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N音樂】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曲式架構概說
【BON音樂】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曲式架構概說
All about Beethpven's Ninth Symphony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樂譜版本
第九號交響曲《合唱》全曲共有四個樂章:
第一樂章是奏鳴曲式的快板
第二樂章是詼諧曲,速度是活潑的快板
第三樂章是如歌的慢板
第四樂章是急板(加入四位獨唱與合唱團《歡樂頌》)
貝多芬的交響曲作品曾經創下很多第一的紀錄,而第九號《合唱》則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首加入人聲演唱的交響曲。在貝多芬以前,大部分作曲家只能運用聲音,模仿一些自然界的聲音效果,或是表達一些感覺或是情緒,但從來沒有人能像他一樣,用「音樂」清楚表達出「思想」與「哲學」這類抽象的想法。
讓音樂不再只是音樂~這也是貝多芬的《合唱》交響曲會如此偉大的原因之一。
1ST MOVEMENT
0:05 Exposition - 0:36 1st subject - 2:31 2nd subject 5:00 Development (ft. Triple fugue) 9:10 Recapitulation 15:38 Coda
2ND MOVEMENT 16:50 Scherzo (ft. 5part fugue) -16:56 Exposition - 19:51 Development - 20:43 Recap 22:03 Trio 24:53 Scherzo - 24:58 Exposition - 26:33 Development - 27:24 Recap + Coda
3RD MOVEMENT 29:00 Intro 29:15 Theme 1 (Bflat+) 31:50 Theme 2 (D+) 33:18 Variation of T1 (Bflat+) 35:33 Theme 2 (G+) 36:49 Transition (Eflat+) 38:18 Variation of T1 (Bflat+) 42:20 Coda
4TH MOVEMENT 45:39 Presto 48:33 Theme 1 + Variations (Orch.) 52:22 Presto 53:13 Theme 1 + Variations (Orch. + Voice) 56:08 Variations (Bflat+ — D+) (ft. fugue) 1:00:59 Theme 2 (G+) 1:03:17 Transition 1:05:34 Double fugue of T1 & T2
Coda - 1:08:21 Canon - 1:11:06 Presto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KX1klg_P1Q
柏林愛樂 Live'演出版本(中字)
A Guide to Beethoven's Ninth Symphony ('Chora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EPZjCueTTY&t=604s
Leonard Bernstein Discusses Beethoven's 9th Symphon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Ciz9XMW_jA&t=192s
延伸閱讀
https://bonart.com.tw/beethoven_symphony_no-9/
延伸閱讀
https://bonart.com.tw/beethoven_symphony_no-9/
延伸閱讀
https://bonart.com.tw/the-movie-copying-beethoven/
電影精彩片段欣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lHuhiVw958&t=15s
第一樂章 樂曲解說
第三樂章 樂曲解說
補充資料: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紀錄片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BON音樂】全球頂尖長笛家 帕胡德 Emmanuel Pahud
【BON音樂】全球頂尖長笛家 帕胡德 Emmanuel Pahud
At top of the world - Emmanuel Pahud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關於當代長笛之神 - 帕胡德(Emmanuel Pahud, b.1970),筆者可說是全台灣寫過最多關於他文章的作者了。從他於EMI發行首張與柏林愛樂的莫札特長笛協奏曲集專輯開始,一路二十幾年來,每張專輯都收藏,音樂會從法國聽到德國、義大利,在台灣的音樂會更是每場都不會錯過,今天終於要在蹦藝術中與大家分享這位全球頂尖長笛演奏家的點點滴滴。
延伸閱讀:
- 【BON音樂】柏林愛樂長笛首席 帕胡德~與豎琴首席 蘭格拉美音樂會前專訪(2013)
- 【貼近天之驕子的音樂生活面:專訪長笛家 帕胡德】
- 【BON音樂】全球頂尖長笛家 帕胡德 Emmanuel Pahud
- 【BON音樂】帕胡德談拉威爾《達夫尼與克羅伊》Daphnis et Chloé 第2號管弦組曲 長笛獨奏詮釋
- 【BON音樂】2018年 帕胡德 «獨奏» 長笛演奏專輯介紹
- 【BON音樂】長笛天王 – 帕胡德 Emmanuel Pahud 教學分享 PART.1
- 【BON音樂】長笛天王 – 帕胡德 Emmanuel Pahud 教學分享 PART.2
- 【BON音樂】長笛天王 – 帕胡德 Emmanuel Pahud 教學分享 PART.3
- 【BON音樂】長笛天王 – 帕胡德 Emmanuel Pahud 教學分享 PART.4
- 【BON音樂】長笛天王 – 帕胡德 Emmanuel Pahud 教學分享 PART.5
- 【BON音樂】長笛天王 – 帕胡德 Emmanuel Pahud 教學分享 PART.6
- 【BON音樂】長笛天王 – 帕胡德 Emmanuel Pahud 教學分享 PART.7
- 【BON音樂】長笛天王 – 帕胡德 Emmanuel Pahud 教學分享 PART.8
- 【BON音樂】長笛天王 – 帕胡德 Emmanuel Pahud 教學分享 PART.9
- 【BON音樂】長笛天王 – 帕胡德 Emmanuel Pahud 教學分享 PART.10
帕胡德的最新演奏影片欣賞
2019.09.25 最新日本現場
尼爾森長笛協奏曲
Paavo Järvi 指揮 NHK交響樂團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PD0xV8_dI4&t=642s
音樂家也愛自拍,兩位大師於日本留下的紀念合影
哈查都量長笛協奏曲(2016年Live')
日本讀賣交響樂團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G9efu-qKq8
學習長笛~都是因為莫札特
在帕胡德小時候,搬家是司空見慣的常事。
由於父親在美商工作,因為工作需要,經常需要轉換到不同城市上班。帕胡德一家人跟著父親四處旅行工作轉換到不同城市居住,無形中培養出他獨特的國際觀。(帕胡德才6個月大時,全家搬到巴格達;1歲時搬到巴黎;2歲時又搬到西班牙馬德里;4歲時搬到羅馬定居4年)
在羅馬期間因為同層樓住戶有位業餘長笛家François,一家四個小孩都學音樂。帕胡德在4歲時聽到他們家長子Philippe練習莫札特G大調長笛協奏曲K.313的樂聲,因而愛上長笛。他告訴雙親:「我想吹長笛,我想演奏隔壁大哥哥Philippe演奏的莫札特音樂。」("I want to play the flute, I want to play the Mozart concerto that guy next door is practicing.")
當年的聖誕禮物居然就是長笛一把~帕胡德願望成真~拿到聖誕禮物之後,帕胡德也開心地與住在隔壁的大哥哥Philippe開始學習長笛(15歲的Philippe當了小老師),隔年開始,帕胡德再接著與Philippe的父親François學習長笛。
耳濡目染~這也正是長笛之神的誕生與緣起啊~
繼續搬家與學習之路
8歲時,帕胡德全家再搬至比利時布魯塞爾,於是他進入當地音樂學院(Music Academy of Uccle )唸書。這期間帕胡德追隨兩位長笛老師學習,分別是:Michel Moinilm(1979年-1985年)與Carlos Bruneel(1984年-1987年)。
夢想成真 演奏莫札特
1985年,帕胡德獲得比利時國際音樂比賽首獎,獲得了與國立比利時交響樂團協奏的機會(National Orchestra of Belgium),於是15歲的他終於有機會在舞台上正式演奏朝思暮想的莫札特G大調長笛協奏曲 K.313。
帕胡德演奏莫札特 K.313(非當年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OzM5yeb8Lc
17歲時,帕胡德從比利時音樂院畢業,他決定前往巴黎繼續他的學習之路。
進入巴黎高等音樂院(Conservatoire National Supérieur de Musique de Paris)之後,帕胡德有機會追隨國際知名音樂家們學習,讓他眼界大開,音樂程度持續躍進,這段期間的長笛老師有: Michel Debost、Alain Marion、Pierre-Yves Artaud 與 Christian Lardé。同時間他也追隨瑞士巴塞爾音樂院教授葛拉夫(Peter-Lukas Graf)學習,持續接受多方建議精進自己。
國際音樂大賽之路
1988年開始,帕胡德開始挑戰國際音樂大賽,就學期間於1988年獲得杜宜諾(Duino)國際音樂大賽首獎、荷蘭Scheveningen 音樂大賽二獎、1989年再獲日本神戶長笛大賽首獎。1989年這年,他在完成學業前更已經直接考取交響樂團首席,贏得瑞士巴塞爾廣播交響樂團(Basel Radio Symphony)首席一職。
1990年,帕胡德以第一獎優異成績自巴黎音樂院畢業。同年再考入由柴利畢達克所指揮的慕尼黑愛樂擔任首席(1990年)。最巧合的是,著名長笛家尼可萊(Aurèle Nicolet)居然在此時成為了帕胡德的鄰居,帕胡德也於這兩年密集地追隨尼可萊學習長笛。身為尼可萊最後一位長笛學生,對於大師帶給他的教導,帕胡德一直難忘,並落實在多年來的演奏、錄音與教學中。
生涯轉捩點
追隨尼可萊學習的兩年,帶給帕胡德音樂上更加成熟的訓練與宏觀的視野。1992年,在尼可萊的密集調教之下,帕胡德先獲國際日內瓦長笛大賽(Geneva International Music Competition)首獎,接著再考入柏林愛樂,以22歲之齡,以全團最年輕的音樂家身份入團開始擔任長笛首席,在阿巴多(Claudio Abbado)指揮下繼續攀向音樂人生新高峰。(P.S. 筆者補充:帕胡德入替位置,是退休長笛首席 Karlheinz Zöller (1960–69, 1976–93)之位置,樂團任期自1993年9月起算)
1997年,帕胡德就被EMI製作人李格相中,與全球五大的EMI唱片公司簽約,發行莫札特長笛協奏曲專輯;這重要的全球五大唱片首張專輯,當然要與柏林愛樂+阿巴多黃金陣容合作:
唱片內頁中的錄音照:
影音欣賞
持續不斷於柏林愛樂中演奏長笛,迷倒無數眾生的帕帥:
比才:卡門間奏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ChLCFAGyx0
布拉姆斯第一號交響曲 第四樂章
Movement IV: mm. 38-46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pY1ajfzJfw
布拉姆斯第四號交響曲 第四樂章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1965Z6dzig
孟德爾頌:⟪仲夏夜之夢⟫ 序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11O053V13Q
聖桑:"Voliere" ~ ⟪動物狂歡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xmdyk1PsqU
拉威爾: ⟪達夫尼與克羅伊⟫第二號組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JAATKkQUcw
韋瓦第長笛協奏曲集 音樂會
Vivaldi: Flute Concerto "La nott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FaE32klkhc
莫札特長笛與豎琴協奏曲 K.299 Live'
帕胡德/長笛 | 蘭格拉美/豎琴 | 阿巴多指揮柏林愛樂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IUHkfwMZE4
同場音樂會安可
Ibert: "Entr'acte"(間奏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2QHLeVDjbw
與多年好友 法國豎琴家蘭格拉美
在上面影片中,與帕胡德一同演奏莫札特長笛豎琴協奏曲之法國豎琴演奏家,與帕胡德同年進入柏林愛樂(樂團任期自1993年9月起算),兩人在柏林愛樂一起合作已達30年(2023現在),好默契不在言下。
幾年前筆者訪問這兩位音樂家,訪談之間歡樂無限,更是見證兩人的好感情:
2018年,兩人再次於日本合作,Dennis Russell Davies指揮日本讀賣交響樂團現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kjtUgdXuYk
新世代長笛之神
2014年帕胡德榮獲德國 ECHO Klassik 票選年度最佳演奏家獎項,接受訪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er2z5-vPjE
俏皮的他,將獎座高舉於頭上拍照
帕胡德永遠迷人悠揚的笛音:每年維持150-160場音樂會的超級長笛家,隨時準備好出現在舞台上,與樂迷一同享受著他溫暖的音樂與迷人的魅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EyKM13yf_4
唱片評論:
2018年 帕胡德 «獨奏»長笛演奏專輯介紹
唱片編號:WARNER 0190295701758.華納


成功專輯 來自源源不絕的現場經驗
記得 2011年,譽滿全球的笛神 帕胡德(Emmanuel Pahud, b.1970-)在台灣國家音樂演奏了一場無伴奏音樂會:
他於音樂當天直接抵達台灣,略事休息後就直接到音樂廳準備。
晚上音樂會開場,只見他拎著一瓶礦泉水上台,然後就這樣以現代作曲家若利維(André Jolivet, 1905-1974)的無伴奏長笛作品”五首咒語”(Cinq incantations),搭配巴洛克時期作曲家泰雷曼(Georg Philipp Telemann, 1681-1767)的12首幻想曲:一個人與一把長笛,在國家音樂廳舞台上完成了一場精彩絕倫的音樂會,終場時那久久不停歇的掌聲,筆者至今仍然印象深刻。
泰雷曼 + 百年長笛當代經典
2018年5月4日,帕胡德的最新專輯⟪獨奏⟫(SOLO)以雙CD專輯的更大格局,做出了對一份長笛獨奏音樂曲目的最大敬意:
曲目以巴洛克時期泰雷曼於 1732-1733 年所作的12首無伴奏幻想曲為主軸,再搭配 1917-2017 近一世紀以來的當代長笛音樂;不但經典,而且創新,實在讓人敬佩。
向恩師 尼可萊致敬
帕胡德身為瑞士長笛名家 尼可萊(Aurèle Nicolet, 1926 – 2016)最後一位學生,帕胡德與恩師尼可萊皆同樣醉心於當代長笛音樂的曲目拓展:
自2006年開始每年他都委託作曲家為長笛創作不同曲目,例如本專輯作曲家 Mathias Pintscher《Beyond》》與 Jorg Wikdmann《Petite Suite》,皆是為帕胡德而譜寫的創作,展現出精湛的現代長笛演奏各式技巧,讓人佩服不已。
帕胡德對於當代作曲家新曲目的積極邀約,不斷開拓長笛演奏曲目,著眼的更是美好的未來:
「灌錄這樣的無伴奏專輯,是非常大的考驗,這更是一個探索的旅程。但,這些新作品應該屬於未來,而不僅僅是為我量身定做。」~ 帕胡德
時空穿梭 曲趣橫生
上方為本專輯雙CD之詳細曲目語音軌順序,大家可見到帕胡德在樂曲順序安排上採用交錯式安排:以12首泰雷曼無伴奏幻想曲為主軸,每一首幻想曲搭配一曲現代經典~時而現代、時而巴洛克,聽覺上非常新鮮豐富而且不容易因為風格固定而感覺厭倦,是專輯曲序安排的巧思。
順著專輯曲序聽下來,在穿越古今的樂曲中,我們聽見了長笛的歷史,在音樂的軌跡中一步步探索著長笛音樂的過去與未來,令人感到雀躍。
一起欣賞 帕胡德於Youtube上分享的錄音版:
Emmanuel Pahud - Fantasias No.1 by G. P. Telemann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o8qBDW80is&fbclid=IwAR21JuPpgJ-t26b7oB-VZQ6YDKieo6yQnHxYnDE89zRDnxLWcCiKNek_sPA
近年的演奏專輯分享
→帕胡德官網上的CD整理
Emmanuel Pahud -
Fantasy - A Night At The Opera(201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HqclU6DLDg
Emmanuel Pahud
Flute Concertos at Sanssouci(201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25EorWsnkk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dDu6m60Dq4
Emmanuel Pahud
Around the World(201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x1MDhrgdaE
Emmanuel Pahud:
Revolution - an album of French Flute Concertos(2015)
法國大革命時期長笛音樂作品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fhMaQdQdo0
Emmanuel Pahud
C.P.E. Bach concertos(2016)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Hb4F9H9220
Andreas Ottensamer+Emmanuel Pahud
- Mozart(2017)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k1nqRj3E0g
"Se viver non degg'io" from Mitridate (Mozart) 錄音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NKzJR-K4K4
2019年最新專輯 – Dreamtime
with Münchner Rundfunkorchester and Ivan Repuši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LUM4kIYL8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6WSGX5aMg
活潑親和的個性
熱愛音樂的帕胡德,不斷帶給無數音樂愛好者美好的樂音,每次能欣賞他的現場演奏,都是無比的樂趣與幸福~
Happy Fluting
筆者與帕胡德、茱麗葉合照於台灣餐敘
2019年11月音樂會資訊
長笛天王帕胡德 × 鋼琴詩人雷薩吉音樂會
Emmanuel Pahud & Eric Le Sage:Flute & Piano Duo
2019/11/27(三) 19:30 國家音樂廳 National Concert Hall
演出曲目
杜提耶:寫給長笛與鋼琴的小奏鳴曲
Dutilleux: Sonatine for Flute and Piano
貝多芬:D大調小夜曲,作品41
Beethoven: Serenade in D major Op.41
貝多芬:G大調第八號奏鳴曲op.30-3(改編自小提琴奏鳴曲)
Beethoven: Sonata in G major Op.30-3 (Orig. Violin Sonata)
理查.史特勞斯:降E大調奏鳴曲,作品18(改編自小提琴奏鳴曲)
Richard Strauss: Sonata in E-flat major Op.18 (Orig. Violin Sonata)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vg7KA8UDE
長笛天王 帕胡德 Emmanuel Pahud
長笛天王帕胡德無疑是當今世界最具冒險精神、最令人興奮的音樂家之一。帕胡德1970年1月出生在瑞士日內瓦,六歲便開始學習音樂。1990年以第一獎畢業於巴黎音樂學院,之後又師從長笛家尼可萊。1993年,年僅22歲的帕胡德成為由阿巴度領軍的柏林愛樂長笛首席,是該團史上最年輕的長笛首席。除了柏林愛樂的演出外,帕胡德也以獨奏家與室內樂演奏家的身分廣泛於世界各地演出。
他於1988與1989年接連贏得杜宜諾大賽與神戶長笛大賽,並在1992年日內瓦國際音樂大賽中獲頒十二個特別獎的其中八個。此外,他也曾榮獲法國樂壇最高榮譽「法國音樂大獎Victoires de la Musique最佳年度器樂演奏家」,獲頒國際法語廣播電台的獨奏音樂家獎、歐洲議會的新秀音樂家獎、英國皇家音樂學院頒發榮譽院士、法國藝術及文學騎士勳章,曼紐因基金會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也分別頒發桂冠獎章與國際傑出貢獻音樂家等榮耀,同時他也出任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大使。
帕胡德致力於室內樂,並定期與鋼琴家如雷薩吉、布朗夫曼、海倫葛莉茉以及爵士樂手傑基泰拉森舉行演奏會。在2009至2010年,帕胡德與吉他演奏家克利斯汀李維特合作,並與平諾克於日本、歐洲巡迴演出巴哈全本長笛奏鳴曲。帕胡德與平諾克聯演之錄音於2008年十月由EMI發行,榮獲德國「迴聲古典唱片大獎」唱片獎。
鋼琴詩人 雷薩吉 Eric Le Sage
當代法國最具代表性的鋼琴名家之一的雷薩吉,以充滿法國學派的演出風格著稱,在琴鍵上展現細微的色彩變化、明確的樂曲結構與充滿詩性的樂句。當他二十歲時,金融時報稱他為「承襲偉大法國傳統的舒曼鋼琴音樂的門徒」;2010年德國時代週報讚譽他的演奏「具有理想的法國美學與清晰」。雷薩吉於1985年贏得葡萄牙波爾圖國際音樂大賽、1989年贏得德國茨維考舒曼大賽與里茲國際鋼琴大賽,並獲得與指揮大師賽門拉圖合作演出的機會。
在2010年舒曼兩百周年誕辰之際,雷薩吉完成錄製舒曼所有鋼琴作品全集。來自全球各地舒曼音樂會的邀約。舒曼系列專輯由法國Alpha唱片公司出版發行,在全球贏得樂評一致讚賞,被譽為寫下舒曼錄音史的新里程碑,亦獲頒2010年德國唱片年度大獎。在這個成功的系列之後,雷薩吉隨後錄製了五張CD收錄佛瑞所有的鋼琴室內作品,獲獎無數。
雷薩吉熱愛室內樂,與許多音樂家共同演出,包括長笛家帕胡德、單簧管家保羅.梅耶、艾班弦樂四重奏、單簧管家列勒瑟斯、法國風木管五重奏團、大提琴家弗朗索瓦.薩爾克、中提琴家麗茲.貝赫圖以及柏林愛樂首席樫本大進等人。
從青澀到功成名就 一同走過的音樂歷程
音樂事業上的夥伴關係邁入第27年,帕胡德與雷薩吉首次的合作專輯為1993年1月出版的《Beethoven: Sonata in B flat major, Sonata in F major op. 17, Serenade in D op.41》。1993年,正是帕胡德成為柏林愛樂長笛首席的那一年,也是雷薩吉作為鋼琴家的事業上升期;同年,他們更與單簧管家保羅.梅耶共同創立了「SALON國際室內樂音樂節」。1993年可說是兩人早期音樂事業上極為重要的一年。
數十年來,兩人既是摯友,也是音樂路上相知相惜的事業夥伴,合作過數張唱片及巡迴音樂會。如今,帕胡德與雷薩吉不僅以長笛-鋼琴雙人組知名,在各自樂器的領域上更是極具影響力的大師級人物。(連使用的藍芽耳機都是同一款Sony的,顏色也一樣XD)
一起貼近音樂家的生活
以下所有照片皆取自Pahud facebook網頁
日本粉絲的收藏拍照
2018年音樂會後開心地與好友:勒樂(Francois Leleux)及與他的太太喬治亞小提琴家莉莎‧巴蒂雅許薇莉(Lisa Batiashvili )合照
2018年與圖岡.索契夫(Tugan Sokhiev)於布拉格合作音樂會,留下合照
2019年5月,帕胡德與指揮賈維留下有趣的20年對比合照
2019年在新任音樂總監Kirill Petrenko指揮與現場35000觀眾欣賞下,演奏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觀眾拍下的樂團與大螢幕中的帕胡德,也上傳至他的粉絲頁面:
2019年6月26日,帕胡德的貼文,懷念指揮阿巴多,心中永遠有一個他的位置:
這麼棒的音樂家,值得與他一起慢慢變老❤️
(拍攝於2018年11月16日,柏林愛樂四重奏會後簽名會)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BON音樂】柏林愛樂長笛首席 帕胡德~與豎琴首席 蘭格拉美音樂會前專訪(2013)
【BON音樂】柏林愛樂長笛首席 帕胡德~與豎琴首席 蘭格拉美音樂會前專訪(2013)
Interview of Emmanuel Pahud & Marie-Pierre Langlamet - 2013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欣賞古典音樂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柏林愛樂長笛首席 帕胡德~與豎琴首席 蘭格拉美 音樂會前專訪】
文. 林仁斌
2013年11月10日,第十次蒞臨台灣的 帕胡德(他記憶力真是超級好),將與柏林愛樂豎琴首席 蘭格拉美(Marie-Pierre Langlamet),破天荒地在台灣國家音樂廳幾乎從未出現過的星期日早上10點時段,帶來一場《早安!帕胡德-與豎琴天后的約會》(Bonjour, Emmanuel Pahud)晨光音樂會。
“只有天王才敢開週日早場音樂會💖”
就在今天下午(11月06日星期三),剛抵達台灣的兩位演奏家於台北同時接受了仁斌老師的專訪,除了感謝主辦單位新象環境藝術的貼心安排,更是深感榮幸!
仁斌老師與兩位音樂家溝通說明想要採訪的內容,兩人非常專注於細節,神情自然流露(感謝當時任職於新象的柏雄出色的攝影技術記錄,精準地拍下許多我們互動的神情)

帕胡德 簡介
帕胡德手中是他2013' 最新演奏專輯《長笛環遊世界》(Around the world),本次亦隨著他的音樂會正式開賣~大家音樂會現場可多多注意~^^

全球樂界最受歡迎長笛演奏家的帕胡德,是當今樂壇最受歡迎的古典界巨星之一。畢業於法國巴黎高等音樂院,並曾於1988與1989年接連贏得杜宜諾大賽與神戶長笛大賽首獎,隨後更在1992年日內瓦國際音樂大賽中掄元,並獲頒十二個特別獎的其中八個。(表現傑出的他,更自2000開始,成為日內瓦音樂大賽長笛比賽評審團主席) 而1993年,年僅23歲的帕胡德獲得指揮大師阿巴多(ClaudioAbbado)的青睞,成為柏林愛樂的長笛首席,從此活躍於世界樂壇:經常以獨奏、協奏曲、室內樂與樂團演出巡迴各地,經常與柏林愛樂、倫敦愛樂、蘇黎士市政廳管弦樂團、巴伐利亞廣播、馬林斯基劇院、NHK交響樂團、阿巴多、拉圖、馬捷爾、葛濟夫、賈第納、哈汀、羅斯波多維奇、帕爾曼等重要音樂家合作。 多年來,帕胡德於EMI所灌錄的每張唱片都獲得極高評價,包括「Victoires De la Musiqu」之《1997年度樂器演奏獎》、德國「Echo Klassik」獎、法國「Diapasond'Or」獎,以及法國廣播、德國音樂雜誌「Fono-Forum」、日本《唱片藝術雜誌》、《音樂之友》雜誌的年度唱片大獎;近年還有古典音樂雜誌 2012年度大獎,2012年日本唱片學會獎的室內樂大獎,以及日本「唱片藝術」雜誌大獎,2013年法國金叉唱片獎,同年獲得法國樂壇最高榮譽 Victoires de la Musique音樂大賞的「最佳年度器樂演奏家」,2014年獲得德國「迴聲古典唱片大獎」(Echo Klassik)唱片獎等等。國際法語廣播電台的獨奏音樂家獎、歐洲議會的新秀音樂家獎、英國皇家音樂學院頒發榮譽院士、法國藝術及文學騎士勳章,曼紐因基金會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也分別頒發桂冠獎章與國際傑出貢獻音樂家等榮耀,同時他也出任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大使。
說明完畢氣氛逐漸緩和,兩位音樂家在訪談過程中,更是互相漏氣求進步,搞笑不斷...

你一言我一語,真到是20年以上的老交情才能互相吐槽的境界

讓我們單純地用單色照片感受兩人互動的輕鬆氣氛



同一張照片。單色照片真的特別有人文氛圍,我自己很愛~

筆者與帕胡德聊到上次來台灣的長笛獨奏會,這場是真正的「Solo 獨奏」:他以巴洛克時期作曲家 泰勒曼(George Philipp Telemann)的12首長笛幻想曲全集為主軸,穿插以法國作曲家 朱利維(Andre Jolivet)的⟪五首咒語⟫(Cinq incantations),就這樣一個人、一支譜架、一瓶礦泉水,台上整整吹了一場整場90分鐘音樂會...實在是令人讚嘆的一場!
(這當下我正在非常認真在讚美他...)
他顯然很開心,突然有點無厘頭搞笑回應說:「我是超人!!!咻噗%@^&*!#~」(嘴巴同時還很多音效跑出來...),逗得我與蘭格拉美幾乎笑翻...

哈哈哈哈

蘭格拉美 簡介
表面看似嚴肅的她,其實非常平易近人;她的嚴肅,是種對於音樂與藝術的執著...

1993年與帕胡德同一年進入柏林愛樂擔任豎琴首席的蘭格拉美(Marie-Pierre Langlamet, b.1967- ),1967年生於法國格勒諾布爾,8歲在尼斯音樂學院開始習琴,師事於 Elisabeth Fontan-Binoche,並於15歲在英國瑪利亞‧柯欽絲卡比賽獲得最高獎項,在17歲的年紀就考入尼斯歌劇院管弦樂團,擔任豎琴首席,自此在國際樂壇嶄露頭角。受阿巴多之邀出任柏林愛樂樂團豎琴首席並任職至今。 1993年加入柏林愛樂前的五年期間,她任職於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管弦樂團。 她曾贏得多項音樂大賽首獎,包括1984年在巴黎舉行的Louise Charpentier大賽、1989年於紐約舉行的Concert Artist Guild Competition,以及豎琴界最重要、世界公認最具代表性的以色列國際豎琴大賽(1992年);1997年,帕胡德與蘭格拉美在柏林愛樂指揮阿巴多指揮之下,合作灌錄了莫札特《寫給長笛與豎琴的兩首協奏曲》專輯,獲得極高評價;2009年她與帕胡德一同獲法國文化部頒發之法國藝術及文學騎士勳章。2011年,她獲得尼斯城市榮譽大獎。 蘭格拉美作為獨奏家和許多世界一流的交響樂團和指揮大師合作過,包括:柏林愛樂樂團、以色列愛樂樂團、瑞士羅曼德交響樂團;克勞德‧阿巴多、西蒙‧拉特、特雷沃‧平諾克、馬雷克‧雅諾夫斯基、唐納德‧尼科斯、霍斯特‧史坦恩等等。 她出色的獨奏演出經常在世界頂尖的音樂廳舉行,包括:東京三得利音樂廳、阿姆斯特丹音樂廳、倫敦阿爾伯特音樂廳、紐約艾弗裏費舍爾音樂廳、薩爾茨堡音樂廳和柏林愛樂廳等。她還在卡拉揚音樂學院和歐林藝術大學任教,目前居住在德國。
關於《早安!帕胡德-與豎琴天后的約會》音樂會曲目與特色
當聊到這套組合與曲目設計安排時,帕胡德也恢復正經了。他非常詳盡地解說有關曲目的安排與表現意圖~真是專業!
帕胡德與蘭格拉美這兩位柏林愛樂管弦樂團兩大首席,同為法國人,也恰好於 1993年同一年進入柏林愛樂至今,擁有20年以上的好默契,這次特別針對長笛與豎琴選出這套「柔情萬千」又富有變化性之曲目,正是要與台灣的樂迷共渡美妙星期天的早晨而規劃:

帕胡德說:「因為是早晨音樂會,前半場我會以杜普勒的幻想曲先『喚醒』大家,接著就是舒曼與皮亞佐拉的音樂;下半場則是『Pinky Part』:清一色都是德布西、拉威爾、佛瑞等深具法國風,是最適合長笛與豎琴一同演奏之優美音樂!」

談到與豎琴家蘭格拉美的合作,認識已經超過20年的兩人,不約而同地笑道,現在演奏最大的特色就是「隨興」!

深具默契的兩人,認為一起呼吸,一起感受音樂裡的美一個細節,是他們20年來最大的轉變。「並不是任意地演奏,而是完全彼此了解對方的下一步!」帕胡德說道。他更說:「有時我閉起眼睛,就知道她的下一句音樂;當然有時候我會看看她,但那是因為我想看著她…」(筆者OS:厚,應該是全人類都想被你深情凝視吧…)

談到改編過程,兩人不約而同地也說:「我們一起嘗試各種演奏效果,找出最佳詮釋方法,是最重要的過程。」而在舞台上,雙方放鬆地互相激盪,相互聆聽,更是令人期待這兩大首席的音樂火花!
光是看照片,各位就能想像聊起這些音樂與兩人練習的過程,現場他們有多麽歡樂吧~

訪談完畢~阿斌老師開心地與兩位音樂家合照(只可惜氣氛實在太好~燈光實在太暗...XD)

生活 樂趣
每年大約有150場音樂會演出的帕胡德(獨奏、室內樂音樂會與柏林愛樂音樂會各約一半),聊到生活樂趣時,眼睛發亮地說家人是他最重要的重心~陪伴兩個小孩的各式活動都是他的最愛;而他最愛運動則是「滑雪」。(果然是瑞法混血的典型歐洲人啊~~~)雖然有一次他收雪橇工具時,工具硬生生地扎進他的手指,受傷了一段時間,但仍舊澆不息他熱愛滑雪的心情。
但,他強調,「音樂真的是我的生活重心」,「能演奏各式各樣的音樂,帶給我無比的快樂!」
重頭戲來了...,我們的超豪華下午茶點心💖上桌了
出賣一下兩位音樂家,面對美食,蘭格拉美看起來很開心耶💖~
(帕帥但是很可愛👍🏻)對不起這張不夠帥,
筆者心中永遠的第一演奏家
仁斌老師在20年多前就對帕胡德的演奏十分著迷,他自然歌唱的音樂語法與迷人的音色,清晰的層次,都讓人聽過深烙於心,無法忘懷。多年來無論是怎樣的場合,只要帕胡德有音樂會,無論在哪裡都盡可能地出席欣賞,為的就是不斷去感受這一位偉大藝術家的成長與音樂魅力,這次有機會再度跟他近距離接觸,聊天,真是令人感到格外開心。
這次音樂會的特別禮物 - 限量簽名 CD。主辦單位特別準備了50張 帕帥 2013年最新與吉他的演奏專輯《環遊世界》,先讓帕帥簽名,有心的聽眾朋友們,本週日只要手腳快,應該就能買到帕胡德親筆簽名限量版本喔!
準備開始簽名囉~幫他拍照時好專業還會給我表情😙
在帕胡德最新專輯旁邊,是仁斌老師 2013年 9月發行的最新雙長笛專輯《華麗聚焦》😘
簽完名之後,帕胡德非常仔細地研究這次《華麗聚焦》專輯的幻想曲錄音曲目,有《弄臣》、《假面舞會》、《賽爾維亞的理髮師》、《夢遊女》與《威廉泰爾》...等等雙長笛與鋼琴之幻想曲。
看完曲目,他直說:「哇!你什麼都錄了😁」
中間還聊到親愛的班諾德老師(Philippe Bernold)幫我們寫的專文推薦~讚!
聊完之後,仁斌老師手中拿著帕胡德的最新演奏專輯《環遊世界》(Around the world),帕胡德則拿著阿斌老師的最新演奏專輯《華麗聚焦》,這歷史性的一刻真是太棒啦~~~(一定要狂放鞭炮兼無數次讚啊😆)
兩位音樂家OS:星期日(11/10)早上,要來欣賞我們的音樂會喔💘

《早安!帕胡德-與豎琴天后的約會》音樂會曲目 演出者: 長笛/帕胡德 Flute - Emmanuel Pahud 豎琴/蘭格拉美 Harp - Marie-Pierre Langlamet 舒曼:幻想小品 Schumann Fantasiestücke. Op. 73 莫札特:E小調奏鳴曲 W.A. Mozart:Sonata in E minor, K. 304 皮亞佐拉:1930咖啡館 A. Piazzolla:Café 1930 德布西:船、阿拉貝斯克 C. Debussy:En bateau, Arabesque 佛瑞:搖籃曲、幻想曲 G. Fauré:Berceuse, Fantaisie…等等
花絮照片
感謝柏雄的攝影記錄,我也趁他跟帕帥對行程聊天時,幫兩位型男帥哥拍照留念~

