讓李斯特開啟了管弦「變形與變奏」的魔幻之路。

蕭邦則如另一面鏡子,李斯特見到了讓自己欽羨不已的對手,惺惺相惜的知交。

 

1832 年 4 月,李斯特參加了帕格尼尼 (Niccolò Paganini) 的一場音樂會後,大受震撼。

此時起,李斯特決心成為像帕格尼尼那樣偉大的鋼琴演奏家。於是他大幅增加了練習時間,有時每天練習長達十四個小時,並於1838 年出版了六首帕格尼尼練習曲(後來修訂為帕格尼尼大練習曲),旨在重新展現帕格尼尼在鍵盤上的精湛技藝。

 

Étude 1 - 0:00(改編自24首隨想曲 No.4)

Étude 2 - 4:31

Étude 3 - 9:46(改編自第二號小提琴協奏曲第三樂章)

Étude 4 - 14:18

Étude 5 - 16:33

Étude 6 - 19:28(改編自24首隨想曲 No.2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QrPEKrECOM

 

帕格尼尼隨想曲 No.4 - 對比李斯特之練習曲 No.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ZgWBwsO2EM

 

帕格尼尼《鐘》~選自第二號小提琴協奏曲第三樂章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Dr5EqztV4A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pfbDLFSZb4

 

帕格尼尼24首隨想曲之第24首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cL0IsklM3M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5NKBNi96R8

 

(三):演奏輝煌發展(1840-1847)

從 1840 年起至1847 年止的這八年間,李斯特演奏事業蓬勃發展,他的演奏範圍幾乎橫跨整個歐洲。

以維也納作為出發點,他的演奏範圍甚至到俄羅斯皇宮,所到之處更總是造成轟動~據統計,共約舉行超過千場音樂會。

當時的樂評家雷爾斯塔甚至寫道:「在李斯特離開時,他宛如君王般的受到群眾夾道歡送;他所統領的是不朽的精神世界。」

 

隨著李斯特所帶來的這股演奏炫風,出現了「李斯特狂熱.Lisztomania」一詞!

「李斯特狂熱」一詞,由詩人海涅(Heinrich Heine, 1797-1856)所創,他貼切地形容李斯特此時期在各地掀起的狂潮~海涅不愧是一代詩人,如果在現代的話,應該也是廣告名詞的超能創作者。

 

首創側臉鋼琴獨奏會的演奏狂人

喜愛自己側臉與長髮俊俏的李斯特,在演奏時喜愛「側臉對觀眾」,也是他~建立起現代鋼琴演奏會,鋼琴家們以側臉面對觀眾的模式,而其不斷受到淑女貴婦追捧之現象,更被稱之為「李斯特狂熱.Lisztomania

 

掀起李斯特狂熱的音樂演奏偶像現象,更是歷史上第一位古典音樂真正的「明星現象」!

 

雖然帕格尼尼也受到粉絲高度追捧,但他半人半魔的形象,與李斯特那因為帥氣與超著演奏所受到的所有人追捧,甚至在音樂會中被撕破衣服、抓扯手帕等私人物品想要搜集的狂熱現象,更是音樂史上從未出現過的現象~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5XLhDaFgD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sjCA8OPobw

 

是伯牙子期之惺惺相惜?抑或瑜亮之爭?

在 1831年 9月,蕭邦終於來到了巴黎。

19世紀的巴黎,在法國大革命後的開明思潮影響下,巴黎儼然是歐洲的音樂之都,更吸引許多的文學家、畫家及音樂家都在此聚集,藝術領域一片欣欣向榮,人文薈萃。

蕭邦也逐漸於巴黎認識許多音樂家與文學家、藝術家等等:例如白遼士(Hector Berlioz, 1803-1869)、 李斯特(Franz Liszt, 1811-1886)、孟德爾頌(Felix Mendelssohn Bartholdy, 1809-1847)、 塔爾貝格(Sigismond Thalberg, 1812-1871)、費迪南•希勒(Ferdinand Hiller, 1811-1885), 文學家繆塞(Alfred de Musset, 1810-1857)、巴爾扎克(Honoré de Balzac, 1799-1850)、 海涅(Christian Johann Heinrich Heine, 1797-1856)、喬治•桑(George Sand, 1804-1876) 和畫家德拉克洛瓦(Eugène Delacroix, 1798-1863)等等,豐富了他的人生與音樂生命。

 

當蕭邦抵達巴黎,還是藝文界的「生手」時,李斯特在自己的音樂會中為蕭邦安排演出橋段,穿插自己的演奏,讓蕭邦一砲而紅,打響名聲,兩人惺惺相惜,既是對手,也是知交。

 

蕭邦於巴黎的生活與足跡(超連結)

 

之後的蕭邦活躍於巴黎藝文圈,與上流社會的藝術菁英份子們有著許多交流:與李斯特的結交認識,彼此欣賞仰慕對方的音樂(XD);與孟德爾頌巡迴演出於德國北部萊茵蘭Rheinland)地區:

德國北部萊茵蘭 (Rheinland)地區

 

孟德爾頌也為蕭邦介紹當時定居於萊比錫的舒曼夫婦。

 

蕭邦與李斯特

瑜亮情結?藝術上相互競爭的好友

 

蕭邦將自己於 1833 年出版的第一套鋼琴練習曲集 op.10,題獻給李斯特,樂譜上寫著-《à mon ami Franz Liszt》(獻給我的朋友法蘭茲李斯特)。

蕭邦當時23歲,已經在巴黎的沙龍中,以作曲家和鋼琴家雙重身分享有盛譽,因為與李斯特之交甚篤,於是蕭邦將整部作品獻給了他。(後來的 op.25,則是題獻給了李斯特的愛人:瑪麗.達古夫人)

 

蕭邦鋼琴練習曲集 op.10 & op.25

Opus 10 - Dedicated to Liszt (樂譜網頁)

no.1 : 00:01 Waterfall Op. 10

no.2 : 02:00 Chromatique Op. 10

no.3 : 03:23 Tristesse Op. 10

no.4 : 08:03 Torrent Op. 10

no.5 : 09:58 Black Keys Op. 10

no.6 : 11:34 Op. 10

no.7 : 16:22 Toccata Op. 10

no.8 : 17:52 Sunshine Op. 10

no.9 : 20:03 Op. 10

no.10 : 22:11 Waltz Op. 10

no.11: 24:20 Arpeggios Op. 10

no.12: 27:28 Revolutionar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KrVRUHJ21g

 

文人雅士.沙龍音樂會

這幅由 Josef Danhauser 繪製的《Franz Liszt Fantasizing at the Piano》,可讓我們欣賞到19世紀沙龍的現場氛圍,有趣的是,畫中出現許多音樂史上的一流人物(還有歷史人物聖女貞德與貝多芬趣味重現),大家一起來看一看吧~

 

李斯特:安慰曲 No.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NWdCvFHnuA

 

蕭邦的夜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YpbkmebIOk

 

【BON話題】全世界最艱難的十首鋼琴獨奏曲

https://bonart.com.tw/10-most-difficult-piano-piece/


與瑪麗·達古伯爵夫人的風流韻事

瑪麗·達古 夫人(1843)

畫家 Henri Lehmann 所繪製之瑪麗·達古伯爵夫人 Marie d'Agoult 畫像 (1843)

 

1843年李斯特

 

1833年,李斯特與瑪麗·達古伯爵夫人開始了戀愛關係。

認識李斯特之前,瑪麗·達古嫁給了一名法國騎兵軍官,但過著獨居生活。

與李斯特因為志趣喜好相投,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戀愛後,為了逃避醜聞,他們於 1835 年搬到了日內瓦;他們的第一個女兒 - 布蘭玎 (Blandine) 即於 12 月 18 日出生於日內瓦。

李斯特在新成立的日內瓦音樂學院任教,並為《藝術家》和《巴黎音樂評論》撰稿。

接下來的四年裡,李斯特都和伯爵夫人住在一起。

1835 年和 1836 年,他們遊覽了瑞士,1837 年 8 月至 1839 年 11 月,他們繼續遊覽了義大利。

正是這些外出旅行經驗,後來激發了李斯特創作出他的一系列鋼琴曲集《巡禮之年》(Années de pèlerinage)。

接著,他們的女兒科西瑪(後來嫁給華格納)於 1837 年 12 月 24 日出生於科莫(Como),兒子丹尼爾於 1839 年 5 月 9 日出生於羅馬(Roma)。

 

補充:李斯特鋼琴曲集《巡禮之年》(Années de pèlerinage)

第一年最後一首 ⟨日內瓦之鐘⟩:

Liszt, Années de pèlerinage, I. Suisse - 9. Les Cloches de Genèv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Xfnh4MnzEM

 

https://youtu.be/CnkVjsvdyoM?t=118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5l9KkbN70

 

李斯特將其大部分作品收益捐給了慈善事業和人道主義事業,這進一步提高了他的聲譽。他向科隆大教堂和佩斯聖史蒂芬大教堂的建築基金捐贈了大量資金,並向醫院和學校等公共服務機構以及萊比錫音樂家退休基金等慈善組織進行了私人捐贈。 1842 年 5 月漢堡大火後,他甚至舉辦音樂會來幫助無家可歸的人。

 

首位改編貝多芬交響曲全集之作曲家/鋼琴家

第五號《命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2QdF-qIKrk

 

第七號 第四樂章: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WNdGQWCg9w

 

(四)威瑪時期(1843-1860)

1842 年起李斯特接受了威瑪宮廷的工作,常與瑪麗聚少離多,由於生性奔放,也與瑪麗的個性逐漸相差甚遠

1847 年,雙方經歷了無數的爭執、詆毀,最後終結了這段關係。

在其後,李斯特前往俄國基輔 (Kiev)演出途中,結識了波蘭公主卡洛琳・賽恩・維根斯坦(Carolyne von Sayn Wittgenstein,1819-1887),兩人對於人生觀、文學、宗教均有相同熱忱,天雷勾動地火,李斯特為了卡洛琳公主,軋然停止了巡迴演奏的生活,安於平靜的日常生活。

 

波蘭公主卡洛琳・賽恩・維根斯坦

波蘭公主卡洛琳・賽恩・維根斯坦(Carolyne von Sayn Wittgenstein,1819-1887)

 

由於卡洛琳公主的離婚官司不易解決,兩人暫時定居於德國威瑪郊外,李斯特亦開始全心投入創作新曲,卡洛琳為之相伴。

1847 年起李斯特定居威瑪,此時他決定在威瑪宮廷擔任威瑪樂團指揮,而卡洛琳雖然認識李斯特才幾週,但愛情之濃烈驅使她迅速決定赴威瑪與他同居。

 

首創大師班(Master-Class)

交響前奏曲齊飛揚

威瑪時期,除了接職宮廷指揮,並帶來威瑪音樂新的發展契機之外,李斯特不只演出經典古典歌劇與曲目,更幫當代歐洲作曲家發表他們所寫的新曲目(例如聖桑之《參遜與達利拉》歌劇,就是在李斯特的鼓勵之下創作,甚至先有德文版才有法文版)。

威瑪同時擁有管弦樂與歌劇院,同時也是詩人歌德與席勒的城市,對於想致力發展大型管弦樂的李斯特來說,這是個極其合適的地方,於是李斯特開始創作了具有變形與敘事之管弦樂新曲種:《前奏曲》(Prelude),奠定他立基後世之管弦樂地位。

而這段期間,李斯特也開設「大師班」,教導了一批學生。作曲家白遼士、華格納,甚至布拉姆斯,都曾常在李斯特的課堂上旁聽。

到了晚年,李斯特培育了超過四百位學生,對當代的音樂教育更是影響深遠。

 

威爾第《弄臣》第三幕四重唱.精彩改編

  • 《弄臣》第三幕四重唱:《美麗的愛之女》(Bella figlia dell’amor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NRcAr0RvkQ

 

《弄臣》原始四重唱場景

  • 《弄臣》第三幕四重唱:《美麗的愛之女》(Bella figlia dell’amore)

 

整段劇情連貫起來欣賞


(五)晚年沈潛時期

1860年代起,是李斯特私生活中極度悲傷的時期。

1859 年 12 月 13 日,他 20 歲的兒子丹尼爾因不明疾病去世。

1862 年9 月11 日,他26 歲的女兒布蘭玎(Blandine)也她為因生產後之乳房腫瘤手術後感染敗血症而過世。

在寫給朋友的信中,李斯特宣布他將過著孤獨的生活。

李斯特搬到了羅馬郊外的羅薩裡奧聖母修道院(Monastery Madonna del Rosario),並於 1863 年 6 月 20 日在一間斯巴達式的小公寓裡住了下來。

他近乎自囚的牢房裡,僅有一架鋼琴,而李斯特繼續作曲著。

於此之前,李斯特也於 1857 年 6 月 23 日加入了聖方濟各第三騎士團。

1865 年 4 月 25 日,李斯特從紅衣主教霍恩洛厄(Hohenlohe)手中接受了剃度,雖然霍恩洛厄此前曾反對他與卡羅琳(Carolyne)之婚姻,但最後兩人成為了親密的好友。

1865 年 7 月 31 日,李斯特獲得了四個小勳章:搬運工、講師、驅魔人和侍僧。

正式獲得教會任命後,李斯特獲得了新身份:「李斯特神父」(Abbé Liszt)。

1879 年 8 月 14 日,他更被任命為阿爾巴諾榮譽教士( honorary canon of Albano)。

 

1870年之李斯特照片

 

最後歲月

1881 年 7 月,李斯特從 Hofgärtnerei 居所的樓梯上摔下來,事故發生後幾週一直臥床不起。

雖然在事發前他的健康狀況似乎一切良好,但隨後陸陸續續出現了一些疾病:例如左眼白內障、牙齒鬆動問題與慢性疲勞。

晚年的李斯特,自1877年以來,他逐漸地被一種荒涼、絕望和必須面對死亡所困擾

——在這一時期的創作中,李斯特也在音樂裡誠實地表達了這種面對死亡的感覺。

正如他曾告訴莉娜·拉曼(Lina Ramann)的:「我內心深處懷著深深的悲傷,這種悲傷必須時不時地以聲音爆發出來。」

 

拜魯特音樂節於1876年正式開幕,華格納成功地在此年年舉辦自己的歌劇創作。

1886 年夏天,李斯特前往拜魯特參加華格納音樂節(華格納已於1883年去世),也探望女兒柯西瑪。

此時已高齡75歲的李斯特,身體本來就很虛弱,在他生命的最後幾周,健康狀況進一步惡化,先是出現了發燒、咳嗽和譫妄的症狀。

1886 年 7 月 31 日午夜,他拜魯特音樂節期間去世,享年 74 歲——官方說法是死於肺炎,他在抵達拜羅伊特之前就感染了肺炎,但真正的死因可能是心臟病發作。

根據科西瑪的遺願,他於 1886 年 8 月 3 日被埋葬在拜魯特市立公墓。

儘管人們多次對拜魯特是否適合作為李斯特最後的安息地存在爭議,但李斯特死後,遺體從未被移動過。

 

李斯特於1886年3月份所攝(去世前四個月)之照片,也是李斯特生前最後一張照片,由納達爾所拍攝

 

【附錄】李斯特創作總整理

*整理自維基百科「List of compositions by Franz Liszt」條目

編碼說明: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 前往蹦藝術 Podcas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BON音樂】愛情告訴我的事:談馬勒d小調第三號交響曲

【BON音樂】愛情告訴我的事:談馬勒d小調第三號交響曲
Mahler Symphony No.3 in d minor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古典音樂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2021年是作曲家馬勒逝世110周年,因而也被稱為「馬勒年」,全球許多樂團與音樂家都用音樂紀念這位交響樂「巨人」。

 

延伸閱讀(維基百科)

作曲家馬勒生平

 

為何聽馬勒?

https://youtu.be/jL1kL4EARAM

 

馬勒曾經自述:「交響曲必須包含整個世界,必須包含萬事萬物的聲音。」在他的交響曲中,世界自成一格,並且包含宇宙之聲。

綜觀馬勒一生的創作生涯,他不斷地在交響樂的各種創作領域與作曲手法中,將音樂推展至極致。對於這位已在在21世紀當代備受喜愛的作曲家,他的音樂是這天地之間全新的創作彷彿黎明之前的破曉,但在他所生活的20世紀初期,他的音樂仍處在毀譽參半的狀態。

馬勒曾說過:「我的時代終將來臨!」,讓我們跟隨蹦藝術節目主持人林仁斌的導引與介紹,慢慢帶您知曉為何在21世紀的現在,馬勒的時代,已然到來!

蹦藝術 Podcast 精選

S2 EP8|談馬勒與他的交響人生(上)

 

S2 EP8|談馬勒與他的交響人生(下)

 

0:11 – Symphony #14:22 – Symphony #2

8:08 – Symphony #3

11:24 – Symphony #4

16:20 – Symphony #5

20:09 – Symphony #6

23:22 – Symphony #7

26:01 – Symphony #8

28:26 – Symphony #9


推薦閱讀

鄉民馬勒指南馬勒 D小調第三號交響曲

 

1898年,剛發表第三號交響曲不久的馬勒照片

 

作曲年份

1893年-1896年

*1893年 起草

*1895年 譜寫初稿

*1896年 完成全曲

 

馬勒生平大事年表

 

首演記錄

取自維基百科(馬勒第三號交響曲

 

樂譜出版(IMSLP網站

1898年出版

Vienna: Universal Edition, 1906. Plate U.E. 2939

Vienna: Universal Edition, 1974. Plate U.E. 13822

 

樂團編制

第三號交響曲各聲部均四管編制(木管相當複雜,樂手視樂章與段落改為演奏家族樂器)。而法國號更達到8部,小號也使用到F調富魯格號。

木管樂器 銅管樂器 弦樂器 打擊樂器
4 短笛(全部由長笛兼任)
4 長笛
4 雙簧管(第4雙簧管兼任英國管
2E調高音單簧管(第2高音單簧管兼任第4單簧管)
低音單簧管(由第3單簧管兼任)
4 低音管
倍低音管(第4低音管兼任)
8 法國號
4 小號(使用F大調富魯格號)
4 長號
低音號
第一、第二小提琴
中提琴
大提琴
低音提琴
豎琴
定音鼓組(2組/2位鼓手)
鋼片琴
大鼓
小鼓
三角鐵
鈴鼓

 

*並包括正規編制外之外部樂團

兩個合唱團(女聲合唱團、兒童合唱團)

小軍鼓(於第一樂章再現部前演奏)、B調郵號(只於第三樂章出現)、管鐘(只於第五樂章出現,置於合唱團內)

 

全曲共分為六樂章,原始馬勒有交響曲大標題為「夏日清晨之夢」,但後來1898年出版交響曲樂譜時,將其刪除。因為馬勒認為聽眾保有自由想像,比起樂曲被賦予制式標題,來得更加重要~

 

第一部分:

I.「牧神甦醒,夏季就來臨了」(Pan erwacht. Der Sommer marschiert ein)

 

第二部分:

II. 「草地上花兒如是說」(Was mir die Blumen auf der Wiese erzählen)

III. 「林中鳥獸如是說」(Was mir die Tiere im Walde erzählen)

IV. 「人們如是說」(Was mir der Mensch erzählt)

V. 「天使對我說」(Was mir die Engel erzählen)

VI. 「愛情如是說」(Was mir die Liebe erzählt)


第三號交響曲 特色簡述

  1. 這是一首六樂章交響曲。
  2. 第一樂章長達 35 分鐘,超過了莫札特或海頓的任何一部交響曲的長度。
  3. 最令人震驚的是,其中第五樂章,雖僅四分鐘,卻需要兩個合唱團!
  4. 作曲家為了心中的願景,敢於要求所有這些特殊聲音(包括兒童合唱團),卻在如此龐大的作品中,僅僅只佔一小部分。
  5. 最後樂章的音樂,已超越「愛情」,直接昇華為「上帝視角」。

 

崇尚自然的概念及其在人類生活中的意義,是貫穿馬勒第三號音樂世界的中心主題。

馬勒深受自然世界的美麗和宏偉的啟發,並試圖在音樂中捕捉大自然的廣闊和雄偉。

第一樂章透過其廣闊的管弦樂架構和寬廣的旋律,喚醒了自然的原始力量。

隨著音樂的進行,馬勒探索了人性與自然之間的關係,描繪了自然世界令人驚嘆的美麗和殘酷的現實。

除此之外,馬勒更被尼采的戲劇性與熱情洋溢的文字風格所吸引,可能馬勒本能地感知到尼采的文字中,有著一種「準宗教精神」,一種類似哲學形而上的精神,深深吸引了馬勒,並在交響曲中收錄了他的文字,引而致敬。

在一連串樂章的進行中,「愛情如是說」不但有著深刻細膩的感情,更超越愛情,直接昇華為「上帝視角」的大愛,令人聞之涕泣。


"你已不需要再去欣賞美麗的風景,因爲我把世上最美麗的風光,都寫進我的這首交響曲裡。"

~馬勒

第三號交響曲紀錄片

 

 

全曲樂譜版本

(樂曲結構分析資料取自《馬勒交響曲》,弗洛羅斯著)

第一樂章:「牧神甦醒,夏季就來臨了」(Pan erwacht. Der Sommer marschiert ein)

本交響曲最長且規模最大之樂章。曲式以「序奏+奏鳴曲式」為主,段落複雜且音樂變化多端:

大地甦醒、牧神之夢、葬禮進行曲、宣敘與詠嘆、讚美詩與對位、戰爭、號角、暴徒、戰爭與南方風暴。

導奏 呈示部 發展部 再現部
 0:00

1-272小節

1-10 起床號:進行曲主題的起始句

11-25 神秘的(第四樂章導奏的先現)

1:31)27-56 送葬進行曲(沈重且鬱悶)

3:00)57-131 宣敘調/似詠唱調(115-126:沈睡動機)

5:40)132-147 牧神沈睡:聖詠(伴隨著歌曲似的對位旋律)

6:15)148-163 通報者:響亮號聲,最後消失在遠方音樂裡

6:51)164-224 宣敘調/似詠唱調

9:22)225-246 來自遠方的音樂

10:06)247-272 進行曲(像來自遠方)

 

273-368小節

10:56)273-346 來自遠方的進行曲

*12:13 段落 [26]

13:13)347-362 高唱讚美歌

13:43)362-368 邁向高潮:預示終樂章第三段的高潮點。

 

369-529小節

14:02)369-449 宣敘調/似詠唱調

17:07)450-491 來自遠方的音樂

18:28)492-529 兩個「詩節」的bG大調無言歌

19:50)530-642小節(進行曲)

20:08)539 暴徒

21:24)583 交戰開始

22:06)605 南方風暴

23:04

643-654小節

進行曲主題起始樂句

 

第二樂章:「草地上花兒如是說」(Was mir die Blumen auf der Wiese erzählen)

32:22 II: Tempo di Menuetto Sehr mässig

主部(A) 中段(B) 主部(A') 中段(B') 主部(A'') 尾聲
32:22)1-49
(小步舞曲風格)
34:42)50-90
(詼諧曲風格) 34:42)50-69 主題2, 3/8拍, #F大調70-78 主題3, 2/4拍, #F大調35:10)79-90 主題4, 9/8拍, E大調起始
35:42)91-143
(A',大幅度變化)
37:57)144-216
(B',大幅度變化)144-157 主題2, 3/8拍, #F大調158-191 主題3, 2/4拍, 轉為#G小調(大幅擴充)(38:53)192-209 主題3與4, 互相結合210-216 過門
39:32)217-259
(A'',大幅度變化)
41:28)260-279 尾聲

 

第三樂章:「林中鳥獸如是說」(Was mir die Tiere im Walde erzählen)

42:40 III: Comodo (Scherzando) Ohne Hast

A段 B段 A'段 B段 過門 C段 D段 E段
42:40

1-68

44:11

69-120

45:18

121-210

47:16

211-228

47:39

229-255

48:20

256-346

郵號獨奏段落(48:55)

52:58

347-373

段落17

53:30

374-431

段落19

 

B'段 過門 C'段 從ppp轉入pppp(鳥叫動機加工) 尾聲
54:40

432-465

段落23

55:18

466-484

段落26

55:44

485-528

段落27,郵號再現(55:30)

58:13

529-556

段落30

58:47

557-590

段落32

 

第三樂章

亮點1:藝術歌曲《少年魔號》中的第11首歌曲 ⟨夏日的輪班⟩(Ablösung im Sommer /Relief in Summer) 引用

Ablösung im Sommer

Kukuk hat sich zu Tode gefallen

An einer grünen Weiden,

Kukuk ist tot, hat sich zu Tod’ gefallen!

Wer soll uns denn den Sommer lang

Die Zeit und Weil vertreiben?

Ei das soll tun Frau Nachtigall,

Die sitzt auf grünem Zweige;

Die kleine, feine Nachtigall,

Die liebe, süße Nachtigall!

Sie singt und springt, ist allzeit froh,

Wenn andre Vögel schweigen.

Wir warten auf Frau Nachtigall;

Die wohnt im grünen Hage,

Und wenn der Kukuk zu Ende ist,

Dann fängt sie an zu schlagen!

Relief in Summer

The cuckoo has sung himself to death

On a green willow.

Cuckoo is dead, has sung himself to death!

Who shall now all summer long

While away the time for us?

Ah! Mrs Nightingale shall do that,

She sits on the green branch,

That small and graceful nightingale,

That sweet and lovely nightingale!

She hops and sings, is always joyous,

When other birds are silent.

We shall wait for Mrs Nightingale,

She lives in the green grove,

And when the cuckoo’s time is up,

She will start to sing!

夏日的輪班

布穀鳥居然唱歌唱到死掉了

就在綠柳上

杜鵑死了,把自己唱死了!

現在整個夏天

誰來消磨我們的時間?

啊! 夜鶯夫人會這樣做,

她坐在綠枝上,

那小巧玲瓏的夜鶯,

那隻甜美可愛的夜鶯!

她又跳又唱,總是很快樂,

當其他鳥兒都沉默的時候。

我們將等待夜鶯夫人,

她住在綠樹林裡,

當布穀鳥的時間結束了,

她就會開始唱歌!

 

第三號交響曲 第三樂章(43:26

阿巴多指揮琉森節慶管弦樂團

 

亮點2:郵號(Post-Horn)獨奏段落

 

郵號獨奏樂譜欣賞

 

郵號出現於第三樂章段落13(50:42起):

 

第三樂章 郵號獨奏段落 (48:50起)

音樂會版本

https://youtu.be/9Yr720ftjaA?t=2930

 

 

第四樂章:「人們如是說」(Was mir der Mensch erzählt)

59:27 IV: Sehr langsam—Misterioso

第四樂章

第四樂章「人們如是說」(歌詞翻譯版本)

第四樂章女低音獨唱之歌詞,取自摘自尼采《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第四部《午夜之歌》,鐘聲響起時查拉圖斯特拉所唱詠的一段文字。這段文字反映出生命的意義,並告訴我們為何人之所以生在此處?所尋為何?:

中文翻譯 德文歌詞
人哪,請聽著!

深沉的午夜在說甚麼?

我睡了,我睡了

我從熟睡的夢中醒來

世界是深沉的

比白晝所想的還要暗沉

深沉是世界的痛苦;

快樂比起悲痛更深更沉;

痛苦說:「去吧!」痛苦說:「去吧!」

可以一切的快樂都追求著著永恆

追尋著深沉,深沉的永恆

Mensch! Gib acht!

Was spricht die tiefe Mitternacht?

Ich schlief, ich schlief

Aus tiefem Traum bin ich erwacht!

Die Welt ist tief!

Und tiefer als der Tag gedacht.

Tief ist ihr Weh!

Lust tiefer noch als Herzeleid.

Weh spricht: Vergeh!

Doch alle Lust will Ewigkeit

Will, tiefe, tiefe Ewigkeit!

 

 

第五樂章:「天使對我說」(Was mir die Engel erzählen)

1:08:09 V: Lustig im Tempo und keck im Ausdruck

第五樂章

"Es sungen drei Engel"

(aus Des Knaben Wunderhorn)FRAUEN- UND KNABENCHOR, ALTOSOLO:(Bimm bamm!)

Es sungen drei Engel einen süßen Gesang,

Mit Freuden es selig in den Himmel klang;

Sie jauchzten fröhlich auch dabei,

Daß Petrus sei von Sünden frei.

Und als der Herr Jesus zu Tishe saß,

Mit seinen zwölf Jüngern das Abendmahl aß.

Da sprach der Herr Jesus;

"Was stehst du denn hier?
Wenn ich dich anseh' so Weinest de mir."

"Ach, sollt' ich nicht weinen, du gütiger Gott;
Ich hab' übertreten die zehn Gebot;

Ich gehe und weine ja biterlich,
Ach komm und erbarme dich über mich!"

"Hast du denn übertreten die zehn Gebot,
So fall auf die Knie und bete zu Gott,

Liebe nur Gott in alle Zeit,
So wirst erlangen die himmlische Freud'!

"Die himmlishe Freud' ist eine selige Stadt;

Die himmlishe Freud',

die kein Ende mehr hat.

Die himmlishe Freude war Petro Bereit't
Durch Jesum und allen zur Seligkeit.

「三人同唱的天使頌」

(取材自「少年魔號」)女聲及童聲合唱、女中音獨唱(Bimm bamm!)

三位天使唱著甜美的歌,

聲聲喜樂,響徹天國。

眾天使們齊聲歡呼著說:

「彼得的罪得赦免!」

坐在桌前的主耶穌,

正在跟十二門徒用晚膳。

主耶穌說
「你站著所為何事?

我看得見,你為我而哭!」
「仁慈的主!我怎可能不哭?

我犯了十誡!
漫無目的地走著,苦苦痛哭!

主啊,求你憐憫!」
「若犯了十誡的話,

必須跪下禱告,
及發誓以後永遠祇愛神!

因為喜樂由神所賜!」
天賜的喜樂是有福的城,

天賜的喜樂並無終結!

天賜的喜樂由彼得來領受。

耶穌將喜樂賜予彼得,
也永遠賜予世人。

 

 

第六樂章:「愛情如是說」(Was mir die Liebe erzählt)

1:12:10 VI: Langsam—Ruhevoll—Empfunden 

第一段落 第二段落 第三段落 第四段落
1-91 92-197 198-215 252-329
1:12:10)1-40 第一主題群,D大調(讚美歌個性)

1:15:52)41-50 聖詠主題

1:16:33)51-62 第二主題,#c小調(55-60 法國號吹奏聖詠主題)

1:17:16)63-91 過度段落,始於第一主題,高潮點帶出嘆息內容

1:18:26)92-123 第一主題群,D大調(產生變化)

1:21:15)124-131 聖詠主題(具備過渡功能)

1:21:46)132-148 第二主題,#c小調起始

1:22:32)149-197 轉調的發展式段落

*(1:24:20)180小節起,引用⟨ 午夜之歌 ⟩ 的「世界的痛苦很深」

1:24:58)198-219 第一主題群,D大調(簡短)

1:26:46)220-244 回憶第一樂章的高潮點

*第六樂章 220-224 小節,等於第一樂章 364-368 小節

*第六樂章 220-22 小節,等於第一樂章 859-862 小節

1:27:42)245-251 過門 

*筆者補充:
1:27:18)段落24起,進入最後精彩的6分鐘

1:28:25)252-299 第一主題群(擴充)

1:32:01)300-328 尾聲

 

 

第三號 第六樂章(17:50開始)

 

第六樂章 Final ,阿巴多琉森音樂節音樂會版本

 

2014年 琉森音樂節阿巴多紀念音樂會 第六樂章最後的演奏

尼爾森指揮琉森節慶管弦樂團

2014年阿巴多去世之後,尼爾森接下這場琉森音樂節第三號交響曲的指揮任務,圓滿完成之餘,全體團員在舞台上汗淚俱下,無法開心地慶賀音樂會演出成功,音樂…阿巴多已經永遠地離開了大家…

 

這段影片.超有fu

在第六樂章「愛情如是說」中,一筆一土捏塑出馬勒的頭像


音樂會演奏版本

琉森音樂節 - 阿巴多指揮(2007)

0:00 PART I

0:50 I. Kräftig, Entschieden

33:55 PART II

34:10 II. Tempi di Menuetto. Sehr mäßig

43:26 III. Comodo. Scherzando. Ohne Hast

59:44 IV. Sehr langsam. Misterioso. Durchaus ppp "O Mensch! Gib Acht!"*

1:09:14 V. Lustig im Tempo und keck im Ausdruck "Es sungen drei Engel einen süßen Gesang"**

1:13:37 VI. Langsam. Ruhevoll. Empfunden

https://youtu.be/9Yr720ftjaA?si=uqifZjFxNjR-6AaK


 

第一樂章的驚人巧合!?

第一主題 V.S. 布拉姆斯

強有力而決然地,八部法國號齊奏,宣示出果決而動聽的第一主題

 

布拉姆斯:第一號交響曲 第四樂章

 

第三主題 V.S. 迪士尼《美女與野獸》

牧神甦醒主題(11:52起)(13:08起)

 

《美女與野獸》 Be our guest❤️

 

 

 

隱藏彩蛋

《星際效應》中的馬勒第三號

 

【趣味話題】如何能像馬勒般作曲?以生日快樂歌為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BtQH6eamuk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 前往蹦藝術 Podcas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BON音樂】2024年蔚藍人文堂全球雲端公益演講第266場: 世界最美舞台:世界最美舞台~湖、山、天,完美融為一體的布雷根茨歌劇體驗

【BON音樂】2024年蔚藍人文堂全球雲端公益演講第266場: 世界最美舞台:世界最美舞台~湖、山、天,完美融為一體的布雷根茨歌劇體驗
Music lecture of Bregenzer Festspiele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主講人:林仁斌老師

林仁斌 - 長笛演奏、指揮、撰文、演講與音樂攝影之全方位音樂家

旅法知名音樂家林仁斌自2001年自巴黎師範音樂院(École Normale Supérieure de paris)學成返國後,以長、短笛演奏、室內樂及樂團指揮活躍於國際音樂節與國內外音樂廳;演奏專輯出版有《夜間咖啡館》、《妳的我的》、《華麗聚焦-雙長笛與鋼琴的歌劇院之夜》、《華麗聚焦II-卡門》(林仁斌&周欣穎)《動物狂歡節》….等。 現為音樂藝文網站「蹦藝術|BONART」執行長與Podcast古典音樂節目《蹦藝術》主持人,深受各界樂迷喜愛。多年來撰文拍攝訪問音樂家,更以文字與攝影見長,每年演講場次超過兩百場;為國家交響樂團、長榮交響樂團、台北市立交響樂團與國家兩廳院、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苗北藝文中心等各單位邀約之音樂講座策展、音樂導聆與撰稿人,更是公認的超人氣音樂欣賞名家。

 

每年夏日的奧地利布雷根茨音樂節(Bregenzer Festspiele),由於博登湖畔的「Seebühne」浮動的特殊設計,成為暑全球歌劇演出的「最夢幻舞台」~舞台設計除了要美、能吸引全世界觀眾們慕名前來,更要能抗日曬雨淋,經得起各種天候考驗。

今年的全新劇目,是開創德語浪漫歌劇的 - 韋伯《魔彈射手》,導演菲利普.史托澤爾(Philipp Stölzl)要如何將歌劇裡的狼谷森林搬至湖上舞台?令人倍感期待

且聽九月蹦藝術林仁斌老師為所有蔚藍人文堂的朋友們帶來之精彩實況報導,一起見識湖上歌劇夢幻場景~您不可錯過~


最新出爐之音樂節現場觀眾回饋影片


博登湖夕陽.美景處處

我們結束白天的舞台後台參訪,漫步在布列根茨街頭,悠閒舒適,到處都有《魔彈射手》的旗幟飛揚著~

 

 

來張街頭散步帥照,是必須的

 

結果...遇見比我還帥100倍的猛男XD,騎著腳踏車迎面而來,直接把我K.O.

 

結束在附近的餐廳晚餐之後,迎著夕陽,慢慢走回到歌劇音樂節現場,路途間的博登湖,實在太美,大家紛紛在此拍照留念

 

 

 

夕陽西下.抵達布列根茨

回到音樂節現場,準備入場,現場人潮洶湧~

 

用慢快門拍攝入口流動的人潮

 

 

歌劇入場票券位置各有不同(A,B,C,D,E,F,G...)

 

歌劇入場前的節目單販售處

 

印製精美的節目單、明信片與紀念品等等

 

來到我們的中央座位區,準備入場囉~

 

看到現場導引座位的可愛奧地利妹妹,當然要一起合照囉~

 

在我後方的,便是這次的主舞台~狼谷森林與純樸村莊的夢幻場景

 

歌劇準備開場前的觀眾入場,一萬多人的觀眾席,真的需要時間慢慢消化

 

隨著天色漸漸變晚,座位區也全部滿座,幾乎全場都在用手機拍照,記錄這一刻雀躍的心情

 

雖然大家都坐在同一區域,在要聯合拍照真的很難,只能個別發揮創意了

 

 


迷人的水上歌劇~世界最美舞台

湖畔距離音樂節場館不遠處的咖啡廳,也是絕美景點

 

 

男服務生版本

 

美麗女生版本

 

2024-2025專屬劇碼《魔彈射手》

今年的全新劇目,是開創德語浪漫歌劇的 - 韋伯《魔彈射手》,導演菲利普.史托澤爾(Philipp Stölzl)將歌劇裡的狼谷森林、純樸農民聚落搬至湖上舞台~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tdh0MH3A8E

 

舞台與觀眾距離再次拉近(歷年最近),讓所有現場觀眾在觀劇時,充分體驗世界最美歌劇舞台魅力!(拍攝於下午龐陀大雨中,所以一人獨享整個布列根茨絕美舞台...)


現場坐在觀眾席的絕美體驗

布列根茨 - 世界最美歌劇舞台,當之無愧

 

先從欣賞過後的感想談起:

這張照片是晚間20:58,開演前夕陽西下,我坐在觀眾席位置,用相機拍下30張照片後,再用電腦後製「拼圖」而成的全景照

湖、山、天,此時顏色融為一體,每隔幾分鐘的色彩、光影也都不同現場看真的美極了😘

依傍著博登湖(Bodensee),有著戶外寬闊優勢與絕佳天然美景的布列根茨湖上歌劇音樂節,昨晚全場的滿座再次征服了現場滿足的超過一萬名觀眾(共11735席!!!)

導演兼舞台設計史托澤(Philippe Stözl)前幾年於此設計的威爾第《弄臣》歌劇大獲好評之後,今年更加大膽的將《魔彈射手》舞台場景降低高度並拉近到觀眾眼前;他將故事的純樸鄉村與魔幻狼谷,透過燈光、煙霧、水景、音效、投影等等出神入化的變化,充分運用廣闊場地的優勢,將舞台景深上至高台,中至森林小屋,下至水底,完全將歌劇欣賞提升為與劇場體驗完美結合的絕妙現場感受

看歌劇=「欣賞歌劇=聽懂音樂+看懂製作」

歌劇,就是「唱歌加戲劇」,也是「歌唱與劇場完整結合之後」而呈現的最高藝術,昨晚觀賞之後的滿足心靈感受,就是最好的證明~

欣賞完歌劇回到飯店,剛好午夜12點~經過一夜速速好眠,昨晚感受依舊鮮明

今年的音樂節僅剩下最後三場演出,也是場場完售全滿

我想,絕對會有越來越多愛好者,願意千里迢迢來到此地,追求全新的歌劇欣賞體驗~(寫於2024.8.15.凌晨)

布列根茨歌劇節地緣關係一覽:

 

縮小地圖,看鄰近大城與國家

 

2023年的《蝴蝶夫人》報導

 

《蝴蝶夫人》精美劇照

2022年,Seebühne上演義大利歌劇大師普契尼(Giacomo Puccini)名作《蝴蝶夫人》,佈景設計師Michael Levine以一幅巨大、古老的日式捲軸,為這齣首度在布雷根茨上演的經典歌劇,打造貼合其情節故事的震撼舞台。

 

進入魔彈射手的世界~

三分鐘認識歌劇《魔彈射手》

歌劇基本資料

作曲 卡爾‧馬利亞‧馮‧韋伯(1786-1826)
劇本 弗里德里希‧金德(1768-1843)
原著 奧古斯特‧阿貝爾(1771-1816)
出處 德國鬼故事集《幽靈之書》(Gespensterbuch)第一卷第一個故事(1810年出版)
首演 柏林皇家戲劇院(Königliches Schauspielhaus)1919年改稱普魯士國家劇院(Preußisches Staatstheater),1984年起改稱柏林音樂廳(Konzerthaus Berlin)

 

2023年5.30. 筆者到此一遊,剛好留下柏林音樂廳又正在整修中的見證~

 

對了~1990年代柏林愛樂廳重新整修時,此廳亦曾是柏林愛樂的駐廳。也因此1992年傑利畢達克應邀回到柏林愛樂指揮的布魯克納第七號交響曲,最經典的紀錄片,便是在此音樂廳演出/錄製。

 

【BON音樂】歷史一刻!《傑利畢達克光榮凱旋指揮柏林愛樂紀錄片》介紹

https://bonart.com.tw/sergiu-celibidache/


 

德國浪漫主義歌劇首部曲

過去時代的魔鬼、魔法、迷信.苦樂參半而令人心碎的浪漫故事

在莫札特《魔笛》(1791)與貝多芬《費黛里奧》(1814)兩部德語歌劇鉅作之後,時任德勒斯登宮廷樂長的作曲家韋伯耗費三年時間細細創作,終在1820年完成歌劇《魔彈射手》。

 

三大早期德語歌劇比較圖表:

  莫札特《魔笛》 貝多芬《費黛里奧》 韋伯《魔彈射手》
語言 德語歌唱劇 德語歌劇
具有歌唱劇特徵
德語歌唱劇
年份 1791 1814 1820
幕景設計 兩幕19景 首演時為三幕

後改為兩幕

三幕16景

 

在長期強勢的義大利歌劇、法國歌劇高壓夾擊下,韋伯《魔彈射手》於1821年柏林首演問世,一時間大受歡迎。

1821年6月18日在柏林首演之後,一年間《魔彈射手》連續上演超過50場,緊接其後於維也納、德勒斯登、萊比錫、漢堡、慕尼黑、布拉格、拉脫維亞里加、丹麥哥本哈根等主要城市連續不斷演出,獲得極大的迴響,更在1824年至1825年間陸續迎來倫敦、巴黎及美國等地的首演,是韋伯生平最重要的歌劇創作,更是浪漫初期最具代表性且無與倫比的歌劇作品。

在《魔彈射手》中,韋伯寫出許多經典名曲,並且以精彩的管弦樂法生動地描繪出舞台上不可思議的魔幻世界:

自然生態的農民淳樸,以法國號代表,而不可思議的超自然元素,則以出神入化的半音階展現,讓觀眾們在觀劇時體驗到這兩大元素的對比之美。

同時,這所有德國人最熟悉的故事集,女主角阿嘉特是否會死在心愛之人因貪念所獲取的魔彈之下?該如何呈現會轉彎、百發百中的魔彈?魔鬼薩米爾只是單純的說書人?還是具有通天本領的撒旦?

這些都是觀賞本劇時的觀察重點。

 

劃時代的歷史地位

《魔彈射手》的序曲非常知名,經常在音樂會中單獨演奏,最大特色有二:

 

其一,單純中央C.最美

歌劇幕起,《魔彈射手》序曲將響起韋伯最單純樸實的「C」長音,這單純中央C,似乎揭示了浪漫主義的年代自此最單純的音符而終於開啟而綻放;韋伯的「C長音」歌劇序曲與貝多芬的「C大調」第一號交響曲似乎所見相同,都具備著劃時代的意義。

《魔彈射手》的大獲成功,讓德國歌劇活躍於歐洲各大歌劇院,象徵著德語歌劇正超義趕法,自成一家之言而傲然於世;而首演之日正逢「滑鐵盧戰役」(1815)六週年(兩事件恰巧皆為6月18日),更讓這部德意志民族歌劇,無懼於當代義大利美聲與法國大歌劇之雄雄威勢,正式以三強之姿鼎立於歐洲歌劇院。

 

其二,韋伯才是真正的主導動機始祖

「主導動機」(Leitmotiv)一詞最初於德國,出現是當代德國音樂學者弗里德里希‧威廉‧詹斯(Friedrich Wilhelm Jaehns, 1809-1888)用來描述韋伯音樂的創作手法時所使用的專有名詞。詹斯是韋伯作品編年目錄最重要研究學者,對於韋伯隱伏使用歌劇中的角色動機與劇情暗示,是他創作音樂的拿手好戲,更是「主導動機」真正在歷史上使用的濫觴;未來崇拜韋伯的作曲家華格納,將在韋伯建立的基礎之上,更加發揚光大「主導動機」的創作改念,並提出「整體藝術」(Gesamtkunstwerk),終將德語歌劇提升至結合所有藝術總合之最高境界。

音樂學者們更一致認同韋伯《魔彈射手》的成功,除代表著德國「歌唱劇」(Singspiel)最成熟作品之外,更是史上第一部浪漫主義歌劇,其重要性與代表性,不言而喻。

所有的一切,都是如此單純而美好。

對了,前面我有提到,韋伯與莫札特是姻親嗎?

除了德勒斯登宮廷樂長的崇高身份之外,他還是莫札特之妻康斯坦茲‧韋伯 (Constanze Weber)的叔叔喔~

 

七顆子彈.一個詛咒

被魔鬼詛咒的最後一顆子彈,將飛往何處?誰又將殞命?

《魔彈射手》故事共有三幕,以德國民間流傳數世紀的百發百中的神奇魔彈與獵人故事作為主軸:

從序曲開始,韋伯以C大調長音最澄澈透明的音響效果,帶我們一步一步進入德國鬼故事集《幽靈之書》那帶有懸疑超自然色彩的故事世界~此時韋伯以四部法國號象徵主角獵人生活,也以民歌風格也勾勒出故事的所在地:純樸的波西米亞鄉村。

當邪惡魔鬼薩米耶(Samiel,口白者)主題出現時,弦樂的顫弓與小調的神秘色彩更讓音樂呈現出緊張未知之感;單簧管優美地呈現馬克斯(Max,男高音)與阿嘉特(Agathe,女高音)的愛情,在一連串象徵主角們受到的壓迫劇情後,音樂再次以亮麗的C大調象徵邪惡終於無法戰勝正義的基本信念,相信這除了當時民眾特別有感,對現代的觀眾們亦深有感觸。也因序曲本身架構完整,主題豐富且與歌劇劇情緊扣,經常由管弦樂團單獨於音樂會中安排演出,其來有自。

 

《魔彈射手》歌劇序曲

0:00 Adagio (C major)

3:41 Molto vivace (C mino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xAtjngr6dE

 

七顆子彈.一個詛咒

Costume designs by Stürmer for the roles of Samiel and Caspar in the opera Der Freischütz by Carl Maria von Weber, as presented in the original 1821 production at the Schauspielhaus, Berlin. (Wiki "Der Freischütz")

 

→中文維基《魔彈射手》網頁

 

六顆百發百中.第七顆將被愚弄...

被魔鬼詛咒的最後一顆子彈,將飛往何處?誰又將殞命?

 

歌劇登場人物

角色與相關訊息
聲音類型 首演:1821年6月18日
指揮: Carl Maria von Weber
奧多卡爾(領主/王子)

Ottokar, a sovereign prince

男中音

baritone

Gottlieb Rebenstein
庫諾(看林人)

Kuno, a hereditary forester

男低音

bass

Carl Wauer
阿嘉特(庫諾之女)

Agathe, his daughter

女高音

soprano

Caroline Seidler
安琴(阿嘉特的侍女/親戚)

Ännchen, a young relative

女高音

soprano

Johanna Eunike[b]
加斯巴(年輕獵人)

Caspar, first assistant forester

bass Heinrich Blume
馬克斯(年輕獵人/阿嘉特的未婚夫)

Max, second assistant forester

男高音

tenor

Heinrich Stümer[15]
薩米爾(魔鬼)

Samiel, the 'Black Huntsman'

口白演出

spoken

Joseph Hillebrand
隱士(受尊敬的長者)

Hermit

男低音

bass

Johann Georg Gern
基利安(富有的農夫)

Kilian, a wealthy peasant

男中音

baritone

August Wiedemann
四位伴娘

Four bridesmaids

女高音

soprano

Henriette Reinwald etc.
合唱團與演員:獵人、農夫、農女精靈、女侍者、等(Hunters, peasants, spirits, attendants)

 

基本資料

*本段分幕劇情取自維基百科《魔彈射手

在德國民間傳說裡面,魔彈射手指的是擁有神奇的魔彈、能夠百發百中的射手;這個類型的故事有著古老的起源,其講述的內容甚至可以回溯至人類伊始[1]。本劇共分三幕,實際的故事背景是三十年戰爭後,波西米亞某莊園主的領地。

 

本次舞台設計理念:三十年戰爭後的冬季苦難

導演菲利普·斯托爾茨爾(Philipp Stölzl),也是本次舞台設計者,他的設計理念是將本次故事情節轉移到一個以三十年戰爭為標誌的村莊的荒涼、破碎、貧困和道德殘酷的冬季世界,而整個舞台更是一道完美的移動風景:

 

官方劇照

Fotorobe „Der Freischütz“
Bregenzer Festspiele
©anja koehler | anjakoehler.de
urheberrechtlich geschütztes bildmaterial. keine unerlaubte veröffentlichung und vervielfältigung! veröffentlichung zur presseberichterstattung über bregenzer festspiele honorarfrei gestattet. inhaltliche oder bildgestalterische veränderung der fotografien nicht gestattet.
der bildcredit "©anja koehler" ist voraussetzung. auf instagram ist der credit @anjakoehler.photo voraussetzung.
©anja koehler | anjakoehler.de
all rights reserved. no unauthorized publishing or copying.
no use without release from anja koehler. user is liable for unauthorised use!
conditions: with credit ©anja koehler only. on instagram with credit @anjakoehler.photo only.

 

第一幕

射擊比賽的首一輪賽事甫告結束,村民們在森林中的一間酒店為獲勝者慶祝,而不幸落敗的馬克斯(Max,男高音)背對著他們,沮喪地獨坐一旁。在狩獵活動仍然重要的社會中,獵人的射擊能力關乎一切,而奧圖卡(Ottokar)王子已許諾,傑出的獵人將得到「森林守護官」(德語:Erbförster)這個稱號。馬克斯今日的成績相當一般,甚至遜於鎮上名喚基利安(Kilian,即獲勝者)的普通小子,如果無法在明天的新一輪賽事中取勝,馬克斯不但與守護官稱號無緣,更將無法迎娶現任守護官庫諾(Kuno,男低音)的女兒阿加特(Agathe,女高音)。

 

酒店角落裡的另一個獵人卡斯帕(Kaspar,男中音)將馬克斯這晚的患得患失都看在眼裡──卡斯帕是一個將靈魂賣給魔鬼的壞獵人,事實上今日稍早正就是卡斯帕從中作梗,影響了馬克斯的發揮。卡斯帕和魔鬼薩米爾(Samiel,口白)的交易是有代價的,為了換回自己的陽壽,現在他正在尋找替死鬼,馬克斯的絕望正是絕好的機會。

 

庫諾及其他獵人都鼓勵馬克斯,但他的心中仍充滿了恐懼,他是那麼害怕第二天的到來。身後的人們歡欣熱鬧的跳舞唱歌,馬克斯卻沉溺於對往昔的回憶,曾經那一片從森林到森林的廣闊草原便是他的天地[e],當他的自由巡遊結束後,可愛的阿加特會滿面笑容的迎接他,而現在,他將失去這一切。此時,卡斯帕不懷好意地欺近來,一邊勸他喝酒,一邊向他講述一個有關「狼谷」(Wolfsschlucht)的傳說:據說,薩米爾擁有一種能百發百中的魔彈。卡斯帕表示只要拿到魔彈,那明天的比賽將易如反掌,接著說今天晚上沒有月亮,正好適合打造魔彈,並約定午夜十二點的時候同去「狼谷」。起先馬克斯有點猶豫,但看到卡斯帕所展示的一隻魔彈後,囿於絕望的馬克斯被說服了。

Fotorobe „Der Freischütz“
Bregenzer Festspiele
©anja koehler | anjakoehler.de
urheberrechtlich geschütztes bildmaterial. keine unerlaubte veröffentlichung und vervielfältigung! veröffentlichung zur presseberichterstattung über bregenzer festspiele honorarfrei gestattet. inhaltliche oder bildgestalterische veränderung der fotografien nicht gestattet.
der bildcredit "©anja koehler" ist voraussetzung. auf instagram ist der credit @anjakoehler.photo voraussetzung.
©anja koehler | anjakoehler.de
all rights reserved. no unauthorized publishing or copying.
no use without release from anja koehler. user is liable for unauthorised use!
conditions: with credit ©anja koehler only. on instagram with credit @anjakoehler.photo only.

 

第二幕

另一邊,阿加特與表妹安琴(Ännchen,女高音)正在家中,牆上的一幅老祖先的畫像突然落下來,碰傷了阿加特的前額。把這視為不祥徵兆的阿加特悶悶不樂,但快樂的安琴勸她勿要自尋煩惱。其實,阿加特的心中確有煩惱,今天森林中的一個隱士(男低音)告訴她,在她的身上將要發生可怕的事情,並送她一枝白色的薔薇花作為護身符,她只希望草原上那輕柔的微風能夠將她的祈禱吹上天,求神保佑。這時,馬克斯來了,他表示馬上要離開,並藉口說是要去「狼谷」獵一頭雄鹿。阿加特與安琴都阻止他,因為「狼谷」是傳說中的鬼魅出沒的地方,尤其是深夜。但馬克斯決意前往,可能失去愛人的恐懼令他軟弱、不相信自己的力量,他所有的希望都落在那神奇的魔彈上,他必須去。

 

場景一變,這晚外頭沒有月光,陰森荒涼的「狼谷」死氣沉沉,不知名的靈體四下喃喃。卡斯帕走進一片黑森林,他呼喚起魔鬼薩米爾的名字,要求用馬克斯的靈魂換回自己的,還要求七顆魔彈。薩米爾應允了六顆,興高采烈的卡斯帕奮力打造起魔彈來。然而,第七顆魔彈的去向是凡人無法控制的,它將會聽從魔鬼的操弄:這愚弄的報應若不是落在馬克斯身上,便是落在卡斯帕身上。

Klavierhauptprobe „Der Freischütz“
Bregenzer Festspiele
©anja koehler | anjakoehler.de
urheberrechtlich geschütztes bildmaterial. keine unerlaubte veröffentlichung und vervielfältigung! veröffentlichung zur presseberichterstattung über bregenzer festspiele honorarfrei gestattet. inhaltliche oder bildgestalterische veränderung der fotografien nicht gestattet.
der bildcredit "©anja koehler" ist voraussetzung. auf instagram ist der credit @anjakoehler.photo voraussetzung.
©anja koehler | anjakoehler.de
all rights reserved. no unauthorized publishing or copying.
no use without release from anja koehler. user is liable for unauthorised use!
conditions: with credit ©anja koehler only. on instagram with credit @anjakoehler.photo only.

 

馬克斯朝著狼谷出發,一路上他的心裡非常矛盾,恍惚間,他似乎看見了母親的亡魂來阻止他,但一想到第二天的比賽和阿加特,他又堅定的向前走去。馬克斯找到卡斯帕,卡斯帕正在對煉造魔彈的熊熊火焰祝福,妖魅的火光映在他的臉上十分可怕。隨著一顆顆魔彈從火中誕生,周圍就會發生不同的變化,忽而狂風暴雨、雷電交加,忽而妖魔鬼怪、磷光幽幽。最後,所有的魔彈造好了,卡斯帕瘋狂的笑起來,他一顆一顆數著,突然,魔鬼薩米爾出現,取走了因驚嚇過度而昏倒的馬克斯的靈魂。

 

與魔鬼交易的鑄造魔彈場景

韋伯運用半音階、和聲之增減音程,每顆鑄蛋動機與音樂都不同,創造出前所未見的陰森狼谷

 

製作魔彈場景.歌劇片段

https://youtu.be/rdUdnDpnqFQ?t=635

 

第三幕

第二天清晨,房間內的阿加特已經穿上新娘禮服,正哼唱著為馬克斯祈禱,她相信馬克斯一定能夠獲勝。雖然如此,她的內心深處還是感到不安,因為昨天晚上她做了一個惡夢,夢見她自己變成了一隻白鴿,被馬克斯的槍射中;醒轉後,阿加特的腳邊竟真的有一隻受傷的大鳥,她擔心這是一個不祥的預兆。安琴進來,看到阿加特愁容滿面便安慰她,說在新娘的臉上不需要憂傷的眼神,便給她唱了一首詼諧的歌曲。這時,一群村姑帶來了阿加特的花冠,並向她祝福。阿加特打開裝花冠的盒子,裡面裝的卻是一頂葬禮用的白色花冠,阿加特尖叫著將它扔在地上,周圍的姑娘也震驚的呆立著。一會兒後,阿加特恢復了鎮定,取出前晚神秘隱士送給她的白色薔薇花,安琴取來絲帶,將花編製成一頂新的花冠。阿加特帶上花冠,希望真的可以憑此度過一劫。

 

莊園內的林場,獵人們興致高昂的在等待比賽開始,對他們來講,這世上的事情要數打獵最快樂。馬克斯的六發子彈都已發射,結果百發百中。奧圖卡王子先是許諾了兩人的婚事,並頒布命令:馬克斯必須將剩餘的彈藥用盡,作為自己就職「守護官」的見證,而餘下的正是那第七顆彈藥──魔鬼的遊戲。孰料接下來的一切竟跟阿加特的夢境一模一樣:一隻白鴿飛過,馬克斯擎起槍瞄準,阿加特大聲呼叫阻止他。馬克斯的手一顫抖,子彈射向了躲藏在樹後的阿加特。在一片驚訝聲中,馬克斯急忙趕去照看阿加特,人們都以為馬克斯殺死了自己的新娘,為這悲慘的意外而哀悼。但不久,阿加特睜開了眼睛,她身上沒有一點傷痕,那是因為她頭上的花冠救了她一命。卡斯帕在斷氣前發出詛咒的聲音──他詛咒魔鬼將自己玩弄。

 

王子命屬下打理現場,而後轉向馬克斯,馬克斯道出了自己與魔鬼間的交易,王子憤怒地要將馬克斯驅逐。隱士突然出現,並說服了王子給馬克斯一年的時間改過自新,此外將彈藥用盡的「傳統」也就此廢去。王子同意了,馬克斯緊緊握住阿加特的手流著眼淚感謝上蒼,他發誓永遠不再背棄正義。(全劇終)

 

看歌劇 =「欣賞歌劇=聽懂音樂+看懂製作」

《魔彈射手》故事寓意

德國音樂與故事往往有具備很強的哲理性,《魔彈射手》也不例外。

歌劇故事,看似與世無爭的世外桃源

但藉由超自然現象與魔法的世界,反映了世間所有事情的偶然性與必然性的關係。

魔鬼薩米爾,代表了投機主義、賭運,與追求機率的偶然性

而最後上帝化身的隱士,代表了正義、與道德的必然性

男主角馬克斯,看似左右搖擺

但卻是年輕世代,具體反映了這對一切的矛盾

戲劇與抒情女高音.競相比美

《魔彈射手》不僅只是獵人們的射擊比賽故事而已,除了七位主要男性角色之外,本劇中的兩朵女高音之花:阿嘉特(Agathe,戲劇女高音)與安(Ännchen,抒情女高音)各有精采詠嘆調呈現,更是本劇一大特色。

 

在第二幕中阿嘉特與安的精彩二重唱〈倒楣鬼!老實待著…〉(Schelm, halt’ fest!…)中,我們可立即辨識出兩位女高音的聲音表現截然不同。而亞嘉特充滿戲劇與音色變化的宣敘調與詠嘆調〈我怎麼能夠入睡…輕輕地…〉(Wie nahte mir der Schlummer…Leise, leise, fromme Weise…)與第三幕深情的詠嘆調〈即使烏雲遮蔽了天空〉(Und ob die Wolke sie verhülle)都是本劇必聽的極其優美之作;

第二女主角年輕表妹安 (Ännchen) 身為此劇抒情女高音擔當,她的兩首詠嘆調,第二幕中最知名,逗笑亞嘉特的〈一個年輕的小伙子走過來〉(Kommt ein schlanker Bursch gegangen),以波蘭舞曲節奏特性充分展現抒情花腔女高音在音域轉換的悠遊自在;第三幕中的浪漫戲劇宣敘調與華麗詠嘆〈我曾夢見過世的表姐〉(Einst träumte meiner sel'gen Base)則以懇切的語氣,說著令人噴笑的恐怖故事,反萌差極大,您聽過一定會喜愛。

 

精彩的管弦樂配器.呼應舞台與故事

在本劇的音樂設定中,韋伯除以大調與小調代表角色的善與惡,無論是代表兩位女高音以大調音樂所象徵的美好或者象徵邪惡角色獵人卡斯巴(Kaspar,男中音)及魔鬼薩米爾,劇情與音樂調性都有著環環相扣的精彩呈現。在描繪劇中最黑暗的場景:煉製魔彈的「狼谷」(Wolfsschlucht)時,除了以c小調暴風雨音樂描繪出黑暗魔法世界之外,更充分以管弦樂樂器的不同音色豐富的故事場景,進行多樣化的組合:不論是舞台上的幽靈、不可知的怪獸、雷電閃光到鬼火到對黑暗世界的恐懼,都能在韋伯的筆下感受到明顯的戲劇氛圍~也正因如此,《魔彈射手》在歌劇音樂的先驅展現,毫無疑問地是最具有代表性的首部浪漫主義德語歌劇!


【蹦藝術精彩萬分又曲折的後台導覽】

我們特別與布列根茨音樂節預約了專屬的後台導覽,在下午午餐後,我們來到場館,大家都興奮得不得了~

 

開始我們的舞台導覽

 

進入舞台區解說今年舞台佈景的特色

 

講著講著,突然間「春天後母心」(原來在奧地利,夏天也是後母心),下起了超級誇張的龐陀大雨,甚至打雷,因此我們五法上舞台實際去走狼谷森林,哭哭...

 

[補上雷雨影片]

 

你相信有魔鬼嗎?

如果是你,你願意用自己的靈魂,甚至犧牲最愛,來換取這百分之百會命中的子彈嗎?

故事黨的你,這裡有著奇幻文學裡最黑暗的鬼故事

旋律黨的你,這裡有德語歌劇中最美妙深情的旋律

 

《魔彈射手》完整歌劇與分幕段落影片🎵

 

【後記】普契尼逝世百年音樂節

普契尼與托雷德拉戈的歷史

1891 年,33 歲的普契尼來到距離故鄉 Lucca 僅半小時車程的托雷德拉戈,就是為了尋找一處風景如畫且安靜的地方,能讓他專心作曲,享受靜謐;

當第一次來到這湖畔小鎮,他立即被美麗湖泊與村莊氛圍所吸引,房屋倒映在馬薩丘科利河(Massaciuccoli river)的時而清澈靛藍,時而神秘灰藍的河水中,相映成趣~

普契尼買下了原本為當地瞭望塔的建築,並經歷好幾年的溝通與相建造與當地的溝通(與貴族溝通使用權、蓋別墅、造馬路、建花園...等等)

托雷德拉戈有美麗的景緻、充足的日照、涼爽的松林、陽光燦爛的海灘、永遠安靜的湖泊,還有那最純粹的大自然,都讓普契尼愛極了此處

普契尼找到/完成了他心中的伊甸園~這裡能滿足他最愛的兩大嗜好:音樂和狩獵

人生精華30年都居住於此的普契尼,也在此陸續完成最重要的歌劇創作:包括《波希米亞人》(1896)於建造別墅期間完成,《托斯卡》(1900)、《蝴蝶夫人》(1904)、《黃金西部女郎》(1910 )、《燕子》(1917)和《外套》(1918)等等...(1921年起他搬至 Viareggio,至1924年去世為止)

托雷德拉戈所有居民更以普契尼曾長居於此為榮,全村村民投票將本地正式更名為「托雷德爾拉戈普契尼」(Torre del Lago Puccini),足見所有居民們對於普契尼的熱愛與尊敬~

70年前,托雷德拉戈開始嘗試舉辦以普契尼為名與主題的歌劇音樂節,今年是盛大慶祝的70週年,戶外欣賞歌劇的美好(還有挑戰),我們都將一起完整體驗

昨晚終於來到現場,無限感動在心

我們此行集滿四大歌劇:《波希米亞人》、《杜蘭朵公主》、《托斯卡》與《蝴蝶夫人》120 週年製作版本,完美地結束本次的普契尼的四大歌劇藝術極致之旅❤️

 

精彩旅途.To be Continue❤️

https://bonart.com.tw/bonart-music-trip-2024-25/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 前往蹦藝術 Podcas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苗北講堂】2024下半年系列:普契尼逝世百年致敬~四大寫實歌劇巡禮(一)不如相忘於江湖~談《波希米亞人》中的動人愛情詠嘆 PUCCINI: “La bohème”

【苗北講堂】2024下半年系列:普契尼逝世百年致敬~四大寫實歌劇巡禮(一)不如相忘於江湖~談《波希米亞人》中的動人愛情詠嘆
Miaobei Art Center X BONART 2024-2-1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課程主軸:

「普契尼逝世百年致敬~四大寫實歌劇巡禮」系列課程✨

 

《托斯卡》
《波希米亞人》
《蝴蝶夫人》
《杜蘭朵公主》

在全世界十大上演率最高歌劇裡,普契尼的四大歌劇永遠是最受觀眾歡迎的劇目。

愛情,是歌劇史上出現最多,也最歷久彌新的主題,更也是義大利寫實主義歌劇作家普契尼作品中的核心元素
他筆下細膩的愛情與詠嘆,流淌下無盡的哀愁

從《波希米亞人》藝術靈魂的雋永、《托斯卡》淒美壯烈的真實、《蝴蝶夫人》深情等待的不悔,再到遺作《杜蘭朵公主》的霸氣公主與柳兒的嬌柔,普契尼的每部歌劇都蕩氣回腸且賺人熱淚…

2024年適逢普契尼逝世一百週年,是極其重要的年份;在這系列專題演講中,台灣蹦藝術理事長林仁斌老師將以獨家精彩資料與影音欣賞,將帶領您深入了解作曲家的創作精髓與音樂人生...

 

苗北藝術學苑 - 課程詳細資訊

113-2苗北講堂 

時間 _ 2024-09-08~2024-10-13
地點 _ 視聽中心
費用 _ 150
指導單位 _ 苗栗縣政府
主辦單位 _ 苗栗縣苗北藝文中心
協辦單位 _ 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
※ 單堂報名:$ 150
※ 套票4堂 :$ 420

授課教師 _ 林仁斌(超人氣古典音樂欣賞名家、蹦藝術執行長)

一、因應現行防疫規範,學員上課均需全程配戴口罩;並遵守本中心防疫措施相關規定,違反規定將無法入場上課。

二、課程相關事宜洽詢:活動企劃部曾小姐037-612669轉511/cctseng@miaobeiac.org

主講人|林仁斌

蹦藝術 | BONART 執行長

知名長笛演奏、指揮、撰文、演講與音樂攝影之全方位音樂家 旅法知名音樂家林仁斌自2001年自巴黎師範音樂院(École Normale Supérieure de paris)學成返國後,以長、短笛演奏、室內樂及樂團指揮活躍於國際音樂節與國內外音樂廳;演奏專輯出版有《夜間咖啡館》、《妳的我的》、《華麗聚焦-雙長笛與鋼琴的歌劇院之夜》、《華麗聚焦II-卡門》(林仁斌&周欣穎)《動物狂歡節》….等。 現為音樂藝文網站「蹦藝術|BONART」執行長與Podcast古典音樂節目《蹦藝術》主持人,深受各界樂迷喜愛。多年來撰文拍攝訪問音樂家,更以文字與攝影見長,每年演講場次超過百場;為國家交響樂團、台北市立交響樂團、長榮交響樂團與國家兩廳院、苗北藝文中心等各單位邀約之音樂講座策展、音樂導聆與撰稿人,更是公認的超人氣音樂欣賞名家。

 

報名資訊與報名方式

繳費資訊

◎線上報名,點選上方「馬上報名」,填寫完google表單後,完成繳費。
◎臨櫃報名,至苗北藝文中心服務台填寫報名表,並完成繳費。
◎郵寄報名,填妥報名表(請自本頁面下方下載),並且完成繳費,將報名表郵寄至苗栗縣竹南鎮公園路206號苗北藝文中心(信封請註明:113-2苗北講堂)。
◎電子郵件報名,填妥報名表(請自本頁面下方下載)並完成繳費,將報名表寄至:cctseng@miaobeiac.org,主旨:113-2苗北講堂,即完成報名。

◎ 現場繳費:請攜帶報名表至苗北藝文中心服務台
◎線上匯款:
戶名:苗栗縣苗北藝文中心
銀行:臺灣土地銀行頭份分行(0050212)
帳號:021-051-051-316

 

注意事項

1、退款規定:課程進入報名行政流程繳費後,因故不克參加者,需配合規定,於活動開始前14個工作天提出申請(票券效期開始日期起算),退票將酌收票價10%的行政手續費用,逾期恕不受理。

2、活動延期:若因天災等不可抗力因素(如:颱風),主辦單位將告知補辦日期或退款事宜。並保留修改活動內容,以及終止課程之權力。

3、講座以收費報名辦理,每堂未達上限人數,將告知退款事宜。並保留修改活動內容,以及終止課程之權力。

4.因應疫情配合政府措施,學員需全程佩戴口罩、禁止飲食。

課程形式配合中央防疫指揮中心指示滾動式修正,如採線上課程,將以「Google Meet」軟體上課;敬請各位學員一同共學、共好!藝起做好防疫措施,提供一個安心、安全的場域,迎接藝文生活。

竭誠歡迎您的參與~一起享受音樂與藝術之美💕


向普契尼致敬

- 2024年8月攝於義大利 Lucca,普契尼出生之故居廣場。(背後磚紅色三樓即為普契尼出生地,現為普契尼博物館)

 

不如相忘於江湖~談《波希米亞人》中的動人愛情詠嘆

PUCCINI: “La bohème”

 

113/9/8(日) 10:00

《波希米亞人》劇情描述1830年代某個聖誕節前夕,在法國巴黎拉丁區,四位性格放浪不羈的藝術家最年少輕狂的歲月以及兩段動人的愛情故事。
「我的名字叫咪咪,我的故事其實很短。」~多麽讓人心痛而憐惜的一句話~而這就是普契尼的魅力。

本堂課程中,讓蹦藝術林仁斌老師以豐富的資料,帶您深入領略歌劇《波希米亞人》的迷人世界


有關歌劇《波希米亞人》

(基本資料整理於網路與維基百科,並附上超連結方便檢索)

《波希米亞人》La Bohème),又譯「藝術家的生涯」,由普契尼作曲,由劇作家路基・伊利卡(Luigi Illica)與喬瑟培・賈克薩(Giuseppe Giacosa)根據法國劇作家亨利·繆傑小說《波希米亞人的生涯》(Scènes de la vie de Bohème)改編為歌劇劇本。全劇共四幕,約1小時40分鐘。

首演於1896年2月1日,在義大利都靈皇家劇院,指揮為托斯卡尼尼

 

1896年歌劇演出原版海報,阿道夫·霍恩施泰因

1896年原版海報,阿道夫·霍恩施泰因繪

 

愛情,是歌劇史上最多出現,也是歷久彌新的主題,更是義大利寫實主義歌劇作曲家作曲家普契尼(Giacomo Puccini)作品中的核心元素。

 

為劇.好友反目

作品背景

《波西米亞人》首演時第一幕咪咪的服飾

普契尼自米蘭音樂學院畢業後,事業尚未起步前過著一種極為貧困的生活,他對於流浪貧苦的生活有著切身體驗,1893年,普契尼寫作的瑪儂萊斯科上演後大獲成功,在經濟上有所寬裕後,普契尼便開始專心尋找一部能夠讓他超越前部作品的歌劇腳本,於是他發現了《波希米亞人》。

據說當時普契尼的好友雷翁卡瓦洛已經開始著手於這個故事的音樂創作,但普契尼則秘密的完成,並搶先發表。為此,萊翁卡瓦洛與普契尼絕交,兩位作曲家從此再無交往。

這部作曲家不惜與好友反目的作品,就是《波希米亞人》。

(基本資料整理於網路與維基百科,並附上超連結方便檢索)

 

歌劇簡介:

(基本資料整理於網路與維基百科,並附上超連結方便檢索)

音樂:賈柯摩‧浦契尼(Giacomo Puccini)

劇本:朱塞培‧賈柯沙(Giuseppe Giacosa)、魯伊吉‧伊利卡(Luigi Illica)

取材自法國劇作家亨利‧穆爾格(Henry Murger)小說〝波西米亞人的生活剪影〞(Scenes de la vie de Boheme)

 

首演:1896.2.01,義大利杜林皇家歌劇院(Teatro Regio, Turin)

首演時間:第一幕40分,第二幕20分,第三幕30分,第四幕30分

首演指揮:托斯卡尼尼(Toscanini)

故事背景:1830年代

故事地點:法國巴黎拉丁區

故事大綱:1830年代,某個聖誕節前夕,法國巴黎拉丁區裡 四位性格放浪不羈的藝術家最年少輕狂的歲月 以及兩段動人的愛情故事......

 

角色

(基本資料整理於網路與維基百科,並附上超連結方便檢索)

世界首演時第二幕的服飾,為 "la rappezzatrice" 設計。
角色 聲域 1896年2月1日首演
(指揮: 托斯卡尼尼)
魯道夫Rodolfo, 詩人 男高音 Evan Gorga
咪咪Mimì, 女裁縫 女高音 Cesira Ferrani
馬切洛Marcello, 畫家 男中音 Tieste Wilmant
穆賽塔Musetta, 歌唱家 女高音 Camilla Pasini
舒奧納Schaunard, 音樂家 男中音 Antonio Pini-Corsi
柯林Colline, 哲學家 男低音 Michele Mazzara
班努瓦Benoît, 房東 男低音 Alessandro Polonini
阿爾契多羅Alcindoro, 國務委員 男低音 Alessandro Polonini
Parpignol, 玩具vendor 男高音 Dante Zucchi
海關關長 男低音 Felice Fogli
學生,在職女孩,鄉親,店主,街頭小販,士兵,服務員,兒童

 

 

《波西米亞人》分幕劇情

(歌劇劇情基本資料整理於網路)

 

第一幕

聖誕節前夕,在巴黎拉丁區某間破舊公寓閣樓上。詩人魯道夫和畫家馬切洛,因為天氣太冷而縮成一團,最後魯道夫提議:乾脆用他剛完成的戲劇手稿當柴火來燒,以便取暖。沒多久,哲學家柯林也從外頭回來了;原本他計畫拿書去典當,換些零錢買食物,可是誰會在聖誕節前夕向他買一堆舊書呢?於是他只好又拎著一堆書無功而返。就在三位藝術家擠在一起享受片刻暖和的時候,他們的另一個伙伴─音樂家蕭納─抱著一堆食物和美酒推門進來,原來他過去兩三天臨時應聘去兼一位貴族家中的音樂工作,技術性地謀殺了一隻鳥,賺了一點小錢,於是就買了一堆美食來招待室友。就在另外三位饑寒交加的藝術家正要大快朵頤的時候,蕭納卻建議:不如把這些美食留到以後享用,現在先去「莫穆斯」(Momus)咖啡館好好消磨一個晚上。

 

正當大夥兒準備出門的時候,門外響起了一陣敲門聲─原來是房東班諾瓦來收房租了。「什麼時候不來,偏偏在這個時候出現!」幾個人嘀咕著,想趕快把他打發掉,於是四個人圍在班諾瓦旁邊,又灌他美酒、又和他打哈哈。班諾瓦在美酒下肚之後,竟然酒興大發,說起自己過去與美女週旋的豔遇。四位藝術家一時非常有默契地「正氣凜然」,共同「不恥」班諾瓦的行 徑,連踢帶推地把班諾瓦趕出門去。

 

麻煩既除,是該準備出門了,但是魯道夫卻詩興大作,想要再寫一段文章之後再出門; 另外三位藝術家與他相約在咖啡館碰面。這時門外再度響起微弱的敲門聲,魯道夫應門,原來是一位女性鄰居─咪咪─前來借火。咪咪體弱多病,上了幾個樓梯之後,一陣暈眩,幾乎要昏倒在魯道夫家中;魯道夫趕緊扶她坐下,遞上一杯小酒,讓這位面貌姣好的美女鄰居回復精神。咪咪在借到火之後,起身道謝返家,這時她才發現鑰匙遺落在魯道夫家中;正要回頭尋找的時候,又是一陣風吹過,再次吹熄了咪咪手上的蠟燭,魯道夫見機不可失,也弄熄了自己手邊的燭火,於是兩個人就一起低身摸黑尋找鑰匙。「無意」間,魯道夫碰著了咪咪冰冷的小手,於是他握起咪咪的手說:「妳那冰冷的小手,讓我來溫暖它們。在黑暗中找鑰匙有何用?還好今晚有皎潔的月光陪伴著我們。」接著,魯道夫開始向咪咪自我介紹:他是一位詩人,有著豐富的思想和靈感,但是這一切卻在剛剛被一雙明眸給偷走了,這對明眸就在那位前來借火的少女身上。(詠歎調:妳那好冷的小手) 之後,咪咪應魯道夫請求,也慢慢訴說自己的身世:「我的名字叫咪咪,我的故事其實 很短」,她對魯道夫說,她每天做著針線活兒,從其中找到自己的快樂。(詠歎調:我的名字叫咪咪)

 

就在咪咪告白之後、正要離去之時,樓下傳來了另外三位藝術家的催促聲,魯道夫跑到窗口回應;回過頭來的時候,只見窗外月光灑在咪咪的臉龐,魯道夫一時情不自禁,歌頌著咪咪的美麗,「在妳身上,我找到了期待已久的夢想」, 而咪咪這時也陷入了愛情之中;她和魯道夫手攜著手,加入另外三位藝術家的行列,一同前往莫穆思(Momus)咖啡館。(第一幕結束)

 

第二幕

聖誕夜,巴黎拉丁區廣場。四位藝術家和咪咪一行五人來到廣場上,參加聖誕節慶祝活動 。在咖啡館中,魯道夫向在座另外三位室友介紹剛認識的女友咪咪,席間咪咪則稱讚魯道夫「是一個懂得如何去愛人的聰明男人」;此語一出,讓剛剛失戀的馬切羅很不是滋味。就在眾人正要舉杯慶祝佳節的時候,忽然傳來一陣「浪笑」,這不是別人, 正是讓馬切羅飽受失戀之苦的穆賽塔。

穆賽塔此時新交了一位上了年紀、卻有財有勢的老紳士─阿慶多洛,後者任穆賽塔是予取予求。當他們來到咖啡館時,馬切羅和穆賽塔這一對歡喜冤家見了面,分外眼紅。穆塞塔決定唱一首歌曲,重新激起馬切羅對她的愛意。(詠歎調:當我走在大街上)曲畢,穆賽塔差使阿慶多洛幫她買雙新鞋子,趁機再度投入馬切羅的懷抱中,隨即一行人加入熱熱鬧鬧的遊行行列中,只剩下一堆帳單給隨後趕回來的阿慶多洛。(第二幕結束)

 

第三幕

巴黎郊外城門口,時間是魯道夫與咪咪認識之後第二年二月某個下雪的清晨。咪咪獨自一 人來到城門口附近的酒館外,魯道夫、馬切羅以及穆塞塔暫居此地已有一段時間;咪咪託 人帶口信給馬卻羅,請他務必出來會面。馬卻羅來到酒館外,咪咪向其訴苦:魯道夫已有 一段時間對她冷言冷語,她請馬卻羅代為居中協調,馬卻羅則建議咪咪,如果一對戀人如 此生活,倒不如分手算了。

不多久,魯道夫起身來到酒館外,向馬切洛數落咪咪的不是,但在馬切洛追問之下,魯道夫才坦言自己已無力照顧重病的咪咪,之所以出此下策,是希望咪咪能夠另尋一位有能力 照應她的新男友。咪咪在一旁,聞言不禁痛哭,魯道夫找到躲在大樹後的咪咪,而咪咪則很諒解地向魯道夫告別,(詠歎調:我要回到自己的小窩)魯道夫聞言後,又對咪咪依依不捨;另一邊則是馬切洛因為穆賽塔與其他男人搭訕,兩人為此爭執不下。最後魯道夫與咪咪相約,在春天來臨前暫不分離,而馬切洛與穆賽塔則惡言相向,不歡而散 (終曲四重唱)。(第三幕結束)

 

第四幕

場景回到四位藝術家在巴黎拉丁區破舊公寓的閣樓中,時間是春天來臨之後。魯道夫與馬切洛皆已經和女友分離,兩人原本想藉著工作來忘掉她們的倩影,但卻徒勞無功,於是又放下手邊工作,禁不住回想起過去的甜美時光。(魯道夫與馬切洛的二重唱)不一會兒,音樂 家蕭納和哲學家柯林回到家中,兩人手上帶有食物與美酒,於是四位藝術家又開始嬉笑打鬧起來;突然間,穆賽塔衝了進來,告知咪咪已經病重,但為見魯道夫最後一面,勉力爬上閣樓來,卻因體力不支倒地。魯道夫趕緊把咪咪抱回閣樓休息,其他三位藝術家及穆塞塔則外出變賣身上值錢物品,好為咪咪盡最後一點心力。(哲學家柯林的詠歎調:永別了,我的外套)咪咪在眾人離去後,和魯道夫回憶起倆人初次在閣樓中相遇的經過。不多久,幾位外出的藝術家和穆賽塔陸續返回,為咪咪帶來了藥品及咪咪一直想要的保暖手筒,在咪咪還來不及充份享用之前,就已經離開人世了。魯道夫奔至咪咪身邊,失聲痛哭。(幕落)

 

歌劇《波西米亞人》著名詠嘆調

(基本資料整理於網路與維基百科,)

Rodolf Act Ⅰ Ten Che gelida manina 妳這好冷的小手
Mimi Act Ⅰ Sop Si , mi chiamano Mini 我的名字叫咪咪
Musetta Act Ⅱ Sop Quando me'n vo' soletta la via 當我走在路上
Collin Act Ⅳ Bas Vecchia zimarra 再見吧,舊外套!
Rodolf & Mimi Act Ⅰ Ten & Sop O soave fanciulla 啊,可愛的少女
Rodolf & Marcello Act Ⅳ Ten & Bar Mimi , tu piu non torni 啊,咪咪,妳一去不返!
Rodolf , Marcello , Mimi & Musetta Act Ⅲ Ten. Bar. Sop. & Sop Che facevi , che dicevi 你在做什麼,你在說什麼?

 

永恆傳唱.經典詠嘆調

(基本資料整理於網路與維基百科,並附上超連結方便檢索)

普契尼的作曲風格受到威爾第影響極大,在他聽過威爾第《阿依達》後,更是立定了成為歌劇作曲家的志向。

雖然其音樂題材不及威爾第深刻,但普契尼卻總能以獨特的、更為細膩的手法來傳達音樂中悲劇的成分。

《波希米亞人》、《托斯卡》及《蝴蝶夫人》可說是普契尼早期的三部傑作,而其中《波希米亞人》的旋律最為豐富,音樂的戲劇張力最強。歌劇第一幕中的兩首詠嘆調〈你那冰冷的小手〉和〈我的名字叫咪咪〉最為著名,音樂柔美動聽,經常於音樂會中被聲樂家選定作為獨唱與對唱曲目演出。

 

Che gelida manina - Luciano Pavarotti

https://youtu.be/eZ9-Ch0ip-M

〈你那冰冷的小手〉樂譜檔案:

 

 

La Bohème - Si mi chiamano Mimi - Mirella Freni

https://youtu.be/pPRifoxJtX8

 

〈我的名字叫咪咪〉樂譜檔案

 

〈可愛的姑娘〉O soave fanciulla - Mirella Freni and Luciano Pavarotti

https://youtu.be/0vMc7Ajv24g

 

 

 

欣賞版本

DG歌劇電影版

Anna Netrebko and Rolando Villazon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古有《莊子.內篇.大宗師》:“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解釋:泉水乾涸後,兩條魚未能及時離開,終受困於陸地的小窪,為了生存,兩條小魚相互吐沫來潤濕對方。
第三幕開始時稅關的場景寫實的把實在的環境反映出來,普契尼非常考據細節的真實性。

咪咪找到馬傑洛向他訴苦,馬切洛逼問魯道夫逃避的真實理由,到最後的四重唱。

馬切洛和穆賽塔的爭吵夾在咪咪與魯道夫的生離死別之間,但普契尼極美的旋律終於突破一切的牽絆。

「孤獨的在冬天裡死去是太悲慘了」

「等到五月,我們再分手吧」

最後,他們相偕走回小樓,就像在第一幕裡,然而那歌詞是最可悲的柔情:

「我們將要分離,在花開的時候。」

「願冬天永不要走!」咪咪悄悄的說。

她寧願在寒濕的小樓裡被嚴冬摧殘

只要能留在愛人身邊...

 

《波希米亞人》電影版 製作花絮

https://youtu.be/iCwD2Ea677Y

 

 

Aida Garifullina⭐♫ "Quando me'n vo"

https://youtu.be/_7rVt6cT8qg

 

Anna Netrebko - La Bohème (Quando me'n vo')

https://youtu.be/m1_BKpgUG4I

 

 我的名字叫咪咪mi chiamano Mimi

 本段文字取自「Wang Eva的部落格

 

這是全劇最動聽、美妙的唱段之一。既要賦予咪咪一個孱弱的、浪漫的、患有肺結核的姑娘的性格,又要讓她保持完美無缺的嗓音,以便產生輝煌的、有把握的高音,並蓋過樂團有時是誇張多餘的音量,這的確是很難調和的。

 

在簡單的、談話式的開始以後,第一個關鏈之處是第三十六分段的起唱(安靜的行板)。這個短小的,但非常強烈的片段以「我喜歡那些東西」(Mi piaccion quelle cose)開始,以「那些東西叫做詩」(quelle cose che han nome poesia)結束,對於表明咪咪心裡最隱密的心聲是很重要的。

 

起唱後咪咪表現肺結核患者典型的絕望的敏感,開始一個長久的、令人心痛的漸強,並在本位音A達到頂點,在「春天」(primavere)一詞時達到緊張和強烈的高峰。

 

第二個奇妙的時刻是在第三十八分段「但當春天來臨時」(Ma, quando vien lo sgelo)。在四小節之內,歌唱者從最弱音轉到猛烈的最強音。在這非凡的四小節中,包含了幾種感覺,並把它們表達出來:自然界的甦醒、冰雪溶化、血液強烈沸騰。咪咪以熱情的聲調和強烈的感情終於喊出:「最初的陽光屬於我!」(Il primo sole e mio !)然後,緩緩地,端莊地恢復到單純、溫柔的少女形象,以開始的謙卑自若結束了這一唱段。

 

歌唱家從來沒有像在普契尼這部輝煌的創作中要在自我之中尋找藝術的激情,那種為達到表演最高峰的忘我狀態相類似的精神境界。值得一提的是,在「Ma, quando vien lo sgelo」中閉著嘴,在口腔內就開始濁化「M」,使之產生一種極遙遠的、神秘的音響,最後在充滿強烈激情的起聲中使它具體化。創造出獨一無二的咪咪!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 前往蹦藝術 Podcas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BON音樂】蹦藝術X大人社團 -浪漫巨人-拉赫曼尼諾夫的鋼琴協奏之旅(五)第四號鋼琴協奏曲與《音畫練習曲》

【BON音樂】蹦藝術X大人社團 -浪漫巨人-拉赫曼尼諾夫的鋼琴協奏之旅(五)第四號鋼琴協奏曲與《音畫練習曲》

All about Rachmaninoff - 5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古典音樂是你的生活必需品?
希望有機會能拓展對古典樂的了解?
跟著林仁斌老師一起認識偉大的音樂藝術!

《大人社團》與蹦藝術攜手開設古典音樂鑑賞課程,林仁斌老師帶領學員欣賞每首的獨特之處,讓您徜徉在樂曲中,更貼近音樂家的心血結晶,聽出更多況味與樂趣!

《延伸閱讀》大人的音樂欣賞線上直播課程好嗎?學員真實回饋分享

《延伸閱讀》大人的音樂欣賞課學員回饋,看他們用音樂為生活注入繽紛

 

蹦藝術音樂美食藝文之旅 行程總覽~

https://bonart.com.tw/bonart-music-trip-2024-25/

 

 

 

【精彩課程ing】

2024年7月起

古典樂欣賞線上直播課(7/18週四下午班,共5堂):浪漫巨人-拉赫曼尼諾夫的鋼琴協奏之旅

 

古典樂欣賞線上直播課(9/19週四下午班,共5堂):從鍵盤到交響,李斯特的鋼琴魔性

 

【三系列合購優惠】古典樂欣賞線上直播課(6/6週四下午班,共15堂)


主講人:林仁斌老師

 

你對古典音樂深深著迷,期待聽懂更多內容嗎?

不只對作品感興趣,也想多了解音樂家的背景?

跟著林仁斌老師一起揭開這層有趣又精彩的音樂面紗~

透過課程你會對音樂領域有更深一層的認識,林仁斌老師將帶領同學們從生平故事,去探究創作背景與作品的演奏,以及樂譜到創作技法解析、樂曲欣賞版本比較,細細感受各種精彩的詮釋,聽出更多音樂的世界樂趣!

"探索古典音樂浪漫:盡覽精彩浪漫的古典樂鋼琴協奏曲,體驗激情與細膩的音樂世界,透過聆聽鋼琴激情彈指間走進拉赫曼尼諾夫浪漫世界❤️"

  • 課程內容

    古典樂欣賞-走進拉赫曼尼諾夫浪漫世界

  • 第一堂|立足現代,心在浪漫的音樂巨人:拉赫曼尼諾夫的生平

拉赫曼尼諾夫(Sergei Rachmaninoff, 1873-1943)身兼作曲家、鋼琴家與指揮家,集所有音樂才華於一身,是公認全方位的音樂家。生於1873年的他,更是一位「立足於現代,卻心在浪漫的音樂巨人」,他的音樂語法多樣,和聲具有古典傳承的明確調式與極其優美的旋律,是一位被譽為「最後的浪漫」的偉大音樂家,本堂課中,林仁斌老師將為您細細解說他的生平與音樂創作。

四首鋼琴協奏曲,認識巨擘一生

提講到拉赫曼尼諾夫的鍵盤作品,您一定馬上想到他的四首鋼琴協奏曲、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與精彩的前奏曲、音畫練習曲等重要作品,在本系列後續四堂課程中,林仁斌老師將帶領所有同學「打開樂譜.細細品讀」拉赫曼尼諾夫精彩的鋼琴作品,解析他的作作曲技法,再透過精彩的版本比較,讓您以截然不同的方式,領略拉赫曼尼諾夫令人震撼之美

  • 第二堂|第一號鋼琴協奏曲與前奏曲

這堂課將以拉赫曼尼諾夫完成於1892年,修改於1917年的第一號鋼琴協奏曲為主題,探索他年輕時的演奏與作曲風格,並介紹他的前奏曲,深入了解拉赫曼尼諾夫卓越作為最具潛力的青年鋼琴演奏家,所擁有的超凡演奏技巧。

  • 第三堂|第二號鋼琴協奏曲

這堂課將以拉赫曼尼諾夫於1901年完成,且被譽為「最偉大的鋼琴協奏曲」的第二號鋼琴協奏曲為主題。老師將帶領同學們打開樂譜,進入作曲家的心靈世界,細細分析作曲技法與音樂段落,再透過音樂演奏比較,深入了解此曲的受歡迎之處。

  • 第四堂|第三號鋼琴協奏曲

這課程將以拉赫曼尼諾夫於1909年完成並首演於美國的第三號鋼琴協奏曲為主題。林仁斌老師將深入解析此曲,引領學生探究拉赫曼尼諾夫卓越的鋼琴演奏與作曲技巧,以及這首充滿挑戰性的協奏曲的真正魅力。

  • 第五堂|第四號鋼琴協奏曲與《音畫練習曲》

這課程將介紹拉赫曼尼諾夫於1926年創作的最後一首鋼琴協奏曲,這是他移居美國後的重要作品,拉赫曼尼諾夫一共修改過三次,也代表著他期待帶第三號之後能再創高峰。林仁斌老師將帶領學生深入探究這部作品的演奏與創作背景,並加入具特色的《音畫練習曲》,使課程更豐富。

  • ※本課程大綱僅供參考,授課老師將視班級學員學習進度有所調整。


作曲家 拉赫曼尼諾夫


延伸閱讀

https://bonart.com.tw/all-about-sergei-rachmaninoff/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x_mxkiVFfM

 

流亡生活.安定下來的首部作品

當拉赫曼尼諾夫在布爾什維克革命之後,脫離俄羅斯而來到美國時,除了家庭和才華之外,他一無所有。

面對撐起一家經濟需求,他需要快速賺錢。

為此,他放棄了作曲和指揮,並以鋼琴家的身份進行了長期的音樂會巡迴演出。

這樣的情形,直到 1926 年,他才開始感受到收入足夠安全,是時候可以重新開始寫作啦~

《第四鋼琴協奏曲》是他流亡後所創作的第一部作品,1926 年完成之後,拉赫曼尼諾夫自己擔任鋼琴獨奏家,於 1927 年首演,由利奧波德·斯托科夫斯基指揮費城交響樂團。

《第四鋼琴協奏曲》首演之後的公眾評論與反應是冷淡的。

儘管拉赫曼尼諾夫後來陸續修改了兩次(共三版),並幾乎重寫了第三樂章,但《第四鋼琴協奏曲》多年來從未成為真正受到喜愛的鋼琴協奏曲~畢竟,接續在第二號與第三號之後,觀眾的期待勢必更高

可能性之一,是拉赫曼尼諾夫的「旋律感」,不若第二號與第三號如此地浪漫動人,需要多聽許多次,才能真正習慣他「流亡之後的全新語法」;另一可能是,已經在歐洲與美國歷練多時的他,可能(潛)有意識地努力符合當時流行的現代主義音樂風格(12音列與無調性主義之崛起並成為主流方向)...

而當您漸漸熟悉這樣一首自知流亡於祖國之外,「異邦人」的無歸屬感旋律時,卻又深深能感受到第四號的獨特之美

在拉赫之後,讓《第四鋼琴協奏曲》再次獲得注目的,是鋼琴家米開朗傑里的詮釋

在像米開朗基利這樣充滿靈感的藝術大師的手中,這首在拉赫時期不受到歡迎的協奏曲,展露出更多樣貌,更多元化的音樂層次,以及更深層的意境

我們甚至可以認為,米開朗傑里的詮釋,真正復興了《第四鋼琴協奏曲》,還給此曲該受到的評價,打了一套漂亮無比的「還我漂漂拳」

 

不愛錄唱片.卻幾乎張張經典

米開朗傑里平常非常不太願意錄製唱片,主要因為他自我要求很高。

然而,面對拉四,他覺得絕對值得錄製,因為有許多想法該被聽見。

事實上,錄音也十分順利;不過據說他當聽見錄音出版時,原本是抗拒覺得不妥的,幸好唱片公司堅持,才被保留下來

 

面對現代.堅守浪漫

在二十世紀初,特別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大多數的作曲家漸漸將作曲重心轉往了無調性音樂

後期浪漫樂派接入各國開枝散葉的國民樂派,雖然各自精彩、百花齊放,但似乎失去了過往的平衡~因為,過度重視自我之下,藝術不再客觀,「唯我主義」是否真能今得起考驗,有待時間觀察

但,一路走在浪漫樂派的拉赫曼尼諾夫在《第四號鋼琴協奏曲》,似乎想延續先前的成功,甚至第四號開場我們從調性與語法,幾乎感受到是「第三號的續集」XD

最後一點,是拉赫生活在美國的必然:生活社會化,深度美國化。

1926 年時,拉赫已在美國生活了 9年,當時的美國的爵士音樂發展漸趨鼎盛多變,而不世出的天才音樂家蓋西文,從膾炙人口的爵士歌曲一一登場,到《藍色狂想曲》的創作,對當時的影響,絕對也影響拉赫曼尼諾夫的旋律感,甚至可能讓他在文化異同之間,不斷嘗試風格轉換與全新旋律之可能性

拉赫曼尼諾夫不斷地修改《第四號鋼琴協奏曲》,最終於 1941 年完成修訂,也是現在最常被演出的完全版。

不過筆者個人推薦,想深度了解此曲,絕對不要錯過 1926 年的原始版,或許音樂還不是那麼完善,但卻異常真實地反映出 1926 年拉赫的想法

 

第四號鋼琴協奏曲,共分為三樂章:

  1. 甚快的快板(Allegro vivace) (G minor).
  2. 緩板(Largo) (C major)
  3. 甚快的快板(Allegro vivace) (G minor → D major → G major)

 

本次課程,以「讓拉赫曼尼諾夫第四號」重新獲得世人喜愛與高度討論的米開朗傑里版本,作為樂譜欣賞與分析說明版本:

- Composer: Sergei Vasilievich Rachmaninoff (1 April 1873 -- 28 March 1943)

- Orchestra: Philharmonia Orchestra

- Conductor: Ettore Gracis

- Soloist: Arturo Benedetti Michelangeli

- Year of recording: 1957 Piano Concerto No. 4 in G minor, Op. 40, written in 1926.

00:00 - I. Allegro vivace (Alla breve)

0:06

1:19

4:02

5:55

8:22 14:35

*6:09 That's so Epic !!!

*Absolutely addicted to the section from 6:43 to 7:51.

*8:27 It's so magic 

*8:32 Rach 2 ???

*8:35 to 8:55 is so incredibly beautiful

*8:43 Dies Irae theme in LH 

 

09:35 - II. Largo - attacca subito

*13:37 sounds like a part of the 2nd movement from the 3rd concerto

*The second movement is one of the most beautiful and satisfying in all of Western music. Especially at 14:35 until the end of the movement.

*The climax to the slow movement at 14:30

*14:34 is just too beautiful

*14:42-15:13 is similarly from etude tableux op.33 no.3

 

15:36 - III. Allegro vivace

*17:59 - 18:41 I like to imagine this was Rachmaninoff's love letter to the homeland he never returned to, and a final farewell to the old Russia...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s3Q4VIkLv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qW9NLHdYXQ

 

I. 甚快的快板(Allegro vivace) (G minor)

[0:00] Exp. - Theme 1 (Allegro Vivace (Alla breve))

[2:11] Exp. - Theme 2 (Moderato)

[3:32] Exp. - Closing Theme (Allegro assai)

[4:03] Dev. (Tempo come prima (Alla breve))

[6:15] Dev. (Allegro Vivace)

[6:54] Recap. - Theme 2 (Poco meno mosso)

[8:10] Recap. - Theme 1 (Tempo come prima - Tranquillo 9:00)

II. 緩板(Largo) (C major)

[10:03] A (Largo)

[14:08] B (L’istesso tempo, ma agitato)

[15:08] A’ (Come prima)

III. 甚快的快板(Allegro vivace) (G minor → D major → G major)

[17:00] Theme 1 (Allegro Vivace - quasi-cadenza)

[18:59] Theme 2 (a tempo, meno mosso)

[20:33] Closing Theme (Tempo I)

[21:46] Dev. (Tempo l)

[23:51] Recap. - Mvt 1 & 3 (L’istesso tempo. - a tempo rubato 25:17)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_RAPQoAVqk

 

【重要話題】歷經三版修訂的作品

信心不足 or 精益求精?

修訂過程

https://houstonsymphony.org/rachmaninoff-piano-concerto-4/

 

里奧波德·斯托科夫斯基是《第四號鋼琴協奏曲》第一版的首演指揮家( 1927 年 3 月首演,費城管弦樂團),其實,除了拉赫曼尼諾夫本人對這部作品不滿意之外。斯托科夫斯基也是對此曲批評最直接的一位:這讓拉赫在第二年正式出版之前,便已經開始進行修改,也將這首作品獻給他的朋友,兼俄羅斯移民同胞:作曲家尼古拉·梅特納(他和拉赫曼尼諾夫一樣,在 20 世紀皆繼續以浪漫主義音樂風格創作)。

1941 年夏天,已經是拉赫曼尼諾夫人生晚年,他決定再次修改,這次是大修:

刪除了 78 個小節,並大幅重寫了第三樂章。

他後與尤金·奧曼迪+費城交響樂團,共同錄製了這個 1941年新版本: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x_mxkiVFfM

 

欣賞拉赫曼尼諾夫的親自演奏,是如此具有生命力與說服力,我們可以感受到這部同時具備「青年創意」與「成熟技法」的作品,在拉赫曼尼諾夫的堅持之下,留下了深刻的結果,推薦給所有忽略這首傑作的愛樂朋友們!

 

 

《第四號鋼琴協奏曲》維基百科網頁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iano_Concerto_No._4_(Rachmaninoff)

 

1926年最初版本欣賞

Three passages I really miss in the final 1941 version: 26:26 - this is a fantastic conclusion to the climax. In the final version, Rach just repeats the beginning from 0:00. 27:13 - beautiful recapitulation of the second theme, as well as 27:3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MwY03hBHqo

 

【趣味話題】王羽佳的拉赫曼尼諾夫全鋼琴協奏曲挑戰

心跳速率的統計與各項數據比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uA9l77ODbs&t=88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k4ctCnQwIU

 

【趣味話題 2】票選世界百大鋼琴家

https://www.ranker.com/list/best-pianists-in-the-world/ranker-music

鋼琴是世界上最受歡迎、最多樣化的樂器之一。繞我們一起看看這份投票結果,看看從過去到當代,您喜愛的鋼琴家是否名列其中?又是否名次與你想像相同呢?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 前往蹦藝術 Podcas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BON音樂】蹦藝術X大人社團 -浪漫巨人-拉赫曼尼諾夫的鋼琴協奏之旅(四)第三號鋼琴協奏曲

【BON音樂】蹦藝術X大人社團 -浪漫巨人-拉赫曼尼諾夫的鋼琴協奏之旅(四)第三號鋼琴協奏曲

All about Rachmaninoff - 4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古典音樂是你的生活必需品?
希望有機會能拓展對古典樂的了解?
跟著林仁斌老師一起認識偉大的音樂藝術!

《大人社團》與蹦藝術攜手開設古典音樂鑑賞課程,林仁斌老師帶領學員欣賞每首的獨特之處,讓您徜徉在樂曲中,更貼近音樂家的心血結晶,聽出更多況味與樂趣!

《延伸閱讀》大人的音樂欣賞線上直播課程好嗎?學員真實回饋分享

《延伸閱讀》大人的音樂欣賞課學員回饋,看他們用音樂為生活注入繽紛

 

蹦藝術音樂美食藝文之旅 行程總覽~

https://bonart.com.tw/bonart-music-trip-2024-25/

 

 

 

【精彩課程ing】

2024年7月起

古典樂欣賞線上直播課(7/18週四下午班,共5堂):浪漫巨人-拉赫曼尼諾夫的鋼琴協奏之旅

 

古典樂欣賞線上直播課(9/19週四下午班,共5堂):從鍵盤到交響,李斯特的鋼琴魔性

 

【三系列合購優惠】古典樂欣賞線上直播課(6/6週四下午班,共15堂)


主講人:林仁斌老師

 

你對古典音樂深深著迷,期待聽懂更多內容嗎?

不只對作品感興趣,也想多了解音樂家的背景?

跟著林仁斌老師一起揭開這層有趣又精彩的音樂面紗~

透過課程你會對音樂領域有更深一層的認識,林仁斌老師將帶領同學們從生平故事,去探究創作背景與作品的演奏,以及樂譜到創作技法解析、樂曲欣賞版本比較,細細感受各種精彩的詮釋,聽出更多音樂的世界樂趣!

"探索古典音樂浪漫:盡覽精彩浪漫的古典樂鋼琴協奏曲,體驗激情與細膩的音樂世界,透過聆聽鋼琴激情彈指間走進拉赫曼尼諾夫浪漫世界❤️"

  • 課程內容

    古典樂欣賞-走進拉赫曼尼諾夫浪漫世界

  • 第一堂|立足現代,心在浪漫的音樂巨人:拉赫曼尼諾夫的生平

拉赫曼尼諾夫(Sergei Rachmaninoff, 1873-1943)身兼作曲家、鋼琴家與指揮家,集所有音樂才華於一身,是公認全方位的音樂家。生於1873年的他,更是一位「立足於現代,卻心在浪漫的音樂巨人」,他的音樂語法多樣,和聲具有古典傳承的明確調式與極其優美的旋律,是一位被譽為「最後的浪漫」的偉大音樂家,本堂課中,林仁斌老師將為您細細解說他的生平與音樂創作。

四首鋼琴協奏曲,認識巨擘一生

提講到拉赫曼尼諾夫的鍵盤作品,您一定馬上想到他的四首鋼琴協奏曲、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與精彩的前奏曲、音畫練習曲等重要作品,在本系列後續四堂課程中,林仁斌老師將帶領所有同學「打開樂譜.細細品讀」拉赫曼尼諾夫精彩的鋼琴作品,解析他的作作曲技法,再透過精彩的版本比較,讓您以截然不同的方式,領略拉赫曼尼諾夫令人震撼之美

  • 第二堂|第一號鋼琴協奏曲與前奏曲

這堂課將以拉赫曼尼諾夫完成於1892年,修改於1917年的第一號鋼琴協奏曲為主題,探索他年輕時的演奏與作曲風格,並介紹他的前奏曲,深入了解拉赫曼尼諾夫卓越作為最具潛力的青年鋼琴演奏家,所擁有的超凡演奏技巧。

  • 第三堂|第二號鋼琴協奏曲

這堂課將以拉赫曼尼諾夫於1901年完成,且被譽為「最偉大的鋼琴協奏曲」的第二號鋼琴協奏曲為主題。老師將帶領同學們打開樂譜,進入作曲家的心靈世界,細細分析作曲技法與音樂段落,再透過音樂演奏比較,深入了解此曲的受歡迎之處。

  • 第四堂|第三號鋼琴協奏曲

這課程將以拉赫曼尼諾夫於1909年完成並首演於美國的第三號鋼琴協奏曲為主題。林仁斌老師將深入解析此曲,引領學生探究拉赫曼尼諾夫卓越的鋼琴演奏與作曲技巧,以及這首充滿挑戰性的協奏曲的真正魅力。

  • 第五堂|第四號鋼琴協奏曲與《音畫練習曲》

這課程將介紹拉赫曼尼諾夫於1926年創作的最後一首鋼琴協奏曲,這是他移居美國後的重要作品,拉赫曼尼諾夫一共修改過三次,也代表著他期待帶第三號之後能再創高峰。林仁斌老師將帶領學生深入探究這部作品的演奏與創作背景,並加入具特色的《音畫練習曲》,使課程更豐富。

  • ※本課程大綱僅供參考,授課老師將視班級學員學習進度有所調整。


作曲家 拉赫曼尼諾夫


延伸閱讀

https://bonart.com.tw/all-about-sergei-rachmaninoff/

 

拉赫曼尼諾夫d小調第三號鋼琴協奏曲 op.30

拉赫曼尼諾夫d小調第三號鋼琴協奏曲,完成於1909年9月,首演於1909年11月28日,是作曲家為赴美演出而創作的大型協奏曲作品,以濃烈的情感表達和艱深的演奏技術而聞名於世。由於鋼琴家擔任吃重的獨奏角色以及超過三萬顆音符的炫技內容,這首鋼琴協奏曲在歷史文獻中更占有重要的地位,廣泛地被稱為「鋼琴協奏曲之王」

 

趣味話題

https://bonart.com.tw/the-number-of-notes-of-sergei-rachmaninoff-piano-concerto-no-3/

 

全曲分為三個樂章,演奏時間約為40-45分鐘左右。

下方照片為1910年拉赫曼尼諾夫正在謄寫第三號鋼琴協奏曲樂譜之記錄照片:

1910年拉赫曼尼諾夫正在謄寫第三號鋼琴協奏曲

 

趣味話題

https://bonart.com.tw/enormous-hands-of-sergei-rachmaninoff/

 

樂曲簡說

這首曲子是拉赫曼尼諾夫在1909年於俄國的伊凡諾夫卡(Ivanovka)完成 的,寫上的日期是9月23日,這正好是他第一次應邀前往美國演出之前。抵達美國後,他親自首演此曲,並於1909年11月28日與紐約愛樂於紐約曼哈頓新劇院演出,指揮為華爾特.達姆羅施(Walter Damrosch)。

「拉三鋼」最重要的一次演出,是之後1910年1月16日的卡內基音樂廳的第二次演出:由紐約愛樂總監馬勒(Gustav Mahler)擔任指揮,演出非常成功,而馬勒的指揮才能和音樂風格也讓拉赫曼尼諾夫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作品是獻給在當時最偉大的波蘭籍鋼琴家約瑟夫.霍夫曼(Josef Hofmann, 1876-1957),但是他本人卻從未演奏過此曲。

波蘭籍鋼琴家約瑟夫.霍夫曼(Josef Hofmann, 1876-1957)

 

拉赫曼尼諾夫第三號鋼琴協奏曲是令所有鋼琴家望而生畏的名曲,因為此曲在體力和與技巧上的要求,對鋼琴家都是一大挑戰,甚至連拉赫曼尼諾夫自己都說:「我把它寫得像大象一般。」 

除了延續第二號鋼琴協奏曲一樣的浪漫旋律與樂曲中既抒情又熱烈的滿意熱情之外,作曲家在第二號鋼琴協奏曲大受歡迎之後,大幅度地擴大了樂曲的結構,並對鋼琴家的技巧也有著更高、更全面性的要求。連拉赫曼尼諾夫本人在首演之夜演出後,因為彈奏此曲太累而拒絕了聽眾的安可(當時的流行慣例是獨奏家一定會演奏安可曲,而且演出成功與否取決於觀眾掌聲長度與演奏安可曲目多寡)。晚年時,拉赫曼尼諾夫更索性拒絕公開演奏此曲目。

 

拉赫曼尼諾夫本人演奏版本(1939/40年)

Sergei Rachmaninov, pianist
Eugene Ormandy, conductor
The Philadelphia Orchestra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PM6bEBerRo&t=473s

 

比起第二號,樂團部分和鋼琴獨奏都顯得更加複雜、龐大,結果也更加迷人而炫目。

至今,每一位鋼琴家都將「拉三鋼」視為技術指標與生涯演奏成就標準,而樂曲本身也廣為全球樂迷所喜愛接受,是音樂會中招牌著名鋼琴協奏曲。

「拉三鋼」的最佳繼承者,一般認為就是同為俄國國籍,比拉赫曼尼諾夫小30歲,成為忘年之交的鋼琴家霍洛維茲 (Vladimir Horowitz, 1903-1989)。霍洛維茲傑出的技巧不但深獲拉赫曼尼諾夫肯定,曾親自為他彈奏第二鋼琴(管弦樂聲部)並給予樂曲與音樂指導,讓此曲成為霍洛維茲一輩子著名的「戰馬」,在拉赫曼尼諾夫本人之後,將此曲推至高峰,更受世人肯定。

 

霍洛維茲1978年與紐約愛樂現場演奏「拉三鋼」(1978年)

此演奏應為霍洛維茲最後一次公開演奏此曲,也是他的最後一次「拉三鋼」錄音

Avery Fisher Hall, New York, 1978
Conductor: Zubin Mehta

https://youtu.be/D5mxU_7BTRA

 

延伸閱讀

【BON音樂】最後的浪漫 – 拉赫曼尼諾夫的生平與介紹 Sergei Rachmaninoff


樂曲分析

全曲式表格

 

分段影音檔

https://youtu.be/Wshu5ftP7K8

 

第一樂章 段落分析
呈示部 Exposition 0:01

前奏 Intro

第一主題(鋼琴)THEME 1 0:04  

第一主題(樂團)THEME 1 0:56 

過渡段落 Transition 1:42 

小裝飾奏 cadenza 2:54

過渡段落(樂團)2:29  

第二主題a THEME 2a 3:32

第二主題b THEME 2b  4:10 

過渡段落 4:42 

第二主題b再現,呈示部結尾。6:33

 

發展部 Development 7:12

速度轉快 "Piu vivo" 8:29

炫技段落 9:38 

裝飾奏1 CADENZA1 11:16 

第一主題(長笛)THEME played by flute 13:02 

裝飾奏2 CADENZA2 13:44 

銜接樂段導回再現部 14:51 

 

再現部 Recapitulation 15:42

前奏 Intro 15:42 

第一主題 THEME 1 15:47  

第二主題a THEME 2a 16:37

 

尾聲 Conclusion 17:04

 

第二樂章 段落分析
(段落A) 17:27

第一主題 First theme 17:27  

鋼琴bD大調主題 (variation 1) 18:40

鋼琴f小調主題 (var 2) 19:43

 

(段落B) 20:44 

"Piu vivo" 20:44

小提琴奏出第一樂章第一主題 20:48

 

(段落A) 21:45

第一主題(var 3) 21:45 

第一主題(var 4)  22:30 

第一主題(var 5)  22:57

段落結尾 23:38

 

(段落C) 24:00

弦樂撥奏、第一樂章第一主題隱藏其中

 

(段落A) 25:25

第一主題 First theme 25:25 

準備過渡至第三樂章 25:50

 

第三樂章 段落分析
呈示部 Exposition 26:16 

第一主題a THEME 1a 26:16 

第一主題b THEME 1b  27:09 

第二主題2 THEME 2a 27:53 

第二主題b THEME 2b  28:35 

管弦樂過渡段落 29:16 

 

發展部 Development 29:46

詼諧曲風 29:46  

詼諧曲風變奏 30:45 

連接段落 31:43

詼諧曲風變奏 32:15

結束段 35:03

 

再現部 Recapitulation 35:21 

第一主題a THEME 1a 35:21 

第一主題b THEME 1b 36:24

第二主題a THEME 2a 36:58

第二主題b THEME 2b 37:37

 

Coda 38:20 

小裝飾奏 39:11

 

拉赫曼尼諾夫終止 41:01

 

管弦樂總譜分析

First movement

Section 1: exposition

0:02 introduction

0:07 first theme, piano

0:55 tiny piano solo

0:58 first theme, orchestra

1:38 development

2:21 mini cadenza

2:43 orchestral bridge

3:19 piano-orchestra dialogue

3:53 second theme

4:53 development

5:28 piano solo

5:53 coda of section 1

Section 2: development

6:28 introduction is repeated

6:32 first theme is developed

6:56 buildup, part 1

7:35 buildup, part 2

8:00 buildup, part 3

8:20 climax of section 2

8:36 development

9:46 coda of section 2, prelude to cadenza

Section 3: cadenza

10:00 buildup

10:58 mini cadenza within the cadenza

11:09 climax of cadenza, part 1

11:44 climax of cadenza, part 2 (ossia section ends)

Section 4: recapitulation

12:28 first theme

13:12 mini cadenza, second theme

Section 5: ending

14:54 introduction is repeated

14:58 first theme is repeated, identical to opening

15:44 coda of first movement

Second movement

16:22 orchestral opening, part 1

17:00 orchestral opening, part 2

17:56 orchestral opening, part 3

18:39 piano introduction

18:57 piano plays theme

19:49 first episodic section

20:58 interlude

21:56 second episodic section

23:04 theme returns

24:05 waltz section (sounds familiar, right?)

24:58 transition

25:17 orchestral coda

26:48 mini cadenza, prelude to third movement

 

Third movement

Section 1: exposition

27:07 introduction

27:12 first theme

27:51 bridge, part 1

28:30 bridge, part 2

29:03 second theme

29:39 coda of section 1

Section 2: interlude

30:13 introduction

30:19 interlude theme, part 1

30:48 interlude theme, part 2

31:09 introduction is repeated, truncated

31:12 variation 1, part 1

31:35 variation 1, part 2

31:54 new introduction

32:00 buildup

32:31 variation 2

33:00 transition (sounds familiar, right?)

33:27 buildup

34:29 variation 3, part 1

34:54 variation 3, part 2

35:13 coda of section 2 Section 3: recapitulation

35:36 first theme, part 1: orchestra only

36:01 first theme, part 2: piano jumps back in

36:25 bridge, part 1

37:06 bridge, part 2

37:39 second theme Section 4: finale

38:14 march-like buildup (sounds familiar, right?)

38:55 orchestral seizure

38:59 mini cadenza

39:12 introduction

39:18 second theme returns, glorified

40:25 coda of third movemen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3QV6BcFNJ0

 

超有才Youtuber,視覺系認識「拉三鋼」樂曲影片

https://youtu.be/nwMsfbexDMk

 

網路知名版本欣賞

趙成珍 2018版

https://youtu.be/2dvKVY5CA5k

 

王羽佳 2019年版

https://youtu.be/5bX_yRzCuM4

 

布朗夫曼 2004年版

https://youtu.be/aFkAwFDZGHk

 

特里福諾夫 2015年版

https://youtu.be/wBca3z7bAtE

 

張凱閔榮獲2023年首屆盧布爾雅納音樂節國際鋼琴大賽首獎實況演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SOePbnmSJM

 

2022年范克萊本鋼琴大賽首獎任奫燦實況Liv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vKQKnIVy1I&t=706s

 

延伸閱讀

【BON音樂】拉赫曼尼諾夫:第二號鋼琴協奏曲介紹

【BON音樂】拉赫曼尼諾夫:第二號交響曲 op.27 背景與介紹

【BON音樂】拉赫曼尼諾夫《交響舞曲》背景與介紹 Symphonic Dances, Op. 45

【BON音樂】您數過拉赫曼尼諾夫第三號鋼琴協奏曲的音符數量嗎?

【BON音樂】拉赫曼尼諾夫的無敵大手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 前往蹦藝術 Podcas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BON音樂】蹦藝術X上海商業儲蓄銀行「豐富人生 X 音樂天地」公益講座:憂傷.高貴.波蘭魂 - 談鋼琴詩人蕭邦深入人心的音樂

【BON音樂】蹦藝術X上海商業儲蓄銀行「豐富人生 X 音樂天地」公益講座:憂傷.高貴.波蘭魂 - 談鋼琴詩人蕭邦深入人心的音樂
Bonart Public welfare lecture - Chopin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豐富人生 X 音樂天地」公益講座

🎊喜愛音樂、歌劇、音樂劇、交響樂的樂迷們有福了!慶祝上海商業儲蓄銀行總行新大樓落成,文教基金會自7月起,順勢推出全新的系列講座-「豐富人生X音樂天地」,將由知名長笛演奏、指揮、撰文與音樂攝影,全方位超人氣音樂欣賞名家,也是 #台灣蹦藝術協會 (蹦藝術 | BONART)理事長-林仁斌先生,精心策畫賞析西洋音樂名家、歌劇人物的主題,以美好音樂陪您經營豐富人生~

 

若問誰是全世界最知名的波蘭音樂家,鋼琴詩人蕭邦若稱第二,江湖上絕無人敢稱第一。

一生中幾乎只致力於鋼琴作品創作的蕭邦,20歲離開故鄉波蘭華沙,一輩子未再踏回故土;他的音樂創作曲種豐富且繁多,音樂優美旋律動聽,無論從小品到大作,每每扣人心弦而令人悵然落淚,更充滿深刻而純正的波蘭魂~

本場講座中將由蹦藝術超人氣音樂欣賞名家林仁斌,為您全方面地解析蕭邦音樂中的無盡魅力,絕對不容錯過~

這將是一場您不容錯過的精彩音樂主題演講~🕺💃

🎧「豐富人生 X 音樂天地」第245場

🤵🏻 主講|林仁斌 (旅法長笛演奏名家、樂團指揮、台灣蹦藝術協會理事長)

🎫 講題|憂傷.高貴.波蘭魂 談鋼琴詩人蕭邦深刻入心的音樂

📆活動時間|2024年8月2日(五)晚上19:00-21:00

🏢 活動地點|上海銀行大樓2樓演藝廳(臺北市中山區民權東路一段2號)


主講人:林仁斌老師

 

【2024.8.02. 活動照片】

 

 


風靡全球的音樂家.鋼琴詩人蕭邦

「鋼琴詩人」蕭邦(Frédéric François Chopin, 1810-1849)一生創作之作品,多以鋼琴曲為主,並且在鋼琴技巧演進史上佔有極重要的地位,故得名「鋼琴詩人」。

 

這是蕭邦❤️

幻想即興曲

https://youtu.be/Gy5UHK4EeM8

 

照片為1849年,蕭邦於人世間最後一張照片:

「鋼琴詩人」蕭邦(Frédéric François Chopin, 1810-1849)
「鋼琴詩人」蕭邦(Frédéric François Chopin, 1810-1849)

 

蕭邦在鋼琴樂曲中有著多樣性的創作能力,並對於許多曲式的創作,有著劃時代的創新突破與重要地位。


蕭邦與他出生的年代

(基本資料整理於網路與維基百科,並附上超連結方便檢索)

1810年,就在「音樂神童」莫札特過世的19年之後,蕭邦出生於波蘭

蕭邦出生的年代,波蘭已被俄羅斯帝國普魯士哈布斯堡帝國瓜分,不復為統一主權國家(可參見維基百科:瓜分波蘭)。

 

下圖:三國瓜分波蘭示意圖:

綠色 為奧地利得到的領土
青色 為普魯士得到的領土
紅色 為俄國得到的領土;

由深到淺,依序為第一、二、三次瓜分。

 

蕭邦的母親是波蘭人,父親尼古拉·蕭邦(1771年—1844年)是波蘭籍法國人,原本居住在洛林的一座從父輩繼承下來的葡萄園,1787年移居波蘭並加入波蘭籍,參加過 1792年的俄波戰爭和 1794年的科希丘什科起義。蕭邦的父親也得到了在中學教授法語的工作。一家人於 1810年搬到華沙。

蕭邦在波蘭被視為神童,1816年 6歲的時候開始學習鋼琴,相繼由他的姐姐和母親教授鋼琴演奏技巧。蕭邦 7歲便能作曲,與莫札特相同,從小就展現出驚人的音樂天賦:他的第一首作品 B大調和 g小調波蘭舞曲創作於 1817年(7歲),在華沙他被獲譽為「莫札特的繼承人」、「莫札特第二」。

1818年,8歲的蕭邦在一次慈善音樂會上演奏了阿達爾伯特·吉羅維茨的作品,這是蕭邦的第一次登台演奏,從此躋身波蘭貴族的沙龍

 

學生時期

畫家 Eliza Radziwiłłówna 繪製 1826年正在彈鋼琴之蕭邦
Fryderyk Chopin at the piano, 1826

畫家 Eliza_Radziwiłłówna 繪製 1826年正在彈鋼琴之蕭邦(Fryderyk Chopin at the piano, 1826)
圖解:畫家 Eliza Radziwiłłówna 繪製 1826年正在彈鋼琴之蕭邦(Fryderyk Chopin at the piano, 1826)

 

四個創作階段
一般常依蕭邦的生命歷程,將他的創作分為四個時期:
第一時期:少年時期至離開波蘭(1810-1830)
第二時期:維也納時期(1830-1831)
第三時期:巴黎生活時期(1831-1839)
第四時期:人生後期(1839-1849)

蕭邦的青春演奏記錄

蕭邦 1826年(16歲)秋天進入華沙音樂學院就讀,追隨波蘭著名作曲家~也是音樂院院長 約瑟夫. 艾爾斯納(Jozef Elsner, 1769 – 1854)學習音樂理論與作曲,艾爾斯納非常欣賞這名年青的學生,在他的評鑑欄上寫下「非凡的天賦」和「音樂奇才」等評語,據說艾爾斯納從不要求或指示蕭邦該如何作曲,只是順其自然讓蕭邦擁有自由發揮的空間,華沙音樂學院後來被併入華沙大學,蕭邦也就變成華沙大學最傑出的校友之一。

 

華沙大學波蘭語Uniwersytet Warszawski),波蘭最大的大學,被《泰晤士高等教育》於2006年評為世界500強大學之一,2007年被波蘭報紙評為波蘭最好的高校。2016年英國泰晤士大學排名將華沙大學列為「歐洲最好的100所大學」中,並將其列為第61位。

(基本資料整理於網路與維基百科,並附上超連結方便檢索)

19世紀的華沙大學

 

1828年 9月,蕭邦也因為其父執輩友人:動物暨昆蟲學家賈洛基(Feliks Jarocki, 1790 -1865)來訪而大大地拓展了他的眼界。

賈洛基當時欲前去柏林參加一場科學研討會,因此與他同行的蕭邦也得到一個難得的旅遊經驗:他觀賞了由著名義大利指揮家史邦提尼(Gaspare Spontini)所指揮演出的歌劇以及數場音樂會的機會,也在德國見到音樂家柴爾德(Carl Friedrich Zelter, 德國作曲家)與知名作曲家孟德爾頌等樂壇菁英。

結束行程返回華沙途中,蕭邦旅途之中認識了當時波滋南大公國(Grand Duchy of Poznan)的統治者瑞德滋威爾王子(Prince Antoni Radziwill),瑞德滋威爾王子同時亦是位頗有才華的作曲家和大提琴演奏者,相當愛好音樂。

蕭邦傑出的音樂才華讓同為音樂家的王子非常喜愛,後來 1829年 5月,瑞德滋威爾王子慷慨地支付蕭邦全家至華沙旅遊的旅費。並於 10月份再次邀請蕭邦至王子於 Antonin的別墅作客並舉行音樂會演出。為了回報王子的慷慨,蕭邦創作了一首 C 大調大提琴與鋼琴波蘭舞曲(Polonaise for Cello and Piano, in C major, Op.3),獻給王子與其擅長演奏大提琴的女兒 汪達(Wanda)作為回報。

下方畫作,即為波蘭畫家 Hendrik Siemiradzki 於 1887年繪製,重現了 1829年 蕭邦於瑞德滋威爾王子皇宮中演奏之記錄:(Chopin Playing the Piano in Prince Radziwill’s Salon)

1829, Chopin Playing the Piano in Prince Radziwill’s Salon | Hendrik Siemiradzki Oil painting 1887

 

蕭邦:C大調前奏與華麗大波蘭舞曲(馬友友演奏)
Introduction and Polonaise brillante in C major, Op. 3

https://youtu.be/0MDiqS63b94


年輕鋼琴演奏家.誕生

1829 年夏天,蕭邦自華沙音樂學院畢業,便以鋼琴家身份首度於維也納風光登臺舉辦了二場鋼琴音樂會,獲得如潮的佳評。

結束演出後,9月份回到華沙後,由於當時鋼琴演奏家普遍於音樂會上彈奏自己創作的協奏曲,於是蕭邦決定立即著手創作鋼琴協奏曲。

1829年年底,蕭邦在寫給友人的信中曾提到:「非常可悲的,我似乎發現了我的理想對象。這半年來我雖然幾乎每晚都夢見她,卻從未曾和她說過一句話。我就是在想念她的這段期間,寫下了此闋協奏曲的慢板樂章(甚緩板Larghetto)。」由此可見這個樂章充滿著蕭邦對初戀情人的思慕,這位夢中情人就是就讀華沙音樂院聲樂科的學生 康絲丹采‧葛拉德可夫絲卡(Konstancja Gladkowska, 1810-1889)

 

第二號鋼琴協奏曲

獻給初戀情人的鋼琴協奏曲

蕭邦與暗戀對象 康絲丹采

1829年12月,蕭邦於華沙鉅商俱樂部(Warsaw Merchant’s Club)首演他所作的第二號 f小調鋼琴協奏曲(Piano Concerto No.2, in F minor, Op.21)。之後再於 1830年 3月 17日,在華沙國家劇院由蕭邦擔任鋼琴主奏再次演出。

 

蕭邦 f小調第二號鋼琴協奏曲 作品21
Chopin Piano Concerto No.2 in F Minor,Op.21

第二樂章 II. Larghetto  甚緩板

簡說

第二樂章以降A大調寫成,而這個樂章的寫作動機則來自蕭邦的初戀情人,一位年輕的華沙音樂院聲樂科學生康絲丹采‧葛拉德可夫絲卡(Konstancja Gladkowska, 1810-1889),一如蕭邦對他的友人所說「不幸的是我似乎已找到了我的理想,對她我已是全心對待,雖然六個月來我每晚都夢見她,但並未和她說過半句話,這首協奏曲的慢板樂章題獻給對她的所有回憶。」此樂章的演奏形態以類似夜曲的形式,在簡單、搖曳式的伴奏下唱出如詩般充滿情感的旋律,展現出蕭邦初戀的美麗情緒,而這如夢般寧靜的氣氛,在中段的戲劇化轉折,展現出更強烈的氛圍,不久再趨平靜,最後結束在平靜尾奏之中。

 

https://youtu.be/8AOXfY47L38?t=872

 

蕭邦全部協奏作品整理

筆者將蕭邦所有與管弦樂團協奏作品,依作品編號列出:
蕭邦:莫札特歌劇《唐‧喬望尼》「讓我們手牽著手」主題變奏 op.2
蕭邦:e小調第一號鋼琴協奏曲 op.11
蕭邦:波蘭民謠大幻想曲 op.13
蕭邦:克拉科維亞克舞曲 op.14
蕭邦:f小調第二號鋼琴協奏曲 op.21 
蕭邦:流暢的行板與華麗大波蘭舞曲 op.22

蕭邦第一號鋼琴協奏曲

e小調第一號鋼琴協奏曲(Piano Concerto No.1, in E minor, Op.11)則於之後的 1830年 10月11日在華沙市政廳首演,同場音樂也邀請到他所愛慕的 康絲丹采‧葛拉德可夫絲卡擔任其他節目的演唱。而蕭邦自始自終,都無法說出他對康絲丹采的愛慕,直至他後來離開波蘭為止。在此時期蕭邦也開始譜寫他的第一套鋼琴練習曲 op.10(Etudes op.10, 1829 – 32)。

 

蕭邦共創作了兩首鋼琴協奏曲,第一號 e小調與第二號 f小調。

有趣的是,這兩首作品之完成時間正好與編號相反,原因其實是出版時間之緣故:

曲名 寫作完成年份 出版年份
第一號鋼琴協奏曲 1830 1833
第二號鋼琴協奏曲 1829 1836

 

由上表可見:第一號完成時間為 1830年,出版年份為 1833年,第二號完成時間為 1829年,出版年份為 1836年。雖然第二號之創作時間較第一號早,但因出版年份關係而有了新順序。多年來學界雖已考據清楚,但尊重此一既定結果,不要重新更改順序。(音樂史上亦有許多作曲家有創作與出版年份之順序之問題,例如:貝多芬、孟德爾頌等等)

e小調第一號鋼琴協奏曲雖名為「第一號」,但實際上是蕭邦寫過的鋼琴與管弦樂團作品中最晚創作的一首。

此曲題獻給當時他所崇拜的當代法國鋼琴家卡克布蘭納(Frèdèric Kalkbrenner, 1785- 1849),首演由蕭邦之老師 – 華沙音樂學院院長艾爾斯納指揮,蕭邦自己擔任鋼琴主奏部份。

寫作第一號鋼琴協奏曲時蕭邦才19-20歲,剛從華沙音樂院畢業,因此這首協奏曲在各方面,都有著古典時期協奏曲的傳統特色有許多相似之處。 由於此曲的技巧艱困而華麗,多年來始終被譽為蕭邦最為光輝燦爛的大型音樂創作之一。

 

https://youtu.be/UcOjKXIR8Iw?t=257

 

當年蕭邦於波蘭華沙市政廳首演此曲時(1830 年 10 月 11 日),也是他告別祖國的最後演出~離開波蘭之後,蕭邦就不曾再寫作大型與管弦樂團之協奏作品,因此第一號鋼琴協奏曲是蕭邦離開波蘭前的最後大型作品。

結束第一號鋼琴協奏曲首演音樂會後,蕭邦便整理行囊,離開故鄉波蘭,出發前往維也納。

 

第二樂章 特色解說

第二樂章標題為「浪漫曲」(Romance),形式為「二段體型式」(Binary form),也是 19世紀浪漫主義音樂時期 (Romanticism period) 鋼琴獨奏曲大多採用或作為擴充之曲式。

在蕭邦於 1830年 6月所寫的信件中,曾提到他對第二樂章之感受:「…這首 E大調的慢板樂章具有浪漫、寧靜、有點憂鬱的情緒在其中,好像正在凝視著某一處般,咀嚼許多幸福的回憶;有點像在春天的夜色中,沐浴在月光下的冥想與沉思……這正是弦樂加上弱音器的最好時機。

而樂團前奏結束後,獨奏鋼琴之寫作方式,蕭邦就以類似「夜曲」的主旋律+分解和弦,創作出他心中「在春天的夜色中,沐浴在月光下的冥想與沉思」的鮮明感受。

 

第二樂章 鋼琴第一樂句譜例:

 

https://youtu.be/UcOjKXIR8Iw?t=1266

 

依依不捨離開故鄉,別離曲是最佳寫照

蕭邦於 1830年底離開波蘭,在抵達巴黎之前,於維也納住了幾個月(1830年11月~1831年9月)。但當時社會背景波蘭正面臨與俄羅斯戰爭之緊張態勢,而奧地利政治採親俄立場而敵視波蘭與波蘭人,故蕭邦在短期居住之後,決定前往巴黎發展。

 

練習曲 op.10 No.3《離別曲》

https://youtu.be/bwXvroy1FS0

 

愛國鋼琴家.蕭邦

1831 年9月11日,華沙難逃被俄羅斯統治的命運:波蘭戰敗淪陷僅三天后,蕭邦抵達巴黎。

在旅途經過德國斯圖加時,蕭邦已聽說波蘭起義已被鎮壓。再沒有什麼比他此時創作的《革命練習曲》更能描繪出心中的憤恨心情了...

練習曲 op.10 No.12《革命》

https://youtu.be/7VWHBHeNrg4


流暢的行板與華麗大波蘭舞曲

蕭邦著名的《流暢的行板與華麗大波蘭舞曲》op.22,其中《華麗大波蘭舞曲》創作於停留維也納時期,時間約為 1831年7月間完成~這也是他人生中最後一首為鋼琴與管弦樂團創作之大型音樂作品。

此曲序奏部分 -《流暢的行板》,則是蕭邦之後於1834年在巴黎完成。

1836年蕭邦將《流暢的行板》與《華麗的大波蘭舞曲》合併出版。而且蕭邦更在 1835 年 4 月 26 日,由巴黎音樂家 François Habeneck 安排下,於巴黎指揮音樂院管弦樂團舉行首演,這也是蕭邦人生中唯一親自演出此曲。

體力與彈奏力度不適合大型音樂會的蕭邦,更加能夠在屬於朋友之間親密的沙龍音樂會上表現自已,也因為他個性不喜歡面對售票大型音樂會之壓力,故人生中其實鮮少真正舉辦大型公開演出。

 

精彩版本欣賞
齊瑪曼於 1975年蕭邦鋼琴大賽現場演奏 Live’ 版本

 

 

音樂欣賞
電影 ⟪戰地琴人⟫(Pianist)之片尾,採用了蕭邦鋼琴與管弦樂團樂曲音樂會實況,這首令人振奮的音樂,就是 bE 大調 流暢行板與華麗大波蘭舞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IeYElxRJJY


在 1831年 9月,蕭邦終於來到了巴黎。

19世紀的巴黎,在法國大革命後的開明思潮影響下,巴黎儼然是歐洲的音樂之都,更吸引許多的文學家、畫家及音樂家都在此聚集,藝術領域一片欣欣向榮,人文薈萃。

蕭邦也逐漸於巴黎認識許多音樂家與文學家、藝術家等等:例如白遼士(Hector Berlioz, 1803-1869)、 李斯特(Franz Liszt, 1811-1886)、孟德爾頌(Felix Mendelssohn Bartholdy, 1809-1847)、 塔爾貝格(Sigismond Thalberg, 1812-1871)、費迪南•希勒(Ferdinand Hiller, 1811-1885), 文學家繆塞(Alfred de Musset, 1810-1857)、巴爾扎克(Honoré de Balzac, 1799-1850)、 海涅(Christian Johann Heinrich Heine, 1797-1856)、喬治•桑(George Sand, 1804-1876) 和畫家德拉克洛瓦(Eugène Delacroix, 1798-1863)等等,豐富了他的人生與音樂生命。

 

蕭邦於巴黎的生活與足跡(超連結)

 

之後的蕭邦活躍於巴黎藝文圈,與上流社會的藝術菁英份子們有著許多交流:與李斯特的結交認識,彼此欣賞仰慕對方的音樂(XD);與孟德爾頌巡迴演出於德國北部萊茵蘭Rheinland)地區:

德國北部萊茵蘭 (Rheinland)地區

 

孟德爾頌也為蕭邦介紹當時定居於萊比錫的舒曼夫婦。

 

蕭邦與李斯特

瑜亮情結?藝術上相互競爭的好友

 

文人雅士.沙龍音樂會

這幅由 Josef Danhauser 繪製的《Franz Liszt Fantasizing at the Piano》,可讓我們欣賞到19世紀沙龍的現場氛圍,有趣的是,畫中出現許多音樂史上的一流人物(還有歷史人物聖女貞德與貝多芬趣味重現),大家一起來看一看吧~

 

李斯特:安慰曲 No.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NWdCvFHnuA

 

蕭邦的夜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YpbkmebIOk

 

蕭邦的鋼琴

之後蕭邦也結識了鋼琴製造商卡米爾·普萊耶(Camille Pleyel),兩人一起造訪倫敦演奏旅遊,卡米爾·普萊耶成為蕭邦的好友,無論蕭邦在何處,皆為為蕭邦訂製鋼琴。

Pleyel N° 11265

蕭邦的鋼琴(Chopin's Pleyel N° 11265)

 

下面這架琴根據是Pleyel 公司的詳細記錄顯示,這架編號為13819的鋼琴於1847年1月25日開始製作,一年後於1848年1月8日完成並提供給蕭邦,並提供他於1848年4月從巴黎帶到英國,進行人生中最後一次巡演使用:蕭邦在倫敦的整個樂季都在多佛街梅菲爾的住處使用它(當年他在英國Gore House舉辦了他的第一場倫敦音樂會)

A Louis Philippe rosewood grand pianoforte with foliate tapering legs, by Ignace Pleyel, Paris, 1847-8. The detailed records of the Pleyel firm show that this instrument No. 13819 was begun on 25 January 1847, completed a year later on 8 January 1848 and supplied to Frederic Chopin. It was almost certainly the newly received piano Chopin mentions in a letter of 11 February 1848. Plaque on nameboard: 'Ignace Pleyel and Companie, Facteurs de Pianos No. 20,. Rue Rochechouart, Paris. Medailles d'Or 1827, 1834, 1839 et 1844'. The Pleyel ledgers confirm that it was the piano Chopin brought to England from Paris in April 1848, and the composer used it throughout his London season in his lodgings on Dover Street Mayfair. He gave his first London concert on it, a private evening in Gore House.

 

photo: Waldemar Kielichowski © Institute of Music and Dance, Warsaw

巴黎.第二故鄉

父親也同為法國人的蕭邦,很快就適應巴黎的生活。 他曾於友人的信件中說到:「巴黎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市,這裡讓我覺得心曠神怡,這裡有全世界最好的音樂家和一流的歌劇院。

蕭邦 - 迷人的夜曲

巴黎的最初幾年,蕭邦多半寫作一些如夜曲、圓舞曲及馬祖卡舞曲等具有沙龍性質的音樂,相當受到人們喜愛,可是當蕭邦的名望日盛一日時,他也漸漸失去舉行公開演奏會的興趣。在1835年後,蕭邦只有在 1841 年、1842 年、1848 年舉辦過演奏會,大多數時候他只喜歡在社交場合為朋友們彈奏。

 

蕭邦夜曲

非常特別的432Hz調音版本

https://youtu.be/3mi145S-HfQ

 

有趣話題:

432Hz與440Hz 之爭

442Hz:「喂喂~你們把我放在哪裡了?」(XD)


最知名的《幻想即興曲》

https://youtu.be/Gy5UHK4EeM8

 

與喬治·桑的戀情

(基本資料整理於網路與維基百科,並附上超連結方便檢索)

蕭邦交友廣泛,他的好友包括詩人繆塞巴爾扎克海涅亞當·密茨凱維奇,畫家德拉克羅瓦,音樂家李斯特費迪南·希勒,以及女作家喬治·桑。蕭邦在李斯特家第一次見到了身著男裝、抽著煙的喬治·桑,剛開始並對她無好感,甚至當面問旁人說:「她真的是個女人嗎?」,但隨著喬治·桑對他的追求,蕭邦卻開始對她傾心,兩人談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

 

蕭邦與喬治桑的經典肖像畫,畫家德拉克羅瓦繪於1838年

 

1837年蕭邦因為與18歲的瑪利亞·伍德岑斯卡(Maria Wodzińska)一段不幸的戀情,陷入了生活危機,正在這時,他邂逅了比他大6歲的喬治·桑,這使得他又重拾了精神上的信心。

第一眼見到喬治·桑,蕭邦就感受到了她與瑪利亞的截然不同,瑪利亞是個典型的大家閨秀,而詩人喬治·桑看上去卻是十分高傲和極具自我意識。但是蕭邦與喬治·桑的戀情卻是具有傳奇色彩的,一方面,喬治·桑是一個熱情似火的女人,受到許多年輕才俊的男性追求,另一方面,喬治·桑後來銷毀了大部分寄給她的信件,使得人們無法確定蕭邦同她之間的真正關係。

1838年11月喬治·桑帶著她的兩個孩子莫里斯和索朗熱(Solange)前往西班牙馬約卡島度假。而蕭邦也一同前往。蕭邦一生患有肺結核,他也希望溫暖的氣候能夠緩解他的病痛,但是事與願違,莫里斯的病情有了明顯好轉,而蕭邦的肺結核卻因為房間條件差,加上糟糕的天氣,演變成為了肺炎。大約三個月,98天之後蕭邦和喬治·桑離開了馬略卡,這段旅程雖短,但是對蕭邦和喬治·桑都印象深刻~喬治·桑將這段經歷記錄在了她的小說《馬略卡島上的冬天》中。

 

馬約卡島上的蕭邦和喬治·桑

馬約卡島上的蕭邦和喬治·桑(想像圖)

 

前奏曲.病中純妙音樂

於馬約卡島島上養病的蕭邦,反而遇上60年來最長雨季,導致他的氣喘與肺病日益嚴重,養病中的他仍然持續創作,但體力不堪負荷的情況之下,創作短小的前奏曲,似乎更加真實反映出他的身體狀況。雖然這些前奏曲缺乏常見曲式規範結構,亦十分短小(12至90小節),使不少人感到錯愕,但如今看來,這就是作曲家生命中的軌跡。

 

前奏曲 op.28 No.4 e小調
趙成珍 蕭邦鋼琴大賽 第三輪 Live'

https://youtu.be/R-ESEyc9-pI

 

關於《雨滴》

喬治桑曾寫下:「他坐在那邊哭泣,演奏著那令人驚嘆的前奏曲……那天晚上他創作的那首曲子上,滿是雨滴在瓷磚上跳動,但在他的腦海和音樂中,它們已經變成了天堂在他心上跳動的淚水...

 

前奏曲 op.28 No.15 《雨滴》
YUNDI - Chopin Prelude no.15 ‘Raindrop’, op.28

https://youtu.be/tmXjrkdQatw

 

1839年到1843年的夏天,蕭邦都是在喬治·桑位於家鄉諾昂的莊園裡度過的。這些寧靜的日子,蕭邦在此期間創作了大量的作品,其中包括著名的波蘭舞曲《英雄》:

 

音樂欣賞

蕭邦最著名之 《降A大調 英雄波蘭舞曲》op.53(1842)
Chopin: Polonaise “Heroic” op.53 in A flat major
Rafał Blechacz 2005年 蕭邦鋼琴大賽現場 Live’ 版本

 

淺說波蘭舞曲

「波蘭舞曲」(Polonaise)原本就是是一個法語單詞,意思是波蘭語(Polish)。早期是盛行於波蘭貴族之間的舞蹈,後來有傳至民間而有了許多發展與變化。 17世紀時,波蘭民族舞蹈更在整個歐洲傳播,而法國人將所有常見之波蘭舞蹈(Chodzony舞曲, 波蘭快步舞、Chmielowy、Hops dance 等等)全部稱之為歸於「波蘭舞曲」(Polonaise)。 許多的波蘭傳統舞蹈均可再追溯至16世紀或甚至更早。

蕭邦更是為歷來所有作曲家中最知名的波蘭舞曲作家,他所出生的年代波蘭已經為俄國與奧國所併吞侵略,國家不復存在。因此愛國心強烈的他,將對於祖國的熱愛灌注在波蘭舞曲曲式中,畢生共寫作18首波蘭舞曲:其中 ⟪序奏與華麗波蘭舞曲 op.3⟫ 是寫給大提琴與鋼琴,獻給當時波滋南大公國(Grand Duchy of Poznan)的統治者 瑞德滋威爾王子(Prince Antoni Radziwill)、 ⟪流暢的行板與華麗的大波蘭舞曲 op.22⟫ 則是寫給鋼琴獨奏與管弦樂團,其餘 16首波蘭舞曲均為鋼琴獨奏曲。敏感纖細的蕭邦,更加他對波蘭歷史過去的光榮、現況無奈與悲哀及對時局未來的憂鬱,巧妙地融入了波蘭舞曲中,因此更使波蘭舞曲之名發揚光大,進而成為光輝璀璨的音樂作品傳世至今。

 

早期關於波蘭舞蹈之畫作(畫家 Władysław Łoziński, 1843-1914)於 1907年繪。

Korneli Szlegel – source: Władysław Łoziński (1843-1914), “Życie polskie w dawnych wiekach” (“Life in Poland in old times”), 1907, fifth edition, Warsaw 1934

 

波蘭舞曲常見節奏

波蘭舞曲常見節奏

創作波蘭舞曲之作曲家

在古典音樂領域中,除了最著名的波蘭舞曲作曲家蕭邦之外,其實曾經以波蘭舞曲為名寫作音樂作品題材之作曲家還有:

-巴哈(J.S. Bach),舞曲組曲與管弦樂組曲中均可見。
-泰勒曼(G. Ph. Telemann)
-韋伯(C. M. von Weber)
-莫札特(W.A. Mozart)
-貝多芬(L. van Beethoven)
-舒伯特(F. Schubert)
-舒曼(R. Schumann)
-李斯特(F. Liszt)
-柴可夫斯基(P. I. Tchaikovsky)
..等等作曲家 

 

曾經寫過波蘭舞曲之著名作曲家李斯特曾如此形容波蘭舞曲:「當我們聽波蘭舞曲時好像跟前浮現出一些波蘭史冊上所描寫的古代波蘭人形象:結實的體格、開豁的頭腦、深刻而動人的虔誠、豪邁的心胸與騎士精神相結合在波蘭人身上,剛勇的性格早就和情人的矢誠相愛結合在一起…」

 

波蘭舞曲主要特徵

源自十六世紀士兵於列隊行進間所使用的音樂曾用於法國亨利三世(Henri III, 1551-1589)登基為波蘭王之加冕典禮為所有波蘭傳統舞曲節奏中最知名的舞蹈屬於速度中等之 3/4拍慢速舞蹈與源自瑞典之同樣 3/4拍舞蹈「Polska (dance)」相近。常應用於公眾儀式、婚禮或慶典活動上,男女對跳波蘭成年禮舞蹈之一,具有活潑特色的節奏:(請見↓下方節奏譜例)

波蘭舞曲欣賞:

具有歷史傳承之波蘭舞曲

 

延伸音樂欣賞

柴可夫斯基:⟨波蘭舞曲⟩ ~選自歌劇《尤金奧涅金》
Tchaikovsky - Eugene Onegin, Polonaise - Temirkanov

https://youtu.be/k0diQumrDmg


蕭邦和喬治·桑的戀情在1847年畫上了句號,兩人都沒有公開分手的原因。據說可能當時喬治·桑的女兒索朗熱愛上了貧困潦倒的雕刻家August Clésinger,這引發了喬治·桑一家的家庭矛盾,喬治·桑變得非常好戰,當蕭邦得知索朗熱和August Clésinger秘密訂婚的消息後,非但沒有反對,還表現出來贊同,這更使得喬治·桑大為惱火,最終導致兩人分手。


人生中最後一場演出

1848 年 2 月,蕭邦在巴黎舉行最後一場音樂會後接受學生 珍.史特琳(Jane Stirling, 1804-1859)邀請,短暫訪問英格蘭和蘇格蘭但是結束了英國巡迴演出的倫敦音樂會後,其肺結核病情急遽惡化,因此倫敦之行與音樂會也就成為蕭邦最後正式一場演出。

 

1848年蕭邦於英國演出之節目單

 

抱病回到巴黎的蕭邦,體力大幅度衰退,已經無法繼續授課和創作。1849 年一整年幾乎無法維持正常教學與演奏,後於 10 月 17 日在位於巴黎凡登廣場之公寓去世,葬於法國拉榭茲神父墓園(Cimetière du Père Lachaise),享年 39 歲。

Chopin’s grave at Père-Lachaise cemetery, Paris

 

畫家 Ary Scheffer 幫蕭邦繪製的肖像圖

 

最後居住地

蕭邦生前居住之巴黎一區凡登廣場 12號 2樓(12, Place Vendôme),點按↓地圖可進入 Google Map: 

蕭邦生前居住之巴黎一區凡登廣場 12號 2樓(12, Place Vendôme)

 

蕭邦最後的巴黎住所(超連結

 

最終畫像

病榻臨終前的蕭邦畫像 1849年。

蕭邦病重去世前的最後幾週,他生前蘇格蘭籍的學生以及摯友 Jane Stirling 請波蘭畫家 Teofil Kwiatkowski 繪製的油畫。描繪蕭邦生前於病榻的模樣。當時居住的地點是在巴黎一區凡登廣場12號2樓(Place Vendôme)。

這是一個擁有7間房的公寓,當時經濟狀況貧困的蕭邦其實無法支付這樣的居住條件,因此當時公寓其實是Jane Stirling 承租下來供蕭邦使用。

圖中左二托腮女子,為趕來照顧弟弟的蕭邦姊姊:Ludwika Jędrzejewicz(Louisa, 1807-1855) 。

Chopin on His Deathbed, by Teofil Kwiatkowski, 1849, commissioned by Jane Stirling. Chopin sits in bed, in the presence of (from left) Aleksander Jełowicki, Chopin’s sister Ludwika Jędrzejewicz, Marcelina Czartoryska, Wojciech Grzymała and Kwiatkowski himself.

 

巴黎第17區 蒙梭公園裡的蕭邦石膏像

蒙梭公園建於18世紀末,由綠樹林環立的美麗公園,有舒適的柏油碎石步道,蕭邦雕像,還有18世紀風格的柱廊和金字塔裝飾。

蕭邦喜歡在巴黎漫步。有時他會爬上蒙馬特的傾斜街道,這是他熟悉的區域。後來他搬到了奢華的第一區,經常光顧羅浮宮博物館附近的杜樂麗花園。儘管他很少公開演出,但他經常在與好友們的沙龍音樂會演奏。他小說家喬治桑,也是在沙龍聚會中相識。

公園裡,由雕塑家雅克·弗羅蒙-莫里斯(Jacques Froment-Meurice)於1906年創作的蕭邦彈奏鋼琴石膏像:彈琴中的蕭邦、心碎被感動的女人,以及上方的守護天使。

 

位於巴黎16區之「蕭邦廣場」

 

最後的石膏像

 

 

蕭邦之心.波蘭聖十字教堂

蕭邦最後遺言是:「我死後,請把我的心臟帶回去,我要長眠在祖國的地下。」因此,據說姊姊於蕭邦逝世前,從華沙趕到法國,聘用醫生把死後的蕭邦心臟放置於水晶杯裡,以酒密封保存,再秘密躲過俄國衛兵駐守的波蘭邊境(當時波蘭受俄國統治)帶回華沙,藏在地下20多年。後來,終於取得俄國人的同意,放置蕭邦心臟於波蘭聖十字教堂的樑柱中。

 

波蘭聖十字教堂 外觀

 

波蘭聖十字教堂 內部樣貌

 

蕭邦心臟長眠於此柱中

 

1841-44年間的蕭邦鉛筆畫像

 

蕭邦死因.肺結核併發症

蕭邦在1849年10月於巴黎逝世,遺體被葬在拉雪茲神父公墓,這裡也是作家普魯斯特、王爾德和吉姆‧莫里森的安息之地。

當研究人員檢視裝有蕭邦心臟的密封罐時,他們注意到心臟表面覆蓋著一層白色纖維。此外,清晰可見的細微病變跡象,表明蕭邦飽受嚴重的肺結核併發症摧殘。

 

推薦文章:

瓶中之心:蕭邦早逝原因終於發現

 

補充資料

 

 

蕭邦是個大帥哥歐巴❤️

趣味分享以現代3D技術重建蕭邦畫像

 


 

好帥好帥❤️

 

 

延伸欣賞

蕭邦大賽歷史 紀錄片

https://youtu.be/OGZx3YYeSMs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 前往蹦藝術 Podcas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BON音樂】蹦藝術X大人社團 -浪漫巨人-拉赫曼尼諾夫的鋼琴協奏之旅(三)第二號鋼琴協奏曲

【BON音樂】蹦藝術X大人社團 -浪漫巨人-拉赫曼尼諾夫的鋼琴協奏之旅(三)第二號鋼琴協奏曲

All about Rachmaninoff - 3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古典音樂是你的生活必需品?
希望有機會能拓展對古典樂的了解?
跟著林仁斌老師一起認識偉大的音樂藝術!

《大人社團》與蹦藝術攜手開設古典音樂鑑賞課程,林仁斌老師帶領學員欣賞每首的獨特之處,讓您徜徉在樂曲中,更貼近音樂家的心血結晶,聽出更多況味與樂趣!

《延伸閱讀》大人的音樂欣賞線上直播課程好嗎?學員真實回饋分享

《延伸閱讀》大人的音樂欣賞課學員回饋,看他們用音樂為生活注入繽紛

 

蹦藝術音樂美食藝文之旅 行程總覽~

https://bonart.com.tw/bonart-music-trip-2024-25/

 

 

 

【精彩課程ing】

2024年7月起

古典樂欣賞線上直播課(7/18週四下午班,共5堂):浪漫巨人-拉赫曼尼諾夫的鋼琴協奏之旅

 

古典樂欣賞線上直播課(9/19週四下午班,共5堂):從鍵盤到交響,李斯特的鋼琴魔性

 

【三系列合購優惠】古典樂欣賞線上直播課(6/6週四下午班,共15堂)


主講人:林仁斌老師

 

你對古典音樂深深著迷,期待聽懂更多內容嗎?

不只對作品感興趣,也想多了解音樂家的背景?

跟著林仁斌老師一起揭開這層有趣又精彩的音樂面紗~

透過課程你會對音樂領域有更深一層的認識,林仁斌老師將帶領同學們從生平故事,去探究創作背景與作品的演奏,以及樂譜到創作技法解析、樂曲欣賞版本比較,細細感受各種精彩的詮釋,聽出更多音樂的世界樂趣!

"探索古典音樂浪漫:盡覽精彩浪漫的古典樂鋼琴協奏曲,體驗激情與細膩的音樂世界,透過聆聽鋼琴激情彈指間走進拉赫曼尼諾夫浪漫世界❤️"

  • 課程內容

    古典樂欣賞-走進拉赫曼尼諾夫浪漫世界

  • 第一堂|立足現代,心在浪漫的音樂巨人:拉赫曼尼諾夫的生平

拉赫曼尼諾夫(Sergei Rachmaninoff, 1873-1943)身兼作曲家、鋼琴家與指揮家,集所有音樂才華於一身,是公認全方位的音樂家。生於1873年的他,更是一位「立足於現代,卻心在浪漫的音樂巨人」,他的音樂語法多樣,和聲具有古典傳承的明確調式與極其優美的旋律,是一位被譽為「最後的浪漫」的偉大音樂家,本堂課中,林仁斌老師將為您細細解說他的生平與音樂創作。

四首鋼琴協奏曲,認識巨擘一生

提講到拉赫曼尼諾夫的鍵盤作品,您一定馬上想到他的四首鋼琴協奏曲、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與精彩的前奏曲、音畫練習曲等重要作品,在本系列後續四堂課程中,林仁斌老師將帶領所有同學「打開樂譜.細細品讀」拉赫曼尼諾夫精彩的鋼琴作品,解析他的作作曲技法,再透過精彩的版本比較,讓您以截然不同的方式,領略拉赫曼尼諾夫令人震撼之美

  • 第二堂|第一號鋼琴協奏曲與前奏曲

這堂課將以拉赫曼尼諾夫完成於1892年,修改於1917年的第一號鋼琴協奏曲為主題,探索他年輕時的演奏與作曲風格,並介紹他的前奏曲,深入了解拉赫曼尼諾夫卓越作為最具潛力的青年鋼琴演奏家,所擁有的超凡演奏技巧。

  • 第三堂|第二號鋼琴協奏曲

這堂課將以拉赫曼尼諾夫於1901年完成,且被譽為「最偉大的鋼琴協奏曲」的第二號鋼琴協奏曲為主題。老師將帶領同學們打開樂譜,進入作曲家的心靈世界,細細分析作曲技法與音樂段落,再透過音樂演奏比較,深入了解此曲的受歡迎之處。

  • 第四堂|第三號鋼琴協奏曲

這課程將以拉赫曼尼諾夫於1909年完成並首演於美國的第三號鋼琴協奏曲為主題。林仁斌老師將深入解析此曲,引領學生探究拉赫曼尼諾夫卓越的鋼琴演奏與作曲技巧,以及這首充滿挑戰性的協奏曲的真正魅力。

  • 第五堂|第四號鋼琴協奏曲與《音畫練習曲》

這課程將介紹拉赫曼尼諾夫於1926年創作的最後一首鋼琴協奏曲,這是他移居美國後的重要作品,拉赫曼尼諾夫一共修改過三次,也代表著他期待帶第三號之後能再創高峰。林仁斌老師將帶領學生深入探究這部作品的演奏與創作背景,並加入具特色的《音畫練習曲》,使課程更豐富。

  • ※本課程大綱僅供參考,授課老師將視班級學員學習進度有所調整。


作曲家 拉赫曼尼諾夫


延伸閱讀

https://bonart.com.tw/all-about-sergei-rachmaninoff/

 

拉赫曼尼諾夫第二號鋼琴協奏曲自1900創作至今,被譽為最美最困難的鋼琴協奏曲之一;其優美的旋律與和聲,高難度的鋼琴演奏技巧與承襲自俄羅斯前輩音樂家們的渾然天成浪漫感受,都是聽眾們熱愛的關鍵因素。除此之外,更是鋼琴家們的「票房常勝軍」,毫無疑問地,是屢屢能在音樂會中獲得觀眾們最為喜愛的超級名曲。

 

拉赫曼尼諾夫親自演奏第二號鋼琴協奏曲錄音:

1929歷史錄音,2020重新混音版本

Sergei Rachmaninoff, 鋼琴
Leopold Stokowski, 指揮
The Philadelphia Orchestra 費城管弦樂團

Sergei Rachmaninov Concerto No 2 in C minor, Op. 18 (1900-1901)

Dedication: Dr. Nikolai Dahl (1860-1939)

1. Moderato (0:00)

2. Adagio sostenuto (9:36)

3. Allegro scherzando (20:00)

Sergei Rachmaninoff, piano and the Philadelphia Orchestra

conducted by Leopold Stokowski April 10/13, 1929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0_GXGvPsfI

 

創作背景

1899 年,拉赫曼尼諾夫受到英國指揮樂團的邀請到英國訪問、演奏。倫敦的皇家愛樂協會提出邀約,希望創作一首新的鋼琴協奏曲。

但拉赫曼尼諾夫持續處在創作低潮期,他一回到俄國,精神衰弱毛病再犯,任誰都激勵不了,後經朋友再三鼓吹,在眾人的鼓勵下,接受了達爾醫生(Nikolai Vladimirovich Dahl, 1860-1939)醫生的催眠治療。

 

 

 

達爾醫生得知拉赫曼尼諾夫即將寫作一首鋼琴協奏曲後,便以催眠法不斷暗示他,將會順利完成這首樂曲,而且該曲的評價將會相當高。

經過治療,拉赫曼尼諾夫順利恢復自信,終於在隔年(1901年)跨出第一步,成功完成創作。

事後拉赫曼尼諾夫對於這段療程表示:雖然它聽起來也許不可思議,但這療程真的幫助了我,在夏天開始時,我再度開始創作。靈感大量湧出,新的音樂想法開始在我心中激盪~這對於我的全新協奏曲來說,已經足夠。

先完成的是《第二號鋼琴協奏曲》的第二與第三樂章,拉赫曼尼諾夫本人擔任鋼琴獨奏家,成功地1900年於12月2日於莫斯科公開上演,獲得了各界熱烈的歡迎;帶第一樂章完成之後,1901年拉赫曼尼諾夫再次擔任獨奏家於1901年10月27日演出全曲,全曲終於完成。

1901 年更在表哥席洛悌擔任鋼琴獨奏與尼基許(Arthur Nikisch)的指揮下,於聖彼得堡演出,再度獲得當地的歡迎與肯定,越來越成功;日後 1904 年時,《第二號鋼琴協奏曲》讓拉赫曼尼諾夫獲得了俄羅斯作曲屆大獎:葛令卡獎,獎金500盧布,這更是繼催眠療法成功後,作曲家走出憂鬱邁向成功的第二步。

 

1902年的拉赫曼尼諾夫照片

 

 

拉赫曼尼諾夫四首鋼琴協奏曲比較表

拉赫曼尼諾夫一生只創作鋼琴協奏曲,並沒有創作其他的器樂協奏曲:

引用自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拉赫瑪尼諾夫《第二號鋼琴協奏曲》指揮研究」(陳真言著)

 

簡說與樂譜版本欣賞

樂曲共分為三個樂章。

https://youtu.be/kS8hk0kL2sE?t=2080

 

 

I.

[0:00] Expos. - Theme 1 (Moderato - 2:15 espressivo)

[2:48] Expos. - Theme 2 (Tempo I)

[5:20] Dev. (Moto precedente - Più vivo - Allegro)

[7:05] Recap. - Theme 1 (Maestoso. Alla marcia. - 7:37 Meno mosso)

[8:50] Recap. - Theme 2 (Moderato)

[10:40] Coda (Meno mosso)

II.

[11:35] Adagio sostenuto

[15:21] Un poco più animato

[17:27] Quasi-cadenza (Più animato - Più mosso)

[19:38] Tempo I

[21:14] Coda

III.

[22:34] A (Allegro scherzando)

[24:29] B (Moderato)

[26:34] A' (Allegro scherzando - Presto - 27:27 fugato episode)

[28:56] B' (Moderato)

[31:13] A'' (Allegro scherzando - Alla breve. Agitato - Presto - Cadenza)

[32:51] B'' (Maestoso)

[33:45] Coda (Più mosso - Risolut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vYYXHpEcGE&t=1s

 

第一樂章:中板(Moderato)

主奏鋼琴在開頭處八小節,由鋼琴獨奏者先彈出深沈而厚重、如鐘聲般深沉的的和弦。

 

待和弦漸分散,即正式進入呈示部的兩個主題:

 

濃濃憂鬱的C小調第一主題:

 

在法國號連續切分節奏過後,音樂漸慢之後,鋼琴領奏出第二主題:

拉赫曼尼諾夫在第一樂章中,設計了莊嚴的節奏和俄羅斯式憂鬱感傷旋律,並且每一段落裡安排不同層次的激情與火花,揮灑出如如火般的豪情與如水般的溫柔,非常非常優美。

 

第二樂章

持續的慢板(Adagio Sostenudo)

第二樂章持續的慢板,為三段體。主題旋律在鋼琴穩定的三連音分解和弦伴奏之下,呈現出極長的線條與濃情蜜意:

https://youtu.be/kS8hk0kL2sE?t=2780

 

溫暖的旋律由長笛開頭,再由單簧管承接、最後接入鋼琴,為拉赫曼尼諾夫著名的抒情樂章。

 

 

 

第三樂章

詼諧的快板(Allegro Scherzando)

https://youtu.be/kS8hk0kL2sE?t=3508

 

樂章一開始,簡單的節奏主題段落後,就進入鋼琴最為精彩的第一段裝飾奏:

 

 

鋼琴奏出第一主題,帶著濃濃節奏感與活躍的動力:

 

下一個段落,動機取自第一樂章的半音起伏,佐以鋼琴及華麗的快速分解和弦

 

中提琴奏起憂鬱的第二主題旋律,隨後有鋼琴跟隨再奏,是拉赫曼尼諾夫最著名的旋律之一:

 

優美精緻的過度樂段:

 

整個樂章如同是前兩個樂章所累積能量的全然釋放,淋漓盡致而且非常精彩:

 

 

最後的急板段落,鋼琴再次精彩狂飆:

 

 

主題旋律再次昇華,帶著拉赫曼尼諾夫憂鬱極致的獨特濃厚宇宙觀(已經不知道怎麼寫了XD)

 

隨後一路狂飆至樂曲結尾,以「拉赫曼尼諾夫式的結尾」雄壯有力地結束全曲~

 

 

延伸閱讀

【BON音樂】最後的浪漫 – 拉赫曼尼諾夫的生平與介紹 Sergei Rachmaninoff

【BON音樂】拉赫曼尼諾夫的無敵大手

轉載:【BON音樂】拉赫曼尼諾夫的交響曲 – 江文中/ 譯

【BON音樂】拉赫曼尼諾夫《交響舞曲》背景與介紹 Symphonic Dances, Op. 45

【BON音樂】拉赫曼尼諾夫:第二號交響曲 op.27 背景與介紹

【BON音樂】您數過拉赫曼尼諾夫第三號鋼琴協奏曲的音符數量嗎?

 

樂譜版本

Sergei Rachmaninoff: Piano Concerto No. 2 in C minor, Op. 18 (with Score)

Composed: 1900–01

Piano solo: Sviatoslav Richter

Conductor: Stanisław Wisłocki

Orchestra: Warsaw Philharmonic Orchestra

00:00 1. Moderato (C minor)

11:11 2. Adagio sostenuto (E major)

23:05 3. Allegro scherzando (C minor - C majo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Rd0SGny3JY&t=31s

 

音樂欣賞

2022拉赫曼尼諾夫大賽首獎得主

Winner of the Rachmaninov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2022)

Ivan Bessonov (piano)

Russian National Youth Symphony Orchestra

Conductor — Valery Gergiev

2023.04.01 Tchaikovsky Concert Hall, Moscow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etj4Zdhq0E&t=490s

 

https://youtu.be/aNMlq-hOIoc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sqXCO0ADwM&t=27s

 

https://youtu.be/l4zkc7KEvYM

 

https://youtu.be/dvYYXHpEcGE

 

https://youtu.be/eyUM0JrM-qw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 前往蹦藝術 Podcas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BON音樂】蹦藝術X大人社團 -浪漫巨人-拉赫曼尼諾夫的鋼琴協奏之旅(二)第一號鋼琴協奏曲與前奏曲

【BON音樂】蹦藝術X大人社團 -浪漫巨人-拉赫曼尼諾夫的鋼琴協奏之旅(二)第一號鋼琴協奏曲與前奏曲

All about Rachmaninoff - 2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古典音樂是你的生活必需品?
希望有機會能拓展對古典樂的了解?
跟著林仁斌老師一起認識偉大的音樂藝術!

《大人社團》與蹦藝術攜手開設古典音樂鑑賞課程,林仁斌老師帶領學員欣賞每首的獨特之處,讓您徜徉在樂曲中,更貼近音樂家的心血結晶,聽出更多況味與樂趣!

《延伸閱讀》大人的音樂欣賞線上直播課程好嗎?學員真實回饋分享

《延伸閱讀》大人的音樂欣賞課學員回饋,看他們用音樂為生活注入繽紛

 

蹦藝術音樂美食藝文之旅 行程總覽~

https://bonart.com.tw/bonart-music-trip-2024-25/

 

 

 

【精彩課程ing】

2024年7月起

古典樂欣賞線上直播課(7/18週四下午班,共5堂):浪漫巨人-拉赫曼尼諾夫的鋼琴協奏之旅

 

古典樂欣賞線上直播課(9/19週四下午班,共5堂):從鍵盤到交響,李斯特的鋼琴魔性

 

【三系列合購優惠】古典樂欣賞線上直播課(6/6週四下午班,共15堂)


主講人:林仁斌老師

 

你對古典音樂深深著迷,期待聽懂更多內容嗎?

不只對作品感興趣,也想多了解音樂家的背景?

跟著林仁斌老師一起揭開這層有趣又精彩的音樂面紗~

透過課程你會對音樂領域有更深一層的認識,林仁斌老師將帶領同學們從生平故事,去探究創作背景與作品的演奏,以及樂譜到創作技法解析、樂曲欣賞版本比較,細細感受各種精彩的詮釋,聽出更多音樂的世界樂趣!

"探索古典音樂浪漫:盡覽精彩浪漫的古典樂鋼琴協奏曲,體驗激情與細膩的音樂世界,透過聆聽鋼琴激情彈指間走進拉赫曼尼諾夫浪漫世界❤️"

  • 課程內容

    古典樂欣賞-走進拉赫曼尼諾夫浪漫世界

  • 第一堂|立足現代,心在浪漫的音樂巨人:拉赫曼尼諾夫的生平

拉赫曼尼諾夫(Sergei Rachmaninoff, 1873-1943)身兼作曲家、鋼琴家與指揮家,集所有音樂才華於一身,是公認全方位的音樂家。生於1873年的他,更是一位「立足於現代,卻心在浪漫的音樂巨人」,他的音樂語法多樣,和聲具有古典傳承的明確調式與極其優美的旋律,是一位被譽為「最後的浪漫」的偉大音樂家,本堂課中,林仁斌老師將為您細細解說他的生平與音樂創作。

 

四首鋼琴協奏曲,認識巨擘一生

提講到拉赫曼尼諾夫的鍵盤作品,您一定馬上想到他的四首鋼琴協奏曲、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與精彩的前奏曲、音畫練習曲等重要作品,在本系列後續四堂課程中,林仁斌老師將帶領所有同學「打開樂譜.細細品讀」拉赫曼尼諾夫精彩的鋼琴作品,解析他的作作曲技法,再透過精彩的版本比較,讓您以截然不同的方式,領略拉赫曼尼諾夫令人震撼之美

  • 第二堂|第一號鋼琴協奏曲與前奏曲

這堂課將以拉赫曼尼諾夫完成於1892年,修改於1917年的第一號鋼琴協奏曲為主題,探索他年輕時的演奏與作曲風格,並介紹他的前奏曲,深入了解拉赫曼尼諾夫卓越作為最具潛力的青年鋼琴演奏家,所擁有的超凡演奏技巧。

  • 第三堂|第二號鋼琴協奏曲

這堂課將以拉赫曼尼諾夫於1901年完成,且被譽為「最偉大的鋼琴協奏曲」的第二號鋼琴協奏曲為主題。老師將帶領同學們打開樂譜,進入作曲家的心靈世界,細細分析作曲技法與音樂段落,再透過音樂演奏比較,深入了解此曲的受歡迎之處。

  • 第四堂|第三號鋼琴協奏曲

這課程將以拉赫曼尼諾夫於1909年完成並首演於美國的第三號鋼琴協奏曲為主題。林仁斌老師將深入解析此曲,引領學生探究拉赫曼尼諾夫卓越的鋼琴演奏與作曲技巧,以及這首充滿挑戰性的協奏曲的真正魅力。

  • 第五堂|第四號鋼琴協奏曲與《音畫練習曲》

這課程將介紹拉赫曼尼諾夫於1926年創作的最後一首鋼琴協奏曲,這是他移居美國後的重要作品,拉赫曼尼諾夫一共修改過三次,也代表著他期待帶第三號之後能再創高峰。林仁斌老師將帶領學生深入探究這部作品的演奏與創作背景,並加入具特色的《音畫練習曲》,使課程更豐富。

  • ※本課程大綱僅供參考,授課老師將視班級學員學習進度有所調整。


作曲家 拉赫曼尼諾夫


延伸閱讀

https://bonart.com.tw/all-about-rachmaninoff-1/

 

先欣賞這首美妙的《紫丁香》

紫丁香,op.21, No.5

這首歌曲創作於1902年,1913年左右由拉赫曼尼諾夫本人改編成鋼琴獨奏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hvUF-ucOSg

 

魯岡斯基於 1994 Tchaikovsky Competition, Encore 彈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r3xbB32Cs8

 

超愛巴巴揚的優美詮釋

Rachmaninoff: 12 Songs, Op. 21 - V. Lilacs (Transcr. Rachmaninoff for Solo Piano) · Sergei Babayan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TbylwbqtGU

 

第一號鋼琴協奏曲

Opus.1 !!!

青春的創意.成熟的語法

拉赫曼尼諾夫於17-18歲,尚在莫斯科音樂院就讀時期,便完成了第一號鋼琴協奏曲的前兩個樂章,而第三樂章和管弦配器則是在他滿18歲時不久完成;因此,第一號鋼琴協奏曲不但是「第一號」,也同時是他的op.1。

 

由於在音樂院時,表哥亞歷山大·西洛蒂「意外」成為了他的鋼琴教授,因此拉赫曼尼諾夫將此曲題獻給表哥:

Alexander Siloti with Rachmaninoff

 

1917年(布爾什維克革命當年,也是拉赫曼尼諾夫離開俄羅斯的年份),他對這部作品進行了徹底修改,作曲家這樣寫係他的想法:

「我重寫了我的第一號協奏曲,」拉赫曼尼諾夫曾對一位朋友說道。

「現在我將此曲再次修訂的更好了。這是我所有的青春活力,現在看來,此曲更容易發揮。但此曲也較無人在意。當我在美國告訴他們我將演奏第一協奏曲時,雖然未得到否定,但我從他們的臉上可以看出他們更喜歡第二號或第三號協奏曲...。」(“I have rewritten my First Concerto,” Rachmaninoff communicated to a friend. “It is really good now. All the youthful freshness is there, and yet it plays itself so much more easily. And nobody pays any attention. When I tell them in America that I will play the First Concerto, they do not protest, but I can see by their faces that they would prefer the Second or Third.”)

 

青春的創意

第一號鋼琴協奏曲的最初創作與配器完成、最終修訂之間,中間隔了26年,某方面來說,這可能是拉赫曼尼諾夫在創作上有點隨意(或說不夠嚴謹)的作曲態度使然,

在音樂院就讀時期,他也被許多教授認為是個有點懶洋洋的學生,雖然天份極高。

然而,在從莫斯科音樂學院畢業之前,他就已經寫出了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樂譜:除了第一號協奏曲之外,還有贏得了柴可夫斯基高度讚賞獨幕歌劇《阿列科》(Aleko)與包括升C小調前奏曲等幾首鋼琴作品,這些早年的成功,讓許多人「誤以為」拉赫曼尼諾夫的創作之路將無比順遂...

事實上,這些早期的成功,反而成為他一輩子都在對抗的「隱形壓力」

1897年,當他發表第一號交響曲遭受失敗後,更是陷入了創作的深淵,完全無法寫作,直到接受達爾醫師給予他的催眠治療,使他擺脫了嚴重抑鬱,間接開創第二鋼琴協奏曲的輝煌。

 

至情至性的悲歌,令人聞之落淚

《悲歌》是拉赫曼尼諾夫創作於1892年的一套五首鋼琴獨奏曲,這套作品題獻給他在音樂學院的和聲老師~安東‧阿倫斯基(Anton Arensky)也有一說本曲是為紀念柴可夫斯基過世而寫的曲子。

從樂譜中,我們可以讀見年輕的拉赫曼尼諾夫已經具備非常成熟的音樂語法與鍵盤和聲,甚至他愛用了一輩子的「半音級進」,進而產生的各種變化和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FcuZK_Xu7c

 

 

兩管編制鋼琴協奏曲

本曲編制為:2 flutes、2 oboes、2 clarinets、2 bassoons、4 French horns、2 trumpets、3 trombones、Percussions 與 String instruments

樂團編制如下:

 

樂譜版本欣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7a9K4lvVn8

 

 

第一樂章:甚快板(#F小調,奏鳴曲快板曲式)

在鋼琴進入的雙八度音階與和弦的華麗演奏之前,有著銅管樂的吹奏——一音樂的爆發力有著近似於舒曼與葛利格鋼琴協奏曲的相似音響感受。

前奏與主題:

 

拉赫曼尼諾夫亦採取「動機」與「發展」之寫作方式:(前奏裝飾奏)

 

第一主題至第三主題欣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LMpd3isYiE

 

呈示部(12'41")

https://youtu.be/_LMpd3isYiE?t=763

 

再現部(16'29")

https://youtu.be/_LMpd3isYiE?t=989

 

第一樂章 樂譜版本欣賞(齊瑪曼版本)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ernnpefBQI

 

第二樂章:如歌的行板(D大調,自由歌謠體)

第二樂章僅74小節,音樂感性而簡樸,有著拉赫曼尼諾夫18歲的柔情與旋律語法,值得細細品味。樂章有著夜曲氣氛,由法國號獨奏開場,多處音樂似乎呼應著柴可夫斯基第五交響曲的第二樂章(同為如歌的行板),我們可感受到相似的情緒呼應~但精彩的鋼琴獨奏,則讓我們認識了18歲的拉赫曼尼諾夫,是一位具備如此純粹浪漫主義的年輕音樂家。

 

開頭旋律譜例

 

第二樂章 樂譜版本欣賞(齊瑪曼版本)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ernnpefBQI&t=743s

 

柴可夫斯基:第五號交響曲 第二樂章

https://youtu.be/1dsbkhTkD7s?t=979

 

 

第三樂章:詼諧的快板(#F小調 --> #F大調,輪旋曲式)

樂章一開始便在9/8拍與12/8拍之間變化,形成一種明確的重音變化。樂章始終充滿了積極的創意、燦爛的演奏技巧與熱烈的氛圍:

 

開頭旋律譜例

 

第三樂章 樂譜版本欣賞(齊瑪曼版本)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ernnpefBQI&t=1145s

 

精彩演奏版本欣賞

魯岡斯基

I. [0:00] Intro (Vivace)

[0:50] Exposition - Theme 1 (Moderato - Vivace)

[3:01] Exposition - Theme 2 (Poco meno mosso)

[3:53] Dev. (Vivace - Moderato)

[7:20] Recap. - Theme 1 (Moderato - Vivace)

[9:01] Recap. - Theme 2 (Allegro)

[9:53] Cadenza

[12:30] Coda (Vivace)

II. [13:17] Andante

[13:55] Solo

[15:46] Orchestra in

[17:34] a tempo (non allegro)

III. [19:22] A (Allegro Vivace)

[20:35] B (Allegro)

[21:30] C (Andante ma non troppo)

[24:15] A’ (Tempo I)

[25:34] B’ (Allegro ma non tanto)

[26:32] Coda (Allegro Vivac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Sp9cDOqIu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6EX3t2Mdnw

 

【延伸欣賞】拉赫曼尼諾夫的十種和聲技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syqaqMDKL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xVFgbGRN-Q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aQ9OtmGv9Y

 

 

【附錄】拉赫曼尼諾夫作品列表

(內容整理自維基百科

按作品編號排序

  • Op. 1,第一鋼琴協奏曲(1891)
  • Op. 2,兩首樂曲(大提琴與鋼琴,1892)
    • No. 1 前奏曲
    • No. 2 東方舞曲
  • Op. 3,幻想小品集(鋼琴獨奏,1892)
    • No. 1 悲歌
    • No. 2 前奏曲
    • No. 3 旋律
    • No. 4 波利希內勒
    • No. 5 小夜曲
  • Op. 4,六首浪漫曲(鋼琴伴奏的獨唱,1890)
    • No. 1 噢,不,我懇求你,不要離開!
    • No. 2 早晨
    • No. 3 在神秘夜晚的寂靜中
    • No. 4 別唱,我的美人
    • No. 5 你啊,我的田野
    • No. 6 已多久了,我的朋友
  • Op. 5,第一組曲《幻想繪畫集》(雙鋼琴,1893)
  • Op. 6,沙龍小品集(小提琴和鋼琴,1893)
    • No. 1 浪漫曲
    • No. 2 匈牙利舞曲
  • Op. 7,岩石(交響詩,1893)
  • Op. 8,六首浪漫曲(鋼琴伴奏的獨唱,1893)
    • No. 1 河百合
    • No. 2 孩子!你像花一樣美麗
    • No. 3 沉思
    • No. 4 我愛上了我的悲傷
    • No. 5 夢
    • No. 6 祈禱
  • Op. 9,第二悲歌三重奏(鋼琴三重奏,1893)
  • Op. 10,沙龍小品集(鋼琴獨奏,1894)
    • No. 1 夜曲
    • No. 2 圓舞曲
    • No. 3 船歌
    • No. 4 旋律
    • No. 5 幽默曲
    • No. 6 浪漫曲
    • No. 7 瑪祖卡
  • Op. 11,六首樂曲(鋼琴四手聯彈,1894)
    • No. 1 船歌
    • No. 2 諧謔曲
    • No. 3 俄羅斯歌曲
    • No. 4 圓舞曲
    • No. 5 浪漫曲
    • No. 6 榮耀
  • Op. 12,吉普賽主題隨想曲(交響樂曲,1894)
  • Op. 13,第一交響曲(交響曲,1896)
  • Op. 14,十二首浪漫曲(鋼琴伴奏的獨唱,1896)
    • No. 1 我等待著你
    • No. 2 嶼
    • No. 3 長久以來,愛情中很少愉悅
    • No. 4 我在她旁邊
    • No. 5 那些夏夜
    • No. 6 所有人多麼愛你
    • No. 7 不要相信我,朋友!
    • No. 8 噢,不要悲傷!
    • No. 9 她像正午一樣美麗
    • No. 10 我的靈魂中
    • No. 11 春水
    • No. 12 正是此刻!
  • Op. 15,六首合唱曲(1895)
    • No. 1 讚美吧
    • No. 2 夜
    • No. 3 松樹
    • No. 4 波浪倦眠
    • No. 5 奴役
    • No. 6 天使
  • Op. 16,六首音樂瞬間(鋼琴獨奏,1896)
    • No. 1 降b小調
    • No. 2 降e小調
    • No. 3 b小調
    • No. 4 e小調
    • No. 5 降D大調
    • No. 6 C大調
  • Op. 17,第二組曲(雙鋼琴,1901)
  • Op. 18第二鋼琴協奏曲(1901)
  • Op. 19,大提琴奏鳴曲(大提琴和鋼琴,1901)
  • Op. 20,春(合唱和交響樂團,1901)
  • Op. 21,十二首浪漫曲(鋼琴伴奏的獨唱,1902)
    • No. 1 命運
    • No. 2 在新墓上
    • No. 3 暮
    • No. 4 他們回答了
    • No. 5 紫丁香
    • No. 6 繆塞的片段
    • No. 7 這兒好
    • No. 8 於小黃雀之死
    • No. 9 旋律
    • No. 10 聖像前
    • No. 11 我不是先知
    • No. 12 於我多麼痛苦
  • Op. 22,蕭邦主題變奏曲(鋼琴獨奏,1903)
  • Op. 23,十首前奏曲(鋼琴獨奏,1903)
    • No. 1 升f小調
    • No. 2 降B大調
    • No. 3 d小調
    • No. 4 D大調
    • No. 5 g小調
    • No. 6 降E大調
    • No. 7 c小調
    • No. 8 降A大調
    • No. 9 降e小調
    • No. 10 降G大調
  • Op. 24,吝嗇爵士(歌劇,1904)
  • Op. 25,里米尼的弗蘭切絲卡(歌劇,1905)
  • Op. 26,十五首浪漫曲(鋼琴伴奏的獨唱,1906)
    • No. 1 那兒有許多聲音
    • No. 2 將一切帶離我
    • No. 3 我們將休息
    • No. 4 兩次別離
    • No. 5 我們離開吧,親愛的
    • No. 6 基督已復活
    • No. 7 致孩子們
    • No. 8 我請求寬恕!
    • No. 9 我再次孤獨了
    • No. 10 我的窗前
    • No. 11 噴泉
    • No. 12 夜哀傷
    • No. 13 昨天我們見面
    • No. 14 戒指
    • No. 15 一切消逝
  • Op. 27,第二交響曲(1907)
  • Op. 28,第一鋼琴奏鳴曲(1907)
  • Op. 29,死之島(交響詩,1909)
  • Op. 30第三鋼琴協奏曲(1909)
  • Op. 31,聖金口約翰事奉聖禮(合唱,1910)
  • Op. 32,十三首前奏曲(鋼琴獨奏,1910)
    • No. 1 C大調
    • No. 2 降b小調
    • No. 3 E大調
    • No. 4 e小調
    • No. 5 G大調
    • No. 6 f小調
    • No. 7 F大調
    • No. 8 a小調
    • No. 9 A大調
    • No. 10 b小調
    • No. 11 B大調
    • No. 12 升g小調
    • No. 13 降D大調
  • Op. 33,音畫練習曲(鋼琴獨奏,1911)
    • No. 1 f小調
    • No. 2 C大調
    • No. 3 c小調
    • No. 4 d小調
    • No. 5 降e小調
    • No. 6 降E大調
    • No. 7 g小調
    • No. 8 升c小調
  • Op. 34,十四首浪漫曲(鋼琴伴奏的獨唱,1912)
    • No. 1 繆斯
    • No. 2 我們每個人的靈魂中
    • No. 3 暴風雨
    • No. 4 遷徙的風
    • No. 5 阿里翁
    • No. 6 拉撒路的復活
    • No. 7 不可能!
    • No. 8 音樂
    • No. 9 你認識他
    • No. 10 我記得這一天
    • No. 11 農民
    • No. 12 多麼幸福
    • No. 13 不和諧
    • No. 14 練聲曲
  • Op. 35,鍾(合唱和交響樂團,1913)
  • Op. 36第二鋼琴奏鳴曲(1913)
  • Op. 37,徹夜祈禱(合唱,1915)
  • Op. 38,六首浪漫曲(鋼琴伴奏的獨唱,1916)
    • No. 1 夜晚我的花園中
    • No. 2 致她
    • No. 3 雛菊
    • No. 4 捕鼠人
    • No. 5 夢
    • No. 6 啊-嗚!
  • Op. 39,音畫練習曲(鋼琴獨奏,1917)
    • No. 1 c小調
    • No. 2 a小調
    • No. 3 升f小調
    • No. 4 b小調
    • No. 5 降e小調
    • No. 6 a小調
    • No. 7 c小調
    • No. 8 d小調
    • No. 9 D大調
  • Op. 40,第四鋼琴協奏曲(1926)
  • Op. 41,三首俄羅斯歌曲(鋼琴伴奏的獨唱,1927)
    • No. 1 越過溪流
    • No. 2 噢你,萬卡!
    • No. 3 塗白我的胭脂臉頰
  • Op. 42,科雷利主題變奏曲(鋼琴獨奏,1931)
  • Op. 43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鋼琴和交響樂團,1934)
  • Op. 44,第三交響曲(1936)
  • Op. 45,交響舞曲(1940)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 前往蹦藝術 Podcas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BON音樂】蹦藝術X大人社團 -浪漫巨人-拉赫曼尼諾夫的鋼琴協奏之旅(一)立足現代,心在浪漫的音樂巨人:拉赫曼尼諾夫的生平

【BON音樂】蹦藝術X大人社團 -浪漫巨人-拉赫曼尼諾夫的鋼琴協奏之旅(一)立足現代,心在浪漫的音樂巨人:拉赫曼尼諾夫的生平

All about Rachmaninoff - 1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古典音樂是你的生活必需品?
希望有機會能拓展對古典樂的了解?
跟著林仁斌老師一起認識偉大的音樂藝術!