還有超厲害經紀人昀修與蘭格拉美聊天時,兩人可愛的表情互動~

---
這篇專訪隔了好多年,終於在 2019 🐷豬年農曆年假期間,終於再次整理文章放上蹦藝術,與蹦友們一同分享✌🏻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節慶長笛樂團】2023年節慶長笛樂團年度音樂會《笛光戀影》🎵
【節慶長笛樂團】2023年節慶長笛樂團年度音樂會《笛光戀影》🎵
Festival Flute Ensemble 2023 Concert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2023年11月,節慶長笛樂團又要舉辦年度音樂會了~《笛光戀影》🎵
這次我們一樣要用好多精彩的音樂,豐富大家的耳朵,帶給大家一個溫暖的冬天🔥
11月26日,週日下午15:00-16:30,歡迎喜愛長笛音樂跟節慶長笛樂團的您,一起來到齊格飛藝術中心,到場欣賞我們的歲末年度音樂會~
讓我們以長笛音樂交流,共享音樂會的美好午後時光。
音樂會海報
感謝所有團員與音樂會來賓,音樂會順利圓滿落幕~
全體大合照
全體團員大合照
彩排+演出照片集錦
入場方式:
因現場座位有限,請向節慶長笛樂團LINE預約入場席位再赴現場。
當天14:40起開放入場
音樂會演出曲目
1️⃣樂團:Miss Melody 媄樂笛長笛樂團
演奏曲目:
亨利麥西尼組曲
團員名單:
長笛 蔡緒蓉 / 陳奕潔 / 周欣穎 / 李鎮豪 中音長笛 林玲帆 / 劉侃欣 低音長笛 蔡詩恬 / 楊婕妤 低音號 廖經晟 打擊 Joy Liu / Juliette cc |
2️⃣Amuse長笛室內樂團 & 媄樂笛長笛樂團
演奏曲目:
霍爾斯特:⟨木星⟩,選自~《行星組曲》
團員名單
長笛 蔡緒蓉 / 賴琮月/ 陳奕潔 / 周欣穎 中音長笛 任薇如 / 陳彥君 / 林玲帆 / 劉侃欣 低音長笛 王昱玠 / 連淑霞 / 蔡詩恬 / 楊婕妤 |
3️⃣節慶長笛週五團
演奏曲目:
巴哈:世人仰望之喜悅
薩提:吉諾佩蒂第一號
團員名單:
長笛 陳亮樺 / 李詩恩 / 李櫻華 / 陳奕潔 / 連文玲 / 陳素玟 中音長笛 洪若菁 協演人員 長笛 蔡緒蓉 / 賴琮月 / 周欣穎 中音長笛 劉侃欣 / 林玲帆 低音長笛 楊婕妤 / 蔡詩恬 / 林書慧 / 王昱玠 |
4️⃣節慶長笛週日團
演奏曲目:
顏尼歐.莫瑞康尼:
電影《嘉莉珐夫人》主題(La Califfa)
電影《新天堂樂園》主題(Nuovo Cinema Paradiso)
團員名單:
長笛 曹益銘 / 呂維靜 / 周欣穎 / 魏佑亘 / 賴琮月 / 林柔妤 中音長笛 任薇如 / 陳芳祝 / 張孟瑋 低音長笛 王昱玠 / 林芳儀 / 梁家禎 低音號 廖經晟 打擊 Joy Liu / 李鎮豪 |
5️⃣節慶長笛週六團
演奏曲目:
久石讓:神隱少女
久石讓:魔女宅急便
久石讓:龍貓
團員名單:
長笛 賴琮月 / 黃子晉 / 林柔妤 中音長笛 李鎮豪 / 楊麗玲 / 陳彥君 低音長笛 蔡宗昆 / 刁耀祖 / 林書慧 / 連淑霞 低音號 廖經晟 打擊 Joy Liu / Juliette CC |
6️⃣節慶中低音長笛團
演奏曲目:
亞倫.曼肯:《阿拉丁》組曲
- Arabian Night
- One Jump Ahead
- Speechless
團員名單:
低音長笛 黃子晉 / 林書慧 / 刁耀祖 / 梁家禎 / 林芳儀 / 黃倢妤 / 連淑霞 / 蔡宗昆 / 王昱玠 / 蔡詩恬 / 楊婕妤 中音長笛 林玲帆 / 劉侃欣 / 陳彥君 / 李鎮豪 / 洪若菁 / 楊麗玲 / 任薇如 / 張孟瑋 / 陳芳祝 低音號 廖經晟 打擊 Joy Liu / Juliette CC |
音樂總監:周欣穎老師
樂團指揮:林仁斌老師
齊格飛藝術中心交通方式
台北市中山區龍江路147號B1
(南京復興捷運站1號出口步行3分鐘)
齊格飛藝術中心
台北市中山區龍江路147號B1
公車:搭乘 46、254、266、266區間、279、282、282副線、288號公車至『南京龍江路口』站,步行5分鐘即可抵達
停車資訊:
中興嘟嘟房富邦遼寧大樓站
10491台北市中山區遼寧街177號B1-B6F
10491台北市中山區長春路362號B1樓
10491台北市中山區遼寧街139號
10491台北市中山區龍江路168號號地下室
10491台北市中山區遼寧街139號
歡迎加入節慶長笛樂團:
https://reurl.cc/alp3lY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BON音樂】蹦藝術每週音樂講堂課程表《您的古典音樂最佳選擇🎵》(2023年最新)
【BON音樂】蹦藝術每週音樂講堂課程表《您的古典音樂最佳選擇🎵》(2023年最新)
BONART - Weekly music lectures on Monday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課程主講人:林仁斌老師
蹦藝術每週一之音樂講堂由旅法知名音樂家林仁斌,也是蹦藝術藝術網站執行長規劃並擔任主講。
結合蹦藝術網站豐富多元的系統化資料,林仁斌老師輕鬆幽默的上課內容與清晰俐落的口條,多年來深獲各界肯定,並與國家兩廳院、衛武營國家文化藝術中心、苗北藝文中心、NSO國家交響樂團、長榮交響樂團、高雄市交響樂團、大人社團等各單位合作各式音樂講座,年演講場次超過200場,是台灣超人氣音樂欣賞名家。
古典音樂 X 精彩繽紛美好人生
音樂的面向極其廣闊,也間接影響我們腦部活動很大。經由專家研究,當欣賞美妙音樂而感動時,大腦的「獎賞中樞」會產生反應,分泌出「多巴胺」,給予我們愉快的感受。
在蹦藝術音樂講堂充滿特色與循序漸進的主題規劃之下,您將發現欣賞古典音樂、理解各種作品類型,都將為您的生活中帶來更豐富愉快的感受;您所需要做的,就是悄悄地埋下這快樂的種子,坐進講堂,好好欣賞每一場知識與含金量滿滿的專屬演講。
在蹦藝術每週音樂講堂,您將體驗到:
❶ 全面認識古典音樂世界.從基礎到全進階
❷ 深入了解音樂史、專有名詞到作曲家故事
❸ 沈浸式課堂解說.艱澀知識一次融會貫通
❹ 老師與粉絲互動Q&A,從傳道授業到解惑
講座時間
每週一,下午13:50-15:50,於鳴石音樂空間舉行(13:20開始入場,全自由席)
鳴石音樂空間
地址:100台北市中正區仁愛路二段34號5F(近「東門」捷運站)
講座費用與收費
單堂報名收費,每堂費用700元整。
亦可選擇買十堂送一堂,無使用期限,更優惠。
現場入場時直接繳費給主辦單位。
講座報名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音樂講座講題
2023年最新講題
蹦藝術重磅旅遊行程
2024年8/12 - 8/22,布列根茲湖上歌劇音樂節+瑞士琉森音樂節
雙音樂節+特色建築 豪華璀璨之旅❤️
2025年5/07 - 5/20
荷蘭阿姆斯特丹 馬勒音樂節全系列十全十美之旅
十首交響曲十場音樂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tbfMo6GTAY&t=35s
*詳細行程,歡迎直接LINE洽詢蹦藝術林仁斌老師↓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11月27號
談長笛與豎琴的天籟美聲與和諧樂音
推薦音樂會
2023苗北藝術節《柏林愛樂金澄之聲 帕胡德&蘭格拉美》
音樂會導聆:林仁斌老師
蹦藝術特別音樂主題旅遊行程
*以上行程,歡迎直接LINE洽詢蹦藝術林仁斌老師↓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12月04號
回歸經典:細細品讀《布蘭登堡協奏曲第四號》
12月11號
回歸經典:細細品讀《布蘭登堡協奏曲第五號》
12月18號
特別場次:邀請鋼琴演奏家張凱閔蒞臨現場
本場為音樂家特別場次,單堂1000元,現場付款(無法適用買十堂送一堂優惠,敬請見諒)
12月25號(國定假日休息一次)
2024年
1月01號(國定假日休息一次)
1月08號
談日本當代指揮第一人:小澤征爾
1/15
德布西:長笛、豎琴與中提琴奏鳴曲
1/22
德布西:G 小調小提琴奏鳴曲
農曆春節期間休息🎊🌷🧨
2/19
莫札特:中期歌劇代表作三連發之一:《費加洛的婚禮》
2/26
聊小提琴女神:慕特與她的精彩音樂
3/04
莫札特:中期歌劇代表作三連發之二:《女人皆如此》
(講題陸續更新中)
音樂講座場地
鳴石音樂空間
地址:100台北市中正區仁愛路二段34號5F(近「東門」捷運站)
鳴石音樂空間是位於台北市區的一個充滿復古氣息的小型表演場地。展演空間可以容納50人,備有Kawai平台琴、投影等影音設備,適合舉辦沙龍音樂會、音樂欣賞、錄影及講座等各種藝文活動。
精緻.溫暖.樂迷專屬的藝文空間
明亮.舒適的觀眾席(全自由席)
歷史講題
2022年11月講題
- 11/07《聽見馬勒交響曲的力與美》馬勒新書見面分享會
邀請特別來賓:譯者.張皓閔
- 11/14《交響人生談協奏》I. 莫札特:C大調第21號鋼琴協奏曲 K.467 賞析
- 11/21《交響人生談協奏》II. 莫札特:d小調第20號鋼琴協奏曲 K.466 賞析
- 11/28《交響人生談協奏》III. 莫札特:A大調第23號鋼琴協奏曲 K.488 賞析
2022年12月
- 12/05《華麗艾菲爾~璀璨華麗慶法國》I. 2020最新法國國慶音樂會賞析
- 12/12《華麗艾菲爾~璀璨華麗慶法國》II. 2021最新法國國慶音樂會賞析
- 12/19《華麗艾菲爾~璀璨華麗慶法國》III. 2022最新法國國慶音樂會賞析
- 12/26《從維也納藍色多瑙河到蕭邦華爾滋》圓舞曲風格全解析
2023年1月起 過往講題回顧
2023年1月
- 2023年1月9日《維也納音新年音樂會的歷史》古典音樂精彩陪您來跨年
- 1月30日 2023年訪台音樂家系列:鋼琴家 - 卡蒂雅.布尼亞季什維莉(Khatia Buniatishvili)介紹
- 2月6日 2023年訪台音樂家系列:雙簧管 - 馮思瓦.勒樂(François Leleux)介紹
- 2月13日雋永悲劇之愛~談法文音樂劇《羅密歐與茱麗葉》(上)
- 2月20日 雋永悲劇之愛~談法文音樂劇《羅密歐與茱麗葉》(下)
- 3月6日 白遼士230週年誕辰系列 - 幻想交響曲故事與賞析(上)
- 3月13日 白遼士230週年誕辰系列 - 幻想交響曲故事與賞析(下)
3月20日 2023年訪台音樂家系列:小提琴 - 貝芭‧絲凱德(Baiba Skride)
3月27日 2023年訪台音樂家系列:小提琴 - 康珠美(Clara-Jumi Kang)
4月10日 白遼士230週年誕辰系列 - 《哈洛爾德在義大利》故事與賞析
4/17(一)、4/18(二): 宇宙萬物之聲 - 談馬勒的人生故事
4/24(一)、4/25(二): 人聲在馬勒交響曲中的獨特美學
5/01(一)、5/02(二):馬勒各交響曲之最美片段賞析(上)
5/08(一)、5/09(二):馬勒各交響曲之最美片段賞析(中)
5/15(一)、5/16(二):馬勒各交響曲之最美片段賞析(下)
*5/17-5/31 林老師帶團到德國萊比錫馬勒音樂節,停課兩週
https://bonart.com.tw/bonart-2023-mahler-festival-in-leipzig/
6/05、6/06:深入認識管弦樂團指揮(一)~從貝多芬《命運》交響曲談起
6/12、6/13:深入認識管弦樂團指揮(二)~「Know How V.S. Know Why」以2021年Ammodo指揮大師班為例
6/19、6/20:深入認識管弦樂團指揮(三)~「Know How V.S. Know Why」以2022年Ammodo指揮大師班為例
6/26、6/27:深入認識管弦樂團指揮(四)~卡拉揚為何總是閉著眼睛指揮?伯恩斯坦為何跳起來指揮?
7/03、7/04:電影配樂始祖作曲家華格納~從「主導動機」的運用談起
7/10、7/11:初探華格納指環四聯劇(一)序夜:《萊茵的黃金》
7/17、7/18:初探華格納指環四聯劇(二)第一夜《女武神》
7/24、7/25:初探華格納指環四聯劇(三)第二夜《齊格飛》
7/31、8/01:初探華格納指環四聯劇(四)第三夜《諸神的黃昏》
8/07、8/08:深度認識拜魯特音樂節:以布列茲之1980年製作為例
8/14、8/15:衛武營年度旗艦歌劇製作:德國首部浪漫歌劇~韋伯《魔彈射手》賞析
*8/16-8/24 林老師帶領節慶長笛樂團至日本長笛年會演出,停課一週
https://bonart.com.tw/festival-flute-2023-kawasaki/
8/28、8/29:2016年柏林愛樂森林音樂會《捷克之夜》精彩賞析
9月4號、5號
回歸經典:細細品讀韋瓦第《四季》之⟨春⟩
9月11號(一)13:50-15:50
特別節目:邀請鋼琴家謝維庭蒞臨❤️
本場為音樂家特別場次,單堂900元,現場付款(無法適用買十堂送一堂優惠,敬請見諒)
9月18號、19號
回歸經典:細細品讀韋瓦第《四季》之⟨夏⟩
9月25號、26號
回歸經典:細細品讀韋瓦第《四季》之⟨秋⟩
10月2號
回歸經典:細細品讀韋瓦第《四季》之⟨冬⟩
10月9號
國定連假,休息一週
10月16號
特別場次:邀請大提琴演奏家波特拉蒞臨現場
本場為音樂家特別場次,單堂1000元,現場付款(無法適用買十堂送一堂優惠,敬請見諒)
10月23號
林仁斌老師指揮蘭雅國中管弦樂團參加台北市學生音樂比賽,停課一週。
10月30號
喜迎維也納愛樂訪台:布拉姆斯第一號交響曲
11月06號
何謂動機作曲?從馬勒第五號交響曲第一樂章談起
11月13號
談日本知名音樂家坂本龍一:他的人生與音樂
11月20號
回歸經典:細細品讀《布蘭登堡協奏曲第三號》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BON音樂】蹦藝術X大人社團 - 匯聚人生中的美妙時刻(五)「極致舞蹈」─ 古典音樂中的舞蹈與狂歡
蹦藝術X大人社團 - 匯聚人生中的美妙時刻(五)「極致舞蹈」─ 古典音樂中的舞蹈與狂歡
Calming moments with music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大人的古典樂欣賞線上直播課(10/26週四下午班,共5堂):匯聚人生中的美妙時刻
古典音樂是你的生活必需品?
希望有機會能拓展對古典樂的了解?
跟著林仁斌老師一起認識偉大的音樂藝術!
《大人社團》與蹦藝術攜手開設古典音樂鑑賞課程,林仁斌老師帶領學員欣賞每首的獨特之處,讓您徜徉在樂曲中,更貼近音樂家的心血結晶,聽出更多況味與樂趣!
《延伸閱讀》大人的音樂欣賞線上直播課程好嗎?學員真實回饋分享
《延伸閱讀》大人的音樂欣賞課學員回饋,看他們用音樂為生活注入繽紛
《大人社團》與蹦藝術的林仁斌老師攜手開設古典樂欣賞課,這期將以「古典樂中的美妙時刻」為主軸,讓大人們了解更多可以與生活情境中結合的古典樂,你會發現古典樂不同的樣貌,親切、俏皮、溫暖、狂野,一定讓你大呼過癮,絕對是錯過可惜的一堂古典樂欣賞課!
【精彩課程預告】
2023年12月起
大人的古典樂欣賞線上直播課(12/7週四下午班,共5堂):樂劇創始者華格納
大人的古典樂欣賞線上直播課(2/22週四下午班,共5堂):五大音樂會序曲
大人的古典樂欣賞線上直播課(4/11週四下午班,共5堂):視覺與聽覺交織的音樂樣貌
三大系列,一次合購優惠🌟
【合購優惠】大人的古典樂欣賞線上直播課(12/7週四下午班,共15堂)
樂劇創始者華格納:12/7、12/14、12/21、12/28,贈2024/1/4,共5堂
五大音樂會序曲:2024/2/22、2/29、3/7、3/14,贈3/21,共5堂
視覺與聽覺交織的音樂樣貌:2024/4/11、4/18、4/25、5/2,贈5/9,共5堂
主講人:林仁斌老師
《匯聚人生中的美妙時刻》全系列五堂課程介紹
課程內容
- 第一堂 │「舒心愉悅」─ 以古典音樂開啟快樂的每一天心情
每天起床,該聽什麼古典音樂呢?這個問題若真想要一個標準答案,實在困難。因為古典音樂中,有太多令人喜悅的時刻了!這堂課中,老師將介紹那些令人「舒心愉悅」的音樂,讓你未來的每一天,都能有好音樂與快樂的心情。
- 第二堂 │「爽度破表」─ 以古典音樂振奮你的精神與士氣
鬱悶的時候千萬別悶在心裡,悶久傷身。找點讓你「爽度破表」的音樂吧!打開它來宣洩一下心情就對了!在這堂課中,老師將介紹古典音樂中眾多振奮人心、盪氣迴腸的作品,保證聽完大大出一口氣,全身爽快,鬱悶全消。
- 第三堂 │「浪漫滿分」─ 古典音樂中的情書與悄悄話
古有飛鴿傳書,音樂家也有藏在音樂中的情書。在這堂課中,老師將精選出古典樂中的綿綿情話,讓你細細品味藝術家心中的浪漫時刻,一聽就可以感受到的豐沛情感!不要錯過,趕快學起來,以後你也是集溫暖與浪漫於一身的才子佳人。
- 第四堂 │「沈浸療癒」─ 沈浸心情每一刻的古典音樂
我們都有想要一個人靜一靜的時候。不需要跟任何人說話,就是單純沉澱下來的這種時刻,可以讓古典樂好好地陪著你。在這堂課中,老師將介紹精選的靜謐音樂作品,讓你可以徹底徜徉在美妙的音樂世界中,感受欣賞音樂最放鬆的時刻!
- 第五堂 │「極致舞蹈」─ 古典音樂中的舞蹈與狂歡
古典樂就是優美的代名詞?這可不一定,音樂中的舞蹈世界,比你我想像的都還要寬闊!最後一堂課,就讓我們一起狂歡。林仁斌老師將精選各類音樂中的舞蹈與狂歡場面,透過精彩影音的欣賞,帶你重新領略音樂與舞蹈結合之美。
跟大家分享我心中覺得「沈浸療癒」的音樂播放清單❤️
https://open.spotify.com/playlist/53p8dLpMSqR3ccP0zQQRyt?si=02ee5e81d42e40fd
《達夫尼與克羅伊》(Daphnis et Chloé)第2號管弦組曲 – 音樂史上最美的日出

法國印象樂派在德布西與拉威爾兩大巨匠生花妙筆之下,儼然成為近代音樂史上最為璀璨並具有代表性的音樂風格,雖然他倆人皆不愛被稱為「印象」,但無可否認地,無論是德布西受詩人馬拉梅啟發而譜寫的牧神、或是拉威爾以希臘神話中的金童玉女達夫尼與克羅埃而寫作的芭蕾舞劇,都讓人聽來不僅心醉神馳,彷彿居在夢幻國度之中~
《達夫尼與克羅伊》(Daphnis et Chloé)第2號管弦組曲 – 音樂史上最美的日出
莫里斯·拉威爾(Maurice Ravel, 1875-1937)—擁有瑞士和西班牙巴斯克(Basque)血統的法國作曲家,音樂史上公認的管弦樂配器大師、色彩大師。
(基本資料整理於網路與維基百科,並附上超連結方便檢索)
延伸閱讀
【BON音樂】探索法國作曲家拉威爾的一生與蹦藝術介紹 | All about Maurice Ravel & BONART

拉威爾唯一的一部的芭蕾舞劇音樂《達夫尼與克羅伊》(Daphnis et Chloé),應當時風靡歐洲的俄羅斯芭蕾舞團團長迪亞吉列夫之邀,費時3年完成於1912年。
當時由俄羅斯赴法國發展的史特拉汶斯基,已創作出「火鳥」與「彼得洛希卡」兩部現代芭蕾舞劇音樂,廣受好評而被視為20世紀明日之星;在如此具有高度期待之下,只可惜拉威爾《達夫尼與克羅伊》首演時其實並沒有獲得全面的好評,後來拉威爾堅信其音樂的美妙,便將全劇音樂改以兩套交響組曲的形式,果然歷史證明拉威爾傑出的管弦樂法與音樂構思,此兩套組曲從而聞名於世。
而《達夫尼與克羅伊》第1號與第2號管弦組曲,其中又以第2號最為知名。
第2號管弦組曲開章的〈日出〉(Lever du jour, 原芭蕾舞劇第三景),生動地描寫神話世界中雨滴露珠,鳥語花香的神妙世界:在拉威爾精妙絕倫的管弦樂法中,全體管弦樂樂器彷彿被施了魔法一般,木管、銅管與全體弦樂、鋼片琴與打擊組交織出的迷幻與絢麗色彩,如沒有親自聽過,絕對無法置信音樂能將人帶入時空變化的神話場景~令聽者目眩神迷!
此曲亦被公認為20世紀最重要的管弦樂作品之一。
拉威爾《達夫尼與克羅伊》第2組曲,全曲包含三段音樂:
1.「日出」(Lever du jour)
2.「無言劇」(Pantomime – Les amours de Pan et Syrinx)
3.「全體之舞」(Danse générale – Bacchanale)
樂譜版本欣賞
https://youtu.be/Jk0j3CqV5p0
鄭明勳與法國國家廣播交響樂團 - 附合唱版
https://youtu.be/2FXbZJndsCU
拉圖指揮柏林愛樂
https://youtu.be/14OM6Ysnk6M
II. 無言劇(Pantomime – Les amours de Pan et Syrinx)

柏林愛樂長笛首席帕胡德(Emmanuel Pahud)對於管弦樂獨奏詮釋的美感與說服力,相信筆者不用多作介紹了~今天要跟大家分享帕胡德對於第2號管弦組曲裡的「無言劇」(Pantomime - Les amours de Pan et Syrinx)詳細的詮釋介紹。
讓我們先來欣賞帕胡德與柏林愛樂的精彩 Live' 演奏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JAATKkQUcw
這是長笛獨奏樂譜,大家可以對照帕胡德與柏林愛樂精彩的演奏:

接下來重頭戲上場~帕胡德的教學與示範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ephuNKIf0
影片中帕胡德先是親切地說明這段音樂的背景:
劇情中由於 Chloé 被海盜擄走,在潘神(Pan)的動員下成功將 Chloé 拯救回鄉。這段「無言劇」(Pantomime - Les amours de Pan et Syrinx)就是 Daphnis 跳舞想喚醒她,兩人並以這段「無言劇」舞蹈來向潘神與希林克斯的愛情傳說致敬。在這段「無言劇」舞蹈結束之後,全劇就會在眾人舞蹈狂歡的「全體之舞 - 飲醉之舞」(Danse générale - Bacchanale)中熱烈結束。
帕胡德先提出這首曲目是長笛管弦樂作品中最重要的獨奏之一,也是拉威爾的最後一首芭蕾作品,並認為這是拉威爾管弦作品中非常值得一吹的重要經典。
讓我們一點一點跟著帕神的說明看下去:
- 弱起拍64分音符第一句上行旋律。
第一句弱起拍獨奏樂句 | Ravel – "Daphnis et Chloé" Suite No.2 Flute solo paragraph from "Pantomime" 說明:由於之前和弦所呈示,我們可以知道高音E音應該升高沒問題。不過高音D有些指揮會要求「還原D」,有些則要求演奏「#D」。帕神認為:「你應該做好所有的準備!」(指揮怎麼要求就怎麼演奏~)
- 帕神自己的演奏選擇是:「演奏譜上所寫的」→「還原D」。
- 你知道嗎? 考柏林愛樂當天,連帕神都吹錯音了~他說這是他當天少數犯的錯誤之一...。然後他笑著說:「在這之後所有的演出與錄音,我再也沒有吹錯這個地方!」。所以重點是:「帶著說服力演奏這個地方,別擔心錯音!」「你也不可能因為還原E或#E而考不上樂團,重點是能夠帶著音樂表情地演奏。」「好的指揮能夠分辨你是"不小心吹錯" 還是 "不了解音樂"~」
- 由於是芭蕾舞音樂,演奏者應該要盡量以芭蕾舞者的舞姿來想像~假裝自己就是芭蕾編舞者。演奏時即使只是長音,也要充滿音色地前進~音符前進的漸強漸弱,可以像是地球自轉時的明暗面一樣,充滿對比(吼~帕神你有點扯太遠喔~XD)
- 尊重樂譜上面所設計的節奏。一起看一下這個長笛獨奏段落,樂團的基本節奏:
樂團的基本節奏 | Ravel – "Daphnis et Chloé" Suite No.2 Flute solo paragraph from "Pantomime" - 在每個小節第二拍,是作曲家經常改變和聲之處,需要非常小心地演奏不同和聲的色彩明暗來演奏長音。
- 注意和聲的變化,拉威爾經常在和聲變化時改變節奏。
- 影片點按→( 4'19")起,帕胡德以演奏解釋編號178 之前 7小節的和聲變化(請點按前方影片時間軸)
- 影片點按→( 5'09")現在進行到編號178 前3小節,我們進入樂團最特別的和聲段落。
5'19" 處,帕胡德鮮明的表情說明了這段音樂,演奏者需要以非常明確的音色,像雷射光一樣的變化來處理 - 帕胡德說:「仔細看清楚 Ravel的音樂術語 "retenu légèrement"」 (輕輕地漸慢下來),這段的用意就是因為「和聲」的變化所致。而「retenu」(漸漸地),更是代表演奏者應該有充分的時間與空間去營造音樂和弦的音色表情。
retenu légèrement - 「即使是最輕的音樂表情,也要試著去填滿整個音樂廳!」
- 影片點按→( 5'59"),編號178 前3小節,我們一路進行到,樂曲來到最美的和聲(力度ppp),請點時間軸聆聽帕胡德示範之音樂。
帕胡德詮釋編號178 第1小節的神情 - 178 第1小節的極弱三個ppp,要以超越你能想像之最遠的想像力來演奏。
- 演奏此樂段是這麼的美好,也是長笛在管弦樂團獨奏裡最具挑戰性的段落~務必讓你的想像力在既有的節奏與和聲上,盡情地馳騁 。
帕胡德:節奏是有限的,但想像力是無限的 - 關於節奏:帕胡德說他反而希望指揮在這個段落裡「保持速度與節奏」,不要為了他而漸快外或漸慢。這樣他才能夠在穩定的節奏裡「衝浪」(Surf),因為有了基本的步調,他才能夠在這樣的步調裡找到「自由」。有時候他需要「合作 Work with」,有時則需要「對抗 Work against」(神奇吧~真的是超棒的觀念,果然是帕神啊!)
- 如果樂團試著為長笛獨奏者「伴奏太多」,那麼許多音樂裡靈巧的感受,許多的 Arabesque音型反而會顯得太「數學化」「公式化」「邏輯化」,音樂就不對了~也許舞者反而會跳舞跳得太方方正正,很彆扭。
- 這段音樂應該要非常「有彈性」(Flexible)、「有表情」( Expressive)、「靈活的」(souple,法文),也是拉威爾所使用的音樂術語。
從( 8'00") 開始,帕胡德整段演奏了這段音樂,大家可以點選影片再次欣賞完整音樂:
https://youtu.be/-6ephuNKIf0?t=479
最後補充帕胡德說的幾件事情:
- 他在影片中都偷吹第一部+第二部長笛,然後很自得其樂~
- 他與許多指揮都合作過這段音樂,他說「基本上指揮們都很開放,皆讓長笛獨奏者自由決定速度。
- 最危險之處是「越吹越慢」。尤其是切分音連接之後,最容易「越等越慢」。
- 要精確地控制「旋律的彈性速度」。就像是舞者在空中的彈性速度(Air jumping)與動作暫停(Suspend)一樣。
- 每個正拍要盡量「輕」,別添加太多重音。多一點漂浮感(Floating)
- 要想像我們正在演奏舞蹈音樂,真的有舞者在跳舞。
- 在既定的音樂速度步調(Pace)中,盡可能地自由演奏。
- 節奏的絕對正確性與流暢度。(32分音符、64分音符、16分音符與三連音節奏)
- 感受音樂的漂浮時,也需要對時間感展現絕對的控制性。
- 獨奏中段時的大小調轉換時機,務必小心。
- 高音「#D-#E」的顫音指法,帕胡德使用左手「3+4+5」指法。(請看下圖)
高音「#D-#E」的顫音指法,帕胡德使用左手「3+4+5」指法。 他說這個指法,三個手指「同方向移動」,是最合乎邏輯的指法,也最簡單。
- 為了讓高音「#D-#E」的顫音指法的音程更準確,他還會將右手中指故意往旁邊開一點點來微微打開左方 trill Key:「這樣音程會更準,不然高音有點低」。
為了讓高音「#D-#E」的顫音指法的音程更準確,他還會將右手中指故意往旁邊開一點點,微微打開左方 trill Key「這樣音程會更準,不然高音有點低」。 - 不過如果你的手很小,不一定要這樣嘗試。(反而容易造成手指漏氣)
- 當你演奏顫音時,永遠要思考「顫音時演奏兩個音,而不是只有一個!」總是思考「樂譜上的另一個音」,才不會顧此失彼:音階準了,音樂也會更加華麗,更有生命力喔~

實在太精彩了!Bravo!!!
帕神我愛你~~~
III. 全體之舞(Danse générale – Bacchanale)
為了慶賀克羅伊平安歸來,在達夫尼與克羅伊兩人跳完向牧神致敬的啞劇之後,旋即迎來了最熱烈的《全體之舞》,音樂中近乎瘋狂的速度,五拍的節奏與中間的不段變化重音,還有最終段落的連續拍號變化,都讓這段結尾非常具有戲劇性,成為最狂放、強而野力的結尾。
樂譜版本
https://youtu.be/Jk0j3CqV5p0?t=712
鄭明勳與法國國家廣播交響樂團 - 附合唱版
https://youtu.be/2FXbZJndsCU?t=679
聖桑:歌劇《參孫與大利拉》
聖桑的歌劇創作
Genre | Opus | R | Date | French title (original title) | English title | Notes |
---|---|---|---|---|---|---|
Opera 01 | — | 289 | 1864–1865 | Le timbre d'argent | The Silver Bell | Drame lyrique in 4 acts; libretto by Jules Barbier and Michel Carré; first performance in 1877 |
Opera 02 | 30 | 287 | 1872 | La princesse jaune | The Yellow Princess | Opéra comique in 1 act; libretto by Louis Gallet |
Opera 03 | 47 | 288 | 1877 | Samson et Dalila | Samson and Dalila | Opera in 3 acts; libretto by Ferdinand Lemaire |
Opera 04 | — | 290 | 1879 | Étienne Marcel | Étienne Marcel | Opera in 4 acts; libretto by Louis Gallet |
Opera 05 | — | 291 | 1881–1882 | Henry VIII | Henry VIII | Opera in 4 acts; libretto by Léonce Détroyat and Armand Silvestre |
Opera 06 | — | 292 | 1887 | Proserpine | Proserpine | Drame lyrique in 4 acts; libretto by Louis Gallet after Auguste Vacquerie |
Opera 07 | — | 293 | 1887–1888 | Ascanio | Ascanio | Opera in 5 acts; libretto by Louis Gallet after the play Benvenuto Cellini by Paul Meurice |
Opera 08 | — | 294 | 1893 | Phryné | Phryné | Opéra comique in 2 acts; libretto by Lucien Augé de Lassus |
Opera 09 | — | 1895 | Frédégonde | Frédégonde | Drame lyrique in 5 acts; libretto by Louis Gallet | |
Opera 10 | — | 295 | 1900–1901 | Les barbares | Tragédie lyrique in 3 acts; libretto by Victorien Sardouand Pierre-Barthélemy Gheusi | |
Opera 11 | — | 296 | 1902–1903 | Hélène | Hélène | Poème lyrique in 1 act; libretto by the composer |
Opera 12 | — | 297 | 1905 | L'ancêtre | L'ancêtre | Drame lyrique in 3 acts; libretto by Lucien Augé de Lassus |
Opera 13 | — | 298 | 1909–1910 | Déjanire | Déjanire | Drame lyrique in 4 acts; libretto by the composer after the play by Louis Gallet; original version: 1892 incidental music for the play by Gallet |
1877年的歌劇《參孫與大利拉》詠嘆調 ⟨我的心門為你開⟩
《參孫與大利拉》(Samson et Dalila)是聖桑創作的13齣歌劇中,被認為是生涯代表作的作品。這部3幕歌劇取材於舊約聖經「士師記」第13章到第16章中,有關藉著上帝所賜極大的力氣,徒手擊殺雄獅並隻身與以色列的外敵非利士人之悲劇英雄人物參孫的故事。(有關參孫詳細的故事,請參見維基百科「參孫」)。
《參孫與大利拉》歌劇的全曲首演要到1877年12月2日,在威瑪的宮廷歌劇院以德語上演。
首演指揮是威瑪宮廷歌劇院總監愛德華.拉桑(Edouard Lassan),而知名作曲家李斯特,亦是歌劇院前任總監,非常看好聖桑的音樂創作,李斯特在這歌劇完成創作前就一直與聖桑保持聯繫,了解作曲進度。
法國首演是在1890年3月3日,地點是魯昂,同年10月31日在巴黎上演,但在巴黎歌劇院上演則要等到1892年11月23日。雖然這不歌劇是以法語劇本作曲寫成,也曾被翻譯成德語首演,但後世演出與錄音皆以法語版為主要版本。
本詠嘆調出現於歌劇第二幕第3景。大利拉色誘參孫。要參孫告知他力量來源的秘密時所演唱的二重唱「你的聲音敲開我的心扉」(Mon coeur s'ouvre à ta voix)。
Mezzo: Elina Garanca. Ópera-Gala en Baden-Baden,2007.
https://youtu.be/LoXqkUZW7do
歌詞翻譯
Mon coeur s'ouvre à ta voix,
comme s'ouvrent les fleurs Aux baiser de l'aurore! Mais, ô mon bienaimé, pour mieux sécher mes pleurs, Que ta voix parle encore! Dis-moi qu'à Dalila tu reviens pour jamais, Redis à ma tendresse Les serments d'autrefois, ces serments que j'aimais!Ah! réponds à ma tendresse! Verse-moi, verse-moi l'ivresse! Ainsi qu'on voit des blés les épis onduler Sous la brise légère, Ainsi frémit mon coeur, prêt à se consoler, A ta voix qui m'est chère! La flèche est moins rapide à porter le trépas, Que ne l'est ton amante à voler dans tes bras!Ah! réponds à ma tendresse! Verse-moi, verse-moi l'ivresse! |
你的聲音敲開我的心扉,
像花朵般綻開, 就在黎明的接吻時! 但是,噢,我愛, 要讓我不再流淚, 就得再讓我聽到你的聲音! 告訴我,告訴大利拉 你會永遠回到我身邊, 再一次對我的柔情說 那昔日的盟誓, 那我喜愛的盟誓!啊!請回應我的柔情! 讓我陶醉,讓我陶醉吧! 就像麥穗的葉片 起伏波動在 微風當中, 我的心直在抖擻, 一直準備要得到安慰, 就等你溫柔對我的聲音! 那會射殺人的飛箭 也不會比 你愛人跳進你懷裡那麼快! 啊!請回應我的柔情! 讓我陶醉,讓我陶醉吧! |
Olga Borodina 與 José Cura 錄音現場
https://youtu.be/hHiySQuS_ws
第三幕第2景。
非利士人得美女大利拉之助,終於知曉大力士參孫之秘,抓住機會剪去參孫頭髮而終於抓到他,因而得以征服希伯來人。事後非利士人高興得在神廟中開始舉行酒宴:這時使用的熱鬧芭蕾音樂《酒宴狂歡舞》(Bacchanale)(或譯《酒祭之舞》、《酒神之舞》)。
此曲以小調音階,雙簧管獨奏起始,帶著濃濃的異國風與狂歡感,音樂隨著一段段充滿奔放節奏與小調增二度旋律的發展,似乎描述著酒酣耳熱旋律奔放,最後結束於狂歡興烈之中。非常知名,也經常在音樂會中成為各大交響樂團最愛演奏之曲目。
聖桑:《酒神之舞》
樂譜版本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fQbvhwrsvE
歌劇中的酒池肉林版本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dpmTuxzs3Q
2018年大都會歌劇院歌劇版本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LHsxNUeL6Y
芭蕾的舞台與音樂呈現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C-EgZqzdz4
異色舞台演出版本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jkTxSHYIV0
芭蕾舞最經典舞碼:黑天鵝32鞭轉
在故事中,黑天鵝為魔王之女,也是魔法師,具有法力,也因此能變化為黑/白天鵝迷惑王子與眾人。要如何凸顯出這位具有魔法又神秘的女子呢?那麼一定要讓她跳出與眾不同的舞步
因此~「揮鞭舞」(Fouetté)就被加入《天鵝湖》中,成為了黑天鵝永遠的代表作:
→【知識篇】Fouetté究竟有多難?
*Fouetté 知識教學
Marianela Nuñez - Swan Lake - Coda from the Black Swan pas de deux in Act III (The Royal Balle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fmSv0z205s
【有片】七段黑天鵝32鞭轉(Fouetté)合輯
0:08 Ekaterina Kondaurova
0:37 Marianela Nunez 1:12 Gillian Murphy 1:50 Olga Esina 2:26 Maria Alexandrova 2:58 Yuhui Choe 3:35 Nina Ananiashvili |
【有片】娜塔莉波曼的《黑天鵝》集錦
【有片】各版本《天鵝湖》黑天鵝變奏/鞭轉合輯
【有片】各劇旋轉不停歇大合輯
https://bonart.com.tw/scheherazade-symphonic-suite-of-rimsky-korsakov/
https://bonart.com.tw/stravinsky-the-ballet-loiseau-de-feu/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BON活動】2023' 夏 - 蹦藝術精緻藝文音樂深度旅遊 - 高雄衛武營《魔彈射手》之旅
【BON活動】2023' 夏 - 蹦藝術精緻藝文音樂深度旅遊 - 高雄衛武營《魔彈射手》之旅
Bon Voyage “Der Freischütz” journey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蹦藝術X緣點旅行社
蹦藝術帶給學員們的,除了是一趟心靈富足的音樂藝文饗宴,更是一趟結合美食、舒適與生活品味結合的精緻旅遊體驗
讓我們執行長林仁斌老師為衛武營年度旗艦歌劇所撰寫的前導文章閱讀起:
為何不該錯過《魔彈射手》? 德語浪漫主義歌劇首部曲
文|林仁斌 蹦藝術網站執行長(→出處)

三分鐘認識歌劇《魔彈射手》
歌劇基本資料
作曲 | 卡爾‧馬利亞‧馮‧韋伯(1786-1826) |
劇本 | 弗里德里希‧金德(1768-1843) |
原著 | 奧古斯特‧阿貝爾(1771-1816) |
出處 | 德國鬼故事集《幽靈之書》(Gespensterbuch)第一卷第一個故事(1810年出版) |
首演 | 柏林皇家戲劇院(Königliches Schauspielhaus)1919年改稱普魯士國家劇院(Preußisches Staatstheater),1984年起改稱柏林音樂廳(Konzerthaus Berlin) |
德國浪漫主義歌劇首部曲
在莫札特《魔笛》(1791)與貝多芬《費黛里奧》(1814)兩部德語歌劇鉅作之後,時任德勒斯登宮廷樂長的作曲家韋伯耗費三年時間細細創作,終在1820年完成歌劇《魔彈射手》。
1821年6月18日在柏林首演之後,一年間《魔彈射手》連續上演超過50場,緊接其後於維也納、德勒斯登、萊比錫、漢堡、慕尼黑、布拉格、拉脫維亞里加、丹麥哥本哈根等主要城市連續不斷演出,獲得極大的迴響,更在1824年至1825年間陸續迎來倫敦、巴黎及美國等地的首演,是韋伯生平最重要的歌劇創作,更是浪漫初期最具代表性且無與倫比的歌劇作品。
劃時代的歷史地位
《魔彈射手》的序曲非常知名,經常在音樂會中單獨演奏,最大特色有二:
其一,單純中央C.最美
歌劇幕起,《魔彈射手》序曲將響起韋伯最單純樸實的「C」長音,這單純中央C,似乎揭示了浪漫主義的年代自此最單純的音符而終於開啟而綻放;韋伯的「C長音」歌劇序曲與貝多芬的「C大調」第一號交響曲似乎所見相同,都具備著劃時代的意義。
《魔彈射手》的大獲成功,讓德國歌劇活躍於歐洲各大歌劇院,象徵著德語歌劇正超義趕法,自成一家之言而傲然於世;而首演之日正逢「滑鐵盧戰役」(1815)六週年(兩事件恰巧皆為6月18日),更讓這部德意志民族歌劇,無懼於當代義大利美聲與法國大歌劇之雄雄威勢,正式以三強之姿鼎立於歐洲歌劇院。
其二,韋伯才是真正的主導動機始祖
「主導動機」(Leitmotiv)一詞最初於德國,出現是當代德國音樂學者弗里德里希‧威廉‧詹斯(Friedrich Wilhelm Jaehns, 1809-1888)用來描述韋伯音樂的創作手法時所使用的專有名詞。詹斯是韋伯作品編年目錄最重要研究學者,對於韋伯隱伏使用歌劇中的角色動機與劇情暗示,是他創作音樂的拿手好戲,更是「主導動機」真正在歷史上使用的濫觴;未來崇拜韋伯的作曲家華格納,將在韋伯建立的基礎之上,更加發揚光大「主導動機」的創作改念,並提出「整體藝術」(Gesamtkunstwerk),終將德語歌劇提升至結合所有藝術總合之最高境界。
音樂學者們更一致認同韋伯《魔彈射手》的成功,除代表著德國「歌唱劇」(Singspiel)最成熟作品之外,更是史上第一部浪漫主義歌劇,其重要性與代表性,不言而喻。
所有的一切,都是如此單純而美好。
對了,前面我有提到,韋伯與莫札特是姻親嗎?
除了德勒斯登宮廷樂長的崇高身份之外,他還是莫札特之妻康斯坦茲‧韋伯 (Constanze Weber)的叔叔喔~
七顆子彈.一個詛咒
被魔鬼詛咒的最後一顆子彈,將飛往何處?誰又將殞命?
《魔彈射手》故事共有三幕,以德國民間流傳數世紀的百發百中的神奇魔彈與獵人故事作為主軸:
從序曲開始,韋伯以C大調長音最澄澈透明的音響效果,帶我們一步一步進入德國鬼故事集《幽靈之書》那帶有懸疑超自然色彩的故事世界~此時韋伯以四部法國號象徵主角獵人生活,也以民歌風格也勾勒出故事的所在地:純樸的波西米亞鄉村。
當邪惡魔鬼薩米耶(Samiel,口白者)主題出現時,弦樂的顫弓與小調的神秘色彩更讓音樂呈現出緊張未知之感;單簧管優美地呈現馬克斯(Max,男高音)與亞嘉特(Agathe,女高音)的愛情,在一連串象徵主角們受到的壓迫劇情後,音樂再次以亮麗的C大調象徵邪惡終於無法戰勝正義的基本信念,相信這除了當時民眾特別有感,對現代的觀眾們亦深有感觸。也因序曲本身架構完整,主題豐富且與歌劇劇情緊扣,經常由管弦樂團單獨於音樂會中安排演出,其來有自。
戲劇與抒情女高音.競相比美
《魔彈射手》不僅只是獵人們的射擊比賽故事而已,除了七位主要男性角色之外,本劇中的兩朵女高音之花:亞嘉特(Agathe,戲劇女高音)與安(Ännchen,抒情女高音)各有精采詠嘆調呈現,更是本劇一大特色。
在第二幕中亞嘉特與安的精彩二重唱〈倒楣鬼!老實待著…〉(Schelm, halt’ fest!…)中,我們可立即辨識出兩位女高音的聲音表現截然不同。而亞嘉特充滿戲劇與音色變化的宣敘調與詠嘆調〈我怎麼能夠入睡…輕輕地…〉(Wie nahte mir der Schlummer…Leise, leise, fromme Weise…)與第三幕深情的詠嘆調〈即使烏雲遮蔽了天空〉(Und ob die Wolke sie verhülle)都是本劇必聽的極其優美之作;第二女主角年輕表妹安 (Ännchen) 身為此劇抒情女高音擔當,她的兩首詠嘆調,第二幕中最知名,逗笑亞嘉特的〈一個年輕的小伙子走過來〉(Kommt ein schlanker Bursch gegangen),以波蘭舞曲節奏特性充分展現抒情花腔女高音在音域轉換的悠遊自在;第三幕中的浪漫戲劇宣敘調與華麗詠嘆〈我曾夢見過世的表姐〉(Einst träumte meiner sel'gen Base)則以懇切的語氣,說著令人噴笑的恐怖故事,反萌差極大,您聽過一定會喜愛。
精彩的管弦樂配器.呼應舞台與故事
在本劇的音樂設定中,韋伯除以大調與小調代表角色的善與惡,無論是代表兩位女高音以大調音樂所象徵的美好或者象徵邪惡角色獵人卡斯巴(Kaspar,男中音)及魔鬼薩米爾,劇情與音樂調性都有著環環相扣的精彩呈現。在描繪劇中最黑暗的場景:煉製魔彈的「狼谷」(Wolfsschlucht)時,除了以c小調暴風雨音樂描繪出黑暗魔法世界之外,更充分以管弦樂樂器的不同音色豐富的故事場景,進行多樣化的組合:不論是舞台上的幽靈、不可知的怪獸、雷電閃光到鬼火到對黑暗世界的恐懼,都能在韋伯的筆下感受到明顯的戲劇氛圍~也正因如此,《魔彈射手》在歌劇音樂的先驅展現,毫無疑問地是最具有代表性的首部浪漫主義德語歌劇!
你相信有魔鬼嗎?
如果是你,你願意用自己的靈魂,甚至犧牲最愛,來換取這百分之百會命中的子彈嗎?
故事黨的你,這裡有著奇幻文學裡最黑暗的鬼故事
旋律黨的你,這裡有德語歌劇中最美妙深情的旋律
2023年衛武營與奧地利茵斯布魯克劇院共同製作旗艦歌劇製作《魔彈射手》,您絕對不容錯過~
於是,有了這次結合美食、歌劇、沙龍音樂會與深度文化之旅❤️
第一天,集結九輛九人座賓士休旅車接送,我們全體團員拍攝於高美館停車場
其實,這麼漂亮的照片,是這樣拍出來的XD
都說拍照的「十大武器之首」是折凳了~我們蹦藝術團的大絕招,就是請司機大哥直接人力將美女領隊攝影師抬起懸空,拍攝無敵角度的大合照啦~
拍完之後感謝他們的辛苦~不過兩位熱情的司機大哥笑著說,我們副領隊兼攝影師這麼美麗,回家不洗手了啦...XD
我也來跟這次的車隊Solo拍一張~
來到空間雅緻.靜謐的高美館
進入「抱一茶屋」,享用精緻午餐
跟隨著展覽動線前進,感受到大家出來行旅,那顆雀躍的心~
本團人數眾多,分為兩個小隊,由館方派人進行專屬導覽,細細品味高雄在地藝術家們的藝術作品
這次是許多團員首度造訪高美館,又能飽覽在地藝術家的創作,深入認識他們的思維,結合數十年歷史與人文背景的創作,每一幅都是珍貴無比的作品
隨行攝影師.記錄旅途中一切的美好
團員們紛紛表示佩服,能這樣深入都市的根,理解城市的變遷,是一件很棒的事情
午後,是今天的重頭戲:蹦藝術XDominant5 的音樂沙龍,特別感謝高雄HSkin出借我們藝文沙龍空間
主持:林仁斌
導聆:陳銘恩
今日音樂菜單
Robert Schumann Piano Quintet in E flat Major Op. 44 Mov.2 In mood d’una marcia (Un poco largamente) 舒曼:降E大調鋼琴五重奏,作品編號44,第二樂章 Dohnanyi Piano Quintet No.1 in C minor, Op. 1(I.Allegro) 杜南伊:c小調第一號鋼琴五重奏,作品編號1 03.Carl Maria von Weber(1786-1826)-Der Freischütz Overture for Piano Quintet(1000m) 韋伯(1786-1826德):魔彈射手序曲 Intermission A Puccini Trilogy Puccini-Vissi d'arte, vissi d'amore (from Tosca) 普契尼(1858-1924義)-為了藝術為了愛 選自《托斯卡》 Puccini-O mio babbino caro (from Gianni Schicchi) 普契尼(1858-1924義)-親愛的爸爸 選自《賈尼·斯基基》 Puccini-Un bel di vedremo (from Madama Butterfly) 普契尼(1858-1924義)-美好的一天 選自《蝴蝶夫人》 安可曲目 Giuseppe Verdi(1813-1901) La Donna è Mobile by Giuseppe Verdi for Piano Quintet 威爾第-弄臣-善變的女人
這是初次與陳銘恩老師合作,他備課用心,解說趣味豐富,總是讓我們團員們笑容滿滿
Dominant 5 精彩的演奏,擄獲大家的心
會後合照
全體團員們一起大合照
晚間至高雄洲際酒店宴會廳,進行蹦藝術專屬晚宴
當然是一流菜色,讓大家吃得盡興,開心地返回飯店休息~
晚間當然入住高雄評價最高的晶英酒店~連續入住每天都能讓全體團員安靜舒適地休憩
電梯一景
晚間再上頂樓酒吧放空享受一下,這魔幻的氣氛,適合這晚夏的高雄深夜
Day.2 上午
高雄港包船遊港
沒錯,我知道你一定在猜這張照片是怎麼拍的?
是啦,「攝影十大武器」正式現身~~~
搭乘專屬包船,深度體驗高雄港特色
高雄,之前被稱為「打狗」,是因為距今四百年前(明嘉靖年間),高雄港口附近地帶,聚居了平埔族原住民(即馬卡道族),先住民稱此平埔族叫「Takau」,後來漢人就根據這個平埔族語音譯成「打狗」或「打鼓」。 狗與鼓乃是一音之轉。 所以「打狗」、「打鼓」乃是音譯而來的地名,不是住在這兒的人喜歡打狗、打鼓。
跟隨著文化遊艇,深度認識高雄港與近代高雄歷史,眼看心領,非常有意義
今日天空微雨,反而帶來最美的漫射光,大家直呼運氣好,在高雄能有這麼舒適而微涼的氣溫
穿著配色總是走在時代尖端的秀芳老師
駁二特區的改造非常成功,許多年輕人在裡面逛街用餐,整體空間非常舒適,也很好拍,真心推薦~
感謝手機構圖超厲害的團員幫我拍下這張有fu照
後來這張照片,變成我在蔚藍人文堂演講坂本龍一主題的海報主視覺,超讚~
精緻地中海風午餐
晚間入場衛武營歌劇院,欣賞《魔彈射手》😘
捕獲演出前,剛完成導聆的野生總監啦XD
今晚是首演場次,非常精彩,奧地利茵斯布魯克的製作空運來台,男女主角原卡再次登場合作,台灣歌手表現同樣出色,令人大呼過癮
全團在演出之後,「惡勢力」留在歌劇院內留下大合照XD
我也來Solo一張
Day.3
衛武營文化中心 專屬導覽
感謝副總監郭遠仙親自為我們導覽,豐富的資料與清晰的介紹,都讓大家耳目一新,更加認識衛武營每一個場館的特色
Canon 16-35mm 的星芒,特色非常明顯
這張照片裡有令人開心的玄機,知道的人就懂~
照例~還是要Solo一下
體驗認識衛武營媲美柏林愛樂廳的葡萄園式音樂廳,從特色與建築結構細節
Q&A 提問,讓大家進一步認識、了解更多細節~
再次留下開心的回憶,因為副座的解說實在太棒,對於大家的提問更是詳盡地回答,知識面含金量滿滿~「五告讚」啦!
走著走著,遇到這次在《魔彈射手》中一人分飾兩角的男中音增銘,剛好進入音樂廳準備梳化,趕緊來合照一張~我負責表演獻上愛心與飛吻的粉絲
結束我們專屬的導覽行後,與副座開心地合影於《魔彈射手》看板前
繼續Solo一下
與男主角Max的對望XD
這次蹦藝術音樂旅行的最後午宴
回到我們住宿兩天的菁英UKai鐵板燒餐廳用餐,為這次三天兩夜的《魔彈射手》音樂美食藝術之旅,畫下最美好的句點
期待再次出遊嗎?(是~~~)
明年,我們將啟動蹦藝術的《四季 - 藝起趣玩》系列,春、夏、秋、冬將各自精彩,敬請期待~
下一波2024年3月8日-10日,「遇見慕特與周善祥」等您加入喔~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節慶長笛樂團】長期招募 - 歡迎加入節慶長笛樂團 - 週週團練 持續招募團員中~
【節慶長笛樂團】長期招募 - 歡迎加入節慶長笛樂團 - 週週團練 持續招募團員中
【節慶長笛樂團 ⋅ 樂團介紹】
節慶長笛樂團由知名音樂家林仁斌擔任團長與樂團指揮,周欣穎老師擔任音樂總監。樂團藉由舉辦各式音樂會與文化藝術交流活動、邀請國內外音樂家參與,以多元化及各式長笛音樂與精采活動互相結合,宗旨在於發揚各式音樂、培養優秀音樂人才、推動國內外音樂活動、促進國內外音樂文化交流。

2023年11月26日,週日下午15:00-16:30,節慶長笛樂團於齊格飛藝術中心舉辦歲末年度音樂會~
以長笛音樂交流,共享音樂會的美好午後時光。
音樂會海報
感謝所有團員與音樂會來賓,音樂會順利圓滿落幕~
全體大合照
全體團員大合照
彩排+演出照片集錦
20230819_節慶長笛樂團於日本川崎長笛年會 音樂會彩排照片
【節慶長笛樂團】李鎮豪:《台灣風景意象》| Taiwan's Imagery of Landscapes | 2023 日本川崎長笛年會Liv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abeAZCWKjs
【節慶長笛樂團】西貝流士《芬蘭頌》J. Sibelius:《Finlandia》2023' 日本川崎長笛年會Live'
https://youtu.be/riwOuhTL6MA?si=n0PfZLWiTePcz1GS
【節慶長笛樂團】James Barnes: Alvamar Overture| 2023日本川崎長笛年會Liv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aX_3c2mkms
20190810_節慶長笛樂團大合奏 團體照

2019年8月17日 - 節慶長笛樂團前進日本福岡行前音樂會全團合照
2019年8月17日 - 節慶長笛樂團前進日本福岡行前音樂會全體合照
20190823-節慶長笛樂團於日本福岡長笛年會大合照
精緻.細膩.扎實的合奏技巧鍛鍊
【節慶長笛樂團 ⋅ 師資介紹】
音樂總監 周欣穎老師

精彩演奏欣賞
2018' 第五屆長笛國際藝術節 國家音樂廳 實況
杜普勒:《弄臣》歌劇幻想曲_雙長笛與鋼琴
Franz Doppler: "Rigoletto - Fantasie”, Op. 38
長笛/ 林仁斌 & 周欣穎
鋼琴/ 陳育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LtvqgrEJJA
【節慶長笛子團 ⋅ 成立宗旨】
節慶長笛子團,目前有二、三與五團,團練時間固定在週五、週六與週日,依據時段不同而命名。 樂團由知名長笛演奏家林仁斌與周欣穎老師兩位專業演奏家與師資聯合帶領,每週規劃固定長笛樂團團練課程。 節慶長笛子團除了團練課程,並安排規律的基礎與技術練習,讓團員們除了享受合奏樂趣外,也能循序漸進,在每週課程裡一步步地鍛鍊自己的基礎演奏方法與技術,追求進步築夢的快練。 而除了團練課程外,樂團亦結合國內跨領域優秀師資與音樂業界強棒群,固定於每季舉辦各種精彩音樂主題講座,讓所有愛好長笛的朋友們除了以更有效率與正確的方法練團演奏之外、更能認識喜愛音樂的同好,一起規劃國內外音樂會演出,讓自己的音樂人生更加豐富精彩。
【參與資格】 樂器自備 ⋅ 一顆喜愛音樂的心 【各團 團練時間】 *週五團: 週五 晚間 19:00-21:00(每週團練進行中) *週六團: 週六 下午 16:00-18:00(每週團練進行中) *週日團: 週日 下午 16:00-18:00(每週團練進行中)
【團練內容】
長笛演奏方法詳釋 |
【團練地點】
位於台北市市區,鄰近「雙連」捷運站。
優良、安全的團練環境與教學品質,是節慶長笛樂團最重視的,因此我們貼心準備了: ❤️專業用心的教學師資 ❤️舒適通風的團練環境 ❤️充足定期的酒精消毒 ❤️Hepa等級空氣清淨機 ❤️給團員的專屬改編樂曲
【團練費用分攤】
團員共同分攤場地使用清潔費與材料費等,詳情請來信或來訊,會再詳細說明。
【聯絡方式】
1. 歡迎洽詢節慶長笛樂團音樂總監茱麗葉老師,主動傳送訊息與我們互動聯絡,提出您的問題:
2.團長林仁斌老師信箱
jenpin888@gmail.com
團練實況錄影
符合您演奏程度的貼心編曲💕
快樂、正確地吹奏長笛~歡迎加入節慶長笛樂團:
快樂的節慶各子團 團練日常
團員們好聽又可愛的團練影片
https://youtu.be/nT_itsKAYmo
https://youtu.be/6doM-KfPmso
https://youtu.be/QCIyAdwjHXY
日本動漫《鬼滅之刃》主題曲 ⟨紅蓮華⟩
https://youtu.be/gaKnCtUztGA
常見問題:
Q:節慶長笛樂團的每週團練時段是?
A:各團練習時段如下: |
Q:節慶長笛樂團每週都固定團練嗎?
A:是的。 每週五、六、日皆有固定團練時間。且各團進度基本維持一致,所以也方便偶爾不同時段團員可以更換練團時段。 |
Q:我的演奏程度能夠跟上大家嗎? A:上課內容第一小時為技巧課,以所有演奏技巧為主,結合呼吸方法與演奏方法,達到持續鍛鍊基本功的目標。 第二小時為合奏,不同的曲目皆有不同程度的難易編曲,因此可以程度分配聲部,不會產生無法演奏的情況。 |
Q:可以請假嗎?
A:可以,但建議以更換當週其他時段為優先。為維護最佳團練品質,如需請假,本團規定是十週內不超過兩次(含),或至線上團練完成補課。 |
【節慶長笛樂團 ⋅ 精彩活動照片】
歡迎參加節慶長笛樂團開心的行列,與我們一同以音樂會友,豐富精彩人生❤️
2022年節慶長笛樂團年度音樂會
聖誕瘋爵士(VS)爵士風聖誕
2022年7月22日 蘭陽長笛音樂節
第十一屆節慶長笛樂團年度活動
特別課程《跟著大師吹長笛》
2020年節慶長笛樂團 特別主題研習課程(二)
2020年節慶長笛樂團 特別主題研習課程(三)
2019年10月 短笛體驗專題課程Part.1 :
2019年11月 短笛體驗專題課程Part.2:
活動照片
2019年12月 最新錄音室體驗課程 - 邀請知名錄音師左興
⟪與錄音師對談 - 如何應用數位錄音精進自己的演奏⟫

2018年8月份《暑假瘋長笛~快速學習 Let’s play!!!》活動照片










2019年 3月份特別課程~

3月份節慶長笛樂團要與國際長笛名家 ~ 亞諾敘.巴林特 János Bálint 近身對談囉💖 與一般大師班不同的是,這場特別課程我們可以與巴林特大師近距離交流,透過他的解說,更加了解長笛領域的點點滴滴與重要的知識,真是太令人期待了🌹
本場特別課程,節慶長笛樂團特別邀請長笛名家石雅老師擔任課程翻譯,林仁斌老師擔任活動主持,周欣穎老師負責整合大家的提問,本活動也特別感謝日本 Pearl Flutes 台灣總代理豪聲樂器的贊助與支持。 活動日期:2019年3月30號(週六) 活動時間:Pm 18:30-20:30 活動地點:豪聲樂器 藝術空間 活動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北新路三段207號2F(近⟪大坪林⟫捷運站)
2019年 7月27-28,《點燃你的長笛魂🔥》兩日特別課程
精彩活動照片
2019年8月份 日本福岡長笛年會
精彩照片
最新!節慶中低音長笛樂團
由純粹中音長笛與低音長笛所組成的合奏團,音色低沈優美,非常耐聽喔~
https://youtu.be/DQW9bYiIOZA
【BON音樂】巴赫:布蘭登堡協奏第三號簡介(Brandenburg Concerto No.3)
【BON音樂】巴赫:布蘭登堡協奏第三號簡介
Introduction of Bach's Brandenburg Concerto No.3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巴赫:布蘭登堡協奏曲 介紹網頁
巴赫:布蘭登堡協奏曲第三號
編制:三把小提琴,三把中提琴,三把大提琴與(數字低音低音提琴)+大鍵琴。
原始手稿欣賞
六首布蘭登堡協奏曲,六種風情
1721年,巴赫創作了六首大協奏曲,署名題獻給布蘭登堡的克里斯蒂安·路德維希侯爵(Christian Ludwig),標題為《六首不同樂器的協奏曲》。
克里斯蒂安·路德維希侯爵(Christian Ludwig):

這六首《布蘭登堡協奏曲》,每首都有著各自不同的獨奏樂器,並具有當時器樂寫作盛行的「大協奏曲」(Concerto Grosso)形式,也就是具備「主奏部」(Concertino)與「樂團協奏部」(Tutti);音樂上則為「Ritornello」:即「Solo」與「Tutti」。
《布蘭登堡協奏曲》資料與獨奏樂器一覽:
Concerto | Key | BWV | Solo |
---|---|---|---|
Brandenburg Concerto No. 1 | F major | 1046 |
|
Brandenburg Concerto No. 2 | F major | 1047 |
|
Brandenburg Concerto No. 3 | G major | 1048 |
|
Brandenburg Concerto No. 4 | G major | 1049 |
|
Brandenburg Concerto No. 5 | D major | 1050 |
|
Brandenburg Concerto No. 6 | B-flat major | 1051 |
|
歷史知識篇
弦樂:弓的演進
巴洛克時期的提琴與弓
The Baroque violin and bow | Netherlands Bach Societ
維奧爾琴介紹
The viola da gamba | Netherlands Bach Society
巴洛克木長笛介紹
延伸閱讀
巴赫:無伴奏長笛組曲 BWV1013
Marten Root, Baroque flute
各種鍵盤樂器介紹
藝文誌 西洋古樂 鍵盤篇 Introducing Harpsichord and Pipe Organ (Cantonese, Chinese Subtitle) 粵語中字
Bach – Concerto in A minor BWV 1065 | Netherlands Bach Society
談早期的鍵盤協奏曲
在莫札特之前,早期鍵盤協奏曲作曲家以C.P.E. Bach為領導人物。
這幅知名的「無憂宮長笛音樂會」場景,由畫家阿道夫·馮·門澤爾(Adolph von Menzel)生動地畫出18世紀時,普魯士君王腓特烈二世(歷史上稱之為腓特烈大帝)在他名為「無憂宮」的音樂廳裡吹奏長笛的樣貌,坐在大鍵琴前演奏即為 C. P. E. 巴赫。作為音樂家,腓特烈大帝文功武治,功績顯赫,在音樂上亦非常有著墨:共創作了四首交響曲和約100首奏鳴曲。而在文學與藝術部分,除了和文學家伏爾泰經常有交流,也與許多當代著名哲學家和藝術家有聯繫。
而作曲家J.S. Bach、J.C. Bach、Soler、Wagenseil、Schobert、Johann Baptist Wanhal 而至海頓,皆有不同的鍵盤協奏曲問世。
例如巴赫的第五號布蘭登堡協奏曲,也存在著以鍵盤作為三件主要獨奏樂器之一(小提琴、長笛與鍵盤):
從當時所盛行的協奏曲作品,包括了器樂協奏曲與鍵盤協奏曲,皆有著管弦樂合奏和獨奏段落的交替,也若干程度地反映出巴洛克時期的歌劇傳統(樂器演奏/歌唱交替進行),稱之為「反始曲式」(Ritornello Form)
即便後來的莫札特鋼琴協奏曲的第一樂章,也喜愛使用「反始曲式」作為基本形式;在莫札特的小提琴協奏曲中,也可以看到相似的結構。
什麼是Ritornello Form?
巴洛克時期興起的器樂作曲手法
廣泛地使用於第一與第三樂章
以代稱進一步說明
樂段代稱:
| R–A1—R–A2—R | B | R–A1—R–A2—R ||
第五號布蘭登堡協奏曲手稿樂譜,樂曲開頭的「Ritornello」主旋律:
第五號布蘭登堡協奏曲(BWV 1050)「Soli 主奏樂器」是小提琴,長笛和大鍵琴,「Tutti 大團」是弦樂器與低音聲部。也是六首布蘭登堡協奏曲中,演奏長度最長的一首(總長約20-22分鐘)。
最值得觀察與欣賞之處,是除了高音兩聲部(長笛與小提琴)之外,大鍵琴在此曲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包括第一樂章就具有大鍵琴精彩的獨奏裝飾奏(Cadenza)。
以巴赫的第五號布蘭登堡協奏曲為例,介紹當時盛行的「Ritoenello Form」寫作方式:
Concerto Grosso (and Ritornello Form) Explained
第三號布蘭登堡協奏曲 曲式結構
第一樂章:G大調,2/2拍
曲式段落
段落(小節數) | 調性 | 補充 |
Ritornello 1 (1-8) | G and D major | |
8-15 | G and D major | |
15-23 | G and D major | |
23-31 | G and D major | |
31-39 | C, D and G major |
段落(小節數) | 調性 | 補充 |
Ritornello 2 (39-46) | G and D major | |
46-58 | G, D major and E minor | |
58-77 | E minor, A major, D major, G major and B minor | |
77-101 | B minor, G major, D major, A major, E minor and A minor | |
101-126 | A minor, E minor, G major, D major and G minor | |
Final Ritornello | G and D major |
第1-8小節,也就是第一次Ritornello,呈示出完整第一樂章的主題、動機與旋律,是欣賞本樂章最關鍵的素材。
特色分析:
- 第一小節即出現本樂章最重要之三大動機: 「紅色」、「藍色」以及「綠色」
- 藍色和綠色動之關聯性為:八分音符節奏。
- 第二小節即轉調到D大調。
- 第三小節調性轉回G大調
- 第五小節最後,調性轉為D大調
- 第六小節的第二拍,再次回到 G 大調。
- 從第七小節開始,小提琴和中提琴齊奏。 大提琴與數字低音聲部由從第二拍開始加入
單一性
由於巴洛克音樂樂章多具備強烈的性格單一性,一旦樂曲個性被決定,就不易再更動;因此,好好地認識「第一次Ritornello」,是欣賞本樂章之最重要關鍵。
完整樂譜欣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Azn7cfNS-c&t=6s
第二樂章:慢板
+個性裝飾奏 / (僅使用兩個和弦的超級設計!)
第三樂章
二段體(Binary form,AABB)
音樂演奏欣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dsyNwUoON0
補充資料
柯賴里:大協奏曲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ogo52iFeB0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BON音樂】追憶「教授」永遠的坂本龍一:音樂人、搖滾人、孤獨的音樂琴人~
【BON音樂】追憶「教授」永遠的坂本龍一:音樂人、搖滾人、孤獨的音樂琴人~
All about Ryuichi Sakamoto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永遠的坂本龍一
如同貝多芬的命運主題,坂本龍一也擁有全世界最熟悉的「電影音樂主題」~他的《末代皇帝》主題,與電影中漂泊滄桑的帝國末日結合,感動全世界所有觀影人,而他本人更自1987年起,廣受全球注目,正式成為重要電影配樂作曲家。
這場音樂講座,林仁斌老師將為您帶來豐富影音的坂本龍一,與您一同追憶坂本龍一音樂生涯中的各種多面向,共度美好蔚藍人文堂音樂好時光。
“我對數字沒有甚麼特別了解,但我的名字裡有個「一」字,我不愛跟別人比來比去,為「第一」拼過死我活,我只是不想重複他人。我想變得獨一無二,成為唯一,這便是我的願望。”
~坂本龍一
先欣賞坂本龍一親自指揮演奏的《末代皇帝》電影主題:
綠楊芳草幾時休.淚眼愁腸先已斷
《末代皇帝》(Where is Armo)
1932年溥儀婉容真實影像,兩人同框氣場全開,保鑣侍衛一一緊跟!
接著是~
坂本龍一《聖誕快樂勞倫斯先生/Merry Christmas Mr.Lawrence》
沈重、壓抑,音樂卻絕美的電影~《俘虜》/《聖誕快樂勞倫斯先生》
《俘虜》/《聖誕快樂勞倫斯先生》電影片段
坂本龍一.親自解說音樂中的元素與想法
【和弦知識篇】
大和弦的四種口味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Dqxj3Ax8LU&t=283s
大和弦裡的第 11 度音?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WiPsLWzPNo&t=198s
讓你瞬間醉心的各種坂本龍一❤️:
(00:04) Tamago 2004 - Ryuichi Sakamoto
(02:54) Shining Boy & Little Randy - Ryuichi Sakamoto (07:50) 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 - Ryuichi Sakamoto (13:26) The Sheltering Sky - Ryuichi Sakamoto (18:21) A flower is not a flower (Instrumental) - Ryuichi Sakamoto (21:32) Bibo no Aozora (Instrumental) - Ryuichi Sakamoto (26:43) Mizu no Naka no Bagatelle - Ryuichi Sakamoto (30:29) Ieta - Ryuichi Sakamoto (33:50) 반복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YFTnJF8aPM&t=2038s
→坂本龍一的維基百科網頁
2023年8月,美國知名《新聞週刊(Newsweek)》日本版雜誌,票選為世界尊敬的百大日本人。
坂本龍一.從頭說起
以下內容引自於《YOLO Lab! 你只活一次!體驗音樂、生活、科技、電影和活動的無盡樂趣!》,附上原始連結以供參考。
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不認識坂本龍一的,一種是喜歡坂本龍一的。|如果你是前者,那你借我十分鐘你一定不會後悔。
謝謝你永遠的教授 坂本龍一 Ryuichi sakamoto 不敵病魔享壽71歲 | 謝謝教授治癒了我們無數人的心靈。
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部發生一場震級達9.0的大地震,海嘯隨之而來,席捲周邊的福島、岩手、宮誠三縣,其中位於福島縣的第一核電站受到嚴重損傷,導致核洩漏,成為禁區,史稱東日本大震災。
作為環保主義者的坂本龍一在聽聞此事後,於第二年前往核洩漏禁區,以一個音樂人的身份,給無家可歸的災民演奏了一場音樂會,他試圖通過這種方式,傳達一些力量,鼓勵人們臨危不亂,並且敬畏自然。
據最終的資料統計,東日本3.11大地震導致15895人死亡,1115人失蹤,其震級在人類歷史上排名第五,它造成核洩漏所留下來的後患,直到今天也還未被完全解決。
而當我們將視野擴大,縱觀全球近十年的情況,我們會發現這次地震其實「微不足道」,由於人類這些年對於環境的污染,導致氣溫升高,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使得地層承受的壓力進入超負荷狀態,發生斷裂。
2008年,汶川8.0級地震;2009年,印尼7.9級地震;2010年,智利康塞普西翁8.8級地震;2013年,伊朗邊界7.8級地震;2014年,新疆7.3級地震,在這一場又一場的災難中,無數的人失去了生命。每當災禍來臨,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做法和看法,但無論如何,每一個人類都在用「自然」的方式去施行「自然」賦予我們的「權力」,這「權力」有「善」也有「惡」,「惡」的人破壞自然,「善」的人不忍直視,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立場和說辭,這是眾生相,不可避免。
在3.11大地震過後,日本九州電力公司決定重啓當時被損壞的核電站,這個決定使得坂本龍一站在了前者的對立面,成為全日本最堅定的「反核活動」人士之一。
2012年,坂本龍一和作家大江健三郎在東京發起了以「再見核電站」為主題的10萬人集會,2013年,他又參加在東京舉行的反核電演講會,持續呼籲人們保持反對核電站的決心。2014年,他又在「日本大地震三週年」東京市民集會上再次強調放棄核電。用他自己的話來說,環境不會自行毀壞,它毀壞是因為人類的活動,所以我們要去修復。
很遺憾,他的抗議沒有達到效果,3.11地震所導致的核洩漏之後,日本在3年內一共恢復重啓了9台核電站機組,阪本龍一的努力功虧一簣。
其實,我們很難去評判核電站和坂本龍一在對立時的「對」或「錯」,很明顯,任何一件事情總有它的內在邏輯,而這層邏輯在表面所呈現的,通常都會一分為二處於對立的狀態,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核電站所牽涉的層面太廣,不是說取締就可以取締的,而對於民眾來說,又免不了要遭受並承擔前者所造成的不良後果,這中間,總有著不可調和的對抗性,而「對抗性」這個現象,一直是這個世界的常態。

在大眾眼裡,坂本龍一是一位天才藝術家,是當年那個寫出《Merry Christmas Mr.Lawrence》且風華正茂的偶像,也是一位帥氣的演員。
可是大眾並非真的意識到,真正的坂本龍一比這要更為立體,他絕非只是一個音樂家,在所有這一切光鮮亮麗背後,他一直是一個極為多面,甚至很「自相矛盾」的人,很多時候,這種矛盾在他內心所產生的衝突,也正是他創造力的來源。
當年福島核洩漏事件之後,阪本龍一在現場找到一架曾被海嘯淹沒過的鋼琴,這架鋼琴已經嚴重走音,他說:「我只是想聽聽它的聲音」,於是他彈了起來。
2017年4月,專輯《async》問世,其中有一首名為《disintegration》的作品,在這首作品的開頭,我們可以聽到鋼琴弦被悶住而發出短促的,甚至有些刺耳的,令人不安的聲音,而這個聲音,正是來自當年那架從海嘯中幸存下來的鋼琴,坂本龍一曾在自己的紀錄片《CODA》中說:
「鋼琴是通過’文明的力量’讓自然符合人類的標準,海水重擊鋼琴,對人類而言他們是失準的,本質上,它們只是恢復了自然中原本的狀態。」
其實,評判音樂家的「好」和「壞」並非真的有什麼意義,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我們會發現,一個藝術家的作品並不真正取決於他的藝術技巧,而在於他如何感知到這個世界上除了藝術之外的事情。
有句話叫「藝術來源於生活」,正是此意。
坂本龍一在《disintegration》一曲中所做的事情,並非有什麼技巧,他不過是用最簡單的方式製造了一系列大眾並不認為是「音樂」的聲音而已,他這麼做的目的,僅僅只是為了表達「掙扎」的狀態。
用他的話講,這是萬事萬物的共通性,當人類用自然界的金屬材料製造了琴弦,也就同等於改變了它的自然狀態,於是當你很久不彈琴,它就會掙扎著回歸自然狀態,例如走音,例如斷裂,而掙扎過後最嚴重的結果,是毀滅。
人類試圖改變和利用自然,建起了核電站,一場地震,掀起一陣海嘯,毀掉了核電站,自然在掙扎,人類也在掙扎。
「disintegration」一詞,意為「解體」,這個名字,坂本龍一用得很貼切,在他的眼裡,這世界上幾乎一切人造物都對自然具有不同程度的破壞性,大至核電站,小至一根琴弦。
作為一個極富成就的音樂家,他熱愛著音樂,卻又在和音樂抗爭著,熱愛是因為他「入世」,抗爭是因為他「出世」。於前者來說,他覺得音樂無比美麗,於後者,他認為音樂是人造物,我們的樂器是人造物,是不自然的狀態。
在他的口述自傳《音樂即自由》中,他曾說:
「無論是德彪西、馬拉美、披頭士,或是巴赫,一切的美好全部是假象。即使是現在,我仍有這樣的想法。然而,這些假象卻是我唯一擁有的表現方式」。
他一面用奇思妙想搭建出一個獨一無二的音樂世界,一面極力否認這個世界,而最終,他因為別無它法,只能選擇妥協。
其實,藝術家最有意思的地方,是他的內心,這是他們作品中標誌性印記的唯一來源,相對於更富有「可聽性」、更「悅耳」的音樂來說,坂本龍一所做的音樂一直都具有很強的先鋒性,且從不流俗。
無論我們說他的音樂是氛圍音樂(Ambient music)也好,實驗音樂(Experimental music)也好,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從未停止探索,而因為有了探索,才有了「創造」,而「創造力」的來源,是掙脫,也是尋找,阪本龍一自己曾說,這世上沒有完美的專輯。
換句話說,「不完美」是動力,它總催促著藝術家去尋找一些「完美的」、「永恆的」事物。
好比鋼琴這件樂器於他而言就是不完美的,它不僅扭曲了自然,而且無法產生能夠一直延續下去的聲音,在觸碰琴鍵的那一刻,聲音響起,過一會兒,它便消失。阪本龍一說:
「我的內心一直嚮往不會消失、持續不墜、不會衰弱的,和鋼琴聲相對的聲音,如果用文學來比喻,就是永恆。」
於是,我們不難理解他的矛盾,當他越用力地尋找永恆的、不朽的事物,這個世界也在他眼裡會越容易地容易腐朽。其實阪本龍一的內心,有著很不安、迷茫的一面,他想要和這個世界之間建立起牢固的連接,確定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位置。
所以我們也可以說,他無比熱愛這個世界,偶爾,他會表現得很既好奇又叛逆。
小時侯.從頭說起
小學時代,坂本龍一的母親讓他去學習鋼琴,很難想象,那時的他雖然只是個孩子,卻對巴赫的音樂深深著迷,對於左撇子的他來說,演奏巴赫的作品能夠獲得很大的樂趣,因為在巴赫的音樂中,左手的演奏非常重要。但儘管如此,他從不真正去練琴,但音樂天賦已經很明顯。
小學五年級,他的鋼琴老師建議他去跟隨東京藝術大學作曲系的教授學習作曲。在這個時期,他聽到了搖滾樂,愛上了 The Rolling Stones 的放蕩不羈,又在 The Beatles 的音樂中瞭解到了「九和弦」。
德布西的音樂播放清單
https://open.spotify.com/artist/1Uff91EOsvd99rtAupatMP?si=UOlVxLhuSHGE7S84QWK15Q
而同時,他開始真正思考一些「本源」的問題,像當時的許多年輕人一樣,他迷上了哲學如笛卡爾、心理學如弗洛伊德,而這一切,將逐漸成為他日後音樂生涯的另一塊拼圖,這時候的他,內心「不安」的種子正在逐漸長大。
在初中快結束時,阪本龍一依然沒有正經學習過學校的課程,有一天,他發現新宿高中的校服很好看,認為自己穿起來一定很帥氣,於是因為一個這樣單純的理由,他用了一個月的時間發奮圖強,最終考入了新宿高中。
而當時的日本恰逢動蕩時期,似乎考入高中,穿上好看的校服就已經過足了癮,於是他又開始逃課、參加學生遊行,並且抵制高考。
那時候在他的學校有一個傳言,說坂本龍一戴著安全帽在被封鎖的學校操場里用一台鋼琴演奏 Debussy的音樂。更有意思的是,他一邊抵制高考,參加遊行,表面上很激進反叛,卻又偷偷地報考了東京藝術學院,成為作曲系的學生。
大學期間,他繼續保持著從前無所事事的狀態,除了民族音樂學的課程之外,其它的課程他一概不上,這時的他留著一頭長髮,經常赤裸著上身,一副「嬉皮」模樣。
註:嬉皮(英語Hippie或Hippy的音意譯)本來被用來描寫西方國家1960年代和1970年代反抗習俗和當時政治的年輕人。嬉皮士這個名稱是通過《舊金山紀事》的記者赫柏·凱恩普及的。嬉皮士不是一個統一的文化運動,它沒有宣言或領導人物。嬉皮士用公社式的和流浪的生活方式來反應出他們對民族主義和越南戰爭的反對,他們提倡非傳統的宗教文化,批評西方國家中層階級的價值觀。
而逐漸地,他又發現音樂學院是一個很無聊的地方,同學也很沒意思,反倒是旁邊的美術學院裡有一些思想前衛、性格鮮明的同齡人,而且那裡還有許多音樂學院根本找不見的搖滾樂隊,於是他天天和美術學院的朋友混跡在一起,在這期間,他又對電子音樂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70年代,他認識友部正人,二人開始合作。
再後來,他又認識了細野晴臣和高橋辛宏,於是便誕生了Yellow Magic Orchestra(YMO)這支樂隊。
有趣的是,這支樂隊在日本本土並未獲得太多反響,卻在歐美地區一炮而紅,他們的作品《Behind the mask》一度成為經典,引來Michael Jakson翻唱。
《Behind the mask》Y.M.O.原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cfJkH2gbcc
《Behind the mask》Michael Jackson 翻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bOkWTprifg
對於坂本龍一來說,YMO讓他有了足夠的空間去發揮自己在電子樂上的抱負,從大學起,他便對電子樂非常感興趣,相對於其它類型的音樂來說,電子樂更為「先鋒」,而這種「先鋒性」,正是他熱衷去探索的。
1978年,YMO發行的同名專輯專輯《イエロー・マジック・オーケストラ》(Yellow Magic Orchestra)當中,有一首名為<コズミック・サーフィン>(衝浪)的作品。
在這首作品的結尾,我們可以很明顯地聽到他們是如何用電腦來模擬出各式各樣的,在左右聲道不斷交替轉換的音效。這對於今天的我們來說,也許很平常,但在當年,我們今天所普遍使用的電腦都還未真正被開發成型。
而在專輯的另一首作品《東風》的開頭處,我們又能聽到Synth-PoP的影子,同時,Synth-PoP也是在70年代末才開始嶄露頭角。
用今天的話來說,當年的YMO在音樂中融入了一種很「潮」的元素,迄今為止,也依然有許多音樂人熱衷於這種元素,比較明顯的例子,是Taylor Swift《1989》專輯中的開場曲《Welcom To New York 》。
其實坂本龍一對於電子音樂的喜愛,一直保留到了今天。
對於他來說,尋找到自己想要的音色,或是任何一種有趣的、不同的聲音都是他在音樂生涯中所一直堅持的,他從來不是一個固步自封的音樂家,所以他能喜愛電子樂,並不奇怪。
1983年,YMO解散,理由很直接:坂本龍一不太喜歡出名的感覺。
相對於做一個被大眾喜歡的偶像人物,他更傾向於不被打擾的,沈靜的做自己的音樂,YMO的生涯固然值得回味,但他還是走上了單飛的道路,一直持續到今天。
Yellow Magic Orchestra(YMO) 播放清單
https://open.spotify.com/artist/2JIf5JxI3ypOSfrfNIIMQE?si=tpriECkUQVmCzmv0w2I-ow
早在1978年10月,坂本龍一就發行過個人專輯《Thousand Knives》,甚至在專輯同名曲中使用了毛澤東《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作為採樣。