《大人社團》與蹦藝術攜手開設古典音樂鑑賞課程,林仁斌老師帶領學員欣賞每首的獨特之處,讓您徜徉在樂曲中,更貼近音樂家的心血結晶,聽出更多況味與樂趣!

《延伸閱讀》大人的音樂欣賞線上直播課程好嗎?學員真實回饋分享

《延伸閱讀》大人的音樂欣賞課學員回饋,看他們用音樂為生活注入繽紛

 

蹦藝術音樂美食藝文之旅 行程總覽~

https://bonart.com.tw/bonart-music-trip-2024-25/

 

【精彩課程ing】

2024年7月起

古典樂欣賞線上直播課(7/18週四下午班,共5堂):浪漫巨人-拉赫曼尼諾夫的鋼琴協奏之旅

 

古典樂欣賞線上直播課(9/19週四下午班,共5堂):從鍵盤到交響,李斯特的鋼琴魔性

 

【三系列合購優惠】古典樂欣賞線上直播課(6/6週四下午班,共15堂)


主講人:林仁斌老師

 

你對古典音樂深深著迷,期待聽懂更多內容嗎?

不只對作品感興趣,也想多了解音樂家的背景?

跟著林仁斌老師一起揭開這層有趣又精彩的音樂面紗~

透過課程你會對音樂領域有更深一層的認識,林仁斌老師將帶領同學們從生平故事,去探究創作背景與作品的演奏,以及樂譜到創作技法解析、樂曲欣賞版本比較,細細感受各種精彩的詮釋,聽出更多音樂的世界樂趣!

"探索古典音樂浪漫:盡覽精彩浪漫的古典樂鋼琴協奏曲,體驗激情與細膩的音樂世界,透過聆聽鋼琴激情彈指間走進拉赫曼尼諾夫浪漫世界❤️"

  • 課程內容

    古典樂欣賞-走進拉赫曼尼諾夫浪漫世界

  • 第一堂|立足現代,心在浪漫的音樂巨人:拉赫曼尼諾夫的生平

拉赫曼尼諾夫(Sergei Rachmaninoff, 1873-1943)身兼作曲家、鋼琴家與指揮家,集所有音樂才華於一身,是公認全方位的音樂家。生於1873年的他,更是一位「立足於現代,卻心在浪漫的音樂巨人」,他的音樂語法多樣,和聲具有古典傳承的明確調式與極其優美的旋律,是一位被譽為「最後的浪漫」的偉大音樂家,本堂課中,林仁斌老師將為您細細解說他的生平與音樂創作。

四首鋼琴協奏曲,認識巨擘一生

提講到拉赫曼尼諾夫的鍵盤作品,您一定馬上想到他的四首鋼琴協奏曲、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與精彩的前奏曲、音畫練習曲等重要作品,在本系列後續四堂課程中,林仁斌老師將帶領所有同學「打開樂譜.細細品讀」拉赫曼尼諾夫精彩的鋼琴作品,解析他的作作曲技法,再透過精彩的版本比較,讓您以截然不同的方式,領略拉赫曼尼諾夫令人震撼之美

  • 第二堂|第一號鋼琴協奏曲與前奏曲

這堂課將以拉赫曼尼諾夫完成於1892年,修改於1917年的第一號鋼琴協奏曲為主題,探索他年輕時的演奏與作曲風格,並介紹他的前奏曲,深入了解拉赫曼尼諾夫卓越作為最具潛力的青年鋼琴演奏家,所擁有的超凡演奏技巧。

  • 第三堂|第二號鋼琴協奏曲

這堂課將以拉赫曼尼諾夫於1901年完成,且被譽為「最偉大的鋼琴協奏曲」的第二號鋼琴協奏曲為主題。老師將帶領同學們打開樂譜,進入作曲家的心靈世界,細細分析作曲技法與音樂段落,再透過音樂演奏比較,深入了解此曲的受歡迎之處。

  • 第四堂|第三號鋼琴協奏曲

這課程將以拉赫曼尼諾夫於1909年完成並首演於美國的第三號鋼琴協奏曲為主題。林仁斌老師將深入解析此曲,引領學生探究拉赫曼尼諾夫卓越的鋼琴演奏與作曲技巧,以及這首充滿挑戰性的協奏曲的真正魅力。

  • 第五堂|第四號鋼琴協奏曲與《音畫練習曲》

這課程將介紹拉赫曼尼諾夫於1926年創作的最後一首鋼琴協奏曲,這是他移居美國後的重要作品,拉赫曼尼諾夫一共修改過三次,也代表著他期待帶第三號之後能再創高峰。林仁斌老師將帶領學生深入探究這部作品的演奏與創作背景,並加入具特色的《音畫練習曲》,使課程更豐富。

  • ※本課程大綱僅供參考,授課老師將視班級學員學習進度有所調整。


作曲家 拉赫曼尼諾夫


 

成長背景

拉赫曼尼諾夫(Sergei Rachmaninoff, 1873-1943)身兼作曲家、鋼琴家與指揮家,集所有音樂才華於一身,是公認全方位的音樂家。

(基本資料整理於網路與維基百科,並附上超連結方便檢索)

早年與學習 1873-1892 年時期

1873年4月2日出生於蘇聯的奧尼格(Oneg)莊園,位於俄國北方鄰近古老諾夫哥羅德(Nevgorod)的鄉村,從四歲起,母親便開始教導他彈琴。

拉赫曼尼諾夫從小就嶄露對音樂的愛好以及天賦。

6 歲時,父母聘請聖彼得堡音樂院畢業的年輕鋼琴教師安娜‧奧娜茲卡亞(Anna Ornatskaya)來教他彈琴。1882年,拉赫曼尼諾夫一家搬到聖彼得堡後,在音樂教師安娜的推薦下,拉赫曼尼諾夫獲得聖彼得堡音樂院的獎學金,進入音樂院就讀。

10歲時的拉赫曼尼諾夫

 

但因從小父母親離異對他的影響很大,他除了鋼琴課程之外,其他幾乎都放牛吃草,甚至逃學,致使學習的步伐相當緩慢,在音樂院的成績表現得不甚理想,差點被退學。外婆為了鼓勵他,於是在靠近諾夫哥羅德的波里弗蘇(Borivoso)買下一座小農莊,於是拉赫瑪尼諾夫也經常陪祖母去東正教的教堂作禮拜,唱詩班的歌聲和教堂的鐘聲在他腦海裡留下深刻的印象,並度過許多快樂時光。

於是在鋼琴家表哥席洛悌(Alexander Siloti, 1863-1945)的建議下,拉赫曼尼諾夫轉入莫斯科音樂院就讀,拜師尼古拉•慈威雷夫(Nikolai Zverev, 1832-1893)門下學習。

慈威雷夫在莫斯科是出了名嚴格的老師,許多達官貴族的富子弟們願意付出大筆的學費,希望進入他的門下,以至於他收入不斐。

但是當他收到有天份的學生時,卻不會收取任何費用,可是必須遵從他的指令跟要求的作息。拉赫曼尼諾夫在這樣的環境與老師高度要求下,建立起影響他一輩子的能力:克服了懶惰的陋習,也養成了對音樂的良好品味。

慈威雷夫認為學習音樂應該是從欣賞的品味建立起,所以他不會一開始就要求學生學習樂理和和聲,而是聽大量的音樂會跟歌劇。

此外,他也會安排知名的鋼琴家與學生練習四手聯彈,並且在聚會時,讓學生上場演奏, 接受其他偉大音樂家的評論。

但師生關係拉赫曼尼諾夫轉頭注意力於作曲上時正式引爆衝突,因為他發現自己對作曲有極大的興趣,在將柴可夫斯基的交響曲《曼弗雷德》(Manfred)改編成鋼琴二重奏並受到柴可夫斯基本人極高的讚美嘉許之後,更加燃起他想成為作曲家的夢想。

想專心作曲的拉赫曼尼諾夫希望能有一間專屬於自己的琴房,但他專制的恩師認為,有鋼琴天賦的人不應該把才能浪費在創作上,再加上年輕氣盛的拉赫瑪尼諾夫溝通時用詞上不夠尊重,師生關係因此正式決裂。

在音樂院的鋼琴老師因此更換為同在音樂院任教的表哥席洛悌。

表哥席洛悌(左)與拉赫曼尼諾夫(右)

 

到了他音樂院的最後一年,因表哥席洛悌和校長失和而離職,拉赫曼尼諾夫在不想再次更換適應新老師的情況下,選擇提前一年參加鋼琴畢業考,卻意外地拿下優秀的成績。

而隔年的作曲班畢業考試,拉赫曼尼諾夫以普希金(Aleksandr Sergeyevich Pushkin, 1799-1837)的詩篇《吉普賽人》 (Tsïganï )所創作的歌劇《阿雷可》(Aleko, 1892),也獲得極高的分數。評分的教授群,包括柴可夫斯基等一致推薦他獲得金牌獎,該獎項音樂學院有史以來只頒發過兩次, 分別只頒給塔涅耶夫(Sergey Ivanovich Taneyev, 1856-1915)及柯雷申可(Arseny Koreshchenko)

這一年,音樂院刻著優秀前人塔涅耶夫與柯雷申可(Koreschenko)名字的石碑上,也加上了拉赫曼尼諾夫之名,宣告著光榮畢業以及俄國即將出現另一位優秀的職業音樂家。

 

展翅飛翔 1892-1901 年時期

畢業之後開始成為自由藝術家的拉赫瑪尼曼夫,先靠著學生時期的作品,以及最著名的《升c小調鋼琴前奏曲》op.3等作品創作獲得一些收入,但他很快地意識到,這並不足以維持他的生活。

https://youtu.be/YOx710drHnw

 

https://youtu.be/SCm9O2KNEX4

 

魯崗斯基談拉赫曼尼諾夫的「鐘聲效果」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nEfzOHdOXM

 

他開始收鋼琴學生、指揮自己的歌劇、擔任學校的音樂老師,但這對於他的創作速度影響不小,無疑是雪上加霜。值得慶幸的是,他在離開學校後,仍然受到許多大師的鼓舞與協助,其中包含柴可夫斯基和林姆斯基-高沙可夫(Nadezhda Nikolayevna Rimskaya-Korsakova, 1848-1919)

1893 年,兩位影響他最深的老師(慈威雷夫和柴科夫斯基)相繼過世,使他失去了精神的依靠。

 

至情至性的悲歌,令人聞之落淚

《悲歌》是拉赫曼尼諾夫創作於1892年的一套五首鋼琴獨奏曲,這套作品題獻給他在音樂學院的和聲老師~安東‧阿倫斯基(Anton Arensky)也有一說本曲是為紀念柴可夫斯基過世而寫的曲子。

從樂譜中,我們可以讀見年輕的拉赫曼尼諾夫已經具備非常成熟的音樂語法與鍵盤和聲,甚至他愛用了一輩子的「半音級進」,進而產生的各種變化和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FcuZK_Xu7c

 

1895 年,他開始了《第一號交響曲》的創作,此曲在 1897年 3月,由葛拉祖諾夫(Aleksandr Konstantinovich Glazunov, 1865-1936)指揮首演,但由於當時排練情況不佳,致使演出的情況十分不理想(據說是葛拉祖諾夫於演出前飲酒...),以致受到了聖彼得堡的音樂界無情的批評,也深深地打擊了拉赫曼尼諾夫的信心。

由於《第一號交響曲》遭受到樂評家們給予不客氣的的批評,尤其是以庫宜(César Cui, 1835-1918)帶頭的攻擊最為致命,因此在d小調第一號交響曲首演失敗後,拉赫曼尼諾夫憂鬱不已整整沉寂了三年。

 

長達三年的時間,拉赫曼尼諾夫不再提筆創作。而生活困難之際,救星出現:億萬富翁馬蒙托夫(Savva Ivanovich Mamontov, 1841-1918),提供了歌劇院的指揮一職,恰巧開啟了拉赫曼尼諾夫的第三項職業專長:「指揮家」。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他認識了偉大的男低音夏禮亞賓(Fedor Lvanovich Chaliaplin, 1873-1938)。

1899 年,拉赫曼尼諾夫受到英國指揮樂團的邀請到英國訪問、演奏。倫敦的皇家愛樂協會提出邀約,希望創作一首新的鋼琴協奏曲。

但拉赫曼尼諾夫持續處在創作低潮期,他一回到俄國,精神衰弱毛病再犯,任誰都激勵不了,後經朋友再三鼓吹,在眾人的鼓勵下,接受了達爾醫生(Nikolai Vladimirovich Dahl, 1860-1939)醫生的催眠治療。

 

 

達爾醫生得知拉赫曼尼諾夫即將寫作一首鋼琴協奏曲後,便以催眠法不斷暗示他,將會順利完成這首樂曲,而且該曲的評價將會相當高。

經過治療,拉赫曼尼諾夫順利恢復自信,終於在隔年(1901年)跨出第一步,成功完成創作。

事後拉赫曼尼諾夫對於這段療程表示:雖然它聽起來也許不可思議,但這療程真的幫助了我,在夏天開始時,我再度開始創作。靈感大量湧出,新的音樂想法開始在我心中激盪~這對於我的全新協奏曲來說,已經足夠。

先完成的是《第二號鋼琴協奏曲》的第二與第三樂章,拉赫曼尼諾夫本人擔任鋼琴獨奏家,成功地1900年於12月2日於莫斯科公開上演,獲得了各界熱烈的歡迎;帶第一樂章完成之後,1901年拉赫曼尼諾夫再次擔任獨奏家於1901年11月9日演出全曲,全曲終於完成。

1901 年更在表哥席洛悌擔任鋼琴獨奏與尼基許(Arthur Nikisch)的指揮下,於聖彼得堡演出,再度獲得當地的歡迎與肯定,越來越成功;日後 1904 年時,《第二號鋼琴協奏曲》讓拉赫曼尼諾夫獲得了俄羅斯作曲屆大獎:葛令卡獎,獎金500盧布,這更是繼催眠療法成功後,作曲家走出憂鬱邁向成功的第二步。

 

音樂欣賞

Ivan Bessonov(2022年拉赫曼尼諾夫鋼琴大賽首獎得主)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9620-wKPvA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ZgwY2WTOy4

 

1901年的拉赫曼尼諾夫

 

1901-1918 年時期

隨著《第二號鋼琴協奏曲》的成功,拉赫曼尼諾夫終於重拾信心。

1902 年時,拉赫瑪尼諾夫在接受表哥席洛悌的資助下恢復了自信心與經濟能力,並向表妹娜塔利亞‧薩亭娜(Natalya Satina, 1877-1951)求婚。而緊接著的喜訊, 則是他和表的婚事終於嶄露曙光。1902年初,他與表妹結婚,地點在莫斯科郊區的軍事教堂。他們蜜月的地點從威尼斯到維也納,決定蜜月地點的關鍵,完全取決於旅途中要聽那些音樂。

拉赫曼尼諾夫與妻子 - 表妹娜塔利亞‧薩亭娜

 

此後的 10 年,伴隨著兩個女兒伊雷娜(Irina)與泰緹雅娜(Tatiana)的出生,以及指揮、創作事業的成功,這時期幾乎是拉赫瑪尼諾夫一生中最幸福快樂的時光。

 

與兩位女兒Irina與Tatiana合照:

 

回到莫斯科後,拉赫曼尼諾夫開始他的歌劇創作《吝嗇騎士》(The Miserly Knight, Op. 24, 1906)。1904年的春天,他完成該作品,同時接受了國家歌劇院的指揮一職。

而這段期間,拉赫曼尼諾夫和夏禮亞賓的合作關係變得更為密切。1906 年,劇院中的紛紛擾擾,讓拉赫瑪尼諾夫感到不悅,雖然他指揮的音樂會,讓所有人刮目相看,但他毅然決然地結束合約,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當時俄羅斯國內的政治動亂。女兒的生病,更讓他們舉家搬往德勒斯登,而這也讓他的創作從新回到正軌。

 

在德勒斯登的三年間,他完成了《第二號交響曲》、《第一號鋼琴奏鳴曲》(Sonata No.1 in d minor, Op. 28, 1907)、交響詩《死之島》(The Isle of the Dead, Op. 29, 1909)。 並且迎接他第二個女兒的到來。

1909 年,拉赫曼尼諾夫接受了美國的邀約,赴美巡迴演奏。在他離開之前,波士頓交響樂團希望他接下指揮一職,但是這意味著他必須放棄在莫斯科的一切, 以及家人生活起居的問題,這明顯的困擾著拉赫曼尼諾夫,所以他斷然地拒絕所有的合約。拉赫曼尼諾夫在這段旅程中,寫下了《d 小調第三號鋼琴協奏曲》(Piano Concerto No. 3 in d minor, Op. 30, 1909),學界一般公認這是技巧最艱深也最為華麗的一首鋼琴協奏曲。

https://youtu.be/D5mxU_7BTRA

 


延伸閱讀

【BON音樂】您數過拉赫曼尼諾夫第三號鋼琴協奏曲的音符數量嗎?


 

回到俄國之後,拉赫曼尼諾夫的名望可說是如日中天,從歐洲寄來的邀約不斷。

可喜的是,在這般繁忙的演出中,他仍創作了許多經典的作品,包含大型合唱管弦作品《鐘聲》(The Bells, Op. 35, 1913)、宗教合唱作品《聖約翰•克里索斯 通的禮拜儀式》(Liturgy of St John Chrysostom, Op. 31, 1910)、以及《晚禱曲》 (All-night Vigil, Op. 37, 1915)等重要作品。1915 年,革命的烈焰焚燒了整個國家,全體俄羅斯人民獻於水深火熱之中:作曲家塔涅耶夫以及好友斯克里亞賓(Alexander Scriabin, 1872-1915)相繼與此時間點離開人世。


延伸閱讀

拉赫曼尼諾夫大型合唱管弦作品《鐘聲》(The Bells, Op. 35, 1913)


1916年底俄國內政混亂,整個社會非常動盪不安,不久即於1917 年十月發生俄羅斯革命,整個國內情勢讓所有音樂活動都停擺,也讓拉赫瑪尼諾夫的三項事業宣告停止。

 

這次的離開導致拉赫瑪尼諾夫從此離開俄國,從此遠離他的祖國俄羅斯,一輩子再也沒有回到祖國。

 

1918年起舉家定居美國;他明白若要維持一家人的家計,最快的方法便是演奏,於是他將大部分的時間轉為在鋼琴演奏上,並錄製了許多唱片。

 

與費城管弦樂團指揮尤金.奧曼第之音樂合作

 

1918-1943 年時期

在這次的逃難過程當中,拉赫曼尼諾夫失去了所有財產。但幸好藉由大量的音樂會演出酬勞,還清了債務。此時他體悟到,為了照顧家庭,他需要穩定的收入。因此下了非常重要的決定:決定選擇鋼琴家為主要事業。因為想要身兼作曲家與鋼琴家,合約經常受限,且作曲的收入較不固定。到了四十五歲的年紀,這其實是項重大的決定,他必須重新仔細練習鋼琴演奏技巧,並擴展新的音樂會曲目。

 

拉赫曼尼諾夫的十種和聲技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syqaqMDKL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xVFgbGRN-Q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aQ9OtmGv9Y

 

1918年來自美國的邀約不斷,但都被拉赫曼尼諾夫拒絕,主因是合約中的演出場次太過繁重,但他最終仍決定攜家帶眷至美國發展,因他發現美國源源不絕的演出機會,可以帶來更多的收入,解決他一直煩惱的財務問題。在紐約,他受到熱烈的歡迎,並且接受了史坦威公司的巡演合約,也合作錄製了唱片。

 

1925 年,拉赫曼尼諾夫替女兒創立了出版社《泰爾》(Tair),出版一些未出版,但是具有價值的俄國作品,以及許多自己的音樂作品,而這也逐漸成為拉赫曼尼諾夫音樂的主要出版商,主要出版晚期的作品以及鋼琴改編曲。1926 年,拉赫瑪尼諾夫決定讓自己休息一整年。而實際上,這樣的休息只有一個目的,他準備創作《第四號鋼琴協奏曲》(Piano Concerto No.4 in g minor, Op. 40, 1926, rev. 1941),1926年於德勒斯登(Dresden)完成。

隔年的首演,彷彿歷史的記憶再次被掀開,評論家們都不認為這是一部好的作品。喬其諾夫在《紐約世界報》(New York World)發表:...然而隨著樂章的進行,藝術性的張力開始緩慢而鬆散。連結的部分沒有達到自然融合,新的素材呈現時,沒有音樂上的必要性的認可。

失望之餘,拉赫曼尼諾夫的創作又再次停擺。

1931 年,拉赫瑪尼諾夫和朋友所簽屬的一份對抗泰戈爾(Rabindranath Tagore, 1861-1941)讚美蘇維埃政府在公立教育成就言論的聲明稿,被發表在《紐約時報》 (New York Times)。他的作品因此被他的祖國禁聲了兩年,但他本人對於這場抵制並沒有做出評論。

隔年,拉赫曼尼諾夫在瑞士買下一棟別墅,取名為「Senar」,並在此創作了受人注目的樂曲,著名的《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Rhapsody on a Theme of Paganini, Op. 43, 1934),以及《第三號交響曲》(Symphony No.3 in a minor, Op. 44, 1935-6, rev. 1938)。

《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再一次讓拉赫曼尼諾夫重拾偉大作曲家的名譽,而俄羅斯芭蕾舞家福金(Mikhail Mikhailovich Fokine, 1880-1942)更依據他的指示,將其編成芭蕾舞劇。

 

1939 年,二次世界大戰在歐洲所引起的動亂,讓拉赫曼尼諾夫決定離開。回到美國後,他創作了最後一首著名的《交響舞曲》(Symphonic Dances, Op. 45, 1940), 本來也有意請福金編成芭蕾舞劇,但隨著福金的去世,計畫也無法實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ejZf3Y75JM

 

1940年左右,拉赫曼尼諾夫指揮樂團的身影

 

1942至1943年是拉赫曼尼諾夫最後的巡迴演出樂季,因為他想退休,回到比佛利山莊的家,在家好好休養。

1943年2月17日,在諾斯維爾(Knoxville)舉行最後一場獨奏會之後,不久便證實他因身體不適被診斷罹患末期癌症,雖然莫斯科傳來慶祝他七十歲生日的計畫,但他從未知曉;同年3月28日病逝於美國加州的比佛利山莊,享年七十歲,之後遺體被移往紐約州,葬在一所俄國東正教的墓園裡。

(基本資料整理於網路與維基百科,並附上超連結方便檢索)

諾斯維爾為拉赫曼尼諾夫所製作的「最後音樂會雕像」

 

最後的浪漫

拉赫曼尼諾夫受浪漫時期的音樂前輩很深,特別是蕭邦、李斯特 (Franz Liszt, 1811-1886)以及柴可夫斯基。他尤其喜愛蕭邦、李斯特那種如歌式的旋律以及豐富音響的音樂架構。

在拉赫曼尼諾夫的求學期間(1882-1892),柴可夫斯基在樂壇中的地位已無人可及。他對年輕一代的拉赫曼尼諾夫十分賞識,在拉赫曼尼諾夫剛成為職業音樂家時,也給予他許多親切的幫助,可惜不久後卻撒手人寰。柴可夫斯基的早逝使莫斯科的音樂界領導人出現斷層,雖是如此,卻也讓後繼的新生代有嶄露頭角的機會。最明顯的是拉赫曼尼諾夫及史克里亞賓(A. Skryabin, 1872-1915),前者致力於承續傳統,後者則致力於開創新風格。

在史特拉汶斯基(Igor Stravinsky, 1882-1971)於巴黎發表了《春之祭》(The Rite of Spring)後, 保守派的作曲家由於已無超越的創新之作,而陷於困境的泥沼之中。在這樣的大環境之下,當時的拉赫曼尼諾夫仍堅持用傳統的方式訴說他的音樂理念,在紛亂、 求新求變的 19 世紀末的俄國,帶來一襲令人得以喘息的復古清流。

1909年作的「死之島」(The Isle of the Dead Op. 29),以及晚期的鋼琴作品和歌曲中。然而這些早期與後期作品比起來,雖然較缺少結構上的變化,但卻充滿前輩柴可夫斯基的影子:例如龐大的管絃樂配器方式、強烈的音樂情感與旋律~以及那多愁善感的俄羅斯音樂風格。

拉赫瑪尼諾夫在1892至1910年間,爲鋼琴寫了二十四首前奏曲, 分別是 op.3 No.3的升c小調(一首)、Op. 23(十首)、Op. 32, (十三首)。這些樂曲風格有內省的、熱情的以及表現技巧;但無論是哪一種風格,這些音樂都是鋼琴作品中的珍品。

拉赫瑪尼諾夫的音樂是以悠長寬廣、而又充滿無止盡憂鬱的旋律,表現出獨樹ㄧ幟的才華。因為本身也是ㄧ位傑出的鋼琴家,所以 常開發出鋼琴屬於鍵盤樂特有的效果:大跳的八度音、大音程距離的 琶音、以及雙音的音型等,都完全充分反映出他的鋼琴風格。

 

當拉赫曼尼諾夫獲知自己罹患癌症末期時,他曾說出這句話:「My dear hands. Farewell, my poor hands.」。這句話存在非官方紀錄,但我們卻能想像這位音樂家是多麽愛著自己的雙手…

 

深情款款.詩意盎然之雙鋼琴

The Night…The Love…”,靈感來自拜倫的詩歌

枝頭傳夜鶯響聲鳴唱

這是戀人絮語中盡顯甜蜜誓言的時刻

煦煦和風與流水淌淌溫柔為伴

為孤獨雙耳奏出陪伴之樂....

"It is the hour when from the boughs The nightingale’s high note is heard, It is the hour when lovers’ vows Seem sweet in every whisper’d word, And gentle winds and waters near, Make music to the lonely ea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5orgRFM_Ow

 

獨步全球.超大雙手

大家最津津樂道的,莫過於那雙能輕鬆駕馭鋼琴的大手,據說能夠輕鬆掌握 12 度的音程。許多看過或曾經聽過拉赫曼尼諾夫演奏的樂評說:「他以無與倫比的準確狠狠地緊抓出和音而造出如交響樂般的音響效果。」

 

延伸閱讀

【BON音樂】拉赫曼尼諾夫的無敵大手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 前往蹦藝術 Podcas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BON旅行】2024-25年 蹦藝術X緣點旅行社 - 音樂旅遊行程全覽(2024年10月最新)

【BON旅行】2024-25年 蹦藝術X緣點旅行社 - 音樂旅遊行程全覽(2024年10月最新)
BONART Music Trip 2024-25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規劃總籌:林仁斌老師

 

古典音樂 X 精彩繽紛美好人生

音樂的面向極其廣闊,蹦藝術除每週音樂講堂之外,2024年起更推出蹦藝術音樂之旅

蹦藝術音樂之旅,由台灣蹦藝術協會理事長、旅法知名音樂家林仁斌規劃並擔任規劃與總籌,結合專業貼心的「緣點旅行社」,共同規劃出一次又一次高品質且備受肯定之音樂旅行:

結合國內外深度音樂欣賞、頂級管弦樂團音樂會、國際主題音樂節、名家名曲演奏與各國知名音樂廳饗宴🎵

從米其林星級美食到各國在地美食、博物館到美術館深度旅,帶來每一趟舒適又貼心的旅遊行程規劃✈️🎆

 

【BON旅行】蹦藝術音樂之旅,您將體驗到:

❶ 古典音樂世界之實際體驗:從國內到國外
❷ 深入了解音樂史、專有名詞到作曲家故事
❸ 走入各國音樂廳與音樂節.欣賞名家名曲
❹ 蹦藝術精選從美食到住宿各項最優質安排
❺ 音樂會入場前,精心規劃之音樂導聆課程

 

旅遊合作:緣點旅行社

→蹦藝術音樂旅遊專區

*亦可點擊圖片進入《緣點旅行社》網站

 

報名方式

(一)旅行細節、費用諮詢等,請洽領隊蔡先生

行程諮詢與報名聯絡人:
→蔡先生 0961-211826 
Line ID: tsaiyaan 

 

(二)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如果您.喜愛旅遊~

「蹦藝術」X「緣點旅行社 」=「BON VOYAGE」❤️

我們將在每一趟旅程中,以最獨家而精緻的旅程規劃,帶給您從音樂到美食、放鬆而舒適地體驗藝文旅遊深度~

2024-25年 蹦藝術X緣點旅行社 重磅旅遊行程全覽:

 

2024年10月底~11月初(藝起來推動藝術到日本)

團況:滿團確定出團。
期待精彩音樂+藝術+美食之旅。(7/18更新)


2024年12月底 12/29-2024/01/02

超驚喜跨年之旅行程.接受報名中❤️

日本.東京.貝多芬九大交響曲全集跨年音樂會完整欣賞

團況:確定出團,接受報名中,最後2個名額。
期待精彩音樂+藝術+美食之旅。(10/01更新)
行程諮詢與報名聯絡人:
→蔡先生 0961-211826 
Line ID: tsaiyaan 


2025年 3月 日本京都小澤征爾音樂塾.音樂藝術美食之旅❤️

年度歌劇製作《茶花女》+驚喜特別音樂節目,敬請期待。

團況:最後團務作業中,即將登場(10/01更新)


2025年5/07 - 5/20 歐洲.荷蘭.馬勒樂迷團❤️

十首交響曲.十場音樂會.一趟十全十美之旅❤️

荷蘭阿姆斯特丹 馬勒音樂節 Live'交響曲全欣賞 

團況:滿團🎊 可詢問候補(10/01更新)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tbfMo6GTAY&t=35s


2025年 8月 蹦藝術+日本長野縣松本市獨家音樂節藝術美食之旅❤️

團況:團務作業中,敬請期待。(10/01更新)


2025年10月前進波蘭.國際蕭邦鋼琴大賽深度欣賞&品味之旅❤️

五年一度音樂界奧運等級盛事,見證樂壇明日之星之誕生🌟

*預估2025年10月10-12日左右出發

團況:團務作業中,敬請期待。(10/01更新)


*詳細各團行程與細節,均歡迎直接LINE洽詢緣點旅行社領隊蔡先生↓

行程諮詢與報名聯絡人:
→蔡先生 0961-211826 
Line ID: tsaiyaan 


【精彩BON旅行~回顧❤️】

2023年 12月

https://bonart.com.tw/bon-voyage-2023-pahud/

 

https://bonart.com.tw/miaobei-art-center-eemmanuel-pahud/

 

2023年 9月

https://bonart.com.tw/bon-voyage-der-freischutz-journey/

 

2023年 5月 萊比錫馬勒音樂節

https://bonart.com.tw/bonart-2023-mahler-festival-in-leipzig/

 

https://bonart.com.tw/all-about-2023-mahler-festival-in-leipzig/

 

https://bonart.com.tw/all-about-mahler-festival-1/

 

https://bonart.com.tw/all-about-mahler-festival-2/

 

https://bonart.com.tw/%e3%80%90bon-voyage%e3%80%912021-march-photos/

 

https://bonart.com.tw/bonart-2019-music-journey-of-chopin-music/

 

已完成之精彩行程🌟

2024年8月【獨家】普契尼逝世百年探索之旅+四大歌劇一次完整欣賞:

《托斯卡》《波西米亞人》《蝴蝶夫人》《杜蘭朵公主》+ 義大利迷人藝文旅遊❤️

林仁斌老師親自錄製.行程特色解說🌟

https://youtu.be/PmJwlf--jfI?si=xR9zXw0TG4Lki-E_


行程DM(詳細行程與價格請至「緣點旅行社」官網)

普契尼四大歌劇一次完整打包欣賞❤️

《托斯卡》+《波西米亞人》+《蝴蝶夫人》+《杜蘭朵公主》,一次旅行,全部完成✅

 

 


2024年8/12 - 8/22,布列根茲湖上歌劇音樂節+瑞士琉森音樂節❤️

雙音樂節.美食滿滿.特色建築.豪華璀璨之旅❤️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sc0fcGjgc&t=6s

 

2024年9月06-08

普契尼逝世百年系列.衛武營旗艦年度歌劇《瑪儂雷斯考》之旅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BON音樂】蹦藝術X上海商業儲蓄銀行「豐富人生 X 音樂天地」公益講座:獵劇本高手、獵旋律高手、獵豔高手」:普契尼生平與他的音樂

【BON音樂】蹦藝術X上海商業儲蓄銀行「豐富人生 X 音樂天地」公益講座:獵劇本高手、獵旋律高手、獵豔高手」:普契尼生平與他的音樂
Bonart Public welfare lecture - Puccini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豐富人生 X 音樂天地」公益講座

🎊喜愛音樂、歌劇、音樂劇、交響樂的樂迷們有福了!慶祝上海商業儲蓄銀行總行新大樓落成,文教基金會自7月起,順勢推出全新的系列講座-「豐富人生X音樂天地」,將由知名長笛演奏、指揮、撰文與音樂攝影,全方位超人氣音樂欣賞名家,也是 #台灣蹦藝術協會 (蹦藝術 | BONART)理事長-林仁斌先生,精心策畫賞析西洋音樂名家、歌劇人物的主題,以美好音樂陪您經營豐富人生~

 

在全世界十大上演率最高歌劇裡,#普契尼 就佔了三齣。

他筆下細膩的愛情與詠嘆,流淌下無盡的哀愁——從《#托斯卡》淒美的真實、《#波希米亞人》藝術靈魂的雋永,到《#蝴蝶夫人》深情等待的不悔…

2024年適逢普契尼逝世一百週年,是極其重要的年份;在這場演講中,蹦藝術理事長林仁斌老師,將以獨家精彩資料與影音欣賞,將帶領您深入了解作曲家的創作精髓與音樂人生...

這將是一場您不容錯過的精彩音樂主題演講~🕺💃

🎧「豐富人生 X 音樂天地」第244場

🤵🏻 主講|林仁斌 (旅法長笛演奏名家、樂團指揮、台灣蹦藝術協會理事長)

🎫 講題|獵劇本高手.獵旋律高手.獵艷高手 義大利寫實歌劇主義作曲家-普契尼精彩的音樂人生

📆活動時間|2024年7月10日(三)晚上19:00-21:00

🏢 活動地點|上海銀行大樓2樓演藝廳(臺北市中山區民權東路一段2號)


主講人:林仁斌老師

 

【2024.7.10. 活動照片】


作曲家 普契尼

 

普契尼 寫實歌劇頂峰

(基本資料整理於網路與維基百科,並附上超連結方便檢索)

義大利歌劇大師 普契尼Giacomo Puccini, 1858-1924)是眾所公認的音樂史歌劇大師。寫實主義歌劇到他手中,完全昇華至令人聲淚俱下、肝腸寸斷的境界;而他所譜寫出的美妙旋律,更是聽過難忘,巧妙地與歌劇劇情與角色緊緊相扣,深植於全球歌劇音樂愛好者的心中。

蝴蝶夫人(Madama Butterfly)是 普契尼 歌劇三大名作之一,另外兩部作品是是 波希米亞人La Boheme)和 托斯卡Tosca)。

喜愛普契尼作品的人,並不會只聽這三部歌劇;不過在聽過其他普氏的歌劇之後,您也一定夠明白這三部為何總是獨佔鰲頭,甚至是全球歌劇上演率最高的前幾名。


普契尼  歌劇創作年表

 

 

這十二部歌劇...

女主角就S了 九個...XD

 

影音欣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5lYyMNxR4Q


義大利歌劇兩大巨擘

威爾第 V.S. 普契尼

 

兩人珍貴的同框合照❤️

 

美聲主義 V.S. 寫實主義

先從威爾第的歌劇之路談起

延伸閱讀

https://bonart.com.tw/giuseppe-verdi/

 

普契尼的音樂人生

 

賈科莫·普契尼於 1858 年 12 月 22 日出生於托斯卡尼的盧卡,普契尼是音樂家族的小孩,在過去一個多世紀以來,普契尼家族幾乎壟斷了這座城市的音樂生活。

 

普契尼出生於Lucca

 

在他的父親米歇爾(Michele)於1864 年英年早逝前(普契尼未滿六歲,父親早逝),普契尼也開始接受他的音樂基礎訓練。

 

普契尼兒時的玩樂之地,現在也都以紀念碑標示出

 

1868年普契尼轉到作曲班,老師是卡洛·安傑羅尼(Carlo Angeloni),於是他最初的音樂創作作品就在盧卡誕生,包括了他於1880年創作的畢業作品《四聲部彌撒》。

 

米蘭的音樂歲月與第一部正式創作

在1880年至1883年間,普契尼就讀於米蘭音樂學院,師從安東尼奧·巴齊尼(Antonio Bazzini)和阿米爾卡雷·龐基耶利(Amilcare Ponchielli)。

 

普契尼時期的米蘭音樂學院照片

 

普契尼的畢業作品《Capriccio Sinfonico 》(9'37"起

https://youtu.be/bpYAntNU-V8?t=577

 

與歌劇《波希米亞人》開頭序奏比較(2'13"起

https://youtu.be/H_1OtRt0_ho?t=134


BBC製作之普契尼紀錄片(1996)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pYAntNU-V8&t=3s

 

 

這時候的普契尼決心成為一位作曲家,而不是音樂教師或演奏者,因此在音樂學院期末考後,也立即開始他的歌劇創作。

他嘗試以首部歌劇《Le Villi》投稿松佐尼奧獨幕歌劇比賽(Sonzogno Competition for one-act operas),但可惜未能成功。

 

寫作首部歌劇《Le Villi》時的普契尼

 

1884年,普契尼在朋友們的幫助下,成功舉行了歌劇《Le Villi》的首演;也因為這個機會,當時義大利最重要的音樂出版商:朱利奧·里可第(Giulio Ricordi)第一次注意到普契尼這位年輕新秀作曲家。

於是歌劇《Le Villi》幸運地獲得出版,里可第還委託普契尼創作下一部歌劇《埃德加》。

 

改變普契尼命運的音樂出版商朱利奧·里可第(Giulio Ricordi),也是威爾第的重要合作出版者,首創版稅制度,造福作曲家,改變了作曲家「一次性作曲酬勞」的悲慘命運

 

筆者註:普契尼於1924年去世後,留下了一大筆財產和版稅。前述提到普契尼深厚的大量遺產與版稅,每年均由其遺族領取至1974年(智慧財產權50年保護年限)為止,後在1980年開始,由於普契尼的兒子Antonio過世已久,Simonetta Puccini與其他聲稱具有普契尼血緣繼承人開啟了一場法律訴訟(估計普契尼財產,經過多年版稅分配下來累積達到6億里拉,折合當時美金匯率大約3600萬),西蒙內塔被證明確實是安東尼奧的女兒,因此獲得她祖父普契尼遺產的三分之一所有權。

 

雖然普契尼非常用心創作第二部歌劇,但由於時長與演奏難度,非常遺憾地,1889 年的首演失敗了。

在這個時期,普契尼愛上了朋友之妻:埃維拉(Elvira Bonturi),兩人轟轟烈烈地戀愛,導致埃維拉為了普契尼,於1886年拋棄了自己的丈夫跟普契尼私奔。

 

兩人一直處在無法合法的婚姻關係中,直到1904 年,埃維拉的第一任丈夫去世後,兩人之關係才合法化,普契尼與兒子安東尼奧(Antonio)也終於成為合法父子關係,此時兒子已年滿17歲了。

 

普契尼與兒子安東尼奧合影,照片拍攝於1910年

Giacomo Puccini and his son Antonio, 1910

 

在普契尼與埃維拉共同生活的最初幾年,家庭經濟困難,他們只能四處租屋維生,甚至有時兩人得分開住在不同親戚或不同朋友的家中,過得非常拮据。

 

迎向首次創作成功

終於,普契尼迎來了他的第三部歌劇《瑪儂.雷斯考》(Manon Lescaut,1893)的演出成功,首嚐成功滋味的普契尼,終於能夠為自己和家人創造堅實的經濟基礎。愛吃的普契尼,據說拿到版稅之後,第一件事情就是去常常賒帳的餐廳,付清了所有的欠款,並點了一頓大餐犒賞自己,也算是正式告別過去貧窮的人生。

 

延伸閱讀

衛武營年度歌劇旗艦:普契尼歌劇《瑪儂.雷斯考》

九月與您相見!

 

帕華洛帝 1991年英國倫敦海德公園現場 Live'

⟨不曾見過這樣的美人⟩(Donna non vidi mai)

~選自《瑪儂・雷斯考》(Manon Lescau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JgrHQGjvzc

 

花絮:雖然倫敦旁陀大雨中,但大家自發性地放下雨傘,就為了讓每個人都能目睹欣賞最棒的現場音樂會。而帕華洛帝在演唱此曲之前,特別說出曲名:⟨不曾見過這樣的美人⟩(Donna non vidi mai),並將此曲獻給黛安娜王妃~(揪感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6SvPpmoizo

 

三年後,1896年,普契尼藉著《波西米亞人》,繼續取得了更大的成功,並獲得國際間的高度讚譽。

 

1977年帕華洛帝大都會歌劇版《波西米亞人》欣賞(23'00"起

 

藉著作曲與演出版稅,他獲得了豐厚的收入,他選擇在距離盧卡幾公里的托雷德爾拉戈(Torre del Largo)和基亞特里(Chiatri)購買了兩棟獨棟房屋,並將它們改造成兩座鄉村別墅,直到普契尼去世為止,他仍保留房屋所有權。

除此之外,1903年普契尼還在博斯科倫戈阿貝託內(Boscolungo Abetone)擁有一棟度假別墅,為了方便進行歌劇各項事宜,他也在米蘭租了一間相當大的公寓。

1903年普契尼拍攝於博斯科倫戈阿貝託內(Boscolungo Abetone)的度度假別墅前

 

走向國際

接下來的兩部歌劇作品《托斯卡》(Tosca,1900)與《蝴蝶夫人》(Madam Butterfly,1904)雖然在第一時間未獲得成功,都是首演後才受到肯定,但普契尼逐漸累積聲望與財富,一步步地,他成為了20世紀初,在世最富有、最著名的作曲家(威爾第於1901年過世於米蘭)。

國外各大歌劇院,幾乎都在他仍活著的時期(1924年前),演出過普契尼幾乎完整的作品集(1905年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和倫敦,1906年在布達佩斯和倫敦,1907年在紐約,1908年在巴黎...等)。

其實,普契尼的作品當時能在首演後,立即開始規劃國際巡演,這都要歸功於出版商 Casa Ricordi 的高瞻遠矚與有效的推廣活動(也就是樂譜商兼經紀人)。

例如,《瑪儂·雷斯考》最初在義大利首演,但後續的國際演出規劃非常豐富:1893 年在特倫托(Trento, 當時屬奧地利); 德國漢堡,1893 年; 匈牙利布達佩斯,1895 年; 英國倫敦,1895 年; 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1905 年; 西班牙蒙得維的亞,1905 年; 法國尼斯,1906 年; 美國紐約,1907 年法國巴黎,1910 年 美國紐約。

幾乎這些演出,普契尼都在場出席,一方面參加彩排,以確保高品質的表演,二方面普契尼的聲勢也越來越高。

以1910年在盧卡當地的期刊所記載,普契尼的歌劇受到的歡迎有多誇張呢?

我們來看看演出場數的數據:

在澳洲的巡演過程,《蝴蝶夫人》上演了 110 場,《波西米亞人》上演了 100 場。 短短六個月內,《波希米亞人》已在 111 家劇院上演; 105個劇場的《蝴蝶夫人》; 《托斯卡》在北美洲與南美洲、歐洲、非洲和亞洲國家等共 98 家戲院上映,《瑪儂·雷斯考》則在 14 家戲院上映。

 

1910年,普契尼的歌劇首次在國外舉行世界首演:他的歌劇《西部女郎》在紐約首演,引起了轟動。也在同年,他在紐約布魯克林大橋上留下這張照片:

Giacomo Puccini on the Brooklyn Bridge in New York, 1910

 

1913 年,普契尼接到維也納一家出版社的高薪任命,要寫一部輕歌劇:於是他創作了下一部歌劇《燕子》(La rondine,1917 年),但由於當時歐洲處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國際危機,舞台演出遭受了重大困難和各項延誤,演出失敗。

普契尼非常厭惡戰爭,晚年的他幾乎大部分時間都在托雷德爾拉戈過著隱居生活,打獵也獵豔,享受著人生。

接下來他的三聯劇於一戰結束後不久在紐約首演,但作曲家沒有到場。

普契尼直到1919年才出國再次回到倫敦,並於1920年再次回到倫敦,參加三聯劇的英國首演,並在維也納參加《燕子》和三聯劇的首次德語演出。

他的作品持續性地受到歡迎,無論是歌手、觀眾或劇院,對於普契尼的喜愛與日俱增,普契尼的名氣和國際名聲,讓他被譽為義大利最偉大的歌劇作曲家。

 

延伸閱讀

https://bonart.com.tw/madama-butterfly-by-giacomo-puccini/

 

 

對現代科技的鍾情

普契尼熱愛打獵,科技與時尚。

他在汽車發明的年代,便愛上了這項新穎的交通工具,他在1902 年購買了第一輛汽車,隨後又陸續購買了十幾輛汽車,可以說是位車癡。

 

車癡照片集

 

UNSPECIFIED - SEPTEMBER 13: Giacomo Puccini (1858-1924) and his wife in a car in Lucca. Torre Del Lago Puccini, Museo Villa Puccini (Puccini'S House) (Photo by DeAgostini/Getty Images)

 

 

 

然後這位車癡,也很愛獵豔XD

 


【八卦時間】

電影《普契尼的秘密情人》

大師都有秘密情人,唯有普契尼的最具爭議!在慾望的港灣,追逐乍現靈光北風蕭瑟,時值托斯卡尼的凜冽寒冬,當普契尼在湖畔別墅創作《西部女郎》之際,其夫人怒控女傭和他通姦,卻沒想到,迎來的竟是一場無法逆料的結局!當時埋首新作的普契尼,常被湖畔酒館傳來的女侍歌聲所吸引,閒時上門放鬆,激盪創作靈感。偶爾他會瞞著老婆,提筆寫信給名為「西碧」的女人,並私下與女傭朵莉亞互動頻繁。一天,忠心服侍大師的朵莉亞,猛然撞見普契尼的繼女芙絲嘉大搞婚外情;懼怕秘密曝光的芙絲嘉,此時發現女傭和繼父間的關係曖昧,遂煽動母親艾維拉,欲將朵莉亞除之而後快。不安於普契尼的多情,艾維拉暗中跟監、捕風捉影,一口咬定朵莉亞和她先生偷情,於是狀告教堂,將朵莉亞羞辱至體無完膚!傷心欲絕的朵莉亞,連祈禱也成多餘。卑微的她,在淚水的洗禮下,最終真能找到救贖?(文字取自官網介紹)


地產大亨作曲家

對房屋也有的極大熱情的他,除了上面提到幾個不同住所別墅之外,在1919年,他也買下了(Torre della Tagliata)的別墅,晚年他該住於此。

 

除了開車,他也愛開船到湖邊兜風與享受打獵時光

 

因為普契尼有長期抽菸的習慣,1923年底經常感覺到持續慢性的喉嚨痛,後來被診斷出罹患喉癌。

義大利的醫生建議他前往比利時布魯塞爾進行當時最新的實驗性放射治療。

但畢竟當時就醫缺乏評估,許多人也不曉得癌症與各種併發症的可能性

在接受手術治療之後,普契尼死於治療後所引發的併發症(因為在手術後無法控制流血狀況導致心肌梗死),日期為1924年11月29日。

很快的,普契尼的死訊傳回了義大利,當時他的《波希米亞人》仍然在羅馬上演著。

1926年,普契尼埋葬在米蘭,後來兒子將他的遺體移至托瑞德拉古普契尼別墅的禮拜堂內,回歸他居住了30年最愛之處。

 

遺作.《杜蘭朵》

 

歌劇創作

(基本資料整理於網路與維基百科,並附上超連結方便檢索)

1920年時普契尼著手開始創作歌劇「杜蘭朵公主」,1924年秋天,普契尼因為長年喉部不適,經常感到喉嚨疼痛以及聲音沙啞而前往佛羅倫斯治療,檢查出罹患了喉癌,在當時根治此症的惟一方法只有動手術將癌細胞切除。 11月初普契尼由兒子陪同一起到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動手術,手術進行相當順利,普契尼看似已渡過難關,但術後第二天卻因流血不止導致心臟病發,延至於1924年11月29日逝世,享年66歲。

普契尼留下了「杜蘭朵」的最後一幕未能完成,只寫到第三幕「柳兒自盡」。

後來由他的學生弗朗哥‧阿法諾(Franco Alfano, 1876 – 1954)將歌劇終曲補述完成。

 1926年4月26日,這部歌劇遺作由普契尼生前好友托斯卡尼尼(Arturo Toscanini, 1867 – 1957))於米蘭拉斯卡拉大劇院指揮首演,此時普契尼已去世一年半,杜蘭朵的大獲成功,也為普契尼的一生劃下一個輝煌燦爛的句點。

據說首演之日,托斯卡尼尼只指揮到「柳兒之死」,也就是普契尼完成的最後部分,托斯卡尼尼停止管弦樂隊的演奏,然後轉身對觀眾說:「大師在這裡放下了他的筆」,並停止了首演。

普契尼一生共留下十二部歌劇作品,全都與愛情有關,被公認是繼威爾第(Giuseppe Verdi, 1813 – 1901)之後最偉大的義大利歌劇作曲家。

在歌劇中,普契尼為求顯著東方色彩,更採用了中國民歌茉莉花〉的曲調,更使音樂充滿東方風情。

 

延伸閱讀

https://bonart.com.tw/all-about-puccini-turandot/

 

歌劇裡欣賞不到的版本

猜得到為什麼嗎?

Anna Netrebko – Turandot: “Tu, che di gel sei cinta” – Puccini

 

歌詞翻譯(林仁斌翻譯)

義大利文歌詞 中文歌詞
TURANDOT: Chi pose tanta forza nel tuo cuore?

LIÙ: Principessa, l'amore!

T.: L'amore?Liù affronta la glaciale principessa con quest'

Tu che di gel sei cinta
da tanta fiamma vinta
L'amerai anche tu!
Prima di quest'aurora
io chiudo stanca gli occhi
perché egli vinca ancora...
egli vinca ancora...
per non, per non vederlo più!
Prima di quest'aurora, di quest'aurora
io chiudo stanca gli occhi
per non vederlo più!

杜蘭朵:誰在你心裡注入如此大的力量?

柳:公主,是愛情!

杜蘭朵:愛?柳兒用這樣的神情面對冰冷的公主:

被層層冰霜包圍的你
一旦被如此多的火焰征服
你也會愛上他的!
在這黎明之前
我會閉上疲憊的雙眼
這樣他仍然可以獲勝
他或許還能贏…
不再,不再見到他!
在這黎明之前,在這黎明之前
我會閉上這疲憊的雙眼
再也見不到他了!

 

普契尼與他的史坦威鋼琴

 

普契尼本人演奏鋼琴的帥勁

戴帽、翹腳、迷人的眼神跟隨手捻來的迷人旋律與和聲,普契尼展現十足男性魅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9YI-Ei3z5w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Pcn-HdjfP8

 

普契尼簽名送給女高音 Rose Ader 的照片 

 


 

普契尼博物館官方網站


普契尼博物館 - 也是他的出生地 Lucca。

賈科莫·普契尼於1858 年12 月22 日出生於此。他在此與他的姐妹、兄弟和父母一起長大,並開起了他的音樂學習之路,在青年時期創作了他的第一部作品。之後他離開家庭赴米蘭繼續學業,進一步地追尋對歌劇的理想與邁向職業之路。

之後為了彌補經濟上的困難,普契尼(Giacomo Puccini)的家族住宅曾被出售,但在歌劇《瑪儂.雷斯考》(Manon Lescaut)的演出成功之後買回,也一直是普契尼家族的財產,最終再成為盧卡基金會(Fondazione Cassa di Risparmio di Lucca)的資產,也是現今普契尼基金會的管理單位。

而今,這裡妥善保存著這位音樂家的家具、文件、樂譜和珍貴物品,包括他曾經使用過史坦威鋼琴,他用這架鋼琴創作了許多作品,包括了遺作《杜蘭朵公主》。

在鄰近的奇塔德拉廣場(Piazza Cittadella),遊客可以欣賞到普契尼的青銅紀念雕像,這也是盧卡工業家協會(Association of Lucca)於1994年捐贈給Lucca市,由藝術家維托·湯賈尼(Vito Tongiani)製作的雕刻作品。

 

城堡廣場旁還設有普契尼博物館書店,是博物館售票處,也有許多普契尼出版品、樂譜、各式紀念品、明信片、CD、DVD等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zRwcAod8ws

 

大師過世後

普契尼去世後,生前財產均傳給了兒子安東尼奧(妻子埃維拉擁有使用權)。

安東尼奧去世(1946 年)後,再傳給了他的妻子麗塔·戴爾安娜(Rita Dell'Anna) 。

在1974 年,盧卡市採取了一系列舉措,1973 年賈科莫·普契尼基金會的成立,麗塔·戴爾安娜捐贈了普契尼於Lucca出生之家,並將其改造成博物館。

博物館由賈科莫·普契尼基金會(Fondazione Giacomo Puccini)重新裝修,當時配有麗塔·戴爾安娜和後來她的兄弟利維奧(Livio)分別捐贈的家俱、繪畫、普契尼文件與生前紀念品等,並於1979 年10 月28 日落成。

此後,普契尼博物館便正式開放。直到 2004 年秋天,賈科莫·普契尼基金會再次啟動了一項全面修復計畫,其中包括要重新裝修博物館,最終目標是希望恢復普契尼房間的所有原始佈局並恢復牆壁的裝飾。

隨著法院判決將普契尼財產及其所含藏品的所有權授予西蒙內塔·普契尼Simonetta Puccini,是普契尼之子Antonio的非婚生女兒),全面修復計畫工作被迫中斷(2006 年初)。

2010 年底,Fondazione Cassa di Risparmio di Lucca 從 Simonetta Puccini 處購買了普契尼出生房產與收藏品,並將博物館委託給賈科莫·普契尼基金會(Simonetta Puccini於2005年成立Simonetta Puccini基金會),才得以重新完成先前已中斷的工作和裝修。

2011 年 9 月 13 日,出生地博物館重新對外開放至今。

 

Simonetta Puccini(照片左)與帕華洛帝

 

博物館空間規劃與位置圖

 

普契尼在 Torre del Lago 這裡生活了30年。

 

在他位於湖邊的別墅裡,他寫下了他的20世紀歌劇主要歌劇作品,包括《托斯卡》(1900)、《蝴蝶夫人》(1904)、《西部女郎》(1910)、 《燕子》(1917)與三聯劇:《大衣》、《修女安潔麗卡》、《強尼·斯基基》(1918)

湖邊露天歌劇院就離普契尼家不遠,每年皆以普契尼之國際歌劇製作致敬這位偉大的作曲家,也為 Torre del Lago 在每年夏季帶來遊人如織的盛況。 


義大利最盛大.也是全球最大的普契尼音樂節

普契尼晚年居住城市 Torre del Largo,每年舉辦普契尼音樂節,今年2024年,是普契尼的逝世百週年,也是音樂節第70週年

網址:https://www.puccinifestival.it/en/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 前往蹦藝術 Podcas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BON音樂】孟德爾頌:A小調第三號交響曲《蘇格蘭》op.56 "Scottish"

【BON音樂】孟德爾頌:A小調第三號交響曲《蘇格蘭》op.56 "Scottish"
Mendelssohn: Symphony No.3, Op.56 "Scottish"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蘇格蘭.最後的交響曲

1829年,20歲的孟德爾頌首度旅遊至英國,當年7月他拜訪蘇格蘭北部的愛丁堡。那兒有北國夏天特有的自然美景及舊皇宮的遺跡,還有男士們穿著民俗服裝吹奏風笛的隊伍;這些都是催生這首交響曲的靈感來源。但是一離開英國後,孟德爾頌的作曲進度立刻變慢,他甚至接連重返英國多次。

孟德爾頌在1831年的一封書信中表達『不得已必須中斷蘇格蘭交響曲的寫作。為了完成此曲,我必須重返那濃霧籠罩的地方。』從這段話,可以想像孟德爾頌為了在古典的交響曲形式中,催生獨特的音畫手法,就像畫家一樣為了確認作品細部的表現,必須再重返現場觀察臨摹,煞費苦心。而孟德爾頌更是一路堅持「慢慢寫」,終於至11年後~1842年才完成本首交響曲。

 

1833年的孟德爾頌

Drawing of the composer by Eduard Bendemann, 1833

 

作曲家簡介

孟德爾頌一生交遊廣泛,作品豐富。

與大文豪歌德傑為忘年之交,並與當代眾多藝文音樂人士往來:舒曼夫婦、白遼士、凱魯畢尼、韋伯、麥亞白爾、羅西尼、蕭邦、李斯特、華格納、帕格尼尼等音樂家交往,互通藝術見解;這對他的創作生涯產生許多重要的影響。

作曲家 孟德爾頌(Jakob Ludwig Felix Bartholdy Mendelssohn, 1809-1847) 
作曲家 孟德爾頌(Jakob Ludwig Felix Bartholdy Mendelssohn, 1809-1847)

 

孟德爾頌1809年2月3日出生於德國漢堡的一個富裕而有文化的猶太富商家庭。祖父摩西(Moses Mendelssohn, 1729-1786) 是德國名哲學家兼文學家;父親是德國漢堡的銀行家;母親則是位受過高等教育並精通音樂的人。不論出生環境、家庭生活或是事業成就,孟德爾頌都是一帆風順。

孟德爾頌從小是鋼琴神童:9歲時便以鋼琴家身份於柏林登台公開演奏,10歲時就為《詩篇19》譜曲,12歲自己主辦報紙,同年與 72歲德國文豪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1749-1832)結為忘年之交。

在歌德的影響下,寫出一首鋼琴四重奏(op.1),14歲籌組自己的私人樂團,15歲創作了第一交響曲,與歌德的友誼,加深了孟德爾頌對古典文學的感受:16歲時完成的弦樂八重奏(op.20)亦受到歌德《浮士德》啟發。這部作品也被視為孟德爾頌第一首成熟的作品。

 

孟德爾頌:絃樂八重奏 op.20 欣賞
16歲作品 

小提琴:林品任、Boris Borgolotto、陳雨婷、Nancy Zhou
中提琴:鄭恩麒、嚴子晴
大提琴:李孟坡、柯容軒

https://youtu.be/CPAio6KVOqY?t=1


17歲時,孟德爾頌受到莎士比亞戲劇作品感動,以一個月左右的創作時間,寫出了著名作品《仲夏夜之夢》(A Midsummer Night’s Dream)序曲。18歲時為了研究古典文學,進入柏林大學就讀, 接受正規的大學教育,研究文學作品。(柏林大學即為現代之柏林洪堡大學 Humboldt-Universität zu Berlin,成立於 1810 年,曾被譽為被譽為「現代大學之母」)

19歲時指揮演出巴哈(J.S. Bach)的《馬太受難曲》。這是巴哈死後79年第一次被公開演出,由於這次的演出,使得大家開始重新注意巴哈,而巴哈的音樂也逐漸在世界各地的音樂會中被演出。

20歲起孟德爾頌遊歷歐洲,他的遊歷心得不但豐富,更是傳世:1830-1831年間,至義大利旅遊寫下第四號交響曲《義大利》(Symphonie no.4 "Italienische")、至蘇格蘭旅遊寫下第三號交響曲《蘇格蘭》(Symphonie no.3 "Scottish");《芬加爾洞窟》序曲作品靈感也來自孟德爾頌於英國赫布里底群島旅遊實記,完成於1830年作曲家21歲時。

 

孟德爾頌使用過之指揮棒 

孟德爾頌也是首位以現代指揮棒指揮樂團的指揮家,1835年26歲時擔任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指揮。

下方珍貴圖片,是目前珍藏於英國市政廳,1846年孟德爾頌使用過之指揮棒。

1846年孟德爾頌使用過之指揮棒,珍藏於英國市政廳。Conductor’s baton used by Felix Mendelssohn Bartoldy at Birmingham Town Hall, 1846
1846年孟德爾頌使用過之指揮棒,珍藏於英國市政廳。Conductor’s baton used by Felix Mendelssohn at Birmingham Town Hall, 1846

 

由於孟德爾頌的啟發,現代指揮棒發展雖然有材質、握柄與長短等多樣變化,但萬變不離其中:


成就輝煌

為表彰孟德爾頌於音樂界的貢獻,1836年萊比錫大學(Universität Leipzig)授贈孟德爾頌榮譽博士學位。

1842年33歲時,與舒曼等人一起創辦萊比錫音樂院,並擔任首任校長。

1846年的伯明罕音樂節上指揮他的清唱劇《以利亞》,取得輝煌成功。但同年,孟德爾頌的健康狀況已經出現問題,次年,他心愛的姐姐芬妮(Fanny Mendelssohn, 1805-1847)過世更讓他深受打擊,導致健康狀況每況愈下。1847年10月他突然中風,11月4日在萊比錫去世,享年38歲。

 

孟德爾頌的交響曲創作順序

一般來說作曲家之交響曲編號皆以「寫作順序」排列,偶爾會出現後來雜以「出版順序」於其中。例如海頓和貝多芬的交響曲是按寫作次序排列,而孟德爾頌交響曲編號,則是完全依照出版的次序排列。

孟德爾頌共寫五首交響曲:第一號C小調 op. 11完成於 1824年。1840年他為慶祝顧騰堡(Johannes Gutenberg, 1397 – 1468)發明印刷術四百週年,創作了第二號「讚美頌歌」(Lobgesang)降B大調 op.52。而他的第三號交響曲《蘇格蘭》a小調 op. 56 完成於 1842年。第四號交響曲《義大利》 A大調 op. 90創作於 1833年。第五號交響曲《宗教改革》 D大調 Op. 107 是於 1830年為「奧斯堡信仰告白」(Augsburg Confession)300週年而作。

 

依照現行編號,順序為:

第一號(1824)
第二號(1840)《讚美頌歌》
第三號(1842)《蘇格蘭》
第四號(1833)《義大利》
第五號(1830)《宗教改革》 

例如孟德爾爾頌的最後兩首交響曲,則是因爲他生前一直想再修改第四號「義大利交響曲」,第四號其實是等到他去世之後,於 1851年才被出版商編為第四號交響曲出版。第五號則是因為孟德爾頌生前一直不太滿意「宗教改革交響曲」, 所以並未出版,因此等到第四號交響曲出版後 17年後才付梓 ,稱為第五號交響曲。

如按照作曲年份重新編號,會得到不同之全新結果:

第一號(1824)
第五號(1830)《宗教改革》 
第四號(1833)《義大利》
第二號(1840)《讚美頌歌》
第三號(1842)《蘇格蘭》

《蘇格蘭》的創作緣起

孟德爾頌於1829年第一次訪問英國時,因途經蘇格蘭受到啟發,而產生創作這首交響曲的動力。當時孟德爾頌於倫敦演出,取得一系列成功演出後,孟德爾頌與友人卡爾·克林格曼 (Karl Klingemann)計畫了一趟到蘇格蘭的徒步旅行。1829年7月30日,孟德爾頌參觀了位於愛丁堡荷里路德宮的荷里路德教堂遺址(Holyrood Chapel at Holyrood Palace),在一封提到他的家人的的信裡時,孟德爾頌提到了他在蘇格蘭這裡獲得了創作新交響曲的最初靈感:

「在深沉的暮色中,我們今天去了瑪麗皇后瑪麗一世)生活和喜愛的宮殿……下面的小教堂現在沒有屋頂。 野草與常春藤,都在瑪麗一世被加冕為蘇格蘭女王的破碎祭壇上茁壯成長。這裏一切都被毀壞了,腐爛了,晴朗的天空湧入...,我想我已經在此,找到了我的“蘇格蘭”交響曲的開端。」

除了上述描述,孟德爾頌還在他的信裡附上了一張紙片,上面寫著交響曲開始第一主題的前幾個小節。

就在訪問蘇格蘭幾天後,孟德爾頌和他的同伴訪問了蘇格蘭西海岸和史塔法島,這又接著激發了作曲家開始了《芬加爾洞窟》序曲(也稱為《赫布里底群島》序曲)的創作。

在完成《芬加爾洞窟》序曲的第一個版本後,孟德爾頌接著造訪義大利繼續巡演,這期間他持續地繼續創作他最初的第三交響曲草稿。然而,不知原因之下,他在1831年後將《蘇格蘭》的創作暫時擱置一旁。 

目前學者們尚不清楚孟德爾頌後來何時恢復重新開始創作這首交響曲(根據草稿表示,他有可能在1830年代末期,回來重新寫作第一樂章),但可以肯定孟德爾頌在1841年時再次認真地恢復創作《蘇格蘭》,並於1842年1月20日於柏林完成本首交響曲,孟德爾頌時年33歲。

最初的早期版本,在此曲演出後略有修改,現代演出的是後來孟德爾頌做出修訂的完成版。

雖然這是孟德爾頌的第五首,也是真正的最後一首交響曲,但由於出版順序之關係,《蘇格蘭》被稱為第三交響曲。

有趣的是,儘管在1829年時,孟德爾頌在信中對家人稱呼這部作品是“蘇格蘭交響曲”,但到 1842 年該作品出版時,作曲家本人卻從未公開稱呼此曲為《蘇格蘭》。後來是因為孟德爾頌死後,這首交響曲源自蘇格蘭的靈感開始廣被人們所知曉,便有越來越多人注意到這首交響曲的風情與蘇格蘭北方狂野浪漫的風光景緻。

 

樂曲首演與題獻

《蘇格蘭》的首演是1842年3月3日,由孟德爾頌本人指揮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舉行。當年5月孟德爾頌第7次訪問英國時,在白金漢宮收召謁見維多利亞女王,並得到允許把此曲呈獻給女皇,因此1843年出版的樂譜裡附有獻辭。

總譜扉頁,題有獻給維多利亞女王的詞句:

 

《蘇格蘭》樂譜版本欣賞

Felix Mendelssohn Bartholdy: Symphony No. 3 in A minor, Op. 56 "Scottish" (with Score)

Composed: 1829 — 1842

Conductor: Claudio Abbado

Orchestra: 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00:00 1. Andante con moto — Allegro un poco agitato (A minor)

17:12 2. Vivace non troppo (F major)

21:17 3. Adagio (A major)

32:45 4. Allegro vivacissimo (A minor) — 40:14 Allegro maestoso assai (A major)

https://youtu.be/PoHooMaTZcU

 

第一樂章主題

Andante con moto — Allegro un poco agitato (in A minor and in sonata form with introduction)

速度略快的行板(Andante con moto)a小調,3/4拍子-稍微激動的快板(Allegro un poco agitato)a小調,6/8拍子。有序奏的奏鳴曲式。

第一樂章 樂譜版本欣賞

https://youtu.be/PoHooMaTZcU

 

音樂會版本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Z9E7pFJ-VM

 

第二樂章主題

Vivace non troppo (in F major and in sonata form)

不太過份的甚快板(Vivace non troppo)F大調,2/4拍子。奏鳴曲式。

 

第二樂章 樂譜版本欣賞

https://youtu.be/PoHooMaTZcU?t=1033

 

傳統蘇格蘭樂隊演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nG1oUkWBa8

 

We've a bonnie wee flower 
Language: English
We've a bonnie wee flower
In a far countrie,
In a bright and sunny bower
In a far countrie.When the sky is ever fair,
And the myrtle scents the air,
Of our lovely blossom's there,
In a far countrie.There's gold to win and spare
In a far countrie,
And gems and jewels rare
In a far countrie.

But the brightest, purest gem,
From a fondly cherished stem,
Is the flow'ret we could name
In a far countrie.

May the angels watch the flower
In a far countrie,
And tent it ev'ry hour
In a far countrie.

And the night-in-gale's soft song
The spicy groves among.
Its slumbers shall prolong
In a far countrie.

We may not cross the main
To a far countrie,
Nor traverse hill and plain
To a far countrie.

But when the primrose springs,
And the lint white sweetly sings,
O we'll welcome home our flower
From a far countrie.

我們有一朵邦妮小花
英語語言
我們有一朵邦妮小花
在遙遠的國度,
在陽光明媚的涼亭裡
在一個遙遠的國家。當天空永遠晴朗時,
空氣中瀰漫著桃金孃的香氣,
我們可愛的花朵就在那裡,
在一個遙遠的國家。有黃金可以贏得和備用
在遙遠的國度,
還有稀有的寶石和珠寶
在一個遙遠的國家。

但最明亮、最純淨的寶石,
來自深情珍惜的莖,
是我們可以命名的flowret嗎
在一個遙遠的國家。

願天使守護這朵花
在遙遠的國度,
每小時都搭帳篷
在一個遙遠的國家。

還有狂風之夜輕柔的歌聲
其間的辛辣樹林。
它的沉睡將會延長
在一個遙遠的國家。

我們不能穿越主線
前往遙遠的國度,
也不穿越丘陵和平原
去一個遙遠的國家。

但當報春花綻放時,
白色的絨毛甜美地歌唱,
哦,我們會歡迎我們的花回家
來自遙遠的國家。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PsnhzpJUaQ&list=PLGg0EfwoQYipG976sAZJcefjtX0jG4zhZ&index=5

 

音樂會版本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m8571YGPrM

 

第三樂章主題

Adagio (in A major and in abridged sonata form)

慢板 (Adagio)A大調,2/4拍子。簡化的奏鳴曲式。

第三樂章 樂譜版本欣賞

https://youtu.be/PoHooMaTZcU?t=1278

 

音樂會版本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XonVvPStY

 

第四樂章主題

Allegro vivacissimo — Allegro maestoso assai (in A minor → A major and in sonata form)

極快的快板-很莊嚴的快板(Allegro  Vivacissimo-Allegro maestoso  assai)a小調-A大調,2/2拍子-6/8拍子。奏鳴曲式。

第四樂章 樂譜版本欣賞

https://youtu.be/PoHooMaTZcU?t=1966

 

最終樂段 - A大調光輝燦爛

Allegro maestoso assai (A major)

https://youtu.be/PoHooMaTZcU?t=2414

 

音樂會版本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8BImhH1y9E

 

推薦閱讀

孟德爾頌:交響曲第3號a小調「蘇格蘭」

 

聊話題

孟德爾頌 結婚了嗎?❤️

有的~孟德爾頌晚婚於27歲。據說當時他認識了小他 8歲的 19歲少女 Cécile Charlotte Sophie Jeanrenaud(1817 – 1853)之後,驚為天人且非常愛慕。謹慎言行的孟德爾頌為了確認這是真愛,還特別離開她一個月,要測試自己的感情...。一個月之後,孟德爾頌再也無法忍耐心中的洶湧澎湃,向 Cécile 求婚,兩人婚姻幸福美滿,共育有五名兒女( Carl, Marie, Paul, Lili and Felix August)。

孟德爾頌之妻 Cécile / Mendelssohn's wife Cécile (1846)
孟德爾頌之妻 Cécile / Mendelssohn's wife Cécile (1846)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 前往蹦藝術 Podcas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BON音樂】音樂會導聆:德奧樂派巡禮與國人作品 - 系列音樂會 II(新藝術管弦樂團)

【BON音樂】音樂會導聆:德奧樂派巡禮與國人作品 - 系列音樂會 II(新藝術管弦樂團)
240708 Music lecture for Arsnova CSO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2024新藝術德奧樂派巡禮與國人作品系列音樂會 II

 

國人作品作曲家:楊聰賢

常任指揮: 邱君強

豎笛獨奏:楊喬惠

鋼琴獨奏:翁重華

樂團藝術總監 : 郭心蘋

演出樂團: 新藝術管弦樂團

新藝術管弦樂團 2024 年度音樂會企劃以兩大製作主題為主,一是以德奧樂派音樂家作品為主要演出曲目,囊括了貝多芬、舒伯特、孟德爾頌、布拉姆斯、華格納與布魯克納。另一個即為樂團長期計畫之委創與再製作、世界首演台灣作曲家曲目。此企劃製作演出一系列音樂會共三場。 

此場音樂會為系列音樂會第二場,

國人作曲家方面,將世界首演楊聰賢教授作品—<相伴 :一些關於遺忘的變奏” (給單簧管、鋼琴、與管絃樂團>。

楊聰賢以米蘭昆德拉的《笑忘書》(The Book of Laughter and Forgetting) 中的第一則引文中敘事者談論有關沒有記憶,意思近似於遺忘,為主要建構發想,以異音現象(Heterophony)或稱支聲複音 -- 一種風格雅緻的變奏手法創作所寫作,極富有哲思與創新的作品。

德奧樂派作品部分,將演出 <孟德爾頌 / 仲夏夜之夢序曲,作品編號21>以及<布拉姆斯 / E小調第四號交響曲,作品編號98>,承襲系列一音樂會中的貝多芬第三號交響曲的創新與延續,帶來德奧樂派中的浪漫情懷。
演出曲目:

孟德爾頌:仲夏夜之夢序曲,作品編號21

Mendelssohn: <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Overture, Op. 21

楊聰賢:相伴:一些關於遺忘的變奏(為單簧管、鋼琴與管絃樂團)  *世界首演

 Tsung-Hsien Yang: Sinfonia Concertante for Clarinet, Piano, and Orchestra 

.中場休息.

布拉姆斯:E小調第四號交響曲,作品編號98

Brahms: Symphony No.4 in E minor, Op.98

 

音樂會導聆:林仁斌

▋音樂欣賞名家.專業導聆人 — #林仁斌

6年前,活躍在古典音樂中的資深導聆人,林仁斌老師創立了「 #蹦藝術 #BONART 」官方網站,用他的專業 — 音樂.旅行.攝影 — 為台灣的愛樂者帶來無數場精緻的導聆演說,可以說無論線上與線下都能經常看到仁斌老師的身影。

我們很榮幸能邀請到身經百戰的仁斌老師,為新藝術管弦樂團的音樂會現場進行導聆;仁斌老師同時也是一位非常優秀的訪談專家,訪問過無數次國內外的大師級人物,相信在他的引領下,能為參與音樂會現場的各位愛樂觀眾帶來許多音樂背後的故事與樂曲賞析。

音樂會前生存指南

「孟德爾頌」:《仲夏夜之夢》序曲

孟德爾頌17歲的青春光彩之作!

孟德爾頌以音樂重現莎翁筆下的仲夏夜精靈世界

 

《仲夏夜之夢》是英國大文豪莎士比亞於1590到1596年間創作的浪漫喜劇。故事設定在一年之中白晝最長的夏至,也就是我們所俗稱的「仲夏夜」(Midsummer Night)。莎士比亞生動地使用了「相傳精靈最活躍的一天,必會有不可思議之奇幻誕生」的傳言,進而創作出了遙遠的古希臘時代的虛幻故事。

 

而年僅17歲的孟德爾頌,以自己的對這部作品的喜愛與幻想及純熟的作曲手法,發想自英國文豪莎士比亞根據西方信仰中,一年中白晝最長的夏天夜晚「仲夏夜」精靈會現身夜遊,必定會發生許多奇幻的事,而根據此傳說寫下的同名文學作品《仲夏夜之夢》,音樂靈動多變,天縱奇才的創作,令人拍案叫絕。

曾經寫下銘言:「音樂~最能精確表達言語」的作曲家孟德爾頌,擁有出色的音樂描繪能力,無論寫景敘事、旋律和聲,在浪漫前期的音樂家群像裡,屬於出類拔萃。

 

孟德爾頌名言:「音樂~最能精確表達言語」(意譯)

 

 

音樂會序曲

孟德爾頌自小家境富裕,喜愛音樂與文學。9歲公開演出音樂會、10歲開始作曲、12歲自己主辦報紙,同年與 72歲德國文豪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1749-1832)結為忘年之交。

與歌德的友誼,加深了孟德爾頌對古典文學的感受:16歲時完成的弦樂八重奏(op.20)亦受到歌德《浮士德》啟發。這部作品也被視為孟德爾頌第一首成熟的作品。

17歲,孟德爾頌寫出了著名作品《仲夏夜之夢》(A Midsummer Night’s Dream)序曲。

這首作品靈感來自英國文豪莎士比亞同名古典文學作品,是專門為音樂會表演所設計、可以單獨演出的「音樂會序曲」(Concert overture),也是今晚音樂會標題來由及音樂會序幕演奏作品。

 

大家一聽到專有名詞,應該心中馬上就出現疑惑了吧~沒關係,專業導聆人存在的目的,就是「幫大家查資料」(XD)

 

《新葛夫音樂辭典》對「音樂會序曲」之詞條的解釋:
序曲中發展出來的一種特殊樂種,其規模類似歌劇或戲劇序曲,為單樂章的管絃樂作品,並常常附帶著標題,暗示著文學或其他描述性的內容。

 

因此,音樂會序曲與一般普通序曲最大的不同之處,就在於「獨立的存在」。並且依據標題與文字的不同,我們可以充滿感受到作曲家所賦予本作品的文學性、藝術性之獨特意義,從中感受此作品之獨一無二。

 

《仲夏夜之夢》故事介紹(基本資料整理於網路與維基百科,並附上超連結方便檢索)

劇情共有三個主軸,剛好都跟慶祝忒修斯公爵和希波呂忒女王的婚禮有關。一開始,赫米婭的父親強迫要赫米婭嫁給狄米特律斯,當時的希臘規定家庭可以決定女兒的婚姻,而女兒必須遵守,否則就要被處死或放逐。赫米婭不肯,與拉山德相約晚上在森林見面並私奔。赫米婭將她的計劃告訴她最好的朋友海麗娜;海麗娜不久前才被狄米特律斯拒絕,為了討回狄米特律斯的歡心,因此海麗娜將這計劃告訴狄米特律斯。到了晚上,狄米特律斯跟蹤海麗娜,而海麗娜跟蹤赫米婭,而赫米婭則急於尋找拉山德,四人在森林中迷路並分離,他們累了並在樹下打盹休息。

同時,仙王奧布朗與仙后提泰妮亞到達了同一片森林,並計劃參加忒修斯公爵和希波呂忒女王的婚禮。提泰妮亞拒絕把她的印度童僕精靈借給奧布朗當作他的僕人,所以奧布朗決定懲戒提泰妮亞。奧布朗要小精靈帕克去摘三色堇,並趁提泰妮亞睡覺時將三色堇花汁液滴在她的眼皮上,這樣當提泰妮亞醒來時便會永遠愛上她看到的第一個人。另外帕克也發現了睡覺中的拉山德等人,祂將三色堇花汁液滴在他們的眼皮上,並希望他們醒來時能有情人終成眷屬。

在同時,織工波頓和他的勞工朋友們在同一片森林中排演悲劇《皮拉摩斯和西斯貝》,他們計劃在忒修斯公爵和希波呂忒女王的婚禮上表演,並把它演成滑稽的喜劇。可憐的織工波頓在換裝時,被小精靈帕克惡作劇變成驢頭。不巧仙后提泰妮亞醒來見到的第一個人便是他,於是仙后瘋狂的愛上了驢頭人身的波頓。森林的另一邊,拉山德和狄米特律斯醒來時見到的第一個人都是海麗娜,於是海麗娜變成兩人追求的對象,赫米婭則同時被兩人拋棄。拉山德和狄米特律斯為了海麗娜而決鬥,兩人在森林中迷路並在樹下打盹休息。

仙王奧布朗見苗頭不對,於是要求小精靈帕克自己去解決自己闖下的禍。於是帕克再趁提泰妮亞和拉山德睡覺時,將三色堇花汁液滴在他們的眼皮上。這次提泰妮亞見到的第一人是奧布朗、拉山德見到的第一人是赫米婭,織工波頓的驢頭法術也被解除;狄米特律斯的法術則沒有被解除,他將會與海麗娜永遠相愛。仙王則與仙后重修舊好。雅典城内,一片歡樂景象,人們載歌載舞來慶祝快要擧行的婚禮,大家最熟悉的〈結婚進行曲〉也在此時響起,兩對情人的愛情在仙王的幫助下也都得到了美滿的結局。當早晨來臨時,情侶們和勞工們決定這一夜發生的所有不合理事情一定是一場夢。

 

《仲夏夜之夢》完整劇樂創作

就在《仲夏夜之夢》序曲完成 16年後,1842年孟德爾頌擔任普魯士皇家劇院之作曲家,當時為了配合劇作家 約翰.路德維希.提克(Johann Ludwig Tieck, 1773-1853 )所執導的音樂戲劇作品《仲夏夜之夢》,作曲家再次提筆譜寫了《仲夏夜之夢》完整劇樂(Ein Sommernachtstraum, op. 61 ),共計有五幕 13首樂曲。因此完整版的《仲夏夜之夢》劇樂,共有 14首樂曲,包含了1826年創作之序曲以及 1842年創作之完整劇樂。

 

《仲夏夜之夢》序曲介紹

(劇樂表格與樂譜範例整理引用自「許秀彬著:台師大2008年—從孟德爾頌的《仲夏夜之夢》看劇樂之音樂形塑與戲劇詮釋」,在此致謝作者)

序曲的開始標記為「十分快的」E大調。由木管樂器奏出四個大調和絃,逐一向上轉位而漸漸明亮。聽覺上帶來由遠而近,由模糊而逐漸清晰之感受~接著第6小節是由樂團小提琴群與中提琴奏出轉為溫柔的e小調和絃,然後音樂就以快速16分快速音群疾駛,象徵著「夏夜精靈之舞」~也彷彿在序幕揭開之後,帶領觀眾看清整個《仲夏夜之夢》故事的全貌:(按↓圖可進入音樂欣賞)

 

在一長段以弦樂跳弓為主的16分音符快速音群後,由A段開始進入了 ff極強段落,銅管與擊樂與此時加入樂團,整體演奏效果也帶來更多戲劇化表現:

 

抒情的弦樂下行主題:

 

抒情的弦樂主題,中間伴隨著木管樂器愉快歡樂的回應樂句:

 

銅管加入,以豐富的力度變化製造序曲之戲劇感:

 

經過主題再現,進入序曲尾聲,由弦樂為主,伴隨著法國號美聲,演奏出令人動容的溫柔主題:

 

樂曲最終再次回到四個E大調上行轉位和聲,頭尾呼應,為序曲劃下完美句點:

根據孟德爾頌與姊姊芬妮(Fanny Mendelssohn, 1805-1847)之書信往來,此首序曲之創作時間幾乎是不到一個月就完成(1826.07.07. - 1826.08.06.),更顯得孟德爾頌的早慧與出神入化的創作能力與速度。

 

序曲 綜合欣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Xq9GzKXsos


作曲家:楊聰賢教授

作曲家楊聰賢(照片取自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楊聰賢,1952年出生於屏東,1977年遠赴美國求學,先後於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及麻賽諸塞州的布蘭迪斯大學取得碩士及博士學位。楊聰賢在國內樂壇有音樂詩人之稱,他的音樂,冷靜理性中,有著獨特的結構美。而他將中國古典詩詞用以傳達時空的手法,應用轉化至創作中,諸如並置、引用與虛存等手法,也使他的音樂因為呈現模糊、多焦點的美學,而蘊含更多屬於東方文化的特質。2002年獲頒東元科技獎人文類文藝獎,2010年獲頒吳三連音樂類文藝獎。

 

楊聰賢:《相伴: 一些關於遺忘的變奏》(為單簧管、鋼琴與管絃樂團) 

*世界首演

單簧管:楊喬惠

鋼琴:翁重華

樂譜照片:作曲家 #楊聰賢、單簧管演奏家 #楊喬惠、鋼琴演奏家 #翁重華

 

樂譜照片:作曲家 #楊聰賢、單簧管演奏家 #楊喬惠、鋼琴演奏家 #翁重華

 

2009年,楊聰賢老師曾寫下的文字:

「遺忘,特別是因著年齡的增長而愈趨明顯的失憶,在這個柴米油鹽的世界裡往往極為惱人。

然而在生命的旅程中,它卻是所有人行囊中最需要的一件装備:

唯有透過它,我們才能一再地去面對這個旅程中所有的未知和已知,進而得以賦予生命一個個人化的意涵。

就此面向而言,文藝創作十分貼切地反映出生命中此一迷人的本質。」

 

發想於《米蘭昆德拉的笑忘書》,觀察自貝多芬的變奏曲創作

副標「一些關於遺忘的變奏」則是針對上思索的一個嘗試,而其所依據的主軸是「異音現象」(Heterophony),或稱「支聲複音」~ 一種風格雅緻的變奏手法。

 

筆者註:

「異音現象/異音音樂」(Heterophony)介乎於單音及複音之間,也可以稱為「支聲複音」。這種創作手法由「一個主要聲部」及其「分支聲部」共同組成:兩者時分時合,分支聲部依賴着主要聲部,但能形成互補作用,效果亦更加繽紛。

 

Heterophony 譜例(一):

 

Heterophony 譜例(二):

 

 

Heterophony 譜例(三):

 

或許,透過對此手法的遺忘,能再次尋著一些未知的可能!

讓我們期待等等楊聰賢老師精彩的創作~


布拉姆斯:E小調第四號交響曲

 

布拉姆斯第四交響曲創作於1884年~1885年的夏天,按照他的作曲慣例(度假般的放鬆心情與環境),他到了位於阿爾卑斯山旁的奧地利安靜小鎮 Mürzzuschlag,秘密地持續著工作。

美麗小鎮 Mürzzuschlag 的空拍照片

 

Mürzzuschlag 的市區照片

筆者註:第三號創作於1883年,正值50歲壯年。當時布拉姆斯正在著名的溫泉療養城市威斯巴登(Wiesbaden)渡假避暑,身心愉快XD,短短四個月即完成第三號交響曲。

在詭譎的19世紀浪漫時期後半,嶄新與標榜自我的作曲手法大行其道,例如相比於李斯特嶄新架構的交響詩(Symphonic poem)與華格納的樂劇(Musikdrama)裡充滿官能魅力的管弦樂法,布拉姆斯保守的作曲方式,儘管受到不少批判,但他對於調性主義與自貝多芬以降的樂曲架構、對位法與變奏思維的尊奉,讓他持續地被認為是當世德國的最偉大的作曲家,作品也不斷取得了廣泛的成功。

第四號交響曲的開頭,充滿了戀戀不捨之感,每個樂章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似乎沒有刻意為之後的作品佈局,而直接展現出布拉姆斯對於交響音樂寫作的純熟技巧,最終結束在華麗無比的變奏技法,音樂彷彿就這樣嘎然而止,隱伏於其中的情緒,讓熟悉布拉姆斯的聽眾,感到受這首交響曲是他邁向虛無,也是四首作品中,最深沈黑暗的交響曲。

引述布拉姆斯傳記作家馬克斯·卡爾貝克(Max Kalbeck)對當年少數欣賞首演的觀眾們的描述:「在美妙的快板之後……我多麽希望在場的人中有一個人會大聲喊出"Bravo"!」

這句話清楚地表明出當時首演帶給現場觀眾們的感受。

而布拉姆斯的知交好友,馮‧畢羅在首演前曾說過:「我剛從彩排現場回來。第四號交響曲氣勢恢宏,史無前例,獨一無二的全新作品,布拉姆斯在作品中完全展現他的能力。」

布拉姆斯第四號交響曲,也是最後一首交響曲,以他一貫嚴肅的作曲基調、驚人的樂曲複雜性與靈感迸發的結構,成為他在交響曲中的頂峰之作,也是他告別交響曲的最後之作,聽到此曲時,總感嘆布拉姆斯雖停筆於第四號,但如能再精心妙筆,續添第五號、第六號交響曲,不知該有多好~

 

首演

1885年10月25日在邁寧根(Meiningen)進行首演時,觀眾似乎完全理解了這部作品,並以熱烈的掌聲迎接第四號交響曲,從首演起一直是交響樂曲目的基石。

 

樂譜版本欣賞

Composed: 1884-85

Conductor: Simon Rattle / Berli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00:00 1. Allegro non troppo (E minor)

13:23 2. Andante moderato (E major)

25:37 3. Allegro giocoso (C major)

32:04 4. Allegro energico e passionato (E mino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qeqZXlbfhU

 

每一個樂章都帶有作曲家個性的獨特印記。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nWsUSZlOHc

 

第一樂章

奏鳴曲式.包括精彩的樂曲分析

呈示部(1-144) 發展部(145-246) 再現部(247-393) 尾聲(394-End)
主題1(小調)

主題2(大調)

主題發展 第一主題變形再現 段落Q

 

第一主題從樂曲開始即出現,布拉姆斯以三度音程而發展的E 小調主題開始(I-V),不但勾勒出第一樂章的色彩,也為第一樂章提供了結構和動機基礎。

 

這段開始的音樂動機,與巴哈清唱劇BWV140裡的音樂,像極了(5'16")

 

音樂欣賞(巴哈清唱劇BWV140)(5'16"起)

https://youtu.be/va-8EzYUucI?t=318

 

而布拉姆斯再後來所寫的嚴肅歌曲裡,也引用的相似的音樂動機,但卻配上了「噢!死亡、噢!死亡」的歌詞...

 

音樂欣賞(12'04"起)

https://youtu.be/va-8EzYUucI?t=725

 

再接著分析布拉姆斯所使用的素材,其實是:「三度下行和聲」(1'23"

https://youtu.be/va-8EzYUucI?t=83

 

之後,你會訝異地再發現,在木管的回應中,居然可以找到完全相似的素材(3'49"):

https://youtu.be/va-8EzYUucI?t=230

 

第一主題尾句,是否引用自《末日經》,來強調死亡的陰森?(7'18"

 

接下來,就是各種「增值」、「減值」、「逆行」、「倒影」等布拉姆斯高深莫測的手法,全部在樂曲中等待你來發掘...XD

13'11")小提琴

https://youtu.be/va-8EzYUucI?t=792

 

(18'19") 倒影寫作

https://youtu.be/va-8EzYUucI?t=1101

 

從伴奏素材看來,從頭到尾都有一種明顯的動盪感,最後的小調終止與節奏,更進一步令人感受到悲慘的、甚至是宿命論的氣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a-8EzYUucI

等你有機會不斷找出布拉姆斯隱藏的創作手法,除了讚嘆之外,只有一句話可以表達,就是「請收下我的膝蓋」XD~


第二樂章

E大調,6/8拍

前奏 第一主題 第二主題 過度樂段 再現部 尾聲
1-4 5-12 41-49 50-63 64-105 106-End

第二樂章以簡短、憂鬱的號角開場,讓位於靜靜伴奏的木管,這也是作曲家所有主題中最可愛的主題之一,也是最經典的交響樂章。透過使用不在原調性裡,借來的降六度和七度音階賦予了特別的震撼力。在本樂章中,布拉姆斯設計的樂曲內容逐漸發展,終成高聳入雲的抒情詩句而逐漸消失在空靈的寧靜中。

https://youtu.be/VqeqZXlbfhU?t=803

 

第二樂章精彩解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e-4hUBhmgA&t=48s

 

第三樂章

奏鳴曲式.C大調

呈示部 發展部 再現部 尾聲
第一主題 1-18

第二主題 52-61

主題再現與發展

89-198

199-281 282-End

 

第三樂章是充滿活力、彷彿活力無限的雙人舞,在布拉姆斯生前也已經非常受歡迎,以至於觀眾不斷要求安可此樂章。

https://youtu.be/VqeqZXlbfhU?t=1537

 

第四樂章

變奏曲式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尾聲 - Piu Allegro
0:00 - Theme

0:13 - Var.1 Theme is broken up between horns and strings.

0:25 - V.2 The lower strings play the theme in syncopation, above which the winds begin a smooth, wondering line.

0:40 - V.3 The strings now play the theme on the strong beats, while the wondering line is now detached and more threatening.

0:50 - V.4 The first violins begin a broad, arching melody above syncopated off-beat accompaniment. The theme is in the lower strings and bassoon, played in broken octaves.

1:06 - V.5 The strings elaborate on the broad melody. The winds enter with embellishments in clashing polyrhythms.

1:18 - V.6 The contour of the broad melody is changed so that it arches downward. The accompaniment from winds is sparser.

1:31 - V.7 The violins, again taking the lead, introduce sharp dotted figures. The woodwinds provide responses. The theme in the bass also uses these dotted rhythms.

1:45 - V.8 The violins play rapid oscillation figures, ending with cascading triplet arpeggios.

1:59 - V.9 Essentially an embellished, fierier version of the previous variation.

2:14 - V.10 Very softly, the strings and winds pass the theme between each other. The music starts to lose its edge.

2:32 - V.11 Above the chords of variation 10 (now played in broken octaves by lower strings), a beautiful melody forms for a brief moment, before descending scales take us to the next variation.

2:51 - V.12 The theme is embedded in the long and beautiful, but somewhat halting flute melody. Other instruments provide short off-beat accompanying chords.

3:28 - V.13 The first variation in a major key. The soft, detached off-beat chords continue, as lines from the flute solo are transformed and passed around the orchestra. The notes of the theme are buried inconspicuously in the musical texture.

4:01 - V.14 The trombones transform the theme into a solemn chorale, broken up by expressive silences.

4:36 - V.15 The chorale continues, now with fuller orchestration.

5:10 - V.16 The previous variation is cut off mid-sentence, as the theme tragically reappears in minor in its most threatening form.

5:21 - V.17 The winds play agitated two-note phrases beginning on the weak beats. The theme is in the string tremolos.

5:31 - V.18 The string tremolos continue, but the detached phrases are replaced with broad swelling gestures.

5:42 - V.19 Strings and horns now alternate with woodwinds on detached, angular lines.

5:52 - V.20 The previous variation is developed into a line with feverish triplet motion and disorienting syncopation.

6:04 - V. 21 The tension increases greatly here, as the flutes and violins play sweeping upward scales against syncopated horn blasts that obscure the meter.

6:14 - V.22 The dynamics quiet down to pianissimo, as an oscillating triplet figuration passes through the orchestra. The winds play descending syncopated chords. The theme is nowhere to be found.

6:24 - V.23 The relation of the previous variation to the theme is revealed, as the theme distinctly reappears in the horns over a more agitated version of the oscillating triplet figuration.

6:36 - V.24 The theme is broken up between horn blasts and violins, which hang on to the triplet figuration from the previous variations. The structure is similar to variation 1 but in a drastically different mood.

6:46 - V.25 This variation is similar to variation 2, but again, much more powerful and dramatic. The wondering line is transferred to forceful violins playing in tremolo, while the rest of the orchestra outlines the theme with off-beat triplets.

6:58 - V.26 Similar to variation 3, but in a more sombre state. The oscillating triplets remain in the strings, with the brass, and later winds taking over the melody.

7:10 - V.27 The music once again manages to arrive at a major tonality. The wind section plays long two-note descends harmonized in thirds, with decorative accompaniment from the strings.

7:21 - V.28 The long two-note descends blossom into a beautiful flowing melody, with triplet accompaniment.

7:32 - V.29 This variation marks the start of the music’s tragic turn back to minor. The strings pluck a series of descending thirds on weak beats, while the rising gestures in the winds further distort the bar line.

7:43 - V.30 The descending thirds now take the foreground, played loudly on the strong beats, and in canonic imitation between violins and lower strings. The winds take over the offbeat accompaniment.

8:01 - The coda marks the point of no return. The tempo speeds up, with the theme ripping the music apart with biting dissonances and cascading string arpeggios. Diminished (sped-up) versions of the theme appear in exhilarating sequences, before a strong V – I cadence affirms the key of E minor, tragically ending the movement.

 

最後一個樂章可能是第四號交響曲,除了第一樂章外最引人注目的一段:第四樂章採用了巴洛克時期以來古老的變奏曲是「夏康舞曲」(Chaconne ),也有人認為此變奏曲式為「帕薩加里亞舞曲」(Passacaglia)。

布拉姆斯此「夏康舞曲/帕薩加里亞舞曲」樂章的主題,實際上是來自巴哈清唱劇第150號所使用的主題,稍加以輕微修改。 

儘管主題看似簡單——因為其實主題與和聲之設計,本質上是從主音到主音的一個上升的音階片段,然後再回到主音——布勃拉姆斯使用這個簡單的骨架作為後續越來越複雜的主題和聲框架的基礎。

和聲總譜看第四樂章主題:

 

管弦總譜看第四樂章主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joUNA4LLKk

 

從第一個變奏開始,陸續布拉姆斯共寫了大約30段變奏,非常驚人。

這些變奏一段段地增強織度與架構的複雜,並增加了樂曲強度;彷彿不屈不撓地挑戰過去未有的變奏技法,帶著些許受到壓迫的憂鬱感病並持續不段發展。

第四樂章最後的變奏,直接進入尾聲終止式,回到e小調,首尾呼應,並與第一樂章帶來的離別、可能的的悲劇與憂鬱呼應,似乎在這深深的黑暗中,逐漸地步向虛無...


補充資料

巴哈:b小調彌撒⟨信經⟩(Credo) - ⟨釘在十架上⟩(Crucifixu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yUDe-_l6xQ

 

原 文 歌 詞
Crucifixus etiam pro nobis,
Sub Pontio Pilato,
Passus et sepultus est.
中 文 歌 詞
祂為了我們被釘在十字架上
在般雀比拉多掌權之時
受難而被埋葬

 

⟨釘在十架上⟩(Crucifixus)

半音音型運用與分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ak0yVKJ4l8

 

Passacaglia for Violin and Cello 帕薩卡利亞舞曲

G. F. Handel (1685-1759) / Johan Halvorsen (1864-1935)

作曲家 : 韓德爾(1685-1759) / 哈佛森(1864-193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wVPEuMuNNg

 

【BON好片】精彩樂曲介紹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xyyVVphogo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 前往蹦藝術 Podcas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節慶長笛樂團】長期招募 - 歡迎加入節慶長笛樂團 - 週週團練 持續招募團員中~

【節慶長笛樂團】長期招募 - 歡迎加入節慶長笛樂團 - 週週團練 持續招募團員中

 

【節慶長笛樂團 ⋅ 樂團介紹】

節慶長笛樂團由知名音樂家林仁斌擔任團長與樂團指揮,周欣穎老師擔任音樂總監。樂團藉由舉辦各式音樂會與文化藝術交流活動、邀請國內外音樂家參與,以多元化及各式長笛音樂與精采活動互相結合,宗旨在於發揚各式音樂、培養優秀音樂人才、推動國內外音樂活動、促進國內外音樂文化交流。

檔案照片:2018年8月份《暑假瘋長笛~快速學習 Let’s play!!!》活動照片
檔案照片:2018年8月份《暑假瘋長笛~快速學習 Let’s play!!!》活動照片

 

精緻.細膩.扎實的合奏技巧鍛鍊

【節慶長笛樂團 ⋅ 師資介紹】

音樂總監 周欣穎老師

周欣穎老師 簡歷
周欣穎老師 簡歷

 

 樂團團長 ⋅ 指揮 林仁斌老師

 

精彩演奏欣賞

2018' 第五屆長笛國際藝術節 國家音樂廳 實況
杜普勒:《弄臣》歌劇幻想曲_雙長笛與鋼琴
Franz Doppler: "Rigoletto - Fantasie”, Op. 38
長笛/ 林仁斌 &  周欣穎
鋼琴/ 陳育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LtvqgrEJJA


【節慶長笛子團 ⋅ 成立宗旨】

節慶長笛子團,目前有三團,團練時間固定在週六與週日,依據時段不同而命名,在進行全團活動時,整合成為最大團體「節慶長笛樂團」。

樂團由知名長笛演奏家林仁斌與周欣穎老師兩位專業演奏家與師資聯合帶領,每週規劃固定長笛樂團團練課程。

節慶長笛子團除了團練課程,並安排規律的基礎與技術練習,讓團員們除了享受合奏樂趣外,也能循序漸進,在每週課程裡一步步地鍛鍊自己的基礎演奏方法與技術,追求進步築夢的快練。

而除了團練課程外,樂團亦結合國內跨領域優秀師資與音樂業界強棒群,固定於每季舉辦各種精彩音樂主題講座,讓所有愛好長笛的朋友們除了以更有效率與正確的方法練團演奏之外、更能認識喜愛音樂的同好,一起規劃國內外音樂會演出,讓自己的音樂人生更加豐富精彩。

 

【參與資格】 

樂器自備 ⋅ 一顆喜愛音樂的心

【各團 團練時間】

*週六上午:合奏先修班
週六 10:00-12:00(五月起每週團練進行) 

*週六下午:節慶週六合奏團
週六 16:00-18:00(每週團練進行中)

*週日下午:節慶週日合奏團
週日 16:00-18:00(每週團練進行中)

 

【團練內容】

長笛演奏方法詳釋
長笛演奏技巧說明
長笛合奏樂譜準備
長笛合奏樂曲訓練
主題音樂講座規劃
樂團成果音樂會籌辦
銜接節慶長笛樂團演出行程

 

【團練地點】

位於台北市市區,鄰近「雙連」捷運站。


優良、安全的團練環境與教學品質,是節慶長笛樂團最重視的,因此我們貼心準備了:

❤️專業用心的教學師資
❤️舒適通風的團練環境
❤️充足定期的酒精消毒
❤️Hepa等級空氣清淨機
❤️給團員的專屬改編樂曲

【團練費用分攤】

團員共同分攤場地使用清潔費與材料費等,詳情請來信或來訊,會再詳細說明。


【聯絡方式

1. 歡迎洽詢節慶長笛樂團音樂總監周欣穎老師,主動傳送訊息與我們互動聯絡,提出您的問題:

→點擊加入周欣穎老師LINE

亦可點擊圖片,跳轉連結至LINE,加入後聯繫我們

2. 節慶長笛樂團團長&樂團指揮 林仁斌老師

林仁斌老師信箱
jenpin888@gmail.com


團練實況錄影

符合您演奏程度的貼心編曲💕

快樂、正確地吹奏長笛~歡迎加入節慶長笛樂團:

快樂的節慶各子團 團練日常

 

團員們好聽又可愛的團練影片

https://youtu.be/nT_itsKAYm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BAHDlWIMxQ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rs1zgelyqI

 

日本動漫《鬼滅之刃》主題曲 ⟨紅蓮華⟩

https://youtu.be/gaKnCtUztGA

 

常見問題:

Q:節慶長笛樂團的每週團練時段是?

A:各團練習時段如下:
*週五團:每週五 五團 晚間 19:00-21:00 
*週六團:每週六 二團 下午 16:00-18:00
*週日團:每週日 三團 下午 16:00-18:00

 

Q:節慶長笛樂團每週都固定團練嗎?

A:是的。 每週五、六、日皆有固定團練時間。且各團進度基本維持一致,所以也方便偶爾不同時段團員可以更換練團時段。

 

Q:我的演奏程度能夠跟上大家嗎?

A:上課內容第一小時為技巧課,以所有演奏技巧為主,結合呼吸方法與演奏方法,達到持續鍛鍊基本功的目標。 第二小時為合奏,不同的曲目皆有不同程度的難易編曲,因此可以程度分配聲部,不會產生無法演奏的情況。

 

Q:可以請假嗎?

A:可以,但建議以更換當週其他時段為優先。為維護最佳團練品質,如需請假,本團規定是十週內不超過兩次(含),或至線上團練完成補課。


【節慶長笛樂團 ⋅ 精彩活動照片】

歡迎參加節慶長笛樂團開心的行列,與我們一同以音樂會友,豐富精彩人生❤️

 

2024 台北長笛合奏樂節

詳細活動請點擊 →

 

2023《笛光戀影》音樂會海報

2023年11月26日,週日下午15:00-16:30,節慶長笛樂團於齊格飛藝術中心舉辦歲末年度音樂會~

以長笛音樂交流,共享音樂會的美好午後時光。

 

感謝所有團員與音樂會來賓,音樂會順利圓滿落幕~

全體大合照

 

 

全體團員大合照

 

 

彩排+演出照片集錦

 

 

 

 

 

 

 

 

 

 

 

 

 

 

 

 

 

20230819_節慶長笛樂團於日本川崎長笛年會 音樂會彩排照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abeAZCWKjs

 

https://youtu.be/riwOuhTL6MA?si=n0PfZLWiTePcz1G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aX_3c2mkms

 

20190810_節慶長笛樂團大合奏 團體照

20190810_節慶長笛樂團大合奏 團體照

 

2019年8月17日 - 節慶長笛樂團前進日本福岡行前音樂會全團合照

 

2019年8月17日 - 節慶長笛樂團前進日本福岡行前音樂會全體合照

 

20190823-節慶長笛樂團於日本福岡長笛年會大合照

 

 

2022年節慶長笛樂團年度音樂會

聖誕瘋爵士(VS)爵士風聖誕

 

2022年7月22日 蘭陽長笛音樂節

第十一屆節慶長笛樂團年度活動

 

特別課程《跟著大師吹長笛》

 

 

2020年節慶長笛樂團 特別主題研習課程(二)

 

2020年節慶長笛樂團 特別主題研習課程(三)

 

2019年10月 短笛體驗專題課程Part.1 :

2019年11月 短笛體驗專題課程Part.2:

 

活動照片

 

2019年12月 最新錄音室體驗課程 - 邀請知名錄音師左興

⟪與錄音師對談 - 如何應用數位錄音精進自己的演奏⟫ 

 

20191221-⟪與錄音師對談 - 如何應用數位錄音精進自己的演奏⟫

 

2018年8月份《暑假瘋長笛~快速學習 Let’s play!!!》活動照片

檔案照片:2018年8月份《暑假瘋長笛~快速學習 Let’s play!!!》活動照片
檔案照片:2018年8月份《暑假瘋長笛~快速學習 Let’s play!!!》活動照片

 

檔案照片:2018年8月份《暑假瘋長笛~快速學習 Let’s play!!!》活動照片
檔案照片:2018年8月份《暑假瘋長笛~快速學習 Let’s play!!!》活動照片

 

檔案照片:2018年7月份《節慶樂團華泰瑞苑》音樂營活動照片
檔案照片:2018年7月份《節慶樂團華泰瑞苑》音樂營活動照片

 

檔案照片:2017年8月份《節慶長笛樂團JFA日本川崎國際長笛年會演出》音樂會紀念活動照片

 

檔案照片:2017年8月份《節慶長笛樂團JFA日本川崎國際長笛年會演出》音樂會紀念活動照片

 

檔案照片:2016年7月份《節慶長笛樂團義大利歌詩達游輪日韓旅行》音樂會紀念活動照片

 

檔案照片:2016年7月份《節慶長笛樂團義大利歌詩達游輪日韓旅行》音樂會紀念活動照片

 

檔案照片:2016年7月份《節慶長笛樂團義大利歌詩達游輪日韓旅行》音樂會紀念活動照片

 

檔案照片:2015年8月份《節慶長笛樂團日本濱松長笛年會旅行》全體搭乘大井川鐵道紀念活動照片

 

節慶樂團檔案照片:2015年至日本濱松參加長笛年會表演與Peter-Lukas Graf, Philippe Bernold與Gary Shocker等長笛家拍照留念

 

2019年 3月份特別課程~

2019年 3月份特別課程 - 長笛大師 亞諾敘.巴林特(János Bálint)特別課 活動海報

 

3月份節慶長笛樂團要與國際長笛名家 ~ 亞諾敘.巴林特 János Bálint 近身對談囉💖 與一般大師班不同的是,這場特別課程我們可以與巴林特大師近距離交流,透過他的解說,更加了解長笛領域的點點滴滴與重要的知識,真是太令人期待了🌹

本場特別課程,節慶長笛樂團特別邀請長笛名家石雅老師擔任課程翻譯,林仁斌老師擔任活動主持,周欣穎老師負責整合大家的提問,本活動也特別感謝日本 Pearl Flutes 台灣總代理豪聲樂器的贊助與支持。

活動日期:2019年3月30號(週六)
活動時間:Pm 18:30-20:30
活動地點:豪聲樂器 藝術空間
活動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北新路三段207號2F(近⟪大坪林⟫捷運站)

2019年 7月27-28,《點燃你的長笛魂🔥》兩日特別課程

 

精彩活動照片

 

 


 

 

 


2019年8月份 日本福岡長笛年會 

精彩照片

 

 

最新!節慶中低音長笛樂團

由純粹中音長笛與低音長笛所組成的合奏團,音色低沈優美,非常耐聽喔~

https://youtu.be/DQW9bYiIOZA

 

💖每星期固定精彩團練課程

詳情請按這裡→持續招募新團員


【BON音樂】舒曼:a小調大提琴協奏曲

【BON音樂】舒曼:a小調大提琴協奏曲
Schumann: cello concerto in a minor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舒曼生平簡歷

 

舒曼唯一的大提琴協奏曲

舒曼(Robert Schumann, 1810-1856)a小調大提琴協奏曲與海頓(Franz Joseph Haydn, 1732-1809)大提琴協奏曲,以及浪漫後期的德弗札克(Antonín Dvořák, 1841-1904)的b小調大提琴協奏曲,被譽為大提琴三首最受讚譽的協奏曲作品。

 

就任杜賽道夫總監的賀喜之作

創作時間 1850年10月10日-25日 前後
調性 a小調
首演時間 1860年4月23日,由Ludwig Ebert擔任獨奏者,首演於Oldenburg,編號為 op.129
出版時間 首演後反應不佳,舒曼將樂曲大修,於1851年出版。

 

舒曼的a小調大提琴協奏曲創作於他離開德勒斯登(Dresden),就任杜塞道夫(Düsseldorf)音樂總監時期,大約1850年前後。此時距離舒曼精神分裂入住病院僅有4年,他的精神狀況時續在不穩定的狀態之下,因此即使完成此曲,舒曼從未在生前聽過此曲的首演,非常令人惋惜。

a小調大提琴協奏曲後於1860年4月23日,由Ludwig Ebert擔任獨奏者,首演於萊比錫(Leipzig)首演,最初卻因為不屬於華麗炫技型協奏曲而未受到最初的好評,雖然流傳下來,但也遲遲等到近代西班牙大提琴家卡薩爾斯(Pablo Casals, 1876-1973)的持續演奏與不斷推薦,才有越來越多人發掘此曲真正蘊涵的音樂價值。

在當代,舒曼的大提琴協奏曲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卻也費時百年以上之功,才能臻至此境。

 

1850年,40歲的舒曼照片

 

回歸歌唱與交響協奏曲

舒曼的大提琴協奏曲有兩大特色:歌唱性與交響協奏曲。

在大提琴協奏曲中,表面看是不夠炫技,但其實不然,此曲仍具備高度的演奏技術要求:

舒曼真正的思維是以大提琴出色的歌唱性,或者說,強調大提琴的人聲化,將這項樂器完美地融入交響樂團中,成為樂團裡的一份子,適時地展現獨奏者角色,並適時地與樂團合作~既競爭又合作,而非只專注於外在的炫技,這樣深邃的意涵,過了50年有餘,才能被世人所發現

 

三首史上最備受讚譽的大提琴協奏曲

海頓:第一號C大調大提琴協奏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GfeHYyzVtY

 

德弗札克:b小調大提琴協奏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BFeeOt_SGY&t=1315s

 

 

樂譜版本欣賞

第一樂章:

不要太快(Nicht zu schnell )a 小調。

兩管編制,奏鳴曲快板曲式

導奏 - 呈示部 - 發展部 - 再現部

00:00 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vzvjbuOtWE

 

第二樂章:

58小節

三段體(A - B - A - 過門 - 尾奏)

緩板(Langsam)F大調,緩慢的三段體。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4g8hwfTR-I

 

延伸說明「克拉拉動機」

「C-B-A-G-F」連續下行五度音階,或者「La - Re」五度連音上、下五度音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4ag16YqXrI

 

更多說明

https://youtu.be/jtFRVM60170?si=ZuIdOmnYTUg32JiL

 

第三樂章:

很活潑的(Sehr lebhaft)a小調。

奏鳴曲快板曲式

導奏 - 呈示部 - 發展部 - 再現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GbPH4fwJYo

 

大提琴獨奏樂譜賞析

00:00 I Nicht zu schnell

10:58 II Langsam

14:56 III Sehr lebhaf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57E2ReqHsw

 

 

【附錄】舒曼作品目錄

List of compositions by Robert Schumann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 前往蹦藝術 Podcas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BON音樂】蹦藝術X大人社團 - 普契尼逝世百年特別課程(五)《杜蘭朵公主》詠嘆調深入賞析與版本比較

【BON音樂】蹦藝術X大人社團 - 普契尼逝世百年特別課程(五)《杜蘭朵公主》詠嘆調深入賞析與版本比較

Special lecture about Puccini - 5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古典音樂是你的生活必需品?
希望有機會能拓展對古典樂的了解?
跟著林仁斌老師一起認識偉大的音樂藝術!

《大人社團》與蹦藝術攜手開設古典音樂鑑賞課程,林仁斌老師帶領學員欣賞每首的獨特之處,讓您徜徉在樂曲中,更貼近音樂家的心血結晶,聽出更多況味與樂趣!

《延伸閱讀》大人的音樂欣賞線上直播課程好嗎?學員真實回饋分享

《延伸閱讀》大人的音樂欣賞課學員回饋,看他們用音樂為生活注入繽紛

 

超級重量級~

【BON旅行】2024年8月歐洲旅遊行程|普契尼逝世百年.四大歌劇音樂探索之旅❤️

https://bonart.com.tw/20240812-bon-vayage-music-art-trip-2/

 

【精彩課程ing】

2024年6月起

古典樂欣賞線上直播課(6/6週四下午班,共5堂):解析普契尼四大經典的精彩詠嘆

 

古典樂欣賞線上直播課(7/18週四下午班,共5堂):浪漫巨人-拉赫曼尼諾夫的鋼琴協奏之旅

 

古典樂欣賞線上直播課(9/19週四下午班,共5堂):從鍵盤到交響,李斯特的鋼琴魔性

 

【三系列合購優惠】古典樂欣賞線上直播課(6/6週四下午班,共15堂)


主講人:林仁斌老師

 

你對古典音樂深深著迷,期待聽懂更多內容嗎?

不只對作品感興趣,也想多了解音樂家的背景?

跟著林仁斌老師一起揭開這層有趣又精彩的音樂面紗~

《大人社團》與蹦藝術的林仁斌老師攜手開設古典樂欣賞課,這期將深入探索普契尼音樂的魅力,音樂新手也能輕鬆領略的歌劇世界,一同從義大利大師眼中看世界:普契尼的四大經典的精彩詠嘆!

  • 課程內容

    樂感狂潮:普契尼的歌劇魅力

    • 第一堂|「獵劇本高手、獵旋律高手、獵豔高手」:普契尼生平與他的音樂

    提起普契尼的歌劇,您立刻聯想到《波西米亞人》、《托斯卡》、《蝴蝶夫人》和《杜蘭朵公主》──這些作品深深觸動人心。今年,我們懷念義大利歌劇大師普契尼(G. Puccini, 1858-1924)逝世百年。林仁斌老師將帶領我們認識普契尼精彩的歌劇人生與絕美旋律這絕對是一場音樂之旅,不容錯過!

    1. 普契尼生平:以歌劇的成功成為當代最富裕的作曲家之一,而他的人生更是傳奇般的存在。
    2. 普契尼音樂:從樂譜到創作技法,再到歷史版本比較,以嶄新的角度品味普契尼音樂的奧妙。
    • 第二堂|《波西米亞人》詠嘆調深入賞析與版本比較

    踏入音樂賞析領域,認識詠嘆調:
    魯道夫:多麽冰冷的手(Che gelida manina)、
    咪咪:我的名字叫咪咪(Si , mi chiamano Mini)、
    慕賽塔:當我走在大街上(Quando me’n vo’)、
    咪咪:他們已經走了(Sono andati)

     

    • 第三堂|《托斯卡》詠嘆調深入賞析與版本比較

    本堂課賞析版本比較詠嘆調:
    卡瓦拉多希:奇妙的和諧(Recondita armonia)、
    托斯卡:為了藝術為了愛(Vissi d'arte, vissi d'amore)、
    卡瓦拉多希:今夜星光燦爛(E lucevan le stelle)、
    史卡皮亞:去吧!托斯卡(Va, Tosca!)

     

    • 第四堂|《蝴蝶夫人》詠嘆調深入賞析與版本比較

    本堂課賞析詠嘆調版本比較:
    蝴蝶與合唱:多麽美好的天空!多麽美好的大海(Ah! Quanto cielo! Quanto mar!)

    平克頓與蝴蝶:來吧!我的愛(Vieni amor mio)、
    好好待我(vogliatemi bene, un bene da bambino)、
    當夜晚降臨(Quando vien la sera)、
    眼中如有魔法的女孩(Bimba dagli occhi pieni di malia)、
    蝴蝶:美好的一日(UUn Bel Di Vedremo)合唱:哼聲合唱(the Humming chorus)

     

    • 第五堂|《杜蘭朵公主》詠嘆調深入賞析與版本比較

    柳兒:主人請聽我說(Signore, ascolta! )、
    卡拉富:別哭,柳兒!(Non piangere, Liù! )、
    杜蘭朵:在這個皇宮(In questa reggia)、
    杜蘭朵與卡拉富:三道謎題、
    卡拉富:今晚無人能眠(Nessun dorma)

    ※本課程大綱僅供參考,授課老師將視班級學員學習進度有所調整。


作曲家 普契尼

 

歌劇詳細介紹

https://bonart.com.tw/all-about-puccini-turandot/

 

歌劇總譜

第一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tyUYpc3R6Y

 

欣賞段落

第一幕

  • (大都會 27'50")主人啊! 請聽吾言〝Signore ascolta〞—— 柳兒苦勸王子不該去冒回答公主謎語的風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jCbV0XS7iA

 

 

Signore, ascolta – Leona Mitchell (Liu, Turandot)

 

  • (大都會 30'48")別傷悲,柳兒!〝Non piangere,Liù〞 —— 看到真心勸阻自己卡拉富,對柳兒的忠心很感動,他對柳兒說:萬一不能答對公主的謎語而被斬首,希望柳兒繼續效忠父親,減少流亡的痛苦。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MNXIJiwNW0

 

 

第二幕

  • (大都會 22'00")祖先的屈辱〝In questa Reggia〞——公主自述對於先人的不幸所感到的仇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fR6ix-kD_Q

 

 

  • (大都會 25'50")謎題有三.死路卻是一條(活路只有一條)—— 杜蘭朵公主唱出先人陸鈴遭受外族欺凌致死,故對天下男子充滿恨意,「謎題有三.死路卻是一條」,卡拉富王子則同時唱出「謎題有三.活路只有一條」,相互呼應。(26'30"

https://youtu.be/16j2wxWFhX4?t=1595

 

  • (大都會 37'41")第三題答對之後(35'38"),此時再次出現《茉莉花》旋律,兩人皆唱達最高音域High C(39'25")。杜蘭朵唱著她的懊悔,不要嘲笑我的驕傲。隨後換成卡拉富佈下謎題:「猜猜我的姓名」。(大都會 37'41")

https://youtu.be/16j2wxWFhX4?t=2141

 

  • (大都會 39'55")「愛情主題」(第一幕為「陌生人主題」)出現。
  • 卡拉富反出題「謎題動機」(40'22"):「妳不知道我的名字」、「這就是謎題」。「日出前說出我的名字,破曉時我就準備送命...」

https://youtu.be/16j2wxWFhX4?t=2422

 

  • (大都會 41'20")吾皇萬歲萬萬歲(42'18")。臣民叩謝君王,世界的統治者

https://youtu.be/16j2wxWFhX4?t=2539

 

第三幕

  • (大都會 02'50")公主徹夜未眠〝Nessun dorma〞—— 王子表達對於公主猜不出自己姓名的信心,並穿插著北京城百姓對於公主的命令之心聲。

(帕華洛帝於主演的電影《Yes, Giorgio》中,真實扮演男高音的角色,於電影中演唱歌劇《杜蘭朵公主》)

 

一代偉大男高音Franco Corelli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Wokel5YxM8

 

Puccini: Nessun Dorma from ‘Turandot’ – BBC Proms

 

Luciano Pavarotti sings “Nessun dorma” from Turandot (The Three Tenors in Concert 1994)

 

  • (大都會 13'58")冰霜將妳重重包圍〝Tu che di gel sei cinta〞—— 柳兒受到公主逼供虐待,但卻堅決不說出王子姓名,決意自殺殉身前所演唱之詠嘆調。(17'53"

https://youtu.be/iFJ96f-rzHs?t=1073

 

 

歌詞翻譯(林仁斌翻譯)

義大利文歌詞 中文歌詞
TURANDOT: Chi pose tanta forza nel tuo cuore?

LIÙ: Principessa, l’amore!
T.: L’amore?

Liù affronta la glaciale principessa con quest’aria:

Tu che di gel sei cinta
da tanta fiamma vinta
L’amerai anche tu!
Prima di quest’aurora
io chiudo stanca gli occhi
perché egli vinca ancora…
egli vinca ancora…
per non, per non vederlo più!
Prima di quest’aurora, di quest’aurora
io chiudo stanca gli occhi
per non vederlo più!

杜蘭朵:誰在你心裡注入如此大的力量?

柳:公主,是愛情!
杜蘭朵:愛?

柳兒用這樣的神情面對冰冷的公主:

被層層冰霜包圍的你
一旦被如此多的火焰征服
你也會愛上他的!
在這黎明之前
我會閉上疲憊的雙眼
這樣他仍然可以獲勝
他或許還能贏…
不再,不再見到他!
在這黎明之前,在這黎明之前
我會閉上這疲憊的雙眼
再也見不到他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WDmRArY5gs

 

Bonus 《Nessun Dorma》快閃演唱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 前往蹦藝術 Podcas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BON音樂】華格納專題演講 Part.2 -《從主導動機談起》在樂劇中看盡愛與權力的人生寓意

【BON音樂】華格納專題演講 Part.2 -《從主導動機談起》在樂劇中看盡愛與權力的人生寓意
Richard Wagner and Modern Movie Music - 2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先具備想像力,才能創造真實” — 華格納

為了心愛的《指環》四部曲,華格納歷經26年歲月方始成就此音樂經典創作;為了將劇作推上舞台,華格納除了得到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的贊助,並找到寧靜小城拜魯特古劇場改裝為專屬《指環》舞台,再尋求當地市長、議員的支持,甚至發行了贊助券~簡直是現代文創尋求贊助演出的運作模式開創者!

1876年華格納在多方助力之下終於夢想成真,建構出舉世獨一無二的拜魯特節慶劇院,而那人稱為「綠丘」之地,每年暑假期間的演出音樂會,年年盛況空前、座無虛席~

本場蔚藍人文堂雲端演講,由台灣蹦藝術協會理事長林仁斌為您細細解說《指環》四聯劇的各項極致特色~

主講人:林仁斌


"真正的喜悅不存在於物質,而是由心所發" - 華格納

 

華格納代表作品一覽

《華格納作品目錄(Wagner-Werk-Verzeichnis)》(WWV)中,一共收錄的他的作品共有113件,其中包括未完成的以及計劃中的作品,如果將未譜曲劇本、構思及失蹤的作品除去,剩下82部;如果再細數真正完成的歌劇作品,一共10部。(若指環四聯劇拆開計算為13部)

*資料取自維基百科,並附上超連結方便檢索。

中文名稱 原文名稱 首演年份
仙女 Die Feen 創作於1833-34,首演於1888年
禁戀 Das Liebesverbot 創作於1834-36,首演於1836年
黎恩濟 Rienzi 1837
漂泊的荷蘭人 Der Fliegende Holländer 1843
唐懷瑟 Tannhäuser 1845
羅恩格林 Lohengrin 1848
崔斯坦與伊索德 Tristan und Isolde 1859
紐倫堡的名歌手 Die Meistersinger Von Nürnberg 1867
尼貝龍根的指環

I.萊茵的黃金
II.女武神
III.齊格菲
IV.諸神的黃昏

Der Ring des Nibelungen

I.Das Rheingold
II.Die Walküre
III.Siegfried
IV.Götterdämmerung

I.萊茵的黃金(1854)
II.女武神(1856)
III.齊格菲(1871)
IV.諸神的黃昏(1874)
帕西法爾 Parsifal 1882

 

他首將歌劇中音樂的地位提升,將劇情、歌詞與音樂更縝密融合,過往的歌劇在他改革下,變成格局更弘大的「樂劇」(德:Muzikdrama)(英:Music Drama)。而在這樣的理念中,華格納將「樂劇」置為最高位階,認為從音樂譜曲、詩歌文字到戲劇、舞蹈、舞台、服裝等所有元素,皆應融合為一,為整體戲劇呈現服務,這就是「整體藝術」(德:Gesamtkunstwerk)(英:Total work of Art)。

 

華格納的豆知識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egxnvzvNqo

 

華格納生平簡述

*生平取自「知識百科

1813年5月22日出生於德國萊比錫,父親是當地警察局書記員,在華格納六個月大時因傷寒過世。母親在1814年改嫁與丈夫一位具有演員、作家及畫家等多重身份的好友蓋耶爾。

華格納的母親改嫁後隨蓋耶爾遷居德勒斯登,蓋耶爾對華格納非常仁慈,但是在華格納七歲時,他也不幸去世了。1822年華格納進入教會學校就讀,除了在文學和哲學上比較出色曾經得到學校詩作比賽的優勝外,其他科目都是一蹋糊塗,高中他讀的還是「後段班」,自尊心曾經大受打擊;華格納十四歲就顯現出不凡的戲劇才華,他撰寫了生平第一部劇本「萊巴德與阿德萊達」。 同時華格納也開始學鋼琴,但那時候他對音樂的熱情並不如文學那么強烈,而且也懶於練琴,所以終其一生鋼琴彈得都不是很好。

1827年華格納全家遷回萊比錫,1828年15歲的華格納欣賞了貝多芬的第七號交響樂,心靈受到巨大的震撼,從此他下定決心要成為一位偉大的作曲家,母親為了幫助愛子完成計畫,為他請了一位音樂教授Theidir Weinlig,在他的指導下,沒上過音樂院的華格納突飛猛進,終成一代大師!

1831年華格納進入萊比錫大學選修哲學,沒多久即因為生活過於放縱而遭退學。此時他對音樂仍有很大興趣,就追隨湯瑪斯教會的合唱指揮溫利格學習作曲,並且和溫利格一同工作了半年,使他獲益良多。

1832年華格納完成一首C大調交響曲,他將此曲帶往維也納希望能得到演出機會,但卻遭到冷落失敗而返。回程途中在布拉格寫下歌劇『婚禮』的劇本,返抵萊比錫後著手為該劇譜曲,這齣歌劇雖然並沒有完成,但已為華格納往後自己寫劇本並且譜曲開了先例。

1833年華格納應伍茲堡歌劇院邀請出任合唱指揮,使他有更多的機會實地接觸歌劇演出,並從中學習創作歌劇技法。隔年就完成了第一部歌劇作品『仙女』,1836年春天寫出『愛的禁令』,不過這兩部歌劇都沒有得到正式演出的機會。

由於接連兩齣歌劇都無法上演,華格納的經濟非常困窘,為了增加收入,他轉到馬德堡的一個小歌劇團當指揮,並於1836年11月與歌劇團中女演員敏娜結婚。

1837年夏天,華格納與妻子前往俄國里加,擔任當地歌劇院指揮,並開始著手創作歌劇『黎恩濟』。由於華格納收入不豐又不知節儉,家庭經濟更加惡化。1839年3月為了躲避債主追討,與妻子搭船逃往英國。在航行途中遇到暴風雨,促成兩年後華格納寫作歌劇『漂泊的荷蘭人』。1839年9月華格納從英國前往巴黎發展,然而巴黎樂界對這位沒沒無聞的新人並不感興趣。

雖然於1840年完成了『黎恩濟』,1841年又推出『飛行的荷蘭人』,但是這兩齣歌劇在巴黎也都得不到上演機會,在巴黎的三年間生活極端貧困,甚至因欠債而兩度下獄。這一段困苦的日子使得華格納原本就談不上高貴的個性,變得更加自私而無情,對於一切倫理道德的規範,也都採取敵對的態度。

1842年『黎恩濟』終於獲得在德勒斯登上演的機會,『黎恩濟』的演出是華格納生命中的轉捩點,它的成功使華格納得到了德勒斯登歌劇院指揮的職務。1843年『漂泊的荷蘭人』也在德勒斯登推出,雖然它不及『黎恩濟』成功,但又使華格納獲得了薩克森宮廷音樂監督的工作。

1845年華格納完成『唐懷瑟』,觀眾的反應卻頗為冷淡。1848年華格納又創作了『羅恩格林』,這部歌劇直到兩年後才得到演出的機會,由李斯特在威瑪舉行首演。

1849年德勒斯登爆發革命,華格納因參與革命活動被通緝。最先逃到威瑪在李斯特家中暫避風頭,之後在李斯特協助下逃往瑞士,並且以政治犯身分在蘇黎士定居。在瑞士的前幾年華格納暫停音樂創作而埋首於理論著述,完成了多本重要著作,其中在『歌劇與戲劇』一書里,首次發表了他的歌劇原則,他預言未來的歌劇必將捨棄過去慣用的詠嘆調和宣敘調,音樂與劇本會更緊密配合,而且也會加入其它藝術而成為一種統一的藝術作品,他並稱這種新的戲劇型式為『樂劇』。

完成了理論著述後,在蘇黎士的一些朋友熱心贊助下,華格納開始恢復音樂創作。在這些新朋友中,富商威森東克不但以金錢援助華格納,更提供華格納舒適的住宅,然而華格納後來竟與威森東克的妻子瑪黛德談戀愛。儘管華格納有道德上的缺失,但他與瑪黛德之間的這段戀情也成了他創作的動力,使得此後數年成為華格納一生中創作最豐富的時期。

1852年華格納寫了『女武神』,1853年完成『萊茵河的黃金』,連同他在德勒斯登時期即已寫成的『諸神的黃昏』和『齊格菲』兩部劇本, 尼貝龍根的指環劇本至此都已完成。1853年至1857年間華格納便埋首於這套聯篇樂劇的譜曲工作,然而由於這套樂劇太過龐大,再加上忙於其他事務,於是譜曲工作在未完成前已先暫告段落。

1857年8月華格納開始譜寫『崑斯坦與伊索德』,也於此時妻子敏娜發現他與瑪黛德間之戀情,為了挽回婚姻,敏娜佯稱心臟有毛病必須到威尼斯休養,華格納不得已只好搬出威森東克提供給他的居所隨妻子一同到威尼斯

1859年8月華格納在威尼斯完成了『崔斯坦與伊索德』這齣隱含著他與瑪黛德間戀情的樂劇。1860年德國政府赦免了華格納參與革命的罪行,使他終得以返回祖國。回國後華格納以指揮家的身份巡迴各地演出,他除了介紹自己的作品外,也演奏貝多芬及其他作曲家的曲子,華格納成了一位著名的指揮家。

1862年敏娜無法再忍受丈夫的風流因此分居。1864年華格納遇到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貴人巴伐利亞年輕的國王路德維希二世。路德威二世延聘華格納到慕尼黑,提供他一切生活及音樂上的需要,讓他可以安心創作。從1864年起到1883年去世為止,華格納過著他一生中最優渥的生活。

有良好條件的配合,華格納便進一步著手實現自己的音樂理想。首先他請了當時著名的鋼琴家、指揮家、李斯特的女婿畢羅到宮廷劇院來擔任指揮,自己則專心創作。畢羅對華格納相當崇拜與尊敬,他成了華格納的得力助手,也總是不遺餘力地推廣華格納的作品,然而華格納卻與畢羅的妻子柯西瑪暗通款曲。

1865年柯西瑪為華格納生了一個女兒,取名為伊索德,但畢羅卻仍然被蒙在鼓裡,一年後柯西瑪又為華格納生了一個女兒,至此華格納決定將柯西瑪據為已有,1866年秋天他們兩人一起到瑞士。李斯特知道這件事情後非常震怒,許多年都不肯原諒柯西瑪和華格納,而畢羅更是傷心至極。

不過李斯特和畢羅都沒有因華格納的不義而影響他們對華格納的藝術評價,他們仍然努力推介華格納的作品,也顯示出他們為了藝術而展現寬大與無私的胸懷。

1866年華格納原配敏娜去世。

1868年華格納推出『紐倫堡名歌手』,完成該劇後,他便著手繼續譜寫已擱置了十二年的『尼貝龍根的指環』。1869年柯西瑪為華格納生了一個兒子,取名為齊格菲。1870年初畢羅與柯西瑪完成離婚,年中華格納即與柯西瑪正式結婚。

華格納多年以來一直希望建造一座符合自己理想的劇院,專門上演自己的作品,這個心愿因路德威二世的支持,以及華格納四處募款並復出旅行演奏而於 1873 年付諸實現。該劇院建造於巴伐利亞境內的古城拜魯特,興建過程中華格納不但親自監造,還將自己許多關於劇場設計的理論運用於劇院中。劇院於1876年落成,並於同年8月舉辦首屆拜魯特音樂節,演出全本『尼貝龍根的指環』。

之後華格納並未停止創作,他又花了六年時間寫了最後的一部樂劇『帕西法爾』,於1882在拜魯特首演。不久後華格納心臟病發作,於1883年2月13日病逝於威尼斯,家人將遺體運回拜魯特,在舉行了盛大喪禮後將他葬在自家華宅「瓦溫弗里德」(Wahnfried)的庭院內。

直到生命的最後幾年之前,華格納的生活似乎都以政治流放、動蕩的愛情、貧困和一再逃避債務為人所知。近幾十年來,他關於音樂、戲劇和政治的有爭議的作品引起了廣泛的各種評論,尤其是他表達反猶太情緒的思想。

在整個 20 世紀的許多藝術中,都可以追溯到華格納思想所帶來的影響;從作曲、指揮、哲學、文學、視覺藝術和戲劇演出,甚至電影。

 


《唐懷瑟》序曲

《唐懷瑟》主導動機集(播放清單)

https://youtu.be/MjANkcX_U3A?si=t16SZI2iSqHyafpj

 

《唐懷瑟》採根據德國中世紀傳說而寫,劇本1843年完成,總譜1845年完成在Dresden宮廷劇院親自首演。

 

華格納於1861年巴黎演出時,順應法國人的喜好加上了芭蕾舞與維納斯堡音樂,因此德勒斯登版較嚴謹,巴黎版則較優美討喜。

華格納的《唐懷瑟》與《羅安格林》屬於被上演次數多高的兩部歌劇,他的寫作方式逐漸脫離義大利歌劇跑馬詠嘆調的影響,逐漸進入整部音樂主題設計的完整化,是他所提倡的「樂劇」逐漸落實的過程。

主角人物唐懷瑟、伊莉莎白、維納斯、沃夫倫、郡主等,每一位角色均具有鮮明性格,也因此讓歌劇戲劇性更強化。

遊唱騎士唐懷瑟因為沉溺在愛神維納斯的肉慾中,甚至在歌唱比賽高歌讚美維納斯而墮入不被允許的靈慾深淵;郡主的姪女,同時也是愛慕著唐懷瑟的伊莉莎白公主,選擇以摯愛的純潔生命拯救唐懷瑟執迷不悟的靈魂,甚至願意替他的罪行贖罪。

《唐懷瑟》序曲,為三段體曲式,以朝聖者的緩步虔誠合唱開端,接入懺悔動機等主題,再逐漸進入樂曲高潮,再接著描寫維納斯堡的誘惑與維納斯愛慾音樂,呈現當代世人無法理解之縱慾恣情,再之後回到朝聖者合唱主題再度出現,鐵杖開花~唐懷瑟靈魂終得救贖。

 

精彩神級日劇《白色巨塔》第一集,財前的隔空手術手勢,哼唱的音樂即為《唐懷瑟》序曲朝聖者主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7dQoC8DpUw

 

 

華格納號的示範


【指環故事】

華格納構思與創作長達26年的《尼伯龍根指環》四部曲,集音樂、文學、哲學、神話、傳奇之大成,代表著十九世紀歐洲藝術的最高成就,從歌劇走向樂劇,不但劇本獨立完成,連音樂也是,而連續四天,演出總時需長達17個小時之久,更是創下前人難以企及之輝煌紀錄。

 

維基百科網頁《尼伯龍根的指環》

 

《指環》四聯劇音樂播放清單

https://open.spotify.com/album/3tDNolZfho9MTSRqwoBcFy?si=fg6zpp4JRH6B0s9T0xfWMQ


19世紀中期法國大歌劇麥亞白爾式歌劇《先知》序曲(1849)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CxbhIFiej0

 

華格納《漂泊的荷蘭人》序曲(184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zqen5-UxlQ

 

【指環故事】港樂《指環全劇》節目單分享(精選)


《指環》四聯劇

《指環》動機整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zEvrtgM1l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zFdrDju4Zw&list=PL78TsyiiZjhGNl-civwjVsk_7tn6XG3wh

 

序夜《萊茵的黃金》

 

【影片】北歐神話的起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O0yHLD25cI&list=PLKxY5nnf6mOBruaxVY75OBA8bRBX-hO9_&index=5


序夜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NQnC2XCGPo


第一夜《女武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wM4YEjIdZ4

 

精彩音樂:

第一幕:齊格蒙的逃亡 --> 與齊格琳相遇

洪丁威猛陰森的主題

齊格蒙對寶劍的呼喊(11秒 x 2)

"Wälse!"

(搭配大都會第一幕影片 39'4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15BsiKRhZQ

 

第三幕:女武神的騎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kjAN3R55tM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ubJA8l3jQk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ubJA8l3jQk

 

第三幕:布倫希爾德幫助齊格琳逃亡,齊格飛動機出現

 

第三幕:佛旦對女兒的憐惜與不捨、火神動機

 


第二夜《齊格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ZBG6jcrPFo

 

 

精彩音樂:

齊格飛鑄劍.鍛造之歌

齊格飛的屠龍之旅

齊格飛的號角主題

鳥兒

森林的低語

屠龍精彩描繪

喚醒女武神

永遠的愛人:齊格飛牧歌(大都會影片:1'07'58")

 

延伸閱讀

https://diemusikzeitung.com/2015/09/23/%E7%B5%A6%E6%88%91%E7%9A%84%E6%91%B0%E6%84%9B%EF%BC%9A%E3%80%8A%E9%BD%8A%E6%A0%BC%E9%A3%9B%E7%89%A7%E6%AD%8C%E3%80%8B/

 

還原場景:

華格納給柯西碼的生日禮物《齊格飛牧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y59vzTUL2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ZBG6jcrPFo


第三夜《諸神的黃昏》

精彩音樂:

第一幕:

齊格飛與布倫希爾德告別(大都會 18'55")

送上指環/獻上神馬(交換信物)

齊格飛的萊茵冒險之旅

 

第三幕:

齊格飛在哈根的忘情水解藥效力下,暮然想起所有前事

哈根由背後刺死齊格飛

齊格飛之死(所有動機大集合)

女武神布倫希爾德:歸還指環.犧牲生命.救贖世界

 

第三夜:終章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YekfY5QyTo

 

 

【齊格飛的葬禮】主導動機全整理


 

【附錄】華格納重要大事年表

1813年5月22日 理察·華格納出生於萊比錫。

1814年8月23月 華格納的母親再嫁演員丶詩人路德維希·蓋爾。之後舉家遷往德勒斯登

1822—1827年 就讀於德勒斯登十字學校。

1828—1830年 就讀於萊比錫尼可萊學校。

1830年 就讀於萊比錫托馬斯學校。

1831年 於在萊比錫大學註冊為音樂學院學生,師從克望斯蒂安·西奧多·魏因利格

1833年 擔任符茲堡合唱團指揮。

1834—1836年 擔任馬格德堡劇院樂團指揮。

1836年11月24日 與米娜·普拉納結婚,在昆尼希堡附近的特拉海姆舉行婚禮。

1837年4月1日 出任昆尼希堡劇院樂團指揮。之後,華格納前往里加,擔任劇院樂團指揮直至1839年初。

1839年9月 華格納夫婦在倫敦短暫逗留後,抵達巴黎。

1842年4月 華格納夫婦返回德國德勒斯登。10月20日,歌劇《黎恩濟》在德勒斯登宮廷劇院首演。

1843年1月2日,歌劇《漂泊的荷蘭人》在德勒斯登宮廷劇院首演。2月2日,華格納被任命為皇家薩克森宮廷樂長。

1845年10月19日,歌劇《唐懷瑟》在德勒斯登首演。

1849年5月 參加德勒斯登革命,華格納遭通緝,流亡到瑞士。

1850年8月28日 歌劇《羅安格林》在威瑪宮廷劇院首演,由李斯特指揮。

1852年 華格納結識奧托·魏森東克一家。夏季在義大利北部旅行。

1853年5月18、20、22日 華格納在蘇黎世舉行著名的五月音樂會。

7月2日·李斯特到達蘇黎世。

1855年 華格納在倫敦指揮八場音樂會。

1857年4月28日 華格納搬入魏森東克一家在蘇黎世郊區別墅旁的「庇護所」。

1862年8月11日-18日 受到薩克森國王赦,華格納返回德國,在美茵茲、畢伯利希、卡爾斯魯厄丶德勒斯登和維也納逗留。

1864年5月4日 路德維希二世召見華格納,兩人在巴伐利亞(慕尼黑)官邸第一次會面。

1865年6月10日 《崔斯坦與伊索德》在慕尼黑宮廷劇院首演。

1866年1月25日 米娜·華格納在德勒斯登去世。4月15日 華格納搬往琉森的特里布申。

1868年6月21日 《紐倫堡的名歌手》在慕尼黑宮廷劇院首演。11月8日,華格納在萊比錫結識尼采。

1869年6月6日 華格納與柯西瑪所生的第一個孩子:齊格菲·華格納在特里布申出生。9月22日 《萊茵的黃金》在慕尼黑首演。

1870年6月26日 《女武神》在慕尼黑首演。8月25日·在路德維希二世生日的這一天,華格納與柯西瑪結婚。

1871年4月 華格納第一次來到拜魯特。5月3日·在柏林受到俾斯麥接見。

1872年4月22日 華格納離開特里布申,遷往拜魯特。5月22日,在華格納59歲生日這一天·拜魯特音樂節劇院舉行奠基典禮。

1873年2月 返回拜魯特。

1874年4月28日 華格納一家七口,遷入位於拜魯特的瓦溫弗里德別墅(Wahnfried)。

1876年8月13日一17日 拜魯特音樂節劇院揭幕。首次上演華格納的《尼伯龍根的指環》四聯劇,德國皇帝威廉一世出席。10月底,在索倫托最後一次與尼采會面。

1877年5月17日 英國女皇維多利亞在溫莎宮接見華格納。

1882年7月26日 《帕西法爾》在拜魯特音樂節劇院首演。9月14日 華格納與家人前往威尼斯。

1883年2月13日 華格納去世於威尼斯溫德拉米宮飯店去世。

2月18日,華格納遺體運回瓦溫弗里德別墅花園,依其遺願長眠葬於此處。

 

華格納《指環》的寓意

起.承.轉.合

華格納引用典型的起,承,轉,合四個過程,來敘述尼貝龍根指環故事。  

“起”,“萊茵的黃金”佈下全劇的背景和起因;

“承”,“女武神”展示故事開端;

“轉”,“齊格飛”故事角色的人格化;

“合”,“諸神黃昏”種下因果的總結。 
  

四部歌劇各有不同的主題:

“萊茵的黃金”表達愛與貪婪權勢的鬥爭(Love vs Greed / power)

“女武神”是愛與律法的對峙和矛盾(Love vs Law)

“齊格非”宣稱因愛而得到自由(Love=Freedom)

“諸神黃昏”愛就是忍耐和順從(Self-Sacrifice),自我的犧牲和救贖(Redemption);

最後也就是只有靠“愛的救贖”(Redemption through love)才能脫離苦難。

另一種詮釋,

是代表當時工業革命後歐洲貴族沒落之預言:

貴族(神族)有高貴的氣質,

有法律和制度(以Wotan的長矛為象徵),

以及武力(劍)與知識(Erda與其女兒)作為支持;

並與地主和農業(巨人族)盟約,建立政權(Valhalla)

但新興的資本主義和工業(Alberich)

不顧一切地掠奪自然資源(萊茵的黃金),

剝削勞動者(侏儒族),

操控經濟大權(指環),

威脅舊社會秩序。

貴族巧取豪奪,壓制新興勢力,種下惡因(指環的毒咒)。

經濟後來落在保守的地主手中,為求自保(巨龍),

而資本主義仍蠢蠢欲動。

貴族為保政權,打破體制的革新(Walsung),

受到體制內(Fricka)的牽制,無法成功。

於是便出現了有理想(Brunhilde)的熱血革命者(Siegfried)。

但革命者小有所成,便忘了理想(吃了迷藥),

最後的結局是一切付諸一炬。  

指環從一開始就在劇中出現,

但它卻從未對人帶來任何益處(除了阿貝理希在“萊茵河的黃金”中,用指環來召喚尼貝龍族的寶藏之外)。

但指環的詛咒,卻發揮得淋漓盡致:指環的擁有者,都沒有好下場

由巨人兄弟開始,法索爾特(Fasolt)和法弗納(Fafner),

直到後來的布倫希爾德,齊格飛,

以及昆特,哈根等人,下場莫不如此。 

故,引之最大警世寓意,為「貪」 

【台灣蹦藝術協會 - 長期計畫】

古典音樂影像化!以知識與優雅豐富所有人的音樂欣賞,需要您的支持!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8Z59-PP2UQ

 

依據政府捐款抵稅規定:

  • 個人:若用個人名義向合法立案的公益組織、團體、社團法人捐款抵稅,上限為個人綜合所得總額的 20%。

 

【您捐款.我們送CD】

只要您捐款達3000元新台幣,台灣蹦藝術協會將致贈您《華麗聚焦.雙長笛與鋼琴的歌劇之夜》正版雙CD乙張

請以LINE 聯繫林仁斌老師↓

LINE ID:  jenpin888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LtvqgrEJJA&t=8s

 

雙長笛與鋼琴演奏專輯(雙CD裝)

 

好文閱讀

華格納歌劇《尼伯龍根的指環》

 

蹦藝術Podcast「華格納專題」EP77-88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 前往蹦藝術 Podcas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BON音樂】蹦藝術X大人社團 - 普契尼逝世百年特別課程(四)《蝴蝶夫人》詠嘆調深入賞析與版本比較

【BON音樂】蹦藝術X大人社團 - 普契尼逝世百年特別課程(四)《蝴蝶夫人》詠嘆調深入賞析與版本比較
Special lecture about Puccini - 4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古典音樂是你的生活必需品?
希望有機會能拓展對古典樂的了解?
跟著林仁斌老師一起認識偉大的音樂藝術!

《大人社團》與蹦藝術攜手開設古典音樂鑑賞課程,林仁斌老師帶領學員欣賞每首的獨特之處,讓您徜徉在樂曲中,更貼近音樂家的心血結晶,聽出更多況味與樂趣!

《延伸閱讀》大人的音樂欣賞線上直播課程好嗎?學員真實回饋分享

《延伸閱讀》大人的音樂欣賞課學員回饋,看他們用音樂為生活注入繽紛

 

超級重量級~

【BON旅行】2024年8月歐洲旅遊行程|普契尼逝世百年.四大歌劇音樂探索之旅❤️

https://bonart.com.tw/20240812-bon-vayage-music-art-trip-2/

 

【精彩課程ing】

2024年6月起

古典樂欣賞線上直播課(6/6週四下午班,共5堂):解析普契尼四大經典的精彩詠嘆

 

古典樂欣賞線上直播課(7/18週四下午班,共5堂):浪漫巨人-拉赫曼尼諾夫的鋼琴協奏之旅

 

古典樂欣賞線上直播課(9/19週四下午班,共5堂):從鍵盤到交響,李斯特的鋼琴魔性

 

【三系列合購優惠】古典樂欣賞線上直播課(6/6週四下午班,共15堂)


主講人:林仁斌老師

 

你對古典音樂深深著迷,期待聽懂更多內容嗎?

不只對作品感興趣,也想多了解音樂家的背景?

跟著林仁斌老師一起揭開這層有趣又精彩的音樂面紗~

《大人社團》與蹦藝術的林仁斌老師攜手開設古典樂欣賞課,這期將深入探索普契尼音樂的魅力,音樂新手也能輕鬆領略的歌劇世界,一同從義大利大師眼中看世界:普契尼的四大經典的精彩詠嘆!

  • 課程內容

    樂感狂潮:普契尼的歌劇魅力

    • 第一堂|「獵劇本高手、獵旋律高手、獵豔高手」:普契尼生平與他的音樂

    提起普契尼的歌劇,您立刻聯想到《波西米亞人》、《托斯卡》、《蝴蝶夫人》和《杜蘭朵公主》──這些作品深深觸動人心。今年,我們懷念義大利歌劇大師普契尼(G. Puccini, 1858-1924)逝世百年。林仁斌老師將帶領我們認識普契尼精彩的歌劇人生與絕美旋律這絕對是一場音樂之旅,不容錯過!

    1. 普契尼生平:以歌劇的成功成為當代最富裕的作曲家之一,而他的人生更是傳奇般的存在。
    2. 普契尼音樂:從樂譜到創作技法,再到歷史版本比較,以嶄新的角度品味普契尼音樂的奧妙。
    • 第二堂|《波西米亞人》詠嘆調深入賞析與版本比較

    踏入音樂賞析領域,認識詠嘆調:
    魯道夫:多麽冰冷的手(Che gelida manina)、
    咪咪:我的名字叫咪咪(Si , mi chiamano Mini)、
    慕賽塔:當我走在大街上(Quando me’n vo’)、
    咪咪:他們已經走了(Sono andati)

     

    • 第三堂|《托斯卡》詠嘆調深入賞析與版本比較

    本堂課賞析版本比較詠嘆調:
    卡瓦拉多希:奇妙的和諧(Recondita armonia)、
    托斯卡:為了藝術為了愛(Vissi d'arte, vissi d'amore)、
    卡瓦拉多希:今夜星光燦爛(E lucevan le stelle)、
    史卡皮亞:去吧!托斯卡(Va, Tosca!)

     

    • 第四堂|《蝴蝶夫人》詠嘆調深入賞析與版本比較

    本堂課賞析詠嘆調版本比較:
    蝴蝶與合唱:多麽美好的天空!多麽美好的大海(Ah! Quanto cielo! Quanto mar!)

    平克頓與蝴蝶:來吧!我的愛(Vieni amor mio)、
    好好待我(vogliatemi bene, un bene da bambino)、
    當夜晚降臨(Quando vien la sera)、
    眼中如有魔法的女孩(Bimba dagli occhi pieni di malia)、
    蝴蝶:美好的一日(Un Bel Di Vedremo)
    合唱:哼聲合唱(the Humming chorus)

     

    • 第五堂|《杜蘭朵公主》詠嘆調深入賞析與版本比較

    柳兒:主人請聽我說(Signore, ascolta! )、
    卡拉富:別哭,柳兒!(Non piangere, Liù! )、
    杜蘭朵:在這個皇宮(In questa reggia)、
    杜蘭朵與卡拉富:三道謎題、
    卡拉富:今晚無人能眠(Nessun dorma)

    ※本課程大綱僅供參考,授課老師將視班級學員學習進度有所調整。


作曲家 普契尼


歌劇詳細介紹

https://bonart.com.tw/madama-butterfly-by-giacomo-puccini-2/

 

欣賞段落ㄧ、蝴蝶夫人的初次登場

一陣美麗的女聲合唱,遠遠地從山坡下傳上山頭,新娘秋秋桑在親友的陪伴下,緩步蓮移,拾階而上,沿途還歌頌著大自然的美景與夢幻般的愛情。

https://open.spotify.com/track/7Eq2Jr9SNLoGHxwoouJ2rp?si=42ec736192054146

 

芙蕾妮與帕華洛帝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3dlgZqFC_E

 

總譜版本(17'06"起)

https://youtu.be/2axQP3o1PzM?t=1026

 

黃英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l-eWfbdsKM

 

版本比較(17'50"起)

https://youtu.be/otI_YeqL8w8?t=1067

 

欣賞段落二、好好待我

Vogliatemi bene

好好愛我Vogliatemi bene一點點就好Un bene piccolino對孩子來說是件好事Un bene da bambino哪一款適合我Quale a me si conviene
愛我Vogliatemi bene我們都是習以為常的人Noi siamo gente avvezza對於小事Alle piccole cose謙虛而沉默Umili e silenziose到了溫柔Ad una tenerezza感人又深刻Sfiorante e pur profonda如同天空,如同大海的波濤Come il ciel, come l'onda del mare
讓我親吻你親愛的雙手Dammi ch'io baci le tue mani care我的蝴蝶,這名字太適合妳了Mia Butterfly, come t'han ben nomata纖弱的蝴蝶Tenue farfalla
他們說,在大海的彼岸Dicon ch'oltre mare如果落入人類手中Se cade in man dell'uom每一隻蝴蝶Ogni farfarla她會被針刺穿Da uno spillo è trafitta放在厚厚的桌子上Ed in tavola infitta
有一些道理Un po' di vero c'è你知道為什麼嗎?E tu lo sai perchÜ?這樣蝴蝶就不能再逃跑Perché non fugga più我抓住了妳Io t'ho ghermita我抱著你顫抖Ti serro palpitante你是我的Sei mia
是的,終生Sì, per la vita來來Vieni, vieni
遠離煩惱的靈魂Via dall'anima in pena可怕的痛苦L'angoscia paurosa這是一個晴朗的夜晚È notte serena看,一切都在沉睡Guarda, dorme ogni cosa
啊甜蜜的夜晚Ah dolce notte來來Vieni, vieni多少顆星星Quante stelle我從未見過它們如此美麗Non le vidi mai sì belle
啊,來來來Ah, vieni, vieni這是一個晴朗的夜晚È notte serena看,一切都在沉睡Guarda, dorme ogni cosa
甜蜜的夜晚,多少星星Dolce notte, quante stelle來來Vieni, vieni我從未見過它們如此美麗Non le vidi mai sì belle來來Vieni, vieni顫抖,每一個火花都閃耀Trema, brilla ogni favilla來吧,你是我的了Vien, sei mia隨著瞳孔的閃光Col baglior d'una pupilla

 

歌壇實力現役巨星(英國皇家歌劇院)

Ermonela Jaho (Cio-Cio-San) and Marcelo Puente (Pinkerton)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maQfmg0Rk0&t=99s

 

2001年的歌劇黃金搭擋

Angela Gheorghiu & Roberto Alagna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hfTiEISN5I

 

Madama Butterfly 2024, Asmik Grigorian -Act1 Vogliatemi ben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qKYz-OVpG0

 

2008年,Jonas Kaufmann and Angela Gheorghi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Op7RmV7S3c

 

黃英版(39'0045'22"起)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cQNjV-YSiM

黃英版(39'0045'22"起)

https://youtu.be/3stgof-xyN0?t=2723

 

Asmik Grigorian, Freddie De Tommaso - Vogliatemi bene (Madama Butterfly) 202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fcjEapxQF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RWpSIQ2JEM

 

執著、犧牲、奉獻的純愛 ~談《蝴蝶夫人》之美

英國皇家歌劇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04ezmJi_iw

 

第二幕:美好的一日

黃英版(1'00'08"起)

https://youtu.be/3stgof-xyN0?t=3607

 

Ermonela Jaho as Cio-Cio San (with Elizabeth DeShong as Suzuki)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TT5FlTvz4A&t=18s

 

卡拉絲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r2vu4t9-g

 

Angela Gheorghiu - 'Un Bel Di Vedremo' Live Performance Classical BRIT Awards 2010

搖滾樂讓身體快樂,但歌劇是屬於靈魂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ELonx63k7s

 

現任歌劇女皇:Anna Netrebk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V8s9CW4DTA

 

一代經典:提芭蒂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woH96ROG-c

 

第二幕:哼聲合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rKxGZSRKk

 

音樂會版本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bQDY0i7_88

 

歌劇版本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FOzgNlg0dg

 

版本比較:威爾第的大合唱《飛翔,讓思想插上金色的翅膀》

威爾第的歌劇《納布科》第三幕,希伯來奴隸的合唱:《飛翔,讓思想插上金色的翅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ICp966LlR4

 

蝴蝶的結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cgW24mgatM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DFlHZbz4-0

 

Con onor muore... Tu! tu! tu! (Madama Butterfly) - Renata Tebaldi 1959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rm3jSrJwCE

 

錄音版本

Madama Butterfly, Act 3: "Tu, tu piccolo iddio!" (Butterfly, Pinkerton) · Angela Gheorghiu · Roberto Alagna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CAIV54bIXc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Sw2cS_kpbE&t=3347s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 前往蹦藝術 Podcas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BON音樂】舒曼:第三號交響曲《萊茵》(Rheinische)

【BON音樂】舒曼:第三號交響曲《萊茵》(Rheinische)
Schumann: Symphony No.3 "Rheinische"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舒曼生平簡歷

 

第三號交響曲

萊茵旅行.就任杜賽道夫總監的賀喜之作

創作時間 1850年
調性 E大調
首演時間 1851年2月6日,舒曼指揮樂團於杜塞道夫首演,為 op.97
出版時間 首演後反應不佳,舒曼將樂曲大修,於1851年出版。

 

1850年,40歲的舒曼照片

 

E♭大調第三號交響曲《萊茵》,作品編號97,是舒曼創作的最後一首交響曲,但因為出版時間在第三,故現代編號方式均將這首交響曲編為第三號。

《萊茵》於11月2日至12月9日間創作,舒曼當時應杜塞道夫音樂協會之邀,前往該城市擔任音樂總監,並擔任樂團指揮。

協會當時提供舒曼700塔拉的年俸,工作要求是每年10場音樂會,4次教堂音樂服務,每週與130人規模的大合唱團練習一次,且舒曼可以自行決定曲目。

這樣的工作條件,讓舒曼決定一家人搬至杜塞道夫,開始新生活。

舒曼一家於1850年9月抵達杜塞道夫,也在之後與年僅19歲來訪的布拉姆斯相遇。

《萊茵》完成後,於1851年2月6日由舒曼本人指揮協會樂團於杜塞爾多夫首演,首演時觀眾每個樂章都熱烈鼓掌,但隨著樂章進行,掌聲漸漸冷淡,故此曲獲得了褒貶不一的評價,

 

英雄惜英雄.隱藏設定

調性

先從此曲的調性談起:bE大調。舒曼心中的交響偶像是貝多芬,因此到了第三號交響曲,或許想向心中的偶像致敬,故本曲的第一個隱藏設定就是「調性」:貝三與舒三皆為~bE大調。

其次,《英雄》的開場為兩聲重音,彷彿敲響時代的巨輪後,以三拍旋律登場;而舒曼《萊茵》第一樂章同樣選擇三拍設定,是本曲的第二個隱藏設定。

 

貝多芬:第三號交響曲《英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TbesxdLwo8&t=1813s

 

創作背景解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tz0VHcLo8Q

 

舒曼:第三號交響曲《萊茵》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fiHfMq1i4Q

 

談舒曼的交響曲順序

從1841年舒曼創作第一交響曲《春》於萊比錫由孟德爾頌指揮首演開始,他的管弦樂創作持續受到好評;舒曼逐漸從鋼琴音樂與藝術歌曲作曲家,逐漸轉型為交響樂作曲家,並不斷累積作品,越來越成功。

至舒曼結束職業生涯之時,共創作了四首交響曲,現在的曲序編號為「出版順序」。

第四號交響曲,其實寫作於1841年,時間點就在第一號交響曲完成幾個月後,當時舒曼即稱為「第二號交響曲」,並將此曲獻新婚妻子克拉拉,也常被戲稱為「克拉拉交響曲」。

但這首「原.第二號交響曲」在1841年年底由萊比錫布商大廈樂團首演,卻反應平平,因此舒曼便封起了這首作品。

十年後,舒曼已經是名聞遐邇的管弦樂作曲家,也獲邀擔任杜賽道夫的音樂總監與指揮,或許也呼應工作需要,舒曼便將「原.第二號交響曲」重新配器。

於是現在,除了《萊茵》(1850)之外,他也同時生出了一首新交響曲:「原.第二號交響曲」,而「原.第二號交響曲」寫作時間雖早於《萊茵》,但出版時間較晚,故「原.第二號交響曲」變成為了「第四號交響曲」(1851)~

 

樂譜版本欣賞

Robert Schumann: Symphony No. 3 in E-flat major, Op. 97 "Rhenish" (with Score)

Composed: 1850

00:00 1. Lebhaft (E-flat major)

09:37 2. Scherzo: Sehr mäßig (C major)

15:40 3. Nicht schnell (A-flat major)

21:20 4. Feierlich (E-flat minor)

26:46 5. Lebhaft (E-flat majo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fiHfMq1i4Q

 

第一樂章:壯麗萊茵

活潑的Lebhaft)降E大調,3/4拍,奏鳴曲式。

兩管編制交響曲

00:00 1. Lebhaft (E-flat majo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fiHfMq1i4Q&t=9s

 

第一樂章:伯恩斯坦與維也納愛樂

I - Lebhaft 01:1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zPX1Fds3x0&t=70s

 

布拉姆斯第三號致敬舒曼第三號

https://bonart.com.tw/johannes-brahms-symphony-no-3-op-90/

 

第二樂章:萊茵的清晨

詼諧曲。極為平穩的(Sehr mäßig)C大調,3/4拍,輪旋曲式,ABABA

09:37 2. Scherzo: Sehr mäßig (C majo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fiHfMq1i4Q&t=577s

 

第二樂章:伯恩斯坦與維也納愛樂

II – Scherzo. Sehr mässig 11:0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zPX1Fds3x0&t=662s

 

第三樂章:

不要太快Nicht schnell),降A大調,4/4拍,輪旋曲式,ABACA

15:40 3. Nicht schnell (A-flat majo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fiHfMq1i4Q&t=940s

 

第三樂章:伯恩斯坦與維也納愛樂

III – Nicht schnell 17:3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zPX1Fds3x0&t=1055s

 

第四樂章:莊嚴的(Feierlich)e小調,4/4

21:20 4. Feierlich (E-flat mino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fiHfMq1i4Q&t=1280s

 

第四樂章:伯恩斯坦與維也納愛樂

IV – Feierlich 24:06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zPX1Fds3x0&t=1446s

 

*第四與第五樂章為連續演奏

 

第五樂章

終樂章,生動的Lebhaft),降E大調,2/2

26:46 5. Lebhaft (E-flat majo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fiHfMq1i4Q&t=1606s

 

第五樂章:伯恩斯坦與維也納愛樂

V - Lebhaft 31:06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zPX1Fds3x0&t=1866s

 

【附錄】舒曼作品目錄

List of compositions by Robert Schumann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 前往蹦藝術 Podcas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BON音樂】華格納專題演講 Part.1 -《從主導動機談起》一段邁向當代電影配樂的偉大航程

【BON音樂】華格納專題演講 Part.1 -《從主導動機談起》一段邁向當代電影配樂的偉大航程
Richard Wagner and Modern Movie Music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先具備想像力,才能創造真實” — 華格納

「戲劇第一,音樂其次」,華格納對歌劇的改革,呼應了百年前的「音樂與文字之爭」;將歌劇音樂的表現更加地推向與劇場的融合,也就是接近更加完全的藝術形式,或者說是我們現代人最愛的~電影。

華格納一生為音樂史締造許多傳奇。他首將歌劇中音樂的地位提升,更將劇情、歌詞與音樂更縝密融合,歌劇在他改革之下,轉變成格局更弘大的「樂劇」。

本場蔚藍人文堂雲端演講,由台灣蹦藝術協會理事長林仁斌為您細細解說這段「主導動機」的偉大音樂之旅

主講人:林仁斌


"真正的喜悅不存在於物質,而是由心所發" - 華格納

 

整體藝術

華格納心中的最高藝術表演標準:「整體藝術」(Gesamtkunstwerk),這項改革除了呼應百年前歌劇界的「音樂與文字之爭」,更將歌劇音樂的表現推向與劇場的融合,也就是接近「完全的藝術形式」,也就是我們現代人最愛的~電影。

延伸閱讀

https://bonart.com.tw/wagner_music_drama/

 

因此我們能夠說:「 華格納是現代電影配樂與劇場音樂之創始者。」


音樂界的傳奇人物

偉大的德國歌劇作曲家華格納(1813-1883),一生為音樂史締造許多傳奇。

 

3分鐘認識華格納.介紹影片

 

華格納代表作品一覽

《華格納作品目錄(Wagner-Werk-Verzeichnis)》(WWV)中,一共收錄的他的作品共有113件,其中包括未完成的以及計劃中的作品,如果將未譜曲劇本、構思及失蹤的作品除去,剩下82部;如果再細數真正完成的歌劇作品,一共10部。(若指環四聯劇拆開計算為13部)

*資料取自維基百科,並附上超連結方便檢索。

中文名稱 原文名稱 首演年份
仙女 Die Feen 創作於1833-34,首演於1888年
禁戀 Das Liebesverbot 創作於1834-36,首演於1836年
黎恩濟 Rienzi 1837
漂泊的荷蘭人 Der Fliegende Holländer 1843
唐懷瑟 Tannhäuser 1845
羅恩格林 Lohengrin 1848
崔斯坦與伊索德 Tristan und Isolde 1859
紐倫堡的名歌手 Die Meistersinger Von Nürnberg 1867
尼貝龍根的指環

I.萊茵的黃金
II.女武神
III.齊格菲
IV.諸神的黃昏

Der Ring des Nibelungen

I.Das Rheingold
II.Die Walküre
III.Siegfried
IV.Götterdämmerung

I.萊茵的黃金(1854)
II.女武神(1856)
III.齊格菲(1871)
IV.諸神的黃昏(1874)
帕西法爾 Parsifal 1882

 

他首將歌劇中音樂的地位提升,將劇情、歌詞與音樂更縝密融合,過往的歌劇在他改革下,變成格局更弘大的「樂劇」(德:Muzikdrama)(英:Music Drama)。而在這樣的理念中,華格納將「樂劇」置為最高位階,認為從音樂譜曲、詩歌文字到戲劇、舞蹈、舞台、服裝等所有元素,皆應融合為一,為整體戲劇呈現服務,這就是「整體藝術」(德:Gesamtkunstwerk)(英:Total work of Art)。

 

華格納的豆知識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egxnvzvNqo

 

華格納生平簡述

*生平取自「知識百科

1813年5月22日出生於德國萊比錫,父親是當地警察局書記員,在華格納六個月大時因傷寒過世。母親在1814年改嫁與丈夫一位具有演員、作家及畫家等多重身份的好友蓋耶爾。

華格納的母親改嫁後隨蓋耶爾遷居德勒斯登,蓋耶爾對華格納非常仁慈,但是在華格納七歲時,他也不幸去世了。1822年華格納進入教會學校就讀,除了在文學和哲學上比較出色曾經得到學校詩作比賽的優勝外,其他科目都是一蹋糊塗,高中他讀的還是「後段班」,自尊心曾經大受打擊;華格納十四歲就顯現出不凡的戲劇才華,他撰寫了生平第一部劇本「萊巴德與阿德萊達」。 同時華格納也開始學鋼琴,但那時候他對音樂的熱情並不如文學那么強烈,而且也懶於練琴,所以終其一生鋼琴彈得都不是很好。

1827年華格納全家遷回萊比錫,1828年15歲的華格納欣賞了貝多芬的第七號交響樂,心靈受到巨大的震撼,從此他下定決心要成為一位偉大的作曲家,母親為了幫助愛子完成計畫,為他請了一位音樂教授Theidir Weinlig,在他的指導下,沒上過音樂院的華格納突飛猛進,終成一代大師!

1831年華格納進入萊比錫大學選修哲學,沒多久即因為生活過於放縱而遭退學。此時他對音樂仍有很大興趣,就追隨湯瑪斯教會的合唱指揮溫利格學習作曲,並且和溫利格一同工作了半年,使他獲益良多。

1832年華格納完成一首C大調交響曲,他將此曲帶往維也納希望能得到演出機會,但卻遭到冷落失敗而返。回程途中在布拉格寫下歌劇『婚禮』的劇本,返抵萊比錫後著手為該劇譜曲,這齣歌劇雖然並沒有完成,但已為華格納往後自己寫劇本並且譜曲開了先例。

1833年華格納應伍茲堡歌劇院邀請出任合唱指揮,使他有更多的機會實地接觸歌劇演出,並從中學習創作歌劇技法。隔年就完成了第一部歌劇作品『仙女』,1836年春天寫出『愛的禁令』,不過這兩部歌劇都沒有得到正式演出的機會。

由於接連兩齣歌劇都無法上演,華格納的經濟非常困窘,為了增加收入,他轉到馬德堡的一個小歌劇團當指揮,並於1836年11月與歌劇團中女演員敏娜結婚。

1837年夏天,華格納與妻子前往俄國里加,擔任當地歌劇院指揮,並開始著手創作歌劇『黎恩濟』。由於華格納收入不豐又不知節儉,家庭經濟更加惡化。1839年3月為了躲避債主追討,與妻子搭船逃往英國。在航行途中遇到暴風雨,促成兩年後華格納寫作歌劇『漂泊的荷蘭人』。1839年9月華格納從英國前往巴黎發展,然而巴黎樂界對這位沒沒無聞的新人並不感興趣。

雖然於1840年完成了『黎恩濟』,1841年又推出『飛行的荷蘭人』,但是這兩齣歌劇在巴黎也都得不到上演機會,在巴黎的三年間生活極端貧困,甚至因欠債而兩度下獄。這一段困苦的日子使得華格納原本就談不上高貴的個性,變得更加自私而無情,對於一切倫理道德的規範,也都採取敵對的態度。

1842年『黎恩濟』終於獲得在德勒斯登上演的機會,『黎恩濟』的演出是華格納生命中的轉捩點,它的成功使華格納得到了德勒斯登歌劇院指揮的職務。1843年『漂泊的荷蘭人』也在德勒斯登推出,雖然它不及『黎恩濟』成功,但又使華格納獲得了薩克森宮廷音樂監督的工作。

1845年華格納完成『唐懷瑟』,觀眾的反應卻頗為冷淡。1848年華格納又創作了『羅恩格林』,這部歌劇直到兩年後才得到演出的機會,由李斯特在威瑪舉行首演。

1849年德勒斯登爆發革命,華格納因參與革命活動被通緝。最先逃到威瑪在李斯特家中暫避風頭,之後在李斯特協助下逃往瑞士,並且以政治犯身分在蘇黎士定居。在瑞士的前幾年華格納暫停音樂創作而埋首於理論著述,完成了多本重要著作,其中在『歌劇與戲劇』一書里,首次發表了他的歌劇原則,他預言未來的歌劇必將捨棄過去慣用的詠嘆調和宣敘調,音樂與劇本會更緊密配合,而且也會加入其它藝術而成為一種統一的藝術作品,他並稱這種新的戲劇型式為『樂劇』。

完成了理論著述後,在蘇黎士的一些朋友熱心贊助下,華格納開始恢復音樂創作。在這些新朋友中,富商威森東克不但以金錢援助華格納,更提供華格納舒適的住宅,然而華格納後來竟與威森東克的妻子瑪黛德談戀愛。儘管華格納有道德上的缺失,但他與瑪黛德之間的這段戀情也成了他創作的動力,使得此後數年成為華格納一生中創作最豐富的時期。

1852年華格納寫了『女武神』,1853年完成『萊茵河的黃金』,連同他在德勒斯登時期即已寫成的『諸神的黃昏』和『齊格菲』兩部劇本, 尼貝龍根的指環劇本至此都已完成。1853年至1857年間華格納便埋首於這套聯篇樂劇的譜曲工作,然而由於這套樂劇太過龐大,再加上忙於其他事務,於是譜曲工作在未完成前已先暫告段落。

1857年8月華格納開始譜寫『崑斯坦與伊索德』,也於此時妻子敏娜發現他與瑪黛德間之戀情,為了挽回婚姻,敏娜佯稱心臟有毛病必須到威尼斯休養,華格納不得已只好搬出威森東克提供給他的居所隨妻子一同到威尼斯

1859年8月華格納在威尼斯完成了『崔斯坦與伊索德』這齣隱含著他與瑪黛德間戀情的樂劇。1860年德國政府赦免了華格納參與革命的罪行,使他終得以返回祖國。回國後華格納以指揮家的身份巡迴各地演出,他除了介紹自己的作品外,也演奏貝多芬及其他作曲家的曲子,華格納成了一位著名的指揮家。

1862年敏娜無法再忍受丈夫的風流因此分居。1864年華格納遇到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貴人巴伐利亞年輕的國王路德維希二世。路德威二世延聘華格納到慕尼黑,提供他一切生活及音樂上的需要,讓他可以安心創作。從1864年起到1883年去世為止,華格納過著他一生中最優渥的生活。

有良好條件的配合,華格納便進一步著手實現自己的音樂理想。首先他請了當時著名的鋼琴家、指揮家、李斯特的女婿畢羅到宮廷劇院來擔任指揮,自己則專心創作。畢羅對華格納相當崇拜與尊敬,他成了華格納的得力助手,也總是不遺餘力地推廣華格納的作品,然而華格納卻與畢羅的妻子柯西瑪暗通款曲。

1865年柯西瑪為華格納生了一個女兒,取名為伊索德,但畢羅卻仍然被蒙在鼓裡,一年後柯西瑪又為華格納生了一個女兒,至此華格納決定將柯西瑪據為已有,1866年秋天他們兩人一起到瑞士。李斯特知道這件事情後非常震怒,許多年都不肯原諒柯西瑪和華格納,而畢羅更是傷心至極。

不過李斯特和畢羅都沒有因華格納的不義而影響他們對華格納的藝術評價,他們仍然努力推介華格納的作品,也顯示出他們為了藝術而展現寬大與無私的胸懷。

1866年華格納原配敏娜去世。

1868年華格納推出『紐倫堡名歌手』,完成該劇後,他便著手繼續譜寫已擱置了十二年的『尼貝龍根的指環』。1869年柯西瑪為華格納生了一個兒子,取名為齊格菲。1870年初畢羅與柯西瑪完成離婚,年中華格納即與柯西瑪正式結婚。

華格納多年以來一直希望建造一座符合自己理想的劇院,專門上演自己的作品,這個心愿因路德威二世的支持,以及華格納四處募款並復出旅行演奏而於 1873 年付諸實現。該劇院建造於巴伐利亞境內的古城拜魯特,興建過程中華格納不但親自監造,還將自己許多關於劇場設計的理論運用於劇院中。劇院於1876年落成,並於同年8月舉辦首屆拜魯特音樂節,演出全本『尼貝龍根的指環』。

之後華格納並未停止創作,他又花了六年時間寫了最後的一部樂劇『帕西法爾』,於1882在拜魯特首演。不久後華格納心臟病發作,於1883年2月13日病逝於威尼斯,家人將遺體運回拜魯特,在舉行了盛大喪禮後將他葬在自家華宅「瓦溫弗里德」(Wahnfried)的庭院內。

直到生命的最後幾年之前,華格納的生活似乎都以政治流放、動蕩的愛情、貧困和一再逃避債務為人所知。近幾十年來,他關於音樂、戲劇和政治的有爭議的作品引起了廣泛的各種評論,尤其是他表達反猶太情緒的思想。

在整個 20 世紀的許多藝術中,都可以追溯到華格納思想所帶來的影響;從作曲、指揮、哲學、文學、視覺藝術和戲劇演出,甚至電影。

 


主導動機 簡介

華格納「主導動機」簡說

 

「主題」與「主導動機」之異同

 

主導動機是什麼?