僅僅從1978年到1991年之間,他所發行的專輯數量就多達十多張。在這期間,他還曾由現代音樂轉向民族音樂。
在專輯《Neo Geo》當中,坂本龍一大量使用了沖繩島的土著音樂元素,結合當年的電子合成器和日本箏,這一點在專輯裡一首名為《Okinawa Song》的作品中體現得很明顯。
接著,在1992年僅僅一年內,坂本龍一又連續發表包括電影原聲在內的《Wuthering Heights》、《Peachboy》、《Tacones Lejanos》、《Heart Beat》四張專輯,這樣的高產狀態,其實是比較罕見的。
而從1988年開始,他又開始連續獲獎,這其中除開各類格萊美、奧斯卡以及電影節的獎項之外,他還獲得過「法國藝術及文學勳章軍官勳位」、「巴西國家勳章」。
如果說一個人獲得的榮譽代表這個世界對他的認可,那這個世界早已對阪本龍一贊不絕口。他年少有成,有著過人的才華,是大眾的偶像。但他卻說:
「要用音樂去拯救別人,是絕對做不到的事。因為它就是一群認為自己無可救藥的人所創作的悲嘆曲。」
他一邊否認著音樂,一邊創造著音樂,永不枯竭。
好比《末代皇帝》的配樂,他於中國的長春用一架年久失修的鋼琴,在一個禮拜內完成了45首作品,最終拿下當年的奧斯卡最佳配樂獎。
兩年之後,《末代皇帝》的導演貝托魯奇(Bernardo Bertolucci)邀請他再次合作,為自己的新電影《遮蔽的天空》創作配樂,就在配樂創作完成即將錄音之際,貝托魯奇卻臨時變卦,說這個前奏他不喜歡,要馬上改。
坂本龍一回應,這不可能。於是貝托魯奇(Bernardo Bertolucci)用另一位作曲家刺激他:「如果是莫里康內(Ennio Morricone),他一定可以完成」。
殊不知坂本龍一這人是激不得的,接著阪本龍只用了半個小時,改好了前奏,最終,這部配樂成為歷史上的經典,獲得了第16屆洛杉磯影評人協會最佳配樂獎。
在《遮蔽的天空》片尾,有這樣一段話:
「正因為我們不知道自己何時會死,所以我們總是以為生命永不枯竭。可是沒有什麼事情是永恆的,它也許只會發生一兩次。」
許多年後,在坂本龍一的紀錄片《CODA》當中,他說:
「也許還能活二十年,也許能活十年,也可能只有一年,一顆心還是提著的。所以為了不留遺憾,我想創作出更多拿得出手的作品。」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xMzbY9anps

聽阪本龍一的音樂,聽的是他的人。這樣的人,錯綜複雜,卻妙趣橫生。
2001年9月11日,坂本龍一在紐約的家中聽到窗外傳來幾聲巨響,於是他來到門外,看到慌亂的人群,就在不遠處,雙子塔正冒著滾滾濃煙,一個接著一個的小小人影從上面墜落下來,整個城市陷入一片從未有過的恐懼當中。
在這之後的一個禮拜內,他忘記了音樂這件事情,就像身邊許多親歷9.11事件的人一樣,他陷入了沈默。
一個禮拜之後,有人在時代廣場唱起了The Beatles的《Yesterday》,這才讓他想起來,原來這個世界上還有音樂的存在呀。
他說:「有那麼一刻,我特別想去探尋人類的源頭,因此我來到了非洲肯尼亞北部一個與世隔絕的村莊,這裡的生活是秩序井然的,其實種族本來就是一個巨大的偽命題,因為我們每個人的祖先都是非洲人,我們都來自於那個三十來人的非洲家族,我們本是用一種語言和音樂交流的一家人。而現在,我感覺我們的文明繁衍至今,已經產生了無數條巨大的鴻溝。」
人類的「本源」問題,我們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思考過,可能年輕的時候會思考得更多一點。而隨著漫長生命的流逝,我們其中有的人已經忘記了這個問題,而有的人,卻從未停止,這二者之間,並不矛盾,唯一的區別,是後者比較不安罷了,坂本龍一便是如此。
學者王東岳曾經說:「美的享用者都是失位性的淪落者」。我們從單細胞生物分裂進化而來,卻無法脫離那個最簡單、原始的「根」。弗洛伊德也曾說過,「人心最深處的渴望,是回到原始狀態。」經過了無數個世紀的變遷,我們成為了人類,變得很智能和「高級」。
註:王東岳 筆名“子非魚”,提出的一個假說,一個新的萬物演化規律——“遞弱代償原理”。而所謂遞弱代償也就是說就是說世間之物,一代一代(遞)變得越來越複雜是靠捨棄自身的生存強度(弱)來實現的,而生存強度越低就需要更多的支持因素,這個支持因素就是“代償”。於是貌似越來越強,但是個體依賴性越來越大,總體生存度越來越低。
而愈是高級的生物,屬性越複雜,於是我們對生存所需資源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但因為我們趨向「原始歸一」的渴望,我們必須發展出一種可以和它相連接的橋梁,這個橋梁在人類身上體現為「精神世界」,我們所說的「美感」,就在這個間隙里誕生,是一種我們都體會過,但很難說清楚的感覺。
而我們「失位」,是因為我們已經「回不去了」,於是,掙扎成為常態。

弗洛伊德的學生榮格將前者的理論往前發展了一步,用「陰影」來解釋人心的底層慾望,好比怕水的人,可能在自己的家族中,曾有過先輩溺水而亡的經歷,於是後代便一直「記得」這個陰影,本能的對水產生恐懼,避免重蹈覆轍。
這樣一來,他們家族在繁衍的過程中,實際上歷經了更多動蕩的「失位」狀態,後代就愈發不安,而愈是不安,他就愈要去尋找「永恆」,而同樣的,在榮格的理論中,偉大的創造力總是深藏在陰影中。也許,這便是為什麼坂本龍一能在音樂上擁有如此的奇思妙想,卻又總是極力否認音樂,否認這個世界,認為一切都是不自然的狀態。
而如今的坂本龍一已經67歲,他鼓勵「悲觀思考,樂觀行事」。
在兩年前的一則採訪中,他曾說:
「我總是在意識深處問自己,什麼是音樂?我們為什麼要做音樂?這幾乎是人類共同的話題,任何事情都可以是這個答案,所以我總是關注每一件事。」
在看到塑料袋導致海洋生物死去時,他很悲觀,卻又一直相信人類有希望。而反過來,他「相信希望」這件事情,是因為他看到了「沒有希望」的一面,他總是比別人看到的更多。
2014年,坂本龍一被確診為喉癌三期,因為這件事情,他有生以來第一次停下了創作,開始接受密集治療。
對於這段經歷,他曾說:
「幾乎有一個月,我沒辦法聆聽、演奏或者創作音樂,因為我太緊張了。」
如此熱愛生命的一個人,卻患上了癌症,的確是噩耗。他就和我們每個人一樣,在生命綿延不斷時,也會懼怕死亡。
第二年的春天,他再次回到音樂中,接受了電影《荒野獵人》的配樂。用他的話來說,這部電影救了他。很慶幸,他最終戰勝了病痛。
這次經歷讓他對生死有了更多的思考。
2017年,他把所有一切都融進那張名為《Async》的專輯中,並且在紐約公園大道軍械庫完成了首演,在這次演出中,他使用了許多電子樂的音效,用5.1環繞立體聲為聽眾創造出沈浸式的體驗。同時,他還在專輯中討論了很多理念,例如同時性、量子物理等等。
《Async》專輯欣賞
https://open.spotify.com/album/2OKN3NwlITzfVpDJecA4Z3?si=gBCuFLdkTdO-RihdVq5MlA
這張專輯中有一首名為《Solari》的作品,取材於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的同名科幻片:
https://open.spotify.com/track/2ZYyuqKe7T64UqWVuW7CkS?si=cfee471c4f934f8b
而為了同電影中所討論的科學、神學相呼應,他特地在作品中使用了聽感極為「復古」的合成器音色,製造出綿延不斷的、迷幻的音響效果,這和當年那部鼻祖式科幻電影《2001:太空漫遊》中的配樂有異曲同工之處。
其實以阪本龍一的風格,以此為題創作音樂並不奇怪。他這一生,都在尋找什麼是永恆的、唯一的、最終的。
在專輯的另一首作品《ubi》中,想必任何人都能感覺到他音樂中的空亡、孤寂,以及對萬物的敬畏:
https://open.spotify.com/track/25Sv3SN7Xz3r5rz5xzOMPm?si=c85d3a3457d54824
而這種瀰漫性的感受,在另一首作品《Life,Life》當中體現得更為明顯:
https://open.spotify.com/track/7npQjukEKQQYiqSWtqeCvW?si=04c006326fb248e5
他特地邀請音樂人David Sylvian朗讀了一首由俄國詩人阿爾謝尼.塔可夫斯基所寫的詩:
「我曾遇見,我曾夢見;偶爾,夢境重現,如同一切都重現,一切都重生,而你,也將夢見我曾夢見的一切;來自我們自己,來自這個世界;像海浪推動著海浪,在海岸上碎裂;像星星、像人、像飛鳥;夢、現實、死亡,一層層襲來;不期而至:是,我是,我也將是;生命是從奇跡而來的奇跡,又創造著奇跡;我獻出我自己,像孤兒一般屈膝;孤寂-透過鏡子-我反思著自己;城市與海洋,斑斕著、加劇著;像一個母親帶著眼淚擁抱她的孩子。」
在今年法國一部戲劇電影《Proxima》由《少女離家記》(Mustang)編劇艾莉絲溫諾寇(Alice Winocour)執導,,也邀請到了阪本龍一製作配樂,故事描述莎拉為一組國際航空員中唯一同時身兼母親的成員,為了為期一年的太空站任務正在接受各種所需的訓練,同時也必須在照顧七歲女兒的生活起居之間取得平衡。
其他演出卡司還包括麥特狄倫(Matt Dillon)、桑德拉惠勒(Sandra Hüller)、拉斯艾丁格(Lars Eidinger)、阿列克謝法特耶夫(Alexey Fateev)等,此片在多倫多影展首映過後獲得「站台」競賽單元的榮譽獎,將在 11 月 27 日法國上映。
電影《Proxima》預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c_S4BNMiAE
電影《Proxima》播放清單:
https://open.spotify.com/album/7t0jY4YHKGVnrv1pKfxzdj?si=AJToImpjQ3uT5vbj-UMO7A
縱觀坂本龍一的一生,他是音樂人、探索者、環保主義者、反核運動人士、詩歌愛好者,他善良,又孤寂,充滿著好奇,又充滿恐懼,矛盾,卻自由。
他的一生如同那台鋼琴,掙扎且渴望著自然的一切,在接下來的生命當中,他還將繼續探索下去,好比一齣戲劇,名字叫「永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aDQmhwv9oE
*以上文字/圖片,取自自於《YOLO Lab! 你只活一次!體驗音樂、生活、科技、電影和活動的無盡樂趣!》,附上原始連結以供參考。
【中字】坂本龍一親自解說《Merry Christmas,Mr Lawrence》
再次欣賞~
Ryuichi Sakamoto 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DaQF-LNrug
電影《遮蔽的天空》(The Sheltering Sky)主題音樂演奏
延伸閱讀
【坂本龍一離世】日本樂壇至尊教授 New Balance波鞋是他的最愛
坂本龍一離世|最愛眼鏡Jacques Durand 為何教授鍾情法國品牌?
【坂本龍一離世】盤點教授10個廣告演出 保險最青澀 啤酒超狂野
坂本龍一離世|關於教授的十件事:高達迷、臨時上陣末代皇帝配樂
【坂本龍一離世】去年線上獨奏會成絕唱:已經沒有體力現場演出了
坂本龍一:最後的線上音樂會
為什麼一個日本人的趣事能讓外交部表示哀悼?又能讓萬千國人自發悼念?坂本龍一現象分析
【補充資料】坂本龍一享壽71歲病逝,你曾被他的音樂感動嗎?透過這部片,一起認識過去不同時期的坂本大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ydGB-moMdU
【記錄片】"Ryuichi Sakamoto: Coda"記錄片《坂本龍一:终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9BEkEpVLb4&t=301s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BON音樂】義大利傳奇電影配樂作曲家 -莫利克奈 Ennio Morricone
【BON音樂】義大利傳奇電影配樂作曲家 -莫利克奈 Ennio Morricone
Legendary composer and conductor of film music -Ennio Morricone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義大利傳奇電影配樂作曲家 - 莫利克奈 Ennio Morricone

人若精彩,天自安排
(基本資料整理於網路與維基百科,並附上超連結方便檢索)
你知道嗎?以《狂沙十萬里》、《鏢客三部曲》、《馬可波羅》、《教會》、《四海兄弟》、《新天堂樂園》及《王子復仇記》、《西西里的美麗傳說》、《海上鋼琴師》、《A Pure Formality》等經典配樂享譽國際的義大利傳奇電影配樂嘉作曲家,居然等到2016年,已年屆87歲高齡,才終於憑藉與導演昆汀塔倫提諾合作的電影《八惡人》(The Hateful Eight),才終於拿下人生第一座奧斯卡原創配樂大獎。
這是多麽令人意外的科普!
曾榮獲兩次葛萊美獎,兩次金球獎,五次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等多項音樂獎項的意大利傳奇配樂家莫利克奈(Ennio Morricone, 1928-2020),2016年終於以電影《八惡人》榮獲第8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音樂獎。莫利克奈的故事告訴我們,一輩子未必要為了「能夠得獎」與否才去努力,反而應該傾盡自己的全力,等待花開結果的時刻來臨~創作至87歲終於榮獲小金人鍍金成功~更是實至名歸!
阿母~偶終於拿到奧斯卡啦~~(設計旁白)
打敗約翰威廉斯,成功奪金的記錄瞬間,全場起立鼓掌,超級感動:
https://youtu.be/8977YNfJdBU
2007年時,莫利克奈就已榮獲奧斯卡終身成就獎,也是史上第二位獲此殊榮的作曲家。(第一位是作曲家阿萊克斯·諾斯(Alex North,電影《欲望號街車》(1951)與《第六感生死戀》(1990)配樂家作曲家)
當年從77歲的名導演兼演員克林伊斯威特(Clinton Eastwood, Jr. b.1930)手中接過奧斯卡金像獎終身成就獎,老大哥79歲的莫利克奈(Ennio Morricone, 1928-2020)顯得意氣風發~
奧斯卡金像獎終身成就獎得獎影片:
https://youtu.be/HJDN1e_OIKw
量多質精 驚人的配樂傳奇
(基本資料整理於網路與維基百科,並附上超連結方便檢索)
半個多世紀以來,莫利克奈以每年最高20多部配樂的驚人數量,為世界各國的電影貢獻了500多首電影配樂。算上非官方的影片數量,更達到近700部之多,光是他所擔任配樂的電影數量就應該在金氏世界紀錄記上一筆~
出身羅馬正統學院教育
莫利克奈於1928年出生於義大利羅馬,早年在音樂家父母的栽培下(父親 Mario Morricone 為職業小號手),母親Libera Ridolfi 經營紡織生意)踏入了音樂創作之路。
1946年,莫利克奈從義大利歷史悠久的聖塞西莉亞國家音樂學院(Accademia Nazionale di Santa Cecilia)畢業,期間除了古典音樂之外,莫利克奈也受過各種音樂風格和形式的訓練,因而在畢業後得以替電視與廣播節目製作配樂。
1950年代開始,隨著二戰後電影工業的復興浪潮,莫利克奈也開始踏入了電影配樂的領域。
而莫利克奈的名聲漸顯首見是60年代「義式西部片」的推波助瀾,與當時義大利導演賽吉歐.李昂尼(Sergio Leone)的合作,打開了電影配樂的新時代。
而著名的電影《狂沙十萬里》(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和《荒野大鏢客》(A Fistful of Dollars)系列,經典主題曲和配樂正是出自莫利克奈之手。
電影《狂沙十萬里》(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配樂現場演奏:
https://youtu.be/efdswXXjnBA
《黃昏雙鏢客》配樂現場演奏:
https://youtu.be/DT1NJwEi6nw
《黃昏雙鏢客》(Per un pugno di dollari)令人難忘的主題音樂:
https://youtu.be/oMMh2ibYhKw
令人驚訝的奇蹟連連
成功以60年代「義式西部片」崛起於配樂領域之後,莫利克奈的配樂範圍逐漸拓展,越來越多製片與導演邀約他的作品,例如1984年的《四海兄弟》(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1986年的《教會》(The Mission)、以及1988年的《新天堂樂園》(Cinema Paradiso)到1998的《海上鋼琴師》(The Legend of 1900),一部又一部的經典電影,奠定了莫利克奈在電影史上的不朽地位。
《四海兄弟》(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電影配樂主題:
https://youtu.be/Jj5Xczethmw
《四海兄弟》(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電影配樂現場演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I1Y0PuU-uw
Ennio Morricone - Deborah's Theme (In Concerto - Venezia 10.11.07)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P_uwRtj0g
Ennio Morricone 指揮《教會》(The Mission)電影主題配樂 Live':
https://youtu.be/s7w-IeNR9ko
2020年 《教會》數位修復版重新上映
★榮獲坎城影展金棕櫚獎!
★奧斯卡雙影帝勞勃狄尼洛、傑瑞米艾朗同台飆戲!
★義大利配樂大師顏尼歐莫利克奈名列《AFI百年百大電影配樂》經典之作!
★榮獲奧斯卡「最佳攝影」,金球獎「最佳劇本」、「最佳原創音樂」獎!
★榮獲BAFTA英國影藝學院電影獎「最佳配樂」、「最佳剪輯」、「最佳男配角」三項大獎!
★榮獲美國國家評論協會「年度十大電影」!
★知名電影網站爛番茄觀眾爆米花指數87%超高評價!
★英國《教會時報》「50大宗教電影」第一名!
★榮獲梵蒂岡電影清單「15大宗教電影」!
⧔ 劇情簡介 ⧕
18世紀天主教耶穌會修士深入南美叢林向當地原住民瓜拉尼人(Guaraní)傳教。曼多薩(勞勃狄尼洛飾)是西班牙殖民地的傭兵,他發現自己的弟弟與未婚妻的不倫戀後手刃了弟弟,他雖免於死罪卻愧對良心,在耶穌會修士加百列(傑瑞米艾朗飾)勸說下,曼多薩跟隨修士前往他們傳教的地方,友善的瓜拉尼人感動了曼多薩,他便在修士加百列與約翰(連恩尼遜飾)的見證下成爲了一名耶穌會修士。隨著西葡馬德里條約生效,傳教地被移轉給葡萄牙殖民,葡萄牙人認為耶穌會所建立的平等社會有礙於奴隸制,因而展開一場浴血之戰。
https://youtu.be/lLr_6CwpG8s
Ennio Morricone 指揮電影《新天堂樂園》(Cinema Paradiso)現場演奏:
https://youtu.be/WSkyoyyvnAY
義大利經典電影《新天堂樂園》由導演朱賽貝·托納多雷執導、配樂家顏尼歐.莫瑞康尼作曲。
1989年於坎城影展放映結束時,榮獲觀眾起立鼓掌達15分鐘之久,更奪得當年坎城影展《評審團大獎》與隔年1990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
電影中純樸的西西里島風情、數十年電影院文化的興衰、難忘的初戀與真摯的友情、放映師艾費多與小男孩沙瓦多真摯的情感等動人的情感鋪陳,更是在多年後長大成年的沙瓦多重返西西里島送艾費多走完人生最後一程的電影放映室中,讓所有人動容落淚~因為美好的回憶永存心中。
顏尼歐.莫瑞康尼真摯的配樂,讓這部電影的氛圍難以忘懷,不但長踞影史上各大影展票選「非看不可電影片單」,也同樣是電影配樂史中至高經典。
《新天堂樂園》電影裡最後一景,長大已成為名導演的沙瓦多,放映室播放出艾費多特地留下來的所有限制級吻戲剪接鏡頭,看了讓人笑中帶淚,當年(1988年)更讓許多人紅著眼眶走出電影院:(筆者也是,嗚嗚...)
https://youtu.be/oQHkTCq5e8c
OMG!!!
Chris Botti + Yo-Yo Ma的《新天堂樂園》現場演奏版,能不看嗎?
https://youtu.be/0rpxpkyqSGs
延伸閱讀《新天堂樂園》
https://bonart.com.tw/nuovo-cinema-paradiso/
1998的《海上鋼琴師》(The Legend of 1900),電影動人的主題「Playing Love」:
https://youtu.be/MUIgReYNMac
Ennio Morricone 與《海上鋼琴師》鋼琴原始演奏者 Gilda Butta 的合作:
https://youtu.be/EW9bR4TGwXc
《海上鋼琴師》幽默逗趣的海上暴風雨與鋼琴華爾滋:
https://youtu.be/ciX08M-ZzyM
《海上鋼琴師》著名的船上音樂對決場景:
https://youtu.be/puERu9k6jBE
莫利克奈義大利名導托納多雷(Giuseppe Tornatore)合作的《新天堂樂園》與《海上鋼琴師》,一直被認為是影史難以被後人超越的里程碑。儘管多次入圍金球獎與奧斯卡,但卻無緣拿下大獎,令人印象深刻的電影還有:《真愛伴我行》(西西里的美麗傳說)(2000)、《寂寞拍賣師》(2013)、《愛情天文學》(2016)等等。
《真愛伴我行》
https://youtu.be/OFHNr2tGEaU
《寂寞拍賣師》(英語:The Best Offer,義大利語:La migliore offerta)
https://youtu.be/TbG9E0_NPGk
《愛情天文學》
https://youtu.be/2avrHHJTtDI
霹靂布袋戲也瘋狂
荒野金刀獨眼龍 主題曲
其實也是 Ennio Morriconne 原作《荒野大鏢客》喔~原因是台灣早期智慧財產權不發達時,其實各種戲劇作品,甚至布袋戲,經常直接選用各種現成音樂作品搭入作品中,因此帶有濃濃孤獨一匹狼個性的「義大利西部音樂」《荒野大鏢客》,就被選來與酷酷的「荒野金刀獨眼龍」配對,成為他的登場主題曲啦~(好神奇,我居然記得這麼奇怪的音樂...XD)
https://youtu.be/O27djrs-UXQ
霹靂.還可以再更霹靂一點 XD
《霹靂眼》之歌...《聖鬥士星矢》主題登場
https://youtu.be/nnGE7EFGIAA
《聖鬥士星矢》片頭主題原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noiNgHUWog
終於,到了2016年,已屆高齡87歲的莫利克奈才終於憑藉與導演昆汀塔倫提諾合作的電影《八惡人》(The Hateful Eight),拿下人生第一座奧斯卡原創配樂大獎。

Ennio Morricone 指揮電影《八惡人》(The Hateful Eight)錄音實況:
https://youtu.be/So0LmMVi7Sk
《八惡人》(The Hateful Eight)中文電影預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IOmotayDMY
意外.噩耗.絕響
2020年6月底傳出莫利克奈在家中跌倒摔傷跌斷股骨、送醫住院接受治療的消息,但於7月6日經證實因傷勢導致併發症而過世,享壽91歲。而配樂大師顏尼歐莫利克奈一生創作無數電影配樂,深深影響當代數十年電影配樂風格,美妙樂音亦將長留你我心中,成為最美的絕響...
R.I.P. Maestro Morricone。

生前好友兼最佳搭擋~義大利導演托納多雷,於2020年8月推出自己執導的紀錄片——《50年一瞬間的魔幻時刻》《Ennio: The Maestro》,以紀念這位當代意大利傳奇配樂大師:
https://youtu.be/Nd-OGQeRqWw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KNsBx48aJ8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JxVPOyqL2w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BON音樂】蹦藝術X大人社團 - 匯聚人生中的美妙時刻(四)「沈浸療癒」─沈浸心情每一刻的古典音樂
蹦藝術X大人社團 - 匯聚人生中的美妙時刻(四)「沈浸療癒」─沈浸心情每一刻的古典音樂
Calming moments with music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大人的古典樂欣賞線上直播課(10/26週四下午班,共5堂):匯聚人生中的美妙時刻
古典音樂是你的生活必需品?
希望有機會能拓展對古典樂的了解?
跟著林仁斌老師一起認識偉大的音樂藝術!
《大人社團》與蹦藝術攜手開設古典音樂鑑賞課程,林仁斌老師帶領學員欣賞每首的獨特之處,讓您徜徉在樂曲中,更貼近音樂家的心血結晶,聽出更多況味與樂趣!
《延伸閱讀》大人的音樂欣賞線上直播課程好嗎?學員真實回饋分享
《延伸閱讀》大人的音樂欣賞課學員回饋,看他們用音樂為生活注入繽紛
《大人社團》與蹦藝術的林仁斌老師攜手開設古典樂欣賞課,這期將以「古典樂中的美妙時刻」為主軸,讓大人們了解更多可以與生活情境中結合的古典樂,你會發現古典樂不同的樣貌,親切、俏皮、溫暖、狂野,一定讓你大呼過癮,絕對是錯過可惜的一堂古典樂欣賞課!
主講人:林仁斌老師
《匯聚人生中的美妙時刻》全系列五堂課程介紹
課程內容
- 第一堂 │「舒心愉悅」─ 以古典音樂開啟快樂的每一天心情
每天起床,該聽什麼古典音樂呢?這個問題若真想要一個標準答案,實在困難。因為古典音樂中,有太多令人喜悅的時刻了!這堂課中,老師將介紹那些令人「舒心愉悅」的音樂,讓你未來的每一天,都能有好音樂與快樂的心情。
- 第二堂 │「爽度破表」─ 以古典音樂振奮你的精神與士氣
鬱悶的時候千萬別悶在心裡,悶久傷身。找點讓你「爽度破表」的音樂吧!打開它來宣洩一下心情就對了!在這堂課中,老師將介紹古典音樂中眾多振奮人心、盪氣迴腸的作品,保證聽完大大出一口氣,全身爽快,鬱悶全消。
- 第三堂 │「浪漫滿分」─ 古典音樂中的情書與悄悄話
古有飛鴿傳書,音樂家也有藏在音樂中的情書。在這堂課中,老師將精選出古典樂中的綿綿情話,讓你細細品味藝術家心中的浪漫時刻,一聽就可以感受到的豐沛情感!不要錯過,趕快學起來,以後你也是集溫暖與浪漫於一身的才子佳人。
- 第四堂 │「沈浸療癒」─ 沈浸心情每一刻的古典音樂
我們都有想要一個人靜一靜的時候。不需要跟任何人說話,就是單純沉澱下來的這種時刻,可以讓古典樂好好地陪著你。在這堂課中,老師將介紹精選的靜謐音樂作品,讓你可以徹底徜徉在美妙的音樂世界中,感受欣賞音樂最放鬆的時刻!
- 第五堂 │「極致舞蹈」─ 古典音樂中的舞蹈與狂歡
古典樂就是優美的代名詞?這可不一定,音樂中的舞蹈世界,比你我想像的都還要寬闊!最後一堂課,就讓我們一起狂歡。林仁斌老師將精選各類音樂中的舞蹈與狂歡場面,透過精彩影音的欣賞,帶你重新領略音樂與舞蹈結合之美。
跟大家分享我心中覺得「沈浸療癒」的音樂播放清單❤️
https://open.spotify.com/playlist/2DOZTQuCJgU5ftsXAvDMsp?si=1bef09af1cdb401d
【BON音樂】充滿個性與特色之法國作曲家 薩提 – 其人其事
https://bonart.com.tw/all-about-erik-satie/
【BON音樂】《法國音樂二十世紀英雄人物》德布西 – 從生平到創作全解析
https://bonart.com.tw/claude-debussy-life-to-music/
【BON音樂】淺談德布西《牧神午後前奏曲》
https://bonart.com.tw/prelude_a_lapres-midi_dun_faune/
【BON音樂】最後的浪漫 – 拉赫曼尼諾夫的生平與介紹
https://bonart.com.tw/all-about-sergei-rachmaninoff/
【BON音樂】拉赫曼尼諾夫:第二號鋼琴協奏曲介紹
https://bonart.com.tw/sergei-rachmaninoff-piano-concerto-no-2/
樂譜版本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S8hk0kL2sE&t=2805s
【BON音樂】拉威爾 G大調鋼琴協奏曲 介紹與賞析
https://bonart.com.tw/ravel-piano-concerto-in-g-major/
Klaus Mäkelä conducts l'Orchestre de Paris With Yuja Wang
https://youtu.be/3wUvNJEMJ1I?t=740
樂譜版本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b4-rXhKpMM&t=539s
4 Hours Classical Music for Relaxation
4 Hours Classical Music for Relaxation
0:00:00 Morricone – Deborah’s Theme (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 0:03:33 Morricone - Gabriel's Oboe (for cello and orchestra) 0:06:03 Morricone - The Falls (for cello and orchestra) 0:09:25 Rota - A time For Us (A Theme from Romeo and Juliet) 0:12:24 Saint-Saens - The Carnival of the Animals: XIII, The Swan Metamorphose String Orchestra, Pavel Lyubomudrov, Mikael Samsonov 0:15:47 Massenet - Thaïs, DO 24, Act II: “Méditation" - Metamorphose String Orchestra, Pavel Lyubomudrov, Nike Hutchisson 0:21:48 Bach-Gounoud - Ave Maria, CG 89a - Metamorphose String Orchestra, Pavel Lyubomudrov 0:26:32 Part - Spiegel im Spiegel (Arr. for Violin and Piano) - Luke Faulkner, Nadia Vasileva 0:35:02 Bach - Orchestral Suite No. 3 in D Major, BWV 1068: II. Air on the G String - Metamorphose String Orchestra, Pavel Lyubomudrov 0:40:51 Schumann - 5 Pieces in Folk Style, Op. 102: No. 2, Langsam - Ignacy Gaydamovich, Janusz Grzelązka 0:45:21 Haydn - Cello Concerto No. 2 in D major, Op.101: II. Adagio - Mikael Samsonov, Metamorphose String Orchestra, Pavel Lyubomudrov 0:49:49 Elgar - Serenade for Strings in E Minor, Op. 20: III. Allegretto 0:52:39 Elgar - Serenade for Strings in E Minor, Op. 20: I. Allegro piacevole Ricardo Casero, Orquesta Reino de Aragón 0:56:20 Strauss - Romance for Clarinet and Orchestra, Op. 61 - Orchestra da Camera Fiorentina, Giuseppe Lanzetta, Alessandro Carbonare 1:00:32 Mascagni - Cavalleria Rusticana: Intermezzo - Mr & Mrs Cello 1:03:48 Chopin - Nocturnes, Op. 9: No. 2 in E-Flat Major, Andante - Vadim Chaimovich 1:08:38 Faulkner - Daydreaming 1:11:35 Faulkner - Ballade Luke Faulkner 1:14:29 Rachmaninoff - 14 Romances, Op. 34: No. 14, Vocalise - Nike Hutchisson, Metamorphose String Orchestra, Pavel Lyubomudrov 1:19:31 Bruch - Kol Nidrei, Op. 47 1:29:43 Grieg - Holberg Suite, Op. 40: II. Sarabande 1:33:28 Grieg - Holberg Suite, Op. 40: III. Gavotte Metamorphose String Orchestra, Pavel Lyubomudrov 1:36:43 Debussy - Deux Arabesques, L. 66: No. 1 in E Major, Andantino con moto 1:40:49 Debussy - Deux Arabesques, L. 66: No. 2 in G Major, Allegretto scherzando New European Ensemble 1:44:16 Mozart - Piano Sonata No. 13 in B-Flat Major, K. 333: II. Andante cantabile 1:52:39 Mozart - Piano Sonata No. 13 in B-Flat Major, K. 333: III. Allegretto grazioso 1:59:02 Mozart - Piano Sonata No. 17 in B-Flat Major, K. 570: II. Adagio 2:06:08 Liszt - Consolations, S. 172: No. 3, Lento placido 2:10:55 Schubert - Four Impromptus, Op. 90, D. 899: No. 3 in G-Flat Major Vadim Chaimovich 2:17:04 Satie - Gnossiennes: No. 2, Avec etonnement 2:19:29 Debussy - Rêverie, L. 68 2:23:53 Debussy - Suite bergamasque, L. 75: No. 3, Clair de Lune Luke Faulkner 2:29:34 Litvinovsky - Suite for Strings "Le Grand Cahier": I. La Foret et la Riviere - Metamorphose String Orchestra, Pavel Lyubomudrov 2:32:22 Mozart - Flute and Harp Concerto in C Major, K. 299: II. Andantino - Opole Philarmonic Orchestra, Silvano Frontalini, Ursula Mazurek 2:40:42 Mozart - Symphony No. 35 in D Major, K. 385 "Haffner": II. Andante - Orchestra da Camera Fiorentina, Giuseppe Lanzetta 2:45:26 Mozart - Symphony No. 29 in A Major, K. 201: II. Andante - Orchestra da Camera Fiorentina, Giuseppe Lanzetta 2:51:08 Janacek - Suite for String Orchestra: II. Allemande. Adagio - Metamorphose String Orchestra, Pavel Lyubomudrov 2:54:57 Rosetti - Piano Sonata in B-Flat Major, RWV E3: II. Andante - Vadim Chaimovich 2:58:19 Tchaikovsky - Serenade for Strings, Op. 48: III. Elegia 3:07:30 Tchaikovsky - String Quartet No. 1, Op. 11: II. Andante Cantabile 3:14:07 Morricone - 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 (Main Theme) Metamorphose String Orchestra, Pavel Lyubomudrov 3:17:08 Chopin - 24 Préludes, Op. 28: No. 15 in D-Flat Major, “Raindrop" 3:23:43 Beethoven - Piano Sonata No. 14 in C-Sharp Minor, Op. 27, No. 2 "Moonlight Sonata": I. Adagio sostenuto 3:29:49 Chopin - Nocturnes, Op. 55: No.1 in F Minor Vadim Chaimovich 3:34:39 Mussorgksy - Pictures at an Exhibition: No. 2, Il vecchio castello - Metamorphose String Orchestra, Pavel Lyubomudrov 3:40:00 Mozart - Flute Concerto No. 1 in G Major, K. 313: II. Adagio Allegro ma non troppo - Opole Philarmonic Orchestra, Silvano Frontalini, Ubaldo Rosso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Tmo3KIH31c
Classical Music for Relaxation: Chopin, Beethoven, Liszt...
CLASSICAL MUSIC FOR RELAXATION
1 Litvinovsky - Le Grand Cahier: I. La Foret et la Riviere 00:00 2 Litvinovsky - Le Grand Cahier: V. La Servante et la l'Ordonnance 02:46 3 Einaudi - Nuvole Bianche (Arr. For two cellos) 05:11 4 Barriere - 6 Cello Sonatas: No. 4 in G Major: I. Andante 11:39 5 Saint Seans - The Carnival of the Animals: XIII, The Swan 16:24 6 Faulkner - New Beginning 19:03 7 Telemann - Viola Concerto in G Major: III. Andante 23:09 8 Corelli - Concerto Grosso Op. 6 No. 1: I. Largo 27:53 9 Beethoven - Piano Sonata No. 14, "Moonlight Sonata": I. Adagio sostenuto 30:50 10 Schumann - Kinderszenen, Op. 15: No. 7, Träumerei (Live Recording) 35:43 11 Chopin - Nocturnes, Op. 9: No. 2 in E-flat major 38:39 12 Liszt - Liebesträume, S. 541: No. 3 in A-Flat Major 42:59 13 Debussy - Suite Bergamasque, L. 75: III. Clair de Lune 48:41 14 Satie - Trois Gymnopédies: No. 1, Lent et doloreux 53:25 15 Chopin - Nocturne in C sharp minor, Op. Posth. 56:15 16 Faulkner - Ballade 01:00:04 17 Einaudi - Le Onde 01:02:59 18 Yiruma - River Flows in you 01:06:07 19 Chopin - Preludes, Op. 28: No. 15 "Raindrop" 01:09:09 20 Einaudi - Nefeli 01:14:29 21 Liszt/Schubert - Ständchen (Serenade), S. 560, No. 7 01:18:14 22 Bach/Gounod - Ave Maria 01:23:55 23 Mozart/Liszt - Ave verum corpus, S. 44 01:25:40 24 Grieg - Lyric Pieces, Op. 12: No. 1, Arietta 01:28:00 25 Bach - Orchestral Suite No. 3 in D Major, BWV 1068: II. Air on the G string 01:29:12 26 Galuppi - Piano Sonata No. 5 in C Major: I. Andante (Live Recording) 01:35:27 27 Beethoven - Bagatelle No. 25 in A Minor, WoO 59 "Für Elise" 01:40:40 28 Beethoven - Piano Concerto No. 1 in C Major, Op. 15: II. Largo 01:44:28 29 Mendelssohn - Songs Without Words, Book 1, Op. 19b: No. 1, Andante con moto 01:54:01 30 Bach - 6 Cello Suites, No. 1 in G Major, BWV 1007: IV. Sarabande 01:57:50 31 Tchaikovsky - Symphony No. 6 in B Minor, Op. 74: II. Allegro con grazia 02:00:32 32 Grieg - Holberg Suite, Op. 40: II. Sarabande 02:08:29 33 Tchaikovsky - Serenade for Strings in C Major, Op.48: I. Allegro 02:12:29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xEj6m_7Qfk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BON音樂】「 看見宮崎駿 . 聽見久石讓 」- 解密宮崎駿動漫的音樂世界 | feat. 久石讓
【BON音樂】「 看見宮崎駿 . 聽見久石讓 」- 解密宮崎駿動漫的音樂世界 | feat. 久石讓
Introduce of the anima movies of Miyazaki Hayao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主講:林仁斌(旅法音樂家.蹦藝術執行長)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著最純真的靈魂。
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擅長以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在「冒險」與「魔法」的幻象世界中,創造出一幕幕令人深思玩味的經典。
而他的專屬音樂創作者~音樂魔術師久石讓,更是擅長以強烈的個人風格與原創性,作曲技法以古典音樂為根基,更進一步融合爵士、探戈與流行樂風,為宮崎駿的每一部動畫譜寫出經典美妙、富饒樂趣的篇篇佳作。
這場音樂講座之中,音樂導聆名家林仁斌將帶領大家一同解密宮崎駿動漫的音樂世界:我們一起「 看見宮崎駿 . 聽見久石讓 」品味一場半世紀的動漫音樂饗宴~
先來個五小時連續不間斷宮崎駿動漫音樂(久石讓作曲)
宮崎駿動畫歌曲 - 超級精選:天空之城、龍貓、霍爾的移動城堡、神隱少女、風之谷、貓之報恩、魔女宅急便等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HNjnoYWneI&t=21s
久石讓最新專輯《Joe Hisaishi - A Symphonic Celebration》
Joe Hisaishi - Merry-Go-Round of Life (from “Howl’s Moving Castl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pQKqQ9sG50&list=PLXSVa_yr70xma1NvDGieYj0ATrClrUJIQ
試聽連結
宮崎駿 介紹
日本動畫電影導演
代表作品
資料整理於維基百科「宮崎駿」 |
《汪汪忠臣藏》
《未來少年柯南》(1978) 《魯邦三世卡里奧斯特羅之城》(1979) 《風之谷》(1982) 《天空之城》(1986) 《龍貓》(1988) 《魔女宅急便》(1989) 《紅豬》(1992) 《魔法公主》(1997) 《神隱少女》(2001) 《霍爾的移動城堡》(2004) 《崖上的波妞》(2007) 《風起》(2013)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2023❤️) |
【2023.07.18. 最新新聞】
宮崎駿新作電影無宣傳 4天狂吸135萬人觀影、票房打破神隱少女紀錄
日本電影公司東寶今(18日)表示,日本知名動畫導演宮崎駿,睽違10年最新作電影《蒼鷺與少年》「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君たちはどう生きるか),本月14日在日本上映後,僅花4天觀影人數就來到了135萬人,票房更突破21.4億日圓,打破宮崎駿2001年前作「神隱少女」(千と千尋の神隠し)紀錄。 根據《日本電視台》報導,電影「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本月14日上映,截至17日為止4天觀影人數為135萬人,票房收入突破21.4億日圓。該紀錄打破了2001年上映的「神隱少女」首發上映4天的票房收入;另外,若與2013年7月20日上映的前作「風起」(風立ちぬ)的票房對比,則超過了150%。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為宮崎駿指導的第12部劇場版長篇電影,是自前作「風起」以來時隔10年的新作。「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自上映前就備受期待,但吉卜力工作室希望觀眾是以「全新的狀態觀影」,因此有關電影內容等情報事前幾乎都未說明,且在沒有進行任何宣傳的罕見情況下便上映了。 讓人聯想到過去作品 上映首日的觀影民眾:「有場景很像龍貓」 關於充滿一身謎團的「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觀看上映首日電影的30多歲觀眾表示,「不同於熟悉的吉卜力式場景分散各處,但也很新鮮,不錯」。另外也有20多歲的民眾表示,「故事內容與我從海報上想像的有點不同,所以我認為電影的開頭與結束後,人們對電影的印象也會有很大的變化」。 另一位30多歲觀眾則表示,電影讓他聯想起過去吉卜力的作品,「有些地方與龍貓類似,也有像出現在神隱少女裡的表現方式。如果是粉絲的話,絕對要去看。我覺得有許多讓我感動的場景」。
【好書推薦】讓全世界認識宮崎駿
部分精彩內容(取自「讀墨」網站試閱內容)
【科普時間】日本動畫天王宮崎駿,天才畫師兼導演的成長之路【漫遊快譯通】(1'00"起)
https://youtu.be/uujdkUZQhWU?t=62
以下宮崎駿介紹圖文取自「每日頭條」網站:你不知道的宮崎駿爺爺的故事!
早年經歷