電影用音樂說故事的四種方法


拜魯特音樂節與華格納之舞台

華格納年代的拜魯特劇院繪圖

 

迷人的穹頂.輝煌的過往歷史

 

今日的觀眾席視角:完全看不到樂團,純然的沈浸式觀劇體驗

 

換個角度繼續觀察,果然完全看不見樂池:

 

拜魯特音樂節官方網站

 

演出劇目

歷年演出劇目總整理


拜魯特音樂節 近期新聞

拜魯特將於2026年首度推出《黎恩濟》

出處:MUZIK古典月刊

為紀念拜魯特音樂節150週年,主辦單位計劃於2026年首度搬演不在華格納「最後十部歌劇」——也就是被執掌該節的華格納家族認定為所謂「成熟」作品——之列的《黎恩濟》(Rienzi)。

華格納曾孫女、該節現任總監Katharina Wagner在日前的視訊會議上透露,他們將於2026年把華格納完成的第三部歌劇《黎恩濟》與其它十部歌劇一起推上舞臺。2024節目主軸會是新製作的《崔斯坦與伊索德》,由Thorleifur Örn Arnarsson執導、Semyon Bychkov指揮,Andreas Schager、Camilla Nylund等演出;Philippe Jordan還將指揮Valentin Schwarz 2022年製作的《尼貝龍指環》再度登場。2025則送上Matthias Davids執導、Daniele Gatti指揮,Georg Zeppenfeld、Michael Spyres等演出的新製《紐倫堡的名歌手》。

 

 


《唐懷瑟》序曲

《唐懷瑟》主導動機集(播放清單)

https://youtu.be/MjANkcX_U3A?si=t16SZI2iSqHyafpj

 

《唐懷瑟》採根據德國中世紀傳說而寫,劇本1843年完成,總譜1845年完成在Dresden宮廷劇院親自首演。

 

華格納於1861年巴黎演出時,順應法國人的喜好加上了芭蕾舞與維納斯堡音樂,因此德勒斯登版較嚴謹,巴黎版則較優美討喜。

華格納的《唐懷瑟》與《羅安格林》屬於被上演次數多高的兩部歌劇,他的寫作方式逐漸脫離義大利歌劇跑馬詠嘆調的影響,逐漸進入整部音樂主題設計的完整化,是他所提倡的「樂劇」逐漸落實的過程。

主角人物唐懷瑟、伊莉莎白、維納斯、沃夫倫、郡主等,每一位角色均具有鮮明性格,也因此讓歌劇戲劇性更強化。

遊唱騎士唐懷瑟因為沉溺在愛神維納斯的肉慾中,甚至在歌唱比賽高歌讚美維納斯而墮入不被允許的靈慾深淵;郡主的姪女,同時也是愛慕著唐懷瑟的伊莉莎白公主,選擇以摯愛的純潔生命拯救唐懷瑟執迷不悟的靈魂,甚至願意替他的罪行贖罪。

《唐懷瑟》序曲,為三段體曲式,以朝聖者的緩步虔誠合唱開端,接入懺悔動機等主題,再逐漸進入樂曲高潮,再接著描寫維納斯堡的誘惑與維納斯愛慾音樂,呈現當代世人無法理解之縱慾恣情,再之後回到朝聖者合唱主題再度出現,鐵杖開花~唐懷瑟靈魂終得救贖。

 

精彩神級日劇《白色巨塔》第一集,財前的隔空手術手勢,哼唱的音樂即為《唐懷瑟》序曲朝聖者主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7dQoC8DpUw

 

戲劇第一,音樂其次

這項改革呼應了百年前的「音樂與文字之爭」,但是將歌劇音樂的表現,更加地推向與劇場的融合,也就是接近更加完全的藝術形式,或者是我們現代人最愛的~電影。

華格納因此打響了名聲,作品也打破過往義大利、法國歌劇專美於前的局勢,讓德國歌劇在樂史上擁有不可動搖的地位。 

華格納在50歲前因揮霍成性始終窮困潦倒,在私人感情上也讓人不敢恭維,但仿若受到幸運之神眷顧,在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的崇拜與大力支持後,生活從此一帆風順,不僅能專心創作,橫跨數十年完成例如《尼貝龍根的指環》,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指環四部曲」這般全長15小時的鉅作,

他甚至能夠猶如實現夢想般地,打造出只演出自己樂劇作品,完全實踐心中表演理念的拜魯特劇院,華格納創立拜魯特音樂節,演出自己的作品。

這般成就與人生的確非凡人所能及,莫怪後世音樂家在仰望這位音樂巨人時,無不肅然起敬。

 

 

華格納號的示範


【指環故事】

華格納構思與創作長達26年的《尼伯龍根指環》四部曲,集音樂、文學、哲學、神話、傳奇之大成,代表著十九世紀歐洲藝術的最高成就,從歌劇走向樂劇,不但劇本獨立完成,連音樂也是,而連續四天,演出總時需長達17個小時之久,更是創下前人難以企及之輝煌紀錄。

 

維基百科網頁《尼伯龍根的指環》

 

《指環》動機整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zEvrtgM1l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zFdrDju4Zw&list=PL78TsyiiZjhGNl-civwjVsk_7tn6XG3wh


《指環》四聯劇音樂播放清單

https://open.spotify.com/album/3tDNolZfho9MTSRqwoBcFy?si=fg6zpp4JRH6B0s9T0xfWMQ


《指環》精彩曲目

女武神的騎行

⟨女武神的騎行⟩是《指環》四部曲第二部《女武神》中第三幕最重要的一段音樂。

透過具有節奏感的設計,豐沛具有爆發力的管絃樂團表現,華格納描畫出神話故事中驍勇善戰的女武神,我們彷彿看見騎著具有長翅神馬,女武神們翱翔天際的颯爽英姿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36QbZdQ8vM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kjAN3R55tM

 

19世紀中期法國大歌劇麥亞白爾式歌劇序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Touhk4PveM

 

電影《現代啟示錄》

大導演柯波拉神來一筆,在描寫戰爭的場景中,加入華格納音樂,讓電影更加真實身歷其境,並成為了影史經典: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Z_zNUmr8fM

 

【指環故事】港樂《指環全劇》節目單分享(精選)


《指環》四聯劇

序夜《萊茵的黃金》

 

【影片】北歐神話的起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O0yHLD25cI&list=PLKxY5nnf6mOBruaxVY75OBA8bRBX-hO9_&index=5


序夜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NQnC2XCGPo

 

 

第一夜《女武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wM4YEjIdZ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kjAN3R55tM


第二夜《齊格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ZBG6jcrPF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ZBG6jcrPFo


第四夜《諸神的黃昏》

第三夜:終章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YekfY5QyTo

 

 

【齊格飛的葬禮】主導動機全整理


 

電影中的實例

《魔戒》主題

 

哈比人的Shire主題,如何在電影中循序漸進,與劇情相互輝映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zd7lyJ4918

 

【附錄】華格納重要大事年表

1813年5月22日 理察·華格納出生於萊比錫。

1814年8月23月 華格納的母親再嫁演員丶詩人路德維希·蓋爾。之後舉家遷往德勒斯登

1822—1827年 就讀於德勒斯登十字學校。

1828—1830年 就讀於萊比錫尼可萊學校。

1830年 就讀於萊比錫托馬斯學校。

1831年 於在萊比錫大學註冊為音樂學院學生,師從克望斯蒂安·西奧多·魏因利格

1833年 擔任符茲堡合唱團指揮。

1834—1836年 擔任馬格德堡劇院樂團指揮。

1836年11月24日 與米娜·普拉納結婚,在昆尼希堡附近的特拉海姆舉行婚禮。

1837年4月1日 出任昆尼希堡劇院樂團指揮。之後,華格納前往里加,擔任劇院樂團指揮直至1839年初。

1839年9月 華格納夫婦在倫敦短暫逗留後,抵達巴黎。

1842年4月 華格納夫婦返回德國德勒斯登。10月20日,歌劇《黎恩濟》在德勒斯登宮廷劇院首演。

1843年1月2日,歌劇《漂泊的荷蘭人》在德勒斯登宮廷劇院首演。2月2日,華格納被任命為皇家薩克森宮廷樂長。

1845年10月19日,歌劇《唐懷瑟》在德勒斯登首演。

1849年5月 參加德勒斯登革命,華格納遭通緝,流亡到瑞士。

1850年8月28日 歌劇《羅安格林》在威瑪宮廷劇院首演,由李斯特指揮。

1852年 華格納結識奧托·魏森東克一家。夏季在義大利北部旅行。

1853年5月18、20、22日 華格納在蘇黎世舉行著名的五月音樂會。

7月2日·李斯特到達蘇黎世。

1855年 華格納在倫敦指揮八場音樂會。

1857年4月28日 華格納搬入魏森東克一家在蘇黎世郊區別墅旁的「庇護所」。

1862年8月11日-18日 受到薩克森國王赦,華格納返回德國,在美茵茲、畢伯利希、卡爾斯魯厄丶德勒斯登和維也納逗留。

1864年5月4日 路德維希二世召見華格納,兩人在巴伐利亞(慕尼黑)官邸第一次會面。

1865年6月10日 《崔斯坦與伊索德》在慕尼黑宮廷劇院首演。

1866年1月25日 米娜·華格納在德勒斯登去世。4月15日 華格納搬往琉森的特里布申。

1868年6月21日 《紐倫堡的名歌手》在慕尼黑宮廷劇院首演。11月8日,華格納在萊比錫結識尼采。

1869年6月6日 華格納與柯西瑪所生的第一個孩子:齊格菲·華格納在特里布申出生。9月22日 《萊茵的黃金》在慕尼黑首演。

1870年6月26日 《女武神》在慕尼黑首演。8月25日·在路德維希二世生日的這一天,華格納與柯西瑪結婚。

1871年4月 華格納第一次來到拜魯特。5月3日·在柏林受到俾斯麥接見。

1872年4月22日 華格納離開特里布申,遷往拜魯特。5月22日,在華格納59歲生日這一天·拜魯特音樂節劇院舉行奠基典禮。

1873年2月 返回拜魯特。

1874年4月28日 華格納一家七口,遷入位於拜魯特的瓦溫弗里德別墅(Wahnfried)。

1876年8月13日一17日 拜魯特音樂節劇院揭幕。首次上演華格納的《尼伯龍根的指環》四聯劇,德國皇帝威廉一世出席。10月底,在索倫托最後一次與尼采會面。

1877年5月17日 英國女皇維多利亞在溫莎宮接見華格納。

1882年7月26日 《帕西法爾》在拜魯特音樂節劇院首演。9月14日 華格納與家人前往威尼斯。

1883年2月13日 華格納去世於威尼斯溫德拉米宮飯店去世。

2月18日,華格納遺體運回瓦溫弗里德別墅花園,依其遺願長眠葬於此處。

 

華格納《指環》的寓意

起.承.轉.合

華格納引用典型的起,承,轉,合四個過程,來敘述尼貝龍根指環故事。  

“起”,“萊茵的黃金”佈下全劇的背景和起因;

“承”,“女武神”展示故事開端;

“轉”,“齊格飛”故事角色的人格化;

“合”,“諸神黃昏”種下因果的總結。 
  

四部歌劇各有不同的主題:

“萊茵的黃金”表達愛與貪婪權勢的鬥爭(Love vs Greed / power)

“女武神”是愛與律法的對峙和矛盾(Love vs Law)

“齊格非”宣稱因愛而得到自由(Love=Freedom)

“諸神黃昏”愛就是忍耐和順從(Self-Sacrifice),自我的犧牲和救贖(Redemption);

最後也就是只有靠“愛的救贖”(Redemption through love)才能脫離苦難。

另一種詮釋,

是代表當時工業革命後歐洲貴族沒落之預言:

貴族(神族)有高貴的氣質,

有法律和制度(以Wotan的長矛為象徵),

以及武力(劍)與知識(Erda與其女兒)作為支持;

並與地主和農業(巨人族)盟約,建立政權(Valhalla)

但新興的資本主義和工業(Alberich)

不顧一切地掠奪自然資源(萊茵的黃金),

剝削勞動者(侏儒族),

操控經濟大權(指環),

威脅舊社會秩序。

貴族巧取豪奪,壓制新興勢力,種下惡因(指環的毒咒)。

經濟後來落在保守的地主手中,為求自保(巨龍),

而資本主義仍蠢蠢欲動。

貴族為保政權,打破體制的革新(Walsung),

受到體制內(Fricka)的牽制,無法成功。

於是便出現了有理想(Brunhilde)的熱血革命者(Siegfried)。

但革命者小有所成,便忘了理想(吃了迷藥),

最後的結局是一切付諸一炬。  

指環從一開始就在劇中出現,

但它卻從未對人帶來任何益處(除了阿貝理希在“萊茵河的黃金”中,用指環來召喚尼貝龍族的寶藏之外)。

但指環的詛咒,卻發揮得淋漓盡致:指環的擁有者,都沒有好下場

由巨人兄弟開始,法索爾特(Fasolt)和法弗納(Fafner),

直到後來的布倫希爾德,齊格飛,

以及昆特,哈根等人,下場莫不如此。 

故,引之最大警世寓意,為「貪」 

【台灣蹦藝術協會 - 長期計畫】

古典音樂影像化!以知識與優雅豐富所有人的音樂欣賞,需要您的支持!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8Z59-PP2UQ

 

依據政府捐款抵稅規定:

  • 個人:若用個人名義向合法立案的公益組織、團體、社團法人捐款抵稅,上限為個人綜合所得總額的 20%。

 

【您捐款.我們送CD】

只要您捐款達3000元新台幣,台灣蹦藝術協會將致贈您《華麗聚焦.雙長笛與鋼琴的歌劇之夜》正版雙CD乙張

請以LINE 聯繫林仁斌老師↓

LINE ID:  jenpin888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LtvqgrEJJA&t=8s

 

雙長笛與鋼琴演奏專輯(雙CD裝)

 

好文閱讀

華格納歌劇《尼伯龍根的指環》

 

蹦藝術Podcast「華格納專題」EP77-88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 前往蹦藝術 Podcas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BON音樂】《史詩電影配樂 II》二十一世紀配樂王者~漢斯季默精彩的電影音樂世界

【BON音樂】《史詩電影配樂 II》二十一世紀配樂王者~漢斯季默精彩的電影音樂世界
The Epic Music World of Hans Zimmer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史詩之現代啟示錄第2期

 

穿越史詩之門,啟發跨時代思維

江炯聰 (臺灣大學商學研究所名譽教授)-課程規劃及引言

授課老師
張育華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國光劇團團長)
林尚義 (臺灣藝術大學戲劇系教授)
朱師右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軟體中心軟體技術組長)
林美容 (原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
楊雅惠 (考試委員,臺大財務金融系兼任教授)
蔡慧玲 (群景國際商務法律事務所所長)
林仁斌 (長笛演奏家,臺灣蹦藝術協會理事長)
韓揚銘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研究總監兼組長)

 

先前,我們聊到「主導動機」(Leitmotiv),也聊過電影音樂的三大類型:

原創音樂(Original Music)

非原創音樂(Non Original Music)

來源音樂(Source Music)

 

這些,都是主導動機思維之下所創作的精彩電影音樂

《哈利波特》電影主題

威翰威廉斯指揮維也納愛樂 | 慕特小提琴獨奏

 

永恆經典.星戰主題

 

約翰.威廉斯「借來」的音樂動機XD~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tRU8cMp0Nk

 

冒險英雄.印第安納瓊斯

 

哈里遜福特致詞讚美約翰威廉斯

 

大導演史帝芬史匹伯(Steven Allan Spielberg, b. 1946)曾經說過:「音樂是電影的一半。」,這句話完全深深打動我。

 

電影《辛德勒的名單》最後片段

眾人為了感念辛德勒為拯救猶太人所做的一切,用僅存的資源(連假牙的黃金都挖出來了)打造了一枚戒指感謝他。而自知戰後可能背負戰亂罪行的辛德勒,不得不離開,與眾人依依不捨前地離別。臨行前,已經從事太多善舉的他,仍然想著自己做得不夠,讓許多人紅了眼眶…

 

各位想想,如果再回頭讓大家看沒有聲音的畫面,您會有多少感動呢?


 

隨著電影工業進入21世紀,電腦特效越來越強和,觀眾也期待越來越精彩好看的電影,甚至是出類拔萃的聲光體驗效果,我們一起看看現代的電影配樂,到底如何進化?

神鬼奇航 - 電影精彩片段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6sxWegTa9Y

 

現代多層次配樂之最佳示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TxntXjM4oE

 

改編為管弦樂團版本 配樂欣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tGUQFky0KI

 

這位現代電音天才,是誰呢?

電影配樂作曲家.漢斯季默

 

→漢斯·季默

(基本資料整理於網路與維基百科,並附上超連結方便檢索)

漢斯·季默(Hans Zimmer)1957年9月12日出生於德國法蘭克福,音樂家、電影配樂家、作曲家,擅長電影配樂作曲與音樂製作,熱愛電子吉他。

三歲時開始學習小提琴。六歲時,父親去世,漢斯季默在音樂中找到寄託,並立志成為一名作曲家。

共獲得8次奧斯卡獎提名、1次獲獎,6次葛萊美獎提名、3次獲獎,8次金球獎提名、2次獲獎、2次安妮獎提名及一座全美音樂獎和一座東尼獎。

漢斯季默早年的職業生涯都在英國發展,他也曾經是夢工廠負責人之一,他擅長融合電子音樂和傳統恢宏的交響樂,讓管弦樂團與電子音樂效果混合,利用重新編曲,結合成各種全新音色

 

【補充資料】

漢斯季默自述心路歷程

https://youtu.be/V9ssA3Hj_4k

 

「從六歲開始,音樂就成為了我的精神避難所。」

後來,漢斯·季默隨全家移居到了英國倫敦,他在那裡度過了自己的青少年時期,並沒有接受過正規音樂教育的他憑藉興趣與天賦,在16歲那一年成為了一名電子音樂工程師。

 

​80年代開始,漢斯·季默結束了為樂團混音的工作,也結束了在歐洲四處輾轉的生活,開始正式涉足電影配樂的領域,與當時著名的古典配樂前輩斯坦利梅爾斯合作,迸發了將現代電子音樂與古典交響樂結合的想法。

 

漢斯季默擅長高節奏性、高戲劇張力的配樂,擁有非常多的電影樂迷,在好萊塢也有一定的影響力,並多次獲獎。

 

漢斯·季默,以這種打破常規的嘗試改變了好萊塢傳統的電影配樂模式,他以自己標誌性的風格迅速在好萊塢站穩了腳跟——恢宏的交響樂、張弛有度的節奏、細膩豐富的曲式以及對聽眾心理的揣摩,這都是他金字招牌下的獨門利器。

自1988年的《雨人》首次入圍奧斯卡最佳電影配樂獎,之後再以《愛在心裡口難開》、《紅色警戒》、《埃及王子》、以及《神鬼戰士》等作品多次入圍奧斯卡與金球獎,並在1995年以動畫電影《獅子王》獲得最佳電影配樂獎。

 

自此開始,他邁入第一流金獎配樂作曲家。

 

後續至今精彩配樂作品還有:《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超人:鋼鐵之軀》、《大偵探福爾摩斯 》、《蝙蝠俠:黑暗騎士》、 《加勒比海盜:世界的盡頭》、《超凡蜘蛛俠2》、《功夫熊貓3》、《神力女超人》、《神力女超人 1984》等等,可說是一人之力撐起好萊塢電影半邊天。

 

 

【神力女超人】電影出場配樂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9VfmuDnOXU

 

主題樂譜分享

蹦藝術林仁斌製譜

 

【蝙蝠俠:黑暗騎士】配樂欣賞

https://youtu.be/EPFNS95nWI0

 

蝙蝠俠配樂製作特色(4'35"

https://youtu.be/EaycnGC811w?t=277

 

全面啟動》(電影介紹

 

星際效應》(電影介紹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o7DfB-mj98

 

為什麼《星際效應》的配樂,你一聽就想哭?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N53Va60sY8


《捍衛戰士:獨行俠》配樂

這配樂一下去,既懷舊又新潮,實在太銷魂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zq7ujKwuRY

 

《捍衛戰士:獨行俠》從片頭聽配樂與影像的結合

SR-72 Darkstar hypersonic aircraft flying Maverick Opening scene(Top Gun Maverick 2022 IMAX 4k 6CH)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RD0DWhSYlY

 

錄音場景重現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xakLNOWzgI

 

《捍衛戰士:獨行俠》4K最佳場景


《沙丘》❤️❤️❤️

也許在未來,我們不會有正規節拍

也許我們人類會終於有所進化

讓我們不需要迪斯可節奏就可以自得其樂

可能會是某種各先進的東西...

-  漢斯季默

 

《沙丘》獨特的聲音來源

自製鼓聲、壓縮人聲、異國風格、合成樂器

「我的挑戰是,不要當個成年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ZIQWts438o

 

漢斯季默 - 《沙丘》配樂現場Liv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j5GgGdSwjE

 

超人氣《沙丘》第二部 作曲家全解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NrGLae-xdI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eNRaMbMEl8


丹尼爾克雷格 - 最後的007

在漢斯季默筆下,龐德成為了孤單而高貴的情報員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8KXfWmeYCU


蹦藝術音樂講堂 最新消息

6/17起,全面實體+線上,精彩每週音樂主題一覽,歡迎您的參與~

 

完整課程網頁

https://bonart.com.tw/bonart-weekly-music-lectures-on-monday/

 

 

 

【補充】漢斯季默電影配樂深入解析

https://youtu.be/EaycnGC811w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 前往蹦藝術 Podcas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BON音樂】蹦藝術X大人社團 - 普契尼逝世百年特別課程(三)《托斯卡》詠嘆調深入賞析與版本比較

【BON音樂】蹦藝術X大人社團 - 普契尼逝世百年特別課程(三)《托斯卡》詠嘆調深入賞析與版本比較
Special lecture about Puccini - 3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古典音樂是你的生活必需品?
希望有機會能拓展對古典樂的了解?
跟著林仁斌老師一起認識偉大的音樂藝術!

《大人社團》與蹦藝術攜手開設古典音樂鑑賞課程,林仁斌老師帶領學員欣賞每首的獨特之處,讓您徜徉在樂曲中,更貼近音樂家的心血結晶,聽出更多況味與樂趣!

《延伸閱讀》大人的音樂欣賞線上直播課程好嗎?學員真實回饋分享

《延伸閱讀》大人的音樂欣賞課學員回饋,看他們用音樂為生活注入繽紛

 

超級重量級~

【BON旅行】2024年8月歐洲旅遊行程|普契尼逝世百年.四大歌劇音樂探索之旅❤️

https://bonart.com.tw/20240812-bon-vayage-music-art-trip-2/

 

【精彩課程ing】

2024年6月起

古典樂欣賞線上直播課(6/6週四下午班,共5堂):解析普契尼四大經典的精彩詠嘆

 

古典樂欣賞線上直播課(7/18週四下午班,共5堂):浪漫巨人-拉赫曼尼諾夫的鋼琴協奏之旅

 

古典樂欣賞線上直播課(9/19週四下午班,共5堂):從鍵盤到交響,李斯特的鋼琴魔性

 

【三系列合購優惠】古典樂欣賞線上直播課(6/6週四下午班,共15堂)


主講人:林仁斌老師

 

你對古典音樂深深著迷,期待聽懂更多內容嗎?

不只對作品感興趣,也想多了解音樂家的背景?

跟著林仁斌老師一起揭開這層有趣又精彩的音樂面紗~

《大人社團》與蹦藝術的林仁斌老師攜手開設古典樂欣賞課,這期將深入探索普契尼音樂的魅力,音樂新手也能輕鬆領略的歌劇世界,一同從義大利大師眼中看世界:普契尼的四大經典的精彩詠嘆!

  • 課程內容

    樂感狂潮:普契尼的歌劇魅力

    • 第一堂|「獵劇本高手、獵旋律高手、獵豔高手」:普契尼生平與他的音樂

    提起普契尼的歌劇,您立刻聯想到《波西米亞人》、《托斯卡》、《蝴蝶夫人》和《杜蘭朵公主》──這些作品深深觸動人心。今年,我們懷念義大利歌劇大師普契尼(G. Puccini, 1858-1924)逝世百年。林仁斌老師將帶領我們認識普契尼精彩的歌劇人生與絕美旋律這絕對是一場音樂之旅,不容錯過!

    1. 普契尼生平:以歌劇的成功成為當代最富裕的作曲家之一,而他的人生更是傳奇般的存在。
    2. 普契尼音樂:從樂譜到創作技法,再到歷史版本比較,以嶄新的角度品味普契尼音樂的奧妙。
    • 第二堂|《波西米亞人》詠嘆調深入賞析與版本比較

    踏入音樂賞析領域,認識詠嘆調:
    魯道夫:多麽冰冷的手(Che gelida manina)、
    咪咪:我的名字叫咪咪(Si , mi chiamano Mini)、
    慕賽塔:當我走在大街上(Quando me’n vo’)、
    咪咪:他們已經走了(Sono andati)

     

    • 第三堂|《托斯卡》詠嘆調深入賞析與版本比較

    本堂課賞析版本比較詠嘆調:
    卡瓦拉多希:奇妙的和諧(Recondita armonia)
    托斯卡:為了藝術為了愛(Vissi d'arte, vissi d'amore)
    卡瓦拉多希:今夜星光燦爛(E lucevan le stelle)
    史卡皮亞:去吧!托斯卡(Va, Tosca!)

     

    • 第四堂|《蝴蝶夫人》詠嘆調深入賞析與版本比較

    本堂課賞析詠嘆調版本比較:
    蝴蝶與合唱:多麽美好的天空!多麽美好的大海(Ah! Quanto cielo! Quanto mar!)

    平克頓與蝴蝶:來吧!我的愛(Vieni amor mio)
    好好待我(vogliatemi bene, un bene da bambino)
    當夜晚降臨(Quando vien la sera)
    眼中如有魔法的女孩(Bimba dagli occhi pieni di malia)
    蝴蝶:美好的一日(UUn Bel Di Vedremo)合唱:哼聲合唱(the Humming chorus)

     

    • 第五堂|《杜蘭朵公主》詠嘆調深入賞析與版本比較

    柳兒:主人請聽我說(Signore, ascolta! )、
    卡拉富:別哭,柳兒!(Non piangere, Liù! )、
    杜蘭朵:在這個皇宮(In questa reggia)、
    杜蘭朵與卡拉富:三道謎題、
    卡拉富:今晚無人能眠(Nessun dorma)

    ※本課程大綱僅供參考,授課老師將視班級學員學習進度有所調整。


作曲家 普契尼


  • 普契尼歌劇 «托斯卡»(Tosca)

《托斯卡》(Tosca)是普契尼第五部歌劇作品,普契尼將歌劇故事背景設於法國大革命期間,講述演員托斯卡和情人卡瓦拉多西之間為了愛情犧牲生命的悲傷故事。加上之前的《波西米亞人》以及之後的《蝴蝶夫人》,這連續三部歌劇毫無疑問是普契尼所有作品中最受歡迎的,《托斯卡》更是普契尼眾多作品中,演出次數最多的一部,而〈為了藝術為了愛〉是《托斯卡》中最賺人熱淚的歌曲,也是歌劇中女高音的招牌詠嘆,悲傷至極的胸腔呼吸,那近乎窒息的歌聲,感動了無數人。在本堂課程中,林仁斌老師將帶領大人同學們從歌劇創作背景到歌劇各項知識的延伸並進行深度賞析。

 

先來一首《托斯卡》(Tosca)經典曲目,暖場一下:

瑪麗亞.卡拉絲 演唱 «為了藝術為了愛»
María Callas - "Vissi d´arte"

Puccini Tosca Act. II
María Callas at Covent Garden, 1964

樂譜版本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sHs6nmUHHk

 

卡拉絲.1964柯芬園現場Liv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LR3lSrqlww

 

«為了藝術為了愛» 義/英/中歌詞翻譯:

Vissi d'arte, vissi d'amore,

non feci mai male ad anima viva!

Con man furtiva

quante miserie conobbi aiutai.

Sempre con fè sincera

la mia preghiera

ai santi tabernacoli salì.

Sempre con fè sincera

diedi fiori agli altar.

Nell'ora del dolore

perché, perché, Signore,

perché me ne rimuneri così?

Diedi gioielli della Madonna al manto,

e diedi il canto agli astri, al ciel,

che ne ridean più belli.

Nell'ora del dolore,

perché, perché, Signore,

ah, perché me ne rimuneri così?

I lived for art, I lived for love,

I never did harm to a living soul!

With a secret hand

I relieved as many misfortunes as I knew of.

Ever in true faith

My prayer

Rose to the holy shrines.

Ever in true faith

I gave flowers to the altar.

In the hour of grief

Why, why, Lord,

Why do you reward me thus?

I gave jewels for the Madonna's mantle,

And songs for the stars, in heaven,

That shone forth with greater radiance.

In the hour of grief

Why, why, Lord,

Ah, why do you reward me thus?

我為了藝術而生,為愛而活

我從未傷害過任何生靈!

我總是暗中

悄悄解救 許多不幸的生命。

我信仰虔誠,

祈禱聲能在聖殿中

上達天聽。

我信仰堅貞,

在教堂祭壇裡獻上鮮花。

可為何在這悲痛的時刻,

上主啊,

為何祢給我這般回報?

我用珠寶妝點聖母的長袍,

也將我的歌聲,獻給在天空中

閃耀無比的星辰

在這悲痛的時刻,

為何 為何,上主啊,

為何祢給我這般的回報?

卡拉絲所演唱的版本,一直是筆者心中永遠的經典。

在這份1964年難得的柯芬園現場錄影中,請大家注意欣賞詠嘆調中的最後一句歌詞(2:42開始)「ah, perché me ne rimuneri così?」(為何祢給我這般的回報?)。

當卡拉絲演唱到這邊時,大膽地使用胸腔呼吸,歌聲裡充滿悲情與無奈,甚至帶著淚水...她讓歌唱裡的情緒達到頂點,而不在只是侷限在「美聲唱法」的範疇。我認為卡拉絲的詮釋遠遠超越了聲樂技巧,而直達最深層的情感表現,所以她的 Tosca 能才這麼多年長據人心,甚至被譽為「永遠的Tosca」。

 

但是...讓我們欣賞一下美聲版本的托斯卡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VYut69yg2w

 

Anna Netrebko 2019 Liv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4aMFgHzd-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Kx7rfDLS0o


創作源起

 

《托斯卡》(Tosca)是普契尼的第五部歌劇作品,加上之前的「波西米亞人」、以及之後的「蝴蝶夫人」,這三部歌劇無疑是普契尼所有作品中最受到歡迎的。

 

普契尼歌劇創作年表:

  • 1884年:《薇莉》(Le Villi
  • 1889年:《埃德加》(Edgar
  • 1893年:《瑪儂·雷斯考特》(Manon Lescaut
  • 1896年:《波希米亞人》(La bohème
  • 1900年:《托斯卡》(Tosca
  • 1904年:《蝴蝶夫人》(Madama Butterfly
  • 1910年:《西部女郎》(La fanciulla del West
  • 1917年:《燕子》(La rondine
  • 1918年:《三合一歌劇》(Il trittico
  • 1926年:《杜蘭朵公主》(Turandot

 

《托斯卡》將故事背景設於法國大革命期間,講述演員托斯卡和情人卡瓦拉多西之間為了愛情犧牲生命的故事。

1890年,當普契尼觀看了法國劇作家薩爾杜為有名的女演員薩拉·貝爾納德所作的悲劇托斯卡(即上方慕夏手繪海報)後深受感動,並立即產生了為之譜曲的願望。

當時普契尼手上仍在進行著另一部歌劇波希米亞人》的音樂創作,因此《托斯卡》被暫時擱置。到了1895年差不多結束了《波希米亞人》的全部作曲後,普契尼才委託劇作家開始創作《托斯卡》的歌劇腳本。

托斯卡》(Tosca)是普契尼的3幕歌劇,劇本由伊利卡(Luigi Illica)和契亞克薩(Giuseppe Giacosa)改編自法國劇作家薩爾杜(Victorien Sardou)的同名戲劇。於1900年1月14日在羅馬科斯坦茲劇院作首次演出。

【關於首演】

》( Tosca)於1900年1月14日羅馬科斯坦茲劇院作首次演出,指揮是托斯卡尼尼

 

*以上資料整理於網路以及維基百科


【原著劇情】

看懂歌劇~先了解原著背景(原著劇情資料整理自音樂作家 夏爾克之部落格文章-【托斯卡(普契尼歌劇)/原著,劇情與動機】及維基百科「拿破崙戰爭」)

普契尼歌劇《托斯卡的原著是義大利作家薩爾都(Victorien Sardou, 1831∼1908)的五幕悲劇,普契尼找上《蝴蝶夫人》和《波西米亞人》的編劇搭檔伊利卡(Luigi Illica)和契亞克薩(Giuseppe Giacosa),花了三年時間將五幕戲劇濃縮為三幕七景歌劇,背景設定為1800年6月17-18日的羅馬。當時歐洲社會因為拿破崙發動戰爭而處在動蕩不安之局勢。

 

關於「拿破崙戰爭」,主要有以下三種說法:

ㄧ、1799年11月9日--拿破崙自霧月政變奪得政權,成為第一執政官。

二、1803年5月13日--英法兩國結束了從1792年到1814年間短暫的和平,開啟了跨海戰事。

三、1804年12月2日--拿破崙稱帝,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

當時義大利因為戰爭因素,被分為許多小國意大利長期以來被分為若干小國:羅馬教皇統治了義大利的教皇國。

繼法國革命之後,拿破崙統治下的法國軍隊於1796年入侵意大利,於1798年2月11日進入羅馬,當時幾乎空城並共同建立共和國。

1799年9月,保護共和國的法國人退出了羅馬。

當法國人離開時,拿坡里王國(Kingdom of Naples)的軍隊佔領了這座城市。

而羅馬有一個安傑羅提家族,在義大利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家族族長原也是封建的保守派,但投向拿破崙,就成為了新成立的羅馬共和國的領事。

安傑羅提家族族長在某個宴會場合看到英國公使夫人時,他嚇了一跳:眼前這位夫人這他之前曾在倫敦遇到的高級妓女:愛瑪。這位美麗的夫人愛瑪極有手腕,不僅釣到了英國公使老公,還成為了當時拿坡里王於羅馬社交圈紅人,得到拿坡里王妃的信賴。但她唯一害怕的是自己身為妓女的過往被揭穿... 現在她遇到了舊識安傑羅提,著實令她不安...

於是愛瑪想要派刺客去殺掉他,但因為安傑羅提畢竟是族長,身旁有隨扈而苦無機會。

1800年5月,當時法國軍事領導人拿破崙再一次帶著他的部隊攻擊義大利。 6月14日,這支軍隊在「馬倫哥會戰Bataille de Marengo,1800年6月14日))與奧地利軍隊對戰,他成功將奧地利軍隊逐出義大利。此役的勝利再次鞏固了拿破崙的軍事地位。 隨著戰事延燒,拿破崙軍隊延續「馬倫哥會戰勝利並長驅直入征服了羅馬,此時羅馬市內共和主義者又再次活躍主政。

屬於封建保守派的拿坡里王妃非常擔心,她派出了自己的心腹斯卡皮爾男爵,當祕密警察總長,去羅馬逮捕共和主義者。

羅馬城內的那不勒斯人即將放棄羅馬,就而在羅馬即將再次崩潰時,心繫心頭之患未除的公使夫人愛瑪得到拿坡里王妃協助,發出格殺令懸賞重金要殺安傑羅提。

斯卡皮爾男爵此間抓了不少人,都送去了絞刑台,但就是抓不到躲在羅馬的安傑羅提。

安傑羅提家族也為了要救族長而積極謀略:弟弟想辦法買通獄卒放他出來,妹妹還要他逃獄後就逃到家族教堂:聖安德烈第拉瓦雷教堂。她會進一步支援讓哥哥換裝逃出去。

而這份逃亡計畫就在1800年6月17日進行。安傑羅提真的逃了出來並來到了聖殿。

進入聖殿中,有一個大壁畫還沒完成用布蓋著,還有一些作畫的器具,不一會,他遇見了於教堂內畫壁畫的畫家卡瓦拉多希~

就從這裡開始,原著銜接進入了歌劇《托斯卡》開始之劇情...


歌劇資訊(整理自維基百科《托斯卡

三幕七景歌劇
音樂:賈柯摩‧普契尼
劇本:Luigi Illica Giuseppe Giacosa
首演:1900114日羅馬Costanzi劇院
演奏時間:第一幕45分、第二幕40分、第三幕30《劇中主要人物》
弗洛莉亞.托斯卡(Floria Tosca) ..............女高音
卡瓦拉多西(Mario Cavaradossi) ..............男高音
史卡畢亞(Barone Scarpia) ...................男中音
安傑羅第(Cesare Angelotti)..................男低音
教堂守衛/....................................男中音
史波雷塔(Spoletta) .........................男高音
夏羅內(Sciarrone)..........................男低音
警衛/. .....................................男低音
牧童/....................................童聲女高音

 

【歌劇分幕劇情】

第一幕 1800年,羅馬 

越獄逃脫的政治犯安吉羅提(Cesare Angelotti,男低音)衝進聖安德烈第拉瓦雷教堂(Church of Sant' Andrea della Valle)內的阿塔凡蒂侯爵家的禮拜堂,他剛剛躲好,一個老教堂執事蹣跚的走進來,祈禱的鐘聲響起。 

不久,在教堂內畫壁畫的畫家卡瓦拉多希(Mario Cavaradossi,男高音)進來,他掀開畫布,繼續畫以安吉羅提的姐姐-侯爵夫人瑪格達萊娜為形象的瑪利亞(Mary Magdalene)。卡瓦拉多希從懷中拿出自己的情人女歌手托斯卡(Floria Tosca,女高音)的小肖像來跟畫像比較,一個是黑色的眼珠,一個則金髮碧眼,卻同樣的美麗Recondita Armonia,奇妙的和諧。此旋律後來變成了侯爵夫人瑪格達萊娜的動機一旁的教堂執事抱怨著離開。安吉羅提從禮拜堂中露出了臉,他很高興能夠和以前的同志卡瓦拉多希再次見面,卡瓦拉多希激動的拿食物給他,當聽到托斯卡的聲音,安吉羅提趕緊又藏起來。

托斯卡是一個忌妒心很強的女人,她總是疑心卡瓦拉多希背著她跟別的女人來往。看到畫中藍色眼睛的侯爵夫人她更有了懷疑的理由(Mario! Mario! Mario!),卡瓦拉多希微笑著向她解釋讓她平靜下來(Qual`occhio al Mondo),並說定晚上音樂會後在他郊外的小屋再見。

托斯卡走後卡瓦拉多希招呼安吉羅提出來,告訴他自己小屋的去路,並說如遇危險可以躲在花園的古井中。外面響起了通知有人越獄的砲聲,兩個人立刻離開教堂。

同時,教堂執事帶著唱詩班的孩子們進來,他們喧鬧著,因為有人說羅馬軍隊已把拿破崙(Napoleon)趕出了意大利。當前來搜尋安吉羅提的秘密警察局長斯卡皮亞男爵(Baron Scarpia,男中音)出現時,大家都安靜下來,他在侯爵家的禮拜堂裡發現了侯爵夫人的扇子以及吃完食物的空盒子(此時奇妙的和諧之旋律再度出現),而牆壁上的瑪利亞畫像則告訴了他畫這幅像的人就是卡瓦拉多希。

托斯卡由於不放心又回來找卡瓦拉多希,但卻遇到曾經垂涎於她的斯卡皮亞,她的臉上露出厭惡的表情,但心懷詭計的這位警察局長熱情迎上前向她問好。斯卡皮亞把自己剛剛找到的侯爵夫人的扇子拿給托斯卡看,並極力的添油加醋,認為卡瓦拉多希背叛自己的托斯卡流著眼淚發誓要報復。托絲卡離開,教堂裡漸漸人多起來,人們來做禱告。斯卡皮亞派人跟踪托斯卡,看著這個逐漸落入他圈套的女人,斯卡皮亞不禁冷笑起來,那聲音令人毛骨悚然(Va,Tosca!)

 

第二幕 法內斯宮殿(Farnese Palace)

在法內斯宮殿(Farnese Palace)樓上的秘密警察局長的房間裡,斯卡皮亞一邊吃飯一邊幻想著能夠按照自己意願征服托斯卡時的那種病態的快感(Ha pi Forte Sapore)。這時跟踪托斯卡的人回來,他報告說沒有發現安吉羅提,但抓來了卡瓦拉多希。

樓下正在舉行皇家慶祝活動,傳來了托斯卡的歌聲,音樂會結束後,托斯卡上來,斯卡皮亞吩咐將卡瓦拉多希帶到隔壁的房間。

聽到驕傲的卡瓦拉多希受到酷刑所發出的呻吟聲,托斯卡再也受不了了,她說出了安吉羅提的藏身之處。

卡瓦拉多希被帶出來,意識到發生了什麼後他嚴厲的指責托斯卡。這是一個官員衝進來說拿破崙打贏了戰爭(Battle of Marengo),卡瓦拉多希情不自禁的歡呼勝利(Vittoria!)。 斯卡皮亞命令將他押入大牢。

看看托斯卡,斯卡皮亞邪惡的微笑著走向她,向她表示她可以用自己來換得卡瓦拉多希的生命,托斯卡推開他。「妳向我要一條命,我卻只要求妳片刻…,」,斯卡皮亞無恥的淫念讓這可憐的女人在心中向上帝訴求,為何她的命運如此悲慘(Vissi d`arte,為了藝術為了愛)。

此時一個秘密警察進來報告說在圍捕過程中安吉羅提自殺了。托斯卡低著頭臉色蒼白,內心下了決定,她對斯卡皮亞表示願意屈服,斯卡皮亞答應托斯卡只會以形式上的處決卡瓦拉多希,之後再暗地裡再將他們放走,托斯卡則要求他再寫一張通行證給他們。

當斯卡皮亞簽字並欲一親芳澤時,托絲卡便拿起桌上的一把餐刀刺進斯卡皮亞的身體:「這就是托斯卡的吻」。並從他漸漸堅硬的手中拿出通行證,在他的頭便點了一根蠟燭,放一個小十字架在他的胸口,托斯卡逃離房間。

首演之原作海報,描繪第二幕的劇情:

 

第三幕 教堂

處決日的清晨,教堂的鐘聲響起,卡瓦拉多希絕望的思念著托斯卡(E lucevan le stelle,今夜星光燦爛),便以他身上唯一值錢的戒指來賄賂了一個獄卒要他送張告別的紙條給托斯卡,不久托斯卡跑進來,她告訴卡瓦拉多希自己殺死斯卡皮亞的經過,兩個人描畫這美好的未來。

執行槍決的士兵來把卡瓦拉多希帶走,托斯卡要他假裝自己中彈了倒地,然後一起逃走。

以為士兵們所開的是空砲彈,托斯卡在執行官離開後跑到卡瓦拉多希的身邊催他快起來,卻發現情人一動不動,胸口不斷流出鮮紅的血,這時她才明白自己受了騙。

托斯卡悲痛吶喊,抱著愛人的屍體悲痛欲絕。而發現斯卡皮亞被謀殺的衛兵此時已趕過來逮捕托斯卡。對卡瓦拉多希遺體告別後,托斯卡從行刑台高塔邊翻身一躍而下自殺,追隨情人而去...(普契尼在此以(今夜星光燦爛)的主題來作為歌劇當終曲)
(全劇終)

劇中第一幕的場景:聖安德肋聖殿(Church of St. Andrew of the Valley)。

此教堂位於羅馬 Piazza Vidoni, 6 (點按左側有Google Map連結...XD)。1590年破土興建,1600年竣工。1608年時重新啟動更華麗宏偉的改建計劃,至1650年完成聖堂的內部結構,真的由內至外都非常華麗,大家於下方圖片中欣賞:

聖安德肋聖殿(Church of St. Andrew of the Valley)
整體外觀 - 聖安德肋聖殿(Church of St. Andrew of the Valley)

 

教堂巴洛克式建築立面 - 聖安德肋聖殿(Church of St. Andrew of the Valley)
教堂巴洛克式建築立面 - 聖安德肋聖殿(Church of St. Andrew of the Valley)

 

教堂內部 - 聖安德肋聖殿(Church of St. Andrew of the Valley)
教堂內部 - 聖安德肋聖殿(Church of St. Andrew of the Valley)

 

精緻繪畫之天花板 - 聖安德肋聖殿(Church of St. Andrew of the Valley)
精緻繪畫之天花板 - 聖安德肋聖殿(Church of St. Andrew of the Valley)

 

教堂天井 - 聖安德肋聖殿(Church of St. Andrew of the Valley)
教堂天井 - 聖安德肋聖殿(Church of St. Andrew of the Valley)

 

教堂內部場景圖(點按)


男高音詠嘆

⟨奇妙的和諧⟩(Recondita Armonia)

~選自《托斯卡》(TOSCA)

中文歌詞版本

【中文字幕】普契尼歌劇《托斯卡》名曲〈奇妙的和諧〉 (Recondita armonia)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fHNL9ogZF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MbMxXmpqi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KwSXcyZ7nk

 

帕華洛帝:歌劇Live'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eexLtVQdj0

 

帕華洛帝:三大男高音羅馬演唱會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dfNLXXMDM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Jo7eUa5KR0


⟨今夜星光燦爛⟩(E lucevan le stelle)

~選自《托斯卡》(TOSCA)

中文字幕版

【中文字幕】普契尼歌劇《托斯卡》名曲〈 今夜星光閃耀〉(卡列拉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OhRXiy9ZFQ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tbJ2Q9zRMA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AF1T4OehM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8kGulIP4lc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AqHQMX7GHY

 

暗黑的Scarpia

善於操弄人心的警察總長Scarpia,為了同時追捕Cavaradossi與得到Tosca,出其計謀讓善妒的Tosca心生嫉妒與猜疑,想要找到Cavaradossi確認其是否有其他新歡,讓Tosca在無意之間,成為他捕捉到Cavaradossi的最大幫手

去吧!托斯卡

Scarpia要讓妳的善妒,成為最好的獵鷹...

Scarpia這段黑暗演唱,結合了最深沈的計謀,要一箭雙鵰Cavaradossi與Tosca。

文字卻以最虔誠的「Te Deum laudamus: Te Dominum confitemur!」(感恩頌讚:我們讚美你,主!)作為與音樂相結合,更是歌劇經典~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r756AqsoN8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euYKIMfV4I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vOaQetcj8w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0lTp5DTvzQ

 

【紀錄片】Essential Tosca - Antonio Pappan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sUDy3NEgYY

 

2011《托斯卡》歌劇全劇版本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Pg703vgsoQ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 前往蹦藝術 Podcas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BON音樂】蹦藝術X大人社團 - 普契尼逝世百年特別課程(二)「《波希米亞人》詠嘆調深入賞析與版本比較

【BON音樂】蹦藝術X大人社團 - 普契尼逝世百年特別課程(二)「《波希米亞人》詠嘆調深入賞析與版本比較
Special lecture about Puccini - 2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古典音樂是你的生活必需品?
希望有機會能拓展對古典樂的了解?
跟著林仁斌老師一起認識偉大的音樂藝術!

《大人社團》與蹦藝術攜手開設古典音樂鑑賞課程,林仁斌老師帶領學員欣賞每首的獨特之處,讓您徜徉在樂曲中,更貼近音樂家的心血結晶,聽出更多況味與樂趣!

《延伸閱讀》大人的音樂欣賞線上直播課程好嗎?學員真實回饋分享

《延伸閱讀》大人的音樂欣賞課學員回饋,看他們用音樂為生活注入繽紛

 

超級重量級~

【BON旅行】2024年8月歐洲旅遊行程|普契尼逝世百年.四大歌劇音樂探索之旅❤️

https://bonart.com.tw/20240812-bon-vayage-music-art-trip-2/

 

【精彩課程ing】

2024年6月起

古典樂欣賞線上直播課(6/6週四下午班,共5堂):解析普契尼四大經典的精彩詠嘆

 

古典樂欣賞線上直播課(7/18週四下午班,共5堂):浪漫巨人-拉赫曼尼諾夫的鋼琴協奏之旅

 

古典樂欣賞線上直播課(9/19週四下午班,共5堂):從鍵盤到交響,李斯特的鋼琴魔性

 

【三系列合購優惠】古典樂欣賞線上直播課(6/6週四下午班,共15堂)


主講人:林仁斌老師

 

你對古典音樂深深著迷,期待聽懂更多內容嗎?

不只對作品感興趣,也想多了解音樂家的背景?

跟著林仁斌老師一起揭開這層有趣又精彩的音樂面紗~

《大人社團》與蹦藝術的林仁斌老師攜手開設古典樂欣賞課,這期將深入探索普契尼音樂的魅力,音樂新手也能輕鬆領略的歌劇世界,一同從義大利大師眼中看世界:普契尼的四大經典的精彩詠嘆!

  • 課程內容

    樂感狂潮:普契尼的歌劇魅力

    • 第一堂|「獵劇本高手、獵旋律高手、獵豔高手」:普契尼生平與他的音樂

    提起普契尼的歌劇,您立刻聯想到《波西米亞人》、《托斯卡》、《蝴蝶夫人》和《杜蘭朵公主》──這些作品深深觸動人心。今年,我們懷念義大利歌劇大師普契尼(G. Puccini, 1858-1924)逝世百年。林仁斌老師將帶領我們認識普契尼精彩的歌劇人生與絕美旋律這絕對是一場音樂之旅,不容錯過!

    1. 普契尼生平:以歌劇的成功成為當代最富裕的作曲家之一,而他的人生更是傳奇般的存在。
    2. 普契尼音樂:從樂譜到創作技法,再到歷史版本比較,以嶄新的角度品味普契尼音樂的奧妙。 
    • 第二堂|《波希米亞人》詠嘆調深入賞析與版本比較

    踏入音樂賞析領域,認識詠嘆調:
    魯道夫:多麽冰冷的手(Che gelida manina)、
    咪咪:我的名字叫咪咪(Si , mi chiamano Mini)、
    慕賽塔:當我走在大街上(Quando me’n vo’)、
    咪咪:他們已經走了(Sono andati)

     

    • 第三堂|《托斯卡》詠嘆調深入賞析與版本比較

    本堂課賞析版本比較詠嘆調:
    卡瓦拉多希:奇妙的和諧(Recondita armonia)、
    托斯卡:為了藝術為了愛(Vissi d'arte, vissi d'amore)、
    卡瓦拉多希:今夜星光燦爛(E lucevan le stelle)、
    史卡皮亞:去吧!托斯卡(Va, Tosca!)

     

    • 第四堂|《蝴蝶夫人》詠嘆調深入賞析與版本比較

    本堂課賞析詠嘆調版本比較:
    蝴蝶與合唱:多麽美好的天空!多麽美好的大海(Ah! Quanto cielo! Quanto mar!)

    平克頓與蝴蝶:來吧!我的愛(Vieni amor mio)、
    好好待我(vogliatemi bene, un bene da bambino)、
    當夜晚降臨(Quando vien la sera)、
    眼中如有魔法的女孩(Bimba dagli occhi pieni di malia)、
    蝴蝶:美好的一日(UUn Bel Di Vedremo)合唱:哼聲合唱(the Humming chorus)

     

    • 第五堂|《杜蘭朵公主》詠嘆調深入賞析與版本比較

    柳兒:主人請聽我說(Signore, ascolta! )、
    卡拉富:別哭,柳兒!(Non piangere, Liù! )、
    杜蘭朵:在這個皇宮(In questa reggia)、
    杜蘭朵與卡拉富:三道謎題、
    卡拉富:今晚無人能眠(Nessun dorma)

    ※本課程大綱僅供參考,授課老師將視班級學員學習進度有所調整。


作曲家 普契尼


有關歌劇《波希米亞人》

(基本資料整理於網路與維基百科,並附上超連結方便檢索)

《波希米亞人》La Bohème),又譯「藝術家的生涯」,由普契尼作曲,由劇作家路基・伊利卡(Luigi Illica)與喬瑟培・賈克薩(Giuseppe Giacosa)根據法國戲劇作家亨利·繆傑的小說《波希米亞人的生涯》(Scènes de la vie de Bohème)改編為歌劇劇本。全劇共四幕,約1小時40分鐘。

首演於1896年2月1日,在義大利都靈皇家劇院,指揮為托斯卡尼尼

 

1896年歌劇演出原版海報,阿道夫·霍恩施泰因

1896年原版海報,阿道夫·霍恩施泰因繪

 

愛情,是歌劇史上最多出現,也是歷久彌新的主題,更是義大利寫實主義歌劇作曲家作曲家普契尼(Giacomo Puccini)作品中的核心元素。

 

為劇.好友反目

作品背景

《波西米亞人》首演時第一幕咪咪的服飾

普契尼自米蘭音樂學院畢業後,事業尚未起步前過著一種極為貧困的生活,他對於流浪貧苦的生活有著切身體驗,1893年,普契尼寫作的瑪儂雷斯考上演後大獲成功,在經濟上有所寬裕後,普契尼便開始專心尋找一部能夠讓他超越前部作品的歌劇腳本,於是他發現了《波希米亞人》。

據說當時普契尼的好友雷翁卡瓦洛已經開始著手於這個故事的音樂創作,且曾經主動與普契尼分享,但普契尼則秘密的完成,並搶先一年發表...。

 

下圖左為普契尼《波西米亞人》,圖右為雷翁卡瓦洛版本,這兩個版本在發表後的競爭之下,普契尼版全面勝出,名留青史。

 

為此,雷翁卡瓦洛(下右)與普契尼絕交,兩位作曲家從此再無交往。

 

這部作曲家不惜與好友反目的歌劇作品,就是《波希米亞人》。

(部分基本資料整理於網路與維基百科,並附上超連結方便檢索)

 

永恆傳唱.經典詠嘆調

(基本資料整理於網路與維基百科,並附上超連結方便檢索)

普契尼的作曲風格受到威爾第影響極大,在他聽過威爾第《阿依達》後,更是立定了成為歌劇作曲家的志向。

雖然其音樂題材不及威爾第深刻,但普契尼卻總能以獨特的、更為細膩的手法來傳達音樂中悲劇的成分。

《波希米亞人》、《托斯卡》及《蝴蝶夫人》可說是普契尼早期的三部傑作,而其中《波希米亞人》的旋律最為豐富,音樂的戲劇張力最強。歌劇第一幕中的兩首詠嘆調〈你那冰冷的小手〉和〈我的名字叫咪咪〉最為著名,音樂柔美動聽,經常於音樂會中被聲樂家選定作為獨唱與對唱曲目演出。

 

〈你那冰冷的小手〉

Puccini - Che gelida manina (La Bohème I act) [SCORE VIDE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EEnecTgvA

 

Che gelida manina - Luciano Pavarotti

https://youtu.be/eZ9-Ch0ip-M

 

〈你那冰冷的小手〉樂譜檔案:


〈我的名字叫咪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iCx51hq60Y

 

La Bohème - Si mi chiamano Mimi - Mirella Freni

https://youtu.be/pPRifoxJtX8

 

〈我的名字叫咪咪〉樂譜檔案

 

〈可愛的姑娘〉O soave fanciulla - Mirella Freni and Luciano Pavarotti(196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KewrRcukRo


歌劇簡介:

(基本資料整理於網路與維基百科,並附上超連結方便檢索)

音樂:賈柯摩‧浦契尼(Giacomo Puccini)

劇本:朱塞培‧賈柯沙(Giuseppe Giacosa)、魯伊吉‧伊利卡(Luigi Illica)

取材自法國劇作家亨利‧穆爾格(Henry Murger)小說〝波西米亞人的生活剪影〞(Scenes de la vie de Boheme)

 

首演:1896.2.01,義大利杜林皇家歌劇院(Teatro Regio, Turin)

首演時間:第一幕40分,第二幕20分,第三幕30分,第四幕30分

首演指揮:托斯卡尼尼(Toscanini)

故事背景:1830年代

故事地點:法國巴黎拉丁區

故事大綱:1830年代,某個聖誕節前夕,法國巴黎拉丁區裡 四位性格放浪不羈的藝術家最年少輕狂的歲月 以及兩段動人的愛情故事......

 

角色

(基本資料整理於網路與維基百科,並附上超連結方便檢索)

世界首演時第二幕的服飾,為 "la rappezzatrice" 設計。
角色 聲域 1896年2月1日首演
(指揮: 托斯卡尼尼)
魯道夫Rodolfo, 詩人 男高音 Evan Gorga
咪咪Mimì, 女裁縫 女高音 Cesira Ferrani
馬切洛Marcello, 畫家 男中音 Tieste Wilmant
穆賽塔Musetta, 歌唱家 女高音 Camilla Pasini
舒奧納Schaunard, 音樂家 男中音 Antonio Pini-Corsi
柯林Colline, 哲學家 男低音 Michele Mazzara
班努瓦Benoît, 房東 男低音 Alessandro Polonini
阿爾契多羅Alcindoro, 國務委員 男低音 Alessandro Polonini
Parpignol, 玩具vendor 男高音 Dante Zucchi
海關關長 男低音 Felice Fogli
學生,在職女孩,鄉親,店主,街頭小販,士兵,服務員,兒童

 

 

《波西米亞人》分幕劇情

(歌劇劇情基本資料整理於網路)

 

第一幕

聖誕節前夕,在巴黎拉丁區某間破舊公寓閣樓上。詩人魯道夫和畫家馬切洛,因為天氣太冷而縮成一團,最後魯道夫提議:乾脆用他剛完成的戲劇手稿當柴火來燒,以便取暖。沒多久,哲學家柯林也從外頭回來了;原本他計畫拿書去典當,換些零錢買食物,可是誰會在聖誕節前夕向他買一堆舊書呢?於是他只好又拎著一堆書無功而返。就在三位藝術家擠在一起享受片刻暖和的時候,他們的另一個伙伴─音樂家蕭納─抱著一堆食物和美酒推門進來,原來他過去兩三天臨時應聘去兼一位貴族家中的音樂工作,技術性地謀殺了一隻鳥,賺了一點小錢,於是就買了一堆美食來招待室友。就在另外三位饑寒交加的藝術家正要大快朵頤的時候,蕭納卻建議:不如把這些美食留到以後享用,現在先去「莫穆斯」(Momus)咖啡館好好消磨一個晚上。

 

正當大夥兒準備出門的時候,門外響起了一陣敲門聲─原來是房東班諾瓦來收房租了。「什麼時候不來,偏偏在這個時候出現!」幾個人嘀咕著,想趕快把他打發掉,於是四個人圍在班諾瓦旁邊,又灌他美酒、又和他打哈哈。班諾瓦在美酒下肚之後,竟然酒興大發,說起自己過去與美女週旋的豔遇。四位藝術家一時非常有默契地「正氣凜然」,共同「不恥」班諾瓦的行 徑,連踢帶推地把班諾瓦趕出門去。

 

麻煩既除,是該準備出門了,但是魯道夫卻詩興大作,想要再寫一段文章之後再出門; 另外三位藝術家與他相約在咖啡館碰面。這時門外再度響起微弱的敲門聲,魯道夫應門,原來是一位女性鄰居─咪咪─前來借火。咪咪體弱多病,上了幾個樓梯之後,一陣暈眩,幾乎要昏倒在魯道夫家中;魯道夫趕緊扶她坐下,遞上一杯小酒,讓這位面貌姣好的美女鄰居回復精神。咪咪在借到火之後,起身道謝返家,這時她才發現鑰匙遺落在魯道夫家中;正要回頭尋找的時候,又是一陣風吹過,再次吹熄了咪咪手上的蠟燭,魯道夫見機不可失,也弄熄了自己手邊的燭火,於是兩個人就一起低身摸黑尋找鑰匙。「無意」間,魯道夫碰著了咪咪冰冷的小手,於是他握起咪咪的手說:「妳那冰冷的小手,讓我來溫暖它們。在黑暗中找鑰匙有何用?還好今晚有皎潔的月光陪伴著我們。」接著,魯道夫開始向咪咪自我介紹:他是一位詩人,有著豐富的思想和靈感,但是這一切卻在剛剛被一雙明眸給偷走了,這對明眸就在那位前來借火的少女身上。(詠歎調:妳那好冷的小手) 之後,咪咪應魯道夫請求,也慢慢訴說自己的身世:「我的名字叫咪咪,我的故事其實 很短」,她對魯道夫說,她每天做著針線活兒,從其中找到自己的快樂。(詠歎調:我的名字叫咪咪)

 

就在咪咪告白之後、正要離去之時,樓下傳來了另外三位藝術家的催促聲,魯道夫跑到窗口回應;回過頭來的時候,只見窗外月光灑在咪咪的臉龐,魯道夫一時情不自禁,歌頌著咪咪的美麗,「在妳身上,我找到了期待已久的夢想」, 而咪咪這時也陷入了愛情之中;她和魯道夫手攜著手,加入另外三位藝術家的行列,一同前往莫穆思(Momus)咖啡館。(第一幕結束)

 

第二幕

聖誕夜,巴黎拉丁區廣場。四位藝術家和咪咪一行五人來到廣場上,參加聖誕節慶祝活動 。在咖啡館中,魯道夫向在座另外三位室友介紹剛認識的女友咪咪,席間咪咪則稱讚魯道夫「是一個懂得如何去愛人的聰明男人」;此語一出,讓剛剛失戀的馬切羅很不是滋味。就在眾人正要舉杯慶祝佳節的時候,忽然傳來一陣「浪笑」,這不是別人, 正是讓馬切羅飽受失戀之苦的穆賽塔。

穆賽塔此時新交了一位上了年紀、卻有財有勢的老紳士─阿慶多洛,後者任穆賽塔是予取予求。當他們來到咖啡館時,馬切羅和穆賽塔這一對歡喜冤家見了面,分外眼紅。穆塞塔決定唱一首歌曲,重新激起馬切羅對她的愛意。(詠歎調:當我走在大街上)曲畢,穆賽塔差使阿慶多洛幫她買雙新鞋子,趁機再度投入馬切羅的懷抱中,隨即一行人加入熱熱鬧鬧的遊行行列中,只剩下一堆帳單給隨後趕回來的阿慶多洛。(第二幕結束)

 

第三幕

巴黎郊外城門口,時間是魯道夫與咪咪認識之後第二年二月某個下雪的清晨。咪咪獨自一 人來到城門口附近的酒館外,魯道夫、馬切羅以及穆塞塔暫居此地已有一段時間;咪咪託 人帶口信給馬卻羅,請他務必出來會面。馬卻羅來到酒館外,咪咪向其訴苦:魯道夫已有 一段時間對她冷言冷語,她請馬卻羅代為居中協調,馬卻羅則建議咪咪,如果一對戀人如 此生活,倒不如分手算了。

不多久,魯道夫起身來到酒館外,向馬切洛數落咪咪的不是,但在馬切洛追問之下,魯道夫才坦言自己已無力照顧重病的咪咪,之所以出此下策,是希望咪咪能夠另尋一位有能力 照應她的新男友。咪咪在一旁,聞言不禁痛哭,魯道夫找到躲在大樹後的咪咪,而咪咪則很諒解地向魯道夫告別,(詠歎調:我要回到自己的小窩)魯道夫聞言後,又對咪咪依依不捨;另一邊則是馬切洛因為穆賽塔與其他男人搭訕,兩人為此爭執不下。最後魯道夫與咪咪相約,在春天來臨前暫不分離,而馬切洛與穆賽塔則惡言相向,不歡而散 (終曲四重唱)。(第三幕結束)

 

第四幕

場景回到四位藝術家在巴黎拉丁區破舊公寓的閣樓中,時間是春天來臨之後。魯道夫與馬切洛皆已經和女友分離,兩人原本想藉著工作來忘掉她們的倩影,但卻徒勞無功,於是又放下手邊工作,禁不住回想起過去的甜美時光。(魯道夫與馬切洛的二重唱)不一會兒,音樂 家蕭納和哲學家柯林回到家中,兩人手上帶有食物與美酒,於是四位藝術家又開始嬉笑打鬧起來;突然間,穆賽塔衝了進來,告知咪咪已經病重,但為見魯道夫最後一面,勉力爬上閣樓來,卻因體力不支倒地。魯道夫趕緊把咪咪抱回閣樓休息,其他三位藝術家及穆塞塔則外出變賣身上值錢物品,好為咪咪盡最後一點心力。(哲學家柯林的詠歎調:永別了,我的外套)咪咪在眾人離去後,和魯道夫回憶起倆人初次在閣樓中相遇的經過。不多久,幾位外出的藝術家和穆賽塔陸續返回,為咪咪帶來了藥品及咪咪一直想要的保暖手筒,在咪咪還來不及充份享用之前,就已經離開人世了。魯道夫奔至咪咪身邊,失聲痛哭。(幕落)

 

歌劇《波西米亞人》著名詠嘆調

(基本資料整理於網路與維基百科,)

Rodolf Act Ⅰ Ten Che gelida manina 妳這好冷的小手
Mimi Act Ⅰ Sop Si , mi chiamano Mini 我的名字叫咪咪
Musetta Act Ⅱ Sop Quando me'n vo' soletta la via 當我走在路上
Collin Act Ⅳ Bas Vecchia zimarra 再見吧,舊外套!
Rodolf & Mimi Act Ⅰ Ten & Sop O soave fanciulla 啊,可愛的少女
Rodolf & Marcello Act Ⅳ Ten & Bar Mimi , tu piu non torni 啊,咪咪,妳一去不返!
Rodolf , Marcello , Mimi & Musetta Act Ⅲ Ten. Bar. Sop. & Sop Che facevi , che dicevi 你在做什麼,你在說什麼?

 

 

欣賞版本

歌劇總譜版本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_2QMGTzmT0&t=2704s

 

卡拉揚+芙蕾妮+雷曼第製作版本(中文字幕)

Karajan conducts La Bohème – with Freni and Raimondi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K2jnm1SaYI&t=1335s

 

DG歌劇電影版

Anna Netrebko and Rolando Villazon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古有《莊子.內篇.大宗師》:“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解釋:泉水乾涸後,兩條魚未能及時離開,終受困於陸地的小窪,在乾涸環境中,為了生存,兩條小魚相互吐沫來潤濕對方。

「相濡以沫」後面還有一句:「不如相忘於江湖」:

意思是泉水乾了,與其現在只能互相吐沫濕潤,那為何不各自到大江大湖裡?反而更加自由。

這一句話有同時有著言下之意:當我們一起身處艱困的環境中時,與其一起困在無法脫身的環境中,為何不思考放下眼前的執著與不必要的堅持,一起迎向全新的世界,或許能創造更好的未來的隱喻~
第三幕開始時稅關的場景寫實的把實在的環境反映出來,普契尼非常考據細節的真實性。

咪咪找到馬傑洛向他訴苦,馬切洛逼問魯道夫逃避的真實理由,到最後的四重唱。

馬切洛和穆賽塔的爭吵夾在咪咪與魯道夫的生離死別之間,但普契尼極美的旋律終於突破一切的牽絆。

「孤獨的在冬天裡死去是太悲慘了」

「等到五月,我們再分手吧」

最後,他們相偕走回小樓,就像在第一幕裡,然而那歌詞是最可悲的柔情:

「我們將要分離,在花開的時候。」

「願冬天永不要走!」咪咪悄悄的說。

她寧願在寒濕的小樓裡被嚴冬摧殘

只要能留在愛人身邊...

 

《波希米亞人》電影版 製作花絮

https://youtu.be/iCwD2Ea677Y

 

 

Aida Garifullina⭐♫ "Quando me'n v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IprAXIsGwI

 

Anna Netrebko - La Bohème (Quando me'n v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DvE8uKWznc


 

 

 

 我的名字叫咪咪mi chiamano Mimi

 本段文字取自「Wang Eva的部落格

 

這是全劇最動聽、美妙的唱段之一。既要賦予咪咪一個孱弱的、浪漫的、患有肺結核的姑娘的性格,又要讓她保持完美無缺的嗓音,以便產生輝煌的、有把握的高音,並蓋過樂團有時是誇張多餘的音量,這的確是很難調和的。

 

在簡單的、談話式的開始以後,第一個關鏈之處是第三十六分段的起唱(安靜的行板)。這個短小的,但非常強烈的片段以「我喜歡那些東西」(Mi piaccion quelle cose)開始,以「那些東西叫做詩」(quelle cose che han nome poesia)結束,對於表明咪咪心裡最隱密的心聲是很重要的。

 

起唱後咪咪表現肺結核患者典型的絕望的敏感,開始一個長久的、令人心痛的漸強,並在本位音A達到頂點,在「春天」(primavere)一詞時達到緊張和強烈的高峰。

 

第二個奇妙的時刻是在第三十八分段「但當春天來臨時」(Ma, quando vien lo sgelo)。在四小節之內,歌唱者從最弱音轉到猛烈的最強音。在這非凡的四小節中,包含了幾種感覺,並把它們表達出來:自然界的甦醒、冰雪溶化、血液強烈沸騰。咪咪以熱情的聲調和強烈的感情終於喊出:「最初的陽光屬於我!」(Il primo sole e mio !)然後,緩緩地,端莊地恢復到單純、溫柔的少女形象,以開始的謙卑自若結束了這一唱段。

 

歌唱家從來沒有像在普契尼這部輝煌的創作中要在自我之中尋找藝術的激情,那種為達到表演最高峰的忘我狀態相類似的精神境界。值得一提的是,在「Ma, quando vien lo sgelo」中閉著嘴,在口腔內就開始濁化「M」,使之產生一種極遙遠的、神秘的音響,最後在充滿強烈激情的起聲中使它具體化。創造出獨一無二的咪咪!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 前往蹦藝術 Podcas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BON音樂】二十一世紀配樂王者~漢斯季默精彩的電影音樂世界

【BON音樂】二十一世紀配樂王者~漢斯季默精彩的電影音樂世界
The Music World of Hans Zimmer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神鬼奇航 - 電影精彩片段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6sxWegTa9Y

 

現代多層次配樂之最佳示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TxntXjM4oE

 

改編為管弦樂團版本 配樂欣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tGUQFky0KI

 

這位現代電音天才,是誰呢?

電影配樂作曲家.漢斯季默

 

→漢斯·季默

(基本資料整理於網路與維基百科,並附上超連結方便檢索)

漢斯·季默(Hans Zimmer)1957年9月12日出生於德國法蘭克福,音樂家、電影配樂家、作曲家,擅長電影配樂作曲與音樂製作,熱愛電子吉他。

三歲時開始學習小提琴。六歲時,父親去世,漢斯季默在音樂中找到寄託,並立志成為一名作曲家。

共獲得8次奧斯卡獎提名、1次獲獎,6次葛萊美獎提名、3次獲獎,8次金球獎提名、2次獲獎、2次安妮獎提名及一座全美音樂獎和一座東尼獎。

漢斯季默早年的職業生涯都在英國發展,他也曾經是夢工廠負責人之一,他擅長融合電子音樂和傳統恢宏的交響樂,讓管弦樂團與電子音樂效果混合,利用重新編曲,結合成各種全新音色

 

「從六歲開始,音樂就成為了我的精神避難所。」

後來,漢斯·季默隨全家移居到了英國倫敦,他在那裡度過了自己的青少年時期,並沒有接受過正規音樂教育的他憑藉興趣與天賦,在16歲那一年成為了一名電子音樂工程師。

 

​80年代開始,漢斯·季默結束了為樂團混音的工作,也結束了在歐洲四處輾轉的生活,開始正式涉足電影配樂的領域,與當時著名的古典配樂前輩斯坦利梅爾斯合作,迸發了將現代電子音樂與古典交響樂結合的想法。

 

漢斯季默擅長高節奏性、高戲劇張力的配樂,擁有非常多的電影樂迷,在好萊塢也有一定的影響力,並多次獲獎。

 

漢斯·季默,以這種打破常規的嘗試改變了好萊塢傳統的電影配樂模式,他以自己標誌性的風格迅速在好萊塢站穩了腳跟——恢宏的交響樂、張弛有度的節奏、細膩豐富的曲式以及對聽眾心理的揣摩,這都是他金字招牌下的獨門利器。

自1988年的《雨人》首次入圍奧斯卡最佳電影配樂獎,之後再以《愛在心裡口難開》、《紅色警戒》、《埃及王子》、以及《神鬼戰士》等作品多次入圍奧斯卡與金球獎,並在1995年以動畫電影《獅子王》獲得最佳電影配樂獎。

 

自此開始,他邁入第一流金獎配樂作曲家。

 

後續至今精彩配樂作品還有:《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超人:鋼鐵之軀》、《大偵探福爾摩斯 》、《蝙蝠俠:黑暗騎士》、 《加勒比海盜:世界的盡頭》、《超凡蜘蛛俠2》、《功夫熊貓3》、《神力女超人》、《神力女超人 1984》等等,可說是一人之力撐起好萊塢電影半邊天。

 

 

【神力女超人】電影出場配樂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9VfmuDnOXU

 

主題樂譜分享

蹦藝術林仁斌製譜

 

【蝙蝠俠:黑暗騎士】配樂欣賞

https://youtu.be/EPFNS95nWI0

 

蝙蝠俠配樂製作特色(4'35"

https://youtu.be/EaycnGC811w?t=277

 

《捍衛戰士:獨行俠》配樂

這配樂一下去,既懷舊又新潮,實在太銷魂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zq7ujKwuRY

 

《捍衛戰士:獨行俠》從片頭聽配樂與影像的結合

SR-72 Darkstar hypersonic aircraft flying Maverick Opening scene Top Gun Maverick 2022 IMAX 4k 6CH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RD0DWhSYlY

 

錄音場景重現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xakLNOWzgI


《沙丘》❤️❤️❤️

也許在未來,我們不會有正規節拍

也許我們人類會終於有所進化

讓我們不需要迪斯可節奏就可以自得其樂

可能會是某種各先進的東西...

-  漢斯季默

 

《沙丘》獨特的聲音來源

自製鼓聲、壓縮人聲、異國風格、合成樂器

「我的挑戰是,不要當個成年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ZIQWts438o

 

漢斯季默 - 《沙丘》配樂現場Liv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j5GgGdSwjE

 

丹尼爾克雷格 - 最後的007

在漢斯季默筆下,龐德成為了孤單而高貴的情報員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PKA_ub9slY


蹦藝術音樂講堂 最新消息

6/17起,全面實體+線上,精彩每週音樂主題一覽,歡迎您的參與~

 

完整課程網頁

https://bonart.com.tw/bonart-weekly-music-lectures-on-monday/

 

 

 

 

 

 

【補充資料】

漢斯季默自述心路歷程

https://youtu.be/V9ssA3Hj_4k

 

漢斯季默電影配樂深入解析

https://youtu.be/EaycnGC811w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 前往蹦藝術 Podcas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BON音樂】2024.6.10. 長榮交響樂團  貝多芬《三重協奏曲》音樂會導聆

【BON音樂】2024.4.05. 長榮交響樂團 貝多芬《三重協奏曲》音樂會導聆
Evergreen Symphony Orchestra 20240610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今天介紹的主題,是蹦藝術執行長林仁斌老師將於4月05日(五)於國家音樂廳導聆的長榮交響樂團音樂會 貝多芬《三重協奏曲》

以下是音樂會海報:

 

音樂會導聆人

蹦藝術網站執行長 林仁斌老師簡介

 

會後補充音樂會現場與導聆照片

 

 

 

 

與張逸士團長在導聆前一起合照

 

音樂會詳細資訊:

貝多芬《三重協奏曲》Beethoven《Triple Concerto》
演出時間:2024年6月10日(一)19:30
演出地點:國家音樂廳
指揮:伊斯雷爾·葛佐夫/ Yisrael Getzov
貝多芬:C大調第一號交響曲,作品21                                     
L.v. Beethoven: Symphony No.1 in C Major, Op.21
第一樂章:很緩慢的-有活力的快板( Adagio molto-Allegro con brio)
第二樂章:如歌的稍快行板(Andante cantabile con moto)
第三樂章:小步舞曲-十分活躍的快板( Menuetto. Allegro molto e vivace)
第四樂章:柔板-十分活躍的快板( Adagio-Allegro molto e vivace)
貝多芬:C大調三重奏協奏曲,作品56                          
L. v. Beethoven: Triple Concerto in C Major , Op.56
第一樂章:快板(Allegro)
第二樂章:廣板-毫不間斷地演奏下去 (Largo-attacca)
第三樂章: 如波蘭舞曲風格的迴旋曲( Rondo alla Polacca)
夏卡爾三重奏/Trio Chagall
小提琴:Violin │ Edoardo Grieco
大提琴:Cello │ Francesco Massimino
鋼琴:Piano│  Lorenzo Nguyen
德沃札克:G大調第8號交響曲,作品88                             
A. Dvorak: Symphony No. 8 in G Major, Op. 88
第一樂章:有生氣的快板(Allegro con brio)
第二樂章:慢板(Adagio)
第三樂章:優雅的小快板,非常活潑(Allegretto grazioso — Molto vivace)
第四樂章:非進行曲式的快板(Allegro ma non troppo)
音樂會導聆訊息
導聆老師:林仁斌
時間:6月10日(一)
地點:國家音樂廳1樓大廳
注意事項:18:30開1號門,音樂會演出前一小時開放入場。
*本團保有節目異動之權限*

 

 

指揮:伊斯雷爾·葛佐夫/ Yisrael Getzov

 

夏卡爾三重奏/Trio Chagall
小提琴:Violin │ Edoardo Grieco
大提琴:Cello │ Francesco Massimino
鋼琴:Piano│ Lorenzo Nguyen

 

從海報設計說起

 

全世界最知名的貝多芬肖像畫

由德國畫家約瑟夫.卡爾.史提勒(Joseph Karl Stieler)於1820年畫作,當時貝多芬53歲,現藏於德國貝多芬之家紀念館​

卡爾.史提勒因在維也納畫了音樂家貝多芬的肖像後,知名度大為提升,後被被任命為維也納藝術院院士,名震歐洲。

1820年更在慕尼黑正式獲巴伐利亞宮廷畫家稱號,貝多芬的容貌也因為他精彩傳神的筆觸而永世留存。

 

 

 

40分鐘音樂會求生指南

音樂會概念解說:
貝多芬劃時代的第一號交響曲
貝多芬精彩的多重樂器協奏曲 
德沃札克猶如珍寶般之交響曲

 

樂曲解說

【BON話題】交響曲到底有幾個樂章?

海頓:第六號交響曲《清晨》(三樂章)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_RoS-MrgSg

 

莫札特:第41號交響曲(四樂章)C大調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sNk-7j9lpY&t=42s

 

貝多芬:C大調第一號交響曲,作品21
L.v. Beethoven: Symphony No.1 in C Major, Op.21

創作年份 1800年
調性 C大調
首演年份 1800年4月2日首演於維也納
題獻者 樂曲題獻給戈特弗雷德·范·斯維頓男爵,為貝多芬早期的贊助人
出版資訊 分譜:1801年,Hoffmeister-Kuhnel
總譜:1820年,Simrock Verlag

 

第一樂章:很緩慢的-有活力的快板( Adagio molto-Allegro con brio)

第二樂章:如歌的稍快行板(Andante cantabile con moto)

第三樂章:小步舞曲-十分活躍的快板( Menuetto. Allegro molto e vivace)

第四樂章:柔板-十分活躍的快板( Adagio-Allegro molto e vivace)

 0:00 Adagio molto - Allegro con brio

 8:38 Andante cantabile con moto

 14:15 Menuetto, allegro molto e vivace

 18:26 Adagio - Allegro molto e vivac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caUGsL2EpI&t=3s

 

貝多芬第一:由附屬和弦開啟的C大調交響曲

極其特別的樂曲開始序奏,再接入快板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caUGsL2EpI

 

第一樂章

奏鳴曲快板曲式(呈示 - 發展 - 再現)

很緩慢的-有活力的快板 (Adagio molto-Allegro con brio)

第一主題(0'0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PFdW5voBkc&t=13s

 

第二主題(0'44"

https://youtu.be/uPFdW5voBkc?t=45

 

發展部(4'50"

https://youtu.be/xcaUGsL2EpI?t=294

 

第二樂章

奏鳴曲式(呈示 - 發展 - 再現)

如歌的稍快行板 (Andante cantabile con moto)

由第二小提琴演奏出優雅的第一主題,再由中提琴和大提琴等樂器以卡農方式重新演奏,最終進入終止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caUGsL2EpI&t=518s

 

第二主題:兩音動機(10'18"

https://youtu.be/xcaUGsL2EpI?t=620

 

第三樂章

三段體(A - B - A)

小步舞曲-十分活躍的快板( Menuetto. Allegro molto e vivace)

速度加快.樂趣加倍的「改良式小步舞曲」XD

A段落(14'1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caUGsL2EpI&t=855s

 

B段落 - TRIO(15'46"

https://youtu.be/xcaUGsL2EpI?t=946

 

第四樂章

慢板-十分活躍的快板( Adagio-Allegro molto e vivace)

奏鳴曲式(呈示 - 發展 - 再現)

具有6小節慢板序奏之快板

在弦樂齊奏G音長音後,緩步增加音階音型,逐漸由屬和絃邁入主和弦(C大調)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caUGsL2EpI&t=1106s

 

活潑可愛的第二主題(19'26")

https://youtu.be/xcaUGsL2EpI?t=1165

 

進入發展部,開啟和聲變化萬花筒(21'02")

https://youtu.be/xcaUGsL2EpI?t=1262

 

進入樂曲最後之尾聲(18'26"

https://youtu.be/xcaUGsL2EpI?t=1363


貝多芬:C大調三重奏協奏曲,作品56
L. v. Beethoven: Triple Concerto in C Major , Op.56

獨奏樂器:小提琴、大提琴、鋼琴

貝多芬的三重協奏曲一直是許多音樂家們在音樂會的最愛曲目,創作於1803年到1804年間(同期作品還有歌劇《費黛里奧》、第四號鋼琴協奏曲、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與第三號交響曲等),並公開首演於1808年的夏天。在貝多芬的設計下,這首三重協奏曲不但有著室內樂般的親密氛圍,三位主奏者彼此對話且競爭,彷彿古話三國,精彩各據一方,實為不可多得的一代經典名曲。

 

寫作年份

1803年寫作,完成於1804年

1803年的貝多芬畫像(由 Christian Horneman 繪製)

 

貝多芬三大創作時期之交響曲與協奏曲(1770-1827

  • 維也納創作期(1790-1802):早期具古典時期風格作品(交響曲1-2、鋼琴協奏曲1-3...)
  • 英雄時期(1803-1815):邁入浪漫初期作品( 交響曲3-8、鋼琴協奏曲4-5、小提琴協奏曲(1806)、三重協奏曲(1804)...)
  • 創作晚期(1815-1827) :晚期作品(交響曲9、弦四作品與《大賦格》等)

 

創作背景

要將《三重奏協奏曲》置於其歷史背景下,讓我們首先考察一下貝多芬在其創作時期的生活。

大約1803年10月14日,貝多芬之弟卡爾擔任他的秘書,在一封寫給出版商 Breitkopf und Hartel 的信中,首度提到了貝多芬正在創作一首給「鋼琴、小提琴和大提琴」的協奏曲,應該是此曲最初討論記錄。

後來這首協奏曲於1804年 5月-6月間,以私人沙龍形式演出。

當時對貝多芬來說,是一段忙碌的時光,因為他的創作力十分旺盛,除了這首三重協奏曲之外,同期作品還有歌劇《費黛里奧》、《華德斯坦》與《熱情》鋼琴奏鳴曲、第四號鋼琴協奏曲、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與第三號交響曲等偉大中期作品

其實從1802年起,貝多芬已經開始抱怨聽力障礙,並搬到了海利根史塔德(Heiligenstadt)度假區,試圖藉由放鬆心情來恢復聽力與工作狀況。正是在海利根施塔特,他寫下了著名的「海利根史塔德遺囑」,描述了他此時他所面臨的折磨和絕望,所有熟悉貝多芬傳記的人,應都記得這點。

就音樂創作力與音樂家聲譽來說,貝多芬自1792年抵達維也納後,迅速以高超演奏能力與即興能力,在維也納建立了偉大即興演奏家的聲譽;接下來的十年裡(即1792-1802),貝多芬不斷創作、演奏,他的音樂名聲越來越響亮,甚至當代已越來越肯定他能與海頓相提並論。

 

安東·辛德勒曾有一段記錄,顯示三重協奏曲的首演於1808年夏天,由魯道夫大公(Archduke Rudolph, 1788-1831)親自演奏鋼琴,塞德勒和克拉夫特(Seidler and Kraft)這兩位音樂家分別演奏小提琴和大提琴,但事實上,如上所述,最初的排練與首演,都是於創作之後的隔年,也就是1804年5月下旬至6月初之間,由貝多芬當時的贊助者與好友:羅伯柯維茲王子(Prince Lobkowitz)贊助,並於其宮殿舉行首演音樂會。

 

樂曲評價

現代,我們對於貝多芬這首「三重協奏曲」已十分熟悉,認為這是一首讓三項樂器在音樂會上可以互相競奏,並讓這三樣極受歡迎獨奏樂器的音樂家上台互飆音樂,觀眾看明星也聽音樂的最佳曲目之一,但在許多音樂評論家中,不見得這樣認為。

音樂學者保羅·貝克爾(Paul Bekker)曾寫道:「這首協奏曲是極少數明顯技術努力實際上超過靈感的例子之一。」

三重奏協奏曲中,「華而不實的鋼琴部分」相對來說顯得簡單,特別是與小提琴和大提琴所必備的演奏技術相比。

也有此一說:貝多芬將鋼琴演奏者設定為他的貴族學生~當時16 歲的魯道夫大公,由於大公的演奏水準實在平庸,貝多芬不得不降低菸琴獨奏的演奏難度。

當時,貝多芬也曾向一位朋友吐露心聲:「我只有一個學生,我無法擺脫他,儘管我很想擺脫他。我現在必須每天給魯道夫大公殿下上兩個小時的課(作曲)...這讓我精疲力竭,幾乎無法勝任任何其他工作...」

貝多芬從來都不是有耐心的老師,可想見這些「不情願的工作」,或多或少限制了他的創作力與靈感

也有學者認為:三重協奏曲根本不是真正的協奏曲,因為管弦樂團與獨奏者之間,沒有真正的對話;三位獨奏者幾乎是各說各話地演奏,與貝多芬一向偉大的音樂內容完全不同

不過,從第一樂章莊嚴而盛大的音樂發展,帶著許多精巧的對話與意想不到的小調大調和聲轉變、第三樂章具有波蘭風味的「波拉卡輪旋曲」(Rondo alla Polacca)運用,整體來說,筆者認為此曲確實具備青年貝多芬光輝燦爛音樂才華的作品~

對於此曲的真正評價,我認為還是每個人主觀的感受~各位姑且看看上述筆者所整理的各種評論角度,再自主判斷您喜不喜愛這樣的貝多芬音樂,也不需受到他人太大影響~

 

第一樂章曲式: 快板(Allegro)

呈示部   發展部   再現部   裝飾奏 尾聲
樂團呈示部 獨奏呈示部          
Ritornello 1 A

Ritornello 1 B

Solo 1 A

Solo 1 B

Ritornello 2 A,B Solo2 A, B Ritornello 3 A,B Solo3 A, B  16'35" Ritornello 4

 

獨奏呈示部:

大提琴、小提琴、鋼琴,由低而高,由單音至和聲,依序加入,越來越精彩。

 

作曲方式:

小提琴與大提琴為一組,一高一低,各司其職。

鋼琴大譜表,左右手兼顧高低音域,聲部均衡。

 

第二樂章

廣板-毫不間斷地演奏下去 (Largo-attacca)

bA大調,溫柔抒情的浪漫樂章

https://youtu.be/WUBr5mrv6tc?t=1080

 

Attacca 樂章間不間斷演奏

延續樂曲精神的最佳寫作方式

防止觀眾鼓掌的好方法 XD

https://youtu.be/WUBr5mrv6tc?t=1394

 

孟德爾頌也超愛 Attacca❤️

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

https://youtu.be/iLvd0s2vXQo?t=701

 

第三樂章:

如波蘭舞曲風格的迴旋曲 (Rondo alla Polacca)

波蘭舞曲風格,亦稱為Polacca

波蘭 Polska Mazurka 舞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Rl1T7CAD0E

 

波蘭舞曲標準節奏

 

最傳統的波蘭舞曲舞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1u1t_lIRhM

 

第三樂章 起始段落 精神抖擻的第一主題

https://youtu.be/WUBr5mrv6tc?t=1416

 

接入波蘭舞曲風格段落

https://youtu.be/WUBr5mrv6tc?t=1714

 

賦格段落 34:45-35:1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UBr5mrv6tc&t=2085s

 

尾聲段落

https://youtu.be/WUBr5mrv6tc?t=2111

 

00:00 1. Allegro (C major)

17:57 2. Largo (A-flat major)

23:34 3. Rondo alla Polacca (C majo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UBr5mrv6tc


趣味比較

第一樂章,三項獨奏樂器第一主題都呈示過後,第一次樂團齊奏之音樂主題(3:53起)

 

比較一

貝多芬:第五號交響曲,第四樂章前(24:30起)

https://youtu.be/a9UApyClFKA?t=1420

 

比較二

貝多芬:第三號鋼琴協奏曲第一樂章(01:38 起)

https://youtu.be/Vda233BgiKw?t=88


德沃札克:G大調第8號交響曲,作品88
A. Dvorak: Symphony No. 8 in G Major, Op. 88

 

作曲家簡介(引用自維基百科,連結

德弗札克Antonín  Dvořák,1841年9月8日-1904年5月1日),捷克國民樂派作曲家。

追隨著浪漫主義時期民族主義者的典範貝多伊齊·史麥塔納,德弗札克經常在他的作品中使用摩拉維亞和他的故鄉波希米亞(當時屬於奧匈帝國,現屬捷克)的民謠音樂的旋律及其他方面。德弗札克自己的風格經常被描述為「吸收了民歌的影響並找到有效的方式利用它們,用交響樂的傳統最完滿的再現了一個民族的特色」。其代表作有第九交響曲《新世界交響曲》、《B小調大提琴協奏曲》、《斯拉夫舞曲》、歌劇露莎卡》。他被認為「可能是他那個時代創作最多面向的作曲家」。

 

出生和年輕時代

德弗札克出生地

德弗札克出生在布拉格(當時屬於奧匈帝國,現屬於捷克)附近的內拉霍奇夫斯鎮伏爾塔瓦河旁的磨房內,他的父親František Dvořák經營祖傳的客棧和肉店。他的母親Anna Zděnková是一名貨物看守的女兒。安東尼是他們第一個兒子,安東尼總共有八個弟弟。

他6歲的時候在Nelahozeves上小學,在那裡他第一次上小提琴課。1853年他遷往茲洛尼采學習德語。當時德語是波希米亞的生存之本。在那裡他跟隨教堂唱詩班領唱Antonín Liehmann學習鋼琴和管風琴。在此期間,他有時演奏管風琴補貼家計。他還在他老師的樂團中演奏,並且開始作曲。有一個由來已久而且由一封偽造的滿師證書所支持的傳言,說德弗札克的雙親強迫安東尼學習屠宰技術,但目前沒有任何證據證明這個傳言的真實性。

1856年秋德弗札克去了捷克卡梅尼采,據推測他是為了進修德語,並且準備到德語教學的布拉格管風琴學校上課。1857年10月他上了兩年的管風琴學校,也在一所普通學校上過學,還作為中提琴手在一年登台兩次的Cäcilien協會樂團中演出。

 

職業音樂家的第一步

德弗札克本想謀一個管風琴師的職位,但失敗了。1859年夏天開始他就在Karl Komzák的樂團裡面當中提琴手,在咖啡館,或是公眾場合演奏樂曲集錦,序曲和舞曲。德弗札克這樣過了十一年,其間沒有發表作品。從這段時間流出下來的作品判斷,他是自學的作曲,而且可以說是按部就班的,從開始的莫札特,經孟德爾頌舒曼直到1870年代末的華格納。剛開始他的重點是弦樂四重奏

1862起Komzák的樂團在新開的布拉格臨時劇院登台,約在1865年升級為歌劇樂團。在國家劇院落成之前,這座臨時劇院是第一所捷克歌劇戲劇的用武之地。其中史麥塔納貢獻良多,他的《布蘭登堡人在波希米亞》和《被出賣的新嫁娘》1866年就是在此首演的。

1865年起德弗札克除在樂團的工作外,還開始在劇院教授鋼琴。他的女學生有姐妹倆JosefinaAnna Čermáková。當時德弗札克愛上了17歲的Josefina,可惜未成眷屬,但當時11歲的Anna,卻在8年後,即1873年11月17日與德弗札克成婚。

 

成名

1870年德弗札克寫下第一部歌劇《阿爾弗雷德》,德語劇本,但歌劇在他生前都不曾獲得上演機會,可以看作是一次練筆。第一部為觀眾所接受的作品是歌劇《國王與燒炭工》,Bernhard J. Lobeský寫的捷克語劇本。1871年7月他辭去了樂團工作,只為了多點時間作曲。在1871年到1873年,他發表了歌劇,室內樂和為合唱和樂團而寫的讚美詩《白色山的遺產》,這些作品得到了熱情的讚美與肯定。

只是其歌劇《國王與燒炭工》不盡如人意。1873年臨時劇院已經開始排演,但是不得不中斷,據稱原因是這部歌劇太難而不可能演唱。德弗札克再次重新審視其曲風,並且拋棄了新德國學派的那一套重新作曲,1874年首演,結果是大獲成功。

1874年開始他開始到私立音樂學校授課,2月他得到了一個管風琴職位,在此職位上他一直工作到1877年。

 

蜚聲國際

1874年到1877年間他都得到國家獎學金。愛德華·漢斯力克是這個評委會的成員,後來還有布拉姆斯,後者成就了德弗札克的決定性突破——通過與之友好的出版商西姆羅克,德弗札克的二重唱合集《摩拉維亞之聲》得以出版。同時,這也標誌著兩位大作曲家終身友誼的開始。

 

出國旅遊

1884年德弗札克接受愛樂協會的邀請第一次前往倫敦。這兩年內寫成的《鬼新娘》(露莎卡,根據Karel Jaromír Erben的敘事詩寫成)和《聖潔的魯米那》是伯明罕利茲的委託之作。

第一次倫敦之行後,德弗札克到普日布拉姆(Příbram)旁的維索卡山(Vysoka)避暑,在那裡他可以充分遠離城市享受大自然。1877年起他的公眾露面停息,只接受少量的委託,修改舊作,寫作歌劇《雅各賓派人》。

1889年初德弗札克應俄羅斯皇家音樂協會之邀到訪莫斯科聖彼得堡。在再一次的倫敦之旅後他回到布拉格,在那裡他接受了卡爾斯大學榮譽博士頭銜,1890年10月他成為音樂學院教授。其實1889年一月他就收到聘任提議,但由於他當時事務繁忙不得不推掉。

 

在新世界

照片中1893年德弗札克一家和他的朋友在紐約。從左到右是:他的妻子安娜,兒子安東寧,莎蒂·西伯特,約瑟夫·科瓦里克,莎蒂·西伯特的母親,女兒奧提莉,最右為德弗札克本人。

照片中1893年德弗札克一家和他的朋友在紐約。

 

1892年至1895年間,德弗札克到紐約市美國國家音樂學院擔任院長,年薪為當時的15000美元,這對德弗札克的財政狀況來說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但他也要考慮到家庭團聚的問題,他的妻子,女兒Otilie和兒子Antonín陪同前往。其他四個孩子只在1893年夏天來美國。那時一家在愛荷華州的捷克移民村斯畢維里歡度美好時光。

聘任建議是由慈善家珍妮特·瑟伯夫人提出的,她想把美國從歐洲音樂一統天下的局面中解放出來,並且樹立美國自己的藝術偶像。她建議作曲家從美國詩人亨利·沃茲沃思·朗費羅的長詩《海華沙之歌》選取題材,寫一部美國歌劇。德弗札克深深認同美國黑人和印第安人音樂應該是美國音樂的發展基石,認為通過它們將會找到美國音樂自己的風格。德弗札克在紐約遇到了他後來的學生哈里·布雷——最早的美國黑人作曲家之一。他向德弗札克介紹了美國黑人的傳統靈歌

1893年,德弗札克從《海華沙之歌》這個描寫印第安人的偉大詩篇中找到靈感,再結合自己對印第安人和美國黑人音樂的研究,最終為紐約愛樂樂團寫出了很出名的作品:第9號交響曲《來自新大陸》。1893年12月16日,德弗札克的朋友安東·塞德爾指揮紐約愛樂樂團在紐約著名的卡內基音樂廳首演了這部交響曲,獲得熱烈歡迎。他在紐約還寫有《感恩贊》和第12號弦樂四重奏,就是《美國弦樂四重奏》。從中可看到美國的音樂元素的滲入,例如五聲音階,一個降低的導音切分音的應用。

德弗札克在音樂學院的主要工作是作曲課,他的學生有魯賓·高德馬克

 

從美國歸來

本來他的任期為兩年,後來延長兩年,可是1895年4月德弗札克就回國了,原因可能是贊助人Thurber經過一次經濟危機後財政情況急劇惡化,導致德弗札克被多次拖欠薪水。

德弗札克在維索卡山平靜地度過了幾個月,11月份再次到布拉格音樂學院上任。他曾打算過搬到維也納,在那得到一個位置應該不成問題,但最後還是沒有付諸現實。期間誕生了他最後一部弦樂四重奏。

 

交響詩

1896年德弗札克與絕對音樂劃清界限。雖然他之前寫過一些被稱之為標題音樂的作品,如1889年的為鋼琴而作的《詩意聲樂畫》,他稱之為「標題音樂,但是是舒曼式的」,或是同年的Dumky三重奏(鋼琴三重奏)。但現在他直接轉向交響詩的創作。這是一種音樂體裁,在李斯特華格納的新德國學派里,它是爭論的焦點之一。

這一年之內他寫了《露莎卡》、《午時女巫》、《金紡車》和《野鴿》。這些作品都是根據捷克詩人Karel Jaromír Erben的敘事詩集《Kytice》創作的。他用散文式的音樂告訴聽眾這些故事的情節。下一年他還寫了《英雄之歌》,雖然他並沒有公開其大綱,但是他在一封信中卻對之作了解釋。

 

最後歲月

布拉格德弗札克像

此時的德弗札克已經完成了其室內樂和管弦樂的創作。在他最後的歲月里他只寫歌劇:1898年《魔鬼與凱特》、1900年《露莎卡》和1902/3年的《阿米達》。

在《阿米達》首演的時候,德弗札克因腿疼而不得不中途離開。幾天後因為感冒,只能在床上休息。1904年5月1日他在家人的陪伴下悄然離世,死因是中風而去世,享壽62歲。在逝世的第四天,捷克為他舉行國葬。

2005年6月捷克票選「最偉大的捷克人」(Největší Čech)中,他排名第八。(作曲家簡介引用自維基百科)

 

我寫的.都是捷克音樂

在晚年,德弗札克僅以一句話,謙虛地概括他自己畢生之創作:「我所留下的作品,永遠只是普通的捷克音樂。


第八號交響曲

1889年 17天內完成的超級名曲

 

完成於德弗札克的暑期渡假別墅

 

對德弗札克幫助慎大的出版商 - 西姆洛克

 

 

全曲段落分析

第一樂章: 有生氣的快板(Allegro con brio)

曲式:奏鳴曲快板曲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3rRpDCp-Yc

 

第二樂章: 慢板(Adagio) 

曲式:主題與變奏曲式

主題與八組變奏+尾聲(9'54"

 

https://youtu.be/y3rRpDCp-Yc?t=594

 

第三樂章: 優雅的小快板,非常活潑(Allegretto grazioso — Molto vivace)

三段體曲式

維也納圓舞曲21'07")- 捷克圓舞曲 (22'45") - 維也納圓舞曲(24'46"

 

https://youtu.be/y3rRpDCp-Yc?t=1267

 

第四樂章: 非進行曲式的快板(Allegro ma non troppo)

曲式:主題與變奏曲式

主題與七組變奏+尾聲

 

總譜版本欣賞

00:00 1. Allegro con brio (G major)

10:09 2. Adagio (C minor — C major)

20:12 3. Allegretto grazioso — Molto vivace (G minor — G major)

26:14 4. Allegro ma non troppo (G majo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0JunYUA3PA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s0jgLV1xnI

 

祝福大家音樂會欣賞愉快.擁有美好的一天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 前往蹦藝術 Podcas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BON音樂】蹦藝術X雅痞書店 - 《悲劇,是我的宿命》那些令人炫然落淚的女高音詠嘆(實體+線上音樂講座)

【BON音樂】蹦藝術X雅痞書店 - 《悲劇,是我的宿命》那些令人炫然落淚的女高音詠嘆

(實體+線上音樂講座)
Puccini's music lectures -3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蹦藝術X雅痞書店

實體+線上音樂講座🎵

 

 

《普契尼逝世百週年紀念》歌劇大師的絕美詠嘆❤️

一代義大利寫實主義歌劇作曲家-普契尼,被傳記作家稱為:「獵劇本高手,獵旋律高手與獵艷高手」。

他的歌劇擅長描繪深刻卻悲淒的愛情,一曲詠嘆總是道盡人世間的無奈與心酸,常令觀劇者也隨之而喜,隨之而悲而柔腸寸斷...

2024年為普契尼逝世百週年紀念重要年份,蹦藝術林仁斌老師將為您以三場音樂講座規格,從作曲家生平、詳解故事角色與絕美詠嘆調欣賞,最後帶出百年後普契尼歌劇依舊風靡全球之美妙旋律大補帖;讓我們在笑談與幽默之間,讓我們以美好音樂,細細品味歌劇大師普契尼的生平與絕美的詠嘆

這三場精彩演講,喜愛歌劇與音樂的您,絕對不容錯過~

在普契尼逝世百週年之際,我們藉由深入探討他的生平和創作,重新詮釋這位歌劇大師的藝術成就。普契尼,一個將深沉激情與精緻旋律融為一體的音樂天才,其作品跨越時間的限制,持續觸動著現代人的心靈。

通過對普契尼音樂風格和譜寫特色的深入解析,我們將了解他是如何在歌劇中捕捉人類情感的細膩波動,以及他是如何透過音樂講述每一個角色的故事。從悲劇中的愛與犧牲到寫實主義的呈現,普契尼的音樂世界總是那麼豐富而深邃。

林仁斌老師將帶領我們從古典到現代,探尋普契尼歌劇的魅力,並理解他對後世音樂及戲劇藝術的深遠影響

 

三場主題與演講時間分別是:

 

全系列三場報名連結:(皆為實體+線上音樂講座)🎵

https://reurl.cc/80kDWo

線上講座以Google Meet收看
影片30天內可不限次數觀看

 

系列一:

04/09 (二) 19:00-2100 (皆為實體+線上音樂講座)🎵

《百年後,如何欣賞普契尼的歌劇?》從生平到創作說起🎵

報名由此進→ https://reurl.cc/dLYQG2

在普契尼逝世百週年之際,我們藉由深入探討他的生平和創作,重新詮釋這位歌劇大師的藝術成就。普契尼,一個將深沉激情與精緻旋律融為一體的音樂天才,其作品跨越時間的限制,持續觸動著現代人的心靈。

通過對普契尼音樂風格和譜寫特色的深入解析,我們將了解他是如何在歌劇中捕捉人類情感的細膩波動,以及他是如何透過音樂講述每一個角色的故事。從悲劇中的愛與犧牲到寫實主義的呈現,普契尼的音樂世界總是那麼豐富而深邃。

林仁斌老師將帶領我們從古典到現代,探尋普契尼歌劇的魅力,並理解他對後世音樂及戲劇藝術的深遠影響。

 


系列二:

05/19 (日) 15:00-1700 (皆為實體+線上音樂講座)🎵

《教我如何不愛他?》那些令人蕩氣迴腸的男高音詠嘆🎵

報名由此進→ https://reurl.cc/QeMY6o

線上講座以Google Meet收看
影片30天內可不限次數觀看

當普契尼的旋律遇上男高音的深情演繹,每一個音符都像是直達心底的呼喚...

在這場講座中,林仁斌老師將帶我們深入探索普契尼創作中那些令人難忘的男高音詠嘆調。從《托斯卡》的激情到《波西米亞人》的哀愁,每一首詠嘆調都是普契尼對人性探索的見證。

普契尼如何運用旋律、和聲及節奏,塑造出獨特的角色形象和情感張力?林仁斌老師將解析那些經典詠嘆調背後的故事與情感,幫助我們更深入地體會這些音樂作品的魅力。

此外,透過對不同版本詠嘆調的比較,我們將發現不同歌唱家如何詮釋相同的樂曲,並感受到普契尼音樂的多元與深邃!

 

系列三:

06/10(一)1400-1600 (皆為實體+線上音樂講座)🎵

《悲劇,是我的宿命》那些令人炫然落淚的女高音詠嘆🎵

報名由此進→ https://reurl.cc/qrEG1R

普契尼的歌劇世界中,女高音總是以她們那細膩而動人的聲音,講述著一個個撼動人心的故事。林仁斌老師將在這場講座中,引領我們深入普契尼創作的女高音詠嘆調。從《蝴蝶夫人》的悲慘命運到《杜蘭朵公主》的冰冷心靈,每一個音符都承載著女性角色的愛與痛。

通過對詠嘆調的深度分析,我們將洞察普契尼如何巧妙地將女性角色的內心世界和戲劇情節融入音樂中,並展現出她們的強大與脆弱。這場講座將探討普契尼如何透過音樂表現女性的情感與抗爭,以及這些詠嘆調如何影響了歌劇藝術的發展...

此外,藉由比較不同女高音對同一詠嘆調的演繹,我們將體會到不同的聲音如何賦予音樂以新的生命和解釋!


普契尼 寫實歌劇頂峰

(基本資料整理於網路與維基百科,並附上超連結方便檢索)

義大利歌劇大師 普契尼Giacomo Puccini, 1858-1924)是眾所公認的音樂史歌劇大師。寫實主義歌劇到他手中,完全昇華至令人聲淚俱下、肝腸寸斷的境界;而他所譜寫出的美妙旋律,更是聽過難忘,巧妙地與歌劇劇情與角色緊緊相扣,深植於全球歌劇音樂愛好者的心中。

蝴蝶夫人(Madama Butterfly)是 普契尼 歌劇三大名作之一,另外兩部作品是是 波希米亞人La Boheme)和 托斯卡Tosca)。

喜愛普契尼作品的人,並不會只聽這三部歌劇;不過在聽過其他普氏的歌劇之後,您也一定夠明白這三部為何總是獨佔鰲頭,甚至是全球歌劇上演率最高的前幾名。


普契尼  歌劇創作年表

 

 

 

 

換下一張圖...

 

最經典的普契尼精彩歌劇選粹欣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5lYyMNxR4Q


歌劇《瑪儂雷斯考》

第二幕詠嘆調《在那柔軟的花邊闈帘中》(In quelle trine morbide)

義大利文 中文翻譯
In quelle trine morbide…
nell’alcova dorata v’è un silenzio
gelido, mortal, v’è un silenzio,
un freddo che m’agghiaccia!
Ed io che m’ero avvezza
a una carezza
voluttuosa
di labbra ardenti e d’infuocate braccia…or ho tutt’altra cosa!
O mia dimora umile,
tu mi ritorni innanzi
gaia, isolata, bianca
come un sogno gentile
di pace e d’amor!
在那柔軟的花邊闈帘中...
在金碧輝煌的臥室壁龕裡
卻充滿了死亡般的冰冷寂靜…
那裡一片寂靜,一片冰冷
這讓我毛骨悚然!
我已經習慣於接受炙熱的雙唇
與熱情的擁抱…
但現在已經完全不同了!
啊!我那卑微簡陋的住居,
只要你回到我身邊...
開朗、隱蔽的、純白的你…
就像一場溫柔、平和的愛情美夢
(夢想)...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PDWSeyzb9c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Hbl2JL6MsQ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XQSKESM_r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odTKVdmrGQ


延伸閱讀

https://bonart.com.tw/puccini-opera-tosca/

 

⟨為了藝術為了愛⟩(Vissi d'arte)

~選自《托斯卡》(TOSCA)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sHs6nmUHHk

 

瑪麗亞.卡拉絲 演唱 «為了藝術為了愛»
María Callas - "Vissi d´arte"

Puccini Tosca Act. II
María Callas at Covent Garden, 196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LR3lSrqlww

 

«為了藝術為了愛» 義/英/中歌詞翻譯:

Vissi d'arte, vissi d'amore,

non feci mai male ad anima viva!

Con man furtiva

quante miserie conobbi aiutai.

Sempre con fè sincera

la mia preghiera

ai santi tabernacoli salì.

Sempre con fè sincera

diedi fiori agli altar.

Nell'ora del dolore

perché, perché, Signore,

perché me ne rimuneri così?

Diedi gioielli della Madonna al manto,

e diedi il canto agli astri, al ciel,

che ne ridean più belli.

Nell'ora del dolore,

perché, perché, Signore,

ah, perché me ne rimuneri così?

I lived for art, I lived for love,

I never did harm to a living soul!

With a secret hand

I relieved as many misfortunes as I knew of.

Ever in true faith

My prayer

Rose to the holy shrines.

Ever in true faith

I gave flowers to the altar.

In the hour of grief

Why, why, Lord,

Why do you reward me thus?

I gave jewels for the Madonna's mantle,

And songs for the stars, in heaven,

That shone forth with greater radiance.

In the hour of grief

Why, why, Lord,

Ah, why do you reward me thus?

我為了藝術而生,為愛而活

我從未傷害過任何生靈!

我總是暗中

悄悄解救 許多不幸的生命。

我信仰虔誠,

祈禱聲能在聖殿中

上達天聽。

我信仰堅貞,

在教堂祭壇裡獻上鮮花。

可為何在這悲痛的時刻,

上主啊,

為何祢給我這般回報?

我用珠寶妝點聖母的長袍,

也將我的歌聲,獻給在天空中

閃耀無比的星辰

在這悲痛的時刻,

為何 為何,上主啊,

為何祢給我這般的回報?

 

卡拉絲所演唱的版本,一直是筆者心中永遠的經典。

在這份1964年難得的柯芬園現場錄影中,請大家注意欣賞詠嘆調中的最後一句歌詞(2:42開始)「ah, perché me ne rimuneri così?」(為何祢給我這般的回報?)。

當卡拉絲演唱到這邊時,大膽地使用胸腔呼吸,歌聲裡充滿悲情與無奈,甚至帶著淚水...她讓歌唱裡的情緒達到頂點,而不在只是侷限在「美聲唱法」的範疇。我認為卡拉絲的詮釋遠遠超越了聲樂技巧,而直達最深層的情感表現,所以她的 Tosca 能才這麼多年長據人心,甚至被譽為「永遠的Tosca」。

 

美聲比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37RsK7l52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VYut69yg2w

 


延伸閱讀

https://bonart.com.tw/all-about-puccinis-opera-la-boheme/

 

⟨我的名字叫咪咪⟩(Mi chiamano Mimi

~選自《波西米亞人》(La Bohèm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iCx51hq60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TagFD_pkN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EieXjQrBa8

 

⟨噢!可愛的姑娘⟩(O soave fanciulla)

~選自《波西米亞人》(La Bohème)

當我獨自走在大街上時,

人們停下來盯著

並審視著我的美色

從頭看到到腳

然後我品嚐著這渴望

從他們的眼睛中發現

並從他們認為明顯的魅力

隱藏的美女。

所以慾望的氣味遍布我身邊,

這讓我開心!

你知道,誰記得和懷念,

你從我身上縮小了嗎?

我知道這是為什麼:

你不想告訴我你的痛苦,

但你覺得快要死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3SFZObzKj8

 

⟨當我走在街上⟩ Musetta's Waltz "Quando m'en vo" 

~選自《波西米亞人》(La Bohèm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zVotmVDGe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DvE8uKWznc

 

經典歌劇製作Live' (1965年 義大利米蘭拉斯卡拉歌劇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4dsW2SQ_M

 

現場音樂會超讚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IprAXIsGwI

 

⟨他們走啦?我剛才假裝入睡 ⟩ (Sono andati? Fingevo di dormire)

~選自《波西米亞人》(La Bohèm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DOQfWkR15w&list=RDEDOQfWkR15w&start_radio=1


延伸閱讀

https://bonart.com.tw/madama-butterfly-by-giacomo-puccini/

 

⟨美好的一日⟩ (Un bel dì vedremo..)

~選自《蝴蝶夫人》(Madama Butterfl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Qr_Ap94pJQ

 

黃英版《蝴蝶夫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stgof-xyN0

 


延伸閱讀

https://bonart.com.tw/all-about-puccini-turandot/

 

⟨主人,請聽我說⟩(Signore, ascolta!)柳兒

~選自《杜蘭朵公主》(Turandot)

——柳兒苦勸王子不該去冒回答公主謎語的風險。

義大利文 中文翻譯
Signore, ascolta!  

Ah, signore, ascolta!   

Liù non regge più,          

si spezza il cuor!           

Ahimè, ahimè, quanto cammino  

col tuo nome nell'anima,     

col nome tuo sulle labbra!     

Ma se il tuo destino         

doman sarà deciso,       

noi morrem sulla strada dell'esilio.  

Ei perderà suo figlio,    

io l'ombra d'un sorriso.   

Liù non regge più! 

主人,請聽我說!

啊,主人,請聽我說!

柳兒再也無法忍受了,

我的內心痛苦難耐!

啊啊,不論多麼遙遠,

只要一心唸著您的名字,

我就有辦法跋山涉水。

可是,若您的命運,

明日就將被決定的話,

我們兩人都將死於旅途之中。

老主人將失去他的兒子......

我也將永遠失去那個笑容。

柳兒再也無法忍受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Uj60Csm_yk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DMEmYuDmF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haMhWN-O84

 

 

冰霜將妳重重包圍〝Tu che di gel sei cinta〞

——柳兒受公主虐待但卻堅決不說出王子姓名,決意自殺殉身前所演唱之詠嘆調。

歌詞翻譯(林仁斌翻譯)

義大利文歌詞 中文歌詞
TURANDOT: Chi pose tanta forza nel tuo cuore?
LIÙ: Principessa, l’amore!
T.: L’amore?Liù affronta la glaciale principessa con quest’aria:Tu che di gel sei cinta
da tanta fiamma vinta
L’amerai anche tu!
Prima di quest’aurora
io chiudo stanca gli occhi
perché egli vinca ancora…
egli vinca ancora…
per non, per non vederlo più!
Prima di quest’aurora, di quest’aurora
io chiudo stanca gli occhi
per non vederlo più!
杜蘭朵:誰在你心裡注入如此大的力量?
柳:公主,是愛情!
杜蘭朵:愛?柳兒用這樣的神情面對冰冷的公主:被層層冰霜包圍的你
一旦被如此多的火焰征服
你也會愛上他的!
在這黎明之前
我會閉上疲憊的雙眼
這樣他仍然可以獲勝
他或許還能贏…
不再,不再見到他!
在這黎明之前,在這黎明之前
我會閉上這疲憊的雙眼
再也見不到他了!

 

歌劇製作版本

https://youtu.be/g-1MjfmixrI

 

胸式呼吸觀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WDmRArY5gs

 

帕華洛帝教你如何深呼吸(就像進廁所.憋著呼吸.同時歌唱🎤)

 

好的歌唱方式:抵抗氣息!

訓練聲帶肌群能抵抗氣壓,發出清晰的音色

 

⟨祖先的屈辱⟩(In questa reggia)杜蘭朵

~選自《杜蘭朵公主》(Turando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f35abbE48c

 

《在這皇宮之中》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GV5t5XLjg

 

高音 High C 大競賽 XD

杜蘭朵:「三道謎題,死路只有一條!」

卡拉富:「三道謎題,活路只有一條!」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L64eAloyIc

 

 

2024年蹦藝術8月精彩歐洲普契尼四大歌劇精彩規劃

【BON旅行】蹦藝術X緣點旅行社
2024年8月歐洲旅遊行程|普契尼逝世百年.四大歌劇音樂探索之旅

https://bonart.com.tw/20240812-bon-vayage-music-art-trip-2/

 

行程八大特點:

 

林仁斌老師親製之行程特色解說

https://youtu.be/PmJwlf--jfI?si=Rhf_McQzhquhrtLZ

 

 

延伸閱讀

2024-2025 蹦藝術X緣點旅行社 – 音樂旅遊行程全覽

歡迎點入觀看所有行程

https://bonart.com.tw/bonart-music-trip-2024-25/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 前往蹦藝術 Podcas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BON音樂】蹦藝術X大人社團 - 普契尼逝世百年特別課程(一)「獵劇本高手、獵旋律高手、獵豔高手」:普契尼生平與他的音樂

【BON音樂】蹦藝術X大人社團 - 普契尼逝世百年特別課程(一)「獵劇本高手、獵旋律高手、獵豔高手」:普契尼生平與他的音樂
Special lecture about Puccini - 1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古典音樂是你的生活必需品?
希望有機會能拓展對古典樂的了解?
跟著林仁斌老師一起認識偉大的音樂藝術!

《大人社團》與蹦藝術攜手開設古典音樂鑑賞課程,林仁斌老師帶領學員欣賞每首的獨特之處,讓您徜徉在樂曲中,更貼近音樂家的心血結晶,聽出更多況味與樂趣!

《延伸閱讀》大人的音樂欣賞線上直播課程好嗎?學員真實回饋分享

《延伸閱讀》大人的音樂欣賞課學員回饋,看他們用音樂為生活注入繽紛

 

超級重量級~

【BON旅行】2024年8月歐洲旅遊行程|普契尼逝世百年.四大歌劇音樂探索之旅❤️

https://bonart.com.tw/20240812-bon-vayage-music-art-trip-2/

 

【精彩課程ing】

2024年6月起

古典樂欣賞線上直播課(6/6週四下午班,共5堂):解析普契尼四大經典的精彩詠嘆

 

古典樂欣賞線上直播課(7/18週四下午班,共5堂):浪漫巨人-拉赫曼尼諾夫的鋼琴協奏之旅

 

古典樂欣賞線上直播課(9/19週四下午班,共5堂):從鍵盤到交響,李斯特的鋼琴魔性

 

【三系列合購優惠】古典樂欣賞線上直播課(6/6週四下午班,共15堂)


主講人:林仁斌老師

 

你對古典音樂深深著迷,期待聽懂更多內容嗎?

不只對作品感興趣,也想多了解音樂家的背景?

跟著林仁斌老師一起揭開這層有趣又精彩的音樂面紗~

《大人社團》與蹦藝術的林仁斌老師攜手開設古典樂欣賞課,這期將深入探索普契尼音樂的魅力,音樂新手也能輕鬆領略的歌劇世界,一同從義大利大師眼中看世界:普契尼的四大經典的精彩詠嘆!

  • 課程內容

    樂感狂潮:普契尼的歌劇魅力

    • 第一堂|「獵劇本高手、獵旋律高手、獵豔高手」:普契尼生平與他的音樂

    提起普契尼的歌劇,您立刻聯想到《波西米亞人》、《托斯卡》、《蝴蝶夫人》和《杜蘭朵公主》──這些作品深深觸動人心。今年,我們懷念義大利歌劇大師普契尼(G. Puccini, 1858-1924)逝世百年。林仁斌老師將帶領我們認識普契尼精彩的歌劇人生與絕美旋律這絕對是一場音樂之旅,不容錯過!

    1. 普契尼生平:以歌劇的成功成為當代最富裕的作曲家之一,而他的人生更是傳奇般的存在。
    2. 普契尼音樂:從樂譜到創作技法,再到歷史版本比較,以嶄新的角度品味普契尼音樂的奧妙。
    • 第二堂|《波西米亞人》詠嘆調深入賞析與版本比較

    踏入音樂賞析領域,認識詠嘆調:
    魯道夫:多麽冰冷的手(Che gelida manina)、
    咪咪:我的名字叫咪咪(Si , mi chiamano Mini)、
    慕賽塔:當我走在大街上(Quando me’n vo’)、
    咪咪:他們已經走了(Sono andati)

     

    • 第三堂|《托斯卡》詠嘆調深入賞析與版本比較

    本堂課賞析版本比較詠嘆調:
    卡瓦拉多希:奇妙的和諧(Recondita armonia)、
    托斯卡:為了藝術為了愛(Vissi d'arte, vissi d'amore)、
    卡瓦拉多希:今夜星光燦爛(E lucevan le stelle)、
    史卡皮亞:去吧!托斯卡(Va, Tosca!)

     

    • 第四堂|《蝴蝶夫人》詠嘆調深入賞析與版本比較

    本堂課賞析詠嘆調版本比較:
    蝴蝶與合唱:多麽美好的天空!多麽美好的大海(Ah! Quanto cielo! Quanto mar!)

    平克頓與蝴蝶:來吧!我的愛(Vieni amor mio)、
    好好待我(vogliatemi bene, un bene da bambino)、
    當夜晚降臨(Quando vien la sera)、
    眼中如有魔法的女孩(Bimba dagli occhi pieni di malia)、
    蝴蝶:美好的一日(UUn Bel Di Vedremo)合唱:哼聲合唱(the Humming chorus)

     

    • 第五堂|《杜蘭朵公主》詠嘆調深入賞析與版本比較

    柳兒:主人請聽我說(Signore, ascolta! )、
    卡拉富:別哭,柳兒!(Non piangere, Liù! )、
    杜蘭朵:在這個皇宮(In questa reggia)、
    杜蘭朵與卡拉富:三道謎題、
    卡拉富:今晚無人能眠(Nessun dorma)

    ※本課程大綱僅供參考,授課老師將視班級學員學習進度有所調整。


作曲家 普契尼

 

普契尼 寫實歌劇頂峰

(基本資料整理於網路與維基百科,並附上超連結方便檢索)

義大利歌劇大師 普契尼Giacomo Puccini, 1858-1924)是眾所公認的音樂史歌劇大師。寫實主義歌劇到他手中,完全昇華至令人聲淚俱下、肝腸寸斷的境界;而他所譜寫出的美妙旋律,更是聽過難忘,巧妙地與歌劇劇情與角色緊緊相扣,深植於全球歌劇音樂愛好者的心中。

蝴蝶夫人(Madama Butterfly)是 普契尼 歌劇三大名作之一,另外兩部作品是是 波希米亞人La Boheme)和 托斯卡Tosca)。

喜愛普契尼作品的人,並不會只聽這三部歌劇;不過在聽過其他普氏的歌劇之後,您也一定夠明白這三部為何總是獨佔鰲頭,甚至是全球歌劇上演率最高的前幾名。


普契尼  歌劇創作年表

 

 

這十二部歌劇...

女主角就S了 九個...XD

 

影音欣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5lYyMNxR4Q


義大利歌劇兩大巨擘

威爾第 V.S. 普契尼

 

兩人珍貴的同框合照❤️

 

美聲主義 V.S. 寫實主義

先從威爾第的歌劇之路談起

延伸閱讀

https://bonart.com.tw/giuseppe-verdi/

 

普契尼的音樂人生

 

賈科莫·普契尼於 1858 年 12 月 22 日出生於托斯卡尼的盧卡,普契尼是音樂家族的小孩,在過去一個多世紀以來,普契尼家族幾乎壟斷了這座城市的音樂生活。

 

普契尼出生於Lucca

 

在他的父親米歇爾(Michele)於1864 年英年早逝前(普契尼未滿六歲,父親早逝),普契尼也開始接受他的音樂基礎訓練。

 

普契尼兒時的玩樂之地,現在也都以紀念碑標示出

 

1868年普契尼轉到作曲班,老師是卡洛·安傑羅尼(Carlo Angeloni),於是他最初的音樂創作作品就在盧卡誕生,包括了他於1880年創作的畢業作品《四聲部彌撒》。

 

米蘭的音樂歲月與第一部正式創作

在1880年至1883年間,普契尼就讀於米蘭音樂學院,師從安東尼奧·巴齊尼(Antonio Bazzini)和阿米爾卡雷·龐基耶利(Amilcare Ponchielli)。

 

普契尼時期的米蘭音樂學院照片

 

普契尼的畢業作品《Capriccio Sinfonico 》(9'37"起

https://youtu.be/bpYAntNU-V8?t=577

 

與歌劇《波希米亞人》開頭序奏比較(2'13"起

https://youtu.be/H_1OtRt0_ho?t=134


BBC製作之普契尼紀錄片(1996)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pYAntNU-V8&t=3s

 

 

這時候的普契尼決心成為一位作曲家,而不是音樂教師或演奏者,因此在音樂學院期末考後,也立即開始他的歌劇創作。

他嘗試以首部歌劇《Le Villi》投稿松佐尼奧獨幕歌劇比賽(Sonzogno Competition for one-act operas),但可惜未能成功。

 

寫作首部歌劇《Le Villi》時的普契尼

 

1884年,普契尼在朋友們的幫助下,成功舉行了歌劇《Le Villi》的首演;也因為這個機會,當時義大利最重要的音樂出版商:朱利奧·里可第(Giulio Ricordi)第一次注意到普契尼這位年輕新秀作曲家。

於是歌劇《Le Villi》幸運地獲得出版,里可第還委託普契尼創作下一部歌劇《埃德加》。

 

改變普契尼命運的音樂出版商朱利奧·里可第(Giulio Ricordi),也是威爾第的重要合作出版者,首創版稅制度,造福作曲家,改變了作曲家「一次性作曲酬勞」的悲慘命運

 

筆者註:普契尼於1924年去世後,留下了一大筆財產和版稅。前述提到普契尼深厚的大量遺產與版稅,每年均由其遺族領取至1974年(智慧財產權50年保護年限)為止,後在1980年開始,由於普契尼的兒子Antonio過世已久,Simonetta Puccini與其他聲稱具有普契尼血緣繼承人開啟了一場法律訴訟(估計普契尼財產,經過多年版稅分配下來累積達到6億里拉,折合當時美金匯率大約3600萬),西蒙內塔被證明確實是安東尼奧的女兒,因此獲得她祖父普契尼遺產的三分之一所有權。

 

雖然普契尼非常用心創作第二部歌劇,但由於時長與演奏難度,非常遺憾地,1889 年的首演失敗了。

在這個時期,普契尼愛上了朋友之妻:埃維拉(Elvira Bonturi),兩人轟轟烈烈地戀愛,導致埃維拉為了普契尼,於1886年拋棄了自己的丈夫跟普契尼私奔。

 

兩人一直處在無法合法的婚姻關係中,直到1904 年,埃維拉的第一任丈夫去世後,兩人之關係才合法化,普契尼與兒子安東尼奧(Antonio)也終於成為合法父子關係,此時兒子已年滿17歲了。

 

普契尼與兒子安東尼奧合影,照片拍攝於1910年

Giacomo Puccini and his son Antonio, 1910

 

在普契尼與埃維拉共同生活的最初幾年,家庭經濟困難,他們只能四處租屋維生,甚至有時兩人得分開住在不同親戚或不同朋友的家中,過得非常拮据。

 

迎向首次創作成功

終於,普契尼迎來了他的第三部歌劇《瑪儂.雷斯考》(Manon Lescaut,1893)的演出成功,首嚐成功滋味的普契尼,終於能夠為自己和家人創造堅實的經濟基礎。愛吃的普契尼,據說拿到版稅之後,第一件事情就是去常常賒帳的餐廳,付清了所有的欠款,並點了一頓大餐犒賞自己,也算是正式告別過去貧窮的人生。

 

延伸閱讀

衛武營年度歌劇旗艦:普契尼歌劇《瑪儂.雷斯考》

九月與您相見!

 

帕華洛帝 1991年英國倫敦海德公園現場 Live'

⟨不曾見過這樣的美人⟩(Donna non vidi mai)

~選自《瑪儂・雷斯考》(Manon Lescau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JgrHQGjvzc

 

花絮:雖然倫敦旁陀大雨中,但大家自發性地放下雨傘,就為了讓每個人都能目睹欣賞最棒的現場音樂會。而帕華洛帝在演唱此曲之前,特別說出曲名:⟨不曾見過這樣的美人⟩(Donna non vidi mai),並將此曲獻給黛安娜王妃~(揪感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6SvPpmoizo

 

三年後,1896年,普契尼藉著《波西米亞人》,繼續取得了更大的成功,並獲得國際間的高度讚譽。

 

1977年帕華洛帝大都會歌劇版《波西米亞人》欣賞(23'00"起

 

藉著作曲與演出版稅,他獲得了豐厚的收入,他選擇在距離盧卡幾公里的托雷德爾拉戈(Torre del Largo)和基亞特里(Chiatri)購買了兩棟獨棟房屋,並將它們改造成兩座鄉村別墅,直到普契尼去世為止,他仍保留房屋所有權。

除此之外,1903年普契尼還在博斯科倫戈阿貝託內(Boscolungo Abetone)擁有一棟度假別墅,為了方便進行歌劇各項事宜,他也在米蘭租了一間相當大的公寓。

1903年普契尼拍攝於博斯科倫戈阿貝託內(Boscolungo Abetone)的度度假別墅前

 

走向國際

接下來的兩部歌劇作品《托斯卡》(Tosca,1900)與《蝴蝶夫人》(Madam Butterfly,1904)雖然在第一時間未獲得成功,都是首演後才受到肯定,但普契尼逐漸累積聲望與財富,一步步地,他成為了20世紀初,在世最富有、最著名的作曲家(威爾第於1901年過世於米蘭)。

國外各大歌劇院,幾乎都在他仍活著的時期(1924年前),演出過普契尼幾乎完整的作品集(1905年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和倫敦,1906年在布達佩斯和倫敦,1907年在紐約,1908年在巴黎...等)。

其實,普契尼的作品當時能在首演後,立即開始規劃國際巡演,這都要歸功於出版商 Casa Ricordi 的高瞻遠矚與有效的推廣活動(也就是樂譜商兼經紀人)。

例如,《瑪儂·雷斯考》最初在義大利首演,但後續的國際演出規劃非常豐富:1893 年在特倫托(Trento, 當時屬奧地利); 德國漢堡,1893 年; 匈牙利布達佩斯,1895 年; 英國倫敦,1895 年; 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1905 年; 西班牙蒙得維的亞,1905 年; 法國尼斯,1906 年; 美國紐約,1907 年法國巴黎,1910 年 美國紐約。

幾乎這些演出,普契尼都在場出席,一方面參加彩排,以確保高品質的表演,二方面普契尼的聲勢也越來越高。

以1910年在盧卡當地的期刊所記載,普契尼的歌劇受到的歡迎有多誇張呢?

我們來看看演出場數的數據:

在澳洲的巡演過程,《蝴蝶夫人》上演了 110 場,《波西米亞人》上演了 100 場。 短短六個月內,《波希米亞人》已在 111 家劇院上演; 105個劇場的《蝴蝶夫人》; 《托斯卡》在北美洲與南美洲、歐洲、非洲和亞洲國家等共 98 家戲院上映,《瑪儂·雷斯考》則在 14 家戲院上映。

 

1910年,普契尼的歌劇首次在國外舉行世界首演:他的歌劇《西部女郎》在紐約首演,引起了轟動。也在同年,他在紐約布魯克林大橋上留下這張照片:

Giacomo Puccini on the Brooklyn Bridge in New York, 1910

 

1913 年,普契尼接到維也納一家出版社的高薪任命,要寫一部輕歌劇:於是他創作了下一部歌劇《燕子》(La rondine,1917 年),但由於當時歐洲處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國際危機,舞台演出遭受了重大困難和各項延誤,演出失敗。

普契尼非常厭惡戰爭,晚年的他幾乎大部分時間都在托雷德爾拉戈過著隱居生活,打獵也獵豔,享受著人生。

接下來他的三聯劇於一戰結束後不久在紐約首演,但作曲家沒有到場。

普契尼直到1919年才出國再次回到倫敦,並於1920年再次回到倫敦,參加三聯劇的英國首演,並在維也納參加《燕子》和三聯劇的首次德語演出。

他的作品持續性地受到歡迎,無論是歌手、觀眾或劇院,對於普契尼的喜愛與日俱增,普契尼的名氣和國際名聲,讓他被譽為義大利最偉大的歌劇作曲家。

 

延伸閱讀

https://bonart.com.tw/madama-butterfly-by-giacomo-puccini/

 

 

對現代科技的鍾情

普契尼熱愛打獵,科技與時尚。

他在汽車發明的年代,便愛上了這項新穎的交通工具,他在1902 年購買了第一輛汽車,隨後又陸續購買了十幾輛汽車,可以說是位車癡。

 

車癡照片集

 

UNSPECIFIED - SEPTEMBER 13: Giacomo Puccini (1858-1924) and his wife in a car in Lucca. Torre Del Lago Puccini, Museo Villa Puccini (Puccini'S House) (Photo by DeAgostini/Getty Images)

 

 

 

然後這位車癡,也很愛獵豔XD

 


【八卦時間】

電影《普契尼的秘密情人》

大師都有秘密情人,唯有普契尼的最具爭議!在慾望的港灣,追逐乍現靈光北風蕭瑟,時值托斯卡尼的凜冽寒冬,當普契尼在湖畔別墅創作《西部女郎》之際,其夫人怒控女傭和他通姦,卻沒想到,迎來的竟是一場無法逆料的結局!當時埋首新作的普契尼,常被湖畔酒館傳來的女侍歌聲所吸引,閒時上門放鬆,激盪創作靈感。偶爾他會瞞著老婆,提筆寫信給名為「西碧」的女人,並私下與女傭朵莉亞互動頻繁。一天,忠心服侍大師的朵莉亞,猛然撞見普契尼的繼女芙絲嘉大搞婚外情;懼怕秘密曝光的芙絲嘉,此時發現女傭和繼父間的關係曖昧,遂煽動母親艾維拉,欲將朵莉亞除之而後快。不安於普契尼的多情,艾維拉暗中跟監、捕風捉影,一口咬定朵莉亞和她先生偷情,於是狀告教堂,將朵莉亞羞辱至體無完膚!傷心欲絕的朵莉亞,連祈禱也成多餘。卑微的她,在淚水的洗禮下,最終真能找到救贖?(文字取自官網介紹)


地產大亨作曲家

對房屋也有的極大熱情的他,除了上面提到幾個不同住所別墅之外,在1919年,他也買下了(Torre della Tagliata)的別墅,晚年他該住於此。

 

除了開車,他也愛開船到湖邊兜風與享受打獵時光

 

因為普契尼有長期抽菸的習慣,1923年底經常感覺到持續慢性的喉嚨痛,後來被診斷出罹患喉癌。

義大利的醫生建議他前往比利時布魯塞爾進行當時最新的實驗性放射治療。

但畢竟當時就醫缺乏評估,許多人也不曉得癌症與各種併發症的可能性

在接受手術治療之後,普契尼死於治療後所引發的併發症(因為在手術後無法控制流血狀況導致心肌梗死),日期為1924年11月29日。

很快的,普契尼的死訊傳回了義大利,當時他的《波希米亞人》仍然在羅馬上演著。

1926年,普契尼埋葬在米蘭,後來兒子將他的遺體移至托瑞德拉古普契尼別墅的禮拜堂內,回歸他居住了30年最愛之處。

 

遺作.《杜蘭朵》

 

歌劇創作

(基本資料整理於網路與維基百科,並附上超連結方便檢索)

1920年時普契尼著手開始創作歌劇「杜蘭朵公主」,1924年秋天,普契尼因為長年喉部不適,經常感到喉嚨疼痛以及聲音沙啞而前往佛羅倫斯治療,檢查出罹患了喉癌,在當時根治此症的惟一方法只有動手術將癌細胞切除。 11月初普契尼由兒子陪同一起到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動手術,手術進行相當順利,普契尼看似已渡過難關,但術後第二天卻因流血不止導致心臟病發,延至於1924年11月29日逝世,享年66歲。

普契尼留下了「杜蘭朵」的最後一幕未能完成,只寫到第三幕「柳兒自盡」。

後來由他的學生弗朗哥‧阿法諾(Franco Alfano, 1876 – 1954)將歌劇終曲補述完成。

 1926年4月26日,這部歌劇遺作由普契尼生前好友托斯卡尼尼(Arturo Toscanini, 1867 – 1957))於米蘭拉斯卡拉大劇院指揮首演,此時普契尼已去世一年半,杜蘭朵的大獲成功,也為普契尼的一生劃下一個輝煌燦爛的句點。

據說首演之日,托斯卡尼尼只指揮到「柳兒之死」,也就是普契尼完成的最後部分,托斯卡尼尼停止管弦樂隊的演奏,然後轉身對觀眾說:「大師在這裡放下了他的筆」,並停止了首演。

普契尼一生共留下十二部歌劇作品,全都與愛情有關,被公認是繼威爾第(Giuseppe Verdi, 1813 – 1901)之後最偉大的義大利歌劇作曲家。

在歌劇中,普契尼為求顯著東方色彩,更採用了中國民歌茉莉花〉的曲調,更使音樂充滿東方風情。

 

延伸閱讀

https://bonart.com.tw/all-about-puccini-turandot/

 

歌劇裡欣賞不到的版本

猜得到為什麼嗎?

Anna Netrebko – Turandot: “Tu, che di gel sei cinta” – Puccini

 

歌詞翻譯(林仁斌翻譯)

義大利文歌詞 中文歌詞
TURANDOT: Chi pose tanta forza nel tuo cuore?

LIÙ: Principessa, l'amore!

T.: L'amore?Liù affronta la glaciale principessa con quest'

Tu che di gel sei cinta
da tanta fiamma vinta
L'amerai anche tu!
Prima di quest'aurora
io chiudo stanca gli occhi
perché egli vinca ancora...
egli vinca ancora...
per non, per non vederlo più!
Prima di quest'aurora, di quest'aurora
io chiudo stanca gli occhi
per non vederlo più!

杜蘭朵:誰在你心裡注入如此大的力量?

柳:公主,是愛情!

杜蘭朵:愛?柳兒用這樣的神情面對冰冷的公主:

被層層冰霜包圍的你
一旦被如此多的火焰征服
你也會愛上他的!
在這黎明之前
我會閉上疲憊的雙眼
這樣他仍然可以獲勝
他或許還能贏…
不再,不再見到他!
在這黎明之前,在這黎明之前
我會閉上這疲憊的雙眼
再也見不到他了!

 

普契尼與他的史坦威鋼琴

 

普契尼本人演奏鋼琴的帥勁

戴帽、翹腳、迷人的眼神跟隨手捻來的迷人旋律與和聲,普契尼展現十足男性魅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9YI-Ei3z5w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Pcn-HdjfP8

 

普契尼簽名送給女高音 Rose Ader 的照片 

 


 

普契尼博物館官方網站


普契尼博物館 - 也是他的出生地 Lucca。

賈科莫·普契尼於1858 年12 月22 日出生於此。他在此與他的姐妹、兄弟和父母一起長大,並開起了他的音樂學習之路,在青年時期創作了他的第一部作品。之後他離開家庭赴米蘭繼續學業,進一步地追尋對歌劇的理想與邁向職業之路。

之後為了彌補經濟上的困難,普契尼(Giacomo Puccini)的家族住宅曾被出售,但在歌劇《瑪儂.雷斯考》(Manon Lescaut)的演出成功之後買回,也一直是普契尼家族的財產,最終再成為盧卡基金會(Fondazione Cassa di Risparmio di Lucca)的資產,也是現今普契尼基金會的管理單位。

而今,這裡妥善保存著這位音樂家的家具、文件、樂譜和珍貴物品,包括他曾經使用過史坦威鋼琴,他用這架鋼琴創作了許多作品,包括了遺作《杜蘭朵公主》。

在鄰近的奇塔德拉廣場(Piazza Cittadella),遊客可以欣賞到普契尼的青銅紀念雕像,這也是盧卡工業家協會(Association of Lucca)於1994年捐贈給Lucca市,由藝術家維托·湯賈尼(Vito Tongiani)製作的雕刻作品。

 

城堡廣場旁還設有普契尼博物館書店,是博物館售票處,也有許多普契尼出版品、樂譜、各式紀念品、明信片、CD、DVD等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zRwcAod8ws

 

大師過世後

普契尼去世後,生前財產均傳給了兒子安東尼奧(妻子埃維拉擁有使用權)。

安東尼奧去世(1946 年)後,再傳給了他的妻子麗塔·戴爾安娜(Rita Dell'Anna) 。

在1974 年,盧卡市採取了一系列舉措,1973 年賈科莫·普契尼基金會的成立,麗塔·戴爾安娜捐贈了普契尼於Lucca出生之家,並將其改造成博物館。

博物館由賈科莫·普契尼基金會(Fondazione Giacomo Puccini)重新裝修,當時配有麗塔·戴爾安娜和後來她的兄弟利維奧(Livio)分別捐贈的家俱、繪畫、普契尼文件與生前紀念品等,並於1979 年10 月28 日落成。

此後,普契尼博物館便正式開放。直到 2004 年秋天,賈科莫·普契尼基金會再次啟動了一項全面修復計畫,其中包括要重新裝修博物館,最終目標是希望恢復普契尼房間的所有原始佈局並恢復牆壁的裝飾。

隨著法院判決將普契尼財產及其所含藏品的所有權授予西蒙內塔·普契尼Simonetta Puccini,是普契尼之子Antonio的非婚生女兒),全面修復計畫工作被迫中斷(2006 年初)。

2010 年底,Fondazione Cassa di Risparmio di Lucca 從 Simonetta Puccini 處購買了普契尼出生房產與收藏品,並將博物館委託給賈科莫·普契尼基金會(Simonetta Puccini於2005年成立Simonetta Puccini基金會),才得以重新完成先前已中斷的工作和裝修。

2011 年 9 月 13 日,出生地博物館重新對外開放至今。

 

Simonetta Puccini(照片左)與帕華洛帝

 

博物館空間規劃與位置圖

 

普契尼在 Torre del Lago 這裡生活了30年。

 

在他位於湖邊的別墅裡,他寫下了他的20世紀歌劇主要歌劇作品,包括《托斯卡》(1900)、《蝴蝶夫人》(1904)、《西部女郎》(1910)、 《燕子》(1917)與三聯劇:《大衣》、《修女安潔麗卡》、《強尼·斯基基》(1918)

湖邊露天歌劇院就離普契尼家不遠,每年皆以普契尼之國際歌劇製作致敬這位偉大的作曲家,也為 Torre del Lago 在每年夏季帶來遊人如織的盛況。 


義大利最盛大.也是全球最大的普契尼音樂節

普契尼晚年居住城市 Torre del Largo,每年舉辦普契尼音樂節,今年2024年,是普契尼的逝世百週年,也是音樂節第70週年

網址:https://www.puccinifestival.it/en/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 前往蹦藝術 Podcas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BON音樂】孟德爾頌:第二號d小調鋼琴協奏曲

【BON音樂】孟德爾頌:第二號d小調鋼琴協奏曲
Mendelssohn: Piano Concerto No.2 in d minor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作曲家簡介

孟德爾頌生平

1837年由畫家 Wilhelm Hensel 所繪製的孟德爾頌肖像,這年即是第二號鋼琴協奏曲所創作之同時期。

 

第二號鋼琴協奏曲

作曲時間 1837年
出版時間 1838年 夏季
首演時間 1837年9月21日於英國伯明罕音樂節,由孟德爾頌本人擔任鋼琴獨奏者
演奏時間 23-25分鐘

 

少年大師

本段文字取自,取自任育德撰寫《鋼琴技巧試金石:孟德爾頌鋼琴協奏曲》一文。(出處

1824年,孟德爾頌和姊姊芬妮(Fanny Mendelssohn,婚後冠夫姓為Fanny Hensel,1805-1847)一起向當時知名的鋼琴演奏家與作曲家莫歇勒斯(Ignaz Moscheles,1794-1870)學習。莫歇勒斯談到對兩人的印象:「這是一個我從未遇到過的家庭,菲利士,一個年方十五的男孩,是一個音樂奇才,真是奇蹟,他已經是一位成熟的藝術家了。他的姐姐芬妮也同樣具有非凡的天賦。」幾星期後,莫歇勒斯再談到「今天下午,我給菲利士.孟德爾頌教授第一堂課,如果不看的話,我會認為自己坐在一位大師旁邊,而不是一個學生旁邊。」對於學生才能的驚嘆,也讓他們之間的情誼從師生變成長期老友跟同事。1830年,兩人便在英國合作《E大調雙鋼琴協奏曲》,搭檔演奏巴赫的鋼琴協奏曲。孟德爾頌稍後所寫的單樂章疾板《華麗的輪旋曲》op.29也是題獻予莫歇勒斯。孟德爾頌日後創辦音樂院時,莫歇勒斯更在該校任教,在孟德爾頌逝世後繼任為校長,維持音樂院運作不墜。

 

影響深遠的第二號鋼琴協奏曲

本段文字取自,取自任育德撰寫《鋼琴技巧試金石:孟德爾頌鋼琴協奏曲》一文。(出處

至於《第二號鋼琴協奏曲》op.40則寫作於六年之後的1837年,作曲家當年跟畫家賽西兒(Cecile Jeanrenaud,1817-1853)新婚,前兩年也獲得路德會信友居多的萊比錫音樂界要職──布商大廈管弦樂隊指揮,生活相對穩定,但與岳母之間的相處也不時令他倍感煩心,陷入寫作瓶頸時,因此他會經常和妻子出外暫告抒解,也就是在旅途中完成了該曲的樂團段落。由於孟德爾頌同時寫作獨奏曲、室內樂、管弦樂曲,其中的一些概念與樂段也搬用到將第五度到英國的巡演時,為伯明罕演出所需的《第二號鋼琴協奏曲》。1837年9月21日,該曲正式首演,儘管演出前的排練時間過短,令孟德爾頌大感苦惱,但演出時獲得觀眾熱情迴響。10月19日,剛回到德國的孟德爾頌將該曲略事修改,於萊比錫進行日耳曼首演,數月之後出版樂譜。這一次的樂曲三樂章連貫不休止,形式比起《第一號鋼琴協奏曲》相形克制,也同樣的放棄鋼琴裝飾奏。第一樂章的樂團主題相比於第一號鋼琴協奏曲簡約得多,可以迅速讓鋼琴建立主導地位,結尾快速琶音的樂段對演奏家來說有一定難度。在慢板中,流露了作曲家在鋼琴寫作的《無言歌》系列中所見的寧靜與夜曲風格,演奏家需要有相當的音樂性與聲音的控制力。快板則以詼諧曲風格的輪旋曲形式寫作,有人形容是火花四射的作品,演奏者要展現機巧靈敏的特質。曲式結構也較為平衡,藝術形式更具整體感,也可說是孟德爾頌個人風格的具體表現。但是,在一般觀眾心目中,他們更喜歡那首令人印象深刻的《第一號鋼琴協奏曲》,舒曼也因此為《第二號鋼琴協奏曲》抱屈。而就音樂史的影響面看,《第二號鋼琴協奏曲》其實影響到李斯特於1849年所創作的《第一號鋼琴協奏曲》。因此,孟德爾頌鋼琴協奏曲的影響力,其實比一般人所想的更為重要。專精莫札特的音樂學家愛因斯坦亦指出,孟德爾頌的器樂與聲樂作品有優雅、輕巧、清晰與自我節制的特性,這幾首鋼琴協奏曲亦有此特性

 

1845年的伯明罕音樂節主場地 - 市政廳

伯明罕音樂節成立於1784年,是歷史上最早期發起的音樂節活動之一,後持續至1912年因一戰而停廢。

Birmingham Triennial Music Festival, Town Hall 1845

 

舒曼的肯定

舒曼又是如何評價這首協奏曲的呢?

在孟德爾頌第二號鋼琴協奏曲問世之後,收到褒貶不一的評價,而舒曼則在《新音樂雜誌》(Neue Zeitschrift für Musik,)裡,提到了他對這首第二號的評價:

「確實,這首協奏曲對於許多炫技演奏者來說,並不足以達到它們想要的目標。孟德爾頌幾乎只是重複了他們之前已經做過一百次的事情。(不夠炫技的意思)我們經常聽到他們抱怨這一點,然而這樣說有失公允。

有人會提到第二號與第一號協奏曲相比如何?

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

相同之處,是這首協奏曲出自同一位大師之手;

不同之處,是這位大師十年後的作品。

此曲擁有巴赫(J. S. Bach)在和聲方面的特色,然其餘部分:旋律、曲式、配器都是孟德爾頌式的。

讓我們一起享受這份轉瞬即逝、歡樂的禮物吧!

這首協奏曲就像過曲的前輩大師們的珠玉之作般,都是從巨大的努力之中而獲得。

我們這位年輕大師,心中一定深深記得這些偉大的作品:莫札特的D小調協奏曲(第20號),貝多芬的G大調協奏曲(第4號)」

(This concerto, to be sure, will offer virtuosos little in which to show off their monstrous dexterity. Mendelssohn gives them almost nothing to do that they have not already done a hundred times before. We have often heard them complain about it. And not unjustly! ...
One will ask how it compares with his First Concerto. It's the same, and yet not the same; the same because it comes from the same practised master hand, different because it comes ten years later. Sebastian Bach is discernible in the harmonization. The rest, melody, form and instrumentation are all Mendelssohn.
Let us enjoy the fleeting, cheerful gift! It resembles one of those works thrown off by the older masters while recuperating from one of their great exertions. Our younger master will certainly not forget how the older ones would suddenly emerge with something magnificent – Mozart's Concerto in D minor, Beethoven's in G)

 

比較起其他浪漫時期的協奏曲,孟德爾頌第二號或許不若其他首來得燦爛炫技,但音樂並非只看技術表象,而是每首樂曲的內在精神與內涵,時間會給出答案~孟德爾頌第二號當然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名曲。

 

管絃配器:兩管編制

2 flutes, 2 oboes, 2 clarinets, 2 bassoons, 2 horns, 2 trumpets, timpani, strings, and solo piano

 

管弦樂團+鋼琴樂譜版本欣賞

00:00 1. Allegro appassionato (D minor)

09:54 2. Adagio. Molto sostenuto (B-flat major)

16:08 3. Finale. Presto scherzando (D majo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EqXD4zc1sk

 

第一樂章

熱情的快板(Allegro appassionato)

 

第二樂章

慢板.非常持續地(Adagio. Molto sostenuto)in B-flat major

 

第三樂章

終曲.急促的詼諧曲(Finale. Presto scherzando)in D major

 

雙鋼琴樂譜版本欣賞

0:00 I: Allegro appassionato

8:34 II: Adagio - Molto sostenuto

16:40 III: Finale - Presto scherzand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bGcaYCXF8s

 

音樂會版本欣賞

I Allegro appassionato 0:53

II Adagio 10:59

III Finale (Presto scherzando) 18:3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_E2lyd07u8

 

同時期作品比較

I. Moderato ma con energia e con fuoco - F# minor. 0:09

II. Andante espressivo - D major. 7:27

III. FINALE: Allegro con fuoco - F# minor. 12:5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LQDZos5Ig0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 前往蹦藝術 Podcas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BON旅行】2024' 秋 - 蹦藝術 普契尼逝世百年系列.衛武營旗艦年度歌劇《瑪儂雷斯考》之旅

【BON旅行】2024' 秋 - 蹦藝術 普契尼逝世百年系列.衛武營旗艦年度歌劇《瑪儂雷斯考》之旅
Bon Voyage - 2024 Journey of Opera "Manon Lescaut"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蹦藝術」X「緣點旅行社 」=「BON VOYAGE

2024年秋天,蹦藝術音樂旅遊活動精彩來了🎉

夏日.樂旅.聽海三日「 普契尼逝世百年系列.衛武營旗艦年度歌劇《瑪儂雷斯考》之旅」由林仁斌老師親自規劃~

除了衛武營的年度旗艦歌劇之外,我們將造訪台灣南端最具有特色的~東港鎮,感受最棒的在地情懷:三年一次迎王祭典,深度故事探索;由大家最愛的蹦藝術林仁斌老師,在入場歌劇院之前,進行專屬的「斌式導聆」,讓您輕鬆認識普契尼《瑪儂雷斯考》的欣賞要點。

本次行程特色還有:

最佳位置入場衛武營歌劇院旗艦級跨國歌劇製作《瑪儂雷斯考》

特別安排2023年榮獲「世界奢華餐廳大賞」的日法料理創作餐廳《A.W Restaurant》

高雄晶英行館的28樓「雲垂樓包廂」慶功晚宴

總統及導覽專員:解說打狗英國領事館,深度認識所有歷史與趣味內涵

...等等精彩設計,每天都精彩

又是一趟搭配用心設計的行程,帶給每位同學豐富的音樂+美食+文化+舒適旅遊體驗❤️

 

更多細節與相關費用,請直接聯繫緣點旅行社領隊蔡先生↓

行程諮詢與報名聯絡人:
→蔡先生 0961-211826 
Line ID: tsaiyaan 


 

蹦藝術2024年-2025年 旅遊全規劃專屬網頁

https://bonart.com.tw/bonart-music-trip-2024-25/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 前往蹦藝術 Podcas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苗北講堂】2024上半年系列:光輝燦爛的黃金協奏曲(六)鍵盤技術之巔 談拉赫曼尼諾夫第三號鋼琴協奏曲

【苗北講堂】2024上半年系列:光輝燦爛的黃金協奏曲(六)鍵盤技術之巔 談拉赫曼尼諾夫第三號鋼琴協奏曲
Miaobei Art Center X BONART 2024-6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課程主軸:

光輝燦爛的黃金協奏曲

六首協奏曲、六項樂器類別

六位作曲家、六種音樂風情

113年上半年的苗北講堂以「光輝燦爛的黃金協奏曲」為主題,以六堂課共12小時的規格,深入淺出介紹六種古典樂器的標誌性協奏曲,及其背後的歷史意義與藝術理念的重要性。透過莫札特、理查.史特勞斯、布拉姆斯及德弗札克等偉大作曲家的創作,為古典音樂愛好者們建構出一道從古典到當代的協奏曲巡禮。

 

課程詳細資訊

時間 _ 2024-03-24~2024-05-26 Am10:00 ~ 12:00

地點 _ 視聽中心

費用 _ 

※ 單堂報名:$150
※ 套票6堂:$630(含6堂講座及苗北限定經典文青帆布袋1只,款式隨機) 

指導單位 _ 苗栗縣政府

主辦單位 _ 苗栗縣苗北藝文中心

授課教師 _ 林仁斌(超人氣古典音樂欣賞名家、蹦藝術執行長)

一、因應現行防疫規範,學員上課均需全程配戴口罩;並遵守本中心防疫措施相關規定,違反規定將無法入場上課。

二、課程相關事宜洽詢:活動企劃部曾小姐037-612669轉511/cctseng@miaobeiac.org

主講人|林仁斌

蹦藝術 | BONART 執行長

知名長笛演奏、指揮、撰文、演講與音樂攝影之全方位音樂家 旅法知名音樂家林仁斌自2001年自巴黎師範音樂院(École Normale Supérieure de paris)學成返國後,以長、短笛演奏、室內樂及樂團指揮活躍於國際音樂節與國內外音樂廳;演奏專輯出版有《夜間咖啡館》、《妳的我的》、《華麗聚焦-雙長笛與鋼琴的歌劇院之夜》、《華麗聚焦II-卡門》(林仁斌&周欣穎)《動物狂歡節》….等。 現為音樂藝文網站「蹦藝術|BONART」執行長與Podcast古典音樂節目《蹦藝術》主持人,深受各界樂迷喜愛。多年來撰文拍攝訪問音樂家,更以文字與攝影見長,每年演講場次超過百場;為國家交響樂團、長榮交響樂團與國家兩廳院、苗北藝文中心等各單位邀約之音樂講座策展、音樂導聆與撰稿人,更是公認的超人氣音樂欣賞名家。

 

報名資訊與報名方式

繳費資訊

◎線上報名,點選上方「馬上報名」,填寫完google表單後,完成繳費。
◎臨櫃報名,至苗北藝文中心服務台填寫報名表,並完成繳費。
◎郵寄報名,填妥報名表(請自本頁面下方下載),並且完成繳費,將報名表郵寄至苗栗縣竹南鎮公園路206號苗北藝文中心(信封請註明:111-1苗北講堂)。
◎電子郵件報名,填妥報名表(請自本頁面下方下載)並完成繳費,將報名表寄至:cctseng@miaobeiac.org,主旨:112-1苗北講堂,即完成報名。

◎ 現場繳費:請攜帶報名表至苗北藝文中心服務台
◎線上匯款:
戶名:苗栗縣苗北藝文中心
銀行:臺灣土地銀行頭份分行(0050212)
帳號:021-051-051-316

 

注意事項

1、退款規定:課程進入報名行政流程繳費後,因故不克參加者,需配合規定,於活動開始前14個工作天提出申請(票券效期開始日期起算),退票將酌收票價10%的行政手續費用,逾期恕不受理。

2、活動延期:若因天災等不可抗力因素(如:颱風),主辦單位將告知補辦日期或退款事宜。並保留修改活動內容,以及終止課程之權力。

3、講座以收費報名辦理,每堂未達上限人數,將告知退款事宜。並保留修改活動內容,以及終止課程之權力。

4.因應疫情配合政府措施,學員需全程佩戴口罩、禁止飲食。

課程形式配合中央防疫指揮中心指示滾動式修正,如採線上課程,將以「Google Meet」軟體上課;敬請各位學員一同共學、共好!藝起做好防疫措施,提供一個安心、安全的場域,迎接藝文生活。

竭誠歡迎您的參與~一起享受音樂與藝術之美💕


 

拉赫曼尼諾夫d小調第三號鋼琴協奏曲op.30,完成於1909年9月,首演於1909年11月28日,是作曲家為赴美演出而創作的大型協奏曲作品,以濃烈的情感表達和艱深的演奏技術而聞名於世。由於鋼琴家擔任吃重的獨奏角色以及超過三萬顆音符的炫技內容,這首鋼琴協奏曲在歷史文獻中更占有重要的地位,廣泛地被稱為「鋼琴協奏曲之王」。

這堂課中,林仁斌老師將為您解析拉赫曼尼諾夫音樂中的奧妙與趣味,在隱藏的樂思與超卓技巧中,領略音樂至高之美。

 

搭配音樂|拉赫曼尼諾夫:第三號鋼琴協奏曲

Sergei Vasilyevich Rachmaninoff: Piano Concerto No. 3 in D minor, Op. 30


拉赫曼尼諾夫d小調第三號鋼琴協奏曲 op.30

拉赫曼尼諾夫d小調第三號鋼琴協奏曲,完成於1909年9月,首演於1909年11月28日,是作曲家為赴美演出而創作的大型協奏曲作品,以濃烈的情感表達和艱深的演奏技術而聞名於世。由於鋼琴家擔任吃重的獨奏角色以及超過三萬顆音符的炫技內容,這首鋼琴協奏曲在歷史文獻中更占有重要的地位,廣泛地被稱為「鋼琴協奏曲之王」

全曲分為三個樂章,演奏時間約為40-45分鐘左右。

下方照片為1910年拉赫曼尼諾夫正在謄寫第三號鋼琴協奏曲樂譜之記錄照片:

1910年拉赫曼尼諾夫正在謄寫第三號鋼琴協奏曲

 

延伸閱讀

【BON音樂】您數過拉赫曼尼諾夫第三號鋼琴協奏曲的音符數量嗎?

【BON音樂】拉赫曼尼諾夫的無敵大手

 

樂曲簡說

這首曲子是拉赫曼尼諾夫在1909年於俄國的伊凡諾夫卡(Ivanovka)完成 的,寫上的日期是9月23日,這正好是他第一次應邀前往美國演出之前。抵達美國後,他親自首演此曲,並於1909年11月28日與紐約愛樂於紐約曼哈頓新劇院演出,指揮為華爾特.達姆羅施(Walter Damrosch)。

「拉三鋼」最重要的一次演出,是之後1910年1月16日的卡內基音樂廳的第二次演出:由紐約愛樂總監馬勒(Gustav Mahler)擔任指揮,演出非常成功,而馬勒的指揮才能和音樂風格也讓拉赫曼尼諾夫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作品是獻給在當時最偉大的波蘭籍鋼琴家約瑟夫.霍夫曼(Josef Hofmann, 1876-1957),但是他本人卻從未演奏過此曲。

波蘭籍鋼琴家約瑟夫.霍夫曼(Josef Hofmann, 1876-1957)

 

拉赫曼尼諾夫第三號鋼琴協奏曲是令所有鋼琴家望而生畏的名曲,因為此曲在體力和與技巧上的要求,對鋼琴家都是一大挑戰,甚至連拉赫曼尼諾夫自己都說:「我把它寫得像大象一般。」 

除了延續第二號鋼琴協奏曲一樣的浪漫旋律與樂曲中既抒情又熱烈的滿意熱情之外,作曲家在第二號鋼琴協奏曲大受歡迎之後,大幅度地擴大了樂曲的結構,並對鋼琴家的技巧也有著更高、更全面性的要求。連拉赫曼尼諾夫本人在首演之夜演出後,因為彈奏此曲太累而拒絕了聽眾的安可(當時的流行慣例是獨奏家一定會演奏安可曲,而且演出成功與否取決於觀眾掌聲長度與演奏安可曲目多寡)。晚年時,拉赫曼尼諾夫更索性拒絕公開演奏此曲目。

 

拉赫曼尼諾夫本人演奏版本(1939/40年)

Sergei Rachmaninov, pianist
Eugene Ormandy, conductor
The Philadelphia Orchestra

https://youtu.be/4TnnjuaHwKk

比起第二號,樂團部分和鋼琴獨奏都顯得更加複雜、龐大,結果也更加迷人而炫目。

至今,每一位鋼琴家都將「拉三鋼」視為技術指標與生涯演奏成就標準,而樂曲本身也廣為全球樂迷所喜愛接受,是音樂會中招牌著名鋼琴協奏曲。

「拉三鋼」的最佳繼承者,一般認為就是同為俄國國籍,比拉赫曼尼諾夫小30歲,成為忘年之交的鋼琴家霍洛維茲 (Vladimir Horowitz, 1903-1989)。霍洛維茲傑出的技巧不但深獲拉赫曼尼諾夫肯定,曾親自為他彈奏第二鋼琴(管弦樂聲部)並給予樂曲與音樂指導,讓此曲成為霍洛維茲一輩子著名的「戰馬」,在拉赫曼尼諾夫本人之後,將此曲推至高峰,更受世人肯定。

 

霍洛維茲1978年與紐約愛樂現場演奏「拉三鋼」(1978年)

此演奏應為霍洛維茲最後一次公開演奏此曲,也是他的最後一次「拉三鋼」錄音

Avery Fisher Hall, New York, 1978
Conductor: Zubin Mehta

https://youtu.be/D5mxU_7BTRA

 

延伸閱讀

【BON音樂】最後的浪漫 – 拉赫曼尼諾夫的生平與介紹 Sergei Rachmaninoff


樂曲分析

全曲式表格

 

分段影音檔

https://youtu.be/Wshu5ftP7K8

 

第一樂章 段落分析
呈示部 Exposition 0:01

前奏 Intro

第一主題(鋼琴)THEME 1 0:04  

第一主題(樂團)THEME 1 0:56 

過渡段落 Transition 1:42 

小裝飾奏 cadenza 2:54

過渡段落(樂團)2:29  

第二主題a THEME 2a 3:32

第二主題b THEME 2b  4:10 

過渡段落 4:42 

第二主題b再現,呈示部結尾。6:33

 

發展部 Development 7:12

速度轉快 "Piu vivo" 8:29

炫技段落 9:38 

裝飾奏1 CADENZA1 11:16 

第一主題(長笛)THEME played by flute 13:02 

裝飾奏2 CADENZA2 13:44 

銜接樂段導回再現部 14:51 

 

再現部 Recapitulation 15:42

前奏 Intro 15:42 

第一主題 THEME 1 15:47  

第二主題a THEME 2a 16:37

 

尾聲 Conclusion 17:04

 

第二樂章 段落分析
(段落A) 17:27

第一主題 First theme 17:27  

鋼琴bD大調主題 (variation 1) 18:40

鋼琴f小調主題 (var 2) 19:43

 

(段落B) 20:44 

"Piu vivo" 20:44

小提琴奏出第一樂章第一主題 20:48

 

(段落A) 21:45

第一主題(var 3) 21:45 

第一主題(var 4)  22:30 

第一主題(var 5)  22:57

段落結尾 23:38

 

(段落C) 24:00

弦樂撥奏、第一樂章第一主題隱藏其中

 

(段落A) 25:25

第一主題 First theme 25:25 

準備過渡至第三樂章 25:50

 

第三樂章 段落分析
呈示部 Exposition 26:16 

第一主題a THEME 1a 26:16 

第一主題b THEME 1b  27:09 

第二主題2 THEME 2a 27:53 

第二主題b THEME 2b  28:35 

管弦樂過渡段落 29:16 

 

發展部 Development 29:46

詼諧曲風 29:46  

詼諧曲風變奏 30:45 

連接段落 31:43

詼諧曲風變奏 32:15

結束段 35:03

 

再現部 Recapitulation 35:21 

第一主題a THEME 1a 35:21 

第一主題b THEME 1b 36:24

第二主題a THEME 2a 36:58

第二主題b THEME 2b 37:37

 

Coda 38:20 

小裝飾奏 39:11

 

拉赫曼尼諾夫終止 41:01

 

管弦樂總譜分析

First movement

Section 1: exposition

0:02 introduction

0:07 first theme, piano

0:55 tiny piano solo

0:58 first theme, orchestra

1:38 development

2:21 mini cadenza

2:43 orchestral bridge

3:19 piano-orchestra dialogue

3:53 second theme

4:53 development

5:28 piano solo

5:53 coda of section 1

Section 2: development

6:28 introduction is repeated

6:32 first theme is developed

6:56 buildup, part 1

7:35 buildup, part 2

8:00 buildup, part 3

8:20 climax of section 2

8:36 development

9:46 coda of section 2, prelude to cadenza

Section 3: cadenza

10:00 buildup

10:58 mini cadenza within the cadenza

11:09 climax of cadenza, part 1

11:44 climax of cadenza, part 2 (ossia section ends)

Section 4: recapitulation

12:28 first theme

13:12 mini cadenza, second theme

Section 5: ending

14:54 introduction is repeated

14:58 first theme is repeated, identical to opening

15:44 coda of first movement

Second movement

16:22 orchestral opening, part 1

17:00 orchestral opening, part 2

17:56 orchestral opening, part 3

18:39 piano introduction

18:57 piano plays theme

19:49 first episodic section

20:58 interlude

21:56 second episodic section

23:04 theme returns

24:05 waltz section (sounds familiar, right?)

24:58 transition

25:17 orchestral coda

26:48 mini cadenza, prelude to third movement

 

Third movement

Section 1: exposition

27:07 introduction

27:12 first theme

27:51 bridge, part 1

28:30 bridge, part 2

29:03 second theme

29:39 coda of section 1

Section 2: interlude

30:13 introduction

30:19 interlude theme, part 1

30:48 interlude theme, part 2

31:09 introduction is repeated, truncated

31:12 variation 1, part 1

31:35 variation 1, part 2

31:54 new introduction

32:00 buildup

32:31 variation 2

33:00 transition (sounds familiar, right?)

33:27 buildup

34:29 variation 3, part 1

34:54 variation 3, part 2

35:13 coda of section 2 Section 3: recapitulation

35:36 first theme, part 1: orchestra only

36:01 first theme, part 2: piano jumps back in

36:25 bridge, part 1

37:06 bridge, part 2

37:39 second theme Section 4: finale

38:14 march-like buildup (sounds familiar, right?)

38:55 orchestral seizure

38:59 mini cadenza

39:12 introduction

39:18 second theme returns, glorified

40:25 coda of third movemen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3QV6BcFNJ0

 

超有才Youtuber,視覺系認識「拉三鋼」樂曲影片

https://youtu.be/nwMsfbexDMk

 

網路知名版本欣賞

趙成珍 2018版

https://youtu.be/2dvKVY5CA5k

 

王羽佳 2019年版

https://youtu.be/5bX_yRzCuM4

 

布朗夫曼 2004年版

https://youtu.be/aFkAwFDZGHk

 

特里福諾夫 2015年版

https://youtu.be/wBca3z7bAtE

 

張凱閔榮獲2023年首屆盧布爾雅納音樂節國際鋼琴大賽首獎實況演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SOePbnmSJM

 

2022年范克萊本鋼琴大賽首獎任奫燦實況Liv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vKQKnIVy1I&t=706s

 

延伸閱讀

【BON音樂】拉赫曼尼諾夫:第二號鋼琴協奏曲介紹

【BON音樂】拉赫曼尼諾夫:第二號交響曲 op.27 背景與介紹

【BON音樂】拉赫曼尼諾夫《交響舞曲》背景與介紹 Symphonic Dances, Op. 45

【BON音樂】您數過拉赫曼尼諾夫第三號鋼琴協奏曲的音符數量嗎?

【BON音樂】拉赫曼尼諾夫的無敵大手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 前往蹦藝術 Podcas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BON音樂】音樂會導聆:力晶2024藝文饗宴 – 第七屆國際長笛藝術節《璀璨.風雲》長笛協奏曲之夜

【BON音樂】音樂會導聆:力晶2024藝文饗宴 – 第七屆國際長笛藝術節《璀璨.風雲》長笛協奏曲之夜
Viva Crossover– A Night of Flute Concerti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第七屆國際長笛藝術節 《璀璨.風雲》長笛協奏曲之夜

力晶2024藝文饗宴 – 第七屆國際長笛藝術節

風起雲湧 — 談五首跨世代的長笛協奏曲

主辦單位:新象.環境.藝之美文創

冠名贊助:力晶文化基金會

藝術家 Artists |長笛

愛蓮娜.瓦倫汀 Alena Walentin

上野星矢 Seiya Ueno

馬力歐.布魯諾 Mario Bruno

吳曉貞 Sarah Wu

安德石 Anders Norell

指揮|莊文貞 Wen-Chen Chuang

樂團|長榮交響樂團 ESO

⚜️ 一場音樂會,能有多少協奏曲?答案是由五位跨國音樂家,為您獻上五首精彩的長笛協奏曲~

⚜️ 第七屆國際長笛藝術節的重量巨獻:《璀璨.風雲》~長笛協奏曲之夜將以最極致的安排,讓您在一夜之間飛越國際是世代,欣賞五大長笛協奏曲。而蹦藝術林仁斌老師將為您以深入淺出方式,介紹樂曲規格、特色到欣賞要點,預備著一顆開放與愛樂之心,今晚,就來個最豪華的長笛協奏曲之夜吧~

 

4/26 - 5/25 強檔節目不間斷!

 

 

藝術家 Artists

指揮

駐團指揮:莊文貞

國立維也納音樂暨表演藝術大學高級指揮文憑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指揮碩士

生於高雄市,從小展現優異的音樂天賦,一路從鹽埕國小、新興國中、保送高雄中學音樂班到保送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就學期間曾數次榮獲高雄市作曲比賽第一名、鋼琴比賽第一名、小提琴比賽第二名、曼哈頓國際音樂夏令營鋼琴協奏曲比賽第二名等。1994年考進高雄市交響樂團擔任專任第一小提琴,並擔任高雄市青少年及少年管絃樂團的指揮。

1996年以最高分考入師大研究所指揮組,師事廖年賦、徐頌仁、張大勝等教授,並擔任台北世紀少年管絃樂團指揮。

1997年獲中奧學術交流獎學金赴國立維也納音樂暨表演藝術大學專研樂團指揮,師事與阿巴多 (Claudio Abbado)、楊頌斯 (Mariss Jansons) 同為師兄弟的 Uros Lajovic。在維也納期間曾多次指揮維也納 Pro Arte 及羅馬尼亞 Oradea 愛樂交響樂團,並擔任維也納台灣青年管絃樂團指揮,於維也納最著名的音樂協會 (Musikverein)及音樂廳 (Konzerthaus) 演出國慶音樂會。2003年於國際維也納音樂大師班 (Wiener Musikseminar) 所舉辦的音樂會比賽中榮獲優勝。

現任長榮交響樂團駐團指揮,並擔任台大交響樂團指揮,先後多次指揮長榮交響樂團於國家音樂廳、日本東京國際會議中心、美國洛杉磯、上海音樂廳及台灣各地等演出音樂會,並先後與鋼琴家陳偉茵、Mariya Kim、陳瑞斌、陳冠宇、陳必先、范姜毅、Alexander Gavrylyuk、Alexei Volodin、Boris Giltburg、橫山幸雄、陳世偉、廖皎含、林冠廷、嚴俊傑、陳毓襄,長笛演奏家Gary Schocker、Amy Porter、Vincent Lucas、Andrea Lieberknecht、Sophie Cherrier、Seiya Ueno、胡志瑋、Lorna McGhee、Andrea Oliva,小提琴家呂思清、前田妃奈、蘇顯達、林品任、張景婷等人合作演出;也應邀擔任克羅埃西亞國家廣播交響樂團HRT、高雄市交響樂團及高雄市國樂團等客席指揮。其指揮風格自然感人,深受聽眾喜愛。(資料取自長榮交響團官網)

長榮交響樂團 Evergreen Symphony Orchestra

 

音樂會演出曲目 Programme🎶

🎵羅茲曼:《鳳凰》為長笛與管弦樂團所作

Anže Rozman: Phoenix for Flute and Orchestra

長笛:愛蓮娜.瓦倫汀 Alena Walentin

🎵塔爾:長笛協奏曲

Joan Tower: Flute Concerto

長笛:吳曉貞 Sarah Wu

🎵伯恩斯坦:《哈里爾》為長笛與管弦樂團的夜曲

Leonard Bernstein: Ḥalil, Nocturne for Flute and Orchestra

長笛:上野星矢 Seiya Ueno

🎵牟絲格瑞芙:奧菲歐 V:奧菲斯與尤麗狄絲

Thea Musgrave: Orfeo V: Orpheus and Eurydice for 2 flutes, string ens.

長笛:愛蓮娜.瓦倫汀 Alena Walentin | 安德石 Anders Norell

🎵達爾巴維:長笛協奏曲

Marc-André Dalbavie: Concerto Pour Flute

長笛:馬力歐.布魯諾 Mario Bruno🎶

 

力晶美學藝堂 

音樂會演前導聆

講題:風起雲湧 — 談五首跨世代的長笛協奏曲

主講:林仁斌/台灣蹦藝術協會理事長

時間:18:30-19:15

地點:國家音樂廳大廳(18:20一號門 開放入場)
更多資訊 More Info

新象官網 Official Website|http://www.newaspect.org.tw/2024schutz

新象粉專 Facebook Page | http://www.facebook.com/newaspect

 

音樂會前導聆 - 林仁斌老師

台灣蹦藝術協會理事長

 


風起雲湧 — 談五首跨世代的長笛協奏曲

 

我們需要更多的長笛協奏曲!!!

No more Ibert & Reinecke... We need more flute concerto!!!

"我們需要更多的當代音樂,才能有未來的經典!" - 菲利普.班諾德

 

 

 

今日的現代音樂

 

 

 

 

 

= 明日的經典作品

 

 

 

 

 

= 未來的不朽之作

 

 

 

 

 

 

 

 


光影 . 浴火鳳凰 - 電影配樂般的故事感 

🎵羅茲曼:《鳳凰》為長笛與管弦樂團所作

Anže Rozman: Phoenix for Flute and Orchestra(25 mins)

長笛:愛蓮娜.瓦倫汀 Alena Walentin

愛蓮娜.瓦倫汀為國際樂壇最多才多藝的長笛家之一,以獨奏家、室內樂演奏家等身分活躍於國際舞台,也經常受邀擔任全球頂尖樂團客席長笛首席,如英國皇家歌劇院樂團、瑞典國家交響樂團、冰島交響樂團、BBC交響樂團、英國愛樂樂團、倫敦莫札特獨奏家樂團等。

瓦倫汀經常受邀擔任國際長笛大賽評審,如美國國家長笛協會青年藝術家大賽、英國長笛協會大賽、荷蘭蓋爾室内樂大賽、比利時第二屆布魯塞爾國際音樂大賽、新加坡藝術節長笛大賽等。瓦倫汀也曾多次以獨奏家和長笛教師的身份受邀參與瑞士韋爾比耶國際藝術節。

瓦倫汀為多項國際音樂大賽得主,包含英國長笛協會首獎、德國庫勞國際長笛大賽首獎、以及倫敦音樂家公會、服部基金會、沃爾夫森基金會等的重要獎項。她所屬的木管五重奏獲得國際尼爾森室內樂大賽雙獎。

愛蓮娜.瓦倫汀為 Altus 品牌藝術家、丹麥 Soundscape 國際音樂舞蹈節 Møn 夏日音樂會藝術總監,並曾任英國長笛協會副主席。

作為室內樂音樂家,瓦倫汀是屢獲大獎肯定的 Atéa 木管五重奏的創始成員之一,她也受邀參與360度合奏團及維也納阿班貝爾格重奏團的室内樂演出。作為獨奏家,她經常在歐洲和亞洲舉辦獨奏會,並於2020年發行首張個人專輯,該專輯更被丹麥國家廣播電台選為「本週專輯」。近期發行了收錄姚阿幸.安德森作品的雙專輯,廣受好評。

瓦倫汀是英國皇家音樂學院院士,她固定於英國皇家伯明罕音樂學院和倫敦市政廳音樂與戲劇學院教授長笛與室內樂,亦曾任教於荷蘭海牙皇家音樂學院、丹麥皇家音樂學院、皇家音樂學院青少年部、倫敦大學城市學院及丹麥皇家音樂學院。

 

作曲家 羅茲曼

Anže Rozman(b. 1989)為古典、電影和遊戲音樂的作曲家。羅茲曼出生於斯洛維尼亞(Slovenia)。 他從小就對音樂感興趣,自九歲起就開始作曲。 他的作品經常於歐洲及美國演出。 特別是以長笛室內樂作品聞名。 他的管弦樂作品曾由蘇黎世交響樂團,斯洛維尼亞愛樂樂團...等演奏。羅茲曼以優異的成績獲得了斯洛維尼亞盧布爾雅那音樂學院(Ljubljana, Slovenia)音樂作曲和音樂理論的學士學位,後來又以優異的成績在伯克利音樂學院(Berklee College of Music)獲得了電影、電視和遊戲作曲的碩士學位。 羅茲曼也曾提到  「我最大的目標是讓古典和電影音樂成為我的生活。並且,我的最大願望是將現代聲響的古典音樂帶給更多的聽眾。」目前旅居於美國洛杉磯。

 

此首《鳳凰》為四個樂章的標題音樂:

第一樂章《灰燼中的降生》(Ash-Birth, 00:01)作曲家使用大量的拍號變換,如4/4, 5/8, 7/8, 7/16, 9/8⋯等多元的拍號變化,營造出音樂中風塵飄散的灰燼,長笛悠然的主旋律,訴說著鳳凰的誕生,堅毅的信念在火焰灰燼之中昇華誕生。

 

第二樂章《生命初翔》(First Flight-Life, 06:40)樂曲一開始就能聽見長笛乘著風準備展翅翱翔,本樂章能聽見作曲家運用3連音、5連音、6連等節奏動機,宛如流動的風輕拂著大地,看見天地之間寬廣壯闊的樣貌,更象徵著鳳凰與天地共榮的光景。

 

第三樂章《絕命之翱》(Last Flight-Death, 11:51)本樂章由管鐘及銅管作為開頭,似乎命運已經被審判終將走向殞落,曲中也能聽到作曲家運用許多不和諧音程及和弦意味著動盪不安,長笛主旋律則是對生命的掙扎、吶喊、嗚咽。

 

最後第四樂章《灰燼中的重生》(Ash-Rebirth, 18:11)這個樂章能充分表現鳳凰不畏艱險突破各種困難重新讓自己重生並昇華、得道,我們可以在最後一個樂章之中聽到許多上下行的音階動機,如同對世界的不卑不亢,不停的奮勇向上,闖出屬於自己的天際,最終在天地間尋找到心中的一片芳園。(文.楊智越)

 

00:01 Ash - Birth (Pepel - Rojstvo)

06:40 The First Flight - Life (Prvi let - Življenje)

11:51 The Last Flight - Death (Poslednji let - Smrt)

18:11 Rebirth (Preporod)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FKdhcvSqLs


文學作品 . 夢一般展開敘事協奏曲

🎵塔爾:長笛協奏曲(1989年)

Joan Tower: Flute Concerto(15 mins)

長笛:吳曉貞 Sarah Wu

吳曉貞活躍於演奏各類音樂類型的舞台:無論於樂團、各種室內樂形式以及個人獨奏會皆能目睹她的表演身影。樂團方面曾於國家交響樂團、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國立台灣交響樂團、台北愛樂室內及管弦樂團等國內職業樂團貢獻心力;室內樂則更是多元:曾為台北長笛室內樂團、大都會木管五重奏、伊凡裘三重奏、橫豎是美三重奏等成員。

其中與好友單簧管演奏家林佩筠組合之橫豎是美所錄製的專輯《好友限定》,於2019年榮獲傳藝類金曲獎最佳跨界演奏專輯入圍。

除了國內演出,吳曉貞亦受邀與其他國際音樂家合作:如維也納愛樂前豎笛首席Schmidl合作木管五重奏巡迴日本、上海及越南等地,與維也納愛樂前長笛首席舒茲(Wolfgang Schulz) 合作演出作曲家Cimarosa之G大調雙長笛協奏曲;於2004年九月擔任長笛獨奏與台北愛樂室內及管弦樂團共同演出國人作曲家李子聲先生之長笛協奏曲《上台‧下台》於波蘭華沙之秋現代音樂節及台北國家音樂廳演出。

2010年起每年皆受邀國際亞洲長笛聯盟(Asia Flutists Federation),於中國上海、瀋陽、日本東京、神戶與韓國釜山擔任國際長笛比賽評審,並於當地演出及給予大師班指導。2016年11月亦受邀至中國貴陽交響樂團擔任客席長笛首席。2019年應邀參加新加坡長笛國際藝術節演出並擔任評審並給予大師班指導。2018、2019年應亞洲長笛聯盟邀請連續擔任開幕音樂會之協奏曲獨奏家。

此外,為求自身演奏更精進完備,於2023推出個人首張演奏專輯《豐盛》,期盼大眾聆聽時感受到演奏者對長笛的熱愛,更從中享受音樂帶來的心靈豐盛!

目前任教於台北市立大學、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私立輔仁大學音樂系、 實踐大學音樂系;中正高中、新北高中、光仁中學等音樂班以及台北第一女子高級中學、台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之長笛分部指導。

 

作曲家 喬安.塔爾

美國當代鋼琴家暨指揮家喬安.塔爾 (Joan Tower, b.1938),獲得葛蘭美獎多次入圍肯定,2008年以管弦樂作品《美國製造》(Made In America) 獲得葛蘭美當代作曲家殊榮,並受《紐約客》雜誌 (The New Yorker) 評選為有史以來最成功的女性作曲家之一 ("one of the most successful woman composers of all time")。塔爾之創作風格大膽、前瞻且充滿動能活力,在其第一部管弦樂作品《Sequoia》 (1981) 於樂壇嶄露頭角並獲得肯定之後,隨即積極地在各類器樂作品的創作中寫作與發表。

 

不愛莫札特

喜愛自然發展作曲方式

如同小說家的創作風格

Conversations with Composers: Joan Towe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6z3DRniYt0

 

《長笛協奏曲》(1989年)乃受美國作曲家管弦樂團 (American Composers Orchestra) 之委託創作,作品題獻給目前任教於茱麗亞音樂院、美國當代葛萊美長笛家──卡蘿溫仙絲 (Carol Wincenc, b. 1949)。本作品已於1989 年在卡內基音樂廳世界首演,由休.沃爾夫 (Hugh Wolff, b. 1953)指揮。

 

全曲約15分鐘,以長笛的低音吟詠揭開序幕。 隨著長笛詠鳴之音樂線條演繹,整個作品轉為熱絡活躍,室內樂結構編制型態的樂團部分展現具有競爭式的緊張氛圍。在長笛展現連續音階和琶音攀爬揚升中,作品逐步走向宛若金聲玉振般的廣闊尾聲,總體格局寬廣滂沱。(文.王世文)

 

Joan Tower Born 9/6/1938 in New Rochelle, NY

Written: 1989, at age 51 Premiered: 1/28/1990 at Carnegie Hall

American Composers Orchestra

Hugh Wolff, conductor

Carol Wincenc, flut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Ry5HEaZC4I


深沈 . 傷痛的至情輓歌

🎵伯恩斯坦:《哈里爾》為長笛與管弦樂團的夜曲

Leonard Bernstein: Ḥalil, Nocturne for Flute and Orchestra(17 mins)

長笛:上野星矢 Seiya Ueno

亞洲長笛天王  朗帕爾國際長笛大賽金獎

1989年出生於日本東京,9歲啟蒙學習長笛,很快地成為傑出的長笛家,並在15歲時初次登台。2005年獲推薦進入東京都立高等藝術學校,得到全日本學生音樂比賽高中組首獎,更獲得日本音樂大賽長笛組銀獎、松方廳音樂大賞首獎及特別獎,以及其他日本重要音樂比賽獎項。2008年上野星矢進入東京藝術大學,並在同年贏得國際三大長笛大賽之一的第八屆朗帕爾國際長笛大賽冠軍。這場賽事開啟了他作為國際藝術家的職業生涯。

2009年獲選就讀國立巴黎高等音樂學院,並以優異的成績完成了研究生學業。在校期間獲得尼可萊(Nicolet)國際長笛大賽、拉里歐(Maxence Larrieu)國際長笛大賽、奧魯斯(Aeolus)國際管樂大賽、克拉科夫國際音樂大賽、Jean-Pierre Rampal 大賽、和紐約青年藝術家大賽等獎項之大獎。2012年以第一名及評審特別獎畢業,同年至慕尼黑音樂戲劇學院進修。2014年,上野星矢贏得了紐約青年藝術家比賽首獎。2015年10月,他在紐約的卡內基音樂廳舉辦美國首演。他也獲選為第二十五屆青山音樂大賽年度新秀,並於第十七屆大倉酒店音樂比賽獲獎。此外,上野星矢規劃「聲響之屋」(音の棲む部屋)音樂教室,並為「巴洛克玩家」(バロックプレイヤーズ)成員。

現任大阪音樂大學副教授,並積極參與日本巡迴、樂團演出、新星教學及大師班策畫,並在東京的三得利音樂廳規劃讓學生免費聆聽的獨奏會。他也是Otonosumuheya音樂學校的創辦人,也是東京巴洛克演奏家的領導者。2023年擔任第77屆日內瓦長笛大賽的評審。

 

作曲家 伯恩斯坦

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 1918-1990)自己曾在《哈里爾》的說明提到,《哈里爾》乃獻給「亞丁與他同殞落的兄弟的靈魂 ( ‘To the Spirit of Yadin and to His Fallen Brothers.’)」。 這裡所提到的 「亞丁」乃指亞丁坦南鮑姆(Yadin Tanenbaum) 為19歲於1973年以巴衝突「贖罪日戰爭」(Yom Kippur War)喪生於蘇伊士運河附近、西奈半島的以色列長笛學生。

 

而標題「Ḥalil」為希伯來語中「長笛」之意。

 

一位十九歲正值音樂巔峰時期的長笛演奏家,因著戰爭殞落。伯恩斯坦在表述之中不透漏作品中的華彩樂段(Cadanza) 描繪的表徵的屠殺景貌,但就作品分析與評論而言,以巴衝突之中的血腥與殘酷,對於一個藝術家的生命的扼殺,對於全民族的精神與心理層面的衝突可見一斑。就音樂素材表現而言,《哈里爾》使用了伯恩斯坦與百老匯戲劇製作人暨編舞家—傑羅姆.羅賓斯(Jerome Robbins, 1918- 1998)合作之芭蕾舞劇《靈魂》(Dybbuk)裡未完全運用之素材。音樂素材本身對於作曲家而言都是有機體,正如伯恩斯坦自己曾經提到,正如他許多的音樂作品一樣,在調性與非調性 (tonal and non-tonal) 力量之間進行競合,《哈里爾》亦同。

 

《哈里爾》在樂曲形式上係屬夜曲。

 

從開始的十二音列到模稜兩可的全音階,從節奏、織度的營造上,將夜間的意象、持續的衝突性,盼望以音樂織場希望之夢 (wish-dreams)與噩夢、安息與不眠、夜驚與安眠,生存與死亡之間,孿生卻迥然相異之間,透過這部作品,表述戰爭與戰爭之間的威脅性,欲望與生活因著戰爭受到擠壓排擠,冀期透過藝術、愛與和平帶來希望與安慰。(文.王世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SgQV_6meEY


亞洲首演 .萬眾期待

🎵牟絲格瑞芙:奧菲歐 V:奧菲斯與尤麗狄絲

Thea Musgrave: Orfeo V: Orpheus and Eurydice for 2 flutes, string ens.(14 mins approx.)

長笛:愛蓮娜.瓦倫汀 Alena Walentin | 安德石 Anders Norell

 

安德石(Anders Norell)

國家交響樂團 (NSO) 長笛首席

1970生於瑞典中部恬靜自然的小城Sundsvall。父親為教堂管風琴家 ,母親為小學教師,平日即吟唱、創作,啟發了他對音樂的興趣。十歲起學長笛,常與父親在教堂聚會中同台演出。

安德石曾獲英國皇家音樂學院高級演奏家文憑,並獲瑞典哥德堡音樂大學藝術碩士。1990年安德石於瑞典皇家軍樂團獲選「年度最佳音樂家」,1992年獲選英國長笛協會青年藝術家比賽之準決賽。

除了長笛外,安德石亦擅長短笛,曾於1994至1995年間專任哥德堡交響樂團長笛及短笛,隨樂團赴維也納、巴黎、倫敦及西班牙等地巡迴演出,並與Jarvi,Ashkenazy,Blomstedt及Schwarz等國際知名指揮合作演出。安德石也曾任瑞典皇家軍樂隊首席長笛,世界青年樂團首席長笛、短笛,及於1992年參加德國「拜魯特節慶青年樂團」。

除了音樂會演出外,他曾於1992年至1995年間與哥德堡交響樂團合作,錄製柴科夫斯基、蕭士塔高維契、尼爾森等交響作品,由德國Deutsche Grammophon發行。以《笛蝶故事(Poèmes de Papillons)》囊括2022年第33屆傳藝金曲獎最佳演奏、最佳專輯、最佳編曲與最佳錄音四項大獎得主。

1995年隨台灣長笛妻子移居台灣,1996年擔任國家音樂廳交響樂團長笛首席迄今。1999年曾與國家音樂廳交響樂團合作演出梅湘的四重協奏曲,擔任長笛獨奏,其音樂表現力與超凡的技巧,深受指揮及觀眾的好評。 2004年六月與國家音樂廳交響樂團演出柯瑞良諾(J.Corigliano)之神奇吹笛人(Pied Piper Fantasy),對演出者與聽眾都將是一個嶄新的經驗。

目前任教於台北美國學校與實踐大學,並經常有室內樂與獨奏的演出。

 

《奧菲歐 V》亞洲首演內幕故事

《奧菲歐 V》為今晚長笛獨奏家愛蓮娜瓦倫汀委託作曲家羅茲曼題獻予長笛大師威廉.班乃特(William Bennett, 1936–2022)與自己的作品,採取雙長笛擔綱獨奏之雙長笛協奏曲。

音樂文本取材於希臘神話中 Orpheus 與 Eurydice 的淒美愛情故事。

長笛代表Orpheus,弦樂則演繹故事中的其他角色。

故事文本中 Orpheus 的冥界之旅僅存在於幻象,因此旅程中遇到的一切──Eurydice 、憤怒女神與魂魄,牟絲格瑞芙都將葛路克(Christoph Willibald Gluck, 1714–1787)歌劇《Orfeo ed Euridice, 1762》的元素隱伏其中。

希臘神話中,奧菲歐斯(Orpheus)與尤麗狄絲(Eurydice)淒美的愛情總為人喟嘆。奧菲歐斯的音樂能感動萬靈、使頑石點頭,卻喚不回深愛的妻子。

值得一提,原先預定的首演,會是由班乃特與愛蓮娜共同獨奏擔當。

但隨著班乃特大師的仙逝,此首演未能成真。

如今,亞洲首演的版本,NSO長笛首席-- #安德石 與來自英倫的 #愛蓮娜瓦倫汀 共同攜手。當今皆為所在區域首屈一指與卓越長笛演奏家的兩人,均為已故長笛大師—班乃特的學生。師出同門,同台演繹提獻予自己長笛師從的師父之作,就作品呈現意義上、師生情感與跨世代同門情誼合作而論,5月21日這天的演出,都是值得銘記的一晚 ...

 

作曲家 牟絲格瑞芙

 

今年已屆96高齡的蘇格蘭作曲家牟絲格瑞芙(Thea Musgrave, b. 1928)以能量豐富的音樂語彙、強烈的戲劇性的著稱,為當代最受尊崇的作曲家之一。其作品曾於歐美最重要的音樂廳、藝術節與廣播電台發表。2002年獲英國女王授勳司令勳章。2018年,為慶祝她的90歲生日,愛丁堡國際藝術節與BBC逍遙音樂節演出了她的作品。

 

師承法國傳奇女性作曲家 Nadia Boulanger(3'04"

"做出一切你所能做到的最好選擇"

"最棒的珠寶製作師會雕琢出最美的外觀~不僅僅是人們看得到的外在,連隱藏在內部,無人能看見的細節,也都能如此完美"

https://youtu.be/QazaamBalIw?t=184

 

牟絲格瑞芙的《奧菲歐》系列作品始於 1975 年,最初版由英國廣播公司 BBC 為詹姆斯.高威委託創作的長笛獨奏作品《奧菲歐 I》(Orfeo I, 1975),首演於 1976 年,由高威爵士,加上其以各種不同長笛預錄的磁帶錄音一同演奏。

 

Orfeo I - Thea Musgrave (for flute and tap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KcxMy5n2Ck

 

其後,第二版本《奧菲歐 II》(Orfeo II: An Improvisation on a Theme, 1975)問世,獨奏仍為長笛,原本的預錄磁帶改為小型弦樂團。

 

第三版本《奧菲歐 III》,長笛與管弦樂團

Orfeo III: An Improvisation on a Them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2iRMRNR-vI

 

— THEA MUSGRAVE —作品集

 

本次演出之《奧菲歐 V》為雙長笛加上小型弦樂團的版本,題獻給威廉.班乃特(William Bennett, 1936–2022)與愛蓮娜.瓦倫汀(b. 1989),2024 年四月由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愛樂首演。

 

Lisa-Maree Amos performs live - Orfeo III Part B for Solo Flute and String Quinte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wYl4Tz-Yrk

 

讓我們一起期待這首最新創作最具有意義的亞洲首演!


絢麗燦爛 . 光彩奪目

🎵達爾巴維:長笛協奏曲

Marc-André Dalbavie: Concerto Pour Flute(17 mins)

長笛:馬力歐.布魯諾 Mario Bruno

義大利青年長笛家馬利歐.布魯諾1997年出生於梅爾菲,為2022神戶長笛大賽冠軍暨特別獎得主、慕尼黑ARD長笛大賽銀獎得主,2021年九月起成為德國卡塞爾國立劇院長笛獨奏家,並固定參與妮伯克奈赫特(Andrea Lieberknecht)大師班。

布魯諾的樂團經歷豐富,曾任歐洲多個樂團長笛首席,包括莫里茨堡節慶學院管弦樂團長笛獨奏家、佛茨海姆西南德室內管絃樂團長笛首席、義大利巴里交響樂團長笛首席、義大利列蒂節慶樂團長笛首席、義大利「南方之聲」樂團長笛首席、羅馬歌劇院青年管弦樂團長笛首席等。

布魯諾畢業於斯圖加特音樂院、羅馬義大利長笛學院、義大利福賈市國立音樂院,分別師事Davide Formisano教授、Michele Marasco及A. Amenduni。2021年獲Villa Musica獎學金,並囊括義大利各長笛大賽首獎,包括帕爾米、佩斯卡拉、佛羅倫斯、卡斯特羅卡羅、貝內文托等城市長笛大賽。

 

作曲家達爾巴維

法國作曲家達爾巴維(Marc-André Dalbavie, b. 1961)出生於塞納河畔努利城,畢業於巴黎音樂院,曾服務於巴黎最著名的現代音樂研究機構 IRCAM,後向布列茲(Pierre Boulez)學習指揮。達爾巴維目前擔任巴黎音樂院教授,作品曾由芝加哥交響、柏林愛樂、荷蘭皇家大會堂、巴黎管弦樂團等演出。

達爾巴維的音樂以精湛的光彩效果著稱,在當代音樂中被稱為「頻譜」(spectral)。1982 年代,青年作曲家開始探索頻譜音樂的潛能,特別是音色與和聲進行的技法。達爾巴維加入多聲部及速度、節拍的節奏變化之外,更融匯了電子音樂、聲音程式,帶來獨樹一格的異質性與音聲空間。長笛協奏曲的靈感淵源,來自柏林愛樂長笛首席帕胡德(Emmanuel Pahud, b. 1970)。本曲由柏林愛樂及蘇黎世音樂廳管弦樂團委託創作,2005年完成並於同年十月由帕胡德首演。

 

 

 

帕胡德 2006年驚人錄音欣賞

Concerto pour flûte · Emmanuel Pahud

Dalbavie, Jarrell & Pintscher: Flute Concerto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CpvKUtTM

 

本曲曲風融匯了抒情與現代的特質,在調性與無調性和聲之間變換。

 

全曲不分樂章,但大致有快-慢-快三大樂段。樂曲始於樂團強力的和聲,長笛旋律如海濤般洶湧,又幻化為輕盈的質地;由小號吹奏的雙音動機在後續樂段以不同的樣貌出現。經歷中段的悠緩抒情後,回到快板,在回應開頭雙音動機後,以快速音群絢爛結束。(文.新象藝術)

 

 

 

本世紀最值得期待的青年長笛演奏家 Mario Bruno😘

2022年日內瓦長笛大賽 決賽指定曲目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CUdyWsqoCs

 

 

講解至此,今晚的導聆演講進入尾聲,期待大家有的美好而豐富的跨世代長笛協奏曲之夜❤️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 前往蹦藝術 Podcas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BON音樂】蹦藝術X雅痞書店 - 《教我如何不愛他?》那些令人蕩氣迴腸的男高音詠嘆(實體+線上音樂講座)

【BON音樂】蹦藝術X雅痞書店 - 《教我如何不愛他?》那些令人蕩氣迴腸的男高音詠嘆

(實體+線上音樂講座)
Puccini's music lectures -2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蹦藝術X雅痞書店

實體+線上音樂講座🎵

 

 

《普契尼逝世百週年紀念》歌劇大師的絕美詠嘆❤️

一代義大利寫實主義歌劇作曲家-普契尼,被傳記作家稱為:「獵劇本高手,獵旋律高手與獵艷高手」。

他的歌劇擅長描繪深刻卻悲淒的愛情,一曲詠嘆總是道盡人世間的無奈與心酸,常令觀劇者也隨之而喜,隨之而悲而柔腸寸斷...

2024年為普契尼逝世百週年紀念重要年份,蹦藝術林仁斌老師將為您以三場音樂講座規格,從作曲家生平、詳解故事角色與絕美詠嘆調欣賞,最後帶出百年後普契尼歌劇依舊風靡全球之美妙旋律大補帖;讓我們在笑談與幽默之間,讓我們以美好音樂,細細品味歌劇大師普契尼的生平與絕美的詠嘆

這三場精彩演講,喜愛歌劇與音樂的您,絕對不容錯過~

在普契尼逝世百週年之際,我們藉由深入探討他的生平和創作,重新詮釋這位歌劇大師的藝術成就。普契尼,一個將深沉激情與精緻旋律融為一體的音樂天才,其作品跨越時間的限制,持續觸動著現代人的心靈。

通過對普契尼音樂風格和譜寫特色的深入解析,我們將了解他是如何在歌劇中捕捉人類情感的細膩波動,以及他是如何透過音樂講述每一個角色的故事。從悲劇中的愛與犧牲到寫實主義的呈現,普契尼的音樂世界總是那麼豐富而深邃。

林仁斌老師將帶領我們從古典到現代,探尋普契尼歌劇的魅力,並理解他對後世音樂及戲劇藝術的深遠影響

 

三場主題與演講時間分別是:

 

全系列三場報名連結:(皆為實體+線上音樂講座)🎵

https://reurl.cc/80kDWo

線上講座以Google Meet收看
影片30天內可不限次數觀看

 

系列一:

04/09 (二) 19:00-2100 (皆為實體+線上音樂講座)🎵

《百年後,如何欣賞普契尼的歌劇?》從生平到創作說起🎵

報名由此進→ https://reurl.cc/dLYQG2

在普契尼逝世百週年之際,我們藉由深入探討他的生平和創作,重新詮釋這位歌劇大師的藝術成就。普契尼,一個將深沉激情與精緻旋律融為一體的音樂天才,其作品跨越時間的限制,持續觸動著現代人的心靈。

通過對普契尼音樂風格和譜寫特色的深入解析,我們將了解他是如何在歌劇中捕捉人類情感的細膩波動,以及他是如何透過音樂講述每一個角色的故事。從悲劇中的愛與犧牲到寫實主義的呈現,普契尼的音樂世界總是那麼豐富而深邃。

林仁斌老師將帶領我們從古典到現代,探尋普契尼歌劇的魅力,並理解他對後世音樂及戲劇藝術的深遠影響。

 


系列二:

05/19 (日) 15:00-1700 (皆為實體+線上音樂講座)🎵

《教我如何不愛他?》那些令人蕩氣迴腸的男高音詠嘆🎵

報名由此進→ https://reurl.cc/QeMY6o

線上講座以Google Meet收看
影片30天內可不限次數觀看

當普契尼的旋律遇上男高音的深情演繹,每一個音符都像是直達心底的呼喚...

在這場講座中,林仁斌老師將帶我們深入探索普契尼創作中那些令人難忘的男高音詠嘆調。從《托斯卡》的激情到《波西米亞人》的哀愁,每一首詠嘆調都是普契尼對人性探索的見證。

普契尼如何運用旋律、和聲及節奏,塑造出獨特的角色形象和情感張力?林仁斌老師將解析那些經典詠嘆調背後的故事與情感,幫助我們更深入地體會這些音樂作品的魅力。

此外,透過對不同版本詠嘆調的比較,我們將發現不同歌唱家如何詮釋相同的樂曲,並感受到普契尼音樂的多元與深邃!

 

系列三:

06/10(一)1400-1600 (皆為實體+線上音樂講座)🎵

《悲劇,是我的宿命》那些令人炫然落淚的女高音詠嘆🎵

報名由此進→ https://reurl.cc/qrEG1R

普契尼的歌劇世界中,女高音總是以她們那細膩而動人的聲音,講述著一個個撼動人心的故事。林仁斌老師將在這場講座中,引領我們深入普契尼創作的女高音詠嘆調。從《蝴蝶夫人》的悲慘命運到《杜蘭朵公主》的冰冷心靈,每一個音符都承載著女性角色的愛與痛。

通過對詠嘆調的深度分析,我們將洞察普契尼如何巧妙地將女性角色的內心世界和戲劇情節融入音樂中,並展現出她們的強大與脆弱。這場講座將探討普契尼如何透過音樂表現女性的情感與抗爭,以及這些詠嘆調如何影響了歌劇藝術的發展...

此外,藉由比較不同女高音對同一詠嘆調的演繹,我們將體會到不同的聲音如何賦予音樂以新的生命和解釋!


普契尼 寫實歌劇頂峰

(基本資料整理於網路與維基百科,並附上超連結方便檢索)

義大利歌劇大師 普契尼Giacomo Puccini, 1858-1924)是眾所公認的音樂史歌劇大師。寫實主義歌劇到他手中,完全昇華至令人聲淚俱下、肝腸寸斷的境界;而他所譜寫出的美妙旋律,更是聽過難忘,巧妙地與歌劇劇情與角色緊緊相扣,深植於全球歌劇音樂愛好者的心中。

蝴蝶夫人(Madama Butterfly)是 普契尼 歌劇三大名作之一,另外兩部作品是是 波希米亞人La Boheme)和 托斯卡Tosca)。

喜愛普契尼作品的人,並不會只聽這三部歌劇;不過在聽過其他普氏的歌劇之後,您也一定夠明白這三部為何總是獨佔鰲頭,甚至是全球歌劇上演率最高的前幾名。


普契尼  歌劇創作年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5lYyMNxR4Q


⟨不曾見過這樣的美人⟩(Donna non vidi mai)

~選自《瑪儂・雷斯考》(Manon Lescau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Mx300Lvams

 

帕華洛帝 1991年英國倫敦海德公園現場 Liv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JgrHQGjvzc

 

花絮:雖然倫敦旁陀大雨中,但大家自發性地放下雨傘,就為了讓每個人都能目睹欣賞最棒的現場音樂會。而帕華洛帝在演唱此曲之前,特別說出曲名:⟨不曾見過這樣的美人⟩(Donna non vidi mai),並將此曲獻給黛安娜王妃~(揪感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6SvPpmoiz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soABheVgcA

 


延伸閱讀

https://bonart.com.tw/puccini-opera-tosca/

⟨奇妙的和諧⟩(Recondita Armonia)

~選自《托斯卡》(TOSCA)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MbMxXmpqi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yh7r1uOhM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tMvN80FWc0

 

 

⟨今夜星光燦爛⟩(E lucevan le stelle)

~選自《托斯卡》(TOSCA)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tbJ2Q9zRMA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AF1T4OehM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8kGulIP4lc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AqHQMX7GHY

 


延伸閱讀

https://bonart.com.tw/all-about-puccinis-opera-la-boheme/

 

⟨多麼冰冷的小手⟩(Che gelida manina)

~選自《波西米亞人》(La Bohèm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EEnecTgvA

小秘密:

⟨多麼冰冷的小手⟩ 歌曲結束之前前的High C,是每位男高音的試金石,許多聲樂比賽時,常有參賽者選這一段,以展現華麗的高音High C美聲。

但實際演出歌劇時,為了歌手狀態,其實常有降調的妥協:High C 變成了 B。

即使是金嗓帕華洛帝,年輕時完全不需降半音,但年紀增長後,也曾經降半音。

 

1965年的帕華洛帝 - 以此角色成名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EptCT9rf-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mATq9jlyRQ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YBSRAF548Q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AbOEXOmCv0

 

認識人物: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rEBKRjQlJE

 

 

⟨噢!可愛的姑娘⟩(O soave fanciulla)

~選自《波西米亞人》(La Bohèm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3SFZObzKj8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uFk5QKFMrg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zPW8mXX3bg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touh3p0qc

 


延伸閱讀

https://bonart.com.tw/madama-butterfly-by-giacomo-puccini/

 

本劇男主角為渣男,故不介紹XD 😆


延伸閱讀

https://bonart.com.tw/all-about-puccini-turandot/

 

⟨柳兒,別哭⟩(Non piangere, Liu) 

~選自《杜蘭朵公主》(Turando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MNXIJiwNW0

 

⟨謎題有三.活路有一⟩(Nessun Dorma)

~選自《杜蘭朵公主》(Turandot)

第三道謎題答對之後(35'46"起)

https://youtu.be/16j2wxWFhX4?t=2146

 

 

⟨今夜無人能眠⟩(Nessun Dorma)

~選自《杜蘭朵公主》(Turandot)

(當夜,在死寂又靜謐的氣氛中,卡拉夫王子揚聲唱出:)

Nessun dorma! Nessun dorma!

無人得以入睡!無人得以入睡!
Tu pure, o Principessa!

妳也一樣,公主殿下!
Nella tua fredda stanza.

在妳冰冷的寢宮,
Guardi le stelle che tremano d'amore e di speranza.

仰望那些因為愛與希望而顫抖的繁星。
Ma il mio mistero è chiuso in me,

而我的秘密深藏於心,
Il nome mio nessun saprà!

無人能知我的名字!
No, no! Sulla tua bocca lo dirò, quando la luce splenderà!

不,不!當晨光照耀時,我會在你的唇上揭曉謎底!
Ed il mio bacio scioglierà il silenzio che ti fa mia.

我的吻將打破妳的沉默,使妳成為我的人。

(然而耳邊隱約傳來城中婦女淒厲的悲鳴:)

Il nome suo nessun saprà...

無人能知他的名字…
E noi dovrem, ahimè, morir, morir!

而我們都將難逃一死!

(卡拉夫胸有成竹地唱著:)

Dilegua, o notte!

消失吧,黑夜!
Tramontate, stelle! Tramontate, stelle!

下沉吧,星星!下沉吧,星星!
All'alba, vincerò!

黎明時,我將勝利!
Vincerò! Vincerò!

我將勝利!我將勝利!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1ggJjTEp1w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UhyXQlhADA

 

 

2024年蹦藝術8月精彩歐洲普契尼四大歌劇精彩規劃

【BON旅行】蹦藝術X緣點旅行社
2024年8月歐洲旅遊行程|普契尼逝世百年.四大歌劇音樂探索之旅

https://bonart.com.tw/20240812-bon-vayage-music-art-trip-2/

 

行程八大特點:

 

林仁斌老師親製之行程特色解說

https://youtu.be/PmJwlf--jfI?si=Rhf_McQzhquhrtLZ

 

延伸閱讀

2024-2025 蹦藝術X緣點旅行社 – 音樂旅遊行程全覽

歡迎點入觀看所有行程

https://bonart.com.tw/bonart-music-trip-2024-25/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 前往蹦藝術 Podcas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苗北講堂】2024上半年系列:光輝燦爛的黃金協奏曲(五)隱藏浪漫情歌 談德弗札克大提琴協奏曲

【苗北講堂】2024上半年系列:光輝燦爛的黃金協奏曲(五)隱藏浪漫情歌 談德弗札克大提琴協奏曲
Miaobei Art Center X BONART 2024-5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課程主軸:

光輝燦爛的黃金協奏曲

六首協奏曲、六項樂器類別

六位作曲家、六種音樂風情

113年上半年的苗北講堂以「光輝燦爛的黃金協奏曲」為主題,以六堂課共12小時的規格,深入淺出介紹六種古典樂器的標誌性協奏曲,及其背後的歷史意義與藝術理念的重要性。透過莫札特、理查.史特勞斯、布拉姆斯及德弗札克等偉大作曲家的創作,為古典音樂愛好者們建構出一道從古典到當代的協奏曲巡禮。

 

課程詳細資訊

時間 _ 2024-03-24~2024-05-26 Am10:00 ~ 12:00

地點 _ 視聽中心

費用 _ 

※ 單堂報名:$150
※ 套票6堂:$630(含6堂講座及苗北限定經典文青帆布袋1只,款式隨機) 

指導單位 _ 苗栗縣政府

主辦單位 _ 苗栗縣苗北藝文中心

授課教師 _ 林仁斌(超人氣古典音樂欣賞名家、蹦藝術執行長)

一、因應現行防疫規範,學員上課均需全程配戴口罩;並遵守本中心防疫措施相關規定,違反規定將無法入場上課。

二、課程相關事宜洽詢:活動企劃部曾小姐037-612669轉511/cctseng@miaobeiac.org

主講人|林仁斌

蹦藝術 | BONART 執行長

知名長笛演奏、指揮、撰文、演講與音樂攝影之全方位音樂家 旅法知名音樂家林仁斌自2001年自巴黎師範音樂院(École Normale Supérieure de paris)學成返國後,以長、短笛演奏、室內樂及樂團指揮活躍於國際音樂節與國內外音樂廳;演奏專輯出版有《夜間咖啡館》、《妳的我的》、《華麗聚焦-雙長笛與鋼琴的歌劇院之夜》、《華麗聚焦II-卡門》(林仁斌&周欣穎)《動物狂歡節》….等。 現為音樂藝文網站「蹦藝術|BONART」執行長與Podcast古典音樂節目《蹦藝術》主持人,深受各界樂迷喜愛。多年來撰文拍攝訪問音樂家,更以文字與攝影見長,每年演講場次超過百場;為國家交響樂團、長榮交響樂團與國家兩廳院、苗北藝文中心等各單位邀約之音樂講座策展、音樂導聆與撰稿人,更是公認的超人氣音樂欣賞名家。

 

報名資訊與報名方式

繳費資訊

◎線上報名,點選上方「馬上報名」,填寫完google表單後,完成繳費。
◎臨櫃報名,至苗北藝文中心服務台填寫報名表,並完成繳費。
◎郵寄報名,填妥報名表(請自本頁面下方下載),並且完成繳費,將報名表郵寄至苗栗縣竹南鎮公園路206號苗北藝文中心(信封請註明:111-1苗北講堂)。
◎電子郵件報名,填妥報名表(請自本頁面下方下載)並完成繳費,將報名表寄至:cctseng@miaobeiac.org,主旨:112-1苗北講堂,即完成報名。

◎ 現場繳費:請攜帶報名表至苗北藝文中心服務台
◎線上匯款:
戶名:苗栗縣苗北藝文中心
銀行:臺灣土地銀行頭份分行(0050212)
帳號:021-051-051-316

 

注意事項

1、退款規定:課程進入報名行政流程繳費後,因故不克參加者,需配合規定,於活動開始前14個工作天提出申請(票券效期開始日期起算),退票將酌收票價10%的行政手續費用,逾期恕不受理。

2、活動延期:若因天災等不可抗力因素(如:颱風),主辦單位將告知補辦日期或退款事宜。並保留修改活動內容,以及終止課程之權力。

3、講座以收費報名辦理,每堂未達上限人數,將告知退款事宜。並保留修改活動內容,以及終止課程之權力。

4.因應疫情配合政府措施,學員需全程佩戴口罩、禁止飲食。

課程形式配合中央防疫指揮中心指示滾動式修正,如採線上課程,將以「Google Meet」軟體上課;敬請各位學員一同共學、共好!藝起做好防疫措施,提供一個安心、安全的場域,迎接藝文生活。

竭誠歡迎您的參與~一起享受音樂與藝術之美💕


 

德弗札克創作於1895年的b小調大提琴協奏曲,與《新世界交響曲》同一時期,都屬於他晚期的作品,也是在美國時間所創作最著名的作品之一。除了充滿波希米亞風情如歌般的旋律,融合著強烈複雜的思鄉情緒以及大提琴中高音域使用的全新技法突破之外,還隱藏著使用了曾經創作的藝術歌曲之情感秘辛。這堂課程,讓我們從音樂聽見更多背後的故事,林仁斌老師將為您找出樂曲中深藏的動人旋律,一窺這首近代大提琴最浪漫的協奏曲作品創作精華所在。

 

搭配音樂|德弗札克:大提琴協奏曲

Antonín Leopold Dvořák: Concerto for Cello and Orchestra in b minor, Op. 104


德弗札克:b小調大提琴協奏曲 簡介

1892年至1895年間,德弗札克到紐約市美國國家音樂學院擔任院長,在這三年旅美期間,德弗札克的思鄉情愁也充分反映在作品中,在美國時期的他,陸續寫下了《新世界》交響曲 Op.95、弦樂四重奏《美國》Op.96與 b 小調大提琴協奏曲 Op.104等名作。

德弗札克之b小調大提琴協奏曲op.104與第九號《新世界》交響曲同時期,是德弗札克在美國期間最後一年的作品:在音樂內容裡充分結合了美國黑人靈歌、印地安原住民旋律及來最熟悉的波西米亞舞曲節奏等等特色,這幾套作品都反映出思鄉情切,也能看出德弗札克融合更多國家風格的民歌素材,最終融會貫通並集之大成之豐厚結果。

據說布拉姆斯看過此曲的總譜後,感嘆說:「我怎麼不知道大提琴協奏曲,也可以寫得這麼美?如果之前曉得,我一定自己譜寫一曲。


作曲家簡介(引用自維基百科,連結

德弗札克Antonín  Dvořák,1841年9月8日-1904年5月1日),捷克國民樂派作曲家。

追隨著浪漫主義時期民族主義者的典範貝多伊齊·史麥塔納,德弗札克經常在他的作品中使用摩拉維亞和他的故鄉波希米亞(當時屬於奧匈帝國,現屬捷克)的民謠音樂的旋律及其他方面。德弗札克自己的風格經常被描述為「吸收了民歌的影響並找到有效的方式利用它們,用交響樂的傳統最完滿的再現了一個民族的特色」。其代表作有第九交響曲《新世界交響曲》、《B小調大提琴協奏曲》、《斯拉夫舞曲》、歌劇露莎卡》。他被認為「可能是他那個時代創作最多面向的作曲家」。

 

出生和年輕時代

德弗札克出生地

德弗札克出生在布拉格(當時屬於奧匈帝國,現屬於捷克)附近的內拉霍奇夫斯鎮伏爾塔瓦河旁的磨房內,他的父親František Dvořák經營祖傳的客棧和肉店。他的母親Anna Zděnková是一名貨物看守的女兒。安東尼是他們第一個兒子,安東尼總共有八個弟弟。

他6歲的時候在Nelahozeves上小學,在那裡他第一次上小提琴課。1853年他遷往茲洛尼采學習德語。當時德語是波希米亞的生存之本。在那裡他跟隨教堂唱詩班領唱Antonín Liehmann學習鋼琴和管風琴。在此期間,他有時演奏管風琴補貼家計。他還在他老師的樂團中演奏,並且開始作曲。有一個由來已久而且由一封偽造的滿師證書所支持的傳言,說德弗札克的雙親強迫安東尼學習屠宰技術,但目前沒有任何證據證明這個傳言的真實性。

1856年秋德弗札克去了捷克卡梅尼采,據推測他是為了進修德語,並且準備到德語教學的布拉格管風琴學校上課。1857年10月他上了兩年的管風琴學校,也在一所普通學校上過學,還作為中提琴手在一年登台兩次的Cäcilien協會樂團中演出。

 

職業音樂家的第一步

德弗札克本想謀一個管風琴師的職位,但失敗了。1859年夏天開始他就在Karl Komzák的樂團裡面當中提琴手,在咖啡館,或是公眾場合演奏樂曲集錦,序曲和舞曲。德弗札克這樣過了十一年,其間沒有發表作品。從這段時間流出下來的作品判斷,他是自學的作曲,而且可以說是按部就班的,從開始的莫札特,經孟德爾頌舒曼直到1870年代末的華格納。剛開始他的重點是弦樂四重奏

1862起Komzák的樂團在新開的布拉格臨時劇院登台,約在1865年升級為歌劇樂團。在國家劇院落成之前,這座臨時劇院是第一所捷克歌劇戲劇的用武之地。其中史麥塔納貢獻良多,他的《布蘭登堡人在波希米亞》和《被出賣的新嫁娘》1866年就是在此首演的。

1865年起德弗札克除在樂團的工作外,還開始在劇院教授鋼琴。他的女學生有姐妹倆JosefinaAnna Čermáková。當時德弗札克愛上了17歲的Josefina,可惜未成眷屬,但當時11歲的Anna,卻在8年後,即1873年11月17日與德弗札克成婚。

 

成名

1870年德弗札克寫下第一部歌劇《阿爾弗雷德》,德語劇本,但歌劇在他生前都不曾獲得上演機會,可以看作是一次練筆。第一部為觀眾所接受的作品是歌劇《國王與燒炭工》,Bernhard J. Lobeský寫的捷克語劇本。1871年7月他辭去了樂團工作,只為了多點時間作曲。在1871年到1873年,他發表了歌劇,室內樂和為合唱和樂團而寫的讚美詩《白色山的遺產》,這些作品得到了熱情的讚美與肯定。

只是其歌劇《國王與燒炭工》不盡如人意。1873年臨時劇院已經開始排演,但是不得不中斷,據稱原因是這部歌劇太難而不可能演唱。德弗札克再次重新審視其曲風,並且拋棄了新德國學派的那一套重新作曲,1874年首演,結果是大獲成功。

1874年開始他開始到私立音樂學校授課,2月他得到了一個管風琴職位,在此職位上他一直工作到1877年。

 

蜚聲國際

1874年到1877年間他都得到國家獎學金。愛德華·漢斯力克是這個評委會的成員,後來還有布拉姆斯,後者成就了德弗札克的決定性突破——通過與之友好的出版商西姆羅克,德弗札克的二重唱合集《摩拉維亞之聲》得以出版。同時,這也標誌著兩位大作曲家終身友誼的開始。

 

出國旅遊

1884年德弗札克接受愛樂協會的邀請第一次前往倫敦。這兩年內寫成的《鬼新娘》(露莎卡,根據Karel Jaromír Erben的敘事詩寫成)和《聖潔的魯米那》是伯明罕利茲的委託之作。

第一次倫敦之行後,德弗札克到普日布拉姆(Příbram)旁的維索卡山(Vysoka)避暑,在那裡他可以充分遠離城市享受大自然。1877年起他的公眾露面停息,只接受少量的委託,修改舊作,寫作歌劇《雅各賓派人》。

1889年初德弗札克應俄羅斯皇家音樂協會之邀到訪莫斯科聖彼得堡。在再一次的倫敦之旅後他回到布拉格,在那裡他接受了卡爾斯大學榮譽博士頭銜,1890年10月他成為音樂學院教授。其實1889年一月他就收到聘任提議,但由於他當時事務繁忙不得不推掉。

 

在新世界

照片中1893年德弗札克一家和他的朋友在紐約。從左到右是:他的妻子安娜,兒子安東寧,莎蒂·西伯特,約瑟夫·科瓦里克,莎蒂·西伯特的母親,女兒奧提莉,最右為德弗札克本人。

照片中1893年德弗札克一家和他的朋友在紐約。

 

1892年至1895年間,德弗札克到紐約市美國國家音樂學院擔任院長,年薪為當時的15000美元,這對德弗札克的財政狀況來說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但他也要考慮到家庭團聚的問題,他的妻子,女兒Otilie和兒子Antonín陪同前往。其他四個孩子只在1893年夏天來美國。那時一家在愛荷華州的捷克移民村斯畢維里歡度美好時光。

聘任建議是由慈善家珍妮特·瑟伯夫人提出的,她想把美國從歐洲音樂一統天下的局面中解放出來,並且樹立美國自己的藝術偶像。她建議作曲家從美國詩人亨利·沃茲沃思·朗費羅的長詩《海華沙之歌》選取題材,寫一部美國歌劇。德弗札克深深認同美國黑人和印第安人音樂應該是美國音樂的發展基石,認為通過它們將會找到美國音樂自己的風格。德弗札克在紐約遇到了他後來的學生哈里·布雷——最早的美國黑人作曲家之一。他向德弗札克介紹了美國黑人的傳統靈歌

1893年,德弗札克從《海華沙之歌》這個描寫印第安人的偉大詩篇中找到靈感,再結合自己對印第安人和美國黑人音樂的研究,最終為紐約愛樂樂團寫出了很出名的作品:第9號交響曲《來自新大陸》。1893年12月16日,德弗札克的朋友安東·塞德爾指揮紐約愛樂樂團在紐約著名的卡內基音樂廳首演了這部交響曲,獲得熱烈歡迎。他在紐約還寫有《感恩贊》和第12號弦樂四重奏,就是《美國弦樂四重奏》。從中可看到美國的音樂元素的滲入,例如五聲音階,一個降低的導音切分音的應用。

德弗札克在音樂學院的主要工作是作曲課,他的學生有魯賓·高德馬克

 

從美國歸來

本來他的任期為兩年,後來延長兩年,可是1895年4月德弗札克就回國了,原因可能是贊助人Thurber經過一次經濟危機後財政情況急劇惡化,導致德弗札克被多次拖欠薪水。

德弗札克在維索卡山平靜地度過了幾個月,11月份再次到布拉格音樂學院上任。他曾打算過搬到維也納,在那得到一個位置應該不成問題,但最後還是沒有付諸現實。期間誕生了他最後一部弦樂四重奏。

 

交響詩

1896年德弗札克與絕對音樂劃清界限。雖然他之前寫過一些被稱之為標題音樂的作品,如1889年的為鋼琴而作的《詩意聲樂畫》,他稱之為「標題音樂,但是是舒曼式的」,或是同年的Dumky三重奏(鋼琴三重奏)。但現在他直接轉向交響詩的創作。這是一種音樂體裁,在李斯特華格納的新德國學派里,它是爭論的焦點之一。

這一年之內他寫了《露莎卡》、《午時女巫》、《金紡車》和《野鴿》。這些作品都是根據捷克詩人Karel Jaromír Erben的敘事詩集《Kytice》創作的。他用散文式的音樂告訴聽眾這些故事的情節。下一年他還寫了《英雄之歌》,雖然他並沒有公開其大綱,但是他在一封信中卻對之作了解釋。

 

最後歲月

布拉格德弗札克像

此時的德弗札克已經完成了其室內樂和管弦樂的創作。在他最後的歲月里他只寫歌劇:1898年《魔鬼與凱特》、1900年《露莎卡》和1902/3年的《阿米達》。

在《阿米達》首演的時候,德弗札克因腿疼而不得不中途離開。幾天後因為感冒,只能在床上休息。1904年5月1日他在家人的陪伴下悄然離世,死因是中風而去世,享壽62歲。在逝世的第四天,捷克為他舉行國葬。

2005年6月捷克票選「最偉大的捷克人」(Největší Čech)中,他排名第八。(作曲家簡介引用自維基百科)


創作背景

1892至1895年間,德弗札克受邀至美國,擔任剛成立的紐約國家音樂學院院長之職。在這段期間,德弗札克吸收了許多美國文化與風情,尤其對黑人靈歌及印第安民謠特別感興趣。

任職期間,德弗札克雖然欣賞美國多元且自由的風氣,但其實不到三年時間,他迫不及待的想要辭職返鄉。在美國的最後一年,德弗札克動筆譜寫了這首《B 小調大提琴協奏曲》,此曲可說是他於美國期間的最後鉅作。不但洋溢著優美動人的旋律與樂曲內涵,更因為將當時美國地方色彩和德弗札克源自波希米亞之民謠曲調巧妙融合傳聯,因此產生了非常獨特的魅力。

 

克服創作隱憂的背後原因

據說原本德弗札克對於以大提琴作為獨奏樂器曾有疑慮,主要是擔心大提琴的音量無法跟整個交響樂團的音響相互抗衡,特別是銅管樂器加入時,大提琴的聲音幾乎聽不見,因此,德弗札克在先前創作的小提琴協奏曲裡,其實都曾經刻意將銅管聲部的配置降到最低。

但德弗札克在紐約的現場音樂會中,因為聆賞了維克多.赫伯特(Victor Herbert, 1859-1924)的第二號大提琴協奏曲,而感受到原來大提琴這項樂器之演奏能力與可塑性非常高,因而重新產生創作之可行性,決心開始譜寫一首規模龐大的大提琴協奏曲。

 

維克多.赫伯特:第二號大提琴協奏曲 

https://youtu.be/szZYZtf2lRw

 

因為維克多.赫伯特在配器上也使用了銅管樂器,例如長號、低音長號等銅管樂器,且交響效果出色:

 

有了維克多.赫伯特者首大提琴協奏曲如此成功的案例,讓德弗札克感到信心十足,便滿心歡喜地想試試自己的創作,《b小調大提琴協奏曲》於是有了全新的契機。

德弗札克大約於1894年11月8日開始動筆,大約一年的創作期至隔年便完成整首協奏曲的完整創作。完成之後,德弗札克將這首協奏曲題獻給同鄉好友大提琴家哈奴斯.韋翰 ( Hanuš Wihan ),再將樂譜交由柏林的Simrock出版社出版。

 

樂曲首演

協奏曲的首演於1896年,德弗札克已完成美國任期之後,1896年在英國倫敦演出時。擔任首演音樂會獨奏大提琴的是英國本地大提琴家里奧.史坦(Leo Stern, 1862 - 1904)。

這是一首極度優美、浪漫圓融而有著壯闊感之協奏曲音樂作品,自從首演問世以來之後,著名的大提琴家皆爭相演奏,更不用說錄音的版本不計其數。

德弗札克亦對曾表示說:「除 《新世界交響曲》外,我最喜愛的就是《大提琴協奏曲》。每當我親自指揮此曲的第一樂章時,都會產生新的感動。

 

→關於樂曲首演的經過

 

樂曲介紹

本曲為三樂章協奏曲形式,演奏時間約40分鐘。

  1. b小調轉B大調,快板
  2. G大調,不太慢的慢板
  3. b小調轉B大調,中庸的快板–行板–活躍的快板

 

第一樂章樂曲架構

快板( Allegro ),b 小調,4/4 拍,奏鳴曲式

再現部 尾聲
1-86

第一主題+第二主題

87-204

獨奏呈示部

204-266

管弦樂團主奏+第一主題

267-318

第二主題+推移段落

319-354

第一主題動機為主等段落

 

樂譜版本欣賞

樂曲一開始,即由A調單簧管輕柔地以奏出主題,低音管於第三小節跟隨進入,完成完整樂句。(樂曲的第一主題也會在第三樂章的最後部分再次出現,也讓協奏曲出現首尾呼應與完整感。)

 

接著,管弦樂團進入全團齊奏演奏主題,氣勢恢弘

 

接下來,由法國號奏出了抒情的第二主題。

 

接下來經歷全團氣勢恢弘的尾奏之後,獨奏大提琴以自由奔放的方式展開B大調的主題:

 

德弗札克大提琴協奏曲需要非常多樣化之技巧,:八度音、快速音階,精緻分弓與許多複音演奏...等等





第一樂章樂譜版本欣賞:

https://youtu.be/t6fJO4hhRtQ


第二樂章(15:47)

不太慢的慢板 (Adagio ma non troppo ),G 大調,3/4 拍,三段體。

第一段 A 第二段 B 第三段 A'
1-38 39-94 95-166

 

精彩樂音之背景故事

第二樂章的曲調中隱藏了最有名的一段逸事,就是第二樂章的中段主題的背景故事。

這段主題源自德弗札克的藝術歌曲《讓我孤獨吧》(Kéž duch můj sám)的旋律。

此曲是寫給他自己年輕時的情人 Josefina Kounicova:德弗札克年輕時與 Josefina 相戀,但因自己出身低微貧困,尚未成名,父親也只是個屠夫...,因此這樁婚事遭到女方父母反對而未有結果。

後來或許是這段情愫褪之不去,德弗札克娶了Josefina 的妹妹 Anna,而 Josefina 則嫁給了捷克貴族、政治家和藝術贊助人VACLAV KOUNIC

 

約瑟芬娜CERMAKOVA, JOSEFINA (KOUNICOVA) ,1849 - 1895)

VACLAV KOUNIC (1848 - 1913)

 

回憶當年這段沒有結局的愛情,讓德弗札克懷著憂傷,以詩人 Gustav Pfleger-Moravsky 的作品寫下了聯篇藝術歌曲集 op.82。(Cycle Four Songs, Op. 82.)

這套作品中,Josefina 最喜愛的歌曲,便是《讓我孤獨吧》(Kéž duch můj sám)

 

 

《讓我孤獨吧》(Kéž duch můj sám)現場演唱版

https://youtu.be/6DJViesIlns

 

《讓我孤獨吧》(Kéž duch můj sám)唱片錄音版 - Marta Infante

https://youtu.be/h1eEY9q3Fs0

《讓我孤獨吧》(Kéž duch můj sám)唱片錄音版 - Eva Garajová

https://youtu.be/wnv-O1PiKJg

 

 

《讓我孤獨吧》(Kéž duch můj sám)大提琴獨奏+重奏團版

https://youtu.be/UusbBOX6TI8

 

而大提琴協奏曲之所以用到這段主題,是因為德弗札克在紐約期間,聽聞Josefina已身染重病;德弗札克加進這段藝術歌曲主題,將第二樂章發展為具有憂鬱風格之動人樂章,顯然是為了回憶Josefina而寫下之音樂。

德弗札克於1895年回到波希米亞後,約瑟芬娜也接著過世了。

 

第二樂章是典型的抒情的慢板樂章,由A調單簧管為主,奏出田園風格旋律,雙簧管與低音管則同時奏出和聲與副旋律,讓音樂氣氛美極了:

 

獨奏大提琴於第8小節承接主旋律,展開一段美麗的自由歌唱:

 

29小節開始,長笛演奏出一段美妙的旋律,與大提琴獨奏呼應:(後續亦有不斷呼應之對話旋律)

 

樂團的齊奏主題,與第一樂章亦有相似之呼應:

 

大提琴陸續演奏雙音、跨弦大音程和聲、撥奏等等多樣技巧:

 

中間段落開始(Bar.39, B段),我們可以聽見《讓我孤獨吧》(Kéž duch můj sám)的旋律開始出現:

https://youtu.be/t6fJO4hhRtQ?t=1127

 

大提琴如泣如訴地獨奏著

 

而法國號演奏的優美主題,悠揚中伴隨著淡淡鄉愁,非常動聽:

 

整個樂章故事感非常豐富,如同帶領聽眾講述作者充滿愛與憂傷的回憶故事般,非常精彩且令人動容。

 

最終段落大提琴非常安祥寧靜地演奏,伴隨在樂團靜謐和聲下,緩緩結束第二樂章。

 

第二樂章完整樂譜欣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6fJO4hhRtQ&t=947s


第三樂章(28:30

中庸的快板 ( Allegro moderato ),b 小調,2/4 拍,迴旋曲式。

導奏段落 A A1 A A2 B A2 A C A 尾聲
1-32

樂團第一主題

33-48

獨奏第一主題

48-72

第一副主題

73-86

第一主題再現

87-142

推移結束段落

143-176

第二主題

177-203

插入段

204-245

第二副主題與 推移段落

246-268

第一主題

269-280

推移段落

281-314

第三主題

315-346

推移段落

347-380

插入段

381-420

第一主題再現

421-515

主題動機

至結尾

 

本樂章以自由的輪旋曲(Rondo)形式寫成,是一個充滿蓬勃生氣的樂章。

德弗札克巧妙地運用黑人靈歌旋律與波西米亞民俗舞曲節奏,結合輪旋曲曲式,由法國號奏出主要主題動機,隨後在其它樂器上予以一一發展

獨奏大提琴進入之後,亦會強有力地再次演奏輪旋曲主題:

 

第一副主題在長笛演奏之下出現,速度稍減,音樂也變得優雅而抒情:(大提琴則進入忙碌無比的複音多聲部與炫技)

 

第二主題段落:

 

而第二副主題為樂團齊奏,精神十足的節奏化波希米亞舞曲風格段落:

 

尾奏從行板,單簧管奏出第一樂章開頭動機後,法國號承接,轉為莊嚴的行板,然後增加音量與速度,以生動的快板的合奏推向高潮結束。

 

第三主題譜例:

 

樂章邁入結束前,第一樂章主題由A調單簧管演奏再次出現,首尾呼應:

 

德弗札克回到波希米亞之後,Josefina 也過世了,悲傷的他在出版前重新改寫第三樂章最後段落,自448小節起,他重寫了一段長達60小節的尾聲,如泣如訴又平靜安詳,彷彿是這輩子對於 Josefina 的思念與情感,盡付於其中,極其動人:

https://youtu.be/t6fJO4hhRtQ?t=2327

 

468小節後半拍起,《讓我孤獨吧》(Kéž duch můj sám)旋律再次出現於獨奏小提琴聲部,或許這整段音樂可視為德弗札克寫給 Josefina 的墓誌銘:

 

到了481小節,一整段大提琴如泣如訴的樂段,連續的下行,彷彿就如同呼應著德弗札克哀戚地訴說出心中的悲痛,以音樂追憶這位年輕時的摯愛...

 

 

 

第三樂章完整樂譜欣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6fJO4hhRtQ&t=1710s


大提琴協奏曲主題與《新世界交響曲》主題比較

首次聽到這首大提琴協奏曲時,有沒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呀?其實當我們拿出第一樂章主題與《新世界》交響曲第四樂章主題並列比較時,各位會發現,這兩者其實有著許多驚人的相似之處~也難怪聽起來如此熟悉(XD):

 

大提琴協奏曲主題

 

《新世界》交響曲主題

 

我寫的.都是捷克音樂

在晚年,德弗札克僅以一句話,謙虛地概括他自己畢生之創作:「我所留下的作品,永遠只是普通的捷克音樂。

 

捷克風景結合《新世界》第二樂章欣賞

https://youtu.be/yWcbi0hx4L0


精彩版本分享

杜普蕾與巴倫波因

https://youtu.be/U_yxtaeFuEQ

 

羅斯托波維奇

https://youtu.be/nJSlmoXpzfM

 

年輕新秀 Anastasia Kobekina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BFeeOt_SGY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 前往蹦藝術 Podcas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BON音樂】蹦藝術X大人社團 - 視覺與聽覺交織的音樂樣貌(五)雷史碧基:羅馬三部曲(下):《羅馬之松》+《羅馬節日》

【BON音樂】蹦藝術X大人社團 - 視覺與聽覺交織的音樂樣貌(五)雷史碧基:羅馬三部曲(下):《羅馬之松》+《羅馬節日》
Music and Painting Arts - 5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古典音樂是你的生活必需品?
希望有機會能拓展對古典樂的了解?
跟著林仁斌老師一起認識偉大的音樂藝術!

《大人社團》與蹦藝術攜手開設古典音樂鑑賞課程,林仁斌老師帶領學員欣賞每首的獨特之處,讓您徜徉在樂曲中,更貼近音樂家的心血結晶,聽出更多況味與樂趣!

《延伸閱讀》大人的音樂欣賞線上直播課程好嗎?學員真實回饋分享

《延伸閱讀》大人的音樂欣賞課學員回饋,看他們用音樂為生活注入繽紛

 

蹦藝術 x 大人社團 音樂講座直播課

直播上課,有線上回看影片,不受時空距離限制

 

音樂是你生活裡的一部份?

你喜歡古典樂的豐富內涵與有趣情節?

跟著林仁斌老師一起拓展你的音樂視野!

 

系列一|樂感狂潮:普契尼的歌劇魅力

https://club.commonhealth.com.tw/activity/891

 

 

系列二|古典樂欣賞-走進拉赫曼尼諾夫浪漫世界

https://club.commonhealth.com.tw/activity/892

 

系列三|瘋迷全歐的鋼琴之神—李斯特

https://club.commonhealth.com.tw/activity/893

 

【三系列合購.最優惠】古典樂欣賞線上直播課(6/6週四下午班,共15堂)

https://club.commonhealth.com.tw/activity/886

 

超級重量級~

【BON旅行】2024年8月歐洲旅遊行程|普契尼逝世百年.四大歌劇音樂探索之旅❤️

https://bonart.com.tw/20240812-bon-vayage-music-art-trip-2/

 

【精彩課程ing】

2024年4月起

大人的古典樂欣賞線上直播課(4/11週四下午班,共5堂):視覺與聽覺交織的音樂樣貌


主講人:林仁斌老師

 

你對古典音樂深深著迷,期待聽懂更多內容嗎?

不只對作品感興趣,也想多了解音樂家的背景?

跟著林仁斌老師一起揭開這層有趣又精彩的音樂面紗~

《大人社團》與蹦藝術的林仁斌老師攜手開設古典樂欣賞課,這期將「視覺與聽覺交織的音樂樣貌」為主軸,帶領學員們從不一樣的角度來欣賞音樂作品。浪漫時期之後,音樂、文學、繪畫及舞蹈皆蓬勃發展,各自精彩也相應爭輝。這期讓我們跟著林仁斌老師在音樂裡暢遊,聽出不一樣的樂趣。

 

《視覺與聽覺交織的音樂樣貌》全系列五堂課程介紹

  • 課程內容

    第一堂:孟德爾頌:第四號交響曲《義大利》

    孟德爾頌才華洋溢,不但從小飽讀詩書,其手繪寫生亦是一絕。年少的各地壯遊,不但為他留下回憶滿滿的風景繪畫,酷愛音樂的他,也以獨到的觀察,譜出令人難忘的旋律。第四號交響曲《義大利》便是孟德爾頌在親赴義大利遊歷之後的最佳回憶,也是古典樂迷們的最愛名曲。林仁斌老師將為同學們精彩解析這首充滿歡快的交響曲。

    第二堂:馬勒:第七號交響曲《夜曲》

    馬勒的第七號交響曲一直被認為是一首難以理解的作品,寫作於1904年至1908年間,與第六號交響曲《悲劇》創作時間互有重疊,2023年的馬勒指揮大賽,官方也選擇此首曲子作為指定曲目,考驗年輕指揮家們對於馬勒樂思的理解以及實際演奏詮釋之呈現。在本堂課裡,林仁斌老師將為同學們從創作背景到樂曲解析,全面地做出講解。

    第三堂:拉赫曼尼諾夫:交響詩《死之島》

    拉赫曼尼諾夫的交響詩《死之島》(op.29),最初的創作源起是在1908年看到了瑞士象徵主義畫家阿諾德•勃克林的畫作《死之島》展出於的萊比錫美術館而發想出來的。但這幅畫的原作其實是彩色的,拉赫曼尼諾夫說:「這幅畫厚重的結構和神秘的題材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顯露出了詩意的氛圍。之後我在柏林看到了原作,在色彩上它並不特別令我興奮。如果我第一次看到的是原作的話,或許我就不會創作我的《死亡島》了。我還是喜歡那幅畫黑白的樣子。」在這堂課中,老師將為大人們解析這首「音畫合一」的交響詩。

    第四堂:雷史碧基:羅馬三部曲(上):創作背景+《羅馬之泉》

    史畢基畢生的作品中,以羅馬三部曲(Roman Triptych)最為有名,這三部作品分別描述作者心中最具代表性的羅馬三種景色,包括「羅馬之泉」(The Fountains of Rome)、「羅馬之松」(The Pines of Rome)和「羅馬節日」(Roman Festivals)。 本系列的最後兩堂課,老師將帶領同學們聚焦於義大利作曲家雷史畢基對自己國家內這個具有豐富歷史的古城─羅馬,充滿情感的各種描述,值得一起細細品味

    第五堂:雷史碧基:羅馬三部曲(下):《羅馬之松》+《羅馬節日》

    史畢基畢生的作品中,以羅馬三部曲(Roman Triptych)最為有名,這三部作品分別描述作者心中最具代表性的羅馬三種景色,包括「羅馬之泉」(The Fountains of Rome)、「羅馬之松」(The Pines of Rome)和「羅馬節日」(Roman Festivals)。 本系列的最後兩堂課,林仁斌老師將帶領所有大人同學們聚焦於義大利作曲家雷史畢基對自己國家內這個具有豐富歷史的古城─羅馬,充滿情感的各種描述,值得您一同加入,細細品味欣賞~


作曲家 雷史畢基

作曲家雷史畢基(Ottorino Respighi, 1879-1936)
作曲家雷史畢基(Ottorino Respighi, 1879-1936)

 

雷史畢基畢生的作品中,以 ⟪羅馬三部曲⟫(Roman Triptych)最為有名,這三部作品分別描述羅馬的三種景色,包括:⟪羅馬之泉⟫(The Fountains of Rome)、⟪羅馬之松⟫(The Pines of Rome)和後來寫作的 ⟪羅馬節慶⟫(Roman Festivals),每部曲再分為四部分(連續樂章)形式演奏。

(基本資料整理於網路與維基百科,並附上超連結方便檢索)

雷史畢基(Ottorino Respighi)是二十世紀初義大利學院派作曲家中,最早採用印象樂派風格創作的代表人物。不同於同時代義大利作曲家朝向歌劇領域發展,雷史畢基卻把主力放在器樂和管弦音樂上。他是李奇歐音樂院(Liceo Musicale)的畢業生,在學校是馬突奇的學生(Giuseppe Martucci)。

1900年他二十一歲時啟程前往俄國,擔任聖彼得堡歌劇院樂團的首席小提琴。並拜林姆斯基-高沙可夫為師學習。1902年雷史畢基返回西歐,在柏林拜布魯赫為師(Max Bruch)。不過他主要的工作都是擔任小提琴家,在樂團或四重奏中演出。之後他也發表歌劇作品,奠立了作曲事業的基礎,1913年之後定居於羅馬,擔任國立聖西西利音樂學院作曲系教師,在1923年被升任聘為羅馬聖奇西利亞音樂院的院長(Conservatorio Santa Cecilia)。


⟪羅馬三部曲⟫(Roman Triptych)FONTANE DI ROMA (1917):

 

德國後期浪漫交響樂的發展

保守派:布拉姆斯

第二號交響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tXkWh7yjVY

 

第四號交響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qeqZXlbfhU&t=55s

 

激進派:華格納

《漂泊的荷蘭人》歌劇序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Ykn_a47khU

 

各國的20世紀音樂發展

聖桑《骷髏之舞》(Danse Macabr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LRTS28bhMg

 

德布西《海》(La Me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gSNgzA37To&t=308s

 

林姆斯基.高沙可夫《天方夜譚》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7nWgmDkgSY

 

史麥塔納《我的祖國》

莫爾道河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l0-Pdo0vi8

 

理查·史特勞斯:《唐·喬凡尼》、《狄爾的惡作劇》、《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以及《唐吉訶德》等交響詩

《狄爾的惡作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xO6Rz4ADKI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T4kSx7XKtU

 


羅馬.故鄉之情

二部曲:《羅馬之松》(1924)

「羅馬之松」(Pini di Roma)為三部曲之第二部,完成於1924年,同年十二月也是由羅馬聖西西里亞樂團作首演。 作曲家說,如果他的前一部作品「羅馬之泉」是尋求用樂音來表現大自然的印象,那麼在「羅馬之松」中,他則以大自然為出發點,旨在喚起回憶和幻覺,那些最能代表羅馬風景的百年老松已成為羅馬生活中重大的見證者。

 

義大利松(Pinus Pinea)

下圖就是非常典型,在義大利處處可見,呈現出如撐傘般的綠色樹冠,因此也被稱為傘松,也被稱為羅馬松。因為這種松樹原產於地中海沿岸及鄰近島嶼,且在西元前就已經有栽種記錄,也因為遍佈於義大利,尤其許多古羅馬的大道皆栽種松樹作為行道樹(可遮陽遮雨),也成為了羅馬城市林道的重要象徵。

而在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松更逐漸成為園林造景的重要元素。

 

 

「羅馬之松」全曲分成四個樂章:

第一樂章「波格塞別墅之松樹」(I pini di Villa Borghese)

雷史畢基在樂曲解說中指出,「波格塞別墅之松樹,活潑的快板。一群小孩在松樹林間嬉戲遊玩,他們跳著義大利盛行的圓圈舞,並玩著戰爭與打仗的遊戲。他們盡情玩樂,似傍晚的燕子發出叫聲,他們成群遊走在松樹林間,突然間身影消失,樂曲便轉換為下面一首。」 波格塞原是13世紀時開始興起的一個羅馬貴族家庭,這個花了四年時間才完工、內有豐富藝術品收藏的波格塞別墅,目前已為義國政府收歸國有,並規畫為畫廊。

樂曲由兩個部份組成,第一部份描繪小孩在松樹林中嬉鬧的場景,第二部份則是兒童模仿士兵打仗的場面。

 

16:21 - I pini di Villa Borghese

https://youtu.be/dWpQkNxGoGE?t=982

 

第二樂章 「地下墓窟附近的松樹」(Pini presso una catacomba)

根據作曲者的解說,「地下墓窟附近的松樹,極慢板。在墓窟的入口處,可見到松樹陰影,並可聽見從深邃的底部所傳出的聖歌,就像莊嚴的讚美詩在墓中盤旋,然後神秘而寧靜的消失。」 地下墓窟原是埋葬之處,而後在古羅馬帝國高壓統治下,卻成為基督徒的秘密及會場所,而今這已成為當地的重要歷史遺產。雷史畢基在此採用了義大利最古老的音樂題材「葛利果聖歌」(Gregorian Chant),發展成瀰漫著神秘氣息的讚美詩樂段。

第二樂章 「地下墓窟附近的松樹」(Pini presso una catacomba)

 

19:10 - Pini presso una catacomba 

https://youtu.be/dWpQkNxGoGE?t=1150

 

延伸閱讀

地下墓窟——究竟是什麼?

 

第三樂章 「吉安尼科羅山上的松樹」(I pini del Gianicolo)

作曲者在解說中寫道,「吉安尼科羅山上的松樹,極慢板。有鋼琴的裝飾奏與豎笛獨奏。空氣中微風輕曳,吉安尼科羅山上的松樹在月光照耀下,身影格外清晰,夜鶯不住地啼唱。」 吉安尼科羅山位於羅馬西方,山坡上松樹遍佈,於此可府覽整座羅馬城。

本樂章為三段式的夜曲,中段的夜曲主題由雙簧管所吹奏。

 

26:23 - I pini del Gianicolo 

https://youtu.be/dWpQkNxGoGE?t=1584

 

第四樂章 「阿比亞大道上的松樹」(I pini della Via Appia)

作曲者寫道,「阿比亞大道上的松樹,進行曲速度。阿比亞大道上,籠罩著清晨的薄霧,路旁孤獨的松樹正護衛著這悲劇性的國家。隱約中似乎可聽見連續不斷的腳步聲,藉著詩人的想像,羅馬往日的光榮再現。朝陽下,古羅馬執政官的號叫聲響起,他們率領軍隊,沿著神聖的阿比亞大道,以勝利的姿態直登卡比特雷山(Capitoline Hill)」。 位在羅馬南方的阿比亞大道於西元321年由古羅馬監察官阿比亞所建造,在當時是做為羅馬軍隊進軍的道路。樂章由進行曲節奏所構成,樂段開始,就如古羅馬軍隊行進的腳步聲,逐漸加強。於此節奏上,兩個主題隨而出現,一為由英國管所吹出,追憶慘烈戰場的情狀;另一則為低音管與法國號所吹出進軍的動機。接著由管樂接手該動機,彷彿大軍壓境,在壯盛的軍威聲勢中結束。

 

義大利古羅馬時期號角樂器 Buccina 的使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2kU3mRaZr8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vIVFp3pe0Y

 

33:31 - I pini della Via Appia

https://youtu.be/dWpQkNxGoGE?t=2011

 

現場音樂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gE7PUXTrl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vgyfqzLC0A

 


三部曲:《羅馬節慶》(Feste Romane)

《羅馬節慶》是羅馬三部曲的第三部,完成於1928年。在義大利的首演也是由羅馬聖西西里亞樂團擔鋼。

 

《羅馬節慶》描述了四個不同歷史時期︰古代、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和現代的印象,樂曲共分四樂章︰

 

(一) 競技場(Circenses)

描繪了古羅馬暴君尼祿統治時期,鬥獸場上的情景︰節日的大競技場上天空烏雲密布,然而今天是節日,萬眾歡呼「尼祿萬歲!」囚禁獅子的鐵籠門被打開了,基督教聖詠的歌聲和著猛獸的咆哮聲在空中匯成一片,恬淡的聖歌漸唱漸響,最後消失在萬眾的喧囂聲中。

 

39:45 - Circenses 

https://youtu.be/dWpQkNxGoGE?t=2385

 

(二) 大赦節(Il giubileo 

這是中世紀朝聖的節日︰在通往羅馬的路上,朝聖者們一邊緩行一邊祈禱,終於他們登上了馬利奧山巔,渴慕的心靈和熾烈的眼睛意識到前面就是聖城︰「羅馬!羅馬!」他們將滿腔熱情傾注在歡呼的讚美歌中,全羅馬教堂的鐘聲齊鳴,向朝聖者致意。

 

44:34 - Giubileo

https://youtu.be/dWpQkNxGoGE?t=2675

 

(三) 十月節(L'Ottobrata)

描繪了貴族節日的景象,展示了一幅中世紀羅馬的風俗畫︰十月節的城堡,掛滿了長串的葡萄;遠處傳來狩獵的號角聲、悠揚的鐘聲和熱烈的情歌。隨後,又在暮曦中飄來扣人心弦的小夜曲。

 

51:25 - L’Ottobrata 

https://youtu.be/dWpQkNxGoGE?t=3086

 

(四) 主顯節(La Befana)

就如同渲染了一幅民間節慶的圖畫,與描寫貴族節日的「十月節」形成對比︰主顯節之夜的諾伏納廣場,頗具特色的小號聲高聳於人潮瘋狂的喧嘩聲之上,在喧嘩聲中交替浮現各種景象︰活潑的農村小調、薩爾塔萊羅舞曲的節奏、流動商販的吆喝和手搖風琴的鳴響,文告宣讀者的嘶喊聲、醉漢嘶啞的歌聲和粗魯地反覆呼喊「請讓路,我們是羅馬人!」~這叫喊聲充分顯示了羅馬民族的自豪感。

 

59:20 - La Befana

https://youtu.be/dWpQkNxGoGE?t=3560

 

現場音樂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u1oT7QtQp4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 前往蹦藝術 Podcas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BON音樂】孟德爾頌:第一號g小調鋼琴協奏曲

【BON音樂】孟德爾頌:第一號g小調鋼琴協奏曲
Mendelssohn: Piano Concerto No.1 in g minor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作曲家簡介

孟德爾頌生平

1833年由畫家Eduard Bendemann所繪製的孟德爾頌肖像,第一號鋼琴協奏曲創作於1830-31年間。

 

第一號鋼琴協奏曲

作曲時間 1831年10月
出版時間 1832年
首演時間 1831年10月17日於慕尼黑

孟德爾頌本人擔任鋼琴獨奏者

演奏時間 20分鐘

 

雙十年華的精彩創意

孟德爾頌的音樂創作非常早熟且才華橫溢,十幾歲就開始創作交響曲的他,在21歲至29歲間,共創作了五首鋼琴和管弦樂作品。第一號鋼琴協奏曲為孟德爾頌訪問德國慕尼黑期間所創作,首演非常成功,後續孟德爾頌也經常演奏此曲。

不過,此曲也音樂史上最成功的記錄,卻須歸功於李斯特在李斯特在巴黎的演出。

第一號鋼琴協奏曲擁有快速而火熱的氛圍,始於管弦樂團的上行半音階漸強。 鋼琴以明確的雙手八度音階進入,這些八度音階亦奏出主要主題。

樂團承接了主題並加以發展,之後鋼琴保持活躍與炫技,音樂漸漸發展至抒情的第二主題。

整個樂章充滿青春的激情與濃烈的情緒,第一樂章以非傳統,鋼琴Cadenza歌唱樂句,不間斷的連續方式迎向第二樂章:

 

第二樂章E大調行板,僅90小節,為歌曲結構,樂曲風格溫柔而帶著近乎憂鬱之情緒

在樂章結尾,一切最終消失在寂靜中時,樂團分解和弦伴奏之下,鋼琴漸漸上行,將音樂再次連續不斷地帶入第三樂章:

 

第三樂章曲速標示為急板(Presto),再次轉為急速的熱烈的情緒

這個樂章有兩個相當有意思的地方,其一是樂章剛開始時,孟德爾頌在長音之後,以「三短一長」的動機連續演奏,像極了貝多芬愛用的動機:

 

其二是樂曲結束前,如同「人生走馬燈」一般,孟德爾頌引用了第一樂章之抒情第二主題,像似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非常有意思:

第一樂章的抒情第二主題:

 

第三樂章結束前的主題回顧

 

全曲為三樂章架構

00:00 – Mvt 1, Molto allegro con fuoco

06:50 – Mvt 2, Andante

13:33 – Mvt 3, Prest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j6QFnWWbNE

 

各樂章曲式架構

第一樂章.奏鳴曲快板曲式

呈示部 00:00  00:00 – After a surprisingly short tutti, Theme (Group) 1 enters

01:45 – Theme 2, which is surprisingly free-ranging in key. At

2:46 Theme 1 interrupts, before Theme 2 returns at

2:57 with flowing semiquaver accompaniment

03:22 – Transition

發展部 03:47 03:47 – T.1 by orchestra, with piano accompaniment

04:05 – T.2

04:11 – T.2 diverted and compressed, with T.1 passingly in orchestra

再現部 04:20  04:20 – Tutti, (T.1) now extended

04:44 – T.2

04:56 – T.2, in minor, with semiquaver accompaniment

05:02 – This sounds like it should lead to the ending, but…

05:27 – Extended pianistic pyrotechnics (based on T.1’s rhythm) lead into a statement of T.1 in LH, and then to the

尾聲 05:40  05:40 – T.1 and then T.2 (minor, at 5:52) stated forcefully by the orchestra

06:03 – What appears to be the closing cadence is suddenly interrupted by a G maj chord, which wanders (with B as pivot note) into E min

06:20 – A brief cadenza leads directly into

 

絕美的第二樂章.盡訴衷腸

前奏 06:50 06:50 – Brief introduction
A段 07:03  07:03 – A Section, with long cadential theme at 9:30 which slips almost imperceptibly into the
B段 09:46  09:46 – B Section. Note its harmonically exploratory nature. The passage beginning at 10:00 is one of the most beautiful in the concerto repertoire
A'段 11:29  11:29 – A Section. The melody returns, now with more elaborate pianistic accompaniment. At the melody’s repeat the piano states it simply.
結束句 12:49  12:49 – Cadential theme and close

 

精彩炫技的第三樂章

前奏 13:33  13:33 – Introduction. Note how this recalls the false closing cadence of the opening movement, as well as the opening tutti
主題 14:23  14:23 – Theme
第一插入句 15:00  15:00 – Episode 1 (very ear-wormish, this material!)
主題 16:12  16:12 – Theme
第二插入句 16:36  16:36 – Episode 2
主題 16:49 16:49 – Theme (with some development at 17:00)
17:13 第三插入句 17:13 – Episode 3, in sparkling dialogue between piano and orchestra (with developmental elements, such as minor section at 17:31)
17:40 主題 17:40 – Theme. At 17:49, interruption from orchestra with T.1 from first movement
18:03 第一樂章第二主題引用 18:03 – Quotation of T.2 from first movement
18:16 尾聲 18:16 – CODA. At 18:42 quotation from Episodic Theme, at 19:09 from T.1 of first movement, and at 19:23 from the head of the rondo’s theme.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 前往蹦藝術 Podcas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BON音樂】重新發現馬勒音樂中的瑰寶 ~談「永恆動機」在馬勒交響曲中的運用

【BON音樂】重新發現馬勒音樂中的瑰寶~談「永恆動機」在馬勒交響曲中的運用
All about M
ahler's "Ewig" Motiv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主講人:林仁斌老師

台灣蹦藝術協會理事長

 

馬勒的「永恆動機」

《重新發現馬勒音樂中的瑰寶》~談「永恆動機」在馬勒交響曲中的運用

「Der ewige Jude」,正是「永遠的猶太人」之意(英:The Eternal Jew)

這位「永遠的猶太人」,正是聖經裡殺了救世主,而被懲罰從此要在地球無盡漂泊之人

因此「Ewige」這一詞,除了在德文中有著特定的意涵,更代表在基督教神學的試煉。

馬勒於《大地之歌》最後添加自創歌詞,連續重複七次的「Ewig」(永遠),正代表著馬勒內心深處古老的猶太靈魂;除此之外,更是這位偉大的作曲家,處在生命最後階段,長期追尋自我認同與原生血脈中的「原我」之強烈展現

在這場專題演講中,林仁斌老師將為您抽絲剝繭,在馬勒所有交響音樂中探索尋根,找尋「永遠」...

 

讓我們從馬勒第九號交響曲談起

與貝多芬相同,馬勒的第九號交響曲也是他的人生絕筆之作。寫作於1909至1910年間,也是作曲家過世的前一年。處在人生低谷狀態,馬勒無論事業、家庭與健康都岌岌可危,因此第九號交響曲整體氣氛充滿著淒涼孤寂,以及一種對於生命的告別,如無數的回憶湧上心頭:有幸福、有孤獨、有無助、傷心與徬徨,也有濃濃的愛情。被「第九號魔咒」深深影響的馬勒,為了避開這項莫須有的詛咒,在第八號《千人》之後,還寫了《大地之歌》想要逃過死神的召喚,最終仍撒手人寰,留下無盡憂傷。

The Austrian composer Gustav Mahler. 1907.

 

超凡於世的交響曲

馬勒第九號交響曲是繼貝多芬之後,這世界最超凡的交響曲,尤其是其中的慢板。

在情感上,馬勒此時的境遇,讓他陷入了兩難:他深愛這個世界,卻又害怕離開。

針對表面上似乎走向虛無的滅亡而無言的結局,但當我們沈浸於音樂之中時,越了解深入這首作品,您會發現在表面之下,藏著的深意是馬勒對生命所逝去的一切,進行了深層的敘述與緬懷,他的音樂裡,似乎更多地是思考生命本身,而不止是死亡。

試圖以音樂之外的一切~包括文字來敘述這麼深層的音樂,不但是多餘的,其實也是不應該的;無論您再怎麼樣不熟悉馬勒的音樂,都應該如同自身閱讀一部位大的文學作品一般,細細品味,反覆閱讀,期許自己有朝一日能進入這作品中的美好,以自身能夠理解的方式,來接近馬勒的境界

馬勒的第一樂章開頭,我們甚至能夠感受到《大地之歌》未盡的旋律與未完成的告別,這是許多專家們未曾提及之處;由兩音為一組,發展為三音一組、四音一組的主旋律,第九號交響曲接續在《大地之歌》⟨送別⟩(Der Abschied)之後,這樣的旋律,率先為我們帶出了依依不捨之感。

《大地之歌》的最後最後歌曲,由馬勒所添加的歌詞如下:

Ewig... 永遠、直到永遠

Still ist mein Herz und harret seiner Stunde! 我的心靜止著,等待著時機! (馬勒自己添加的詞)
Die liebe Erde allüberall blüht auf im Lenz und grünt 美麗的大地,到處春暖花開,綠意盎然!
Aufs neu! Allüberall und ewig blauen licht die Fernen! 到處皆是的,永遠湛藍的天空!
Ewig...(*7) 直到永遠…… 白雲無盡時

https://youtu.be/Npy4gjZ81F0?t=3725

 

接著,讓我們直接欣賞 第九號交響曲的開頭旋律

https://youtu.be/IoNEeKJ2x44?t=42

 

樂譜範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h3mcaRpc9Q

 

第九交響曲魔咒

(基本資料整理於網路與維基百科,並附上超連結方便檢索)

一般都知道馬勒相當害怕所謂的「第九交響曲魔咒」,就是作曲家寫完第九號交響曲之後就不久於人世之模糊臆測,而這個迷信被認為是自奧地利作曲家馬勒開始。

因為馬勒之前的貝多芬、舒伯特、德弗札克與布魯克納等作曲家都紛紛應驗了「第九交響曲魔咒」,因此他在創作自己第九部交響作品《大地之歌》時,雖然副標題寫明是一首交響曲(Eine Symphonie für Tenor-Stimme, Contralt -Stimme und große Orchester),但是卻故意不將此編號。此舉不禁被人解讀成馬勒為了避免自己將步貝多芬後塵而逝世,才行此法。

但弔詭的是,雖然馬勒認為此舉令可能他可以避過魔咒,但最終他還是中了詛咒:在寫完自己的第九交響曲後因病離世,只留下未完成的第十交響曲片段的手稿。

 

關於這首交響曲

馬勒在創作《第九》時正面臨死亡議題。

首先是他四歲的女兒瑪麗於1907年因感染猩紅熱白喉而意外去世,給作曲家帶來了無比創傷——他無法忍受提及孩子的名字——即使全家搬家去尋找一個新的避暑勝地,一個沒有痛苦聯想的避暑勝地,一樣無法可解。

馬勒帶著妻子與小女兒定居在位於奧意邊境的多山蒂羅爾地區的托布拉赫(多比亞科)。在這邊,馬勒於暑期夏天創作了《大地之歌》(Das Lied von der Erde, 1908),以及1909年的第九號交響曲與1910年未完成的第十號交響曲。

同樣是1907年,馬勒被診斷出患有四年後會置他於死地的心臟病。對於這不可逆的病情,馬勒只能接受與病共存,想發設法讓心臟持續為自己而跳動...

對於一位一向熱愛大自然並在戶外行走、放鬆才能獲得靈感的創作者來說,醫生要求他不要進行劇烈的體力活動意味著生活方式的巨大改變:他沒有辦法像從前一樣,自由一個人在托布拉赫山區與樹林中閒逛,想爬高就爬高,想到任何地方皆能恣意而行,他只能是將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他的作曲小屋裡。

 

馬勒位於Toblach的作曲小屋(2011年拍攝)

Gustav Mahler "Komponierhäuschen" in Toblach, - situation in 201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r-KkCKuy4w

 

長得很像警衛亭的馬勒作曲小屋XDD

 

在1908年給指揮家布魯諾·華爾特的信中,馬勒寫道:「在孤獨中,我的注意力更加向內心轉移,這讓我更加清楚地感覺到我身體上的一切都不對勁。也許確實是我太憂鬱了——但自從我來到鄉間以來,我感覺比在城裡更糟,反而所有的分心都能幫助我把注意力從事情上轉移開。」(The solitude, in which my attention is turned more inward, makes me feel all the more distinctly that everything is not right with me physically. Perhaps indeed I am being too gloomy – but since I have been in the country I have been feeling worse than I did in town, where all the distractions helped to take my mind off things.)

 

讓我們接續「Ewig」(永遠)動機探索

 


布拉姆斯:第四號交響曲 動機引用

樂譜版本欣賞

Composed: 1884-85

Conductor: Simon Rattle / Berli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00:00 1. Allegro non troppo (E minor)

13:23 2. Andante moderato (E major)

25:37 3. Allegro giocoso (C major)

32:04 4. Allegro energico e passionato (E mino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qeqZXlbfhU

 

第一樂章

奏鳴曲式.包括精彩的樂曲分析

呈示部(1-144) 發展部(145-246) 再現部(247-393) 尾聲(394-End)
主題1(小調)

主題2(大調)

主題發展 第一主題變形再現 段落Q

 

第一主題從樂曲開始即出現,布拉姆斯以三度音程而發展的E 小調主題開始(I-V),不但勾勒出第一樂章的色彩,也為第一樂章提供了結構和動機基礎。

 

這段開始的音樂動機,與巴哈清唱劇BWV140裡的音樂,像極了(5'16")

 

 

而布拉姆斯再後來所寫的嚴肅歌曲裡,也引用的相似的音樂動機,但卻配上了「噢!死亡、噢!死亡」的歌詞...(12'04"起)

 

音樂欣賞

O Tod, wie bitter bist du(死亡啊,你是多麼痛苦)

從伴奏素材看來,從頭到尾都有一種明顯的動盪感,最後的小調終止與節奏,更進一步令人感受到悲慘的、甚至是宿命論的氣氛。

O Tod, wie bitter bist du

German source: Martin Luther

死亡啊,你是多麼痛苦

原詩出處: 馬丁路德

O Tod, wie bitter bist du,

Wenn an dich gedenket ein Mensch,

Der gute Tage und genug hat

Und ohne Sorge lebet;

Und dem es wohl geht in allen Dingen

Und noch wohl essen mag!O Tod, wie wohl tust du dem Dürftigen,

Der da schwach und alt ist,

Der in allen Sorgen steckt,

Und nichts Bessers zu hoffen,

Noch zu erwarten hat!

死亡啊,你是多麼痛苦,

當有人想起你的時候

誰的日子能過得好

並能無憂無慮地生活;

可能只有事事事順心的人

還有能吃得下肉的人!死亡啊,你對窮乏與體衰之人是多麼仁慈,

凡是年老體弱的人,

憂心忡忡,

沒有什麼比這更好的希望

接踵而至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t4IREKbYjU


影片欣賞(張宇安編輯/翻譯)

*Kurt Sanderling (1912-2011)

最近每逢居家好老公洗碗時間已經很習慣打開podcast,大多時候是把「大叔聊古典」跟「股癌」輪番放來聽。最近有一集聽到大叔們比較版本時提到庫特.桑德林(Kurt Sanderling)這位指揮家,於是決定來剪輯編譯出這一段影片

還記得第一次認識這個名字是念碩班時有次無意間聽到桑德林指揮柴可夫斯基第五號交響曲第三樂章。記得那時我感覺整個人被音樂牽了進去,好像看見一位翩翩起舞卻沒有舞伴的舞者,跳著獨自一人的華爾滋,步態輕盈卻若有所思。從那之後Kurt Sanderling成為少數每見必聽的指揮家之一,也幾乎從來沒有一次不被他的深刻打動。

或許因爲他傳奇而坎坷的人生經歷,總能感覺到他的音樂透放著一些沈靜和哲思感。他人生的黃金時期是在前蘇聯和東德/東柏林度過的,種種因素讓我一直私心覺得Kurt Sanderling的音樂與跟他同輩的Václav Neumann和Herbert Kegel一樣,沒有得到他們應得的重視。

幾年前無意在網上看到這個Kurt Sanderling教授大師班的舊錄影時,就有興起想要轉譯分享給同好們的念頭,多年沒忘但一直擱置著,最近大概是緣份到了。哲人已遠,我們後輩略盡一點心意。(from 張宇安


接下來,讓我們回到馬勒的創作

「Ewig」(永遠)動機繼續探索(4'46")

 

第八號《千人交響曲》

排練編號「120」起(1:01:50

https://youtu.be/OtOXEB2N-SE?t=3651

 

排練編號「199」起(1:16:19)短笛獨奏

https://youtu.be/OtOXEB2N-SE?t=4582

 

排練編號「202」起,接入「神秘合唱」唱段(1:17:47),

https://youtu.be/OtOXEB2N-SE?t=4667

 

直到「永恆的女性,引領我們飛升」(1:20:05起)

https://youtu.be/OtOXEB2N-SE?t=4804

 

延伸閱讀

【BON音樂】馬勒:第8號交響曲 «千人» 創作與首演

https://bonart.com.tw/mahler-symphony-no-8-symphony-of-a-thousand/

 

【BON音樂】馬勒:第8號交響曲 «千人» 樂曲內容介紹

https://bonart.com.tw/mahler-symphony-no-8-symphony-of-a-thousand-analyze/

 

「神秘的合唱」
變化無常的一切
僅只是比喻而已。
不能達成的願望
在這裡已經實現
無以名狀的奇事
在這裡已經完成
永恆的女性
引領我們高昇。

拉圖版的現場,是筆者認為是如奇蹟般之Live'版本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YM54vhLYTU

 

打擊組大爆發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A1qn2Nnsvs

 


第七號交響曲 第二樂章

排練編號「79」起(26'00"

https://youtu.be/TyWgXTfPacc?t=1559

 

第六號交響曲 第一樂章

排練編號「23」(14'26"起)

https://youtu.be/0qajaHo9CCI?t=866

 

第三樂章(行板)

排練編號「96」起(46'40"

https://youtu.be/0qajaHo9CCI?t=2800

 

排練編號「100」起(50'15")(最知名動人段落在「102」)

https://youtu.be/0qajaHo9CCI?t=3014


馬勒第四號交響曲

G大調第4號交響曲馬勒創作於1899年至1901年間創作的四樂章交響曲。最後樂章加入女高音獨唱,而歌詞選自詩集《少年魔號》中的《天國的生活》(Das himmlische Leben)。

 

第4號交響曲全曲共4個樂章:

  1. 精緻、從容地—非常閒適地(Bedächtig. Nicht eilen—Recht gemächlich
  2. 悠閒地速度,不緊不慢(In gemächlicher Bewegung; ohne Hast
  3. 平緩,略似柔板(Ruhevoll, poco Adagio
  4. 天堂的生活:非常滿足地(Sehr behaglich

 

樂譜版本

https://youtu.be/pCuHCMitaoQ?t=2905

 

先來品味第三樂章之美

0:11 - Symphony #1

4:22 - Symphony #2

8:08 - Symphony #3

11:24 - Symphony #4

16:20 - Symphony #5

20:09 - Symphony #6

23:22 - Symphony #7

26:01 - Symphony #8

28:26 - Symphony #9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lfWo2DoFyo

 

杜達美指揮阿姆斯特丹皇家大會堂之第四號三、四樂章現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zPZrvz22sk&t=1787s

 

第四樂章:非常滿足地(Sehr behaglich

為何馬勒眼中的天國生活,是這樣的呢?(見下方歌詞)

歌詞(取自維基百科

Das himmlische Leben
(aus Des Knaben Wunderhorn)

Wir genießen die himmlischen Freuden,
D'rum tun wir das Irdische meiden.
Kein weltlich' Getümmel
Hört man nicht im Himmel!
Lebt alles in sanftester Ruh'.
Wir führen ein englisches Leben,
Sind dennoch ganz lustig daneben;
Wir tanzen und springen,
Wir hüpfen und singen,
Sankt Peter im Himmel sieht zu.

Johannes das Lämmlein auslasset,
Der Metzger Herodes d'rauf passet.
Wir führen ein geduldig's,
Unschuldig's, geduldig's,
Ein liebliches Lämmlein zu Tod.
Sankt Lucas den Ochsen tät schlachten
Ohn' einig's Bedenken und Achten.
Der Wein kost' kein Heller
Im himmlischen Keller;
Die Englein, die backen das Brot.

Gut' Kräuter von allerhand Arten,
Die wachsen im himmlischen Garten,
Gut' Spargel, Fisolen
Und was wir nur wollen.
Ganze Schüsseln voll sind uns bereit!
Gut' Äpfel, gut' Birn' und gut' Trauben;
Die Gärtner, die alles erlauben.
Willst Rehbock, willst Hasen,
Auf offener Straßen
Sie laufen herbei!

Sollt' ein Fasttag etwa kommen,
Alle Fische gleich mit Freuden angeschwommen!
Dort läuft schon Sanct Peter
Mit Netz und mit Köder
Zum himmlischen Weiher hinein.
Sankt Martha die Köchin muß sein.

Kein' Musik ist ja nicht auf Erden,
Die unsrer verglichen kann werden.
Elftausend Jungfrauen
Zu tanzen sich trauen.
Sankt Ursula selbst dazu lacht.

Kein' Musik ist ja nicht auf Erden,
Die unsrer verglichen kann werden.
Cäcilia mit ihren Verwandten
Sind treffliche Hofmusikanten!
Die englischen Stimmen
Ermuntern die Sinnen,
Daß alles für Freuden erwacht.

天國的生活
(選自《少年魔號》)

我們享受著天國的喜樂,
與人間大不相同;
世間的喧囂和吵鬧,
在天國中杳無蹤影。
人人都和睦安寧,
生活如天使一般,
度過歡樂的時光。
我們舞蹈、跑動,
我們又跳又唱。
天上的聖彼得在看著。

約翰把小羊放出來,
屠夫希律眈眈等候。
我們把一隻溫柔
馴服而善良的
小羊羔處以死刑。
聖路加宰了牛,
一點也不必擔憂。
在天國的酒窖里,
美酒不用付價錢。
天使們則烘烤麵包。

每一種美味的蔬菜,
都在天國的菜園中生長,
有上好的萵苣和豆子,
所有我們想要的東西。
滿滿的盤子都為我們而備!
優質的蘋果、梨和葡萄,
園丁讓我們隨心所欲。
如果你想要獐和野兔,
他們立刻跑到街上,
帶上許多趕回來。

如果是齋戒的日子,
魚兒又開始高興地遊動。
看那聖彼得帶著
他的漁網和魚餌,
跑到天國的池塘邊。
聖瑪莎一定要掌廚。

世間的一切音樂,
都不能與我們的相比,
當那一萬一千個少女
開始翩翩起舞時,
聖烏蘇拉也露出笑顏。

世間的一切音樂,
都不能與我們的相比。
西西莉婭和她的親友們
都是絕佳的樂手。
天使的美妙歌聲,
使我們感到滿足,
讓我們醒來就歡樂。

 

【DG古典】伯恩斯坦論馬勒音樂之猶太性與音樂

 

附上中文歌詞之第四樂章《天國的生活》

馬勒第四交響曲 楊頌斯指揮 【附中文字幕講解及歌詞】(51:06起)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MAR_HtHt2s


第一號交響曲 第四樂章 段落16

真心認為段落16-20是馬勒交響曲中,一段最初的純真與最初的愛戀,是非常非常美的段落,這短短3分鐘左右的音樂令人百聽不厭(至21的下行四度再現為止),在心中心起的漣漪更是久久難忘:段落18尾聲的終止,段落19的中提琴與大提琴旋律與法國號副旋律,段落20的「永遠動機」,實在浪漫唯美~

樂譜版本

https://youtu.be/ypClfhEwwCw?t=2385


現在,讓我們從第九號交響曲的最終段落(Adagissimo)談起。

甚慢板,幾乎沒有速度感~配器只剩下弦樂演奏,全部上弱音器,音色更是幾近虛無,在現場聆聽時,您會體驗到幾乎窒息,無法呼吸的狀態...

https://youtu.be/ah3mcaRpc9Q?t=4625

 

Adagissimo譜例

 

最後段落,音樂極其緩慢、似乎融合了痛苦最大的聲音:哀莫大於心死

在這一刻,聲音與沈默、生存與死亡之間的距離,幾乎全部消失。

生與死,真的那麼重要?

最後一個小節,力度甚至被標記為 Pianississimo(pppp),且停頓非常長的時間

馬勒寫下了——「Ersterbend」(逝去),彷彿他怕我們從音樂中仍然無法清楚得知他要傳遞的訊息...

這真的是馬勒的最後一部完整的交響曲:在他目睹了女兒的死亡,當他意識到自己的生命將因不可逆的心臟病而縮短,妻子的外遇、家庭的可能破碎...

所有聲音的逝去,伴隨著1910年的大時代,馬勒藉由這首作品,在這最後的幾分鐘,發出了微弱的信號。

這段音樂甚至預示著一位偉大的藝術家,作為當代歐洲文化英雄形象的垂死掙扎。

第九號交響曲的最終幾分鐘,就如同歷經燦爛、洗盡鉛華的真實自我,面對即將來臨的虛無飄渺,或許可能是人生的下一段旅程,面對逐漸逝去的生命、無以為繼的凋零...

而我們能做的,可能只剩下深深地嘆息

伯恩斯說,馬勒的音樂,最後都化作了虛無。

我認為——當馬勒的音樂變得更慢、更安靜、更空無一物,但在聲音和內容上變得更令人驚嘆、令人驚嘆的精神化:Less is more

這種音樂,代表的只有唯一情緒:死亡。

要欣賞這首交響曲,您別無選擇,只能穿越這一層層紗,在理解馬勒生平之餘,試圖感受這位音樂家的思想。

 

現在,讓我們再次閱讀第九號交響曲總譜,最後的結束:是「Ewig動機」!

你看(聽)出來了嗎?

https://youtu.be/ah3mcaRpc9Q?t=4768

 

 

阿巴多2010年於琉森音樂節指揮馬勒第九號:最後五分鐘的動人演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1AFdWXLNCU

 

 

Bernstein conducts Mahler 9th ending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8YUIG3YgxQ

 

然而,還有另一種思考這種音樂的方式,是否以這種方式來聆聽和體驗第九號交響曲,取決於你是否認為這是一首對萬物終結的讚美詩~或者相反,這是一首對生命逝去和迎向死亡的最終謳歌?

 

第三種思維:音樂不再試圖描繪音樂或哲學的死亡,而是盡其所能地單純保持存在著:一切無需多加解釋。

 

Mahler: Symphony 9 - Simon Rattle,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3DHYRMoTN4

 

蹦藝術Podcast 介紹馬勒的生平:上、下兩集(EP26-EP27)

「交響曲必須包含整個世界,必須包含萬事萬物的聲音。」是馬勒自述的交響曲特色:世界自成一格,並且包含宇宙之聲。

綜觀馬勒一生的創作生涯,他不斷地在交響樂的各種創作領域與作曲手法中,將音樂推展至極致。對於這位已在在21世紀當代備受喜愛的作曲家,他的音樂是這天地之間全新的創作彷彿黎明之前的破曉,但在他所生活的20世紀初期,他的音樂仍處在毀譽參半的狀態。

馬勒也曾豪氣地留下:「我的時代終將來臨…」,就讓我們跟隨蹦藝術節目主持人林仁斌的導引與介紹,慢慢帶您知曉為何在21世紀的現在,馬勒的時代~已然到來!

 

未竟之問.伯恩斯坦談馬勒第九號交響曲

53分鐘的精彩演說,有興趣的朋友們歡迎詳細欣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5I7lYN5adU&t=111s

 

 

貫穿馬勒全部交響曲的Ewig動機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 前往蹦藝術 Podcas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BON音樂】舒曼:a小調鋼琴協奏曲 Schumann: PIano Concerto in a minor 

【BON音樂】舒曼:a小調鋼琴協奏曲
Schumann: PIano Concerto in a minor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舒曼:A小調鋼琴協奏曲                                   
Schumann: Piano Concerto in A Minor

恐怖的前四小節

舒曼鋼琴協奏曲最知名前四小節,也是最為標誌性的樂句:

 

著名鋼琴家尤斯圖斯·弗朗茨(Justus Frantz, b.1944)曾說,所有的鋼琴家都害怕這個開場樂句。

其實這的句子對職業鋼琴家來說並不是真的非常困難,真正困難的是「開場」所需具備的氣勢與速度,以及那種「絕對」的控制力,能夠展現獨奏家的領導力,與樂團完美融合的交響感,才是真正地困難。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1vYu56xY9w&t=2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OKcktvmk5o

 

炫技協奏曲 V.S. 交響協奏曲

提到鋼琴協奏曲,古典音樂史上真正奠定此種曲式地位的,就是莫札特了。他的27首鋼琴協奏曲佔據作曲家生涯的絕大半,直至莫札特過世的179115日,他還完成了第27號鋼琴協奏曲(莫札特於同年12月5日去世),無論是技巧難度與音樂境界,都是前無古人。而貝多芬這位鋼琴巨擘,追隨於莫札特之後,繼續將協奏曲之規格與音樂展現層次推高:貝多芬留下了五首精彩無比的鋼琴協奏曲,若不是因為耳聾緣故,無法繼續於公眾前演出鋼琴協奏曲,肯定能夠繼第五號《皇帝》之後再獻巨作。

而自1820年左右開始,協奏曲的「炫技性」以及「獨奏家表演性」逐漸為公眾注意,音樂家們莫不極力挑戰這樣能夠在舞台上盡情展現自我的曲目,其中又以帕格尼尼為最。帕格尼尼甚至認為:「炫技協奏曲必須由獨奏者『統治』整個舞台,管弦樂團僅需在重要的時間點出現,並在一旁陪伴著獨奏者即可。」

如我們以以帕格尼尼的《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op. 6為例,協奏曲一開始樂團齊奏的部分,即達94個小節:前奏這個樂段的主要功用,主要是為了不斷提升聽眾對獨奏者出現的期待感,而不是僅僅只是第一主題與第二主題的展現等等傳統目的了。

 

[影片] 帕格尼尼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

https://youtu.be/joWi96pvkH8

[影片] 蕭邦第一號鋼琴協奏曲

https://youtu.be/9WRIBgYAXDQ

 

然而,就在「炫技協奏曲」逐漸發展到極致時(音樂家逐漸超級明星化),舒曼在《新音樂雜誌》(Neue Zeitschrift für Musik ),痛批當時的音樂現象。指揮家伯特斯坦則認為,舒曼力圖改變此種只為炫技而炫技之協奏曲演奏方式,因此將例如貝多芬之於交響曲的作曲方式,以「獨奏者+樂團=完整音樂」這樣的思維,重新置入自己寫作的鋼琴協奏曲當中,這也使得「交響協奏曲」之概念逐漸形成,此種想法後來再經由布拉姆斯之手,進而奠定深厚基礎。

 

我想創作...鋼琴協奏曲

舒曼自17歲起即有鋼琴協奏曲的創作,如《f小調鋼琴協奏曲》(1827)與《e小調鋼琴協奏曲》(1827)等,但是直到完成《a小調鋼琴協奏曲》前,他並沒有真正完成完整之鋼琴協奏曲;有些僅存一部分草稿,也有僅完成鋼琴獨奏的部份而缺乏樂團之樂譜。

與克拉拉順利結婚之後,舒曼曾在1840年11月的日記中寫下:「我想創作一首鋼琴協奏曲和一首交響曲。」「我已經創作了夠多的歌曲了(超過一百首),但我卻是這麼難以從它們脫離。」

這一年其實就是舒曼終於順利擺脫與克拉拉父親之法律訴訟,終於與愛妻結為連理的一年,這美好的年份~1840年,後來被人們稱為舒曼的「歌曲之年」:舒曼全部藝術歌曲的一大半(並且是最好的一部分)幾乎都是在這年完成。例如聯篇歌曲集《女人的愛情與生活》《詩人之戀》

 

果然,從1841年開始,舒曼寫出了《春天交響曲》 (Frülingssymphonie, op. 38, 1841)、 《序曲、詼諧曲與終曲》(Overture, Scherzo und finale, op. 52, 1841)與《第二號交響 曲》等精彩作品,開始了他跨越出鋼琴與藝術高曲作品之理想。

一直以來對音樂整體性之高度要求,也逐漸反應在他開始創作交響曲之後:有別於先前經常無法創作完整鋼琴協奏曲,這次因為與克拉拉婚後的心神大幅穩定,加上愛妻是當時歐洲名聞遐邇的女性鋼琴家,或許舒曼心中也亟於想創作鋼琴協奏曲給克拉拉,於是1841年《鋼琴與管絃樂的幻想曲》問世了(即為本首a小調鋼琴協奏曲第一樂章)。

據說克拉拉在1841 年8月13日,大女兒瑪莉(Marie Schumann)出生前兩週,仍親自與布商大廈管弦樂團彩排。

 

協奏曲 隱藏愛情密碼

請再看一次協奏曲開場樂段,樂團強奏後鋼琴旋即進入,是文章上方所提到的困難四小節。

 

接續在鋼琴之後,演奏主旋律的柔美雙簧管旋律樂譜特寫:

發現了嗎?

旋律唱名是「Do - Si - La La」  ,換成音名是「C - B - AA,這其中隱藏著「Clala」(Clara Schumann)的閨名,實為喜愛在音樂中藏字謎的舒曼又一鉅作(誤XD)。

 

另一藏字謎範例 阿貝格變奏曲

舒曼的第一首鋼琴曲,就是著名的《阿貝格變奏曲》op.1,他利用「阿貝格」(ABEGG)這五個字母轉換為音符 ─La - Si - Mi - Sol - Sol (A-bB-E-G-G)譜寫成主題,剛好構成活潑可愛的上行旋律,共設計進行七次;之後再以反行 G-G-E-bB-A,同樣仿效八次,是一首非常可愛的鋼琴曲目。

 

[影片] 舒曼:《阿貝格變奏曲》op.1

https://youtu.be/q-q7vYIpItA

 

講得不夠過癮,再來一首字謎中的字謎

布拉姆斯:《舒曼主題變奏曲》(獻給克拉拉)

此首op.9變奏的主題,布拉姆斯完整取自舒曼 (Robert Schumann, 1810-1856) 的鋼琴作品《彩葉集》(Bunte Blätter, Op. 99) 中第二冊葉 (Albumblätter)裡的第一首樂曲。

 

舒曼的原曲如下:

https://youtu.be/R3aQjal1pSo?t=211

 

而布拉姆斯所撰寫的變奏曲,一共包含16段變奏,燦爛輝煌,手法驚人,是以能撼動舒曼夫婦,看中他的音樂才華:

Barenboim:

00:00 -- Theme

01:15 – Var.1

02:27 – Var.2

02:56 – Var.3

04:08 – Var.4

04:58 – Var.5

05:52 – Var.6

06:46 – Var.7

07:50 – Var.8

09:23 – Var.9

09:58 – Var.10

12:18 – Var.11

13:18 – Var.12

13:58 – Var.13

14:31 – Var.14

15:30 – Var.15

17:17 – Var.16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VLGC4tE0mw


舒曼鋼琴協奏曲曲式簡析

第一樂章 奏鳴曲快板曲式 

樂曲段落 小節數 音樂術語
序奏 1-4

熱情的快板
Allegro affettuoso

呈示部 4-155
發展部 156-258

6/4 有表情的行板  
Andanteespressivo

4/4 快板
Allegro (Tempo I)

精神煥發的
Piú animato

再現部 259-389

Tempo I

過渡段 389-401
裝飾奏 402-457
尾奏 458-544

2/4 較快的快板  
Allegro molto

 

第二樂章 三段歌謠體

樂曲段落 小節數 調性
A段

a
b
a

1-28

1-8
9-16
17-28

F大調
B段

c
d
c

29-68

29-44
45-52
53-68

C大調
A段

a
b
a

69-102

69-76
77-84
85-102

F大調
尾奏(與第三樂章相連) 103-108 A大調

 

第三樂章 輪旋曲+奏鳴曲式 複合結構

輪旋曲式 奏鳴曲式 調性 小節數
序奏 E大調 109-116
A

 

B

呈示部 117-390
第一主題

過門a

第二主題

過門b

A大調

 

E大調

117-148
148-187
188-228
229-327
A’ 結束句
賦格片段
328-358
359-390
C 發展部 391-496
發展部主題
過門
F大調
D大調
391-484
485-496
A’

 

B

A’

再現部 497-770
第一主題

過門a

第二主題

過門b

第一主題再現

D大調

A大調

497-528
528-568
569-607
608-706
707-770
尾奏 771-979

 

鋼琴樂譜欣賞版本

https://youtu.be/4RQoJjhFv2s

 

阿格麗希 2014年現場 | Riccardo Chailly 指揮柏林愛樂

https://youtu.be/vh5Nxijz1Uk

 

王羽佳 2019年與維也納交響樂團版本

00:10 - 14:53 I. Allegro affettuoso

15:15 - 20:37 II. Intermezzo: Andantino grazioso

20:41 - 31:18 III. Allegro vivac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WDrJT0s1s8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Fz5rVhVwr8

 

【影片】Dave Hurwitz 暢聊舒曼鋼琴協奏曲之唱片版本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noTUIwUJqY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 前往蹦藝術 Podcas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BON音樂】蹦藝術X大人社團 - 視覺與聽覺交織的音樂樣貌(四)雷史碧基:羅馬三部曲(上):創作背景+《羅馬之泉》

【BON音樂】蹦藝術X大人社團 - 視覺與聽覺交織的音樂樣貌(四)雷史碧基:羅馬三部曲(上):創作背景+《羅馬之泉》
Music and Painting Arts - 4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古典音樂是你的生活必需品?
希望有機會能拓展對古典樂的了解?
跟著林仁斌老師一起認識偉大的音樂藝術!

《大人社團》與蹦藝術攜手開設古典音樂鑑賞課程,林仁斌老師帶領學員欣賞每首的獨特之處,讓您徜徉在樂曲中,更貼近音樂家的心血結晶,聽出更多況味與樂趣!

《延伸閱讀》大人的音樂欣賞線上直播課程好嗎?學員真實回饋分享

《延伸閱讀》大人的音樂欣賞課學員回饋,看他們用音樂為生活注入繽紛

 

超級重量級~

【BON旅行】2024年8月歐洲旅遊行程|普契尼逝世百年.四大歌劇音樂探索之旅❤️

https://bonart.com.tw/20240812-bon-vayage-music-art-trip-2/

 

【精彩課程ing】

2024年4月起

大人的古典樂欣賞線上直播課(4/11週四下午班,共5堂):視覺與聽覺交織的音樂樣貌


主講人:林仁斌老師

 

你對古典音樂深深著迷,期待聽懂更多內容嗎?

不只對作品感興趣,也想多了解音樂家的背景?

跟著林仁斌老師一起揭開這層有趣又精彩的音樂面紗~

《大人社團》與蹦藝術的林仁斌老師攜手開設古典樂欣賞課,這期將「視覺與聽覺交織的音樂樣貌」為主軸,帶領學員們從不一樣的角度來欣賞音樂作品。浪漫時期之後,音樂、文學、繪畫及舞蹈皆蓬勃發展,各自精彩也相應爭輝。這期讓我們跟著林仁斌老師在音樂裡暢遊,聽出不一樣的樂趣。

 

《視覺與聽覺交織的音樂樣貌》全系列五堂課程介紹

  • 課程內容

    第一堂:孟德爾頌:第四號交響曲《義大利》

    孟德爾頌才華洋溢,不但從小飽讀詩書,其手繪寫生亦是一絕。年少的各地壯遊,不但為他留下回憶滿滿的風景繪畫,酷愛音樂的他,也以獨到的觀察,譜出令人難忘的旋律。第四號交響曲《義大利》便是孟德爾頌在親赴義大利遊歷之後的最佳回憶,也是古典樂迷們的最愛名曲。林仁斌老師將為同學們精彩解析這首充滿歡快的交響曲。

    第二堂:馬勒:第七號交響曲《夜曲》

    馬勒的第七號交響曲一直被認為是一首難以理解的作品,寫作於1904年至1908年間,與第六號交響曲《悲劇》創作時間互有重疊,2023年的馬勒指揮大賽,官方也選擇此首曲子作為指定曲目,考驗年輕指揮家們對於馬勒樂思的理解以及實際演奏詮釋之呈現。在本堂課裡,林仁斌老師將為同學們從創作背景到樂曲解析,全面地做出講解。

    第三堂:拉赫曼尼諾夫:交響詩《死之島》

    拉赫曼尼諾夫的交響詩《死之島》(op.29),最初的創作源起是在1908年看到了瑞士象徵主義畫家阿諾德•勃克林的畫作《死之島》展出於的萊比錫美術館而發想出來的。但這幅畫的原作其實是彩色的,拉赫曼尼諾夫說:「這幅畫厚重的結構和神秘的題材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顯露出了詩意的氛圍。之後我在柏林看到了原作,在色彩上它並不特別令我興奮。如果我第一次看到的是原作的話,或許我就不會創作我的《死亡島》了。我還是喜歡那幅畫黑白的樣子。」在這堂課中,老師將為大人們解析這首「音畫合一」的交響詩。

    第四堂:雷史碧基:羅馬三部曲(上):創作背景+《羅馬之泉》

    史畢基畢生的作品中,以羅馬三部曲(Roman Triptych)最為有名,這三部作品分別描述作者心中最具代表性的羅馬三種景色,包括「羅馬之泉」(The Fountains of Rome)、「羅馬之松」(The Pines of Rome)和「羅馬節日」(Roman Festivals)。 本系列的最後兩堂課,老師將帶領同學們聚焦於義大利作曲家雷史畢基對自己國家內這個具有豐富歷史的古城─羅馬,充滿情感的各種描述,值得一起細細品味

    第五堂:雷史碧基:羅馬三部曲(下):《羅馬之松》+《羅馬節日》

    史畢基畢生的作品中,以羅馬三部曲(Roman Triptych)最為有名,這三部作品分別描述作者心中最具代表性的羅馬三種景色,包括「羅馬之泉」(The Fountains of Rome)、「羅馬之松」(The Pines of Rome)和「羅馬節日」(Roman Festivals)。 本系列的最後兩堂課,林仁斌老師將帶領所有大人同學們聚焦於義大利作曲家雷史畢基對自己國家內這個具有豐富歷史的古城─羅馬,充滿情感的各種描述,值得您一同加入,細細品味欣賞~


作曲家 雷史畢基

作曲家雷史畢基(Ottorino Respighi, 1879-1936)
作曲家雷史畢基(Ottorino Respighi, 1879-1936)

 

雷史畢基畢生的作品中,以 ⟪羅馬三部曲⟫(Roman Triptych)最為有名,這三部作品分別描述羅馬的三種景色,包括:⟪羅馬之泉⟫(The Fountains of Rome)、⟪羅馬之松⟫(The Pines of Rome)和後來寫作的 ⟪羅馬節慶⟫(Roman Festivals),每部曲再分為四部分(連續樂章)形式演奏。

(基本資料整理於網路與維基百科,並附上超連結方便檢索)

雷史畢基(Ottorino Respighi)是二十世紀初義大利學院派作曲家中,最早採用印象樂派風格創作的代表人物。不同於同時代義大利作曲家朝向歌劇領域發展,雷史畢基卻把主力放在器樂和管弦音樂上。他是李奇歐音樂院(Liceo Musicale)的畢業生,在學校是馬突奇的學生(Giuseppe Martucci)。

1900年他二十一歲時啟程前往俄國,擔任聖彼得堡歌劇院樂團的首席小提琴。並拜林姆斯基-高沙可夫為師學習。1902年雷史畢基返回西歐,在柏林拜布魯赫為師(Max Bruch)。不過他主要的工作都是擔任小提琴家,在樂團或四重奏中演出。之後他也發表歌劇作品,奠立了作曲事業的基礎,1913年之後定居於羅馬,擔任國立聖西西利音樂學院作曲系教師,在1923年被升任聘為羅馬聖奇西利亞音樂院的院長(Conservatorio Santa Cecilia)。


⟪羅馬三部曲⟫(Roman Triptych)FONTANE DI ROMA (1917):

樂譜版本欣賞

0:00 - 黎明時朱利亞峽谷的噴泉(La fontana di Valle Gulia all'Alba)

4:01 - 早晨的特里頓噴泉(La fontana del Tritone al mattino)

6:35 - 中午的特萊維噴泉(La fontana di Trevi al meriggio)

10:13 - 日落時的梅迪奇別墅的噴泉(La fontana di Villa Medici al tramont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WpQkNxGoGE

 

噴泉音樂.悠遊長遠

李斯特《巡禮之年》第三冊

00:00 - No. 1 三鐘經(羅馬天主教堂在早、午、晚做的三鐘經),向守護天使祈禱 Angelus! – Prière aux anges gardiens

07:03 - No. 2 艾斯特莊園的柏樹--第一悲歌 Aux cyprès de la Villa d'Este – Thrénodie I

13:22 - No. 3 艾斯特莊園的柏樹--第二悲歌 Aux cyprès de la Villa d'Este – Thrénodie II

22:41 - No. 4 艾斯特莊園的噴泉 Les jeux d'eaux à la Villa d'Este

30:03 - No. 5 注入淚水-匈牙利風格 Sunt lacrymae rerum – en mode hongrois

37:18 - No. 6 送葬進行曲 Marche funèbre – en mémoire de Maximilien I, Empereur du Mexique, d. 19 juin 1867

42:56 - No. 7 提升你的心到天國 Sursum corda – Erhebet eure Herzen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GYSPcHO0TI

 

 

德國後期浪漫交響樂的發展

保守派:布拉姆斯

第二號交響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tXkWh7yjVY

 

第四號交響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qeqZXlbfhU&t=55s

 

激進派:華格納

《漂泊的荷蘭人》歌劇序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Ykn_a47khU

 

各國的20世紀音樂發展

聖桑《骷髏之舞》(Danse Macabr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LRTS28bhMg

 

德布西《海》(La Me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gSNgzA37To&t=308s

 

林姆斯基.高沙可夫《天方夜譚》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7nWgmDkgSY

 

史麥塔納《我的祖國》

莫爾道河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l0-Pdo0vi8

 

理查·史特勞斯:《唐·喬凡尼》、《狄爾的惡作劇》、《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以及《唐吉訶德》等交響詩

《狄爾的惡作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xO6Rz4ADKI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T4kSx7XKtU

 


首部曲:《羅馬之泉》 Fontane di Roma

「羅馬之泉」是雷史畢基以羅馬為題材的三部交響詩中的第一部,完成於1916年,翌年1917年三月由羅馬聖西西里亞音樂院樂團作首演。

 

羅馬.故鄉之情

作曲家本人雷史畢基也曾為這些曲目親自寫下註釋,他寫道︰「對一個大型現代化樂隊進行富有想像的探索,意圖表現四個羅馬噴泉中的每一個與其四周景色協調的那一瞬間,或者在向觀賞者顯示出最美的一剎那,所喚起的情感和想像。」

全曲分四個樂段,各有標題︰

仔細看標題,就會發現雷史畢基是按照一天裡的四個重要時段「黎明 → 早晨 → 白晝 → 黃昏」依序挑選不同的噴泉景點而寫成,在欣賞音樂時更加饒富趣味。

(一)黎明時朱利亞峽谷的噴泉(La fontana di Valle Gulia all'Alba)

黎明時的久利阿溪谷的噴泉(La fontana di Valle Guliae)

 

樂曲充滿田園景味,一開始,由小提琴製造出一片晨曦微茫,曙光初現的情景,雙簧管奏出田園牧歌風味的主題及其發展,描繪了在清新而濕潤的霧氣中,一群溫順的牛群從噴泉邊蹣跚而過,隱沒在遠方朦朧的晨霧中。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WpQkNxGoGE


(二) 早晨的特里頓噴泉(La fontana del Tritone al mattino)

 

三把法國號在樂隊的顫音上吹出響亮而緊迫的號聲,引來一群男女水仙和海神,在噴吐著水花的泉流邊追逐起舞,由瘋狂而漸趨平靜。(4'01"

https://youtu.be/dWpQkNxGoGE?t=242

 

(三) 中午的特萊維噴泉(La fontana di Trevi al meriggio)

特萊維噴泉的許願池特別傳說:只要在噴泉前的許願池,轉身背着水池丟進銅板,就能如願再來羅馬~(會不會是羅馬觀傳單位想出來的招攬遊客奇招XD)

 

然後,由於電影《羅馬假期》,奧黛麗赫本曾在此噴泉取景,在旁邊的理髮店剪了短髮XD,更使得特萊維噴泉成為所有觀光客必訪的景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zzrA4lePcM&t=16s

 

 

「羅馬,當然是羅馬。我會用我的一生來珍藏在這座城市裡度過的每一分鐘。」—— 奧黛麗赫本,《羅馬假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lz4BuydE-Y

 

羅馬假期電影中的場景 - 昔與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YIs8xaKCOA

 

附帶一提,另外一個超級景點:「西班牙階梯」也因為奧黛麗赫本的《羅馬假期》在此取景,同樣聲名大噪:

奧黛麗·赫本 知名電影《羅馬假期》

 

她坐在階梯旁留下美麗的照片:

 

於是成為了許多觀光客與網美們熱門拍照景點:(照片取自網路)

 

1890年代的羅馬「西班牙階梯」照片:

 

「西班牙階梯」完整風光

「西班牙階梯」全景

 

推薦閱讀:

為什麼你該看過一次《羅馬假期》?

【關係日記】奧黛麗赫本和格里高利.派克:我們沒有開始,於是也不用結束

 

另外一部電影《羅馬之戀》(Three Coins In The Fountain),同樣也帶到特萊維噴泉場景,主題曲由法蘭克.辛納屈演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vHZE17b1Sc

 

讓我們以影像,一起欣賞這美麗的噴泉環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p8Yhd00JRo

 

 

木管樂器吹出勝利凱旋的主題,接著圓號與小號附和著。看!海神的馬車由海馬拖曳著,掠過波光閃爍的水面而逐漸遠去,最後只剩下微弱的號角聲在遠方發出迴響。(6'35"

https://youtu.be/dWpQkNxGoGE?t=396

 

(四) 日落時的梅迪奇別墅的噴泉(La fontana di Villa Medici al tramonto)

梅迪奇別墅群介紹

 

長笛和英國管奏出憂郁而哀怨的主題︰“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這種遲暮之感,也許就是雷史畢基在落日餘暉中觀賞梅迪奇別墅噴泉的感受;接著小提琴的旋律優美抒情,圓號的低吟情意綿綿,長笛的小鳥啁啾聲,進一步渲染梅迪奇別墅的暮色。黃昏降臨大地,空氣裡蕩漾著鐘聲、鳥語和樹葉的簌簌聲,最後都融化在安謐寧靜的夜色中...(10'13"

https://youtu.be/dWpQkNxGoGE?t=614

 

管弦樂現場版本欣賞

 00:00 ∙I. La fontana di Valle Giulia all’alba

 04:51 ∙II. La fontana del Tritone al mattino

 07:36 ∙III. La fontana di Trevi al meriggio

 11:14 ∙IV. La fontana di Villa Medici al tramont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7SH0t54vLY

 


二部曲:《羅馬之松》

「羅馬之松」為三部曲之第二部,完成於1924年,同年十二月也是由羅馬聖西西里亞樂團作首演。 作曲家說,如果他的前一部作品「羅馬之泉」是尋求用樂音來表現大自然的印象,那麼在「羅馬之松」中,他則以大自然為出發點,旨在喚起回憶和幻覺,那些最能代表羅馬風景的百年老松已成為羅馬生活中重大的見證者。

「羅馬之松」全曲分成四個樂章:

第一樂章「波格塞別墅之松樹」(I pini di Villa Borghese)

雷史畢基在樂曲解說中指出,「波格塞別墅之松樹,活潑的快板。一群小孩在松樹林間嬉戲遊玩,他們跳著義大利盛行的圓圈舞,並玩著戰爭與打仗的遊戲。他們盡情玩樂,似傍晚的燕子發出叫聲,他們成群遊走在松樹林間,突然間身影消失,樂曲便轉換為下面一首。」 波格塞原是13世紀時開始興起的一個羅馬貴族家庭,這個花了四年時間才完工、內有豐富藝術品收藏的波格塞別墅,目前已為義國政府收歸國有,並規畫為畫廊。

樂曲由兩個部份組成,第一部份描繪小孩在松樹林中嬉鬧的場景,第二部份則是兒童模仿士兵打仗的場面。

第二樂章 「地下墓窟附近的松樹」(Pini presso una catacomba)

第二樂章 「地下墓窟附近的松樹」(Pini presso una catacomba)

根據作曲者的解說,「地下墓窟附近的松樹,極慢板。在墓窟的入口處,可見到松樹陰影,並可聽見從深邃的底部所傳出的聖歌,就像莊嚴的讚美詩在墓中盤旋,然後神秘而寧靜的消失。」 地下墓窟原是埋葬之處,而後在古羅馬帝國高壓統治下,卻成為基督徒的秘密及會場所,而今這已成為當地的重要歷史遺產。雷史畢基在此採用了義大利最古老的音樂題材「葛利果聖歌」(Gregorian Chant),發展成瀰漫著神秘氣息的讚美詩樂段。

第三樂章 「吉安尼科羅山上的松樹」(I pini del Gianicolo)

作曲者在解說中寫道,「吉安尼科羅山上的松樹,極慢板。有鋼琴的裝飾奏與豎笛獨奏。空氣中微風輕曳,吉安尼科羅山上的松樹在月光照耀下,身影格外清晰,夜鶯不住地啼唱。」 吉安尼科羅山位於羅馬西方,山坡上松樹遍佈,於此可府覽整座羅馬城。

本樂章為三段式的夜曲,中段的夜曲主題由雙簧管所吹奏。

第四樂章 「阿比亞大道上的松樹」(I pini della Via Appia)

作曲者寫道,「阿比亞大道上的松樹,進行曲速度。阿比亞大道上,籠罩著清晨的薄霧,路旁孤獨的松樹正護衛著這悲劇性的國家。隱約中似乎可聽見連續不斷的腳步聲,藉著詩人的想像,羅馬往日的光榮再現。朝陽下,古羅馬執政官的號叫聲響起,他們率領軍隊,沿著神聖的阿比亞大道,以勝利的姿態直登卡比特雷山(Capitoline Hill)」。 位在羅馬南方的阿比亞大道於西元321年由古羅馬監察官阿比亞所建造,在當時是做為羅馬軍隊進軍的道路。樂章由進行曲節奏所構成,樂段開始,就如古羅馬軍隊行進的腳步聲,逐漸加強。於此節奏上,兩個主題隨而出現,一為由英國管所吹出,追憶慘烈戰場的情狀;另一則為低音管與法國號所吹出進軍的動機。接著由管樂接手該動機,彷彿大軍壓境,在壯盛的軍威聲勢中結束。


三部曲:《羅馬節慶》(Feste Romane)

《羅馬節慶》是羅馬三部曲的第三部,完成於1928年。在義大利的首演也是由羅馬聖西西里亞樂團擔鋼。

《羅馬節慶》描述了四個不同歷史時期︰古代、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和現代的印象,樂曲共分四樂章︰

(一) 競技場(Circenses)

描繪了古羅馬暴君尼祿統治時期,鬥獸場上的情景︰節日的大競技場上天空烏雲密布,然而今天是節日,萬眾歡呼「尼祿萬歲!」囚禁獅子的鐵籠門被打開了,基督教聖詠的歌聲和著猛獸的咆哮聲在空中匯成一片,恬淡的聖歌漸唱漸響,最後消失在萬眾的喧囂聲中。

 

(二) 大赦節(Il giubileo

這是中世紀朝聖的節日︰在通往羅馬的路上,朝聖者們一邊緩行一邊祈禱,終於他們登上了馬利奧山巔,渴慕的心靈和熾烈的眼睛意識到前面就是聖城︰「羅馬!羅馬!」他們將滿腔熱情傾注在歡呼的讚美歌中,全羅馬教堂的鐘聲齊鳴,向朝聖者致意。

 

(三) 十月節(L'Ottobrata)

描繪了貴族節日的景象,展示了一幅中世紀羅馬的風俗畫︰十月節的城堡,掛滿了長串的葡萄;遠處傳來狩獵的號角聲、悠揚的鐘聲和熱烈的情歌。隨後,又在暮曦中飄來扣人心弦的小夜曲。

 

(四) 主顯節(La Befana)

就如同渲染了一幅民間節慶的圖畫,與描寫貴族節日的「十月節」形成對比︰主顯節之夜的諾伏納廣場,頗具特色的小號聲高聳於人潮瘋狂的喧嘩聲之上,在喧嘩聲中交替浮現各種景象︰活潑的農村小調、薩爾塔萊羅舞曲的節奏、流動商販的吆喝和手搖風琴的鳴響,文告宣讀者的嘶喊聲、醉漢嘶啞的歌聲和粗魯地反覆呼喊「請讓路,我們是羅馬人!」~這叫喊聲充分顯示了羅馬民族的自豪感。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 前往蹦藝術 Podcas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BON音樂】當代短笛之神 - 尚-路易.玻瑪笛耶 Jean-Louis BEAUMADIER 蹦藝術音樂講座

【BON音樂】當代短笛之神 - 尚-路易.玻瑪笛耶蹦藝術音樂講座
Paganini del piccolo - Jean-Louis BEAUMADIER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當代短笛之神.台北唯一現場音樂講座❤️

尚-路易.玻瑪笛耶 與蹦藝術音樂對談演奏講座🎵

歡迎報名蒞臨本次台北唯一音樂講座場次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主持/與談:林仁斌

翻譯/解說:李怡徹

『尚-路易.玻瑪笛耶是一位以愉悅心情演奏短笛曲目的專家…聽他演奏一首又一首生動、夢幻的音樂是令人愉悅的享受…他是短笛的帕格尼尼。』~尚-皮耶.朗帕爾

什麼是法國長笛學派?

如何用短笛輕鬆駕馭炫技名曲?

©Photography Jen-Pin LIN 林仁斌

 

尚-路易.玻瑪笛耶(Jean-Louis BEAUMADIER)是鑽研短笛音樂作品的先驅者,他將短笛藝術帶上獨奏舞台,是古典音樂界公認的短笛大師,許多後輩長笛家們起而效尤專攻短笛演奏。

他更是少數曾經師從約瑟夫.朗帕爾(Joseph Rampal, 1898~1983)與尚-皮耶.朗帕爾 (Jean-Pierre Rampal, 1922~2000)兩位法國重要長笛大師的演奏家,是傳承朗帕爾父子一脈相傳的長笛學派。

 

長笛大師朗帕爾曾讚譽他:「尚-路易在考取巴黎高等音樂院向我學習之前,師從我的父親於馬賽音樂院。當時我就知道他是位擁有美妙技巧的天才,是一位以愉悅心情演奏短笛曲目的專家!聽他演奏一首又一首生動、夢幻的樂曲是種令人愉悅的享受!他是《短笛的帕格尼尼》! 」~尚-皮耶.朗帕爾 (Jean-Pierre Rampal, 1922~2000)

 

尚-路易與他的恩師:尚-皮耶.朗帕爾

 

朗帕爾也是一位演而優則指揮的長笛大師,譽滿全球:

 

延伸閱讀

https://bonart.com.tw/biographical-of-jean-pierre-rampal/


透過怡樂長笛樂團怡徹老師與怡蓁老師的安排,茱麗葉有機會二度與這位傳奇名家合作音樂會,這是非常、非常令人難忘的珍貴表演經驗。

2016年

 

2018年

 

非常親和又有耐心的 Jean-Louis

©Photography Jen-Pin LIN 林仁斌

 

他的專業、精湛演奏以及親和又帶著童趣的笑容,讓每一位跟他在一起的人都能充滿歡樂,卻又同時深深佩服他的高超演奏技巧。

©Photography Jen-Pin LIN 林仁斌

 

這張合照是 Jean-Louis Beaumadier 與 鋼琴家 Véronique Poltz 開心地笑容

©Photography Jen-Pin LIN 林仁斌

 

2024年, Jean-Louis Beaumadier 與 鋼琴家 Véronique Poltz 再次以亞洲巡迴方式來到台灣:

 

今天是本次巡迴中,唯一一場對談+演奏形式音樂講座,由蹦藝術主辦,怡樂長笛樂團協辦,非常榮幸。

 

今日音樂家介紹:

李怡徹

 

陳怡蓁

 

中國文化大學西洋音樂學系學士畢業,主修長笛、副修鋼琴

東吳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主修長笛

參加福爾摩沙合唱團,台北青年管樂團二團長笛演奏者與總幹事,八風谷管樂團長笛演奏者…等職務。

求學期間曾多次接受國外長笛大師指導,包括法國巴黎禁衛軍樂團長笛首席Patrick Desreumaux教授、德國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長笛首席Henrik Wiese教授。2012年6月於日本接受法國長笛大師Patrick Gallois個別指導,深受大師肯定。

 

周欣穎

 

林仁斌

 

鋼琴家/作曲家:

維若妮卡.波茲(Véronique Poltz)

當代短笛傳奇演奏家:

尚-路易.玻瑪笛耶(Jean-Louis Beaumadier)

 

今天我們音樂講座的隱藏節目:

短笛與長笛二重奏版

路基.修葛/威爾第:《假面舞會》大幻想曲

 

精彩復刻版:

Joseph Bodin De Boismortier五重長笛協奏曲


 

下方是仁斌老師拍攝現場花絮照😄

認真地構圖中🤓

 

認真地下跪求婚中(咦?😆😆😆)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 前往蹦藝術 Podcas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BON音樂】蹦藝術X大人社團 - 視覺與聽覺交織的音樂樣貌(三)拉赫曼尼諾夫:交響詩《死之島》

【BON音樂】蹦藝術X大人社團 - 視覺與聽覺交織的音樂樣貌(三)拉赫曼尼諾夫:交響詩《死之島》
Music and Painting Arts - 3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古典音樂是你的生活必需品?
希望有機會能拓展對古典樂的了解?
跟著林仁斌老師一起認識偉大的音樂藝術!

《大人社團》與蹦藝術攜手開設古典音樂鑑賞課程,林仁斌老師帶領學員欣賞每首的獨特之處,讓您徜徉在樂曲中,更貼近音樂家的心血結晶,聽出更多況味與樂趣!

《延伸閱讀》大人的音樂欣賞線上直播課程好嗎?學員真實回饋分享

《延伸閱讀》大人的音樂欣賞課學員回饋,看他們用音樂為生活注入繽紛

 

超級重量級~

【BON旅行】2024年8月歐洲旅遊行程|普契尼逝世百年.四大歌劇音樂探索之旅❤️

https://bonart.com.tw/20240812-bon-vayage-music-art-trip-2/

 

【精彩課程ing】

2024年4月起

大人的古典樂欣賞線上直播課(4/11週四下午班,共5堂):視覺與聽覺交織的音樂樣貌


主講人:林仁斌老師

 

你對古典音樂深深著迷,期待聽懂更多內容嗎?

不只對作品感興趣,也想多了解音樂家的背景?

跟著林仁斌老師一起揭開這層有趣又精彩的音樂面紗~

《大人社團》與蹦藝術的林仁斌老師攜手開設古典樂欣賞課,這期將「視覺與聽覺交織的音樂樣貌」為主軸,帶領學員們從不一樣的角度來欣賞音樂作品。浪漫時期之後,音樂、文學、繪畫及舞蹈皆蓬勃發展,各自精彩也相應爭輝。這期讓我們跟著林仁斌老師在音樂裡暢遊,聽出不一樣的樂趣。

 

《視覺與聽覺交織的音樂樣貌》全系列五堂課程介紹

  • 課程內容

    第一堂:孟德爾頌:第四號交響曲《義大利》

    孟德爾頌才華洋溢,不但從小飽讀詩書,其手繪寫生亦是一絕。年少的各地壯遊,不但為他留下回憶滿滿的風景繪畫,酷愛音樂的他,也以獨到的觀察,譜出令人難忘的旋律。第四號交響曲《義大利》便是孟德爾頌在親赴義大利遊歷之後的最佳回憶,也是古典樂迷們的最愛名曲。林仁斌老師將為同學們精彩解析這首充滿歡快的交響曲。

    第二堂:馬勒:第七號交響曲《夜曲》

    馬勒的第七號交響曲一直被認為是一首難以理解的作品,寫作於1904年至1908年間,與第六號交響曲《悲劇》創作時間互有重疊,2023年的馬勒指揮大賽,官方也選擇此首曲子作為指定曲目,考驗年輕指揮家們對於馬勒樂思的理解以及實際演奏詮釋之呈現。在本堂課裡,林仁斌老師將為同學們從創作背景到樂曲解析,全面地做出講解。

    第三堂:拉赫曼尼諾夫:交響詩《死之島》

    拉赫曼尼諾夫的交響詩《死之島》(op.29),最初的創作源起是在1908年看到了瑞士象徵主義畫家阿諾德•勃克林的畫作《死之島》展出於的萊比錫美術館而發想出來的。但這幅畫的原作其實是彩色的,拉赫曼尼諾夫說:「這幅畫厚重的結構和神秘的題材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顯露出了詩意的氛圍。之後我在柏林看到了原作,在色彩上它並不特別令我興奮。如果我第一次看到的是原作的話,或許我就不會創作我的《死亡島》了。我還是喜歡那幅畫黑白的樣子。」在這堂課中,老師將為大人們解析這首「音畫合一」的交響詩。

    第四堂:雷史碧基:羅馬三部曲(上):創作背景+《羅馬之泉》

    史畢基畢生的作品中,以羅馬三部曲(Roman Triptych)最為有名,這三部作品分別描述作者心中最具代表性的羅馬三種景色,包括「羅馬之泉」(The Fountains of Rome)、「羅馬之松」(The Pines of Rome)和「羅馬節日」(Roman Festivals)。 本系列的最後兩堂課,老師將帶領同學們聚焦於義大利作曲家雷史畢基對自己國家內這個具有豐富歷史的古城─羅馬,充滿情感的各種描述,值得一起細細品味

    第五堂:雷史碧基:羅馬三部曲(下):《羅馬之松》+《羅馬節日》

    史畢基畢生的作品中,以羅馬三部曲(Roman Triptych)最為有名,這三部作品分別描述作者心中最具代表性的羅馬三種景色,包括「羅馬之泉」(The Fountains of Rome)、「羅馬之松」(The Pines of Rome)和「羅馬節日」(Roman Festivals)。 本系列的最後兩堂課,林仁斌老師將帶領所有大人同學們聚焦於義大利作曲家雷史畢基對自己國家內這個具有豐富歷史的古城─羅馬,充滿情感的各種描述,值得您一同加入,細細品味欣賞~


阿諾德·勃克林:《死之島》

《死之島》Die Toteninsel)是瑞士畫家阿諾德·勃克林最著名的一幅畫作,也是拉赫曼尼諾夫於1908-1909年創作同名交響詩的靈感來源。·勃克林生前共為本畫創作許多版本,有彩色有有黑白,角度與繪畫細節也有所不同。

《死之島》之黑白複製品,是拉赫曼尼諾夫1907 年在巴黎看到,大受震撼之版本

 

死亡之島(俄語:Остров мёртвых),作品。 29號是謝爾蓋·拉赫曼尼諾夫創作的A小調交響詩。 1908年,他在德累斯頓逗留期間完成了這部作品。

拉赫曼尼諾夫的交響詩《死之島》op.29,最初的創作源起是在1908年看到了瑞士象徵主義畫家阿諾德•勃克林的畫作《死之島》展出於的萊比錫美術館而發想出來的。

現在我們知道但這幅畫的原作其實是彩色的,更有意思的是,拉赫曼尼諾夫說:「這幅畫厚重的結構和神秘的題材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顯露出了詩意的氛圍。之後我在柏林看到了原作,在色彩上它並不特別令我興奮。如果我第一次看到的是原作的話,或許我就不會創作我的《死亡島》了...我還是喜歡那幅畫黑白的樣子。」

 

阿諾德·勃克林:《死之島》畫作 維基百科網頁

勃克林這幅令人一見難忘的畫作,描繪了一座島嶼,這孤島前矗立著雙側的石頭路障,而距離它更遠的地方,有一塊巨大的岩石高高地伸出海面,裡面有著巨大的死者墓室。

水面這艘船,由一位黑衣舵手操縱,他的白袍乘客像幽靈一樣站著。

 

在勃克林的數個不同的版本這幅畫作,人物有著一位共通點:

一位深色划船者和一位穿著白色白袍站著的人,他們在小船上,渡過了黑暗中的湖或著海,航向一座孤島。

許多人對這幅畫作出的解釋是,這是希臘神話中冥王黑帝斯的船夫卡戎,專門負責划船,接引剛離人世的亡魂,正渡過冥河阿格龍河

但其實畫家勃克林本人,從未親身在公眾面前解釋過這幅畫,這個內藏意義,是藝術品買家格列在1883年解釋的。(維基百科網頁)

 

神曲》中阿克隆河邊的卡戎與亡靈們(畫家古斯塔夫.多雷(Gustave Doré, 1832-1883)繪製)

 

畫作完整版本清單(取自維基百科網頁)

第一版 (1880)-版畫、油畫,74 x 122公分,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Arnold Böcklin - Die Toteninsel II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1880

 

第二版 (1880)-版畫、油畫,111 X 115公分,巴塞爾

Arnold Böcklin - Die Toteninsel I (Basel, Kunstmuseum) 1880

 

第三版 (1883)-版畫、油畫,80 X 150公分,柏林

Arnold Böcklin - Die Toteninsel III (Alte Nationalgalerie, Berlin) 1883

 

第四版 (1884)-銅畫、油畫,81 x 151公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被毀

黑白畫作,亦為拉赫曼尼諾夫所見,產生作曲靈感之版本

Arnold Böcklin - Die Toteninsel - Version 4 sw | black and white photography 1884

 

第五版 (1886)-80 x 150公分,萊比錫

Arnold Böcklin - Die Toteninsel V (Museum der bildenden Künste Leipzig) 1886

 

拉赫曼尼諾夫的創作源起

作曲家史特拉汶斯基曾形容拉赫曼尼諾夫為「六英尺二吋的俄羅斯陰鬱」(six feet two inches of Russian gloom)

而拉赫曼尼諾夫在1908年時,身體健康一度不佳,導致他相當悲觀,甚至「不知自己何時會到地獄」

在創作過程中,他被羅馬天主教亡靈彌撒或安魂彌撒中使用的旋律《末日經/神怒之日》(Dies irae)主題所吸引,於是引用了這首樂曲作為《死之島》的片段動機與主要氣氛來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sn9LWh230k

 

筆者補充:震怒之日》(末日經)

(本段取自維基百科「震怒之日」條目)

震怒之日》,亦可稱作《末日經》,是一首天主教繼敘經,收錄於《常用歌集》內。

歷史

《常用歌集》雖然是19世紀後期所出版的歌集,但部份曲調可以追朔至11世紀,而音樂學者大致也認定《震怒之日》可能早至7世紀編纂《葛利果聖歌》時或已經出現,因為其歌詞採用了中世紀拉丁語詩歌形式所寫成,以描寫最後的審判時,上主號角聲將所有已亡的人類靈魂召喚及進行審判,以決定最終各人的得救與否,歌詞中特別提及不能通過審判的,將會被扔在地獄內,受著永火的懲罰。

後來,天主教的追思禮儀中,把《震怒之日》加入在內,以宣示天主將對人死後作出審判的宣示,而在聖公宗公禱書中也有收錄《震怒之日》。

歌詞

 
序號 拉丁文原文[1] 現代中文翻譯[2] 明代譯本《彌撒經典》中的中文翻譯[3]
1 Dies iræ, dies illa
Solvet sæclum in favilla,
Teste David cum Sibylla.
依照大衛與女先知,
預告世界將歸燼灰,
那天真是主震怒日期!
世界燬日,哀哉凶哉,
達未德王,童女共證。
2 Quantus tremor est futurus,
Quando Judex est venturus,
Cuncta stricte discussurus!
審判大主降臨之時,
追問一切清算無遺,
我心我靈將顫慄無比。
審判生死,下降之時,
詳詢徳慝,顫慄至哉!
3 Tuba mirum spargens sonum,
Per sepulchra regionum,
Coget omnes ante thronum.
號筒響逼四方八極,
死過眾生起自墓穴,
向判主座前都來聚集。
吹號嚴響,四方八極,
墓中蒼生,座前雲集。
4 Mors stupebit et natura,
Cum resurget creatura,
Judicanti responsura.
善者惡者都要復生,
前往判主答覆鞫訊,
死與體質將不勝怖驚!
靈復原身,答主判訊,
死也性也,不勝驚駭!

*歌詞未完,僅擷取部分


 

延伸閱讀

https://bonart.com.tw/all-about-sergei-rachmaninoff/

 

樂曲編制

 

完整總譜首頁配器展示

 

音樂特色

樂曲以5/8為主(3+2 與 2+3互換),以加上弱音器之低音提琴與大提琴與豎琴,低沈而陰森靜謐地開始全曲,似乎暗示著畫作中那陰鬱、神秘不可知的故事背景。而5/8拍的律動,因為不規律,更讓人聽到音樂時,情不自禁地感受到不安,似乎暗示著整個死氣沉沉的小島,深不見底的黑暗水域。

法國號​​帶來的陰沉的第二主題強化了沮喪的情緒。

在整首樂曲之間,我們不斷地聽見《末日經/神怒之日》(Dies irae)主題或片段動機:

 

持續不斷地,我們因為聽見《Dies irae》主題暗示,之後又回到了開頭節奏主題。

音樂逐漸變得躁動激烈,節奏加快,管弦樂色彩出現,並達到了樂曲高峰(8:20)。

接下來音樂漸漸平息,但隨後卻出現了更多《Dies irae》旋律的暗示,並再次凝聚熱情的高潮;音樂呈現出渴望與掙扎,似乎是希望逃離這個充滿苦難的世界。

之後,《Dies irae》的片段再次主宰了整個交響詩的主要氛圍,音樂漸漸消失,開頭的黑暗素材(5/8)再次又回來了。

而就在樂曲結束之前,出現了幾乎完整的《Dies irae》旋律...

樂曲就在一片寧靜中,漸漸褪去

 

總譜版本欣賞

8:20(第一波音樂高峰)

15:08 (無可抗拒的交響音樂暗黑高潮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LMgvEGqvDw

 

音樂會版本欣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kSsVGFXxZ8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 前往蹦藝術 Podcas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BON音樂】舒曼:克萊斯勒魂(Kreisleriana)op.16 簡介

【BON音樂】舒曼:克萊斯勒魂(Kreisleriana)op.16 簡介
Schumann: “Kreisleriana” op.16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舒曼簡介

作曲家:舒曼(Robert Schumann, 1810年6月8日—1856年7月29日)

 

克萊斯勒魂概說

初版樂譜(1839)封面

從樂譜封面,我們可以看到除了標題「Kreisleriana」之外,還加註了「幻想曲」(Fantasien),顯現出此曲在舒曼心中的特性,是屬於幻想曲非只是組曲。

而寫作鋼琴曲《克萊斯勒魂》的年代(1838),同樣是舒曼與克拉拉熱戀,背著父親維克互通情意的期間。

其實除了《兒時情景》之外,《克萊斯勒魂》還有另一套《大衛同盟》舞曲,都是舒曼因為愛慕著克拉拉,靈感迸發而陸續創作的鋼琴作品。

另外最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此曲的靈感來自克拉拉,但舒曼卻將樂曲題獻給了認識且仰慕的鋼琴家:蕭邦。

 

根據資料,舒曼於1838年的4月,由於跟克拉拉不能時常見面,因此舒曼經常透過音樂創作作為情書,與克拉拉交換心中的想法,心中熱切的他,只花了大約四天時間,就完成了這首結合文學與音樂的幻想曲集。後來舒曼再於1850年對此曲作出修訂,故有1850年修訂版。

而此曲標題《克萊斯勒魂》(Kreisleriana, op.16),其實是來自德國浪漫主義文學代表人物~E. T. A.霍夫曼(Ernst Theodor Wilhelm Hoffmann, 1776 - 1822);在小說中,這位約翰尼斯.克萊斯勒(Johannes Kreisler)是一位瘋狂、古怪、狂野而充滿機智的指揮家。

舒曼其實從創立「新音樂雜誌」起,便喜愛使用筆名,化為各種角色,觀念看法時有不同,例如舒曼自己的「弗洛雷斯坦」和「尤西比烏斯」,可以互相對話,這某種程度來說,與E. T. A.霍夫曼能夠創寫文學作品,已有相當程度的異曲同工之妙。因此舒曼以著對於克拉拉的豐沛感情,加上佳人不在身邊的日日思念情感,都讓舒曼化為創作動力,以極短時間便能完成此套《克萊斯勒魂》幻想曲。

音樂如夢如詩,炫技又耐聽。

 

我最喜愛的作品 - 舒曼

在1839年出版後不久後,舒曼曾在一封信中,稱《克萊斯勒魂》為「我最喜歡的作品」,顯見此曲深得其心。而《克萊斯勒魂》共由8首段落構成,分別是:

 

《克萊斯勒魂》全8曲列表

 
Title  標題 Key 調性
1. 激烈而快速的 (Äußerst bewegt 

ABA架構

從音樂弱起拍樂句中開始,帶有交錯性的節奏,兩個主要部分與抒情中間部分,全曲主要以十六分音符寫成。

2/4拍,d小調
2.很親密而不要太快 (Sehr innig und nicht zu rasch)

ABACA 架構

A部分具有柔軟、鐘聲音型的對位,間奏曲則是內聲部活躍的豐富線條。

3/4拍,降B大調
3.很激動的 (Sehr aufgeregt

ABA 架構

A 部分以黑暗中帶著緊張的感覺為特色,而B部分則是深具有舒曼的心碎又華麗風格,對位法亦深具表現力。

2/4拍,g小調
4.很緩慢的 (Sehr langsam

ABA 架構

本段落帶著令人驚訝的晚期貝多芬式的溫柔和真誠。

4/4拍,降B大調
5.很活潑的 (Sehr lebhaft)

ABACABA 架構

情緒和質感劇烈波動。A段彷彿開玩笑,又像惡作劇般的效果,如同E.T.A. 霍夫曼的文學作品般,舒曼音樂中的戲劇效果同樣非常突出。

3/4拍,g小調
6.很緩慢的 (Sehr langsam)

A(B)ACA 架構

由非常單純而緩慢的旋律開啟本段音樂,5個小節後進入帶有32分音符的戲劇化節奏結構,而如同敘事般,引領我們進入幻想的感受中。

12/8拍,降B大調
7.很急促 (Sehr rasch

ABAC 架構

本段音樂有著神似巴洛克音樂的複音風格,音樂卻更加迅速而狂熱,似乎我們感受到了舒曼那無比狂熱的情緒。

2/4拍,c小調-降E大調
8.迅速而戲耍似的(Schnell und spielend )

ABACA 架構

A 段右手部分,似乎在鋼琴上躡手躡腳地偷偷跳躍著,感覺像趣味卡通人物的形象。而B段落非常抒情而豐富。 C段落則為音樂注入了一陣深刻的悲傷。(舒曼在再現A樂譜上寫著“Mit aller Kraft”,意即「用你所有的力量」);第一主題後來舒曼運用在第一號交響曲《春》。

6/8拍,g小調

 

樂譜版本欣賞

Slåttebrekk:

00:00 – No.1*

02:41 – No.2

12:14 – No.3*

16:48 – No.4

20:57 – No.5*

23:53 – No.6

28:13 – No.7

30:25 – No.8

Endres:

33:34 – No.1

36:24 – No.2*

45:35 – No.3

49:59 – No.4

54:08 – No.5

57:28 – No.6

1:02:03 – No.7*

1:04:12 – No.8*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rZn9HyIwEU

 

精彩演奏欣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zF4QJajdjY

 

王羽佳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5FayGAxTf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mNAIpymtl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cFrswuspns

 

Hélène Grimaud – 4. Sehr langsam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ZvnJcw-kGQ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 前往蹦藝術 Podcas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BON音樂】音樂會導聆:力晶2024藝文饗宴 – 第七屆國際長笛藝術節 舒茲長笛協奏.指揮交響之夜

【BON音樂】音樂會導聆:力晶2024藝文饗宴 – 第七屆國際長笛藝術節 舒茲長笛協奏.指揮交響之夜
Karl-Heinz Schütz Taiwan Mozart Concertos Concert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第七屆國際長笛藝術節 揭幕音樂會

力晶2024藝文饗宴 – 第七屆國際長笛藝術節

舒茲長笛協奏.指揮交響之夜

主辦單位:新象.環境.藝之美文創

冠名贊助:力晶文化基金會

 

4/26 - 5/25 強檔節目不間斷!

 

藝術家 Artists

長笛|指揮 卡爾-海因茨.舒茲 Karl-Heinz Schütz

 

NTSO國立臺灣交響樂團 National Taiwan Symphony Orchestra

 

音樂會演出曲目 Programme

莫札特:G大調第一號長笛協奏曲Mozart: Flute Concert No.1 in G Major K.313

莫札特:D大調第二號長笛協奏曲Mozart: Flute Concert No.2 in D Major K.314

中場休息

貝多芬:第七號交響曲Beethoven: Symphony No.7 in A Major Op.92

 

力晶美學藝堂 

音樂會演前導聆

講題:神童vs.樂聖 — 走進舒茲心中的維也納風格

主講:林仁斌/台灣蹦藝術協會理事長

時間:18:30-19:15

地點:國家音樂廳大廳(18:20一號門 開放入場)
更多資訊 More Info

新象官網 Official Website|http://www.newaspect.org.tw/2024schutz

新象粉專 Facebook Page | http://www.facebook.com/newaspect

 

音樂會前導聆 - 林仁斌老師

 


神童vs.樂聖 — 走進舒茲心中的維也納風格

維也納,莫札特與貝多芬的城市

兩人曾經相遇?

關於這兩位偉大家樂家是否曾經相遇,許多的故事版本是這樣的:

17 歲的貝多芬被介紹拜見莫札特,於是貝多芬來到莫札特在維也納的家中,並被要求演奏一些作品東西。

貝多芬彈奏了莫札特的 C 小調協奏曲,演奏過後莫札特要求他繼續演奏,於是貝多芬便開始即興演出,莫札特對此印象深刻,他立即告訴妻子康斯坦采:“注意這位那個男孩,有一天他會為世界帶來一些全新的轉變。”(Watch out for that boy, one day he’ll give the world something to talk about.)

關於這則故事,我們無從得知真偽,但網路上有很多梗圖,想要證明這件事情「確實存在」

 

有這樣,莫札特昭告世人的版本

 

也有這樣,莫札特認真傾聽的版本

 

無論真相如何,相信所有人都願意相信他們是見過面的,因為這樣的傳承是多麽美好~

 

莫札特的維也納風格

常見的「前古典主義」,如果依據不同國家之音樂特色,亦可再細分為法國和義大利的「嘉蘭特風格」(Gallant style),德國北方的「感傷風格」(Empfindsamer Stil)以及「感傷風格」的廣義音樂風格:「狂飆風格」(Sturm und Drang)。

 

「嘉蘭特風格」(Gallant style)

嘉蘭特風格」音樂較為輕快、高貴、優雅,有時還帶點詼諧趣味。以調性來說並不複雜,多為主調音樂。「嘉蘭特風格」之音樂特色為短樂句,在幾個小節內呈現單純旋律,和聲並不複雜,以輕鬆悅耳為感受。到了 1735年,也開始使用「古典時期」經常使用之「分解和弦」,又稱「阿爾貝堤低音」(Alberti bass)。

以下是「嘉蘭特風格」各種語言版本:

Gallant style(英文)
Galanter Stil(德文)
Style gallant(法文)
Stile galante(義大利文)

由於「Galant」 一詞,原義為法文中「尋樂」、「追求享受」之意,之後則被引申為「優雅嫻熟」的形容詞,也被學者們指出具有「法國宮廷趣味」之意。

 

莫札特「嘉蘭特風格」音樂欣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FRYoBy7iT8


「感傷風格」(Empfindsamer Stil)

感傷風格」(Empfindsamer Stil)則是指一部音樂作品中,作曲家須在表現手法和感情上有連續性的變化,同時在音樂之力度強度與樂句前後呼應也須有連貫之情感。旋律設計部分並未包含過多之裝飾音,以乾淨、簡潔但明確的弦律線條著稱。給予聽者的情緒感受,反而因為音樂本質單純化,更能感受到和聲之美與音樂性與感受性。

 

「感傷風格」音樂欣賞

以下播放列表為「感傷風格」,共有 7段音樂。
按下↓「左上方」,可以換軌欣賞音樂: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OdyCjMlJLM&list=PLyRWx8x43ZJrgqyvg85tzzYBmORM5tgRa

 

莫札特「感傷風格」音樂欣賞

第九號鋼琴協奏曲 K.271 第二樂章

https://youtu.be/Vrlk69Fmp_8?t=608

 


「狂飆風格」音樂欣賞(Sturm und Drang)

「狂飆風格」則指是 1760年至 1785年左右,發生在德國文學界的一場運動,並在1770年代達到高峰。當時其藝術目的以反理智且主觀的風格,表現情緒的恐慌、驚愕、暈眩以及戲劇般的壓倒性,令人感到驚恐。所有「狂飆風格」的追隨者都強烈信仰個人自由,特別是從傳統以來受到束縛的藝術創作傳統中,達到解放,近雃創造出真正自由之音樂風格。除了音樂之外,戲劇是最能代表「狂飆風格」的藝術形式。

以音樂來說,海頓寫作於 1770年之間之小調交響作品,如 No.26, No.44, No. 49, No.52 與 No.59,均可視為具有「狂飆風格」之風格。

 

海頓第26號交響曲

https://youtu.be/RAXZwIEHc_Y?t=12

 

如果您對莫札特的音樂夠熟悉,應該也會立刻想起第20號鋼琴協奏曲的前奏,同樣是小調、同樣是切分音型,這就是古典前期,甚至進入古典時期都還存在,是大時代的常用風格: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0Hys66rpMI

 

此三種風格在前古典主義在巴洛克風格中孕育成形,並與羅可可風格其同生共存,但就某些方面來說,或多或少是對巴洛克風格的反動思潮。

 

而莫札特著名的第 25號 g小調交響曲第一樂章,因為強烈戲劇性,也是屬於「狂飆風格」。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 Symphony No. 25 in G minor, K. 183/173dB
Conductor: Leonard Bernstein
Vienna Philharmonic Orchestra (Wiener Philharmoniker)

https://youtu.be/ApvqOhbsriA?t=24


讓我們回到莫札特兩首長笛協奏曲 K.313 與 K.314

先從莫札特的 C 大調雙簧管協奏曲,K. 314 (271k)講起,這首雙簧管協奏曲創作於 1777 年春夏之際,是他為貝加莫的雙簧管演奏家朱塞佩·費倫迪斯(Giuseppe Ferlendis, 1755–1802)創作。除了是莫札特唯一的一首雙簧管協奏曲,也是雙簧管樂器在古典時期最知名的作品。

最值得一提的,後來1778年,莫札特接受了荷蘭長笛演奏家費迪南德·德尚(Ferdinand de Jean, 1731-1797)的委託,:這個委託案需要創作四首長笛四重奏和三首長笛協奏曲,但後來莫札特只完成了三首四重奏和一首新的長笛協奏曲(KV.313, G大調)。

然後莫札特靈機一閃,便將一年前原本寫給雙簧管的C大調協奏曲改編為D大調長笛協奏曲KV.314,意圖矇混過關。

但這項取巧還是被發現,因此費迪南德·德尚並未履約給付莫札特全額,原定的200枚金幣只剩下96枚。儘管為了適應長笛的演奏技巧,莫札特也確實做出調性與一些音型的調整,但整體來講並未做出重大修改,一聽就知道是同一首協奏曲...(XD)

 

看一下莫札特這段時期的管樂協奏曲創作順序

 

 

【BON話題】討厭長笛的莫札特?

關於莫札特是否喜歡長笛,一直存在一些疑問。

關於他可能不喜歡長笛的說法,多半源自於1778年莫札特寫給父親的一封信;在這信中,莫札特恰巧寫出了為何沒有完成費迪南德·德尚的委託,讓我們一起仔細看看這封信的內容:

"德尚明天也要去巴黎,因為我只為他完成了兩首協奏曲和三首四重奏,所以寄給我的96古爾登太少了,(因為這少於原本協定金額200古爾登的一半):但他必須全額付給我,因為這是我和文德林一家的協議,我可以稍後再把其他作品寄給他。 我沒能完成它們並不奇怪,因為我在這裡從來沒有一個安靜的時間。 我只能在晚上作曲,所以我也不能早起; 此外,一個人並不總是有工作的心情。 當然,我可以整天潦草地寫東西,但是這樣的作品會走向世界,我自然不想因為扉頁上的名字而感到羞恥。 此外,你知道,每當我必須為一種我無法承受的樂器寫作時,我就會變得非常無能為力。 因此,為了得到一些消遣,我也同時創作其他樂曲,例如鍵盤和小提琴的二重奏,或者我改為寫作彌撒。

(英文原文:" Dejean is also leaving for Paris tomorrow and, because I have only finished two concertos and three quartets for him, has sent me 96 gulden too little, evidently supposing that this was the half of 200): but he must pay me in full, for that was my agreement with the Wendlings, and I can send him the other pieces later. It is not surprising that I have not been able to finish them, for I have never a single quiet hour here. I can only compose at night, so that I can't get up early as well; besides, one is not always in the mood for working. I could, to be sure, scribble off things the whole day long, but a composition of this kind goes out into the world, and naturally I do not want to have cause to be ashamed of my name on the title-page. Moreover, you know that I become quite powerless whenever I am obliged to write for an instrument which I cannot bear. Hence as a diversion I compose something else, such as duets for clavier and violin, or I work on my mass.")

其實除了這封信之外,沒有任何真正的證據顯示莫札特是否喜歡或不喜歡長笛。

有可能是生活步調來不及創作,讓他討論長笛,也有可能是他害怕父親失望或生氣,在信中不讓自己看起來太過於偷懶,所以編造了延遲完成作曲的理由...

 

K.313 G大調長笛協奏曲

第一樂章:莊嚴的快板

奏鳴曲快板曲式(呈示部 - 發展部 - 再現部 - 尾聲)

00:05 - 1. Allegro maestoso

這首協奏曲以莊嚴的風格開啟管弦樂的呈示部(包含完整的第一主題與第二主題以及銜接尾段),長笛再接續演奏完整呈示部第一主題與第二主題,中段的小調非常抒情優美,再現之主題亦有變化,是非常經典之長笛協奏曲作品。(實在無法相信莫札特有可能討論這項樂器~應該是討厭報酬太低吧XD)

 

第二樂章:不甚慢的慢板

三段體(A - B - A - 尾聲)

08:56 - 2. Adagio ma non troppo

作為第二樂章,本樂章有著濃厚的敘事性,由G大調出發,中間至e小調,再回到G大調,具有完整三段體風格。

 

第三樂章:輪旋曲:小步舞曲速度

輪旋曲式(A - B - A - C - A - 尾聲)

18:22 - 3. Rondo. Tempo di Menuetto

第三樂章為快速活潑風格的小步舞曲,比起許多過去的小步舞曲,具有更加快速與炫技的特質。隨著一次一次的主題回歸,音樂在越來越熱烈與快樂的氣氛中邁向結尾。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d0FN1f8epc

 

舒茲的第三樂章精彩演奏欣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iL3VW4e2ZU

 

K.314 D大調長笛協奏曲

第一樂章活潑的快板(Allegro aperto)

樂團率先演奏出開朗活潑的第一主題,是大眾最熟悉的莫札特風格之美妙旋律。

第二主題為帶著裝飾音的抒情旋律。整個樂章顯德抒情優雅,富有歌唱性,也洋溢著古典時期主義義大利歌劇般美妙的歌唱與輕鬆快樂之感。

同時擔任獨奏與領奏的舒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OBoIlxUDa0

 

第二樂章為不太慢的行板(Adagio non troppo),三段體。

第二樂章旋律略帶憂鬱,整體優雅抒情,中段轉為小調,更顯深沈。與第一樂章相比,第二樂章為典型的旋律慢板樂章,讓雙簧管有機會展示更多歌唱的美聲。

https://youtu.be/IOBoIlxUDa0?t=466

 

第三樂章為輪旋曲-稍快板(Rondo : Allegretto),迴旋曲式。

在第二樂章慢板的莊重感之後,第三樂章進入了全新的氣氛,以稍快的旋律,輪旋曲曲式展現出音樂中的活潑感。以曲式來看,輪旋曲的活潑段落穿梭於全曲之中,更讓第三樂章有著輕快活潑的氣氛,器樂獨奏者更加展現出演奏的技巧。

https://youtu.be/IOBoIlxUDa0?t=856


酒神的舞蹈

貝多芬:第七號交響曲

本曲共有四個樂章,全長約35-38分鐘:

  1. 持續的—甚快板(Poco sostenuto – vivace)
  2. 稍快板(Allegretto)
  3. 急板—甚慢的急板(Presto – Assai meno presto)
  4. 有活力的快板(Allegro con brio)

 

在此將貝多芬的交響曲創作年代整理,一起觀看他的寫作歷程

第一號 1800年

第二號 1802年

第三號 1804年

第四號 1806年

第五號 1807-08年

第六號 1808年

第七號 1812年

第八號 1813年

第九號 1823年

 

貝多芬的第七號交響曲 管弦樂譜手稿

 

與過去的交響曲越來越不同之處為,貝多芬越來越重視交響曲的故事性、架構與發展,我們可以看到光是交響曲開始的第一段落,就長達到62小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SJJynLJmes

 

讓我們來欣賞貝多芬第一號的開始慢板序奏(共12小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caUGsL2EpI

 

大約3:40秒之後,才進入6/8拍甚快速段落:

https://youtu.be/3SJJynLJmes?t=210

 

第一樂章的快板旋律實在太經典,被華格納譽為:「舞蹈的神化」(The Apotheosis of Dance),也被李斯特譽為「節奏的神化」,更被許多影視作品引用,成為名曲中的名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JqoOGs9nDw

 

第二樂章

a小調,速度標示為稍快板(Allegretto)。

本樂章是第七號裡最受歡迎與喜愛的樂章,在當年貝多芬首演時,亦被現場熱烈要求安可再演一次。本樂章的多次反覆手法,充滿了變奏與各種管弦樂法之美,貝多芬也加入三聲部賦格(18'10")段落,讓本樂章既擁有優美的旋律,又有的豐富的深度。

 

一個憂鬱的a小調和聲之後,樂曲進入節奏化的主題(13'18")

https://youtu.be/3SJJynLJmes?t=798

 

接著,一次一次的聲部疊加,和聲與色彩也越來越豐富(14'43"): 

https://youtu.be/3SJJynLJmes?t=884

 

管樂、定音鼓加入,再次加入音樂中的厚重感(15'19"),第一主題的重複(四次,一次比一次強):

https://youtu.be/3SJJynLJmes?t=921

 

中段轉為A大調,全然不同的的氛圍(16:00):

https://youtu.be/3SJJynLJmes?t=962

 

接續,音樂再轉回C大調(17:00

https://youtu.be/3SJJynLJmes?t=1021

 

高音木管吹奏主旋律,弦樂以變奏回應(17:18

https://youtu.be/3SJJynLJmes?t=1038

 

三聲部複格段落(18:10):

https://youtu.be/3SJJynLJmes?t=1092

 

第三樂章:急板(21:00

貝多芬在交響曲的另一大改革,便是將海頓與莫札特經常使用的「小步舞曲」,改為「詼諧曲」,呈現出更多樣化,或者說更炫技的管弦樂演奏。在第七號交響曲中,貝多芬以「急板」(Presto)來呈現此交響曲的精彩: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SJJynLJmes&t=1260s

 

第四樂章:熱情活潑的快板

輪旋曲式(A - B - A - C - A - 尾聲 )

第一主題段落(30:0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SJJynLJmes&t=1802s

 

第二主題(31'02")為附點節奏加上快速短圓滑演奏,同時具備詼諧感,與第一主題之個性亦呈現出對比,也具有舞曲風格,聽著聽著讓人不禁手舞足蹈了起來:

https://youtu.be/3SJJynLJmes?t=1862

 

一路奔馳跳躍,進入最後尾聲,音樂也越來越熱烈而接近狂舞(36:21):

https://youtu.be/3SJJynLJmes?t=2181

 

講解至此,今晚的導聆演講進入尾聲,期待大家有的美好而豐富的維也納之夜~

 

也請別忘記,後續還有一連串精彩的長笛名家精彩音樂會等您再次前來欣賞❤️


【附錄】維也納愛樂長笛首席卡爾-海因茨.舒茲 專訪

維也納愛樂長笛首席 Karl-Heinz Schütz 與蹦藝術執行長林仁斌

維也納愛樂長笛首席 Karl-Heinz Schütz 與蹦藝術執行長林仁斌

寫在訪問前

維也納愛樂長笛首席卡爾-海因茨.舒茲 Karl-Heinz Schütz,是在國際間持續受到高度重視的長笛演奏家,他的身型高大,氣息綿長,音色高雅亮麗,兼具德奧與法國學派的圓融演奏,讓所有聽過他演奏的人都難忘他優雅的詮釋與高超的演奏技巧。筆者與他共同都曾是班諾德老師(Philippe Bernold)的學生,聊起天來可以說更加清楚他在音色上所下的苦工與成就,這些也都在訪談中一一呈現。

下面這張照片是他於2017年8月日本長笛年會精彩的獨奏會,謝幕接受觀眾鼓掌時與伴奏長崎麻里香相視微笑時,筆者所拍攝的照片(林仁斌攝影©)

2017年8月Karl-Heinz Schütz於日本長笛年會精彩的獨奏會謝幕照(©林仁斌攝影)
2017年8月Karl-Heinz Schütz於日本長笛年會精彩的獨奏會謝幕照(林仁斌攝影©)

 

卡爾.海因茨.舒茲|長笛(簡介取自NTSO網站)

卡爾.海因茨.舒茲是現任維也納愛樂的獨奏長笛家。除了維也納愛樂之外,他也在維也納國立歌劇院、斯圖加特愛樂(曾任)、維也納交響樂團(2005年到2011年),擔任相同職位。他出生於奧地利因斯布魯克,成長於提洛州的蘭德克,他在奧地利福拉爾貝格州立音樂院受教育,師從依娃.阿姆斯勒,之後前往瑞士受教於奧雷勒.尼可萊,最後考取法國國立里昂高等音樂院,師事菲利浦.班諾德。

卡爾.海因茨.舒茲於1998年贏得卡爾尼爾森國際音樂大賽首獎,1999年又在波蘭克拉科夫國際長笛大賽奪冠。他以獨奏家身份在歐洲與日本各地演出重要的長笛協奏曲,他合作的樂團包括維也納愛樂、維也納交響樂團、NHK東京交響樂團與札幌交響樂團等。指揮家丹尼爾.巴倫波因、法比奧.雷西、雅科夫.克賴芝伯、狄米特里‧齊塔顏柯、以及貝特杭.德.比利等人都曾邀請他擔任音樂會的獨奏家。卡爾.海因茨.舒茲熱愛室內樂,他參與眾多樂團的演出,範圍涵蓋巴洛克到現代音樂樂團。長笛家沃爾夫岡.舒爾茨2013年去世之後,卡爾.海因茨.舒茲便接替他在維也納-柏林木管五重奏與維也納圓環樂團的位置。他也受邀至各大音樂節演出,包括奧地利的薩爾斯堡、布雷根茲、格拉茲,法國蒙佩利爾、德國萊茵高、札幌與布拉格等等。

卡爾.海因茨.舒茲除了擔任維也納愛樂長笛首席之外,也是國立維也納音樂暨表演藝術大學的長笛教授,也在數間大學擔任客座教授一職。他在歐洲各地舉辦大師班,也為唱片公司錄製音樂,特別是為東京卡梅拉塔錄製了莫札特、浦羅柯菲夫與布拉姆斯的作品。在指揮家內維爾.馬里納爵士的帶領下,他與聖馬丁學院樂團為山度士唱片發行了一張專輯,名稱為「20世紀大協奏曲」。他也擔任奧地利蘭德克視野音樂節的藝術總監。

 

除了傳統長笛曲目之外,他也非常熱衷嘗試各式改編曲目,且非常忠於原味並炫技十足。例如以下這首孟德爾頌長笛協奏曲(原小提琴協奏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time_continue=1&v=k1MeMiq5Zi8&feature=emb_logo

 

他的原創改編作品中,筆者最愛的就是這套普羅高菲夫芭蕾舞劇《羅密歐與茱麗葉》音樂幻想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vnLYAdrLss


訪談內容

終於有機會在台灣訪問Karl-Heinz,以下就是筆者整理過後的精彩訪談內容:

 

林仁斌(以下簡稱林):非常喜愛您的演奏。但我第一次現場自聽到你的獨奏是在2017年你在日本川崎長笛年會中的演出,有獨奏會與協奏曲,真的非常非常精彩。

Karl-Heinz:有的,我有印象當時在年會時遇見了一群台灣來的長笛合奏團朋友們。

林:是的~我就是他們的樂團指揮。從時候起便非常期待能有機會與你訪談,多聊聊你對於長笛的各種想法~

Karl-Heinz:對啊~今天我們終於見面了(笑)

林:我知道之前幾次都是國立台灣交響樂團邀請您演奏協奏曲,這次非常開心新象也邀請您在台北,與室內樂夥伴們一起演奏這場《維也納・柏林愛樂木管重奏團》音樂會

Karl-Heinz:對啊!我超開心能夠再次來到台灣,而且又是另一種不同的組合。

下方照片是2019年9月26日 國家音樂廳 -《維也納・柏林愛樂木管重奏團》音樂會謝幕(©林仁斌攝影)

20190926-維也納・柏林愛樂木管重奏團 音樂會謝幕(林仁斌攝影)

 

Karl-Heinz:我2021還會再來台灣喔~(預告:是下一屆2021年的《台灣長笛藝術節》喔~)

林:今天的訪問,我們就多聊一下有關於你,讓台灣的愛樂朋友們更加認識你,我想首先就先從木管五重奏的演奏感想開始吧~

Karl-Heinz:演奏《維也納・柏林愛樂木管重奏團》是種無上的喜悅。來自不同樂團的好手們,我們熱愛室內樂,也欣賞彼此的演奏。在演奏過程中更是張力十足(是好的Tension),我非常享受這麽棒的音樂與我們的音樂會。

林:你們在練習的過程中,都是如和進行溝通的呢?

Karl-Heinz:我們的溝通,演奏比說話還要多!(哈哈大笑)面對新曲目時,有想法的人會先表述,大家就進行必要的討論,然後我們最愛演奏,一邊演奏一邊相互感受與溝通,找出各自的想法。音樂是流動的藝術,我們覺得不太需要「一直說話」來取代音樂,雖然說話經常是必要的,但我認為音樂本身就是演奏,這是最真實的。

林:嗯嗯~確實。你目前擁有非常忙碌的音樂家生活,如何平衡生活比例呢?

Karl-Heinz:幾年前我開始意識到我幾乎每「1.67」天就站在舞台上演出(笑),但我沒仔細去計算音樂會的比例,當然有許多管弦樂團、室內樂與獨奏,我樂在其中。

林:幾年前我跟班諾德老師聊到,這些年來你教過這麼多學生,最喜愛的是哪一位?他馬上告訴我「Karl-Heinz Schütz!」

Karl-Heinz:真的嗎!?好開心他提到我~

林:真的~因為你很高大,他還模仿你第一次找他時,低頭看著他自我介紹的模樣...

Karl-Heinz:哈哈!真的太好笑了,我自己也印象深刻。

林:這麼多年來,我一直關注你的各項演出,就讓我們接著聊下去吧~你是如何開始你的長笛學習呢?

Karl-Heinz:我在奧地利鄉下奧地利蘭德克出生成長(位於因斯布魯克區),這邊以滑雪度假著名,同時著名的還有我們的「銅管樂團」!小時候我父親樂團因為樂團缺長笛,於是就要我拿起樂器一起進樂團(編按:當地的「銅管樂團」接近我們說的管樂團,團內編制有長笛、單簧管等木管樂器)

林:那時是幾歲?

Karl-Heinz:大概11歲。

林:這對許多管樂學習者很有激勵作用,因為大家常常擔心太晚開始學音樂。

Karl-Heinz:我覺得管樂學習不需要太早,畢竟身體需要發育完全,才會有充足的氣流可以演奏。像我女兒現在8歲也在吹奏長笛,她的氣息的確有點還不夠。

林:你有幾個小孩?

Karl-Heinz:3個。(14歲、11歲與8歲)

林:跟奧爾(Walter Auer)一樣耶~他也是三個小孩。

Karl-Heinz:對啊~有默契。(笑)

林:接下來呢?你的學習歷程是:

Karl-Heinz:我在求學階段非常幸運~每位老師有著非常宏觀的視野,我的音樂學習非常快樂。(筆者補充於下:各位可以看出他的學習一步步從德奧進入瑞士,再到法國,讓他的演奏更加全面,兼具德奧深度與法國華麗)

奧地利 Eva Amsler
瑞士 Aurèle Nicolet
法國 Philippe Bernold

林:你的學習背景,讓你的演奏更加與眾不同。

Karl-Heinz:的確,歐洲的地理位置讓我們從語言到音樂都不同。奧地利的地理位置讓我們更加有義大利、德國、匈牙利、瑞士與法國的影響。當我一路從奧地利到瑞士,再到法國學習時,班諾德的教法與演奏方法,讓我在音色上有更多的亮麗特質,他的教法讓我音色更加去蕪存菁,最終完成我的學習歷程。

林:我真的有這樣的感受。你的音色表現非常法式(亮麗有彈性與豐富變化),音樂句法很德奧,音樂深度很瑞士,哈哈~

Karl-Heinz:哈哈~我從小習慣維也納風味的音樂,但的確在法國的訓練,讓我音色被「Polish」(拋光),而尼可萊在音樂深度上給我的養分,讓我更加完整,我覺得你說得好貼切~(一下子被引為知己了... 顆顆XD)

 

林:現在我們繼續聊長笛話題吧~可否跟我們簡單分享你是如何進行日常練笛方式的?

Karl-Heinz:我建議我們應該分成兩部分來討論個話題(嚴肅)。因為如果我說出來我如何練習,其實對學生們並不好...

林:怎麼說呢?(一起嚴肅)

Karl-Heinz:因為我不練基本練習!(還突然哈哈大笑~~~)

林:嚇到吃手手...

Karl-Heinz:我個人幾乎沒練基本練習。因為音樂會的量,已經讓我擁有充分的練習與演奏時間。我也舉一個例子來佐證,例如你讀Michel Debost的書,裡面有關 Warming up的部分,你會讀到「今日的練習就是明日的暖身」。他好有智慧。

這是我回答的第一部份,有關我自己。

但如果是給學生們的建議,如果現在是給有程度的學子們建議,那麼他們的確需要長期而且有效率的練習方法,而這解釋起來其實非常複雜,不能只是拿起長笛吹吹就認為這是好的暖身方式。

每一種技巧都有對應的練習方式,例如「De la Sonorité」裡面的下行漸強練習非常有效,班諾德的「Vocalise」母音音程練習(邊說邊唱起了內容),是讓我們練習平均順暢的氣流音程轉換;因此對我來說,鍛鍊技巧都要找到對應的練習方式。

然而,以我的角度而言,最棒的練習推薦,是找到你最愛的一段旋律,或是利用你最喜愛最了解的樂曲來暖身練習練技巧。(也可以拿來練視奏)所以我也很推薦 Marcel Moyse所寫的《Tone development through interpretations》一書

筆者補充:
Marcel Moyse《Tone development through interpretation》封面

 

這本《Tone development through interpretations》樂譜我非常推薦,主因就是我們對其中許多旋律「不熟悉」(笑)

因此為了了解這些旋律,你必須思考,必須了解,必須深入,找到其間因音程、樂句與音色的表現方式,這就是一個最好的訓練。

當然我也非常推薦一定要練習「氣流」(Air Stream)「吹氣」(Air blowing)的練習,因為「氣」才是吹奏管樂器的根本。Paul Taffanel & Philippe Gaubert 所合著的《17首每日長笛日課大練習》(Grands Exercises Journaliers de Mécanisme)更是一定要練的基礎。

林:我超喜歡你所改編的普羅高菲夫芭蕾舞劇《羅密歐與茱麗葉》音樂幻想曲,樂曲好長,但引用與發展精彩無比。我想說:「欣賞這樣的改編真的是很美好的享受~」(Karl-Heinz親自演奏的樂曲,筆者以置於上方,歡迎大家點閱欣賞)

Karl-Heinz:謝謝你~(開心笑)我知道還有一些改編版本,甚至普羅高菲夫自己也有選粹的改編版。不過我的版本除了音樂之外也更著重《羅密歐與茱麗葉》這個知名故事的發展,在幻想曲中讓音樂流動來解釋劇情,總共編了整整21分鐘...(笑,真的有夠長)

林:這就是我坐在觀眾席欣賞時會這麼讚嘆的原因:因為我彷彿欣賞了整齣芭蕾舞劇《羅密歐與茱麗葉》的菁華~而且全部是長笛與鋼琴演奏(私心喜愛不已)

Karl-Heinz:Yes!!! 我所想的正如你所說(又再次被引為知己了...XD)

林:你會想要出版這首幻想曲嗎?

Karl-Heinz:未來一定會的,只要等待相關版權問題能夠解決,我自己也超期待這首樂曲的出版。

林:除了音樂之外,最愛的活動是什麼呢?

Karl-Heinz:我喜歡游泳,喜歡長泳。喜歡登山健行,讓自己重新充電放鬆的行程。

林:聊聊你所使用的長笛好嗎?這把是24K金製,聲音好棒,跟我們分享一下你的樂器?

Karl-Heinz:原本我所使用的Brannen 14K金笛,在一次我到羅馬演出時,被偷了...

林:OMG!!!(當場聽到又嚇到吃手手了)

Karl-Heinz:這是令人難過的一件事...。憑藉那把樂器,陪伴我走過音樂生涯前半段的輝煌(大賽首獎、考取樂團),但我再也沒機會見到她...。

後來樂器被偷之後我先使用身邊的備用長笛,雖然不足但也能先繼續演奏下去。於是我心中開始想著必須再找一把新樂器來使用。

這時候巴黎的樂器公司知道我樂器被偷,打了電話給我,告訴我有一把樂器剛到,一定非常適合我,要我抽空過去試試看。

 

正在拍照的筆者與Karl-Heinz:

 

Karl-Heinz:不誇張~我兩天後就訂了機票飛去巴黎試樂器,才吹了三個音,我就知道這把樂器適合我!於是我就決定要買下這把樂器了~

找到了這把樂器,我心滿意足,使用到現在~這...就是我的真愛❤️

 

林:三個音!!!如果這不是真愛,那什麼才是真愛啊~~(超後悔當時忘記問他「是哪三個音?」)

不過我想這三個音,應該是「I love you」吧~(快樂腦補中 XD)

 

補充:寫在刊出後

文章出刊之後,筆者實在心癢難熬,剛好 Karl-Heinz 也分享了這篇文章,於是就再次提問,問他當初試長笛,愛上這把樂器的三個音,到底是哪三個音?(打破沙鍋問到底 XD)

有圖有真相:(社群真方便,訪完還可以求證)

et... Voilà~~~就是這段音樂了💖

布魯克納第七號交響曲,長笛與弦樂群的首句美妙中高音弱奏


 

林:今天好開心能夠訪問你,聊這麼多五四三(誤),我們來拍幾張照片邀請大家來聽音樂會好了~

Karl-Heinz:好呀~

因為設定連拍,後來不知不覺照片就變成這樣了...(大誤)

 

 

 

 

 

 

 

 

 

與 Karl-Heinz 充滿笑聲的快樂專訪,希望早日再次見到他~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 前往蹦藝術 Podcas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節慶長笛樂團】2024'《台北長笛合奏音樂節》電子節目單🎵

【節慶長笛樂團】2024'《台北長笛合奏音樂節》電子節目單🎵
Program of 2024 Taipei Flute Ensemble Music Festival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音樂會主持人:林仁斌


2024'《台北長笛合奏音樂節》電子節目單🎵

節慶長笛小姐姐室內樂團

樂團指揮:林仁斌

長笛:魏妤庭、蔡緒蓉、巫逸婷、周欣穎、黃思瑤、黃倢妤

中音長笛:洪若菁、任薇如

低音長笛:蔡詩恬、楊婕妤

低音號:廖經晟
演出曲目:
比才:歌劇《卡門》前奏曲
G. Bizet: Prelude to "Carmen"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音樂系長笛重奏團

樂團指揮:孫 莉

長笛:陳芷蝶、陳俐妤、黃云柔、徐苡瑄、鄭詠心、陳奕均、蔡詠絮、陳采婷、郭維琳、洪靖喬、許雅瞳、蔡佳育

中音長笛:李沛蓉

低音長笛:姜怡安
演出曲目:
巴德爾特/華格納改編:《神鬼奇航》
Klaus Badelt, arr. by Adrian Wagner: 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歐佛曼斯:《班布里亞》
Wil Offermans: Bamburia

理查.羅傑斯/霍爾科姆和多西改編:《真善美》選曲
Richard Rodgers, arr. by Bill Holcombe & Kris Dorsey: Selections from "The Sound of Music"

 

輔仁大學音樂系長笛合奏團

樂團指揮:胡志瑋

短笛:王天愛

長笛:陳琦婷、沈芷嫻、陳柔安、黃千瑜、柳淇晏、寧翌安、郭士霆

中音長笛:羅權智、陳羿帆、顧庭睿

低音單簧管:簡宇彤

大提琴:陳秋晏
演出曲目:
德弗札克:第八號交響曲 第三樂章 優雅的快板
Antoin Dvorak: Symphony No.8 lll. Allegro grazioso 

艾爾加:"謎語"變奏曲
Edward Elgar: Enigma Variation

巴特.霍華德:偕我奔月去
Bart Howard: Fly Me To The Moon (Arranged by Igor Penido de Mello) 

加雷思·麥利亞諾:單黃線
Gareth McLearnon: Single Yellow Line

 

吹笛手家族長笛室內樂團

樂團指揮:謝志偉

短笛:李姵緹

長笛:
Fl.1:彭梓瑄、江雅玲、黃千譯、鄭鈺霖、邱元鍇

Fl.2:張 揚、陳玥蓓、潘泰甯、林琛淇、吳羿嫺、陳雅玲

Fl.3:吳思顥、潘仕祐、林侃慧、顧珍禎

中音長笛:廖瑋娸、廖麗敏

低音長笛:謝承晏、蕭霈姍

倍低音長笛:彭浩哲  
演出曲目:
魔笛
The magic Flute

純真想像
Pure pure imagination 

噴泉
Der Mirjabrunnen

勝利的跳耀
Viva Staccato

佛雷德與琴吉華爾滋
Fred and Ginger waltz 

夢田

 

歡樂夢想長笛樂團

樂團指揮:曾美雪 

長笛:蔡丞璦、蔡丞涵、黃庭蓁、陳適如、吳婕寧、張永忻、蔡薰蓉、黃郁涵、林芷彤、林芃熙、林姵彣、林沛莘、黃紀方、蔡孟玲、周晨美 
陳怡澄、洪詠華、*陳奕潔、*李鎮豪、*蔡緒蓉

中音長笛:陳紀騰、*劉侃欣、*林玲帆

低音長笛:蔡詩恬、*楊婕妤

打擊:*劉元平
*為協演人員
演出曲目:
皮亞佐拉:探戈《一步之遥》~電影《女人香》配樂
A. Piazzolla: Tango "Por Una Cabeza"

皮亞佐拉:自由探戈
A. Piazzolla: Liber Tango

 

Miss Melody 媄樂笛長笛樂團+AMUSE 長笛樂團

樂團指揮:林仁斌

長笛:周欣穎、賴琮月、蔡緒蓉、陳奕潔

中音長笛:劉侃欣、林玲帆、任薇如、陳彥君

低音長笛:楊婕妤、林芳儀、王昱玠、蔡詩恬
演出曲目:
羅西尼:《賽維亞理髮師》序曲
G. Rossini: Overture of "Il Barbiere di Siviglia"

 

節慶中低音長笛樂團

樂團指揮:林仁斌

中音長笛:劉侃欣、林玲帆、李鎮豪、陳彥君、蔡緒蓉、周欣穎、任薇如、張孟瑋、陳芳祝、楊麗玲、李詩恩、洪若菁

低音長笛:黃子晉、連淑霞、林書慧、楊婕妤、呂維靜、梁家禎蔡詩恬、黃倢妤、刁耀祖、王昱玠、林芳儀

低音號:廖經晟

打擊:劉元平
演出曲目:
迪士尼電影:《阿拉丁》組曲

阿拉伯之夜
Arabian Nights

無言以對
Speechless

阿里王子
Prince Ali

 

節慶長笛樂團

樂團指揮:林仁斌

長笛:
Fl.1 周欣穎、魏妤庭
Fl.2 蔡緒蓉、黃子容、巫逸婷(兼短笛)
Fl.3 張艾昀、賴琮月、陳奕潔
Fl.4 林心怡、翁碩言、林柔妤
Fl.5 黃思瑤、胡雅雯
Fl.6 魏佑亘、蘇麗蓉、連文玲

中音長笛:劉侃欣、林玲帆、李鎮豪、陳彥君、任薇如張孟瑋、陳芳祝、楊麗玲、李詩恩、洪若菁

低音長笛:黃倢妤、連淑霞、林書慧、楊婕妤、梁家禎黃子晉、刁耀祖、王昱玠、林芳儀、呂維靜、蔡詩恬

低音號:廖經晟 

打擊:劉元平
演出曲目:
比才:歌劇《卡門》組曲(編曲:周欣穎/李鎮豪)
G. Bizet: Experts for Opera "Carmen"

前奏曲
Prelude to "Carmen"

命運的主題
Leitmotif of Carmen

阿拉貢舞曲~第四幕前奏曲
Aragonaise

第三幕間奏曲
Ent'Acte

塞吉蒂亞舞曲
Seguidilla

阿卡拉的龍騎兵
Les dragons d'Alcala

哈巴奈拉舞曲
Habanera

鬥牛士之歌
Song of Toréador

西貝流士:芬蘭頌(編曲:李鎮豪)
Jean Sibelius: Finlandia

歡迎加入節慶長笛樂團

只要您喜愛長笛.熱愛音樂

歡樂.專業.玩音樂

樂器自備 ⋅ 一顆喜愛音樂的心❤️

【各團 團練時間】

*週六上午:合奏先修班
週六 10:00-12:00(五月起每週團練進行) 

*週六下午:節慶週六合奏團
週六 16:00-18:00(每週團練進行中)

*週日下午:節慶週日合奏團
週日 16:00-18:00(每週團練進行中)

 

【團練內容】

長笛演奏方法詳釋
長笛演奏技巧說明
長笛合奏樂譜準備
長笛合奏樂曲訓練
主題音樂講座規劃
樂團成果音樂會籌辦
銜接節慶長笛樂團演出行程

 

【團練地點】

位於台北市市區,鄰近「雙連」捷運站。


優良、安全的團練環境與教學品質,是節慶長笛樂團最重視的,因此我們貼心準備了:

❤️專業用心的教學師資
❤️舒適通風的團練環境
❤️充足定期的酒精消毒
❤️Hepa等級空氣清淨機
❤️給團員的專屬改編樂曲

【團練費用分攤】

團員共同分攤場地使用清潔費與材料費等,詳情請來信或來訊,會再詳細說明。


【加入我們.聯絡方式

歡迎洽詢節慶長笛樂團音樂總監周欣穎老師,主動傳送訊息與我們互動聯絡,提出您的問題:

→點擊加入周欣穎老師LINE

亦可點擊圖片,跳轉連結至LINE,加入後聯繫我們


本次音樂會場館介紹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c96wRQcsaI

 

『多功能廳』

●場地坪數120坪

●設備清單:專業級展演廳用椅342張、無線麥克風4個、Bose全廳環繞式音響,300吋投影幕、17200流明Barco 巴可專業級投影機。豪華合唱台(50-100人),演奏用椅75張、演奏譜架60架、專業指揮譜架、專業指揮練習高腳椅、演奏用高腳椅4張。

場館設置約342個觀眾席、包含9席移動席(無障礙座位),頂級聲響效果,絕佳展演廳設計,超大型後台設計,50人-70人練團室,完美適合各類藝術感演活動。

 

交通方式

台北生技園區地址: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 508 號

#

 

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台北捷運:
搭乘捷運板南線至南港站由 2 號出口,步行約 5-10 分鐘到達園區。

火車/高鐵:
搭乘火車或高貼至南港站下車,出站後步行 5-10 分鐘到達園區

 

自行開車

從國道1號內湖出口下交流道,走成功橋接向陽路,左轉忠孝東路七段後直行至七段 508 號即可抵達,來訪車輛請一律駛入園區停車場。
停車場收費:40元/每小時(無上限)提醒:園區附設收費停車場,車位有限,恕無法預約。

機場交通

桃園機場捷運:

於桃園機場航廈搭乘機場捷運至機捷A1台北車站,轉搭計程車或轉乘捷運板南線至南港站2號出口,步行約 5-10分鐘到達園區。

高鐵:

於桃園機場航廈搭乘統聯705號巴士至高鐵桃園站,搭乘高鐵北上列車至台北車站,轉搭計程車或轉乘捷運板南線至南港站2號出口步行約 5-10 分鐘到達園區。

客運巴士:

於桃園機場航廈搭乘國光客運或大有巴士至台北車站轉搭計程車或轉乘捷運板南線至南港站 2 號出口,步行約5-10分鐘到達園區。


主辦單位:節慶長笛樂團簡介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 前往蹦藝術 Podcas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BON音樂】舒曼:《兒時情景》(Kinderszenen)與《蝴蝶》(Papillons)

【BON音樂】舒曼:《兒時情景》(Kinderszenen)與《蝴蝶》(Papillons)
Schumann: “Kinderszenen”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舒曼簡介

作曲家:舒曼(Robert Schumann, 1810年6月8日—1856年7月29日)

 

兒時情景概說

初版樂譜(1838)封面

兒時情景是舒曼創作於羅伯特舒曼創作於 1838 年的一套鋼琴曲集,共有13首樂曲。

原先,舒曼或許沒有特別的想法,最初是將這套樂曲取名為「簡易小品」(Leichte Stücke),並總共寫作了30首樂曲。而這段時期正是舒曼與克拉拉的熱戀期,雖然受到克拉拉父親維克的重重阻礙,但澆不熄兩人的濃濃愛火,為了成結為連理,更因此而進入法院審理。

創作過程,舒曼告訴克拉拉:「這套30首短小而滑稽的小品,其中大多數長度都不到一頁,都是受到她評論的啟發...」,而或許她說他有時看起來「像個孩子」,讓舒曼最終決定將這套30首小品的組曲,去蕪存菁為13首,並定名為《兒時情景》(Kinderszenen)。

而對舒曼來說,童年是他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也是他一生靈感的源泉,他在1833年寫道:「從每個孩子身上都能發現奇妙的深度。」

舒曼喜歡童年時光,也非常愛小孩,如同克拉拉所言,舒曼或許常常懷著孩子們的眼光看世界,想像力才會如此豐富,另一個有趣的佐證可能是,舒曼與克拉拉16年的婚姻生活中,共養育了8個小孩:

2012年克拉拉193歲生日時,Google特別製作的可愛搜尋首頁繪畫

舒曼與克拉拉的八位子女姓名:

  • 瑪麗(1841年—1929年)
  • 愛麗絲(1843年—1928年)
  • 尤麗葉(1845年—1872年)
  • 埃米爾(1846年—1847年)
  • 路德維希(1848年—1899年)
  • 斐迪南(1849年—1891年)
  • 歐根妮(1851年—1938年)
  • 費利克斯(1854年—1879年)

 

《兒時情景》全13曲列表:

 
Title  標題 Key 調性
1. Von fremden Ländern und Menschen
Of Foreign Lands and Peoples
陌生的國度和人們
G major
2. Kuriose Geschichte
A Curious Story
[b]
奇異故事
D major
3. Hasche-Mann
Blind Man's Buff 捉迷藏
B minor
4. Bittendes Kind
Pleading Child
懇求的孩子
D major
5. Glückes genug
Happy Enough
滿足
D major
6. Wichtige Begebenheit
An Important Event
重大事件
A major
7. Träumerei
Dreaming
夢幻曲
F major
8. Am Kamin
At the Fireside
[c]
在爐邊
F major
9. Ritter vom Steckenpferd
Knight of the Hobbyhorse
木馬騎士
C major
10. Fast zu ernst
Almost Too Serious
幾乎太認真
G minor
11. Fürchtenmachen
Frightening
危言聳聽
E minor – G major
12. Kind im Einschlummern
Child Falling Asleep
孩子睡著了
E minor - E major
13. Der Dichter spricht
The Poet Speaks
詩人如是說
G major

樂譜版本欣賞

0:09- From foreign Lands and People 陌生的國度和人們

2:11- Curious Story 奇異故事

3:09- Catch me if you can 捉迷藏

3:38- Entreating Child 懇求的孩子

4:25- Perfect Happiness 滿足

5:48- An Important Event 重大事件

6:40- Dreaming 夢幻曲

9:33- By the Fireside 在爐邊

10:19- Knight of the Rocking-Horse 木馬騎士

10:53- Almost too serious 幾乎太認真

12:40- Frightening 危言聳聽 

14:08- Child falling asleep 孩子睡著了

16:32- The Poet Speaks 詩人如是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5gMQH7pJbg

 

以下簡易說明,取自廖皎含老師網站(出處),在此感謝廖老師簡短而精闢的解說,讓樂曲之童趣躍然而出:

陌生的國家和人民(Von fremden Ländern und Menschen),三段體,G大調,2/4拍,主題於高音聲部出現,B段則轉至低音聲部。內聲部為持續不斷的三連音符象徵綿延不斷的流水。

怪話(Kuriose Geschichte),三段體,D大調,3/4拍,曲風轉趨輕快活潑,主題於高音聲部出現,其餘聲部則作為和聲基礎。

捉迷藏(Hasche-Mann),二段體,B小調,2/4拍,以不斷來回上下行的16分音符快速音群,呈現出奔跑的畫面。而sfp記號則像是捉迷藏被發現時的震驚。

乞求的孩子(Bittendes Kind),三段體,D大調,2/4拍,第一首之主題於高音聲部再現,並且在標示有弱音記號的兩個小節之後一定有極弱的兩小節緊接著,像是孩子在乞求時撒嬌的模樣。

滿足(Glückes genug),三段體,D大調,2/4拍,此曲以卡農手法創作,使主旋律於聲部之間穿插。整曲洋溢著幸福雀躍之感。

重大事件(Wichtige Begebenheit),三段體,A大調,3/4拍,右手多為和弦,左手則是八度音程,織度轉變為厚重,力度也保持在強音上下,呼應了樂曲的標題。

夢幻曲(Träumerei),三段體,F大調,4/4拍,此曲共有四個聲部,高音聲部為主旋律,其餘聲部則作為和聲基礎,複雜的和聲營造出一種夢幻般的氛圍。在爐邊(Am Kamin),三段體及一個尾奏,F大調,2/4拍,此曲共有四個聲部,高音聲部為主旋律,其餘聲部多以切分音節奏作伴奏。此曲帶有歡樂、溫馨之感。

騎竹馬(Ritter vom Steckenpferd),三段體,C大調,3/4拍,此曲共有三個聲部,此曲之主旋律首先於高音聲部以切分音節奏進行,接著轉換至內聲部。此曲呈現出一種喧鬧沸騰之氣氛。

作認真狀(Fast zu Ernst),二段體及一個尾奏,G#小調,2/4拍,此曲之主旋律於高音聲部以切分音節奏進行,低音聲部則以分解和弦作伴奏。此曲之升記號繁多且節奏及旋律難以掌握,似乎在表達孩子試圖佯裝認真的模樣。

恐嚇(Fürchtenmachen),迴旋曲式,G大調,2/4拍,此曲有許多半音的使用暗示著詭譎的氣氛,而跳動的和弦則像是孩子受驚嚇後不斷跳動的心跳聲。

寶寶睡著了(Kind im Einschlummern),三段體,E小調,2/4拍,此曲如同搖籃曲般以相同的節奏音型在左手右手之間來回擺盪直至寶寶安詳的睡著。

詩人如是說(Der Dichter spricht),三段體,G大調,4/4拍,此曲主要以和弦構成主音織體,此外,B段還插入了一段裝飾奏,像是詩人的獨白。最後以G大調主和弦安靜的結束整曲,就像為整部作品作了一個完美的總結。​

 

全曲中最知名的 ⟨夢幻曲⟩,由鋼琴家霍洛維茲演繹,他晚年的音樂會經常於現場演奏,可說是全球最知名的版本: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z82w0l6kwE

 

1947年的老電影《舒曼傳》,主題音樂便是 ⟨兒時情景⟩

 

電影片段:布拉姆斯的來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SXGbr7Dk9c

 

電影片段二:獻給克拉拉的藝術歌曲 ⟨奉獻⟩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Y7vnBPTXd8

 

《奉獻 Dedication》歌詞如下:

Schumann《Widmung》

You are my soul, my heart,
Delight, and sorrow;
You are my world wherein I live,
You are my heaven into which I soar,
— Oh — you are my grave,
where deep down
I have forever laid my sorrow!