宮崎駿出生於1941年的東京。他們家原本住在東京都文京區,後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因戰時疏散,舉家遷往宇都宮市和鹿沼市。他所在的家族經營一個飛機工廠,屬於軍工企業,所以戰爭後期物質匱乏中也能保持頗為溫飽的生活。然而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宮崎卻意外地對家族的特權產生了懷疑。
幼年時代的宮崎喜歡看書,看漫畫。在中學時代,打算成為漫畫家,進而開始積極練習漫畫。高中3年級的時候,他邂逅了第一個戀愛的對象:就是東映動畫的日本第一部長篇彩色電影《白蛇傳》裡面的白娘子。
之後宮崎駿進入學習院大學政治經濟部。大學裡面沒有漫畫社,所以進入了與之最為接近的兒童文學研究會,傳說社員只有宮崎一個人。這期間創作了大量的漫畫,也曾向貸本漫畫出版社投稿,不過似乎沒有完結了的作品。當時風起雲湧的安保運動中宮崎僅僅是一個旁觀者,僅僅在最後時刻作為無黨派人士參加了一下。
這時,宮崎作了影響一生的就業決定:去東映動畫。
由於宮崎駿是次子,家有兄長長子繼承家業,所以可以按自己喜歡的選擇自己的職業。放棄漫畫選擇動畫的原因據本人說是因為被人說自己的作品是在模仿手冢,在自己並不這麼認為的情況下。他意識到自己無法超越手冢這樣的漫畫家,於是選擇了即使不是原創也無所謂的動畫。時值1963年。
東映動畫是由東映電影吸收日動映畫株式會社而成立的。在1961年手塚治虫的蟲pro成立前,幾乎是日本唯一製作動畫的企業,有著濃厚的人文氣息和悠久的傳統。蟲pro是以價格低廉的電視動畫打開影響的,而當時成本高,畫面精細,富於傳統的動畫電影則還是東映的天下。宮崎進入東映時僅僅是最底層的原畫人員。當時戰後文藝界一派左派風潮(不要忘記安保運動剛剛結束),社內充滿民主氣息,作品的很多東西都靠大家討論決定。而勤奮、高學歷的宮崎因此在討論中嶄露頭角。1964年,社內開始工會活動,領導是大冢康生,副委員長是高畑勛,書記長就是宮崎駿。
宮崎跟著高畑、小田部羊一這些前輩一起繼續在東映動畫工作,職位仍然是原畫。1969年他開始在報紙上以秋津三朗的筆名連載短篇漫畫《沙漠之民》。這也許是後來《風之谷》的一點原型吧。
1971年,三人一起從東映動畫跳槽到大冢康生所在的A-Pro。說句題外話,後來導演《側耳傾聽》,在Ghibli多部作品裡面擔任作畫監督的近藤喜文就是在這個時候認識的,這群人之間有著長達20到30年的合作,真是可怕的緣分。作為新企劃《長襪子的皮皮》的主要創作人員之一,宮崎首次出國旅行到蘇格蘭考察。不過由於原作者的原因,這個企劃最後被放棄了。原本宮崎駿就喜歡歐洲村鎮的風景,這次經歷給他的印象出現在很多以後的作品中
之後,演出高畑勛、作畫監督小田部羊一加宮崎駿的組合創作了大量作品,最值得一提的就是《熊貓家族》。該作品首次以描繪日常生活為主,是高畑勛以後的新風格的第一次嘗試。在熊貓熱中,這次冒險評價倒是非常不錯。
1974年,三人一起轉到Zuiyou映像,即後來以「世界名作劇場」系列而聞名的日本Animation的母公司。三人合作的第一部動畫《阿爾卑斯山的少女》可以說是奠定整個系列風格的作品,高畑勛描寫日常生活為主,強調動作時間安排的導演風格就此形成。這種嶄新的動畫風格獲得了大成功。宮崎駿這次的職務是Layout和畫面構成,又是為了配合新的作畫形式發明的新職務。對於不會畫畫的高畑勛來說,宮崎就如同他的手腳一般把他的想法變成畫面構圖。
1979年,為了製作劇場版動畫《魯邦三世 卡里奧斯特羅之城》轉入東京Movie新社,作畫監督是魯邦動畫系列的最初創作成員大冢康生。如果你對於GHIBLI的作品覺得不錯的話,請務必看看這部作品,他有著和後來GHIBLI作品相當的質量和魅力,至今仍然是傳說的中的經典。不過,當時卻是叫好不叫座的作品。之後,宮崎駿就在東京movie新社的新人養成公司TELECOM工作,繼續製作新魯邦的TV系列。在這裡,宮崎提出了成為後來《龍貓》、《魔法公主》前身的企劃。不過,當然沒有被採用。

人生轉折
1981年,宮崎駿又一次人生的轉折出現了。德間書店新創刊的動畫雜誌《Animage》的總編鈴木敏夫想要製作動畫人員訪問專輯,估計本來是打算訪問由於《世界名作系列》功成名就的高畑勛的,結果卻被高畑和宮崎拒絕。最後不知為何,居然變成了資歷頗淺根本沒有什麼名氣的宮崎駿的訪問專輯。這個看起來亂來的舉動可以說給德間書店拉來了一隻下金蛋的母雞。
《Animage》也發掘和資助了押井守等其他年輕而有才華的動畫監督,努力為他們打響知名度,只是合作沒有宮崎這麼順利罷了。
在鈴木敏夫和德間書店牽頭下,宮崎駿開始創作屬於自己的動畫。劇場版動畫《風之谷的娜烏西卡》的企劃,最初由於沒有原作被打回,於是1982年宮崎在《Animage》上面連載其漫畫。緻密的作畫,深刻而多重的反思,使得這部斷斷續續連載的漫畫史詩達到相當大的成就。而宮崎完成製作《名偵探福爾摩斯》相關的工作後,離開東京Movie新社為新作做準備。
1983年,傳奇開始了。從太陽王子時代就一起合作的人們再次集合起來,《風之谷》的動畫開始製作了。宮崎一人擔任監督、腳本、分鏡表的全部工作。由於從最底層一直干到最上層,宮崎有著主導從故事到作畫,動畫大部分工作的能力。電影最後變成了宗教般的結尾,雖然製作者覺得不大滿意,但是在放映時卻意外的非常讓人感動。在該作的成功背景下,1985年在德間書店的投資下,宮崎駿聯合高畑勲共同創辦了吉卜力工作室,該名字來自二戰時候義大利的一款偵察機(算是家傳的愛好),意思是「撒哈拉沙漠的熱風」,由於宮崎駿父親曾經是飛機製造廠工作,從小宮崎駿就對飛行和天空充滿著嚮往,這也是吉卜力的由來之一。也正因為這個宮崎駿在日後的許多作品中始終貫穿著天空場景和各式各樣飛行器的刻畫。宮崎監督此間的作品則是繪本修那之旅。
接下來是高畑監督的發揮。1988年宮崎監督的《龍貓》和高畑監督的《螢火蟲之墓》同時放映。儘管後者得到了文藝界的廣泛讚揚,也感動了無數觀眾,但是前者才是Ghibli一直最為人氣的作品之一。而Ghibli之後也形成了兩位監督輪流製作動畫電影的體制。
1989年,《魔女宅急便》公映。宮崎監督首次挑戰少女成長的題材。完成了風之谷動畫後,跑到岳父家的山中小屋度夏的時候閒極無聊閱讀了高橋千鶴的《混凝土的坡道上》,和晚輩的小女孩們一起閱讀的經歷讓他職業性的想到了改編少女漫畫成為動畫的可能性。本來宮崎監督就是女性至上主義者的一種,以當代少女為主角的電影發想就此形成。這部作品和千與千尋應該都是這次邂逅的結果吧。
1994年連載十年的漫畫《風之谷》也終於完結。不得不承認,1994年的同名動畫的成功和當時的環保思想不無關係。而這個作品在連載中見證了宮崎監督想法的不斷變化和反思。動畫以來的想法不斷被推翻否定,認為宮崎監督思想是簡單的環保的人應該仔細讀一下這個作品。
(1995年,被認為是GHIBLI的實驗劇場的《On Your Mark》、由恰克與飛鳥的歌曲製作的短篇作品在「SuperBest3」放映。講述了在被放射能污染的世界,兩個青年把有翅膀的少女送上藍天的故事。但宮崎駿想要表現的並不是「拯救」,而是「自己的希望」,這是最能觸動人心的東西。)
《On Your Mark》- CHAGE and ASKA 恰克與飛鳥
懷舊一下❤️
SAY YES - 恰克與飛鳥 經典日劇 : 101次求婚 主題曲 附日.中歌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ZgSDL1V_rQ
經典台詞:「我不會死!!!」(僕は死にましぇん!)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ynu8u4XoFM
MV 時間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9qAyt0G-jM
休整之後,宮崎監督開始製作算得上總結性的《魔法公主》。吉卜力工作室的作品中,一般而言,宮崎監督的作品更為活潑明了和帶有幻想色彩,更受觀眾歡迎。而他的作品也往往是當年國產電影票房的前三名以內。這部作品由於場面宏大,製作精美,加上宮崎監督隱退數年後復出的號召,更重要的是,這次前所未有的廣告宣傳,使得票房創造了日本電影的歷史!日本電影票房一向是國外影片領先,這次成功可以說具有巨大的意義
2001年,《神隱少女》上映。該作果然不負眾望,再次拿下總票房第一,超過300億日元的票房成為日本歷史上的票房怪物。要知道,日本動畫的年度經濟總額才5000億日元,而一般年度票房首位的作品往往不到30億左右。強大的宣傳攻勢,甚至動用到了首相來為首映捧場。不僅如此,宮崎駿的成功甚至開始得到國際的承認,作品得到奧斯卡、威尼斯、柏林等國際電影獎項。(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omic/yryoppn.html)
→吉卜力21部動畫電影Netflix看得到!《神隱少女》、《天空之城》劇情介紹、線上看連結全整理!
從「上映年份」找吉卜力作品: 1984年~1989年:《風之谷》、《天空之城》、《龍貓》、《魔女宅急便》 1990年~1999年:《兒時的點點滴滴》、《紅豬》、《海潮之聲》、《平成狸合戰》、《心之谷》、《魔法公主》、《隔壁的山田君》 2000年~2009年:《神隱少女》、《貓的報恩》、《霍爾的移動城堡》、《地海戰記》、《崖上的波妞》 2010年~2016年:《借物少女艾莉緹》、《來自紅花坂》、《輝耀姬物語》、《風起》、《回憶中的瑪妮》(2014)
【網路溫度計】部部都經典,不可錯過的宮崎駿十大動畫片!
回顧吉卜力23部經典動畫電影:宮崎駿的異想世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VKw4tiIFXw
《風之谷》1984年

《天空之城》1986年

《龍貓》1988年

《螢火蟲之墓》1988年

《魔女宅急便》1989年

《回憶的點點滴滴》1991年

《紅豬》1992年

《海潮之聲》1993年

《平成狸合戰》1994年

《心之谷》1995年

《魔法公主》1997年

《隔壁的山田君》1999年

《神隱少女》2001年

《貓的報恩》2002年

《the GHIBLIES episode 2》2002年

《霍爾的移動城堡》2004 年

《地海戰計》2006年

《崖上的波妞》2008年

《借物少女艾莉緹》2010年

《來自紅花坂》2011年

《風起》2013年

《輝耀姬物語》2013年

《回憶中的瑪妮》2014年

【万物有光】宫崎骏又又又又复出了?已经被“骗”4次,但依然期待这不是最后一次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VnHfQmcVI8
【有片】為什麼宮崎駿的動畫總是能打動我們?
https://youtu.be/heUGsiO2nAM?t=7
[轉載] 原來是這裡!宮崎駿的靈感 來自世界大小景點
【推薦】日本NHK製作之四部宮崎駿紀錄片
第1集 波妞來了
宮崎駿:十載同行
第2集 描繪真實
宮崎駿:十載同行
第3集 放馬過來——給我一點壓力
宮崎駿:十載同行
第4集 沒有廉價的藉口
宮崎駿:十載同行
Netflix推出吉卜力21部經典動畫!《神隱少女》、《龍貓》、《霍爾的移動城堡》全數上架
因為看不到宮崎駿動畫一直不申請Netflix會員的你,這次再沒理由了... XD
影片解說
☁️遺片☁️天空之城:宮崎駿一輩子的夢想|飛行石的四種試煉|你不知道的秘密|原型城堡遊記|Laputa|人生遺片清單Vol.3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rbDVph_dwk&t=7s
🧹遺片🧹魔女宅急便:沒有她吉卜力就解散了|琪琪的三個第一次|Kiki's Delivery Service|人生遺片清單Vol.28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gxjg5KGphM&t=14s
🏮遺片🏮神隱少女:影史最佳動畫片追加解析|無臉男解析|名字的意義|Spirited Away|人生遺片清單Vol.0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FC0_03zsOc&list=PLUXKAz0LURJaPGN5cXFNxLoUmP09riIjv&index=20
🌠遺片🌠霍爾的移動城堡:我一直在等你|角色深度解析|5大疑問解答|原型小鎮遊記|人生遺片清單Vol.26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1kjgyfftd8
宮崎駿電影重溫【起風了】:夢想與愛情才剛實現 卻被現實的殘酷給摧毀了
「風立ちぬ、いざ生きめやも」(起風了,唯有努力生存)
出處:是小說作家堀辰雄在同名小說《風立ちぬ》(起風了)裡,翻譯自法國詩人保羅•瓦勒里(Paul Valéry, 1871-1945)的著作《海濱墓園》(Le cimetière marin)裡的一句話「Le vent se lève! ... il faut tenter de vivre!」之由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eosnpda7j8
零式戰鬥機的興衰:從性能逆天的制空雄鷹,到馬里亞納的飛行火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2-caYI9BJo
【起風了】90%人誤會最後女主角離開的理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Ix4m6wQ3t4
→久石讓簡介
日本著名作曲家、歌手、鋼琴家,原名為藤澤守。
久石讓多年以擔任電影配樂與創作為主,更是宮崎駿系列作品中不可欠缺的配樂大師~他與宮崎駿導演所合作的系列動漫作品,從《風之谷》至《風起》的二十多年間所有長篇動畫電影的音樂製作,更是多年來日本動漫與音樂合作的傳奇~
「久石讓」的名字來源,其實是他的偶像—美國黑人音樂家及製作人昆西·瓊斯(Quincy Jones)。
久石讓將「Quincy Jones」改成日語發音,再聯結日文訓讀發音,成為了漢字姓名「久石讓」。而他的英文名JOE,也可以說是為了向美國配樂大師QUINCY JONES致敬。
久石讓演奏久石讓.出色的琴藝
Joe Hisaishi - One Summer's Day《神隱少女配樂》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K1Ij_-mank&list=RD2pQKqQ9sG50&index=6
一場音樂會.訴說久石讓與宮崎駿的25年動漫情緣
久石讓 in 武道館 ~與宮崎駿動畫共同走過的25年
這是一場絕響的經典音樂會:2008年久石讓於日本武道館指揮的大型宮崎駿監督動畫25週年紀念演奏會。整場音樂會動員了交響樂團200人,合唱團800人,軍樂樂隊演奏者160人,獨唱聲樂家、流行歌手以及久石讓的女兒麻衣等等,總表演人數近1200人的超大型編制,帶來他與宮崎駿合作之動畫配樂25年,精彩無比的33首經典曲目,每一段都精彩無比,值得欣賞~
音樂會曲目與時間軸 |
0:00:45 風の伝説 《風的傳說》
0:03:08 ナウシカ・レクイエム《娜烏西卡安魂曲》 0:04:26 メーヴェとコルベットの戦い 《海鷗與輕武裝艦艇的空中之戰》 0:05:49 王蟲との交流 《與王蟲的交流》 0:07:10 鳥の人 《鳥人》 0:11:50 アシタカせっき 《阿席達卡的傳說》 0:13:55 タタリ神 《魔祟神》 0:16:13 もののけ姫 《魔法公主》 0:19:38 海の見える街 《看得見海的街道》 0:22:15 大忙しのキキ 《忙碌的琪琪》 0:24:16 傷心のキキ 《傷心的琪琪》 0:25:34 かあさんのホウキ 《媽媽的掃帚》 0:31:26 深海牧場~海のおかあさん 《深海牧場~海的母親》 0:36:52 波の魚のポニョ~フジモトのテーマ 《波魚的波妞~藤本的主題曲》 0:41:14 ひまわりの家の輪舞曲 《向日葵之家的輪旋曲》 0:44:29 母の愛~いもうと達の活躍~母と海の讃歌 0:47:00 崖の上のポニョ 《崖上的波妞》 0:50:29 ハトと少年 《鴿子與少年》 0:52:56 君をのせて 《載著妳》 0:57:55 大樹 《大樹》 1:01:54 帰らざる日々 《不再回來的日子》 1:06:48 宮崎駿講話 1:08:43 Symphonic Variation “Merry-go-round” 交響変奏曲「人生のメリーゴーランド」 《交響變奏曲「人生的旋轉木馬」》 1:15:52 Cave of Mind 1:18:11 “Merry-go-round” 人生のメリーゴーランド 《人生的旋轉木馬》 1:22:05 あの夏へ vocal version「いのちの名前」 《那年夏天 vocal version「生命之名」》 1:26:27 ふたたび《再次相會》 1:31:02 風のとおり道 《風的通道》 1:32:06 さんぽ 《散步》 1:37:11となりのトトロ 《隔壁的龍貓》 1:43:21 《MADNESS》 1:47:34 アシタカとサン 《魔法公主》 |
久石讓 in 武道館 ~與宮崎駿動畫共同走過的25年 Liv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WUatpIoGCw&t=6454s
靈感來源
John Cage - In a Landscape (1948)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QeNHAjC6ro
John Cage: Living Room Music (Score vide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KrwCkHQRco&t=242s
J.S. Bach - Mass in B minor - 1. Kyrie eleison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158gelF3hY
Maurice Ravel: «Daphnis et Chloé» 2ème Suite
https://youtu.be/14OM6Ysnk6M?t=593
【原唱】假聲男高音米良美一驚艷演繹《魔法公主》同名主題曲《もののけ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S9LnZGkfW4&list=RDcS9LnZGkfW4&start_radio=1
【再創作】秋川雅史×手嶌葵 テルーの唄(泰魯之歌)《魔法公主》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DITb1Zmsg0&list=RDcS9LnZGkfW4&index=3
Claude Debussy - La Mer - 3rd Mov. (with score)
https://youtu.be/KUFpcPEcwTo?t=914
結束在最華麗之時~「崖上的波妞」in台北 藤卷直哉、大橋望美解散前最後演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OPBAebWcJY
此景只成回憶~藤卷直哉+大橋望美《崖上的波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77ix2ntujQ
【Piano Cover】超好聽的動畫插曲|久石讓 - 帰らざる日々|紅の豚 插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fKbOohDVPA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bqgQ7iHvaY
平原綾香: Jupiter (木星) 日語歌詞中譯-有押韻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H9fCps9SFs
霍爾斯特:《行星組曲》⟨木星⟩ Gustav Holst: "Jupiter" aus "Die Planeten" op. 3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aXsQQ-ueBk
猜迷遊戲時間
【請搶答】你是鐵粉嗎?一起猜猜看是哪首曲目~😉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CYMc4-iGPk
年僅4歲的麻衣,首次獻聲就在《風之谷》中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muatNYAK_s
我知道你已經玩上癮了,一定還想繼.續.猜XD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0DTiKA3esA
久石讓的新型態演出
《龍貓》的交響故事.音樂會Live'
口白:樹木希林
作曲.指揮.鋼琴:久石讓
読売日本交響楽団
久石讓重新編曲,邀請知名配音聲優樹木希林擔任口白精彩述說《龍貓》故事,再結合読売日本交響楽団現場演奏,創造出全新的氛圍,即使是音樂會也令人享受不已~高度推薦。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aEULDW7weA
【BON話題】寫在宮崎駿退休之後
第8次復出的宮崎駿:做設計要動腦子,不好好幹就滾蛋!
2021年剛過80大壽宮崎駿,再次宣布復出,又要拍攝動漫新作《蒼鷺與少年》了🌟
宮崎駿說,這次的第8次復出(XD),除了自己熱愛動漫,還想繼續畫下去之外,另一個最大的動力其實是自己的小孫子。
與其什麼都不做地死去,不如在製作中死去!
這部再次號稱宮崎駿最後一部動漫電影的《蒼鷺與少年》《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How do you live?),改編自1937年兒童文學作家吉野源三的同名小說,故事圍繞在一名15歲少年的身上,內容正面激勵人心~是日本中學生必讀的勵志小說。
宮崎駿說這本小說他從10歲讀到80歲,是影響他一生的重要讀物:「這本書傳達出的信念是,無論這個世界如何殘酷,我們都要活得像一個真正的人。」
書裡有這樣一句話:「人的一生中所遭遇的每一件事,其實都只會發生一次,如果未來不想悔恨,那我們就要懂得珍惜。」
由於是給自己的小孫子畫的。宮崎駿說:「爺爺也許很快要去另一個世界去了,不過爺爺留下了這部電影送給你...」。
預定今年(2022)即將上映的《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非常、非常令人期待😘
宮崎駿再次復出即將上映新作品《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
日本必讀百年名著 作者吉野源三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EHYnMn6mJQ
博客來網路書局資料《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
無論世界變得如何混亂與殘酷,我們還是可以決定要用什麼樣的姿態好好活著。
有痛苦、有逆境,正是人生往前邁進的證明。
一切的思考、所有的煩惱,都是有價值的。
看了這本書,你將從中得到無比的激勵。
★日本「百年最愛書籍」
★半年狂銷200萬冊,日本亞馬遜排行榜第一名
★超過1000名老師「最想推薦給國高中生的讀物」第一名!
★盧建彰、小野、光禹、吳定謙、幸佳慧、黃益中、黃威融、番紅花、阿信&不二良、李偉文──感動推薦
這是80年來,形塑日本人品格態度的一本書,
是一本遇到難關或面臨挑戰時,讓人振作起來,
長大後不斷想再次閱讀,並仍然能夠獲益匪淺的書。
日本具代表性的知識分子吉野源三郎,用本書講述一位十五歲少年「小哥白尼」,在舅舅智慧的引導下,思考了勇氣、友情、貧富、霸凌、人與社會等課題,藉此釐清「人之所以為人的價值」和「生而為人應有的態度」。
雋永流傳,宮崎駿即將改編動畫!
本書內容深入淺出、精采深刻,曾被收入中小學教科書,並且歷來不斷再版,從知識分子到販夫走卒,都深受影響,推薦者絡繹不絕。
動畫大師宮崎駿更曾經在自傳中,以長文書寫《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如何觸發他思考社會以及未來的世界。他說,這本書「傳達出一個訊息,那就是無論處在多麼艱困的時代或是殘酷的時代,都要活得像個人」。2018年初,宮崎駿更宣布,將為此書重新復出拍攝動畫,使其影響力能擴及新的世代。
台灣新聞:久石讓與垃圾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u5qAwNpHHo
[新聞] 登台演奏會遭垃圾車音樂亂入 久石讓幽默化解尷尬
本文引自「風傳媒」台灣好新聞報 2016-08-22 16:30
曾為宮崎駿動畫電影締造許多名曲的音樂大師久石讓,20日晚間於台大綜合體育館盛大登台演出,但途中卻2度遭場外響亮的「垃圾車音樂」亂入干擾,讓大師一度傻眼愣在台上,在得知詳情後則對場外鞠躬,以機智反應幽默化解現場尷尬氣氛;雖主辦單位透露久石讓並未因此感到不悅,仍引起不少觀眾氣憤,大罵場地不該選在台大體育館,「讓好好一場演出就這樣毀了」。
現場觀眾指出,久石讓20日首度率領新日本愛樂交響樂團登台表演,在演奏進行到間隔時,場外經過的垃圾車音樂卻剛好響起,十分清楚地傳入會場「接軌」,狀況發生時久石讓也摸不著頭緒,一直等待到音樂播放完,還很有禮貌的對外面鞠躬後才繼續演出。雖然大師靠幽默化解,但不少觀眾則對此狀況十分不滿,紛紛在主辦單位的臉書專頁上po文批評,痛罵邀請一流團隊來台,卻沒好好慎選場地,「真是畢生難忘!」、「搞成像是大學社團發表會!」
大鴻藝術表示,事先就有向日方告知此次演出無法借到兩廳院等專業場地,日方當時也認為場外的環境音應不致於破壞節目進行,而雙方雖有心理準備,但為避免影響演出,並未事前告知久石讓。大鴻藝術透露,久石讓在演出結束後有向工作人員詢問「那是什麼聲音?」,得知是垃圾車音樂還神回應「nice follow」,並開玩笑說「我的反應不錯吧」,顯然並未放在心上。至於引起樂迷的批評,大鴻藝術則強調會再檢討改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IKs9dkzKAc
Nice Follow~我們節目沒有垃圾車會經過喔XD
2018/03/12 10:23 華視新聞
北市首例! "貓"開演 垃圾車沒音樂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vwtDLnRsn4
綜合報導 / 台北市
日本著名動畫配樂大師久石讓前年來台舉辦演奏會,演奏中2度有「垃圾車音樂」干擾導致演奏一度中斷。避免類似事件再發生,音樂劇「貓」的主辦單位日前向北市府環保局申請「暫停播放垃圾車音樂」獲准,成為北市因表演而暫停播放垃圾車音樂的首例。
北市府環保局副局表示,經過和里辦公室協商,決定在音樂劇演出期間依舊維持廢棄物收運作業,但台大體育館周邊的部分夜間垃圾車收運點將關閉垃圾車響鈴音樂,並會透過里長加強宣傳。
【新品嚐鮮】久石讓指揮貝多芬交響曲全集錄音
其實這套貝多芬交響曲全集錄音也不能說是「新品」,因為久石讓自2016年起自2018年,花了三年時間陸續完成,距離現在2023已經五年
標題會下「新品」的原因,因為相信許多朋友會對於久石讓如何詮釋古典音樂感興趣,因此~反而是「新鮮」的意思居多
而全套錄音發行採用大膽的Live' Recording的方式,優點是重現了原始演出時的風貌,原汁原味~缺點當然就是所有現場的一切聲音都被保留了下來...甚至包括了演出的缺點...
對於久石讓這「微妙的跨界作品」有興趣的蹦友們,可以細細欣賞、品味一番他對於貝多芬交響曲的想法與詮釋:
Conductor: Joe Hisaishi 久石譲
Future Orchestra Classics
Live Recording at Nagano City Arts Center Main Hall / 長野市芸術館實況錄音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Vem1UEtQ-Q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BON音樂】蹦藝術X大人社團 - 匯聚人生中的美妙時刻(三)「浪漫滿分」─古典音樂中的情書與悄悄話
蹦藝術X大人社團 - 匯聚人生中的美妙時刻(三)「浪漫滿分」─古典音樂中的情書與悄悄話
Exciting moments with music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大人的古典樂欣賞線上直播課(10/26週四下午班,共5堂):匯聚人生中的美妙時刻
古典音樂是你的生活必需品?
希望有機會能拓展對古典樂的了解?
跟著林仁斌老師一起認識偉大的音樂藝術!
《大人社團》與蹦藝術攜手開設古典音樂鑑賞課程,林仁斌老師帶領學員欣賞每首的獨特之處,讓您徜徉在樂曲中,更貼近音樂家的心血結晶,聽出更多況味與樂趣!
《延伸閱讀》大人的音樂欣賞線上直播課程好嗎?學員真實回饋分享
《延伸閱讀》大人的音樂欣賞課學員回饋,看他們用音樂為生活注入繽紛
《大人社團》與蹦藝術的林仁斌老師攜手開設古典樂欣賞課,這期將以「古典樂中的美妙時刻」為主軸,讓大人們了解更多可以與生活情境中結合的古典樂,你會發現古典樂不同的樣貌,親切、俏皮、溫暖、狂野,一定讓你大呼過癮,絕對是錯過可惜的一堂古典樂欣賞課!
主講人:林仁斌老師
《匯聚人生中的美妙時刻》全系列五堂課程介紹
課程內容
- 第一堂 │「舒心愉悅」─ 以古典音樂開啟快樂的每一天心情
每天起床,該聽什麼古典音樂呢?這個問題若真想要一個標準答案,實在困難。因為古典音樂中,有太多令人喜悅的時刻了!這堂課中,老師將介紹那些令人「舒心愉悅」的音樂,讓你未來的每一天,都能有好音樂與快樂的心情。
- 第二堂 │「爽度破表」─ 以古典音樂振奮你的精神與士氣
鬱悶的時候千萬別悶在心裡,悶久傷身。找點讓你「爽度破表」的音樂吧!打開它來宣洩一下心情就對了!在這堂課中,老師將介紹古典音樂中眾多振奮人心、盪氣迴腸的作品,保證聽完大大出一口氣,全身爽快,鬱悶全消。
- 第三堂 │「浪漫滿分」─ 古典音樂中的情書與悄悄話
古有飛鴿傳書,音樂家也有藏在音樂中的情書。在這堂課中,老師將精選出古典樂中的綿綿情話,讓你細細品味藝術家心中的浪漫時刻,一聽就可以感受到的豐沛情感!不要錯過,趕快學起來,以後你也是集溫暖與浪漫於一身的才子佳人。
- 第四堂 │「沈浸療癒」─ 沈浸心情每一刻的古典音樂
我們都有想要一個人靜一靜的時候。不需要跟任何人說話,就是單純沉澱下來的這種時刻,可以讓古典樂好好地陪著你。在這堂課中,老師將介紹精選的靜謐音樂作品,讓你可以徹底徜徉在美妙的音樂世界中,感受欣賞音樂最放鬆的時刻!
- 第五堂 │「極致舞蹈」─ 古典音樂中的舞蹈與狂歡
古典樂就是優美的代名詞?這可不一定,音樂中的舞蹈世界,比你我想像的都還要寬闊!最後一堂課,就讓我們一起狂歡。林仁斌老師將精選各類音樂中的舞蹈與狂歡場面,透過精彩影音的欣賞,帶你重新領略音樂與舞蹈結合之美。
跟大家分享我心中覺得「浪漫滿分」的音樂播放清單❤️
https://open.spotify.com/playlist/2vs6NGSOtYGmWT2nU78cqd?si=873918d29fa14279
舒曼❤️克拉拉:「克拉拉主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tFRVM60170
舒曼為了展現對克拉拉的愛,將她的名字(Clara)入樂,成為了知名的「克拉拉音型」。
以實際音型來看,「Clara」=「C-bB-A-G-A」,但我們可以看到下方譜例中,「克拉拉音型」最後一音的最後一音,佐以下方小三度的「#F」,因此,「克拉拉音型」也被舒曼寫為「下降五音音型」。
在舒曼與克拉拉相戀,卻被克拉拉之父維克被迫分開的那幾年(1836-1840),舒曼基於對克拉拉的思念與愛,更是經常於作品中寫出「克拉拉音型」。
舒曼於1838年創作的鋼琴套曲《克萊斯勒魂》,正是兩人被迫分開的時光,因此舒曼更加頻繁地使用「克拉拉音型」,以音樂抒發那心中滿滿的思念,更將他的愛寄託在隱藏的音符之中,希望克拉拉能夠看見~
仔細觀察,「克拉拉音型」在《克萊斯勒魂》的八段音樂中都有出現,時以正向,時而反向,也有雙手同時出現。出現頻率以右手外聲部(旋律)與左手低音聲部最為頻繁,成為了現在欣賞舒曼音樂時的一大樂趣~
《克萊斯勒魂》樂譜版本欣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rZn9HyIwEU&t=30s
Schumann Op.124 Album Leaves Albumblatter(No.8)
https://youtu.be/WX2QEyYIsts?list=PLdWqPcjnGSDQINwx6E8iCk1L1JjcENALc&t=376
而克拉拉也以音樂回應了舒曼對她的愛,這是克拉拉創作的《舒曼主題變奏曲》op.2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RLarxK7ckk
我們再欣賞舒曼的a小調鋼琴協奏曲第一主題:
噢~你現在知道了~這音樂真的濃情蜜意,充滿了深深的愛~像極了愛情,對吧XD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RQoJjhFv2s&t=60s
蕭邦的柔情萬千
1829 年夏天,蕭邦自華沙音樂學院畢業,便以鋼琴家身份首度於維也納風光登臺舉辦了二場鋼琴音樂會,獲得如潮的佳評。
結束演出後,9月份回到華沙後,由於當時鋼琴演奏家普遍於音樂會上彈奏自己創作的協奏曲,於是蕭邦決定立即著手創作鋼琴協奏曲。
1829年年底,蕭邦在寫給友人的信中曾提到:「非常可悲的,我似乎發現了我的理想對象。這半年來我雖然幾乎每晚都夢見她,卻從未曾和她說過一句話。我就是在想念她的這段期間,寫下了此闋協奏曲的慢板樂章(甚緩板Larghetto)。」由此可見這個樂章充滿著蕭邦對初戀情人的思慕,這位夢中情人就是就讀華沙音樂院聲樂科的學生 康絲丹采‧葛拉德可夫絲卡(Konstancja Gladkowska, 1810-1889)
第二號鋼琴協奏曲
獻給初戀情人的鋼琴協奏曲
蕭邦與暗戀對象 康絲丹采
1829年12月,蕭邦於華沙鉅商俱樂部(Warsaw Merchant’s Club)首演他所作的第二號 f小調鋼琴協奏曲(Piano Concerto No.2, in F minor, Op.21)。之後再於 1830年 3月 17日,在華沙國家劇院由蕭邦擔任鋼琴主奏再次演出。
蕭邦 f小調第二號鋼琴協奏曲 作品21
Chopin Piano Concerto No.2 in F Minor,Op.21
第二樂章 II. Larghetto 甚緩板
簡說
第二樂章以降A大調寫成,而這個樂章的寫作動機則來自蕭邦的初戀情人,一位年輕的華沙音樂院聲樂科學生康絲丹采‧葛拉德可夫絲卡(Konstancja Gladkowska, 1810-1889),一如蕭邦對他的友人所說「不幸的是我似乎已找到了我的理想,對她我已是全心對待,雖然六個月來我每晚都夢見她,但並未和她說過半句話,這首協奏曲的慢板樂章題獻給對她的所有回憶。」此樂章的演奏形態以類似夜曲的形式,在簡單、搖曳式的伴奏下唱出如詩般充滿情感的旋律,展現出蕭邦初戀的美麗情緒,而這如夢般寧靜的氣氛,在中段的戲劇化轉折,展現出更強烈的氛圍,不久再趨平靜,最後結束在平靜尾奏之中。
無盡相思.德弗札克大提琴協奏曲
https://bonart.com.tw/all-about-dvoraks-cello-concerto/
馬勒❤️阿爾瑪:「阿爾瑪」主題
- 談馬勒《悲劇》的「阿爾瑪主題」(Alma theme)
馬勒第六號交響曲第一樂章,在前奏過後,大約進行至 2'30"(依版本則略有不同) 時,一段由連續上行四音帶出的溫暖發展旋律,被稱之為「阿爾瑪主題」(照片即為譜例)
馬勒的妻子在講述了馬勒如何創作第六交響曲的過程時,提到有天馬勒將她帶到他的作曲小屋,並為她演奏了這段音樂
馬勒說(直譯):「我試圖以一個音樂主題中捕捉妳的形象 —— 至於我是否成功, 我不知道。妳將不得不容忍它。」(I've tried to capture you in a theme – as for whether I've succeeded, I don't know. You will have to tolerate it.)
第一樂章在後續的發展中,「阿爾瑪主題」將成為最具分量的主角之一,不斷以各種形式與變化出現在樂曲中,更成為第一樂章最後結束前的重要動機。
理解「阿爾瑪主題」的意義有三:
第一,又多了一個「馬勒雜學」,令人欣喜;
第二,能更加理解馬勒在作曲時的「動機主義思維」,這對實際理解馬勒的音樂創作,能有極大的幫助
第三,藉由整個樂章滿滿不斷的「阿爾瑪主題」,或許是見證馬勒愛情的另一種方式:滿滿的愛
樂譜版本欣賞(2:46起)
https://youtu.be/0qajaHo9CCI?t=169
延伸欣賞:
阿巴多指揮琉森節慶管弦樂團(2006)
3'33"起即為「阿爾瑪主題」
https://youtu.be/YsEo1PsSmbg?t=213
艾爾加給妻子的結婚禮物~《愛的禮讚》
《愛的禮讚》(法語:Salut d'Amour),作品12,是英國作曲家愛德華·艾爾加於1888年創作的樂曲,為小提琴和鋼琴而作。
樂曲採用三段體,具有典型的小夜曲風格。由E大調(有移調版本,大提琴版用D大調)、2/4拍的切分音展開有名的A段。小提琴在高音區應奏出恰似情人纏綿的深情旋律。樂曲的B段轉入G大調,在柔和的曲調中加入一絲幽婉的相思情調。經過帶有泛音色彩的過門,主題再現。經過帶有複雜情緒的尾聲,全曲在A段主題的變奏形式下緩緩減弱而終了。 歷史艾爾加於1888年7月在旅途中完成了曲譜,當時他已經與卡洛琳·愛麗絲·羅伯茨訂婚。由於愛麗絲精通德語,他將曲子命名為《Liebesgruß》(「愛的禮讚」的德文),題詞為法文「à Carice」(意為「致卡麗斯」)。「Carice」是他未婚妻名字的縮寫,也是他們兩年後出生的女兒的名字。 他於9月22日從克雷文的友人那裡回到位於倫敦的家後,將這首曲作為訂婚禮展現給愛麗絲。而愛麗絲以自己幾年前寫的叫做《拂曉的風》(The Wind at Dawn)的詩作為回應,艾爾加很快為之譜了曲。 一年後,德國碩特音樂出版有限公司買下《愛的禮讚》的版權,以四個版本出版:小提琴與鋼琴、鋼琴獨奏、大提琴與鋼琴、管弦樂改編曲,但銷售不理想。於是出版商將曲名改為法文「Salut d'Amour」。艾爾加後來意識到,這個法文標題不僅適用於法國,也幫助本作在其它歐洲國家獲得了認可。 |
Salut d’Amour (Edward Elgar) – Esther Abrami and Iyad Sughayer
薩提的《我要妳》❤️
《我要你》(Je te veux)
鋼琴獨奏版本
歌曲版本
薩提的音樂,在不同歌手的嗓音之下,化為一段段動人的樂音
Je te veux · Dalton Baldwin
延伸閱讀
https://bonart.com.tw/all-about-erik-satie/
更多的精彩浪漫古典音樂播放清單🎉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BON音樂】淺談孟德爾頌:第一號交響曲
【BON音樂】淺談孟德爾頌:第一號交響曲
Mendelssohn: First Symphony in c minor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孟德爾頌.真正的神童
孟德爾頌的全名為「雅各·路德維希·費利克斯·孟德爾頌·巴托爾迪」(Jakob Ludwig Felix Mendelssohn Bartholdy, 1809-1847),出身於德國漢堡的一個富裕家庭,因為家庭關係的背境,年紀輕輕即與與許多德國頂尖的藝術家、音樂家交往。
年輕的孟德爾頌是一位聰明得令人恐懼的神童,更是一位出色的畫家、詩人、運動員、語言學家和音樂家。
6歲時,孟德爾頌開始跟著母親學習鋼琴。 全家搬到柏林後,孟德爾頌與家中兄弟姊妹皆學習鋼琴。
九歲時,孟德爾頌首次公開演出。
在12歲到14歲期間,孟德爾頌受到巴哈、貝多芬和莫札特的影響,他在1823年前,便已經創作了13首弦樂交響曲(String Sinfornia)與各式重奏作品。
他的第一首正式出版作品是鋼琴四重奏,創作於13歲,15歲時,他更創作了第一首交響曲。
隔年,孟德爾頌完成了降E大調弦樂八重奏,這更是一部顯示他高度音樂天份的作品。