Second Part

You are my rest, my peace;
Heaven has destined you for me.
Because you love me, makes me feel worthy,
Your gaze has transfigured me,
Your love lifts me above myself,
You are my good spirit, my better self!

舒曼《奉獻 Dedication》

你是我的靈魂,我的心
你是我的快樂,也是我的悲傷,
你是我居住的世界,
你是我自由自在的飛翔的天空。
噢!你是我的安息之所
在那裡,
我永遠埋葬了我的愁苦

<第二段>

你是我的寧靜,是我的安祥,
你是上天所給我的賜予。
由於你愛我,使我感覺到自己的價值,
你的目光使我感到到自己容光煥發,
你使我超越了自己,
你是我更好的靈魂,我更美好的自我。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9iDKOisAAc

 

李斯特的改編版本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fWh4XIovMs

 

布赫賓德的精彩演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32-F9BUZzA

 

離題,講一下11歲的李斯特,神采飛揚的變奏作曲:

安東·迪亞貝里(德語:Anton Diabelli;1781年9月5日-1858年4月8日),奧地利作曲家,音樂出版商。出生於薩爾茨堡附近,從海頓學習。後移居維也納,於1818年開辦了出版公司。

1823年,迪亞貝利創作了一首圓舞曲,並邀請當時51位著名作曲家參與創作變奏曲貝多芬的《迪亞貝利變奏曲》即因此而成。他的出版事業非常成功,同時作為業餘作曲家,他為鋼琴和吉他也寫了很多作品,今天主要作為教學使用。(本段介紹取自維基百科)

讓我們從業餘作曲家也是專業出版商的迪亞貝里(Anton Diabelli, 1781-1858),1819年寫出了一首自認為感動天地的圓舞曲(XD),覺得非常滿意開始說起:

 

此時迪亞貝里突發奇想,想要當時居住在奧地利的所有主要作曲家,都來為他的圓舞曲創作一首變奏曲。這些變奏曲將出版在一本名為《愛國藝術家總集》(Vaterländischer Künstlerverein)的愛國主義書籍裡,其收益更將用於幫助拿破崙戰爭中的孤兒寡婦。

見到有出版商如此願意行善,果然許多音樂家們紛紛共襄盛舉,莫札特的弟子胡麥爾(Johann Hummel)貝多芬的弟子徹爾尼(Carl Czerny)、舒伯特(Franz Schubert)等等50位作曲家各自貢獻了一段變奏曲。甚至當時才11歲的神童李斯特(嘿嘿~鋼琴之王李斯特這時候才是神童而已喔~)也跟著師執輩們創作了一段相當炫技的變奏,儘管神童李斯特的作品並沒未包含在原始出版物中,但著實讓我們見識到他的高度潛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DFP4Q5rGL8

 

拉回主軸,開始欣賞:

霍洛維茲《兒時情景》全曲音樂會現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ibf6QNjgGU

 

彈到⟨詩人如是說⟩的最後 ,霍洛維茲也落淚了,這更是瘋傳全球的經典畫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Yx_R0C7Z7Q

 

 

阿格麗希錄音版本

 0:00- From foreign Lands and People 陌生的國度和人們

 1:43 - Curious Story 奇異故事

 2:52- Catch me if you can 捉迷藏

 3:19- Entreating Child 懇求的孩子

 4:16 Perfect Happiness 滿足

 5:15 An Important Event 重大事件

 6:05 - Dreaming 夢幻曲

 8:45- By the Fireside 在爐邊

 9:32 Knight of the Rocking-Horse 木馬騎士

10:12- Almost too serious 幾乎太認真

12:08 - Frightening 危言聳聽 

13:49 - Child falling asleep 孩子睡著了

15:55 - The Poet Speaks 詩人如是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dqBfMb3pX0

 

再來一隻蝴蝶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hjhk6Es6D8

 

舒曼在敘述自己的成長過程中,曾說到因為他的父親 (August Schumann, 1773-1826) 是書商的緣故,對他早期的發展有極重要的影響。

舒曼熱愛尚.保羅 (Jean Paul) 的小說,舒曼從尚.保羅的文學作品《妄自尊大時期 (Flegeljahre) 這部小說的最後一章《化裝舞會》(masket-ball) 中獲得創作《蝴蝶》(Papillions) 這部鋼琴作品的靈感,舒曼於此作品中大部份模仿舒伯特 (Schubert Franz, 1797-1828)之圓舞曲 (Waltz) 與波蘭舞曲 (Polonaises) 的素材,營造出舞會的氣氛。

《妄自尊大時期》這部小說的最後一章《化裝舞會》是敘述瓦特 (Walt) 與伍特 (Vult) 分別以馬車夫及象徵希望的女性裝扮參與一場化裝舞會, 在舞會中,他們同時對一位名為薇娜 (Wina) 的女性一見鍾情,而在瓦特與薇娜舞完一曲後,伍特隨即要求與其換裝,當伍特以瓦特之裝扮 - 馬車夫之姿邀請薇娜共舞,薇娜不疑有他,且在伍特風趣有技巧的問話下,給予交付真心的告白。然而伍特明白,薇娜其實是屬意於瓦特,因此帶著似乎是忌妒與羞憤的情緒離開會場,兩兄弟在回到住所,經過簡短交談後,伍特給兄弟寫了一封告別信,信中說,瓦特不可能克服他的少不經事,他自己則吹著笛子又走向世界。(本短文字取自網路)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 前往蹦藝術 Podcas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BON音樂】蹦藝術X大人社團 - 視覺與聽覺交織的音樂樣貌(二)馬勒:第七號交響曲《夜曲》

【BON音樂】蹦藝術X大人社團 - 視覺與聽覺交織的音樂樣貌(二)馬勒:第七號交響曲《夜曲》
Music and Painting Arts - 2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古典音樂是你的生活必需品?
希望有機會能拓展對古典樂的了解?
跟著林仁斌老師一起認識偉大的音樂藝術!

《大人社團》與蹦藝術攜手開設古典音樂鑑賞課程,林仁斌老師帶領學員欣賞每首的獨特之處,讓您徜徉在樂曲中,更貼近音樂家的心血結晶,聽出更多況味與樂趣!

《延伸閱讀》大人的音樂欣賞線上直播課程好嗎?學員真實回饋分享

《延伸閱讀》大人的音樂欣賞課學員回饋,看他們用音樂為生活注入繽紛

 

超級重量級~

【BON旅行】2024年8月歐洲旅遊行程|普契尼逝世百年.四大歌劇音樂探索之旅❤️

https://bonart.com.tw/20240812-bon-vayage-music-art-trip-2/

 

【精彩課程ing】

2024年4月起

大人的古典樂欣賞線上直播課(4/11週四下午班,共5堂):視覺與聽覺交織的音樂樣貌


主講人:林仁斌老師

 

你對古典音樂深深著迷,期待聽懂更多內容嗎?

不只對作品感興趣,也想多了解音樂家的背景?

跟著林仁斌老師一起揭開這層有趣又精彩的音樂面紗~

《大人社團》與蹦藝術的林仁斌老師攜手開設古典樂欣賞課,這期將「視覺與聽覺交織的音樂樣貌」為主軸,帶領學員們從不一樣的角度來欣賞音樂作品。浪漫時期之後,音樂、文學、繪畫及舞蹈皆蓬勃發展,各自精彩也相應爭輝。這期讓我們跟著林仁斌老師在音樂裡暢遊,聽出不一樣的樂趣。

 

《視覺與聽覺交織的音樂樣貌》全系列五堂課程介紹

  • 課程內容

    第一堂:孟德爾頌:第四號交響曲《義大利》

    孟德爾頌才華洋溢,不但從小飽讀詩書,其手繪寫生亦是一絕。年少的各地壯遊,不但為他留下回憶滿滿的風景繪畫,酷愛音樂的他,也以獨到的觀察,譜出令人難忘的旋律。第四號交響曲《義大利》便是孟德爾頌在親赴義大利遊歷之後的最佳回憶,也是古典樂迷們的最愛名曲。林仁斌老師將為同學們精彩解析這首充滿歡快的交響曲。

    第二堂:馬勒:第七號交響曲《夜曲》

    馬勒的第七號交響曲一直被認為是一首難以理解的作品,寫作於1904年至1908年間,與第六號交響曲《悲劇》創作時間互有重疊,2023年的馬勒指揮大賽,官方也選擇此首曲子作為指定曲目,考驗年輕指揮家們對於馬勒樂思的理解以及實際演奏詮釋之呈現。在本堂課裡,林仁斌老師將為同學們從創作背景到樂曲解析,全面地做出講解。

    第三堂:拉赫曼尼諾夫:交響詩《死之島》

    拉赫曼尼諾夫的交響詩《死之島》(op.29),最初的創作源起是在1908年看到了瑞士象徵主義畫家阿諾德•勃克林的畫作《死之島》展出於的萊比錫美術館而發想出來的。但這幅畫的原作其實是彩色的,拉赫曼尼諾夫說:「這幅畫厚重的結構和神秘的題材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顯露出了詩意的氛圍。之後我在柏林看到了原作,在色彩上它並不特別令我興奮。如果我第一次看到的是原作的話,或許我就不會創作我的《死亡島》了。我還是喜歡那幅畫黑白的樣子。」在這堂課中,老師將為大人們解析這首「音畫合一」的交響詩。

    第四堂:雷史碧基:羅馬三部曲(上):創作背景+《羅馬之泉》

    史畢基畢生的作品中,以羅馬三部曲(Roman Triptych)最為有名,這三部作品分別描述作者心中最具代表性的羅馬三種景色,包括「羅馬之泉」(The Fountains of Rome)、「羅馬之松」(The Pines of Rome)和「羅馬節日」(Roman Festivals)。 本系列的最後兩堂課,老師將帶領同學們聚焦於義大利作曲家雷史畢基對自己國家內這個具有豐富歷史的古城─羅馬,充滿情感的各種描述,值得一起細細品味

    第五堂:雷史碧基:羅馬三部曲(下):《羅馬之松》+《羅馬節日》

    史畢基畢生的作品中,以羅馬三部曲(Roman Triptych)最為有名,這三部作品分別描述作者心中最具代表性的羅馬三種景色,包括「羅馬之泉」(The Fountains of Rome)、「羅馬之松」(The Pines of Rome)和「羅馬節日」(Roman Festivals)。 本系列的最後兩堂課,林仁斌老師將帶領所有大人同學們聚焦於義大利作曲家雷史畢基對自己國家內這個具有豐富歷史的古城─羅馬,充滿情感的各種描述,值得您一同加入,細細品味欣賞~


解謎林布蘭《夜巡》名畫祕辛!荷蘭國家博物館高解析數位修復

17世紀荷蘭黃金時代畫家林布蘭代表作

這幅鉅作完成於 1652 年,為藝術史上荷蘭黃金時代的代表作之一。它不僅展示了林布蘭在描繪人物技巧上的精湛技藝,也將巴洛克藝術中獨特的光影處理手法,發揮地淋漓盡致。

 

《夜巡》之官方修復介紹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5Z0xSuCyGA

 

【新聞】

解謎林布蘭《夜巡》名畫祕辛!荷蘭國家博物館高解析數位修復

 

【好文推薦】

其實沒有夜巡者?

 

【維基百科】夜巡

 

【簡述林布蘭】

 

【BOM話題】林布蘭發明了自拍? 

 

讓我們看看現在全球最火熱的年輕指揮家麥凱萊,近期芝加哥交響樂團正式宣佈挑選他擔任慕提退修之後的下任音樂總監與首席指揮,麥凱萊的訪談與展望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gQJFH9d5eQ&t=4s

 

【好文分享】電影般的人像佈光怎麼打?認識輪廓光、負補光、林布蘭光


【簡述馬勒】

馬勒,可能是擁有全世界最多「瘋狂樂迷」的古典作曲家❤️

 

當然,每一位作曲家都有他的音樂特色,但要像馬勒這樣,同時擁有最大聲的Fortissimo、最小聲的Pianissimo,最長的樂曲長度,最大型的管弦樂編制、最深層的生死議題探討、最特殊的多樣樂器使用,幾乎是音樂史上絕無僅有的...

在馬勒所生活的年代,他以「指揮才能」受到高度的肯定;在眾多史料與評論裡,馬勒的指揮能力傑出,能夠準確理解樂曲,即使因為大量排練總讓樂團團員抱怨,但他帶領樂團成員,總能演奏詮釋出讓觀眾讚賞無比的音樂會。

 

優異的指揮能力.當代之最

在眾多史料與評論裡,馬勒的指揮能力傑出,能夠準確理解樂曲,即使因為大量排練總讓樂團團員抱怨,但他帶領樂團成員,總能演奏詮釋出讓觀眾讚賞無比的音樂會。

 

當代的偉大指揮家漢斯.馮.畢羅(Hans von Bülow, 1830-1894)與作曲家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 1833-1897)都曾經表達過非常讚賞馬勒的指揮才能;尤其馬勒後來能夠順利接任維也納宮廷歌劇院總監職務,布拉姆斯的強有力的背書推薦,更是馬勒成為接任維也納宮廷歌劇院總監的關鍵因素。

 

馬勒擅長研究總譜,理解作曲家的想法。在馬勒活躍的年代,他指揮歌劇與管弦樂時活靈活現的神韻與豐富的肢體動作,更被許多畫家捕捉、躍然紙上。可惜的是,那是一個還沒有錄影影像紀錄的年代,我們無法從紀錄片裡真正看到馬勒最受當時人們喜愛指揮百態。

 

馬勒接任維也納宮廷歌劇院總監職務之後,晉身至歐洲音樂界最高地位,創造了維也納的「黃金十年」,帶領當時樂界一片頹廢而不知未來「世紀末的哀愁感」中,邁向新局。

世紀末維也納是指19世紀末期奧匈帝國首都維也納在文化上的繁榮景象。這一時期,猶太人在維也納的文化舞台上大放異彩。廣義的世紀末維也納則包括至1938年德奧合併為止,起源自維也納的對世界產生重大影響的政治、經濟和文化諸潮流。一般認為,世紀末維也納的出現是奧匈帝國在政治上地位相對減輕,使得人們的關心轉移到文化領域的結果。世紀末維也納的碩果包括了美術上的維也納分離派折衷主義建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奧地利經濟學派等,橫跨多種多樣的領域。雖然世紀末維也納隨著奧匈帝國的解體和自由主義時代的終結而土崩瓦解,然而世紀末維也納在19至20世紀之交的人類文化史上擁有極為重要的地位。(本段文字取自維基百科
GIA3525703 Gustav Mahler conducting, from 'Jugend', 1910 (litho) by Schmidhammer, Arpad (1857-1921); © Giancarlo Costa.

 

但其作曲,則非其然...

「詭異、奇特、不可預料、不知所云」,是許多不認識馬勒音樂世界的人們,共同的心聲

這些過往出現在馬勒音樂裡的負面用詞,在現代人越來越懂得以他的人生歷程、作曲動機、總譜閱讀進行深度理解之後,漸漸變成了同理心與深深地感同身受

在馬勒的交響曲中,我們不但聽見世界萬物的聲音,更似乎也聽見他的兒時回憶:山區的牛鈴聲、軍隊鼓樂、號角聲,都來自其兒時成長的回憶:而成長過程,家庭的不和睦,甚至雙親的爭執與弟妹的早夭,也讓他的音樂有時充滿不安與快樂並存的矛盾感;往往在美妙的旋律出現後,突然被洶湧而至的巨大聲響打斷,彷彿人生處在極樂階段時,卻時時警惕著即將來到的不安,甚至預感著自己將遭逢不幸或磨難。
 
這些典型「猶太人苦惱」的特質,也有些人說可能是馬勒個人的神經質。雖看似難以理解,但隨著現在對於馬勒的研究越來越豐富,我們越來越能感同身受,因為這些音樂中呈現的時時苦惱而煩憂、喜樂卻害怕失去一切的不安全感,都與他的生活、生命歷程有著深深的關聯。

我的時代終將來臨!」,是馬勒的名言,出自1902年2月16日,寫給妻子阿爾瑪的信中。

馬勒寫道:「他(理查·史特勞斯)的時代結束後,我的時代才會來臨。我多麼希望能夠親眼見到這一刻,並且有妳在我身旁陪伴!」
 
馬勒是對的,只是他的時代,真的等了足足五十年之後,才真正降臨。
 
現代,馬勒的狂熱現象已成顯學,全球都是馬迷,也印證了馬勒曾說的「別人擁有當代,然而我卻掌握了未來!」

透過馬勒指揮大賽,您除了認識馬勒的音樂,更將透過網路直播,理解國際指揮大賽究竟在比什麼?樂團的每一個手勢背後代表的意義,在林仁斌老師的精闢解說之下,您更將了解專業指揮之間的彈指差異,將帶來何其重要的音樂變化~


馬勒:第七號交響曲

庫克:「馬勒交響曲中的仙杜瑞拉!」

 

第七號交響曲寫作於1904年,至1906年完成。

本首交響曲因其陰鬱之特色,加上使用曼陀鈴與吉他,呈現出小夜曲氛圍,因此亦有「夜之歌」(Nachtmusik)之稱。

共包含五個樂章:

  1. 慢速—果斷的快板、但不太快(Langsam - Allegro risoluto, ma non troppo)E小調
  2. 夜之樂:其一·中庸的快板(Nachtmusik I [Allegro Moderato])C小調。據說馬勒在1904年荷蘭之旅,因看過了畫家林布蘭(Rembrandt Harmeszoon van Rijn,1606–1669)知名的畫作《夜巡》,產生了啟發而作曲並命名本樂章。
  3. 諧謔曲·幽暗地(Scherzo [schattenhaft])D小調
  4. 夜之樂:其二·溫柔的行板(Nachtmusik II [Andante Amoroso])—以F大調為主
  5. 輪旋曲—終曲(Rondo-Finale)C大調

 

由上可見,整個交響曲呈現「快-慢-快-慢-快」,是有趣的「拱型架構」

而長度方面,也是有趣的「拱型架構」1-5樂章分別是:

  1. 最短

 

本照片拍攝於1904年,馬勒正途步返回維也納國立歌劇院的路上,也正是他開始創作第七號交響曲的時刻:

 

本交響曲使用特殊樂器 1:

第一樂章:上低音號

Tenor Horn:紐約愛樂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cXn29jK7Ec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hOPsbTq5qE

 

什麼是上低音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9mYtwd5m-Y

 

讓上低音號一砲而紅的動漫~《吹響吧~上低音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S_GlFvgGYg

 

本交響曲使用特殊樂器 2

第四樂章 曼陀鈴的運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zOiDfN4LLA

 

第一樂章選讀欣賞

 

 

馬勒第七號 總譜欣賞

  1. 00:00 慢速—果斷的快板、但不太快(Langsam - Allegro risoluto, ma non troppo)E小調
  2. 22:03 夜之樂:其一·中庸的快板(Nachtmusik I [Allegro Moderato])C小調。據說馬勒在1904年荷蘭之旅,因看過了畫家林布蘭(Rembrandt Harmeszoon van Rijn,1606–1669)知名的畫作《夜巡》,產生了啟發而作曲並命名本樂章。(ABABCACBA)
  3. 38:49  諧謔曲·幽暗地(Scherzo [schattenhaft])D小調。(ABABA)
  4. 48:36  夜之樂:其二·溫柔的行板(Nachtmusik II [Andante Amoroso])—以F大調為主(ABCBA
  5. 1:01:38 輪旋曲—終曲(Rondo-Finale)C大調。(Introduction - Rondo - Coda)

 

第一樂章段落

 

1st Movement

Three contrasting theme complexes

Exposition

Slow Introduction

0:47 Arioso, accompanied by funeral-march rhythms [slow]

2:20 March theme [A little less slow, but always very measured]

2:41 Again arioso [Not dragging, later Tempo I]

3:41 Transition with formations of fourths

3:51 Main section in E minor (allegro con fuoco)

4:59 Transition

5:13 Secondary section in C major [With great sweep]

6:05 Final section (based on the march theme)

6:26 Main section (tempo I)

6:43 Transition

Development

6:54 First section: variation of the arioso from the slow introduction

7:30 Second section: based on the secondary theme in B minor/B major

7:54 Third section: (again tempo I): Based on exposition motifs

8:10 Fourth section

8:44 Fifth section: Based on exposition motifs; 247-251 fanfares and signals of the trumpets

9:04 Sixth section [More measured]: religious vision: the march theme changed to a solemn chorale; reminiscences of Urlicht; tonal center: E-flat major

9:51 Seventh section [fairly quiet]: Episode with solo violin in G major/G minor

10:32 Eighth section [somewhat more measured]: religious vision with trumpet fanfares, chorale lines, and reminiscences of Urlicht

11:40 Ninth section [very broad]: might be considered the center of the movement in B major

Recapitulation

13:04 Arioso (adagio), beginning with funeral march rhythms and trombone solos

15:16 Main section (maestoso)

17:07 Secondary section in G major

18:13 Closing section [Brisk]: 495-522 ~ 27-44

Coda

19:50 Tempo I (Allegr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yWgXTfPacc

 

第二樂章總譜(22:03起

黑夜漫步

2nd Movement, Nachtmusik I. Allegro Moderato

mirror structure

20:36 Introduction, flowing into the major-minor seal; a “nocturnal bird concert”

21:52 Main section (three-part song form) in C major-minor

24:11 Trio I (divided into three sections) in A-flat major

25’08”  類似美女與野獸「be our guest」

25:50 ntermezzo (with cowbell and tam-tam)

26:49 Trio II beginning in F minor

28:27 Introduction, leading into the major-minor seal (divides movement in symmetric half)

28:51 Trio II (continuation) in C minor

29:52 ntermezzo

30:21 Main section

32:00 Trio I (cowbell in the orchestra @32:46)

33:20 Main section

34:24 Introduction with major-minor seal

https://youtu.be/TyWgXTfPacc?t=1323

 

第三樂章(樂譜版 38:49 起)

荒謬.暗黑.不思議的詼諧曲

3rd Movement, Schattenhaft (“Shadowlike”)

Main section

35:56 Introduction

36:12 First part

36:35 Second part [lamenting]

36:50 Third part [somewhat faster]: waltz in major-minor

37:08 Introduction (variant)

37:21 First part (variant)

37:42 Second part (variant, shortened)

37:50 Major-minor waltz (expanded)

38:33 Last part

Trio

38:51 First part

39:25 Second part: Development of the first motif from the first movement

40:01 Third part

Main section

40:17 First part (variant)

40:33 Second part, now in E-flat minor

40:49 Introduction

41:09 First part

41:40 Lamenting

41:56 Major-minor waltz (faster)

42:16 Synthesis of various elements

42:35 First part (variant)

Montage of Trio and Waltz

42:50 First part (wild)

43:21 Second part 

43:40 Third part

44:00 Coda

https://youtu.be/TyWgXTfPacc?t=2329

 

【延伸閱讀】

「卡夫卡式」到底是什麼意思?

 

 

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kPR4Rcf4ww&t=6s

 

第三樂章 樂團版(伯恩斯坦 39:14 起)

https://youtu.be/_v7BmR3pPAk?t=2355

 

 

第四樂章總譜(48:36起

特色ㄧ、加入曼陀鈴與吉他

特色二、小號、長號、低音號與打擊均不演奏

特色三、管樂縮減編制(基本二管編制)

4th Movement, Nachtmusik II: Andante amoroso

Main section

44:39 Refrain

44:48 Accompanying figures

44:55 First part (A)

45:30 Second part (B)

45:49 Third part (A’)

46:22 Fourth part: graziosissimo (C)

46:55 Fifth part (A’’)

Development

47:35 First part (beginning with chromatic progressions)

48:19  Second part (beginning in A-flat major with a new theme and building up)

49:21 Third part (again a tempo) in G-flat major

Trio

49:56 First part in B-flat major

50:38  Second part

51:06 Third part in F major

Recapitulation

52:15 Refrain

52:25 First part

52:59 Second part

53:19 Third part

53:49 Fourth part (great climax)

54:14 Fifth part

Coda

54:57 

https://youtu.be/TyWgXTfPacc?t=2916

 

https://youtu.be/TyWgXTfPacc?t=3698

 

趣味比較:《美女與野獸》Be our ges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gzKRGcmnFs

 

第七號 第五樂章 完整演奏

Fifth movement: Rondo-Finale

56:16 First ritornello (sections 1@56:16, 2@56:27, 3@56:42, 4@56:58, 5@57:25, 6@57:37) in C major

57:55 First secondary theme in A-flat major [comfortable]

58:44 Second ritornello (sections 3 & 4) in C

59:22 Second secondary theme and variant of section 4 of the ritornello

59:49 Pesante

59:56 Third ritornello (sections 2, 4-6) in C

1:00:50 First secondary theme in A minor [somewhat restrained]

1:01:50 Pesante: suggestion of the unison theme

1:01:56 Fourth ritornello (sections 3 & 4)

1:02:35 First secondary theme [not rushed-quite deliberate]

1:02:50 Second secondary theme

1:03:52 Unison theme followed by [slightly faster], leading to a tritone

1:04:17 Development-like passage (motifs from the ritornello and the second secondary theme)

1:04:50 Fifth ritornello in A major (sections, 1, 2, 4 combined vertically)

1:05:25 First secondary theme in G-flat major

1:06:46 Sixth ritornello (section 2) in B-flat major

1:07:03 Unison theme, a slightly faster passage leading to a tritone

1:07:33 Second secondary theme

1:08:35 Unison theme in the strings

1:08:52 [restrained] molto pesante

1:08:58 Seventh ritornello (section 2) in D major; soft bell ringing

1:09:08The main theme from the first movement in D minor, C-sharp minor, and C minor

1:09:43 Unison theme in B major

1:09:52 Main theme from the first movement in B-flat minor

1:10:00 [Broader] [suddenly]

1:10:09 Main theme from the first movement in D-flat major, second secondary theme added as counterpoint

1:10:28 Second secondary section

1:11:09 Accelerando

1:11:11 Eighth ritornello (complete) in C major

 

《馬勒第七號交響曲》,如果沒有了這麼精彩的第五樂章,那麼第七號,或許將如他的名字「夜曲」一般,永遠屬於夜晚。但第五樂章的震撼、燦爛與輝煌,徹底點亮了這首交響曲,成為馬勒不朽的篇章之一!

 

第一主題段落,向華格納《紐倫堡的名歌手》致敬!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PI420hngqw

 

阿巴多完整版 樂章分段

00:46 I. Langsam (Adagio) - Allegro risoluto, ma non troppo

20:34 II. Nachtmusik I. 🌜 Allegro moderato

35:55 III. Scherzo. Schattenhaft. Fließend aber nicht zu schnell

44:38 IV. Nachtmusik II. 🌜🌛 Andante amoroso(曼陀鈴與吉他)

56:15 V. Rondo — Finale (Allegro ordinario)

1:13:00 Applause and Credit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dxvC7NNSLQ&t=3386s

 

 

第五樂章 小號獨奏段落

 

第七號的最後華麗小號(1:11:11 起)

https://youtu.be/QdxvC7NNSLQ?t=4270

 

第五樂章的終極奧義:由黑暗邁向光明!

馬勒第七號,也常被叫做「夜之歌」,因為五樂章裡,有兩樂章被馬勒命名為「夜之樂」(Nachtmusik)的音樂:

據說馬勒在1904年荷蘭之旅,因看過了畫家林布蘭(Rembrandt Harmeszoon van Rijn,1606–1669)知名的畫作《夜巡》,產生了啟發而作曲第二樂章並命名為「夜之樂」。

而第四樂章則加入了吉他與曼陀鈴,呈現出「小夜曲」濃厚氛圍,欣賞時常令人愛不釋手。(其實是耳,哈哈~)

最終樂章轉為C大調,如同黑夜迎向光明一般非常非常精彩~

馬七如果沒有了這麼精彩的第五樂章,那麼或許將如他的名字「夜曲」一般,永遠屬於夜晚~這第五樂章的震撼、燦爛與輝煌,徹底點亮了這首交響曲,更成為馬勒不朽的交響篇章!

 

拉圖指揮柏林愛樂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IkLUOsNHAA

 

【補充資料】什麼是Ritornello Form?

巴洛克時期興起的器樂作曲手法

廣泛地使用於第一與第三樂章

接下來,以代稱進一步說明段落分配:

韋瓦第:《春》協奏曲~選自《四季》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PaUtnJTMn8

 

 

【補充資料】馬勒的變格終止使用

 

【補充資料】馬勒交響曲中的號角運用

 

【附錄】2023年萊比錫音樂節 馬勒第七號欣賞實況報導

馬勒第七號:萊比錫音樂節現場

哈丁指揮BRSO,2023年馬勒音樂節現場Live'(15:23雙鈸/樂譜42之第3小節、24:55法國號)

上低音號

(原始影片已被上傳者刪除)

 

2023.05.22. 馬勒第七號交響曲 – Daniel Harding+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Bavarian Radio Symphony Orchestra)

 

今晚帶著複雜的心情走出音樂廳,這實在不像我所認識的BRSO…

馬勒第七號,常被認為是一首奇怪的交響曲,在他所有的交響曲中,也的確不是最常被演出的作品,原因很簡單,就是「真的很奇怪」

許多情緒突然大變化的段落轉折、與眾不同的管絃配器法,各樂器間的獨奏連接等等…,都讓此曲屬於不容易奏好的交響曲;有時候,我更感覺這首樂曲,像是寫給交響樂團的協奏曲。

今年七月即將在班貝格登場的國際馬勒指揮大賽,從初賽到最後決賽,馬七都將是最重要的指定曲目,原因很簡單,因為「真的很難指揮」

馬七,完全考驗著指揮與樂團溝通的能力:對於樂曲的理解是一回事,但要讓團員正確「接住」,演奏得好,卻又是另一回事。

今天我的座位在二樓側邊,葡萄園左側,介於弦樂與木管之間,因此整首交響曲聽下來,每個細節都聽得清清楚楚…

樂團許多拍點的發音點不整齊,上低音號獨奏失誤、法國號的多次控音不穩放炮,連雙鈸都擊錯拍點,一路放炮與拍點不齊,簡直堪比煙火大會般燦爛🎆

尤其法國號獨奏第二次放炮時,我還看到單簧管演奏者直接低頭嘆氣…實在嚇到我了,這真的不是我所認識的BRSO啊⋯

是巡迴累了嗎?還是跟指揮溝通出了問題?總之今晚問題一籮筐

愛拍照的我,音樂會後仍然走走拍拍

見到指揮 Daniel Harding 再次走出舞台(請見照片最後一張),我開心極了,上前詢問他能否一起合照

「Of course, no problem!!!」,他一邊善意地回答我,卻一邊同時急促地翻閱著總譜

我站在舞台旁邊等待他

然後,他開始把今晚錄影直播組叫上舞台,翻閱著總譜,開始指示他要「再次演奏」哪些段落…

接下來,樂團團員們一一被叫回到舞台上

此時我理解了,針對剛剛音樂會裡的「煙火大會」,現在樂團要進行「補救錄影」

 

我還續續待在場邊,現在團員已陸續全部回到舞台上,臉部當然沒有任何喜悅的表情

導播開始翻閱總譜,錄影組準備就位

接下來,因為我不是團員,當然就被請出音樂廳了…

其實今晚樂曲結束時,現場觀眾依舊掌聲如雷,更有許多人起立鼓掌叫好

但「音樂好不好,自己內心知道」

樂團的補錄,就是求好求完美的證明。

希望這是一次偶發的煙火大會,並期待下一次聽到BRSO火力全開的超神演奏回歸,如同我數次聽過的楊頌斯帶領他們時,是那麼光彩奪目,是令人真心佩服的超級樂團…
.
樂曲簡介:

馬勒第七號,也常被叫做「夜之歌」,因為五樂章裡,有兩樂章被馬勒命名為「夜之樂」(Nachtmusik)的音樂:

據說馬勒在1904年荷蘭之旅,因看過了畫家林布蘭(Rembrandt Harmeszoon van Rijn,1606–1669)知名的畫作《夜巡》,產生了啟發而作曲第二樂章並命名為「夜之樂」。

而第四樂章則加入了吉他與曼陀鈴,呈現出「小夜曲」濃厚氛圍,欣賞時常令人愛不釋手。(其實是耳,哈哈~)

最終樂章轉為C大調,如同黑夜迎向光明一般非常非常精彩~

馬七如果沒有了這麼精彩的第五樂章,那麼或許將如他的名字「夜曲」一般,永遠屬於夜晚~這第五樂章的震撼、燦爛與輝煌,徹底點亮了這首交響曲,更成為馬勒不朽的交響篇章!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 前往蹦藝術 Podcas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苗北講堂】2024上半年系列:光輝燦爛的黃金協奏曲(四)浪漫時期珍寶 談布拉姆斯小提琴協奏曲

【苗北講堂】2024上半年系列:光輝燦爛的黃金協奏曲(四)浪漫時期珍寶 談布拉姆斯小提琴協奏曲
Miaobei Art Center X BONART 2024-4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課程主軸:

光輝燦爛的黃金協奏曲

六首協奏曲、六項樂器類別

六位作曲家、六種音樂風情

113年上半年的苗北講堂以「光輝燦爛的黃金協奏曲」為主題,以六堂課共12小時的規格,深入淺出介紹六種古典樂器的標誌性協奏曲,及其背後的歷史意義與藝術理念的重要性。透過莫札特、理查.史特勞斯、布拉姆斯及德弗札克等偉大作曲家的創作,為古典音樂愛好者們建構出一道從古典到當代的協奏曲巡禮。

 

課程詳細資訊

時間 _ 2024-03-24~2024-05-26 Am10:00 ~ 12:00

地點 _ 視聽中心

費用 _ 

※ 單堂報名:$150
※ 套票6堂:$630(含6堂講座及苗北限定經典文青帆布袋1只,款式隨機) 

指導單位 _ 苗栗縣政府

主辦單位 _ 苗栗縣苗北藝文中心

授課教師 _ 林仁斌(超人氣古典音樂欣賞名家、蹦藝術執行長)

一、因應現行防疫規範,學員上課均需全程配戴口罩;並遵守本中心防疫措施相關規定,違反規定將無法入場上課。

二、課程相關事宜洽詢:活動企劃部曾小姐037-612669轉511/cctseng@miaobeiac.org

主講人|林仁斌

蹦藝術 | BONART 執行長

知名長笛演奏、指揮、撰文、演講與音樂攝影之全方位音樂家 旅法知名音樂家林仁斌自2001年自巴黎師範音樂院(École Normale Supérieure de paris)學成返國後,以長、短笛演奏、室內樂及樂團指揮活躍於國際音樂節與國內外音樂廳;演奏專輯出版有《夜間咖啡館》、《妳的我的》、《華麗聚焦-雙長笛與鋼琴的歌劇院之夜》、《華麗聚焦II-卡門》(林仁斌&周欣穎)《動物狂歡節》….等。 現為音樂藝文網站「蹦藝術|BONART」執行長與Podcast古典音樂節目《蹦藝術》主持人,深受各界樂迷喜愛。多年來撰文拍攝訪問音樂家,更以文字與攝影見長,每年演講場次超過百場;為國家交響樂團、長榮交響樂團與國家兩廳院、苗北藝文中心等各單位邀約之音樂講座策展、音樂導聆與撰稿人,更是公認的超人氣音樂欣賞名家。

 

報名資訊與報名方式

繳費資訊

◎線上報名,點選上方「馬上報名」,填寫完google表單後,完成繳費。
◎臨櫃報名,至苗北藝文中心服務台填寫報名表,並完成繳費。
◎郵寄報名,填妥報名表(請自本頁面下方下載),並且完成繳費,將報名表郵寄至苗栗縣竹南鎮公園路206號苗北藝文中心(信封請註明:111-1苗北講堂)。
◎電子郵件報名,填妥報名表(請自本頁面下方下載)並完成繳費,將報名表寄至:cctseng@miaobeiac.org,主旨:112-1苗北講堂,即完成報名。

◎ 現場繳費:請攜帶報名表至苗北藝文中心服務台
◎線上匯款:
戶名:苗栗縣苗北藝文中心
銀行:臺灣土地銀行頭份分行(0050212)
帳號:021-051-051-316

 

注意事項

1、退款規定:課程進入報名行政流程繳費後,因故不克參加者,需配合規定,於活動開始前14個工作天提出申請(票券效期開始日期起算),退票將酌收票價10%的行政手續費用,逾期恕不受理。

2、活動延期:若因天災等不可抗力因素(如:颱風),主辦單位將告知補辦日期或退款事宜。並保留修改活動內容,以及終止課程之權力。

3、講座以收費報名辦理,每堂未達上限人數,將告知退款事宜。並保留修改活動內容,以及終止課程之權力。

4.因應疫情配合政府措施,學員需全程佩戴口罩、禁止飲食。

課程形式配合中央防疫指揮中心指示滾動式修正,如採線上課程,將以「Google Meet」軟體上課;敬請各位學員一同共學、共好!藝起做好防疫措施,提供一個安心、安全的場域,迎接藝文生活。

竭誠歡迎您的參與~一起享受音樂與藝術之美💕


 

布拉姆斯小提琴協奏曲(1878)擁有恢宏的樂曲格局,和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1806)同樣皆為D大調,在調性設計上均為非常適合小提琴定弦之調性,除了擁有深刻的精神內涵與完整架構之外,創作時期與貝多芬相隔72年,成為浪漫時期一前一後互相輝映的兩大小提琴協奏曲;而布拉姆斯小提琴協奏曲的確寫出了豐厚的音樂內涵,重視樂曲深刻精神層面的內涵與恢宏的格局,在各方面均與貝多芬的小提琴協奏曲相互呼應,更是則是這首布拉姆斯小提琴協奏曲之所以如此偉大的重要原因。

這堂課中,林仁斌老師將為您從布拉姆斯創作此首樂曲的背景出發,並介紹首演的觀賞重點與版本的比較,在與貝多芬經典之小提琴協奏曲對比,延伸無窮欣賞樂趣。

 

搭配音樂|布拉姆斯:小提琴協奏曲

Johannes Brahms: Violin Concerto in D major, Op. 77


音樂純粹.所以偉大

布拉姆斯小提琴協奏曲(1878)擁有恢宏的樂曲格局,與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1806)同為D大調,調性設計均為非常適合小提琴定弦之調性,除了擁有深刻的精神內涵與完整架構,創作時期與貝多芬相隔72年遙遙相望、相互輝映,成為浪漫時期一前一後偉大的兩首小提琴協奏曲。

1873年的布拉姆斯照片

Johannes Brahms | Photograph by K.K. Hof-Atelier Adèle, 1873

 

寫作年份

布拉姆斯小提琴協奏曲,也是唯一一首寫作於1878年,順序在第二號交響曲之後。作曲已進入成熟階段的他,此成功突破困擾多年的「交響曲障礙」,欣賞過布魯赫、薩拉沙泰等優秀名家的小提琴作品後,更開始產生想要寫作小提琴協奏曲的想法。

從布拉姆斯和姚阿幸通信的書信中可得知,本首小提琴協奏曲最原始的概念可能是一首四樂章的協奏曲。

在寫作過程中,布拉姆斯最終刪去了中間兩個樂章,並改以慢板代替,成為了與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相同的三樂章設計。

 

延伸閱讀

https://bonart.com.tw/johannes-brahms-symphony-no-2/

 

首演時間

1879年1月1日首演於萊比錫,由布拉姆斯親自擔任指揮指揮布商大廈管絃樂團,好友小提琴家姚阿幸擔任獨奏演出。

當時姚阿幸做了一個音樂上的堅持,現在看來非常有意思:他堅持以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作為音樂會開場,然後以布拉姆斯小提琴協奏曲作為結尾。因為這兩首小提琴協奏曲均以D大調寫成,連結上毫無違和感,並且以貝多芬起始,布拉姆斯收尾,其實是非常有意思的安排。

但布拉姆斯當時卻不贊同,他認為這樣會有「太多的D大調」(XD)

但現在我們回到忠實客觀的角度看這件安排,有幾項特色:

首先姚阿幸可能希望觀眾們「溫故知新」,先從貝多芬聽起,再進入布拉姆斯,感受經典與當代的不同。

其次,布拉姆斯在樂曲設計上,有許多像貝多芬致敬之處:例如調性的設計、樂章的數目,以及管弦樂法的安排: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以「五聲定音鼓」起始,並持續以「五聲定音鼓」串起前奏,這段前奏也常被戲稱為定音鼓協奏曲;布拉姆斯小提琴協奏曲則是在輝煌的前奏之後,安排小提琴與定音鼓同時開始演奏。因此布拉姆斯這個管弦樂法的細緻安排,就有著向樂聖致敬的意味。

 

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的「五聲定音鼓」起始:

https://youtu.be/cokCgWPRZPg?t=69

 

布拉姆斯的小提琴與定音鼓同時入場2'55"定音鼓滾奏)


姚阿幸與布拉姆斯

姚阿幸與布拉姆斯在年輕時便認識,早年布拉姆斯與匈牙利小提琴家雷門尼(Ede Reményi)結識並一起巡演時,便認識了姚阿幸。除了意氣相投之外,姚阿幸也非常欣賞布拉姆斯的才華,便推薦他前往杜賽朵夫前往認識舒曼夫婦,浪漫時期一段音樂佳緣才就此誕生。

下圖為布拉姆斯(坐)與姚阿幸(站)年輕時之合照

圖為布拉姆斯(坐)與姚阿幸(站)年輕時之合照

 

延伸閱讀

https://bonart.com.tw/johannes-brahms/

 

而布拉姆斯亦曾以姚阿幸充滿魅力的演奏風格寫作樂曲《偉大姚阿幸風格》:

布拉姆斯作曲於1853年之弦樂四重奏曲《偉大姚阿幸風格
編制:兩把小提琴、大提琴與低音大提琴

Brahms’s “Hymn in Veneration of the Great Joachim

 

姚阿幸的珍貴錄音

小提琴家姚阿幸(Joseph Joachim, 1831-1907)因為活得夠長,因此我們有機會欣賞到他珍貴的錄音資料。這是1903年他錄下的布拉姆斯:《第一號匈牙利舞曲》錄音,珍貴且難得,實在令人感動。

姚阿幸也被認為是歷史上最早留下錄音資料的第一位小提琴演奏家。

https://youtu.be/f-p8YeIQkxs

 

四大小提琴協奏曲

偉大的小提琴家姚阿幸曾在75歲的生日宴會上這麼說道:「德國有四首經典小提琴協奏曲,最偉大的毫無疑問是貝多芬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那是王者之巔~而布拉姆斯的協奏曲則寫作嚴謹,架構完整亦步亦趨,緊緊追隨於其後。而其中音樂最豐富、最浪漫的當推是布魯赫;但,最內斂、最有內涵的,則是孟德爾頌的作品~那是每位音樂家內心裡的一顆寶石。」(The Germans have four violin concertos. The greatest, most uncompromising is Beethoven's. The one by Brahms vies with it in seriousness. The richest, the most seductive, was written by Max Bruch. But the most inward, the heart's jewel, is Mendelssohn's.)

如果我們反過來,不以小提琴協奏曲為主軸,而以小提琴家姚阿幸的一生來反觀,更會發現另一種驚人的事實:因為姚阿幸自年輕至成為一代名家為止,這四首小提琴協奏曲就是他以演奏家身份,見證音樂史演進與小提琴協奏曲創作的完美見證:

1844年他的出道初登場音樂會,就是在英國倫敦演奏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孟德爾頌擔任指揮)

1867年他協助作曲家布魯赫校訂他的小提琴協奏曲第二版(第一版寫於1866年),姚阿幸並於1868年1月7日於布萊梅擔任布魯赫小提琴協奏曲正式首演(Karl Martin Rheinthaler 指揮)

1879年,他擔任布拉姆斯小提琴協奏曲首演演奏者(布拉姆斯擔任指揮)

 

事實上,布拉姆斯小提琴協奏曲的確寫出了豐厚的音樂內涵,不禁音樂內容沒有華而不實的炫技(當然在演奏技術上仍需超卓),他與貝多芬相同地,重視樂曲深刻精神層面的內涵與恢宏的格局,在各方面均與貝多芬的小提琴協奏曲相互呼應,更是則是這首布拉姆斯小提琴協奏曲之所以如此偉大的重要原因。

 

【BON話題】連西貝流士小提琴協奏曲也與姚阿幸有關!?

欲知詳情,請點閱本篇文章↓

https://bonart.com.tw/sibelius-violin-concerto-in-d-minor/


樂曲編制與架構

布拉姆斯小提琴協奏曲為管弦樂團為兩管編制,如下方總譜所示,由高至低為:兩部長笛、兩部雙簧管、兩部A調單簧管、兩部低音管、四部法國號、兩部D調小號、定音鼓、弦樂五部。

布拉姆斯的手稿

 

名家怎麼說?

姚阿幸:「那首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超難的,是一位超難相處的人寫的!」

維尼奧夫斯基(Henryk Wieniawski)曾說此曲:「無法演奏!」

薩拉沙泰則說:「我才不要站在台上手握小提琴,然後聽著雙簧管獨奏出整個曲子唯一的一段旋律(指第二樂章的開頭)」(當然第一樂章的開頭樂團,也是另一段讓獨奏小提琴抱著琴但無法演奏之處)

指揮Josef Hellmesberger:「與其說這是為小提琴寫的曲子,不如說是為了反對小提琴才寫的。」

小提琴演奏家Bronislaw Hubermann:「這是為了讓小提琴對抗管弦樂團而寫的曲子~最後小提琴贏了!」

林仁斌:「布拉姆斯承襲了貝多芬的音樂格局與舒曼的交響協奏理念,所帶給全世界的成熟交響協奏曲示範」

 

音樂欣賞

第一樂章:不甚快的快板(Allegro non troppo) D大調

具有雙重呈示部的奏鳴曲式

樂曲架構

呈示部 發展部 再現部 尾聲
樂團呈示部

獨奏呈示部

 

發展部 再現部

裝飾奏

裝飾奏後樂團再現至結尾

00:00 Allegro ma non troppo

23:50 Adagio

33:31 Allegro giocoso, ma non troppo vivace – Poco più presto

https://youtu.be/1L29nRXWoCM

 

第二樂章:慢板(Adagio)F大調

A-B-A' 三段體

00:00 Allegro ma non troppo

23:50 Adagio

33:31 Allegro giocoso, ma non troppo vivace – Poco più presto

https://youtu.be/1L29nRXWoCM?t=1431

 

第三樂章:玩笑似地快板,但不要太快(Allegro giocoso, ma non troppo vivace )

輪旋曲式(A-B-A'-C-B'-A"-Coda)

00:00 Allegro ma non troppo

23:50 Adagio

33:31 Allegro giocoso, ma non troppo vivace – Poco più presto

https://youtu.be/1L29nRXWoCM?t=2011

 

精彩版本欣賞

Brahms - Violin concerto - Oistrakh / Klemperer(1960)

https://youtu.be/KkfgFuCUe8w

 

Itzhak Perlman: Brahms - Violin Concerto in D major, Op. 77(1978, Live')

https://youtu.be/7C_U7eUbVd8

 

Brahms: Violinkonzert ∙ hr-Sinfonieorchester ∙ Hilary Hahn ∙ Paavo Järvi(2014, Live')

https://youtu.be/UFl9xuYP5T8

 

0:00 1er mouvement - Allegro ma non troppo

24:41 2e mouvement - Adagio

34:03 3e mouvement - Allegro giocoso, ma non troppo vivac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o3_rEjCOw8

 

Janine Jansen - Brahms - Violin Concerto in D major - Haitink

https://youtu.be/527Z4x-K6-k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L6a-JJCCzw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qtLVvoXLig

 

前田妃奈:2022年第16屆維尼奧夫斯基大賽首獎得主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kQ2tADIV4Q

 

[HQ] Jascha Heifetz - Brahms' Violin Concerto in D major, Op. 77

https://youtu.be/7iG9tUJ7Am4

 

00:00 : 第一樂章

21:55 : 第二樂章

31:40 : 第三樂章

https://youtu.be/NTaNqM1HCeU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 前往蹦藝術 Podcas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BON音樂】蹦藝術X大人社團 - 視覺與聽覺交織的音樂樣貌(ㄧ)孟德爾頌:第四號交響曲《義大利》

【BON音樂】蹦藝術X大人社團 - 視覺與聽覺交織的音樂樣貌(ㄧ)孟德爾頌:第四號交響曲《義大利》
Music and Painting Arts - 1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古典音樂是你的生活必需品?
希望有機會能拓展對古典樂的了解?
跟著林仁斌老師一起認識偉大的音樂藝術!

《大人社團》與蹦藝術攜手開設古典音樂鑑賞課程,林仁斌老師帶領學員欣賞每首的獨特之處,讓您徜徉在樂曲中,更貼近音樂家的心血結晶,聽出更多況味與樂趣!

《延伸閱讀》大人的音樂欣賞線上直播課程好嗎?學員真實回饋分享

《延伸閱讀》大人的音樂欣賞課學員回饋,看他們用音樂為生活注入繽紛

 

超級重量級~

【BON旅行】2024年8月歐洲旅遊行程|普契尼逝世百年.四大歌劇音樂探索之旅❤️

https://bonart.com.tw/20240812-bon-vayage-music-art-trip-2/

 

【精彩課程ing】

2024年4月起

大人的古典樂欣賞線上直播課(4/11週四下午班,共5堂):視覺與聽覺交織的音樂樣貌


主講人:林仁斌老師

 

你對古典音樂深深著迷,期待聽懂更多內容嗎?

不只對作品感興趣,也想多了解音樂家的背景?

跟著林仁斌老師一起揭開這層有趣又精彩的音樂面紗~

《大人社團》與蹦藝術的林仁斌老師攜手開設古典樂欣賞課,這期將「視覺與聽覺交織的音樂樣貌」為主軸,帶領學員們從不一樣的角度來欣賞音樂作品。浪漫時期之後,音樂、文學、繪畫及舞蹈皆蓬勃發展,各自精彩也相應爭輝。這期讓我們跟著林仁斌老師在音樂裡暢遊,聽出不一樣的樂趣。

 

《視覺與聽覺交織的音樂樣貌》全系列五堂課程介紹

  • 課程內容

    第一堂:孟德爾頌:第四號交響曲《義大利》

    孟德爾頌才華洋溢,不但從小飽讀詩書,其手繪寫生亦是一絕。年少的各地壯遊,不但為他留下回憶滿滿的風景繪畫,酷愛音樂的他,也以獨到的觀察,譜出令人難忘的旋律。第四號交響曲《義大利》便是孟德爾頌在親赴義大利遊歷之後的最佳回憶,也是古典樂迷們的最愛名曲。林仁斌老師將為同學們精彩解析這首充滿歡快的交響曲。

    第二堂:馬勒:第七號交響曲《夜曲》

    馬勒的第七號交響曲一直被認為是一首難以理解的作品,寫作於1904年至1908年間,與第六號交響曲《悲劇》創作時間互有重疊,2023年的馬勒指揮大賽,官方也選擇此首曲子作為指定曲目,考驗年輕指揮家們對於馬勒樂思的理解以及實際演奏詮釋之呈現。在本堂課裡,林仁斌老師將為同學們從創作背景到樂曲解析,全面地做出講解。

    第三堂:拉赫曼尼諾夫:交響詩《死之島》

    拉赫曼尼諾夫的交響詩《死之島》(op.29),最初的創作源起是在1908年看到了瑞士象徵主義畫家阿諾德•勃克林的畫作《死之島》展出於的萊比錫美術館而發想出來的。但這幅畫的原作其實是彩色的,拉赫曼尼諾夫說:「這幅畫厚重的結構和神秘的題材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顯露出了詩意的氛圍。之後我在柏林看到了原作,在色彩上它並不特別令我興奮。如果我第一次看到的是原作的話,或許我就不會創作我的《死亡島》了。我還是喜歡那幅畫黑白的樣子。」在這堂課中,老師將為大人們解析這首「音畫合一」的交響詩。

    第四堂:雷史碧基:羅馬三部曲(上):創作背景+《羅馬之泉》

    史畢基畢生的作品中,以羅馬三部曲(Roman Triptych)最為有名,這三部作品分別描述作者心中最具代表性的羅馬三種景色,包括「羅馬之泉」(The Fountains of Rome)、「羅馬之松」(The Pines of Rome)和「羅馬節日」(Roman Festivals)。 本系列的最後兩堂課,老師將帶領同學們聚焦於義大利作曲家雷史畢基對自己國家內這個具有豐富歷史的古城─羅馬,充滿情感的各種描述,值得一起細細品味

    第五堂:雷史碧基:羅馬三部曲(下):《羅馬之松》+《羅馬節日》

    史畢基畢生的作品中,以羅馬三部曲(Roman Triptych)最為有名,這三部作品分別描述作者心中最具代表性的羅馬三種景色,包括「羅馬之泉」(The Fountains of Rome)、「羅馬之松」(The Pines of Rome)和「羅馬節日」(Roman Festivals)。 本系列的最後兩堂課,林仁斌老師將帶領所有大人同學們聚焦於義大利作曲家雷史畢基對自己國家內這個具有豐富歷史的古城─羅馬,充滿情感的各種描述,值得您一同加入,細細品味欣賞~


尤金奧曼第指揮費城管弦樂團的黑膠唱片封面

 

如果我休息,就會生鏽.If I rest, I rust

作曲家孟德爾頌於1833年的素描(畫家 Eduard Bendemann 1833年繪製)

Drawing of the composer by Eduard Bendemann, 1833

 

生前未能出版的傑作.義大利

孟德爾頌在1829-1831年間在歐洲各國旅行,他到義大利時感受到當地的民情和氛圍,非常欣喜於這些旅途中快樂的心情與經驗,並於1830-1831年間,以音樂創作紀錄至義大利旅遊寫下第四號交響曲《義大利》的主要樂思~此曲,就是孟德爾頌在停留義大利時所發想而創作。

《義大利》交響曲也緣起於作曲家孟德爾頌的的英國、蘇格蘭與赫布里底群島之旅,在這趟旅程中,孟德爾頌來抵達了義大利,在義大利時所感受到的色彩與氛圍,讓他獲得了大量的靈感,雖然不是在義大利完成全曲,但當時孟德爾頌寫給父親的信件,提到:「這就是義大利!......生活中的至高無上的快樂。我很喜歡義大利。今天太豐富了...所以我寫信給你們,感謝你們,親愛的父母,你們給了我這一切的幸福。」

1832年2月,他從羅馬寫信給他的姊姊芬妮,告知《義大利》交響曲之創作正邁向巨大進步。這將是我譜寫過最歡樂的曲子,尤其是最後一個樂章。我還沒有找到任何適合慢板樂章素材,我想我會把它留給那不勒斯。

1833 年3月13日,孟德爾頌應英國倫敦(現為皇家)愛樂樂團的邀請,在柏林完成了這部交響曲。 1833年5月13日,他在倫敦愛樂樂團音樂會上親自指揮了第一場演出,首演即受到聽眾們的熱烈歡迎。美國波士頓的日耳曼音樂協會(Germania Musical Society )也安排此曲於1851年11月1日在美國首次演出,由卡爾·伯格曼(Carl Bergmann)指揮。

然而,在初次演出之後,孟德爾頌本人對這首交響曲仍然不滿意。到了1834年7月,他完成了對作品的修改,特別是最後三個樂章。但可惜的是,在他在生前從未出版過這部交響曲。

《義大利》交響曲於 1851 年出版,原始初版於1833年5月首演。 音樂學者約翰·邁克爾·庫珀(John Michael Cooper)更詳細研究了孟德爾頌修改交響曲的歷史。 另一位學者 Christopher Hogwood 則編輯了由德國熊版(Bärenreiter)所出版的交響曲樂譜,其中也包括原始標準版和 Mendelssohn 對後三樂章的修訂版。

目前交響樂團普遍演出的標準版本,即是1851年出版的校訂版本。(資料整理於網路與維基百科)

 

孟德爾頌親筆畫作的《義大利》

Drawing from Felix Mendelssohn's travels to Italy

 

分享位於萊比錫的「孟德爾頌之家」博物館照片

林仁斌.攝於2023年5月.萊比錫

 

位於二樓的數個房間,除了已成為展覽室之外,保留了當初經常舉辦沙龍音樂會的大空間

 

孟德爾頌一家交遊廣闊,往來無伯丁,經常舉辦沙龍音樂會,這就是當初許多作品被首演的場合

 

另一間展覽室,存放孟德爾頌以瓷盤與繪畫寫遊記,記錄各個年份他在不同地方之繪畫作品

 

孟德爾頌1847年的繪畫作品

 

孟德爾頌1847年的繪畫作品

 

作曲家簡介

孟德爾頌一生交遊廣泛,作品豐富。

與大文豪歌德傑為忘年之交,並與當代眾多藝文音樂人士往來:舒曼夫婦、白遼士、凱魯畢尼、韋伯、麥亞白爾、羅西尼、蕭邦、李斯特、華格納、帕格尼尼等音樂家交往,互通藝術見解;這對他的創作生涯產生許多重要的影響。

作曲家 孟德爾頌(Jakob Ludwig Felix Bartholdy Mendelssohn, 1809-1847) 
作曲家 孟德爾頌(Jakob Ludwig Felix Bartholdy Mendelssohn, 1809-1847)

 

孟德爾頌1809年2月3日出生於德國漢堡的一個富裕而有文化的猶太富商家庭。祖父摩西(Moses Mendelssohn, 1729-1786) 是德國名哲學家兼文學家;父親是德國漢堡的銀行家;母親則是位受過高等教育並精通音樂的人。不論出生環境、家庭生活或是事業成就,孟德爾頌都是一帆風順。

孟德爾頌從小是鋼琴神童:9歲時便以鋼琴家身份於柏林登台公開演奏,10歲時就為《詩篇19》譜曲,12歲自己主辦報紙,同年與 72歲德國文豪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1749-1832)結為忘年之交。

在歌德的影響下,寫出一首鋼琴四重奏(op.1),14歲籌組自己的私人樂團,15歲創作了第一交響曲,與歌德的友誼,加深了孟德爾頌對古典文學的感受:16歲時完成的弦樂八重奏(op.20)亦受到歌德《浮士德》啟發。這部作品也被視為孟德爾頌第一首成熟的作品。

 

孟德爾頌:絃樂八重奏 op.20 欣賞
16歲作品 

小提琴:林品任、Boris Borgolotto、陳雨婷、Nancy Zhou
中提琴:鄭恩麒、嚴子晴
大提琴:李孟坡、柯容軒

https://youtu.be/CPAio6KVOqY?t=1


17歲時,孟德爾頌受到莎士比亞戲劇作品感動,以一個月左右的創作時間,寫出了著名作品《仲夏夜之夢》(A Midsummer Night’s Dream)序曲。18歲時為了研究古典文學,進入柏林大學就讀, 接受正規的大學教育,研究文學作品。(柏林大學即為現代之柏林洪堡大學 Humboldt-Universität zu Berlin,成立於 1810 年,曾被譽為被譽為「現代大學之母」)

19歲時指揮演出巴哈(J.S. Bach)的《馬太受難曲》。這是巴哈死後79年第一次被公開演出,由於這次的演出,使得大家開始重新注意巴哈,而巴哈的音樂也逐漸在世界各地的音樂會中被演出。

20歲起孟德爾頌遊歷歐洲,他的遊歷心得不但豐富,更是傳世:1830-1831年間,至義大利旅遊寫下第四號交響曲《義大利》(Symphonie no.4 "Italienische")、至蘇格蘭旅遊寫下第三號交響曲《蘇格蘭》(Symphonie no.3 "Scottish");《芬加爾洞窟》序曲作品靈感也來自孟德爾頌於英國赫布里底群島旅遊實記,完成於1830年作曲家21歲時。

 

延伸閱讀

https://bonart.com.tw/mendelssohn-symphony-no-3-op-56-scottish/

 

孟德爾頌的交響曲創作順序

一般來說作曲家之交響曲編號皆以「寫作順序」排列,偶爾會出現後來雜以「出版順序」於其中。例如海頓和貝多芬的交響曲是按寫作次序排列,而孟德爾頌交響曲編號,則是完全依照出版的次序排列。

孟德爾頌共寫五首交響曲:第一號C小調 op. 11完成於 1824年。1840年他為慶祝顧騰堡(Johannes Gutenberg, 1397 – 1468)發明印刷術四百週年,創作了第二號「讚美頌歌」(Lobgesang)降B大調 op.52。而他的第三號交響曲《蘇格蘭》a小調 op. 56 完成於 1842年。第四號交響曲《義大利》 A大調 op. 90創作於 1833年。第五號交響曲《宗教改革》 D大調 Op. 107 是於 1830年為「奧斯堡信仰告白」(Augsburg Confession)300週年而作。

 

依照現行編號,順序為:

第一號(1824)
第二號(1840)《讚美頌歌》
第三號(1842)《蘇格蘭》
第四號(1833)《義大利》
第五號(1830)《宗教改革》 

例如孟德爾爾頌的最後兩首交響曲,則是因爲他生前一直想再修改第四號「義大利交響曲」,第四號其實是等到他去世之後,於 1851年才被出版商編為第四號交響曲出版。第五號則是因為孟德爾頌生前一直不太滿意「宗教改革交響曲」, 所以並未出版,因此等到第四號交響曲出版後 17年後才付梓 ,稱為第五號交響曲。

如按照作曲年份重新編號,會得到不同之全新結果:

第一號(1824)
第五號(1830)《宗教改革》 
第四號(1833)《義大利》
第二號(1840)《讚美頌歌》
第三號(1842)《蘇格蘭》

 

《義大利》交響曲樂譜版本

00:00 1. Allegro vivace (A major)

10:10 2. Andante con moto (D minor)

16:58 3. Con moto moderato (A major)

24:30 4. Saltarello: Presto (A minor)

https://youtu.be/xI8IzIKGslA

 

 

第一樂章

活潑的快板(Allegro Vivace)A大調,6/8拍子。奏鳴曲式。

第一樂章活潑的快板,以一陣快速的三連音節奏開場,~高音木管樂器與撥弦樂器開場之後,旋即躍升高八度,轉變為歡快的第一主題弦樂旋律。木管樂器在第一樂章中始終扮演著特別突出的角色,孟德爾頌給予木管樂器們極大的自由,這讓音樂聽起來更加透明、輕盈的質感~如同歌劇音樂般。

第一樂章呈示部第一主題譜例:

 

第一樂章第一主題給人躍動又明朗之感,符合孟德爾頌至義大利旅遊的歡樂心情,也能在音樂中感受到他在義大利時的歡樂心情,在音樂雀躍的快速三連音節奏裡清晰可見。

 

義大利藍天亦讓孟德爾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曾經將交響曲描述為「A大調的藍天」;在此我們可聽見他將所見所聞的美麗景緻,在音樂中轉換為充滿雲彩的彩色天空。

 

由單簧管與低音管同時演奏的第二主題,帶來了跳躍但舒適的情感發揮:

 

這個活潑輕快的樂章,也出現在日劇《交響情人夢》的第一集喔~

第一集:學校裡的所有學生都為千秋王子所著迷~千秋走在校園裡,心裡高傲地嫌惡著同學們的資質差勁時,背景配樂即為孟德爾頌 第四號交響曲義大利第一樂章。

「維基百科連結」

 

樂譜版本音樂欣賞

https://youtu.be/xI8IzIKGslA

 

音樂會現場演奏欣賞

https://youtu.be/_HX_jF1_Tgc

 

第二樂章

稍快的行板(Andante con moto)D小調,4/4拍子。自由的三段體。 據研究指出,第一主題擷取自捷克的朝聖歌曲,充滿濃厚的宗教情懷,因此亦被稱為「朝聖者進行曲」,亦有研究孟德爾頌書信往來的學者認為,作曲者曾在創作期間遊歷遭火山岩漿淹沒之龐貝古城,因而觸發了人類文化遭淹沒的傷感。

龐貝古城遺跡 資料照片

 

「龐貝古城」維基百科頁面

 

國外亦有研究提到孟德爾頌曾提到回憶他在羅馬期間目睹的令人印象深刻的遊行。他使用色彩昏暗的旋律感配器(雙簧管、單簧管和中提琴)在緩慢的中低音線條上展開第二樂章主題。

 

 

 

第二樂章主題譜例:

 

轉為大調之後的單簧管回應主題

 

樂譜版本音樂欣賞

https://youtu.be/xI8IzIKGslA?t=1018

 

音樂會現場演奏欣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HX_jF1_Tgc&t=670s

 

第三樂章

速度稍快的中板(Con moto moderato)A大調,3/4拍子。3段體。

孟德爾頌曾在1830年11月16日寫給姐姐的書信中表示,欲將歌德詩作《莉莉花園》(Lilis Park)轉化成為交響曲,而學者推測,本樂章可能就是作曲家閱讀詩作時觸發靈感所寫成。莉莉為歌德心儀之女孩,但同時被眾人追求,歌德便以此詩描寫自身的忌妒與煩惱。

 

 

樂譜版本音樂欣賞

https://youtu.be/xI8IzIKGslA?t=1018

 

音樂會現場演奏欣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HX_jF1_Tgc&t=1016s

 

第四樂章

薩塔雷洛舞曲:急板(Saltarello; Presto)A小調,4/4拍子。自由的輪旋曲式。 薩塔雷洛舞曲自十五世紀起,便流行於羅馬與米蘭,男女舞者搭配急速的三拍子民俗舞曲,張開雙手,以舉腳、前進、後退、旋轉的舞步疾舞。但本曲則是採用四拍子,似是以音樂描繪出狂歡節狂舞的羅馬市民們。  

 

Saltarello - hopping medieval dance.

https://youtu.be/RNewLIxtMis

 

Saltarello - hopping medieval dance.

https://youtu.be/PWMyb1UtlzE

 

Saltarello - hopping medieval dance.

https://youtu.be/LH2G2imXDBs

 

樂譜版本音樂欣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I8IzIKGslA&t=1470s

 

音樂會現場演奏欣賞

hr-Sinfonieorchester (Frankfurt Radio Symphony Orchestra)  
Paavo Järvi, Dirigent 

  • I. Allegro vivace 0:34
  • II. Andante con moto 11:10
  • III. Con moto moderato 16:56
  • IV. Saltarello. Presto 23:0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HX_jF1_Tgc&t=1384s

 

布商大廈經典版本

Leipzig Gewandhaus Orchestra
Kurt Masur - conductor

Felix Mendelssohn-Bartholdy - Italian Symphony No. 4 A major Op. 90 (MWV N 16)

  • 0:00 Entrance
  • 1:27 I. Allegro vivace
  • 13:06 II. Andante con moto
  • 19:32 III. Con moto moderato
  • 25:26 IV. Saltarello. Presto

https://youtu.be/XMLyJNgd6LA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 前往蹦藝術 Podcas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苗北講堂】2024上半年系列:光輝燦爛的黃金協奏曲(三)雙簧美聲極致 談理查.史特勞斯雙簧管協奏曲

【苗北講堂】2024上半年系列:光輝燦爛的黃金協奏曲(三)雙簧美聲極致 談理查.史特勞斯雙簧管協奏曲
Miaobei Art Center X BONART 2024-3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課程主軸:

光輝燦爛的黃金協奏曲

六首協奏曲、六項樂器類別

六位作曲家、六種音樂風情

113年上半年的苗北講堂以「光輝燦爛的黃金協奏曲」為主題,以六堂課共12小時的規格,深入淺出介紹六種古典樂器的標誌性協奏曲,及其背後的歷史意義與藝術理念的重要性。透過莫札特、理查.史特勞斯、布拉姆斯及德弗札克等偉大作曲家的創作,為古典音樂愛好者們建構出一道從古典到當代的協奏曲巡禮。

 

課程詳細資訊

時間 _ 2024-03-24~2024-05-26 Am10:00 ~ 12:00

地點 _ 視聽中心

費用 _ 

※ 單堂報名:$150
※ 套票6堂:$630(含6堂講座及苗北限定經典文青帆布袋1只,款式隨機) 

指導單位 _ 苗栗縣政府

主辦單位 _ 苗栗縣苗北藝文中心

授課教師 _ 林仁斌(超人氣古典音樂欣賞名家、蹦藝術執行長)

一、因應現行防疫規範,學員上課均需全程配戴口罩;並遵守本中心防疫措施相關規定,違反規定將無法入場上課。

二、課程相關事宜洽詢:活動企劃部曾小姐037-612669轉511/cctseng@miaobeiac.org

主講人|林仁斌

蹦藝術 | BONART 執行長

知名長笛演奏、指揮、撰文、演講與音樂攝影之全方位音樂家 旅法知名音樂家林仁斌自2001年自巴黎師範音樂院(École Normale Supérieure de paris)學成返國後,以長、短笛演奏、室內樂及樂團指揮活躍於國際音樂節與國內外音樂廳;演奏專輯出版有《夜間咖啡館》、《妳的我的》、《華麗聚焦-雙長笛與鋼琴的歌劇院之夜》、《華麗聚焦II-卡門》(林仁斌&周欣穎)《動物狂歡節》….等。 現為音樂藝文網站「蹦藝術|BONART」執行長與Podcast古典音樂節目《蹦藝術》主持人,深受各界樂迷喜愛。多年來撰文拍攝訪問音樂家,更以文字與攝影見長,每年演講場次超過百場;為國家交響樂團、長榮交響樂團與國家兩廳院、苗北藝文中心等各單位邀約之音樂講座策展、音樂導聆與撰稿人,更是公認的超人氣音樂欣賞名家。

 

報名資訊與報名方式

繳費資訊

◎線上報名,點選上方「馬上報名」,填寫完google表單後,完成繳費。
◎臨櫃報名,至苗北藝文中心服務台填寫報名表,並完成繳費。
◎郵寄報名,填妥報名表(請自本頁面下方下載),並且完成繳費,將報名表郵寄至苗栗縣竹南鎮公園路206號苗北藝文中心(信封請註明:111-1苗北講堂)。
◎電子郵件報名,填妥報名表(請自本頁面下方下載)並完成繳費,將報名表寄至:cctseng@miaobeiac.org,主旨:112-1苗北講堂,即完成報名。

◎ 現場繳費:請攜帶報名表至苗北藝文中心服務台
◎線上匯款:
戶名:苗栗縣苗北藝文中心
銀行:臺灣土地銀行頭份分行(0050212)
帳號:021-051-051-316

 

注意事項

1、退款規定:課程進入報名行政流程繳費後,因故不克參加者,需配合規定,於活動開始前14個工作天提出申請(票券效期開始日期起算),退票將酌收票價10%的行政手續費用,逾期恕不受理。

2、活動延期:若因天災等不可抗力因素(如:颱風),主辦單位將告知補辦日期或退款事宜。並保留修改活動內容,以及終止課程之權力。

3、講座以收費報名辦理,每堂未達上限人數,將告知退款事宜。並保留修改活動內容,以及終止課程之權力。

4.因應疫情配合政府措施,學員需全程佩戴口罩、禁止飲食。

課程形式配合中央防疫指揮中心指示滾動式修正,如採線上課程,將以「Google Meet」軟體上課;敬請各位學員一同共學、共好!藝起做好防疫措施,提供一個安心、安全的場域,迎接藝文生活。

竭誠歡迎您的參與~一起享受音樂與藝術之美💕


 

理查.史特勞斯(Richard Strauss,1864-1949)的交響語法被譽為20世紀大家之作。在人生的晚秋階段,原本認為自己已經無力再寫作音樂作品的他,卻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反璞歸真地為小編制的管弦樂團寫了傑出之音樂作品,例如《雙簧管協奏曲》(1946年)與《第二號法國號協奏曲》(1942年),旋律美感與音樂的純真,都是令人喜愛的雋永之作。

這首知名的《雙簧管協奏曲》創作背景非常特別,在兩次世界大戰的 1945年年底完成此首四樂章作品,背後故事更是有趣~這堂課就讓林仁斌老師為您詳細解析理查‧史特勞斯《雙簧管協奏曲》從背景到音樂,全面地認識。

 

搭配音樂|理查.史特勞斯:雙簧管協奏曲

Richard Georg Strausst: Concerto in D major for Oboe and Small Orchestra, AV 144


雙簧管介紹

 

延伸閱讀

高塔古樂團國家音樂廳彩排

https://bonart.com.tw/capella-de-la-torre-taipei-rehearsal-session/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6ohsObN0EA

 

文藝復興時期樂器介紹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4V6xrA2UNs

 

筆者超愛看大師班影片,各位可以客觀地欣賞優秀的學生演奏,更可以仔細欣賞名家的演奏是如何與學生不同:從細節到更多細節~

舒曼:浪漫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T0gI676Ce4

 

柏林愛樂雙簧管首席 Albrecht Mayer 的雙簧管演奏紀錄片

https://youtu.be/_po72IgykUU?si=D0yrVJMOVasfJeyR

 

理查.史特勞斯:雙簧管協奏曲片段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wCEBcdYmyc

 

理查.史特勞斯:雙簧管協奏曲 介紹

理查‧史特勞斯 雙簧管協奏曲

理查‧史特勞斯(Richard Strauss,1864-1949)的交響語法被譽為20世紀大家之作。在人生的晚秋階段,原本認為自己已經無力再寫作音樂作品的他,卻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反璞歸真地為小編制的管弦樂團寫了傑出之音樂作品,例如《雙簧管協奏曲》(1946年)與《第二號法國號協奏曲》(1942年),都是令人喜愛的雋永之作。

這首知名的《雙簧管協奏曲》創作背景其實非常值得介紹:歷經兩次世界大戰,於 1946年 4月底德國戰敗後已屆 81高齡的理查‧史特勞斯,與家人就住在巴伐利亞阿爾卑斯山區的嘉米許-帕滕基爾許(Garmisch-Partenkirchen)小鎮村莊裡。

筆者註:

嘉米許-帕滕基爾許(Garmisch-Partenkirchen)小鎮因靠近阿爾卑斯山,以山區度假勝地而聞名,常被簡稱為「嘉米許」(Garmisch)。「嘉米許」是前往德國最高峰~楚格峰時,登山客在登山前常會住宿的小鎮;因位於楚格峰山腳下,登山者通常於此整備行囊後,隔天早上搭登山火車上山再攻頂楚格峰。小鎮附近有許多滑雪場地和夏天時登山健行路線,吸引很多觀光客,滑雪客,登山健行者造訪。

住宿於阿爾卑斯山巴伐利亞嘉米許的作曲家理查‧史特勞斯,拍攝於 1938年。

 

有日,駐紮德國的一隊美國士兵沿著鄉間小路,來到了作曲家理查‧史特勞斯居住的別墅旁。

知道有軍隊靠近,理查‧史特勞斯不願受擾,對著士兵叫喊:「別煩我,我是歌劇《玫瑰騎士》與《莎樂美》的作曲者!」結果隊伍中的米爾斯頓中尉是為喜愛古典音樂的愛好者,他知道史特勞斯的身份後,替他拉了保衛封鎖線,並且尊重對待這位作曲家,理查‧史特勞斯則設宴相待。

美國軍隊中有位名叫約翰.德.蘭奇(John de Lancie)的士兵,他擅長雙簧管演奏,是匹茲堡管弦樂團的前雙簧管團員,也對史特勞斯的音樂與交響作品非常熟悉。兩人當天認識後相見如故,蘭奇經常抽空拜訪史特勞斯,聊到史特勞斯許多管弦樂片段中的優美雙簧管片段,蘭奇開口詢問了理查‧史特勞斯是否有意願創作一首《雙簧管協奏曲》,如同《第二號法國號協奏曲》般具有莫札特風味。

你猜中了嗎?理查‧史特勞斯當場拒絕了。

但創作一首雙簧管協奏曲的念頭居然在他腦海中盤旋不去,於是理查‧史特勞斯真的就在的 1945年年底完成此首四樂章作品,並且於1946年 2月26日舉行作品首演,樂譜由 Boosey and Hawkes公司出版。這段理查‧史特勞斯從美國大兵身上得到創作靈感,創作雙簧管協奏曲的歷史佳話,也因此流傳。

蘭奇回到美國後,以傑出優異的演奏,日益成名而成為當代美國重要的雙簧管演奏家,他後來擔任費城管弦樂團雙簧管首席長達31年(1946-1977年),豐富具有變化的音色與精緻語法,成為當代雙簧管演奏深具影響力人物。

 

樂團編制

樂團編制的部分,為相應於雙簧管此樂器本身的特質,史特勞斯設置了一個新的「小樂團」編制,包含了兩部長笛,英國管,兩部單簧管,兩部低音管,兩部法國號與弦樂,我們從以下總譜首頁可以看到所有配器編制:

 

樂曲結構(2-3樂章與3-4樂章連續不斷演奏)

樂章 第一樂章 第二樂章 第三樂章 第四樂章
速度標題 Allegro Moderato Andante Vivace(Rondo)
拍號 4/4拍 3/4拍 2/4
調性 D大調 bB大調 D大調 D大調
樂曲架構 奏鳴曲快板曲式 ABA+Coda+Cadenza Rondo+Cadenza ABA+Coda
小節數 1-218 219-365 366-624 625-725

 

總譜版本欣賞

Swedish Radio Symphony Orchestra

Daniel Harding (Conductor) François Leleux (Oboe)

0:00 I. Allegro Moderato

8:27 II. Andante

17:20 III. Vivace - Allegr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38--FcpV60

 

樂譜欣賞(François Leleux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UCtstlCDj8

 

現場音樂會(François Leleux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o7HAAtmP_4&t=223s

 

第一樂章

兩個小節大提琴16分音符節奏之後,獨奏雙簧管以甜美的弱奏力度演奏第一主題 A段,以長音+弱起拍旋律的固定格式,唱出令人感動的史特勞斯美聲。 

 

經過管弦樂團間奏後,進入B段(數字7),音樂也進入發展部(數字8),原本的旋律更加密集,和聲變化也越來越豐富:

 

發展部的全新音型,獨奏雙簧管的大跳音階,展現更多的技巧變化:

 

數字14開始是預備回到再現部的經過句,雙簧管在樂團旋律之後,演奏具有節奏變化的4小節裝飾奏彈性樂句,將音樂重新帶回再現部(數字15):

 

第二樂章

美麗的第二樂章,三段體+Coda,bB大調。

A段充滿了感性的旋律與美妙的和聲,宛如寫給雙簧管最美的詠嘆調,絕對值得一聽:

 

數字24開始,進入B段,史特勞斯寫了樂團與雙簧管美妙的對話:

 

數字26開始,回到A段,雙簧管獨奏引領樂團,奏出深刻動人的旋律:

 

進入數字32後,準備進入第二樂章的裝飾奏段落。樂團與獨奏者相呼呼應著,營造出絕美的氣氛:

 

第二樂章結束在雙簧管的裝飾獨奏段落。就在短暫的32分休止符後,獨奏者以連續不間斷(Attacca)的方式帶領樂團直接進入第三樂章:

 

第三樂章

第三樂章歡樂明快,音樂轉回D大調,明亮動人,與剛剛靜謐動人的氣氛截然不同,樂團與獨奏者在此樂章中也有了更多表現:

 

音樂進行到第三樂章最後段落,在樂團半終止延長和聲後,雙簧管獨奏以獨奏裝飾奏樂段,再次展現大跳與豐富的力度變化,一句一句將音樂推移到 Calando漸慢,準備進入最終樂章:

 

音樂再次無間斷地進入第四樂章,轉為6/8拍,維持在D大調明亮的調性。

6/8拍的旋律感在史特勞斯筆下顯得柔軟甜美,讓人一聽就醉,這最後的100小節音樂,變化層次豐富,音樂靈活多變,讓人更對於這首雙簧管協奏曲愛極了:

 

 

樂譜之校訂與示範

new Henle Urtext edition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zOyESdzWF8

 

 

延伸欣賞

R. Strauss: Horn Concerto No. 2 in E flat Major, TrV 283 / Radek Baborák

與《雙簧管協奏曲》(1946年)年份相近,稍早四年所完成的《第二號法國號協奏曲》(1942年)欣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7xWpTGW434

 

延伸閱讀

當代國際雙簧管名家 – 馮思瓦.勒樂(François Leleux)介紹

https://bonart.com.tw/all-about-francois-leleux/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 前往蹦藝術 Podcas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BON音樂】衛武營【會員講座】「獵劇本高手、獵旋律高手、獵豔高手」:談普契尼精彩的歌劇人生

【BON音樂】衛武營【會員講座】「獵劇本高手、獵旋律高手、獵豔高手」:談普契尼精彩的歌劇人生
Music lecture of Puccini's life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衛武營節目資訊

【會員講座】「獵劇本高手、獵旋律高手、獵豔高手」:談普契尼精彩的歌劇人生

今年是義大利歌劇作曲家普契尼(G. Puccini, 1858-1924)逝世一百週年,除了被譽為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最重要的歌劇作曲家,普契尼的音樂更是將寫實主義歌劇帶入20世紀,並保留最後的浪漫元素之珍寶。提講到普契尼的歌劇作品,您一定馬上想到:讓人炫然落淚的《波西米亞人》、令人內心糾結萬分的《托斯卡》、淒美動人的東方傳奇《蝴蝶夫人》,以及作曲家人生的最後遺作《杜蘭朵公主》。在這場精彩的音樂講座中,蹦藝術林仁斌老師將為您帶來普契尼精彩的歌劇人生與絕美旋律,絕對不容錯過!

 

活動及報名資訊  

活動時間:4/14(日)15:00-16:30

參加對象:本活動限衛武營四卡會員報名參與。

報名時間:即日起至4/11(四)18:00止

報名流程:官網報名(一組帳號僅可報名一次)→檢視官網報名狀況→完成報名。

活動地點:衛武營演講廳



普契尼 寫實歌劇頂峰

(基本資料整理於網路與維基百科,並附上超連結方便檢索)

義大利歌劇大師 普契尼Giacomo Puccini, 1858-1924)是眾所公認的音樂史歌劇大師。寫實主義歌劇到他手中,完全昇華至令人聲淚俱下、肝腸寸斷的境界;而他所譜寫出的美妙旋律,更是聽過難忘,巧妙地與歌劇劇情與角色緊緊相扣,深植於全球歌劇音樂愛好者的心中。

蝴蝶夫人(Madama Butterfly)是 普契尼 歌劇三大名作之一,另外兩部作品是是 波希米亞人La Boheme)和 托斯卡Tosca)。

喜愛普契尼作品的人,並不會只聽這三部歌劇;不過在聽過其他普氏的歌劇之後,您也一定夠明白這三部為何總是獨佔鰲頭,甚至是全球歌劇上演率最高的前幾名。


普契尼  歌劇創作年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5lYyMNxR4Q


義大利歌劇兩大巨擘

威爾第 V.S. 普契尼

 

兩人珍貴的同框合照❤️

 

美聲主義 V.S. 寫實主義

先從威爾第的歌劇之路談起

延伸閱讀

https://bonart.com.tw/giuseppe-verdi/

 

普契尼的音樂人生

 

賈科莫·普契尼於 1858 年 12 月 22 日出生於托斯卡尼的盧卡,普契尼是音樂家族的小孩,在過去一個多世紀以來,普契尼家族幾乎壟斷了這座城市的音樂生活。

 

普契尼出生於Lucca

 

在他的父親米歇爾(Michele)於1864 年英年早逝前(普契尼未滿六歲,父親早逝),普契尼也開始接受他的音樂基礎訓練。

 

普契尼兒時的玩樂之地,現在也都以紀念碑標示出

 

1868年普契尼轉到作曲班,老師是卡洛·安傑羅尼(Carlo Angeloni),於是他最初的音樂創作作品就在盧卡誕生,包括了他於1880年創作的畢業作品《四聲部彌撒》。

 

米蘭的音樂歲月與第一部正式創作

在1880年至1883年間,普契尼就讀於米蘭音樂學院,師從安東尼奧·巴齊尼(Antonio Bazzini)和阿米爾卡雷·龐基耶利(Amilcare Ponchielli)。

 

普契尼時期的米蘭音樂學院照片

 

普契尼的畢業作品《Capriccio Sinfonico 》(9'37"起

https://youtu.be/bpYAntNU-V8?t=577

 

與歌劇《波希米亞人》開頭序奏比較(2'13"起

https://youtu.be/H_1OtRt0_ho?t=134


BBC製作之普契尼紀錄片(1996)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pYAntNU-V8&t=3s

 

 

這時候的普契尼決心成為一位作曲家,而不是音樂教師或演奏者,因此在音樂學院期末考後,也立即開始他的歌劇創作。

他嘗試以首部歌劇《Le Villi》投稿松佐尼奧獨幕歌劇比賽(Sonzogno Competition for one-act operas),但可惜未能成功。

 

寫作首部歌劇《Le Villi》時的普契尼

 

1884年,普契尼在朋友們的幫助下,成功舉行了歌劇《Le Villi》的首演;也因為這個機會,當時義大利最重要的音樂出版商:朱利奧·里可第(Giulio Ricordi)第一次注意到普契尼這位年輕新秀作曲家。

於是歌劇《Le Villi》幸運地獲得出版,里可第還委託普契尼創作下一部歌劇《埃德加》。

 

改變普契尼命運的音樂出版商朱利奧·里可第(Giulio Ricordi),也是威爾第的重要合作出版者,首創版稅制度,造福作曲家,改變了作曲家「一次性作曲酬勞」的悲慘命運

 

筆者註:普契尼於1924年去世後,留下了一大筆財產和版稅。前述提到普契尼深厚的大量遺產與版稅,每年均由其遺族領取至1974年(智慧財產權50年保護年限)為止,後在1980年開始,由於普契尼的兒子Antonio過世已久,Simonetta Puccini與其他聲稱具有普契尼血緣繼承人開啟了一場法律訴訟(估計普契尼財產,經過多年版稅分配下來累積達到6億里拉,折合當時美金匯率大約3600萬),西蒙內塔被證明確實是安東尼奧的女兒,因此獲得她祖父普契尼遺產的三分之一所有權。

 

雖然普契尼非常用心創作第二部歌劇,但由於時長與演奏難度,非常遺憾地,1889 年的首演失敗了。

在這個時期,普契尼愛上了朋友之妻:埃維拉(Elvira Bonturi),兩人轟轟烈烈地戀愛,導致埃維拉為了普契尼,於1886年拋棄了自己的丈夫跟普契尼私奔。

 

兩人一直處在無法合法的婚姻關係中,直到1904 年,埃維拉的第一任丈夫去世後,兩人之關係才合法化,普契尼與兒子安東尼奧(Antonio)也終於成為合法父子關係,此時兒子已年滿17歲了。

 

普契尼與兒子安東尼奧合影,照片拍攝於1910年

Giacomo Puccini and his son Antonio, 1910

 

在普契尼與埃維拉共同生活的最初幾年,家庭經濟困難,他們只能四處租屋維生,甚至有時兩人得分開住在不同親戚或不同朋友的家中,過得非常拮据。

 

迎向首次創作成功

終於,普契尼迎來了他的第三部歌劇《瑪儂.雷斯考》(Manon Lescaut,1893)的演出成功,首嚐成功滋味的普契尼,終於能夠為自己和家人創造堅實的經濟基礎。愛吃的普契尼,據說拿到版稅之後,第一件事情就是去常常賒帳的餐廳,付清了所有的欠款,並點了一頓大餐犒賞自己,也算是正式告別過去貧窮的人生。

 

延伸閱讀

衛武營年度歌劇旗艦:普契尼歌劇《瑪儂.雷斯考》

九月與您相見!

 

帕華洛帝 1991年英國倫敦海德公園現場 Live'

⟨不曾見過這樣的美人⟩(Donna non vidi mai)

~選自《瑪儂・雷斯考》(Manon Lescau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JgrHQGjvzc

 

花絮:雖然倫敦旁陀大雨中,但大家自發性地放下雨傘,就為了讓每個人都能目睹欣賞最棒的現場音樂會。而帕華洛帝在演唱此曲之前,特別說出曲名:⟨不曾見過這樣的美人⟩(Donna non vidi mai),並將此曲獻給黛安娜王妃~(揪感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6SvPpmoizo

 

三年後,1896年,普契尼藉著《波西米亞人》,繼續取得了更大的成功,並獲得國際間的高度讚譽。

 

1977年帕華洛帝大都會歌劇版《波西米亞人》欣賞(23'00"起

 

藉著作曲與演出版稅,他獲得了豐厚的收入,他選擇在距離盧卡幾公里的托雷德爾拉戈(Torre del Largo)和基亞特里(Chiatri)購買了兩棟獨棟房屋,並將它們改造成兩座鄉村別墅,直到普契尼去世為止,他仍保留房屋所有權。

除此之外,1903年普契尼還在博斯科倫戈阿貝託內(Boscolungo Abetone)擁有一棟度假別墅,為了方便進行歌劇各項事宜,他也在米蘭租了一間相當大的公寓。

1903年普契尼拍攝於博斯科倫戈阿貝託內(Boscolungo Abetone)的度度假別墅前

 

走向國際

接下來的兩部歌劇作品《托斯卡》(Tosca,1900)與《蝴蝶夫人》(Madam Butterfly,1904)雖然在第一時間未獲得成功,都是首演後才受到肯定,但普契尼逐漸累積聲望與財富,一步步地,他成為了20世紀初,在世最富有、最著名的作曲家(威爾第於1901年過世於米蘭)。

國外各大歌劇院,幾乎都在他仍活著的時期(1924年前),演出過普契尼幾乎完整的作品集(1905年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和倫敦,1906年在布達佩斯和倫敦,1907年在紐約,1908年在巴黎...等)。

其實,普契尼的作品當時能在首演後,立即開始規劃國際巡演,這都要歸功於出版商 Casa Ricordi 的高瞻遠矚與有效的推廣活動(也就是樂譜商兼經紀人)。

例如,《瑪儂·雷斯考》最初在義大利首演,但後續的國際演出規劃非常豐富:1893 年在特倫托(Trento, 當時屬奧地利); 德國漢堡,1893 年; 匈牙利布達佩斯,1895 年; 英國倫敦,1895 年; 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1905 年; 西班牙蒙得維的亞,1905 年; 法國尼斯,1906 年; 美國紐約,1907 年法國巴黎,1910 年 美國紐約。

幾乎這些演出,普契尼都在場出席,一方面參加彩排,以確保高品質的表演,二方面普契尼的聲勢也越來越高。

以1910年在盧卡當地的期刊所記載,普契尼的歌劇受到的歡迎有多誇張呢?

我們來看看演出場數的數據:

在澳洲的巡演過程,《蝴蝶夫人》上演了 110 場,《波西米亞人》上演了 100 場。 短短六個月內,《波希米亞人》已在 111 家劇院上演; 105個劇場的《蝴蝶夫人》; 《托斯卡》在北美洲與南美洲、歐洲、非洲和亞洲國家等共 98 家戲院上映,《瑪儂·雷斯考》則在 14 家戲院上映。

 

1910年,普契尼的歌劇首次在國外舉行世界首演:他的歌劇《西部女郎》在紐約首演,引起了轟動。也在同年,他在紐約布魯克林大橋上留下這張照片:

Giacomo Puccini on the Brooklyn Bridge in New York, 1910

 

1913 年,普契尼接到維也納一家出版社的高薪任命,要寫一部輕歌劇:於是他創作了下一部歌劇《燕子》(La rondine,1917 年),但由於當時歐洲處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國際危機,舞台演出遭受了重大困難和各項延誤,演出失敗。

普契尼非常厭惡戰爭,晚年的他幾乎大部分時間都在托雷德爾拉戈過著隱居生活,打獵也獵豔,享受著人生。

接下來他的三聯劇於一戰結束後不久在紐約首演,但作曲家沒有到場。

普契尼直到1919年才出國再次回到倫敦,並於1920年再次回到倫敦,參加三聯劇的英國首演,並在維也納參加《燕子》和三聯劇的首次德語演出。

他的作品持續性地受到歡迎,無論是歌手、觀眾或劇院,對於普契尼的喜愛與日俱增,普契尼的名氣和國際名聲,讓他被譽為義大利最偉大的歌劇作曲家。

 

延伸閱讀

https://bonart.com.tw/madama-butterfly-by-giacomo-puccini/

 

 

對現代科技的鍾情

普契尼熱愛打獵,科技與時尚。

他在汽車發明的年代,便愛上了這項新穎的交通工具,他在1902 年購買了第一輛汽車,隨後又陸續購買了十幾輛汽車,可以說是位車癡。

 

車癡照片集

 

UNSPECIFIED - SEPTEMBER 13: Giacomo Puccini (1858-1924) and his wife in a car in Lucca. Torre Del Lago Puccini, Museo Villa Puccini (Puccini'S House) (Photo by DeAgostini/Getty Images)

 

 

 

然後這位車癡,也很愛獵豔XD

 


【八卦時間】

電影《普契尼的秘密情人》

大師都有秘密情人,唯有普契尼的最具爭議!在慾望的港灣,追逐乍現靈光北風蕭瑟,時值托斯卡尼的凜冽寒冬,當普契尼在湖畔別墅創作《西部女郎》之際,其夫人怒控女傭和他通姦,卻沒想到,迎來的竟是一場無法逆料的結局!當時埋首新作的普契尼,常被湖畔酒館傳來的女侍歌聲所吸引,閒時上門放鬆,激盪創作靈感。偶爾他會瞞著老婆,提筆寫信給名為「西碧」的女人,並私下與女傭朵莉亞互動頻繁。一天,忠心服侍大師的朵莉亞,猛然撞見普契尼的繼女芙絲嘉大搞婚外情;懼怕秘密曝光的芙絲嘉,此時發現女傭和繼父間的關係曖昧,遂煽動母親艾維拉,欲將朵莉亞除之而後快。不安於普契尼的多情,艾維拉暗中跟監、捕風捉影,一口咬定朵莉亞和她先生偷情,於是狀告教堂,將朵莉亞羞辱至體無完膚!傷心欲絕的朵莉亞,連祈禱也成多餘。卑微的她,在淚水的洗禮下,最終真能找到救贖?(文字取自官網介紹)


地產大亨作曲家

對房屋也有的極大熱情的他,除了上面提到幾個不同住所別墅之外,在1919年,他也買下了(Torre della Tagliata)的別墅,晚年他該住於此。

 

除了開車,他也愛開船到湖邊兜風與享受打獵時光

 

因為普契尼有長期抽菸的習慣,1923年底經常感覺到持續慢性的喉嚨痛,後來被診斷出罹患喉癌。

義大利的醫生建議他前往比利時布魯塞爾進行當時最新的實驗性放射治療。

但畢竟當時就醫缺乏評估,許多人也不曉得癌症與各種併發症的可能性

在接受手術治療之後,普契尼死於治療後所引發的併發症(因為在手術後無法控制流血狀況導致心肌梗死),日期為1924年11月29日。

很快的,普契尼的死訊傳回了義大利,當時他的《波希米亞人》仍然在羅馬上演著。

1926年,普契尼埋葬在米蘭,後來兒子將他的遺體移至托瑞德拉古普契尼別墅的禮拜堂內,回歸他居住了30年最愛之處。

 

遺作.《杜蘭朵》

 

歌劇創作

(基本資料整理於網路與維基百科,並附上超連結方便檢索)

1920年時普契尼著手開始創作歌劇「杜蘭朵公主」,1924年秋天,普契尼因為長年喉部不適,經常感到喉嚨疼痛以及聲音沙啞而前往佛羅倫斯治療,檢查出罹患了喉癌,在當時根治此症的惟一方法只有動手術將癌細胞切除。 11月初普契尼由兒子陪同一起到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動手術,手術進行相當順利,普契尼看似已渡過難關,但術後第二天卻因流血不止導致心臟病發,延至於1924年11月29日逝世,享年66歲。

普契尼留下了「杜蘭朵」的最後一幕未能完成,只寫到第三幕「柳兒自盡」。

後來由他的學生弗朗哥‧阿法諾(Franco Alfano, 1876 – 1954)將歌劇終曲補述完成。

 1926年4月26日,這部歌劇遺作由普契尼生前好友托斯卡尼尼(Arturo Toscanini, 1867 – 1957))於米蘭拉斯卡拉大劇院指揮首演,此時普契尼已去世一年半,杜蘭朵的大獲成功,也為普契尼的一生劃下一個輝煌燦爛的句點。

據說首演之日,托斯卡尼尼只指揮到「柳兒之死」,也就是普契尼完成的最後部分,托斯卡尼尼停止管弦樂隊的演奏,然後轉身對觀眾說:「大師在這裡放下了他的筆」,並停止了首演。

普契尼一生共留下十二部歌劇作品,全都與愛情有關,被公認是繼威爾第(Giuseppe Verdi, 1813 – 1901)之後最偉大的義大利歌劇作曲家。

在歌劇中,普契尼為求顯著東方色彩,更採用了中國民歌茉莉花〉的曲調,更使音樂充滿東方風情。

 

延伸閱讀

https://bonart.com.tw/all-about-puccini-turandot/

 

歌劇裡欣賞不到的版本

猜得到為什麼嗎?

Anna Netrebko – Turandot: “Tu, che di gel sei cinta” – Puccini

 

歌詞翻譯(林仁斌翻譯)

義大利文歌詞 中文歌詞
TURANDOT: Chi pose tanta forza nel tuo cuore?
LIÙ: Principessa, l'amore!
T.: L'amore?Liù affronta la glaciale principessa con quest'aria:

Tu che di gel sei cinta
da tanta fiamma vinta
L'amerai anche tu!
Prima di quest'aurora
io chiudo stanca gli occhi
perché egli vinca ancora...
egli vinca ancora...
per non, per non vederlo più!
Prima di quest'aurora, di quest'aurora
io chiudo stanca gli occhi
per non vederlo più!

杜蘭朵:誰在你心裡注入如此大的力量?
柳:公主,是愛情!T杜蘭朵:愛?

柳兒用這樣的神情面對冰冷的公主:

被層層冰霜包圍的你
一旦被如此多的火焰征服
你也會愛上他的!
在這黎明之前
我會閉上疲憊的雙眼
這樣他仍然可以獲勝
他或許還能贏…
不再,不再見到他!
在這黎明之前,在這黎明之前
我會閉上這疲憊的雙眼
再也見不到他了!

 

普契尼與他的史坦威鋼琴

 

普契尼本人演奏鋼琴的帥勁

戴帽、翹腳、迷人的眼神跟隨手捻來的迷人旋律與和聲,普契尼展現十足男性魅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9YI-Ei3z5w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Pcn-HdjfP8

 

普契尼簽名送給女高音 Rose Ader 的照片 

 


 

普契尼博物館官方網站


普契尼博物館 - 也是他的出生地 Lucca。

賈科莫·普契尼於1858 年12 月22 日出生於此。他在此與他的姐妹、兄弟和父母一起長大,並開起了他的音樂學習之路,在青年時期創作了他的第一部作品。之後他離開家庭赴米蘭繼續學業,進一步地追尋對歌劇的理想與邁向職業之路。

之後為了彌補經濟上的困難,普契尼(Giacomo Puccini)的家族住宅曾被出售,但在歌劇《瑪儂.雷斯考》(Manon Lescaut)的演出成功之後買回,也一直是普契尼家族的財產,最終再成為盧卡基金會(Fondazione Cassa di Risparmio di Lucca)的資產,也是現今普契尼基金會的管理單位。

而今,這裡妥善保存著這位音樂家的家具、文件、樂譜和珍貴物品,包括他曾經使用過史坦威鋼琴,他用這架鋼琴創作了許多作品,包括了遺作《杜蘭朵公主》。

在鄰近的奇塔德拉廣場(Piazza Cittadella),遊客可以欣賞到普契尼的青銅紀念雕像,這也是盧卡工業家協會(Association of Lucca)於1994年捐贈給Lucca市,由藝術家維托·湯賈尼(Vito Tongiani)製作的雕刻作品。

 

城堡廣場旁還設有普契尼博物館書店,是博物館售票處,也有許多普契尼出版品、樂譜、各式紀念品、明信片、CD、DVD等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zRwcAod8ws

 

大師過世後

普契尼去世後,生前財產均傳給了兒子安東尼奧(妻子埃維拉擁有使用權)。

安東尼奧去世(1946 年)後,再傳給了他的妻子麗塔·戴爾安娜(Rita Dell'Anna) 。

在1974 年,盧卡市採取了一系列舉措,1973 年賈科莫·普契尼基金會的成立,麗塔·戴爾安娜捐贈了普契尼於Lucca出生之家,並將其改造成博物館。

博物館由賈科莫·普契尼基金會(Fondazione Giacomo Puccini)重新裝修,當時配有麗塔·戴爾安娜和後來她的兄弟利維奧(Livio)分別捐贈的家俱、繪畫、普契尼文件與生前紀念品等,並於1979 年10 月28 日落成。

此後,普契尼博物館便正式開放。直到 2004 年秋天,賈科莫·普契尼基金會再次啟動了一項全面修復計畫,其中包括要重新裝修博物館,最終目標是希望恢復普契尼房間的所有原始佈局並恢復牆壁的裝飾。

隨著法院判決將普契尼財產及其所含藏品的所有權授予西蒙內塔·普契尼Simonetta Puccini,是普契尼之子Antonio的非婚生女兒),全面修復計畫工作被迫中斷(2006 年初)。

2010 年底,Fondazione Cassa di Risparmio di Lucca 從 Simonetta Puccini 處購買了普契尼出生房產與收藏品,並將博物館委託給賈科莫·普契尼基金會(Simonetta Puccini於2005年成立Simonetta Puccini基金會),才得以重新完成先前已中斷的工作和裝修。

2011 年 9 月 13 日,出生地博物館重新對外開放至今。

 

Simonetta Puccini(照片左)與帕華洛帝

 

博物館空間規劃與位置圖

 

普契尼在 Torre del Lago 這裡生活了30年。

 

在他位於湖邊的別墅裡,他寫下了他的20世紀歌劇主要歌劇作品,包括《托斯卡》(1900)、《蝴蝶夫人》(1904)、《西部女郎》(1910)、 《燕子》(1917)與三聯劇:《大衣》、《修女安潔麗卡》、《強尼·斯基基》(1918)

湖邊露天歌劇院就離普契尼家不遠,每年皆以普契尼之國際歌劇製作致敬這位偉大的作曲家,也為 Torre del Lago 在每年夏季帶來遊人如織的盛況。 


義大利最盛大.也是全球最大的普契尼音樂節

普契尼晚年居住城市 Torre del Largo,每年舉辦普契尼音樂節,今年2024年,是普契尼的逝世百週年,也是音樂節第70週年

網址:https://www.puccinifestival.it/en/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 前往蹦藝術 Podcas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BON音樂】蹦藝術X大人社團 - 五大音樂會序曲(五)「華格納」:《唐懷瑟》序曲

【BON音樂】蹦藝術X大人社團 - 五大音樂會序曲(五)「華格納」:《唐懷瑟》序曲
5 Famous Concert Overtures - 5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古典音樂是你的生活必需品?
希望有機會能拓展對古典樂的了解?
跟著林仁斌老師一起認識偉大的音樂藝術!

《大人社團》與蹦藝術攜手開設古典音樂鑑賞課程,林仁斌老師帶領學員欣賞每首的獨特之處,讓您徜徉在樂曲中,更貼近音樂家的心血結晶,聽出更多況味與樂趣!

《延伸閱讀》大人的音樂欣賞線上直播課程好嗎?學員真實回饋分享

《延伸閱讀》大人的音樂欣賞課學員回饋,看他們用音樂為生活注入繽紛

 

超級重量級~

【BON旅行】2024年8月歐洲旅遊行程|普契尼逝世百年.四大歌劇音樂探索之旅❤️

https://bonart.com.tw/20240812-bon-vayage-music-art-trip-2/

 

【精彩課程ing】

2024年2月起

大人的古典樂欣賞線上直播課(2/22週四下午班,共5堂):五大音樂會序曲

大人的古典樂欣賞線上直播課(4/11週四下午班,共5堂):視覺與聽覺交織的音樂樣貌

 


主講人:林仁斌老師

 

你對古典音樂深深著迷,期待聽懂更多內容嗎?

不只對作品感興趣,也想多了解音樂家的背景?

跟著林仁斌老師一起揭開這層有趣又精彩的音樂面紗~

《大人社團》與蹦藝術的林仁斌老師攜手開設古典樂欣賞課,這期將以「五大音樂會序曲」為主軸,讓大人們可以在課程中一次蒐集到史上最精彩的音樂會序曲以及歌劇的序曲,聽懂更多旋律背後的意涵,拓展自己的音樂視野。

註:序曲(Overture)字源為「Ouvert」,為法文「開啟」的動詞,顧名思義為歌劇、音樂會,或者甚至是一首多樂章樂曲揭開序幕之音樂。

 

《五大音樂會序曲》全系列五堂課程介紹

課程內容

  • 第一堂│「孟德爾頌」:《仲夏夜之夢》序曲

《仲夏夜之夢》是英國大文豪莎士比亞於1590到1596年間創作的浪漫喜劇。故事設定在一年之中白晝最長的夏至,也就是我們所俗稱的「仲夏夜」(Midsummer Night)。莎士比亞生動地使用了「相傳精靈最活躍的一天,必會有不可思議之奇幻誕生」的傳言,進而創作出了遙遠的古希臘時代的虛幻故事。而年僅17歲的孟德爾頌,以自己的對這部作品的喜愛與幻想及純熟的作曲手法,完成了這首《仲夏夜之夢》序曲,天縱奇才的創作,令人拍案叫絕。

  • 第二堂│「蘇佩」:輕騎兵序曲

奧地利作曲家蘇佩(Franz von Suppe,1819-1895),擁有出色的旋律捕捉能力,他以創作輕歌劇為主,但留存於世的作品不多,最受到歡迎的經典大多數為音樂會序曲,其中以《輕騎兵》以及《詩人與農夫》最為著名。1866年首演的輕歌劇《輕騎兵》,序曲以「三段體」充分表現出戰鬥的決心、哀傷與輕騎出發的颯爽之感,老師會在這堂課中,為學員細細解說這位浪漫主義的音樂家─蘇佩,出色的管弦樂法與音樂美妙的結合。

  • 第三堂│「羅西尼」:《威廉泰爾》序曲

37歲就封筆不再作曲的羅西尼,一生酷愛美食、享樂與音樂。《威廉泰爾》這部作品是他的第39部歌劇,同時也是最後一部。1829年在巴黎首演,演出之後羅西尼就擱筆並爽過了四十多年的人生。這部歌劇的序曲—《威廉泰爾》序曲,以及歌劇尾聲的《瑞士兵進行曲》(March of the Swiss Soldiers),直到現在還是很常被演奏,更是古典音樂中的超級名曲。本堂課老師將為學員們解說序曲之四大部分精彩音樂內容。

  • 第四堂│「威爾第」:《命運之力》序曲

義大利歌劇作曲家威爾第於1861年接受聖彼得堡皇家歌劇院的委託,並於隔年於羅馬首演的知名歌劇《命運之力》。這部作品擁有歷史大歌劇的宏偉格局與浪漫時代的悲劇色彩,迄今亦常被演出。尤其歌劇序曲充滿衝擊與戲劇張力的音樂能量,豐沛的銅管編制與效果,更使它經常單獨出現於音樂會獨立演出。這堂課,老師將為大人們解說威爾第在音樂動機與管弦樂法的出色運用。

  • 贈第五堂│「華格納」:《唐懷瑟》序曲

《唐懷瑟》(也譯作《唐豪瑟》)是華格納的第五部歌劇,在題材的選擇上可以窺見作曲家的人生思維:「靈與肉」、「自由與禁慾」與「女力救贖」。故事改編自中世紀的詩歌傳說:描寫吟遊騎士唐懷瑟在經歷女神維納斯的肉慾誘惑後,重返世間,但在歌唱大賽裡的言論受到指責有罪,教皇拒絕赦免,而唯一得到救贖的方法,居然是等待教皇手中權杖開花… 在這堂課中,老師將為學員們解說華格納在序曲中對音樂動機的出色使用。



Tannhäuser und Venus (1873) Otto Knille, 1832–1898

上圖為德國畫家 Otto Knille 於1873年所繪之《Tannhäuser et Venus》,透過巧妙的身體曲線與裸露,靈巧地展露《唐懷瑟》故事人物的精髓。


關於歌劇

  • 《唐懷瑟》歌劇理念:「救贖」的中心思想。

聖經約翰福音第十五章第十三節:「人為朋友捨命,人的愛心沒有比這個偉大的。」

(基本資料整理於網路與維基百科,並附上超連結方便檢索)

 

華格納(Wilhelm Richard Wagner, 1813-1883)歌劇《唐懷瑟》(Tannhäuser),全名為《唐懷瑟與瓦特堡歌唱大賽》(Tannhäuser und der Sängerkrieg auf Wartburg),本劇曾經華格納本人多次修改,有三個版本曾於德勒斯登(1845年)、巴黎(1861年)和維也納(1875年)首演。

全劇完成於 1845 10 月,當時 32 歲的華格納由於兩齣歌劇 "雷恩濟" "漂泊的荷蘭人" 的成功,使得他擔任了德勒斯登薩克森皇家劇院的樂長,但卻由於使用狂暴的風格詮釋莫札特古典歌劇唐•喬望尼》 不為大眾所接受,動搖了他的指揮地位。在這個情形下,創作歌劇《唐懷瑟》被他視為尋求觀眾支持的最後一線生機。

《唐懷瑟》的劇本就在這個狀態下完成,全名為《唐懷瑟與瓦特堡歌唱大賽》,歌劇共分為三幕。故事參考了中世紀的神話傳說,全曲描述以叛徒角色對抗法律與秩序的衝突面,圍繞著唐懷瑟內心的矛盾以及 "靈與肉" 的掙扎,最後更帶到「救贖」的中心思想。

 

華格納在歌劇作曲方面最革命性的貢獻,就在於具體提出了 "主導動機" (Leitmotif)這個觀念以取代宣敘調。

雖然這動機在樂曲創作中的重要性由來已久,但「主導動機」在華格納的戲劇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它是短小、具形容作用的反覆音節,可由創作者自由變形,用來描述人物性格。藉由這個觀念的衍生,華格納揚棄了以詠嘆調、重唱來詮釋角色的單調方式,使用從歌詞中產生的旋律加強角色性格,並讓角色動作得以繼續進行,不會為了演唱而打斷了動作的流暢性。

 

筆者補充:

主導動機(德語:Leitmotif)指一個貫穿整部音樂作品的動機。動機是音樂語匯的短小構成,通常的長度在一到兩個小節。
例如貝多芬第五交響曲的命運敲門的動機,這個動機就是整個命運的主導動機,整部交響曲就是由它構成,不單單在第一樂章中反覆出現,在所有樂章都頻繁變形出現,第三樂章最後段落轉折禁地4樂章之前的旋律就是由3個命運動機的變形組合而成。而第四樂章由銅管奏出的勝利主題也可以視為命運動機的變形。


華格納是真正提出這「主導動機」一概念的作曲家,主導動機在他手下發揚光大,並且影響了他所身處的時代的作曲家。他在自己的歌劇裡面用主導動機組織情節。用一特定的旋律表示某一概念(實在或抽像),如《尼伯龍根的指環》,禁慾。這些旋律起到重要的劇情提示作用,例如在《女武神》中,齊格林德說到「一個陌生人走了進來」,音樂響起了「瓦哈拉的動機」,提示到此人就是沃坦,但齊格林德本人可能還不知道這一點。

真實故事改編

(基本資料整理於網路與維基百科,並附上超連結方便檢索)

唐懷瑟其人在歷史上有跡可考,他大概生於大約在1200年左右,是奧地利菲特烈大帝二世麾下的宮廷吟遊騎士,因生活放蕩而被問罪,後因悔悟而終獲赦免。

目前唐懷瑟的第一份歌集已知是出於1515年,後來陸續出現其他地方,版本因地方而異。到了1799年,浪漫派詩人重新發現這些歌集,一位叫路德維希·提克(Ludwig Tieck)的詩人創作的故事《一個忠實的樂於助人的人和唐懷瑟》(Der getreue Eckart und der Tannhäuser)問世。很快到了1806年,唐懷瑟歌集被重新出版,並被詩人阿琛·馮·亞尼姆(Achim von Arnim)和克萊門斯·布塔諾(Clemens Brentano)編在一本叫《兒童魔術號角》的書裡。

1841年冬,身在巴黎的華格納打算回到德國發展。同時他也讀到了唐懷瑟與維納斯的故事,便將手上的一部五幕劇本《薩拉孫女子》(Die Sarazenin)拋開,因為他認為唐豪瑟的故事更有潛力。1842年,他帶著妻子米娜和母親前往台貝里斯度假。在那裡,華格納一人在波希米亞山區漫游了好幾天,當地的田園景色激發了他的靈感,進而完成了《唐懷瑟》三幕劇的草稿大綱。

1842年華格納在德勒斯登得到了宮廷樂隊長一職。他正好利用該職務之便,嘗試實現他自己的歌劇改革之路。隨著1842年黎恩濟的成功上演,1843年《漂泊的荷蘭人》也被搬上舞臺。1843年春,華格納完成了劇本,但直到11月才開始譜曲。1845年4月13日完成總譜。

但華格納一直對歌劇進行持續不斷的修改,即使到其臨終之時。他曾對第二任妻子柯西瑪·華格納說:「我還欠世人一部《唐懷瑟》。」(I still owes the world Tannhäuser)


華格納歌劇作品一覽

(基本資料整理於網路與維基百科,並附上超連結方便檢索)


《唐懷瑟》劇中人物

(基本資料整理於網路與維基百科,並附上超連結方便檢索)

劇中角色 首演(德勒斯登)
1845年10月20日
指揮:華格納
巴黎版首演
1861年3月13日
指揮:皮埃爾-路易·迪茲
唐懷瑟, 吟遊騎士 男高音 約瑟夫·提切申克 (Joseph Tichatschek) 阿爾伯特·尼曼 (Albert Niemann)
伊莉莎白,赫爾曼的侄女 女高音 約翰娜·華格納 (華格納侄女) 瑪麗·薩斯 (Marie Sass)
維納斯 女高音 威海敏娜·施洛德-戴維安 (Wilhelmine Schröder-Devrient,華格納理想中的「未來女性」) 佛圖納塔·泰德斯科 (Fortunata Tedesco)
沃爾夫拉姆,另一位吟遊騎士 男中音 安東·密特沃茲 (Anton Mitterwurzer) 莫熱里 (Morelli)
赫爾曼,圖林根莊園主 男低音 喬治·威廉·德特莫 (Georg Wilhelm Dettmer) 卡曹(Cazaux)
華爾特·馮·德·富爾戈懷德(Walther von der Vogelweide,意為小鳥牧場的華爾特),吟遊騎士 男高音 馬克思·史洛斯 (Max Schloss) 愛莫(Aimes)
彼特洛夫,吟遊騎士 男低音 約翰·米雪埃·維希特 (Johann Michael Wächter) 科龍(Coulon)
寫手海恩里希,吟遊騎士 男高音 阿東·科提 (Anton Curty) 克里希(König)
萊馬·馮·茲韋特,吟遊騎士 男低音 卡爾·黎瑟 (Karl Risse) 弗雷(Freret)
一位牧羊人 女高音 安娜·梯勒 (Anna Thiele) 里波(Reboux)
四位男侍童 女高音
女中音
貴族,騎士,女士,朝聖者,女妖,仙女,祭司。
巴黎版本:美惠三女神,丘比特,半人半羊的農牧神和半人半羊的農牧神

 

《唐懷瑟》劇情概要

完成於1845年,華格納33歲壯年時期,同時也是一部爭議鉅作的歌劇《唐懷瑟》,描寫主角唐懷瑟原本沉迷於維納斯堡與女神的肉體愛慾,雖然決定奔向自由回到人間,卻又因為過去的放蕩生活,無法見容於世人。他雖用盡力氣想得到教皇的赦免,沒想到教宗告訴他除非「枯木長出綠芽」,否則免談。唐懷瑟在歷經贖罪之旅後,原本對於奇蹟的發生已不具備期待,但在最後女主角伊莉莎白對他堅貞的愛情之下,教皇的手杖果真開了花,象徵主角最後得到的救贖,但他也在痛失愛人的情況下死去。

ohan Botha in Richard Wagner's "Tannhäuser" Credit Todd Rosenberg

 

歌劇 三幕劇情

序曲

華格納在《唐懷瑟》中仍然採用序曲這一形式作為歌劇開幕演奏。然在他下一部歌劇《羅恩格林》(1848)起,序曲已為前奏曲所取代。《唐懷瑟》序曲經常於音樂會中被單獨演奏。
第一幕

緊接著序曲之後首先出現的是維納斯堡內一景。只見裡面妖氣瀰漫,充滿肉慾氣息。在維納斯堡沉溺多時的唐懷瑟突然對此般生活感到厭倦,不顧維納斯的多番勸阻挽留,決意離去。維納斯預言,他終將歸來。唐懷瑟大怒,喊了一聲「我之救贖在聖母瑪利亞(Mein Heil! mein Heil ruht in Maria!)。」,之後維納斯堡消失。唐懷瑟也回到人世間。

五月一天,陽光普照,牧童在一大路旁歌唱。不久,朝聖者伴著合唱聲經過。唐懷瑟深受感動,也開始讚美主。正在這時,圖林根莊園主赫爾曼與幾位游吟詩人打獵歸來,發現了久違了的唐懷瑟,又驚又喜。大家歡迎他回來,並告訴他,瓦特堡有一個歌唱比賽,眾人邀請唐懷瑟參加。他們還提到了唐懷瑟的戀人伊莉莎白。「回到她的身邊去。」唐懷瑟於是同意並跟著大家去瓦特堡。
第二幕

第二幕開幕後,場景在瓦特堡內,正值歌唱比賽將要開始。這時,美麗的伊莉莎白走進會堂,並唱出一首著名的詠嘆調「你,聖潔的大廳,我再次來到向你致意(Dich, teure Halle, grüß' ich wieder)。」接著,唐懷瑟在沃爾夫拉姆的引領下入場。當唐懷瑟見到伊莉莎白時,激動得跪到了地上。而伊莉莎白則衷心地歡迎他歸來。跟著小號響起,騎士進場。歌唱比賽開始。

赫爾曼首先宣布比賽的主題為「愛情的力量」。首先上場的是沃爾夫拉姆。當他頌唱著愛情的時候,唐懷瑟卻在一側譏笑他,認為他少了幻想與憧憬。後來瓦爾特上場。唐懷瑟按耐不住,讚揚著愛情肉慾的歡樂。眾人開始有點騷動。彼特洛夫訓斥他,卻被唐懷瑟反唇相譏。沃爾夫拉姆為了平息大家的騷動,再獻一曲。唐懷瑟這時按耐不住,竟然唱出了「維納斯讚歌」。眾騎士大怒,拔劍要攻擊唐懷瑟。就在此刻,伊莉莎白撲到唐懷瑟旁邊,用自己的身軀保住唐懷瑟。赫爾曼說到,犯下如此之罪的人,必須親到教皇處請求寬恕,眾人齊聲同意。唐懷瑟一臉羞慚,奔出了大廳。伊莉莎白則昏倒在地。
第三幕

在瓦爾特堡山麓大道旁,只見伊莉莎白在聖母像面前祈禱,等待唐懷瑟的歸來。這時,一群朝聖者高唱著巡禮大合唱歸來。伊莉莎白在他們裡面找不到唐懷瑟,心情更為憂鬱。沃爾弗拉姆目送伊莉莎白離去之後,仰望著滿天的繁星,唱出了詠嘆調「可愛的晚星」,並預感伊莉莎白不久於人世。

突然,有人收起話來:「我聽到了豎琴聲。」沃爾弗拉姆回頭一看,只見是剛剛遠行歸來而狼狽不堪的唐懷瑟。唐懷瑟告訴了沃爾弗拉姆自己的贖罪之行。教皇告訴他,教皇的手杖長出花來之時,就是唐懷瑟獲釋之日。唐懷瑟對此深感絕望,突然又想起了維納斯堡。一念之間,妖風再起,維納斯堡又出現了。維納斯再次向唐懷瑟展開了雙臂。唐懷瑟一步步向維納斯走去。沃爾弗拉姆怎麼也拉不住他。正是危急之際,沃爾弗拉姆喊了一聲「伊莉莎白!」霎時喊醒了唐懷瑟。這聖潔的名字驅散了妖氣。只見教皇的手杖果真開了花。唐懷瑟終於得到寬恕。

 

《唐懷瑟》總譜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50NPwUYaLk&t=29s


音樂欣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_Eq9H4bSdQ

 

音樂解說

唐懷瑟序曲由三部分構成:先是E大調莊嚴的「朝聖者合唱」主題,中段是形成對比的「維納斯堡充滿誘惑力」的快板,最後「朝聖者合唱」主題以更威嚴宏壯之姿再現。

 

第一段落是莊嚴的行板、以管樂器合奏的「朝聖者合唱」主題1 開始,加入弦樂後音量漸增也帶出第二段「朝聖者合唱」主題2,使得整體旋律與節奏也越來越清晰肯定。

 

主導動機一覽(播放清單)

https://youtu.be/MjANkcX_U3A?si=6-eUnPb4TzK0vTOU

 

 

前奏譜例
「朝聖者合唱」主題1

 

「朝聖者合唱」主題2

 

接下來由長號演奏出第一主題曲調,搭配弦樂器的跳躍+圓滑節奏型態伴奏,曲調顯得富麗堂皇,彷彿可以看到朝聖者們列隊穿過拱門,腳下發出金色光芒。

漸漸地音樂先到第二主題但伴隨著節奏的律動,再回到第一主題,這次以豎笛演奏,並漸漸消失,象徵著朝聖者的腳步如同他們的歌聲逐漸遠去。

 


第二段落從小提琴導奏開始,在象徵朝聖者的旋律逐漸遠去後,華格納開始描寫維納斯世界的華麗,當中一段小提琴與木管搭配的樂段,越來越快的音型,彼此一步一趨、相互交織,似乎暗示著兩人情慾世界的纏綿悱惻。

在木管與小提琴群奏出的旋律轉變成快板後,維納斯堡的輪廓逐漸清晰起來。先由中提琴奏出「歡樂的動機」,再由木管吹出「妖女的呼喚」後又返回原速,由弦樂強有力地奏出「維納斯頌歌」。整段音樂顯得熱烈、迷炫而比喻出維納斯堡歡愉的感覺之後豎笛再演奏出「維納斯動機」。此後則進入一連串變化與發展,我們可以陸續聽到這三個主題的變化與發展。直至音樂發展至銅鈸加入時,「歡樂的動機」,「妖女的呼喚」則輪流在各樂器間出現,音樂彷彿如旋轉不斷的彩球,越來越熱烈,讓人領略到華格納無與倫比的感官式管弦樂語法。

 

譜例
中提琴奏出「歡樂的動機」

 

木管演奏「妖女的呼喚」

 

 

「維納斯頌歌」

 

 

豎笛再演奏出「維納斯動機


最後一個樂段,隨著管弦樂聲部交錯著強拍、不斷的彼此激盪,音樂逐漸弱下來,豎琴出現了,也進入最後神蹟展現段落。再接著由小號與法國號再現「朝聖者合唱」主題1,不同的是弦樂部的搭配節奏較快、比剛開始的主題更為強勢,小號則是節拍漸慢,產生了戲劇性結局的量感,帶有塵埃落定的自信。

 

隨著大提琴演奏「朝聖者合唱」主題2,小提琴反復奏出快速音群,再次伴隨著小號所帶領的第一主題,這時維納斯世界早已逐漸遠去,管樂器《朝聖者合唱》,比前次更加雄壯而莊嚴,逐漸呈現出宣告救贖的唐懷瑟命運,序曲告終。

 

最後必須補充的是、這個曲子的結尾有兩個不同版本,前面提到的、在最後會有第一主題旋律再現的,是 1845 年德勒斯登首演時的編曲;後來這個曲目在 1861 年搬到巴黎演出,做了大幅度的修改,序曲部份拿掉了第一主題再現的部份,直接就進入了第一幕。

華格納的簽名


精彩版本欣賞

法蘭克福廣播交響樂團

hr-Sinfonieorchester ∙ Alain Altinoglu

https://youtu.be/XdqRLSWXDlM?si=efwDe4-OW9qYGxwf

 

卡拉揚與柏林愛樂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NI4WixVUg

 

李斯特改編鋼琴獨奏版《唐懷瑟》
阿芙迪耶娃

https://youtu.be/W46BKM0mg-g?si=fK1ymMvJ-JMQc9qu

 

 

經典的日劇版【白色巨塔】與音樂
財前醫師的歌唱實在太迷人XD

https://www.dailymotion.com/video/x8cpzy8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 前往蹦藝術 Podcas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BON音樂】蹦藝術X雅痞書店 -《百年後,如何欣賞普契尼的歌劇?》從生平到創作說起(實體+線上音樂講座)

【BON音樂】蹦藝術X雅痞書店 - 《百年後,如何欣賞普契尼的歌劇?》從生平到創作說起

(實體+線上音樂講座)
Puccini's music lectures -1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蹦藝術X雅痞書店

實體+線上音樂講座🎵

 

 

《普契尼逝世百週年紀念》歌劇大師的絕美詠嘆❤️

一代義大利寫實主義歌劇作曲家-普契尼,被傳記作家稱為:「獵劇本高手,獵旋律高手與獵艷高手」。

他的歌劇擅長描繪深刻卻悲淒的愛情,一曲詠嘆總是道盡人世間的無奈與心酸,常令觀劇者也隨之而喜,隨之而悲而柔腸寸斷...

2024年為普契尼逝世百週年紀念重要年份,蹦藝術林仁斌老師將為您以三場音樂講座規格,從作曲家生平、詳解故事角色與絕美詠嘆調欣賞,最後帶出百年後普契尼歌劇依舊風靡全球之美妙旋律大補帖;讓我們在笑談與幽默之間,讓我們以美好音樂,細細品味歌劇大師普契尼的生平與絕美的詠嘆

這三場精彩演講,喜愛歌劇與音樂的您,絕對不容錯過~

在普契尼逝世百週年之際,我們藉由深入探討他的生平和創作,重新詮釋這位歌劇大師的藝術成就。普契尼,一個將深沉激情與精緻旋律融為一體的音樂天才,其作品跨越時間的限制,持續觸動著現代人的心靈。

通過對普契尼音樂風格和譜寫特色的深入解析,我們將了解他是如何在歌劇中捕捉人類情感的細膩波動,以及他是如何透過音樂講述每一個角色的故事。從悲劇中的愛與犧牲到寫實主義的呈現,普契尼的音樂世界總是那麼豐富而深邃。

林仁斌老師將帶領我們從古典到現代,探尋普契尼歌劇的魅力,並理解他對後世音樂及戲劇藝術的深遠影響

 

三場主題與演講時間分別是:

 

全系列三場報名連結:(皆為實體+線上音樂講座)🎵

https://reurl.cc/80kDWo

線上講座以Google Meet收看
影片30天內可不限次數觀看

 

系列一:

04/09 (二) 19:00-2100 (皆為實體+線上音樂講座)🎵

《百年後,如何欣賞普契尼的歌劇?》從生平到創作說起🎵

報名由此進→ https://reurl.cc/dLYQG2

在普契尼逝世百週年之際,我們藉由深入探討他的生平和創作,重新詮釋這位歌劇大師的藝術成就。普契尼,一個將深沉激情與精緻旋律融為一體的音樂天才,其作品跨越時間的限制,持續觸動著現代人的心靈。

通過對普契尼音樂風格和譜寫特色的深入解析,我們將了解他是如何在歌劇中捕捉人類情感的細膩波動,以及他是如何透過音樂講述每一個角色的故事。從悲劇中的愛與犧牲到寫實主義的呈現,普契尼的音樂世界總是那麼豐富而深邃。

林仁斌老師將帶領我們從古典到現代,探尋普契尼歌劇的魅力,並理解他對後世音樂及戲劇藝術的深遠影響。

 


 

系列二:

05/19 (日) 15:00-1700 (皆為實體+線上音樂講座)🎵

《教我如何不愛他?》那些令人蕩氣迴腸的男高音詠嘆🎵

報名由此進→ https://reurl.cc/QeMY6o

線上講座以Google Meet收看
影片30天內可不限次數觀看

當普契尼的旋律遇上男高音的深情演繹,每一個音符都像是直達心底的呼喚...

在這場講座中,林仁斌老師將帶我們深入探索普契尼創作中那些令人難忘的男高音詠嘆調。從《托斯卡》的激情到《波西米亞人》的哀愁,每一首詠嘆調都是普契尼對人性探索的見證。

普契尼如何運用旋律、和聲及節奏,塑造出獨特的角色形象和情感張力?林仁斌老師將解析那些經典詠嘆調背後的故事與情感,幫助我們更深入地體會這些音樂作品的魅力。

此外,透過對不同版本詠嘆調的比較,我們將發現不同歌唱家如何詮釋相同的樂曲,並感受到普契尼音樂的多元與深邃!

 

系列三:

06/10(一)1400-1600 (皆為實體+線上音樂講座)🎵

《悲劇,是我的宿命》那些令人炫然落淚的女高音詠嘆🎵

報名由此進→ https://reurl.cc/qrEG1R

普契尼的歌劇世界中,女高音總是以她們那細膩而動人的聲音,講述著一個個撼動人心的故事。林仁斌老師將在這場講座中,引領我們深入普契尼創作的女高音詠嘆調。從《蝴蝶夫人》的悲慘命運到《杜蘭朵公主》的冰冷心靈,每一個音符都承載著女性角色的愛與痛。

通過對詠嘆調的深度分析,我們將洞察普契尼如何巧妙地將女性角色的內心世界和戲劇情節融入音樂中,並展現出她們的強大與脆弱。這場講座將探討普契尼如何透過音樂表現女性的情感與抗爭,以及這些詠嘆調如何影響了歌劇藝術的發展...

此外,藉由比較不同女高音對同一詠嘆調的演繹,我們將體會到不同的聲音如何賦予音樂以新的生命和解釋!


普契尼 寫實歌劇頂峰

(基本資料整理於網路與維基百科,並附上超連結方便檢索)

義大利歌劇大師 普契尼Giacomo Puccini, 1858-1924)是眾所公認的音樂史歌劇大師。寫實主義歌劇到他手中,完全昇華至令人聲淚俱下、肝腸寸斷的境界;而他所譜寫出的美妙旋律,更是聽過難忘,巧妙地與歌劇劇情與角色緊緊相扣,深植於全球歌劇音樂愛好者的心中。

蝴蝶夫人(Madama Butterfly)是 普契尼 歌劇三大名作之一,另外兩部作品是是 波希米亞人La Boheme)和 托斯卡Tosca)。

喜愛普契尼作品的人,並不會只聽這三部歌劇;不過在聽過其他普氏的歌劇之後,您也一定夠明白這三部為何總是獨佔鰲頭,甚至是全球歌劇上演率最高的前幾名。


普契尼  歌劇創作年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5lYyMNxR4Q


義大利歌劇兩大巨擘

威爾第 V.S. 普契尼

 

兩人珍貴的同框合照❤️

 

美聲主義 V.S. 寫實主義

先從威爾第的歌劇之路談起

延伸閱讀

https://bonart.com.tw/giuseppe-verdi/

 

普契尼的音樂人生

 

賈科莫·普契尼於 1858 年 12 月 22 日出生於托斯卡尼的盧卡,普契尼是音樂家族的小孩,在過去一個多世紀以來,普契尼家族幾乎壟斷了這座城市的音樂生活。

 

普契尼出生於Lucca

 

在他的父親米歇爾(Michele)於1864 年英年早逝前(普契尼未滿六歲,父親早逝),普契尼也開始接受他的音樂基礎訓練。

 

普契尼兒時的玩樂之地,現在也都以紀念碑標示出

 

1868年普契尼轉到作曲班,老師是卡洛·安傑羅尼(Carlo Angeloni),於是他最初的音樂創作作品就在盧卡誕生,包括了他於1880年創作的畢業作品《四聲部彌撒》。

 

米蘭的音樂歲月與第一部正式創作

在1880年至1883年間,普契尼就讀於米蘭音樂學院,師從安東尼奧·巴齊尼(Antonio Bazzini)和阿米爾卡雷·龐基耶利(Amilcare Ponchielli)。

 

普契尼時期的米蘭音樂學院照片

 

這時候的普契尼決心成為一位作曲家,而不是音樂教師或演奏者,因此在音樂學院期末考後,也立即開始他的歌劇創作。

他嘗試以首部歌劇《Le Villi》投稿松佐尼奧獨幕歌劇比賽(Sonzogno Competition for one-act operas),但可惜未能成功。

1884年,普契尼在朋友們的幫助下,成功舉行了歌劇《Le Villi》的首演;也因為這個機會,當時義大利最重要的音樂出版商:朱利奧·里可第(Giulio Ricordi)第一次注意到普契尼這位年輕新秀作曲家。

於是歌劇《Le Villi》幸運地獲得出版,里可第還委託普契尼創作下一部歌劇《埃德加》。

雖然普契尼非常用心創作第二部歌劇,但由於時長與演奏難度,非常遺憾地,1889 年的首演失敗了。

在這個時期,普契尼愛上了朋友之妻:埃維拉(Elvira Bonturi),兩人轟轟烈烈地戀愛,導致埃維拉為了普契尼,於1886年拋棄了自己的丈夫跟普契尼私奔。

兩人一直處在無法合法的婚姻關係中,直到1904 年,埃維拉的第一任丈夫去世後,兩人之關係才合法化,普契尼與兒子安東尼奧(Antonio)也終於成為合法父子關係,此時兒子已年滿17歲了。

在普契尼與埃維拉共同生活的最初幾年,家庭經濟困難,他們只能四處租屋維生,甚至有時兩人得分開住在不同親戚或不同朋友的家中,過得非常拮据。

 

迎向首次創作成功

終於,普契尼迎來了他的第三部歌劇《瑪儂.雷斯考》(Manon Lescaut,1893)的演出成功,首嚐成功滋味的普契尼,終於能夠為自己和家人創造堅實的經濟基礎。愛吃的普契尼,據說拿到版稅之後,第一件事情就是去常常賒帳的餐廳,付清了所有的欠款,並點了一頓大餐犒賞自己,也算是正式告別過去貧窮的人生。

三年後,1896年,他藉《波希米亞人》,繼續取得了更大的成功,並獲得國際間的高度讚譽。

藉著作曲與演出版稅,他獲得了豐厚的收入,他選擇在距離盧卡幾公里的托雷德爾拉戈(Torre del Largo)和基亞特里(Chiatri)購買了兩棟獨棟房屋,並將它們改造成兩座鄉村別墅,直到普契尼去世為止,他仍保留房屋所有權。

除此之外,1903年普契尼還在博斯科倫戈阿貝託內(Boscolungo Abetone)擁有一棟度假別墅,為了方便進行歌劇各項事宜,他也在米蘭租了一間相當大的公寓。

1903年普契尼拍攝於博斯科倫戈阿貝託內(Boscolungo Abetone)的度度假別墅前

 

走向國際

接下來的兩部歌劇作品《托斯卡》(Tosca,1900)與《蝴蝶夫人》(Madam Butterfly,1904)雖然在第一時間未獲得成功,都是首演後才受到肯定,但普契尼逐漸累積聲望與財富,一步步地,他成為了20世紀初,在世最富有、最著名的作曲家(威爾第於1901年過世於米蘭)。

國外各大歌劇院,幾乎都在他仍活著的時期(1924年前),演出過普契尼幾乎完整的作品集(1905年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和倫敦,1906年在布達佩斯和倫敦,1907年在紐約,1908年在巴黎...等)。

其實,普契尼的作品當時能在首演後,立即開始規劃國際巡演,這都要歸功於出版商 Casa Ricordi 的高瞻遠矚與有效的推廣活動(也就是樂譜商兼經紀人)。

例如,《瑪儂·雷斯考》最初在義大利首演,但後續的國際演出規劃非常豐富:1893 年在特倫托(Trento, 當時屬奧地利); 德國漢堡,1893 年; 匈牙利布達佩斯,1895 年; 英國倫敦,1895 年; 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1905 年; 西班牙蒙得維的亞,1905 年; 法國尼斯,1906 年; 美國紐約,1907 年法國巴黎,1910 年 美國紐約。

幾乎這些演出,普契尼都在場出席,一方面參加彩排,以確保高品質的表演,二方面普契尼的聲勢也越來越高。

以1910年在盧卡當地的期刊所記載,普契尼的歌劇受到的歡迎有多誇張呢?

我們來看看演出場數的數據:

在澳洲的巡演過程,《蝴蝶夫人》上演了 110 場,《波西米亞人》上演了 100 場。 短短六個月內,《波希米亞人》已在 111 家劇院上演; 105個劇場的《蝴蝶夫人》; 《托斯卡》在北美洲與南美洲、歐洲、非洲和亞洲國家等共 98 家戲院上映,《瑪儂·雷斯考》則在 14 家戲院上映。

 

1910年,普契尼的歌劇首次在國外舉行世界首演:他的歌劇《西部女郎》在紐約首演,引起了轟動。也在同年,他在紐約布魯克林大橋上留下這張照片:

Giacomo Puccini on the Brooklyn Bridge in New York, 1910

 

1913 年,普契尼接到維也納一家出版社的高薪任命,要寫一部輕歌劇:於是他創作了下一部歌劇《燕子》(La rondine,1917 年),但由於當時歐洲處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國際危機,舞台演出遭受了重大困難和各項延誤,演出失敗。

普契尼非常厭惡戰爭,晚年的他幾乎大部分時間都在托雷德爾拉戈過著隱居生活,打獵也獵豔,享受著人生。

接下來他的三聯劇於一戰結束後不久在紐約首演,但作曲家沒有到場。

普契尼直到1919年才出國再次回到倫敦,並於1920年再次回到倫敦,參加三聯劇的英國首演,並在維也納參加《燕子》和三聯劇的首次德語演出。

他的作品持續性地受到歡迎,無論是歌手、觀眾或劇院,對於普契尼的喜愛與日俱增,普契尼的名氣和國際名聲,讓他被譽為義大利最偉大的歌劇作曲家。

 

對現代科技的鍾情

普契尼熱愛打獵,科技與時尚。

他在汽車發明的年代,便愛上了這項新穎的交通工具,他在1902 年購買了第一輛汽車,隨後又陸續購買了十幾輛汽車,可以說是位車癡。

 

車癡照片集

 

UNSPECIFIED - SEPTEMBER 13: Giacomo Puccini (1858-1924) and his wife in a car in Lucca. Torre Del Lago Puccini, Museo Villa Puccini (Puccini'S House) (Photo by DeAgostini/Getty Images)

 

 

 

然後這位車癡,也很愛獵豔XD

 

對房屋也有的極大熱情的他,除了上面提到幾個不同住所別墅之外,在1919年,他也買下了(Torre della Tagliata)的別墅,晚年他該住於此。

 

除了開車,他也愛開船到湖邊兜風與享受打獵時光

 

因為普契尼有長期抽菸的習慣,1923年底經常感覺到持續慢性的喉嚨痛,後來被診斷出罹患喉癌。

義大利的醫生建議他前往比利時布魯塞爾進行當時最新的實驗性放射治療。

但畢竟當時就醫缺乏評估,許多人也不曉得癌症與各種併發症的可能性

在接受手術治療之後,普契尼死於治療後所引發的併發症(因為在手術後無法控制流血狀況導致心肌梗死),日期為1924年11月29日。

很快的,普契尼的死訊傳回了義大利,當時他的《波希米亞人》仍然在羅馬上演著。

1926年,普契尼埋葬在米蘭,後來兒子將他的遺體移至托瑞德拉古普契尼別墅的禮拜堂內,回歸他居住了30年最愛之處。

 

普契尼與他的史坦威鋼琴

 

普契尼本人演奏鋼琴的帥勁

戴帽、翹腳、迷人的眼神跟隨手捻來的迷人旋律與和聲,普契尼展現十足男性魅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9YI-Ei3z5w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Pcn-HdjfP8

 

普契尼簽名送給女高音 Rose Ader 的照片 

 


BBC製作之普契尼紀錄片(1996)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pYAntNU-V8&t=3s

 

荷西.庫拉的BBC紀錄片錄音 Live'(1996)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sSXoP0XQtA

 

精彩四大歌劇

延伸閱讀

1896年的普契尼《波西米亞人》手稿頁,上面還畫了骷髏頭,超級有趣

 

歌劇《波希米亞人》

https://bonart.com.tw/all-about-puccinis-opera-la-boheme/

 

歌劇《托斯卡》

https://bonart.com.tw/puccini-opera-tosca/

 

歌劇《蝴蝶夫人》

https://bonart.com.tw/madama-butterfly-by-giacomo-puccini/

 

歌劇《杜蘭朵》

https://bonart.com.tw/all-about-puccini-turandot-2-2/

 

1920年時普契尼著手開始創作歌劇「杜蘭朵公主」,1924年秋天,普契尼因為長年喉部不適,經常感到喉嚨疼痛以及聲音沙啞而前往佛羅倫斯治療,檢查出罹患了喉癌,在當時根治此症的惟一方法只有動手術將癌細胞切除。 11月初普契尼由兒子陪同一起到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動手術,手術進行相當順利,普契尼看似已渡過難關,但術後第二天卻因流血不止導致心臟病發,延至於1924年11月29日逝世,享年66歲。

普契尼留下了「杜蘭朵」的最後一幕未能完成,只寫到第三幕「柳兒自盡」。

後來由他的學生弗朗哥‧阿法諾(Franco Alfano, 1876 – 1954)將歌劇終曲補述完成。

 1926年4月26日,這部歌劇遺作由普契尼生前好友托斯卡尼尼(Arturo Toscanini, 1867 – 1957))於米蘭拉斯卡拉大劇院指揮首演,此時普契尼已去世一年半,杜蘭朵的大獲成功,也為普契尼的一生劃下一個輝煌燦爛的句點。

據說首演之日,托斯卡尼尼只指揮到「柳兒之死」,也就是普契尼完成的最後部分,托斯卡尼尼停止管弦樂隊的演奏,然後轉身對觀眾說:「大師在這裡放下了他的筆」,並停止了首演。

普契尼一生共留下十二部歌劇作品,全都與愛情有關,被公認是繼威爾第(Giuseppe Verdi, 1813 – 1901)之後最偉大的義大利歌劇作曲家。

在歌劇中,普契尼為求顯著東方色彩,更採用了中國民歌〈茉莉花〉曲調,成為歌劇重要的音樂動機~更使音樂充滿東方風情。


普契尼博物館官方網站

普契尼博物館 - 也是他的出生地 Lucca。

賈科莫·普契尼於1858 年12 月22 日出生於此。他在此與他的姐妹、兄弟和父母一起長大,並開起了他的音樂學習之路,在青年時期創作了他的第一部作品。之後他離開家庭赴米蘭繼續學業,進一步地追尋對歌劇的理想與邁向職業之路。

之後為了彌補經濟上的困難,普契尼(Giacomo Puccini)的家族住宅曾被出售,但在歌劇《瑪儂.雷斯考》(Manon Lescaut)的演出成功之後買回,也一直是普契尼家族的財產,最終再成為盧卡基金會(Fondazione Cassa di Risparmio di Lucca)的資產,也是現今普契尼基金會的管理單位。

而今,這裡妥善保存著這位音樂家的家具、文件、樂譜和珍貴物品,包括他曾經使用過史坦威鋼琴,他用這架鋼琴創作了許多作品,包括了遺作《杜蘭朵公主》。

在鄰近的奇塔德拉廣場(Piazza Cittadella),遊客可以欣賞到普契尼的青銅紀念雕像,這也是盧卡工業家協會(Association of Lucca)於1994年捐贈給Lucca市,由藝術家維托·湯賈尼(Vito Tongiani)製作的雕刻作品。

 

城堡廣場旁還設有普契尼博物館書店,是博物館售票處,也有許多普契尼出版品、樂譜、各式紀念品、明信片、CD、DVD等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zRwcAod8ws

 

大師過世後

普契尼去世後,生前財產均傳給了兒子安東尼奧(妻子埃維拉擁有使用權)。

安東尼奧去世(1946 年)後,再傳給了他的妻子麗塔·戴爾安娜(Rita Dell'Anna) 。

在1974 年,盧卡市採取了一系列舉措,1973 年賈科莫·普契尼基金會的成立,麗塔·戴爾安娜捐贈了普契尼於Lucca出生之家,並將其改造成博物館。

博物館由賈科莫·普契尼基金會(Fondazione Giacomo Puccini)重新裝修,當時配有麗塔·戴爾安娜和後來她的兄弟利維奧(Livio)分別捐贈的家俱、繪畫、普契尼文件與生前紀念品等,並於1979 年10 月28 日落成。

此後,普契尼博物館便正式開放。直到 2004 年秋天,賈科莫·普契尼基金會再次啟動了一項全面修復計畫,其中包括要重新裝修博物館,最終目標是希望恢復普契尼房間的所有原始佈局並恢復牆壁的裝飾。

隨著法院判決將普契尼財產及其所含藏品的所有權授予西蒙內塔·普契尼Simonetta Puccini,是普契尼之子Antonio的非婚生女兒),全面修復計畫工作被迫中斷(2006 年初)。

 

筆者註:普契尼於1924年去世後,留下了一大筆財產和版稅。前述提到普契尼深厚的大量遺產與版稅,每年均由其遺族領取至1974年(智慧財產權50年保護年限)為止,後在1980年開始,由於普契尼的兒子Antonio過世已久,Simonetta Puccini與其他聲稱具有普契尼血緣繼承人開啟了一場法律訴訟(估計普契尼財產,經過多年版稅分配下來累積達到6億里拉,折合當時美金匯率大約3600萬),西蒙內塔被證明確實是安東尼奧的女兒,因此獲得她祖父普契尼遺產的三分之一所有權。

 

2010 年底,Fondazione Cassa di Risparmio di Lucca 從 Simonetta Puccini 處購買了普契尼出生房產與收藏品,並將博物館委託給賈科莫·普契尼基金會(Simonetta Puccini於2005年成立Simonetta Puccini基金會),才得以重新完成先前已中斷的工作和裝修。

2011 年 9 月 13 日,出生地博物館重新對外開放至今。

 

Simonetta Puccini(照片左)與帕華洛帝

 

博物館空間規劃與位置圖

 

 

普契尼晚年居住城市 Torre del Largo,每年舉辦普契尼音樂節,今年2024年,是普契尼的逝世百週年,也是音樂節第70週年

網址:https://www.puccinifestival.it/en/

 

普契尼在 Torre del Lago 這裡生活了30年。

 

在他位於湖邊的別墅裡,他寫下了他的20世紀歌劇主要歌劇作品,包括《托斯卡》(1900)、《蝴蝶夫人》(1904)、《西部女郎》(1910)、 《燕子》(1917)與三聯劇:《大衣》、《修女安潔麗卡》、《強尼·斯基基》(1918)

湖邊露天歌劇院就離普契尼家不遠,每年皆以普契尼之國際歌劇製作致敬這位偉大的作曲家,也為 Torre del Lago 在每年夏季帶來遊人如織的盛況。 


2024年蹦藝術8月精彩歐洲普契尼四大歌劇精彩規劃🌟

【BON旅行】蹦藝術X緣點旅行社
2024年8月歐洲旅遊行程|普契尼逝世百年.四大歌劇音樂探索之旅

https://bonart.com.tw/20240812-bon-vayage-music-art-trip-2/

 

 

行程八大特點:

 

林仁斌老師親製之行程特色解說

https://youtu.be/PmJwlf--jfI?si=Rhf_McQzhquhrtLZ

 

延伸閱讀

2024-2025 蹦藝術X緣點旅行社 – 音樂旅遊行程全覽

歡迎點入觀看所有行程

https://bonart.com.tw/bonart-music-trip-2024-25/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 前往蹦藝術 Podcas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BON音樂】蹦藝術X雅痞書店(實體+線上音樂講座)-《普契尼逝世百週年紀念系列講座》歌劇大師的絕美詠嘆

【BON音樂】蹦藝術X雅痞書店 - (實體+線上音樂講座)
《普契尼逝世百週年紀念系列講座》歌劇大師的絕美詠嘆

Puccini's music lectures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蹦藝術X雅痞書店

實體+線上音樂講座🎵

 

 

《普契尼逝世百週年紀念》歌劇大師的絕美詠嘆❤️

一代義大利寫實主義歌劇作曲家-普契尼,被傳記作家稱為:「獵劇本高手,獵旋律高手與獵艷高手」。

他的歌劇擅長描繪深刻卻悲淒的愛情,一曲詠嘆總是道盡人世間的無奈與心酸,常令觀劇者也隨之而喜,隨之而悲而柔腸寸斷...

2024年為普契尼逝世百週年紀念重要年份,蹦藝術林仁斌老師將為您以三場音樂講座規格,從作曲家生平、詳解故事角色與絕美詠嘆調欣賞,最後帶出百年後普契尼歌劇依舊風靡全球之美妙旋律大補帖;讓我們在笑談與幽默之間,讓我們以美好音樂,細細品味歌劇大師普契尼的生平與絕美的詠嘆

這三場精彩演講,喜愛歌劇與音樂的您,絕對不容錯過~

在普契尼逝世百週年之際,我們藉由深入探討他的生平和創作,重新詮釋這位歌劇大師的藝術成就。普契尼,一個將深沉激情與精緻旋律融為一體的音樂天才,其作品跨越時間的限制,持續觸動著現代人的心靈。

通過對普契尼音樂風格和譜寫特色的深入解析,我們將了解他是如何在歌劇中捕捉人類情感的細膩波動,以及他是如何透過音樂講述每一個角色的故事。從悲劇中的愛與犧牲到寫實主義的呈現,普契尼的音樂世界總是那麼豐富而深邃。

林仁斌老師將帶領我們從古典到現代,探尋普契尼歌劇的魅力,並理解他對後世音樂及戲劇藝術的深遠影響

 

三場主題與演講時間分別是:

 

全系列三場報名連結:(皆為實體+線上音樂講座)🎵

https://reurl.cc/80kDWo

線上講座以Google Meet收看
影片30天內可不限次數觀看

 

系列一:

04/09 (二) 19:00-2100 (皆為實體+線上音樂講座)🎵

《百年後,如何欣賞普契尼的歌劇?》從生平到創作說起🎵

報名由此進→ https://reurl.cc/dLYQG2

在普契尼逝世百週年之際,我們藉由深入探討他的生平和創作,重新詮釋這位歌劇大師的藝術成就。普契尼,一個將深沉激情與精緻旋律融為一體的音樂天才,其作品跨越時間的限制,持續觸動著現代人的心靈。

通過對普契尼音樂風格和譜寫特色的深入解析,我們將了解他是如何在歌劇中捕捉人類情感的細膩波動,以及他是如何透過音樂講述每一個角色的故事。從悲劇中的愛與犧牲到寫實主義的呈現,普契尼的音樂世界總是那麼豐富而深邃。

林仁斌老師將帶領我們從古典到現代,探尋普契尼歌劇的魅力,並理解他對後世音樂及戲劇藝術的深遠影響。

 


系列二:

05/19 (日) 15:00-1700 (皆為實體+線上音樂講座)🎵

《教我如何不愛他?》那些令人蕩氣迴腸的男高音詠嘆🎵

報名由此進→ https://reurl.cc/QeMY6o

線上講座以Google Meet收看
影片30天內可不限次數觀看

當普契尼的旋律遇上男高音的深情演繹,每一個音符都像是直達心底的呼喚...

在這場講座中,林仁斌老師將帶我們深入探索普契尼創作中那些令人難忘的男高音詠嘆調。從《托斯卡》的激情到《波西米亞人》的哀愁,每一首詠嘆調都是普契尼對人性探索的見證。

普契尼如何運用旋律、和聲及節奏,塑造出獨特的角色形象和情感張力?林仁斌老師將解析那些經典詠嘆調背後的故事與情感,幫助我們更深入地體會這些音樂作品的魅力。

此外,透過對不同版本詠嘆調的比較,我們將發現不同歌唱家如何詮釋相同的樂曲,並感受到普契尼音樂的多元與深邃!

 

系列三:

06/10(一)1400-1600 (皆為實體+線上音樂講座)🎵

《悲劇,是我的宿命》那些令人炫然落淚的女高音詠嘆🎵

報名由此進→ https://reurl.cc/qrEG1R

普契尼的歌劇世界中,女高音總是以她們那細膩而動人的聲音,講述著一個個撼動人心的故事。林仁斌老師將在這場講座中,引領我們深入普契尼創作的女高音詠嘆調。從《蝴蝶夫人》的悲慘命運到《杜蘭朵公主》的冰冷心靈,每一個音符都承載著女性角色的愛與痛。

通過對詠嘆調的深度分析,我們將洞察普契尼如何巧妙地將女性角色的內心世界和戲劇情節融入音樂中,並展現出她們的強大與脆弱。這場講座將探討普契尼如何透過音樂表現女性的情感與抗爭,以及這些詠嘆調如何影響了歌劇藝術的發展...

此外,藉由比較不同女高音對同一詠嘆調的演繹,我們將體會到不同的聲音如何賦予音樂以新的生命和解釋!

 

2024年蹦藝術8月精彩歐洲普契尼四大歌劇精彩規劃

【BON旅行】蹦藝術X緣點旅行社
2024年8月歐洲旅遊行程|普契尼逝世百年.四大歌劇音樂探索之旅

https://bonart.com.tw/20240812-bon-vayage-music-art-trip-2/

 

行程八大特點:

 

林仁斌老師親製之行程特色解說

https://youtu.be/PmJwlf--jfI?si=Rhf_McQzhquhrtLZ

 

延伸閱讀

2024-2025 蹦藝術X緣點旅行社 – 音樂旅遊行程全覽

歡迎點入觀看所有行程

https://bonart.com.tw/bonart-music-trip-2024-25/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 前往蹦藝術 Podcas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BON音樂】2024.4.05. 長榮交響樂團  ⟪浪漫 & 洗鍊⟫ 林易與ESO 音樂會導聆

【BON音樂】2024.4.05. 長榮交響樂團  ⟪浪漫 & 洗鍊⟫  - 林易與ESO 音樂會導聆
Evergreen Symphony Orchestra 20240405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今天介紹的主題,是蹦藝術執行長林仁斌老師將於4月05日(五)於國家音樂廳導聆的長榮交響樂團音樂會  ⟪浪漫 & 洗鍊⟫  - 林易與ESO

以下是音樂會海報:

配合防疫政策入場需配戴口罩

音樂會導聆人

蹦藝術網站執行長 林仁斌老師簡介

 

會後補充音樂會現場與導聆照片

 

音樂會謝幕照(林仁斌攝影)

 

 

 

 

音樂會詳細資訊:

浪漫 & 洗鍊 - 林易與ESO
Romantic & Sophisticated – Steven Lin & ESO 
演出時間:2024年4月5日(五) 19:30
演出地點:國家音樂廳
指揮:葛諾‧舒馬富斯/Gernot Schmalfuss
孟德爾頌: “赫布里群島” 序曲                        
F. Mendelssohn: “Hebriden” Overture
貝多芬:G大調第4號鋼琴協奏曲,作品58
L. v. Beethoven: Piano Concerto No.4 in G Major, Op.58
鋼琴:林易/Piano: Steven Lin
布拉姆斯:E小調第4號交響曲,作品98                             
J. Brahms: Symphony No. 4 in E Minor, Op. 98 
音樂會導聆訊息
時間:4月5日(五) 18:40-19:20
導聆:林仁斌老師
地點:國家音樂廳1樓大廳
注意事項:18:30開1號門,音樂會演出前一小時開放入場。
*本團保有節目異動之權限*

 

指揮

音樂總監 \ 樂團指揮 葛諾‧舒馬富斯(Gernot Schmalfuss)

葛諾.舒馬富斯於德國岱特摩音樂學院及英國倫敦音樂學院修習雙簧管、鋼琴及指揮。1968至1979年間,葛諾於慕尼黑愛樂擔任雙簧管首席,並隨音樂總監 Rudolf Kempe 修習指揮。自1970年起,葛諾成為著名的室內樂團「古典協會」的成員,該樂團灌錄許多唱片,包括莫札特、貝多芬、海頓、舒伯特及許多知名作曲家的管樂器室內樂全集。

葛諾曾擔任慕尼黑的理夏德.史特勞斯音樂學院管弦樂團及慕尼黑室內獨奏樂團的指揮;並客席指揮許多知名樂團,包括慕尼黑愛樂、杜易斯堡與烏佩托交響樂團、凱賽爾國家劇院管弦樂團、德國巴哈獨奏家樂團、西德與柏林廣播電台交響樂團、史塔蓋特室內樂團、西南德國室內樂團、名古屋愛樂、札幌交響樂團等。

舒馬富斯曾任教於德國岱特摩音樂學院,除了為許多廣播電台灌錄唱片之外,還曾經出過一些評價很高的光碟,包含他在義大利的圖書館找到貝多芬的朋友 A.C. Cartellieri 所創作的歌劇、浪漫派的豎笛協奏曲、舒曼最推崇的浪漫派作曲家 Norbert Burgmüller 的作品 (2首交響樂、1首序曲及鋼琴協奏曲)、布魯赫的第二號交響曲及第三號小提琴協奏曲、J. Ph. Riotte 的協奏曲等。

2007年1月起,葛諾.舒馬富斯擔任長榮交響樂團音樂總監及首席指揮。(資料取自長榮交響團官網)

獨奏家

林易 | Steven LIN

美籍台裔鋼琴家林易為當今極具魅力與想像力的青年鋼琴家,曾獲得2012年美國音樂會藝術家協會音樂大賽大獎、2013年范‧克萊本鋼琴大賽評審團主席特別獎,2014年5月更獲得魯賓斯坦國際鋼琴大賽銀牌獎,被紐約時報評論「在絕妙的明暗對比及力度變化的細微處理下,他的演奏無瑕地展現。」

林易的藝術天賦在早年進入茱莉亞音樂學院預備班學校時便展露無疑,10歲時便得到卡普林斯基教授的賞識而得到全額獎學金就讀。在校期間2度贏得茱莉亞音樂學院鋼琴比賽,更在13歲時與紐約愛樂合作演出,首度站上知名的費雪廳舞台。除此之外他也曾與紐澤西交響樂團、圖爾沙交響樂團、奧蘭多愛樂、希爾頓海德交響樂團、仙台交響樂團等合作。在協奏曲、獨奏會與室內樂等演出林易相當活躍,曾登上世界幾個重要的場館,如法國羅浮宮與柯爾托廳、愛爾蘭國立都柏林廳、韓國首爾藝術中心、日本仙台藝術中心、美國紐約費雪廳等,也曾參與邁阿密國際蕭邦基金會獨奏會演出,與南卡羅萊納查爾斯頓國際鋼琴音樂節,他的演出也曾由華盛頓全國公共廣播電台等媒體轉播。

2012年美國演奏家協會古典音樂競賽期間,林易令人信服的藝術天賦獲得認可並勇奪特別獎,同年他也在威廉‧卡佩爾國際鋼琴大賽、茱莉亞音樂院的希納巴考爾鋼琴比賽中獲獎,並在希爾頓海德國際鋼琴大賽中破紀錄的奪得三座獎項。

2012年美國演奏家協會古典音樂競賽首獎得主-林易,為當今最耀眼的旅美台灣青年鋼琴家。巴爾迪摩太陽報對他在競賽中與巴爾迪摩交響樂團合作演奏《拉赫曼尼諾夫: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演出讚賞”精緻典雅”,同時,林易在2013范‧克萊本國際鋼琴大賽上充滿活力的演奏,獲得”暢快的音樂與表演”佳評,並榮獲評審團主席特別獎得肯定。

2013-14年演出行程包括在美國紐約卡內基音樂廳的威爾演奏廳與莫肯音樂廳,以及在派普丁大學藝術中心、Little Rock(AR)音樂協會、喬治亞科技大學的佛爾斯特藝術中心的演出、並與圖萊里郡交響樂團合作演出當代作曲家多爾提的協奏曲、參與亞斯本夏季音樂節室內樂工作坊的演出、接受大衛˙芬寇與吳函的指導,另外也將參與由國際知名小提琴家林昭亮策劃的拉荷亞夏季音樂節。


 

40分鐘音樂會求生指南

音樂會概念解說:
孟德爾頌最經典的「音畫」序曲
貝多芬最具故事性之鋼琴協奏曲
布拉姆斯最顛峰之「告別」交響曲

 

樂曲解說

孟德爾頌: “赫布里群島” 序曲
F. Mendelssohn: “Hebriden” Overture

今天蹦藝術要為介紹的這首《芬加爾洞窟》序曲,作品靈感來自作曲家的旅遊實記,與另一首知名的《仲夏夜之夢》序曲同樣知名,並同屬「音樂會序曲」(Concert overture)。

《新葛夫音樂辭典》對「音樂會序曲」之詞條的解釋:
序曲中發展出來的一種特殊樂種,其規模類似歌劇或戲劇序曲,為單樂章的管絃樂作品,並常常附帶著標題,暗示著文學或其他描述性的內容。

因此,音樂會序曲與一般普通序曲最大的不同之處,就在於「獨立的存在」。並且依據標題與文字的不同,我們可以充滿感受到作曲家所賦予本作品的文學性、藝術性之獨特意義,從中感受此作品之獨一無二。


《芬加爾洞窟》是孟德爾頌二十歲時受友人邀請至蘇格蘭旅遊,親赴當地的心情寫照。

 

芬加爾洞窟位於蘇格蘭西部海面、大西洋赫布里底群島(Hebrides)上,其地理位置如下:

在斯凱島的特托特尼什半島,玄武岩形成的山峰俯瞰著拉塞海峽。這些山體由一次古代山體崩塌的碎石堆砌而成,它們見證了造就群島的地質巨變。

 

Google地圖看一下:

 

再繼續放大看:

 

而 赫布里底群島 和 史他法島 之 芬加爾洞窟,正是蘇格蘭最為著名的觀光勝地。

 

1829年,孟德爾頌第1次旅行前往英格蘭。抵達芬加爾洞窟之後,他有感而發馬上寫下序曲的開始主題,並在寫給姐姐芬妮的信件中寫到:「為了讓姐姐知道我在赫布里底群島受到多大的感動,就把浮在我腦海裡的旋律寄給姐姐。」

這首作品完成於1830年12月16日,最初的曲題為「孤島」(Die Einsame Insel),經修改後,於1832年6月20日改名為《赫布里底群島》。但是,雖然他在分譜上題為「赫布里底群島」(Die Hebriden),卻在總譜上的曲題寫明「芬格爾洞窟」(Die Fingalshöhle) ,因此現在多稱為「芬格爾洞窟」序曲。

位於蘇格蘭的史他法島 | Staffa and Fingal's Cave in Scotland
位於蘇格蘭的史他法島 | Staffa and Fingal's Cave in Scotland

 

芬加爾洞窟所在的史他法島,為火山島,目前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以其獨特的玄武岩石柱聞名於世。洞窟大約在6千萬年以前的火山活動中形成。凝固的熔岩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冷卻,導致收縮和破裂,以塊狀四邊形模式開始,並轉變為規則的六邊形斷裂模式,其中斷裂玄武岩石柱垂直於冷卻表面。隨著火山熔岩的冷卻持續進行,這些裂縫逐漸向流動的中心延伸,再加千百萬年的海浪的侵蝕,形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充滿六邊形石柱洞穴。

1772年,英國探險家兼博物學家約瑟夫·班克斯爵士(1743年-1820年)在冰島探險期間,在斯塔法島探險時發現了芬加爾洞窟。後來蘇格蘭歷史小說家和詩人沃爾特·斯科特爵士慕名參觀了芬加爾洞窟,聆聽了受潮汐起伏影響的深色玄武岩柱和海水發出的美妙的「交響曲」。他的印象是,這個地方是「一個自然裝飾的大教堂,在那裡人們能聽到天堂中的美妙樂曲」。

 

芬加爾洞窟的觀光美名開始遠播~更多的音樂藝術家都紛紛趕來參觀這個神奇的洞穴,獲取創作靈感。浪漫主義作曲家孟德爾頌於1829年造訪芬加爾洞穴,基於洞穴美妙的回聲,譜寫了這首《芬加爾洞窟》序曲(也稱為《赫布里底群島》序曲),孟德爾頌傑出的音樂也間接促使赫布里底群島的觀光旅遊名聲更加遠播,至今不墜。

真是觀光大使無誤啊~

19世紀著名的作家 J.J.尤里斯·凡爾納,在他的《綠光迷航》一書中把芬加爾洞窟作為創作背景,並在小說《到地球中心和神秘島的旅行》中大篇幅的描寫芬加爾洞窟;詩人威廉·華茲華斯、約翰·濟慈和阿爾弗雷德、丁尼生勳爵、浪漫主義藝術家J.M.W.特納中在他們的作品都提到了芬加爾洞窟;維多利亞女王伊莉莎白二世也曾經專程到芬加爾洞窟旅行參觀。

芬加爾洞窟有一個大拱門入口,因為在漲潮時充滿了海水,所以只有退潮時可以進洞參觀。

參觀洞穴的最佳時間是四月至九月,這一段時間內,這裡的海水較為平靜,且漲潮和退潮時間特別有規律,旅遊參觀者可以通過乘坐當地的遊輪直接抵達達芬加爾洞口。

在海水平靜的條件下,人們可以登上洞穴口的著陸點,並步行能到山洞內。在洞內有一排斷裂的六邊形石柱形成一條人行道,剛好在高與水位之上,旅遊者可以踏著這些石柱穿越芬加爾洞窟。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travel/grlebyl.html


《芬加爾洞窟》4K畫面旅遊實景
Staffa und die Fingal’s Cave

https://vimeo.com/177201981


樂曲介紹

首演

1832年5月14日於倫敦舉行,同場音樂會演奏的曲目有音樂會序曲《仲夏夜之夢》。

 

編制

管樂兩管編制,未使用長號與低音號

長笛(Flute)
雙簧管(Oboe)
單簧管(Clarinet)
低音管(Basson)
法國號(French Horn)
小號(Trumpet)
定音鼓(Timpani)
弦樂五部

 

樂曲架構

段落

小節

調性
page26image18070336 page26image18055936

page26image18061120 page26image18060544

第一主題(F.T.)

第一主題 - 2

m.m. 1~25

b 小調

過門(trans.)

動機音型

m.m. 26~46

b小調 → D大調

第二主題(S.T.)

m.m. 47~76

D 大調

結束主題(C.T.)

m.m. 77~95

page26image17994240

D 大調

page26image17996352 page26image18001536

發展部

(Development)

page26image17993088 page26image17998080 page26image17999808 page26image18003072

第一樂段

m.m. 96~122

b 小調

第二樂段

m.m. 123~148

D大調 → f小調

第三樂段

m.m. 149~164

d 小調

第四樂段

m.m. 165~178

b 小調

再現部

(Recapitulation)

page26image17960704 page26image17965120

page26image17963968第一主題(F.T.) page26image17962240

m.m. 180~201

b 小調

第二主題(S.T.)

m.m. 202~216

page26image17937728

B 大調

尾奏 (Coda)

m.m. 217~268

b 小調


樂譜檔分析+音樂演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4aOyYutxrE


貝多芬:G大調第4號鋼琴協奏曲,作品58
L. v. Beethoven: Piano Concerto No.4 in G Major, Op.58
鋼琴:林易/Piano: Steven Lin

 

貝多芬第四號鋼琴協奏曲來說,有三個與之前協奏曲創作相當不一樣之處:

 

一、協奏曲以鋼琴主奏直接揭示主題,一反過去傳統會先由管弦樂慢慢鋪陳第一主題與第二主題,再銜接給主奏樂器。

 

 

樂譜音樂檔

https://youtu.be/4FxT-llXZfI?si=-dlaPYGSa3A0QSiQ

 

二、第二樂章僅72小節,但呈現出令人難忘的戲劇化效果,尤其管弦樂與鋼琴獨奏的對話,充滿故事性,也成為此曲最被聽眾喜愛的元素。

https://youtu.be/ljdMU_vJ7ao

 

三、第二樂章結束銜接第三樂章時,透過第二樂章最後一個音的延長,音樂不間斷地直接進入終樂章,也是貝多芬寫協奏曲的創新手法。這樣的樂章連貫寫作手法,也深深影響到後來的舒伯特、孟德爾頌、舒曼與李斯特。


*欣賞 第二樂章 完整雙鋼琴版本譜例:

 


從上方譜例裡我們可以見到,一開始管弦樂團之弦樂群以強烈的附點音符節奏,強勢地開始第二樂章。

而接續在管弦樂團之後,鋼琴給予非常溫柔的旋律回應。隨著音樂一次又一次的強烈(弦樂)與溫柔(鋼琴獨奏)交替出現,情緒逐漸降溫,音樂也漸趨緩和,終至靜謐無聲...

 

第二樂章之曲式段落:

段落 小節 和聲
A 1-5 , 6-13

I

A’ 14-18 , 19-26

I

B 26-32 , 33-38

V

B‘ 39-44 , 45-64

I

Coda 64-72

I

 


關於第二樂章的故事

作曲家李斯特(Franz Liszt, 1811-1886)曾提出他的見解:他將這個樂章比喻成希臘神話裡奧菲歐斯(Orpheus)在地獄之門馴服復仇女神(Furies)的故事。

 

音樂範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6THwNZGI4A

 

奧菲歐斯是太陽神阿波羅(Apollo)的兒子,也是希臘神話中藝術與詩人的代表。由於奧菲歐斯善樂懂唱,當他彈琴歌詠時天地萬物都會感動不已。

奧菲歐斯的妻子尤莉迪絲(Eurydice)因為被毒蛇咬而喪失生命。終日哭泣的奧菲歐斯終於打動眾神,而同意他赴冥界救回妻子,但條件是在妻子成功返回之前,他不得看妻子一眼。

奧菲歐斯為了從地獄救回妻子尤莉迪絲(Eurydice),以他的音樂絕活迷惑復仇女神這隻怪獸,一次又一次地,復仇女神終於屈服答應了奧菲歐斯。

奧菲歐斯帶著妻子尤莉迪絲離開冥界

 

「為何不看我一眼?」「難道你不再愛我了嗎??」 奧菲歐斯無法抗拒妻子尤莉迪絲的質疑

 

李斯特對這個樂章的描述,在1859年 Adolf Bernhard Marx(A.B. Marx)的貝多芬傳記中首次被提到。

對於這個樂章的演奏感受,而貝多芬的學生徹爾尼(Carl Czerny, 1791-1857),也在他的文章中,曾經提過:

「在此樂章中,我們情不自禁地想起古希臘悲劇場景。獨奏者必須感受強烈地、悲憫地音樂表情,在管弦樂團強力且嚴厲樂句之後形成對比,並逐漸地靜謐下來。」

 “In this movement…one cannot help thinking of an antique tragic scene, and the player must feel with what intense, pathetic expression this solo is performed, in order to contrast with the powerful and austere orchestral passages, which are, as it were, gradually withdrawn.”

齊瑪曼經典版本

Allegro moderato, 00:47

Andante con moto, 20:15

Rondo vivace, 26:0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TPhTQVzp9I

 

樂譜版本欣賞

https://youtu.be/ljdMU_vJ7ao

 

第一樂章精彩時刻

由鋼琴展開協奏曲之先例(0'54"起

https://youtu.be/CTPhTQVzp9I?t=56

 

左右手精彩節奏變化(6'50"-7'10"

https://youtu.be/CTPhTQVzp9I?t=411

 

發展部(8'40" - 10'15"

https://youtu.be/CTPhTQVzp9I?t=520

 

 

布拉姆斯:E小調第4號交響曲,作品98
J. Brahms: Symphony No. 4 in E Minor, Op. 98

 

布拉姆斯第四交響曲創作於1884年~1885年的夏天,按照他的作曲慣例(度假般的放鬆心情與環境),他到了位於阿爾卑斯山旁的奧地利安靜小鎮 Mürzzuschlag,秘密地持續著工作。

美麗小鎮 Mürzzuschlag 的空拍照片

 

Mürzzuschlag 的市區照片

筆者註:第三號創作於1883年,正值50歲壯年。當時布拉姆斯正在著名的溫泉療養城市威斯巴登(Wiesbaden)渡假避暑,身心愉快XD,短短四個月即完成第三號交響曲。

在詭譎的19世紀浪漫時期後半,嶄新與標榜自我的作曲手法大行其道,例如相比於李斯特嶄新架構的交響詩(Symphonic poem)與華格納的樂劇(Musikdrama)裡充滿官能魅力的管弦樂法,布拉姆斯保守的作曲方式,儘管受到不少批判,但他對於調性主義與自貝多芬以降的樂曲架構、對位法與變奏思維的尊奉,讓他持續地被認為是當世德國的最偉大的作曲家,作品也不斷取得了廣泛的成功。

第四號交響曲的開頭,充滿了戀戀不捨之感,每個樂章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似乎沒有刻意為之後的作品佈局,而直接展現出布拉姆斯對於交響音樂寫作的純熟技巧,最終結束在華麗無比的變奏技法,音樂彷彿就這樣嘎然而止,隱伏於其中的情緒,讓熟悉布拉姆斯的聽眾,感到受這首交響曲是他邁向虛無,也是四首作品中,最深沈黑暗的交響曲。

引述布拉姆斯傳記作家馬克斯·卡爾貝克(Max Kalbeck)對當年少數欣賞首演的觀眾們的描述:「在美妙的快板之後……我多麽希望在場的人中有一個人會大聲喊出"Bravo"!」

這句話清楚地表明出當時首演帶給現場觀眾們的感受。

而布拉姆斯的知交好友,馮‧畢羅在首演前曾說過:「我剛從彩排現場回來。第四號交響曲氣勢恢宏,史無前例,獨一無二的全新作品,布拉姆斯在作品中完全展現他的能力。」

布拉姆斯第四號交響曲,也是最後一首交響曲,以他一貫嚴肅的作曲基調、驚人的樂曲複雜性與靈感迸發的結構,成為他在交響曲中的頂峰之作,也是他告別交響曲的最後之作,聽到此曲時,總感嘆布拉姆斯雖停筆於第四號,但如能再精心妙筆,續添第五號、第六號交響曲,不知該有多好~

 

首演

1885年10月25日在邁寧根(Meiningen)進行首演時,觀眾似乎完全理解了這部作品,並以熱烈的掌聲迎接第四號交響曲,從首演起一直是交響樂曲目的基石。

 

傳承與展望

這是福特萬格勒於1943年指揮柏林愛樂的錄音版本,在早期錄音中值得一聽,理解從19世紀浪漫一路傳承至20世紀上半的布拉姆斯交響曲風格。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I-Ovumi9mA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eYbb5KZYDg

 

延伸閱讀

https://bonart.com.tw/johannes-brahms-symphony-no-1/

 

https://bonart.com.tw/johannes-brahms-symphony-no-2/

 

https://bonart.com.tw/johannes-brahms-symphony-no-3-op-90/

 

樂譜版本欣賞

Composed: 1884-85

Conductor: Simon Rattle / Berli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00:00 1. Allegro non troppo (E minor)

13:23 2. Andante moderato (E major)

25:37 3. Allegro giocoso (C major)

32:04 4. Allegro energico e passionato (E mino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qeqZXlbfhU

 

每一個樂章都帶有作曲家個性的獨特印記。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nWsUSZlOHc

 

第一樂章

奏鳴曲式.包括精彩的樂曲分析

呈示部(1-144) 發展部(145-246) 再現部(247-393) 尾聲(394-End)
主題1(小調)

主題2(大調)

主題發展 第一主題變形再現 段落Q

 

第一主題從樂曲開始即出現,布拉姆斯以三度音程而發展的E 小調主題開始(I-V),不但勾勒出第一樂章的色彩,也為第一樂章提供了結構和動機基礎。

 

這段開始的音樂動機,與巴哈清唱劇BWV140裡的音樂,像極了(5'16")

 

音樂欣賞(巴哈清唱劇BWV140)(5'16"起)

https://youtu.be/va-8EzYUucI?t=318

 

而布拉姆斯再後來所寫的嚴肅歌曲裡,也引用的相似的音樂動機,但卻配上了「噢!死亡、噢!死亡」的歌詞...

 

音樂欣賞(12'04"起)

https://youtu.be/va-8EzYUucI?t=725

 

從伴奏素材看來,從頭到尾都有一種明顯的動盪感,最後的小調終止與節奏,更進一步令人感受到悲慘的、甚至是宿命論的氣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a-8EzYUucI

 


第二樂章

E大調,6/8拍

前奏 第一主題 第二主題 過度樂段 再現部 尾聲
1-4 5-12 41-49 50-63 64-105 106-End

第二樂章以簡短、憂鬱的號角開場,讓位於靜靜伴奏的木管,這也是作曲家所有主題中最可愛的主題之一,也是最經典的交響樂章。透過使用不在原調性裡,借來的降六度和七度音階賦予了特別的震撼力。在本樂章中,布拉姆斯設計的樂曲內容逐漸發展,終成高聳入雲的抒情詩句而逐漸消失在空靈的寧靜中。

https://youtu.be/VqeqZXlbfhU?t=803

 

第二樂章精彩解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e-4hUBhmgA&t=48s

 

第三樂章

奏鳴曲式.C大調

呈示部 發展部 再現部 尾聲
第一主題 1-18

第二主題 52-61

主題再現與發展

89-198

199-281 282-End

第三樂章是充滿活力、彷彿活力無限的雙人舞,在布拉姆斯生前也已經非常受歡迎,以至於觀眾不斷要求安可此樂章。

https://youtu.be/VqeqZXlbfhU?t=1537

 

第四樂章

變奏曲式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尾聲 - Piu Allegro
0:00 - Theme

0:13 - Var.1 Theme is broken up between horns and strings.

0:25 - V.2 The lower strings play the theme in syncopation, above which the winds begin a smooth, wondering line.

0:40 - V.3 The strings now play the theme on the strong beats, while the wondering line is now detached and more threatening.

0:50 - V.4 The first violins begin a broad, arching melody above syncopated off-beat accompaniment. The theme is in the lower strings and bassoon, played in broken octaves.

1:06 - V.5 The strings elaborate on the broad melody. The winds enter with embellishments in clashing polyrhythms.

1:18 - V.6 The contour of the broad melody is changed so that it arches downward. The accompaniment from winds is sparser.

1:31 - V.7 The violins, again taking the lead, introduce sharp dotted figures. The woodwinds provide responses. The theme in the bass also uses these dotted rhythms.

1:45 - V.8 The violins play rapid oscillation figures, ending with cascading triplet arpeggios.

1:59 - V.9 Essentially an embellished, fierier version of the previous variation.

2:14 - V.10 Very softly, the strings and winds pass the theme between each other. The music starts to lose its edge.

2:32 - V.11 Above the chords of variation 10 (now played in broken octaves by lower strings), a beautiful melody forms for a brief moment, before descending scales take us to the next variation.

2:51 - V.12 The theme is embedded in the long and beautiful, but somewhat halting flute melody. Other instruments provide short off-beat accompanying chords.

3:28 - V.13 The first variation in a major key. The soft, detached off-beat chords continue, as lines from the flute solo are transformed and passed around the orchestra. The notes of the theme are buried inconspicuously in the musical texture.

4:01 - V.14 The trombones transform the theme into a solemn chorale, broken up by expressive silences.

4:36 - V.15 The chorale continues, now with fuller orchestration.

5:10 - V.16 The previous variation is cut off mid-sentence, as the theme tragically reappears in minor in its most threatening form.

5:21 - V.17 The winds play agitated two-note phrases beginning on the weak beats. The theme is in the string tremolos.

5:31 - V.18 The string tremolos continue, but the detached phrases are replaced with broad swelling gestures.

5:42 - V.19 Strings and horns now alternate with woodwinds on detached, angular lines.

5:52 - V.20 The previous variation is developed into a line with feverish triplet motion and disorienting syncopation.

6:04 - V. 21 The tension increases greatly here, as the flutes and violins play sweeping upward scales against syncopated horn blasts that obscure the meter.

6:14 - V.22 The dynamics quiet down to pianissimo, as an oscillating triplet figuration passes through the orchestra. The winds play descending syncopated chords. The theme is nowhere to be found.

6:24 - V.23 The relation of the previous variation to the theme is revealed, as the theme distinctly reappears in the horns over a more agitated version of the oscillating triplet figuration.

6:36 - V.24 The theme is broken up between horn blasts and violins, which hang on to the triplet figuration from the previous variations. The structure is similar to variation 1 but in a drastically different mood.

6:46 - V.25 This variation is similar to variation 2, but again, much more powerful and dramatic. The wondering line is transferred to forceful violins playing in tremolo, while the rest of the orchestra outlines the theme with off-beat triplets.

6:58 - V.26 Similar to variation 3, but in a more sombre state. The oscillating triplets remain in the strings, with the brass, and later winds taking over the melody.

7:10 - V.27 The music once again manages to arrive at a major tonality. The wind section plays long two-note descends harmonized in thirds, with decorative accompaniment from the strings.

7:21 - V.28 The long two-note descends blossom into a beautiful flowing melody, with triplet accompaniment.

7:32 - V.29 This variation marks the start of the music’s tragic turn back to minor. The strings pluck a series of descending thirds on weak beats, while the rising gestures in the winds further distort the bar line.

7:43 - V.30 The descending thirds now take the foreground, played loudly on the strong beats, and in canonic imitation between violins and lower strings. The winds take over the offbeat accompaniment.

8:01 - The coda marks the point of no return. The tempo speeds up, with the theme ripping the music apart with biting dissonances and cascading string arpeggios. Diminished (sped-up) versions of the theme appear in exhilarating sequences, before a strong V – I cadence affirms the key of E minor, tragically ending the movement.

 

最後一個樂章可能是第四號交響曲,除了第一樂章外最引人注目的一段:第四樂章採用了巴洛克時期以來古老的變奏曲是「夏康舞曲」(Chaconne ),也有人認為此變奏曲式為「帕薩加里亞舞曲」(Passacaglia)。

布拉姆斯此「夏康舞曲/帕薩加里亞舞曲」樂章的主題,實際上是來自巴哈清唱劇第150號所使用的主題,稍加以輕微修改。 

儘管主題看似簡單——因為其實主題與和聲之設計,本質上是從主音到主音的一個上升的音階片段,然後再回到主音——布勃拉姆斯使用這個簡單的骨架作為後續越來越複雜的主題和聲框架的基礎。

和聲總譜看第四樂章主題:

 

管弦總譜看第四樂章主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joUNA4LLKk

 

從第一個變奏開始,陸續布拉姆斯共寫了大約30段變奏,非常驚人。

這些變奏一段段地增強織度與架構的複雜,並增加了樂曲強度;彷彿不屈不撓地挑戰過去未有的變奏技法,帶著些許受到壓迫的憂鬱感病並持續不段發展。

第四樂章最後的變奏,直接進入尾聲終止式,回到e小調,首尾呼應,並與第一樂章帶來的離別、可能的的悲劇與憂鬱呼應,似乎在這深深的黑暗中,逐漸地步向虛無...

 

【BON好片】精彩樂曲介紹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xyyVVphogo

 

巴哈:b小調彌撒⟨信經⟩(Credo) - ⟨釘在十架上⟩(Crucifixu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yUDe-_l6xQ

 

原 文 歌 詞
Crucifixus etiam pro nobis,
Sub Pontio Pilato,
Passus et sepultus est.
中 文 歌 詞
祂為了我們被釘在十字架上
在般雀比拉多掌權之時
受難而被埋葬

 

⟨釘在十架上⟩(Crucifixus)

半音音型運用與分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ak0yVKJ4l8

 

 

 

 

延伸閱讀

布拉姆斯生平介紹與音樂欣賞

https://bonart.com.tw/johannes-brahms/

 

祝福大家音樂會欣賞愉快.擁有美好的一天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 前往蹦藝術 Podcas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苗北講堂】2024上半年系列:光輝燦爛的黃金協奏曲(二)純淨無瑕之最 談莫札特巴賽管協奏曲

【苗北講堂】2024上半年系列:光輝燦爛的黃金協奏曲(二)純淨無瑕之最 談莫札特巴賽管協奏曲
Miaobei Art Center X BONART 2024-2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課程主軸:

光輝燦爛的黃金協奏曲

六首協奏曲、六項樂器類別

六位作曲家、六種音樂風情

113年上半年的苗北講堂以「光輝燦爛的黃金協奏曲」為主題,以六堂課共12小時的規格,深入淺出介紹六種古典樂器的標誌性協奏曲,及其背後的歷史意義與藝術理念的重要性。透過莫札特、理查.史特勞斯、布拉姆斯及德弗札克等偉大作曲家的創作,為古典音樂愛好者們建構出一道從古典到當代的協奏曲巡禮。

 

課程詳細資訊

時間 _ 2024-03-24~2024-05-26 Am10:00 ~ 12:00

地點 _ 視聽中心

費用 _ 

※ 單堂報名:$150
※ 套票6堂:$630(含6堂講座及苗北限定經典文青帆布袋1只,款式隨機) 

指導單位 _ 苗栗縣政府

主辦單位 _ 苗栗縣苗北藝文中心

授課教師 _ 林仁斌(超人氣古典音樂欣賞名家、蹦藝術執行長)

一、因應現行防疫規範,學員上課均需全程配戴口罩;並遵守本中心防疫措施相關規定,違反規定將無法入場上課。

二、課程相關事宜洽詢:活動企劃部曾小姐037-612669轉511/cctseng@miaobeiac.org

主講人|林仁斌

蹦藝術 | BONART 執行長

 

知名長笛演奏、指揮、撰文、演講與音樂攝影之全方位音樂家 旅法知名音樂家林仁斌自2001年自巴黎師範音樂院(École Normale Supérieure de paris)學成返國後,以長、短笛演奏、室內樂及樂團指揮活躍於國際音樂節與國內外音樂廳;演奏專輯出版有《夜間咖啡館》、《妳的我的》、《華麗聚焦-雙長笛與鋼琴的歌劇院之夜》、《華麗聚焦II-卡門》(林仁斌&周欣穎)《動物狂歡節》….等。 現為音樂藝文網站「蹦藝術|BONART」執行長與Podcast古典音樂節目《蹦藝術》主持人,深受各界樂迷喜愛。多年來撰文拍攝訪問音樂家,更以文字與攝影見長,每年演講場次超過百場;為國家交響樂團、長榮交響樂團與國家兩廳院、苗北藝文中心等各單位邀約之音樂講座策展、音樂導聆與撰稿人,更是公認的超人氣音樂欣賞名家。

 

報名資訊與報名方式

繳費資訊

◎線上報名,點選上方「馬上報名」,填寫完google表單後,完成繳費。
◎臨櫃報名,至苗北藝文中心服務台填寫報名表,並完成繳費。
◎郵寄報名,填妥報名表(請自本頁面下方下載),並且完成繳費,將報名表郵寄至苗栗縣竹南鎮公園路206號苗北藝文中心(信封請註明:111-1苗北講堂)。
◎電子郵件報名,填妥報名表(請自本頁面下方下載)並完成繳費,將報名表寄至:cctseng@miaobeiac.org,主旨:112-1苗北講堂,即完成報名。

◎ 現場繳費:請攜帶報名表至苗北藝文中心服務台
◎線上匯款:
戶名:苗栗縣苗北藝文中心
銀行:臺灣土地銀行頭份分行(0050212)
帳號:021-051-051-316

 

注意事項

1、退款規定:課程進入報名行政流程繳費後,因故不克參加者,需配合規定,於活動開始前14個工作天提出申請(票券效期開始日期起算),退票將酌收票價10%的行政手續費用,逾期恕不受理。

2、活動延期:若因天災等不可抗力因素(如:颱風),主辦單位將告知補辦日期或退款事宜。並保留修改活動內容,以及終止課程之權力。

3、講座以收費報名辦理,每堂未達上限人數,將告知退款事宜。並保留修改活動內容,以及終止課程之權力。

4.因應疫情配合政府措施,學員需全程佩戴口罩、禁止飲食。

課程形式配合中央防疫指揮中心指示滾動式修正,如採線上課程,將以「Google Meet」軟體上課;敬請各位學員一同共學、共好!藝起做好防疫措施,提供一個安心、安全的場域,迎接藝文生活。

竭誠歡迎您的參與~一起享受音樂與藝術之美💕


A大調單簧管(巴賽管)協奏曲,K.622是莫札特的管絃樂作品,樂曲是為單簧管演奏家安東·史塔特勒(Anton Stadler)而作。樂曲譜寫於 1791年 10月份,是莫札特生前最後完成的最後幾首作品之一,也是其生前最後完成的純樂器協奏曲作品(他在樂曲完成首演後不足兩個月便因病去世,得年35歲)。

這首美妙的單簧管協奏曲不僅僅是莫札特生前所寫的最後一首協奏曲,亦是所有單簧管演奏曲目中最美麗的瑰寶珍品,每一位單簧管演奏家均以演奏此曲為重要里程碑。

這堂課讓林仁斌老師為您詳細解析從歷史上的巴賽管到現代單簧管音色與音樂中的美妙之處~


 

重建莫札特時代的巴塞管-探討樂器失落之謎

https://youtu.be/UuOrZokhMRA

 

雋永的引用莫札特:A調單簧管協奏曲 KV.622

約翰貝瑞引用了莫札特的《A調單簧管協奏曲》的第二樂章慢板,成為了電影中絕美的音樂風景,更在影史上成為永恆經典

https://youtu.be/Rjzf_cWzlp8

 

樂曲簡說

(基本資料整理於網路與維基百科,並附上超連結方便檢索)

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創作於1791年,作品號K. 622,是莫札特人生中最後的器樂協奏曲作品,為好友單簧管安東·史塔特勒而作,樂曲既是莫札特人生中最後完成的幾部作品之一,也是其最後的純樂器作品,在本作品前完成的是歌劇《魔笛》(Die Zauberflöte),尤其第二樂章在北選為電影《遠離非洲》的經典配樂後,更加廣為大眾所熟知。

 

A調單簧管 V.S. 巴塞管

在莫札特時期發展出一種新的單簧管,它比bB調單簧管低半音,屬於A調樂器,可以發出比bB單簧管更低沉的音色,聲音和一般單簧管差距不大,音域也達至完整三個八度;也就是既有單簧管的音色,又能擁有更潛沉的低音~這項樂器就是:巴塞管(Basset Horn / Klarinet de basso)。

莫札特當時創作此曲給單簧管演奏家,好友安東·史塔特勒,樂器就是這項新的樂器:巴塞管。而莫札特另一首作品《A大調單簧管五重奏》(Clarint Quintet in A Major, K581),也都是寫給巴塞單簧管(Basset Clarinet)這項樂器。

 

下為安東·史塔特勒使用之巴塞單簧管(Basset Clarinet)手繪圖

 

協奏曲於1791年10月16日在布拉格舉行。由史塔特勒本人擔任獨奏

在莫札特過世之後,K.622巴塞管協奏曲被重改寫一般單簧管都可以演奏的版本,現代一般來說則皆使用A調豎笛演奏。原版本的手稿已經遺失,亦有謠傳手稿可能是被題獻者史塔特勒典當了(他跟莫札特一樣都很缺錢...XD)。

 

莫札特時期五鍵單簧管與巴塞管介紹

https://youtu.be/D3NCGSvKHCQ

 

第二樂章欣賞

柏林愛樂首席奧登薩默來大家洗耳朵啦~

https://youtu.be/yLV8VH98pL0

 

完整協奏曲欣賞

0:00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 Concerto in A major for Clarinet and Orchestra K.622

0:28 I. Allegro

12:33 II. Adagio

19:35 III. Rondo. Allegro

https://youtu.be/XdL2AextnHg

 

第一樂章譜例分析

0:00:06 - ORCHESTRAL EXPOSITION : 1-56 - 1st Subject :1-24: A Maj

0:00:53 - *Ist Subject : 25-49 : A Maj

0:01:39 - Codetta : 49-56 : A Maj

0:01:54 - SOLO EXPOSITION- 1st Subject : 57-77 : A Maj

0:02:32 - Transition/Bridge : 78-99 : Amin-CMaj-dominant of Emin

0:03:17 - 2nd Subject : 100-127 : E Maj : E Maj

0:04:19 - *1st Subject : 128-154 : E Maj

0:05:09 - ORCHESTRAL RITORNELLO : 154-164 : E Maj

0:05:27 - Codetta : 164-171 : E Maj

0:05:43 - DEVELOPMENT : 172-227 : E Maj-F#Min-D Maj-B Min - F#Min

0:07:29 - ORCHESTRAL RITORNELLO : 227-251 : F#Min - EMin - D Maj - dominant of A

0:08:14 - RECAPITULATION : 251-271 - 1st Subject : A Maj

0:08:51 - Transition : 272 -288 : A Min - C Maj - E Min - D Min - dominant of A

0:09:26 - 2nd Subject : 288-315 : A Maj - F# Min - dominant of A

0:10:28 - 1st Subject : 316 - 343 : A Maj

0:11:20 - ORCHESTRAL RITORNELLO : 343-352 : A Maj

0:11:38 - Codetta : 352-359 : A Maj

Performance by Sabine Meyer : For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eGctTJkgMU

 

樂譜版本欣賞

https://youtu.be/xdVo0MsJMOc

 

經典音樂電影《遠離非洲》

第58屆奧斯卡獲獎紀錄

(基本資料整理於網路與維基百科,並附上超連結方便檢索)

獲獎
提名

雋永的 遠離非洲-Out of Africa

https://youtu.be/WrALVfQGFCg

 

《遠離非洲》原著小說封面

 

(基本資料整理於網路與維基百科,並附上超連結方便檢索)

《遠離非洲》原作者.凱倫·馮·白列森,同時也是菲尼克男爵夫人(Baronesse Karen von Blixen-Finecke, 1885年4月17日-1962年9月7日),筆名伊莎·丹尼森(Isak Dinesen),丹麥著名的現代作家。

凱倫·馮·白列森出生於北西蘭島Rungstedlund的富裕家庭,她有兩個姐姐和兩個弟弟,10歲時,家裡發生了重大變故而導致父親自殺,但在母親和外祖母的細心照顧下,凱倫還是度過了這一困難時期,童年總體說來還算是幸福的。

1912年她和表兄馮·白列森-菲尼克男爵訂婚,並於1914年結婚並移居到東非肯亞,1925年受經濟危機影響兩人離婚。 白列森曾居住在東非的肯尼亞,其生平故事被拍攝成電影《遠離非洲》,獲1985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其作品《芭比的盛宴》(Babette’s Feast)也拍攝成同名電影,獲得1987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國影片。

凱倫多次被提名諾貝爾文學獎,其中於1959年更一度被宣布獲獎,但諾貝爾獎委員會卻把獎頒給義大利作家薩瓦多爾·夸西莫多,原因竟是「太多北歐地區人士獲獎」,凱倫後於1962年逝世,享年77歲,也永遠無緣諾貝爾獎。1954年文學獎得主歐內斯特·海明威於授獎時曾說:「如果把此獎頒給美麗的丹尼森女士,我會更高興。

文字與音樂解說

遠離非洲-Out of Africa

內容描寫文字取自張晚Youtube影片

------

丹麥優渥家庭出身的凱倫,
操煩即將晉升為大齡剩女,

決意完成一場財富與名銜的交易婚姻,
下嫁予同溫層友朋瑞典布列克森男爵。

兩人連袂遠赴非洲
開拓新事業與新生活。

不過,她顯然缺乏管理長才,

她的丈夫則更樂於追逐其他異性或是動物,

經營婚姻與經營咖啡園
都注定將付之一炬以失敗告終。

唯一留下記憶的只有那塊
廣袤、無垠的沉睡大陸

以及在土地上奔疾馳聘的一個身影。

他叫丹尼斯,熱愛打獵和莫札特,

他曾允諾:總有一天要帶她比翼飛行。

那個允諾,很快便實現⋯⋯

而關於這一段翱翔的往事,
將由我用贅筆再謄寫一遍。

雙翼飛機像隻炫耀的大黃蜂,
嗡嗡嘈嘈地降落。

彷彿孩子發現隱匿的禮物,
她忍不住興奮地打聽:
『你在哪買下了它?』
『蒙巴沙!』

他扶她登機,
她又質疑地轉身詢問:
『你幾時學會了飛行?』
『昨天!』
簡單的答案,
讓她來不及回神地吃驚。

唯在起飛的瞬間,
她因涉險而害怕的表情,

迅即為好奇的快樂取代。

大黃蜂鬧哄哄地冉冉上昇,

由單簧管鄭重而神秘的低音
為他們的巡禮揭開序曲。

溯流前往,兩岸蔥蘢羅列的
是向大自然致敬的植被隊伍。

塔納河猶如巨蠎蜿蜒,
緩緩蠕動的碧鱗在烈日下光燦閃耀。

他們穿越山顛,遙見瀑布水從天來。

那是太白『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寫照。

他們滑入荒野,俯瞰草原一望無際。

那是謫仙『山隨平野盡,
江入大荒流。』的境界。

他們不懂,只能在背景裡
用聖樂般的和弦讚美造物。

他們在東非大地塹的懸崖邊緣翻騰嬉戲,

在阿伯德爾草原上,
依循動物遷徙的路線,
他們與萬蹄撼動的羚羊長跑。

繞過背蔭的幽谷。

在納古魯湖心,
探訪水鳥生養的棲所,
他們與千羽幻化的火鶴共舞。

終於,早已蓄勢待發的眾聲齊鳴,
雍容、優雅的主旋律響徹晴空。

他們面迎驕陽,
他們直上凌霄。

在天地悠悠之間,
澎湃、洶湧的心情讓她泫然欲泣。

她把手揚起,託付給他,

她要他緊緊地握住,
在死生契闊之間。

穿透亂雲堆雪的層層迷障,

此際,樂曲停歇,大音希聲。
唯獨恍若天籟的風吹相送。

他們正無念無悔地飛向
自己的天堂。

在電影中,

他迷上她
天馬行空的奇幻故事,
也害怕講述故事的她之需索羈絆;

她戀上他,
豹隱淡泊的直覺本能,
也恐懼如許本能的他之自由來去。

結局是:答應替凱倫送行的丹尼斯
用飛機失事做了永別。

這樣地安排
其實蠻好!

酷嗜狩獵的他,
埋骨高坡,獅子一般俯視著他的莽莽草原;

愛說故事的她,
賦歸原鄉,青鳥似地詠嘆著她的文學篇章。

 

 

莫札特《豎笛協奏曲》

 

飛越非洲之空瞰段落

片中最浪漫感人的一幕是丹尼斯駕著飛機載著凱倫在非洲大草原上翱翔,這場戲不僅是《遠離非洲》電影最浪漫之橋段,亦讓觀眾帶著浪漫愉悅的心情欣賞非洲草原遼闊的自然美景。

 

《遠離非洲》的配樂中古今結合,深情而悠遠,烘托出影片再現女主角陳年往事的懷舊氣氛。《遠離非洲》的配樂音樂2005年被列入《AFI百年百大電影配樂》,被譽為美國電影音樂作品的經典。

 

1986年第58屆奧斯卡金像獎,《遠離非洲》榮獲最佳原創電影配樂之影片:

 

1986年最佳影片獲獎《遠離非洲》


 

配樂作曲家.約翰貝瑞

英國電影配樂作曲家 - 約翰貝瑞(John Barry, 1933-2011)是筆者非常喜愛的電影配樂作曲家,他最為被熟知的配樂作品有:《007》系列電影(第七號情報員)、《獅子與我》(Born Free)、《冬之獅》(The Lion in Winter)、《遠離非洲》(Out of Africa)、《與狼共舞》(Dance with wolves)、《似曾相識》(Somewhere in Time)等等,旋律優美而經典雋永。

英國電影配樂作曲家 - 約翰貝瑞(John Barry, 1933-2011)

 

延伸閱讀

【BON音樂】來自英國 電影配樂作曲家 - 約翰貝瑞 John Barry

 

精彩的配樂主題

開闊的音樂,彷彿非洲大景躍然眼前

優美的旋律,彷彿揮之不去的無盡眷戀

https://youtu.be/zblGyp3U3Mc

 

完整電影原聲帶 OST

Tracklist:

0:00 - 3:12 Main Title | I Had a Farm in Africa

3:12 - 4:30 I'm Better at Hello (Karen's Theme I)

4:30 - 5:44 Have You Got a Story for Me

5:44 - 8:36 Mozart - Concerto for Clarinet and Orchestra in A was blocked in some countries.

8:36 - 11:18 Safari

11:18 - 16:11 Karen's Journey / Siyawe

16:11 - 19:37 Flying Over Africa

19:37 - 22:08 I Had a Compass from Denys (Karen's Theme II)

22:08 - 24:05 Alone On the Farm

24:05 - 27:21 Let the Rest of the World Go By

27:21 - 29:33 I Know a Song of Africa (Karen's Theme III)

29:33 - 33:32 End Title (You Are Karen)

 

https://youtu.be/sABE697BDMY

 

 

 

延伸閱讀

【BON音樂】最美的時空穿越經典電影:《似曾相識》Somewhere in Time

https://bonart.com.tw/my-favotite-movie-somewhere-in-time/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 前往蹦藝術 Podcas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BON音樂】蹦藝術X大人社團 - 五大音樂會序曲(四)「威爾第」:《命運之力》序曲

【BON音樂】蹦藝術X大人社團 - 五大音樂會序曲(四)「威爾第」:《命運之力》序曲
5 Famous Concert Overtures - 4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古典音樂是你的生活必需品?
希望有機會能拓展對古典樂的了解?
跟著林仁斌老師一起認識偉大的音樂藝術!

《大人社團》與蹦藝術攜手開設古典音樂鑑賞課程,林仁斌老師帶領學員欣賞每首的獨特之處,讓您徜徉在樂曲中,更貼近音樂家的心血結晶,聽出更多況味與樂趣!

《延伸閱讀》大人的音樂欣賞線上直播課程好嗎?學員真實回饋分享

《延伸閱讀》大人的音樂欣賞課學員回饋,看他們用音樂為生活注入繽紛

 

超級重量級~

【BON旅行】2024年8月歐洲旅遊行程|普契尼逝世百年.四大歌劇音樂探索之旅❤️

https://bonart.com.tw/20240812-bon-vayage-music-art-trip-2/

 

【精彩課程ing】

2024年2月起

大人的古典樂欣賞線上直播課(2/22週四下午班,共5堂):五大音樂會序曲

大人的古典樂欣賞線上直播課(4/11週四下午班,共5堂):視覺與聽覺交織的音樂樣貌

 


主講人:林仁斌老師

 

你對古典音樂深深著迷,期待聽懂更多內容嗎?

不只對作品感興趣,也想多了解音樂家的背景?

跟著林仁斌老師一起揭開這層有趣又精彩的音樂面紗~

《大人社團》與蹦藝術的林仁斌老師攜手開設古典樂欣賞課,這期將以「五大音樂會序曲」為主軸,讓大人們可以在課程中一次蒐集到史上最精彩的音樂會序曲以及歌劇的序曲,聽懂更多旋律背後的意涵,拓展自己的音樂視野。

註:序曲(Overture)字源為「Ouvert」,為法文「開啟」的動詞,顧名思義為歌劇、音樂會,或者甚至是一首多樂章樂曲揭開序幕之音樂。

 

《五大音樂會序曲》全系列五堂課程介紹

課程內容

  • 第一堂│「孟德爾頌」:《仲夏夜之夢》序曲

《仲夏夜之夢》是英國大文豪莎士比亞於1590到1596年間創作的浪漫喜劇。故事設定在一年之中白晝最長的夏至,也就是我們所俗稱的「仲夏夜」(Midsummer Night)。莎士比亞生動地使用了「相傳精靈最活躍的一天,必會有不可思議之奇幻誕生」的傳言,進而創作出了遙遠的古希臘時代的虛幻故事。而年僅17歲的孟德爾頌,以自己的對這部作品的喜愛與幻想及純熟的作曲手法,完成了這首《仲夏夜之夢》序曲,天縱奇才的創作,令人拍案叫絕。

  • 第二堂│「蘇佩」:輕騎兵序曲

奧地利作曲家蘇佩(Franz von Suppe,1819-1895),擁有出色的旋律捕捉能力,他以創作輕歌劇為主,但留存於世的作品不多,最受到歡迎的經典大多數為音樂會序曲,其中以《輕騎兵》以及《詩人與農夫》最為著名。1866年首演的輕歌劇《輕騎兵》,序曲以「三段體」充分表現出戰鬥的決心、哀傷與輕騎出發的颯爽之感,老師會在這堂課中,為學員細細解說這位浪漫主義的音樂家─蘇佩,出色的管弦樂法與音樂美妙的結合。

  • 第三堂│「羅西尼」:《威廉泰爾》序曲

37歲就封筆不再作曲的羅西尼,一生酷愛美食、享樂與音樂。《威廉泰爾》這部作品是他的第39部歌劇,同時也是最後一部。1829年在巴黎首演,演出之後羅西尼就擱筆並爽過了四十多年的人生。這部歌劇的序曲—《威廉泰爾》序曲,以及歌劇尾聲的《瑞士兵進行曲》(March of the Swiss Soldiers),直到現在還是很常被演奏,更是古典音樂中的超級名曲。本堂課老師將為學員們解說序曲之四大部分精彩音樂內容。

  • 第四堂│「威爾第」:《命運之力》序曲

義大利歌劇作曲家威爾第於1861年接受聖彼得堡皇家歌劇院的委託,並於隔年於羅馬首演的知名歌劇《命運之力》。這部作品擁有歷史大歌劇的宏偉格局與浪漫時代的悲劇色彩,迄今亦常被演出。尤其歌劇序曲充滿衝擊與戲劇張力的音樂能量,豐沛的銅管編制與效果,更使它經常單獨出現於音樂會獨立演出。這堂課,老師將為大人們解說威爾第在音樂動機與管弦樂法的出色運用。

  • 贈第五堂│「華格納」:《唐懷瑟》序曲

《唐懷瑟》(也譯作《唐豪瑟》)是華格納的第五部歌劇,在題材的選擇上可以窺見作曲家的人生思維:「靈與肉」、「自由與禁慾」與「女力救贖」。故事改編自中世紀的詩歌傳說:描寫吟遊騎士唐懷瑟在經歷女神維納斯的肉慾誘惑後,重返世間,但在歌唱大賽裡的言論受到指責有罪,教皇拒絕赦免,而唯一得到救贖的方法,居然是等待教皇手中權杖開花… 在這堂課中,老師將為學員們解說華格納在序曲中對音樂動機的出色使用。


1870年的《命運之力》海報,Charles Lecocq 繪製

 

→《命運之力》的歌劇介紹網頁

 

→作曲家威爾第基本資料

威爾第的畫像(喬瓦尼·波爾蒂尼繪於1886年)

 

威爾第歌劇創作列表

*取自維基百科,附上連結以供參考

 

【延伸閱讀】威爾第生平介紹

https://bonart.com.tw/giuseppe-verdi/

 

歌劇《命運之力》的創作

威爾第在1861年接受俄羅斯聖彼得堡皇家歌劇院的委託,進而開始創作此劇。《命運之力》(義大利語La forza del destino)是由朱塞佩·威爾第作曲的四幕歌劇義大利文劇本由皮亞威Francesco Maria Piave)編寫。歌劇劇本乃改編自里瓦斯(Rivas)公爵薩維德拉Angel de Saavedra)編寫的西班牙戲劇《唐·阿瓦羅,或命運之力》(Don Alvaro o La Fuerza de Sino,1835年),而其中一幕是改編自弗里德里希·席勒的作品《華倫斯坦營地》(Wallensteins Lager)。(本段文字取自維基百科《命運之力》條目,附上連結

 

1859年的威爾第

1859年的威爾第

 

→完整《命運之力》劇本文字

 

總譜版本欣賞(1868-69修訂版)

Giuseppe Verdi: La forza del destino (The Power of Fate), Overture (with Score)

Composed: 1862, revised 1868-69

Conductor: Giuseppe Sinopoli

Orchestra: Vienna Philharmonic Orchestra

0:00 Allegro – Allegro agitato e presto

0:54 Andantino

1:46 Andante mosso

2:43 Presto come prima

3:13 Andante come prima

3:38 Allegro brillant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lBI2wu4OIc

 

《命運之力》序曲樂器編制

本表格取自「楊宇綸撰:威爾第《命運之力》序曲之指揮詮釋,民96年6月」,特此致謝。

樂器 樂器縮寫 編制
Ottavino Ott. 短笛
Flauto Fl. 長笛
Oboi Ob. 雙簧管兩部
Clarinetti Cl. 單簧管兩部
Fagotti Fg. 低音管兩部
Corni Cor. 法國號四部
Trombe Trb. 小號兩部
Tromboni Trbn. 長號三部
Cimbasso Cmb. 細管低音號
Timpani Tp. 定音鼓
Gran Cassa2 G.C. 大鼓
Arpe A. 豎琴兩部
Violini Vni. 小提琴兩部
Viole Vle. 中提琴
Violoncelli Vc. 大提琴
Contrabbassi Cb. 低音提琴

 

 

《命運之力》序曲 樂曲結構表

本表格取自「楊宇綸撰:威爾第《命運之力》序曲之指揮詮釋,民96年6月」,特此致謝。

段落 小節數 調性 拍號 速度
 

 

 

呈式部

mm. 9-147

序奏 Intro mm. 1-8 e 小調 2/4 Allegro
第一主題

0'15"

a1 mm. 9-25 e 小調 3/8 Allegroagitation

e presto

a2 mm. 26-42 e 小調
序奏

0'40"

Intro mm. 43-50 e 小調 2/4 I. Tempo
第二主題

0'54"

b1 mm. 51-67 a 小調 Andantino
b2 mm. 68-82 G 大調 4/4 Andante mosso
第一主題 a2 mm. 83-121 e 小調 3/8 Presto come prima
第二主題 b1 mm. 122-128 e 小調 2/4 Andantecome prima
b3

3'38"

mm. 129-147 E 大調  

4/4

 

Allegrobrillante

發展部 C

H: 4'08"

mm. 148-181 E 大調
再現部

mm. 182-224

第一主題

L段

a2 mm. 182-205 E 大調
第二主題 b2 mm. 206-224 E 大調
尾奏(N)

 

coda mm. 225-263 E 大調

 

 

葛濟夫版本(1862年版本)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Hk1RmPzA5E

 

 

《茶花女》歌劇序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1Rmb2BU3Ps

 

《奧泰羅》第一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eBI_IYYvxY

 

歌劇電影版本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sd8PQLhAxo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 前往蹦藝術 Podcas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節慶長笛樂團】2024年《台北長笛合奏音樂節》- 節慶長笛樂團年度重磅活動🎵

【節慶長笛樂團】2024年《台北長笛合奏音樂節》- 節慶長笛樂團年度重磅活動🎵
2024 Taipei Flute Ensemble Music Festival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2024年節慶長笛樂團年度重磅活動即將登場~《台北長笛合奏音樂節》🎵

 

活動宗旨

節慶長笛樂團為台灣最具特色、固定每週團練人數最多之長笛合奏團;具備完整編制之短笛、長笛、中音長笛與低音長笛,每年均規劃國內外音樂展演、講習會與音樂會演出等活動,並歡迎愛好長笛的朋友們加入,以長笛會友,增添藝術人生新樂趣!

本次2024年度活動~《台北長笛合奏音樂節》,將於台北生技園區多功能音樂廳舉辦,我們將廣邀各界長笛合奏團共襄盛舉,以豐沛活潑的長笛樂團演奏齊聚一堂,歡度節慶佳日,一同以樂會友~

 

報名方式:

🌟音樂會全自由席.免費入場.活動報名表單:

https://reurl.cc/E4mMQv

《台北長笛合奏音樂節》報名表單

 

本次演出團隊介紹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音樂系長笛重奏團

 

輔仁大學音樂系長笛合奏團

 

吹笛手家族長笛室內樂團

 

歡樂夢想長笛樂團

 

Miss Melody 媄樂笛長笛樂團

 

AMUSE 長笛樂團

 

節慶長笛小姐姐室內樂團

 

節慶中低音長笛樂團

 

節慶長笛樂團


歡樂.專業.玩音樂

活動內容諮詢窗口↓(請掃QR Code)

節慶長笛樂團音樂總監 周欣穎老師 Line條碼

節慶長笛樂團團長&樂團指揮 林仁斌老師

 


本次音樂會場館介紹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c96wRQcsaI

 

『多功能廳』

●場地坪數120坪

●設備清單:專業級展演廳用椅342張、無線麥克風4個、Bose全廳環繞式音響,300吋投影幕、17200流明Barco 巴可專業級投影機。豪華合唱台(50-100人),演奏用椅75張、演奏譜架60架、專業指揮譜架、專業指揮練習高腳椅、演奏用高腳椅4張。

場館設置約342個觀眾席、包含9席移動席(無障礙座位),頂級聲響效果,絕佳展演廳設計,超大型後台設計,50人-70人練團室,完美適合各類藝術感演活動。

 

交通方式

台北生技園區地址: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 508 號

#

 

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台北捷運:
搭乘捷運板南線至南港站由 2 號出口,步行約 5-10 分鐘到達園區。

火車/高鐵:
搭乘火車或高貼至南港站下車,出站後步行 5-10 分鐘到達園區

 

自行開車

從國道1號內湖出口下交流道,走成功橋接向陽路,左轉忠孝東路七段後直行至七段 508 號即可抵達,來訪車輛請一律駛入園區停車場。
停車場收費:40元/每小時(無上限)提醒:園區附設收費停車場,車位有限,恕無法預約。

機場交通

桃園機場捷運:

於桃園機場航廈搭乘機場捷運至機捷A1台北車站,轉搭計程車或轉乘捷運板南線至南港站2號出口,步行約 5-10分鐘到達園區。

高鐵:

於桃園機場航廈搭乘統聯705號巴士至高鐵桃園站,搭乘高鐵北上列車至台北車站,轉搭計程車或轉乘捷運板南線至南港站2號出口步行約 5-10 分鐘到達園區。

客運巴士:

於桃園機場航廈搭乘國光客運或大有巴士至台北車站轉搭計程車或轉乘捷運板南線至南港站 2 號出口,步行約5-10分鐘到達園區。


主辦單位:節慶長笛樂團簡介

 

精彩活動回顧

2022年暑期《蘭陽長笛音樂節》第十一屆節慶長笛樂團年度活動🎉

https://bonart.com.tw/2022-festival-flute-ensemble-summer-music-festival/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苗北講堂】2024上半年系列:光輝燦爛的黃金協奏曲(一)北歐寬闊之聲 談尼爾森長笛協奏曲

【苗北講堂】2024上半年系列:光輝燦爛的黃金協奏曲(一)北歐寬闊之聲 談尼爾森長笛協奏曲
Miaobei Art Center X BONART 2024-1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課程主軸:

光輝燦爛的黃金協奏曲

六首協奏曲、六項樂器類別

六位作曲家、六種音樂風情

113年上半年的苗北講堂以「光輝燦爛的黃金協奏曲」為主題,以六堂課共12小時的規格,深入淺出介紹六種古典樂器的標誌性協奏曲,及其背後的歷史意義與藝術理念的重要性。透過莫札特、理查.史特勞斯、布拉姆斯及德弗札克等偉大作曲家的創作,為古典音樂愛好者們建構出一道從古典到當代的協奏曲巡禮。

 

課程詳細資訊

時間 _ 2024-03-24~2024-05-26 Am10:00 ~ 12:00

地點 _ 視聽中心

費用 _ 

※ 單堂報名:$150
※ 套票6堂:$630(含6堂講座及苗北限定經典文青帆布袋1只,款式隨機) 

指導單位 _ 苗栗縣政府

主辦單位 _ 苗栗縣苗北藝文中心

授課教師 _ 林仁斌(超人氣古典音樂欣賞名家、蹦藝術執行長)

一、因應現行防疫規範,學員上課均需全程配戴口罩;並遵守本中心防疫措施相關規定,違反規定將無法入場上課。

二、課程相關事宜洽詢:活動企劃部曾小姐037-612669轉511/cctseng@miaobeiac.org

主講人|林仁斌

蹦藝術 | BONART 執行長

 

知名長笛演奏、指揮、撰文、演講與音樂攝影之全方位音樂家 旅法知名音樂家林仁斌自2001年自巴黎師範音樂院(École Normale Supérieure de paris)學成返國後,以長、短笛演奏、室內樂及樂團指揮活躍於國際音樂節與國內外音樂廳;演奏專輯出版有《夜間咖啡館》、《妳的我的》、《華麗聚焦-雙長笛與鋼琴的歌劇院之夜》、《華麗聚焦II-卡門》(林仁斌&周欣穎)《動物狂歡節》….等。 現為音樂藝文網站「蹦藝術|BONART」執行長與Podcast古典音樂節目《蹦藝術》主持人,深受各界樂迷喜愛。多年來撰文拍攝訪問音樂家,更以文字與攝影見長,每年演講場次超過百場;為國家交響樂團、長榮交響樂團與國家兩廳院、苗北藝文中心等各單位邀約之音樂講座策展、音樂導聆與撰稿人,更是公認的超人氣音樂欣賞名家。

 

報名資訊與報名方式

繳費資訊

◎線上報名,點選上方「馬上報名」,填寫完google表單後,完成繳費。
◎臨櫃報名,至苗北藝文中心服務台填寫報名表,並完成繳費。
◎郵寄報名,填妥報名表(請自本頁面下方下載),並且完成繳費,將報名表郵寄至苗栗縣竹南鎮公園路206號苗北藝文中心(信封請註明:111-1苗北講堂)。
◎電子郵件報名,填妥報名表(請自本頁面下方下載)並完成繳費,將報名表寄至:cctseng@miaobeiac.org,主旨:112-1苗北講堂,即完成報名。

◎ 現場繳費:請攜帶報名表至苗北藝文中心服務台
◎線上匯款:
戶名:苗栗縣苗北藝文中心
銀行:臺灣土地銀行頭份分行(0050212)
帳號:021-051-051-316

 

注意事項

1、退款規定:課程進入報名行政流程繳費後,因故不克參加者,需配合規定,於活動開始前14個工作天提出申請(票券效期開始日期起算),退票將酌收票價10%的行政手續費用,逾期恕不受理。

2、活動延期:若因天災等不可抗力因素(如:颱風),主辦單位將告知補辦日期或退款事宜。並保留修改活動內容,以及終止課程之權力。

3、講座以收費報名辦理,每堂未達上限人數,將告知退款事宜。並保留修改活動內容,以及終止課程之權力。

4.因應疫情配合政府措施,學員需全程佩戴口罩、禁止飲食。

課程形式配合中央防疫指揮中心指示滾動式修正,如採線上課程,將以「Google Meet」軟體上課;敬請各位學員一同共學、共好!藝起做好防疫措施,提供一個安心、安全的場域,迎接藝文生活。

竭誠歡迎您的參與~一起享受音樂與藝術之美💕


北歐寬闊之聲 談尼爾森長笛協奏曲

 

丹麥作曲家卡爾‧尼爾森(Carl August Nielsen, 1865-1931)音樂創作種類完整,風格豐富多變,曲種更從歌劇、戲劇作品、協奏曲、管弦樂作品、室內樂、鋼琴音樂、管風琴音樂、 藝術歌曲、民謠創作、合唱作品等等,幾乎無所不包。在近代音樂史上,尼爾森與挪威的葛利格(Edvard Grieg, 1843-1907)、芬蘭的西貝流士(Jean Sibelius, 1865-1957)可說是北歐古典音樂最具代表性之三位作曲家;巧合的是,尼爾森與西貝流士同年出生(1865年),而葛利格大他們22歲,所以就年代上,可說幾乎是相互重疊,互相影響。

而尼爾森長笛協奏曲不但具有北國特有的音樂爆發力、抒情性與交響語法,更是國際長笛大賽中的重要指定樂曲,這堂課讓林仁斌老師為您詳細解析音樂箇中奧妙~

搭配音樂|卡爾‧尼爾森:長笛協奏曲 

Carl August Nielsen: Flute Concerto


 

丹麥作曲家尼爾森

丹麥作曲家卡爾‧尼爾森(Carl August Nielsen, 1865-1931)音樂創作種類完整,風格豐富多變,曲種更從歌劇、戲劇作品、協奏曲、管弦樂作品、室內樂、鋼琴音樂、管風琴音樂、 藝術歌曲、民謠創作、合唱作品等等,幾乎無所不包。在近代音樂史上,尼爾森與挪威 葛利格(Edvard Grieg, 1843-1907)、芬蘭 西貝流士(Jean Sibelius, 1865-1957)可說是北歐古典音樂最具代表性之三位作曲家;巧合的是,尼爾森與西貝流士同年出生(1865年),而葛利格大他們22歲,所以就年代上,可說幾乎是相互重疊,互相影響。

丹麥作曲家尼爾森 1908年照片(Carl August Nielsen, 1865-1931)

 

尼爾森多才多藝,除了是作曲家,也是樂團指揮、小提琴演奏家與音樂教育家,在丹麥是具有指標性的樂界重要人物,丹麥於尼爾森出生地奧登斯(Odence)更是自1980年起更是以他為名,舉辦多屆丹麥最重要的國際音樂大賽:「卡爾.尼爾森國際音樂大賽」(Carl Nielsen International Music Competition)。 

於丹麥舉辦之卡爾.尼爾森國際音樂大賽官網頁面(可點擊進入官網)

 

在以他為名的國際音樂大賽三大項目中,三大項目「小提琴」、「長笛」與「單簧管」,恰巧就是他所創作過的最知名三首協奏曲(依創作年份排序):

  • 小提琴協奏曲 op.33 (1911)
  • 長笛協奏曲 (1926)
  • 單簧管協奏曲 op.57 (1928)

 

大賽主辦單位於國際間選出三位最具代表性音樂家擔任榮譽顧問,分別如下:

三位音樂家的經歷輝煌,在此不再贅述,大家可以點擊↑他們名字之超連結進入觀看。


尼爾森 生平簡介

(基本資料整理於網路與維基百科,並附上超連結方便檢索)

卡爾·尼爾森1865年6月9日生於丹麥富恩島(Fünen)的小村,歐登斯(Odense)。家裡位於歐登斯南部小村庄 Sortelung的一個油漆工人之家,他的父親

尼爾斯.約恩斯(Niels Jørgensen, 1835- 1915),在工餘也兼差在婚禮或其他節慶等場合拉奏小提琴,家中十二個孩子,尼爾森排行第七。

依據斯堪那第亞半島的民俗,孩子會以父親之名為性,因此尼爾森的姓氏便來自父親之名「Niels」,成為了「Nielsen」。

為8歲的時候他就與父親以及當地的教師學習小提琴,很快他開始學習管樂器,吹奏號角(Signal Horn)與長號,在軍樂隊中工作長達14年。這段日子也在他的自傳《富恩島上的童年》(1927年)裡有所描述。

1883年他到哥本哈根皇家音樂學院學習。他的主修樂器是小提琴,並曾得到過作曲家如尼爾斯·加德的鼓勵。1888年他的初創作《弦樂小組曲》 op.1獲得成功。1889年他成為哥本哈根皇家劇院小提琴手。後來獲得了一份獎學金,1890年赴德國深造。

1891年尼爾森在巴黎認識了雕刻家安.瑪莉.波德森(Anne Marie Brodersen, 1863-1945),同年兩人於義大利福羅倫斯結婚。兩人白頭到老。1892年尼爾森完成第一號交響曲,1898年為妻子創作《愛之頌》(Hymnus Amoris)。1902年尼爾森親自指揮歌劇《掃羅與大衛》(Saul og David)首演,同年完成了第二交響曲《四種性情》(De fire temperamenter)。

 

音樂欣賞

尼爾森:第一號交響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dQVzqRzOQ

 

音樂欣賞

尼爾森:第二號交響曲《四種氣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pOpUGFXYoM

 

1903年他同妻子同去希臘旅遊,旅途中創作了序曲 《赫利俄斯》(Helios)。1905年他辭去了皇家劇院小提琴手一職,1906-14年間一直在皇家劇院轉為擔任指揮一職。1906年輕歌劇《化裝舞會》(Maskarade)首演,此劇根據丹麥文學之父路德維希·霍爾堡(Ludwig Holberg, 1684-1754)的喜劇寫成。1912年才首演的第三交響曲《開闊》和他同年創作的《小提琴協奏曲》op.33與《第二號小提琴奏鳴曲》也使他名揚海外,成為了丹麥具代表性的作曲家。

 

音樂欣賞

尼爾森:第三號交響曲《開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BPoPdSmG7Y

 

1915年起尼爾森在哥本哈根音樂院任教,此外,1915至1927年間,尼爾森也擔任音樂協會指揮,除了丹麥音樂外,對於北歐其餘各國的作曲家,尼爾森的音樂也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一戰期間,他寫了第四交響曲《不朽》(或翻譯為《不可毀滅》),象徵世界大戰這段艱困時期對於尼爾森人生觀產生的重大影響~同時他個人和事業方面都遇上危機(因大戰關係而失去穩定工作)。後來他寫了第五交響曲和清唱劇《富恩島之春》(Fynsk foraar),也是丹麥人非常喜愛的一部作品~

 

音樂欣賞

尼爾森:第四號交響曲《不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q8-hTa8VAE

 

第四號交響曲《不朽》

精彩的定音鼓段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Z5FmMp9aZk

 

音樂欣賞

尼爾森:第五號交響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WzTTAEXtd8

 

1922年第五交響曲和清唱劇 《富恩島之春》兩部作品首演,同年他與作曲家們 Thorvald Aagaard,Thomas Laub 和 Oluf Ring 出版歌曲集。同樣1922年他為五位音樂家朋友寫了木管五重奏,原本他打算為五重奏的每一位成員都創作一首協奏曲,但他後來只完成了長笛協奏曲(1926)與單簧管協奏曲(1928)。

1925年是尼爾森60大壽,這年丹麥舉國慶祝。晚年的尼爾森的音樂作品於國外演出更加頻繁,他的晚期作品,如兩首管樂協奏曲、第六交響曲《簡潔》(1925)和《三首鋼琴作品 op.59》(1928),音樂語言更現代化,也更加交響化,成為丹麥音樂於國際舞台之首要創作者。1931年起,尼爾森獲聘擔任哥本哈根皇家音樂院院長,成為丹麥舉足輕重的音樂代表人物,但同年10月3日,就在他欣賞廣播播出自己音樂時,因長期心絞痛而心臟病突發導致身亡,享年66歲。

這突然的噩耗震驚丹麥,國家於哥本哈根皇家大教堂為他舉辦隆重的葬禮,也在國幣100元克朗上印製他的肖像,已示永遠的追思與懷念。作曲家留世的最後一部大型作品為管風琴大型作品《Commotio》(1931),也是唯一一部大型管風琴作品。

 

音樂欣賞

尼爾森:第六號交響曲《簡潔》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6HArbl2AWA

 

尼爾森交響曲中的 "壞壞" 片段: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TDQUifgFRo

 


100克朗人物

 

丹麥紙幣

丹麥於1997年將國家紙幣全新改款,面值50克朗 到1000克朗。後於 2002-2005年,再添加了額外的紙幣防偽安全技術。

(基本資料整理於網路與維基百科,並附上超連結方便檢索)

1997 系列
圖片 面值 尺寸 主色 Description 日期
正面 反面 正面 反面 水印 首印 發行
[2]
[3]
[4]
[5]
50 克朗 125 × 72 毫米 凱倫·布里克森 Centaur from Landet Church 與頭像相同 1999
2005
1999年5月7日
2005年8月25日
[6]
[7]
[8]
[9]
100 克朗 135 × 72 毫米 卡爾·尼爾森 Basilisk from Tømmerby Church 1999
2002
1999年11月22日
2002年11月27日
[10]
[11]
[12]
[13]
200 克朗 145 × 72 毫米 Johanne Luise Heiberg 維堡大教堂獅子 1997
2003
1997年3月10日
2003年4月9日
[14]
N/A
[15]
N/A
500 克朗 155 × 72 毫米 尼爾斯·玻爾 騎士Lihme教堂戰鬥 1997
2003
1997年9月12日
2003年9月24日
[16]
N/A
[17]
N/A
1000 克朗 165 × 72 毫米 AnnaMichael Ancher Tournament from Bislev Church Anna Ancher 1998
2004
1998年9月18日
2004年11月25日

長笛協奏曲 (1926)

版本

尼爾森:長笛協奏曲之樂譜主要有兩種版本,其一為「丹麥音樂出版協會」(Samfundet til Udgivelse af Dansk Musik)

 

其二為「威廉‧漢森出版」(Edition Wilhelm Hansen)

 

漸進調性的使用

隨著調性在歷史上的發展,越來越多作曲家嘗試從近系調至遠系調的轉調,逐漸進入「複調性」(例如史特拉汶斯基《彼得洛希卡》之著名彼得洛希卡和弦)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SZD6QSSq4c&t=59s

 

也有作曲家發展另一種被稱之為「漸進調性」(Progressive tonality)的使用,尼爾森就是其中之一。

什麼是漸進調性?
樂曲開頭與結尾結束,建立在完全不同的調性上,且不一定為關係大小調。

尼爾森第一號交響曲中,我們可見到樂曲開始時為g小調和聲:

 

而最後樂章結束則為C大調

 

第一號交響曲音樂欣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dQVzqRzOQ

 

第二號交響曲的開頭則為D大調

 

結束在A大調

 

第二號交響曲音樂欣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N0Z2-TVPsI

 

由上可見,樂曲開頭與結尾結束,在完全不同的調性上,且不一定為關係大小調,因此可以觀察到尼爾森創作時在調性的發展與選擇上,已經跨越後期浪漫的調性音樂,而率先進入了「後調性時期」的思維。

而在十九世紀末期至二十世紀初的另一位知名作曲家馬勒(Gustav Mahler, 1860-1911),其實也同樣是漸進調性創作技法之支持者。

馬勒的第二號交響曲《復活》(Resurrection)樂曲開頭為c小調,但結尾時轉為bE大調。雖然調性不同,但馬勒的設計其實互為關係大小調,而尼爾森是已經前後互不相為關係調,因此可見尼爾森在調性使用思維上的更先進思維。

 

馬勒的第二號交響曲《復活》樂譜欣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5rEzHN8IKA&t=62s

 

長笛協奏曲樂曲解說

撰文者:王可育(來源網址

卡爾·尼爾森(Carl Nielsen, 1865-1931)是跨足十九及二十世紀音樂發展最為激劇而巔峰的北歐重要作曲家之一,同時也被推崇為丹麥最重要的音樂家。他的音樂風格跨越的範疇極廣,創作初期風格與布拉姆斯式的浪漫主義風格類似,而晚年則是具個人特色的新古典主義風格。

這首長笛協奏曲創作於1926年,是尼爾森為當時哥本哈根木管五重奏的長笛演奏家 Holer Gilbert Jespersen 量身訂作,由於 Jespersen本身就是一位個性風趣的長笛家,因此在此首長笛協奏曲當中也處處可見幽默的語法,樂段間常具有令人意料之外的個性變化;此外,儘管協奏曲是由管弦樂團擔任協奏,但作曲家在曲中多處採用類室內樂般較為輕盈的織度求更豐富的音色變化。

音樂學者 William Behrend 在一九二七年一月二十五日此首長笛協奏曲首次於丹麥境內演出的隔天,於丹麥日報 Berlingske Tidende 作以下評論:「這整首協奏曲就如同是一首幻想曲,生動、富於表情、並處處充滿驚奇,聲部間時而緊密對話、時而跳脫現實,並呈現出一種飄渺而遙遠的幻想。」

全曲共分為兩個樂章:

第一樂章 中庸的快板(Allegro moderato),奏鳴曲式。

第一樂章以樂團一連串四度音程進行為樂曲拉開序幕,活潑的第一主題與歌唱性的第二主題形成對比在激昂的發展部開頭後,是極具田園風味的第三主題,而在具幻想性的華麗装飾樂段後,樂曲在靜謐的氣氛下進入尾聲

 

開頭的不和諧音程

 

 

中段的長笛裝飾奏,與樂團單簧管同時對奏,並由定音鼓襯底:

 

 

 

第二樂章 稍快板(Allegretto)

第二樂章為改良後的輪旋曲式,與傳統上各樂段個性分明的輪旋曲式相比,此樂章的四個主題在樂段間交織出現,呈現出一種緊密相連的樂段關係,而樂曲最終在樂團其他聲部均逐步削弱的同時,長笛仍堅毅的浮搖於各聲部之上,宛若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初版首演

1926年10月21日於法國巴黎,尼爾森指揮進行首演。

 

丹麥修改版本首演

1927年1月25日於丹麥哥本哈根,由尼爾森再次指揮進行首演。

 

樂譜版本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VAsGdIzgO0

 

"長笛協奏曲總譜下載"

 

帕胡德現場版本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PD0xV8_dI4&t=115s

 

Clara Andrada de la Calle 現場版本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VY3sGpqCJE

 

跟長笛協奏曲同天演出的,還有尼爾森知名的《阿拉丁組曲》

1. Oriental Festival March (No.11)

2. Aladdin's Dream/Dance of the Morning Mist (No.22) (2:44)

3. Hindu Dance (No.16) (5:38)

4. Chinese Dance (No.14) (8:46)

5. The Marketplace in Ispahan (No.7) (12:01)

6. Dance of the Prisoners (No.15) (16:53)

7. Negro Dance (No.17) (22:0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lYzX3Mnbzg&t=34s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 前往蹦藝術 Podcas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BON音樂】蹦藝術X大人社團 - 五大音樂會序曲(三)「羅西尼」:《威廉泰爾》序曲

【BON音樂】蹦藝術X大人社團 - 五大音樂會序曲(三)「羅西尼」:《威廉泰爾》序曲
5 Famous Concert Overtures - 3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古典音樂是你的生活必需品?
希望有機會能拓展對古典樂的了解?
跟著林仁斌老師一起認識偉大的音樂藝術!

《大人社團》與蹦藝術攜手開設古典音樂鑑賞課程,林仁斌老師帶領學員欣賞每首的獨特之處,讓您徜徉在樂曲中,更貼近音樂家的心血結晶,聽出更多況味與樂趣!

《延伸閱讀》大人的音樂欣賞線上直播課程好嗎?學員真實回饋分享

《延伸閱讀》大人的音樂欣賞課學員回饋,看他們用音樂為生活注入繽紛

 

超級重量級~

【BON旅行】2024年8月歐洲旅遊行程|普契尼逝世百年.四大歌劇音樂探索之旅❤️

https://bonart.com.tw/20240812-bon-vayage-music-art-trip-2/

 

【精彩課程ing】

2024年2月起

大人的古典樂欣賞線上直播課(2/22週四下午班,共5堂):五大音樂會序曲

大人的古典樂欣賞線上直播課(4/11週四下午班,共5堂):視覺與聽覺交織的音樂樣貌

 


主講人:林仁斌老師

 

你對古典音樂深深著迷,期待聽懂更多內容嗎?

不只對作品感興趣,也想多了解音樂家的背景?

跟著林仁斌老師一起揭開這層有趣又精彩的音樂面紗~

《大人社團》與蹦藝術的林仁斌老師攜手開設古典樂欣賞課,這期將以「五大音樂會序曲」為主軸,讓大人們可以在課程中一次蒐集到史上最精彩的音樂會序曲以及歌劇的序曲,聽懂更多旋律背後的意涵,拓展自己的音樂視野。

註:序曲(Overture)字源為「Ouvert」,為法文「開啟」的動詞,顧名思義為歌劇、音樂會,或者甚至是一首多樂章樂曲揭開序幕之音樂。

 

《五大音樂會序曲》全系列五堂課程介紹

課程內容

  • 第一堂│「孟德爾頌」:《仲夏夜之夢》序曲

《仲夏夜之夢》是英國大文豪莎士比亞於1590到1596年間創作的浪漫喜劇。故事設定在一年之中白晝最長的夏至,也就是我們所俗稱的「仲夏夜」(Midsummer Night)。莎士比亞生動地使用了「相傳精靈最活躍的一天,必會有不可思議之奇幻誕生」的傳言,進而創作出了遙遠的古希臘時代的虛幻故事。而年僅17歲的孟德爾頌,以自己的對這部作品的喜愛與幻想及純熟的作曲手法,完成了這首《仲夏夜之夢》序曲,天縱奇才的創作,令人拍案叫絕。

  • 第二堂│「蘇佩」:輕騎兵序曲

奧地利作曲家蘇佩(Franz von Suppe,1819-1895),擁有出色的旋律捕捉能力,他以創作輕歌劇為主,但留存於世的作品不多,最受到歡迎的經典大多數為音樂會序曲,其中以《輕騎兵》以及《詩人與農夫》最為著名。1866年首演的輕歌劇《輕騎兵》,序曲以「三段體」充分表現出戰鬥的決心、哀傷與輕騎出發的颯爽之感,老師會在這堂課中,為學員細細解說這位浪漫主義的音樂家─蘇佩,出色的管弦樂法與音樂美妙的結合。

  • 第三堂│「羅西尼」:《威廉泰爾》序曲

37歲就封筆不再作曲的羅西尼,一生酷愛美食、享樂與音樂。《威廉泰爾》這部作品是他的第39部歌劇,同時也是最後一部。1829年在巴黎首演,演出之後羅西尼就擱筆並爽過了四十多年的人生。這部歌劇的序曲—《威廉泰爾》序曲,以及歌劇尾聲的《瑞士兵進行曲》(March of the Swiss Soldiers),直到現在還是很常被演奏,更是古典音樂中的超級名曲。本堂課老師將為學員們解說序曲之四大部分精彩音樂內容。

  • 第四堂│「威爾第」:《命運之力》序曲

義大利歌劇作曲家威爾第於1861年接受聖彼得堡皇家歌劇院的委託,並於隔年於羅馬首演的知名歌劇《命運之力》。這部作品擁有歷史大歌劇的宏偉格局與浪漫時代的悲劇色彩,迄今亦常被演出。尤其歌劇序曲充滿衝擊與戲劇張力的音樂能量,豐沛的銅管編制與效果,更使它經常單獨出現於音樂會獨立演出。這堂課,老師將為大人們解說威爾第在音樂動機與管弦樂法的出色運用。

  • 贈第五堂│「華格納」:《唐懷瑟》序曲

《唐懷瑟》(也譯作《唐豪瑟》)是華格納的第五部歌劇,在題材的選擇上可以窺見作曲家的人生思維:「靈與肉」、「自由與禁慾」與「女力救贖」。故事改編自中世紀的詩歌傳說:描寫吟遊騎士唐懷瑟在經歷女神維納斯的肉慾誘惑後,重返世間,但在歌唱大賽裡的言論受到指責有罪,教皇拒絕赦免,而唯一得到救贖的方法,居然是等待教皇手中權杖開花… 在這堂課中,老師將為學員們解說華格納在序曲中對音樂動機的出色使用。


《威廉泰爾》序曲就是羅西尼歌劇《威廉·泰爾》的序曲。創作於1829年,是羅西尼創作的第39部歌劇,也是最後一部歌劇。

(基本資料整理於網路與維基百科,並附上超連結方便檢索)

威廉·泰爾》(義大利語:Guglielmo Tell,英語:William Tell)是義大利作曲家羅西尼作曲的四幕歌劇,歌劇劇本由Étienne de JouyHippolyte Bis法語創作。《威廉·泰爾》是根據德國劇作家席勒的同名戲劇作品改編而成的,而那部戲劇作品則是根據瑞士獨立英雄威廉·泰爾的英勇傳說所創作。

《威廉·泰爾》於1829年在巴黎佩萊蒂耶劇院首演。這是羅西尼創作的最後一部歌劇,此後他擱筆並爽過了四十多年的人生。該歌劇的序曲——《威廉·泰爾序曲》,以及歌劇尾聲的《瑞士兵進行曲》(March of the Swiss Soldiers),如今依然經常被演奏,更是古典音樂中的超級名曲。

 

音樂欣賞

羅西尼:《威廉泰爾》序曲

https://youtu.be/j3T8-aeOrbg

 

羅西尼生平

 

羅西尼(Gioachino Antonio Rossini. 1792-1868)1792年2月29日羅西尼出生於位於義大利東部靠海岸的佩薩羅(Pesaro),小時候出生在音樂家庭的羅西尼,從小受父母親薰陶學習音樂。天性樂觀愛好美食的他,在日後成為音樂大師之後,對後世影響最大的,除了每妙的音樂之外,居然是美食以及口水多過茶的音樂沙龍!

 

值得一提的,是羅西尼的生日~1792年2月29日出生又酷好美食美酒的他,嗜好是舉辦舉辦歌種美食聊天的音樂沙龍,他經常抱怨要每隔四年才能好好慶祝一次生日,享用生日派對美食,讓人對於他天真又質樸的性格留下深刻印象;而據說羅西尼一輩子只哭過三次:第一次是1816年歌劇〈賽爾維亞的理髮師〉首演失敗;第二次聽見小提琴之神帕格尼尼出神入化的演奏;第三次則是有次端著一盤剛烤好的大肥鵝,不小心在野餐時掉入河中,於是當場他難過地哭了出來...。

1816年,羅西尼完成了可說是音樂史上最偉大的喜歌劇~〈賽爾維亞理髮師〉。雖然2月20日羅馬首演當天晚上首演失敗,但一週後的第二場演出卻大獲成功,也使得此劇成為世界上最常被演出的10大歌劇之一。

然而,當年的首演失敗,其實是有原因的:因為就在1782年,同為歌劇作曲家的派西耶羅(Giovanni Paisiello)也寫過相同劇本之歌劇,而在羅西尼版本的首演之夜,劇院來了許多派西耶羅的粉絲們,聚集現場叫囂並衝撞舞台,導致了首演失敗。(是羅西尼第二次哭)但一週過後,羅馬二次演出,聽眾完全地愛上這齣歌劇,羅西尼獲得滿場觀眾如雷掌聲,使得他的音樂一夕之間在歐洲各劇院裏炙手可熱。

1824年倫敦舉行了「羅西尼音樂季」,由羅西尼親臨倫敦總監表演事宜,他的作家曲聲望在歐洲達到高峰,音樂季後羅西尼開始定居法國巴黎。

1829年《威廉泰爾》上演時,觀眾的反應幾乎是瘋狂而歇斯底里。羅西尼在巴黎籌建了歐洲最輝煌的音樂沙龍,每星期六舉行盛會來娛嘉賓。羅西尼富於機巧、有教養、言詞峰利並且辯才無礙,人人敬畏他,就在全歐各界為羅西尼顛狂與仰慕下,羅西尼變得養尊處優,終於罹患富貴病,當然他也是歐洲馳名的美食專家,例如美味的「羅西尼牛排」食譜也是一大特色。

羅西尼自《威廉泰爾》聲望達到最高峰後,以39歲之齡封筆功成身退,又享受了近四十年的舒服日子,卻幾乎完全放棄了創作生涯。他對當時歌劇的浪漫趨勢感到沮喪,再加上無力擔保能否再創事業巔峰的壓力下,選擇停留在高峰處,一輩子享受人生享受美食,或許未嘗不是一項好選擇~

 

美食人生

愛好美食的羅西尼,最著名的「羅西尼牛排」(Filet de bœuf Rossini jus Périgueux)也以他為名❤️

正統「羅西尼牛排」結合了鮮嫩的菲力牛排、厚切煎鵝肝、黑松露,通常還會加上牛骨高湯煮至濃稠的醬汁...

 


《威廉泰爾》歌劇介紹

這齣歌劇是羅西尼發表於1829年32歲時,根據德國文豪席勒(Friedrich von Schiller)所寫劇作改編而成的作品,也是他人生中最後一部歌劇作品。主要講述十四世紀初的瑞士英雄威廉.泰爾,率領群眾引導瑞士成立聯邦政府,走向獨立的偉大事蹟。

全劇在1829年8月3日於巴黎歌劇院首演。其實完成此劇後羅西尼還活了將近四十年的歲月,卻再也未完成任何一部歌劇或大型音樂作品。

《威廉.泰爾》是一部非常長的作品,共有四幕,可說是羅西尼作品中最精華也最常的一部作品。全劇演完需將近四個小時,而且需要演員人數又特別的多,更由於其中演唱男高音的部份音域極高,這種種原因都讓此劇不容易上演。故全劇反而最為人所熟知的就是著名的序曲。

 

歌劇劇情.神箭手的故事

(基本資料整理於網路與維基百科,並附上超連結方便檢索)

此齣歌劇的內容與背景是講述14世紀的瑞士,由於受到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酷政統治,而男主角戰爭英雄神射手威廉·泰爾率領群眾推翻暴政的故事。

威廉.泰爾是烏里州的一個農民,實行酷政的奧地利新任總督葛斯勒在中央廣場豎立了柱子,並在柱頂掛著奧地利皇家帽子,並規定居民經過時必須向帽子敬禮,違者將遭到重罰。

後來因為威廉.泰爾帶著兒子經過時,因沒有向帽子敬禮而被捕,總督葛斯勒要威廉.泰爾射中放在泰爾兒子頭上的蘋果才釋放他們,否則兩人都會被罰,結果威廉.泰爾真的成功射中蘋果!

 

但總督納悶為何威廉.泰爾身上會藏有第兩隻箭,此時威廉.泰爾居然直白地回答道:「如果第一箭失敗,第二箭就將射中你的心臟...」。葛斯勒聞言大怒,下令再度逮捕兩人並將泰爾父子囚禁起來。

然而暴政仍然持續著,於是人民群起發動起義,威廉.泰爾在混亂中逃出來,就在最後泰爾在河邊發射弓箭殺死了葛斯勒,民心大振,再接再厲地反抗,雖然奧地利出兵鎮壓,不過最終被反抗者擊敗,眾人與攻陷城堡的愛國至是們會合,瑞士的獨立也出現曙光...。

 

而《威廉泰爾》歌劇序曲也可以說是全劇音樂的精華所在,共分為「破曉」、「暴風雨」、「牧歌」與「瑞士兵進行曲」等四個重要段落。

 

這首羅西尼於1829年所寫的歌劇序曲,已經相當程度地在韋伯〈魔彈射手〉之後,更進一步展現出浪漫音樂的光芒:

 

「破曉」

由五部大提琴聯合演奏的「破曉」,深深富有詩意,羅西尼出色地描繪了瑞士這個永久中立國位於歐洲深居的寧靜和大自然的美景:

https://youtu.be/upMaZxuHwGY

 

德樂斯登愛樂大提琴組演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o7EUL2ZWek

 

「暴風雨」

而「暴風雨」樂段則藉由樂團狂暴的演奏,銅管旌鼓齊鳴的震撼,對於暴風雨場面的描寫,彷彿天空烏雲密布,雷鳴電閃,用音樂帶領大家感受到一場艱苦卓絕的鬥爭。

https://youtu.be/upMaZxuHwGY?t=191

 

長號組的高光時刻 - 火焰般的長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ZWZzS-DZzw

 

運動攝影機,也可以這樣使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gkd3tMhmBo

 

大家都喜愛這段暴風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ZBASbkYR4c

 

【附錄】貝多芬《田園》中的暴風雨段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PrbLsQ_g7s

 

「牧歌」

接下來的「牧歌」段落,安排了長笛獨奏與英國管一動一靜,瀟灑而優雅地描繪出暴風雨過後,田地一片清新的宜人景色,阿爾卑斯山在暴風雨後又恢復了原來的恬靜,英國管的旋律所奏,是一個美妙非凡的牧歌風旋律;而長笛所奏,則是所有交響樂片段裡的經典段落。

https://youtu.be/upMaZxuHwGY?t=370

 

【延伸話題】木製長笛與金屬製長笛

https://bonart.com.tw/marcel-moyse-couesnon-flute/

 

柏林愛樂 帕胡德的長笛與英國管獨奏段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3vYe8UWnLs

 

「瑞士兵進行曲」

最後段落「瑞士兵進行曲」則是家喻戶曉的古典音樂名曲,小號獨奏出的精神抖擻樂句,彷彿被施了魔法一般,軍隊似乎就在號角的合奏中聚集,接著前進抗敵~這是一首充滿光和熱的進行曲,為所有聽眾普遍喜愛。此樂段開始時的小號軍號聲是進軍的號召,隨後的快速音群主題則是瑞士軍隊的寫照;音樂在激昂慷慨的樂聲中,逐漸邁向勝利,也與歌劇中的劇情環環相扣,令人拍案叫絕。

https://youtu.be/upMaZxuHwGY?t=525

 

鄭明勳指揮 精彩熱烈的《瑞士兵進行曲》

https://youtu.be/j3T8-aeOrbg

 

柏林愛樂兩大版本比較

阿巴多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JoDL1cSRjM

 

杜達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YNMs_kErgo

 

《威廉泰爾》完整樂譜版本

https://youtu.be/D5LVM_lIXqY

 

卡拉揚指揮柏林愛樂版本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ZZ2Z1AbzQ

 

 

楊頌斯指揮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

https://youtu.be/Ur7-OAJwvCE

 

當然要KUSO一下的

媽媽之歌

https://youtu.be/yCgihsy-U2Q

 

這位媽媽因為演唱《媽媽之歌》紅遍全球之後,把自己變漂亮了~然後加碼再唱了《爸爸之歌》:

《爸爸之歌》

https://youtu.be/wF79Ous0Aro

 

蹦藝術推薦發燒唱片錄音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lYytyZ57pY

 

完整專輯欣賞 on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album/028MlHHw5nDEbAtxBW1a5e?si=1Fxd88a5TzGDK9eCq3AaLQ

 

 

羅西尼精彩序曲推薦

《賽密拉米德》為吉奧阿基諾·羅西尼所作之二幕歌劇。羅西尼改編自伏爾泰的悲劇「賽米拉米斯」,於1823年2月3日在威尼斯之鳳凰劇院首演。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gxr2-Ko0OY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 前往蹦藝術 Podcas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BON音樂】莫札特歌劇:《女人皆如是》(Così fan tutte)劇情與介紹

【BON音樂】莫札特歌劇:《女人皆如是》(Così fan tutte)劇情與介紹
Mozart's Opera “Così fan tutte”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歌劇簡介

莫札特的歌劇《女人皆如是》(Così fan tutte),原意是「她們都一樣」,卻有個很可愛的副標題:《戀愛學堂》(La scuola degli amanti)。

作品編號為 K.588,是莫札特與義大利詩人洛倫佐·達·彭特Lorenzo da Ponte)合作的第三部喜歌劇(前兩部為《費加洛婚禮》《唐·喬望尼》)。

 

首演

1790年1月26日,首演於維也納城堡劇院

首演海報文宣:

 

精選導讀

《女人皆如此》―曾被非議的劇本,公認美妙的音樂

1789年是莫札特一生中最窮困最悲慘的一年。他債台高築,連寒冬裡買木柴取暖的錢也沒有。妻子康絲坦采生病,年尾出生的一個女嬰很快就夭折了。

就在這種困境下,他仍然成功地跟義大利詩人達蓬特(da Ponte)再次合作,創作了風格輕快的歌劇《女人皆如此》。達蓬特是莫札特最著名的歌劇《費加洛的婚禮》(Le nozze di Figaro)和《唐喬望尼》(Don Giovanni)的劇本作者。

同以往那二個劇本不同的是,作者不再把家喻戶曉的傳說改編為劇本,而是選取了一個新鮮的故事。

這部作品的名氣雖然不能跟上述那二部相比,也不像它們那樣能激發莫札特的創作靈感,但情節也頗為有趣。

作品的義大利文原名為「Cosi fan tutte」,意思是「她們全都一樣」;原文還附有一個副題「La scuola degli amanti」,即「情人學校」。

恐怕別的歌劇在世界各地上演時,都沒有該劇那樣多的不同名稱:

它在英國演出時劇名是《以眼還眼》(Tit for tat);在法國被叫做《中國勞工》(Travailleurs Chinois),信不信由你!

後來,善於把文學鉅著改編為劇本的法國作曲家巴比亞(Barbier)和卡雷(Carre),將此劇改寫為莎士比亞名著《愛的徒勞》(Love's Labour's Lost)的變體,而仍然採用了莫札特的音樂。

這部歌劇還被編成木偶戲在英國上演。

一家日本劇團在上演該劇時,背景上高懸著寫有「雙囍」的巨幅喜幛。

由於對戀愛、婚姻和男女關係上持有獨特觀點,該劇演出後曾經受到不少人的譴責,貝多芬就說該劇是「不道德」的。舞台經理舒羅德(Schroder)於1791年寫道,這部歌劇是「蔑視婦女的惡劣行徑」。

劇中認為女人都是水性楊花,愛情可以一日千變,對戀人的信誓且旦可以抛在腦後,綁在手上表示定情的情人結也可以扔掉。它還用社交老手唐阿豐索的話對此加以同情和肯定,說這是女人心靈的需要;還說男人被女人背叛只能怪他自己。

尤有甚者,劇中的女僕德絲皮娜,公然向她的兩位女主人宣揚「有血有肉」的女人就應該懂得及時行樂,可以随便跟男人調情甚至做愛。

的確,十八世紀末年,連西方社會也不能廣泛接受這些觀點,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觀眾慢慢能容忍甚至接受它。

比如德絲皮娜這個角色,她具有鮮明獨特的個性,留給觀衆深刻的印象。

她最初上場時土裡土氣,後來卻口若懸河,發表富有哲理的言論,最後大肆施展她的演戲和組續才能,成為整個喜劇的中心人物。

紐約大都會歌劇院1996年上演這部歌劇時,由著名女伶巴托莉(Cecilia Bartoli)扮演這個角色,她一上場,就受到全場如雷掌聲的熱烈歡迎。

不少批評家認為達蓬特寫這個劇本的態度是漫不經心或者是輕浮的;但是,不論人們對劇本的評價如何,莫札特是以認真嚴肅的態度去譜寫音樂。

他的序曲是簡短並具有詼諧風格的,巧妙地把全劇的主調「她們全都一樣」放了進去,這也就是第二幕第十三場中(第三十號行板)三個男人一起唱的一句。

第一幕中不論女主角們關於忠實於愛情的自我吹噓是多麼空洞不可靠,但音樂卻使這些言詞顯得有份量,有決斷,具有可信性。

一直到第二幕第十三場那句關鍵的「她們全都一樣」唱出後,莫札特才使觀眾領會到劇本作者的諷刺意味,作曲家和作詞家才同步一致。這種處理方法使劇中表達的感情深化,而且加強了戲劇效果。

幾乎每一首嘆調都非常動聽,對唱和重唱都生動活潑;合唱很能表達出場上的氣氛。

從總體上看,這部歌劇的音樂具有典型的莫札特風格:在輕快活潑的主調下隐藏著辛酸和痛苦。

音樂評論界普遍認為,《女人皆如此》應列為莫札特最優秀的代表性歌劇作品之一。

該劇1790年1月26日於也維首演,當年就反覆上演了十次之多。但後來一度受到冷落,除了上述的該劇情節被一些人認為是不道德之外,據說音樂不易處理也是個原因。

女主角芙迪莉吉的唱腔很難掌握;合奏部分需要仔細排練。近年來它又重新受到重視。

1791年12月5日,也就是《女人皆如此》首演之後不到兩年,偉大的作曲家永遠離開了人間。

(文.黃祖民)


歌劇角色

Roles

Roles, voice types, premiere cast
Role Voice type[11] Premiere cast, 26 January 1790
Conductor: W. A. Mozart
芙迪莉吉(女高音)姊姊(古列莫的情人)

Fiordiligi, lady from Ferrara and sister to Dorabella, living in Naples

soprano Adriana Ferrarese
朵拉貝拉(女高音)妹妹(費蘭多的情人)

Dorabella, lady from Ferrara and sister to Fiordiligi, living in Naples

soprano Louise (Luisa) Villeneuve [fr]
古列莫(男中音)(芙迪莉吉的情人)

Guglielmo (spelled "Guilelmo" by the librettist), lover of Fiordiligi, a soldier

baritone

bass

Francesco Benucci
費蘭多(男高音)(朵拉貝拉的情人)

Ferrando, lover of Dorabella, a soldier

tenor Vincenzo Calvesi
德絲皮娜,女僕(女高音)

Despina, a maid

soprano Dorotea Bussani [it]
唐阿豐索,老哲學家,男主角友人

Don Alfonso, an old philosopher

bass Francesco Bussani [it]
合唱團:士兵、僕人、水手等

Chorus: soldiers, servants, sailors

 

劇情與分場說明(共兩幕)

故事時間:十八世紀

底點:義大利那不勒斯

 

第一幕

第一場

唐阿豐索對他的朋友費蘭多和古列莫說,他們倆的未婚妻多拉貝拉和芙迪莉吉會對他們不忠誠,因為女人心不可信賴。

費蘭多和古列莫不高興,要唐阿豐索拿出證據來,不然就跟他決鬥。

阿豐索就和他們打賭,並且要他們按他的話去做,以考驗她們的忠誠。他們兩人都答應了。

 

第二~七場

芙迪莉吉和多拉貝拉在等她們的未婚夫到來,可是來的卻唐阿豐索。

唐阿豐索騙她們說,大禍臨頭了,費蘭多和古列莫都被徵召去打仗。兩位女士都很吃驚,不想讓他們去。

費蘭多和古列莫隨後來到,假意跟她們告別,還登上了一艘船離岸而去。

接著,唐阿豐索獨自唱出他對女人的看法,認為信任女人心,就像在海上和沙灘上耕種一樣沒落。

 

第八~九場

在兩位女士的房間裡,女僕德絲皮娜正在為主人準備早餐。

芙迪莉吉和多拉貝拉上場,大發脾氣。德絲皮娜問她們出了什麼事,她們就說愛人打仗去了。

德皮娜表示這對他們有好處,可以看到他們光榮凱旋,即使戰死也沒什麼要緊,換個男人就是了。

著她大肆鼓吹女人不必忠於一個男人,大可趁機吃喝玩樂和做愛。

在一首較長的詠嘆調裡,指出男人的不可靠,女人應當以眼還眼,以牙還牙。

 

第十~十一場

唐阿豐索來到兩位女士家裡,花錢收買了德絲皮娜,要她配合,把化裝成阿爾巴尼亞人的費蘭多和古列莫引進家裡,德絲皮娜答應了。

當女士們進來時,唐阿豐索藏了起來。

德絲皮娜帶著兩位男士去見兩位女士,她們又大發脾氣。

唐阿豐索進來,表示這兩位是他的好友。

兩個男人趁機大獻殷勤和求愛,但她們(特別是芙迪莉吉)再次表示對未婚夫的忠誠,生氣地拒絕了他們。

 

第十二~十六場

費蘭多和古列莫初考驗的結果很高興,唐阿豐索則要他們繼續把戲演下去。

他們按唐阿豐索的指示,帶著藥瓶來到花園裡,在兩位女士面前假裝服食砒霜後倒地。她們很驚慌,把德絲皮娜叫來。

女僕要她們暫時照顧著兩個男人,然後聲稱去找醫生和解藥。

接著德絲皮娜化裝成醫生,裝模作樣地用一塊磁鐵在兩個男人身上晃了晃,他們就活過來了。

醒過來後,他們馬上又向女士們求愛,再次被芙迪莉吉和多拉貝拉所拒絕。

唐阿豐索不相信她們真的是那麼堅貞,德絲皮娜也表示,這場戲還可以演下去,她拍胸脯說她辦事沒有辦不成的。

他讓唐阿豐索告訴兩位男士,只要他們照她說的去做,就能達到目的。(第一幕結束)

 

第二幕

第一~三場

德絲皮娜勸兩位女主人瀟灑地對待愛情,還出主意說,為了避免人們說閒話,可以由她來散布說,那兩個人是來找她的。

她還宣揚女人應該怎樣生活。

這番說教把多拉貝拉說動了,她想按德絲皮娜說的那樣去做,但芙迪莉吉還表示猶豫,多拉貝拉則乾脆要她從兩個男人中挑選一個。

多拉貝拉自己挑了芙迪莉吉的未婚夫古列莫,芙迪莉吉只好挑多拉貝拉的未婚夫費蘭多。

她們準備分頭去對付他們。

 

第四場

唐阿索安排了一艘畫舫,開到花園旁邊。費蘭多和古列莫乘畫舫登岸,在花園裡跟兩位女士見面,雙方都不好意思開口。

唐阿豐索和德絲皮娜大力撮合。

德絲皮娜還乾脆把女士們手上的情人結解掉,表示放棄以前的婚約。

 

第五~九場

古列莫和多拉貝拉,費蘭多和芙迪莉吉分頭去散步。

前一對談得比較投機:古列莫把一個心型飾物送給多拉貝拉,還把多拉貝拉佩戴著的費蘭多小肖像換了下來。

可是費蘭多跟芙迪莉吉卻進展不順利:芙迪莉吉說費蘭多是破壞她安寧的蛇,費蘭多只得走

開;但實際上芙迪莉吉也是動了心,她獨唱一段迴旋曲來表示懺悔。

費蘭多看到芙迪莉吉表面上的堅定態度,而對古列莫宣稱他們打賭贏了。

但是,當古列莫告訴他關於多拉貝拉對他的背叛時,他大為震怒,要去報復多拉貝拉。

古列莫制止了他,並且唱了一曲詠嘆調,對女人心的多變和手法多端表示不滿和失望。

費蘭多本想忘掉多拉貝拉,卻又割捨不下。

古列莫吹噓他自己跟費蘭多不同,所以芙迪莉吉對他忠心。

唐阿豐索卻提出,古列莫現在就宣稱打賭已經贏了,尚嫌太早。

他還要進行一次試驗。

 

第十~十二場

兩姐妹在德絲皮娜面前承認了她們的新戀情。

拉貝拉提出和他們結婚,芙迪莉吉嘴上還不答應。

她還要德絲皮娜把古列莫的甲和劍拿來,表示要跟多拉貝拉穿上去跟她們的舊愛人一起作戰。

費蘭多上場,要她用那劍把他殺了,芙迪莉吉抗拒不了,就答應了他的求愛,跟他一起下場,古列莫想阻止,但被唐阿豐索攔住,古列莫因此也大罵芙迪莉吉。

 

第十三~十七場

兩位男子在唐阿索面前大為生氣,唐阿豐索卻勸他們將錯就錯娶了她們。

他唱出了本劇的主題:「她們全都一樣!」(Così fan tutte)

於是,他和德絲皮娜一起安排他們的婚禮。四個人坐到桌子邊上碰杯慶祝。

德絲皮娜化裝成公證人上場,讓他們在結婚契約上簽字。

兩位女士簽了。

這時,外面忽然響起了鼓聲。

唐阿豐索看後說,她們的舊戀人從軍隊裡回來了。

兩位女士慌忙把兩位男士藏到另一個房間裡,他們卻跑了出去,換上軍裝。

 

最後一場

費蘭多和古列莫重新上場,說是國王不徵兵了,他們回來很高興。

可是芙迪莉吉和多拉貝拉卻嚇得要命。

唐阿豐索故意把她們剛簽字的契約掉在地上,兩位男士看了大怒,裝著要找那兩個壞蛋算帳。

唐阿豐索把他們領到旁邊的房子去。

他們出來時,已換上假戀人的衣服,模仿假戀人的動作。

費蘭多自稱「阿巴尼貴族」;古列莫則把費蘭多的小肖像還給多拉貝拉~真相大白。

兩位女士恍然大悟,悔恨不已,表示以後要更加疼愛她們的未婚夫。

兩位男士也饒恕了她們。(劇終)

(文.黃祖民)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 前往蹦藝術 Podcas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BON音樂】轉載:莫札特的歌劇世界(文. 陳榮貴,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教授)

【BON音樂】轉載:莫札特的歌劇世界(文. 陳榮貴,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教授)
Mozart's Opera World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原文出處:

莫札特的歌劇世界

 

本篇文章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教授陳榮貴教授執筆,對於莫札特的歌劇創作歷程與特色有著清晰之描繪,為認識莫札特歌劇創作一定要閱讀之好文,蹦藝術強烈推薦~

 

莫札特的歌劇世界

美育雙刊149期

一、前言

莫札特寫了各式各樣的樂曲,但仍最鍾愛創作歌劇。

他曾說:「我只要一聽到大家談論歌劇,一到歌劇院,聽到調音的聲音,我就乎發狂!」也因此在他短暫的35年歲月中,就譜寫了22齣歌劇。

而這位天才型的作曲家,由於常能超越時代一般性的觀念,其作品往往獲得無以倫比的成功,成為歷史的傑作。

他對劇的看法,並非只停留在戲劇的觀點上,而是超越前人所為,使音樂和戲劇完全融合為一。

直到現在,他的歌劇作品仍在世界各地盛演,並為人所津津樂道。

 

二、莫札特的三大類歌劇

莫札特的歌劇依性質大致可分為:喜歌劇(Opera Buffa)莊歌劇(Opera Seria)及德語清唱劇(Singspiel)三大類。

莫札特創造性地發展了義大利喜歌劇形式。他改革了因襲的滑稽、逗趣、雜耍性劇情,發揮自己的氣質和特長,大題材範圍與多種形式表現,讓他的歌劇獲得了偉大的成就。

青年期的《裝傻姑娘》(La Finta Semplice)、《假冒的女園丁》(La Finta Giardiniera),到成熟期的 

《費加洛婚禮》(La Nozze di Figaro)《唐·喬凡尼》(Don Giovani)、《女人皆如此》(Cosi Fan Tutte)便都是莫札特喜歌劇的代表作。

莫札特的莊歌劇皆是接受委託,為當時的王公貴族於喜慶交際場合,或為國王的加冕而譜寫的「御用藝術」。重要的莊歌劇有《彭托王米特里達特》(Mitridate, re di Ponto)、《伊多梅尼歐》(Idomeneo)、《狄多王的仁慈》(La Clemenza di Tito)。

莫札特的德語歌劇用德文歌詞,擷取德國傳統民歌和新教聖詠,借鑒義大利歌劇中的成功因素豐富德語歌唱劇的體裁,為日後德國浪漫主義大歌劇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他總共創作了《可愛的牧羊女》(Bastien und Bastienne)、《後宮誘惑》(後宮誘逃)(Die Entfuehrung aus dem Serail)、《劇院經理》(Der Schauspieldirektor)、《魔笛》(Die Zauber Zauberflöte)等四部德語歌唱劇。

 

三、莫札特的青年期歌劇

音樂學家通常以莫札特於1781年演出的《伊多梅尼歐》為界,把其歌劇作品分成兩個時期,之前稱為青年期歌劇,後稱為成熟期歌劇。

1786年,12歲的莫札特因奧皇的命令寫了第一部喜歌劇《裝傻姑娘》,這部描寫一位聰明伶俐的小姐,假裝清純個性,卻暗地裡施行詭計,終於為哥哥娶到美嬌娘的故事,因為歌者的反對而無法在維也納上演。但難過的莫札特已為此節奏方正及缺乏重唱的不成熟喜歌劇耗盡心力,寫下558頁的樂譜。幸好本劇在大主教出面安排下,次年五月在薩爾茲堡成功地演出。

同年,莫札特又以劇情在描述討人喜歡的鄉村魔術師撮合一對小情人的故事,譜出天真浪漫,無比可愛的牧歌風格的小型歌劇《可愛的牧女》,並在九月首演於維也納催眠學家梅斯麥爾(Dr. Anton Mesmer)府中庭園劇院,我們可以從本劇找到與《後宮誘惑》和《魔笛》一脈相承的語法,莫札特在此已逐漸綻開他天才的花朵。

 

1770年,莫札特依法國作家拉辛(Jean Racine)描寫國王與兩個而子對自己年輕未婚妻感情糾纏的原著,譜寫出他第一部完整歌劇《彭托王米特里達特》,並於聖誕節在義大利米蘭親自演奏大鍵琴及指揮首演。由於此劇講現代簡潔的語法,並注意配合演唱者的聲音,因此演出獲得異常成功,最後竟欲罷不能地連演出二十多場。

 

莫札特於1774年,接受德國巴伐利亞選侯的委託,為次年慕尼黑嘉年華會譜寫一部喜歌劇《假冒的女園丁》。劇情在描寫伯爵的情人因會而逃離,化名充當市長的女園丁,雖然市長愛上她,卻因伯爵的登場,兩人終又言歸於好。這一部充滿音樂色彩擁有獨特人物刻劃的喜歌劇首演時,莫札特深為牙齒腫所苦,但因觀眾如雷的掌聲「大師萬歲」的喝采,讓他完全忘卻身體的病痛。

 

四、莫札特的成熟期歌劇

1779年,莫札特於故鄉薩爾堡獲得想望已久的教堂風琴師職位。1780年11月,大主教特准他六個星期的假,讓他專心譜寫隔年一月在幕尼黑演出的《伊多梅尼歐》。這齣歌劇在敘述克里特島國王伊多梅尼歐準備以自己的兒子當犧牲品獻給海神,卻因敵人特洛伊王女兒的真愛感動愛神,兩個年輕人得以結成連理。由於劇中使用很多甚具特徵的伴奏宣敘調(Recitativo Accompagnato)以提升劇張力,成為十八世紀末葉最優秀的莊歌劇之一。

接著,莫札特和薩爾茲堡大主教間的關係惡化,便定居在維也納。

1782年,他應當時的奥地利國王約瑟夫二世(Kaiser Joseph II)之邀創寫《後宮誘惑》,這是在敘述一位美麗的

西班牙女子,被一位土耳其司令官囚禁在後宮,最後為其愛人所救的故事。

在這部以德語演唱的歌劇裡,莫札特把一個名為歐斯敏(Osmin)的土耳其僕人角色,塑造得非常成功:這個角色的性格特徵豐富,不管是他貪婪、好色等脾氣的描寫,都歌劇史的新手法、新方向。

莫札特以表現人類複雜天性的超凡能力,就肇始歐斯敏這個角色。

此外,莫札特的創新也表現在所使用的素材上。

由於十八世紀的維也納正興起「土耳其」熱潮,莫札特所譜寫的《土耳其進行曲》也是這時期的作品。《後宮誘惑》裡,舉凡背景、情節皆以土耳其為主,音樂方面也加入了充滿東方色形的三角鐵、鈸、大鼓及短笛等表達異國情調的樂器。這部洋著青春、明亮旋律的歌劇,在莫札特結婚前首演,大詩人歌德盛此劇「使其他作品相形見絀」。

1786年,莫札特再度應奧皇的邀請寫了《劇院經理》。這部劇情在敘述兩位女高音於劇院經理前自薦,並為彼此的演唱能力與排名問題而争吵的短劇,莫札特稱之為「附有音樂的獨幕喜劇」。全劇除了精巧迷人的序曲之外,只有兩首詠唱調,一首三重唱和一首四重唱。莫札特就在這些樂曲裡,展露其鮮明的獨特作曲技巧。

 

五、莫札特的三大喜歌劇

接下去,莫札特和劇作家達·彭德(Lorenzo da Ponte)合作,創寫他最偉大的三齣喜歌劇:《費加洛婚禮》(1786)、《唐・喬凡尼》(1787)、《女人皆如此》(1790)。

達.彭德是位光芒四射、活力充沛的義大利詩人,在維也納撰寫劇作多年,奧皇曾封給他官方劇場詩人的職位。

或許有人會問,莫札特當時若沒能幸運地遇到這位慧黠、朝氣蓬勃的維也納最優秀作家,歌劇史不知會有甚麼樣的改變?

《費加洛婚禮》在描寫已婚好色的伯爵,一心追求僕役費加洛年輕的未婚妻,反而被戲弄的喜劇。

劇中音樂明亮輕快,且又洋溢優雅的場景,常能帶給觀眾愉快的氣氛。不過,喜劇並非鬧劇,雖然劇情以愛情為敘述的對象,但仍然持著應有的原則:愛情是嚴肅而神聖的,不可以玩火。

這是莫札特三部喜歌劇中最具深度,且最不需要明星歌者撑場面的一部歌劇。

 

《唐喬凡尼》是一部富崇高氣質的兩幕歌劇,原著出自十四世紀西班牙南部傳奇人物唐·璜(Don Juan Tenorio)的故事。這位風流倜儻的貴族,勇敢、英俊、活躍、有禮貌,是個標準的無神論者。他具有一種無法說明的吸引力,劇中每一個女人對他又愛又恨。

據說莫札特在寫本劇時,即將首演的前兩夜,序曲居然台未作好,他的妻子康絲坦采(Constanze Weber)只得隨侍在側,在他深夜工作時為他泡水果酒、講故事,讓他保持清醒。

不過莫札特因為實在太累了,仍打了好幾個小時的瞌睡。直到清晨五點,康絲坦采將他叫醒,七點的時候,序曲出爐。對於莫特神速的寫曲速度,值得一提的是,他在把音符寫下來以前,其實腦海裡已完成,接下來的工作,不過是將記憶裡的音符抄錄下來罷了。

 

《女人皆如此》是莫札特最後一部喜歌劇,亦稱為《情人學校》(La Scuola degliamanti),此劇人物分三組,音樂與角色特徵各異,重點放在兩對戀人身上。兩位男士在特意的安排下,為了證明他們的未婚妻是否有如友人所說的一女人善變,他們演了一部假戲,以試探女人的愛情。

全劇氣氛令人歡心,各項試驗方式也都無比詼諧,是一部真正的喜劇。而本劇的重唱份量之多,是歌劇史上少見的例子,而演唱這部莫特相當艱難作品的歌者,則需具備高深的演唱技巧方能勝任。

 

六、莫札特的最後兩齣歌劇

莫札特逝世於1791年12月,而當年9月初他接受布拉格歌劇院經理委託,為祝賀波西米亞國王雷歐波德二世(Leopoldo II)加冕而寫了一齣莊歌劇《狄多王的仁慈》。這部在描寫狄多王為了選新后,曾先後遭拒絕及暗殺,但最後所有背者的罪行都被他所赦免,以呈現國王慷慨仁慈天性的劇情故事,特別適合冊封慶典,尤其在法國大革命之後,歐洲皇室普遍不安之際。

本劇初演時,並未有空前的盛況,後來甚至為人們所淡忘,而塵封於圖書館的書架上達一個世紀之久,但有樂評家形容「其行板旋律美到足惑天使下凡,是一部非常漂亮的歌劇。」後來,本劇竟成為莫特成功的作品之一。

同年的9月底,莫札特依他多年的好友~喜歌劇演員兼職業劇團經理 - 史坎內德(Emanuel Schikaneder)描述王子帶著一支笛子,歷經嚴格試煉,終於贏得了美人的愛之劇本,譜出他最後一齣歌劇《魔笛》。

本劇特點是,在充滿戲感的故事內,隱約地對以人本、人權為主要訴求,自由、平等、博愛為宗旨的共濟會加以讚揚,並將共濟會的精神貫穿在全劇中。

首演時,由劇作家飾演討好的捕鳥人角色,並由莫札特親自執導,連演二十餘場。

其中一場,莫札特替代捕鳥人搖起鈴鐺,還故意和捕鳥人的動作節拍相左逗樂。而後世傳聞忌才謀害莫札特的奥皇御前作曲家薩利艾里(Antonio Salieri)也前來熱情觀賞。對於當時生涯困頓的莫札特,《魔笛》的演出,的確帶給他相當大的鼓舞。

 

七、結語

莫札特的歌劇之所能成功,除了本身的天賦與努力之外,仍有賴時代背景的配合。因為他生活在一個適宜發展歌劇的環境中。當時的人皆熱於歌劇的演出,民眾亦愛好歌劇。此外,由於葛路克(Christoph Willibad von Gluck)對歌劇的改革,注入歌劇的活力,加上大眾對德語歌唱劇的興趣,歌劇更確定了本身的地位,因而激發莫札特在這方面的創作成就。

另一個對莫札特歌劇有影響力的因素,是父親對他的教育,自孩提時便在父親的帶領下與姊姊遊歷各地及演奏。尤其在義大利的旅行中,他體認到義大利歌劇成功因素之一,就是把日常生活反映在戲劇中,於是他在創作時便力圖仿效,因此,他的歌劇作品常帶有強烈的音樂性和戲劇張力。

而最重要的是,莫札特瞭解人聲,他說:「我喜歡寫適合歌者演唱的詠唱調,就像一件為歌者量身訂做、剪合宜的衣服。」所以他的歌劇作品,常令許多學唱的歌者愛不釋手。(全文完)


【附錄一】莫札特的22部歌劇總整理

*本歌劇作品列表源自維基百科,附上連結以供參考

編號[h] 創作年份 標題 語言 類型[i] 劇本作者[j] 聲部安排[k] 首演情況[l]
K.35 1767年 第一誡的義務第一部[m]
Die Schuldigkeit des ersten Gebots
總譜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德語 宗教歌唱劇 伊格納茨·安東·馮·韋澤[n] 3位女高音,2位男高音 1767年3月12日於薩爾斯堡大主教宮
K.38 1767年 阿波羅與雅辛托斯
Apollo et Hyacinthus
總譜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拉丁語 拉丁語文本配樂[o] 魯菲努斯·韋德依奧維德的《變形記》改編 2位童聲高音,2位童聲低音,1位男高音,2位男低音,合唱[p] 1767年5月13日於薩爾斯堡大學大禮堂
K.50[q] 1768年 巴斯蒂安與巴斯蒂妮
Bastien und Bastienne
總譜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德語 單幕歌唱劇 F·W·魏斯克恩與J·H·穆勒依夏爾·西蒙·法瓦等人劇作改編[r] 1位女高音,1位男高音,1位男低音 1890年10月2日於柏林建築之家(Architektenhaus[s]
K.51[t] 1768年 善意的謊言
La finta semplice
總譜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義大利語 三幕喜歌劇 馬爾科·科爾泰利尼卡洛·哥爾多尼劇作改編 2位女高音,1位女低音(或女中音),2位男高音,2位男低音[u] 1769年5月1日於薩爾斯堡大主教宮
K.87[v] 1770年 本都王米特里達梯
Mitridate, re di Ponto
總譜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義大利語 三幕正歌劇 維托里奧·阿米迪奧·齊格納-桑蒂依讓·拉辛劇作改編 4位女高音,1位女低音,2位男高音[w] 1770年12月26日於米蘭皇家公爵劇院
K.111 1771年 阿斯卡尼歐在阿爾巴
Ascanio in Alba
總譜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義大利語 兩幕節令劇[x] 朱塞佩·帕里尼 4位女高音,1位男高音,合唱[y] 1771年10月17日於米蘭皇家公爵劇院
K.126 1772年 西庇阿之夢
Il sogno di Scipione
總譜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義大利語 單幕動作劇或抒情合唱劇 梅塔斯塔西奧西塞羅作品改編 3位女高音,3位男高音,合唱 可能是在1772年5月1日於薩爾斯堡大主教官邸[z]
K.135 1772年 盧喬·西拉
Lucio Silla
總譜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義大利語 三幕抒情歌唱劇 喬瓦尼·德·加梅拉作,梅塔斯塔西奧修訂 4位女高音,2位男高音,合唱[aa] 1772年12月26日於米蘭皇家公爵劇院
K.196 1774年 假扮園丁的姑娘
La finta giardiniera
總譜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義大利語 三幕滑稽劇[ab] 朱塞佩·彼得羅塞利尼[ac] 4位女高音,2位男高音,1位男低音,合唱[ad] 1775年1月13日於慕尼黑城堡會堂(Redoutensaal
K.208 1775年 牧羊王
Il re pastore
總譜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義大利語 兩幕合唱劇 梅塔斯塔西奧作,瓦雷斯科神父增補[7] 3位女高音,2位男高音[ae] 1775年4月23日於薩爾斯堡大主教宮
K.345[af] 1773年與1779年 埃及王塔莫斯
Thamos, König in Ägypten
總譜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德語 為一齣英雄劇配的合唱與間奏曲 托比亞斯·菲利普·馮·格布勒 合唱與幾位獨唱者: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低音 1774年4月4日曾於維也納克恩頓劇院上演劇中兩個合唱唱段。全劇是在1779年至1780年間於薩爾斯堡首演。
K.344[ag] 1779年 扎伊德
Zaide
總譜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德語 歌唱劇(未完成) 約翰·安德烈亞斯·沙赫特納依伏爾泰劇作改編 1位女高音,2位男高音,2位男低音,由4位男高音組成的小合唱,1位念白角色 1866年1月27日於法蘭克福(具體地點未知)
K.366 1780年-1781年 依多美尼歐
Idomeneo, re di Creta
總譜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義大利語 三幕抒情歌唱劇 瓦雷斯科神父依安托萬·當謝劇本改編 3位女高音,1位女中音,4位男高音,1位男中音,2位男低音,合唱[ah] 1781年1月29日於慕尼黑宮廷劇院(現屈維利埃劇院
K.384 1782年 後宮誘逃
Die Entführung aus dem Serail
總譜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德語 三幕歌唱劇 戈特利布·史蒂芬尼克里斯托夫·弗里德里希·布雷茨納劇本改編 2位女高音,2位男高音,1位男低音,2位念白角色[ai] 1782年7月16日於維也納城堡劇院
K.422 1784年 開羅之鵝
L'oca del Cairo
總譜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義大利語 三幕抒情歌唱劇(未完成) 瓦雷斯科神父 4位女高音,2位男高音,2位男低音,合唱(依演出情況變化) 1867年6月6日於巴黎幻想劇院(法語:Théâtre des Fantaisies-Parisiennes
K.430[aj] 1784年 失望的新郎
Lo sposo deluso
總譜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義大利語 兩幕喜歌劇(未完成) 未知[ak] 3位女高音,2位男高音,2位男低音(依演出情況變化) 1867年6月6日於巴黎幻想劇院[40]
K.486 1786年 劇院經理
Der Schauspieldirektor
總譜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德語 單幕配樂喜劇 戈特利布·史蒂芬尼 2位女高音,1位男高音,1位男低音,6位念白角色 1786年2月7日於維也納申布倫宮
K.492 1786年 費加羅的婚禮
Le nozze di Figaro
總譜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義大利語 四幕喜歌劇 洛倫佐·達·彭特博馬舍小說改編 3位女高音,2位女中音,2位男高音,1位男中音,3位男低音,合唱[al] 1786年5月1日於維也納城堡劇院
K.527 1787年 唐·喬望尼
Don Giovanni[am]
總譜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義大利語 兩幕滑稽劇 洛倫佐·達·彭特依蒂爾索·德·莫利納劇作改編 3位女高音,1位男高音,1位男中音,3位男低音,合唱 1787年10月29日於布拉格城邦劇院[an]
K.588 1790年 女人皆如此
Così fan tutte[ao]
總譜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義大利語 兩幕滑稽劇 洛倫佐·達·彭特 3位女高音,1位男高音,1位男中音,1位男低音,合唱 1790年1月26日於維也納城堡劇院
K.592a 1790年 賢者之石[a]
Der Stein der Weisen
德語 兩幕歌唱劇 伊曼紐爾·席卡內德 3位女高音,2位男高音,2位男中音,1位男低音,1位念白角色 1790年9月11日於維也納維登劇院
K.621 1791年 狄托的仁慈
La clemenza di Tito
總譜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義大利語 兩幕正劇 彼得羅·梅塔斯塔西奧作,卡泰里諾·馬佐拉修訂 2位女高音,2位女中音,1位男高音,1位男低音,合唱[ap] 1791年9月6日於布拉格城邦劇院
K.620 1791年 魔笛
Die Zauberflöte
總譜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德語 兩幕歌唱劇 伊曼紐爾·席卡內德 6位女高音,2位女中音,1位女低音,4位男高音,1位男中音,4位男低音,合唱 1791年9月30日於維也納維登劇院

 

【附錄二】延伸閱讀

莫札特晚期歌劇傑作 - 《狄托的仁慈》不可不知五件事

MUZIK 雜誌  2013-08  Vol. 78 /

(1)「正歌劇」是什麼?

多半提到《狄托的仁慈》,都會說他是莫札特最後一齣「正歌劇」(operaseria),這到底是什麼樣的歌劇類型?「正歌劇」又被稱作是「莊歌劇」或是「莊嚴歌劇」,顧名思義,其內容題材多半較為莊重、嚴肅,多以悲劇或歷史劇做為主題,像《狄多的仁慈》就是改編自真實歷史人物狄多王的故事。在作曲形式上,正歌劇也較有規定,譬如序曲一定要以「快-慢-快」組成、詠嘆調一定要以「A-B-A」的方式創作、最終一定得以合唱作結等等。此形式在一七一○年至七○年代的巴洛克時期盛行,像韓德爾(George Frideric Handel)就創作了許多著名的正歌劇,然而由於樂團編制的擴大、樂曲長度的改變,加上大眾較喜歡輕鬆詼諧的題材,正歌劇逐漸在音樂界消失,到十八世紀末已幾乎沒有人在創作這樣的題材了。值得一提的是,雖然說《狄托的仁慈》是莫札特最後一齣正歌劇,但其實莫札特一生的正歌劇創作也只有兩齣,另一齣是發表於一七七○年,十四歲時所寫成的《龐托王米特利達特》(Mitridate,re di Ponto)。

(2)莫札特的最後一齣歌劇?

一般人都認為《魔笛》是莫札特的最後一齣歌劇,但若是以從事創作的時間來看,《狄托的仁慈》才是莫札特最後開始動筆的歌劇,只是完成時間較早一些。一七九一年七月,在《魔笛》創作到一半時,莫札特突然接到來自布拉格的邀請,要他為九月即將登基的波西米亞國王李奧波德二世(LeopoldII)創作一齣正歌劇,對於生活極為困頓的莫札特而言,有錢賺的工作當然一口答應。據說莫札特發揮它的天才本能,在十八天內就完成了創作,雖然後世研究者對此多有質疑,但創作期很短此事是無庸置疑的。九月六日,《狄托的仁慈》在布拉格首演,之後維也納在九月三十日首演了《魔笛》,可以想見莫札特在當時的創作情況是多麼急迫,或許也埋下了莫札特在同年十二月去世的遠因。

(3)最早在倫敦演出的莫札特歌劇?

《狄托的仁慈》首演過後得到非常大的好評,在莫札特去世後幾年內皆有演出。它也是第一齣在倫敦登臺的莫札特歌劇,首演於一八○六年,義大利的米蘭史卡拉劇院(LaScala)則在一八一八年演出此作。然而,隨著正歌劇的勢衰,加上莫札特其餘歌劇作品光芒太過耀眼,《狄托的仁慈》逐漸少被搬演,成為莫札特較不知名的作品,直到近代才又逐漸被翻案,認為莫札特能在「正歌劇」的體制下,做出不同的突破,是難得一見的精心創作。

(4)「狄托」是誰?他又「仁慈」在哪?

狄托(Tito)是羅馬帝國的第十任帝王,羅馬原名為提圖斯(Titus),在位僅只兩年(西元七十九至八十一年),他因在即位前的奪權手段被人認為殘暴,但在當上帝王後,先是建造大浴場以及著名的羅馬競技場,提供給民眾使用,之後遭逢維蘇威火山爆發、羅馬大火等災害,狄托更慷慨地救助難民,並且積極從事重建工作,讓人們重新歌頌他是一位明君,並且在他去世後,封其為神聖的提圖斯(Divius Titus)。

《狄托的仁慈》便是以登基後的狄托作為主角的兩幕歌劇。第一幕描述先帝的女兒維泰莉亞(Vitellia)深愛狄托,卻因為聽聞狄托要娶以色列公主貝蕾尼契(Berenice)為妻,愛而生恨的維泰莉亞,叫唆愛人塞斯托(Sesto)暗殺狄托,此時卻傳來狄托改變心意的消息,維泰莉亞便暫緩計畫。

人算不如天算,狄托將貝蕾尼契送回國後,希望娶的卻是維泰莉亞的妹妹塞維莉亞(Servillia),他派自己的大臣安尼奧(Annio)負責傳訊,殊不知安尼奧與塞維莉亞相愛許久,兩人皆十分痛苦。

同樣痛苦的還有維泰莉亞,他再度唆使塞斯托前往暗殺狄托,就在塞斯托離開後,安尼奧與宮廷侍衛普布利奧(Publio)前來公布喜訊──原來在塞維莉亞向狄托坦承自己與安尼奧的戀情後,狄托決定退讓,讓有情人終成眷屬,並且決定要迎娶維泰莉亞為妻!然而塞斯托此時已趕到宮殿,放了一把火,希望把狄托燒死。維泰莉亞則充滿悔恨⋯⋯

第二幕啟時,眾人高興地發現狄托還活著,並把縱火元兇塞斯托帶來給狄托審問,塞斯托攔下一切罪行,完全不透露維泰莉亞之名,受到感動的維泰莉亞跳出來承認幕後主使是她自己,並願意承擔一切刑罰。然而,出乎眾人意料之外,狄托認為責罰只會造成更多的仇恨,選擇原諒了塞斯托與維泰莉亞,劇末就在眾人歌頌狄托的仁慈歌聲中結束。


【附錄三】原文完整刊登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 前往蹦藝術 Podcas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BON音樂】蹦藝術X大人社團 - 五大音樂會序曲(二)「蘇佩」:輕騎兵序曲(Light Cavalry Overture)

【BON音樂】蹦藝術X大人社團 - 五大音樂會序曲(二)「蘇佩」:輕騎兵序曲(Light Cavalry Overture)
5 Famous Concert Overtures - 2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古典音樂是你的生活必需品?
希望有機會能拓展對古典樂的了解?
跟著林仁斌老師一起認識偉大的音樂藝術!

《大人社團》與蹦藝術攜手開設古典音樂鑑賞課程,林仁斌老師帶領學員欣賞每首的獨特之處,讓您徜徉在樂曲中,更貼近音樂家的心血結晶,聽出更多況味與樂趣!

《延伸閱讀》大人的音樂欣賞線上直播課程好嗎?學員真實回饋分享

《延伸閱讀》大人的音樂欣賞課學員回饋,看他們用音樂為生活注入繽紛

 

超級重量級~2024年春日京都音樂之旅❤️

【BON旅行】2024年3月 大人社團X蹦藝術 – 京都雅遊 | 探訪小澤征爾音樂塾專屬 魅麗音樂之旅

https://bonart.com.tw/2024-bonart-japan-kyoto-music-journey/

 

【精彩課程ing】

2024年2月起

大人的古典樂欣賞線上直播課(2/22週四下午班,共5堂):五大音樂會序曲

大人的古典樂欣賞線上直播課(4/11週四下午班,共5堂):視覺與聽覺交織的音樂樣貌

 


主講人:林仁斌老師

 

你對古典音樂深深著迷,期待聽懂更多內容嗎?

不只對作品感興趣,也想多了解音樂家的背景?

跟著林仁斌老師一起揭開這層有趣又精彩的音樂面紗~

《大人社團》與蹦藝術的林仁斌老師攜手開設古典樂欣賞課,這期將以「五大音樂會序曲」為主軸,讓大人們可以在課程中一次蒐集到史上最精彩的音樂會序曲以及歌劇的序曲,聽懂更多旋律背後的意涵,拓展自己的音樂視野。

註:序曲(Overture)字源為「Ouvert」,為法文「開啟」的動詞,顧名思義為歌劇、音樂會,或者甚至是一首多樂章樂曲揭開序幕之音樂。

 

《五大音樂會序曲》全系列五堂課程介紹

課程內容

  • 第一堂│「孟德爾頌」:《仲夏夜之夢》序曲

《仲夏夜之夢》是英國大文豪莎士比亞於1590到1596年間創作的浪漫喜劇。故事設定在一年之中白晝最長的夏至,也就是我們所俗稱的「仲夏夜」(Midsummer Night)。莎士比亞生動地使用了「相傳精靈最活躍的一天,必會有不可思議之奇幻誕生」的傳言,進而創作出了遙遠的古希臘時代的虛幻故事。而年僅17歲的孟德爾頌,以自己的對這部作品的喜愛與幻想及純熟的作曲手法,完成了這首《仲夏夜之夢》序曲,天縱奇才的創作,令人拍案叫絕。

  • 第二堂│「蘇佩」:輕騎兵序曲

奧地利作曲家蘇佩(Franz von Suppe,1819-1895),擁有出色的旋律捕捉能力,他以創作輕歌劇為主,但留存於世的作品不多,最受到歡迎的經典大多數為音樂會序曲,其中以《輕騎兵》以及《詩人與農夫》最為著名。1866年首演的輕歌劇《輕騎兵》,序曲以「三段體」充分表現出戰鬥的決心、哀傷與輕騎出發的颯爽之感,老師會在這堂課中,為學員細細解說這位浪漫主義的音樂家─蘇佩,出色的管弦樂法與音樂美妙的結合。

  • 第三堂│「羅西尼」:《威廉泰爾》序曲

37歲就封筆不再作曲的羅西尼,一生酷愛美食、享樂與音樂。《威廉泰爾》這部作品是他的第39部歌劇,同時也是最後一部。1829年在巴黎首演,演出之後羅西尼就擱筆並爽過了四十多年的人生。這部歌劇的序曲—《威廉泰爾》序曲,以及歌劇尾聲的《瑞士兵進行曲》(March of the Swiss Soldiers),直到現在還是很常被演奏,更是古典音樂中的超級名曲。本堂課老師將為學員們解說序曲之四大部分精彩音樂內容。

  • 第四堂│「威爾第」:《命運之力》序曲

義大利歌劇作曲家威爾第於1861年接受聖彼得堡皇家歌劇院的委託,並於隔年於羅馬首演的知名歌劇《命運之力》。這部作品擁有歷史大歌劇的宏偉格局與浪漫時代的悲劇色彩,迄今亦常被演出。尤其歌劇序曲充滿衝擊與戲劇張力的音樂能量,豐沛的銅管編制與效果,更使它經常單獨出現於音樂會獨立演出。這堂課,老師將為大人們解說威爾第在音樂動機與管弦樂法的出色運用。

  • 贈第五堂│「華格納」:《唐懷瑟》序曲

《唐懷瑟》(也譯作《唐豪瑟》)是華格納的第五部歌劇,在題材的選擇上可以窺見作曲家的人生思維:「靈與肉」、「自由與禁慾」與「女力救贖」。故事改編自中世紀的詩歌傳說:描寫吟遊騎士唐懷瑟在經歷女神維納斯的肉慾誘惑後,重返世間,但在歌唱大賽裡的言論受到指責有罪,教皇拒絕赦免,而唯一得到救贖的方法,居然是等待教皇手中權杖開花… 在這堂課中,老師將為學員們解說華格納在序曲中對音樂動機的出色使用。


誰是蘇佩?

作曲家:法蘭茲·馮·蘇佩(Franz von Suppé, 1819.4.18. - 1895.5.21.)

 

蘇佩(Franz von Suppé, 1819-1895)的父親是比利時人,母親則是維也納人,出生於奧地利公國所治屬之達爾馬提亞王國(Dalmata,即現今之克羅埃西亞區域),是19世紀奧地利浪漫時期作曲家,也是指揮家。他的創作集中在輕歌劇,一生共有30部作品。

蘇佩從8歲起就在斯普利特大教堂(Cattedrale di Spalato)的唱詩班唱歌,唱詩班的指揮喬瓦尼·西加拉 (Giovanni Cigalla)為他啟蒙音樂。

青少年時期,他搬到義大利維羅納,在朱塞佩·法拉利(Giuseppe Ferrari)的指導下學習和聲與長笛(這是他最喜歡的樂器)。

聰慧的蘇佩,年紀輕輕就開始了他的作曲家生涯:第一部作品是一部羅馬天主教彌撒曲,後於1832年在扎達爾的方濟會教堂(Francescana a Zara)首次演出。

15 歲時,他搬到帕多瓦(Padova)學習法律,因為迫於父親的壓力,蘇佩的父親希望他未來能成為律師~但其實私下繼續學習音樂,是他唯一真正的喜好。

特別是在居住在米蘭期間,蘇佩更愛上了歌劇,一天到晚跑歌劇院看歌劇,更是史卡拉歌劇院(La Scala)的常客(XD)。那段時間他欣賞了當代義大利歌劇作曲家們的偉大作品,且年輕的蘇佩有機會親自認識了羅西尼、董尼采第,以及年輕的威爾第。

 

圖:十九世紀前期義大利的五大作曲家:Rossini-Bellini-Ricci-Mercadante-Donizetti(由左至右)

 

年輕的首部曲

蘇佩的第一部偉大創作,可以追溯回1835年,16歲。當時他創作了一首F大調彌撒曲,但年輕時並未發比,直到40年之後,蘇佩才正式以《Missa Dalmatica》發表。

 

《Missa Dalmatica》

I. Kyrie 垂憐經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79gdG2zhIk

 

II. Gloria 榮耀經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CoaS-fgjl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sNLyjrAhno

 

搬至維也納

1835年16歲時,蘇佩的父親去世,他與母親搬到了維也納,也因此蘇佩將自己的名字日耳曼化,成為了為弗朗茨·馮·蘇佩(Franz Von Suppè)。

筆者註:蘇佩的名字原為 Francesco Suppé Demelli,後來搬到維也納後,才改為日耳曼化拼音之 Franz Von Suppè

 

延續著父母親的期許,直至1835年9月,蘇佩其實均就讀於理工學院與醫學院,但理工的學業的停滯讓他最終決定轉換跑道,想改以全職音樂家的身份出道。

於是他入學維也納音樂之友協會(Gesellschaft der Musikfreunde)的音樂學院,並如願成為音樂家。師從西蒙·塞克特和伊格納茲·馮·塞弗里德等當代大師,後者曾是貝多芬的同事和朋友。

同時,為了賺錢顧生活,蘇佩也教授義大利語課程。

1836 年8 月15 日,蘇佩抵達維也納僅一年後,他就完成了他的第一部歌劇《維吉尼亞》(Virginia),劇本由路德維希·霍爾特創作,原本準備於1837年8月演出。

然而,最後這部作品從未正式公開演出。

1840 年完成學業後,當時21 歲的蘇佩,迎來了人生決定性的轉折點:當時他遇到了約瑟夫施塔特劇院的導演弗朗茨·波科爾尼(Franz Pokorny),波科爾尼提供蘇佩劇院指揮的職位,讓年輕的蘇佩欣喜若狂。

而弗蘭茨·波科爾尼對這位年輕作曲家的能力印象深刻,於是更私下贊助蘇佩生活費用,解決了他的經濟困窘。

 

生活穩定之後,蘇佩果然漸漸地展現出他優秀的作曲能力,他另一首知名的《詩人與農夫》序曲,便創作於1846年:

《詩人與農夫》序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4NnV20WPMY

 

慕提指揮維也納愛樂版本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aMg5hLfnx8

 

原來,在蘇佩當時在劇院擔任指揮,據悉可能是無給職,也可能薪資非常微薄,因此波科爾尼的贊助,對年輕急需自立的蘇佩,如及時雨般地重要。

後來當這位恩人去世後,蘇佩為了感念波科爾尼,為他創作了《D小調安魂曲》,於1855年11月22日,維也納皮亞里斯滕教堂(La Piaristenkirche)舉行的紀念儀式上首演。

 

邁向輕歌劇

1860年左右,作曲家奧芬巴赫在法國巴黎,以其大膽的輕歌劇寫作,取得極大的成功,這讓蘇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在心中興起仿效的決心。

蘇佩嚐試寫作輕歌劇,果然獲得了成功:他的兩幕輕歌劇《養老金》(Das Pensionat),在首演之後大獲成功,蘇佩將這首成功的作品獻給他的恩人波科爾尼的女兒:阿洛伊斯。

透過這部作品,蘇佩不但開始廣受歡迎,他所開啟的維也納輕歌劇流派,就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裡,開枝散葉,讓更多作曲家仿效,在維也納居民的長期喜愛下,輕歌劇獲得到了巨大的成功,這些知名作曲家,包括了:弗朗茨·雷哈爾(Franz Lehar)、小約翰·史特勞斯(Johann Strauss jr.),與卡爾·邁克爾·齊勒(Carl Michael Ziehrer)

 

而就在輕歌劇《養老金》首演後,蘇佩創意源源不絕,陸續寫下其他成功的輕歌劇,包括1864年的《黑桃皇后》(Pique Dame)、1865 年的《美麗的加拉蒂亞》(Die schöne Galathee)、1866 年的《輕騎兵》(Leichte Kavallerie)、1876 年的《Fatiniza》。

後於1879年創作的輕歌劇《薄伽丘》,後被普遍認為《薄伽丘》是蘇佩最成功的輕歌劇作品(自由地受到這位義大利著名作家的生活和作品的啟發)。

 

筆者註:

喬凡尼·薄伽丘義大利語Giovanni Boccaccio;1313年6月16日—1375年12月21日),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佛羅倫斯共和國作家、詩人及人文主義者,以故事集十日談》留名後世[1]。(本段文字引自維基百科附上超連結供參閱)

 

1895年5月21日,蘇佩逝世於在維也納,埋葬在供奉偉大作曲家的維也納中央公墓(Zentrafriedhof)。

 

 

《輕騎兵》序曲

序曲以「前奏+三段體」充分表現出戰鬥的決心、哀傷與輕騎出發,馳乘戰場的颯爽之感~

 

樂譜版本欣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EgKj9lsAjM

 

莫斯特指揮克里夫蘭交響樂團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hWRmtsPCdM

 

楊頌斯指揮柏林愛樂.森林音樂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_XLnFGNhL0

 

音樂比較

J.F. 華格納《雙鷹旗下》進行曲

《雙鷹旗下進行曲》(德語:Unter dem Doppeladler),Op.159,是1902年由奧地利作曲家約瑟夫·弗朗茨·華格納(Josef Franz Wagner)創作,樂譜由Eclipse Publishing Co.公司出版。(補充:此華格納非那德國樂劇作曲家華格納喔~)。

約瑟夫·弗朗茨·華格納是奧地利軍樂隊隊長,寫了許多進行曲和舞曲,其中又以這首《雙鷹旗下進行曲》最為有名。之所以命名為《雙鷹旗下進行曲》,源自於舊奧地利奧匈帝國的軍旗。

樂曲充分展露管樂團亮麗整齊劃一之特質,豪邁中帶著美妙旋律,具有濃濃奧地利風味,也是歷來進行曲中最富知名度的樂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GpqghXWYX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AwIWi6r0p4

 

小約翰.史特勞斯《蝙蝠》序曲(1874) 樂譜版本

樂曲解說:

此曲是小約翰史特勞斯的三幕輕歌劇《蝙蝠》中的序曲,出自小約翰史特勞斯的三幕輕歌劇《蝙蝠》中的序曲,為三段體,採用了劇中一些唱段和舞曲旋律改編而成,樂曲歡快、活潑、熱烈,是一首傳世經典名曲。《蝙蝠》是作曲家最受歡迎的輕歌劇作品,也是每年聖誕夜,維也納國立劇院必須上演的保留劇目。劇情大意為富翁愛森斯坦在一次舞會上,跟自己的朋友法朗克開玩笑,把他打扮成了蝙蝠的模樣,使法朗克從此落得了蝙蝠的綽號,受到了大家的嘲笑。後來,愛森斯坦也因羞辱公務員而被判刑,隨著故事發展,最後大家都相互諒解,言歸於好,以大團圓結束。《蝙蝠序曲》為三段體,採用了劇中一些唱段和舞曲旋律改編而成,樂曲歡快、活潑、熱烈,是一首傳世經典名曲。(本段文字出自「奇美名琴數位典藏計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C8CNnjaK3Q

 

小約翰.史特勞斯《蝙蝠》序曲 現場版本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2lrKuZKV-Q

 

 

延伸欣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7a4F8_vqkw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 前往蹦藝術 Podcas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BON音樂】台大談判管理與政經藝文講堂 - 《史詩電影配樂》(林仁斌)

【BON音樂】台大談判管理與政經藝文講堂 - 《史詩電影配樂》(林仁斌)
Epic Classical music in movies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講座內容簡介:

這是個說故事的年代。 電影,是許多人放鬆生活的方式,更是一項高度專業的產業。藉由編導的眼光,配樂家的想像力,還有一段又一段我們所不知道的故事,帶領大眾進入幻想的國度,解放生活壓力,也學習新知... 本場雲林科技大學專題演講將由林仁斌老師串連引導,分享電影製作方式與各項配樂特色,結合高度濃縮式的完整資料,讓您快速融會貫通電影配樂的眉眉角角,加入古典音樂的使用與理解,進而輕鬆享受每部電影音樂作曲家用心製作之歌曲與音樂。

 

講師簡介


台灣蹦藝術協會理事長 林仁斌
演奏、指揮、撰文、演講與音樂攝影之全方位音樂家。
節慶長笛樂團|團長&樂團指揮  
蹦藝術|BONART 藝術網站
https://bonart.com.tw

旅法知名音樂家林仁斌自2001年自巴黎師範音樂院 École Normale Supérieure de paris 學成返國後,以長、短笛演奏、室內樂及樂團指揮活躍於國際音樂節與國內外音樂廳;演奏專輯出版有《夜間咖啡館》、《妳的我的》、《華麗聚焦-雙長笛與鋼琴的歌劇院之夜》、《華麗聚焦II-卡門》(林仁斌&周欣穎)《動物狂歡節》….等。
現為音樂藝文網站「蹦藝術|BONART」執行長與Podcast古典音樂節目《蹦藝術》主持人。多年來撰文拍攝訪問音樂家,更以文字與攝影見長,每年演講場次超過百場;為國家交響樂團、長榮交響樂團與國家兩廳院、苗北藝文中心等各單位邀約之導聆與撰稿人,更是公認的超人氣音樂欣賞名家。

 

先讓我們以「提神醒腦」的方式,開啟今天講座的序幕:

電視影集《人魔》(Hannibal)的烹飪段落

Hannibal's cooks with his favourite music "Goldberg Variations"

https://youtu.be/fmU3-5WmaeA

 

原創使用:電影《沈默的羔羊》

https://youtu.be/Jgza7PwUr6k

 

延伸閱讀

https://bonart.com.tw/bonart-x-kit-armstrong-goldberg-variations/


進入主題:

電影《電影配樂傳奇》(Score)海報

 

 

在我們的心中 一切都有配樂!

回想我們每日的生活點滴,快樂時你唱些什麼旋律?憂傷時你想奢什麼音樂?面對每一種情緒,幾乎我們心中都有著屬於自己的配樂,只是需要時間與自己相處,慢慢衝新發覺這些美好的內心聲音~

 

快樂泉源 來自腦部

音樂的面向極其廣闊,也間接影響我們腦部活動很大。(26'44")

不同的音樂刺激腦部不同的地方:例如旋律類型的音樂,或是節奏速度相關類型的音樂,又會由不同的中樞系統接收;我們的身體則會對這些音樂做出反應(例如雞皮疙瘩等等身體自然反應)。而最有趣的是我們腦袋中名為「腹側紋狀體」以及「伏隔核」的地方,以功能上來說是人體的「獎賞中樞」。平常我們做出讓身體愉悅的事情(例如吃巧克力,或是性方面的愉悅)時,大腦的「獎賞中樞」會產生反應,分泌出「多巴胺」,給予人們愉快的感受。而相同的大腦反應,也會在我們聽音樂時出現~奇妙吧!

 

不一定每個人欣賞電影的過程中,都會百分百留意每一段音樂的出現與配樂者的處理;但不約而同地,我們幾乎都會對電影中的震撼場景、最感人之處留下深刻印象,其實...這往往是音樂在我們大腦裡所埋下的種子。(27'55")

 

你的眼球動得快嗎?

我們看一部90分鐘的電影,(30'52"),眼睛大約會動兩萬一千次,或甚至更多。

儘管我們以為自己可以控制要看什麼地方,但根據許多眼睛研究專家的研究顯示,其實我們觀賞影片時,眼睛經常看著螢幕上相同固定的地方。眼睛則需要被引導,才會開始看向畫面不同的地方,而這些「正確的引導」,音樂更是與影像相互合作,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舉例:上升的畫面,搭配上行音階之音樂;下降的畫面,搭配下行音階音樂。

 

談電影音樂三大類型:

ㄧ、原創音樂(Original Music)

電影《天外奇蹟》(UP)

 

當聽覺藝術與視覺藝術完美結合時,就是電影那一刻永遠停留的心跳聲。(30'52")                 

https://youtu.be/KrtoqIpQXkY


 

二、非原創音樂(Non Original Music)

在電影《第六感生死戀》中,引用了「正義兄弟合唱團」(The Righteous Brothers)1965年全美排行第4名的抒情經典歌曲《奔放的旋律》(Unchained Melody),詮釋男女主角跨越人鬼的戀情,當時讓者首老歌重新造成轟動。

https://youtu.be/soP0r6N7_2g

 

正義兄弟原唱《奔放的旋律》(Unchained Melod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0EBs6uRgtw

 

 

三、來源音樂(Source Music)

「來源音樂」(Source Music)用在劇情中出現真正聲音來源,必須取信於觀眾時。因此主要為寫實,聲音均出自電影演員或現場。

電影《海上鋼琴師》(1900)中的錄音片段,既是「原創音樂」,也是「來源音樂」,因此份外動人:

https://youtu.be/MUIgReYNMac

 

電影《海上鋼琴師》(1900)經典的海上鬥琴片段: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USKFpk2E3Y

 

周杰倫電影《不能說的秘密》中的鬥琴段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NUzJ2rhw2k

 

電影《第五元素》

藍色橡皮外星人登場,看似突兀,但一開口就是美聲:歌曲前半段詠嘆調,改編自由義大利美聲歌劇作家董尼采第(Gaetano Donizetti)原創的美聲歌劇《拉美默的露琪亞》(Lucia di Lammermoor)第 3 幕第 2 場 之「瘋狂場景」:《艾德卡爾多!那柔和的聲音》(Oh, giusto cielo!…Il dolce suono),後半段則以誇張不可思議之音域,重現人類不可能達到之「夢幻花腔」,堪稱影史經典:

https://youtu.be/a7Dh5QoXv2c

 

電影《英倫情人》(The English Patient)

茱麗葉畢諾許發現了一架廢墟裡的斷腳鋼琴,但她開心地彈起巴赫《郭德堡變奏曲》中的音樂,讓我們對於電影中的實境有了鮮明的感受,更加融入劇中的人物情境與劇情:

https://youtu.be/JP2qaeja6bM

 


電影中的古典音樂

知名的古典音樂歷史短片
7分鐘護一生,不是啦~是7分鐘通曉古典音樂史😘

https://youtu.be/zzM1-wWXCoY

 

好的~就讓我們繼續今天的內容吧:

《阿瑪迪斯》莫札特

(電影解說整理自網路與維基百科,並附超連結方便檢索)

 

阿瑪迪斯》(英語:Amadeus,中國大陸、香港譯《莫扎特傳》)是美國導演米洛斯·福曼於1984年所執導的電影,編劇是英國劇作家彼得·謝弗爵士,改編自謝弗於1979年的舞台劇《Amadeus描述音樂神童沃爾夫岡·阿瑪迪斯·莫札特傳奇的一生

《阿瑪迪斯》於1985年獲得奧斯卡獎八項大獎,包括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獎和最佳男主角獎。1998年,美國電影學會將本片列為AFI百年百大電影中的第53位。

 

《土耳其進行曲》+電影精選畫面

https://youtu.be/Cy10pGVmc20

 

莫札特《魔笛》夜后詠嘆調: ‹復仇的怒火在我心中燃燒› 由來

https://youtu.be/YQpTGKXAxqA

 

《阿瑪迪斯》薩里耶里說著與莫札特的心結

https://youtu.be/j9NG_NPLktA

 

《阿瑪迪斯》莫札特病重之際,與薩里耶里合作譜寫遺作《安魂曲》場景

https://youtu.be/USe-wZ0AOQQ


電影:蜜蜂與遠雷

延伸閱讀:【BON音樂】日本獲獎無數小說改編音樂電影《蜜蜂與遠雷》介紹

 

動人的《月光主題》四手聯彈

電影《蜜蜂與遠雷》透過四位主角:亞夜、馬薩爾、風間塵、明石四位角色在日本國際鋼琴大賽中的互相競爭與合作,探討音樂的真正本質與其對人的代表意義

『蜜蜂と遠雷』 ©2019映画「蜜蜂與遠雷」製作委員会 イラスト/二ノ宮知子

 

明石的溫暖,也體現在賽後主動協助亞夜找到練琴的鋼琴工廠,間接讓尾隨而來的風間塵,能與亞夜來了一段即興鋼琴四手聯彈。

就在這一幕,明石間接帶動了亞夜與風間塵兩人想立即彈琴的心情,在鋼琴工廠裡這段以「月光主題」的四手聯彈。

從德布西《月光》出發,再進入 Nat King Cole 《It’s Only a Paper Moon》,再帶到貝多芬《月光》,連續三首都與月亮相關~更是讓人感受到音樂編曲的用心,拍攝更是以Low key極弱光線照亮兩位主角,我覺得這段攝影美極了,尤其是導演對於光線的運用。

 

如同電影《蜜蜂與遠雷》小說裡提到的蜜蜂振翅聲音,我們能否能通過樂音聽見來自世間萬物的鳴響?


電影《羅馬浴場》

(電影解說整理自網路與維基百科,並附超連結方便檢索)

古羅馬人建造了無數大大小小的公共浴場,各具規模,每個浴場有熱水廳、溫水廳和冷水廳三部分,大型的公共浴場甚至可供一、兩千人同時入浴,還附有休息、娛樂和運動的空間。可見羅馬浴場不僅僅是用來洗澡而已,更是社交與休閒娛樂的重要場所,同時也展現了古羅馬人的建築智慧與藝術美感。

古羅馬人愛泡澡,一天之中除了工作之外,剩下的時間用來吃飯、睡覺和泡澡:泡澡之於羅馬人,幾乎是生活不可或缺的事。

因此這部電影,便是同名漫畫《羅馬浴場》做為基礎,真人化再加上大量特效與古典音樂,成為了超級賣座片~

https://youtu.be/e8TjF_GCvZ8

 

從漫畫談起

《羅馬浴場》漫畫單行本第1卷封面

 

《羅馬浴場》作者山崎麻里

 

羅馬浴場

(基本資料整理於網路與維基百科,並附上超連結方便檢索)

羅馬浴場》(日語:テルマエ・ロマエ)是日本漫畫家山崎麻里日本漫畫作品。原在《Comic Beam》(Enterbrain)上進行不定期連載,自2010年4月開始改為定期連載。本作《羅馬浴場》於2010年獲第三屆的漫畫大獎。同年又獲第14屆手塚治虫文化獎短篇獎。2010年度「漫畫大獎、2011年度「《這本漫畫真厲害!》少年漫畫第2名」以及2011年度「全國書店店員推薦漫畫第3名」等榮譽。

 

從希臘文化到羅馬文化

https://youtu.be/-9_tcJw7iiM

 

電影版

(電影解說整理自網路與維基百科,並附超連結方便檢索)

2012年公布《羅馬浴場》改編為電影的消息,主演阿部寬上戶彩

《羅馬浴場》由擅長改編漫畫作品的武內英樹執導,武內導演不但完美重現漫畫中輕鬆搞笑的風格,更將大膽誇張的手法自然融入劇情中,並且與電影《電車男》編劇武藤將吾再度合作,精準觸及觀眾的笑點。《羅馬浴場》找來身高189公分,輪廓深邃的阿部寬飾演古代羅馬人,原著漫畫的一大笑點即是古羅馬人認真的對現代日本的一切事物感到驚奇和不解,光看預告中阿部寬嚴肅的瞪大眼睛陷入沉思的搞笑畫面,就能確定電影版完全能忠實的把漫畫中最獨特、最精髓的笑點表現出來,透過阿部寬的演出甚至還增添了更多的樂趣。

 

登場人物

演員 粵語配音 角色 備註
阿部寬 陳欣 路西斯·昆特斯·慕德斯特(Lucius Quintus Modestus) 古羅馬的澡堂建築家。
上戶彩 曾佩儀 山越真實 個性迷糊的漫畫家。
北村一輝 潘文柏 魯奇烏斯·凱歐尼烏斯·康茂德 哈德良養子。皇帝候選人。
市村正親 朱子聰 普布里烏斯·埃里烏斯·哈德良安努斯 古羅馬第14代皇帝。
宍戶開 陳卓智 安敦尼奧·派阿斯 哈德良後即位之羅馬皇帝。
笹野高史 招世亮 山越修造 真實的父親。
木村綠子 雷碧娜 山越由美 真實的母親。
竹內力 葉振聲 館 野 山越旅館的常客。

 

故事

在古羅馬時代,去澡堂放鬆心情是最流行的文化,也是當時最重要的社交場所。對工作充滿熱誠的澡堂建築師路西斯(阿部寬 飾),時常感嘆羅馬的澡堂缺乏新意,但自己卻苦無靈感,在某次意外後,在工作上遇到挫折的浴場設計師路西斯因為不明的原因穿越到現代的日本,與家中經營溫泉的日本女性山越真實(上戶彩 飾)相遇,路西斯對日本的溫泉文化和現代的衛浴設施大為訝異,便將這樣的設計運用在古羅馬時代。他竟然能穿梭於古代羅馬和現代日本的澡堂之間,一切嶄新的現代澡堂技術都超乎路西斯的想像,擁有高度澡堂文明的「扁臉族」(日本人)更是震撼路西斯的心靈,在時代的衝擊和文化的差異下,路西斯從日本澡堂中獲得許多靈感,回到古羅馬時代,將所見所聞應用在浴場的設計上,例如在浴場裝飾維蘇威火山大型壁畫,泡澡時的清涼飲品、溫泉蛋,家庭用的簡單浴室、抽水馬桶……等。路西斯透過一次又一次往來於現代與未來間,建造出許多新潮又風格獨具的浴場,不但成為全國知名的建築師,更成為皇帝身邊的紅人。

故事中最有趣的部分,還有路西斯來到現代日本,一次又一次地感受到文明的巨大衝擊。

 

因為穿越場所僅限於浴池,所以路西斯總是光溜溜地出現在日本人面前,有時在澡堂,有時在浴缸,還有出現在戶外溫泉。

第一次穿越,見到溫泉中洗浴的老人們時~路西斯以為這些「扁臉族」都是奴隸,身為優越的羅馬帝國子民,一方面瞧不起他們,一方面又驚訝於竟有如此厲害的技術與巧思。

 

路西斯那驚嚇、享受又掙扎的表情,生動極了!還有他內心不斷冒出的OS:「我身為羅馬人的驕傲又動搖了」,一臉正經,卻讓人莫名發笑。

 

當他首次「體驗」到現代科技帶來的便利之時,流下了男兒感動之淚(背景音樂:舒伯特《聖母頌》)

 

《羅馬浴場》的衛浴賣場片段

https://youtu.be/8hHu0A6Hueo?t=1921

 

進入主題:與古典音樂的美妙連結

(整理劇情與音樂之連結,並附超連結方便蹦友們欣賞喔😘)

電影場景 音樂使用
路西斯首次在羅馬澡堂穿越時空,抵達現代日本大眾澡堂的穿越配樂 威爾第:歌劇《阿依達》第三幕,<叛徒>(Traditor)
路西斯首次穿越時空,從日本回到羅馬,成功地建造出嶄新創意的大浴場 威爾第:歌劇《弄臣》第三幕,<善變的女人>(La Donna e mobile )
路西斯首次從羅馬澡堂穿越時空,抵達日本總編家的個人浴室,幫總編父親洗澡 威爾第:歌劇《阿依達》第三幕,<叛徒>(Traditor)
路西斯第三次穿越時空到女主角工作的衛浴賣場,坐在馬桶上,馬桶自動播放音樂,路西斯使用自動噴水功能,感動落淚 舒伯特:《聖母頌》(Ave Maria)
羅馬皇帝哈德良因男寵愛人安蒂諾斯於過世埃及尼羅河畔意外身亡,皇帝思念愛人無暇公務 佛瑞:合唱曲《拉希內贊歌》(Cantique de Jean Racine)
路西斯第四次穿越時空,誤闖了日本東北地區陽具崇拜信仰「金精神」祭典,被誤以為是「金精神」本尊,信眾撲倒他,導致再次穿越時空,來到女主角山越真實正在相親約會的動物園鱷魚池中,兩人再次相遇 普契尼:歌劇《托斯卡》(Tosca)第三幕,<快點,快起來,馬力歐、馬力歐>(Presto! Su, Mario! Mario!)
路西斯拿著香蕉與女主角山越真實在溫泉街中散步,猴子卻突然出現,將路西斯手中的香蕉搶走 威爾第:《安魂曲》(Requiem),<神怒之日>(Dies Irea)
路西斯追著野猴來到河邊,卻間接發現露天溫泉,並了解的露天泉的設計方式。看到在河中出現的香蕉皮浮出,跳入河中企圖揀取香蕉皮。 威爾第:歌劇《阿依達》第二幕,<請憐憫我的痛苦>(Pieta Ti Prenda del Mio Dolor)
心中愛慕的路西斯的女主角山越真實,倒在路西斯懷中,與他一同穿越到古羅馬場景 普契尼:歌劇《蝴蝶夫人》(Madame Butterfly)第二幕,<美好的一日>(Un del di)
路西斯拒絕皇帝哈德良提出為養子凱奧尼斯建造浴場的要求,讓哈德良震怒 威爾第:《安魂曲》(Requiem),<威嚴赫赫的君王>(Rex tremendae)
路西斯無意間得知凱奧尼斯不願意神格化哈德良,被凱奧尼斯指出自己的設計與創意皆來自抄襲,獨自一人在街頭鬱鬱寡歡,女主角山越真實找到他並安慰。 普契尼:歌劇《托斯卡》(Tosca)第二幕,<今夜星光燦爛>(E lucevan le stelle)
在女主角山越真實家中的溫泉旅館,五位老人也穿越了時空,巧合地與山越真實與路西斯重逢。一行人認真地討論要如何在戰地建造暖坑為士兵們療傷,並延伸為建造戰地溫泉等一系列場景。(共使用四段音樂) 1. 威爾第:歌劇《阿依達》第二幕,<兒童黑奴之舞>(Danza di Piccoli Schiavi)

2. 威爾第:歌劇《阿依達》第二幕,<就讓花朵與桂冠>(Pieta Ti Prenda del Mio Dolor)

3. 威爾第:歌劇《阿依達》第二幕,<祖國乃神聖之地>(Gloria All'Egitto, Ad Iside)

4. 威爾第:歌劇《阿依達》第二幕,<榮耀祖國>(Gloria All'Egitto)

羅馬這邊戰爭終於結束,日出的燦爛陽光照耀著戰場與傷亡者,也照耀著在溫泉療養所中所有慶賀戰爭勝利的羅馬人 普契尼:歌劇《西部少女》(La fanciulla del West)第三幕,<就讓她以為我已經自由遠走>(Ch'ella mi creda)
山越真實與路西斯在夜晚的營火前互訴心事,確認了彼此的心意 普契尼:歌劇《蝴蝶夫人》(Madame Butterfly)第二幕,<美好的一日>(Un del di)
山越真實平安回到現代日本,看著天空,場景逐漸轉換到古代羅馬慶典,慶祝戰爭勝利。皇帝哈德良表彰路西斯於戰爭期間之傑出貢獻。 普契尼:歌劇《杜蘭朵公主》(Turandot)第三幕,<今夜無人能眠>(Nessum dorma)
劇終前以字幕呈現主要角色哈德良、凱奧尼斯與路西斯之後續。 威爾第:歌劇《唐卡羅》第三幕,<歡喜之日突然到來>(Spuntato ecco il di d'esultanza)
電影劇終。片尾字幕。 威爾第:歌劇《阿依達》第二幕,<榮耀祖國>(Gloria All'Egitto)

 

電影版在日本創下的輝煌紀錄

 


《遠離非洲》

(電影解說整理自網路與維基百科,並附超連結方便檢索)

遠離非洲》(英語:Out of Africa)是1985年出品的美國電影,導演是薛尼·波勒,主演勞勃·瑞福梅莉·史翠普和Klaus Maria Brandauer。

該片先後獲得過28個電影獎,其中包括奧斯卡金像獎的七項獎。

《遠離非洲》電影根據丹麥女作家凱倫畢斯的小說改編,故事的時空背景是1920年代的東非,故事的重心在於她在非洲的愛情遭遇與生活。曾經於非洲居住短暫的歲月中,有兩個男人對她影響很大,一個是她丈夫波爾,一個是她的情人丹尼斯。

波爾給了她承諾卻根本不想遵守,她從丈夫身上獲得的只是一紙婚姻證書、男爵夫人的名號以及差點要她命的梅毒;丹尼斯從不給她任何承諾,但是卻給了真愛、自由以及如何以更寬廣的眼光來看這個世界。

 

遠離非洲-Out of Africa

內容描寫文字非常動人,取自張晚Youtube影片

丹麥優渥家庭出身的凱倫,
操煩即將晉升為大齡剩女,

決意完成一場財富與名銜的交易婚姻,
下嫁予同溫層友朋瑞典布列克森男爵。

兩人連袂遠赴非洲
開拓新事業與新生活。

不過,她顯然缺乏管理長才,

她的丈夫則更樂於追逐其他異性或是動物,

經營婚姻與經營咖啡園
都注定將付之一炬以失敗告終。

唯一留下記憶的只有那塊
廣袤、無垠的沉睡大陸

以及在土地上奔疾馳聘的一個身影。

他叫丹尼斯,熱愛打獵和莫札特,

他曾允諾:總有一天要帶她比翼飛行。

那個允諾,很快便實現⋯⋯

而關於這一段翱翔的往事,
將由我用贅筆再謄寫一遍。

雙翼飛機像隻炫耀的大黃蜂,
嗡嗡嘈嘈地降落。

彷彿孩子發現隱匿的禮物,
她忍不住興奮地打聽:
『你在哪買下了它?』
『蒙巴沙!』

他扶她登機,
她又質疑地轉身詢問:
『你幾時學會了飛行?』
『昨天!』
簡單的答案,
讓她來不及回神地吃驚。

唯在起飛的瞬間,
她因涉險而害怕的表情,

迅即為好奇的快樂取代。

大黃蜂鬧哄哄地冉冉上昇,

由單簧管鄭重而神秘的低音
為他們的巡禮揭開序曲。

溯流前往,兩岸蔥蘢羅列的
是向大自然致敬的植被隊伍。

塔納河猶如巨蠎蜿蜒,
緩緩蠕動的碧鱗在烈日下光燦閃耀。

他們穿越山顛,遙見瀑布水從天來。

那是太白『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寫照。

他們滑入荒野,俯瞰草原一望無際。

那是謫仙『山隨平野盡,
江入大荒流。』的境界。

他們不懂,只能在背景裡
用聖樂般的和弦讚美造物。

他們在東非大地塹的懸崖邊緣翻騰嬉戲,

在阿伯德爾草原上,
依循動物遷徙的路線,
他們與萬蹄撼動的羚羊長跑。

繞過背蔭的幽谷。

在納古魯湖心,
探訪水鳥生養的棲所,
他們與千羽幻化的火鶴共舞。

終於,早已蓄勢待發的眾聲齊鳴,
雍容、優雅的主旋律響徹晴空。

他們面迎驕陽,
他們直上凌霄。

在天地悠悠之間,
澎湃、洶湧的心情讓她泫然欲泣。

她把手揚起,託付給他,

她要他緊緊地握住,
在死生契闊之間。

穿透亂雲堆雪的層層迷障,

此際,樂曲停歇,大音希聲。
唯獨恍若天籟的風吹相送。

他們正無念無悔地飛向
自己的天堂。

在電影中,

他迷上她
天馬行空的奇幻故事,
也害怕講述故事的她之需索羈絆;

她戀上他,
豹隱淡泊的直覺本能,
也恐懼如許本能的他之自由來去。

結局是:答應替凱倫送行的丹尼斯
用飛機失事做了永別。

這樣地安排
其實蠻好!

酷嗜狩獵的他,
埋骨高坡,獅子一般俯視著他的莽莽草原;

愛說故事的她,
賦歸原鄉,青鳥似地詠嘆著她的文學篇章。

https://youtu.be/qHByIVrrkDo

 

莫札特《豎笛協奏曲》

https://youtu.be/8muh5tvnCC0

 

隨著莫札特的音樂起飛.空瞰非洲之壯麗

片中最浪漫感人的一幕是丹尼斯駕著飛機載著凱倫在非洲大草原上翱翔,這場戲不僅是《遠離非洲》電影最浪漫之橋段,亦讓觀眾帶著浪漫愉悅的心情欣賞非洲草原遼闊的自然美景。

https://youtu.be/sPIAtkd3Wpk

 

而約翰貝瑞的配樂裡,除了自己的創作之外,中協調地引用了莫札特的《單簧管協奏曲》的慢板部分,古今結合,深情悠遠,烘托出影片再現女主角陳年往事的懷舊氣氛。《遠離非洲》的配樂音樂2005年被列入《AFI百年百大電影配樂》,被譽為美國電影音樂作品的經典。

https://youtu.be/zTzZiqv4vw0


《永遠的愛人》:貝多芬

 

貝多芬終身未婚,但藉由死後於抽屜裡發現的三封未發出信件,上面僅署名致我「永遠的愛人」(Immortal Beloved)。導演藉由這三封信,以倒敘手法引導觀眾去尋找貝多芬的「秘密情人」。

到底是:

一、富商之女茱麗亞

二、是匈牙利女公爵安娜

還是影片以偵探手法一步步「證明」的「永遠的愛人」:喬安娜—貝多芬的弟媳婦~一位被認爲聲名狼籍的女人呢?電影只是電影,但貝多芬卻是音樂史上永遠的樂聖。

 

《永遠的愛人》影片預告

https://youtu.be/e2ql5wODeMY

 

《月光》鋼琴奏鳴曲場景
Immortal Beloved Moonlight Sonata Scene

電影中,貝多芬在茱麗亞家中,打開新琴的琴蓋,耳朶貼近鋼琴未掀的面板,閉上眼睛全心感受聲波的振動,手指間漸漸流洩出來的,正是《月光》奏鳴曲的第一樂章。

https://youtu.be/524VlYD0PVw

 

《皇帝》鋼琴協奏曲 場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F1Sd_blb8U

 


《快樂頌》:貝多芬

(電影解說整理自網路與維基百科,並附超連結方便檢索)

快樂頌》(英語:Copying Beethoven),關於樂聖貝多芬的虛構傳記電影,描寫他晚年創作《第九交響曲》時的遭遇。本片由波蘭導演安格妮茲卡·賀蘭執導,兩位編劇兼任製片,2006年11月10日由米高梅公司發行上映,於2007年4月30日發行DVD。

1824年,樂聖貝多芬正在趕工完成新作。這些年來,他孤家寡人,飽受感情創傷,耳疾折磨,距離上次創作出受眾人激賞的作品已有年月。在作品完成的最後階段,貝多芬的御用抄譜員不幸病入膏肓,缺少深通樂理的抄譜員,演奏時樂團勢將無譜可奏。安娜是音樂學院推薦的女抄譜員,胸懷大志,希望藉由這次機會讓貝多芬品評她的創作。脾性狂躁的貝多芬起初懷疑女子能否有才擔此大任,在隨後的相處中,他不只慢慢依賴安娜的幫助,還對安娜產生好感,到最後,安娜成為貝多芬生命中不可忽視的存在,開啟了他心底的那扇門窗。

 

電影預告

https://youtu.be/Zj7_LoZm_MQ

 

 

 

最終場景:第九號交響曲之首演

https://youtu.be/Xkj0TeZeZuo


《似曾相識》

(電影解說整理自網路與維基百科,並附超連結方便檢索)

似曾相識》(Somewhere In Time),是1980年吉諾特·茲瓦克執導的浪漫奇幻電影。改編自理察·麥瑟森1975年小說《重返的時刻》(Bid Time Return)。獲第53屆奧斯卡最佳服裝設計獎提名及第38屆金球獎最佳原創音樂獎提名。

電影在發行之初並不賣座,就連導演吉諾特·茲瓦克後來也不得不承認,儘管他與全體製作人員都對這部片有莫大期望,《似曾相識》的票房以及獎項都曾令他感到難過。當時影片試映時,並沒有受到觀眾的愛戴,所以也就沒辦法在戲院播放。

事隔多年,這部影片無意間被一個電視台高層工作者發現了,他給這段動人的愛情故事深深打動,於是將之在有線頻道播放,結果觀眾反應熱烈。《似曾相識》這部差點被埋沒的好片子就這樣重見天日,成為經典電影。

 

拉赫曼尼諾夫《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

https://youtu.be/h4N1mxN5JbU

 

⟨Somewhere in Time⟩電影主題與精彩劇情剪輯:

https://youtu.be/5X3DNJjMtfk


 

《不可能的任務》V:《杜蘭朵公主》

 

談起歌劇《杜蘭朵公主》,大家都知道是義大利作曲家普契尼的三幕歌劇作品,然而他在尚未寫完全歌劇時便去世,由弟子繼續將遺作完成。

《不可能的任務 V》劇情內容出現了一個勇猛又聰明美麗的女主角伊爾莎佛斯特,彷彿她就是杜蘭朵公主的化身一般,整集的故事情節圍繞在帥氣的伊森韓特與伊爾莎佛斯特身上。

杜蘭朵公主的背景發生在中國,由於對於祖母之死感到怨恨,因此下令想娶她為妻的王子們必須答對她所出的三道謎語,這三道謎語分別為「希望」、「鮮血」和「杜蘭朵」,若沒有答對這三道謎語則要被處以死刑,由於公主擁有傾國傾城的美,有許多王子慕名而來但最後被斬首,而卡拉富則是最後成功打動她的王子。

電影裡的一個場景發生在維也納歌劇院,邪惡組織「辛迪加」想暗殺正在歌劇院觀賞杜蘭朵公主的奧地利總理,女主角伊爾莎佛斯特則是負責暗殺的人,在一席金黃色禮服下帥氣當起女槍手,此時的電影配樂響起知名的歌劇音樂。隨著劇情進展,不但追捕過程緊張刺激,打鬥也富饒幽默與趣味,隨之融合於劇情的,更是歌劇《杜蘭朵公主》絕美的一段段音樂與~詠嘆調《公主徹夜未眠》。

 

阿湯哥巧妙地運用普契尼歌劇《杜蘭朵公主》精彩電影片段

 

《公主徹夜未眠》(Nessun Dorma)男高音樂譜:

 

重點高音:

 


音樂.不分國界

《哈利波特》電影主題

威翰威廉斯指揮維也納愛樂 | 慕特小提琴獨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sCZP3wdF4w

 

https://bonart.com.tw/all-about-3/

 

永恆經典.星戰主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qqHdiewSE

 

冒險英雄.印第安納瓊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U519RdznMA

 

哈里遜福特致詞讚美約翰威廉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Vt-QAWjPcY

 

大導演史帝芬史匹伯(Steven Allan Spielberg, b. 1946)曾經說過:「音樂是電影的一半。」,這句話完全深深打動我。

 

電影《辛德勒的名單》最後片段

眾人為了感念辛德勒為拯救猶太人所做的一切,用僅存的資源(連假牙的黃金都挖出來了)打造了一枚戒指感謝他。而自知戰後可能背負戰亂罪行的辛德勒,不得不離開,與眾人依依不捨前地離別。臨行前,已經從事太多善舉的他,仍然想著自己做得不夠,讓許多人紅了眼眶...

 

各位想想,如果再回頭讓大家看沒有聲音的畫面,您會有多少感動呢?

https://youtu.be/fhA5GIx51Kg

 

史蒂芬史匹伯讚美約翰威廉斯(E.T 配樂創作珍貴紀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JY5l6I253c

 

《辛德勒的名單》動人主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LgJQ8Zj3AA

 

約翰威廉斯與馬友友

https://youtu.be/sY5nw37xYIw

 

約翰威廉斯如何創作電影配樂之「動機」
How John Williams Composes His Motifs

https://youtu.be/mK5zThj7uFI

 

作曲家介紹

https://youtu.be/skh9N2UH1Fo

 

 

https://bonart.com.tw/wonder-woman-v-s-batman/

 

有關配樂創作過程.人人想法不同

Hans Zimmer 漢斯季默

Hns Zimmer說,他永遠學不會拒絕有興趣的配樂邀約。總是一開頭就跟導演說沒問題,隨即想到毫無想法,過了幾周甚至想請導演不妨去找配樂大師 John Williams...XD。

不過這麼多年來他體認到這些都是必經的過程,就算自己作曲經驗豐富,每次仍然如臨大敵。

Howard Shore 霍華.蕭

Howard Shore 談到幫《魔戒三部曲》配樂,過程需要好幾年,所以每天訂出工作進度很重要,才能循序漸進完成系列電影的配樂。

他會先閱讀小說和研究作者,了解帶給後世的影響,然後把所有資料放在一旁,散個步,打個盹,思考帶給自己的意義,再針對最有印象的畫面作曲。

Rachel Portman 瑞秋.波特曼

Rachel Portman 很留意作曲時不聽其他任何的音樂。因為她怕自己跟海綿一樣照單全收,受到不必要的影響。另外,她也經常會把作好的曲子放在一旁,隔天起床看是不是還覺得不錯,如果不行就從頭再來。


Steve Jablonsky 史蒂夫.賈布隆斯基

「隔日測試法」也是 Steve Jablonsky 很常採用的手法。

Steve Jablonsky 每天都作曲到晚上11到12點,長時間投入那麼多時間之後,難免失去客觀的創造力,在主觀的情感上自我感覺良好。因此他會刻意等到隔天或幾天之後,假如對旋律的感覺沒變,才拿去給導演試聽,不然就繼續修改、直接放棄或暫時保留,也許能用在其他地方。

【蝙蝠俠:黑暗騎士】配樂

 

蝙蝠俠三部曲音樂選輯

 

再創造:蝙蝠俠配樂組曲

 

神鬼傳航配樂之多層次

 

神鬼奇航配樂欣賞

 

電影《沙丘》配樂組曲

 

漢斯季默現場Live’

 

補充資料:

《Garena傳說對決》漢斯季默 Hans Zimmer 操刀|傳說對決配樂幕後製作介紹

 

《捍衛戰士:獨行俠》配樂

這配樂一下去,懷舊又銷魂

 

錄音場景重現

 

《捍衛戰士:獨行俠》4K最佳場景

 

 

SR-72 Darkstar hypersonic aircraft flying Maverick Opening scene Top Gun Maverick 2022 IMAX 4k 6CH

 

在漢斯季默筆下,龐德成為了孤單而高貴的情報員


火紅韓劇《魷魚遊戲》配樂

起床音樂:海頓降E大調小號協奏曲第三樂章

https://youtu.be/aT_ZPsoSRXc

 

集合音樂:小約翰.史特勞斯:《藍色多瑙河》

https://youtu.be/3c27hYHxCaQ

 

 起床集合音樂:柴可夫斯基《弦樂小夜曲》第二樂章 Wlatz

https://youtu.be/Aqe8r6b_C90


韓劇《39》中的拉赫曼尼諾夫

分享近期孫藝珍、田美都主演的韓劇《39》,劇中以拉赫曼尼諾夫第二號鋼琴協奏曲作為電視劇中的音樂主軸。首先是剛好男女主角都喜歡這位作曲家,兩人共同之處,與陌生之處,一切都剛剛好~不多也不少,CP走向吊足觀眾胃口。

韓劇《39》(서른, 아홉)

 

首先是剛好男女主角都喜歡這位作曲家,兩人共同之處與陌生之處,一切都這麼剛剛好~不多也不少,CP愛情讓觀眾非常期待。

其次是在第五集《拉赫曼尼諾夫第二號鋼琴協奏曲》中,片頭使用了浪漫唯美的第二樂章旋律,讓觀眾知道了小時候被收養的車美昭(孫藝珍飾),是如何在音樂的自然催化之下,感受到收養家庭媽媽的溫暖,而終於能在新家庭裡感受著家人的愛而成長。

 

 

再來是在同一集的片尾,拉赫曼尼諾夫第二號鋼琴協奏曲再次出現。

但改為使用第一樂章開頭的鋼琴沈重獨奏和弦與c小調第一主題旋律,突顯出男友金善優同樣被收養的妹妹金昭元見到養父不友善時的沈重心情。

對於這種不安感同身受的車美昭,緊緊握住了男友妹妹金昭元的手,心中更燃起了想要安慰對方的心情,她在心中告訴自己:「我想成為她的拉赫曼尼諾夫...」

 

 

 

妹妹的人生可能因此得到了治癒和恢復。

雖然只是古典音樂在電視影集的運用,但不得不佩服編劇與配樂家的巧思,讓音樂昇華並且感動觀劇者~這也是韓劇厲害的地方。


蹦藝術Podcast 聊古典音樂~也聊韓劇

 

蹦藝術 S4 EP1|從韓劇《39》聊拉赫曼尼諾夫第二號鋼琴協奏曲

用耳朵閱讀古典音樂 - 蹦藝術 | BONART🎙

主持:林仁斌

各平台一鍵通:
https://linktr.ee/bonart

本集精彩內容介紹:
蹦藝術節目邁入第四季了🎊

近期韓劇《39》(서른, 아홉)由孫藝珍、田美都與金智賢三位女主角共同擔綱演出,是一套充滿友情溫暖、追求理想愛情與美好生活的影劇小品;在劇中,拉赫曼尼諾夫的第二號鋼琴協奏曲成為了串起角色與劇情的重要媒介。

本集節目中,主持人林仁斌為您細說韓劇製作、拍攝方式到音樂設計所下的功夫,並從拉赫曼尼諾夫的第二號鋼琴協奏曲創作背景入手,讓您在沈浸劇情之餘,更加理解音樂在劇情中所扮演的重要性。

蹦藝術每週精彩的音樂內容,值得您一聽再聽、反覆回味。

歡迎點擊贊助蹦藝術,支持蹦藝術製播更多獨家精彩的節目~一起用耳朵閱讀古典音樂🌹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贊助蹦藝術❤️️️️
https://pay.soundon.fm/podcasts/4905a7d8-e9ce-4140-99ce-c4c6f4c6aaa2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 前往蹦藝術 Podcas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BON音樂】蹦藝術X大人社團 - 五大音樂會序曲(一)「孟德爾頌」:《仲夏夜之夢》序曲

【BON音樂】蹦藝術X大人社團 - 五大音樂會序曲(一)「孟德爾頌」:《仲夏夜之夢》序曲
5 Famous Concert Overtures - 1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古典音樂是你的生活必需品?
希望有機會能拓展對古典樂的了解?
跟著林仁斌老師一起認識偉大的音樂藝術!

《大人社團》與蹦藝術攜手開設古典音樂鑑賞課程,林仁斌老師帶領學員欣賞每首的獨特之處,讓您徜徉在樂曲中,更貼近音樂家的心血結晶,聽出更多況味與樂趣!

《延伸閱讀》大人的音樂欣賞線上直播課程好嗎?學員真實回饋分享

《延伸閱讀》大人的音樂欣賞課學員回饋,看他們用音樂為生活注入繽紛

 

超級重量級~2024年春日京都音樂之旅❤️

【BON旅行】2024年3月 大人社團X蹦藝術 – 京都雅遊 | 探訪小澤征爾音樂塾專屬 魅麗音樂之旅

https://bonart.com.tw/2024-bonart-japan-kyoto-music-journey/

 

【精彩課程ing】

2024年2月起

大人的古典樂欣賞線上直播課(2/22週四下午班,共5堂):五大音樂會序曲

大人的古典樂欣賞線上直播課(4/11週四下午班,共5堂):視覺與聽覺交織的音樂樣貌

 


主講人:林仁斌老師

 

你對古典音樂深深著迷,期待聽懂更多內容嗎?

不只對作品感興趣,也想多了解音樂家的背景?

跟著林仁斌老師一起揭開這層有趣又精彩的音樂面紗~

《大人社團》與蹦藝術的林仁斌老師攜手開設古典樂欣賞課,這期將以「五大音樂會序曲」為主軸,讓大人們可以在課程中一次蒐集到史上最精彩的音樂會序曲以及歌劇的序曲,聽懂更多旋律背後的意涵,拓展自己的音樂視野。

註:序曲(Overture)字源為「Ouvert」,為法文「開啟」的動詞,顧名思義為歌劇、音樂會,或者甚至是一首多樂章樂曲揭開序幕之音樂。

 

《五大音樂會序曲》全系列五堂課程介紹

課程內容

  • 第一堂│「孟德爾頌」:《仲夏夜之夢》序曲

《仲夏夜之夢》是英國大文豪莎士比亞於1590到1596年間創作的浪漫喜劇。故事設定在一年之中白晝最長的夏至,也就是我們所俗稱的「仲夏夜」(Midsummer Night)。莎士比亞生動地使用了「相傳精靈最活躍的一天,必會有不可思議之奇幻誕生」的傳言,進而創作出了遙遠的古希臘時代的虛幻故事。而年僅17歲的孟德爾頌,以自己的對這部作品的喜愛與幻想及純熟的作曲手法,完成了這首《仲夏夜之夢》序曲,天縱奇才的創作,令人拍案叫絕。

  • 第二堂│「蘇佩」:輕騎兵序曲

奧地利作曲家蘇佩(Franz von Suppe,1819-1895),擁有出色的旋律捕捉能力,他以創作輕歌劇為主,但留存於世的作品不多,最受到歡迎的經典大多數為音樂會序曲,其中以《輕騎兵》以及《詩人與農夫》最為著名。1866年首演的輕歌劇《輕騎兵》,序曲以「三段體」充分表現出戰鬥的決心、哀傷與輕騎出發的颯爽之感,老師會在這堂課中,為學員細細解說這位浪漫主義的音樂家─蘇佩,出色的管弦樂法與音樂美妙的結合。

  • 第三堂│「羅西尼」:《威廉泰爾》序曲

37歲就封筆不再作曲的羅西尼,一生酷愛美食、享樂與音樂。《威廉泰爾》這部作品是他的第39部歌劇,同時也是最後一部。1829年在巴黎首演,演出之後羅西尼就擱筆並爽過了四十多年的人生。這部歌劇的序曲—《威廉泰爾》序曲,以及歌劇尾聲的《瑞士兵進行曲》(March of the Swiss Soldiers),直到現在還是很常被演奏,更是古典音樂中的超級名曲。本堂課老師將為學員們解說序曲之四大部分精彩音樂內容。

  • 第四堂│「威爾第」:《命運之力》序曲

義大利歌劇作曲家威爾第於1861年接受聖彼得堡皇家歌劇院的委託,並於隔年於羅馬首演的知名歌劇《命運之力》。這部作品擁有歷史大歌劇的宏偉格局與浪漫時代的悲劇色彩,迄今亦常被演出。尤其歌劇序曲充滿衝擊與戲劇張力的音樂能量,豐沛的銅管編制與效果,更使它經常單獨出現於音樂會獨立演出。這堂課,老師將為大人們解說威爾第在音樂動機與管弦樂法的出色運用。

  • 贈第五堂│「華格納」:《唐懷瑟》序曲

《唐懷瑟》(也譯作《唐豪瑟》)是華格納的第五部歌劇,在題材的選擇上可以窺見作曲家的人生思維:「靈與肉」、「自由與禁慾」與「女力救贖」。故事改編自中世紀的詩歌傳說:描寫吟遊騎士唐懷瑟在經歷女神維納斯的肉慾誘惑後,重返世間,但在歌唱大賽裡的言論受到指責有罪,教皇拒絕赦免,而唯一得到救贖的方法,居然是等待教皇手中權杖開花… 在這堂課中,老師將為學員們解說華格納在序曲中對音樂動機的出色使用。


孟德爾頌以音樂重現莎翁筆下的仲夏夜精靈世界

 

創作背景到樂曲內容全解析

曾經寫下銘言:「音樂~最能精確表達言語」的作曲家孟德爾頌,擁有出色的音樂描繪能力,無論寫景敘事、旋律和聲,在浪漫前期的音樂家群像裡,屬於出類拔萃。

17歲時,孟德爾頌便寫出了著名作品《仲夏夜之夢》序曲,發想自英國文豪莎士比亞根據西方信仰中,一年中白晝最長的夏天夜晚「仲夏夜」精靈會現身夜遊,必定會發生許多奇幻的事,而根據此傳說寫下的同名文學作品《仲夏夜之夢》,音樂靈動多變,堪稱一絕。

在這場講座中,蹦藝術執行長林仁斌老師將為您仔細解說孟德爾頌之《仲夏夜之夢》劇樂與序曲。

 

作曲家 孟德爾頌(Felix Mendelssohn, 1809-1847)

孟德爾頌1809年2月3日出生於德國漢堡的一個富裕而有文化的猶太富商家庭。祖父摩西(Moses Mendelssohn, 1729-1786) 是德國名哲學家兼文學家;父親是德國漢堡的銀行家;母親則是位受過高等教育並精通音樂的人。不論出生環境、家庭生活或是事業成就,孟德爾頌都是一帆風順。

銘言:「音樂~最能精確表達言語」(意譯)

 

孟德爾頌 幸福音樂家

自小家境富裕,喜愛音樂與文學。9歲公開演出音樂會、10歲開始作曲、12歲自己主辦報紙,同年與 72歲德國文豪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1749-1832)結為忘年之交。

與歌德的友誼,加深了孟德爾頌對古典文學的感受:16歲時完成的弦樂八重奏(op.20)亦受到歌德《浮士德》啟發。這部作品也被視為孟德爾頌第一首成熟的作品。

17歲,孟德爾頌寫出了著名作品《仲夏夜之夢》(A Midsummer Night’s Dream)序曲。

這首作品靈感來自英國文豪莎士比亞同名古典文學作品,是專門為音樂會表演所設計、可以單獨演出的「音樂會序曲」(Concert overture),也是今晚音樂會標題來由及音樂會序幕演奏作品。

 

大家一聽到專有名詞,應該心中馬上就出現疑惑了吧~沒關係,專業導聆人存在的目的,就是「幫大家查資料」(XD)

 

《新葛夫音樂辭典》對「音樂會序曲」之詞條的解釋:
序曲中發展出來的一種特殊樂種,其規模類似歌劇或戲劇序曲,為單樂章的管絃樂作品,並常常附帶著標題,暗示著文學或其他描述性的內容。

 

因此,音樂會序曲與一般普通序曲最大的不同之處,就在於「獨立的存在」。並且依據標題與文字的不同,我們可以充滿感受到作曲家所賦予本作品的文學性、藝術性之獨特意義,從中感受此作品之獨一無二。

19歲時指揮演出巴哈(J.S. Bach)的《馬太受難曲》。這是巴哈死後79年第一次被公開演出,由於這次的演出,使得大家開始重新注意巴哈,而巴哈的音樂也逐漸在世界各地的音樂會中被演出。

20歲起遊歷歐洲,創作《芬格爾洞窟》序曲與A大調第4交響曲《義大利》等精彩遊記作品。

26歲擔任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指揮。33歲協助舒曼成立萊比錫音樂學院,並擔任首任校長。1846年,孟德爾頌的健康狀況已經出現問題,次年,他心愛的姐姐過世更讓他深受打擊,導致健康狀況更加惡化。1847年10月他突然中風,11月4日在萊比錫去世,享年38歲。


《仲夏夜之夢》介紹

現在讓我們來針對《仲夏夜之夢》(A Midsummer Night’s Dream)欣賞重點介紹。

仲夏夜是一年中白晝最長的夏天夜晚,西方世界相信精靈會現身夜遊,必定會發生許多奇幻的事,莎士比亞根據此傳說寫下《仲夏夜之夢》(,是一部充滿詩意與幻想的喜劇。

而在英國已經廣為人知的莎士比的戲劇作品,自17世紀起便陸續被譯成德文並在德國上演, 不過此時期,作品仍以零散方式出現,尚未被全套介紹。後來待浪漫風潮於德國掀起時,透過大環境眾多文學人士介紹推廣,例如:劇作家 萊辛(Gotthold Ephraim Lessing, 1729-1781 )、詩人 維蘭德(Christoph Martin Wieland, 1733-1813)以及完成德文首套莎士比亞的戲劇作品譯本之文學家艾森保(Johann Joachim Eschenburg, 1743- 1820),一代文豪莎士比亞的戲劇作品終於被更完整地、以成套的方式於德國出版。

 

《仲夏夜之夢》完整劇樂創作

就在《仲夏夜之夢》序曲完成 16年後,1842年孟德爾頌擔任普魯士皇家劇院之作曲家,當時為了配合劇作家 約翰.路德維希.提克(Johann Ludwig Tieck, 1773-1853 )所執導的音樂戲劇作品《仲夏夜之夢》,作曲家再次提筆譜寫了《仲夏夜之夢》完整劇樂(Ein Sommernachtstraum, op. 61 ),共計有五幕 13首樂曲。因此完整版的《仲夏夜之夢》劇樂,共有 14首樂曲,包含了1826年創作之序曲以及 1842年創作之完整劇樂。

 

《仲夏夜之夢》故事介紹(基本資料整理於網路與維基百科,並附上超連結方便檢索)

劇情共有三個主軸,剛好都跟慶祝忒修斯公爵和希波呂忒女王的婚禮有關。一開始,赫米婭的父親強迫要赫米婭嫁給狄米特律斯,當時的希臘規定家庭可以決定女兒的婚姻,而女兒必須遵守,否則就要被處死或放逐。赫米婭不肯,與拉山德相約晚上在森林見面並私奔。赫米婭將她的計劃告訴她最好的朋友海麗娜;海麗娜不久前才被狄米特律斯拒絕,為了討回狄米特律斯的歡心,因此海麗娜將這計劃告訴狄米特律斯。到了晚上,狄米特律斯跟蹤海麗娜,而海麗娜跟蹤赫米婭,而赫米婭則急於尋找拉山德,四人在森林中迷路並分離,他們累了並在樹下打盹休息。

同時,仙王奧布朗與仙后提泰妮亞到達了同一片森林,並計劃參加忒修斯公爵和希波呂忒女王的婚禮。提泰妮亞拒絕把她的印度童僕精靈借給奧布朗當作他的僕人,所以奧布朗決定懲戒提泰妮亞。奧布朗要小精靈帕克去摘三色堇,並趁提泰妮亞睡覺時將三色堇花汁液滴在她的眼皮上,這樣當提泰妮亞醒來時便會永遠愛上她看到的第一個人。另外帕克也發現了睡覺中的拉山德等人,祂將三色堇花汁液滴在他們的眼皮上,並希望他們醒來時能有情人終成眷屬。

在同時,織工波頓和他的勞工朋友們在同一片森林中排演悲劇《皮拉摩斯和西斯貝》,他們計劃在忒修斯公爵和希波呂忒女王的婚禮上表演,並把它演成滑稽的喜劇。可憐的織工波頓在換裝時,被小精靈帕克惡作劇變成驢頭。不巧仙后提泰妮亞醒來見到的第一個人便是他,於是仙后瘋狂的愛上了驢頭人身的波頓。森林的另一邊,拉山德和狄米特律斯醒來時見到的第一個人都是海麗娜,於是海麗娜變成兩人追求的對象,赫米婭則同時被兩人拋棄。拉山德和狄米特律斯為了海麗娜而決鬥,兩人在森林中迷路並在樹下打盹休息。

仙王奧布朗見苗頭不對,於是要求小精靈帕克自己去解決自己闖下的禍。於是帕克再趁提泰妮亞和拉山德睡覺時,將三色堇花汁液滴在他們的眼皮上。這次提泰妮亞見到的第一人是奧布朗、拉山德見到的第一人是赫米婭,織工波頓的驢頭法術也被解除;狄米特律斯的法術則沒有被解除,他將會與海麗娜永遠相愛。仙王則與仙后重修舊好。雅典城内,一片歡樂景象,人們載歌載舞來慶祝快要擧行的婚禮,大家最熟悉的〈結婚進行曲〉也在此時響起,兩對情人的愛情在仙王的幫助下也都得到了美滿的結局。當早晨來臨時,情侶們和勞工們決定這一夜發生的所有不合理事情一定是一場夢。

 

可愛的手繪漫畫劇情解說(英文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1wMfOwlAZ8

 

Youtube的「五分鐘劇情解說」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UhikG61170

 

《仲夏夜之夢》曲序

(劇樂表格與樂譜範例整理引用自「許秀彬著:台師大2008年—從孟德爾頌的《仲夏夜之夢》看劇樂之音樂形塑與戲劇詮釋」,在此致謝作者)

幕/景 順序

原文曲名

中文曲名
序曲

Ouverture: Allegro di molto

序曲:甚快的快板

第一幕 第一景 第二景

page26image62593216

No. 1 Scherzo: Allegro vivace
( Nach dem ersten Akte )

第一曲 詼諧曲:活潑的快板
(在第一幕後)

第二幕 第一景

page26image62592256

No. 2 L’istesso tempo

第二曲 速度同前

第二景

No. 3 Lied mit Chor: Allegro ma non troppo

第三曲 有合唱的歌曲:不甚快的快板

No. 4 Andante

第四曲 行板

No. 5 Allegro appassionato ( Nach dem Schlusse des zweiten Aktes )

第五曲 熱情的快板
(第二幕結束後)

第三幕 第一景

No. 6 Allegro

第六曲 快板

第二景

No. 7 Con molto tranquillo

第七曲 非常寧靜的

第四幕 第一景

No. 8 Andante

第八曲 行板

第二景

No. 9 Hochzeitmarsch: Allegro vivace ( Nach dem Schlusse des vierten Aktes )

第九曲 婚禮進行曲:活潑的快板
(第四幕結束後)

第五幕 第一景

page26image62700736

No. 10 Allegro comodo - Marcia Funebre

第十曲 從容的快板 ─ 送葬進行曲

No. 11 Ein Tanz von Rüpeln: Allegro di molto

第十一曲 小丑之舞:很快的快板

No. 12 Allegro vivace come I

第十二曲 如同第一曲般活潑的快板

終曲

Finale

終曲


《仲夏夜之夢》序曲介紹

(劇樂表格與樂譜範例整理引用自「許秀彬著:台師大2008年—從孟德爾頌的《仲夏夜之夢》看劇樂之音樂形塑與戲劇詮釋」,在此致謝作者)

序曲的開始標記為「十分快的」E大調。由木管樂器奏出四個大調和絃,逐一向上轉位而漸漸明亮。聽覺上帶來由遠而近,由模糊而逐漸清晰之感受~接著第6小節是由樂團小提琴群與中提琴奏出轉為溫柔的e小調和絃,然後音樂就以快速16分快速音群疾駛,象徵著「夏夜精靈之舞」~也彷彿在序幕揭開之後,帶領觀眾看清整個《仲夏夜之夢》故事的全貌:(按↓圖可進入音樂欣賞)

 

在一長段以弦樂跳弓為主的16分音符快速音群後,由A段開始進入了 ff極強段落,銅管與擊樂與此時加入樂團,整體演奏效果也帶來更多戲劇化表現:

 

抒情的弦樂下行主題:

 

抒情的弦樂主題,中間伴隨著木管樂器愉快歡樂的回應樂句:

 

銅管加入,以豐富的力度變化製造序曲之戲劇感:

 

經過主題再現,進入序曲尾聲,由弦樂為主,伴隨著法國號美聲,演奏出令人動容的溫柔主題:

 

樂曲最終再次回到四個E大調上行轉位和聲,頭尾呼應,為序曲劃下完美句點:

根據孟德爾頌與姊姊芬妮(Fanny Mendelssohn, 1805-1847)之書信往來,此首序曲之創作時間幾乎是不到一個月就完成(1826.07.07. - 1826.08.06.),更顯得孟德爾頌的早慧與出神入化的創作能力與速度。

 

序曲 綜合欣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Xq9GzKXsos


《仲夏夜之夢》詼諧曲

這首詼諧曲(Scherzo)應該是《仲夏夜之夢》非常廣為人知,且被改編為各種演奏編制的超級名曲之一。(另一首容筆者賣個關子,等一下就會介紹)

關於曲序

孟德爾頌於戲劇第一幕結束與第二幕開始之間,安插了劇樂的第一首曲目,即為本首詼諧曲。

在樂譜總譜的首頁,印有文字標示在第一幕後(Nach dem ersten Akte/ After the first act),代表此曲為一二幕之間銜接之間奏曲功能。

第1-8小節,以長笛為主所演奏的,是本曲中著名的「神仙動機」:

 

在本段音樂總譜結尾處,則印有文字標示著幕啟(Vorhang auf),並且於樂曲結束之樂譜下方,標示出第二幕一開始的戲劇角色 Puck以及台詞,因此本曲負責串連第一與第二幕之功能。

台詞之後,註記了「attacca」,代表「音樂旋即演奏」。意即此曲奏畢後,下一段音樂馬上銜接進入下一幕,這都是從樂譜上才能看到的細節,與大家分享~

 

除了上述以長笛為主的木管群演奏的「神仙動機」之外,本曲另一個由小提琴開始之「Puck」主題動機,在曲中與之相互輝映,形成非常歡快的音樂:

 

最後段落,是每個長笛演奏者都練過的「管弦樂片段」XD

筆者身為專業職業從業長笛家,當然一定要介紹這個精彩樂段。下方譜例中可以見到,從P段前一個小節+弱起拍,長笛獨奏進入一大段雙吐才能來得及演奏的快速16分音符斷奏,中間都只能夠在 8分音符吹完後「偷」一小口氣,然後又要吹上一大段。所以這段音樂也可以說是演奏者技巧的試金石,在音樂會中大家可要仔細欣賞長笛首席的精彩演奏喔:

就在這一連串「不能好好呼吸」的雙吐段落後,孟德爾頌安排了弦樂撥弦效果,輕鬆有趣地結束這段音樂~這也是音樂演奏中「Play Difficult Easy」的最好範例。

示範版本

阿巴多指揮柏林愛樂/ 帕胡德長笛獨奏的 精彩現場版本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11O053V13Q

 

詼諧曲全曲欣賞:

https://youtu.be/sUm41WqTix8


閒磕牙  - 孟德爾頌 結婚了嗎?