作曲家簡介
孟德爾頌一生交遊廣泛,作品豐富。
與大文豪歌德傑為忘年之交,並與當代眾多藝文音樂人士往來:舒曼夫婦、白遼士、凱魯畢尼、韋伯、麥亞白爾、羅西尼、蕭邦、李斯特、華格納、帕格尼尼等音樂家交往,互通藝術見解;這對他的創作生涯產生許多重要的影響。

孟德爾頌1809年2月3日出生於德國漢堡的一個富裕而有文化的猶太富商家庭。祖父摩西(Moses Mendelssohn, 1729-1786) 是德國名哲學家兼文學家;父親是德國漢堡的銀行家;母親則是位受過高等教育並精通音樂的人。不論出生環境、家庭生活或是事業成就,孟德爾頌都是一帆風順。
孟德爾頌從小是鋼琴神童:9歲時便以鋼琴家身份於柏林登台公開演奏,10歲時就為《詩篇19》譜曲,12歲自己主辦報紙,同年與 72歲德國文豪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1749-1832)結為忘年之交。
在歌德的影響下,寫出一首鋼琴四重奏(op.1),14歲籌組自己的私人樂團,15歲創作了第一交響曲,與歌德的友誼,加深了孟德爾頌對古典文學的感受:16歲時完成的弦樂八重奏(op.20)亦受到歌德《浮士德》啟發。這部作品也被視為孟德爾頌第一首成熟的作品。
孟德爾頌:絃樂八重奏 op.20 欣賞
16歲作品
小提琴:林品任、Boris Borgolotto、陳雨婷、Nancy Zhou
中提琴:鄭恩麒、嚴子晴
大提琴:李孟坡、柯容軒
https://youtu.be/CPAio6KVOqY?t=1
17歲時,孟德爾頌受到莎士比亞戲劇作品感動,以一個月左右的創作時間,寫出了著名作品《仲夏夜之夢》(A Midsummer Night’s Dream)序曲。18歲時為了研究古典文學,進入柏林大學就讀, 接受正規的大學教育,研究文學作品。(柏林大學即為現代之柏林洪堡大學 Humboldt-Universität zu Berlin,成立於 1810 年,曾被譽為被譽為「現代大學之母」)
19歲時指揮演出巴哈(J.S. Bach)的《馬太受難曲》。這是巴哈死後79年第一次被公開演出,由於這次的演出,使得大家開始重新注意巴哈,而巴哈的音樂也逐漸在世界各地的音樂會中被演出。
20歲起孟德爾頌遊歷歐洲,他的遊歷心得不但豐富,更是傳世:1830-1831年間,至義大利旅遊寫下第四號交響曲《義大利》(Symphonie no.4 "Italienische")、至蘇格蘭旅遊寫下第三號交響曲《蘇格蘭》(Symphonie no.3 "Scottish");《芬加爾洞窟》序曲作品靈感也來自孟德爾頌於英國赫布里底群島旅遊實記,完成於1830年作曲家21歲時。
孟德爾頌使用過之指揮棒
孟德爾頌也是首位以現代指揮棒指揮樂團的指揮家,1835年26歲時擔任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指揮。
下方珍貴圖片,是目前珍藏於英國市政廳,1846年孟德爾頌使用過之指揮棒。

由於孟德爾頌的啟發,現代指揮棒發展雖然有材質、握柄與長短等多樣變化,但萬變不離其中:
成就輝煌
為表彰孟德爾頌於音樂界的貢獻,1836年萊比錫大學(Universität Leipzig)授贈孟德爾頌榮譽博士學位。
1842年33歲時,與舒曼等人一起創辦萊比錫音樂院,並擔任首任校長。
1846年的伯明罕音樂節上指揮他的清唱劇《以利亞》,取得輝煌成功。但同年,孟德爾頌的健康狀況已經出現問題,次年,他心愛的姐姐芬妮(Fanny Mendelssohn, 1805-1847)過世更讓他深受打擊,導致健康狀況每況愈下。1847年10月他突然中風,11月4日在萊比錫去世,享年38歲。
孟德爾頌的交響曲創作順序
一般來說作曲家之交響曲編號皆以「寫作順序」排列,偶爾會出現後來雜以「出版順序」於其中。例如海頓和貝多芬的交響曲是按寫作次序排列,而孟德爾頌交響曲編號,則是完全依照出版的次序排列。
孟德爾頌共寫五首交響曲:第一號C小調 op. 11完成於 1824年。1840年他為慶祝顧騰堡(Johannes Gutenberg, 1397 – 1468)發明印刷術四百週年,創作了「節慶之歌」(Festgesang) 及第二號「頌讚交響曲」降B大調 op.52。而他的第三號交響曲《蘇格蘭》a小調 op. 56 完成於 1842年。第四號交響曲《義大利》 A大調 op. 90創作於 1833年。第五號交響曲《宗教改革》 D大調 Op. 107 是於 1830年為「奧斯堡信仰告白」(Augsburg Confession)300週年而作。
依照現行編號,順序為:
第一號(1824)
第二號(1840)
第三號(1842)《蘇格蘭》
第四號(1833)《義大利》
第五號(1830)《宗教改革》
例如孟德爾爾頌的最後兩首交響曲,則是因爲他生前一直想再修改第四號「義大利交響曲」,第四號其實是等到他去世之後,於 1851年才被出版商編為第四號交響曲出版。第五號則是因為孟德爾頌生前一直不太滿意「宗教改革交響曲」, 所以並未出版,因此等到第四號交響曲出版後 17年後才付梓 ,稱為第五號交響曲。
如按照作曲年份重新編號,會得到不同之全新結果:
第一號(1824)
第五號(1830)《宗教改革》
第四號(1833)《義大利》
第二號(1840)
第三號(1842)《蘇格蘭》
驚人的音樂創造力.在15歲爆發
孟德爾頌在15歲就寫作出第一號交響曲,可謂繼莫札特之後真正的音樂天才,即使是在2023年的現在,這份音樂才能仍然是震古鑠今的~
第一號交響曲,op.11,為C小調,與貝多芬交響曲偏好大調不同,進入浪漫時期之後,音樂家更加重視音樂裡的戲劇性與氣氛對比,我們可以在孟德爾頌年輕的創作裡,清晰地感受到截然不同世代的音樂感。
孟德爾頌於15歲這年,完成第一號交響曲,時間是1824年3月31日。
隔年,親筆簽名樂譜於1831年出版,顯示他的年輕早慧與才華洋溢。
首演
第一號交響曲於完成的同年,1824年11月14日在慶祝孟德爾頌的姊姊芬妮19歲生日的私人音樂會上首演,。
1827年2月1日,再由指揮家Johann Philipp Christian Schulz指揮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Leipzig Gewandhaus Orchestra)正式公開演出。
後續演出.倫敦
孟德爾頌一生與英國關係密切,經常造訪,這首第一號交響曲題獻給成立於1813年的英國愛樂協會(Philharmonic Society),後來愛樂協會在孟德爾頌20歲的1829年,邀請他赴倫敦指揮演出第一號交響曲,除了這首作品之外,孟德爾頌也安排了年輕時創作的八重奏中的詼諧曲等作為音樂會曲目。
當時英國的《Harmonicon》月刊,記錄了孟德爾頌20歲於倫敦的首演:(直譯)
「……雖然只有ㄧ、二十歲左右,但孟德爾頌已經創作了幾部規模宏大的作品;即使要與現在的作品進行比較的話,他也應該躋身於年輕而最偉大的作家之列。這個時代的年輕世代作曲家…孟德爾頌先生的交響曲的聽眾首先感受到的是豐富的創意和新穎的效果; 但同時,它的主題的悠揚,支撐這些主題的活力,緩慢樂章的優雅,某些部分的俏皮性,以及另一些部分的活力,都可以感受到......作者指揮它親臨現場,並受到熱烈歡迎......」(... though only about one or two-and-twenty years of age, he has already produced several works of magnitude, which, if at all to be compared with the present, ought, without such additional claim, to rank him among the first composers of the age.... Fertility of invention and novelty of effect, are what first strike the hearers of M. Mendelssohn's symphony;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 melodiousness of its subjects, the vigour with which these are supported, the gracefulness of the slow movement, the playfulness of some parts, and the energy of others, are all felt.... The author conducted it in person, and it was received with acclamations....)
樂團編制
兩管編制
四樂章標題
I. 甚快的快板:Allegro di molto (C minor, 487 bars)
II. 行板:Andante (E-flat major, 125 bars)
III. 小步舞曲(甚快的快板) - 中段 Menuetto(Allegro molto) – Trio* (G minor - F minor, 115 bars)
IV. 強有力的快板 - 轉為急速 Allegro con fuoco – Più stretto (C minor, 283 bars)
第一號交響曲 樂譜版本欣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j6EGBOdzq4
法蘭克福廣播交響樂團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Oq383oQ2hA&t=1636s
延伸閱讀
孟德爾頌的生平
https://bonart.com.tw/miaobei-art-center-x-bonart-music-lecture-2022-2-1/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BON音樂】《沒有他,超人根本無法飛翔!》世界影壇第一人:約翰.威廉斯
【BON音樂】《沒有他,超人根本無法飛翔!》世界影壇第一人:約翰.威廉斯
All about John Williams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電影配樂知多少?》系列講座 ── 奧斯卡金像獎電影配樂作曲家介紹與音樂欣賞
即將在全新裝修完成的 8%ice CAFÉ 公園店演講,非常期待,歡迎大家蒞臨~
-
11 / 05 《沒有他,超人根本無法飛翔!》世界影壇第一人── 約翰.威廉斯
-
11 / 19《永遠的新天堂樂園》義大利國寶 ── 顏尼歐.莫瑞康尼
-
12 / 17《迷人的電音衝擊魅力》21世紀趨勢領導者 ── 漢斯.季默
電影,是許多人放鬆生活的方式,更是一項高度專業的產業。
這是個說故事的年代,藉由出色的演員、編導的專業與配樂家的想像力,電影總能藉著一段又一段我們所不知道的故事,帶領大眾進入幻想的國度,解放生活壓力,也學習新知!
本系列音樂講座中,林仁斌老師將帶領我們深入了解多位奧斯卡金像獎原創電影配樂得主的人生故事、精彩創作與雋永樂音,讓您輕鬆踏入美妙的電影音樂世界。
講師簡介
蹦藝術執行長 林仁斌 演奏、指揮、撰文、演講與音樂攝影之全方位音樂家。 節慶長笛樂團|團長&樂團指揮 蹦藝術|BONART 藝術網站 執行長 https://bonart.com.tw 旅法知名音樂家林仁斌自2001年自巴黎師範音樂院 École Normale Supérieure de paris 學成返國後,以長、短笛演奏、室內樂及樂團指揮活躍於國際音樂節與國內外音樂廳;演奏專輯出版有《夜間咖啡館》、《妳的我的》、《華麗聚焦-雙長笛與鋼琴的歌劇院之夜》、《華麗聚焦II-卡門》(林仁斌&周欣穎)《動物狂歡節》….等。 現為音樂藝文網站「蹦藝術|BONART」執行長與Podcast古典音樂節目《蹦藝術》主持人。多年來撰文拍攝訪問音樂家,更以文字與攝影見長,每年演講場次超過百場;為國家交響樂團、長榮交響樂團與國家兩廳院、苗北藝文中心等各單位邀約之導聆與撰稿人,更是公認的超人氣音樂欣賞名家。
先來一段經典的超人主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8N2SP6JFaI&list=RD78N2SP6JFaI&start_radio=1
→約翰.威廉斯 介紹網頁

配樂作曲家 約翰威廉斯
(基本資料整理於網路與維基百科,並附上超連結方便檢索)
約翰.威廉斯(John Towner Williams, b.1932 - )(34'45") 生於美國紐約市長島,是一位世界著名的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電影配樂家,在長達60餘年的職業生涯中,他創作許多電影史上最為世人所熟悉的電影音樂,如《海神號遇險記》、《摩天大樓著火記》、《星際大戰系列》(已上映的全部9部)、《大白鯊》、《超人》(第一和第四部)、《印第安納·瓊斯系列電影》(已上映的全部4部)、《E.T.外星人》、《太陽帝國》、《七月四日誕生》、《小鬼當家》及續集《小鬼當家II:迷失在紐約》、《虎克船長》、《侏羅紀公園》及續集《侏羅紀公園:失落的世界》、《辛德勒的名單》、《搶救雷恩大兵》、《決戰時刻》、《哈利·波特》系列電影前三部、《藝伎回憶錄》、《慕尼黑》、《丁丁歷險記:獨角獸號的秘密》、《戰馬》,以及《林肯傳》等。他與數位世界著名導演都有著長期的合作關係,如喬治·盧卡斯、奧利弗·斯通、克里斯·哥倫布、史蒂文·史匹柏等,特別是與史蒂文·史匹柏之間近四十年的合作(所有其執導的電影中只有《紫色》、《間諜橋》及《一級玩家》三部不是由約翰·威廉斯配樂的),創下了世界電影史上導演與作曲家合作時間最長的紀錄。 約翰·威廉斯還譜寫了數首古典交響樂曲/協奏曲,1980年1月,他得以出任當時已有85年歷史的波士頓大眾管弦樂團的第19任首席指揮,直到1993年12月才卸任,他至今仍然是該樂團的指揮。 他獲得過五座奧斯卡金像獎(53次提名),四座金球獎(26次提名),七座英國電影學院獎(13次提名),23座葛萊美獎,以及三座艾美獎。2000年,約翰·威廉斯入主好萊塢露天劇場名人堂,2004年,他獲頒專為肯定終身為美國文化作出貢獻的傑出人士而設立的甘迺迪中心榮譽獎。2016年獲得美國電影協會頒發的AFI終身成就獎。 2017年5月獲哈佛大學頒發音樂榮譽博士學位。
【影片】約翰威廉斯驚人的作曲思維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5ysBKUC4-w
延伸閱讀
91歲配樂大師約翰威廉斯 放眼奧斯卡最高齡得獎紀錄[影]
"約翰威廉斯一生共獲53次奧斯卡提名,以仍在世的影人來說,獲提名次數已無人能出其右,僅次於已故的華特迪士尼(Walt Disney)的59次。
約翰威廉斯分別在1972年以「屋頂上的提琴手」(Fiddler on the Roof)、1976年「大白鯊」、1978年「星際大戰」、1983年「E.T.外星人」(E.T. the Extra-Terrestrial)、和1994年的「辛德勒的名單」5度贏得奧斯卡獎。"