有的~孟德爾頌晚婚於27歲。據說當時他認識了小他 8歲的 19歲少女 Cécile Charlotte Sophie Jeanrenaud(1817 – 1853)之後,驚為天人且非常愛慕。謹慎言行的孟德爾頌為了確認這是真愛,還特別離開她一個月,要測試自己的感情...。一個月之後,孟德爾頌再也無法忍耐心中的洶湧澎湃,向 Cécile 求婚,兩人婚姻幸福美滿,共育有五名兒女( Carl, Marie, Paul, Lili and Felix August)。

孟德爾頌之妻 Cécile / Mendelssohn's wife Cécile (1846)
孟德爾頌之妻 Cécile / Mendelssohn's wife Cécile (1846)

【第二曲】 奧白朗與蒂妲妮霞已各帶侍從到達了森林。仙王與仙后相遇後,奧白朗便向蒂妲妮霞討那位印度侍僮,蒂妲妮霞堅持不給,並以「再停留下去勢必又吵起來」為由,先行拂袖而去。奧白朗不甘受辱,命令迫克前往採摘「三色堇」,欲趁 仙后在林中安睡時,將此花花汁滴在其眼皮上,仙后醒來,便會以最強烈的愛去 追求第一眼所見的任何東西。

第米屈律斯聽從了海冷娜的情報,到森林中找尋私奔的黑美霞與萊散特;第米屈律斯不斷地驅趕尾隨其後向他求愛的海冷娜,但海冷娜仍緊緊跟隨。奧白朗瞧見這幕,欲使海冷娜得到她想要的愛情。

迫克將三色堇帶回,奧白朗留了一些,其餘的便吩咐迫克去點在那位狠心棄海冷娜而不顧的雅典人眼上。

https://youtu.be/gwDezEi7JMY?t=982


【第三曲】

第三曲配合的劇情是戲劇第二幕第二場,蒂妲妮霞領隨從離開奧白朗,移動至林中另一處,進而吩咐神仙們替她唱一曲催眠曲。一至七小節為前奏。音樂停 止時,休止符上方加註了延長記號,樂譜下方則標示著蒂妲妮霞的台詞:「來, 跳一回舞,唱一曲神仙曲,然後在一分鐘最後一個的三分之一的時間裡大家散開去。( Kommt! einen Ringel-, einen Feensang! Dann auf das Drittel’ner Minute fort! )」

https://youtu.be/gwDezEi7JMY?t=1105


【第五曲】第二幕間奏曲

間奏曲於劇樂中編號第五,樂曲為熱情的快板(樂譜中標示為第二幕結束後演奏),剛好用來銜接劇中的第二幕與第三幕劇情。

 

此間奏曲以曲式分段來說,共分為兩大段,剛好是第一段落「a小調」(1-148小節)與第二段落「A大調」(149-190小節)。

 

第一段落可再分為:三段體A-B-A+尾奏。

其區分段落如下:

段落分段 小節數
A(a小調) 1-36
B(A小調) 36-73
A'(a小調) 73-111
Coda 111-結尾

 

一起欣賞這首間奏曲的開頭,由木管群與小提琴I 共同交織而成的a 小調主題旋律:

 

大提琴群的5小節經過獨奏句之後,進入A大調的第二段落,這裡開始也呼應了即將來到的第三幕劇情:

https://youtu.be/z6nCHF2juRM?t=167

 

音樂進入B段,由低音管獨奏,帶領演奏出流暢的新主題:

 

全曲樂譜版本

https://youtu.be/gwDezEi7JMY?t=1426


【第七曲】第三幕間奏曲 - 極寧靜的(Con molto tranquillo)

萊散特與第米屈律斯被迫克各自引開,筋疲力盡而睡,海琳娜與黑美霞也分別因疲累而在森林中睡去。

劇樂第七曲共有一百一十七小節,全曲唯有在第一百一十四小節,作曲家以 括號文字標示戲劇的場景:涼亭再度打開,可看見蒂妲妮霞、波頓與仙子們( Hier öffnet sich die Laube wieder und man sieht Titania und Zettel mit den Elfen. ),以及 同時標示著奧白朗潛隨其後 ( Oberon im Hintergrunde verborgen. )之舞台設計,除 此之外,便沒有其他的對話段落插入及文字標示。

此曲的曲式為三段式加上尾奏:第一至三十五小節為 A 段,三十五小節至 七十三小節為 B 段,七十四小節至一百一十四小節回到 A’ 段,一百一十四小節 後則是尾奏。在音樂設計上,作曲家選擇了向來被視為森林象徵的法國號吹奏出相當優美動人的主旋律,益加突顯了戲劇發生的地點;並以音色相當融合的低音管協助其和聲。這段溫婉的催眠樂聲正是 A 段的主題,可稱作催眠主題。

https://youtu.be/gwDezEi7JMY?t=1942


【第九曲】結婚進行曲(Hochzeitmarsch)

結婚進行曲的曲序是在第9首,演奏的時間點為第四幕結束後(Nach dem schlusse des vierten Aktes),屬於第五幕的前奏音樂,並在第12首再次出現。樂曲開頭由3部 C調小號領奏,演奏出雄壯的三連音信號節奏,接著第6小節起全體管弦樂以祝福與肯定的樂句來引導儀式的進行,象徵新人們在這段莊嚴又華麗的音樂下完成了結婚典禮。

 

接下來音樂氣氛轉為溫和的敘述場景,再逐漸透露出婚姻典禮的喜悅氣氛;樂曲第94小節總譜下方還標示著「幕拉起」(Der Vorhang auf.)、「婚禮的隊伍上場」(Der Hochzeitzug kommt.)等戲劇相關動作指示,顯見孟德爾頌譜曲時,心中對於整體戲劇的畫面感,真實地呈現在音樂的譜寫中:

隨後出自內心的欣喜,又在管弦樂合奏的熱鬧氣氛中現身,再次回到第一段婚禮旋律的主題,壯麗地結束全曲。

 

全曲樂譜版本欣賞

https://youtu.be/gwDezEi7JMY?t=2442


【第十曲】送葬進行曲

開場音樂自第一小節起延續至第十小節,由 C 調小號及定音鼓奏出,第十一小節音樂休止;樂譜標示著開場白的台詞,並指示其持續至匹拉穆斯身亡時的哀號:「咱已一命,一命喪亡」( Nun tot, tot, tot, tot, tot! )

https://youtu.be/gwDezEi7JMY?t=2736


【第十一曲】〈小丑之舞〉

劇本第五幕中,當工匠把最「可悲的戲劇」演完時,提修斯吩咐他們:「現在把你們的收場詩擱在一旁,還是跳起你們的貝格摩舞來吧!」(Aber kommt, euren Bergomasker Tanz! Den Epilog lasst laufen. )接著,劇本要求跳舞的效果。在「凡有舞必有音樂」的準則之下,作曲家在此安排了劇樂第十一曲,還特別賦予此曲一個特別的標題 ─〈小丑之舞〉。

https://youtu.be/gwDezEi7JMY?t=2800


【第十三曲】終

全曲以四個和絃開始,起初調性並不明確,直至第八小節起,始轉為 e小調繼續進行;至一百六十九小節形成一完整的樂段,期間未被對話段落中斷。 為了達到劇本所要求的歌舞效果,作曲家在此處安排了合唱團、弦樂器群以及少 數管樂器,共同構成樂團伴奏的女聲合唱曲。在配器的部份,第一小提琴與第二 小提琴各自再分為兩部,演奏著前一曲便曾出現過的精靈動機;豎笛、低音管、 大提琴、低音大提琴及定音鼓,則是就精靈動機發展成適切的和聲,與合唱團同 步成為另一組音響;因此,此處的這段音樂,在聽覺效果上顯得益加豐滿,不由 得令人聯想到戲劇中,在仙王、仙后一聲令下,齊聲歌舞祝福的諸位精靈所形成有舞有樂、熱鬧歡慶的場面。

https://youtu.be/gwDezEi7JMY?t=2938


【劇樂全曲欣賞】
1984年柴利畢達克指揮慕尼黑愛樂 CD版本欣賞

https://youtu.be/ibtNY9SaEgY

 


為何你該閱讀 ⟪仲夏夜之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CI6o-kbqrs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 前往蹦藝術 Podcas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BON旅行】蹦藝術X緣點旅行社  2024年8月|普契尼逝世百年.四大歌劇音樂探索之旅

【BON旅行】蹦藝術X緣點旅行社
2024年8月歐洲旅遊行程|普契尼逝世百年.四大歌劇音樂探索之旅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蹦藝術」X「緣點旅行社 」=「BON VOYAGE❤️

2024年夏季,蹦藝術最棒的歐洲歌劇音樂旅遊活動來了🎉

 

今年是義大利歌劇作曲家普契尼逝世百週年之紀念大年,本次北義「普契尼逝世百年.四大歌劇音樂探索之旅」由林仁斌老師親自規劃,聯合緣點旅行社,將帶領所有愛樂者親赴普契尼故鄉,參與普契尼義大利官方之音樂節百年盛宴

飛一趟義大利,參與普契尼音樂節,尋根作曲家博物館,欣賞最知名四大歌劇《托斯卡》、《波西米亞人》、《蝴蝶夫人》、《杜蘭朵公主》等四大歌劇,這是旅遊歐洲最貼心、浪漫與欣喜的全新旅遊精緻規劃,真是令人怦然心動:

 

行程八大特點:

 

合作旅行社:緣點旅行社

官網專屬網頁(可進入專屬網頁下載完整檔案與價目表):

 

行程諮詢與報名方式

旅行社領隊:蔡雅安先生

行程諮詢與報名聯絡人:
→蔡先生 0961-211826 
Line ID: tsaiyaan 

 


本次行程總覽參考

*實際行程以出發前確認之最後版本為主,主辦單位保留行程微調之權利。

 

行程諮詢與報名方式

旅行社領隊:蔡先生的LINE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 前往蹦藝術 Podcas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BON音樂】蹦藝術《一杯咖啡時光》:賀新年~談管弦樂中的熱鬧爆棚超級名曲!

【BON音樂】蹦藝術《一杯咖啡時光》:賀新年~談管弦樂中的熱鬧爆棚超級名曲!
Exciting Classical Orchestra Music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講座簡介

2024年農曆年後,蹦藝術X8%ice CAFÉ 「林仁斌音樂講座」《一杯咖啡時光》將再度於 8%ice Cafe.永康店 重磅登場

週二午後,在8%ice Café 遇見美好音樂,在那文字與繪畫的終點,音樂開始了

蹦藝術林仁斌將以不容錯過的各式主題,引領您一同感受日常生活中音樂的各種面貌與美好

仔細聽~原來音樂一直在你身邊

C’est si bon!!!

這一切,都是如此美好~

 

課程主講:林仁斌

延伸閱讀 林仁斌老師專訪:

 

精彩的管弦樂世界

 

常見的管弦樂位置圖

 

→基礎管弦樂團知識

 

好和弦的管弦樂影片,做得很棒喔~

https://youtu.be/7ZDGgmN8atM

 

先來欣賞一首精彩的管弦樂爆棚專輯:

羅西尼:歌劇《威廉泰爾》序曲 

https://youtu.be/vlYytyZ57pY

 

完整專輯資訊:

1 Light Cavalry

2 Fra Diavolo

3 Zampa

4 Poet And Peasant

5 Donna Diana

6 Orpheus In The Underworld

7 William Tell

https://open.spotify.com/album/028MlHHw5nDEbAtxBW1a5e?si=fdGKHndmRnmh7eAFJpBFVg

 

從樂曲背景出發吧:

https://bonart.com.tw/rossini-overture-to-william-tell/

 

了解樂曲背景與曲式之後,Kuso一下是需要的😆

媽媽之歌

 

這位媽媽因為演唱《媽媽之歌》紅遍全球之後,把自己變漂亮了~然後加碼再唱了《爸爸之歌》:

《爸爸之歌》


再來一張精彩無比的管弦樂專輯:

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op.49

辛辛那提第一版(2001年)

搭配合唱團演唱,真實加農砲助威

https://youtu.be/0qVscsEKGIM

 

完整專輯資訊:

 

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op.49

辛辛那提第二版(2004年)

真實加農砲再次重現江湖🎉

https://youtu.be/vMrX7mjs7fQ

 

從背景與曲式開始了解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

https://bonart.com.tw/tchaikovsky-1812-overture/

 

見證真正加農砲發射時,搭配音樂的震撼力:

https://youtu.be/LGPqtXv72Wg

 

當然,還有這樣的管弦樂爆棚音效專輯:

Erich Kunzel & The Cincinnati Pops Orchestra - Round Up

 

Youtube上的完整專輯欣賞:

0:01 Sounds of the West

0:57 Rossini- William Tell Overture

4:33 Elmer Bernstein (arr. Christopher Palmer)- The Magnificent Seven

10:08 Waxman- The Furies Suite

14:15 Christopher Palmer, arranger- Round-up: Anthology of TV Western Themes (Frankie Laine, vocals)

18:47 Alfred Newman (arr. C. Palmer)- How the West Was Won

26:12 Dimitri Tiomkin- Gunfight at the OK Corral (F. Laine et al, vocals)

34:49 Richard Hayman: Pops Hoedown

42:03 Jerome Moross- Big Country

45:06 D. Tiomkin (arr. Palmer)- High Noon (F. Laine, vocals)

47:43 Coyote & Crackling Campfire

48:46 R. Hayman, arranger- Western Medley (Men of the May Festival Chorus)

58:56 Bruce Broughton- Themes from Silverado

https://youtu.be/wL5fYNdwFPo

 

也有這樣,鬼怪鬼怪的爆棚音效專輯...XD😆

Erich Kunzel & The Cincinnati Pops Orchestra - Chiller

 

穆索斯基《荒山之夜》

https://youtu.be/ftwOy1sUFQ0

 

想要再來多一些嗎?Here you are!

【BON音樂】一首會笑的音樂~布拉姆斯大學慶典序曲

https://bonart.com.tw/johannes-brahms-academic-festival-overture-op-80/

 

 

來幾段布魯克納的音樂

除了馬勒、蕭斯塔柯維契、華格納之外,布魯克納應該是最能將管弦樂團能量發揮到極致的作曲家了❤️

第四號交響曲

第三樂章

 

第四樂章

 

布魯克納:第五號交響曲

 

布魯克納:第八號交響曲

 

蕭士塔高維契:第十號交響曲

 

蕭士塔高維契:第十號交響曲

第二樂章

 

蕭士塔高維契:第十號交響曲

第二樂章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 前往蹦藝術 Podcas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BON音樂】音樂會選曲之巧妙邏輯 - 談鋼琴家橫山幸雄2024'台灣獨奏會曲目

【BON音樂】音樂會選曲之巧妙邏輯 - 談鋼琴家橫山幸雄2024'台灣獨奏會曲目
Yukio Yokoyama 2024 Taiwan Piano Recital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欣賞古典音樂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金氏世界紀錄日本鋼琴家 橫山幸雄(Yukio Yokoyama, b. 1971-)2024年台灣音樂會DM

 

→OPENTIX售票網頁

 

橫山幸雄 小檔案
1990年第十二屆波蘭華沙蕭邦鋼琴大賽第三獎與蕭邦奏鳴曲詮釋獎得主。
金氏世界紀錄記載24小時以內,連續演出最多作品的藝術家保持者。
波蘭政府頒發授予「蕭邦護照」全球百位榮譽藝術家。
全盲天才鋼琴家 辻井伸行之授業恩師。

日本籍鋼琴家橫山幸雄(Yukio Yokoyama, b. 1971- )畢業於法國巴黎國立高等音樂學院(CNSMDP), 1990年取得鋼琴與室內樂最高演奏文憑;同年榮獲第十二屆華沙蕭邦鋼琴大賽(International Chopin Piano Competition)第三獎(當年首獎從缺)與「最佳蕭邦奏鳴曲詮釋獎得主」。他亦是蕭邦國際大賽中有史以來最年輕獲獎的日本鋼琴演奏家。

橫山幸雄曾獲日本文化部文化廳藝術獎文部大臣新人賞等多項國內榮耀,並曾獲波蘭政府所頒發之「蕭邦護照」榮譽。(此護照全球僅百位藝術家獲得,皆由波蘭政府認定於全球推廣蕭邦音樂最具代表性之藝術家)。

多年來 橫山幸雄始終保持熱力十足的演奏與衝勁,無論是現場音樂會或是唱片錄音,皆在日本受到高度好評:

2010年舉辦紀念蕭邦200周年誕辰音樂會,並於其中一場連續演出蕭邦 166首鋼琴獨奏作品,被金氏世界紀錄記載「單場音樂會 24小時以內,連續演出最多作品的藝術家保持者」。

2011年橫山幸雄又在同一天單場音樂會連續演奏蕭邦 212 首鋼琴作品,包含 46首蕭邦從未出版的作品,再破金氏世界紀錄~他表示希望大家能更了解與接近蕭邦的內心深處。

他出版過的 CD在 Affairs Arts Festival與 International Liszt Record Grand Prix都獲得聲望極高的獎項;他錄製出版過的 CD包含;蕭邦全套作品,兩首蕭邦鋼琴協奏曲,貝多芬全本鋼琴協奏曲,柴可夫斯基第一號與拉赫曼尼諾夫第三號鋼琴協奏曲音樂會錄音,2013年李斯特超技練習曲全本錄音,舒曼作品錄音,2015莫札特作品錄音,舒伯特全套即興曲,以及他個人25周年紀念 CD;2018年1月錄製,拉赫曼尼諾夫第二號與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音樂會錄音,2018年德布西前奏曲全集等,目前能在 NAXOS JAPAN網站 ART INFINI聽到。

2024年台灣兩場獨奏會簡介

以下文字取自橫山幸雄粉絲專頁

日本籍鋼琴家橫山幸雄(Yukio Yokoyama)畢業於法國巴黎國立高等音樂學院(CNSMDP),師從雅克·魯維耶、弗拉多·珀爾穆特等人。 1989 年,他在 Bussoni 國際比賽和 Marguerite Long-Jacques Thibeaud 國際比賽中獲獎。 1990年,19歲於巴黎音樂學院,獲鋼琴和室內樂最高演奏文憑,同年獲波蘭蕭邦國際鋼琴比賽第三名(當年冠軍從缺)和蕭邦奏鳴曲詮釋獎。

2010年,他在一場音樂會上連續演奏了166首蕭邦獨奏作品,包括所有已出版的作品和主要的遺作,大部分是書面的。 金氏世界紀錄授予他「24 小時內獨奏藝術家演奏的最多音樂作品」類別的世界紀錄。 為表彰這一成就,波蘭政府授予他「蕭邦護照」,在蕭邦誕辰 200 週年之際,向全球 100 位推廣與蕭邦作品相關的特別活動的藝術家頒發了證書。 而在2011年,橫山在一場音樂會中連續演奏了212首蕭邦獨奏作品,包括此前未發表的作品,從而打破了他自己的金氏世界紀錄。

2015年在巴黎慶祝拉威爾誕辰140週年之際,因演奏拉威爾鋼琴全集而獲得高度評價。 2017年與指揮家葛濟夫合作演奏蕭斯塔高維契鋼琴協奏曲。 他在新西伯利亞與Andris Mustnen指揮的新西伯利亞交響樂團合作舒曼鋼琴協奏曲,並於2018年在萊比錫Gewandhaus Quartett的訂閱音樂會上亮相,並於2019年與Fabio Luisi指揮的丹麥國家交響樂團合作演出。

橫山幸雄也擅長作曲,已發行過個人作品的CD,與出版個人樂譜由日本YAMAHA出版;他持續發行個人 CD 且獲得了許多重要的獎項,包括日本文化廳藝術節(唱片部門)的優秀獎和國際李斯特唱片大獎。 在 Sony Music Direct 上發行的 Prelude – Chopin Masterpieces 和 Schuman Fantasy,標誌著他首次亮相 25 週年。 他不僅作為國際演奏家,而且作為音樂教育家,取得了多項令人矚目的成就。 2017年3月,就任日本帕德雷夫斯基協會會長推廣其作品。 2019年日本波蘭建交100周年,也是令和元年,他舉辦連續3日每天8小時在東京歌劇院演出蕭邦240首作品,包含室內樂作品,再次打破連續演出蕭邦作品的紀錄。他也常受邀擔任國際鋼琴比賽評委與音樂節活動。同時他也是伊麗莎白音樂大學客座教授,名古屋藝術大學客座教授。 疫情也經營私人沙龍「BIANCALA沙龍」推廣古典音樂。此外,他還一直在直播每月一次的鋼琴直播節目“My Heart Piano Live”,積極參與推廣。 2020年是他在蕭邦鋼琴比賽中獲獎30週年,橫山幸雄擁有品酒師執照並在東京有自己的義大利餐廳,時常舉辦小型音樂沙龍,持續推廣古典音樂。

2019年橫山幸雄來台演出全本蕭邦鋼琴協奏曲與管弦樂作品全集得到熱烈迴響,疫情後首次來台,演出貝多芬、李斯特、拉威爾、蕭邦等作曲家膾炙人之經典鋼琴名作,也包含橫山幸雄改編的曲目-聖母頌;樂迷切莫錯過這場經典音樂盛宴。


從本次音樂會選曲開始談起:

 

【 演出曲目 Programme 】

1、橫山幸雄改編:聖母頌-巴赫主題即興/古諾
   Yukio Yokoyama: Ave Maria -Improvisation sur le thème de Bach / Gounod

2. 貝多芬:f小調第23號鋼琴奏鳴曲,熱情
   Ludwig Van Beethoven: Sonate für Klavier Nr.23 "Appassionata" f-moll Op.57

3. 李斯特:愛之夢,第三號
   Franz Liszt: Liebesträume No.3

4. 李斯特:弄臣
   Franz Liszt: Paraphrase de concert sur Rigoletto

5. 拉威爾:為已逝公主的孔雀舞曲
   Maurice Ravel: Pavane pour une infante défunte

6. 拉威爾:汪洋一孤舟
   Maurice Ravel: Une Barque Sur L'Ocean

7. 拉威爾:小丑的晨歌
   Maurice Ravel: Alborada Del Gracioso

8. 蕭邦:C小調夜曲,作品48-1
   Frédéric Chopin: Nocturne No.13 c-moll Op.48-1

9. 蕭邦:第四號F小調敘事曲,作品52
   Frédéric Chopin: Ballade no.4 f-moll Op.52

10. 蕭邦:降A大調波蘭舞曲《英雄》,作品53
   Frédéric Chopin: Polonaise no.6 "Héroïque" As-Dur Op.53

選曲三大中心思想:

貝多芬.蕭邦+李斯特.拉威爾

 

橫批一點靈:

浪漫鋼琴音樂

許多朋友們可能不知道,其實橫山幸雄除了鋼琴彈得好,後來還拿了「品酒師執照」執照外,也是一位相當優異的作曲家~

 

這次的訪台曲目第一首樂曲,就是他以巴哈平均律,後來被法國作曲家改編加上旋律之《聖母頌》作為發想的改編作品,一起欣賞橫山幸雄本人在音樂沙龍的演奏:

橫山幸雄改編:聖母頌-巴赫主題即興/古諾  

Yukio Yokoyama: Ave Maria -Improvisation sur le thème de Bach / Gounod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wV-jdBhZuU

 

這首樂曲也因為特殊的主題發想,加上具有頗為炫技的段落,在日本鋼琴界被廣泛地於發表會/沙龍裡演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Sb6238ksm0

 

這次可以聽到橫山老師用自己的作品開場音樂會,不知不覺感覺到有期待感浮現了~

 

接下來的樂曲是1804年至1806年,也就是音樂會「從巴赫出發」、接著「進入貝多芬」的過程~一起欣賞橫山老師的演奏版本:

貝多芬:f小調第23號鋼琴奏鳴曲,熱情    

Ludwig Van Beethoven: Sonate für Klavier Nr.23 "Appassionata" f-moll Op.57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NXybwWiTS0

 

《熱情》鋼琴奏鳴曲寫作於1804年至1806年,共有三樂章,別稱「Appassionata」因而得名,也是貝多芬最常被演奏,並被認為是貝多芬具有極大幅度音樂情許變化的傑出鋼琴奏鳴曲;

音樂演奏就是以許多的小細節與要求所構成,而大師班更是每位音樂家學習之路的必經過程,下方影片是横山幸雄於鋼琴大師班教授這首鋼琴奏鳴曲之影片,大家也能在他講解與示範的過程中,從他對演奏清晰度,音符的顆粒、音樂句法的表現等等的各項細部要求,感受到巴黎高等音樂院畢業的他,演奏如此精妙音樂的各項秘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DWlSPbZegw

 

前述提到,横山幸雄自身就是一位優秀的作曲家/改編者,下面這段影片,如果從頭欣賞,那就是横山幸雄登台演奏30週年紀念音樂會裡,他親自演奏的《致敬拉赫曼尼諾夫 ~Vocalise~》(オマージュ・ア・ラフマニノフ ~ヴォカリーズ~),非常值得一聽。

而如果直接從(6:46)處開始欣賞,就是李斯特最知名的音樂會小品《愛之夢》第三號。

《愛之夢》第三號擁有美好的旋律、迷恩的和聲,以及李斯特那迷死人不償命的炫技,可說是鋼琴界裡最知名的夢幻音樂小品。

横山幸雄經常於音樂沙龍中演奏此曲,嫻熟的句法與高穩定之演奏,讓他的詮釋充滿著迷人的芳香:

李斯特:愛之夢,第三號(6:46 開始為愛之夢)

Franz Liszt: Liebesträume No.3

https://youtu.be/Ya4WNL5qU_U?t=406

 

從《愛之夢》開始,我們正式進入「鋼琴之王」李斯特的國度~

 

李斯特:《弄臣》主題幻想曲

Franz Liszt: Paraphrase de concert sur Rigolett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NRcAr0RvkQ

 

李斯特的改編曲五花八門,從交響曲到歌劇改編,每一首樂曲都充滿著高度炫技與不可思議的樂句幻想。

在這首以威爾第歌劇《弄臣》作為發想的音樂會幻想曲中,李斯特著重在第三幕裡最知名的四重唱《美麗的愛之女》(Bella figlia dell'amore),由公爵開頭,吉普賽女郎(殺手之妹)接續,再進入曲主角Gilda與弄臣Rigoletto的四重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YRZOEzoOgQ

 

而後半段起(5:18)李斯特則以四重唱中,女主角Gilda的旋律(2:15)作為根基,再次不斷發展驚人的鋼琴旋律,實在是一首精彩無比的音樂會幻想曲,作為上半場結尾,肯定將是令人擊節讚嘆~

 

拉威爾的作品一直是筆者的最愛,《為已逝公主的孔雀舞曲 》,這首樂曲旋律看似平淡,伴奏型態單純,卻有著古樸之美且如泣如訴的故事感,橫山老師選擇以這首樂曲作為下半場的開始,應該是要將大家漸漸地拉入拉威爾美妙的法國風音樂世界裡~

請欣賞樂譜版本:

 

拉威爾:為已逝公主的孔雀舞曲

Maurice Ravel: Pavane pour une infante défunt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PHSHZssOLs

 

接著,是拉威爾於1922年以紙捲鋼琴灌錄之珍貴演奏❤️

拉威爾於1922年以紙捲鋼琴灌錄之珍貴演奏

Ravel "Pavane pour une infante défunte" 1922 piano rol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n6_yT9SKpM

 

而接下來的兩首樂曲《汪洋一孤舟》與《小丑的晨歌》,需一起介紹。

拉威爾在1905年,以傑出的手法,創作出包含五首樂曲的《鏡》(Mirrors)組曲,每一首標題如下:

  1. 夜蛾(Noctuelles):獻給詩人雷恩-保羅·法格(Léon-Paul Fargue)。
  2. 悲鳥(Oiseaux tristes)獻給初演者的里卡多·韋恩斯(Ricardo Viñes)。
  3. 海上孤舟(Une barque sur l'ocean)獻給畫家保羅·蘇德(Paul sordes)。
  4. 丑角的晨歌(Alborada del gracioso)獻給評論家卡弗葛萊西(Michel Dimitri Calvocoressi),此曲被公認為拉威爾最難的鋼琴曲之一。
  5. 鐘谷(La vallée des cloches)獻給作曲家莫里斯·德拉志(Maurice Delage)。

 

如上述標題可見,每一首樂曲都標示出拉威爾題獻的對象,來自當時以拉威爾為首,結合了當時年輕音樂家、作家的知名藝文團體《Les Apaches》,拉威爾為其中五位寫作出這些精彩的樂曲,其中最知名的即為第三首《海上孤舟》與第四首《丑角的晨歌》,拉威爾甚至在之後也為這兩首樂曲譜寫管弦樂版本。

 

拉威爾:《汪洋一孤舟》

Maurice Ravel: Une Barque Sur L'Ocean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O5wMctUSAM

 

拉威爾:《丑角的晨歌》  

Maurice Ravel: Alborada Del Gracios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CKDG7w2S9c

 

《丑角的晨歌》管弦樂版本欣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mMs9NELMw

 

《丑角的晨歌》蕭邦鋼琴大賽首獎得主劉曉禹之現場演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9h0QXJ0d-k

 

接下來,是橫山老師最愛的「蕭邦時間」~我自己幻想著,既然現在衛武營「瘋迷24小時」作曲家系列這麼受到歡迎,哪天台灣也來一次「24小時蕭邦」,或者「蕭邦全部樂曲演奏」,應該也會是夠瘋狂且非常吸引人的音樂會活動~

 

橫山老師將以這首慢速,帶有濃濃憂鬱氣息的C小調夜曲 op.48 No.1,開啟音樂會中的蕭邦世界:

蕭邦:C小調夜曲,作品48-1     

Frédéric Chopin: Nocturne No.13 c-moll Op.48-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itUjirAF3w

 

同樣地,從橫山老師於大師班的教學影片中,的影片,慢慢欣賞他教授此曲的方式與示範演奏,相信您對於蕭邦音樂的語法,還有那極度清晰的音符與顆粒感,會更加感動~

 

橫山幸雄於大師班中親授蕭邦夜曲的演奏細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DqPDwp7e3U

 

橫山老師也是一位不藏私的音樂家,其實他的影片相較於其他日本音樂家算多,且種類也非常多元,看得出他相當「入世」,也很懂得生活。這段影片是他以蕭邦練習曲 op.10 No.1 為例,採取斜上方拍攝角度,讓觀賞影片者可以清晰地看見演奏手形,進而思考自己的技巧;同時蕭邦音樂中非常講究右手顆粒的清晰,必要時,演奏的「高指法」可以確保音樂主旋律不糊掉,這些細節,我們都能在影片中清晰欣賞到。

至於藉由觀看影片,能得到多少啟發,就看每個人的「慧根」了~

不過大家記得,要常常來蹦藝術看文章,因為大師都說「就算沒有慧根,也要會跟~」常常跟的話,一定會收穫更豐富的,這句話絕對沒有錯~

 

演奏蕭邦的指法與運指方式大公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hl6phuzXyA

 

接下來,是蕭邦的原創曲種:敘事曲(Ballad)

蕭邦共創作了四首敍事曲,皆為單樂章獨奏曲目,樂曲屬於中等長度,需要高超的彈奏技術與想像力,才能演奏出敘事曲飽含著文學思想與故事情境的特點,如同浪漫文學給予藝術家的想想的翅膀,蕭邦的敘事曲,除了是原創,也幾乎建立了難以被超越的極高標準:

 

蕭邦:第四號F小調敘事曲,作品52

Frédéric Chopin: Ballade no.4 f-moll Op.5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D04lvTabHI

 

第四號F小調敘事曲

樂譜版本欣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tmQSWuYwrI

 

趙成珍的現場演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1kSNJOReco

 

音樂會進入尾聲,當然要來一曲波蘭舞曲~而且不來則已,一來就必定是全場觀眾的眾所期待:《英雄》波蘭舞曲!

《英雄》波蘭舞曲是橫山幸雄的「戰馬」,對於此曲他多年來不斷地演奏,每次欣賞都期待能夠聽到其中的「略有不同」,這也是音樂家成長之路,最讓人欣喜之處~

 

蕭邦:降A大調波蘭舞曲《英雄》,作品53

Frédéric Chopin: Polonaise no.6 "Héroïque" As-Dur Op.5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cnU7_ALnok

 

樂譜版本欣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N9NRoPWup8

 

介紹到這邊,相信您對於橫山幸雄這場2024'台灣鋼琴會(台北&衛武營)的曲目規劃與音樂已經熟捻無比,接下來除了趕緊購票準時入場欣賞音樂會之外,也可以接續閱讀這三篇文章,更進一步了解這位「金氏世界紀錄鋼琴演奏家」精彩的音樂與藝術人生喔~

 

延伸閱讀

【BON音樂】金氏世界紀錄鋼琴演奏家 橫山幸雄 介紹(上)其人其事

https://bonart.com.tw/the-guinness-world-records-pianist-yukio-yokoyama-1-of-2/

 

【BON音樂】音樂美酒與蕭邦 – 金氏世界紀錄鋼琴演奏家 橫山幸雄 介紹(下)

https://bonart.com.tw/the-guinness-world-records-pianist-yukio-yokoyama-2-of-2/

 

【BON旅行】蹦藝術2019年東京音樂專屬旅行 – 華沙愛樂+布雷查茲、橫山幸雄音樂餐酒會

https://bonart.com.tw/bonart-2019-music-journey-of-chopin-music/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 前往蹦藝術 Podcas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BON旅行】2024年3月 大人社團X蹦藝術 - 京都雅遊 | 魅麗音樂之旅 探訪小澤征爾音樂塾專屬音樂美食之旅

【BON旅行】2024年3月 大人社團X蹦藝術 - 京都雅遊 | 探訪小澤征爾音樂塾專屬 魅麗音樂之旅
2024 Bonart Japan Kyoto Music Journey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大人社團正式行程官網

 

想飛的心再次悸動了嗎?

大人社團X蹦藝術的2024年初春超強規劃《京都雅遊 | 魅麗音樂之旅》,攜手緣點旅行社,聯合蹦藝術林仁斌老師,帶您親訪京都,探訪小澤征爾音樂塾的音樂王國,並且擁有專屬歌劇劇場參訪導聆(MUZIK副總編輯連士堯隨團翻譯),以及全程美食美景~萬中選一的美好行程,就在《京都雅遊 | 魅麗音樂之旅》!

 

行程滿滿亮點與獨家行程

 

 

 

 

 

 

有關進一步了解、諮詢與報名

請點按下方藍色字體連結Q&A圖片,進入「大人社團」官方活動網頁

→大人社團正式行程官網

 

 

合作旅行社:緣點旅行社

→行程官方網頁

 

行程諮詢與聯繫窗口:領隊蔡先生

 

完整行程資料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 前往蹦藝術 Podcas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BON旅行】遊記:2023' 冬 - 蹦藝術 遇見帕胡德與蘭格拉美 - 聽見天籟之音之旅

【BON旅行】遊記:2023' 冬 - 蹦藝術 遇見帕胡德與蘭格拉美 - 聽見天籟之音之旅
Bon Voyage - 2023 Pahud & Langlamet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蹦藝術X緣點旅行社 = 「Bon Voyage」❤️

 

 

 

 


每次蹦藝術規劃的藝文之旅,除了帶給學員們的將是一趟心靈富足的音樂藝文饗宴,更是一趟結合美食、舒適與生活品味結合的精緻旅遊體驗

 

讓我們從蹦藝術理事長林仁斌老師為2013年訪問柏林愛樂長笛與豎琴雙首席帕胡德與蘭格拉美的文章談起:

文|林仁斌 蹦藝術網站執行長

https://bonart.com.tw/interview-of-emmanuel-pahud-and-langlamet-2013/

 

11年前,2013年11月10日,第十次蒞臨台灣的 帕胡德(他記憶力真是超級好),將與柏林愛樂豎琴首席 蘭格拉美(Marie-Pierre Langlamet),破天荒地在台灣國家音樂廳幾乎從未出現過的星期日早上10點時段,帶來一場《早安!帕胡德-與豎琴天后的約會》(Bonjour, Emmanuel Pahud)晨光音樂會,當時音樂會全滿,我笑稱「只有天王才敢開早場!」

2013年,筆者與帕胡德與蘭格拉美訪談後的合照

 

於是,10年後,我們迎來了這對柏林愛樂長笛與豎琴雙首席再次聯袂訪台,也因此有了這次結合美樂、美食與獨家見面會的新竹/苗北深度文化之旅❤️


行程從高鐵新竹站的集合開始:

 

這次我們安排了年輕的攝影師博安加入我們,所以難得地,領隊雅安也入鏡啦~

 

這張照片實在太有才~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走出高鐵站集合~出來玩,像秀芳老師這樣,笑得這麼開心就對了

 

照例九人座賓士休旅車接送我們至各景點,司機們貼心的服務,團員們都稱讚不已

 

新竹玻璃工藝博物館

第一站,我們抵達新竹玻璃工藝博物館,運氣超級好,我們這天的來訪,剛好遇上「玻璃幾分熟-當代國際藝術展」開展第一天:

「玻璃幾分熟-當代國際藝術展」不僅是一場藝術的盛宴,更是一次對材料本質的深刻思考。我們通常會將「幾分熟」的概念應用於料理,但在這次展覽中,它成為了玻璃加熱成形的隱喻,展現藝術家對玻璃這一材質的深刻理解和創新探索。

展覽匯聚臺灣及日本23位優秀藝術家,藝術家運用玻璃媒材,不拘泥於任何既定技法,展現出對玻璃的獨特認知與想像。作品從實用器皿到抽象藝術創作,題材廣泛,不僅是對生活美學的一種致敬,更是對自然與生物的讚頌,以及對藝術本身的不懈追求。

 

解說員都說今天是開展第一天,連他們自己都很興奮

 

 

 

 

 

 

 

 

 

 

 

 

 

 

 

 

 

 

大家聚精會神欣賞這次的中日藝術家聯展

 

 

 

偷渡一張自己的獨照,感謝攝影師博安😘

走出新竹玻璃工藝博物館,心情超好,連天氣都好極了~

 

來張大合照

 

132糧倉

中午我們抵達「132糧倉 新竹州警務部部長官舍」,建築於2021年修復完成,為新竹市現存面積最大、歷史最久的高等官舍,十分稀有少見,自日治時期完工至今已超過一世紀。

我們選擇這邊的理由是,現在餐廳由曾連續2年獲米其林必比登推薦的「一號糧倉」主廚王正岳進駐,成立「132糧倉」團隊,經過非常美麗的蛻變,讓百年古蹟蛻變為以料理、特展、私塾講演等,述說新竹在地故事的場域,帶領著市民從味覺、視覺等五感體驗來探索風城的記憶與創新

 

大家都迫不及待想要品嚐這邊的無菜單料理了

 

 

 

 

 

 

 

 

 

午餐非常精緻,每一道都有主廚的用心與團隊的用心說明,非常值得一訪

 

 

以上美食照片,皆為本團團員以手機拍攝,實在太厲害了,照片美到讓我現在都還可以配著白飯欣賞XD

 

吃飽喝足,又是一張歡樂無比的大合照❤️

 

下午的重頭戲,是入場苗北藝文中心,先欣賞主辦單位為我們安排的導覽,然後是與帕胡德與蘭格拉美有約,最後是他兩位首席的天籟之音音樂會,實在太令人興奮了~

一抵達苗北藝文中心,馬上受到佳瑩總監與同仁們熱烈歡迎,真是開心

 

天氣實在太美好,我們在戶外怎麼拍怎麼美啊~

 

請出我們家美少女 Juliette 一起在今晚音樂會海報前合照

 

苗北藝文中心近期特展:

 

 

 

 

略事休息後,回到我平時在苗北藝文中心進行「苗北講堂」的視聽室,我們將等待帕胡德與蘭格拉美蒞臨,我將主持今天的互動見面會,這是今天所有團員們最期盼的美好時光

見面會開始了😘

 

 

我們特別為兩位巨星準備的活動海報,直接投影在牆上,我為他們兩人介紹

 

於是我們的見面會有了最棒的開始

 

打完招呼之後,我們從蘭格拉美為何學習豎琴開始,聊到帕胡德在舞台上的服裝;

 

帕帥說他在舞台上比較喜愛輕便:襯衫或著一件毛衣,加上西裝外套,就很完美(他還說:「就像你現在的穿著」😘)

 

他不喜歡打領帶,會帶來脖子的束縛,不好呼吸;他喜歡能盡情地放鬆呼吸

 

蘭格拉美則為我們回憶了她學習豎琴的緣起:從小時候彈奏鋼琴到開始接觸豎琴,這項樂器漸漸成為了人生的最愛(你看她眼神有閃閃發光喔🌟~)

 

接著繼續聊到豎琴演奏的職業傷害

她說當大量曲目非練不可時,真的對手指是很大的負擔,嚴重時甚至手指破皮,會噴血的

 

一聽到會噴血,大家一定要看看下面這張照片,「怕帥」的表情:

 

帕胡德聽到噴血,做了個好恐怖的鬼臉之後,馬上跟著舉手發言說長笛也有副作用:「就是多多少少會影響聽力...」(你看他的動作)

「因為長笛的高音真的很大聲😆

我恍然大悟...

原來我常常聽不見Juliette Chou Chou 叫我打掃家裡,是因為吹長笛的關係啊~🤔(真是好理由😁

果然是話題王😉🎵👍🏻

 

接下來,讓我為大家介紹帕胡德家中的樂譜牆

牆一共分為三大部分。

最左邊是他過去30年演奏與學習過的曲目;中間是他自己編輯校訂,認為應該出版的樂譜;最後一邊則是作曲家題獻給他,或者他在全球各地買到的樂譜,這是給自己未來20年的探索(聽到這邊,大家都好感動啊~🥹

 

但他笑著說:「現在我都用iPad看樂譜,真的超級無敵方便🌟」(吼~感動氣氛被破壞了😆

 

中間又聊了不少話題,還包括了帕胡德說彈豎琴真的很不容易~但是搬豎琴也不容易(因為我都幫她搬)

 

然後是問到兩位對於在柏林愛樂剛好待滿30年,身為這樣傑出的當代音樂家,如何得以屹立不搖30年?

筆者註:蘭格拉美與帕胡德同年進入柏林愛樂(樂團任期自1993年9月起算),兩人在柏林愛樂一起合作已達30年(2023年),數十年演奏好默契不在言下。

 

認真.努力,是一定要的,但最重要是「信任你的同伴!

 

 

有了「信任」,我們在樂團中共同演奏出最美好的音樂,傾聽彼此,培養感情;然後一起以管弦樂團音樂家的身份退休,交棒給未來的音樂家們,讓音樂一代一代地延續下去(噢~這段結語講得超棒)

 

 

簽名時間❤️

 

 

 

 

 

 

 

 

 

 

 

 

 

 

 

 

 

大合照一張,然後期待晚上的天籟音樂會啦~


音樂會前導聆

今日演出曲目

巴赫:降E大調奏鳴曲,作品BWV1031
J.S.Bach: Sonata in E-flat major BWV 1031

羅塔:為長笛與豎琴而作的奏鳴曲
Nino Rota: Sonata for Flute and Harp

舒曼:三首浪漫曲
Robert Schumann: 3 Romances Op.94

浦朗克:長笛奏鳴曲, FP 164
Francis Poulenc: Flute Sonata

德布西:浪漫華爾滋
Claude Debussy: Valse romantique (solo harp)

戴斯培:航線
Alexandre Desplats: Airlines

皮耶佐拉:《探戈的歷史》選粹

〈尋歡園1900〉

〈咖啡廳1930〉

〈夜總會1960〉

Astor Piazzolla: «Histoire du Tango»

Bordello 1900, Café 1930, Nightclub 1960 

 

我製作的蹦藝術音樂會導聆專屬網頁😊

https://bonart.com.tw/miaobei-art-center-eemmanuel-pahud/

 

導聆當然是偶啦~引用一下苗北藝術中心的官方照片

 

音樂會前導聆會,整個導聆大廳滿滿地擠滿了熱愛音樂的觀眾們

 

音樂會照片也是美極了~感謝苗北藝術中心的官方照片

 

 

 

 

 

由衷感謝苗北藝文中心與新象環境藝術,讓我們這趟旅程如此圓滿、收穫滿滿,且感動不斷

 

最後附上我拍攝的音樂會謝幕照片

 

 

 

 

 

 

 

 

期待再次出遊嗎?(當然要❤️❤️❤️)

明年,我們將啟動蹦藝術的《四季 - 藝起趣玩》系列,春、夏、秋、冬將各自精彩,敬請期待~

下一波2024年3月8日-10日,「遇見慕特與周善祥」等您加入喔~

 

蹦藝術2024年-2025年 旅遊全規劃專屬網頁

https://bonart.com.tw/bonart-music-trip-2024-25/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 前往蹦藝術 Podcas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BON音樂】2023’ 灣聲看世界IV .-亞洲的音樂秘境 | feat. 長笛家Jamine Choi

【BON音樂】2023’ 灣聲看世界IV .-亞洲的音樂秘境 | feat. 長笛家Jamine Choi
OneSong Orchestra Concert 231215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寫在音樂會前

再次撰寫灣聲樂團,看一下蹦藝術資料庫,距離上篇文章,居然已經是五年之後了

心中訝異,沒有覺得很久,但畢竟隔了一個近四年的疫情時間,一晃眼,時光真的五年就過去了...

但好消息,隨時疫情遠去,那過去幾年似乎停滯的時光,也一點一點地重新流動了幾來

 

《灣聲看世界IV .-亞洲的音樂秘境》

這次應邀前來欣賞的,是灣聲樂團2023年末的最後一檔精彩音樂會規劃《灣聲看世界IV .-亞洲的音樂秘境》,節目介紹如下:

攜手國際長笛女神Jasmine

一起用音樂遨遊亞洲

 

2021年的新年音樂會

灣聲曾特邀國際長笛演奏家-Jasmine Choi

一起登上國家音樂廳演出

但因為疫情無法如期合作

 

這次灣聲再度邀請Jasmine女神

接續當時未完成的旅途-《臺灣貳拾肆》

並和灣聲一同演出多首臺灣、韓國歌謠的長笛協奏曲之外

灣聲還會帶著大家一起深入亞洲的音樂秘境

 

12月16、23日(六)14:30

誠品表演廳(臺北市信義區菸廠路88號B1)

歡迎搭上灣聲航空,一起翱翔亞洲

 

演出曲目

在那遙遠的地方

相思河畔

梭羅河畔

濱邊之歌

《望見青春風》長笛協奏曲

《草螟弄雞公》長笛協奏曲

《江原道阿里郎》長笛協奏曲

印度民謠組曲

一根扁擔

《臺灣貳拾肆》長笛協奏曲

(*主辦單位保留曲目異動之權利)

演出者

灣聲樂團

音樂總監、指揮暨導聆/李哲藝

長笛演奏家/Jasmine Choi

長笛演奏家/Jasmine Choi 介紹

 

延伸閱讀:詳細介紹

https://bonart.com.tw/beautiful-international-flutist-jasmine-choi/

 

偷偷說個小典故,2020年12月中,疫情依舊緊繃時,Jasmine排除萬難來到台灣進行隔離,準備進行灣聲樂團於2021年1月1日的《臺灣的聲音 新年音樂會》演出之前幾天,突然因為台灣疫情升溫考量,而無法演出,所以她居然就在防疫旅館隔離期滿之後,直接飛離台灣,使得當年的合作計劃延期...

 

下圖為2020年12月25日灣聲樂團的正式音樂會公告:

 

不過這幾年的等待是值得的,因為這次不但等到Jasmine再次訪台,哲藝還幫她多安排了幾首合作樂曲,光是協奏曲部分就有四首(《望見青春風》長笛協奏曲、《草螟弄雞公》長笛協奏曲、《江原道阿里郎》長笛協奏曲與《臺灣貳拾肆》長笛協奏曲)一次滿足更多喜愛欣賞她演奏的粉絲XD

 

音樂會介紹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T1gpBw7L4c

 

特地過來誠品音樂廳拍攝彩排的我,當然變成粉絲 No.1~隔了幾年終於在台灣見面,第一件事情當然是來張自拍啦😘

 

今天的這篇文章圖文並茂,包括了當天彩排與音樂會,也順勢分成兩部分呈現:

 

Part.1 彩排篇

今天樂團首席為黃裕峯,曾師事小提琴演奏大師林克昌,盡得真傳,林克昌曾評論其演奏詮釋「熱情澎湃,豐富多變」,擔任灣聲樂團首席多年,演奏深受好評。

 

音樂總監哲藝今天也同時擔任指揮與音樂會導聆,開始排練前先與團員們統整一遍演出曲目細節,也因為今晚音樂會多為長笛協奏曲,編制以弦樂團為主:

 

大提琴首席李建樺,畢業於奧地利國立格拉茨音樂暨表演藝術學院,同樣演奏與各式得獎資歷傲人,琴音溫暖

中提琴首席王瑞,曾臺北市立交響樂團(1997-2021),目前擔任灣聲樂團中提琴首席,在國內擁有極高知名度

 

中低音區團員們美照先多來幾張

 

 

 

 

 

 

哲藝指揮時偏好以雙手手勢帶出細緻音樂內容,不用指揮棒~但我怎麼覺得這張照片的姿勢有點像小澤征爾?XD

 

馬上來張多重曝光,展現出手勢的千變萬化~來幫你平反一下

 

Jasmine已經在旁等待

 

投影在背後巨大布幕上的,就是上次Jasmine在隔離之後錯過的《臺灣貳拾肆TAIWAN 24》,原本是2021年就要演出,沒想到好事多磨,硬是晚了兩年才終於可以現場演奏,終於啊~~

 

哲藝正在為Jasmine解釋封面圖,來自向陽的精美手繪插畫

 

哲藝於2020年末全新創作的《臺灣貳拾肆TAIWAN 24》,以詩人向陽的著名詩集 <四季> 作為靈感發想,為描寫臺灣24節氣之特殊題材協奏曲, 加上詩人向陽才華洋溢之親筆繪畫作品襯托,更讓此曲充滿濃濃臺灣味,樂曲同樣非常動人,一聽就讓我非常喜歡。

哲藝曾表示,這首曲子用西方長笛來演奏,更加是有利於臺灣音樂在國際的推展,但他也同時認為,意境上如以竹笛(Dizi)來表現,也有令人驚艷的表現。而這次Jasmine的長笛版本,樂團特別搭配別具風味的揚琴,中西合璧,優美含蓄的旋律,感受又跟2021年時的竹笛+豎琴版本不同,各有風情。

 

不知道他們這時候聊了什麼?可能講到「等了好幾年,終於演到這首樂曲了」XD

 

讓筆者先來為大家科普一下臺灣的24節氣:

二十四節氣

*資料取自「農業部」網站

 

樂曲開始,氣勢萬千

 

 

除了《臺灣貳拾肆TAIWAN 24》之外,這次也增加了另外三首協奏曲,因此對Jasmine來說,曲目量不但是「加倍返還」,還直接「接二連三」,變成一場音樂會要吹四首協奏曲+安可曲目,真的需要極佳的體力與控制能力

 

彩排休息時,我跟Jamine在觀眾席小聊一下,我請她讓我稍微拍一點樂譜,目的是讓讀者們稍微知道一下這些協奏曲的難度,確實相當難

「Too many notes🤣 」Jasmine邊展示她的樂譜,邊笑著這樣說

 

好看的彩排照片大放送時間

 

 

後面兩位,俊男:顏毓恒(樂團副首席)美女:王康恬(小提琴助理首席),連聊天畫面也很俊美,都被我拍下來了吼XD

 

認真的Jasmine,一編排練一邊仔細地做筆記,如同她說的,哲藝創作的樂曲,其實難度都相當高,需要聚精會神地演奏

 

繼續(苦)

 

Jasmine的笛聲明亮清澈,著重聲音的投射,在舞台下聽著,非常舒服

雖然是演奏 14K金管身,但她說:「很神奇,我的金管身搭配銀吹頭,大家都說音色最好;我自己也喜愛這樣搭配的聲音回饋。」

 

練完後她笑著說:「我覺得我好像吹了五場音樂會...」

 

 

 

彩排終於結束~再來一張工作照

旁邊就是Jasmine這麼厲害的自拍高手,當然這張自拍照片一定要由她來掌鏡,畫面才會美~對吧

 

 

Part.2 音樂會篇

一連串的彩排之後,晚間音樂會正式登場,又要再吹一次五首協奏曲了(咦?)

 

指揮哲藝出場

 

居然擺出了帕華洛帝招牌姿勢XD

 

哲藝也親自導聆,解說樂曲十分有內容,因為從作曲到編曲他一手包辦,說起每首樂曲的典故與編曲特色,信手捻來,饒富趣味,觀眾們聽得津津有味

 

今晚曲目主題是「亞洲音樂秘境」,灣聲航空,即將起飛~

《相思河畔》、《梭羅河畔》、《濱邊之歌》,每首樂曲都動聽:

 

接著介紹Jasmine出場,名列世界著名長笛家,尤其又是活躍之女性演奏家,無論是體力與生活中的自律,都能見到她對待自己職業生涯的認真待度,其實都是許多人的標竿

 

即將演出:《望見青春風》、《草螟弄雞公》與《江原道阿里郎》三首長笛協奏曲

 

來了來了~闊別兩年,終於再次在台灣演出

 

雖然妳聽得很認真,但中文沒那麼容易der(設計對白)

 

動感演出照來幾張~

 

 

 

充滿氣勢、華麗的樂曲結尾

 

 

 

中間有許多現場對話橋段,自然而生動地呈現出非常「機智而詼諧」的逗趣的互動,逗得大家歡笑不已

 

 

 

 

 

 

 

 

 

 

下半場

音樂會好精彩,我的最愛就是這首《臺灣貳拾肆》~台灣的24個節氣,搭配向陽老師的精彩繪畫插圖,實在太有fu了~

我謹以這組連拍圖,盡可能地呈現出音樂與投影畫面緊密的關聯,要得到最佳欣賞效果,真的還是現場最優。灣聲的支持者們,或許可以期待看看樂團未來會不會釋出這精彩的演出片段~

 

謝幕精彩連拍圖

 

在現場熱烈掌聲下,本場音樂會的最大推手~福邦證券黃顯華黃董事長應邀上台致詞

 

黃董事長對音樂知之甚詳,除了大讚灣聲樂團以精彩的臺灣之音帶著大家環遊世界,大飽耳福之外,更一口答應來年繼續贊助樂團舉辦音樂會

 

由於對於灣聲樂團團員也相當熟悉,現場還幽默地特別介紹樂團低音提琴優秀的團員

 

溫暖的氣氛瞬間充滿整個音樂廳

 

接下來~再來一曲精彩安可

 

 

 

Jasmine也再次登場,演奏今晚最後一首樂曲

 

曲畢,現場氣氛熱烈,呼喊之聲此起彼落,又是一場極為成功的音樂會!

 

 

 

我們下一場音樂會「繼續」見面❤️

 

觀眾席有多熱烈,各位可以從熱烈的揮手畫面裡,眼見為憑

 

 

最後是與哲藝在誠品音樂廳門口來張合照,再次恭喜灣聲樂團場場音樂會大成功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 前往蹦藝術 Podcas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BON音樂】談小提琴演奏名家 - 安.蘇菲.慕特(Anne-Sophie Mutter )

【BON音樂】談小提琴演奏名家 - 安.蘇菲.慕特
All about Anne-Sophie Mutter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屹立樂壇數十載 │ 小提琴演奏名家 ─ 安.蘇菲.慕特

小提琴天后:安‧蘇菲‧慕特(Anne-Sophie Mutter)

 

 

"小提琴是我人生中最棒的相遇,至今皆是" - 慕特

 

2023最新紀錄片《Vivac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4H97y8utc

 

 

提起全世界最知名女性小提琴演奏家,第一位首席之選永遠是安‧蘇菲‧慕特(Anne-Sophie Mutter)。她從小便展現出在小提琴演奏上的過人天賦,1976年即以13歲的姿態在琉森音樂節登台演出,慕特甜美的外型及高超的琴藝隨即就受到全世界的矚目;而她與卡拉揚合作灌錄的《四季》小提琴協奏曲更是古典音樂唱片中最暢銷的演奏專輯。一起認識這位小提琴天后的精彩演奏與音樂思維。 

 

慕特於1963年6月29日出生於德國鄰近瑞士的的城市萊茵費爾登(Rheinfeldin)

 

5歲左右,慕特先學習鋼琴(Good Start😉),之後她的主要樂器便轉為小提琴,至此結下一生不解之緣份~

6歲左右的小慕特

 

6歲時榮獲「小小音樂家」獎項的紀念照

The six-year-old Anne-Sophie Mutter receives the 1970 "Jugend musiziert" prize certificate from Käte Strobel, Minister for Youth, Family and Health, in the Markgrafentheater, Erlangen. She was the only participant in this, Germany‘s national music competition, ever to win a first prize with special distinction.

 

兩位主要的老師:Erna Honigberger 與 Aida Stucki

第一位老師:Erna Honigberger

慕特曾說:「我的第一位小提琴老師是Erna Honigberger,她曾是卡爾·弗萊什(Carl Flesch, 1873-1944)的學生。因為她有一半個猶太人血統,二次世界大戰戰爭期間從柏林來到我們家這邊的小村莊。雖然維持著各種演出活動並音樂家身份活躍,但她總稱自己為Erna Mottl,因為她可能並不想被認出真實的身份...」

慕特的第一位小提琴老師:Erna Honigberger

 

第二位老師:Aida Stucki

知名的小提琴家和教育家Aida Stucki出生於埃及開羅,父母來自瑞士和意大利,曾師從 Stefi Geyer 和 Carl Flesch。在1940年代開始她的職業生涯,曾在 Hermann Scherchen 和 Armin Jordan 等指揮家棒下演出協奏曲,也曾與 Clara Haskil、Pina Pozzi 和 Christoph Lieske 組成二重奏演出。後與丈夫~蘇黎世首席小提琴手朱塞佩·皮拉奇尼(Giuseppe Piraccini)共同創立了皮拉奇尼-斯塔基四重奏。

自1948年起,Aida Stucki在瑞士溫瑟圖爾音樂學院(Wintherthur Conservatoire)教授小提琴和室內樂。慕特是她眾多學生中最著名的一位。

慕特曾在2009年"The Strad"的訪問中提過:「Aida Stucki有一個非常敏銳的分析大腦,她能從演奏中立即判斷出每位學生藝術能力的強項在哪裡。」

Aida Stucki與慕特

Aida Stucki與慕特

 

慕特說,Aida Stucki是她一輩子關係最緊密的小提琴老師

Aida Stucki與慕特

 

為了敬愛的老師,感念師恩的慕特更以Aida Stucki老師為名,創立了鼓勵年輕音樂家的獎學金:

THE AIDA STUCKI AWARD

 

小提琴宗師人物之一卡爾·弗萊什(Carl Flesch, 1873-1944)承襲自韋瓦第、帕格尼尼的偉大Family Tree圖解:

小提琴宗師人物之一卡爾·弗萊什(Carl Flesch, 1873-1944)的Family Tree

由於出色的演奏陸續獲得了許多小提琴比賽得獎項,年輕的慕特的演奏逐漸為人所稱道。

 

1972年的慕特(當時演奏Mozart's Violin Concerto D major, KV. 211):

 

慕特非常非常早期的精彩演奏

https://youtu.be/eX5Jr8AYicU

 

在1976年,年僅13歲的她,就在瑞士琉森音樂節裡首次正式登台演出。

1976年於瑞士琉森的慕特

Anne-Sophie Mutter in Luzern, 1976

 

慕特13歲時的訪問紀錄片

https://youtu.be/-l02_xom2hg

 

隨後,連卡拉揚也開始好奇慕特的演奏,便邀約慕特到柏林為他試奏。慕特回憶:「第一次的見面,卡拉揚只聽了我拉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獨奏開始的10-12小節,什麼都沒說就叫我回家了,明年再來...XD」

「這是我生平第一次遭逢如此巨大的挫折...」

「但我回家之後,變下定決心從頭開始苦練」

「隔年卡拉揚果然依約再次見我」

「這次的我已經截然不同,再次演奏之後,他告訴我:『我很開心與妳在下一次的薩爾茲堡音樂節合作,與柏林愛樂』!」

「我成功了!❤️」

 

卡拉揚聽過慕特的演奏後(其實是兩次,中間間隔一年),便開口邀請她在1977年的薩爾茲堡音樂節與柏林愛樂合作,慕特正式步上「準音樂大師」之路,一路成為音樂界備受注目的寵兒

(播放慕特的《貝多芬與我》紀錄片)

 

《貝多芬與我》紀錄片

 

慕特與卡拉揚培養出跨越數十年的好交情

 

慕特與卡拉揚之早期紀錄片: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t0Tr-0MqY&t=2543s

 

1984年(21歲),兩人再次攜手重新演繹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Cdg-5nEeqA


經典唱片封面欣賞

 

 

 

 

 

兩人合作的韋瓦第《四季》協奏曲,更是古今中外最暢銷的古典音樂專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2qO8WosfTg

 

成名數十載,慕特對待音樂的忠誠初心永保初衷,真是令人敬佩的音樂大師

→官網

 

 

大家記得嗎?其實Covid 開始不久,慕特就「中鏢」了 XD...

隔離時期,身體已經逐漸康復,透過鏡頭跟粉絲報平安

 

慕特很愛她的狗狗,說狗是「音樂測試員」:如果演奏現在音樂時,狗狗離開的話,她就知道「最好不要演奏那首作品」😆

 

2015年與阿姆斯特丹皇家大會堂管弦樂團&尼爾森合作之西貝流士

 

【紀錄片】邂逅孟德爾頌

 

充實.豐沛的音樂人生:

Anne-Sophie Mutter: 15 facts about the great violinist

 

補充資料

Mutter生平Timeline


圓滑演奏大PK...誰能勝出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Nrm79ydB5E&t=367s

 

名曲大PK

法朗克小提琴奏鳴曲

 

樂譜版本對照

Kaja Danczowska (violin)

Krystian Zimerman (pian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Cp5XC2rsEM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Ki8YmP9Ki4&t=161s

 

https://youtu.be/RNqr_jLAAMo?t=18


【附錄】慕特紀錄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X7dk7IN-sY&t=1421s

 

Anne-Sophie Mutter, Yo-Yo Ma & Daniel Barenboim on Beethoven’s Triple Concert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4Xr9h_fwYc

 

慕特於「紀念卡拉揚音樂會」中,與小澤征爾合作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中文字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gRcZpGIcs8

 

近年與約翰威廉斯的精彩合作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f0BB0q1VGs&t=172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5i6hCr0C5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E7mU8OvQ78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sCZP3wdF4w

 

 

 

2021年 慕特專訪《審訊安.蘇菲.慕特》

 

【附錄】琉森音樂節.遇見慕特

2024.8.19. 早餐遇見大明星😘😘

美好的一天,從遇見慕特開始❤️

一早在飯店餐廳裡,我正在跟服務生討論要坐哪桌的時候,看到慕特優雅地往我這邊慢慢走過來😘

我的老天鵝🦢啊,太驚喜了🌟

我告訴她,非常非常喜歡她的音樂❤️

她提到巴倫波因成立的東西聯合交響樂團,是一個超越種族,超越政治,非常獨特的管弦樂團,能夠與他們合作是非常大的喜悅(樂團有以色列與阿拉伯人、歐洲,與亞洲人,超越了一切戰爭與種族的議題,大家以音樂團結在一起)

昨晚她與巴倫波因的合作,除了是音樂家們多年的友誼見證;雖然大師夕陽🌇,即將落幕,但更顯出這將會是傳奇的一場音樂會🎵

然後我有告訴他我們是蹦藝術的藝旅團,特別從來台灣來到瑞士琉森欣賞她的音樂會😉🎵

有圖有真相,一定要合照留念💕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 前往蹦藝術 Podcas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BON音樂】2024年蔚藍人文堂全球雲端公益演講第230場: 東方武士道精神~談世界唯一的小澤征爾

【BON音樂】2024年蔚藍人文堂全球雲端公益演講第230場: 東方武士道精神~談世界唯一的小澤征爾
Music lecture of Seiji Ozawa 2024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主講人:林仁斌老師

林仁斌 - 長笛演奏、指揮、撰文、演講與音樂攝影之全方位音樂家

旅法知名音樂家林仁斌自2001年自巴黎師範音樂院(École Normale Supérieure de paris)學成返國後,以長、短笛演奏、室內樂及樂團指揮活躍於國際音樂節與國內外音樂廳;演奏專輯出版有《夜間咖啡館》、《妳的我的》、《華麗聚焦-雙長笛與鋼琴的歌劇院之夜》、《華麗聚焦II-卡門》(林仁斌&周欣穎)《動物狂歡節》….等。 現為音樂藝文網站「蹦藝術|BONART」執行長與Podcast古典音樂節目《蹦藝術》主持人,深受各界樂迷喜愛。多年來撰文拍攝訪問音樂家,更以文字與攝影見長,每年演講場次超過百場;為國家交響樂團、長榮交響樂團與國家兩廳院、苗北藝文中心等各單位邀約之音樂講座策展、音樂導聆與撰稿人,更是公認的超人氣音樂欣賞名家。

 

小澤征爾是全世界知名度最高,最受認同的日本指揮家,也是傲立於東方的指揮之星。

同時受教於卡拉揚與伯恩斯坦兩大傳奇人物,是世界唯一,更讓他有著與眾不同的特殊學習經歷。

而小澤征爾著稱全球的日本武士道專注精神力與對樂曲細膩詮釋,更是揚名世界的日本音樂家第一人與翹楚~在這次蔚藍人文堂演講中,蹦藝術林仁斌老師將為所有堂友們解析他的豐功偉業與精彩音樂成就,不容錯過

 


【BON音樂】轉載:小澤征爾:以綜合實力登峰造極、個人魅力超凡的指揮家
Japanese Conductor -  Seiji Ozawa 

本文轉載於 Nippon.com 日本的傳奇人物系列文章。→文章出處


. 柴田克彥

小澤 征爾 Seiji Ozawa 1963年照片

 

2002年1月1日,小澤征爾擔任了維也納愛樂樂團新年音樂會的指揮。這是一個有著60年歷史的傳統活動,在全球60多個國家直播,構成一道亮麗的新年風景,小澤征爾是指揮該音樂會的第一位日本人。

小澤征爾於2002年1月1日指揮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也是歷史上第一位獲此榮譽的日本籍指揮。

 

筆者非常欣賞小澤征爾的貝多芬《艾格蒙》序曲

果決、精神力強悍,武士精神的艾格蒙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oAlouGwS_4

 

他在美國五大交響樂團之一的波士頓交響樂團擔任了30年音樂總監,在當年秋天出任了歌劇最高殿堂維也納國立歌劇院的音樂總監。而且,世界兩大頂級樂團柏林愛樂樂團和維也納愛樂樂團的定期音樂會上,小澤也是為數不多的常任指揮家之一。作為日本人,在屬於西方文化的古典音樂領域取得如此成就,其難度之高,不言自明,堪稱真正的豐功偉業。毋庸置疑,除小澤外,沒有任何一位日本指揮家收穫如此輝煌的業績,甚至連望其項背者也寥寥無幾。

 

2011榮獲世界文化賞的訪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5XPR21jAfs&t=29s

 

很多人是從這時候開始認識小澤征爾的(2002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sJ5WJ2SQh0

 

傑西諾曼的超狂卡門(女高音演唱次女高音角色),小澤征爾的指揮襯托功不可沒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kADJFzJW28

 

《哈巴奈拉》舞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FV1Y198MU

 

日本人不可企及的行動力之原點

小澤征爾1935年9月1日出生在滿洲國的奉天(現中華人民共和國瀋陽)。父親開作出身於山梨縣的貧苦農家,歷經寒窗苦讀成為一名牙科醫生,23歲時遠赴滿洲,在長春開了一家牙科診所,並在當地與征爾的母親若松櫻結婚。後來開作投身於以亞洲民族大一統為理念的政治活動中,創立了政治組織「滿洲國協和會」並移居奉天。與陸軍大將板垣征四郎和關東軍參謀石原莞爾有知遇之交,他從二人的名字中分別取「征」和「爾」兩個字,為第三個兒子取名為「征爾」。小澤征爾在滿洲度過了6年歲月。他在中國大陸出生長大,並且繼承了父親遺傳的行動力,不得不讓人認為,這或許就是小澤有著日本人不可企及的行動力的源泉。

小澤不是所謂「音樂精英」。他5歲第一次接觸音樂,當時他的母親送了一個手風琴給他作聖誕禮物,而他開始學鋼琴則是在10歲的時候。1941年,小澤舉家回到日本,定居在東京郊外的立川。當時家裡沒有鋼琴,後來親戚轉讓給他一架鋼琴,哥哥們花了3天時間,用兩輪推車將鋼琴從橫濱運到立川。

縱然有成為鋼琴家的夢想,起步卻已為時過晚。正在那個時候,1949年12月,在日比谷公會堂舉辦的日本交響樂團(現NHK交響樂團)演奏的音樂會上,他看到俄國籍鋼琴家納尼德•克勞維茨(Leonid Kreutzer)一邊彈奏鋼琴一邊指揮樂隊演奏,第一次感受到指揮的強大魅力。後來他聽說母親的一位遠親齋藤秀雄(1902~1974年),是音樂教育家和大提琴演奏家,便立志拜師學藝。那年他正在讀國中3年級。

 

邂逅良師益友,拜兩位大師門下

人生即際遇,追尋小澤的足跡,讓人深感這一點。齋藤秀雄在桐朋學園培養了多位著名指揮家和弦樂演奏者,可謂功績卓著。他成為小澤終生的恩師。

在齋藤的指揮課上,小澤結識了山本直純(1932~2002年)。山本是一位指揮家兼作曲家,後來因為他指揮的電視廣告詞中一句「大塊是好事」(巧克力廣告——譯注)而名聲大噪,還負責創作了電影《男人真命苦》的主題曲。起初,小澤向身為大師兄的山本學習指揮。1952年,小澤進入齋藤參與開辦的桐朋女子高中音樂科學習,並於1955年升入桐朋學園短期大學。不久小澤就親身體會到,要想從事音樂,只有去國外學習,山本鼓勵他說:「如果有一座音樂金字塔的話,我做的是拓展底座的工作,你去歐洲攀登頂點吧。」小澤最終如願以償,登上了金字塔的最高峰。

1959年2月,23歲的小澤憑著與生俱來的行動力,乘上裝載摩托車的貨輪隻身遠赴法國,同年參加貝桑松國際指揮比賽。當時報名截止日期已過,他通過關係結識了美國大使館職員,經這位職員的斡旋而得以參賽並一舉奪冠。成為他在藝術道路上騰飛的第一步。

 

1982年,和柏林愛樂樂團的音樂總監卡拉揚學習

1960年小澤於國際卡拉揚指揮比賽中獲得第一名,根據前三名可成為卡拉揚弟子的賽規,留在德國,師從赫伯特·馮·卡拉揚。
1960年小澤於國際卡拉揚指揮比賽中獲得第一名,根據前三名可成為卡拉揚弟子的賽規,留在德國,師從赫伯特·馮·卡拉揚。

 

卡拉揚的彩排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_XwCeq0L3o&t=126s

 

經樂壇大師、比賽評委之一的查爾斯·孟許(Charles Munch)推薦,1960年,小澤參加了波士頓交響樂團每年夏天在美國麻省舉辦的檀格塢樂展(Tanglewood Music Festival),以此為契機,1961年,小澤被選拔出任了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率領的紐約愛樂樂團的副指揮,而且還在卡拉揚(Herbert von Karajan)的學生選拔賽中勝出。就這樣,小澤有幸在20世紀下半葉受到指揮界兩位最偉大的指揮家卡拉揚和伯恩斯坦的熏陶。擁有這種經歷的指揮家全世界恐怕也只有小澤一人。

1980年小澤征爾與伯恩斯坦同台(Peter-Schaaf 攝影)

伯恩斯坦大力推薦小澤征爾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CGYWYp7T9w

 

小澤征爾談伯恩斯坦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gASz1sJAws

 

卡拉揚、伯恩斯坦與小澤征爾的貝九結尾段落

 

NHK交響樂團事件」後,組建新日本愛樂樂團

小澤征爾不是天才,他的成功靠的是努力。他的生活方式就是「學習、學習、再學習」。

了解小澤的人都說,「沒有誰像他那樣和藹可親,對人愛得如此之深,如此注重情義。」毋庸置疑,正是平素的努力加上這樣的品格,才為他贏得了百世之良遇。

然而,他在日本的發展並沒有那麼一帆風順。1962年,發生了遭NHK交響樂團團員抵制的「NHK交響樂團事件」。小澤與樂團簽訂了從同年6月開始為期半年的指揮契約,但一些樂團成員對27歲的小澤抱有抵觸情緒,認為他盛氣凌人,態度傲慢。於是第2年,日本各界的著名人士——淺利慶太、石原慎太郎、井上靖、大江健三郎、曾野綾子、武滿徹、谷川俊太郎、團伊玖磨、中島健藏、黛敏郎、三島由紀夫等等,發起並組織了一場「小澤征爾音樂會」,這也是彰顯小澤指揮魅力的創舉吧。

但在與NHK交響樂團的不愉快經歷之後,小澤放棄了日本,並將目光投向世界。可以認為,正是這次事件催生出「世界的小澤」。

1972年,富士產經集團中斷了對小澤擔任首席指揮的日本愛樂樂團的援助。小澤從美國緊急回國,為樂團的存亡奔走,甚至直接上奏天皇。同年,小澤榮獲日本藝術院獎,他在頒獎儀式上情不自禁地表示:「我獨自獲獎,可是和我一起演奏的管弦樂團卻處境艱難。」最終,當時的「財團法人日本愛樂樂團」解散(在上訴的同時改為自主運營團體,現在作為公益財團法人開展活動——編注),小澤則與山本直純共同組建新日本愛樂樂團。此後長期以來,他在日本基本上只擔任新日本愛樂樂團的指揮,並多次在山本及該樂團擔當的電視節目「管弦樂團來了」中出演,充分反映出他重情義的一面。

 

在古典音樂界登峰造極

小澤騰飛世界始於「NHK交響樂團事件」發生的第2年,即1963年,他在芝加哥交響樂團主辦的「拉維尼亞樂展」上臨時擔任指揮並獲得圓滿成功;1964~1968年擔任該樂展的音樂總監;1965~1969年擔任多倫多交響樂團的音樂總監;1966年在「薩爾斯堡樂展」、維也納愛樂樂團及柏林愛樂樂團的定期演奏會上擔任指揮;1970年擔任「檀格塢樂展」的藝術總監(至2002年)及舊金山交響樂團音樂總監(至1976年);1973年擔任波士頓交響樂團的音樂總監,截至2002年,任期長達30年之久,這在美國可謂史無前例。

1973年剛開始帶領波士頓交響樂團的小澤征爾(Milton Feinberg 攝影)

 

1979年在巴黎歌劇院,1980年在米蘭的斯卡拉大劇院,1988年在維也納國家歌劇院首演成功,小澤在歌劇界的舞臺上也收穫了輝煌的成功。2002~2010年,他出任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的音樂總監,期間還錄製了大量唱片,其中就有本文開頭提到的「2002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現場音樂會CD,在日本發行了80萬張(在全球發行約100萬張),創下古典音樂界唱片銷量史無前例的記錄。1994年,以小澤的名字命名的「小澤征爾音樂廳」在檀格塢建成。

小澤在日本的活動也逐漸活躍起來。1987年,他開始參加主要由齋藤秀雄的弟子組成的「齋藤紀念交響樂團」的活動。該樂團已成為全球矚目的一流樂團。1990年,小澤擔任水戶室內管弦樂團的藝術顧問。1992年擔任「齋藤紀念樂展松本」(2014年起改名為「小澤征爾松本樂展」)的總監,樂展內容精彩紛呈,好評如潮。1998年,在長野冬奧開幕式上,小澤征爾指揮樂團演奏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全球五大洲的合唱團通過衛星傳送同唱一曲「歡樂頌」。2000年,他又啓動了培養年輕音樂家的「小澤征爾音樂塾歌劇」。

 

筆者補充:2024年3月,蹦藝術以超卓行動力,帶了一團歌劇音樂團前往京都,親自欣賞「小澤征爾音樂塾」喔~

行程網頁:

https://bonart.com.tw/2024-bonart-japan-kyoto-music-journey/

 

大人社團特別報導網頁:

 

 

 

筆者與小澤征爾之女,也是現任歌劇音樂塾負責人:小澤征良合照

這張照片拍攝於京都 ROHM 劇場,也就是小澤征爾歌劇音樂塾演出主場地,背景是2024年的年度製作《女人皆如是》

 

這張照片同樣拍攝於京都 ROHM 劇場,我們站在舞台上,背景為整個劇場紅色觀眾席。ROHM 劇場音效相當優異,雖不若音樂廳具有優異之殘響,但現場觀劇之演唱與音樂演奏,清晰可聞,是相當專業的好場地。

 

以超凡的人格魅力,演奏絕美音樂

指揮家是自己不發出聲音的神奇音樂家。實際發聲的是由100多名職業演奏家組成的團隊,他們都是各種樂器的專家。指揮要向他們傳達演奏音樂的意圖,讓他們發揮出自身能力,而要使一部音樂作品最終成型,完美地展現於聽眾,除了技術和知識之外,還需要人格魅力和領袖氣質。齋藤秀雄將指揮方法系統化,其高徒小澤則出色地傳承了那些指揮技巧。但他真正的超凡之處,還在於品格、努力和經驗兼備的「個人魅力」。

這裡有一個體現小澤領袖氣質的小插曲。2015年,在共同創建新日本愛樂樂團的定音鼓樂手山口浩一去世前,小澤前往探病。山口幾乎已失去意識,守在旁邊的人鼓勵他「握一下手」以表明他知道周圍人的存在,但他幾乎沒有什麼明顯的反應。然而,當小澤對他說話時,他居然一下子睜開了雙眼,甚至還開口說了話。

1986年2月13日,由小澤指揮的波士頓交響樂團在東京文化會館演奏馬勒的第三交響曲,這是筆者迄今為止欣賞到的最高水準的音樂會。我從始至終沈浸在美妙的音樂中,30多年過去了,當時的感動依然深銘肺腑。那次經歷是人生中不可多得的「饋贈」。小澤的音樂充滿了激情,他一定也將同樣的感動帶給了無數的聽眾。

永遠的感動 - 小澤征爾

作者小檔案
 柴田克彥  SHIBATA Katsuhiko
音樂記者、音樂評論家、編輯。1957年生於福岡縣。畢業於國學院大學文學系。中學和大學期間在學校的吹奏樂隊擔任長號手,曾為東京愛樂樂團後臺工作人員,擔任專業出版物的編輯,並在古典音樂管理公司負責宣傳工作,之後成為自由業者。從雜誌和節目的撰稿、編輯到演講,涉足領域廣泛。著作有《山本直純與小澤征爾》(朝日新聞出版社,2017年)。

【補充資料】小澤征爾影音資料區

甘迺迪中心頒發小澤征爾終身成就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8qI8DACZTw

 

2015年,松本音樂節現場,小澤征爾剛好80大壽,兒子與女兒皆出席為父親慶生,多年好搭檔阿格麗希,更在舞台上演奏「生日快樂歌」,全體為小澤大師慶生,場面動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cxOnG9RoWI

 

2010年,美國檀格塢,寇特馬舒指揮現場所有人為小澤征爾慶祝75歲生日大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sndsTIwM_M

 

小澤征爾紀錄片《大師的風采》

 

小澤征爾紀錄片《中國緣》

 

小澤征爾紀錄片:壇格塢 - 小澤征爾的真實面

 

慕特與小澤征爾的《流浪者之歌》

 

1992年.小澤征爾與柏林愛樂的音樂會

 

1989年薩爾茲堡音樂節 - 卡拉揚紀念音樂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YS9b6zd3s4

 

Nathan Chan(西雅圖交響樂團大提琴副首席),2歲時受到小澤征爾啟發的可愛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mZ94e7GIvg

 

1981年,卡拉揚在日本與小澤征爾的訪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zRxi-6bkzw

 

小澤征爾與慕特的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

 

小澤征爾與祖賓梅塔同台

 

小澤征爾年輕紀錄片《年輕的我》

 

2016年小澤征爾重返柏林愛樂

 

柏林愛樂授予小澤征爾榮譽指揮頭銜與儀式

 

 

小澤征爾紀錄片《大師的風采》

 

小澤征爾紀錄片《76歲的執念》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HKlvnrEIjQ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3OiEdS5-9Y

 

87歲生日,坐在輪椅上的指揮家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eKk6412F24

 


小澤征爾松本音樂節

2024年松本音樂節 Live'

2024.08.17 齋藤紀念管弦樂團「向小澤征爾致敬」紀念音樂會

 

小澤征爾生前,最後寫下的給所有人的感謝文字:

Many Many Thanks

Love.

Seiji

 

簡報製作.演講:蹦藝術林仁斌老師

 

小澤征爾松本音樂節正式更名記者會

《小澤征爾松本音樂節》正式更名記者會

小澤征爾音樂塾與ROHM在京都的合作《小澤征爾音樂塾》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eoVu3lOaec

 

 

【影片】斎藤秀雄没後30年 ドキュメンタリー

 

「2023小澤征爾松本音樂節 in Taiwan」(資料來源:MUZIK)

「2023小澤征爾松本音樂節 in Taiwan」由小澤征爾松本音樂節執行委員會策劃,MUZIK謬斯客國際有限公司與Clover Arts Inc.製作,將在9月3日於台北微風廣場8樓微風影城、高雄衛武營樹洞電影院舉辦,台北場有15:30與19:00兩場次,報名費200元,並於現場回饋200元餐飲或商品抵用券;高雄場與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聯合製作,19:00唯一場次,全程免費,欲報名者請至ACCUPASS網站辦理。

-

報名來這裡✨

台北場👉🏻 https://www.accupass.com/go/matsumotoTP

高雄場👉🏻 https://www.accupass.com/go/matsumotoKH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 前往蹦藝術 Podcas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BON音樂】蹦藝術X閤家生活音樂廳 - 週五《一杯咖啡時光》:「搖擺佳節過聖誕」精選十首不可錯過的耶誕音樂

【BON音樂】「搖擺佳節過聖誕」精選十首不可錯過的耶誕音樂
Top 10 works of Jazz Christmas Music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每週五午後,在 8%ice CAFÉ 用一杯咖啡的時光,遇見美好的音樂!

在那文字與繪畫的終點,音樂開始了...❤️

蹦藝術林仁斌將為您精選各種不容錯過的音樂

在日常生活中感受音樂的各種面貌與美好

仔細聽~原來音樂一直在你身邊

C’est si bon

這一切,都是如此美好~


2023年12月音樂講座場次一覽

活動時間 —— 12月每個星期五15:00-17:00 (12/15-16:00-18:00)

活動地點 —— 8%ice CAFÉ 永康公園店(台北市大安區永康街23巷6號)

講座內容 ——

12/01 「旋律之子:莫札特」精選十大莫札特美妙音樂

12/08 「音樂之巔:貝多芬」精選十大貝多芬美妙音樂

12/15 「鋼琴詩人:蕭邦」精選十大蕭邦美妙音樂 (12/15-16:00-18:00)

12/29 「精彩古典迎新年」精選十首不可錯過的新年古典音樂

01/05 「搖擺佳節過聖誕」精選十首不可錯過的爵士耶誕音樂(聖誕店面人潮壅擠改期)


 

我的耶誕爵士歌單🎄🎄🎄

請點擊↓圖片,開啟超連結進入Spotify專屬歌單🎄

 

爵士音樂的演進與歷史

 

爵士音樂的歷史 年代圖解

 

爵士風格之演進

 

爵士樂的起源 - 路易斯安那州
State of Louisiana

 

路易斯安那 (Louisiana) 位於灣岸 (Gulf Coast) 區,深受法國文化的影響,展現著獨特區域風貌。若說到路易斯安那的運動比賽,那讓人熱血的慓悍絕對是純正的美國風。
路易斯安那曾是法國的殖民區,歐風之漸混融原住民的風土,形成獨特的合體,表現於文化、語言和氛圍,別有一番風味。

當地人都稱呼紐澳良 (New Orleans) 為「Nahlins」,每個音節都吐得又長又緩。多種美國南方的口音在路易斯安那攪拌混雜,光是聽當地人說話就是好玩的遊趣。口音之後就是食物。喜歡甜點的人有福了,嚐嚐紐澳良法式甜甜圈,這道麵點炸得金黃酥脆,再灑上降霜糖粉,真讓人食指大動。老饕可別錯過道地的肯瓊 (Cajun) 料理,其中的名菜當屬焦煎鯰魚;而克里歐 (Creole) 料理將肉類海鮮一同雜燴成燉飯,搭配特調的香料,將味蕾挑逗到極致,也是經典。

巡禮紐奧良,造訪不同的城區時,您會發現城市某些區域低於海平面,是藉助了防洪堤,才免於淹水的命運。卡翠納颶風在 2005 侵襲紐奧良,爆風捲挾龐恰特雷恩湖的湖水 (Lake Pontchartrain),造成洪災,破壞的遺跡依然讓人驚心。

計畫好您的行程,來參加二月舉行的肥胖星期二嘉年華 (Mardi Gras)。屆時主辦嘉年華會的各大結社紛紛出籠,在法國區的街上繞境遊行、載歌載舞。您只要隨意配戴幾串彩色珠鍊,穿上簡單的道具服,就可以跟著群眾一起狂歡!

來到紐奧良,一定會聽到市民最愛載的聖歌聖徒進行曲 (When the Saints Go Marching In),只是紐奧良人把它改編得更激情、更鼓舞人心。紐奧良可說是爵士樂的世界首都,爵士樂界的巨星路易斯.阿姆斯壯和小哈利.康尼克都是在此土生土長。四、五月會舉辦紐奧良爵士與傳承音樂節,可別錯過這樁音樂盛典。(取自智遊網)

 

紐奧良
New Orleans

紐奧良(New Orleans)於路易西安那州內的位置

紐奧良擁有南方爵士樂、悠然自得的當地居民、精心保存的建築和獨特的法式及西班牙風情,其能量和社區精神散發著魅力。

在卡崔娜颶風來襲將近十年後,這座新月城 (Crescent City) 再度名列美國最熱門的觀光勝地,當地共有超過 1,400 家餐廳和新飯店,以及蓬勃發展的街區。

該市同時以真正的南方風格擁抱「享受美好時光」的口號。 您會發現當地居民非常悠閒、從容不迫且樂於閒談,確實體現該市暱稱「愜意之都」(The Big Easy) 的精神。

紐奧良位在路易斯安那州南方的密西西比河。 菲利普‧奧良公爵 (Phillippe d’Orleans) 於 1718 年建造此城市,他後來成為法國攝政王。 西班牙曾掌控該市幾十年,然後交還給法國,並在 1803 年賣給美國。

紐奧良吸引了許多移民,包括來自法國、愛爾蘭、德國和非洲的糖業和棉花工人。 現在這個多元文化城市匯集了克里奧爾人、非裔美國人和法國人。

前往法國區觀看因為田納西‧威廉斯 (Tennessee Williams) 的劇作《慾望街車》一舉成名的吵雜街車。 這個熱鬧的區域以華麗的西班牙殖民時期建築聞名。 每年大齋節前,法國區都會舉辦多采多姿的馬蒂‧格拉斯嘉年華 (Mardi Gras),據說從 1743 年就開始舉辦此節日。

在法國區時,可順便拜訪知名的世界咖啡館 (Café du Monde),其混合菊苣的咖啡歐蕾和法式貝奈特餅深受歡迎。 您可以從這裡前往馬路對面的傑克遜廣場, 這座美麗的公園從 1920 年代早期就是藝術家的熱門聚集地點。 現在則擁有畫家、塔羅牌占卜師、音樂家、街頭藝術家和經典克里奧爾美食。 品嚐傳統料理,包括窮漢三明治 (Po’boy sandwich)、新鮮路易斯安那螯蝦、辣秋葵、什錦燉菜和果仁糖。

別錯過在深具標誌性的伯本街度過精彩夜晚,這條街以夜生活、咖啡館、脫衣舞酒吧和爵士樂俱樂部聞名。 這一帶的表演場地曾舉辦許多知名音樂家的表演,包括在紐奧良土生土長的路易斯‧阿姆斯壯。

紐奧良也與巫毒教有密切的關係,少數當地居民仍信奉此宗教。 您也可以在知名的聖路易斯公墓參加巫毒主題行程,拉法葉公墓則是熱門的電影拍攝地點。(取自智遊網)

 

文化融合.全新音樂形成

https://youtu.be/Fd-vzuVG5oY

 

 

爵士音樂歷史

黑奴販賣.音樂出口

https://youtu.be/yKJjfZgzdHc

 

 

爵士音樂歷史

文化融合奠定根基

https://youtu.be/Ta7aWOKP7aw

 

樂理篇.藍調音階

樂理篇(一)什麼是藍調音階?

https://youtu.be/CjJwxtahGtw?t=13

 

樂理篇(二)什麼是大小調藍調音階?

https://youtu.be/WWEchKvZwdE?t=42

 

1959,改變爵士音樂的一年

https://youtu.be/PKYa3wwc1SU

 

新浪潮.Bossa Nova降臨

https://youtu.be/FCExhhi2BbQ

 

10位爵士音樂史上最具影響力的人物

https://youtu.be/XYGq-AA8Ksk

 

BBC製作之Bossa Nova 紀錄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gAwkhbOgo

 

爵士樂的耶誕音樂專輯

🎄Louis Armstrong Best Album Christmas Songs 202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EXvmi0IvCU

 

🎄Ella Fitzgerald - Christmas Songs (FULL ALBUM)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KZRLIaiMmI

 

🎄Nat King Cole - "The Christmas Song" (196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8eWaR8ONvw

 

🎄Miles Davis ‎– Blue Xmas (2014) (Single)

樂手:Miles Davis (tpt); Frank Rehak (tb); Wayne Shorter (ts); Paul Chambers (b); Jimmy Cobb (d); Willie Bobo (bgo); Bob Dorough (p, voc)

https://youtu.be/E3fHABn6SEE

 

🎄Elvis Presley performing "White Christmas"

https://youtu.be/-XNXT4-SIK8

 

🎄Frank Sinatra - Let It Snow! Let It Snow! Let It Snow!

https://youtu.be/sE3uRRFVsmc

 

🎄Silent Night · Dinah Washington

https://youtu.be/6WFi5l0ixJY

 

🎄Diana Krall - Have Yourself A Merry Little Christmas (Live)

https://youtu.be/akf1V6PnS_0

 

🎄Jingle Bell Rock · Bobby Helms

https://youtu.be/Qda60t4YCFI

 

🎄The First Noel performed by Chris Botti

https://youtu.be/_m-WbYlGJU4

 

I've Got You Under my Skin • Chris Botti (feat. Kathrine McPhee) in Boston

https://youtu.be/600tcs2Ef0E

 

🎄Pentatonix - Deck The Halls (Official Video)

https://youtu.be/UqItlHUSN-4

 

BON話題】一起認識美國布魯克林手工耳機製造商 - GRADO

美國GRADO公司是一家典型的發燒小廠,家族企業,地點就在美國紐約布魯克林區,歷史可以追溯到半個多世紀以前,在黑膠LP盛行的時代,GRADO最初以製作唱頭聞名於發燒圈。

第一代的創始人Joseph Grado是一位製作動圈唱頭的大師,他在事業的晚期(1988年)設計並製作出超低價69美元發燒耳機,那直接向上挑戰PK300美元的驚人音質,迅速在耳機界成為發燒熱品。

八十年代晚期,黑膠LP市場蕭條無比,大家逐漸轉而都開始聽CD機數位錄音,因此以唱頭製作爲生的GRADO面臨公司存亡困境;Joseph Grado甚至想把公司一關了事。

這時,年輕的John Grado挺身而出,從叔叔手裡接過了事業,成為第二代接班人,真正發揚光大了GRADO。

他的秘密就是:發燒耳機。

Joseph Grado把公司的主業從唱頭轉為耳機:

所有GRADO耳機都使用自家專屬的透氣振膜技術與動態傳感器,耳罩為半開放式,阻抗統一為32歐姆,靈敏度為98dB。

幾乎整個GRADO系列耳機:從便宜入門款廉價耳機iGrado,到大單體SR60、SR80、SR125、SR225、SR325、RS2、RS1與PS、GS系列等旗艦款,都在John Grado的主導下定型並於市場推出,每年15萬支的耳機生產量大受各界好評。

現第三代的Jonathan Grado,從小時候因為自家就是工廠而覺得難為情,到他大學時意識到自家產品的重要性與意義,開始協助公司建立社群並逐漸接手公司經營成為第三代,以GRADO為傲,父子傳承更具意義。

GRADO不買廣告僅靠口碑行銷,也是業界的銷售傳奇之一。

而John Grado僅用三張黑膠唱片作為調音參考,便能調出那類比唱片裡醇厚的聲音韻味,實在令人佩服:

✦Eric Clapton《Unplugged》

✦Duke Ellington《Jazz Party》

✦Ella Fitzgerald《Clap Hands, Here Comes Charlie!》

很開心知道這位傳奇耳機製造者心中的Reference唱片~或許您也可以抽空一聽這些經典喔😉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LWeiFLZ-Bo

 

Ella Fitzgerald

https://open.spotify.com/album/051AdKfsuNyfiUc81mkJIR?si=UoS72T-6R0-JuvMBGaVE1A

 

Duke Ellington

https://open.spotify.com/album/3in4NPGC2wwEBgqFnCDryo?si=njDb085DTB6-kyAESWjhsg

 

Eric Clapton

https://open.spotify.com/album/2lORE9lVX7YUCZfiFVnKWa?si=Lv-e5LXpQxe1x2Op7oDEew

 

我的🎄推薦

🎄Diana Krall - Christmas Songs

https://open.spotify.com/album/6jo4NImjVrEduySw2QJ2cO?si=umDgWwLKTrGA2_7N8Y9s4A

 

🎄Ella Wished You A Swinging Christmas

https://open.spotify.com/album/2UhPCUgK2IGUrg7lIvMYfb?si=2okwubAMSFmNGmEPGykTDQ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 前往蹦藝術 Podcas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BON音樂】蹦藝術X大人社團 - 樂劇創始者華格納(五)指環四聯劇 第四夜:《諸神的黃昏》

【BON音樂】蹦藝術X大人社團 - 樂劇創始者華格納(五)指環四聯劇 第四夜:《諸神的黃昏》
All about Wagner Series 5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古典音樂是你的生活必需品?
希望有機會能拓展對古典樂的了解?
跟著林仁斌老師一起認識偉大的音樂藝術!

《大人社團》與蹦藝術攜手開設古典音樂鑑賞課程,林仁斌老師帶領學員欣賞每首的獨特之處,讓您徜徉在樂曲中,更貼近音樂家的心血結晶,聽出更多況味與樂趣!

《延伸閱讀》大人的音樂欣賞線上直播課程好嗎?學員真實回饋分享

《延伸閱讀》大人的音樂欣賞課學員回饋,看他們用音樂為生活注入繽紛

 

超級重量級~2024年春日京都音樂之旅❤️

【BON旅行】2024年3月 大人社團X蹦藝術 – 京都雅遊 | 探訪小澤征爾音樂塾專屬 魅麗音樂之旅

https://bonart.com.tw/2024-bonart-japan-kyoto-music-journey/

 

【精彩課程ing】

2023年12月起

大人的古典樂欣賞線上直播課(12/7週四下午班,共5堂):樂劇創始者華格納

大人的古典樂欣賞線上直播課(2/22週四下午班,共5堂):五大音樂會序曲

大人的古典樂欣賞線上直播課(4/11週四下午班,共5堂):視覺與聽覺交織的音樂樣貌

 

三大系列,一次合購優惠🌟

【合購優惠】大人的古典樂欣賞線上直播課(12/7週四下午班,共15堂)

樂劇創始者華格納:12/7、12/14、12/21、12/28,贈2024/1/4,共5堂
五大音樂會序曲:2024/2/22、2/29、3/7、3/21,贈3/28,共5堂 (更正:3/14無上課將順延一週)
視覺與聽覺交織的音樂樣貌:2024/4/11、4/18、4/25、5/2,贈5/9,共5堂


主講人:林仁斌老師

 

你喜歡古典音樂的豐富多變嗎?

也想更了解樂劇和經典的指環四聯劇?

跟著林仁斌老師一起認識這位才華洋溢的音樂家─華格納。

《大人社團》與蹦藝術的林仁斌老師攜手開設古典樂欣賞課,這期將以「樂劇創始者─華格納」為主軸,讓大人們認識這位在音樂史上充滿爭議性,但同時也有高度貢獻的音樂家。透過華格納的生平以及經典作品,可以對「整體藝術」(Gesamtkunstwerk)與「主導動機」(Leitmotiv)有更深的了解,你會發現「樂劇」(Musikdrama)更多的樣貌,一起欣賞!

 

《匯聚人生中的美妙時刻》全系列五堂課程介紹

課程內容

第一堂:華格納生平與重要音樂巡禮

第一堂課從華格納的生平出發,談及他的重要事蹟與精彩音樂創作。透過作曲家的人生故事,我們可以完整地理解他的創作思維,也會更好理解他的經典作品。華格納所處的時代,是一個從「歌劇」邁向「樂劇」的年代,也是從「旋律」轉向「主導動機」的過程。理解大時代的背景,更能理解華格納的人生轉折與音樂特色。

 

第二堂:指環四聯劇(一)《萊茵的黃金》

指環四聯劇的正式名稱為《尼伯龍根的指環》(Der Ring des Nibelungen,意為「尼伯龍人的指環」),是華格納以日爾曼敘事詩《尼伯龍根之歌》為底,加入北歐神話世界觀所構思的一套大型歌劇作品。華格納從劇本開始創作,再加上音樂作曲,共耗費26年,在現代歌劇史上擁有不朽的地位,更被認可為現代劇場與電影配樂的始祖。老師將帶領學員從「序夜」-「第一夜」-「第二夜」到「第三夜」,領略華格納音樂創作的背後巧思與及其用心之處,跟著林仁斌老師一起聽懂《指環》!

 

第三堂:指環四聯劇(二)《女武神》

《尼伯龍根的指環》(Der Ring des Nibelungen)是華格納以日爾曼敘事詩《尼伯龍根之歌》,加入北歐神話世界觀所構思的一套大型歌劇創作。《女武神》為《指環》中的第二部作品,相當有名的《女武神的騎行》一曲就是來自於此。華格納從劇本開始創作,再加上音樂作曲,共耗費了26年才完成,在現代歌劇史上擁有不朽的地位,更被認可為現代劇場與電影配樂的始祖。第三堂課,讓我們跟著老師的腳步,一起體會《指環》的魅力!

 

第四堂:指環四聯劇(三)《齊格飛》

《齊格飛》(也譯作《齊格菲》)是華格納指環四聯劇中的第三部作品。劇情的架構來自日爾曼敘事詩《尼伯龍根之歌》,再加入北歐神話世界觀所構思的一套大型歌劇作品。齊格飛是故事中的核心人物,角色形象非常鮮明。《尼伯龍根的指環》從開始創作,到加上音樂作曲,共耗費26年,在現代歌劇史上擁有不朽的地位,更被認可為現代劇場與電影配樂的始祖。林仁斌老師將帶領大家陸續從「序夜」-「第一夜」-「第二夜」到「第三夜」,領略華格納音樂創作的背後巧思與及其用心之處。 

 

第五堂:指環四聯劇(四)《諸神的黃昏》

《尼伯龍根的指環》(Der Ring des Nibelungen)的最終章為《諸神的黃昏》,是華格納以日爾曼敘事詩《尼伯龍根之歌》,加入北歐神話的世界觀所構思出的一套大型歌劇作品。這部非常經典的指環四聯劇,一共花費了26年創作,在現代歌劇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也被認為是現代劇場與電影配樂的始祖。林仁斌老師將帶領大家陸續從「序夜」-「第一夜」-「第二夜」到「第三夜」,領略華格納音樂創作的背後巧思與及其用心之處!


“先具備想像力,才能創造真實” — 華格納

德國歌劇作曲家華格納(1813-1883)

 

主講人:林仁斌

 

偉大的德國歌劇作曲家華格納(1813-1883),一生為音樂史締造許多傳奇。

 

整體藝術

華格納心中的最高藝術表演標準:「整體藝術」(Gesamtkunstwerk),這項改革除了呼應百年前歌劇界的「音樂與文字之爭」,更將歌劇音樂的表現推向與劇場的融合,也就是接近「完全的藝術形式」,也就是我們現代人最愛的~電影。

延伸閱讀

https://bonart.com.tw/wagner_music_drama/

 

因此我們能夠說:「 華格納是現代電影配樂與劇場音樂之創始者。」

 

代表作品一覽

《華格納作品目錄(Wagner-Werk-Verzeichnis)》(WWV)中,一共收錄的他的作品共有113件,其中包括未完成的以及計劃中的作品,如果將未譜曲劇本、構思及失蹤的作品除去,剩下82部;如果再細數真正完成的歌劇作品,一共10部。(若指環四聯劇拆開計算為13部)

*資料取自維基百科,並附上超連結方便檢索。

中文名稱 原文名稱 首演年份
仙女 Die Feen 創作於1833-34,首演於1888年
禁戀 Das Liebesverbot 創作於1834-36,首演於1836年
黎恩濟 Rienzi 1837
漂泊的荷蘭人 Der Fliegende Holländer 1843
唐懷瑟 Tannhäuser 1845
羅恩格林 Lohengrin 1848
崔斯坦與伊索德 Tristan und Isolde 1859
紐倫堡的名歌手 Die Meistersinger Von Nürnberg 1867
尼貝龍根的指環

I.萊茵的黃金
II.女武神
III.齊格菲
IV.諸神的黃昏

Der Ring des Nibelungen

I.Das Rheingold
II.Die Walküre
III.Siegfried
IV.Götterdämmerung

I.萊茵的黃金(1854)
II.女武神(1856)
III.齊格菲(1871)
IV.諸神的黃昏(1874)
帕西法爾 Parsifal 1882

 

他首將歌劇中音樂的地位提升,將劇情、歌詞與音樂更縝密融合,過往的歌劇在他改革下,變成格局更弘大的「樂劇」(德:Muzikdrama)(英:Music Drama)。而在這樣的理念中,華格納將「樂劇」置為最高位階,認為從音樂譜曲、詩歌文字到戲劇、舞蹈、舞台、服裝等所有元素,皆應融合為一,為整體戲劇呈現服務,這就是「整體藝術」(德:Gesamtkunstwerk)(英:Total work of Art)。

 

華格納的豆知識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egxnvzvNqo

 

戲劇第一,音樂其次

這項改革呼應了百年前的「音樂與文字之爭」,但是將歌劇音樂的表現,更加地推向與劇場的融合,也就是接近更加完全的藝術形式,或者是我們現代人最愛的~電影。

華格納因此打響了名聲,作品也打破過往義大利、法國歌劇專美於前的局勢,讓德國歌劇在樂史上擁有不可動搖的地位。

華格納在50歲前因揮霍成性始終窮困潦倒,在私人感情上也讓人不敢恭維,但仿若受到幸運之神眷顧,在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的崇拜與大力支持後,生活從此一帆風順,不僅能專心創作,橫跨數十年完成例如《尼貝龍根的指環》,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指環四部曲」這般全長15小時的鉅作,

他甚至能夠猶如實現夢想般地,打造出只演出自己樂劇作品,完全實踐心中表演理念的拜魯特劇院,華格納創立拜魯特音樂節,演出自己的作品。

這般成就與人生的確非凡人所能及,莫怪後世音樂家在仰望這位音樂巨人時,無不肅然起敬。


"真正的喜悅不存在於物質,而是由心所發" - 華格納

 


拜魯特音樂節與華格納之舞台

華格納年代的拜魯特劇院繪圖

 

迷人的穹頂.輝煌的過往歷史

 

今日的觀眾席視角:完全看不到樂團,純然的沈浸式觀劇體驗

 

換個角度繼續觀察,果然完全看不見樂池:

 

拜魯特音樂節官方網站

 

演出劇目

歷年演出劇目總整理


拜魯特音樂節 近期新聞

拜魯特將於2026年首度推出《黎恩濟》

出處:MUZIK古典月刊

為紀念拜魯特音樂節150週年,主辦單位計劃於2026年首度搬演不在華格納「最後十部歌劇」——也就是被執掌該節的華格納家族認定為所謂「成熟」作品——之列的《黎恩濟》(Rienzi)。

華格納曾孫女、該節現任總監Katharina Wagner在日前的視訊會議上透露,他們將於2026年把華格納完成的第三部歌劇《黎恩濟》與其它十部歌劇一起推上舞臺。2024節目主軸會是新製作的《崔斯坦與伊索德》,由Thorleifur Örn Arnarsson執導、Semyon Bychkov指揮,Andreas Schager、Camilla Nylund等演出;Philippe Jordan還將指揮Valentin Schwarz 2022年製作的《尼貝龍指環》再度登場。2025則送上Matthias Davids執導、Daniele Gatti指揮,Georg Zeppenfeld、Michael Spyres等演出的新製《紐倫堡的名歌手》。

 

 


 

"指環資料區"

【指環故事】

華格納構思與創作長達26年的《尼伯龍根指環》四部曲,集音樂、文學、哲學、神話、傳奇之大成,代表著十九世紀歐洲藝術的最高成就,從歌劇走向樂劇,不但劇本獨立完成,連音樂也是,而連續四天,演出總時需長達17個小時之久,更是創下前人難以企及之輝煌紀錄。

 

尼伯龍根之歌 [英雄史詩](本段取自《百科知識》)

一部用中古高地德語寫的英雄史詩。大約作於1200年,作者為某不知名的奧地利騎士。全詩共39歌,2379節,9516行。分上下兩部,講的是尼德蘭王子齊格弗里德早年曾殺死巨龍,占有尼伯龍根族的寶物。他愛慕勃艮第國王鞏特爾的妹妹克里姆希爾特並向她求婚。他幫助鞏特爾打敗撒克遜人,使鞏特爾娶冰島女王布倫希爾特為妻,才獲準與克里姆希爾特成婚。10年後,姑嫂發生矛盾,布倫希爾特發現丈夫是借妹夫力量才娶得她的,因感受辱而唆使曾追求克里姆希爾特而不得的侍臣哈根,用陰謀殺死齊格弗里德,並騙取尼伯龍根寶物沉入萊茵河。13年後,克里姆希爾特為復仇而嫁給匈奴國王埃采爾(阿提拉)。又過13年,她藉故邀請鞏特爾等親戚來匈奴相聚,在騎士競技會上殺死哥哥和哈根,自己也被部將希爾代布郎所殺。史詩源於民族大遷移後期匈奴人和勃艮第人鬥爭的史實,其中人物都是從大量民間傳說英雄中提煉而來,但具有濃厚的封建意識。是中世紀德語文學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作品。有32種手抄本,其中10種完整地保留至今。

 

維基百科網頁《尼伯龍根的指環》

 

 

好文閱讀

華格納歌劇《尼伯龍根的指環》

 

蹦藝術Podcast「華格納專題」EP77-88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vA54D2Gz3E&list=PLWdiHKZju2RenZEU53A5PC44ZoUqTWz1Q&index=6

 

華格納號的示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NcajRV4sfc


《指環》主導動機譜例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78TsyiiZjhGNl-civwjVsk_7tn6XG3wh


【指環故事】動漫趣味講解《指環》

 

釐清北歐神話的世界觀:神話世界究竟如何誕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O0yHLD25cI

 

現在,來進入《指環全劇》的細部劇情:


【指環故事】港樂《指環全劇》節目單分享(精選)


《指環》四聯劇 故事大綱

序夜《萊茵的黃金》

 

序夜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NQnC2XCGPo

 

 

第一夜《女武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wM4YEjIdZ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kjAN3R55tM


第二夜《齊格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ZBG6jcrPF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ZBG6jcrPFo


第四夜《諸神的黃昏》

第三夜:終章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YekfY5QyTo


最後再看~

【齊格飛的葬禮】主導動機全整理


瓦哈拉宮殿主題 V.S. 指環主題


布倫希爾德的沈睡

 

《諸神的黃昏》可視化主導動機 一覽


《指環》四聯劇欣賞

序夜《萊茵的黃金》大都會歌劇院(2012)

 

第一夜《女武神》大都會歌劇院(2012)

 

Youtube資源:

1. 02:05 Intro 

2. 18:10 洪丁歸來 

3. 24:50 父親遺失 瓦哈拉 

4. 41:00 寶劍 

5. 48:50 寶劍由來 

6. 51:55 春之歌 

7. 01:01:30 正名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rzllppakO8

 

1. 0:28 序奏

2. 02:35 女武神呼喊

3. 03:35 佛莉卡來吵架 

4. 22:27 佛旦失望 吵輸

6. 54:08 山腳下 兄妹

8. 01:02:45 瘋了 

9. 01:05:25 女武神 命運和死亡

10. 01:28:30 齊格蒙聽到號角聲去應戰

11. 01:31:25 戰鬥 超精彩

12. 01:33:40 告密鬼去死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ubJA8l3jQk

 

1. 00:38 序奏 女武神的騎行

2. 08:00 找姐妹求救

3. 13:10 得知自己懷孕

4. 15:40 肚子裡的齊格飛

5. 16:45 愛的救贖

6. 18:12 生氣的佛旦來了

7. 24:47 開除

8. 27:10 公佈懲罰內容

9. 29:20 趕走其他女武神

10. 32:40 最後一場 女武神獨白開始

12. 35:50 提到芙莉卡

13. 40:30 佛旦啞口無言

14. 47:50 最後定案 至少不要凡人

15. 50:15 佛旦不保護齊格琳

16. 53:04 真英雄

17. 59:00 送去睡

18. 01:03:55 魔術睡眠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P0hj_PB_E4

 

第二夜《齊格飛》大都會歌劇院(2012)

 

第三夜《諸神的黃昏》大都會歌劇院(2012)


3:18 Rhine leitmotif 萊茵河

5:07 Valhalla motif 瓦哈拉

6:29 Nibelung motif 尼貝龍

7:54 Thunder motif 雷神

9:50 Sieglinde and Siegmund love 齊格琳與齊格蒙之愛

12:28 Siegfried motif 齊格菲

13:06 Wotan’s love motif 沃坦

14:10 Brünnhilde slumber 布倫希爾德的沈睡

19:00 Forest murmurs 森林

20:21 Siegfried heroic motif 齊格菲英雄主題

20:48 Dragon motif 龍

22:20 Sword + Siegfried heroic motif 劍與齊格菲英雄主題

24:11 Brünnhilde motif 布倫希爾德

24:53 Siegfried’s horn call 齊格菲的號角

25:18 Heroic motif in its splendor 輝煌的英雄主題

28:27 Rhinegold in Götterdämmerung 萊茵的黃金與諸神的黃昏

29:28 Siegfried motif 齊格菲

31:36 Rhine maidens motif 萊茵三仙女

31:55 Valhalla motif 瓦哈拉

32:15 Redemption by love leitmotif 愛情的救贖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QRcbPVEbe8&t=398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lL-MY-kAyI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DFlCgeb4w&t=3909s

 

好書推薦

《優雅的時光》華格納樂劇22年全記錄

 

*以下文字出自《優雅的時光》華格納樂劇22年全記錄(楊世彭著,2017)

華格納(Wilheim Richard Wagner)是十九世紀最偉大的歌劇作家之一,1813年生於德國萊比錫,1883年死在義大利的威尼斯,享年69歲。

華格納是浪漫主義時代出色的音樂家,他在作曲、撰文、編劇、指揮、導演,甚至...論戰方面都有相當的成就,但後世最追念他的,乃是他留下的十部歌劇。

本書是作者楊世彭長達22年不斷從美國、香港等地前往拜羅伊特戲劇節(德國),每次至少出國十天,聆賞七部以上的樂劇演出,如此非常的專業堅持與長年寫作而成。拜羅伊特劇場是德國一座小城,由華格納親自督工建造完成的完美劇場就座落城中,劇場條件及周圍環境就是為了專業演出,來此除了座無虛席,一票難求,得排隊多年。但專業人士趨之若鶩,欣賞表演時更是如癡如醉,每年7月底至8月底,整整一個月,來自世界各地的樂迷,盛裝出席,演出有時長達五小時,下午開始,結束都已經夜晚10點以後,喜愛之人視之為心靈盛宴,真乃人生中最優雅的時光。
 
華格納留下的十齣歌劇。這些歌劇他叫作  Das Musikdrama (music-drama,中譯「樂劇」),都由他自己編寫劇本,因此他也是音樂史上難得的兼擅作曲編劇的創作者。十九世紀某一知名評論家,好像是尼采吧,稱讚他「綜合了莎士比亞與貝多芬的偉大」,雖略過譽,也是因爲他在作曲及編劇上都有很大的貢獻。
       
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網站簡介華格納有這樣的説法:他創作的「樂劇」在當時充滿爭議,但在今天絕對是歌劇作品中佔中心地位的傑作。在創作上他深具革命性,對劇場演出的每一部分都有獨到的見解。他堅持歌辭及音樂在他的作品中具有相等的地位,樂隊與歌手也同等重要;這種想法深合他重要的「綜合藝術」觀點(the Gesamtkunstwerk, or “total work of art”),融合音樂、詩句、舞蹈、建築、繪畫以及其他創作元素於一爐,這個觀點對藝術創作的影響,遠遠超越歌劇這個領域。
西方歌劇的起源是在歐洲文藝復興時代的末期。當時的義大利佛羅倫斯城,有群人文學者成立了一個「同好社」或「藝術集團」,叫做the Florentine Camerata,他們的研究重點就是希臘悲劇,認爲那些公元前五世紀的戲劇演出很可能是吟唱的,至少其中的「吟唱隊」部分(the choral passages),肯定是唱的。爲了顯示這點,這「同好社」裡的音樂家雅各布•佩利 (Jacopo Peri) 與一位詩人同好就寫作了史上第一齣吟唱的戲劇作品《達芙尼》(Dafne, 1597),次年隆重公演,得到極好的回響。可惜這部作品早就湮沒,衹有佩利的另一部作品《尤麗狄茜》(Euridici, 1600’s) 尚存,是爲歌劇史上最早留存的作品。
       
這種起自義大利的「吟唱演出」逐漸自宮廷流傳到民間劇場,有了個新的名稱opera(opere作爲複數),源自拉丁文opus,原意「作品」。這個新的演出方式以音樂及歌唱爲主,陳述一個簡單的故事,取自神話或英雄傳説。Opera在宮廷搬演時,由於預算充裕,不免在佈景、燈光、服裝、舞蹈上投注財力,歌唱方面也精益求精,出現了一群極富才華的歌唱明星,漸漸形成今日歌劇演出上依舊存在的特點,那就是以演唱技巧爲主,音樂動聽為副,加上華美堂皇的佈景服裝燈光效果,配以合唱隊及偶有的舞蹈撐起較大的場面,而故事的鋪陳,劇情的發展,角色的營造,在這種演出中倒變成相當次要的原素了。
       
義大利歌劇的發展到了十八世紀的古典主義年代,形成一種不變的形式,那就是用華美動聽的詠嘆調(aria)提供歌手展示演唱技巧的機會,以簡單伴奏的宣敘調 (recitative) 鋪敘劇情,加上一個序曲 (overture) 及每幕開始或結束前的音樂間奏,一些對唱 (duet)、三重唱 (trio)、四重唱 (quartet)、大合唱 (chorus),再加上常有或不一定有的舞蹈片段,形成一個至今還見到的演出模式,這種模式在十八世紀莫扎特、韓德爾的作品中達到很高的藝術層次。那些作品有一個共有的現象,就是在演出中凸顯歌手(尤其是明星歌手)的獨唱片段,而劇情的鋪陳與發展,卻被這些詠嘆調與宣敘調切割成二三十個勉强連接的斷斷續續了。

在這種演出模式中,作曲家必須為男女主角在每幕安排一到兩首獨唱及一個對唱,另外三四個主要配角也都需要安排一兩首獨唱或對唱,再加上他們之間該有的三重唱、四重唱,劇情的發展至少會被切割二十幾次,最好的劇作家也無法交代一個動人而比較複雜的故事,而角色的營造,在這種演出裡更屬奢求了。這是西洋歌劇最大的「死穴」,觀衆在觀賞歌劇時絕非追尋故事或要求角色的深度,他們僅求動人的歌唱及美妙的音樂。
       
到了十九世紀初期,以「美聲唱法」(bel canto) 著稱的歌劇作家若貝里尼(Bellini)、多尼采蒂 (Donizetti)、羅西尼 (Rossini),以及世紀後期浪漫主義歌劇作家若威爾第 (Verdi)、普契尼 (Puccini) 等,他們的作品雖比古典主義時代進步很多,裡面宣敘調的影子也逐漸消失,但劇中詠嘆調作爲凸顯明星歌手的早年傳統依舊存在,在十九世紀二十世紀,甚至現今的演出中,這些作品仍有明顯的環節,在一曲終了時讓劇情中斷音樂停止,給觀衆機會鼓掌叫好,甚至讓明星歌手把那精彩片段再唱一次。這是歌劇演出的高潮,也是歌手與觀衆同感過癮的時刻。
       
在這些方面,就可以看出華格納樂劇與一般歌劇,無論是十八世紀古典主義歌劇或十九世紀美聲唱法歌劇,甚至十九世紀末葉浪漫時代的歌劇,最大的不同之處了。
       
華格納的歌劇作品深具革命性及爭議性。他的歌劇,以他自己的話說,應是一種「整體的藝術品」(Gesamtkunstwerk or “complete work of art”),把音樂、詩句、美術這些要素融合在一起。他擴大了樂隊的編制,在樂譜中冲淡詠嘆調的特顯地位,把宣敘調去除,使他的歌劇作品形成一個個「無隙縫無休止的音調鋪陳」,從每一幕的開始直到那幕的結束,其中絕無空間容許觀衆鼓掌叫好,而現代的華格納樂劇演出,觀衆也都是在一幕結束之後才鼓掌,甚至根本不鼓掌;譬如說,《帕西法爾》第一幕結束通常不鼓掌,因爲此劇宗教意味甚濃,與耶穌受難日有關。
       
這些作品,華格納自己稱作「樂劇」(music drama),以示與一般歌劇不同,而他與其他作曲家最大不同之處,就是他也自己編寫劇本唱詞,這些劇本取材自日耳曼民族的傳説,凱爾特民族傳說,或亞瑟王傳説 (Germanic,Celtic, Arthurian legends),使得他的劇本題材往往具備某種哲理,無怪乎他的崇拜者稱揚他為「集貝多芬與莎士比亞之大成」,雖略過譽,但在音樂史上也真找不出另一位能寫精彩劇本,也能譜極好音樂的創作天才了。

 

讀後心得

本書作者做楊世彭旅居美國多年,為科羅拉多大學戲劇與舞蹈學系教授榮退。由於在劇場界與執導莎翁戲劇的國際聲譽,歷年皆為拜魯特音樂節正式邀請觀賞全套作品之唯一華人貴賓:在1995至2016年間,共觀賞68場樂劇,這些輝煌的經驗,已成歷史,不可能再被超越。

光是閱讀楊博士的觀劇經驗已讓我「獻上膝蓋」、「內牛滿面」,因為這些無法被複製的觀劇體驗,是如此珍貴的第一手資訊,更是對於拜魯特音樂節的入門磚。作者不同於許多樂評或音樂人,觀劇總習慣以音樂或歌唱為主之方向,更偏向導演構思以及舞台劇場演出細節之觀察,更是讓總浸淫於音樂中的我,獲得截然不同面向的新知;光是閱讀其中文字,便已經感同身受並深深佩服。(蹦藝術/林仁斌)


【附錄】華格納重要大事年表

1813年5月22日 理察·華格納出生於萊比錫。

1814年8月23月 華格納的母親再嫁演員丶詩人路德維希·蓋爾。之後舉家遷往德勒斯登

1822—1827年 就讀於德勒斯登十字學校。

1828—1830年 就讀於萊比錫尼可萊學校。

1830年 就讀於萊比錫托馬斯學校。

1831年 於在萊比錫大學註冊為音樂學院學生,師從克望斯蒂安·西奧多·魏因利格

1833年 擔任符茲堡合唱團指揮。

1834—1836年 擔任馬格德堡劇院樂團指揮。

1836年11月24日 與米娜·普拉納結婚,在昆尼希堡附近的特拉海姆舉行婚禮。

1837年4月1日 出任昆尼希堡劇院樂團指揮。之後,華格納前往里加,擔任劇院樂團指揮直至1839年初。

1839年9月 華格納夫婦在倫敦短暫逗留後,抵達巴黎。

1842年4月 華格納夫婦返回德國德勒斯登。10月20日,歌劇《黎恩濟》在德勒斯登宮廷劇院首演。

1843年1月2日,歌劇《漂泊的荷蘭人》在德勒斯登宮廷劇院首演。2月2日,華格納被任命為皇家薩克森宮廷樂長。

1845年10月19日,歌劇《唐懷瑟》在德勒斯登首演。

1849年5月 參加德勒斯登革命,華格納遭通緝,流亡到瑞士。

1850年8月28日 歌劇《羅安格林》在威瑪宮廷劇院首演,由李斯特指揮。

1852年 華格納結識奧托·魏森東克一家。夏季在義大利北部旅行。

1853年5月18、20、22日 華格納在蘇黎世舉行著名的五月音樂會。

7月2日·李斯特到達蘇黎世。

1855年 華格納在倫敦指揮八場音樂會。

1857年4月28日 華格納搬入魏森東克一家在蘇黎世郊區別墅旁的「庇護所」。

1862年8月11日-18日 受到薩克森國王赦,華格納返回德國,在美茵茲、畢伯利希、卡爾斯魯厄丶德勒斯登和維也納逗留。

1864年5月4日 路德維希二世召見華格納,兩人在巴伐利亞(慕尼黑)官邸第一次會面。

1865年6月10日 《崔斯坦與伊索德》在慕尼黑宮廷劇院首演。

1866年1月25日 米娜·華格納在德勒斯登去世。4月15日 華格納搬往琉森的特里布申。

1868年6月21日 《紐倫堡的名歌手》在慕尼黑宮廷劇院首演。11月8日,華格納在萊比錫結識尼采。

1869年6月6日 華格納與柯西瑪所生的第一個孩子:齊格菲·華格納在特里布申出生。9月22日 《萊茵的黃金》在慕尼黑首演。

1870年6月26日 《女武神》在慕尼黑首演。8月25日·在路德維希二世生日的這一天,華格納與柯西瑪結婚。

1871年4月 華格納第一次來到拜魯特。5月3日·在柏林受到俾斯麥接見。

1872年4月22日 華格納離開特里布申,遷往拜魯特。5月22日,在華格納59歲生日這一天·拜魯特音樂節劇院舉行奠基典禮。

1873年2月 返回拜魯特。

1874年4月28日 華格納一家七口,遷入位於拜魯特的瓦溫弗里德別墅(Wahnfried)。

1876年8月13日一17日 拜魯特音樂節劇院揭幕。首次上演華格納的《尼伯龍根的指環》四聯劇,德國皇帝威廉一世出席。10月底,在索倫托最後一次與尼采會面。

1877年5月17日 英國女皇維多利亞在溫莎宮接見華格納。

1882年7月26日 《帕西法爾》在拜魯特音樂節劇院首演。9月14日 華格納與家人前往威尼斯。

1883年2月13日 華格納去世於威尼斯溫德拉米宮飯店去世。

2月18日,華格納遺體運回瓦溫弗里德別墅花園,依其遺願長眠葬於此處。

 

華格納《指環》的寓意

起.承.轉.合

華格納引用典型的起,承,轉,合四個過程,來敘述尼貝龍根指環故事。  

“起”,“萊茵的黃金”佈下全劇的背景和起因;

“承”,“女武神”展示故事開端;

“轉”,“齊格飛”故事角色的人格化;

“合”,“諸神黃昏”種下因果的總結。 
  

四部歌劇各有不同的主題:

“萊茵的黃金”表達愛與貪婪權勢的鬥爭(Love vs Greed / power)

“女武神”是愛與律法的對峙和矛盾(Love vs Law)

“齊格非”宣稱因愛而得到自由(Love=Freedom)

“諸神黃昏”愛就是忍耐和順從(Self-Sacrifice),自我的犧牲和救贖(Redemption);

最後也就是只有靠“愛的救贖”(Redemption through love)才能脫離苦難。

另一種詮釋,

是代表當時工業革命後歐洲貴族沒落之預言:

貴族(神族)有高貴的氣質,

有法律和制度(以Wotan的長矛為象徵),

以及武力(劍)與知識(Erda與其女兒)作為支持;

並與地主和農業(巨人族)盟約,建立政權(Valhalla)

但新興的資本主義和工業(Alberich)

不顧一切地掠奪自然資源(萊茵的黃金),

剝削勞動者(侏儒族),

操控經濟大權(指環),

威脅舊社會秩序。

貴族巧取豪奪,壓制新興勢力,種下惡因(指環的毒咒)。

經濟後來落在保守的地主手中,為求自保(巨龍),

而資本主義仍蠢蠢欲動。

貴族為保政權,打破體制的革新(Walsung),

受到體制內(Fricka)的牽制,無法成功。

於是便出現了有理想(Brunhilde)的熱血革命者(Siegfried)。

但革命者小有所成,便忘了理想(吃了迷藥),

最後的結局是一切付諸一炬。  

指環從一開始就在劇中出現,

但它卻從未對人帶來任何益處(除了阿貝理希在“萊茵河的黃金”中,用指環來召喚尼貝龍族的寶藏之外)。

但指環的詛咒,卻發揮得淋漓盡致:指環的擁有者,都沒有好下場

由巨人兄弟開始,法索爾特(Fasolt)和法弗納(Fafner),

直到後來的布倫希爾德,齊格飛,

以及昆特,哈根等人,下場莫不如此。 

故,引之最大警世寓意,是為「貪」!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 前往蹦藝術 Podcas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BON音樂】2023.12.30. NSO 國家交響樂團歲末音樂會《維也納之夜》導聆

【BON音樂】2023.12.30. NSO 國家交響樂團歲末音樂會《維也納之夜》導聆
Music Lecture of NSO New Year’s Concert - A Night In Vienna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音樂會簡介

 

年終與樂迷共享歲末,已是國家交響樂團的傳統之一,而史特勞斯家族的音樂,向來不會缺席古典樂壇的歲末與新年,國家交響樂團以此為軸,華麗地呈現了維也納金色大廳的璀璨慶典。

作為全球最繁忙的指揮之一馬丁.西格哈特(Martin Sieghart),對於史特勞斯音樂的推廣不遺餘力,而長年在維也納的演奏生涯,更讓馬丁.西格哈特(Martin Sieghart)擁有深厚的底蘊。而林茲州立劇院的明星女高音艾瑞卡.埃洛夫(Erica Eloff),更將以膾炙人口的輕歌劇歌曲,為音樂會增添更多的優雅風情。

 

2023的歲末,我們一同以歡快明亮的樂聲,攜手迎向更耀眼的2024年。

 

導聆:

台灣蹦藝術協會理事長林仁斌老師

 

演出曲目

小約翰.史特勞斯:輕歌劇《吉普賽男爵》序曲

小約翰.史特勞斯:《不要驚慌》快速波爾卡舞曲,作品413

小約翰.史特勞斯:《檸檬花開》圓舞曲,作品364

小約翰.史特勞斯:吉普賽之歌〈如此悲慘,如此忠誠〉(薩菲),選自輕歌劇《吉普賽男爵》第一幕

愛德華.史特勞斯:《暢通無阻》快速波爾卡舞曲,作品238

弗朗茲.萊哈爾:〈我的雙唇,那火熱的吻〉,選自輕歌劇《茱蒂塔》

弗朗茲.萊哈爾:《金與銀》圓舞曲,作品79

小約翰.史特勞斯:輕歌劇《蝙蝠》序曲

弗朗茲.萊哈爾:〈薇莉雅之歌〉,選自輕歌劇《風流寡婦》

老約翰.史特勞斯:《麻雀》波爾卡舞曲,作品133

小約翰.史特勞斯:〈查爾達什舞曲〉,選自輕歌劇《蝙蝠》

約瑟夫.史特勞斯:《天體樂聲》圓舞曲,作品235


節目單精彩好文分享

撰文|Robert Markow(中譯:劉泗翰)

2023年的最後兩天,國家交響樂團帶您重返十九世紀的維也納——衣香鬢影的宴會廳、五彩絢麗的水晶吊燈、冒著氣泡的金黃色香檳、悅耳的舞曲、具有感染力的歡樂氣氛、踩著浪漫的步伐走過普拉特公園與壯麗的建築,一個充滿舊日情懷的世界。

 

跳舞.迎新年

奧地利的舞會跳華爾茲舞的傳統行之有年,大多數奧地利青少年都需要學跳華爾茲,不侷限是否出身自上流社團。

跟著《藍色多瑙河》跳華爾茲,是最經典而重要的:整首曲子將近10分鐘,而且速度越來越快,不但有著圓舞曲的優雅,也同樣有著欣賞歌劇般的戲劇氛圍與欣賞表演的感受~跳舞時更如同自己如同明星一般~這都是《藍色多瑙河》的出色魅力。

每年的跨年夜,奧地利電視、電台總會在午夜時分播出維也納聖史蒂芬大教堂的鐘聲,辭舊迎新。

然後,隨著《藍色多瑙河》樂聲,所有的人都會開始跳舞,慶賀新的一年到來。

vienna waltz

 

在這個世界裡,社交舞似乎佔據了大多數人的絕大部份時間,所占比例在西方世界首屈一指。

1830年,一位作家說舞蹈是「維也納人的迷戀」。

 

例如,在1832年,維也納一共舉辦了772場舞會,參與人數高達二十萬人,占全市人口的一半。

 

現代的維也納年度舞會照片集

圖片來源:「VIENNA OPERA BALL 2016

 

 

 

 

 

 

 

 

 

 

 

 

在這個有如旋風般的舞蹈世界,有個核心的名字出現了——史特勞斯——請注意,史特勞斯不是只有一個人,而是整個家族的成員:包括父親老約翰和他的三個兒子小約翰二世、愛德華與約瑟夫。

史特勞斯家族

下方照片由左至右:老約翰史特勞斯、約瑟夫史特勞斯、小約翰史特勞斯與愛德華史特勞斯。

Johann Strauss Father (left) and the sons Josef, Johann and Eduard (right)
Johann Strauss Father (left) and the sons Josef, Johann and Eduard (right)

 

這四個人的作品都收錄在國家交響樂團這兩檔節目的曲目中(再加上弗朗茲‧萊哈爾的選曲),但是具體節目內容會因您參加的場次而異。每場音樂會都有十幾首曲子,但是其中只有七首會同時出現在兩場音樂會裡。如果您兩場都參加(當然!有何不可?),就會聽到全部的十七首曲子。

我們先從作曲家小約翰‧史特勞斯二世(1825-1899)開始說起吧,這個名字比任何人都更能代表這個充滿魔幻與懷舊的世界。他留下了數百首舞曲,以華爾滋的數量最多(約有165 首),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藍色多瑙河》——或者以全名稱之為《美麗的藍色多瑙河》。這首曲子最初是一八六七年為維也納男子合唱協會創作的一首合唱華爾茲曲,只不過聲樂版(由約瑟夫‧魏爾作詞)很快就被純粹的器樂演奏版所取代,也就是我們今天耳熟能詳的形式。

 

作曲家親筆簽名寫下之《藍色多瑙河》樂曲主題

 

《藍色多瑙河》歌詞版本中文翻譯(男聲合唱團專用):(取自維基百科)

德語原文 中文翻譯
Donau so blau, so schön und blau,

durch Tal und Au wogst ruhig du hin,

dich grüßt unser Wien,

dein silbernes Band.

knupft Land an Land und frohliche Herzen

schlagen an deinem schonen Strand.

Weit vom Schwarzwald her eilst

du hin zum Meer,

spendest Segen allerwegen,

Ostwärts geht dein Lauf,

nimmst viel Bruder auf:

Bild der Einigkeit für alle Zeit!

Alte Burgen Seh’n nieder von den Höh’n,

grüssen gerne dich von ferne

und der Berge Kranz,

hell vom Morgen glanz,

spiegelt sich in deiner Wellen Tanz.

Die Nixen duf dem Grund,

die geben’s flusternd kund,

was alles du erschaut,

seit dem über dir der Himmel blaut.

Drum schon in alter Zeit

ward dir manch Lied geweiht;

und mit dem hellsten Klang preist

immer auf’s Neu dich unser Sang.

Halt’an deine

Fluten bei Wien,

es liebt dich ja so sehr!

Du findest, wohin du magst zieh’n,

ein zweites Wien nicht mehr!

Hier quillt aus voller Brust

der Zauber heit’rer Lust,

und Treuer, deutscher Sinn streut

aus seine Saat von hier weithin.

Du kennst wohl gut deinen Bruder,

den Rhein,

an seinen Ufern wächst herrlicher Wein,

dort auch steht bei Tag und bei Nacht

die feste treue Wacht.

Doch neid’ ihm nicht jene himmlische Gab’,

bei dir auch strömt reicher Segen herab,

und es schützt die tapfere Hand auch unser Heimatland!D’rum laßt uns einig sein,

schliesst Brüder, fest den Reih’n,

froh auch in trüber Zeit,

Mut, wenn Gefahr uns dräut,

Heimat am Donaustrand,

bist uns’rer Herzen Band,

dir sei für alle ZeitGut und Blut geweiht!

Das Schifflein fährt auf den Wellen so sacht, still ist die Nacht,

die Liebe nur wacht,

der Schiffer flüstert der Liebsten ins Ohr,

daß längst schon sein Herz sie erkor.

O Himmel, sei gnädig dem liebenden Paar,

schutz’ vor Gefahr es immerdar!

Nun fahren dahin sie in seliger Ruh’,

O Schifflein, far’ immer nur zu!Junges Blut,

frischer Muth,

o wie glücklich macht,

dem vereint ihr lacht!

Lieb und Lust

schwellt die Brust,

hat das Größte in der Welt vollbracht.

Nun singst ein fröhliches seliges Lied,

das wie Jauchzen die Lüfte durchzieht,

von den Herzen laut widerklingt

und ein festes Band um uns schlingt.

Frei und treu in Lied und Tat,

bringt ein Hoch der Wienerstadt,

die auf’s Neu’ erstand voller Pracht

und die Herzen erobert mit Macht.

Und zum Schluß

bringt noch einen Gruß

uns’rer lieben Donau dem herrlichen Fluß.

Was der Tag

uns auch bringen mag,

Treu’ und Einigkeit

soll uns schützen zu jeglicher Zeit!

多瑙河多麼藍、多麼亮,

溪谷、田野,

你總是平靜地流過。

維也納要跟你打招呼。

你這銀色的溪流

無論到那裡總教人滿心欣喜—

你極美的河岸總教人滿心欣喜。

黑森林的遠處,

你奔流入海,

把祝福帶給萬物。

你是向東的流水,

喜迎你兄弟的境況,

安祥和平,恆久不變!

巍峨的古堡一邊俯瞰,

一邊在峭壁上笑著問候你,

陡峭的峻岭,

遙遠的山景,

都映照在你舞動的波濤上!

居於河床的美人魚

在你流過時喁喁低語。

美人魚的低語,

藍天之下的萬物俱能聽見。

你的涓涓流水,是遠古的歌;

是你嘹亮的歌聲讓你萬古長存。

多瑙河的波濤,

請在維也納留步。

這城市愛你若此!

無論你在何方,

這城市也是獨一無二!

這裡滿載歡欣願望,

願望統統傾瀉而出,

散發醉人魅力;

還有德國人衷心的願望,

都隨你流向各地。

您非常了解您的兄弟萊茵河,

在它的河岸上養育了美妙的葡萄酒,

還有白天和黑夜,

堅定忠實的守望。

但不要羨慕他那些天賜的禮物,

在您幫助下,

許多祝福源源不斷降臨,

勇敢並保護我們的祖國!

因此,讓我們團結起來,

加入兄弟行列,

即使在困難時期也快樂;

當危險威脅著我們時勇敢。

在多瑙河岸上的家,

被我們的心靈束縛,

永遠向你致意

善與血是奉獻的!

船在海浪中如此柔和地行駛,

安靜的夜晚,

只愛看,

水手在情人的耳邊低語,

他內心早已選擇她。

天哪,憐憫那對相愛的夫妻,

永遠保護他們免受危險!

現在他們幸福地安息了,

船,永遠航行!

年輕的熱血,

嶄新的勇氣,

哦,多麼幸福,

它團結了笑聲!

愛與激情溢滿胸膛。

這是世界上最偉大的。

現在唱一首快樂而幸福的歌,

空氣瀰漫著歡樂,

在心中大聲迴響,

並在我們周圍連接著樂隊。

歌舞中的自由和忠實,

帶給維也納市以全新的榮耀,

並用武力征服了人們。

最後

仍然問候

我們對美麗多瑙河的愛。

不管生活可能帶給我們什麼,

忠誠與團結

將一直保護我們!

 

合唱版本欣賞

 

圓舞曲之王:小約翰.史特勞斯

 

布拉姆斯也瘋狂

在這張經典的布拉姆斯與小約翰史特勞斯的合照(1894年9月2日)下方,有著布拉姆斯親筆手繪的《藍色多瑙河》樂譜,上面布拉姆斯更親筆寫下:「不幸的,此曲非布拉姆斯所作!」(多希望我寫能創作這樣的音樂~)我想,這是作曲家之間最親密、最友善的交流方式了~

Johann Strauss II and Johannes Brahms, 1894 Sept. 2

 

2021年疫情嚴峻期間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 - 金色大廳空空蕩蕩,樂團團員與指揮慕提冒著生命危險,演奏美好音樂《藍色多瑙河》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axTLkhz9IU

 

另一個後期的擁護者是理察·史特勞斯(雖然同姓都是史特勞斯,但並非在維也納呼風喚雨的史特勞斯家族),他在自己所作的《玫瑰騎士》一劇,有一句這樣的對白:「我怎麼可能會忘記那個維也納的天才呢?」


僅次於《藍色多瑙河》,史特勞斯另一首著名的華爾滋樂曲則是莊嚴、雄偉的《皇帝》圓舞曲,正如樂曲標題所示,曲中充滿了華麗、高貴的盛況。德語中的「皇帝」可以是單數的皇帝,也可以指好幾位皇帝,巧妙的掩飾了史特勞斯的尷尬處境——他必須在這部作品首演的同一場合,同時向兩位皇帝致敬:一位是奧地利國王法蘭茲‧約瑟夫,他是維也納的象徵,在史特勞斯創作這首獻給皇帝的貢品時,正好在位的四十周年;另外一位則是剛剛即位的普魯士國王威廉二世。傳記作家彼得‧坎普指出:「史特勞斯沒有特別註明要將音樂獻給哪一位皇帝,因此可以同時滿足兩個人的虛榮心。」

《檸檬花開》圓舞曲(1874)並不是史特勞斯最著名的華爾滋,不過卻躋身最優秀的作品之列。樂曲的標題出自歌德小說《威廉‧麥斯特的學徒歲月》書中著名詩篇的第一句(「你知道檸檬樹開花的土地嗎?」)。作品由三首華爾滋曲調組成,再加上序曲和龐大的終曲,形成完整的結構。

史特勞斯創作的波爾卡舞曲(約 125 首)幾乎與華爾滋舞曲一樣多。這種活潑的2/4拍子民間舞蹈起源於1830年左右的波西米亞。許多波爾卡舞曲的名字來自主題或非音樂的聯想。因此,《So angstlich sind wir nicht》就譯為「不要驚慌」——的確,在聽過這個兩分鐘的小小珍品之後,誰會感到驚慌呢?至於《Tritsch-Tratsch》(喋喋不休)則是以維也納的一本漫畫書命名。

漫畫示意圖

 

《Tritsch-Tratsch》(喋喋不休)波卡舞曲

https://youtu.be/iuONBz7boBc?t=8

 

史特勞斯到了45歲才開始寫輕歌劇,當時他已經享譽全球。在經歷幾次失敗之後,《蝙蝠》(1874 年)終於問世,不僅成為有史以來最著名的維也納輕歌劇,而且還是史上最成功的舞台演出之一。輕歌劇是一種歡樂、活潑的音樂形式,將不太可能發生的事件結合在一起,其中包括了錯認身份、多情的計謀、惡作劇與歡笑。

《蝙蝠》將維也納輕歌劇提升到了新的藝術高度,並被貼上「喜歌劇」的標籤,而不是輕歌劇。

短短六年之內,光是在德國,就在一百七十多個不同的舞台演出。因為劇中情節充斥著太多不可能發生的偶然事件而備受批評,不過沒有關係——音樂充滿了令人難以抗拒的曲調、明快的管弦絃樂、充滿活力的節奏,還有老維也納無法抵擋的魅力,讓這些批評都隨風而逝。〈序曲〉是整部輕歌劇主題的大雜燴;到了第二幕,當羅莎琳的種族背景受到質疑時,她唱起〈查爾達什:家的聲音〉, 「證明」自己是匈牙利人。第一部分是熱情的懷舊,第二部分則喚起火熱的舞步。

在史特勞斯的輕歌劇作品中,人氣居次的是《吉普賽男爵》(1885)。

故事背景發生在十八世紀的匈牙利,不過其中涉及的許多問題,到了史特勞斯的時代仍然存在——匈牙利與奧地利之間的緊張關係、各個國家的愛國心與自豪感、匈牙利最近才剛從土耳其手中解放之事(兩個世紀前,土耳其高官還在奧芬佩斯的城堡裡統治著匈牙利)、隱匿的寶藏、放逐與回歸,以及永遠存在的戰爭威脅。它同時也讚頌維也納人對匈牙利熱情洋溢、充滿異國情調的吉普賽人以及整個歐洲對維也納華爾茲的迷戀。〈序曲〉營造氣氛,並且引介一些稍後將再次出現的愉悅主題,成功地達到目的,令人讚服。在第一幕,吉普賽女郎薩菲演唱了著名的詠嘆調〈如此悲慘,如此忠誠〉,曲中充滿了吉普賽生活中令人難以忘懷的傷感。她唱道:吉普賽人是你的朋友,至死忠誠不渝;但是你如果惹到了吉普賽人,就自求多福吧!

輕歌劇《威尼斯之夜》(1883)是史特勞斯在1874年遊歷義大利之後深受啟發所寫的幾部作品之一(《檸檬花開》也是其中一個)。當時因為維也納的小動作,所以首演沒有在那裡舉行,反而選擇了柏林,但是結果不如人意。不過六天後,經過大量修改(包括〈序曲〉),又再次在維也納演出,受到熱烈歡迎。

小約翰‧史特勞斯的兩個弟弟約瑟夫(1827-1870)與愛德華(1835-1916),在兄長成就的陰影下,雖然不可避免地相形失色,但是他們本身也都是傑出的作曲家,只可惜兩兄弟飽受憂鬱症之苦,降低了他們的社交能力,不過他們的許多舞曲作品仍不遜於小約翰。(據傳,小約翰曾經說約瑟夫「是我們兩個之中更有天賦的那一個;我只是比較受歡迎而已。」)

約瑟夫的《天體樂聲》圓舞曲(1868 年)是他最精緻的作品之一,當時是為了醫學院學生要在維也納最光鮮亮麗的索菲亞廳舉行舞會所創作的,結果大受歡迎,只不過次日有一家報紙頗有微詞,說這個標題暗示著來世,不太適合這個聚會,因為聚會的目的是為了保護生命而不是結束生命。另外,《蜻蜓》(1866)則是約瑟夫最受歡迎的波爾卡瑪馬祖卡舞曲,這種波爾卡舞曲帶有瑪馬祖卡「弱拍」節奏;布拉姆斯曾經在1889年錄製了鋼琴版,是史上最早的錄音之一。

愛德華‧史特勞斯創作的三百多首作品中,大部分都是波爾卡舞曲;其中,大多屬於快速波爾卡舞曲。輕快活潑、充滿活力的《暢通無阻》(1886)創造出一種錯覺,好像火車(或任何其他交通工具)平穩、輕鬆地向前行,完全不曾考慮要停下來!

這三位天才作曲家的父親,老約翰‧史特勞斯一世(1804-1849),也是一位多產的作曲家,一生創作了兩百五十多首作品,其中大部分是舞曲。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拉德茨基進行曲》,傳統上是維也納愛樂每年在新年音樂會中一定會演奏的結束曲,觀眾也會跟著樂聲鼓掌打拍子,充滿歡快氣氛。今晚我們將聽到他的《麻雀》波爾卡舞曲(1842 ),這首舞曲以一八0七年開幕的一家廣受歡迎的大舞廳命名。(今天到維也納的遊客仍然可以看到當地最有名的咖啡館——「麻雀咖啡館」——只不過這是在1880年才開幕的。)

僅次於「史特勞斯」,弗朗茲‧萊哈爾(1870-1948)是在維也納輕音樂界受到最廣泛認可的名字。起初,他在家鄉匈牙利擔任多個樂團的指揮,到了1899年,他跟著其中一個樂團來到維也納(正是小約翰‧史特勞斯去世的那一年)。在這裡,他創作了世界上人氣次高的輕歌劇《風流寡婦》(1905)——僅次於史特勞斯的《蝙蝠》——我們將會聽到劇中著名的〈薇莉雅之歌〉。「風流寡婦」索尼婭(在某些作品中也稱為漢娜)在她的豪華別墅裡招待客人,以歌曲講述了一位年輕獵人愛上森林仙女(薇莉雅)的故事;索尼婭發現自己在現實生活中也遭遇類似的情況:可望再次墜入愛河,並與過去的追求者共結連理。

萊哈爾的《金與銀》圓舞曲是他最好的作品之一。1902 年,他為梅特涅—桑多爾公主的「金與銀」舞會創作了這部輝煌、優雅的作品。傳記作家伯納德‧格倫寫道:在其六個美麗的主題中,「新二十世紀的輕音樂向老維也納的輝煌歲月致敬」。

萊哈爾的最後一部輕歌劇《茱蒂塔》(1934)與眾不同,因為它缺乏圓滿的結局。由此觀之,這似乎也標誌著維也納輕歌劇熱潮即將告一段落。劇中,〈我的雙唇,那火熱的吻〉是最熱門的曲子,故事背景是在一家豪華夜總會。

 

〈我的雙唇,那火熱的吻〉💋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ZlPG91IRps

 

偉大的維也納作曲家時代已經過去,但是他們的音樂繼續以輕快的華爾茲、活潑的波爾卡舞曲和傷感的輕歌劇,讓整個文明世界為之著迷;誘人的旋律與華麗的管弦絃樂,將數百萬聽眾帶入令人精神振奮的軌跡,讓他們滿懷幸福地進入夢想中浪漫的維也納——同時迎接新的一年。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 前往蹦藝術 Podcas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BON音樂】蹦藝術X閤家生活音樂廳 - 週五《一杯咖啡時光》:「精彩古典迎新年」精選十首不可錯過的新年音樂

【BON音樂】「精彩古典迎新年」精選十首不可錯過的新年音樂
Top 10 works of New Year's Classical Music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每週五午後,在 8%ice CAFÉ 用一杯咖啡的時光,遇見美好的音樂!

在那文字與繪畫的終點,音樂開始了...❤️

蹦藝術林仁斌將為您精選各種不容錯過的音樂

在日常生活中感受音樂的各種面貌與美好

仔細聽~原來音樂一直在你身邊

C’est si bon

這一切,都是如此美好~


2023年12月音樂講座場次一覽

活動時間 —— 12月每個星期五15:00-17:00 (12/15-16:00-18:00)

活動地點 —— 8%ice CAFÉ 永康公園店(台北市大安區永康街23巷6號)

講座內容 ——

12/01 「旋律之子:莫札特」精選十大莫札特美妙音樂

12/08 「音樂之巔:貝多芬」精選十大貝多芬美妙音樂

12/15 「鋼琴詩人:蕭邦」精選十大蕭邦美妙音樂 (12/15-16:00-18:00)

12/29 「精彩古典迎新年」精選十首不可錯過的新年古典音樂

01/05 「搖擺佳節過聖誕」精選十首不可錯過的爵士耶誕音樂(聖誕店面人潮壅擠改期)


2024年元旦 維也納愛樂新年音樂會資訊

2024維也納愛樂新年音樂會—全球衛星直播

 

資訊取自衛武營官網

新年第一天與衛武營一起觀賞「2024維也納愛樂新年音樂會」的全球衛星直播!這場新年音樂會將由克里斯蒂安.提勒曼指揮,在維也納的金色大廳帶來具有悠久傳統的史特勞斯父子作品及其他精彩曲目。提勒曼目前擔任德勒斯登國家管絃樂團首席指揮和薩爾茲堡音樂節藝術總監,2000年起與維也納愛樂長期合作演出,並共同錄製過多張專輯。今年將是他第二度指揮維也納愛樂新年音樂會,此盛會將在九十個國家同步直播,屆時將有數以百萬的觀眾,共同在悠揚樂聲中,迎來嶄新的一年。從1月1日下午4點起,衛武營將於戶外劇場舉辦精彩的暖場音樂會,並於晚間6點進行全球衛星直播。

 

演出曲目  

卡爾.柯姆札克二世:《阿爾布雷希特大公進行曲》,作品 136
Karl KomzákErzherzog - Albrecht-Marsch, op. 136

小約翰.史特勞斯:《維也納的糖果》,作品 307
Johann Strauß II. - Wiener Bonbons. Walzer, op. 307

小約翰.史特勞斯:《費加洛波卡舞曲》,法式波卡舞曲,作品 320
Johann Strauß II. - Figaro-Polka. Polka française, op. 320

小約瑟夫.黑爾梅斯伯格:《為了全世界》,圓舞曲
Josef Hellmesberger (Sohn) - Für die ganze Welt. Walzer

愛德華.史特勞斯:《暢通無阻》,快速波卡舞曲,作品 238
Eduard Strauß - Ohne Bremse. Polka schnell, op. 238

小約翰.史特勞斯:《護林員》輕歌劇序曲
Johann Strauß II. - Overture to the Operetta "Waldmeister"

小約翰.史特勞斯:《伊斯勒圓舞曲》,遺作圓舞曲第二號
Johann Strauß II. - Ischler Walzer. Nachgelassener Walzer Nr. 2

小約翰.史特勞斯:《夜鶯波卡舞曲》,作品 222
Johann Strauß II. - Nachtigall-Polka, op. 222

愛德華.史特勞斯:《山泉》,波卡馬祖卡舞曲,作品 114
Eduard Strauß - Die Hochquelle. Polka mazur, op. 114

小約翰.史特勞斯:《新撥奏波卡舞曲》,作品 449
Johann Strauß II. - Neue Pizzicato-Polka. op. 449

小約瑟夫.黑爾梅斯伯格:〈女學生波卡舞曲〉選自《伊比利亞的珍珠》
Josef Hellmesberger (Sohn) - Estudiantina-Polka aus dem Ballett "Die Perle von Iberien"

卡爾.米夏埃爾.齊赫:《維也納的市民》圓舞曲,作品 419
Carl Michael Ziehrer - Wiener Bürger. Walzer, op. 419

安東.布魯克納:方塊舞,作品 121 (由沃夫岡・多爾納改編)
Anton Bruckner - Quadrille, WAB 121 (Orchestr. W. Dörner)

漢斯.克里斯蒂安.倫拜:《新年快樂!》,加洛普舞曲
Hans Christian Lumbye - Glædeligt Nytaar! Galopp

約瑟夫.史特勞斯:《胡言亂語》,圓舞曲,作品 212
Josef StraußDelirien (Deliriums), Waltz, op. 212


指揮|克里斯蒂安.提勒曼

克里斯蒂安.提勒曼自2012/2013樂季起擔任德勒斯登國家管絃樂團首席指揮;其曾任紐倫堡國家劇院、柏林德意志歌劇院及慕尼黑愛樂樂團音樂總監。目前除德勒斯登國家管絃樂團首席指揮外,提勒曼亦擔任薩爾茲堡音樂節藝術總監,而德勒斯登國家管絃樂團近期也是該音樂節的駐節樂團。2024/25樂季起,他接手巴倫波因成為柏林國立歌劇院總音樂總監。

提勒曼與維也納愛樂的合作關係緊密,2019年,提勒曼首次獲邀指揮維也納愛樂新年音樂會,並定期受邀與該樂團在金色大廳演出「套票系列音樂會」,以及在亞州、歐洲和美洲的巡迴演出。

身為倫敦皇家音樂學院的榮譽會員,並擁有德國魏瑪李斯特音樂學院和比利時魯汶天主教大學的榮譽博士學位,並於2003年榮獲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功績勳章。他是德國格勞帕華格納博物館的贊助人,並曾獲得萊比錫市的華格納協會頒發的華格納獎,以及薩爾茲堡州的榮譽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WWbphL69SM

 

《春之聲》比較版本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OcWrhCd4M8&list=RDaOcWrhCd4M8&start_radio=1

 

《藍色多瑙河》維也納愛樂 / 祖賓梅塔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HzhDKwYP2s

 

《藍色多瑙河》維也納愛樂 / 慕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axTLkhz9IU

 

《藍色多瑙河》比較版本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tWQ1fDjaRc

 

維也納愛樂樂團

若要提到歐洲古典樂的歷史與傳統,與其連結最深的非維也納愛樂樂團莫屬。在其177年的歷史中,這個管絃樂團所經歷的正是世界的音樂史,也在這條道路上發揮了影響力。時至今日,著名的獨奏家和指揮家皆認為樂團獨特傑出的「維也納之聲」在眾多樂團中獨樹一幟。

這個成功的交響樂樂團,成立初衷是致力於以最高的水準完美演奏出維也納古典作曲家的交響曲,特別是貝多芬的作品。此藝術目標能實踐要歸功於皇家宮廷劇院(Vienna Court Opera)樂團音樂家的堅定熱情,他們在1842年決定於日常的歌劇院工作之外獨立演出「愛樂音樂會」,並以純粹的藝術性和創造自主性為原則。一個以自主原則為基礎的音樂會架構於焉產生,其中決策過程的各面向都由音樂家自己掌握。

樂團能演奏出無與倫比的音樂,部分原因也來自於維也納愛樂樂團和國家歌劇院樂團之間的獨特關係。樂團創立的原則之一是,只有歌劇院樂團的音樂家才能加入維也納愛樂樂團。音樂家必須在兩邊的樂團都演出,直到今天,每位愛樂樂團的音樂家都是先在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樂團的試演下開始他們的職業生涯,並且要在三年的等待期之後才有資格成為維也納愛樂樂團的正式團員。

1870年起,維也納的金色大廳(Golden Hall of the Musikverein)即以其獨特的美學和音響效果證明了是維也納愛樂樂團的理想音樂會場地。樂團首次的海外巡迴演出是1900年的巴黎之行,由馬勒指揮(Gustav Mahler)。1922年也是值得紀念的一年,樂團不僅首次在薩爾斯堡音樂節現身,同年也初次到南美海外巡演。這是樂團到全球各大洲活躍巡迴演出的開端,近年來更包括了在德國、日本、美國、以及未來在中國的定期音樂會。

樂團已是眾多獎項的常客,2008年起由勞力士獨家贊助。

維也納愛樂樂團每年在維也納舉辦約40場音樂會,其中新年音樂會和仲夏夜露天音樂會(Summer Night Concert Schönbrunn)會在世界多個國家同步直播。樂團每年還會進駐薩爾斯堡音樂節,同時國際的巡演一年超過50場。所有這些活動都彰顯了維也納愛樂樂團作為全球最頂尖樂團的聲望。


美好音樂不停歇🎵

維也納愛樂新年音樂會1979-2023播放清單

https://open.spotify.com/playlist/5nFt6ZQddgTP5pgJnbuItc?si=56d38a0e0e5f4634

 

延伸閱讀

https://bonart.com.tw/from-an-der-schonen-blauen-donau-to-new-year-concert/

 

維也納愛樂」樂團歷史與風靡全球新年音樂會 

成立於1842年的維也納愛樂樂團,是全球知名度最高的樂團,其歷史與歐洲古典音樂的發展史、傳統幾乎是一致同步且密切相關:在這海頓、莫札特、貝多芬與舒伯特都曾生活於此的音樂之都裡,維也納由於擁有眾多才華橫溢的作曲家和演奏家,一直被公認為古典音樂歷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無論是華格納、布拉姆斯、布魯克納與馬勒、理查.史特勞斯等偉大音樂家,無一不對其高度讚譽。這次課程中,林仁斌老師將為大家詳細介紹樂團歷史與獨一無二的音樂演奏魅力,讓您從此更加愛上維也納之音。

 

維也納愛樂樂團(德語:Wiener Philharmoniker),簡稱維也納愛樂,是位於奧地利維也納管弦樂團,成立於1842年。

維也納愛樂樂團歷史與歐洲古典音樂的發展歷史、傳統幾乎是一致同步且密切相關。 在這海頓、莫札特、貝多芬與舒伯特都曾生活於此的音樂之都裡,維也納由於擁有眾多才華橫溢的作曲家和演奏家,一直被公認為古典音樂歷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華格納 (Richard Wagner) 形容該樂團是世界上最傑出的樂團之一。 布魯克納稱其為「最優秀的音樂協會」; 布拉姆斯將自己視為「維也納之友」和「仰慕者」; 馬勒與樂團合作時稱之為「音樂藝術的至高結合」...等等珍貴歷史,是樂團獨一無二之處。

 

 

巧妙的共生關係:維也納國家歌劇院與維也納愛樂樂團

維也納愛樂的成員來自於維也納國家歌劇院(Wiener Staatsoper)[1],音樂會演出時改稱為維也納愛樂,屬於私人組織。

根據維也納愛樂章程,只有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管弦樂團的成員才能成為維也納愛樂樂團的成員。

因此,在加入維也納愛樂之前,必須首先成功成為國家歌劇院管弦樂團團員,通過三年試用期留任之後,始具備資格申請成為維也納愛樂樂團的成員。樂團音樂家們透過歌劇演出享受的獨立性。因此這樣的共生關係極為特別:沒有維也納國家歌劇院,就沒有我們所熟知的維也納愛樂樂團;在維也納,眾所周知,這樣的共生對兩個機構都有利,並且極大地豐富了這座城市的音樂生活。

 

1864年維也納愛樂紀念團照

直到 1842 年3月28日第一場維也納愛樂音樂會之前,維也納市尚未有職業管弦樂團存在,儘管這是海頓、莫札特與貝多芬都待過的城市。因此,終於在1842年,維也納愛樂成立了~終於有專門演奏交響音樂的職業合奏團隊。

Erste Orchester-Photographie der Wiener Philharmoniker mit ihrem Dirigenten Otto Dessoff. Photographie. 1864.

 

草創歷史

追溯樂團的草創初期,奧托·尼可萊(Otto Nicolai, 1810-1849) 於1841年被任命為克恩頓劇院(Kärntertortheater)的指揮。在當時維也納音樂界有影響力的人物的鼓舞下,他於1842年3月28日在 Großer Redoutensaal 舉辦了一場以皇家霍夫歌劇院( imperial "Hof-Operntheater". )管弦樂團成員為主體之盛大音樂會。這個最初的演出就是現在「愛樂學院」(Philharmonic Academy)的樂團起源;直到今日,「愛樂理念」(Philharmonic Idea)仍是樂團中心理念,因此這也被視為維也納愛樂的演出起源。(根據官網資料)

 

首任指揮:奧托·尼可萊(Otto Nicolai, 1810-1849)

 

樂團早期節目單

 

藝術與管理

自1842年奧托·尼可萊指揮了樂團第一場音樂會並成立愛樂協會以來,維也納愛樂就以其獨特魅力吸引著世界的作曲家指揮家和聽眾。一方面,這得益於樂團代代相傳的優秀藝術底蘊,另一方面,樂團獨特的組織機構和歷史也是成功的因素:為了在這座音樂之都保證莫札特貝多芬的作品能被最優秀的詮釋出來,1842年歌劇院成員決定,除了在歌劇院的演出之外,還要組織「維也納愛樂」音樂會,並自理其藝術和經營職責。要實現這一切,只可能有一種組織形式:民主

 

民主自治

樂團在藝術上、組織上和財務上都是自主的,所有決定都是在全體成員大會的民主基礎上達成決議。而樂團營運管理由民主選舉產生的行政委員會負責。這種自治與民主在一個半世紀以來經歷各種討論,但未曾動搖。協會的最高權力機構是全體股東大會。每樂季除了舉行一次例行的全體股東大會外,還會有5到6次全體特別會議。理論上在這個委員會上,成員可以解決所有問題作出任何決議,但實際上有些許修改,就是一個12人管理委員會負責處理大部分事務。這一直進行到下一次選舉。這就要看該委員會是否願意繼續騰出時間處理事務和是否繼續得到其他成員的信任。除了修改章程需要獲得4/5多數方能通過外,其他在委員會上的投票都是遵循簡單的少數服從多數原則,而其實行則是12人委員會的責任。1997年後,樂團開始有女性樂團團員。

 

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維也納愛樂管弦樂團的共生關係

漢斯·卡納匹茲布希形容樂團是「無與倫比」的,這句話可謂一石二鳥,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樂團和維也納愛樂協會的關係確實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按當時維也納愛樂協會的入會準則,進入這個私人性質的協會之前,必須通過一次試奏,先進入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樂團才能進行後續的申請程序。隨著越來越多的樂手成功跨過這道門檻,規則被修改成:必須在申請會員資格前在樂團服務三年。

在國家歌劇院的工作使得樂團的財政得以穩定。因為樂團的私人性質很難確保自身收入,而其獨立性也難保。反過來,有穩定工作的樂團成員又會保證了歌劇院的演出質量,在音樂會上的經驗與練就的技巧反過來又會用到歌劇演奏方面。沒有維也納國家歌劇院就沒有今天的維也納愛樂管弦樂團。在維也納,有一個共識,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維也納愛樂的共生關係是雙贏的,為這音樂之都帶來極大的藝術享受。

 

獨特的客席指揮制度

維也納愛樂無常任首席指揮制度。

1847年,奧托·尼古拉 (Otto Nicolai) 被任命為宮廷和大教堂合唱團指揮和皇家歌劇院指揮而離開維也納時,這個剛成立不久的樂團,因為失去了藝術領袖與最有魄力的行政領導者,導致幾乎十二年的停滯。幸好在1860年有了全新的局面:1月15日,在當時的歌劇院總監卡爾·埃克特(Carl Eckert, 1820-1879)的指揮下,樂團於克恩頓劇院(Theater am Kärntnertor)成功舉行四場音樂會:從那時起,「維也納愛樂」終於復活,至今不間斷地持續規劃演出。

克恩頓劇院(Theater am Kärntnertor

 

但唯一的重大變化,就是樂團從此不再設常任指揮,而是樂季中由樂團選擇多位不同的客席指揮合作的全球職業樂團裡的獨特系統。(或許...是歷史創傷XD)

 

持續成長期

在1860年起擔任維也納宮廷歌劇院的職位奧托.德索夫(Otto Dessoff, 1835-1892)傑出的指揮的領導,樂團曲目不斷擴大,樂團章程與重要組織原則(音樂演出資料檔案、樂團議事規則)也被引入。 1870/71 樂季開始時,樂團也開始移入維也納音樂協會大樓全新落成的「金色大廳」(Musikverein)演出,其優異的聲學效果,逐漸讓樂團有了自己的聲音與風格。

維也納愛樂的總部此時期開始設於維也納金色大廳Musikverein

指揮家布魯諾·華爾特曾說:「一百年過去了,當時建團的樂手都已離去。現在的團員已是全新的一批音樂家。但維也納愛樂仍是維也納愛樂。全因這份傳統一代一代保留了下來。」

維也納金色大廳

 

有趣花絮

在德索夫與維也納愛樂樂團合作期間,每個星期天的音樂會結束後,他都會邀請布拉姆斯到家中共進晚餐~因為德索夫的妻子—弗雷德里克夫人,是一位好廚師~難怪布拉姆斯提到維也納愛樂時,都是滿口好話😆。

其實德索夫也是當代優秀的作曲家,因此喜歡與布拉姆斯多多親近是很自然的事情(德索夫位於照片右下)

Johannes Brahms und seinen Zeitgenossen Friedrich Gernsheim, Heinrich von Herzogenberg und Felix Otto Dessoff

 

樂團進入黃金時期

在維也納愛樂樂團的早期歷史上,沒有其他指揮家像漢斯·里希特(Hans Richter, 1843 - 1916)這樣與維也納愛樂維持如此長久的合作關係。里希特除了是華格納《指環》四部曲在拜魯特首演的傳奇指揮家,其指揮風格更是廣受各界擁戴。

指揮家像漢斯·里希特(Hans Richter, 1843 - 1916

 

維也納愛樂與漢斯·里希特的時代,被稱為「黃金時代」:里希特與維也納愛樂多年間至少合作了243場音樂會,他們之間的擁有極其強大而深厚藝術深度:在里希特 (Hans Richter) 的指揮領導下,樂團正式建立了無與倫比傳統的世界級管弦樂團的地位。

樂團除了曾與華格納、威爾第、布魯克納、布拉姆斯、李斯特等偉大音樂家一起合作,「維也納愛樂+漢斯·里希特」也分為於1877年與1883年指揮布拉姆斯第二號與第三號交響曲之世界首演;1881年指揮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協奏曲世界首演與布魯克納的第四和第八交響曲首演等等,皆為樂團活躍之「黃金時代」代表作。

漢斯·里希特與維也納愛樂合作至1897-1911年前往倫敦交響樂團擔任指揮為止。

照片為漢斯·里希特與維也納愛樂於1885年留下之珍貴合照

漢斯·里希特與維也納愛樂於1885年留下之珍貴合照

 

邁入二十世紀

維也納愛樂於 1900 年在馬勒(Gustav Mahler,1860-1911)的指揮下,於巴黎萬國博覽會上首次至國外演出。(好想知道當年的德布西有沒有聽過這個黃金組合啊~扭)樂團更於1908年被奧地利政府正式承認協會組織,但直到1922年才開始規劃定期巡演。

馬勒之後的下一任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總監:費利克斯·馮·溫加特納(Felix von Weingartner, 1863-1942)則帶領樂團遠至南美洲巡演。

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還有維也納愛樂與理查.史特勞斯的密切合作,更加具有歷史意義,並且代表了樂團豐富歷史中的亮點之一。

1923年維也納愛樂與理查.史特勞斯的合照(於里約 Rio, 1923)

 

1906年至1944年間,維也納愛樂在理查·史特勞斯 (1864-1949) 的指揮下,一共有85場音樂會和無數歌劇表演。這樣密切的關係絕對是樂團歷史上的一大亮點,史特勞斯在1942年維也納愛樂樂團100週年慶典音樂會上這樣描述樂團:「讚美愛樂樂團的最佳言詞,就像小提琴出現維也納一般,是如此自然的事情。 [...] 今天我想表達兩個想法:「只有指揮過維也納愛樂的人才能充分欣賞它,但這仍然是我們的秘密!」「 你們應能明白我的意思—因為我就在這裡,就在音樂會舞台上!」(“Praising the Philharmonic is like taking violins to Vienna. […] I would like to pay tribute today with two thoughts: 'Only one who has conducted the Vienna Philharmonic can appreciate it fully, but that remains our secret!' You understand what I mean – here, as on the concert stage!")

理查·史特勞斯指揮維也納愛樂(1937)

 

樂團與托斯卡尼尼(Arturo Toscanini. 1867-1957)更於1930年至1937年間維持緊密合作關係,

托斯卡尼尼指揮維也納愛樂(1930)

 

下為1937年托斯卡尼尼指揮維也納愛樂之現場錄音:

https://youtu.be/99GI29eOpIw

 

樂團與福特萬格勒(Wilhelm Furtwängler, 1886-1954年)的藝術合作也非常長久:儘管並非正式音樂總監與樂團之關係,但福特萬格勒實際上是1933年至1945年間維也納愛樂的主要指揮,以及戰後從1947年到1954年再次合作。

福特萬格勒指揮維也納愛樂(1935)

 

特萬格勒於1954年薩爾茲堡音樂節指揮維也納愛樂錄影畫面

Furtwängler conducting Mozart's Don Giovanni Overture Salzburg 1954

https://youtu.be/4s1OFwAlMMw

 

特萬格勒指揮維也納愛樂錄音-華格納《女武神的飛行》

https://youtu.be/6kfJqQXAeOc

 

社會主義時期

1938年,政治以最殘酷的方式侵占了維也納愛樂。國家社會主義者讓納粹主義者擔任主席,逕行解雇了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的所有猶太籍藝術家,並進一步欲解散維也納愛樂。此時因為福特萬格勒和其他有力人士之介入干預,才使樂團免於解散的命運。並且拯救了多位「半猶太籍」與「猶太姻親」等樂團相關人士免於被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管弦樂團解僱。

然而,在這段二戰風雨欲來的時期,樂團十餘位猶太籍團員被驅逐開除,至少五名團員於集中營中喪生,另外兩名團員被驅逐和迫害而在維也納死亡。

 

十餘位猶太籍團員被驅逐開除名單:

 

五名團員於集中營中喪生:

 

兩名團員被驅逐和迫害而在維也納死亡

 

福特萬格勒一肩承擔起樂團保護音樂家的責任,雖然在戰爭結束時仍須面臨被軍事法庭審判,但最終許多音樂家出面作證他於戰爭期間的許多義行,最終獲判無罪。

二戰社會主義期間的福特萬格勒與維也納愛樂(The Vienna Philharmonic under National Socialism (1938 - 1945))

 

1942年的維也納愛樂

1942年的維也納愛樂

 

二十世紀的維也納愛樂

二戰後,樂團延續了1933年開始的政策,與每一位著名指揮家客席合作。

在1945年後樂團的歷史上,特別重要的是與兩位名譽指揮卡爾·貝姆和赫伯特·馮·卡拉揚,以及名譽成員伯恩斯坦的藝術合作。

維也納愛樂與時俱進,在當代維持一貫豐富的音樂會、電影配樂、唱片錄音、世界巡演以及在重要國際音樂節上的定期演出,不局限於傳統,更強化現代多媒體音樂方向,同時仍維持一貫獨特的音色與表現力個性。名聞遐邇的一年一度的新年音樂會,每年夏天在薩爾茲堡音樂節的演出,都是樂團的年度重要事項。

 

下方照片左起:卡拉揚、Dimitri Mitropoulos(紐約愛樂音樂總監)與伯恩斯坦

照片左起:卡拉揚、Dimitri Mitropoulos(紐約愛樂音樂總監)與伯恩斯坦

 

卡拉揚與維也納愛樂

卡拉揚與維也納愛樂

 

柴可夫斯基《悲愴》交響曲 | 卡拉揚指揮維也納愛樂

https://youtu.be/KvGC8hZC29U

 

德弗札克《新世界》交響曲 | 卡拉揚指揮維也納愛樂

https://youtu.be/TiIZ1hqPzy0

 

1987年卡拉揚最後一次指揮維也納愛樂新年音樂會,也是經典名演:

https://youtu.be/XtSfPZj8QCU

 

 

伯恩斯坦與維也納愛樂

伯恩斯坦與維也納愛樂(1978年)Leonard Bernstein / Vienna Philharmonic 1978

 

莫札特第25號交響曲 | 伯恩斯坦指揮維也納愛樂

https://youtu.be/ApvqOhbsriA

 

貝多芬《皇帝》鋼琴協奏曲(齊瑪曼) | 伯恩斯坦指揮維也納愛樂

https://youtu.be/uj8w0Sm7l-M

 

布拉姆斯第一號交響曲 | 伯恩斯坦指揮維也納愛樂

https://youtu.be/FXGQ0Y45yQk

 

世界的維也納愛樂

在維也納至世界各地的音樂會上,維也納愛樂樂團不僅僅代表著奧地利的頂級文化藝術水準。愛樂音樂家們在他們的演出中,表達了和平、人性和共榮的理想,這些人類至高理想與音樂藝術緊密地交織在一起。

 

名家如雲

(基本資料整理於網路與維基百科,並附上超連結方便檢索)

指揮過維也納愛樂的名家有:漢斯·馮·彪羅漢斯·里希特馬勒布拉姆斯尼基什魏恩加特納瓦爾特福特萬格勒奧托·克倫佩勒理查·史特勞斯卡納匹茲布希肯普卡拉揚卡爾·貝姆蕭提伯恩斯坦卡洛斯·克萊伯普列文馬澤爾梅塔阿巴多喬治·塞爾馬里斯·楊頌斯里卡多·慕提拉圖基士揚·蒂勒曼等等。同時,維也納愛樂參與很多演出錄音活動。樂團錄下的名唱多不勝數,有:蕭提尼伯龍根的指環卡拉揚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布魯諾.華爾特馬勒第九交響曲大地之歌等等。

 

 

維也納愛樂與蒂勒曼經常合作

Vienna Philharmonic and Christian Thielemann

 

https://bonart.com.tw/history-of-viennese-new-year-concert/

 

2020年新年音樂會精華

https://youtu.be/PWAIZIm0j08

 

2021年新年音樂會(因疫情音樂廳空無一人)

2021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由指揮家慕提六度指揮。慕提也在指揮維也納愛樂150周年紀念音樂會之後,獲得樂團贈予象徵情誼的金戒指,意義非凡。也是唯一六度指揮維也納愛樂新年音樂會者。

●史上首度現場無觀眾的新年音樂會。

●慕提六度指揮,名列廿一世紀第一人。

●九十餘國同步轉播,超過五千萬名樂迷同賀。

1:54 Franz von Suppè - Fatinitza-Marsch

5:28 Johann Strauß II. - Schallwellen. Walzer, op. 148

17:38 Johann Strauß II. - Niko-Polka, op. 228

21:09 Josef Strauß - Ohne Sorgen. Polka schnell, op. 271

23:12 Carl Zeller - Grubenlichter, Walzer

31:15 Carl Millöcker - In Saus und Braus. Galopp

35:12 -- Intermission --

1:03:10 Franz von Suppè - Ouvertüre zu "Dichter und Bauer"

1:14:46 Karl Komzák - Bad'ner Mad'ln. Walzer, op. 257

1:24:22 Josef Strauß - Margherita-Polka, op. 244

1:28:19 Johann Strauß I. - Venetianer-Galopp, op. 74

1:30:36 Johann Strauß II. - Frühlingsstimmen. Walzer, op. 410

1:39:06 Johann Strauß II. - Im Krapfenwaldl. Polka française, op. 336

1:43:52 Johann Strauß II. - Neue Melodien-Quadrille. op. 254

1:48:19 Johann Strauß II. - Kaiser-Walzer, op. 437

2:01:57 Johann Strauß II. - Stürmisch in Lieb' und Tanz. Polka schnell, op. 393

2:06:30 Johann Strauß II. - Furioso-Polka, op. 260

2:13:00 Johann Strauß II. - An der schönen blauen Donau, Walzer (On the Beautiful Blue Danube), op. 314

2:24:20 Johann Strauß I. - Radetzky-Marsch op. 228

https://youtu.be/3nCLQ1IuD8c

 

慕提指揮維也納愛樂

慕提指揮維也納愛樂150周年紀念音樂會

 

影音欣賞

有史以來最年輕的維也納愛樂新年音樂會指揮:杜達美

雷哈爾:《內許利地》進行曲
Franz Lehár: Nechledil March* from Wiener Frauen

https://youtu.be/7YDJCgWWqMk

https://youtu.be/AxIwLQlI6WY

 

小約翰.史特勞斯:《梅菲斯特的地獄召喚》圓舞曲
Gustavo Dudamel, Wiener Philharmoniker - Tausend und eine Nacht, Walzer, Op. 346

https://youtu.be/x_JjVFXndWQ

 

杜達美指揮維也納愛樂於義大利斯卡拉歌劇院(2019)

https://youtu.be/ZuhfWIDuZzk

 

2020維也納新年音樂會《輕騎兵序曲》

https://youtu.be/YBYsDEwVvkE

 

今日,全世界的觀眾、合作的獨奏家與指揮們,皆認為維也愛樂團獨特傑出的「維也納之聲」,在眾多樂團中獨樹一幟。

 

 

延伸閱讀

https://bonart.com.tw/interview-of-karl-heinz-schutz-solo-flute-of-wiener-philharmoniker/

 

https://bonart.com.tw/interview-of-walter-auer-principal-flutist-of-the-vienna-philharmonic-orchestra/

 

https://bonart.com.tw/walter-auer-principal-flutist-of-the-vienna-philharmonic-orchestra/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 前往蹦藝術 Podcas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BON音樂】蹦藝術X大人社團 - 樂劇創始者華格納(四)指環四聯劇 第三夜:《齊格菲》

【BON音樂】蹦藝術X大人社團 - 樂劇創始者華格納(四)指環四聯劇 第三夜:《齊格菲》
All about Wagner Series 4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古典音樂是你的生活必需品?
希望有機會能拓展對古典樂的了解?
跟著林仁斌老師一起認識偉大的音樂藝術!

《大人社團》與蹦藝術攜手開設古典音樂鑑賞課程,林仁斌老師帶領學員欣賞每首的獨特之處,讓您徜徉在樂曲中,更貼近音樂家的心血結晶,聽出更多況味與樂趣!

《延伸閱讀》大人的音樂欣賞線上直播課程好嗎?學員真實回饋分享

《延伸閱讀》大人的音樂欣賞課學員回饋,看他們用音樂為生活注入繽紛

 

超級重量級~2024年春日京都音樂之旅❤️

【BON旅行】2024年3月 大人社團X蹦藝術 – 京都雅遊 | 探訪小澤征爾音樂塾專屬 魅麗音樂之旅

https://bonart.com.tw/2024-bonart-japan-kyoto-music-journey/

 

【精彩課程ing】

2023年12月起

大人的古典樂欣賞線上直播課(12/7週四下午班,共5堂):樂劇創始者華格納

大人的古典樂欣賞線上直播課(2/22週四下午班,共5堂):五大音樂會序曲

大人的古典樂欣賞線上直播課(4/11週四下午班,共5堂):視覺與聽覺交織的音樂樣貌

 

三大系列,一次合購優惠🌟

【合購優惠】大人的古典樂欣賞線上直播課(12/7週四下午班,共15堂)

樂劇創始者華格納:12/7、12/14、12/21、12/28,贈2024/1/4,共5堂
五大音樂會序曲:2024/2/22、2/29、3/7、3/21,贈3/28,共5堂 (更正:3/14無上課將順延一週)
視覺與聽覺交織的音樂樣貌:2024/4/11、4/18、4/25、5/2,贈5/9,共5堂


主講人:林仁斌老師

 

你喜歡古典音樂的豐富多變嗎?

也想更了解樂劇和經典的指環四聯劇?

跟著林仁斌老師一起認識這位才華洋溢的音樂家─華格納。

《大人社團》與蹦藝術的林仁斌老師攜手開設古典樂欣賞課,這期將以「樂劇創始者─華格納」為主軸,讓大人們認識這位在音樂史上充滿爭議性,但同時也有高度貢獻的音樂家。透過華格納的生平以及經典作品,可以對「整體藝術」(Gesamtkunstwerk)與「主導動機」(Leitmotiv)有更深的了解,你會發現「樂劇」(Musikdrama)更多的樣貌,一起欣賞!

 

《匯聚人生中的美妙時刻》全系列五堂課程介紹

課程內容

第一堂:華格納生平與重要音樂巡禮

第一堂課從華格納的生平出發,談及他的重要事蹟與精彩音樂創作。透過作曲家的人生故事,我們可以完整地理解他的創作思維,也會更好理解他的經典作品。華格納所處的時代,是一個從「歌劇」邁向「樂劇」的年代,也是從「旋律」轉向「主導動機」的過程。理解大時代的背景,更能理解華格納的人生轉折與音樂特色。

 

第二堂:指環四聯劇(一)《萊茵的黃金》

指環四聯劇的正式名稱為《尼伯龍根的指環》(Der Ring des Nibelungen,意為「尼伯龍人的指環」),是華格納以日爾曼敘事詩《尼伯龍根之歌》為底,加入北歐神話世界觀所構思的一套大型歌劇作品。華格納從劇本開始創作,再加上音樂作曲,共耗費26年,在現代歌劇史上擁有不朽的地位,更被認可為現代劇場與電影配樂的始祖。老師將帶領學員從「序夜」-「第一夜」-「第二夜」到「第三夜」,領略華格納音樂創作的背後巧思與及其用心之處,跟著林仁斌老師一起聽懂《指環》!

 

第三堂:指環四聯劇(二)《女武神》

《尼伯龍根的指環》(Der Ring des Nibelungen)是華格納以日爾曼敘事詩《尼伯龍根之歌》,加入北歐神話世界觀所構思的一套大型歌劇創作。《女武神》為《指環》中的第二部作品,相當有名的《女武神的騎行》一曲就是來自於此。華格納從劇本開始創作,再加上音樂作曲,共耗費了26年才完成,在現代歌劇史上擁有不朽的地位,更被認可為現代劇場與電影配樂的始祖。第三堂課,讓我們跟著老師的腳步,一起體會《指環》的魅力!