感謝Youtuber「音樂好立刻Musicholic」製作精彩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8UPvw5YQYQ
大白鯊之「兩音動機」
https://youtu.be/ZvCI-gNK_y4
https://youtu.be/BQKLJ2MuHvY
Dvorak's Tribute to John Williams!?
聽一下,動機的設計是一件多麽奧妙的事情~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f-Ix20A0uE
德弗札克:第九號交響曲《新世界》第四樂章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piCORWRrX0
還有還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H_zgVSpvlE
再來再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tRU8cMp0Nk&t=76s
沒有配樂,超人飛不起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5YAPg1ppw0
https://youtu.be/78N2SP6JFaI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aq8MjC1KUs
永遠的《星際大戰》
https://youtu.be/_D0ZQPqeJkk
導演喬治魯卡斯:「約翰將我的電影『藝術化』!」
https://youtu.be/wMWzkYgfiUA
《星際大戰》主題音樂 柏林愛樂現場版
https://youtu.be/-3qqHdiewSE
音樂.沒有界限
約翰威廉斯指揮維也納愛樂《星際大戰》⟨帝國進行曲⟩
https://youtu.be/vsMWVW4xtwI
《哈利波特》電影主題
威翰威廉斯指揮維也納愛樂 | 慕特小提琴獨奏
https://youtu.be/qsCZP3wdF4w
冒險英雄.印第安納瓊斯
https://youtu.be/_U519RdznMA
哈里遜福特致詞讚美約翰威廉斯
https://youtu.be/nVt-QAWjPcY
大導演史帝芬史匹伯(Steven Allan Spielberg, b. 1946)曾經說過:「音樂是電影的一半。」,這句話完全深深打動我。
各位想想,如果再回頭讓大家看沒有聲音的畫面,您會有多少感動呢?
【影片】 什麼是主導動機 (leitmotif)?經典電影總會有的經典配樂
約翰威廉斯如何創作電影配樂之「動機」
How John Williams Composes His Motifs
https://youtu.be/mK5zThj7uFI
作曲家介紹
https://youtu.be/skh9N2UH1Fo
史蒂芬史匹伯讚美約翰威廉斯(E.T 配樂創作珍貴紀錄)
https://youtu.be/tJY5l6I253c
How Music Becomes an Actor in the Films of John Williams & Steven Spielberg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TKs0JRVlrQ
《辛德勒的名單》動人片段
https://youtu.be/cLgJQ8Zj3AA
現場演奏的感動
https://youtu.be/YqVRcFQagtI
《藝伎回憶錄》的柔美與動感
https://youtu.be/FoYFEO2ZU6k
約翰威廉斯與馬友友
https://youtu.be/sY5nw37xYIw
深刻音樂背後的靈魂 帕爾曼
自從《辛德勒的名單》之後,全世界都只想聽我演奏這首曲子XD
https://youtu.be/BGIvOn2HQdI
《辛德勒的名單》電影劇情介紹
https://youtu.be/UbMQKSEJqw4
救人一命.如救蒼生
電影最後段 猶太人在工廠前為辛德勒送行,感人的送別一幕
https://youtu.be/wrQKSEVIQs8
《辛德勒名單》拍攝幕後祕辛
1. 結尾辛德勒的墳墓鏡頭,是臨時加上去的
《辛》片結尾,受德國商人辛德勒(OskarSchindler)救助的猶太人及後代齊聚耶路撒冷,在辛德勒的墳墓上放置石頭,以示感念。這個片段感動不少觀眾,背後其實有段鮮為人知的故事。
史蒂芬史匹柏提到,「辛德勒的名單」之前,他未曾拍過這麼嚴肅的題材。《辛》片拍完3/4後,他擔心觀眾不相信這部電影改編自真人真事,才臨時決定加進上述片段。
2. 以色列演員崩潰
《辛》片劇情的沉重,就連當時的演員也入戲三分。史蒂芬史匹柏說,拍完集中營澡堂一齣戲後,有兩名以色列年輕演員情緒崩潰,接下來3天都無法拍戲。他並形容,拍攝那場戲是他導演生涯「最痛苦的一天」。
3. 電影拍攝沒有分鏡圖
飾演辛德勒的連恩尼遜表示,《辛》片沒有分鏡圖,史蒂芬史匹柏開拍時極為緊張,有如一名畫家,內心有亟欲述說的故事,但面對五彩繽紛的顏料,不知從何開始。一旦開始上色,史蒂芬史匹柏便完全投入、揮灑自如,令他難以忘懷。
飾演猶太人會計夥伴史丹的電影演員班金斯利,則引用文學評論家史丹納(George Steiner)曾說的話讚美史蒂芬史匹柏:「猶太人大屠殺無法用文字形容,透過大師之手,我們才能領略當時的情況。」
電影最後的致敬畫面
https://youtu.be/7z2Ignq93nE
延伸閱讀
https://bonart.com.tw/all-about-schindlers-list/
延伸閱讀
《辛德勒的名單》劇情解讀
奧斯卡·辛德勒.其人其事
納粹軍官歌德的介紹與下場
下期精彩講座預告🌟
顏尼歐·莫利克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jq6e1LJHxw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BON音樂】蹦藝術X大人社團 - 匯聚人生中的美妙時刻(二)「爽度破表」─以古典音樂振奮你的精神與士氣
蹦藝術X大人社團 - 匯聚人生中的美妙時刻(二)「爽度破表」─以古典音樂振奮你的精神與士氣
Exciting moments with music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大人的古典樂欣賞線上直播課(10/26週四下午班,共5堂):匯聚人生中的美妙時刻
古典音樂是你的生活必需品?
希望有機會能拓展對古典樂的了解?
跟著林仁斌老師一起認識偉大的音樂藝術!
《大人社團》與蹦藝術攜手開設古典音樂鑑賞課程,林仁斌老師帶領學員欣賞每首的獨特之處,讓您徜徉在樂曲中,更貼近音樂家的心血結晶,聽出更多況味與樂趣!
《延伸閱讀》大人的音樂欣賞線上直播課程好嗎?學員真實回饋分享
《延伸閱讀》大人的音樂欣賞課學員回饋,看他們用音樂為生活注入繽紛
《大人社團》與蹦藝術的林仁斌老師攜手開設古典樂欣賞課,這期將以「古典樂中的美妙時刻」為主軸,讓大人們了解更多可以與生活情境中結合的古典樂,你會發現古典樂不同的樣貌,親切、俏皮、溫暖、狂野,一定讓你大呼過癮,絕對是錯過可惜的一堂古典樂欣賞課!
主講人:林仁斌老師
《匯聚人生中的美妙時刻》全系列五堂課程介紹
課程內容
- 第一堂 │「舒心愉悅」─ 以古典音樂開啟快樂的每一天心情
每天起床,該聽什麼古典音樂呢?這個問題若真想要一個標準答案,實在困難。因為古典音樂中,有太多令人喜悅的時刻了!這堂課中,老師將介紹那些令人「舒心愉悅」的音樂,讓你未來的每一天,都能有好音樂與快樂的心情。
- 第二堂 │「爽度破表」─ 以古典音樂振奮你的精神與士氣
鬱悶的時候千萬別悶在心裡,悶久傷身。找點讓你「爽度破表」的音樂吧!打開它來宣洩一下心情就對了!在這堂課中,老師將介紹古典音樂中眾多振奮人心、盪氣迴腸的作品,保證聽完大大出一口氣,全身爽快,鬱悶全消。
- 第三堂 │「浪漫滿分」─ 古典音樂中的情書與悄悄話
古有飛鴿傳書,音樂家也有藏在音樂中的情書。在這堂課中,老師將精選出古典樂中的綿綿情話,讓你細細品味藝術家心中的浪漫時刻,一聽就可以感受到的豐沛情感!不要錯過,趕快學起來,以後你也是集溫暖與浪漫於一身的才子佳人。
- 第四堂 │「沈浸療癒」─ 沈浸心情每一刻的古典音樂
我們都有想要一個人靜一靜的時候。不需要跟任何人說話,就是單純沉澱下來的這種時刻,可以讓古典樂好好地陪著你。在這堂課中,老師將介紹精選的靜謐音樂作品,讓你可以徹底徜徉在美妙的音樂世界中,感受欣賞音樂最放鬆的時刻!
- 第五堂 │「極致舞蹈」─ 古典音樂中的舞蹈與狂歡
古典樂就是優美的代名詞?這可不一定,音樂中的舞蹈世界,比你我想像的都還要寬闊!最後一堂課,就讓我們一起狂歡。林仁斌老師將精選各類音樂中的舞蹈與狂歡場面,透過精彩影音的欣賞,帶你重新領略音樂與舞蹈結合之美。
跟大家分享我心中覺得「爽度破表」的音樂播放清單❤️
https://open.spotify.com/playlist/6X4k8aiEHXuI8J4h6zcJsU?si=7871d2115b294f66
更多的精彩古典音樂播放清單🎉
Exciting Classical Music
https://open.spotify.com/playlist/2KcrMolXfcaeikwQyJUkfE?si=c2750224ac794972
Energetic Classical
https://open.spotify.com/playlist/3uEzkz6Maxo4FFH0KPsJ6C?si=ec1c2d12400248aa
Exciting Classical Piano Mix
https://open.spotify.com/playlist/37i9dQZF1EId5Z7085SG4l?si=00184abed3244481
Fast, Energetic Classical Music
0:00:00 Rossini - William Tell Overture
0:03:34 Offenbach - Orphée aux enfers: Galop Infernal (Can Can) 0:05:55 Strauss II - Tritsch-Tratsch Polka, Op. 214 0:08:50 Bizet - Carmen Suite No. 1, Overture: I. Prélude 0:11:06 Elgar - Pomp and Circumstance March No. 1, Op. 39 No. 1 0:17:29 Mozart - The Marriage of Figaro, K. 492: Overture Budapest Scoring Symphonic Orchestra, Peter Pejtsik 0:22:13 Mendelssohn - Symphony No. 4 in A Major, "Italian": I. Allegro vivace 0:29:29 Mendelssohn - Symphony No. 4 in A Major, "Italian": IV. Saltarello Budapest Scoring Symphonic Orchestra, Peter Illenyi 0:34:48 Brahms - Hungarian Dance No. 1 in G minor. Allegro molto 0:38:19 Brahms - Hungarian Dance No. 5 in G minor 0:41:29 Wagner - The Valkyrie, WWV 86b: Ride of the Valkyries 0:46:29 Beethoven - Symphony No. 5 in C minor, Op. 67: I. Allegro con brio 0:53:37 Mozart - Symphony No. 40 in G Minor, K. 550: I. Molto Allegro Budapest Scoring Symphonic Orchestra, Peter Pejtsik 0:59:57 Vivaldi - The Four Seasons, Violin Concerto No. 2 in G Minor, RV 315 "Summer": III. Presto 1:02:48 Vivaldi - The Four Seasons, Violin Concerto No. 4 in F Minor, RV 297 "Winter": I. Allegro non molto 1:05:57 Mendelssohn - Symphony No. 3 in A minor, "Scottish": IV. Allegro vivacissimo - Allegro maestoso assai Budapest Scoring Symphonic Orchestra, Peter Illenyi 1:15:37 Verdi - Aida: Marcia Trionfale (Triumphal March) 1:22:00 Rossini - La Gazza Ladra: Overture 1:31:38 Strauss - Radetzky March, Op. 228 1:34:21 Grieg - Peer Gynt Suite No. 1, Op. 46: In the Hall of the Mountain King Budapest Scoring Symphonic Orchestra, Peter Pejtsik 1:36:47 Mozart - Don Giovanni, Act I: Overture 1:43:35 Weber - Symphony No. 1 in C Major, Op.19: IV. Finale. Presto 1:48:37 Schumann - Symphony No 2 in C major, Op. 61: IV. Allegro Molto Vivace 1:55:53 Tchaikovsky - Violin Concerto, Op. 35: III. Finale - Allegro vivacissimo Budapest Scoring Symphonic Orchestra, Peter Illenyi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Z5WW1kzepo
Heavy, Fast Classical Music
0:00:00 Jenkins - Concerto Grosso for Strings "Palladio": I. Allegretto - Metamorphose String Orchestra, Pavel Lyubomudrov
0:02:33 Vivaldi - The Four Seasons, Concerto No. 4 in F minor, RV 297 "Winter": I. Allegro non molto - Metamorphose String Orchestra, Yuliya Lebedenko, Pavel Lyubomudrov 0:05:49 Haydn - Die Worte des Erlösers am Kreuze, Hob. XX:1: IX. Il Terremoto - Metamorphose String Orchestra, Pavel Lyubomudrov 0:07:34 Mozart - Symphony No. 40 in G Minor, K. 550: IV. Finale. Allegro assai - Metamorphose String Orchestra, Pavel Lyubomudrov 0:12:16 Schubert (arr. Mahler) - String Quartet No. 14 in D Minor, D. 810 "Death and the Maiden": IV. Presto, Prestissimo - Metamorphose String Orchestra, Pavel Lyubomudrov 0:21:21 Dvořák - Symphony No. 9 in E Minor, Op. 95 "From the New World": IV. Allegro con fuoco - Orquesta Reino de Aragón, Ricardo Casero 0:33:06 Vivaldi - The Four Seasons, Concerto No. 2 in G minor, RV 315 "Summer": III. Presto - Metamorphose String Orchestra, Yuliya Lebedenko, Pavel Lyubomudrov 0:35:46 Beethoven - Symphony No. 3 in E Flat Major, Op. 55 "Eroica": IV. Finale. Allegro molto (Live) - Metamorphose String Orchestra, Pavel Lyubomudrov 0:47:52 Beethoven - Symphony No. 9 "Choral": II. Scherzo. Molto vivace - Orquesta Reino de Aragón, Ricardo Casero 1:02:09 Verdi - Requiem: 2a. Dies Irae - Orquesta Reino de Aragón, Jose Antonio Sainz de Alfaro 1:04:19 Tchaikovsky - Violin Concerto, Op. 35: III. Finale. Allegro vivacissimo - Orquesta Reino de Aragón, Ricardo Casero, Sergey Ostrovsky 1:14:59 Tchaikovsky - The Nutcracker Suite, Op. 71a: No. 2c, Russian Dance - Metamorphose String Orchestra, Pavel Lyubomudrov 1:16:04 Popper - Elfentanz (Dance of the Elves), Op. 39 - Metamorphose String Orchestra, Mikael Samsonov, Pavel Lyubomudrov 1:18:36 Prokofiev - Suite No. 1 from Romeo and Juliet, Op. 64bis: No. 6, Death of Tybalt - Metamorphose String Orchestra, Pavel Lyubomudrov 1:23:08 Rossini - Il Barbiere di Siviglia: "Overture" - Orchestra da Camera Fiorentina, Giuseppe Lanzetta 1:30:02 Bizet - L'Arlésienne Suite No. 2, GB 121b: IV. Farandole - Orquesta Reino de Aragón, Ricardo Casero 1:33:27 Dvořák - Slavonic Dances, Op. 46: No. 8, Furiant (Live) - Orquesta Reino de Aragón, Ricardo Casero 1:37:57 Strauss II - Unter Donner und Blitz (Thunder and Lightning), Op. 324 - Stettino Philharmonic Orchestra, Stefan Marzcik 1:41:05 Mussorgsky - Night on Bald Mountain - Metamorphose String Orchestra, Pavel Lyubomudrov 1:52:21 Beethoven - Symphony No. 6 in F Major, Op. 68 "Pastoral": IV. Thunder. Storm - Orchestra da Camera Fiorentina, Giuseppe Lanzetta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KC-LU669r8
最後大放送一下,滿滿四小時不間斷的好音樂
50 Most Beautiful Classical Music Pieces Tracklist:
Satie - Trois gymnopédies (Arr. for String Orchestra by M. Naughtin): 0:00:00 No. 1, Lent et douloureux 0:03:33 No. 2, Lent et triste 0:06:31 No. 3, Lent et grave 0:09:14 Schubert - Ständchen (Serenade) 0:13:24 Tchaikovsky - The Seasons: June. Barcarolle 0:17:47 Tchaikovsky - Swan Lake: Scene by a Lake 0:20:20 Elgar - Elegy, Op. 58 0:24:46 Schumann - Album für die Jugend, Op. 68: No. 40, Nordisches Lied 0:26:49 Bach - Ich steh mit einem Fuß im Grabe, BWV 156: I. Sinfonia (Arioso) 0:30:21 Dvořák - Symphony No. 9, Op. 95 “From the New World”: II. Largo 0:38:05 Rachmaninoff - Rhapsody on a Theme of Paganini, Op. 43: Variation XVIII. Andante cantabile 0:41:25 Puccini (arr. Naughtin) - Gianni Schicchi: “O Mio Babbino Caro” 0:44:12 Rachmaninoff - 14 Romances, Op. 34: No. 14, Vocalise * Metamorphose String Orchestra, Pavel Lyubomudrov * Nike Hutchisson 0:49:15 Giazotto - Adagio in G Minor "Albinoni's Adagio" 0:56:56 Bach - Orchestral Suite No. 3 in D major, BWV 1068: II. Air on the G String 1:01:59 Massenet - Thaïs: Méditation 1:07:41 Schubert - Ave Maria, D. 839 1:12:38 Saint-Saëns - The Carnival of the Animals: The Swan 1:15:30 Grieg - Peer Gynt Suite: Morning Mood 1:19:15 Mascagni - Cavalleria Rusticana: Intermezzo Budapest Scoring Symphonic Orchestra, Peter Pejtsik 1:22:16 Gluck - Orfeo ed Euridice: Dance of the Blessed Spirits Orchestra da Camera Fiorentina, Giuseppe Lanzetta 1:29:42 Beethoven - Romance in F major, Op. 50 1:38:00 Mozart - Piano Concerto No. 21 in C Major, K. 467 "Elvira Madigan": II. Andante 1:45:27 Strauss - On the Beautiful Blue Danube, Op. 314 1:56:03 Tchaikovsky - The Nutcracker Suite: VIII. Waltz of the Flowers 2:02:27 Brahms - Symphony No. 3 in F major, Op. 90: III. Poco allegretto 2:09:45 Verdi - La Traviata: Prelude to Act 1 Budapest Scoring Symphonic Orchestra, Peter Pejtsik 2:13:32 Puccini - Tosca: "Vissi d'arte" (Instr.) Ukrainia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Silvano Frontalini 2:16:09 Puccini - La Bohème: "Che gelida manina" (Instr.) 2:20:53 Puccini - Tosca: "Recondita armonia" (Instr.) 2:23:38 Puccini - Tosca: "E lucevan le stelle" (Instr.) 2:26:37 Puccini - Turandot: "Nessun dorma" (Instr.) 2:29:33 Verdi - Il Trovatore: "Il balen del suo sorriso" (Instr.) 2:32:05 Donizetti - L'Elisir d'Amore: "Una furtiva lagrima" (Instr.) National Moldavian Symphony Orchestra, Silvano Frontalini 2:36:04 Brahms - Piano Concerto No. 1, Op. 15: II. Adagio Metamorphose String Orchestra, Pavel Lyubomudrov, Denis Linnik 2:49:04 Elgar - Salut d'amour, Op. 12 2:52:52 Respighi - 6 Pieces for Piano: No. 3, Notturno 2:57:31 Liszt - Consolations, S. 172: No. 3, Lento placido 3:01:33 Liszt - 3 Études de concert, S. 144: No. 3, Un Sospiro 3:07:18 Chopin - Andante spianato, Op. 22 3:11:47 Schubert - Four Impromptus, Op. 90, D. 899: No. 3 in G-Flat Major, Andante Luke Faulkner 3:17:58 Liszt - Liebesträume, S. 541: No. 3 in A-flat major Narihito Mureda 3:22:55 Beethoven - Piano Sonata No. 8 in C minor, Op. 13 "Pathétique": II. Adagio cantabile 3:28:38 Beethoven - Piano Sonata No. 14, Op. 27 No. 2 "Moonlight Sonata": I. Adagio sostenuto 3:34:36 Chopin - Nocturnes, Op. 9: No. 1 in B-flat minor Hodozsò Norbert 3:39:53 Chopin - Nocturnes, Op. 9: No. 2 in E-flat major, Andante Csabay Domonkos 3:44:13 Chopin - Nocturnes, Op. 27: No. 2 in D-flat major Tunde Kakuk 3:49:42 Chopin - Études, Op. 10: No. 3 in E major, Tristesse Csabay Domonkos 3:54:02 Schumann - Kinderszenen, Op. 15: No. 7, Träumerei Tunde Kakuk 3:56:32 Debussy - Suite Bergamasque, L. 75: III. Clair de Lune Csabay Domonkos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sBK0ietAk
柴可夫斯基的俄羅斯音樂,總是這麼鼓舞人心
https://bonart.com.tw/all-about-tchaikovsky-piano-concerto-no-1/
https://bonart.com.tw/tchaikovsky-marche-slave-op-31/
https://bonart.com.tw/tchaikovsky-italian-capriccio-op-45/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BON音樂】蹦藝術X大人社團 - 匯聚人生中的美妙時刻(一)「舒心愉悅」─以古典音樂開啟快樂的每一天心情
蹦藝術X大人社團 - 匯聚人生中的美妙時刻(一)「舒心愉悅」─以古典音樂開啟快樂的每一天心情
Happy moments with music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大人的古典樂欣賞線上直播課(10/26週四下午班,共5堂):匯聚人生中的美妙時刻
古典音樂是你的生活必需品?
希望有機會能拓展對古典樂的了解?
跟著林仁斌老師一起認識偉大的音樂藝術!
《大人社團》與蹦藝術攜手開設古典音樂鑑賞課程,林仁斌老師帶領學員欣賞每首的獨特之處,讓您徜徉在樂曲中,更貼近音樂家的心血結晶,聽出更多況味與樂趣!
《延伸閱讀》大人的音樂欣賞線上直播課程好嗎?學員真實回饋分享
《延伸閱讀》大人的音樂欣賞課學員回饋,看他們用音樂為生活注入繽紛
《大人社團》與蹦藝術的林仁斌老師攜手開設古典樂欣賞課,這期將以「古典樂中的美妙時刻」為主軸,讓大人們了解更多可以與生活情境中結合的古典樂,你會發現古典樂不同的樣貌,親切、俏皮、溫暖、狂野,一定讓你大呼過癮,絕對是錯過可惜的一堂古典樂欣賞課!
主講人:林仁斌老師
《匯聚人生中的美妙時刻》全系列五堂課程介紹
課程內容
- 第一堂 │「舒心愉悅」─ 以古典音樂開啟快樂的每一天心情
每天起床,該聽什麼古典音樂呢?這個問題若真想要一個標準答案,實在困難。因為古典音樂中,有太多令人喜悅的時刻了!這堂課中,老師將介紹那些令人「舒心愉悅」的音樂,讓你未來的每一天,都能有好音樂與快樂的心情。
- 第二堂 │「爽度破表」─ 以古典音樂振奮你的精神與士氣
鬱悶的時候千萬別悶在心裡,悶久傷身。找點讓你「爽度破表」的音樂吧!打開它來宣洩一下心情就對了!在這堂課中,老師將介紹古典音樂中眾多振奮人心、盪氣迴腸的作品,保證聽完大大出一口氣,全身爽快,鬱悶全消。
- 第三堂 │「浪漫滿分」─ 古典音樂中的情書與悄悄話
古有飛鴿傳書,音樂家也有藏在音樂中的情書。在這堂課中,老師將精選出古典樂中的綿綿情話,讓你細細品味藝術家心中的浪漫時刻,一聽就可以感受到的豐沛情感!不要錯過,趕快學起來,以後你也是集溫暖與浪漫於一身的才子佳人。
- 第四堂 │「沈浸療癒」─ 沈浸心情每一刻的古典音樂
我們都有想要一個人靜一靜的時候。不需要跟任何人說話,就是單純沉澱下來的這種時刻,可以讓古典樂好好地陪著你。在這堂課中,老師將介紹精選的靜謐音樂作品,讓你可以徹底徜徉在美妙的音樂世界中,感受欣賞音樂最放鬆的時刻!
- 第五堂 │「極致舞蹈」─ 古典音樂中的舞蹈與狂歡
古典樂就是優美的代名詞?這可不一定,音樂中的舞蹈世界,比你我想像的都還要寬闊!最後一堂課,就讓我們一起狂歡。林仁斌老師將精選各類音樂中的舞蹈與狂歡場面,透過精彩影音的欣賞,帶你重新領略音樂與舞蹈結合之美。
跟大家分享我心中覺得「舒心愉悅」的音樂播放清單❤️
https://open.spotify.com/playlist/3xwqlGVAkj3puyMFAEWihl?si=2a812365579f4ac6
更多的精彩古典音樂播放清單🎉
Chilled Classical
https://open.spotify.com/playlist/37i9dQZF1DWUvHZA1zLcjW?si=d0551f147e5d4ccf
Calming Classical
https://open.spotify.com/playlist/37i9dQZF1DWVFeEut75IAL?si=c86b0bfd445943b5
Classical in the Background
https://open.spotify.com/playlist/37i9dQZF1DWTi57LiHYTmH?si=10adaaa47a6a4c44
Classical Music for Reading
01 Saint-Saens - The Carnival of the Animals: XIII, The Swan 00:00
02 Debussy - 2 Arabesques: No. 1, Andantino con moto 02:38 03 Satie - Trois Gymnopédies: No. 1, Lent et douloureux 06:44 04 Chopin - Nocturnes, Op. 9: No. 2 in E-flat major 09:32 05 Debussy - Suite Bergamasque, L. 75: III. Clair de Lune 13:51 06 Faulkner - Daydreaming 18:34 07 Yiruma - River Flows in You 21:30 08 Einaudi - Le Onde 24:32 09 Chopin - Douze Etudes, Op. 25: No. 1 "Aeolian Harp" 27:39 10 Liszt - Consolations, S. 172: No. 3, Lento placido 30:07 11 Debussy - Rêverie, L. 68 34:09 12 Tchaikovsky - The Seasons, Op. 37a: No. 5, May. White Nights 38:22 13 Tchaikovsky - The Seasons, Op. 37a: No. 6, June. Barcarolle 42:59 14 Tchaikovsky - The Seasons, Op. 37a: No. 12, December. Christmas 48:14 15 Mozart - Rondò in D major, K. 485 (Live Recording) 52:43 16 Galuppi - Piano Sonata No. 5 in C Major: I. Andante (Live Recording) 59:24 17 Costantini - Elegia 1:04:36 18 Sakamoto - Energy Flow 1:06:52 19 Sakamoto - Aqua 1:10:27 20 Einaudi - Nefeli 1:13:57 21 Faulkner - Ballade 1:17:43 22 Faulkner - Springtime 1:20:36 23 Corelli - Concerto Grosso No. 1 in D Major, Op. 6: I. Largo 1:23:40 24 Corelli - Concerto Grosso No. 9 in F Major, Op. 6: I. Preludio 1:26:35 25 Corelli - Concerto Grosso No. 9 in F Major, Op. 6: III. Corrente 1:28:42 26 Telemann - Viola Concerto in G Major, TWV 51:G9: I. Largo 1:30:36 27 Barrière - 6 Cello Sonatas: No. 4 in G Major: I. Andante 1:34:10 28 Telemann - Viola Concerto in G Major, TWV 51:G9: IV. Presto 1:38:55 29 Stamitz - Sinfonia Concertante in D Major: II. Romanza 1:42:01 30 Trad. - Greensleves (with variations) [Arr. for Cello and Violin] 1:48:34 31 Einaudi - Nuvole Bianche (Arr. for Two Cellos) 1:52:02 32 Faulkner - New Beginning 1:58:33 33 Mozart/Liszt - Ave Verum Corpus, S. 44 2:02:38 34 Mozart - Piano Sonata No. 16 in C Major, K. 545 "For Beginners": II. Andante 2:04:58 35 Mozart - Piano Sonata No. 17 in B-Flat Major, K. 570: II. Adagio 2:08:43 36 Liszt - Liebesträume, S. 541: No. 3 in A-Flat Major 2:15:50 37 Schumann - Kinderszenen, Op. 15: No. 7, Träumerei 2:21:36 38 Debussy - Préludes, Premier livre, L. 117: No. 8, La fille aux cheveux de lin 2:24:53 Track 1 performed by Sarah Joy (cello) & Kathy Hohstadt (piano) Tracks 2, 4-7, 10, 11, 21, 22 & 32 performed by Luke Faulkner Tracks 3, 8, 17-20, 33-35 performed by Carlo Balzaretti (solo piano) Tracks 9 & 36-38 performed by Giovanni Umberto Battel (solo piano) Tracks 12-16 performed by Vadim Chaimovich (solo piano) Tracks 23-25 performed by Kiev Chamber Orchestra, Liviu Buiuc Tracks 26, 28 & 29 performed by Giovanni Antonioni (viola), Warmia Symphony Orchestra, Silvano Frontalini Tracks 27 & 31 performed by Mr & Mrs Cello Track 30 performed by Duo.Hansen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IYzp5rcTvU
30 Most Beautiful Pieces of Classical Music
0:00:00 Barber - Adagio for Strings - Orquesta Reino de Aragón, Ricardo Casero
0:08:18 Brahms - Piano Concerto No. 1, Op. 15: II. Adagio - Metamorphose String Orchestra, Pavel Lyubomudrov, Denis Linnik 0:21:18 Mussorgsky - Pictures at an Exhibition: No. 2, Il vecchio castello - Metamorphose String Orchestra, Pavel Lyubomudrov 0:26:12 Saint-Saens - The Carnival of the Animals: XIII, The Swan - Metamorphose String Orchestra, Pavel Lyubomudrov, Mikael Samsonov 0:29:35 Massenet - "Thaïs, DO 24, Act II: "Méditation"" - Arr. for Cello and Orchestra (Live) - Nike Hutchisson, Metamorphose String Orchestra, Pavel Lyubomudrov 0:35:36 Tchaikovsky - Swan Lake, Op. 20: Scene by a Lake - Metamorphose String Orchestra, Pavel Lyubomudrov 0:38:08 Rachmaninoff - 14 Romances, Op. 34: No. 14, Vocalise - Nike Hutchisson, Metamorphose String Orchestra, Pavel Lyubomudrov 0:43:10 Vivaldi - Violin Concerto in F Minor, Op. 8 No. 4, RV 297 "Winter": I. Allegro non molto (Live) - Metamorphose String Orchestra, Pavel Lyubomudrov, Andrey Baranov 0:46:26 Corelli - Concerto Grosso No. 1 in D Major, Op. 6: III. Largo - Kiev Chamber Orchestra, Liviu Buiuc 0:50:23 Bach - Orchestral Suite No. 3 in D Major, BWV 1068: II. Air on the G String - Orquesta Reino de Aragón, Ricardo Casero 0:55:41 Bach-Gounod - Ave Maria, CG 89° - Metamorphose String Orchestra, Pavel Lyubomudrov 1:00:25 Bach/Marcello - Concerto No. 3 (After Alessandro Marcello's Concerto for Oboe and Strings) in D Minor, BWV 974: II. Adagio - Vadim Chaimovich 1:05:13 Liszt - Consolations, S. 172: No. 3 in D-Flat Major (Live) - Vadim Chaimovich 1:09:59 Mendelssohn - Songs Without Words, Book 1, Op. 19b: No. 2 in A Minor - Vadim Chaimovich 1:12:31 Faurè - Pavane, Op. 50 - Orquesta Reino de Aragón, Ricardo Casero 1:19:08 Tchaikovsky - The Nutcracker Suite, Op. 71a: No. 2a, March of the Toy Soldiers - Metamorphose String Orchestra, Pavel Lyubomudrov 1:21:36 Mozart - Symphony No. 29 in A Major, K. 201: I. Allegro moderato - Orchestra da Camera Fiorentina, Giuseppe Lanzetta 1:28:50 Mozart - Divertimento in D major, K. 136 "Salzburg Symphony No. 1": I. Allegro - Metamorphose String Orchestra, Pavel Lyubomudrov 1:31:50 Mozart - Symphony No. 35 in D Major, K. 385 "Haffner": I. Allegro con spirito - Orchestra da Camera Fiorentina, Giuseppe Lanzetta 1:37:19 Mozart - Lucio Silla, K. 135: Ouverture. I. Molto allegro - Orchestra da Camera Fiorentina, Giuseppe Lanzetta 1:41:04 Bach - Brandenburg Concerto No. 3 in G Major, BWV 1048: I. Allegro - Metamorphose String Orchestra, Pavel Lyubomudrov 1:46:52 Grieg - Holberg Suite, Op. 40: I. Praeludium - Metamorphose String Orchestra, Pavel Lyubomudrov 1:49:37 Beethoven - Symphony No. 5 in C Minor, Op. 67: IV. Allegro - Metamorphose String Orchestra, Pavel Lyubomudrov 1:57:56 Beethoven - Coriolan Overture, Op. 62 - Metamorphose String Orchestra, Pavel Lyubomudrov 2:05:55 Beethoven - Symphony No. 9 "Choral": II. Scherzo. Molto vivace - Orquesta Reino de Aragón, Ricardo Casero 2:20:12 Beethoven - Symphony No. 7 in A Major, Op. 92: II. Allegretto - Orchestra da Camera Fiorentina, Giuseppe Lanzetta 2:29:13 Mozart - Requiem, K. 626: Introitus. Requiem - Orchestra da Camera Fiorentina, Harmonia Cantata, Giuseppe Lanzetta, Cecilia Cazzaato 2:34:37 Schubert (arr. Mahler) - String Quartet No. 14 in D Minor, D. 810 "Death and the Maiden": II. Andante con moto - Metamorphose String Orchestra, Pavel Lyubomudrov 2:48:35 Tchaikovsky - String Quartet No. 1, Op. 11: II. Andante Cantabile (Arr. for String Orchestra) - Metamorphose String Orchestra, Pavel Lyubomudrov 2:55:10 Sibelius - Andante Festivo - Metamorphose String Orchestra, Pavel Lyubomudrov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Fen7IRKzEs
這個播放清單超有趣,「截稿日期」快到了XD,怎麼辦?
0:00:00 Jenkins - Concerto Grosso for Strings "Palladio": I. Allegretto
0:02:33 Litvinovsky - Suite for Strings "Le Grand Cahier": X. L'Incendie 0:04:52 Vivaldi - The Four Seasons, Concerto No. 2 in G minor, RV 315 "Summer": III. Presto * 0:07:32 Vivaldi - The Four Seasons, Concerto No. 4 in F minor, RV 297 "Winter": I. Allegro non molto * 0:10:48 Vivaldi - The Four Seasons, Concerto No. 4 in F minor, RV 297 "Winter": III. Allegro * 0:13:54 Haydn - Die Worte des Erlösers am Kreuze, Hob. XX:1: IX. Il Terremoto 0:15:39 Albéniz (arr. Naughtin) - Suite Española No. 1: V. Asturias - Leyenda 0:22:40 Litvinovsky - Pelléas and Mélisande: III. Galliard. Navire dans la tempête (Galliard. Ship in a storm) 0:25:19 Litvinovsky - Pelléas and Mélisande: VII. La chasse commence (The hunting begins) 0:28:25 Bizet - L'Arlésienne Suite No. 2: IV. Farandole 0:31:33 Schubert - Erlkönig (The Elf King), D. 328 0:35:11 Mozart - The Marriage of Figaro, K. 492: Overture Metamorphose String Orchestra, Pavel Lyubomudrov * Violin: Yuliya Lebedenko 0:37:47 Mozart - Eine Kleine Nachtmusik, K. 525: I. Allegro 0:43:50 Mozart - Eine Kleine Nachtmusik, K. 525: IV. Rondò Opole Philharmonic Orchestra, Werner Stiefel 0:47:02 Mozart - Le Nozze di Figaro: "Non più andrai, farfallone amoroso" (Instrumental) 0:50:23 Mozart - Don Giovanni: "Madamina, il catalogo è questo" (Instrumental) National Moldavian Symphony Orchestra, Silvano Frontalini 0:55:44 Mendelssohn - Symphony No. 4, Op. 90 “Italian”: I. Allegro vivace 0:59:31 Händel - Solomon, HWV 67: Arrival of the Queen of Sheba 1:02:35 Boccherini - String Quintet in E Major, G. 275: III. Minuetto Metamorphose String Orchestra, Pavel Lyubomudrov 1:06:35 Verdi - Un Ballo in Maschera: "Saper vorreste" (Instrumental) 1:08:38 Verdi - La Traviata: "Sempre Libera" (Instrumental) National Moldavian Symphony Orchestra, Silvano Frontalini 1:11:54 Strauss II - Annen Polka, Op. 117 Stettino Philharmonic Orchestra, Stefan Marzcik 1:15:01 Strauss II - Tritsch-Tratsch (Chit-Chat) Polka, Op. 214 1:17:51 Strauss II - Unter Donner und Blitz (Thunder and Lightning), Op. 324 1:21:11 Strauss II - Radetzky March, Op. 228 Orquesta Reino de Aragón, Diego Miguel Urzanqui 1:24:27 Dvořák - Slavonic Dances, Op. 46: No. 1, Furiant (Live) 1:28:43 Dvořák - Slavonic Dances, Op. 46: No. 8, Furiant (Live) Orquesta Reino de Aragón, Ricardo Casero 1:33:12 Tchaikovsky - The Nutcracker Suite, Op. 71a: No. 2a, March of the Toy Soldiers 1:35:38 Tchaikovsky - The Nutcracker Suite, Op. 71a: No. 2c, Russian Dance 1:36:44 Bizet - Carmen Suite No. 1: VI. Les Toréadors Metamorphose String Orchestra, Pavel Lyubomudrov 1:38:48 Rossini - Guillaume Tell Overture: IV. March of the Swiss Soldiers (Live) Orchestra Sinfonica dell'Università Cattolica di Milano, Simone Fermani 1:42:00 Prokofiev - 10 Pieces from Romeo and Juliet, Op. 75: No. 4, Masks Metamorphose String Orchestra, Pavel Lyubomudrov 1:43:47 Tchaikovsky - The Nutcracker, Op. 71a: 2b, Dance of the Sugar Plum Fairy (Arr. for Piano) Giovanni Umberto Battel 1:45:35 Chopin - Waltzes, Op. 64: No. 1 in D-Flat Major "Minute Waltz" 1:47:46 Mozart - Piano Sonata No. 11 in A Major, K. 331/300i: III. Alla Turca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wY7w0k3j2Y
最後大放送一下,滿滿四小時不間斷的好音樂
50 Most Beautiful Classical Music Pieces Tracklist:
Satie - Trois gymnopédies (Arr. for String Orchestra by M. Naughtin): 0:00:00 No. 1, Lent et douloureux 0:03:33 No. 2, Lent et triste 0:06:31 No. 3, Lent et grave 0:09:14 Schubert - Ständchen (Serenade) 0:13:24 Tchaikovsky - The Seasons: June. Barcarolle 0:17:47 Tchaikovsky - Swan Lake: Scene by a Lake 0:20:20 Elgar - Elegy, Op. 58 0:24:46 Schumann - Album für die Jugend, Op. 68: No. 40, Nordisches Lied 0:26:49 Bach - Ich steh mit einem Fuß im Grabe, BWV 156: I. Sinfonia (Arioso) 0:30:21 Dvořák - Symphony No. 9, Op. 95 “From the New World”: II. Largo 0:38:05 Rachmaninoff - Rhapsody on a Theme of Paganini, Op. 43: Variation XVIII. Andante cantabile 0:41:25 Puccini (arr. Naughtin) - Gianni Schicchi: “O Mio Babbino Caro” 0:44:12 Rachmaninoff - 14 Romances, Op. 34: No. 14, Vocalise * Metamorphose String Orchestra, Pavel Lyubomudrov * Nike Hutchisson 0:49:15 Giazotto - Adagio in G Minor "Albinoni's Adagio" 0:56:56 Bach - Orchestral Suite No. 3 in D major, BWV 1068: II. Air on the G String 1:01:59 Massenet - Thaïs: Méditation 1:07:41 Schubert - Ave Maria, D. 839 1:12:38 Saint-Saëns - The Carnival of the Animals: The Swan 1:15:30 Grieg - Peer Gynt Suite: Morning Mood 1:19:15 Mascagni - Cavalleria Rusticana: Intermezzo Budapest Scoring Symphonic Orchestra, Peter Pejtsik 1:22:16 Gluck - Orfeo ed Euridice: Dance of the Blessed Spirits Orchestra da Camera Fiorentina, Giuseppe Lanzetta 1:29:42 Beethoven - Romance in F major, Op. 50 1:38:00 Mozart - Piano Concerto No. 21 in C Major, K. 467 "Elvira Madigan": II. Andante 1:45:27 Strauss - On the Beautiful Blue Danube, Op. 314 1:56:03 Tchaikovsky - The Nutcracker Suite: VIII. Waltz of the Flowers 2:02:27 Brahms - Symphony No. 3 in F major, Op. 90: III. Poco allegretto 2:09:45 Verdi - La Traviata: Prelude to Act 1 Budapest Scoring Symphonic Orchestra, Peter Pejtsik 2:13:32 Puccini - Tosca: "Vissi d'arte" (Instr.) Ukrainia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Silvano Frontalini 2:16:09 Puccini - La Bohème: "Che gelida manina" (Instr.) 2:20:53 Puccini - Tosca: "Recondita armonia" (Instr.) 2:23:38 Puccini - Tosca: "E lucevan le stelle" (Instr.) 2:26:37 Puccini - Turandot: "Nessun dorma" (Instr.) 2:29:33 Verdi - Il Trovatore: "Il balen del suo sorriso" (Instr.) 2:32:05 Donizetti - L'Elisir d'Amore: "Una furtiva lagrima" (Instr.) National Moldavian Symphony Orchestra, Silvano Frontalini 2:36:04 Brahms - Piano Concerto No. 1, Op. 15: II. Adagio Metamorphose String Orchestra, Pavel Lyubomudrov, Denis Linnik 2:49:04 Elgar - Salut d'amour, Op. 12 2:52:52 Respighi - 6 Pieces for Piano: No. 3, Notturno 2:57:31 Liszt - Consolations, S. 172: No. 3, Lento placido 3:01:33 Liszt - 3 Études de concert, S. 144: No. 3, Un Sospiro 3:07:18 Chopin - Andante spianato, Op. 22 3:11:47 Schubert - Four Impromptus, Op. 90, D. 899: No. 3 in G-Flat Major, Andante Luke Faulkner 3:17:58 Liszt - Liebesträume, S. 541: No. 3 in A-flat major Narihito Mureda 3:22:55 Beethoven - Piano Sonata No. 8 in C minor, Op. 13 "Pathétique": II. Adagio cantabile 3:28:38 Beethoven - Piano Sonata No. 14, Op. 27 No. 2 "Moonlight Sonata": I. Adagio sostenuto 3:34:36 Chopin - Nocturnes, Op. 9: No. 1 in B-flat minor Hodozsò Norbert 3:39:53 Chopin - Nocturnes, Op. 9: No. 2 in E-flat major, Andante Csabay Domonkos 3:44:13 Chopin - Nocturnes, Op. 27: No. 2 in D-flat major Tunde Kakuk 3:49:42 Chopin - Études, Op. 10: No. 3 in E major, Tristesse Csabay Domonkos 3:54:02 Schumann - Kinderszenen, Op. 15: No. 7, Träumerei Tunde Kakuk 3:56:32 Debussy - Suite Bergamasque, L. 75: III. Clair de Lune Csabay Domonkos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sBK0ietAk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BON音樂】蹦藝術X大人社團 - 聆聽宇宙萬物之聲:馬勒(五)電影賞析《馬勒,獻給妻子的柔板》
【BON音樂】蹦藝術X大人社團 - 聆聽宇宙萬物之聲:馬勒(五)電影賞析《馬勒,獻給妻子的柔板》
All about Mahler's Music -5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大人的古典樂欣賞線上直播課(9/14週四下午班,共5堂):聆聽宇宙萬物之聲:馬勒
古典音樂是你的生活必需品?
希望有機會能拓展對古典樂的了解?
跟著林仁斌老師一起認識偉大的音樂藝術!
《大人社團》與蹦藝術攜手開設古典音樂鑑賞課程,林仁斌老師帶領學員欣賞每首的獨特之處,讓您徜徉在樂曲中,更貼近音樂家的心血結晶,聽出更多況味與樂趣!
《延伸閱讀》大人的音樂欣賞線上直播課程好嗎?學員真實回饋分享
《延伸閱讀》大人的音樂欣賞課學員回饋,看他們用音樂為生活注入繽紛
精彩課程再推薦
大人的古典樂欣賞線上直播課(9/14週四下午班,共5堂):聆聽宇宙萬物之聲:馬勒
大人的古典樂欣賞線上直播課(10/26週四下午班,共5堂):匯聚人生中的美妙時刻
主講人:林仁斌老師
馬勒全系列五堂課程介紹
課程內容
- 第一堂 │ 談馬勒交響曲裡的精彩管弦樂法
欣賞馬勒,要從閱讀樂譜開始,才能真正領略這位被歷史忽略多年的偉大作曲家音樂中的驚人之處。在這堂課中,林仁斌老師將會帶領學員了解數段馬勒交響曲中精彩的管弦樂法,從實際的譜例來深入欣賞這位現代顯學的音樂之美。
- 第二堂 │ 談馬勒交響曲中最令人動容的慢板
許多人認識馬勒,都是從他的知名慢板開始。在他的刻劃下,如歌的旋律與深刻的情感,令人動容;對自身的命運、甚至未來以及命運的擔憂,也都藏在他的慢板裡。這堂課,林仁斌老師會為學員導引馬勒作品的內涵,一起感受他對於人生、愛情與幸福的渴求,也惋惜他極度戲劇化卻悲苦的人生觀。
- 第三堂 │ 談馬勒交響曲裡音樂動機的運用
從貝多芬的第五號《命運》交響曲開始,交響樂正式進入「說故事時間」,動機寫作方式更是貝多芬在音樂史上卓然傲立的孤高,華格納甚至曾言:「在貝多芬之後,無人能寫作交響曲...」。馬勒是極為優秀的指揮家,生平指揮過無數場音樂會,他的作曲內容更是旁徵博引,尤其對於動機的處理,更值得大人一起深入了解。
- 第四堂 │ 談馬勒交響曲裡特殊樂器的運用
在馬勒的交響曲中,除了同時擁有最大聲的Fortissimo、最小聲的Pianissimo,最長的樂曲長度,最大型的管弦樂編制、最深層的生死議題探討,另一項特點,就是在交響樂中最多特殊樂器之成功運用。在課堂中,老師會為學員們分享馬勒的特殊樂器使用方式,深入樂譜,了解更多他的巧思。
- 贈第五堂 │ 電影賞析《馬勒,獻給妻子的柔板》
佛洛伊德曾說:「研究馬勒,讓精神分析跨一大步。」,他所留下的馬勒研究,更成為許多學者考據的重要資料。這部電影改編自馬勒的真實人生故事,藉由他意外發現妻子與年輕建築師葛羅佩斯的外遇,前往斯布魯克求助心理學權威佛洛伊德開始,觀眾漸漸地進入馬勒晚年所遭遇的困境與《千人》交響曲創作背景,進一步對他的音樂感同身受。
今天跟大家聊電影《馬勒,獻給妻子的柔板》("Mahler on the Couch")的故事背景
佛洛伊德:「研究馬勒,讓精神分析跨一大步。」
「在奧地利我是個波西米人;
在德國人眼中我是個奧地利人;
在這世界上我又不可避免的被看做是猶太人;
不論那個地方都勉強收容了我,
卻沒有一個地方真正歡迎我,
我是一個三重無國籍的人。」
~ 古斯塔夫.馬勒
作品介紹:
馬勒(Gustav Mahler, 1860-1911)是古典音樂近代最重要音樂大師,他的作品評價在身後更勝生前,從馬勒所言「我的時代即將來臨」到台灣馬勒權威之林衡哲醫師所著:「我的時代已經來臨」,即為當代馬勒音樂復興,成為音樂學者研究之所趨之顯學,最好的市場例證之一。
甚至,不少國際樂評家都推崇21世紀是馬勒的世紀,
這部電影《馬勒,獻給妻子的柔板》(Mahler auf der Couch / Mahler on the Couch ),由Felix 與 Percy Adlon執導。
描述1910年,在維也納音樂圈有「音樂暴君」之稱的馬勒,從一封誤寄來的情書,發現心愛的太太愛爾瑪(閨名:Alma Maria Schindler, 1879-1964)出軌了,而第三者竟然是包浩斯創辦人—青年才俊的名建築師格羅佩斯(Walter Gropius, 1833-1969)。
這位音樂巨人也有為情所苦的時候,馬勒只好遠赴荷蘭求助心理醫生,他坐上這位被喻為「精神分析之父」的精神心理分析學家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的沙發時,開始娓娓道來…。
譜寫最後最後一首交響曲的馬勒之末頁,在半生充滿疑惑,不斷欲參透生死的解謎過程中,顯現出這位愛思考的偉大作曲家發覺,哲學和宗教都無法拯救他,唯有愛情......,他提筆寫下:「只有妳知道這一切背後的意義,艾瑪,為妳而生,為妳而死!」(You alone know what it means; To live for you! For you to die! Almschi.),留下讓世人共鳴再三的無盡雋永樂音...
電影預告(中文字幕)
電影《馬勒,獻給妻子的柔板》中為了描寫馬勒最終的心境,大量引用第十號交響曲作為配樂,大家有興趣,也可以延伸欣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TKYjKbdBIc
故事切入點(下方文字取自官網)
電影《馬勒,獻給妻子的柔板》(Mahler auf der Couch)是從馬勒(Gustav Mahler, 1860-1911)意外發現一封寄給妻子愛爾瑪(Alma Mahler, 1879-1964)的情書的時間點,戲劇性地展開了劇情...
信中這位第三者是年輕建築師葛羅佩斯(Walter Gropius, 1883-1969),書信裡充滿對女方肉體的渴望及性愛描述,信裡更直言「沒有妳,我活不下去」...
電影中,馬勒質問愛爾瑪,愛爾瑪卻向丈夫哭訴身為名人妻子的壓力與寂寞,以及從婚姻路上開始,自己備受壓力的種種不滿,令馬勒自責不已⋯
雖然事件過後,兩人誓言互不分開。
但馬勒心靈亦受到沈重打擊,只好從維也納搭火車赴因斯布魯克(Innsbruck),向知名心理醫生佛洛伊德求助...


從針鋒相對到交心
診療一開始,馬勒與佛洛伊德針鋒相對,從馬勒的不信任到兩人至街上交談,旅館房內不斷進行各種衝擊對話,以及最後在火車上,馬勒因為佛洛伊德一席話:「親愛的總監大人,我認為你太太就算沒有外遇,也要捏造有外遇的事實,目的是為了讓你看清楚真實的情況...」,他終於卸下所有心防,給了佛洛伊德真誠的擁抱⋯顯然這席對談,讓馬勒找回自信與方向,也挽救了他的婚姻...

所以當馬勒終於願意坐上佛洛依德的沙發,開始娓娓道來時,我們彷彿透過電影,一點又一點地了解這位當時維也納歌劇院音樂總監的私密生活...

動人的最後慢板樂章 - Finale. Langsam, schwer(終曲-緩慢-沈重)
在愛爾瑪外遇事件之後,馬勒也逐漸地走向人生中最後的一段歲月,離開維也納到美國發展。最後因重病回到歐洲過世,馬勒未能完成第十號交響曲,只完成了五樂章之大綱草稿與慢板樂章...
一直以來擔心害怕「第九號交響曲魔咒」,沒想到他最後也成為中咒者...
第十號交響曲 第五樂章 封面
第十號交響曲 第五樂章 標題第一頁
第十號交響曲 第五樂章 第二頁
馬勒對於妻子愛爾瑪的深愛與生前所有的掙扎,都可以在未完成第十號交響曲五樂章草稿中見到,尤其最著名的慢板樂章最後,馬勒寫下了:
“只有妳知道這意味著什麼;為你而生!為你而死!愛爾瑪!”
"Fur dich leben!" (To live for you);"Fur dich sterben" (To die for you!);"Almschi!"(馬勒稱呼Alma的小名)

伯恩斯坦指揮維也納愛樂 | 馬勒第十號交響曲第五樂章 Finale. Langsam, schwer(終曲-緩慢-沈重)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HyV8noUXC0&feature=youtu.be
德國版電影封面 欣賞


愛爾瑪的3段婚姻都是嫁給文化界名人(下方括弧內是婚姻年份)
第1任丈夫馬勒 (1902–1911);第2任丈夫是德國包浩斯學院創辦人華爾特.葛羅佩斯 (1915–1920);第3任丈夫是作家法蘭茲.魏菲爾 (1929–1945)。
愛爾瑪在第三任丈夫魏菲爾的鼓勵下,寫作並出版馬勒回憶錄 ⟪Bride of the Wind⟫。

根據馬勒遺孀-愛爾瑪自傳所拍攝之同名電影⟪Bride of the Wind⟫,預告片欣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PTUPaBYi9s
馬勒與兩個摯愛女兒Maria Anna與Anna的合照(1905)
而這本回憶錄 ⟪Bride of the Wind⟫ 在樂界評價不一,普遍認為愛爾瑪的回憶錄並未完全真實,對於許多事件偏向保留對自己有利之角度。
而有關這本回憶錄的其他資料,蹦藝術日後再繼續為大家補充~
【補充資料】馬勒第十號交響曲
馬勒第十號,創作於1910年至1911年,是馬勒最後未完成之遺作。
第十號,馬勒自己只完成第一樂章72頁總譜、50頁簡譜(另2頁相信已遺失)及44頁各類型的草稿。
馬勒的作曲計劃,共有五個樂章;但僅第一樂章是馬勒本人完成。
五樂章,呈現拱型架構曲式:(一五對稱為慢板,二四對稱為詼諧曲,中間第三視有「煉獄」別稱的中快板)
1.行板-慢板(Andante–Adagio)
2.詼諧曲(Scherzo)
3.「煉獄」-中等的快板(Purgatorio. Allegro moderato)
4.詼諧曲,不太快(Scherzo)
5. 終曲-很慢(Finale. Langsam, schwer)
---
最初Alma本有因為是草稿的關係,想燒掉
後來求教許多音樂家的意見,終於第十號被保存下來,且發現更多草稿,才有了多位音樂家「群起而補述」...
不過其實布魯諾.華爾特曾寫信給Alma,他認為,除非作曲家本人完稿,否則不應該讓未完成的作品貿然問世;這就像是一幅畫作,如不是畫家本人做最後的潤色確認,都不應該被稱之為是他的作品。
馬勒的第一樂章
1st movement -
00:00 Andante - 01:10 Adagio - 03:07 Andante come prima - 03:47 Tempo adagio - 06:33 A tempo scioltamente - 08:14 Andante - 11:03 Adagio come prima - 12:48 (Andante) - 14:05 (Adagio come prima) - 14:42 Un poco slentando - 15:31 (Andante) - 17:09 (Adagio) - 19:32 Non strascinando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AnXTHUU4ks&t=1026s
最深沈的吶喊
馬勒在第一樂章約莫2/3處,設計了非常獨特的和聲:(16:14起,至16:28)
https://youtu.be/HAnXTHUU4ks?t=974
這獨特的聲響,先從#F大調屬九和弦出發,加上d小調和聲與c小調和弦,三種調性相加之後,調性當然直接爆炸...(XD)
小號的高音長音掛留,在現場聽起來,更如同暗夜裡淒厲的吼叫般,現場聽過,很難不留下深刻的印象...
若前衛一點地思考,以作曲技法來看,這三種和弦加總的不和諧音程,幾乎就是12個半音全用上了~馬勒已經跨入「十二音列」作曲技法,也就是將十二個半音重新排列接連使用XD
可以從(15:30起)欣賞,慢慢累積這情緒的堆疊...
https://youtu.be/HAnXTHUU4ks?t=932
因此,某種程度來說,他的音樂根本就是後來「第二維也納樂派」(荀白克、魏本、貝爾格)的先鋒!
而馬十的「無調性爆炸和聲」在音樂史上的地位,就如同畫家孟克的「吶喊」(Edvard Munch's "The Scream")一般,經典不朽...
最後一個樂章,馬勒在譜上寫下:
You alone know what it means
Farewell…
Farewell…
Farewell…
To live for you…
To die for you…
Almschi(太太的暱稱)
這一切的音樂,都與艾瑪息息相關...
有機會一定要現場聽馬十,這瀕臨精神崩潰的音樂,真的真的非常動人...
庫克版:馬勒第十號交響曲
當年馬勒第10號庫克版之所以在國際之間大獲成功,跟年僅25歲的Simon Rattle 就與CBSO的錄音與廣泛演奏推廣有很大的關係
國際間最具權威的庫克版,共有三版(1960, 1976, 1989),窮盡了他畢生洪荒之力+多年來不斷修改,也是普遍最多人認同的馬勒第十號交響曲共識版。
1.行板-慢板(Andante–Adagio)- 0:00
2.詼諧曲(Scherzo)- 25:58 3.「煉獄」-中等的快板(Purgatorio. Allegro moderato)- 37:57 4.詼諧曲,不太快(Scherzo)- 42:27 5. 終曲-很慢(Finale. Langsam, schwer)- 53:56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u1jnkv5z10&t=4052s
【補充】第六號交響曲中的艾瑪主題
第六號交響曲寫作於1903-1904年間(1906年再次修訂),其時馬勒已經與妻子阿爾瑪結婚並期待著兩人之間愛的結晶誕生,此時的馬勒工作順遂、愛情與家庭都在幸福的狀態中,卻埋首於《悲劇》這樣一首黑暗的殞落之作,在這首交響曲中,馬勒描述的主角,將遭受到三大打擊最終倒下,因此本首交響曲中的「大槌」(Hammer)已經於其他貼文裡介紹,不再贅述。
而本交響曲的另一個特色,就是第一樂章 2'30"左右開始出現「阿爾瑪主題」(Alma Theme),隨後更以主導動機方式不斷出現、變化,甚至成為最後樂章前的主要動力,這滿滿的「阿爾瑪主題」可說是馬勒將心心念念的愛妻放在心中的最佳證明。
這是屬於我的旋律
- 談馬勒《悲劇》的「阿爾瑪主題」(Alma theme)
馬勒第六號交響曲第一樂章,在前奏過後,大約進行至 2'30"(依版本則略有不同) 時,一段由連續上行四音帶出的溫暖發展旋律,被稱之為「阿爾瑪主題」(照片即為譜例)
馬勒的妻子在講述了馬勒如何創作第六交響曲的過程時,提到有天馬勒將她帶到他的作曲小屋,並為她演奏了這段音樂
馬勒說(直譯):「我試圖以一個音樂主題中捕捉妳的形象 —— 至於我是否成功, 我不知道。妳將不得不容忍它。」(I've tried to capture you in a theme – as for whether I've succeeded, I don't know. You will have to tolerate it.)
第一樂章在後續的發展中,「阿爾瑪主題」將成為最具分量的主角之一,不斷以各種形式與變化出現在樂曲中,更成為第一樂章最後結束前的重要動機。
理解「阿爾瑪主題」的意義有三:
第一,又多了一個「馬勒雜學」,令人欣喜;
第二,能更加理解馬勒在作曲時的「動機主義思維」,這對實際理解馬勒的音樂創作,能有極大的幫助
第三,藉由整個樂章滿滿不斷的「阿爾瑪主題」,或許是見證馬勒愛情的另一種方式:滿滿的愛
馬勒第六號,也有命運動機(節奏)?
延伸欣賞:
阿巴多指揮琉森節慶管弦樂團(2006)
3'33"起即為「阿爾瑪主題」
https://youtu.be/YsEo1PsSmbg?t=215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BON音樂】低沉的光輝-波特拉與胡榮的俄羅斯大提琴之夜 - 音樂會導聆
【BON音樂】低沉的光輝-波特拉與胡榮的俄羅斯大提琴之夜 - 音樂會導聆
Music lecture about Christian Poltéra & Hu Jung's Russian Cycle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大提琴家波特拉 疫情之後再次蒞臨台灣
波特拉是一位琴藝精湛的獨奏家,他絕對能夠滿足任何挑剔聽眾的需求。
——《企鵝唱片指南2011年版》
大提琴家波特拉 Christian Poltéra

大提琴家波特拉出生於蘇黎世,師事Nancy Chumachenco與Boris Pergamenschikov,後來到薩爾茲堡與維也納向海德利希.席夫學習大提琴。由於馬友友因故取消某場與大衛辛曼/蘇黎世音樂廳管弦樂團的演出,當時17歲的波特拉臨危受命上台與樂團共同演奏艾爾加的大提琴協奏曲,大為驚艷,自此波特拉成為同世代最受矚目的大提琴家之一。
波特拉以大提琴家的身份,與慕尼黑愛樂、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漢堡NDR管弦樂團、奧斯陸愛樂、維也納交響樂團、班貝格交響樂團、皇家利物浦愛樂、羅馬聖塔西西里亞管弦樂團、巴黎管弦樂團、里昂國立管弦樂團、BBC愛樂、薩爾茲堡合奏團、德意志布萊梅室內愛樂、歐洲室內管弦樂團與落杉磯愛樂合作,而合作過的指揮包括海汀克、夏伊、杜南伊、賈第納、史拉特金、安德魯戴維斯爵士、帕弗・賈維、佩倫柯與尼爾森斯。波特拉於2006年開始於美國演出,首演在紐約的艾利費雪廳,與美國交響樂團合作。
鋼琴家胡榮 Hu Jung

胡榮1991年出生於台灣台北市。五歲時與林百合及賴美玲學習鋼琴,七歲進入光仁小學音樂班,師事徐四平,13歲時進入南門國中音樂班,師事陳芬芬,15歲就讀師大附中,師事葉綠娜、張欽全與沈德中。隨後胡榮前往瑞士繼續就讀高中ecole d’humanité,現就讀瑞士琉森高等音樂院(Hochschule Luzern Musik),專研鋼琴演奏,師事國際知名鋼琴家兼指揮家列夫席茲(Konstantin Lifschitz)。就學期間胡榮也曾與多位知名音樂家上獨奏及室內樂大師班,如Christian Poltera、Isabelle van Keulen、Danusha Waskiewicz、Isabel Charisius、Sebastian Hamann、Rafael Rosenfeld、Kyoko Hashimoto、Martin Helmchen、Menahem Pressler、Andreas Haefliger。2016年胡榮擔任蘇黎世歌劇院學院伴奏一職,與該團有為期兩年的多次大型製作與室內樂表演。
【演出曲目】三首俄羅斯大提琴奏鳴曲
普羅高菲夫:C大調大提琴奏鳴曲,作品119
S. Prokofiev: Cello Sonata in C Major, Op. 119
蕭士塔高維契:d小調大提琴奏鳴曲,作品40
D. Shostakovich: Cello Sonata in d minor, Op. 40
-中場休息-
拉赫曼尼諾夫:g小調大提琴與鋼琴奏鳴曲,作品19
S. Rachmaninoff: Sonata in g minor for Cello and Piano, Op. 19
珍貴的名琴。歷史的唯一
史特拉底瓦里是義大利最為著名的製琴大師,他總共只製作約30把大提琴流傳後世,這把名琴 'Mara',價值約一億八千萬台幣...(2023年更新:在沒有機會再次進入拍賣市場前,目前'Mara'市值已經遠遠超過此價格,此價格僅供參考)所以 ’Mara’可以說是大提琴樂器裡珍品中的珍品,極品中的極品。
名琴配名弓。相得益彰
而深藏不露的波特拉,除了1711年的史特拉底瓦里名琴 'Mara'之外,他手中所使持的琴弓,更是法國巴黎1825年所製的TOURTE名弓。這把弓前任擁有者,還是著名的阿瑪迪斯弦樂四重奏(Amadeus Quartet)的大提琴演奏家Martin Lovett。
今天的波特拉除了現場為大家演奏巴哈無伴奏大提琴音樂之外,也在林仁斌老師的引導介紹之下,為大家詳述了演奏古琴與新琴的最大差異,演奏弓速與弓壓的分配以及與名琴相處的過程,真是大飽耳福~
'Mara' 正面照與琴身資訊