 

第四堂:指環四聯劇(三)《齊格飛》

《齊格飛》(也譯作《齊格菲》)是華格納指環四聯劇中的第三部作品。劇情的架構來自日爾曼敘事詩《尼伯龍根之歌》,再加入北歐神話世界觀所構思的一套大型歌劇作品。齊格飛是故事中的核心人物,角色形象非常鮮明。《尼伯龍根的指環》從開始創作,到加上音樂作曲,共耗費26年,在現代歌劇史上擁有不朽的地位,更被認可為現代劇場與電影配樂的始祖。林仁斌老師將帶領大家陸續從「序夜」-「第一夜」-「第二夜」到「第三夜」,領略華格納音樂創作的背後巧思與及其用心之處。 

 

第五堂:指環四聯劇(四)《諸神的黃昏》

《尼伯龍根的指環》(Der Ring des Nibelungen)的最終章為《諸神的黃昏》,是華格納以日爾曼敘事詩《尼伯龍根之歌》,加入北歐神話的世界觀所構思出的一套大型歌劇作品。這部非常經典的指環四聯劇,一共花費了26年創作,在現代歌劇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也被認為是現代劇場與電影配樂的始祖。林仁斌老師將帶領大家陸續從「序夜」-「第一夜」-「第二夜」到「第三夜」,領略華格納音樂創作的背後巧思與及其用心之處!


“先具備想像力,才能創造真實” — 華格納

德國歌劇作曲家華格納(1813-1883)

 

主講人:林仁斌

 

偉大的德國歌劇作曲家華格納(1813-1883),一生為音樂史締造許多傳奇。

 

整體藝術

華格納心中的最高藝術表演標準:「整體藝術」(Gesamtkunstwerk),這項改革除了呼應百年前歌劇界的「音樂與文字之爭」,更將歌劇音樂的表現推向與劇場的融合,也就是接近「完全的藝術形式」,也就是我們現代人最愛的~電影。

延伸閱讀

https://bonart.com.tw/wagner_music_drama/

 

因此我們能夠說:「 華格納是現代電影配樂與劇場音樂之創始者。」

 

代表作品一覽

《華格納作品目錄(Wagner-Werk-Verzeichnis)》(WWV)中,一共收錄的他的作品共有113件,其中包括未完成的以及計劃中的作品,如果將未譜曲劇本、構思及失蹤的作品除去,剩下82部;如果再細數真正完成的歌劇作品,一共10部。(若指環四聯劇拆開計算為13部)

*資料取自維基百科,並附上超連結方便檢索。

中文名稱 原文名稱 首演年份
仙女 Die Feen 創作於1833-34,首演於1888年
禁戀 Das Liebesverbot 創作於1834-36,首演於1836年
黎恩濟 Rienzi 1837
漂泊的荷蘭人 Der Fliegende Holländer 1843
唐懷瑟 Tannhäuser 1845
羅恩格林 Lohengrin 1848
崔斯坦與伊索德 Tristan und Isolde 1859
紐倫堡的名歌手 Die Meistersinger Von Nürnberg 1867
尼貝龍根的指環

I.萊茵的黃金
II.女武神
III.齊格菲
IV.諸神的黃昏

Der Ring des Nibelungen

I.Das Rheingold
II.Die Walküre
III.Siegfried
IV.Götterdämmerung

I.萊茵的黃金(1854)
II.女武神(1856)
III.齊格菲(1871)
IV.諸神的黃昏(1874)
帕西法爾 Parsifal 1882

 

他首將歌劇中音樂的地位提升,將劇情、歌詞與音樂更縝密融合,過往的歌劇在他改革下,變成格局更弘大的「樂劇」(德:Muzikdrama)(英:Music Drama)。而在這樣的理念中,華格納將「樂劇」置為最高位階,認為從音樂譜曲、詩歌文字到戲劇、舞蹈、舞台、服裝等所有元素,皆應融合為一,為整體戲劇呈現服務,這就是「整體藝術」(德:Gesamtkunstwerk)(英:Total work of Art)。

 

華格納的豆知識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egxnvzvNqo

 

戲劇第一,音樂其次

這項改革呼應了百年前的「音樂與文字之爭」,但是將歌劇音樂的表現,更加地推向與劇場的融合,也就是接近更加完全的藝術形式,或者是我們現代人最愛的~電影。

華格納因此打響了名聲,作品也打破過往義大利、法國歌劇專美於前的局勢,讓德國歌劇在樂史上擁有不可動搖的地位。

華格納在50歲前因揮霍成性始終窮困潦倒,在私人感情上也讓人不敢恭維,但仿若受到幸運之神眷顧,在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的崇拜與大力支持後,生活從此一帆風順,不僅能專心創作,橫跨數十年完成例如《尼貝龍根的指環》,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指環四部曲」這般全長15小時的鉅作,

他甚至能夠猶如實現夢想般地,打造出只演出自己樂劇作品,完全實踐心中表演理念的拜魯特劇院,華格納創立拜魯特音樂節,演出自己的作品。

這般成就與人生的確非凡人所能及,莫怪後世音樂家在仰望這位音樂巨人時,無不肅然起敬。


"真正的喜悅不存在於物質,而是由心所發" - 華格納

 


拜魯特音樂節與華格納之舞台

華格納年代的拜魯特劇院繪圖

 

迷人的穹頂.輝煌的過往歷史

 

今日的觀眾席視角:完全看不到樂團,純然的沈浸式觀劇體驗

 

換個角度繼續觀察,果然完全看不見樂池:

 

拜魯特音樂節官方網站

 

演出劇目

歷年演出劇目總整理


拜魯特音樂節 近期新聞

拜魯特將於2026年首度推出《黎恩濟》

出處:MUZIK古典月刊

為紀念拜魯特音樂節150週年,主辦單位計劃於2026年首度搬演不在華格納「最後十部歌劇」——也就是被執掌該節的華格納家族認定為所謂「成熟」作品——之列的《黎恩濟》(Rienzi)。

華格納曾孫女、該節現任總監Katharina Wagner在日前的視訊會議上透露,他們將於2026年把華格納完成的第三部歌劇《黎恩濟》與其它十部歌劇一起推上舞臺。2024節目主軸會是新製作的《崔斯坦與伊索德》,由Thorleifur Örn Arnarsson執導、Semyon Bychkov指揮,Andreas Schager、Camilla Nylund等演出;Philippe Jordan還將指揮Valentin Schwarz 2022年製作的《尼貝龍指環》再度登場。2025則送上Matthias Davids執導、Daniele Gatti指揮,Georg Zeppenfeld、Michael Spyres等演出的新製《紐倫堡的名歌手》。

 

 


 

"指環資料區"

【指環故事】

華格納構思與創作長達26年的《尼伯龍根指環》四部曲,集音樂、文學、哲學、神話、傳奇之大成,代表著十九世紀歐洲藝術的最高成就,從歌劇走向樂劇,不但劇本獨立完成,連音樂也是,而連續四天,演出總時需長達17個小時之久,更是創下前人難以企及之輝煌紀錄。

 

尼伯龍根之歌 [英雄史詩](本段取自《百科知識》)

一部用中古高地德語寫的英雄史詩。大約作於1200年,作者為某不知名的奧地利騎士。全詩共39歌,2379節,9516行。分上下兩部,講的是尼德蘭王子齊格弗里德早年曾殺死巨龍,占有尼伯龍根族的寶物。他愛慕勃艮第國王鞏特爾的妹妹克里姆希爾特並向她求婚。他幫助鞏特爾打敗撒克遜人,使鞏特爾娶冰島女王布倫希爾特為妻,才獲準與克里姆希爾特成婚。10年後,姑嫂發生矛盾,布倫希爾特發現丈夫是借妹夫力量才娶得她的,因感受辱而唆使曾追求克里姆希爾特而不得的侍臣哈根,用陰謀殺死齊格弗里德,並騙取尼伯龍根寶物沉入萊茵河。13年後,克里姆希爾特為復仇而嫁給匈奴國王埃采爾(阿提拉)。又過13年,她藉故邀請鞏特爾等親戚來匈奴相聚,在騎士競技會上殺死哥哥和哈根,自己也被部將希爾代布郎所殺。史詩源於民族大遷移後期匈奴人和勃艮第人鬥爭的史實,其中人物都是從大量民間傳說英雄中提煉而來,但具有濃厚的封建意識。是中世紀德語文學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作品。有32種手抄本,其中10種完整地保留至今。

 

維基百科網頁《尼伯龍根的指環》

 

 

好文閱讀

華格納歌劇《尼伯龍根的指環》

 

蹦藝術Podcast「華格納專題」EP77-88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vA54D2Gz3E&list=PLWdiHKZju2RenZEU53A5PC44ZoUqTWz1Q&index=6

 

華格納號的示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NcajRV4sfc


《指環》主導動機譜例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78TsyiiZjhGNl-civwjVsk_7tn6XG3wh


【指環故事】動漫趣味講解《指環》

 

釐清北歐神話的世界觀:神話世界究竟如何誕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O0yHLD25cI

 

現在,來進入《指環全劇》的細部劇情:


【指環故事】港樂《指環全劇》節目單分享(精選)


《指環》四聯劇 故事大綱

序夜《萊茵的黃金》

 

序夜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NQnC2XCGPo

 

 

第一夜《女武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wM4YEjIdZ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kjAN3R55tM


第二夜《齊格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ZBG6jcrPF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ZBG6jcrPFo


第四夜《諸神的黃昏》

第三夜:終章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YekfY5QyTo


最後再看~

【齊格飛的葬禮】主導動機全整理


瓦哈拉宮殿主題 V.S. 指環主題


布倫希爾德的沈睡

 

《諸神的黃昏》可視化主導動機 一覽


《指環》四聯劇欣賞

序夜《萊茵的黃金》大都會歌劇院(2012)

 

第一夜《女武神》大都會歌劇院(2012)

 

Youtube資源:

1. 02:05 Intro 

2. 18:10 洪丁歸來 

3. 24:50 父親遺失 瓦哈拉 

4. 41:00 寶劍 

5. 48:50 寶劍由來 

6. 51:55 春之歌 

7. 01:01:30 正名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rzllppakO8

 

1. 0:28 序奏

2. 02:35 女武神呼喊

3. 03:35 佛莉卡來吵架 

4. 22:27 佛旦失望 吵輸

6. 54:08 山腳下 兄妹

8. 01:02:45 瘋了 

9. 01:05:25 女武神 命運和死亡

10. 01:28:30 齊格蒙聽到號角聲去應戰

11. 01:31:25 戰鬥 超精彩

12. 01:33:40 告密鬼去死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ubJA8l3jQk

 

1. 00:38 序奏 女武神的騎行

2. 08:00 找姐妹求救

3. 13:10 得知自己懷孕

4. 15:40 肚子裡的齊格飛

5. 16:45 愛的救贖

6. 18:12 生氣的佛旦來了

7. 24:47 開除

8. 27:10 公佈懲罰內容

9. 29:20 趕走其他女武神

10. 32:40 最後一場 女武神獨白開始

12. 35:50 提到芙莉卡

13. 40:30 佛旦啞口無言

14. 47:50 最後定案 至少不要凡人

15. 50:15 佛旦不保護齊格琳

16. 53:04 真英雄

17. 59:00 送去睡

18. 01:03:55 魔術睡眠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P0hj_PB_E4

 

第二夜《齊格飛》大都會歌劇院(2012)

 

第三夜《諸神的黃昏》大都會歌劇院(2012)


3:18 Rhine leitmotif 萊茵河

5:07 Valhalla motif 瓦哈拉

6:29 Nibelung motif 尼貝龍

7:54 Thunder motif 雷神

9:50 Sieglinde and Siegmund love 齊格琳與齊格蒙之愛

12:28 Siegfried motif 齊格菲

13:06 Wotan’s love motif 沃坦

14:10 Brünnhilde slumber 布倫希爾德的沈睡

19:00 Forest murmurs 森林

20:21 Siegfried heroic motif 齊格菲英雄主題

20:48 Dragon motif 龍

22:20 Sword + Siegfried heroic motif 劍與齊格菲英雄主題

24:11 Brünnhilde motif 布倫希爾德

24:53 Siegfried’s horn call 齊格菲的號角

25:18 Heroic motif in its splendor 輝煌的英雄主題

28:27 Rhinegold in Götterdämmerung 萊茵的黃金與諸神的黃昏

29:28 Siegfried motif 齊格菲

31:36 Rhine maidens motif 萊茵三仙女

31:55 Valhalla motif 瓦哈拉

32:15 Redemption by love leitmotif 愛情的救贖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QRcbPVEbe8&t=398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lL-MY-kAyI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DFlCgeb4w&t=3909s

 

好書推薦

《優雅的時光》華格納樂劇22年全記錄

 

*以下文字出自《優雅的時光》華格納樂劇22年全記錄(楊世彭著,2017)

華格納(Wilheim Richard Wagner)是十九世紀最偉大的歌劇作家之一,1813年生於德國萊比錫,1883年死在義大利的威尼斯,享年69歲。

華格納是浪漫主義時代出色的音樂家,他在作曲、撰文、編劇、指揮、導演,甚至...論戰方面都有相當的成就,但後世最追念他的,乃是他留下的十部歌劇。

本書是作者楊世彭長達22年不斷從美國、香港等地前往拜羅伊特戲劇節(德國),每次至少出國十天,聆賞七部以上的樂劇演出,如此非常的專業堅持與長年寫作而成。拜羅伊特劇場是德國一座小城,由華格納親自督工建造完成的完美劇場就座落城中,劇場條件及周圍環境就是為了專業演出,來此除了座無虛席,一票難求,得排隊多年。但專業人士趨之若鶩,欣賞表演時更是如癡如醉,每年7月底至8月底,整整一個月,來自世界各地的樂迷,盛裝出席,演出有時長達五小時,下午開始,結束都已經夜晚10點以後,喜愛之人視之為心靈盛宴,真乃人生中最優雅的時光。
 
華格納留下的十齣歌劇。這些歌劇他叫作  Das Musikdrama (music-drama,中譯「樂劇」),都由他自己編寫劇本,因此他也是音樂史上難得的兼擅作曲編劇的創作者。十九世紀某一知名評論家,好像是尼采吧,稱讚他「綜合了莎士比亞與貝多芬的偉大」,雖略過譽,也是因爲他在作曲及編劇上都有很大的貢獻。
       
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網站簡介華格納有這樣的説法:他創作的「樂劇」在當時充滿爭議,但在今天絕對是歌劇作品中佔中心地位的傑作。在創作上他深具革命性,對劇場演出的每一部分都有獨到的見解。他堅持歌辭及音樂在他的作品中具有相等的地位,樂隊與歌手也同等重要;這種想法深合他重要的「綜合藝術」觀點(the Gesamtkunstwerk, or “total work of art”),融合音樂、詩句、舞蹈、建築、繪畫以及其他創作元素於一爐,這個觀點對藝術創作的影響,遠遠超越歌劇這個領域。
西方歌劇的起源是在歐洲文藝復興時代的末期。當時的義大利佛羅倫斯城,有群人文學者成立了一個「同好社」或「藝術集團」,叫做the Florentine Camerata,他們的研究重點就是希臘悲劇,認爲那些公元前五世紀的戲劇演出很可能是吟唱的,至少其中的「吟唱隊」部分(the choral passages),肯定是唱的。爲了顯示這點,這「同好社」裡的音樂家雅各布•佩利 (Jacopo Peri) 與一位詩人同好就寫作了史上第一齣吟唱的戲劇作品《達芙尼》(Dafne, 1597),次年隆重公演,得到極好的回響。可惜這部作品早就湮沒,衹有佩利的另一部作品《尤麗狄茜》(Euridici, 1600’s) 尚存,是爲歌劇史上最早留存的作品。
       
這種起自義大利的「吟唱演出」逐漸自宮廷流傳到民間劇場,有了個新的名稱opera(opere作爲複數),源自拉丁文opus,原意「作品」。這個新的演出方式以音樂及歌唱爲主,陳述一個簡單的故事,取自神話或英雄傳説。Opera在宮廷搬演時,由於預算充裕,不免在佈景、燈光、服裝、舞蹈上投注財力,歌唱方面也精益求精,出現了一群極富才華的歌唱明星,漸漸形成今日歌劇演出上依舊存在的特點,那就是以演唱技巧爲主,音樂動聽為副,加上華美堂皇的佈景服裝燈光效果,配以合唱隊及偶有的舞蹈撐起較大的場面,而故事的鋪陳,劇情的發展,角色的營造,在這種演出中倒變成相當次要的原素了。
       
義大利歌劇的發展到了十八世紀的古典主義年代,形成一種不變的形式,那就是用華美動聽的詠嘆調(aria)提供歌手展示演唱技巧的機會,以簡單伴奏的宣敘調 (recitative) 鋪敘劇情,加上一個序曲 (overture) 及每幕開始或結束前的音樂間奏,一些對唱 (duet)、三重唱 (trio)、四重唱 (quartet)、大合唱 (chorus),再加上常有或不一定有的舞蹈片段,形成一個至今還見到的演出模式,這種模式在十八世紀莫扎特、韓德爾的作品中達到很高的藝術層次。那些作品有一個共有的現象,就是在演出中凸顯歌手(尤其是明星歌手)的獨唱片段,而劇情的鋪陳與發展,卻被這些詠嘆調與宣敘調切割成二三十個勉强連接的斷斷續續了。

在這種演出模式中,作曲家必須為男女主角在每幕安排一到兩首獨唱及一個對唱,另外三四個主要配角也都需要安排一兩首獨唱或對唱,再加上他們之間該有的三重唱、四重唱,劇情的發展至少會被切割二十幾次,最好的劇作家也無法交代一個動人而比較複雜的故事,而角色的營造,在這種演出裡更屬奢求了。這是西洋歌劇最大的「死穴」,觀衆在觀賞歌劇時絕非追尋故事或要求角色的深度,他們僅求動人的歌唱及美妙的音樂。
       
到了十九世紀初期,以「美聲唱法」(bel canto) 著稱的歌劇作家若貝里尼(Bellini)、多尼采蒂 (Donizetti)、羅西尼 (Rossini),以及世紀後期浪漫主義歌劇作家若威爾第 (Verdi)、普契尼 (Puccini) 等,他們的作品雖比古典主義時代進步很多,裡面宣敘調的影子也逐漸消失,但劇中詠嘆調作爲凸顯明星歌手的早年傳統依舊存在,在十九世紀二十世紀,甚至現今的演出中,這些作品仍有明顯的環節,在一曲終了時讓劇情中斷音樂停止,給觀衆機會鼓掌叫好,甚至讓明星歌手把那精彩片段再唱一次。這是歌劇演出的高潮,也是歌手與觀衆同感過癮的時刻。
       
在這些方面,就可以看出華格納樂劇與一般歌劇,無論是十八世紀古典主義歌劇或十九世紀美聲唱法歌劇,甚至十九世紀末葉浪漫時代的歌劇,最大的不同之處了。
       
華格納的歌劇作品深具革命性及爭議性。他的歌劇,以他自己的話說,應是一種「整體的藝術品」(Gesamtkunstwerk or “complete work of art”),把音樂、詩句、美術這些要素融合在一起。他擴大了樂隊的編制,在樂譜中冲淡詠嘆調的特顯地位,把宣敘調去除,使他的歌劇作品形成一個個「無隙縫無休止的音調鋪陳」,從每一幕的開始直到那幕的結束,其中絕無空間容許觀衆鼓掌叫好,而現代的華格納樂劇演出,觀衆也都是在一幕結束之後才鼓掌,甚至根本不鼓掌;譬如說,《帕西法爾》第一幕結束通常不鼓掌,因爲此劇宗教意味甚濃,與耶穌受難日有關。
       
這些作品,華格納自己稱作「樂劇」(music drama),以示與一般歌劇不同,而他與其他作曲家最大不同之處,就是他也自己編寫劇本唱詞,這些劇本取材自日耳曼民族的傳説,凱爾特民族傳說,或亞瑟王傳説 (Germanic,Celtic, Arthurian legends),使得他的劇本題材往往具備某種哲理,無怪乎他的崇拜者稱揚他為「集貝多芬與莎士比亞之大成」,雖略過譽,但在音樂史上也真找不出另一位能寫精彩劇本,也能譜極好音樂的創作天才了。

 

讀後心得

本書作者做楊世彭旅居美國多年,為科羅拉多大學戲劇與舞蹈學系教授榮退。由於在劇場界與執導莎翁戲劇的國際聲譽,歷年皆為拜魯特音樂節正式邀請觀賞全套作品之唯一華人貴賓:在1995至2016年間,共觀賞68場樂劇,這些輝煌的經驗,已成歷史,不可能再被超越。

光是閱讀楊博士的觀劇經驗已讓我「獻上膝蓋」、「內牛滿面」,因為這些無法被複製的觀劇體驗,是如此珍貴的第一手資訊,更是對於拜魯特音樂節的入門磚。作者不同於許多樂評或音樂人,觀劇總習慣以音樂或歌唱為主之方向,更偏向導演構思以及舞台劇場演出細節之觀察,更是讓總浸淫於音樂中的我,獲得截然不同面向的新知;光是閱讀其中文字,便已經感同身受並深深佩服。(蹦藝術/林仁斌)


【附錄】華格納重要大事年表

1813年5月22日 理察·華格納出生於萊比錫。

1814年8月23月 華格納的母親再嫁演員丶詩人路德維希·蓋爾。之後舉家遷往德勒斯登

1822—1827年 就讀於德勒斯登十字學校。

1828—1830年 就讀於萊比錫尼可萊學校。

1830年 就讀於萊比錫托馬斯學校。

1831年 於在萊比錫大學註冊為音樂學院學生,師從克望斯蒂安·西奧多·魏因利格

1833年 擔任符茲堡合唱團指揮。

1834—1836年 擔任馬格德堡劇院樂團指揮。

1836年11月24日 與米娜·普拉納結婚,在昆尼希堡附近的特拉海姆舉行婚禮。

1837年4月1日 出任昆尼希堡劇院樂團指揮。之後,華格納前往里加,擔任劇院樂團指揮直至1839年初。

1839年9月 華格納夫婦在倫敦短暫逗留後,抵達巴黎。

1842年4月 華格納夫婦返回德國德勒斯登。10月20日,歌劇《黎恩濟》在德勒斯登宮廷劇院首演。

1843年1月2日,歌劇《漂泊的荷蘭人》在德勒斯登宮廷劇院首演。2月2日,華格納被任命為皇家薩克森宮廷樂長。

1845年10月19日,歌劇《唐懷瑟》在德勒斯登首演。

1849年5月 參加德勒斯登革命,華格納遭通緝,流亡到瑞士。

1850年8月28日 歌劇《羅安格林》在威瑪宮廷劇院首演,由李斯特指揮。

1852年 華格納結識奧托·魏森東克一家。夏季在義大利北部旅行。

1853年5月18、20、22日 華格納在蘇黎世舉行著名的五月音樂會。

7月2日·李斯特到達蘇黎世。

1855年 華格納在倫敦指揮八場音樂會。

1857年4月28日 華格納搬入魏森東克一家在蘇黎世郊區別墅旁的「庇護所」。

1862年8月11日-18日 受到薩克森國王赦,華格納返回德國,在美茵茲、畢伯利希、卡爾斯魯厄丶德勒斯登和維也納逗留。

1864年5月4日 路德維希二世召見華格納,兩人在巴伐利亞(慕尼黑)官邸第一次會面。

1865年6月10日 《崔斯坦與伊索德》在慕尼黑宮廷劇院首演。

1866年1月25日 米娜·華格納在德勒斯登去世。4月15日 華格納搬往琉森的特里布申。

1868年6月21日 《紐倫堡的名歌手》在慕尼黑宮廷劇院首演。11月8日,華格納在萊比錫結識尼采。

1869年6月6日 華格納與柯西瑪所生的第一個孩子:齊格菲·華格納在特里布申出生。9月22日 《萊茵的黃金》在慕尼黑首演。

1870年6月26日 《女武神》在慕尼黑首演。8月25日·在路德維希二世生日的這一天,華格納與柯西瑪結婚。

1871年4月 華格納第一次來到拜魯特。5月3日·在柏林受到俾斯麥接見。

1872年4月22日 華格納離開特里布申,遷往拜魯特。5月22日,在華格納59歲生日這一天·拜魯特音樂節劇院舉行奠基典禮。

1873年2月 返回拜魯特。

1874年4月28日 華格納一家七口,遷入位於拜魯特的瓦溫弗里德別墅(Wahnfried)。

1876年8月13日一17日 拜魯特音樂節劇院揭幕。首次上演華格納的《尼伯龍根的指環》四聯劇,德國皇帝威廉一世出席。10月底,在索倫托最後一次與尼采會面。

1877年5月17日 英國女皇維多利亞在溫莎宮接見華格納。

1882年7月26日 《帕西法爾》在拜魯特音樂節劇院首演。9月14日 華格納與家人前往威尼斯。

1883年2月13日 華格納去世於威尼斯溫德拉米宮飯店去世。

2月18日,華格納遺體運回瓦溫弗里德別墅花園,依其遺願長眠葬於此處。

 

華格納《指環》的寓意

起.承.轉.合

華格納引用典型的起,承,轉,合四個過程,來敘述尼貝龍根指環故事。  

“起”,“萊茵的黃金”佈下全劇的背景和起因;

“承”,“女武神”展示故事開端;

“轉”,“齊格飛”故事角色的人格化;

“合”,“諸神黃昏”種下因果的總結。 
  

四部歌劇各有不同的主題:

“萊茵的黃金”表達愛與貪婪權勢的鬥爭(Love vs Greed / power)

“女武神”是愛與律法的對峙和矛盾(Love vs Law)

“齊格非”宣稱因愛而得到自由(Love=Freedom)

“諸神黃昏”愛就是忍耐和順從(Self-Sacrifice),自我的犧牲和救贖(Redemption);

最後也就是只有靠“愛的救贖”(Redemption through love)才能脫離苦難。

另一種詮釋,

是代表當時工業革命後歐洲貴族沒落之預言:

貴族(神族)有高貴的氣質,

有法律和制度(以Wotan的長矛為象徵),

以及武力(劍)與知識(Erda與其女兒)作為支持;

並與地主和農業(巨人族)盟約,建立政權(Valhalla)

但新興的資本主義和工業(Alberich)

不顧一切地掠奪自然資源(萊茵的黃金),

剝削勞動者(侏儒族),

操控經濟大權(指環),

威脅舊社會秩序。

貴族巧取豪奪,壓制新興勢力,種下惡因(指環的毒咒)。

經濟後來落在保守的地主手中,為求自保(巨龍),

而資本主義仍蠢蠢欲動。

貴族為保政權,打破體制的革新(Walsung),

受到體制內(Fricka)的牽制,無法成功。

於是便出現了有理想(Brunhilde)的熱血革命者(Siegfried)。

但革命者小有所成,便忘了理想(吃了迷藥),

最後的結局是一切付諸一炬。  

指環從一開始就在劇中出現,

但它卻從未對人帶來任何益處(除了阿貝理希在“萊茵河的黃金”中,用指環來召喚尼貝龍族的寶藏之外)。

但指環的詛咒,卻發揮得淋漓盡致:指環的擁有者,都沒有好下場

由巨人兄弟開始,法索爾特(Fasolt)和法弗納(Fafner),

直到後來的布倫希爾德,齊格飛,

以及昆特,哈根等人,下場莫不如此。 

故,引之最大警世寓意,是為「貪」!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 前往蹦藝術 Podcas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BON旅行】蹦藝術X緣點旅行社  2024年8月歐洲旅遊行程|奧地利布列根茲湖上歌劇音樂節+瑞士琉森音樂節

【BON旅行】蹦藝術X緣點旅行社
2024年8月歐洲旅遊行程|奧地利布列根茲湖上歌劇音樂節+瑞士琉森音樂節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蹦藝術」X「緣點旅行社 」=「BON VOYAGE❤️

2024年夏季,蹦藝術最棒的歐洲音樂旅遊活動來了🎉

 

奧地利布列根茲湖上歌劇音樂節+瑞士琉森音樂節」由林仁斌老師親自規劃,聯合緣點旅行社,帶來暑期歐洲最精彩的兩大音樂節與豪華住宿、星級美食與建築欣賞等等

 

這是旅遊歐洲最貼心、浪漫與欣喜的全新旅遊精緻規劃,真是令人怦然心動:

 

行程六大特點:

住宿:入住琉森最佳首選東方文華四晚、也安排坊間鮮少人安排的最高等級住宿~瑞士最傳奇的豪華飯店:巴塞爾三王飯店河景房二晚。

音樂:安排音樂會日,由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早餐後的專屬導聆,場地於飯店內會議室,專業舒適又輕鬆。

美食:米其林二星餐廳、米其林推薦、世界50大推薦網站推薦、道地瑞士餐廳、飯店內晚餐等美食饗宴。

美學:熱愛美學、文青的您不容錯過的Vitra Campus導覽、親臨當代建築大師經典作品,沉浸美學奇幻世界。

傳奇:瑞士網球天王費德勒的故鄉:巴塞爾,專人市區導覽、巴塞爾美術館專人導覽

自由:您可自行選擇是否參加領隊帶領的行程,或者是想自行探索各個下塌城市,活動最具彈性!

 

目前團務:已確定成團出發,倒數最後3個名額(240106)。(趕緊手刀聯絡)

 

行程諮詢與報名方式

旅行社領隊:蔡先生的LINE

行程諮詢與報名聯絡人:
→蔡先生 0961-211826 
Line ID: tsaiyaan 

 

蹦藝術林仁斌老師詳細解說本次行程設計與特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sc0fcGjgc&t=1s

 

本次行程總覽參考

*實際行程以出發前確認之最後版本為主,主辦單位保留行程微調之權利。

 

 

 

→緣點旅行社網站之行程連結

 

行程諮詢與報名方式

旅行社領隊:蔡先生的LINE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 前往蹦藝術 Podcas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BON音樂】孟德爾頌:第二號交響曲《讚美頌歌》(Lobgesang)

【BON音樂】孟德爾頌:第二號交響曲《讚美頌歌》(Lobgesang)
Mendelssohn: Symphony No.2 "Lobgesang"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簡介

慶祝印刷術發明四百年之浩大作品

孟德爾頌的第2號交響曲《讚美頌歌》為十樂章設計,1840年受到萊比錫市委託,慶祝印刷術發明四百年之委託創作作品。

孟德爾頌豪氣萬千,在交響曲中加入人聲合唱,並且突破四樂章框架,將交響曲加入清唱劇、神劇之表演格局,設計為演出超過一小時之之大型交響曲。

此加入人聲之設計,令人想起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合唱》在最終樂章加入人聲,四海一家且流芳萬世之交響曲最高形式,而孟德爾頌在第二號交響曲變試圖突破交響曲創作框架的大膽嘗試,更令人印象深刻~

 

「這是一套根據聖經經句寫作交響序曲 - 清唱劇,獨唱、合唱及管弦樂。」 -- 孟德爾頌

 

音樂欣賞與架構一覽

第二號交響曲雖然編號為第二,但其實不是他所寫的第二首交響曲,先前提到孟德爾頌之交響曲編序,存在創作順序與出版順序之差異,如下所示:

 

孟德爾頌的交響曲創作順序

一般來說作曲家之交響曲編號皆以「寫作順序」排列,偶爾會出現後來雜以「出版順序」於其中。例如海頓和貝多芬的交響曲是按寫作次序排列,而孟德爾頌交響曲編號,則是完全依照出版的次序排列。

孟德爾頌共寫五首交響曲:第一號C小調 op. 11完成於 1824年。1840年他為慶祝顧騰堡(Johannes Gutenberg, 1397 – 1468)發明印刷術四百週年,創作了第二號「讚美頌歌」(Lobgesang)降B大調 op.52。而他的第三號交響曲《蘇格蘭》a小調 op. 56 完成於 1842年。第四號交響曲《義大利》 A大調 op. 90創作於 1833年。第五號交響曲《宗教改革》 D大調 Op. 107 是於 1830年為「奧斯堡信仰告白」(Augsburg Confession)300週年而作。

 

依照現行編號,順序為:

第一號(1824)
第二號(1840)《讚美頌歌》
第三號(1842)《蘇格蘭》
第四號(1833)《義大利》
第五號(1830)《宗教改革》 

例如孟德爾爾頌的最後兩首交響曲,則是因爲他生前一直想再修改第四號「義大利交響曲」,第四號其實是等到他去世之後,於 1851年才被出版商編為第四號交響曲出版。第五號則是因為孟德爾頌生前一直不太滿意「宗教改革交響曲」, 所以並未出版,因此等到第四號交響曲出版後 17年後才付梓 ,稱為第五號交響曲。

如按照作曲年份重新編號,會得到不同之全新結果:

第一號(1824)
第五號(1830)《宗教改革》 
第四號(1833)《義大利》
第二號(1840)《讚美頌歌》
第三號(1842)《蘇格蘭》

 

在作品首演之後,當時有許多樂評認為,孟德爾頌這樣的設計(單樂章三段交響+九樂章合唱、宣敘調和詠歎調)非常不妥;不過作曲家舒曼力排眾議,認為這是孟德爾頌最新鮮、也最迷人的作品。

 

孟德爾頌:第二號交響曲(總譜版本欣賞)

Felix Mendelssohn Bartholdy: 2. Sinfonie B-Dur op. 52 ∙ «Lobgesang»

Part.1(三樂章交響)

- 00:00 I. Maestoso con moto - Allegro (B-flat major)

- 12:15 Allegretto un poco agitato (G minor)

- 17:23 Adagio religioso (D major)

 

Part.2(九樂章 合唱、宣敘調和詠歎調)

24:55 II. Soprano, Chorus: "All men, all things, all that have life and breath (chorus)" Allegro moderato maestoso (B-flat major)

- Let everything that has breath praise the Lord (soprano and semi-chorus)

32:09 III. Tenor: "Sing ye Praise (tenor recitative and aria)" Recitativ – Allegro moderato. (G minor)

34:56 IV. Chorus: "All ye that cried unto the Lord (chorus)" A tempo moderato. (G minor)

37:01 V. Sopranos Duet , Chorus: "I waited for the Lord (soprano duet and chorus)" Andante (E-flat major)

(II - V 演出時不間斷)

42:42 VI. Soprano, Tenor: "The sorrows of Death (tenor Aria)" Allegro un poco agitato – Allegro assai agitato (C minor)

46:27 VII. Chorus: "The Night is Departing (chorus)" Allegro maestoso e molto vivace. (D major)

51:17 VIII. Chorus: "Let all men praise the Lord (chorale, "Nun danket alle Gott")" Andante con moto (G major)

56:41 IX. Soprano, Tenor: "My song shall be always Thy Mercy (soprano and tenor duet)" Andante sostenuto assai. (B-flat major)

1:01:15 X. Chorus: "Ye nations, offer to the Lord (chorus)" Allegro non troppo (B-flat majo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XooZzrVr54&t=2s

 

德-英翻譯(取自維基百科

German.png German text

1. Alles was Odem hat (All men, all things)
Chorus, text after Psalm 150, Psalm 33, Psalm 145
Alles was Odem hat, lobe den Herrn!
Halleluja, lobe den Herrn!
Lobt den Herrn mit Saitenspiel,
lobt ihn mit eurem Liede.
Und alles Fleisch lobe seinen heiligen Namen.
Alles was Odem hat, lobe den Herrn!

English.png English translation

1. All men, all things
Let everything that has breath praise the Lord!

Halleluja, praise the Lord!
Praise the Lord with stringed instruments,
praise Him with your songs.

你們應當彈琴稱謝主,用十弦瑟歌頌他。

(詩篇33篇2節)

And let all flesh praise His Holy Name.
Let everything that has breath praise the Lord!

凡有氣息的都要讚美主!哈利路亞讚美主!

(詩篇150篇6節)

2. Lobe den Herrn (Praise thou the Lord)

Soprano & Female Choir, text after Psalm 103

Lobe den Herrn, meine Seele,

und was in mir ist, seinen heiligen Namen!

Lobe den Herrn, meine Seele,

und vergiß es nicht, was er dir Gutes getan!

2. Praise thou the LordPraise the Lord, O my soul,

and all that is within me, praise His Holy Name!

Praise the Lord, O my soul,

and forget not all His benefits!

說,你們被主救贖,祂救贖脫離禍患、嚴重的苦難、羞恥的綑索、黑暗的俘虜,祂已救贖脫離這些苦楚。你們要稱謝讚美主,因他本為善!

(詩篇103篇)

3. Saget es (Sing ye praise)

Tenor recitative, text after Psalm 107 and Psalm 56

Saget es, die ihr erlöst seid durch den Herrn,

die er aus der Not errettet hat.

Aus schwerer Trübsal, aus Schmach und Banden,

die ihr gefangen im Dunkel waret.

Alle, die er erlöst hat aus der Not.

Saget es! Danket ihm, und rühmet seine Güte!Er zählet unsre Tränen in der Zeit der Not.

Er tröstet die Betrübten mit seinem Wort.

Saget es! Danket ihm, und rühmet seine Güte!

3. Sing ye praiseTell it out, that you are redeemed through the Lord,

that He has saved you from your distress.

Out of harsh sorrow, out of shame and slavery,

which had snared you in darkness.

Everything, which He has redeemed from distress.

Tell it out! Thank Him, and praise His goodness!

說,你們被主救贖,祂救贖脫離禍患、嚴重的苦難、羞恥的綑索、黑暗的俘虜,祂已救贖脫離這些苦楚。你們要稱謝讚美主,因他本為善!

(詩篇107篇)

He counts our sorrows in the time of need.
He comforts the sorrowful with His Word.

祂在我們流離時數算我們的眼淚。祂在我們受折磨時用話語安慰。

(詩篇56篇)

Tell it out! Thank Him, and praise His goodness!

說!你們要稱謝讚美主,因他本為慈愛。

(詩篇56篇)

4. Er zählet unsre Tränen (All ye that cried unto the Lord)

Chorus, text after Psalm 107 and Psalm 56

Sagt es, die ihr erlöset seid,

von dem Herrn aus aller Trübsal.

Er zählet unsre Tränen.

Sagt es, die ihr erlöset seid,

von dem Herrn aus aller Trübsal.

Er zählet unsre Tränen in der Zeit der Not.

4. All ye that cried unto the LordDeclare that you are redeemed,

by the Lord from all your troubles.

He counts our sorrows.

Declare that you are redeemed,

by the Lord from all your troubles.

He counts our tears in the time of need.

說,你們被主救贖,祂救贖脫離所有的苦楚。祂在我們流離時數算我們的眼淚。

(詩篇107篇, 56篇)

5. Ich harrete des Herrn (I waited for the Lord)

Soprano duet & choir, text after Psalm 40

Ich harrete des Herrn,

und er neigte sich zu mir und hörte mein Fleh’n.

Wohl dem, der seine Hoffnung setzt auf dem Herrn!

Wohl dem, der seine Hoffnung setzt auf ihn!

5. I waited for the Lord

I waited for the Lord,

and He inclined unto me, and heard my voice.

Blessed are they whose hope is in the Lord!

Blessed are they whose hope is in Him!

我曾耐性等候主;祂垂聽我的呼求。

那在主裡有盼望的是有福的!那在祂裡有盼望的是有福的!

(詩篇40)

6. Stricke des Todes (The sorrows of death)

Tenor recitative & aria, text after Psalm 116, Ephesians 5:14, Isaiah 21

Stricke des Todes hatten uns umfangen,

und Angst der Hölle hatte uns getroffen,

wir wandelten in Finsternis.

Er aber spricht: Wache auf, der du schläfst,

stehe auf von den Toten, ich will dich erleuchten!Wir riefen in die Finsternis:

Hüter, ist die Nacht bald hin?

Der Hüter aber sprach:

Wenn der Morgen kommt, so wird er doch Nacht sein,

wenn ihr schon fraget, so werdet ihr doch…

wieder kommen und wieder fragen:

Hüter, ist die Nacht bald hin?

Die Nacht is vergangen!

6. The sorrows of death

The sorrows of death had overtaken us,

and the fear of Hell had found us,

we wandered in darkness.

死亡的繩索纏繞我;陰間的痛苦抓住我;我們在黑暗中行走。

(詩篇116篇)

But He said: Awake, you who sleep,
arise from the dead, I will enlighten you.
We called in the darkness:

所以主說:你這睡著的人當醒過來,從死裡復活!基督就要光照你了。(出自以弗所書五章14節)

Watchman, what of the night?
But the watchman said:
Morning comes, and also the night,
if you will inquire, so you will inquire…
come back and inquire again:
Watchman, what of the night?
The night is past!

我們在夜裡被問:守望的啊,夜裡如何?守望的說:早晨將到,黑夜也來。你們若要問就可以問,可以回頭再來。

(出自以賽亞書21章11-12節)

7. Die Nacht ist vergangen (The night is departing)

Chorus, text after Romans 13:12

Die Nacht ist vergangen,

der Tag aber herbeigekommen.

So laßt uns ablegen die Werke der Finsternis,

und anlegen die Waffen des Lichts

und ergreifen die Waffen des Lichts.

7. The night is departingThe night is far gone,

day is at hand.

Let us cast off the works of darkness,

and put on the armor of light.

黑夜已深,白晝將近;我們就當脫去暗昧的行為,穿上光明的盔甲,帶上光明的兵器。(出自羅馬書13章12節)

8. Nun danket alle Gott (Lett all men praise the Lord)

Choral, text after the christian hymn "Nun danket alle Gott" by Martin Rinkart

Nun danket alle Gott, mit Herzen, Mund und Händen.

Der sich in aller Not will gnädig zu uns wenden,

der so viel Gutes tut; von Kindesbeinen an,

uns hielt in seiner Hut, und allen wohl getan.Lob, Ehr’ und Preis sie Gott, dem Vater und dem Sohne.

Und seinem heil’gen Geist im höchsten Himmelsthrone.

Lob dem dreiein’gen Geist, der Nacht und Dunkel schied

von Licht und Morgenroth. Ihm danket unser Lied.

8. Let all men praise the Lord

Now thank we all our God, with hearts, mind and hands.

He turns mercifully to us in all our needs.

He is so good to us; keeps us in His protection, from our childhood on,

and does all things for us.

現在讓我們一起用心、用手、用頌讚感謝主,祂在我們困苦中施慈愛,祂極其美善,祂從我們孩時就保護我們,善待我們。

Praise, honour and glory be to God, the Father and the Son.

And to His Holy Spirit on most high heaven's throne.

Praise to the triune Spirit,

Who parts night and darkness from light and dawn. Our song in thanks to Him.

讚美、尊崇及榮耀在高天寶座上的父、子及聖靈。讚美三一神,祂從夜晚及黑暗分出黎明及光亮,以我們的歌聲頌讚祂。

 

9. Drum sing ich mit meinem Liede (My song shall be always thy mercy)

Soprano Tenor Duet, text after Psalm 28, Psalm 31 and Psalm 103

Drum sing’ ich mit meinem Liede ewig,

dein Lob, du treuer Gott.

Und danke dir für alles Gute, das du an mir getan!Und wandel ich in Nacht und tiefem Dunkel

und die Feinde umher stellen mir nach;

so rufe ich an den Namen des Herrn,

und er errettet mich nach seinen Güte.

Drum sing’ ich mit meinem Liede ewig,

dein Lob, du treuer Gott!

Und wandel ich in Nacht, so ruf’ ich deinen Namen an,

ewig, du treuer Gott!

9. My song shall be always of thy mercy

So I will ever sing my song to

your praise, O very God.

And thank you for all the good things which you have done for me!

所以,我永遠吟唱讚美祢的詩歌,信實的主!並感謝祢賜我一切的恩惠。(詩篇28篇)

And though I wander in the night and deep darkness, and my enemies gather around me;

縱然我在深夜中行走且仇敵環繞在身邊。

(詩篇31篇)

so I call upon the Name of the Lord, and He saves me of His goodness.
So I will ever sing my song to
your praise, O very God.
Ambling in the night, I call on Your Name, eternal, true God!

我將呼喊主的名,而祂將以仁慈拯救我。縱然我在深夜中行走且仇敵環繞在身邊。

(詩篇103篇)

10. Ihr Völker, bringet her dem Herrn Ehre und Macht (Ye nations, offer to the Lord)

Chorus, text after Psalm 96, Psalm 105 and Psalm 150

Ihr Völker! Bringet her dem Herrn Ehre und Macht!

Ihr Könige! Bringet her dem Herrn Ehre und Macht!

Der himmel bringe her dem Herrn Ehre und Macht!

Die Erde bringe her dem Herrn Ehre und Macht!

Alles danke dem Herrn!Danket dem Herrn und rühmt seinen Namen

Und preiset seine Herrlichkeit!Alles was Odem hat, lobe den Herrn!

Halleluja, lobe den Herrn!

10. Ye nations, offer to the Lord

O ye people! Bring unto the Lord power and might!

O ye kings! Bring unto the Lord power and might!!

萬民啊,你們要將榮耀、能力歸給主!君王啊,你們要將榮耀、能力歸給主!高天將充滿主的榮耀與能力!讓地上充滿主的榮耀與能力!(詩篇96篇)

Let the heavens bring unto the Lord power and might!
Let the earth bring unto the Lord power and might!
Let everything thank the Lord! Thank the Lord and bless His Name
and praise His Majesty!眾民都來感謝主!讚美主尊榮祂的名並稱頌祂的榮耀。

(歷代志上十六章8-10節)

Let everything that has breath praise the Lord!
Halleluja, praise the Lord!

凡有氣息的都要讚美主!哈利路亞讚美主!

(詩篇150篇6節)

 

孟德爾頌:第二號交響曲(音樂會版本欣賞)

Felix Mendelssohn Bartholdy: 2. Sinfonie B-Dur op. 52 ∙ «Lobgesang»

Part.1(三樂章交響)

- 00:00 I. Sinfonia: Maestoso con moto – Allegro 

- 11:44  Allegretto un poco agitato 

- 17:45  Adagio religioso 

 

Part.2(九樂章 合唱、宣敘調和詠歎調)

24:04 II. Soprano, Chorus: "All men, all things, all that have life and breath (chorus)" Allegro moderato maestoso (B-flat major)

28:45 - Let everything that has breath praise the Lord (soprano and semi-chorus)

30:37  III. Tenor: "Sing ye Praise (tenor recitative and aria)" Recitativ – Allegro moderato. (G minor)

33:31  IV. Chorus: "All ye that cried unto the Lord (chorus)" A tempo moderato. (G minor)

35:14  V. Sopranos Duet , Chorus: "I waited for the Lord (soprano duet and chorus)" Andante (E-flat major)

(II - V 演出時不間斷)

39:35  VI. Soprano, Tenor: "The sorrows of Death (tenor Aria)" Allegro un poco agitato – Allegro assai agitato (C minor)

44:24  VII. Chorus: "The Night is Departing (chorus)" Allegro maestoso e molto vivace. (D major)

48:53  VIII. Chorus: "Let all men praise the Lord (chorale, "Nun danket alle Gott")" Andante con moto (G major)

53:06 IX. Soprano, Tenor: "My song shall be always Thy Mercy (soprano and tenor duet)" Andante sostenuto assai. (B-flat major) 

57:24  X. Chorus: "Ye nations, offer to the Lord (chorus)" Allegro non troppo (B-flat majo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3kA0njcA0I

 

夏伊指揮萊比錫布商大廈

0:00 Felix Mendelssohn Bartholdy - "Lobgesang" in B flat major, Op. 52 (1840 premiere version)

Con moto maestoso - Allegro vivace

Allegretto un poco agitato

Adagio religioso

I. Chor: Alles, was Odem hat

II. Arie (Sopran) und Frauenchor: Lobe den Herrn

III. Recitativo (Tenor): Saget es, die ihr erlöst seid

IV. Chor: Sagt es, die ihr erlöset seid

V. Duett (Sopran 1, 2): Ich harrete des Herrn

VI. Arie (Tenor): Stricke des Todes — Und ich stand auf

VII. Chor: Die Nacht ist vergangen

VIII. Choral: Nun danket alle Gott

IX. Arie (Tenor): Drum sing’ ich mit meinem Liede

X. Schlusschor: Ihr Völker, bringet her dem Herrn Ehre und Mach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18uiBni654

 

 

 

【補充資料】孟德爾頌之家(萊比錫)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 前往蹦藝術 Podcas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BON音樂】蹦藝術X大人社團 - 樂劇創始者華格納(三)指環四聯劇 第二夜:《女武神》

【BON音樂】蹦藝術X大人社團 - 樂劇創始者華格納(三)指環四聯劇 第二夜:《女武神》
All about Wagner Series 3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古典音樂是你的生活必需品?
希望有機會能拓展對古典樂的了解?
跟著林仁斌老師一起認識偉大的音樂藝術!

《大人社團》與蹦藝術攜手開設古典音樂鑑賞課程,林仁斌老師帶領學員欣賞每首的獨特之處,讓您徜徉在樂曲中,更貼近音樂家的心血結晶,聽出更多況味與樂趣!

《延伸閱讀》大人的音樂欣賞線上直播課程好嗎?學員真實回饋分享

《延伸閱讀》大人的音樂欣賞課學員回饋,看他們用音樂為生活注入繽紛

 

超級重量級~2024年春日京都音樂之旅❤️

【BON旅行】2024年3月 大人社團X蹦藝術 – 京都雅遊 | 探訪小澤征爾音樂塾專屬 魅麗音樂之旅

https://bonart.com.tw/2024-bonart-japan-kyoto-music-journey/

 

【精彩課程ing】

2023年12月起

大人的古典樂欣賞線上直播課(12/7週四下午班,共5堂):樂劇創始者華格納

大人的古典樂欣賞線上直播課(2/22週四下午班,共5堂):五大音樂會序曲

大人的古典樂欣賞線上直播課(4/11週四下午班,共5堂):視覺與聽覺交織的音樂樣貌

 

三大系列,一次合購優惠🌟

【合購優惠】大人的古典樂欣賞線上直播課(12/7週四下午班,共15堂)

樂劇創始者華格納:12/7、12/14、12/21、12/28,贈2024/1/4,共5堂
五大音樂會序曲:2024/2/22、2/29、3/7、3/21,贈3/28,共5堂 (更正:3/14無上課將順延一週)
視覺與聽覺交織的音樂樣貌:2024/4/11、4/18、4/25、5/2,贈5/9,共5堂


主講人:林仁斌老師

 

你喜歡古典音樂的豐富多變嗎?

也想更了解樂劇和經典的指環四聯劇?

跟著林仁斌老師一起認識這位才華洋溢的音樂家─華格納。

《大人社團》與蹦藝術的林仁斌老師攜手開設古典樂欣賞課,這期將以「樂劇創始者─華格納」為主軸,讓大人們認識這位在音樂史上充滿爭議性,但同時也有高度貢獻的音樂家。透過華格納的生平以及經典作品,可以對「整體藝術」(Gesamtkunstwerk)與「主導動機」(Leitmotiv)有更深的了解,你會發現「樂劇」(Musikdrama)更多的樣貌,一起欣賞!

 

《匯聚人生中的美妙時刻》全系列五堂課程介紹

課程內容

第一堂:華格納生平與重要音樂巡禮

第一堂課從華格納的生平出發,談及他的重要事蹟與精彩音樂創作。透過作曲家的人生故事,我們可以完整地理解他的創作思維,也會更好理解他的經典作品。華格納所處的時代,是一個從「歌劇」邁向「樂劇」的年代,也是從「旋律」轉向「主導動機」的過程。理解大時代的背景,更能理解華格納的人生轉折與音樂特色。

 

第二堂:指環四聯劇(一)《萊茵的黃金》

指環四聯劇的正式名稱為《尼伯龍根的指環》(Der Ring des Nibelungen,意為「尼伯龍人的指環」),是華格納以日爾曼敘事詩《尼伯龍根之歌》為底,加入北歐神話世界觀所構思的一套大型歌劇作品。華格納從劇本開始創作,再加上音樂作曲,共耗費26年,在現代歌劇史上擁有不朽的地位,更被認可為現代劇場與電影配樂的始祖。老師將帶領學員從「序夜」-「第一夜」-「第二夜」到「第三夜」,領略華格納音樂創作的背後巧思與及其用心之處,跟著林仁斌老師一起聽懂《指環》!

 

第三堂:指環四聯劇(二)《女武神》

《尼伯龍根的指環》(Der Ring des Nibelungen)是華格納以日爾曼敘事詩《尼伯龍根之歌》,加入北歐神話世界觀所構思的一套大型歌劇創作。《女武神》為《指環》中的第二部作品,相當有名的《女武神的騎行》一曲就是來自於此。華格納從劇本開始創作,再加上音樂作曲,共耗費了26年才完成,在現代歌劇史上擁有不朽的地位,更被認可為現代劇場與電影配樂的始祖。第三堂課,讓我們跟著老師的腳步,一起體會《指環》的魅力!

 

第四堂:指環四聯劇(三)《齊格飛》

《齊格飛》(也譯作《齊格菲》)是華格納指環四聯劇中的第三部作品。劇情的架構來自日爾曼敘事詩《尼伯龍根之歌》,再加入北歐神話世界觀所構思的一套大型歌劇作品。齊格飛是故事中的核心人物,角色形象非常鮮明。《尼伯龍根的指環》從開始創作,到加上音樂作曲,共耗費26年,在現代歌劇史上擁有不朽的地位,更被認可為現代劇場與電影配樂的始祖。林仁斌老師將帶領大家陸續從「序夜」-「第一夜」-「第二夜」到「第三夜」,領略華格納音樂創作的背後巧思與及其用心之處。 

 

第五堂:指環四聯劇(四)《諸神的黃昏》

《尼伯龍根的指環》(Der Ring des Nibelungen)的最終章為《諸神的黃昏》,是華格納以日爾曼敘事詩《尼伯龍根之歌》,加入北歐神話的世界觀所構思出的一套大型歌劇作品。這部非常經典的指環四聯劇,一共花費了26年創作,在現代歌劇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也被認為是現代劇場與電影配樂的始祖。林仁斌老師將帶領大家陸續從「序夜」-「第一夜」-「第二夜」到「第三夜」,領略華格納音樂創作的背後巧思與及其用心之處!


“先具備想像力,才能創造真實” — 華格納

德國歌劇作曲家華格納(1813-1883)

 

主講人:林仁斌

 

偉大的德國歌劇作曲家華格納(1813-1883),一生為音樂史締造許多傳奇。

 

整體藝術

華格納心中的最高藝術表演標準:「整體藝術」(Gesamtkunstwerk),這項改革除了呼應百年前歌劇界的「音樂與文字之爭」,更將歌劇音樂的表現推向與劇場的融合,也就是接近「完全的藝術形式」,也就是我們現代人最愛的~電影。

延伸閱讀

https://bonart.com.tw/wagner_music_drama/

 

因此我們能夠說:「 華格納是現代電影配樂與劇場音樂之創始者。」

 

代表作品一覽

《華格納作品目錄(Wagner-Werk-Verzeichnis)》(WWV)中,一共收錄的他的作品共有113件,其中包括未完成的以及計劃中的作品,如果將未譜曲劇本、構思及失蹤的作品除去,剩下82部;如果再細數真正完成的歌劇作品,一共10部。(若指環四聯劇拆開計算為13部)

*資料取自維基百科,並附上超連結方便檢索。

中文名稱 原文名稱 首演年份
仙女 Die Feen 創作於1833-34,首演於1888年
禁戀 Das Liebesverbot 創作於1834-36,首演於1836年
黎恩濟 Rienzi 1837
漂泊的荷蘭人 Der Fliegende Holländer 1843
唐懷瑟 Tannhäuser 1845
羅恩格林 Lohengrin 1848
崔斯坦與伊索德 Tristan und Isolde 1859
紐倫堡的名歌手 Die Meistersinger Von Nürnberg 1867
尼貝龍根的指環

I.萊茵的黃金
II.女武神
III.齊格菲
IV.諸神的黃昏

Der Ring des Nibelungen

I.Das Rheingold
II.Die Walküre
III.Siegfried
IV.Götterdämmerung

I.萊茵的黃金(1854)
II.女武神(1856)
III.齊格菲(1871)
IV.諸神的黃昏(1874)
帕西法爾 Parsifal 1882

 

他首將歌劇中音樂的地位提升,將劇情、歌詞與音樂更縝密融合,過往的歌劇在他改革下,變成格局更弘大的「樂劇」(德:Muzikdrama)(英:Music Drama)。而在這樣的理念中,華格納將「樂劇」置為最高位階,認為從音樂譜曲、詩歌文字到戲劇、舞蹈、舞台、服裝等所有元素,皆應融合為一,為整體戲劇呈現服務,這就是「整體藝術」(德:Gesamtkunstwerk)(英:Total work of Art)。

 

華格納的豆知識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egxnvzvNqo

 

戲劇第一,音樂其次

這項改革呼應了百年前的「音樂與文字之爭」,但是將歌劇音樂的表現,更加地推向與劇場的融合,也就是接近更加完全的藝術形式,或者是我們現代人最愛的~電影。

華格納因此打響了名聲,作品也打破過往義大利、法國歌劇專美於前的局勢,讓德國歌劇在樂史上擁有不可動搖的地位。

華格納在50歲前因揮霍成性始終窮困潦倒,在私人感情上也讓人不敢恭維,但仿若受到幸運之神眷顧,在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的崇拜與大力支持後,生活從此一帆風順,不僅能專心創作,橫跨數十年完成例如《尼貝龍根的指環》,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指環四部曲」這般全長15小時的鉅作,

他甚至能夠猶如實現夢想般地,打造出只演出自己樂劇作品,完全實踐心中表演理念的拜魯特劇院,華格納創立拜魯特音樂節,演出自己的作品。

這般成就與人生的確非凡人所能及,莫怪後世音樂家在仰望這位音樂巨人時,無不肅然起敬。


"真正的喜悅不存在於物質,而是由心所發" - 華格納

 


拜魯特音樂節與華格納之舞台

華格納年代的拜魯特劇院繪圖

 

迷人的穹頂.輝煌的過往歷史

 

今日的觀眾席視角:完全看不到樂團,純然的沈浸式觀劇體驗

 

換個角度繼續觀察,果然完全看不見樂池:

 

拜魯特音樂節官方網站

 

演出劇目

歷年演出劇目總整理


拜魯特音樂節 近期新聞

拜魯特將於2026年首度推出《黎恩濟》

出處:MUZIK古典月刊

為紀念拜魯特音樂節150週年,主辦單位計劃於2026年首度搬演不在華格納「最後十部歌劇」——也就是被執掌該節的華格納家族認定為所謂「成熟」作品——之列的《黎恩濟》(Rienzi)。

華格納曾孫女、該節現任總監Katharina Wagner在日前的視訊會議上透露,他們將於2026年把華格納完成的第三部歌劇《黎恩濟》與其它十部歌劇一起推上舞臺。2024節目主軸會是新製作的《崔斯坦與伊索德》,由Thorleifur Örn Arnarsson執導、Semyon Bychkov指揮,Andreas Schager、Camilla Nylund等演出;Philippe Jordan還將指揮Valentin Schwarz 2022年製作的《尼貝龍指環》再度登場。2025則送上Matthias Davids執導、Daniele Gatti指揮,Georg Zeppenfeld、Michael Spyres等演出的新製《紐倫堡的名歌手》。

 

 


 

"指環資料區"

【指環故事】

華格納構思與創作長達26年的《尼伯龍根指環》四部曲,集音樂、文學、哲學、神話、傳奇之大成,代表著十九世紀歐洲藝術的最高成就,從歌劇走向樂劇,不但劇本獨立完成,連音樂也是,而連續四天,演出總時需長達17個小時之久,更是創下前人難以企及之輝煌紀錄。

 

尼伯龍根之歌 [英雄史詩](本段取自《百科知識》)

一部用中古高地德語寫的英雄史詩。大約作於1200年,作者為某不知名的奧地利騎士。全詩共39歌,2379節,9516行。分上下兩部,講的是尼德蘭王子齊格弗里德早年曾殺死巨龍,占有尼伯龍根族的寶物。他愛慕勃艮第國王鞏特爾的妹妹克里姆希爾特並向她求婚。他幫助鞏特爾打敗撒克遜人,使鞏特爾娶冰島女王布倫希爾特為妻,才獲準與克里姆希爾特成婚。10年後,姑嫂發生矛盾,布倫希爾特發現丈夫是借妹夫力量才娶得她的,因感受辱而唆使曾追求克里姆希爾特而不得的侍臣哈根,用陰謀殺死齊格弗里德,並騙取尼伯龍根寶物沉入萊茵河。13年後,克里姆希爾特為復仇而嫁給匈奴國王埃采爾(阿提拉)。又過13年,她藉故邀請鞏特爾等親戚來匈奴相聚,在騎士競技會上殺死哥哥和哈根,自己也被部將希爾代布郎所殺。史詩源於民族大遷移後期匈奴人和勃艮第人鬥爭的史實,其中人物都是從大量民間傳說英雄中提煉而來,但具有濃厚的封建意識。是中世紀德語文學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作品。有32種手抄本,其中10種完整地保留至今。

 

維基百科網頁《尼伯龍根的指環》

 

 

好文閱讀

華格納歌劇《尼伯龍根的指環》

 

蹦藝術Podcast「華格納專題」EP77-88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vA54D2Gz3E&list=PLWdiHKZju2RenZEU53A5PC44ZoUqTWz1Q&index=6

 

華格納號的示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NcajRV4sfc


《指環》主導動機譜例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78TsyiiZjhGNl-civwjVsk_7tn6XG3wh


【指環故事】動漫趣味講解《指環》

 

釐清北歐神話的世界觀:神話世界究竟如何誕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O0yHLD25cI

 

現在,來進入《指環全劇》的細部劇情:


【指環故事】港樂《指環全劇》節目單分享(精選)


《指環》四聯劇 故事大綱

序夜《萊茵的黃金》

 

序夜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NQnC2XCGPo

 

 

第一夜《女武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wM4YEjIdZ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kjAN3R55tM


第二夜《齊格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ZBG6jcrPF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ZBG6jcrPFo


第四夜《諸神的黃昏》

第三夜:終章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YekfY5QyTo


最後再看~

【齊格飛的葬禮】主導動機全整理


瓦哈拉宮殿主題 V.S. 指環主題


布倫希爾德的沈睡

 

《諸神的黃昏》可視化主導動機 一覽


《指環》四聯劇欣賞

序夜《萊茵的黃金》大都會歌劇院(2012)

 

第一夜《女武神》大都會歌劇院(2012)

 

Youtube資源:

1. 02:05 Intro 

2. 18:10 洪丁歸來 

3. 24:50 父親遺失 瓦哈拉 

4. 41:00 寶劍 

5. 48:50 寶劍由來 

6. 51:55 春之歌 

7. 01:01:30 正名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rzllppakO8

 

1. 0:28 序奏

2. 02:35 女武神呼喊

3. 03:35 佛莉卡來吵架 

4. 22:27 佛旦失望 吵輸

6. 54:08 山腳下 兄妹

8. 01:02:45 瘋了 

9. 01:05:25 女武神 命運和死亡

10. 01:28:30 齊格蒙聽到號角聲去應戰

11. 01:31:25 戰鬥 超精彩

12. 01:33:40 告密鬼去死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ubJA8l3jQk

 

1. 00:38 序奏 女武神的騎行

2. 08:00 找姐妹求救

3. 13:10 得知自己懷孕

4. 15:40 肚子裡的齊格飛

5. 16:45 愛的救贖

6. 18:12 生氣的佛旦來了

7. 24:47 開除

8. 27:10 公佈懲罰內容

9. 29:20 趕走其他女武神

10. 32:40 最後一場 女武神獨白開始

12. 35:50 提到芙莉卡

13. 40:30 佛旦啞口無言

14. 47:50 最後定案 至少不要凡人

15. 50:15 佛旦不保護齊格琳

16. 53:04 真英雄

17. 59:00 送去睡

18. 01:03:55 魔術睡眠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P0hj_PB_E4

 

第二夜《齊格飛》大都會歌劇院(2012)

 

第三夜《諸神的黃昏》大都會歌劇院(2012)


3:18 Rhine leitmotif 萊茵河

5:07 Valhalla motif 瓦哈拉

6:29 Nibelung motif 尼貝龍

7:54 Thunder motif 雷神

9:50 Sieglinde and Siegmund love 齊格琳與齊格蒙之愛

12:28 Siegfried motif 齊格菲

13:06 Wotan’s love motif 沃坦

14:10 Brünnhilde slumber 布倫希爾德的沈睡

19:00 Forest murmurs 森林

20:21 Siegfried heroic motif 齊格菲英雄主題

20:48 Dragon motif 龍

22:20 Sword + Siegfried heroic motif 劍與齊格菲英雄主題

24:11 Brünnhilde motif 布倫希爾德

24:53 Siegfried’s horn call 齊格菲的號角

25:18 Heroic motif in its splendor 輝煌的英雄主題

28:27 Rhinegold in Götterdämmerung 萊茵的黃金與諸神的黃昏

29:28 Siegfried motif 齊格菲

31:36 Rhine maidens motif 萊茵三仙女

31:55 Valhalla motif 瓦哈拉

32:15 Redemption by love leitmotif 愛情的救贖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QRcbPVEbe8&t=398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lL-MY-kAyI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DFlCgeb4w&t=3909s

 

好書推薦

《優雅的時光》華格納樂劇22年全記錄

 

*以下文字出自《優雅的時光》華格納樂劇22年全記錄(楊世彭著,2017)

華格納(Wilheim Richard Wagner)是十九世紀最偉大的歌劇作家之一,1813年生於德國萊比錫,1883年死在義大利的威尼斯,享年69歲。

華格納是浪漫主義時代出色的音樂家,他在作曲、撰文、編劇、指揮、導演,甚至...論戰方面都有相當的成就,但後世最追念他的,乃是他留下的十部歌劇。

本書是作者楊世彭長達22年不斷從美國、香港等地前往拜羅伊特戲劇節(德國),每次至少出國十天,聆賞七部以上的樂劇演出,如此非常的專業堅持與長年寫作而成。拜羅伊特劇場是德國一座小城,由華格納親自督工建造完成的完美劇場就座落城中,劇場條件及周圍環境就是為了專業演出,來此除了座無虛席,一票難求,得排隊多年。但專業人士趨之若鶩,欣賞表演時更是如癡如醉,每年7月底至8月底,整整一個月,來自世界各地的樂迷,盛裝出席,演出有時長達五小時,下午開始,結束都已經夜晚10點以後,喜愛之人視之為心靈盛宴,真乃人生中最優雅的時光。
 
華格納留下的十齣歌劇。這些歌劇他叫作  Das Musikdrama (music-drama,中譯「樂劇」),都由他自己編寫劇本,因此他也是音樂史上難得的兼擅作曲編劇的創作者。十九世紀某一知名評論家,好像是尼采吧,稱讚他「綜合了莎士比亞與貝多芬的偉大」,雖略過譽,也是因爲他在作曲及編劇上都有很大的貢獻。
       
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網站簡介華格納有這樣的説法:他創作的「樂劇」在當時充滿爭議,但在今天絕對是歌劇作品中佔中心地位的傑作。在創作上他深具革命性,對劇場演出的每一部分都有獨到的見解。他堅持歌辭及音樂在他的作品中具有相等的地位,樂隊與歌手也同等重要;這種想法深合他重要的「綜合藝術」觀點(the Gesamtkunstwerk, or “total work of art”),融合音樂、詩句、舞蹈、建築、繪畫以及其他創作元素於一爐,這個觀點對藝術創作的影響,遠遠超越歌劇這個領域。
西方歌劇的起源是在歐洲文藝復興時代的末期。當時的義大利佛羅倫斯城,有群人文學者成立了一個「同好社」或「藝術集團」,叫做the Florentine Camerata,他們的研究重點就是希臘悲劇,認爲那些公元前五世紀的戲劇演出很可能是吟唱的,至少其中的「吟唱隊」部分(the choral passages),肯定是唱的。爲了顯示這點,這「同好社」裡的音樂家雅各布•佩利 (Jacopo Peri) 與一位詩人同好就寫作了史上第一齣吟唱的戲劇作品《達芙尼》(Dafne, 1597),次年隆重公演,得到極好的回響。可惜這部作品早就湮沒,衹有佩利的另一部作品《尤麗狄茜》(Euridici, 1600’s) 尚存,是爲歌劇史上最早留存的作品。
       
這種起自義大利的「吟唱演出」逐漸自宮廷流傳到民間劇場,有了個新的名稱opera(opere作爲複數),源自拉丁文opus,原意「作品」。這個新的演出方式以音樂及歌唱爲主,陳述一個簡單的故事,取自神話或英雄傳説。Opera在宮廷搬演時,由於預算充裕,不免在佈景、燈光、服裝、舞蹈上投注財力,歌唱方面也精益求精,出現了一群極富才華的歌唱明星,漸漸形成今日歌劇演出上依舊存在的特點,那就是以演唱技巧爲主,音樂動聽為副,加上華美堂皇的佈景服裝燈光效果,配以合唱隊及偶有的舞蹈撐起較大的場面,而故事的鋪陳,劇情的發展,角色的營造,在這種演出中倒變成相當次要的原素了。
       
義大利歌劇的發展到了十八世紀的古典主義年代,形成一種不變的形式,那就是用華美動聽的詠嘆調(aria)提供歌手展示演唱技巧的機會,以簡單伴奏的宣敘調 (recitative) 鋪敘劇情,加上一個序曲 (overture) 及每幕開始或結束前的音樂間奏,一些對唱 (duet)、三重唱 (trio)、四重唱 (quartet)、大合唱 (chorus),再加上常有或不一定有的舞蹈片段,形成一個至今還見到的演出模式,這種模式在十八世紀莫扎特、韓德爾的作品中達到很高的藝術層次。那些作品有一個共有的現象,就是在演出中凸顯歌手(尤其是明星歌手)的獨唱片段,而劇情的鋪陳與發展,卻被這些詠嘆調與宣敘調切割成二三十個勉强連接的斷斷續續了。

在這種演出模式中,作曲家必須為男女主角在每幕安排一到兩首獨唱及一個對唱,另外三四個主要配角也都需要安排一兩首獨唱或對唱,再加上他們之間該有的三重唱、四重唱,劇情的發展至少會被切割二十幾次,最好的劇作家也無法交代一個動人而比較複雜的故事,而角色的營造,在這種演出裡更屬奢求了。這是西洋歌劇最大的「死穴」,觀衆在觀賞歌劇時絕非追尋故事或要求角色的深度,他們僅求動人的歌唱及美妙的音樂。
       
到了十九世紀初期,以「美聲唱法」(bel canto) 著稱的歌劇作家若貝里尼(Bellini)、多尼采蒂 (Donizetti)、羅西尼 (Rossini),以及世紀後期浪漫主義歌劇作家若威爾第 (Verdi)、普契尼 (Puccini) 等,他們的作品雖比古典主義時代進步很多,裡面宣敘調的影子也逐漸消失,但劇中詠嘆調作爲凸顯明星歌手的早年傳統依舊存在,在十九世紀二十世紀,甚至現今的演出中,這些作品仍有明顯的環節,在一曲終了時讓劇情中斷音樂停止,給觀衆機會鼓掌叫好,甚至讓明星歌手把那精彩片段再唱一次。這是歌劇演出的高潮,也是歌手與觀衆同感過癮的時刻。
       
在這些方面,就可以看出華格納樂劇與一般歌劇,無論是十八世紀古典主義歌劇或十九世紀美聲唱法歌劇,甚至十九世紀末葉浪漫時代的歌劇,最大的不同之處了。
       
華格納的歌劇作品深具革命性及爭議性。他的歌劇,以他自己的話說,應是一種「整體的藝術品」(Gesamtkunstwerk or “complete work of art”),把音樂、詩句、美術這些要素融合在一起。他擴大了樂隊的編制,在樂譜中冲淡詠嘆調的特顯地位,把宣敘調去除,使他的歌劇作品形成一個個「無隙縫無休止的音調鋪陳」,從每一幕的開始直到那幕的結束,其中絕無空間容許觀衆鼓掌叫好,而現代的華格納樂劇演出,觀衆也都是在一幕結束之後才鼓掌,甚至根本不鼓掌;譬如說,《帕西法爾》第一幕結束通常不鼓掌,因爲此劇宗教意味甚濃,與耶穌受難日有關。
       
這些作品,華格納自己稱作「樂劇」(music drama),以示與一般歌劇不同,而他與其他作曲家最大不同之處,就是他也自己編寫劇本唱詞,這些劇本取材自日耳曼民族的傳説,凱爾特民族傳說,或亞瑟王傳説 (Germanic,Celtic, Arthurian legends),使得他的劇本題材往往具備某種哲理,無怪乎他的崇拜者稱揚他為「集貝多芬與莎士比亞之大成」,雖略過譽,但在音樂史上也真找不出另一位能寫精彩劇本,也能譜極好音樂的創作天才了。

 

讀後心得

本書作者做楊世彭旅居美國多年,為科羅拉多大學戲劇與舞蹈學系教授榮退。由於在劇場界與執導莎翁戲劇的國際聲譽,歷年皆為拜魯特音樂節正式邀請觀賞全套作品之唯一華人貴賓:在1995至2016年間,共觀賞68場樂劇,這些輝煌的經驗,已成歷史,不可能再被超越。

光是閱讀楊博士的觀劇經驗已讓我「獻上膝蓋」、「內牛滿面」,因為這些無法被複製的觀劇體驗,是如此珍貴的第一手資訊,更是對於拜魯特音樂節的入門磚。作者不同於許多樂評或音樂人,觀劇總習慣以音樂或歌唱為主之方向,更偏向導演構思以及舞台劇場演出細節之觀察,更是讓總浸淫於音樂中的我,獲得截然不同面向的新知;光是閱讀其中文字,便已經感同身受並深深佩服。(蹦藝術/林仁斌)


【附錄】華格納重要大事年表

1813年5月22日 理察·華格納出生於萊比錫。

1814年8月23月 華格納的母親再嫁演員丶詩人路德維希·蓋爾。之後舉家遷往德勒斯登

1822—1827年 就讀於德勒斯登十字學校。

1828—1830年 就讀於萊比錫尼可萊學校。

1830年 就讀於萊比錫托馬斯學校。

1831年 於在萊比錫大學註冊為音樂學院學生,師從克望斯蒂安·西奧多·魏因利格

1833年 擔任符茲堡合唱團指揮。

1834—1836年 擔任馬格德堡劇院樂團指揮。

1836年11月24日 與米娜·普拉納結婚,在昆尼希堡附近的特拉海姆舉行婚禮。

1837年4月1日 出任昆尼希堡劇院樂團指揮。之後,華格納前往里加,擔任劇院樂團指揮直至1839年初。

1839年9月 華格納夫婦在倫敦短暫逗留後,抵達巴黎。

1842年4月 華格納夫婦返回德國德勒斯登。10月20日,歌劇《黎恩濟》在德勒斯登宮廷劇院首演。

1843年1月2日,歌劇《漂泊的荷蘭人》在德勒斯登宮廷劇院首演。2月2日,華格納被任命為皇家薩克森宮廷樂長。

1845年10月19日,歌劇《唐懷瑟》在德勒斯登首演。

1849年5月 參加德勒斯登革命,華格納遭通緝,流亡到瑞士。

1850年8月28日 歌劇《羅安格林》在威瑪宮廷劇院首演,由李斯特指揮。

1852年 華格納結識奧托·魏森東克一家。夏季在義大利北部旅行。

1853年5月18、20、22日 華格納在蘇黎世舉行著名的五月音樂會。

7月2日·李斯特到達蘇黎世。

1855年 華格納在倫敦指揮八場音樂會。

1857年4月28日 華格納搬入魏森東克一家在蘇黎世郊區別墅旁的「庇護所」。

1862年8月11日-18日 受到薩克森國王赦,華格納返回德國,在美茵茲、畢伯利希、卡爾斯魯厄丶德勒斯登和維也納逗留。

1864年5月4日 路德維希二世召見華格納,兩人在巴伐利亞(慕尼黑)官邸第一次會面。

1865年6月10日 《崔斯坦與伊索德》在慕尼黑宮廷劇院首演。

1866年1月25日 米娜·華格納在德勒斯登去世。4月15日 華格納搬往琉森的特里布申。

1868年6月21日 《紐倫堡的名歌手》在慕尼黑宮廷劇院首演。11月8日,華格納在萊比錫結識尼采。

1869年6月6日 華格納與柯西瑪所生的第一個孩子:齊格菲·華格納在特里布申出生。9月22日 《萊茵的黃金》在慕尼黑首演。

1870年6月26日 《女武神》在慕尼黑首演。8月25日·在路德維希二世生日的這一天,華格納與柯西瑪結婚。

1871年4月 華格納第一次來到拜魯特。5月3日·在柏林受到俾斯麥接見。

1872年4月22日 華格納離開特里布申,遷往拜魯特。5月22日,在華格納59歲生日這一天·拜魯特音樂節劇院舉行奠基典禮。

1873年2月 返回拜魯特。

1874年4月28日 華格納一家七口,遷入位於拜魯特的瓦溫弗里德別墅(Wahnfried)。

1876年8月13日一17日 拜魯特音樂節劇院揭幕。首次上演華格納的《尼伯龍根的指環》四聯劇,德國皇帝威廉一世出席。10月底,在索倫托最後一次與尼采會面。

1877年5月17日 英國女皇維多利亞在溫莎宮接見華格納。

1882年7月26日 《帕西法爾》在拜魯特音樂節劇院首演。9月14日 華格納與家人前往威尼斯。

1883年2月13日 華格納去世於威尼斯溫德拉米宮飯店去世。

2月18日,華格納遺體運回瓦溫弗里德別墅花園,依其遺願長眠葬於此處。

 

華格納《指環》的寓意

起.承.轉.合

華格納引用典型的起,承,轉,合四個過程,來敘述尼貝龍根指環故事。  

“起”,“萊茵的黃金”佈下全劇的背景和起因;

“承”,“女武神”展示故事開端;

“轉”,“齊格飛”故事角色的人格化;

“合”,“諸神黃昏”種下因果的總結。 
  

四部歌劇各有不同的主題:

“萊茵的黃金”表達愛與貪婪權勢的鬥爭(Love vs Greed / power)

“女武神”是愛與律法的對峙和矛盾(Love vs Law)

“齊格非”宣稱因愛而得到自由(Love=Freedom)

“諸神黃昏”愛就是忍耐和順從(Self-Sacrifice),自我的犧牲和救贖(Redemption);

最後也就是只有靠“愛的救贖”(Redemption through love)才能脫離苦難。

另一種詮釋,

是代表當時工業革命後歐洲貴族沒落之預言:

貴族(神族)有高貴的氣質,

有法律和制度(以Wotan的長矛為象徵),

以及武力(劍)與知識(Erda與其女兒)作為支持;

並與地主和農業(巨人族)盟約,建立政權(Valhalla)

但新興的資本主義和工業(Alberich)

不顧一切地掠奪自然資源(萊茵的黃金),

剝削勞動者(侏儒族),

操控經濟大權(指環),

威脅舊社會秩序。

貴族巧取豪奪,壓制新興勢力,種下惡因(指環的毒咒)。

經濟後來落在保守的地主手中,為求自保(巨龍),

而資本主義仍蠢蠢欲動。

貴族為保政權,打破體制的革新(Walsung),

受到體制內(Fricka)的牽制,無法成功。

於是便出現了有理想(Brunhilde)的熱血革命者(Siegfried)。

但革命者小有所成,便忘了理想(吃了迷藥),

最後的結局是一切付諸一炬。  

指環從一開始就在劇中出現,

但它卻從未對人帶來任何益處(除了阿貝理希在“萊茵河的黃金”中,用指環來召喚尼貝龍族的寶藏之外)。

但指環的詛咒,卻發揮得淋漓盡致:指環的擁有者,都沒有好下場

由巨人兄弟開始,法索爾特(Fasolt)和法弗納(Fafner),

直到後來的布倫希爾德,齊格飛,

以及昆特,哈根等人,下場莫不如此。 

故,引之最大警世寓意,是為「貪」!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 前往蹦藝術 Podcas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BON旅行】蹦藝術X緣點旅行社  2024年3月| 春旅.美學.樂食「遇見慕特與周善祥」獨家行程

【BON旅行】蹦藝術X緣點旅行社
2024| 春旅.美學.樂食「遇見慕特與周善祥」
獨家行程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蹦藝術」X「緣點旅行社 」=「BON VOYAGE❤️

2024年春天,蹦藝術音樂旅遊活動精彩來了🎉

春旅.美學.樂食「遇見慕特與周善祥」由林仁斌老師親自規劃我們將先在台南欣賞小提琴天后慕特台南獨奏會💕💕🎉🎉

然後與鋼琴家周善祥 Kit Armstrong 有約,舉辦獨家面對面對談與演奏音樂講座,並入場欣賞他於衛武營之音樂會~搭配用心設計的行程,帶給每位同學豐富的音樂+美食+文化+舒適旅遊體驗❤️

 

目前團務:已成團,可接受報名。

 

 

 

 

本次行程總覽參考

*實際行程以出發前與音樂家確認之最後版本為主,主辦單位保留行程更動之權利。

 

→緣點旅行社網站之行程連結

 

行程諮詢與報名方式

旅行社領隊:蔡先生的LINE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 前往蹦藝術 Podcas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BON音樂】神力女超人 V.S 黑暗騎士蝙蝠俠~漢斯季默筆下的音樂世界

【BON音樂】神力女超人 V.S 黑暗騎士蝙蝠俠~漢斯季默筆下的音樂世界
Wonder Woman V.S. Batman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超人氣講師:林仁斌

 

 

電影配樂作曲家.漢斯季默

 

→漢斯·季默

(基本資料整理於網路與維基百科,並附上超連結方便檢索)

漢斯·季默(Hans Zimmer)1957年9月12日出生於德國法蘭克福,音樂家、電影配樂家、作曲家,擅長電影配樂作曲與音樂製作,熱愛電子吉他。

三歲時開始學習小提琴。六歲時,父親去世,漢斯季默在音樂中找到寄託,並立志成為一名作曲家。

共獲得8次奧斯卡獎提名、1次獲獎,6次葛萊美獎提名、3次獲獎,8次金球獎提名、2次獲獎、2次安妮獎提名及一座全美音樂獎和一座東尼獎。

漢斯季默早年的職業生涯都在英國發展,他也曾經是夢工廠負責人之一,他擅長融合電子音樂和傳統恢宏的交響樂,讓管弦樂團與電子音樂效果混合,利用重新編曲,結合成各種全新音色

 

「從六歲開始,音樂就成為了我的精神避難所。」

後來,漢斯·季默隨全家移居到了英國倫敦,他在那裡度過了自己的青少年時期,並沒有接受過正規音樂教育的他憑藉興趣與天賦,在16歲那一年成為了一名電子音樂工程師。

 

​80年代開始,漢斯·季默結束了為樂團混音的工作,也結束了在歐洲四處輾轉的生活,開始正式涉足電影配樂的領域,與當時著名的古典配樂前輩斯坦利梅爾斯合作,迸發了將現代電子音樂與古典交響樂結合的想法。

 

漢斯季默擅長高節奏性、高戲劇張力的配樂,擁有非常多的電影樂迷,在好萊塢也有一定的影響力,並多次獲獎。

 

漢斯·季默,以這種打破常規的嘗試改變了好萊塢傳統的電影配樂模式,他以自己標誌性的風格迅速在好萊塢站穩了腳跟——恢宏的交響樂、張弛有度的節奏、細膩豐富的曲式以及對聽眾心理的揣摩,這都是他金字招牌下的獨門利器。

自1988年的《雨人》首次入圍奧斯卡最佳電影配樂獎,之後再以《愛在心裡口難開》、《紅色警戒》、《埃及王子》、以及《神鬼戰士》等作品多次入圍奧斯卡與金球獎,並在1995年以動畫電影《獅子王》獲得最佳電影配樂獎。

 

自此開始,他邁入第一流金獎配樂作曲家。

 

後續至今精彩配樂作品還有:《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超人:鋼鐵之軀》、《大偵探福爾摩斯 》、《蝙蝠俠:黑暗騎士》、 《加勒比海盜:世界的盡頭》、《超凡蜘蛛俠2》、《功夫熊貓3》、《神力女超人》、《神力女超人 1984》等等,可說是一人之力撐起好萊塢電影半邊天。

 

自述心路歷程

https://youtu.be/V9ssA3Hj_4k

 

 

漢斯季默電影配樂解析

https://youtu.be/EaycnGC811w

 

 

【神力女超人】2017年 HD中文電影預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odDSkV94CI

 

【神力女超人1984】那些電影教我們的事

https://youtu.be/-t6xyG53yn0

 

最新配樂【神力女超人1984】

https://youtu.be/ojr6cSiNWz0

 

神力女超人 主題動機

https://youtu.be/wPIzcu6jZPM

 

主題樂譜分享

蹦藝術林仁斌製譜

 

【蝙蝠俠:黑暗騎士】配樂

https://youtu.be/EPFNS95nWI0

 

蝙蝠俠三部曲音樂選輯

https://youtu.be/iXv92OgO4yY

 

再創造:蝙蝠俠配樂組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W77x64ELJ4

 

神鬼傳航配樂之多層次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TxntXjM4oE

 

神鬼奇航配樂欣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tGUQFky0KI

 

電影《沙丘》配樂組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clmAXaS0Pg

 

漢斯季默現場Liv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j5GgGdSwjE

 

補充資料:

《Garena傳說對決》漢斯季默 Hans Zimmer 操刀|傳說對決配樂幕後製作介紹

https://youtu.be/aueFKN0z63Y

 

《捍衛戰士:獨行俠》配樂

這配樂一下去,懷舊又銷魂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zq7ujKwuRY

 

錄音場景重現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xakLNOWzgI

 

《捍衛戰士:獨行俠》4K最佳場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ZFVEuAD-JY&t=261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74cexidJnc

 

SR-72 Darkstar hypersonic aircraft flying Maverick Opening scene Top Gun Maverick 2022 IMAX 4k 6CH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RD0DWhSYlY

 

在漢斯季默筆下,龐德成為了孤單而高貴的情報員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PKA_ub9slY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 前往蹦藝術 Podcas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BON音樂】蹦藝術X閤家生活音樂廳 - 週五《一杯咖啡時光》:「鋼琴詩人:蕭邦」精選十大蕭邦美妙音樂

【BON音樂】「鋼琴詩人:蕭邦」精選十大蕭邦美妙音樂
Top 10 works of Chopin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每週五午後,在 8%ice CAFÉ 用一杯咖啡的時光,遇見美好的音樂!

在那文字與繪畫的終點,音樂開始了...❤️

蹦藝術林仁斌將為您精選各種不容錯過的音樂

在日常生活中感受音樂的各種面貌與美好

仔細聽~原來音樂一直在你身邊

C’est si bon

這一切,都是如此美好~


2023年12月音樂講座場次一覽

活動時間 —— 12月每個星期五15:00-17:00 (12/15-16:00-18:00)

活動地點 —— 8%ice CAFÉ 永康公園店(台北市大安區永康街23巷6號)

講座內容 ——

12/01 「旋律之子:莫札特」精選十大莫札特美妙音樂

12/08 「音樂之巔:貝多芬」精選十大貝多芬美妙音樂

12/15 「鋼琴詩人:蕭邦」精選十大蕭邦美妙音樂 (12/15-16:00-18:00)

12/29 「精彩古典迎新年」精選十首不可錯過的新年古典音樂

01/05 「搖擺佳節過聖誕」精選十首不可錯過的爵士耶誕音樂(聖誕店面人潮壅擠改期)


風靡全球的音樂家.鋼琴詩人蕭邦

「鋼琴詩人」蕭邦(Frédéric François Chopin, 1810-1849)一生創作之作品,多以鋼琴曲為主,並且在鋼琴技巧演進史上佔有極重要的地位,故得名「鋼琴詩人」。

 

這是蕭邦❤️

幻想即興曲

https://youtu.be/Gy5UHK4EeM8

 

華麗大圓舞曲 op.18

https://youtu.be/LG-E4PVGQSI

 

夜曲 op.27 No.2

https://youtu.be/0PqWO3HQxeg

 

日劇《101次求婚》😆

https://youtu.be/jFv9GJzHxgI

 

Chopin Waltzes, Op.64 N°1 & 2

https://youtu.be/8sblAhm1SnI?t=5

 

周杰倫:《不能說的秘密》鬥琴片段

https://youtu.be/NNUzJ2rhw2k


照片為1849年,蕭邦於人世間最後一張照片:

「鋼琴詩人」蕭邦(Frédéric François Chopin, 1810-1849)
「鋼琴詩人」蕭邦(Frédéric François Chopin, 1810-1849)

 

蕭邦在鋼琴樂曲中有著多樣性的創作能力,並對於許多曲式的創作,有著劃時代的創新突破與重要地位。


蕭邦與他出生的年代

(基本資料整理於網路與維基百科,並附上超連結方便檢索)

1810年,就在「音樂神童」莫札特過世的19年之後,蕭邦出生於波蘭

蕭邦出生的年代,波蘭已被俄羅斯帝國普魯士哈布斯堡帝國瓜分,不復為統一主權國家(可參見維基百科:瓜分波蘭)。

 

下圖:三國瓜分波蘭示意圖:

綠色 為奧地利得到的領土
青色 為普魯士得到的領土
紅色 為俄國得到的領土;

由深到淺,依序為第一、二、三次瓜分。

 

蕭邦的母親是波蘭人,父親尼古拉·蕭邦(1771年—1844年)是波蘭籍法國人,原本居住在洛林的一座從父輩繼承下來的葡萄園,1787年移居波蘭並加入波蘭籍,參加過 1792年的俄波戰爭和 1794年的科希丘什科起義。蕭邦的父親也得到了在中學教授法語的工作。一家人於 1810年搬到華沙。

蕭邦在波蘭被視為神童,1816年 6歲的時候開始學習鋼琴,相繼由他的姐姐和母親教授鋼琴演奏技巧。蕭邦 7歲便能作曲,與莫札特相同,從小就展現出驚人的音樂天賦:他的第一首作品 B大調和 g小調波蘭舞曲創作於 1817年(7歲),在華沙他被獲譽為「莫札特的繼承人」、「莫札特第二」。

1818年,8歲的蕭邦在一次慈善音樂會上演奏了阿達爾伯特·吉羅維茨的作品,這是蕭邦的第一次登台演奏,從此躋身波蘭貴族的沙龍

 

學生時期

畫家 Eliza Radziwiłłówna 繪製 1826年正在彈鋼琴之蕭邦
Fryderyk Chopin at the piano, 1826

畫家 Eliza_Radziwiłłówna 繪製 1826年正在彈鋼琴之蕭邦(Fryderyk Chopin at the piano, 1826)
圖解:畫家 Eliza Radziwiłłówna 繪製 1826年正在彈鋼琴之蕭邦(Fryderyk Chopin at the piano, 1826)

 

四個創作階段
一般常依蕭邦的生命歷程,將他的創作分為四個時期:
第一時期:少年時期至離開波蘭(1810-1830)
第二時期:維也納時期(1830-1831)
第三時期:巴黎生活時期(1831-1839)
第四時期:人生後期(1839-1849)

蕭邦的青春演奏記錄

蕭邦 1826年(16歲)秋天進入華沙音樂學院就讀,追隨波蘭著名作曲家~也是音樂院院長 約瑟夫. 艾爾斯納(Jozef Elsner, 1769 – 1854)學習音樂理論與作曲,艾爾斯納非常欣賞這名年青的學生,在他的評鑑欄上寫下「非凡的天賦」和「音樂奇才」等評語,據說艾爾斯納從不要求或指示蕭邦該如何作曲,只是順其自然讓蕭邦擁有自由發揮的空間,華沙音樂學院後來被併入華沙大學,蕭邦也就變成華沙大學最傑出的校友之一。

 

華沙大學波蘭語Uniwersytet Warszawski),波蘭最大的大學,被《泰晤士高等教育》於2006年評為世界500強大學之一,2007年被波蘭報紙評為波蘭最好的高校。2016年英國泰晤士大學排名將華沙大學列為「歐洲最好的100所大學」中,並將其列為第61位。

(基本資料整理於網路與維基百科,並附上超連結方便檢索)

19世紀的華沙大學

 

1828年 9月,蕭邦也因為其父執輩友人:動物暨昆蟲學家賈洛基(Feliks Jarocki, 1790 -1865)來訪而大大地拓展了他的眼界。

賈洛基當時欲前去柏林參加一場科學研討會,因此與他同行的蕭邦也得到一個難得的旅遊經驗:他觀賞了由著名義大利指揮家史邦提尼(Gaspare Spontini)所指揮演出的歌劇以及數場音樂會的機會,也在德國見到音樂家柴爾德(Carl Friedrich Zelter, 德國作曲家)與知名作曲家孟德爾頌等樂壇菁英。

結束行程返回華沙途中,蕭邦旅途之中認識了當時波滋南大公國(Grand Duchy of Poznan)的統治者瑞德滋威爾王子(Prince Antoni Radziwill),瑞德滋威爾王子同時亦是位頗有才華的作曲家和大提琴演奏者,相當愛好音樂。

蕭邦傑出的音樂才華讓同為音樂家的王子非常喜愛,後來 1829年 5月,瑞德滋威爾王子慷慨地支付蕭邦全家至華沙旅遊的旅費。並於 10月份再次邀請蕭邦至王子於 Antonin的別墅作客並舉行音樂會演出。為了回報王子的慷慨,蕭邦創作了一首 C 大調大提琴與鋼琴波蘭舞曲(Polonaise for Cello and Piano, in C major, Op.3),獻給王子與其擅長演奏大提琴的女兒 汪達(Wanda)作為回報。

下方畫作,即為波蘭畫家 Hendrik Siemiradzki 於 1887年繪製,重現了 1829年 蕭邦於瑞德滋威爾王子皇宮中演奏之記錄:(Chopin Playing the Piano in Prince Radziwill’s Salon)

1829, Chopin Playing the Piano in Prince Radziwill’s Salon | Hendrik Siemiradzki Oil painting 1887

 

蕭邦:C大調前奏與華麗大波蘭舞曲(馬友友演奏)
Introduction and Polonaise brillante in C major, Op. 3

https://youtu.be/0MDiqS63b94


年輕鋼琴演奏家.誕生

1829 年夏天,蕭邦自華沙音樂學院畢業,便以鋼琴家身份首度於維也納風光登臺舉辦了二場鋼琴音樂會,獲得如潮的佳評。

結束演出後,9月份回到華沙後,由於當時鋼琴演奏家普遍於音樂會上彈奏自己創作的協奏曲,於是蕭邦決定立即著手創作鋼琴協奏曲。

1829年年底,蕭邦在寫給友人的信中曾提到:「非常可悲的,我似乎發現了我的理想對象。這半年來我雖然幾乎每晚都夢見她,卻從未曾和她說過一句話。我就是在想念她的這段期間,寫下了此闋協奏曲的慢板樂章(甚緩板Larghetto)。」由此可見這個樂章充滿著蕭邦對初戀情人的思慕,這位夢中情人就是就讀華沙音樂院聲樂科的學生 康絲丹采‧葛拉德可夫絲卡(Konstancja Gladkowska, 1810-1889)

 

第二號鋼琴協奏曲

獻給初戀情人的鋼琴協奏曲

蕭邦與暗戀對象 康絲丹采

1829年12月,蕭邦於華沙鉅商俱樂部(Warsaw Merchant’s Club)首演他所作的第二號 f小調鋼琴協奏曲(Piano Concerto No.2, in F minor, Op.21)。之後再於 1830年 3月 17日,在華沙國家劇院由蕭邦擔任鋼琴主奏再次演出。

 

蕭邦 f小調第二號鋼琴協奏曲 作品21
Chopin Piano Concerto No.2 in F Minor,Op.21

第二樂章 II. Larghetto  甚緩板

簡說

第二樂章以降A大調寫成,而這個樂章的寫作動機則來自蕭邦的初戀情人,一位年輕的華沙音樂院聲樂科學生康絲丹采‧葛拉德可夫絲卡(Konstancja Gladkowska, 1810-1889),一如蕭邦對他的友人所說「不幸的是我似乎已找到了我的理想,對她我已是全心對待,雖然六個月來我每晚都夢見她,但並未和她說過半句話,這首協奏曲的慢板樂章題獻給對她的所有回憶。」此樂章的演奏形態以類似夜曲的形式,在簡單、搖曳式的伴奏下唱出如詩般充滿情感的旋律,展現出蕭邦初戀的美麗情緒,而這如夢般寧靜的氣氛,在中段的戲劇化轉折,展現出更強烈的氛圍,不久再趨平靜,最後結束在平靜尾奏之中。

 

齊瑪曼動人而深情之第二樂章錄音:
Krystian ZIMERMAN,Pianist and conductor (1999)

 

音樂欣賞

2015’蕭邦鋼琴大賽首獎 趙成珍 2018年現場  Live’
Chopin Piano Concerto No.2 in F minor Op. 21
2018.08.14 Concert in Konzerthaus, Berlin European Union Youth Orchestra
Conductor: Gianandrea Noseda

 

蕭邦全部協奏作品整理

筆者將蕭邦所有與管弦樂團協奏作品,依作品編號列出:
蕭邦:莫札特歌劇《唐‧喬望尼》「讓我們手牽著手」主題變奏 op.2
蕭邦:e小調第一號鋼琴協奏曲 op.11
蕭邦:波蘭民謠大幻想曲 op.13
蕭邦:克拉科維亞克舞曲 op.14
蕭邦:f小調第二號鋼琴協奏曲 op.21 
蕭邦:流暢的行板與華麗大波蘭舞曲 op.22

蕭邦第一號鋼琴協奏曲

e小調第一號鋼琴協奏曲(Piano Concerto No.1, in E minor, Op.11)則於之後的 1830年 10月11日在華沙市政廳首演,同場音樂也邀請到他所愛慕的 康絲丹采‧葛拉德可夫絲卡擔任其他節目的演唱。而蕭邦自始自終,都無法說出他對康絲丹采的愛慕,直至他後來離開波蘭為止。在此時期蕭邦也開始譜寫他的第一套鋼琴練習曲 op.10(Etudes op.10, 1829 – 32)。

 

蕭邦共創作了兩首鋼琴協奏曲,第一號 e小調與第二號 f小調。

有趣的是,這兩首作品之完成時間正好與編號相反,原因其實是出版時間之緣故:

曲名 寫作完成年份 出版年份
第一號鋼琴協奏曲 1830 1833
第二號鋼琴協奏曲 1829 1836

 

由上表可見:第一號完成時間為 1830年,出版年份為 1833年,第二號完成時間為 1829年,出版年份為 1836年。雖然第二號之創作時間較第一號早,但因出版年份關係而有了新順序。多年來學界雖已考據清楚,但尊重此一既定結果,不要重新更改順序。(音樂史上亦有許多作曲家有創作與出版年份之順序之問題,例如:貝多芬、孟德爾頌等等)

e小調第一號鋼琴協奏曲雖名為「第一號」,但實際上是蕭邦寫過的鋼琴與管弦樂團作品中最晚創作的一首。

此曲題獻給當時他所崇拜的當代法國鋼琴家卡克布蘭納(Frèdèric Kalkbrenner, 1785- 1849),首演由蕭邦之老師 – 華沙音樂學院院長艾爾斯納指揮,蕭邦自己擔任鋼琴主奏部份。

寫作第一號鋼琴協奏曲時蕭邦才19-20歲,剛從華沙音樂院畢業,因此這首協奏曲在各方面,都有著古典時期協奏曲的傳統特色有許多相似之處。 由於此曲的技巧艱困而華麗,多年來始終被譽為蕭邦最為光輝燦爛的大型音樂創作之一。

 

第一號鋼琴協奏曲 特色解說

三樂章曲式分別為:

I. 奏鳴曲快板曲式(Concerto – Sonata form)
II. 二段體型式(Binary form)
III. 輪旋曲式(Rondo), 依循古典時期相同之 快-慢-快 三樂章架構

三樂章 拍號為 3/4、4/4、2/4,為傳統節奏設定型態,未多做出更多變化。
協奏曲之管弦樂團編制採古典時期常用之兩管編制:除獨奏鋼琴外,長笛、雙簧管、單簧管,低音管等木管樂器各兩部。四部法國號、兩部小號、一部低音號、定音鼓、弦樂五部。
三樂章調性為 e小調、E大調、E大調。 樂章之間採取「平行大小調」設定,屬於傳統用法。

 

當年蕭邦於波蘭華沙市政廳首演此曲時(1830 年 10 月 11 日),也是他告別祖國的最後演出~離開波蘭之後,蕭邦就不曾再寫作大型與管弦樂團之協奏作品,因此第一號鋼琴協奏曲是蕭邦離開波蘭前的最後大型作品。

結束第一號鋼琴協奏曲首演音樂會後,蕭邦便整理行囊,離開故鄉波蘭,出發前往維也納。

 

第二樂章 特色解說

第二樂章標題為「浪漫曲」(Romance),形式為「二段體型式」(Binary form),也是 19世紀浪漫主義音樂時期 (Romanticism period) 鋼琴獨奏曲大多採用或作為擴充之曲式。

在蕭邦於 1830年 6月所寫的信件中,曾提到他對第二樂章之感受:「…這首 E大調的慢板樂章具有浪漫、寧靜、有點憂鬱的情緒在其中,好像正在凝視著某一處般,咀嚼許多幸福的回憶;有點像在春天的夜色中,沐浴在月光下的冥想與沉思……這正是弦樂加上弱音器的最好時機。

而樂團前奏結束後,獨奏鋼琴之寫作方式,蕭邦就以類似「夜曲」的主旋律+分解和弦,創作出他心中「在春天的夜色中,沐浴在月光下的冥想與沉思」的鮮明感受。

 

第二樂章 鋼琴第一樂句譜例:

 

樂曲架構

主題/段落 調性/和聲 小節數
第一段落 A 管弦樂導奏 E 1- 12
樂句 a I 13- 22
樂句 b1 V 23- 30
樂句 b2 V 31- 45
小尾奏 —– 46- 53
第二段落 B 樂句 a’ E( I ) 54- 63
樂句 c c#( i ) 64- 71
樂句 b1’ c#( v ) 72- 79
樂句 b2’ C#( V ) 80- 94
小尾奏 —- 95- 100
第三段落 A’ 裝飾奏 —- 101- 104
樂句 a’’ E( I ) 105- 113
尾奏 I 114- 126

 

第二樂章 譜例音樂欣賞:

 

版本欣賞

2005’蕭邦鋼琴大賽首獎 Rafał Blechacz 演奏
第二樂章:Larghetto

https://youtu.be/qAz7rMIOfyI

 

蕭邦第一號是每一位鋼琴家幾乎必彈的曲目,挑選筆者喜愛之版本與大家一同分享

阿格麗希 2010年 Live' 現場版
Jacek Kaspszyk, conductor 
Martha Argerich, piano 
Sinfonia Varsovia Orchestra 

https://youtu.be/gV_x_QY1P5c?t=1268

 

齊瑪曼獨奏/指揮 DG版

Piano&Conductor: Krystian Zimerman
Orchestra:Polish Festival Orchestra


依依不捨離開故鄉,別離曲是最佳寫照

蕭邦於 1830年底離開波蘭,在抵達巴黎之前,於維也納住了幾個月(1830年11月~1831年9月)。但當時社會背景波蘭正面臨與俄羅斯戰爭之緊張態勢,而奧地利政治採親俄立場而敵視波蘭與波蘭人,故蕭邦在短期居住之後,決定前往巴黎發展。

 

練習曲 op.10 No.3《離別曲》

https://youtu.be/bwXvroy1FS0

 

愛國鋼琴家.蕭邦

1831 年9月11日,華沙難逃被俄羅斯統治的命運:波蘭戰敗淪陷僅三天后,蕭邦抵達巴黎。

在旅途經過德國斯圖加時,蕭邦已聽說波蘭起義已被鎮壓。再沒有什麼比他此時創作的《革命練習曲》更能描繪出心中的憤恨心情了...

練習曲 op.10 No.12《革命》

https://youtu.be/7VWHBHeNrg4


流暢的行板與華麗大波蘭舞曲

蕭邦著名的《流暢的行板與華麗大波蘭舞曲》op.22,其中《華麗大波蘭舞曲》創作於停留維也納時期,時間約為 1831年7月間完成~這也是他人生中最後一首為鋼琴與管弦樂團創作之大型音樂作品。

此曲序奏部分 -《流暢的行板》,則是蕭邦之後於1834年在巴黎完成。

1836年蕭邦將《流暢的行板》與《華麗的大波蘭舞曲》合併出版。而且蕭邦更在 1835 年 4 月 26 日,由巴黎音樂家 François Habeneck 安排下,於巴黎指揮音樂院管弦樂團舉行首演,這也是蕭邦人生中唯一親自演出此曲。

體力與彈奏力度不適合大型音樂會的蕭邦,更加能夠在屬於朋友之間親密的沙龍音樂會上表現自已,也因為他個性不喜歡面對售票大型音樂會之壓力,故人生中其實鮮少真正舉辦大型公開演出。

 

精彩版本欣賞
齊瑪曼於 1975年蕭邦鋼琴大賽現場演奏 Live’ 版本

 

2000年金牌獎得主李雲迪於當年蕭邦鋼琴大賽現場 Live’版本

 

特里弗諾夫於 2010年蕭邦鋼琴大賽 現場實況 Live’
Daniil Trifonov – Chopin Conpetition Live’ (second stage, 2010)


音樂欣賞

電影 ⟪戰地琴人⟫(Pianist)之片尾,採用了蕭邦鋼琴與管弦樂團樂曲音樂會實況,這首令人振奮的音樂,就是 bE 大調 流暢行板與華麗大波蘭舞曲。


在 1831年 9月,蕭邦終於來到了巴黎。

19世紀的巴黎,在法國大革命後的開明思潮影響下,巴黎儼然是歐洲的音樂之都,更吸引許多的文學家、畫家及音樂家都在此聚集,藝術領域一片欣欣向榮,人文薈萃。

蕭邦也逐漸於巴黎認識許多音樂家與文學家、藝術家等等:例如白遼士(Hector Berlioz, 1803-1869)、 李斯特(Franz Liszt, 1811-1886)、孟德爾頌(Felix Mendelssohn Bartholdy, 1809-1847)、 塔爾貝格(Sigismond Thalberg, 1812-1871)、費迪南•希勒(Ferdinand Hiller, 1811-1885), 文學家繆塞(Alfred de Musset, 1810-1857)、巴爾扎克(Honoré de Balzac, 1799-1850)、 海涅(Christian Johann Heinrich Heine, 1797-1856)、喬治•桑(George Sand, 1804-1876) 和畫家德拉克洛瓦(Eugène Delacroix, 1798-1863)等等,豐富了他的人生與音樂生命。

之後的蕭邦活躍於巴黎藝文圈,與上流社會的藝術菁英份子們有著許多交流:與李斯特的結交認識,彼此欣賞仰慕對方的音樂(XD);與孟德爾頌巡迴演出於德國北部萊茵蘭Rheinland)地區:

德國北部萊茵蘭 (Rheinland)地區

 

孟德爾頌也為蕭邦介紹當時定居於萊比錫的舒曼夫婦。

 

蕭邦的鋼琴

之後蕭邦也結識了鋼琴製造商卡米爾·普萊耶(Camille Pleyel),兩人一起造訪倫敦演奏旅遊,卡米爾·普萊耶成為蕭邦的好友,無論蕭邦在何處,皆為為蕭邦訂製鋼琴。

Pleyel N° 11265

蕭邦的鋼琴(Chopin's Pleyel N° 11265)

 

下面這架琴根據是Pleyel 公司的詳細記錄顯示,這架編號為13819的鋼琴於1847年1月25日開始製作,一年後於1848年1月8日完成並提供給蕭邦,並提供他於1848年4月從巴黎帶到英國,進行人生中最後一次巡演使用:蕭邦在倫敦的整個樂季都在多佛街梅菲爾的住處使用它(當年他在英國Gore House舉辦了他的第一場倫敦音樂會)

A Louis Philippe rosewood grand pianoforte with foliate tapering legs, by Ignace Pleyel, Paris, 1847-8. The detailed records of the Pleyel firm show that this instrument No. 13819 was begun on 25 January 1847, completed a year later on 8 January 1848 and supplied to Frederic Chopin. It was almost certainly the newly received piano Chopin mentions in a letter of 11 February 1848. Plaque on nameboard: 'Ignace Pleyel and Companie, Facteurs de Pianos No. 20,. Rue Rochechouart, Paris. Medailles d'Or 1827, 1834, 1839 et 1844'. The Pleyel ledgers confirm that it was the piano Chopin brought to England from Paris in April 1848, and the composer used it throughout his London season in his lodgings on Dover Street Mayfair. He gave his first London concert on it, a private evening in Gore House.

 

photo: Waldemar Kielichowski © Institute of Music and Dance, Warsaw

巴黎.第二故鄉

父親也同為法國人的蕭邦,很快就適應巴黎的生活。 他曾於友人的信件中說到:「巴黎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市,這裡讓我覺得心曠神怡,這裡有全世界最好的音樂家和一流的歌劇院。

蕭邦 - 迷人的夜曲

巴黎的最初幾年,蕭邦多半寫作一些如夜曲、圓舞曲及馬祖卡舞曲等具有沙龍性質的音樂,相當受到人們喜愛,可是當蕭邦的名望日盛一日時,他也漸漸失去舉行公開演奏會的興趣。在1835年後,蕭邦只有在 1841 年、1842 年、1848 年舉辦過演奏會,大多數時候他只喜歡在社交場合為朋友們彈奏。

 

蕭邦夜曲

非常特別的432Hz調音版本

https://youtu.be/3mi145S-HfQ

 

有趣話題:

432Hz與440Hz 之爭

442Hz:「喂喂~你們把我放在哪裡了?」(XD)


最知名的《幻想即興曲》

https://youtu.be/Gy5UHK4EeM8

 

與喬治·桑的戀情

(基本資料整理於網路與維基百科,並附上超連結方便檢索)

蕭邦交友廣泛,他的好友包括詩人繆塞巴爾扎克海涅亞當·密茨凱維奇,畫家德拉克羅瓦,音樂家李斯特費迪南·希勒,以及女作家喬治·桑。蕭邦在李斯特家第一次見到了身著男裝、抽著煙的喬治·桑,剛開始並對她無好感,甚至當面問旁人說:「她真的是個女人嗎?」,但隨著喬治·桑對他的追求,蕭邦卻開始對她傾心,兩人談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

 

蕭邦與喬治桑的經典肖像畫,畫家德拉克羅瓦繪於1838年

 

1837年蕭邦因為與18歲的瑪利亞·伍德岑斯卡(Maria Wodzińska)一段不幸的戀情,陷入了生活危機,正在這時,他邂逅了比他大6歲的喬治·桑,這使得他又重拾了精神上的信心。

第一眼見到喬治·桑,蕭邦就感受到了她與瑪利亞的截然不同,瑪利亞是個典型的大家閨秀,而詩人喬治·桑看上去卻是十分高傲和極具自我意識。但是蕭邦與喬治·桑的戀情卻是具有傳奇色彩的,一方面,喬治·桑是一個熱情似火的女人,受到許多年輕才俊的男性追求,另一方面,喬治·桑後來銷毀了大部分寄給她的信件,使得人們無法確定蕭邦同她之間的真正關係。

1838年11月喬治·桑帶著她的兩個孩子莫里斯和索朗熱(Solange)前往西班牙馬約卡島度假。而蕭邦也一同前往。蕭邦一生患有肺結核,他也希望溫暖的氣候能夠緩解他的病痛,但是事與願違,莫里斯的病情有了明顯好轉,而蕭邦的肺結核卻因為房間條件差,加上糟糕的天氣,演變成為了肺炎。大約三個月,98天之後蕭邦和喬治·桑離開了馬略卡,這段旅程雖短,但是對蕭邦和喬治·桑都印象深刻~喬治·桑將這段經歷記錄在了她的小說《馬略卡島上的冬天》中。

 

馬約卡島上的蕭邦和喬治·桑

馬約卡島上的蕭邦和喬治·桑(想像圖)

 

前奏曲.病中純妙音樂

於馬約卡島島上養病的蕭邦,反而遇上60年來最長雨季,導致他的氣喘與肺病日益嚴重,養病中的他仍然持續創作,但體力不堪負荷的情況之下,創作短小的前奏曲,似乎更加真實反映出他的身體狀況。雖然這些前奏曲缺乏常見曲式規範結構,亦十分短小(12至90小節),使不少人感到錯愕,但如今看來,這就是作曲家生命中的軌跡。

 

前奏曲 op.28 No.4 e小調
趙成珍 蕭邦鋼琴大賽 第三輪 Live'

https://youtu.be/R-ESEyc9-pI

 

關於《雨滴》

喬治桑曾寫下:「他坐在那邊哭泣,演奏著那令人驚嘆的前奏曲……那天晚上他創作的那首曲子上,滿是雨滴在瓷磚上跳動,但在他的腦海和音樂中,它們已經變成了天堂在他心上跳動的淚水...

 

前奏曲 op.28 No.15 《雨滴》
YUNDI - Chopin Prelude no.15 ‘Raindrop’, op.28

https://youtu.be/tmXjrkdQatw

 

1839年到1843年的夏天,蕭邦都是在喬治·桑位於家鄉諾昂的莊園裡度過的。這些寧靜的日子,蕭邦在此期間創作了大量的作品,其中包括著名的波蘭舞曲《英雄》:

 

音樂欣賞

蕭邦最著名之 《降A大調 英雄波蘭舞曲》op.53(1842)
Chopin: Polonaise “Heroic” op.53 in A flat major
Rafał Blechacz 2005年 蕭邦鋼琴大賽現場 Live’ 版本

 

淺說波蘭舞曲

「波蘭舞曲」(Polonaise)原本就是是一個法語單詞,意思是波蘭語(Polish)。早期是盛行於波蘭貴族之間的舞蹈,後來有傳至民間而有了許多發展與變化。 17世紀時,波蘭民族舞蹈更在整個歐洲傳播,而法國人將所有常見之波蘭舞蹈(Chodzony舞曲, 波蘭快步舞、Chmielowy、Hops dance 等等)全部稱之為歸於「波蘭舞曲」(Polonaise)。 許多的波蘭傳統舞蹈均可再追溯至16世紀或甚至更早。

蕭邦更是為歷來所有作曲家中最知名的波蘭舞曲作家,他所出生的年代波蘭已經為俄國與奧國所併吞侵略,國家不復存在。因此愛國心強烈的他,將對於祖國的熱愛灌注在波蘭舞曲曲式中,畢生共寫作18首波蘭舞曲:其中 ⟪序奏與華麗波蘭舞曲 op.3⟫ 是寫給大提琴與鋼琴,獻給當時波滋南大公國(Grand Duchy of Poznan)的統治者 瑞德滋威爾王子(Prince Antoni Radziwill)、 ⟪流暢的行板與華麗的大波蘭舞曲 op.22⟫ 則是寫給鋼琴獨奏與管弦樂團,其餘 16首波蘭舞曲均為鋼琴獨奏曲。敏感纖細的蕭邦,更加他對波蘭歷史過去的光榮、現況無奈與悲哀及對時局未來的憂鬱,巧妙地融入了波蘭舞曲中,因此更使波蘭舞曲之名發揚光大,進而成為光輝璀璨的音樂作品傳世至今。

 

早期關於波蘭舞蹈之畫作(畫家 Władysław Łoziński, 1843-1914)於 1907年繪。

Korneli Szlegel – source: Władysław Łoziński (1843-1914), “Życie polskie w dawnych wiekach” (“Life in Poland in old times”), 1907, fifth edition, Warsaw 1934

 

波蘭舞曲常見節奏

波蘭舞曲常見節奏

創作波蘭舞曲之作曲家

在古典音樂領域中,除了最著名的波蘭舞曲作曲家蕭邦之外,其實曾經以波蘭舞曲為名寫作音樂作品題材之作曲家還有:

-巴哈(J.S. Bach),舞曲組曲與管弦樂組曲中均可見。
-泰勒曼(G. Ph. Telemann)
-韋伯(C. M. von Weber)
-莫札特(W.A. Mozart)
-貝多芬(L. van Beethoven)
-舒伯特(F. Schubert)
-舒曼(R. Schumann)
-李斯特(F. Liszt)
-柴可夫斯基(P. I. Tchaikovsky)
..等等作曲家 

 

曾經寫過波蘭舞曲之著名作曲家李斯特曾如此形容波蘭舞曲:「當我們聽波蘭舞曲時好像跟前浮現出一些波蘭史冊上所描寫的古代波蘭人形象:結實的體格、開豁的頭腦、深刻而動人的虔誠、豪邁的心胸與騎士精神相結合在波蘭人身上,剛勇的性格早就和情人的矢誠相愛結合在一起…」

 

波蘭舞曲主要特徵

源自十六世紀士兵於列隊行進間所使用的音樂曾用於法國亨利三世(Henri III, 1551-1589)登基為波蘭王之加冕典禮為所有波蘭傳統舞曲節奏中最知名的舞蹈屬於速度中等之 3/4拍慢速舞蹈與源自瑞典之同樣 3/4拍舞蹈「Polska (dance)」相近。常應用於公眾儀式、婚禮或慶典活動上,男女對跳波蘭成年禮舞蹈之一,具有活潑特色的節奏:(請見↓下方節奏譜例)

波蘭舞曲欣賞:

具有歷史傳承之波蘭舞曲

 

延伸音樂欣賞

柴可夫斯基:⟨波蘭舞曲⟩ ~選自歌劇《尤金奧涅金》
Tchaikovsky - Eugene Onegin, Polonaise - Temirkanov

https://youtu.be/k0diQumrDmg


蕭邦和喬治·桑的戀情在1847年畫上了句號,兩人都沒有公開分手的原因。據說可能當時喬治·桑的女兒索朗熱愛上了貧困潦倒的雕刻家August Clésinger,這引發了喬治·桑一家的家庭矛盾,喬治·桑變得非常好戰,當蕭邦得知索朗熱和August Clésinger秘密訂婚的消息後,非但沒有反對,還表現出來贊同,這更使得喬治·桑大為惱火,最終導致兩人分手。


人生中最後一場演出

1848 年 2 月,蕭邦在巴黎舉行最後一場音樂會後接受學生 珍.史特琳(Jane Stirling, 1804-1859)邀請,短暫訪問英格蘭和蘇格蘭但是結束了英國巡迴演出的倫敦音樂會後,其肺結核病情急遽惡化,因此倫敦之行與音樂會也就成為蕭邦最後正式一場演出。

抱病回到巴黎的蕭邦,體力大幅度衰退,已經無法繼續授課和創作。1849 年一整年幾乎無法維持正常教學與演奏,後於 10 月 17 日在位於巴黎凡登廣場之公寓去世,葬於法國拉榭茲神父墓園(Cimetière du Père Lachaise),享年 39 歲。

Chopin’s grave at Père-Lachaise cemetery, Paris

 

最後居住地

蕭邦生前居住之巴黎一區凡登廣場 12號 2樓(12, Place Vendôme),點按↓地圖可進入 Google Map: 

蕭邦生前居住之巴黎一區凡登廣場 12號 2樓(12, Place Vendôme)

最終畫像

病榻臨終前的蕭邦畫像 1849年。

蕭邦病重去世前的最後幾週,他生前蘇格蘭籍的學生以及摯友 Jane Stirling 請波蘭畫家 Teofil Kwiatkowski 繪製的油畫。描繪蕭邦生前於病榻的模樣。當時居住的地點是在巴黎一區凡登廣場12號2樓(Place Vendôme)。

這是一個擁有7間房的公寓,當時經濟狀況貧困的蕭邦其實無法支付這樣的居住條件,因此當時公寓其實是Jane Stirling 承租下來供蕭邦使用。

圖中左二托腮女子,為趕來照顧弟弟的蕭邦姊姊:Ludwika Jędrzejewicz(Louisa, 1807-1855) 。

Chopin on His Deathbed, by Teofil Kwiatkowski, 1849, commissioned by Jane Stirling. Chopin sits in bed, in the presence of (from left) Aleksander Jełowicki, Chopin’s sister Ludwika Jędrzejewicz, Marcelina Czartoryska, Wojciech Grzymała and Kwiatkowski himself.

 

最後的石膏像

 

 

蕭邦之心.波蘭聖十字教堂

蕭邦最後遺言是:「我死後,請把我的心臟帶回去,我要長眠在祖國的地下。」因此,據說姊姊於蕭邦逝世前,從華沙趕到法國,聘用醫生把死後的蕭邦心臟放置於水晶杯裡,以酒密封保存,再秘密躲過俄國衛兵駐守的波蘭邊境(當時波蘭受俄國統治)帶回華沙,藏在地下20多年。後來,終於取得俄國人的同意,放置蕭邦心臟於波蘭聖十字教堂的樑柱中。

 

波蘭聖十字教堂 外觀

 

波蘭聖十字教堂 內部樣貌

 

蕭邦心臟長眠於此柱中

 

1841-44年間的蕭邦鉛筆畫像

 

蕭邦死因.肺結核併發症

蕭邦在1849年10月於巴黎逝世,遺體被葬在拉雪茲神父公墓,這裡也是作家普魯斯特、王爾德和吉姆‧莫里森的安息之地。

當研究人員檢視裝有蕭邦心臟的密封罐時,他們注意到心臟表面覆蓋著一層白色纖維。此外,清晰可見的細微病變跡象,表明蕭邦飽受嚴重的肺結核併發症摧殘。

 

推薦文章:

瓶中之心:蕭邦早逝原因終於發現

 

補充資料

 

 

蕭邦是個大帥哥歐巴❤️

趣味分享以現代3D技術重建蕭邦畫像

 


 

好帥好帥❤️

 


蕭邦鋼琴大賽第一、二輪曲種介紹

夜曲 Nocturne
練習曲 Etude
波蘭舞曲 Polonaise
敘事曲 Ballade
詼諧曲 Scherzo
船歌 Barcarolle
...精彩樂曲精選介紹

 

練習曲

蕭邦的《練習曲,Op.10》初版於1833年,題獻給鋼琴家李斯特,屬於前半部。後半部的《練習曲,Op.25》則於1837年推出,題獻給李斯特的情人瑪麗.達哥特女伯爵。

兩套練習曲均各包含10首曲子,蕭邦融合高度演奏技巧,音樂裡充滿詩意與浪漫語法,樂界普遍認為:「沒有比這些練習曲更純粹的鋼琴音樂了~在這兩套練習曲中,鋼琴的終極本質變成了音樂!」

而由於蕭邦的練習曲完美地結合技術上的挑戰和音樂上的美感,因此風行度歷久不衰,並且經常用作演奏用曲目。浪漫時期開始更是有不少作曲家受到其影響,例如李斯特也創作了多首音樂會練習曲(Concert étude ),將練習曲更加全面提升至藝術層面。

 

蕭邦練習曲全集

op.10

第一部練習曲作品創於1829至1832年間,於1833年發表。當時的蕭邦只有23歲,但是在巴黎已經是一個小有名氣的作曲家,並在當地與李斯特相識。他把此作獻給"他的朋友法蘭茲·李斯特"(à son ami Franz Liszt)。

作品名稱 調式 作品名稱 調式
作品10號,第1首 C大調 作品10號,第7首 C大調
作品10號,第2首 A小調 作品10號,第8首 F大調
作品10號,第3首 E大調 作品10號,第9首 F小調
作品10號,第4首 升C小調 作品10號,第10首 降A大調
作品10號,第5首 降G大調 作品第10,第11首 降E大調
作品10號,第6首 降E小調 作品10號,第12首 C小調

 

op.25

蕭邦第二組練習曲第25號創於1832至1836年,發表於1837年。

作品名稱 調式 作品名稱 調式
作品25號,第1首 降A大調 作品25號,第7首 升C小調
作品25號,第2首 F小調 作品25號,第8首 降D大調
作品25號,第3首 F大調 作品25號,第9首 降G大調
作品25號,第4首 A小調 作品25號,第10首 B小調
作品25號,第5首 E小調 作品25號,第11首 A小調
作品第25號,第6首 升G小調 作品25號,第12首 C小調

 

樂譜版本欣賞

https://youtu.be/2KrVRUHJ21g

Op.10詳細分軌 Op.25詳細分軌
00:00 – No.1

01:59 – No.2

03:23 – No.3 

08:03 – No.4

09:57 – No.5

11:34 – No.6

16:21 – No.7 

17:53 – No.8

20:03 – No.9

22:11 – No.10

24:20 – No.11

27:28 – No.12

30:25 – No.1

33:10 – No.2

34:40 – No.3

36:38 – No.4

38:05 – No.5

42:11 – No.6

44:21 – No.7

49:53 – No.8

51:01 – No.9

52:00 – No.10

56:13 – No.11

59:44 – No.12

 


 

夜曲

於1827至1846年間,蕭邦共創作了21首夜曲,皆為短篇的鋼琴獨奏曲。它們普遍被認為是最優美的短篇器樂獨奏之一,而蕭邦亦被認為在鋼琴家費爾德(John Field, 1782-1837)之後,將夜曲發揚光大的重要作曲家。

蕭邦絕大多數的夜曲,曲式均採用三段體(ABA)並使用單一拍子,在清新動人的旋律中,伴隨著分解和弦與琶音,洋溢著憂鬱動人的情緒。

第1至18首夜曲在蕭邦在生時發表,它們均是以兩首或三首為一組,並依照創作的時間排序。

第19和20首夜曲是蕭邦離開波蘭前的作品,但於蕭邦逝世後才公開發表。

而蕭邦創作第21首夜曲時沒有將此曲題為「夜曲」,但自1870年發表後,便被納入眾多夜曲之一。

有時被稱為Nocturne Oublié的第22首夜曲則可能是偽作。

 

夜曲列表

編號 調 作品號 出版年份 創作年份 旋律 音檔
1 降B小調 Op. 9 No. 1 1833 1830–1832 Chopin Nocturne op9 1a theme.png
2 降E大調 Op. 9 No. 2 1833 1830–1832 Chopin nocturne op9 2a theme.png
3 B大調 Op. 9 No. 3 1833 1830–1832 Chopin nocturne op9 3a theme.png
4 F大調 Op. 15 No. 1 1833 1830–1832 Chopin nocturne op15 1a theme.png
5 升F大調 Op. 15 No. 2 1833 1830–1832 Chopin nocturne op15 2a theme.png
6 G小調 Op. 15 No. 3 1833 1833 Chopin nocturne op15 3a theme.png
7 升C小調 Op. 27 No. 1 1835 1835 Chopin nocturne op27 1a theme.png
8 降D大調 Op. 27 No. 2 1837 1835 Chopin nocturne op27 2a theme.png
9 B大調 Op. 32 No. 1 1837 1837 Chopin nocturne op32 1a.png
10 降A大調 Op. 32 No. 2 1837 1837 Chopin nocturne op32 2a theme.png
11 G小調 Op. 37 No. 1 1840 1838 Chopin nocturne op37 1a.png
12 G大調 Op. 37 No. 2 1840 1839 Chopin nocturne op37 2a.png
13 C小調 Op. 48 No. 1 1841 1841 Chopin nocturne op48 1a.png
14 升F小調 Op. 48 No. 2 1841 1841 Chopin nocturne op48 2a.png
15 F小調 Op. 55 No. 1 1844 1842–1844 Chopin nocturne op55 1a.png
16 降E大調 Op. 55 No. 2 1844 1842–1844 Chopin nocturne op55 2a.png
17 B大調 Op. 62 No. 1 1846 1846 Chopin nocturne op62 1a.png
18 E大調 Op. 62 No. 2 1846 1846 Chopin nocturne op62 2a.png
19 E小調 Op. 72 No. 1 1855 1827-29 Chopin nocturne op72 1a.png
20 升C小調 P 1 No. 16 1870 1830 Chopin nocturne 20 theme.png
21 C小調 P 2 No. 8 1870 1837 Chopin nocturne no. 21 theme.png

 

樂譜版本欣賞(魯賓斯坦演奏)

https://youtu.be/wuL7UC2glJM

詳細樂曲分軌
0:00 - Nocturne No.1, Op.9 No.1

5:28 - Nocturne No.2, Op.9 No.2

9:56 - Nocturne No.3, Op.9 No.3

16:46 - Nocturne No.4, Op.15 No.1

21:08 - Nocturne No.5, Op.15 No.2

25:08 - Nocturne No.6, Op.15 No.3

30:13 - Nocturne No.7, Op.27 No.1

35:54 - Nocturne No.8, Op.27 No.2

42:11 - Nocturne No.9, Op.32 No.1

46:55 - Nocturne No.10, Op.32 No.2

52:45 - Nocturne No.11, Op.37 No.1

59:09 - Nocturne No.12, Op.37 No.2

1:06:05 - Nocturne No.13, Op.48 No.1

1:12:02 - Nocturne No.14, Op.48 No.2

1:19:23 - Nocturne No.15, Op.55 No.1

1:25:05 - Nocturne No.16, Op.55 No.2

1:30:54 - Nocturne No.17, Op.62 No.1

1:37:46 - Nocturne No.18, Op.62 No.2

1:43:08 - Nocturne No.19, Op.72 No.1

 


 

船歌

「船歌」(Barcarolle)之樂曲起源於義大利威尼斯,據說為為船夫所唱的民歌民謠,後來到了浪漫時期,自然也成為作曲家們運用於創作中的素材。

因為船歌迎風搖曳、隨波逐流的特色,大多以6/8拍或12/8拍寫成,屬於「複拍子」節奏。也因為「複拍子」的每一大拍可再細分成三小拍,這樣的節奏更能將水面、風搖曳影的感受更加貼切地描繪出,因此船歌總是充滿了浪漫的情懷。我們可以幻想:當船槳緩緩插入水中,帶有一點阻力地快速地划出水面,這樣「落槳慢,起槳快」的動作,與「複拍子」(碰-恰-恰)的韻律可說是完全相合~因此,這麼迷人的素材,當然也成為鋼琴詩人蕭邦的創作靈感。

在蕭邦創作船歌的1846年,他進入人生最後三年光陰,疾病纏身,身體健康已大不如前;音樂中的許多美妙瞬間,也展現出他柔情似水的一面。音樂架構並不複雜,屬於帶有前奏的「A-B-A」奏鳴曲快板曲式:3小節淡雅精緻的前奏,揭開了樂曲的律動感,鋼琴的左手出兩大拍伴奏音型,帶出了音樂的色彩與速度,而右手精緻、柔美、綿長的旋律,是典型蕭邦音樂之美;中段帶來更多驚喜,如同船隻啟航之後,旅途上一路的全新驚喜與感受,描寫鮮明;此時速度轉快,左手的韻律從兩大拍轉為一大拍,調性也從升F大調轉為A大調,非常精緻。再現之後左手改為八度音的演奏方式,也讓再現部的色彩語音響性更為開闊爽朗~結尾之前的多句即興般的浪漫,更如同在旅途結束前,對於整段旅行的美好回憶,以強奏結束,或許代表振奮的心情與正面積極的陽光態度。

一般在演奏蕭邦的作品時,必須能純熟地掌握住一種特別「彈性速度」(Rubato),不能過多膨脹自我的情緒,也不能過份地依照樂譜節奏而彈,會容易陷入死板的節奏。以《船歌》為例,每個人對於水面搖曳、波光粼粼、微風吹拂的力度以及船隻在水面擺動的幅度,肯定有著不同的想法與體會,鋼琴家們更必須善用「彈性速度」,適當地彈奏出「長樂句」與「短樂句」,才能將個人豐富的想像力與細微的觀察力表露無遺。

如上所述,「彈性速度」必須若有似無、似真似假、一推一拉之間絕不能過度僵化,更無法拿出節拍器計算...唯有將自身情感投注於「彈性速度」,完美地融入音樂律動中,才能完美傳達蕭邦音樂之律動感,以及這出色的如夢似幻情景。

 

《船歌》樂譜版本欣賞

五種版本:

00:00 波里尼 Pollini

08:37 齊瑪曼 Zimerman

17:30 紀新 Kissin

26:23 霍洛維茲 Horowitz

35:21 阿格麗希 Argerich

https://youtu.be/n2ERP_kVOnI

 

《船歌》演奏欣賞 齊瑪曼

https://youtu.be/wiAGGWrBkr8

 

《船歌》演奏欣賞 鄧泰山

https://youtu.be/iTSJE4V8EzA

 

《船歌》演奏欣賞 特里福諾夫

https://youtu.be/crLaBkFzXHo

 

《船歌》演奏欣賞

https://youtu.be/Bt8JvFu88RY


🌟曲式控請看這裡~

敘事曲

蕭邦共創作了四首敍事曲,皆為單樂章鋼琴獨奏,樂曲屬於中等長度,皆需要高彈奏技術。

敘事曲之原創,常引於文學作品,而蕭邦更是鋼琴敍事曲曲式的首創者。

 

趙成珍四首敘事曲完整演奏+樂譜

https://youtu.be/KzJYbaAp7eQ

 

第一號敘事曲

G小調第1號敍事曲作品23,於1831年創作。當時是蕭邦早年於維也納生活,受思鄉之苦,適逢波蘭發生十一月起義,因此將感受反映於此曲中。

此曲以簡短的引子開首,而此引子並不是像直觀那樣與樂曲主題無關。它為一拿坡里六和弦,營造雄偉的氣氛,並以不和諧音作結。左手的D-G-E和弦有一段時間未能得到解答,此部分更引起爭議,因此一些樂譜版本採納D-G-D的選奏[3]。全曲共有兩個主題,第一主題於引子結束後的第8小節開始,並柔和地於第68小節轉入第二主題。兩個主題轉調後再重複一次,然後第一主題以原來的調出現。最後是Presto con fuoco(帶火的急板)的尾聲,在這裏引子的拿坡里和弦與動態的旋律結合,最後雙手同時奏出一連串的八度音結束整個作品。雖然其餘三首敍事曲皆為6/8拍,這首曲的引子則為4/4拍,中間部分為6/4拍,尾聲為2/2拍[5]

 

有片:什麼是拿坡里和弦

https://youtu.be/luWS1ehQiaw

 

第一號敘事曲

齊瑪曼版本+樂譜

https://youtu.be/3QH8MstNkKg

 

第二號敘事曲

F大調第2號敍事曲作品38,在1836至1839年分別於法國的諾昂維克和西班牙的馬約卡島創作,並獻於羅伯特·舒曼。據傳這曲受亞當·密茨凱維奇詩作Świtezianka的啓發,但這並未得到證實,同時第三首敍事曲也被認為是受此詩啓發[1][3]

此曲以雙手的C音寧靜地開始,開首處標示小行板sotto voce(盡量降低聲音)。然後樂曲在右手重覆的A音轉到下一樂段:A小調Presto con fuoco(帶火的急板)。之後又短暫地回到第一主題,並作了旋律上的變更。然後第二主題再度出現和加以發展,最後突然停止,第一主題的旋律以A小調寧靜地完結此曲。

 

第二號敘事曲

齊瑪曼版本+樂譜

https://youtu.be/NZfNAVQ6H4o

 

 

第三號敘事曲

A大調第3號敘事曲作品47,1841年始作,據傳受亞當·密茨凱維奇詩作Undine的啓發[3],但亦有人認為是Świtezianka[1]。它為降A大調,稍快板。

此曲開首為一與主題關係不大的長引子,註dolce(愜意),但它在之後會重新出現。下一主題以mezza voce(中音量)出現,以交替彈出兩個八度的C音開始。很快它以F小調的狂暴樂段代替此主題。此主題及八度音之後以較柔和的形式出現一遍,然後第三次出現時主題由C音轉為A音,很快樂曲轉調至升C小調。回復原本的調後不久開首的引子再次出現,但這次顯得較為渾厚,此時第二次重複主題時曾出現的十六分音符樂段再出現,最後以四個和弦完結樂曲。(取自維基百科)

 

第三號敘事曲

齊瑪曼版本+樂譜

https://youtu.be/3QH8MstNkKg?t=1048

 

 

第四號敘事曲

F小調第4號敘事曲作品52,此曲在1842年在法國諾昂維克巴黎創作,在1843年訂正。根據舒曼的說法,此作是受到亞當·密茨凱維奇詩作The Three Budrys的啓發,該詩講述三兄弟被父親派去尋找寶藏,以及他們偕同三名波蘭的新娘回家的故事[7]

此曲為F小調,6/8拍,註為動態的行板。在7小節的引子後為第一主題,主題出現四遍後,第二主題開始和它糾纏在一起,樂曲主體以一連串的激昂和弦,然後為五個平靜的和弦作結。主體以後是一段彈得極快、以對位法創作的尾聲。此曲為四首敍事曲中最完整地使用對位法的作品,也被許多鋼琴家視為當中需要最多技術和音樂的表達的作品。(取自維基百科)

 

 

第四號敘事曲

齊瑪曼版本+樂譜

https://youtu.be/3QH8MstNkKg?t=1497

 

 

四首敘事曲 結尾段落之比較

趙成珍演奏版本

https://youtu.be/v3-VJrgTwTI

 

2017年 趙成珍現場 Live'

https://youtu.be/qb0Ebqe9JJo

 


詼諧曲

蕭邦四首詼諧曲 創作年份:
蕭邦的四首詼諧曲完成於1831-1843年間:
《b小調第一號詼諧曲》完成於1831年。
《降b小調第二號詼諧曲》完成於1837 年。
《升c小調第三號詼諧曲》完成於1838-40年間。
《E大調第四號詼諧曲》完成於1842-43年。

*四首詼諧曲之拍號恰巧皆為3/4拍,可見得蕭邦對於詼諧曲之定義與設計非常明確。

一起來看四首詼諧曲之樂曲開頭 3/4拍拍號 譜例:

《b 小調第一號詼諧曲》樂曲開頭譜例:

蕭邦:b 小調第一號詼諧曲,樂曲開頭
蕭邦:b 小調第一號詼諧曲樂曲開頭譜例:樂曲開頭為3/4拍拍號。

 

《降 b 小調第二號詼諧曲》樂曲開頭譜例:

蕭邦:bB 小調第2號詼諧曲,樂曲開頭為3/4拍拍號。
蕭邦:降 b 小調第2號詼諧曲樂曲開頭譜例:樂曲開頭為3/4拍拍號。

 

《升 c 小調第三號詼諧曲》樂曲開頭譜例:

蕭邦:升 C 小調第3號詼諧曲,樂曲開頭為3/4拍拍號。
蕭邦:升 c 小調第3號詼諧曲樂曲開頭譜例:樂曲開頭為3/4拍拍號。

 

《E大調第四號詼諧曲》樂曲開頭譜例:

蕭邦:E大調第4號詼諧曲,樂曲開頭為3/4拍拍號。
蕭邦:E大調第4號詼諧曲樂曲開頭譜例:樂曲開頭為3/4拍拍號。

 

蕭邦:《E大調第四號詼諧曲》手稿

 

而蕭邦的四首詼諧曲,除了在拍號的統一之外,我們亦能夠從各自的簡易曲式,看出他正在建立自由架構的創作特質:

*《b小調第一號詼諧曲》為複合式的大三段體。在綿延不斷前進的音型中,以重音及休止符穩定其節拍韻律。

*《降b小調第二號詼諧曲》為複合式的大三段體。運用休止符作為連接句,也以不同的節奏型態穿插 在節拍裡作為對比。

*《升c小調第三號詼諧曲》為沒有發展部的奏鳴曲快板樂章曲式。運用動機的變化及連結線影響節拍的韻律,使樂曲在不同段落的氛圍有所改變。

*《E大調第四號詼諧曲》為一拱形架構的複合式三段體。素材交疊貫穿在全曲,運用附點四分音符以及八分音符的交替形成對比。

這四首詼諧曲,本質上都擁有「複合」「創新」「自由」的特質,但又各自隱含著嚴謹的架構與美妙的旋律。

且除了《升c小調第三號詼諧曲》採用去發展部的奏鳴曲快板樂章曲式之外,皆為三段體自由曲式。

由此可見蕭邦在創作時,想將浪漫想法注入傳統古典時期的樂曲框架,卻又同時追求創新的熱切創作慾望。
筆者備註:

「複合式三段體」(Compound Ternary Form)在國家教育研究院的翻譯為「複三段式」,又被稱為「小步舞曲曲式」(Minuet and Trio Form),包含了小步舞曲(Minuet)、中段(Trio)兩大部份。

這兩個部分之調性關係通常為關係大小調,演奏完中段部分之後,通常會重頭再次反覆小步舞曲,故聽起來是三個段落,但實際上是兩個大段落。也由於小步舞曲(Minuet)與中段(Trio)皆為二段體,也因此稱為「複合式三段體」。

 

「複合式三段體」(Compound Ternary Form)曲式圖解:

「複合式三段體」(Compound Ternary Form)-1

 

「複合式三段體」(Compound Ternary Form)-2

 

 

*四首詼諧曲 搭配譜例欣賞(2000年 波蘭國際蕭邦鋼琴大賽首獎 李雲迪演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KL-r07YD3w

 

*齊瑪曼 演奏第1號詼諧曲:

Zimerman play Chopin Scherzo in B-flat minor, op. 3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94Nh-bSomo

 

*阿格麗希 演奏第2號詼諧曲

Martha Argerich - Chopin, Scherzo No. 2(1966)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nJ6be4qLMs

 

*紀新 演奏第2號詼諧曲

Evgeny Kissin: Chopin - Scherzo, No. 2, Op 31 (Tel Aviv, 201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ZiixxyN7tE

 

*阿格麗希 演奏第3號詼諧曲

Martha Argerich Scherzo 3 cis-moll op.39(Chopin Competition 196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0RpoflsaUM

 

*劉曉禹 Bruce Liu演奏第4號詼諧曲

F. Chopin "Scherzo in E major, Op. 5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6VdpEI48dc

 

 

奏鳴曲

第二號鋼琴奏鳴曲

樂譜版本

https://youtu.be/dw4aGcmircA

 

2015年首獎趙成珍

00:00 Grave – Doppio movimento 
05:21 Scherzo
11:30 Marche funèbre 
19:32 Finale

https://youtu.be/zc9n2SOdksE

 

2010年首獎 Yulianna Avdeeva

https://youtu.be/O8JkCUVsxcU

 

第三號鋼琴奏鳴曲

樂譜版本

MVT I – Allegro Maestoso

EXPOSITION

00:00 – Theme Group 1, Theme 1 (Note that the contour of the first two bars, including the upbeat, is motivically linked to the Theme Group 2, Theme 1)
00:37 – TG1, T2
00:50 – TG1, T3. Canonically anticipating TG2, T1
01:10 – TG1, T4, cadential theme
01:33 – TG2, T1
02:20 – TG2, T2
02:52 – TG2, T3
03:23 – TG2, T4, cadential theme (Note motif in bass at 4:11, “closing motif”) DEVELOPMENT
04:16 – Development of closing motif + TG1, T1. Note extensive use of counterpoint
04:56 – Sequential treatment of TG1, T1
05:09 – TG2, T2 in Db, then Eb
05:57 – Spare, imitative contrapuntal treatment of TG2, T2, building in intensity
06:21 – TG1, T4 RECAPUTILATION
06:41 – TG2(!), in B. Note how Chopin changes numerous rhythmic/melodic details throughout the recap
09:15 – Codetta

MVT II, Scherzo: Molto vivace

09:41 – Scherzo (Note the structural link between with the trio in the melodic outline in RH of the first two bars of the scherzo – it mirrors the top voice of the trio)
10:17 – Trio

11:51 – Scherzo

MVT III, Largo

12:28 – Introduction
12:52 – A Section
14:13 – Transition
14:56 – B Section. A beautiful section, improvisation-like, intricately voiced, with a theme like a plagal embrace built around the notes of the tonic triad
18:31 – Transition
19:22 – A Section, with decoration
20:02 – Transition
20:38 – Coda

MVT IV, Finale: Presto ma non tanto

21:37 – Introduction
21:46 – A Section [triplets]. Note that the opening melody’s movement from the F# to D is based on contour of m.2-3 in Mvt 1
22:29 – B/1 Section
22:53 – B/2 Section
23:16 – A Section [4/3 polythythm]
24:02 – B/1 Section. Note the use of the enharmonic D#/Eb switch, already used extensively in the Scherzo
24:27 – B/2 Section, with a dramatic extension at 24:42 to move back into B min
25:07 – A Section [Semiquavers]. Note how the melody is now unadorned, for a more brutal, direct presentation
25:58 – Coda

https://youtu.be/xGJxmCOPFVM

 

2010年三獎 Daniil Trifonov

https://youtu.be/_LtmeGgtJNA

 

2015年第二獎Charles Richard-Hamelin

https://youtu.be/8ff2OCowyA4

 

阿格麗希

https://youtu.be/2wPOUbjb8nw

 

Chopin: Piano Sonata No. 3 b-Minor, Op. 58 (Olga Scheps live)

https://youtu.be/s9Ofz4TjfhM

 

前奏曲

蕭邦24首前奏曲, Op. 28 簡介

24首前奏曲, Op. 28作於1835-1839年,出版於1839年,為具備全部24調的前奏曲集。部分前奏曲完成於1838-1839年的冬天,當時蕭邦與喬治·桑及其孩子在西班牙馬約卡島的法德摩薩,以避過巴黎濕冷潮濕的天氣[2]。蕭邦將此作品之德文版本獻予德國作曲家及鋼琴家Joseph Christoph Kessler[3](因為他十年前將其24首前奏曲, Op. 31題獻給蕭邦),法文版本蕭邦則獻予出版商及鋼琴製造商Camille Pleyel(他以2000法郎委託創作此作品)[4][5]

蕭邦創作此作品時參考了伊格納茲·莫謝萊斯的前奏曲集, Op. 73與巴赫平均律鍵盤曲集的前奏曲[6]。雖然當時前奏曲通常為演奏的引子,但蕭邦的前奏曲之設計為為獨立的作品,其本身能傳達一些意念。

此外其前奏曲順序以五度圈排列大調,然後再在每一個大調後加以其關係小調(C, a, G, e, ...)。由於此順序依從音樂上的和聲,一些意見為蕭邦認為當中的前奏曲應該連續演奏[6],但也有意見認為蕭邦作曲時沒有這樣的看法[7]

蕭邦本人並沒有在任何一場演奏中表演多於四首前奏曲[5],但自法國知名鋼琴家阿爾弗雷德·科爾托起,便不斷有人將整套前奏曲集演奏。如今的蕭邦鋼琴大賽,也在第三輪指定曲中,將蕭邦前奏曲全集列為與奏鳴曲同等重要的樂曲曲種。

蕭邦前奏曲在曲式部分,缺乏明確規範的架構,有些創作亦十分短(12至90小節),使不少人感到錯愕[8]

舒曼在其樂評形容作奇怪的作品:「它們是速寫、練習曲的萌芽;又或是廢墟、散支鷹羽、紊亂且令人困惑之物。」然而李斯特卻評論:「它們為富詩意的前奏曲,正如一名偉大的詩人會將其靈魂置於美好的夢境中。」

 

樂譜版本 Rafał Blechacz

No.1 – 00:00 (Note the subtle textural shift at 00:23)
No.2 –
00:37
No.3 –
02:42 (Note how carefully the detached nature of the melody is observed, as well as the emphasis on tiny harmonic changes, such as the C-natural at 2:54)
No.4 –
03:37* (A marvellous rendition. Note how the surprising dynamic range matches the important harmonic shifts, the LH sotto voce, and the rubato used to lengthen the last beat of the bar when there’s a dotted quaver – semiquaver subdivision of the beat. This is an important structural element of the prelude which divides it up into its constituent sections.)
No.5 –
05:32 (Note the clarity of the voicing and the way Blechacz begins the piece.)
No.6 –
06:06 (Note the crescendo – decrescendo arc of the LH)
No.7 –
08:07
No.8 –
09:01* (A fantastic rendition. Perfect dynamic control (10:07 and 10:25 are representative), and some incredible textural shading (the second or so at 09:26, the LH countermelody at 10:12).)
No.9 –
10:54 (Note the doubled bass at 11:54, and the sudden dynamic shift and emphasis on the LH countermelody that highlights the harmonic change at 11:23)
No.10 –
12:25
No.11* –
12:58 (Another gem. Note the anti-crescendo at 13:08 leading to the beautifully tender sequence at 13:10, and the bass shading at 13:18 leading to the emphasis on the LH immediately after).
No.12 –
13:36 (Note the textural changes at 13.57)
No.13 –
14:59
No.14 –
18:06 (Note the countermelodies, and how they are shaped to emphasised harmonic shifts)
No.15* (Raindrop) –
18:41 (The whole thing is a study in legato and sotto voce, really.)
No.16 –
23:23
No.17* –
24:30 (Superb voicing throughout. One example is the sudden emergence of a lower voice at 26:17)
No.18* –
27:19
No.19 –
28:21 (Note the textural clarity.)
No.20* –
29:40 (Note the brilliant decision to emphasise the inner voice at 30:43, which demonstrates an important structural feature of the prelude, viz.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elude’s two apparently disparate sections: the opening theme, and the chromatic theme.)
No.21 –
31:26 (Note the legato swell of the LH, and the hushed brightness of 32:05, with the LH nearly silent)
No.22 –
33:08
No.23* –
33:46 (Note the legatos and the subtle pedalling to ensure no trills are smudged.)
No.24* --
34:42 (Note yet again the melodic clarity and the entrance of the un poco espressivo at 35:55).

https://youtu.be/SqXYIteAfNs

 

趙成珍現場Live'

https://youtu.be/QWFR9joxbpc

 

 

瑪祖卡舞曲

瑪祖卡(Mazurek),原為波蘭一種民間舞蹈,其形式現在仍保留在許多芭蕾舞舞劇中,其音樂經過蕭邦等人的發展後,已成為古典音樂中一種經典舞曲。

瑪祖卡起源于波蘭中部馬佐夫舍地區,其名也很可能來源於該地名。18世紀後,瑪祖卡舞風靡全歐洲,成為各國宮廷和上層社會舞會中常見的一種舞蹈。列夫·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屠格涅夫父與子中均有關於瑪祖卡舞的情節。

瑪祖卡是一種男女集體舞,由男舞者占據主導地位,決定舞步種類、輕重和速度,而女舞者則以輕快的舞步圍繞男舞者。瑪祖卡主要的舞步以滑步、腳跟碰擊、雙人旋轉和男舞者單腿脆地,女舞者繞行為主,舞步比較複雜。

柴可夫斯基在其芭蕾舞劇天鵝湖睡美人中均安排了大段的瑪祖卡,因此瑪祖卡舞步時至今日亦是芭蕾舞者必學的舞步。

瑪祖卡舞曲

瑪祖卡(Mazuka)音樂類似於華爾茲,為3/4拍,但常在第二拍予以加重。著名作曲家如蕭邦格林卡亞歷山大·鮑羅丁德布西等均創作過瑪祖卡舞曲音樂。

補充:

今日的波蘭國歌即是一首瑪祖卡舞曲。

https://youtu.be/iWQPLC9FoNc

 

延伸欣賞與比較

Chopin : Mazurka Op. 67, No. 4

https://youtu.be/_5nkx1lVI0s

 

紀辛 op.67 No.4

https://youtu.be/qgOzDDPlFjI

 

Yulianna Avdeeva op.67 No.4

https://youtu.be/e-o0N3trQq8

 

阿方納西耶夫 op.67 No.4

https://youtu.be/vJrEQcGh1Cw

 

樂譜版本 Op.6 – Op.41 (Fialkowska)

https://youtu.be/_6k8CUmtRE8

 

樂譜版本 Op.50 – Op. Posth (Fialkowska)

https://youtu.be/6uh4iHowUj4

 

魯賓斯坦馬厝卡全集錄音

https://youtu.be/r92pHa9VGzk

 

傅聰瑪祖卡舞曲集

 

 

延伸閱讀

蕭邦鋼琴大賽 第一輪曲目導聆欣賞

蕭邦鋼琴大賽 第二輪曲目導聆欣賞

 

延伸補充

蕭邦鋼琴大賽介紹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 前往蹦藝術 Podcas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BON音樂】蹦藝術X大人社團 - 樂劇創始者華格納(二)指環四聯劇 首夜:《萊茵的黃金》

【BON音樂】蹦藝術X大人社團 - 樂劇創始者華格納(二)指環四聯劇 首夜:《萊茵的黃金》
All about Wagner Series 2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古典音樂是你的生活必需品?
希望有機會能拓展對古典樂的了解?
跟著林仁斌老師一起認識偉大的音樂藝術!

《大人社團》與蹦藝術攜手開設古典音樂鑑賞課程,林仁斌老師帶領學員欣賞每首的獨特之處,讓您徜徉在樂曲中,更貼近音樂家的心血結晶,聽出更多況味與樂趣!

《延伸閱讀》大人的音樂欣賞線上直播課程好嗎?學員真實回饋分享

《延伸閱讀》大人的音樂欣賞課學員回饋,看他們用音樂為生活注入繽紛

 

超級重量級~2024年春日京都音樂之旅❤️

【BON旅行】2024年3月 大人社團X蹦藝術 – 京都雅遊 | 探訪小澤征爾音樂塾專屬 魅麗音樂之旅

https://bonart.com.tw/2024-bonart-japan-kyoto-music-journey/

 

【精彩課程ing】

2023年12月起

大人的古典樂欣賞線上直播課(12/7週四下午班,共5堂):樂劇創始者華格納

大人的古典樂欣賞線上直播課(2/22週四下午班,共5堂):五大音樂會序曲

大人的古典樂欣賞線上直播課(4/11週四下午班,共5堂):視覺與聽覺交織的音樂樣貌

 

三大系列,一次合購優惠🌟

【合購優惠】大人的古典樂欣賞線上直播課(12/7週四下午班,共15堂)

樂劇創始者華格納:12/7、12/14、12/21、12/28,贈2024/1/4,共5堂
五大音樂會序曲:2024/2/22、2/29、3/7、3/21,贈3/28,共5堂 (更正:3/14無上課將順延一週)
視覺與聽覺交織的音樂樣貌:2024/4/11、4/18、4/25、5/2,贈5/9,共5堂


主講人:林仁斌老師

 

你喜歡古典音樂的豐富多變嗎?

也想更了解樂劇和經典的指環四聯劇?

跟著林仁斌老師一起認識這位才華洋溢的音樂家─華格納。

《大人社團》與蹦藝術的林仁斌老師攜手開設古典樂欣賞課,這期將以「樂劇創始者─華格納」為主軸,讓大人們認識這位在音樂史上充滿爭議性,但同時也有高度貢獻的音樂家。透過華格納的生平以及經典作品,可以對「整體藝術」(Gesamtkunstwerk)與「主導動機」(Leitmotiv)有更深的了解,你會發現「樂劇」(Musikdrama)更多的樣貌,一起欣賞!

 

《匯聚人生中的美妙時刻》全系列五堂課程介紹

課程內容

第一堂:華格納生平與重要音樂巡禮

第一堂課從華格納的生平出發,談及他的重要事蹟與精彩音樂創作。透過作曲家的人生故事,我們可以完整地理解他的創作思維,也會更好理解他的經典作品。華格納所處的時代,是一個從「歌劇」邁向「樂劇」的年代,也是從「旋律」轉向「主導動機」的過程。理解大時代的背景,更能理解華格納的人生轉折與音樂特色。

 

第二堂:指環四聯劇(一)《萊茵的黃金》

指環四聯劇的正式名稱為《尼伯龍根的指環》(Der Ring des Nibelungen,意為「尼伯龍人的指環」),是華格納以日爾曼敘事詩《尼伯龍根之歌》為底,加入北歐神話世界觀所構思的一套大型歌劇作品。華格納從劇本開始創作,再加上音樂作曲,共耗費26年,在現代歌劇史上擁有不朽的地位,更被認可為現代劇場與電影配樂的始祖。老師將帶領學員從「序夜」-「第一夜」-「第二夜」到「第三夜」,領略華格納音樂創作的背後巧思與及其用心之處,跟著林仁斌老師一起聽懂《指環》!

 

第三堂:指環四聯劇(二)《女武神》

《尼伯龍根的指環》(Der Ring des Nibelungen)是華格納以日爾曼敘事詩《尼伯龍根之歌》,加入北歐神話世界觀所構思的一套大型歌劇創作。《女武神》為《指環》中的第二部作品,相當有名的《女武神的騎行》一曲就是來自於此。華格納從劇本開始創作,再加上音樂作曲,共耗費了26年才完成,在現代歌劇史上擁有不朽的地位,更被認可為現代劇場與電影配樂的始祖。第三堂課,讓我們跟著老師的腳步,一起體會《指環》的魅力!

 

第四堂:指環四聯劇(三)《齊格飛》

《齊格飛》(也譯作《齊格菲》)是華格納指環四聯劇中的第三部作品。劇情的架構來自日爾曼敘事詩《尼伯龍根之歌》,再加入北歐神話世界觀所構思的一套大型歌劇作品。齊格飛是故事中的核心人物,角色形象非常鮮明。《尼伯龍根的指環》從開始創作,到加上音樂作曲,共耗費26年,在現代歌劇史上擁有不朽的地位,更被認可為現代劇場與電影配樂的始祖。林仁斌老師將帶領大家陸續從「序夜」-「第一夜」-「第二夜」到「第三夜」,領略華格納音樂創作的背後巧思與及其用心之處。 

 

第五堂:指環四聯劇(四)《諸神的黃昏》

《尼伯龍根的指環》(Der Ring des Nibelungen)的最終章為《諸神的黃昏》,是華格納以日爾曼敘事詩《尼伯龍根之歌》,加入北歐神話的世界觀所構思出的一套大型歌劇作品。這部非常經典的指環四聯劇,一共花費了26年創作,在現代歌劇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也被認為是現代劇場與電影配樂的始祖。林仁斌老師將帶領大家陸續從「序夜」-「第一夜」-「第二夜」到「第三夜」,領略華格納音樂創作的背後巧思與及其用心之處!


“先具備想像力,才能創造真實” — 華格納

德國歌劇作曲家華格納(1813-1883)

 

主講人:林仁斌

 

偉大的德國歌劇作曲家華格納(1813-1883),一生為音樂史締造許多傳奇。

 

整體藝術

華格納心中的最高藝術表演標準:「整體藝術」(Gesamtkunstwerk),這項改革除了呼應百年前歌劇界的「音樂與文字之爭」,更將歌劇音樂的表現推向與劇場的融合,也就是接近「完全的藝術形式」,也就是我們現代人最愛的~電影。

延伸閱讀

https://bonart.com.tw/wagner_music_drama/

 

因此我們能夠說:「 華格納是現代電影配樂與劇場音樂之創始者。」

 

代表作品一覽

《華格納作品目錄(Wagner-Werk-Verzeichnis)》(WWV)中,一共收錄的他的作品共有113件,其中包括未完成的以及計劃中的作品,如果將未譜曲劇本、構思及失蹤的作品除去,剩下82部;如果再細數真正完成的歌劇作品,一共10部。(若指環四聯劇拆開計算為13部)

*資料取自維基百科,並附上超連結方便檢索。

中文名稱 原文名稱 首演年份
仙女 Die Feen 創作於1833-34,首演於1888年
禁戀 Das Liebesverbot 創作於1834-36,首演於1836年
黎恩濟 Rienzi 1837
漂泊的荷蘭人 Der Fliegende Holländer 1843
唐懷瑟 Tannhäuser 1845
羅恩格林 Lohengrin 1848
崔斯坦與伊索德 Tristan und Isolde 1859
紐倫堡的名歌手 Die Meistersinger Von Nürnberg 1867
尼貝龍根的指環

I.萊茵的黃金
II.女武神
III.齊格菲
IV.諸神的黃昏

Der Ring des Nibelungen

I.Das Rheingold
II.Die Walküre
III.Siegfried
IV.Götterdämmerung

I.萊茵的黃金(1854)
II.女武神(1856)
III.齊格菲(1871)
IV.諸神的黃昏(1874)
帕西法爾 Parsifal 1882

 

他首將歌劇中音樂的地位提升,將劇情、歌詞與音樂更縝密融合,過往的歌劇在他改革下,變成格局更弘大的「樂劇」(德:Muzikdrama)(英:Music Drama)。而在這樣的理念中,華格納將「樂劇」置為最高位階,認為從音樂譜曲、詩歌文字到戲劇、舞蹈、舞台、服裝等所有元素,皆應融合為一,為整體戲劇呈現服務,這就是「整體藝術」(德:Gesamtkunstwerk)(英:Total work of Art)。

 

華格納的豆知識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egxnvzvNqo

 

戲劇第一,音樂其次

這項改革呼應了百年前的「音樂與文字之爭」,但是將歌劇音樂的表現,更加地推向與劇場的融合,也就是接近更加完全的藝術形式,或者是我們現代人最愛的~電影。

華格納因此打響了名聲,作品也打破過往義大利、法國歌劇專美於前的局勢,讓德國歌劇在樂史上擁有不可動搖的地位。

華格納在50歲前因揮霍成性始終窮困潦倒,在私人感情上也讓人不敢恭維,但仿若受到幸運之神眷顧,在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的崇拜與大力支持後,生活從此一帆風順,不僅能專心創作,橫跨數十年完成例如《尼貝龍根的指環》,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指環四部曲」這般全長15小時的鉅作,

他甚至能夠猶如實現夢想般地,打造出只演出自己樂劇作品,完全實踐心中表演理念的拜魯特劇院,華格納創立拜魯特音樂節,演出自己的作品。

這般成就與人生的確非凡人所能及,莫怪後世音樂家在仰望這位音樂巨人時,無不肅然起敬。


"真正的喜悅不存在於物質,而是由心所發" - 華格納

 


拜魯特音樂節與華格納之舞台

華格納年代的拜魯特劇院繪圖

 

迷人的穹頂.輝煌的過往歷史

 

今日的觀眾席視角:完全看不到樂團,純然的沈浸式觀劇體驗

 

換個角度繼續觀察,果然完全看不見樂池:

 

拜魯特音樂節官方網站

 

演出劇目

歷年演出劇目總整理


拜魯特音樂節 近期新聞

拜魯特將於2026年首度推出《黎恩濟》

出處:MUZIK古典月刊

為紀念拜魯特音樂節150週年,主辦單位計劃於2026年首度搬演不在華格納「最後十部歌劇」——也就是被執掌該節的華格納家族認定為所謂「成熟」作品——之列的《黎恩濟》(Rienzi)。

華格納曾孫女、該節現任總監Katharina Wagner在日前的視訊會議上透露,他們將於2026年把華格納完成的第三部歌劇《黎恩濟》與其它十部歌劇一起推上舞臺。2024節目主軸會是新製作的《崔斯坦與伊索德》,由Thorleifur Örn Arnarsson執導、Semyon Bychkov指揮,Andreas Schager、Camilla Nylund等演出;Philippe Jordan還將指揮Valentin Schwarz 2022年製作的《尼貝龍指環》再度登場。2025則送上Matthias Davids執導、Daniele Gatti指揮,Georg Zeppenfeld、Michael Spyres等演出的新製《紐倫堡的名歌手》。

 

 


 

"指環資料區"

【指環故事】

華格納構思與創作長達26年的《尼伯龍根指環》四部曲,集音樂、文學、哲學、神話、傳奇之大成,代表著十九世紀歐洲藝術的最高成就,從歌劇走向樂劇,不但劇本獨立完成,連音樂也是,而連續四天,演出總時需長達17個小時之久,更是創下前人難以企及之輝煌紀錄。

 

尼伯龍根之歌 [英雄史詩](本段取自《百科知識》)

一部用中古高地德語寫的英雄史詩。大約作於1200年,作者為某不知名的奧地利騎士。全詩共39歌,2379節,9516行。分上下兩部,講的是尼德蘭王子齊格弗里德早年曾殺死巨龍,占有尼伯龍根族的寶物。他愛慕勃艮第國王鞏特爾的妹妹克里姆希爾特並向她求婚。他幫助鞏特爾打敗撒克遜人,使鞏特爾娶冰島女王布倫希爾特為妻,才獲準與克里姆希爾特成婚。10年後,姑嫂發生矛盾,布倫希爾特發現丈夫是借妹夫力量才娶得她的,因感受辱而唆使曾追求克里姆希爾特而不得的侍臣哈根,用陰謀殺死齊格弗里德,並騙取尼伯龍根寶物沉入萊茵河。13年後,克里姆希爾特為復仇而嫁給匈奴國王埃采爾(阿提拉)。又過13年,她藉故邀請鞏特爾等親戚來匈奴相聚,在騎士競技會上殺死哥哥和哈根,自己也被部將希爾代布郎所殺。史詩源於民族大遷移後期匈奴人和勃艮第人鬥爭的史實,其中人物都是從大量民間傳說英雄中提煉而來,但具有濃厚的封建意識。是中世紀德語文學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作品。有32種手抄本,其中10種完整地保留至今。

 

維基百科網頁《尼伯龍根的指環》

 

 

好文閱讀

華格納歌劇《尼伯龍根的指環》

 

蹦藝術Podcast「華格納專題」EP77-88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vA54D2Gz3E&list=PLWdiHKZju2RenZEU53A5PC44ZoUqTWz1Q&index=6

 

華格納號的示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NcajRV4sfc


《指環》主導動機譜例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78TsyiiZjhGNl-civwjVsk_7tn6XG3wh


【指環故事】動漫趣味講解《指環》

 

釐清北歐神話的世界觀:神話世界究竟如何誕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O0yHLD25cI

 

現在,來進入《指環全劇》的細部劇情:


【指環故事】港樂《指環全劇》節目單分享(精選)


《指環》四聯劇 故事大綱

序夜《萊茵的黃金》

 

序夜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NQnC2XCGPo

 

 

第一夜《女武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wM4YEjIdZ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kjAN3R55tM


第二夜《齊格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ZBG6jcrPF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ZBG6jcrPFo


第四夜《諸神的黃昏》

第三夜:終章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YekfY5QyTo


最後再看~

【齊格飛的葬禮】主導動機全整理


瓦哈拉宮殿主題 V.S. 指環主題


布倫希爾德的沈睡

 

《諸神的黃昏》可視化主導動機 一覽


《指環》四聯劇欣賞

序夜《萊茵的黃金》大都會歌劇院(2012)

 

第一夜《女武神》大都會歌劇院(2012)

 

Youtube資源:

1. 02:05 Intro 

2. 18:10 洪丁歸來 

3. 24:50 父親遺失 瓦哈拉 

4. 41:00 寶劍 

5. 48:50 寶劍由來 

6. 51:55 春之歌 

7. 01:01:30 正名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rzllppakO8

 

1. 0:28 序奏

2. 02:35 女武神呼喊

3. 03:35 佛莉卡來吵架 

4. 22:27 佛旦失望 吵輸

6. 54:08 山腳下 兄妹

8. 01:02:45 瘋了 

9. 01:05:25 女武神 命運和死亡

10. 01:28:30 齊格蒙聽到號角聲去應戰

11. 01:31:25 戰鬥 超精彩

12. 01:33:40 告密鬼去死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ubJA8l3jQk

 

1. 00:38 序奏 女武神的騎行

2. 08:00 找姐妹求救

3. 13:10 得知自己懷孕

4. 15:40 肚子裡的齊格飛

5. 16:45 愛的救贖

6. 18:12 生氣的佛旦來了

7. 24:47 開除

8. 27:10 公佈懲罰內容

9. 29:20 趕走其他女武神

10. 32:40 最後一場 女武神獨白開始

12. 35:50 提到芙莉卡

13. 40:30 佛旦啞口無言

14. 47:50 最後定案 至少不要凡人

15. 50:15 佛旦不保護齊格琳

16. 53:04 真英雄

17. 59:00 送去睡

18. 01:03:55 魔術睡眠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P0hj_PB_E4

 

第二夜《齊格飛》大都會歌劇院(2012)

 

第三夜《諸神的黃昏》大都會歌劇院(2012)


3:18 Rhine leitmotif 萊茵河

5:07 Valhalla motif 瓦哈拉

6:29 Nibelung motif 尼貝龍

7:54 Thunder motif 雷神

9:50 Sieglinde and Siegmund love 齊格琳與齊格蒙之愛

12:28 Siegfried motif 齊格菲

13:06 Wotan’s love motif 沃坦

14:10 Brünnhilde slumber 布倫希爾德的沈睡

19:00 Forest murmurs 森林

20:21 Siegfried heroic motif 齊格菲英雄主題

20:48 Dragon motif 龍

22:20 Sword + Siegfried heroic motif 劍與齊格菲英雄主題

24:11 Brünnhilde motif 布倫希爾德

24:53 Siegfried’s horn call 齊格菲的號角

25:18 Heroic motif in its splendor 輝煌的英雄主題

28:27 Rhinegold in Götterdämmerung 萊茵的黃金與諸神的黃昏

29:28 Siegfried motif 齊格菲

31:36 Rhine maidens motif 萊茵三仙女

31:55 Valhalla motif 瓦哈拉

32:15 Redemption by love leitmotif 愛情的救贖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QRcbPVEbe8&t=398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lL-MY-kAyI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DFlCgeb4w&t=3909s

 

好書推薦

《優雅的時光》華格納樂劇22年全記錄

 

*以下文字出自《優雅的時光》華格納樂劇22年全記錄(楊世彭著,2017)

華格納(Wilheim Richard Wagner)是十九世紀最偉大的歌劇作家之一,1813年生於德國萊比錫,1883年死在義大利的威尼斯,享年69歲。

華格納是浪漫主義時代出色的音樂家,他在作曲、撰文、編劇、指揮、導演,甚至...論戰方面都有相當的成就,但後世最追念他的,乃是他留下的十部歌劇。

本書是作者楊世彭長達22年不斷從美國、香港等地前往拜羅伊特戲劇節(德國),每次至少出國十天,聆賞七部以上的樂劇演出,如此非常的專業堅持與長年寫作而成。拜羅伊特劇場是德國一座小城,由華格納親自督工建造完成的完美劇場就座落城中,劇場條件及周圍環境就是為了專業演出,來此除了座無虛席,一票難求,得排隊多年。但專業人士趨之若鶩,欣賞表演時更是如癡如醉,每年7月底至8月底,整整一個月,來自世界各地的樂迷,盛裝出席,演出有時長達五小時,下午開始,結束都已經夜晚10點以後,喜愛之人視之為心靈盛宴,真乃人生中最優雅的時光。
 
華格納留下的十齣歌劇。這些歌劇他叫作  Das Musikdrama (music-drama,中譯「樂劇」),都由他自己編寫劇本,因此他也是音樂史上難得的兼擅作曲編劇的創作者。十九世紀某一知名評論家,好像是尼采吧,稱讚他「綜合了莎士比亞與貝多芬的偉大」,雖略過譽,也是因爲他在作曲及編劇上都有很大的貢獻。
       
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網站簡介華格納有這樣的説法:他創作的「樂劇」在當時充滿爭議,但在今天絕對是歌劇作品中佔中心地位的傑作。在創作上他深具革命性,對劇場演出的每一部分都有獨到的見解。他堅持歌辭及音樂在他的作品中具有相等的地位,樂隊與歌手也同等重要;這種想法深合他重要的「綜合藝術」觀點(the Gesamtkunstwerk, or “total work of art”),融合音樂、詩句、舞蹈、建築、繪畫以及其他創作元素於一爐,這個觀點對藝術創作的影響,遠遠超越歌劇這個領域。
西方歌劇的起源是在歐洲文藝復興時代的末期。當時的義大利佛羅倫斯城,有群人文學者成立了一個「同好社」或「藝術集團」,叫做the Florentine Camerata,他們的研究重點就是希臘悲劇,認爲那些公元前五世紀的戲劇演出很可能是吟唱的,至少其中的「吟唱隊」部分(the choral passages),肯定是唱的。爲了顯示這點,這「同好社」裡的音樂家雅各布•佩利 (Jacopo Peri) 與一位詩人同好就寫作了史上第一齣吟唱的戲劇作品《達芙尼》(Dafne, 1597),次年隆重公演,得到極好的回響。可惜這部作品早就湮沒,衹有佩利的另一部作品《尤麗狄茜》(Euridici, 1600’s) 尚存,是爲歌劇史上最早留存的作品。
       
這種起自義大利的「吟唱演出」逐漸自宮廷流傳到民間劇場,有了個新的名稱opera(opere作爲複數),源自拉丁文opus,原意「作品」。這個新的演出方式以音樂及歌唱爲主,陳述一個簡單的故事,取自神話或英雄傳説。Opera在宮廷搬演時,由於預算充裕,不免在佈景、燈光、服裝、舞蹈上投注財力,歌唱方面也精益求精,出現了一群極富才華的歌唱明星,漸漸形成今日歌劇演出上依舊存在的特點,那就是以演唱技巧爲主,音樂動聽為副,加上華美堂皇的佈景服裝燈光效果,配以合唱隊及偶有的舞蹈撐起較大的場面,而故事的鋪陳,劇情的發展,角色的營造,在這種演出中倒變成相當次要的原素了。
       
義大利歌劇的發展到了十八世紀的古典主義年代,形成一種不變的形式,那就是用華美動聽的詠嘆調(aria)提供歌手展示演唱技巧的機會,以簡單伴奏的宣敘調 (recitative) 鋪敘劇情,加上一個序曲 (overture) 及每幕開始或結束前的音樂間奏,一些對唱 (duet)、三重唱 (trio)、四重唱 (quartet)、大合唱 (chorus),再加上常有或不一定有的舞蹈片段,形成一個至今還見到的演出模式,這種模式在十八世紀莫扎特、韓德爾的作品中達到很高的藝術層次。那些作品有一個共有的現象,就是在演出中凸顯歌手(尤其是明星歌手)的獨唱片段,而劇情的鋪陳與發展,卻被這些詠嘆調與宣敘調切割成二三十個勉强連接的斷斷續續了。

在這種演出模式中,作曲家必須為男女主角在每幕安排一到兩首獨唱及一個對唱,另外三四個主要配角也都需要安排一兩首獨唱或對唱,再加上他們之間該有的三重唱、四重唱,劇情的發展至少會被切割二十幾次,最好的劇作家也無法交代一個動人而比較複雜的故事,而角色的營造,在這種演出裡更屬奢求了。這是西洋歌劇最大的「死穴」,觀衆在觀賞歌劇時絕非追尋故事或要求角色的深度,他們僅求動人的歌唱及美妙的音樂。
       
到了十九世紀初期,以「美聲唱法」(bel canto) 著稱的歌劇作家若貝里尼(Bellini)、多尼采蒂 (Donizetti)、羅西尼 (Rossini),以及世紀後期浪漫主義歌劇作家若威爾第 (Verdi)、普契尼 (Puccini) 等,他們的作品雖比古典主義時代進步很多,裡面宣敘調的影子也逐漸消失,但劇中詠嘆調作爲凸顯明星歌手的早年傳統依舊存在,在十九世紀二十世紀,甚至現今的演出中,這些作品仍有明顯的環節,在一曲終了時讓劇情中斷音樂停止,給觀衆機會鼓掌叫好,甚至讓明星歌手把那精彩片段再唱一次。這是歌劇演出的高潮,也是歌手與觀衆同感過癮的時刻。
       
在這些方面,就可以看出華格納樂劇與一般歌劇,無論是十八世紀古典主義歌劇或十九世紀美聲唱法歌劇,甚至十九世紀末葉浪漫時代的歌劇,最大的不同之處了。
       
華格納的歌劇作品深具革命性及爭議性。他的歌劇,以他自己的話說,應是一種「整體的藝術品」(Gesamtkunstwerk or “complete work of art”),把音樂、詩句、美術這些要素融合在一起。他擴大了樂隊的編制,在樂譜中冲淡詠嘆調的特顯地位,把宣敘調去除,使他的歌劇作品形成一個個「無隙縫無休止的音調鋪陳」,從每一幕的開始直到那幕的結束,其中絕無空間容許觀衆鼓掌叫好,而現代的華格納樂劇演出,觀衆也都是在一幕結束之後才鼓掌,甚至根本不鼓掌;譬如說,《帕西法爾》第一幕結束通常不鼓掌,因爲此劇宗教意味甚濃,與耶穌受難日有關。
       
這些作品,華格納自己稱作「樂劇」(music drama),以示與一般歌劇不同,而他與其他作曲家最大不同之處,就是他也自己編寫劇本唱詞,這些劇本取材自日耳曼民族的傳説,凱爾特民族傳說,或亞瑟王傳説 (Germanic,Celtic, Arthurian legends),使得他的劇本題材往往具備某種哲理,無怪乎他的崇拜者稱揚他為「集貝多芬與莎士比亞之大成」,雖略過譽,但在音樂史上也真找不出另一位能寫精彩劇本,也能譜極好音樂的創作天才了。

 

讀後心得

本書作者做楊世彭旅居美國多年,為科羅拉多大學戲劇與舞蹈學系教授榮退。由於在劇場界與執導莎翁戲劇的國際聲譽,歷年皆為拜魯特音樂節正式邀請觀賞全套作品之唯一華人貴賓:在1995至2016年間,共觀賞68場樂劇,這些輝煌的經驗,已成歷史,不可能再被超越。

光是閱讀楊博士的觀劇經驗已讓我「獻上膝蓋」、「內牛滿面」,因為這些無法被複製的觀劇體驗,是如此珍貴的第一手資訊,更是對於拜魯特音樂節的入門磚。作者不同於許多樂評或音樂人,觀劇總習慣以音樂或歌唱為主之方向,更偏向導演構思以及舞台劇場演出細節之觀察,更是讓總浸淫於音樂中的我,獲得截然不同面向的新知;光是閱讀其中文字,便已經感同身受並深深佩服。(蹦藝術/林仁斌)


【附錄】華格納重要大事年表

1813年5月22日 理察·華格納出生於萊比錫。

1814年8月23月 華格納的母親再嫁演員丶詩人路德維希·蓋爾。之後舉家遷往德勒斯登

1822—1827年 就讀於德勒斯登十字學校。

1828—1830年 就讀於萊比錫尼可萊學校。

1830年 就讀於萊比錫托馬斯學校。

1831年 於在萊比錫大學註冊為音樂學院學生,師從克望斯蒂安·西奧多·魏因利格

1833年 擔任符茲堡合唱團指揮。

1834—1836年 擔任馬格德堡劇院樂團指揮。

1836年11月24日 與米娜·普拉納結婚,在昆尼希堡附近的特拉海姆舉行婚禮。

1837年4月1日 出任昆尼希堡劇院樂團指揮。之後,華格納前往里加,擔任劇院樂團指揮直至1839年初。

1839年9月 華格納夫婦在倫敦短暫逗留後,抵達巴黎。

1842年4月 華格納夫婦返回德國德勒斯登。10月20日,歌劇《黎恩濟》在德勒斯登宮廷劇院首演。

1843年1月2日,歌劇《漂泊的荷蘭人》在德勒斯登宮廷劇院首演。2月2日,華格納被任命為皇家薩克森宮廷樂長。

1845年10月19日,歌劇《唐懷瑟》在德勒斯登首演。

1849年5月 參加德勒斯登革命,華格納遭通緝,流亡到瑞士。

1850年8月28日 歌劇《羅安格林》在威瑪宮廷劇院首演,由李斯特指揮。

1852年 華格納結識奧托·魏森東克一家。夏季在義大利北部旅行。

1853年5月18、20、22日 華格納在蘇黎世舉行著名的五月音樂會。

7月2日·李斯特到達蘇黎世。

1855年 華格納在倫敦指揮八場音樂會。

1857年4月28日 華格納搬入魏森東克一家在蘇黎世郊區別墅旁的「庇護所」。

1862年8月11日-18日 受到薩克森國王赦,華格納返回德國,在美茵茲、畢伯利希、卡爾斯魯厄丶德勒斯登和維也納逗留。

1864年5月4日 路德維希二世召見華格納,兩人在巴伐利亞(慕尼黑)官邸第一次會面。

1865年6月10日 《崔斯坦與伊索德》在慕尼黑宮廷劇院首演。

1866年1月25日 米娜·華格納在德勒斯登去世。4月15日 華格納搬往琉森的特里布申。

1868年6月21日 《紐倫堡的名歌手》在慕尼黑宮廷劇院首演。11月8日,華格納在萊比錫結識尼采。

1869年6月6日 華格納與柯西瑪所生的第一個孩子:齊格菲·華格納在特里布申出生。9月22日 《萊茵的黃金》在慕尼黑首演。

1870年6月26日 《女武神》在慕尼黑首演。8月25日·在路德維希二世生日的這一天,華格納與柯西瑪結婚。

1871年4月 華格納第一次來到拜魯特。5月3日·在柏林受到俾斯麥接見。

1872年4月22日 華格納離開特里布申,遷往拜魯特。5月22日,在華格納59歲生日這一天·拜魯特音樂節劇院舉行奠基典禮。

1873年2月 返回拜魯特。

1874年4月28日 華格納一家七口,遷入位於拜魯特的瓦溫弗里德別墅(Wahnfried)。

1876年8月13日一17日 拜魯特音樂節劇院揭幕。首次上演華格納的《尼伯龍根的指環》四聯劇,德國皇帝威廉一世出席。10月底,在索倫托最後一次與尼采會面。

1877年5月17日 英國女皇維多利亞在溫莎宮接見華格納。

1882年7月26日 《帕西法爾》在拜魯特音樂節劇院首演。9月14日 華格納與家人前往威尼斯。

1883年2月13日 華格納去世於威尼斯溫德拉米宮飯店去世。

2月18日,華格納遺體運回瓦溫弗里德別墅花園,依其遺願長眠葬於此處。

 

華格納《指環》的寓意

起.承.轉.合

華格納引用典型的起,承,轉,合四個過程,來敘述尼貝龍根指環故事。  

“起”,“萊茵的黃金”佈下全劇的背景和起因;

“承”,“女武神”展示故事開端;

“轉”,“齊格飛”故事角色的人格化;

“合”,“諸神黃昏”種下因果的總結。 
  

四部歌劇各有不同的主題:

“萊茵的黃金”表達愛與貪婪權勢的鬥爭(Love vs Greed / power)

“女武神”是愛與律法的對峙和矛盾(Love vs Law)

“齊格非”宣稱因愛而得到自由(Love=Freedom)

“諸神黃昏”愛就是忍耐和順從(Self-Sacrifice),自我的犧牲和救贖(Redemption);

最後也就是只有靠“愛的救贖”(Redemption through love)才能脫離苦難。

另一種詮釋,

是代表當時工業革命後歐洲貴族沒落之預言:

貴族(神族)有高貴的氣質,

有法律和制度(以Wotan的長矛為象徵),

以及武力(劍)與知識(Erda與其女兒)作為支持;

並與地主和農業(巨人族)盟約,建立政權(Valhalla)

但新興的資本主義和工業(Alberich)

不顧一切地掠奪自然資源(萊茵的黃金),

剝削勞動者(侏儒族),

操控經濟大權(指環),

威脅舊社會秩序。

貴族巧取豪奪,壓制新興勢力,種下惡因(指環的毒咒)。

經濟後來落在保守的地主手中,為求自保(巨龍),

而資本主義仍蠢蠢欲動。

貴族為保政權,打破體制的革新(Walsung),

受到體制內(Fricka)的牽制,無法成功。

於是便出現了有理想(Brunhilde)的熱血革命者(Siegfried)。

但革命者小有所成,便忘了理想(吃了迷藥),

最後的結局是一切付諸一炬。  

指環從一開始就在劇中出現,

但它卻從未對人帶來任何益處(除了阿貝理希在“萊茵河的黃金”中,用指環來召喚尼貝龍族的寶藏之外)。

但指環的詛咒,卻發揮得淋漓盡致:指環的擁有者,都沒有好下場

由巨人兄弟開始,法索爾特(Fasolt)和法弗納(Fafner),

直到後來的布倫希爾德,齊格飛,

以及昆特,哈根等人,下場莫不如此。 

故,引之最大警世寓意,是為「貪」!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 前往蹦藝術 Podcas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