'Mara' 背面照與琴身資訊

歷史名琴的特色與個性
波特拉說:「每一把歷史上的古琴,就像每一位個性鮮明的人物一樣,擁有自己不同的個性。我們長時間從事演奏的人,很容易從音色特質與音色表現,分辨這是哪一把琴。在擁有這把今年已經312歲(2023年)的名琴 'Mara' 初期,我反而感受到挫折~因為她有著自己獨特的聲音。但是學習尊重這樣獨特的音色之後,反而因為與 'Mara' 的相處時間變長,一點一點地愛上這樣獨特的聲音。這過程大概花了我一、二年的時間。」
「網路上有許多提琴測試影片,標榜讓你快速聽出許多不同提琴的音色(還標示出價格),而且居然有時候是新琴的音色勝出。我不反對這樣的測試,因為新琴狀態好,容易發出平均而健康的音色。而古琴則不一定很健康,而且明顯具備自己的個性,因此許多人古琴演奏不好,可能是因為『不熟悉』這把琴的音色,而扼殺了這應該發出來的美妙音色。」
莫札特也曾見證 ‘Mara’ 音色
「莫札特也親自聽過這把'Mara'喔~在他與父親的通信裡,有封在慕尼黑發出的信件裡提到,認識了一位女高音,這位女高音的丈夫是為業餘大提琴家,也正是當時'Mara'的擁有者。信裡並曾提過這位大提琴家『技藝不精』且『並未善待這把樂器』,造成樂器有許多的小傷痕,但是樂器聲音非常好...」
1963年 Mara的悲慘船難故事
「而在許多年之前,’Mara’ 還有另一段劫難。當時的持有者 Baldovino (1916–1998)是義大利一個室內樂團的團員,他們當時因為天候不佳無法搭飛機,所以改搭乘郵輪航行至美洲巡演。就在航行中途船身著火,全部人跳救生艇逃難之後,Baldovino隔了好幾天才想起來大提琴下落不明...。於是在進行海底打撈之後,連琴帶盒已經被海水完全浸透的 'Mara' 終於『獲救』。之後 ’Mara’ 進行了為期一年的修復工程,也在上帝的奇蹟之下,居然能夠回復成今日我們聽見的音色!」
「這件事情更讓我體會到,原來樂器『不一定』要在完全健康的狀態,才能發出美妙的聲音。'Mara'現在的聲音表現深沉渾厚而且溫柔~這真的是奇蹟!」
[歷史照片]
這是 'Mara’ 從海底獲救之後,在1963年由碎片修復前所拍攝的珍貴照片

(圖片由大提琴家 波特拉 本人提供)
2018年波特拉來台時,筆者為他舉辦了現場對談音樂,當然要來點福利照~與名家名琴合照,來個有圖有真相~在徵得波特拉本人的同意之後,仁斌老師開心又謹慎地手持 'Mara',留下這張照片。
2023年最新合照
波特拉與 'MARA'
'MARA' 再次來到我的手上啦~XD
樂曲解說.音樂會求生指南
普羅高菲夫:C大調大提琴奏鳴曲,作品119(1949)25分鐘
S. Prokofiev: Cello Sonata in C Major, Op. 119
00:00 - I. Andante Grave - Moderato Animato
11:17 - II. Moderato - Andante dolce 15:59 - III. Allegro, ma non troppo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REKLh4TO7o
作曲家普羅高菲夫與羅斯托波維奇(1950)
創作起源
普羅高菲夫(Sergei Prokofiev, 1891-1953)在1948年(57歲)被蘇維埃共產黨「日丹諾夫法令」(Zhdanov Decree)指控其音樂為「形式主義」,因而面臨大部分音樂被禁止的處境。但在隔年普羅高菲夫參加了一場音樂會,欣賞到大提琴家羅斯托波維奇精彩的現場演奏,不顧禁令地下定決心要為這位才華洋溢的大提琴家譜寫一首大提琴奏鳴曲,於是1949年完成本奏鳴曲,1950年3月1日於莫斯科音樂院演出,樂譜於1951年出版。
樂曲一開始,普羅高菲夫「不尋常地」使用大提琴最低音域寫作,讓大提琴唱出最深沈的低吟,波特拉說,他可以感受到普羅高菲夫是刻意這樣安排,或許這是他內心對共產政權最沈重的抵抗之聲?
無獨有偶地,當年蕭士塔高維契面對史達林的譴責,同樣地無法繼續創作,他只能配合黨的意願,做出「一個忠貞黨員對於公正指教的回應」,而寫作出第五號交響曲。但在第五號交響曲中,我們可以不斷地聽見那種內心受到高度壓迫,樂器吹奏出「不對等音域」的被逼迫感。
此為第一樂章最低沉陰鬱的法國號獨奏段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ygHODhnujw
蕭士塔高維契:d小調大提琴奏鳴曲,作品40(1934)
D. Shostakovich: Cello Sonata in d minor, Op. 40
1. Allegro non troppo (0:00)
2. Allegro (10:56) 3. Largo (14:05) 4. Allegro (22:04)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Kyd_2T4jsM
創作背景
蕭士塔高維契(Dmitri Shostakovich, 1906-1975)d小調大提琴奏鳴曲,創作於1934年(28歲),為四樂章奏鳴曲架構。其音樂中之音程與節奏,均有大膽之變化與運用。創作當年他因婚外情而與妻子妮娜短暫分居,或許生活上以及感情上面臨的多重挑戰與變化,也被寫入的樂曲之中。樂曲於1934年完成創作並安排首演,提賢給作曲家好友大提琴家維克托·庫巴茨基(Viktor Kubatsky),並由維克托·庫巴茨基完成首演。
1934年左右的蕭士塔高維契
簡直就是...哈利波特XD
大提琴家維克托·庫巴茨基(Viktor Kubatsky)
拉赫曼尼諾夫:g小調大提琴與鋼琴奏鳴曲,作品19
S. Rachmaninoff: Sonata in g minor for Cello and Piano, Op. 19
00:00 - I. Lento -- Allegro moderato (G minor)
12:50 - II. Allegro scherzando (C minor) 19:03 - III. Andante (E flat major) 25:19 - IV. Allegro mosso (G major)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rXMpfwnbQ4
樂曲解說
拉赫曼尼諾夫 (Sergei Rachmaninoff, 1873-1943) 在1901年的夏天完成了他唯一一首為大提琴與鋼琴的奏鳴曲,這首曲子不僅是他本人,同時也是大提琴奏鳴曲之中的傑作之一。本曲是拉赫曼尼諾夫在《C小調第二號鋼琴協奏曲》大為成功之後完成,為他最具創作力的巔峰時期;每一樂章都強烈地表現著作曲者深沉而悲傷的個性。由於拉赫曼尼諾夫本人是一位相當優秀的鋼琴演奏家,在他所有的作品中都表現出寫作鋼琴曲的深厚功力,但這並不表示大提琴的表達力就被完全忽略。這首大提琴奏鳴曲富有戲劇性的張力,透過旋律線條的自然流動與豐富的和聲色彩,充分顯示出拉赫曼尼諾夫在音樂上的成熟度。他將此曲獻給好友¬¬¬¬—大提琴家布蘭朵柯夫 (Anatol Brandoukoff, 1856-1930) ,兩人並於1901年底在莫斯科合作舉行首演。 這首奏鳴曲的四個樂章都是以古典的形式寫成,第一樂章是奏鳴曲式,在哀愁的序奏之後接入狂放與抒情的快板;第二樂章是滾動前衝的詼諧曲;第三樂章是長旋律的行板,帶有幾絲鄉愁;第四樂章則是一首興致高昂的輪旋曲,以華麗的結尾帶回主調的燦爛。本錄音選取此首樂曲中的第三樂章,這個樂章的旋律動人,具有相當的感染力,是作曲家最被世人喜愛的音樂之一。(取自「奇美博物館」網站)
由於第一號交響曲的挫敗,拉赫曼尼諾夫陷入了全然的失落,三年無法作曲。在1900年1月至4月期間,拉赫曼尼諾夫每天接受精神科醫師尼可萊.達爾的催眠治療,達爾醫師也專注於改善他的睡眠模式、情緒和食慾,並企圖使用催眠法重新點燃他的作曲慾望。而數個月之後的夏天,拉赫曼尼諾夫感到「新的音樂思想開始產生」,並成功恢復作曲,創作出了第二號鋼琴協奏曲第二、三樂章,演出成功後,他繼續完成第一樂章。1901年第二號鋼琴協奏曲成功首演,拉赫曼尼諾夫也將此曲獻給居功厥偉的達爾醫師。
大提琴奏鳴曲的首演
拉赫曼尼諾夫在1901年12月2日於莫斯科,與大提琴家阿納托利·布蘭杜科夫(Anatoliy Brandukov)共同首演大提琴奏鳴曲,並將這部作品題獻給阿納托利·布蘭杜科夫。
阿納托利·布蘭杜科夫與柴可夫基(1888年左右)
【補充資料】
貝多芬:第一號大提琴奏鳴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GJaymjJcFo&t=131s
貝多芬:第三號大提琴奏鳴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jiIUOKUJpk&t=89s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BON音樂】舒曼:第二號交響曲 | Schumann: Symphony No.2 in C major
【BON音樂】舒曼:第二號交響曲
Schumann: Symphony No.2 in C major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舒曼生平簡歷
舒曼的四首交響曲
- 第一號《春》"Spring",bB大調(1841)
- 第二號,C major(1846)
- 第三號《萊茵》“Rhenish” bE大調(1850)
- 第四號,d小調(1841)(1851年改寫)
第二號交響曲.淨化在內心之喜悅
1841 年 1 月,舒曼以驚人的創意與創造力完成了他的第一交響曲《春》,這是他長達十多年來願望,也是音樂之路首次朝向交響樂作曲家邁進的一大步。
而在4年後的1845年10月,舒曼完成了第二號交響曲,樂曲題獻給瑞典國王奧斯卡一世(King Oscar),樂譜則出版於1847年11月。
一首充滿療癒與自我救贖過程的交響曲
由小調至大調的進程
在創作期間,根據舒曼留下的文字資料顯示,他一直處在身體不適的狀況,但隨著樂曲創作進度的推進,他持續地感受到身體好轉,最後在樂曲完成之後,他甚至表達「我感覺自己痊癒了!」
"1845年12月,我開始創作這首交響曲,當時我仍處在無法忽視的病痛狀態當中。直到終曲樂章完成,我才終於重新感受到自我,甚至可以說,正是因為作品的完成,我的健康也有所好轉了。"(Die Symphonie schrieb ich im Dezember 1845 noch halb krank; mir ist's, als müßte man ihr dies anhören. Erst im letzten Satz fing ich an mich wieder zu fühlen; wirklich wurde ich auch nach Beendigung des ganzen Werkes wieder wohler.)
舒曼:C大調第二號交響曲
首演:1846年
指揮:孟德爾頌
樂團: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
孟德爾頌在1835年接掌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的音樂總監,直至1847年逝世為止,亦即本次演出已是孟德爾頌過世的前一年...
Robert Schumann: Symphony No. 2 in C major, Op. 61 (with Score)
Composed: 1845-46 Conductor: Zubin Mehta Wiener Philharmoniker 00:00 1. Sostenuto assai - Un poco più vivace - Allegro, ma non troppo (C major) 11:47 2. Scherzo: Allegro vivace (C major) 18:42 3. Adagio espressivo (C minor - C major) 29:13 4. Allegro molto vivace (C major)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BUbRQBZpvc
第二樂章:詼諧曲 - 甚快的快板
第一段落之速度非常快,由弱起拍而起的快速音群,有著連續不斷而趣味的律動
中間的TRIO段落,轉為中等速度的三連音,由木管與弦樂對話展開
第三樂章:有表情的慢板
速度為76(8分音符),速度舒緩而具有深邃的情感,小提琴群優美地展開本樂章之旋律
接下來由雙簧管獨奏,加深樂曲的情緒
第四樂章:甚快的快板
第四樂章氣勢恢弘,全樂章帶著明亮而有氣勢的聲響,象徵著舒曼以極高的格局,征服交響曲曲式的豪氣萬丈~曲末的教會終止,也讓第二號交響曲多了一層象徵成功的寓意
https://youtu.be/5BUbRQBZpvc?t=1756
音樂會版本
麥凱萊指揮奧斯陸愛樂
04:20 1. Sostenuto assai - Un poco più vivace - Allegro, ma non troppo (C major)
16:50 2. Scherzo: Allegro vivace (C major) 24:05 3. Adagio espressivo (C minor - C major) 34:37 4. Allegro molto vivace (C major)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xbfkZ_BzwU&t=149s
伯恩斯坦談舒曼第二號交響曲
第一段
https://youtu.be/7Tjr467WmB8?si=PQZS1gG27ysU2SJb
第二段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rSlWvdBRmk
第三段
https://youtu.be/DV3mEkbvQHk?si=OamICWq_YyNV8Z--
第四段
https://youtu.be/uGlHyqRuZII?si=jZpJNtbN9PnsT7AA
第五段
https://youtu.be/VAgi_l4nmcQ?si=9s6Q7t_j5Jt_LvTj
第六段
https://youtu.be/Sa0vU-nZO6s?si=P6Lo-xIPAk6F5JIW
第七段
https://youtu.be/Sa0vU-nZO6s?si=P6Lo-xIPAk6F5JIW
Schumann Symphony #2 - Podcast by Moris Senego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SaB2Lhesgg
舒曼:克萊斯勒魂
段落 | 段落速度(標題) | 曲式 |
第一段 | 激烈而快速的(Äußerst bewegt)
d小調,2/4拍 |
A-B-A 三段體 |
第二段 | 很親密而不要太快(Sehr innig und nicht zu rasch)
降B大調,3/4拍 |
輪旋曲式 |
第三段 | 非常激動的(Sehr aufgeregt)
g小調,2/4拍 |
A-B-A 三段體 |
第四段 | 非常緩慢(Sehr langsam)
降B大調,4/4拍 |
A-B-A 三段體 |
第五段 | 很活潑的(Sehr lebhaft)
g小調,3/4拍 |
A-B-A 三段體 |
第六段 | 很緩慢的(Sehr langsam)
降B大調,12/8拍 |
輪旋曲式 |
第七段 | 很急促(Sehr rasch)
c小調─降E大調,2/4拍 |
A-B-A 三段體 |
第八段 | 迅速而戲耍似的(Schnell und spielend)
g小調,6/8拍 *本段落主題,亦出現於之後寫作的第一號交響曲《春》之第四樂章(23:26起) |
輪旋曲式 |
00:00 - 1. Äußerst bewegt (Extremely animated), D minor
02:39 - 2. Sehr innig und nicht zu rasch (Very inwardly and not too quickly), B-flat major 09:41 - 3. Sehr aufgeregt (Very agitated), G minor 13:17 - 4. Sehr langsam (Very slowly), B-flat major/D minor 16:36 - 5. Sehr lebhaft (Very lively), G minor 19:57 - 6. Sehr langsam (Very slowly), B-flat major 23:52 - 7. Sehr rasch (Very fast), C minor/E-flat major 26:07 - 8. Schnell und spielend (Fast and playful), G minor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16yD3HbBZI
第一號交響曲《春》第四樂章(23:26起)
https://youtu.be/xmXWs-nPSjc?t=1402
【附錄】新天堂樂園主題
右手內外聲部的絕佳範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G605HlMYE8
【附錄】舒曼作品目錄
List of compositions by Robert Schumann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BON音樂】2023.10.10. 浪漫的「妥協」- 胡瀞云與長榮交響樂團 音樂會導聆
【【BON音樂】2023.10.10. 浪漫的「妥協」- 胡瀞云與長榮交響樂團 音樂會導聆
Evergreen Symphony Orchestra 20231010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今天介紹的主題,是蹦藝術執行長林仁斌老師將於10月110日於國家音樂廳導聆的長榮交響樂團音樂會 ⟪胡瀞云與長榮交響樂團⟫。
以下是音樂會海報:
音樂會導聆人
蹦藝術網站執行長 林仁斌老師簡介
音樂會資訊:
|
|
|
|
音樂會當天.導聆記錄照片
接下來讓我們先從這場音樂會的靈魂人物開始認識,首先介紹樂團指揮:
音樂總監 \ 樂團指揮 葛諾‧舒馬富斯(Gernot Schmalfuss)葛諾.舒馬富斯於德國岱特摩音樂學院及英國倫敦音樂學院修習雙簧管、鋼琴及指揮。1968至1979年間,葛諾於慕尼黑愛樂擔任雙簧管首席,並隨音樂總監 Rudolf Kempe 修習指揮。自1970年起,葛諾成為著名的室內樂團「古典協會」的成員,該樂團灌錄許多唱片,包括莫札特、貝多芬、海頓、舒伯特及許多知名作曲家的管樂器室內樂全集。 葛諾曾擔任慕尼黑的理夏德.史特勞斯音樂學院管弦樂團及慕尼黑室內獨奏樂團的指揮;並客席指揮許多知名樂團,包括慕尼黑愛樂、杜易斯堡與烏佩托交響樂團、凱賽爾國家劇院管弦樂團、德國巴哈獨奏家樂團、西德與柏林廣播電台交響樂團、史塔蓋特室內樂團、西南德國室內樂團、名古屋愛樂、札幌交響樂團等。 舒馬富斯曾任教於德國岱特摩音樂學院,除了為許多廣播電台灌錄唱片之外,還曾經出過一些評價很高的光碟,包含他在義大利的圖書館找到貝多芬的朋友 A.C. Cartellieri 所創作的歌劇、浪漫派的豎笛協奏曲、舒曼最推崇的浪漫派作曲家 Norbert Burgmüller 的作品 (2首交響樂、1首序曲及鋼琴協奏曲)、布魯赫的第二號交響曲及第三號小提琴協奏曲、J. Ph. Riotte 的協奏曲等。 2007年1月起,葛諾.舒馬富斯擔任長榮交響樂團音樂總監及首席指揮。(以上資料取自長榮交響團官網) |
鋼琴獨奏家
鋼琴家:胡瀞云/ Pianist :Ching-Yun Hu國際著名鋼琴演奏家 “眾所期待的巨星⾵風采,⾳樂性、力道及舞台魅力⼗⾜。” “力道、色彩、技巧俱⾜,不可錯過!” 享譽國際的旅美鋼琴家胡瀞云,以其奪目的鋼琴技巧、音樂性十足的演繹特色、直率且具傳染力的舞台魅力,風靡全世界。胡瀞云是以色列「魯賓斯坦國際鋼琴大賽」最高獎及最具觀眾人緣獎得主、美國「紐約藝術家協會國際大賽」(Concert Artists Guil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鋼琴首獎,以及美國「古典郵報」2018年度最具創新力演奏家獎。 胡瀞云十七歲時受邀與費城管弦樂團合作格里格鋼琴協奏曲,全場爆滿。同年,她受邀於 最具代表性的波蘭肖邦國際音樂節,並演出了全肖邦的獨奏音樂會。以色列愛樂管弦樂團 總監特別邀請胡瀞云演出貝多芬鋼琴協奏曲,並在以色列舉辦了七場鋼琴獨奏會,開啟其 演奏生涯,期間以客座鋼琴家的身份與世界各地六十多個的樂團共同演出,包括美國,英 國,德國,葡萄牙,韓國,波蘭,以色列,巴西,哥倫比亞,南非以及中國各大交響樂團進行巡迴演出。(以上資料取自胡瀞云官網) |
獨奏家:蹦藝術 X 胡瀞云 獨家專訪
https://youtu.be/evdLd4mxH-M
音樂會謝幕照片(攝影. 林仁斌)
音樂會前40分鐘求生指南
音樂會序曲
華格納:《黎恩濟》序曲 |
R. Wagner:《Rienzi》Overture |
羅馬護民官黎恩濟揭竿起義保衛人民的悲劇故事
黎恩濟(Nicholas Rienzi Gabrini)真有其人,為1347年左右的羅馬護民官。 《黎恩濟》,全名為《黎恩濟,最後的護民官》(Rienzi, der Letzte der Tribunen),是德國作曲家理察·華格納所譜寫的歌劇。故事敘述了14世紀中葉的羅馬護民官黎恩濟的故事:黎恩濟因率眾反抗貴族們的暴虐使羅馬市民恢復自由,卻由於妹妹跟青年貴族的戀愛和別的因素,受到市民誤解而被殺,結果羅馬市民的自由也隨著消失。(本段文字取自維基百科《黎恩濟》)
https://youtu.be/xKoU0-1mueE?t=5
拉赫曼尼諾夫: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 |
S. Rachmaninoff: Rhapsody on a Theme of Paganini |
鋼琴:胡瀞云/Piano: Ching-Yun Hu |
拉赫曼尼諾夫的五首大型鋼琴與管弦樂協奏作品中,除了四首鋼琴協奏曲之外,最著名的就是這首曾經出現於電影《似曾相識》的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了。此首狂想曲的「帕格尼尼主題」來自帕格尼尼知名的小提琴《第二十四號隨想曲》a小調主題,拉赫曼尼諾夫就像魔術師般,以這段主題變出了24段精彩無比的變奏,堪稱歷史一絕。此曲難度亦高,現為多項國際大賽的指定曲目之一。
拉赫曼尼諾夫最美的一段音樂
第18段變奏,總是單獨被抽離演出,成為電影配樂,更成為大眾永遠愛戀的古典音樂片段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hTU04p3drM
《似曾相識》中的拉赫曼尼諾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sCowtIGK_4
延伸閱讀
https://bonart.com.tw/my-favotite-movie-somewhere-in-time/
電影中的穿越梗
Richard與Elise相偕出遊,度過美好的一天,也加深對彼此的了解
https://gimy.app/eps/166330-1-1.html
這段場景裡(1:06:10),Richard輕輕哼著最愛的拉赫曼尼諾夫《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第18段變奏」旋律,引起Elise的注意,詢問是什麼曲子?當Richard不經意地回答是的拉赫曼尼諾夫作品時,沒想到Elise認識作曲家,還天真地回答:「沒聽過這首曲子」。
其實原因正是《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創作於1934年,在兩人相識的年代,確實拉赫曼尼諾夫尚未創作此曲;然而Richard所生活的年代,無論是唱片或是他尋找Elise人物背景線索時,在Elise家裡所聽到的音樂盒,卻又是真實存在的。
這樣跨越時空的謎團與抽絲剝繭的樂趣,只有真正愛好電影與音樂的人才能細細品味~(您說是不是?)而最有趣的是Elise居然說我認識拉赫曼尼諾夫,但不知道他有寫作這首樂曲?XD
帕格尼尼:隨想曲 op.1 第24首主題
倒影(鏡像)主題變奏:
第18段變奏拉赫曼尼諾夫使用的作曲手法,您猜出來了嗎?
筆者在音樂講座時分析給學員的白板筆記:
沒錯~就是「倒影」!
利用「倒影」創造新旋律之後,作為新主題,然後接著發展,才能創造出如此美妙的旋律,真是佩服拉赫曼尼諾夫,原來看電影這麼多年,也聽了很多年倒影變奏,厲害吧~大家只能「獻上膝蓋」了吧😉~
關於作曲家的介紹
1933年坐於鋼琴旁的拉赫曼尼諾夫
延伸閱讀
https://bonart.com.tw/all-about-sergei-rachmaninoff/
創作時期
拉赫曼尼諾夫於1934年7月3日-8月18日,在瑞士琉森湖邊Senar別墅度假時,創作了《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
拉赫曼尼諾夫攝於瑞士琉森湖邊Senar別墅
1943年,Senar別墅的景緻,拉赫曼尼諾夫非常喜愛這邊,甚至認為這裡絕對是自己的終老之地
現代的Senar別墅空景
Google Map
樂曲首演
完成此曲後,1934年11月7日,由拉赫曼尼諾夫親自擔任鋼琴獨奏者,波蘭/英國指揮家:利奧波德·史托考夫斯基(Leopold Stokowski, 1882-1977)、費城管弦樂團於在美國馬里蘭州巴爾的摩的抒情歌劇院(Lyric Opera House)首次演出。
拉赫曼尼諾夫與利奧波德·史托考夫斯基
首度錄音
首演後不久,拉赫曼尼諾夫之後旋於1934 年 12 月 24 日,再次與指揮家利奧波德·史托考夫斯基和費城管弦樂團合作,在新澤西州的 RCA Victor's Trinity Church Studio 錄製了本曲之第一張唱片。
利奧波德·史托考夫斯基一輩子也致力於推廣拉赫曼尼諾夫所創作的音樂
英國首演
拉赫曼尼諾夫於1935年3月7日,在英國曼徹斯特自由貿易大廳哈雷劇院擔任鋼琴獨奏者,由尼古拉.馬爾科(Nikolai Malko)指揮演出。
變奏發想
拉赫曼尼諾夫以帕格尼尼最知名的小提琴獨奏曲:隨想曲 op.1 第24首為主題,寫出各種驚人的變奏,並定名為《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The Rhapsody on a Theme of Paganini, Op. 43)
帕格尼尼:隨想曲 op.1 第24首主題
Hilary Hahn - Paganini - Caprice 24 - Sheet Music Play Along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cL0IsklM3M
所有變奏一覽:
原始表格資料取自維基百科再增加資料而成,附上連結以供延伸閱覽:
段落 | 速度 | 調性 | 拍號 |
---|---|---|---|
引子 0:00 | |||
變奏一 0:08 | |||
主題 0:27 | |||
變奏二 0:46 | |||
變奏三 1:04 | |||
變奏四 1:29 | |||
變奏五 1:57 | |||
變奏六 2:24 | |||
變奏七 3:17 | |||
變奏八 4:30 | |||
變奏九 5:02 | |||
變奏十 5:31 | |||
變奏十一 6:23 | |||
變奏十二 7:56 | |||
變奏十三 7:56 | |||
變奏十四 9:58 | |||
變奏十五 10:41 | |||
變奏十六 11:47 | |||
變奏十七 13:30 | |||
變奏十八 15:27 | |||
變奏十九 18:33 | |||
變奏二十 19:05 | |||
變奏廿一 19:39 | |||
變奏廿二 20:03 | |||
變奏廿三 21:39 | |||
變奏廿四 22:27 |
樂譜版本欣賞
Introduction: Allegro vivace 0:00
Var. I (Precedente) 0:08 Tema: L'istesso tempo 0:27 Var. 2: L'istesso tempo 0:46 Var. 3: L'istesso tempo 1:04 Var. 4: Più vivo 1:29 Var. 5: Tempo precedente 1:57 Var. 6: L'istesso tempo 2:24 Var. 7: Meno mosso, a tempo moderato 3:17 Var. 8: Tempo I 4:30 Var. 9: L'istesso tempo 5:02 Var. 10: L'istesso tempo (Dies irae) 5:31 Var. 11: Moderato (with Cadenza) 6:23 Var. 12: Tempo di menuetto (D minor) 7:56 Var. 13: Allegro (D minor) 9:27 Var. 14: L'istesso tempo (F major) 9:58 Var. 15: Più vivo scherzando (Orchestra tacet) (F major) 10:41 Var. 16: Allegretto (B-flat minor) 11:47 Var. 17: [Allegretto] (B-flat minor) 13:30 Var. 18: Andante cantabile (Theme in inversion) (D-flat major) 15:27 Introduction and Var. 19: A tempo vivace 18:33 Var. 20: Un poco più vivo 19:05 Var. 21: Un poco più vivo 19:39 Var. 22: Marziale. Un poco più vivo. Alla breve (with Cadenza) 20:03 Var. 23: L'istesso tempo (with Cadenza) 21:39 Var. 24: A tempo un poco meno mosso 22:27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vKTPDg0IW0&t=963s
Rachmaninoff: Rhapsody on a Theme of Paganini - Anna Fedorova
0:04 - intro
0:12 - var 1 0:30 - theme 0:49 - var 2 1:08 - var 3 1:33 - var 4 2:04 - var 5 2:33 - var 6 3:45 - var 7 4:54 - var 8 5:28 - var 9 6:01 - var 10 6:54 - var 11 8:14 - var 12 9:45 - var 13 10:20 - var 14 11:05 - var 15 12:14 - var 16 14:03 - var 17 16:25 - var 18 19:22 - var 19 19:55 - var 20 20:31 - var 21 20:57 - var 22 22:42 - var 23 23:35 - var 24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pJ5uITLECE&t=5s
〈震怒之日〉聖歌主題(使用於第十變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MZPdSo2qUQ&t=26s
延伸欣賞
人家布拉姆斯也創作了一首帕格尼尼主題變奏曲(也是相同主題喔~)
Brahms: Variations on a Theme of Paganini, Op.35 (Kissin)
Book I 00:00 – Theme
00:25 – Var.1. Churning sixths and thirds. Already extremely difficult. 00:49 – Var.2. Sixths in the LH, and rapid embellished octaves in the RH. Toybox-like sounds. 01:14 – Var.3. A single line divided between the hands scurries along in the new 6/8 meter with upbeats. Repeated notes divided rapidly between hands. 01:40 – Var.4. Accented trills and very large arpeggios. 02:45 – Var.5. The first quiet one. Hand-crossing, chromaticism, contrasting meter in both hands. 03:33 – Var.6. Syncopation and rapid, quiet octave leaps. 03:56 – Var.7. Fiery and dramatic. Chromatic octaves at the edges of the keyboard and harmonies in the centre of the keyboard swing inwards and outwards. Their movement is reversed in the second statement. 04:21 – Var.8. Leaps and thirds. Mazeppa-like. 04:47 – Var.9. Harmonic movement twice as slow as in earlier variations. Chromatic chords in RH against repeated octaves in tripet rhythm in LH. 06:07 – Var.10. Hand-crossing, syncopation. 07:45 – Var.11. The first of two major-key variations. Both hands in a high treble register playing expressive, steady, “tinkling” harmonies. In this variation, there are four full “repetitions,” as each two-bar unit uses the same exact material. The only variety comes from touch and dynamic change. 09:30 – Var.12. Continues the music box character of Var.11. RH has leaping, meandering arpeggios in the high register in triplet rhythm, the LH (beginning with an upbeat), in opposite motion in “straight” rhythm. 10:56 – Var.13. A “gypsy” variation, with difficult glissandi. 11:29 – Var.14. A stunning finale to Book I, really three variations rolled into one. The RH and LH pass a rapid scale between them, taking breaks to leap to two repeated notes and a punctuating octave. Trills intensify the variation, and then a huge cascade of arpeggios takes over. Repeated notes and vast rapid leaps. A trill emerges, is sustained, fades away, and becomes a drone over which a new variation is established. After a while the drone disappears altogether and broken octaves punctuated by sharp accents take over. Book II 13:11 – Var.1. Octave leaps, thirds. 13:56 – Var.2. Polyrhythm. Winding octaves and arpeggios. 14:31 – Var.3. Ascending thirds punctuated by octaves. Double notes. 15:00 – Var.4. A lilting waltz. 16:05 – Var.5. Dotted octaves, fleet-footed descending triplets. 16:28 – Var.6. Large, arching arpeggios with sharp, crushing embellishments. 16:49 – Var.7. A masterpiece of disguised complexity. A barely discernible but disorientating upbeat in the LH. 4 against 3 against 9 polyrhythm, later turned to 8 against 9. A chromatic line (the top note of an arpeggio) set of against octaves. Hands switch roles in second half. 17:07 – Var.8. Arpeggios in contrary motion. Meant to evoke a violin. (Kissin plays the repeats using the ossia). 17:35 – Var.9. A stark study in legato octaves. 18:35 – Var.10. Huge arpeggio sweeps, with extended harmonic displacement and “delay”. 19:24 – Var.11. Nearly impossible to play. Skittish and scherzo-like. Essentially a scale with hands moving in strict contrary motion, alternating octaves and single notes *outside of the preceding octave*. 19:48 – Var.12. A nocturne, the only variation not in A major/minor. Hemiolas (3/4 against 6/8), syncopation, inner voices. 21:08 – Var.13. Long scalar descents in the gypsy scale, featuring very delicate voicing in both hands. 22:16 – Var.14. Four variations in one. The first is scherzo-like, with the 2/8 meter speeding it up even more. Descending scales over a detached right hand. The second features double-note harmonies in groups of two passed between the hands. The third features smooth arching leaps and descents, in unison an octave apart. In the fourth 2/8 becomes 2/4 and triplet rhythm appears, and after a pregnant pause on a deceptive “dominant” chord, Brahms’ much-beloved polyrhythms close the work.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EIE78D0m1g
一定要看的大賽歷史梗
Tchaikovsky Competition 2019 Final Orchestra Fail (Backstage Footage Included. Pianist: Tianxu An)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OUSFNgEy7c
想聽更多的帕格尼尼主題變奏?
李斯特來滿足您
Liszt - Paganini Etude No. 6 (live) Audio + Sheet
0:01 Theme
0:23 Var1 0:38 Var2 1:05 Var3 1:24 Var4 1:39 Var5 1:55 Var6 2:15 Var7 2:38 Var8 2:50 Var9-My personal favorite. LH pizzicato on the piano? Astonishing! 3:04 Var10 3:35 Var11 4:13 Var12/Finale(Bravissimo!!!) 4:31 Coda(OMG@@)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5NKBNi96R8
蕭斯塔科維奇:D小調第五號交響曲,作品47 |
D. Shostakovich: Symphony No. 5 in D Minor, Op. 47 |
第一樂章:中板(Moderato) |
第二樂章:小快板(Allegretto) |
第三樂章:緩板(Largo) |
第四樂章:不太過份的快板(Allegro non troppo) |
「主啊!請賜給我勇氣,去改變可以改變之事;」
「主啊!請賜給我力量,來忍受可以忍受之事;」
「主啊!請賜給我智慧,以分辨上述兩者之差別。」
~ 蕭斯塔高維奇祈禱文
蕭斯塔科維奇1906年9月25日出生於俄羅斯聖彼得堡,1975年8月9日逝世於莫斯科。
他於1937年4月18日開始創作第五交響曲,並於1937年7月20日完成。
1937 年11 月 21 日,列寧格勒愛樂樂團在葉夫根尼·穆拉汶斯基的指揮下在列寧格勒(當時為聖彼得堡)首次演出。
交響曲編制
第五號交響曲的樂譜需要基本為兩館編制:
2部長笛、短笛、2部雙簧管、2部單簧管、降E調單簧管、2部低音管、4部法國號、3部小號、 3部長號、低音號、定音鼓、打擊樂器(木琴、三角鐵、鈸、鑼 tam-tam、小鼓、低音鼓)、兩部豎琴、鋼琴、鋼片琴和弦樂五部(第一和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與低音提琴)。
交響曲長約48分鐘。
蕭士塔高維契生平
本段落作曲家介紹,引用於維基百科「德米特里·蕭士塔高維奇」條目:
早年蕭士塔高維奇1906年生於聖彼得堡。家庭中排行第二。1919至1925年,蕭士塔高維奇進入了當時由作曲家格拉祖諾夫所領導的聖彼得堡音樂學院,跟隨馬克西米利安·施泰因貝格(又譯史坦伯格)學習作曲,跟隨尼古拉·索科洛夫學習和聲法及對位法,並隨尼古拉耶夫學習鋼琴,他的《第1號交響曲》便是作曲畢業作品。 畢業後,蕭士塔高維奇曾打算以作曲家及鋼琴家的雙職身份發展。1927年,他參加了華沙蕭邦國際鋼琴比賽,獲得榮譽獎。不過,當時的音樂評論家普遍對他的鋼琴詣藝並不欣賞,對他的演奏有「乾硬的風格」、「缺乏情感」等不客氣的批評。比賽過後,蕭士塔高維奇遇上指揮家布魯諾·華爾特。對方對他的《第1號交響曲》十分欣賞,並於翌年在德國柏林作演出。自此,蕭士塔高維奇專心發展他的作曲事業,鋼琴演出亦自此起改為只演奏自己的作品。1927至1928年先後完成了《第2號交響曲》,亦開始創作他的首部歌劇——根據作家尼古萊·果戈理的《賭徒》(The Gamblers)改編而成的《鼻子》。但很快便被帶官方背景的俄羅斯無產階級音樂家協會批評為形式主義,令到1930年1月的首演並不被看好。 而在1920年代末期至1930年代初期間,蕭士塔高維奇受僱於已改名為列寧格勒的聖彼得堡工人青年劇場,因此這個時期他創作了大量的劇場音樂、電影配樂、管絃樂組曲、舞劇等。其中他的三齣芭蕾舞劇:《黃金時代》(1929年-1930年)、《螺絲栓》(1930年-1931年)、《清澈的溪流》(1934年-1935年)都是這段時期的代表作。但諷刺的是,這三首作品當時都全被蘇聯當局認為意識形態有問題,上演不久就被撤換。 第一次譴責與之同時,劇場的工作量亦不算太多,因此他除了創作工作上的音樂外,亦能投放時間在其他類型的創作內。其中《第3號交響曲》、《第4號交響曲》、《第1號鋼琴協奏曲》和《大提琴奏鳴曲》等都是這個時期的作品。另外,他亦將不少時間和精力投放於第二齣歌劇《穆森斯克郡的馬克白夫人》上,但他萬萬想不到,這齣歌劇竟然成為了他的音樂生涯的第一次災難。 1932年,「俄羅斯無產階級音樂家協會」改組為「蘇聯作曲家協會」,用「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原則」要求作曲家「以高度的技巧,簡潔、明快、真實地表現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內容」。《穆森斯克郡的馬克白夫人》的題材敏感,而蕭士塔高維奇和另一位作家共同所寫的台詞亦較為大膽和露骨,所用的配器手法和寫作手法亦屬新穎。但由於是根據十九世紀的俄羅斯自由主義作家尼古拉·謝苗諾維奇·列斯科夫的同名小說所改編而成,屬當時官方認可的作品。作品於1934年首演時,初期還是備受好評,官方評論亦對這首作品予以肯定,表示該劇是「在社會主義建設和黨的正確政策下成功的結果」,及「只有在一個有優良傳統蘇聯文化下的蘇聯作曲家才能夠寫出(這首作品)。」[1]歌劇在往後的一年多時間,不論在蘇聯國內或是國外,每次都座無虛席,並且還得到觀眾和評論家的讚賞。 然而1936年1月,史達林親自觀看了這齣歌劇後卻大發雷霆,大肆抨擊歌劇的內容意識極度不良,完全不符合「蘇維埃音樂」的標準。於是,他透過官方報章《真理報》,發表了一篇名為《混沌代替了音樂》的社論,斥責這齣歌劇為「低俗、粗鄙、有如原始人的行為」。[2]及後數天,《真理報》連續發表了多篇抨擊《穆森斯克郡的馬克白夫人》的宣傳文章,就這樣,《穆森斯克郡的馬克白夫人》短時間就被下畫,亦被禁止再作公開演出,連帶蕭士塔高維奇其他的音樂作品也遭禁演。他嘗試以《第4號交響曲》的首演來回應,可惜在人心惶惶,各音樂團體對他也敬而遠之的情況下,本來安排好的首演也要被迫取消。 基於收入上的減少及各類型的壓力,蕭士塔高維奇於1937年另以《第5號交響曲》作為「蘇維埃藝術家對公正批評的回應」(Soviet Artist's Response to Just Criticism)。這首作品大幅地減少早期作品中較新穎的創作手法及和聲,當中第四樂章更加是採用近乎保守的傳統創作手法寫成——主調音樂、調性明顯、棄用現代和絃及不協調的音程等等。結果反應正面,官方亦逐步解禁他的作品發表(但如《穆森斯克郡的馬克白夫人》則仍然維持禁演令)。另一方面,蕭士塔高維奇開始意識到要在官方的「意識框架」及「創作自由」中找出平衡點,這因而造就了他開始創作室內樂作品。他寫成了第一首絃樂四重奏,而同年九月,他亦在列寧格勒音樂學院找到了作曲教席,令他得以有較穩定的收入。 自此,世間對其此後的創作一直存在爭議,有人認為「他與蘇維埃體制之間的關係曖昧不清」,有人認為「他和馬雅科夫斯基一樣都是屈從於史達林體制內的御用藝術家」,也有人認為「他是一位頑強不屈,秉持異議品質,敢於反對史達林的音樂家」。 二戰時期1941年,納粹德軍攻打列寧格勒,蕭士塔高維奇在戰火中開始創作《第7號交響曲》(亦被稱為《列寧格勒交響曲》),後來他和家人被安排撤離至古比雪夫,該曲亦在那裏完成。1943年春天,全家再被安排移往莫斯科。在這段不斷搬遷的時期,他的一些創作不幸在途中遺失了,當中包括令他耿耿於懷,未能首演的《第4號交響曲》總譜,一些室內樂作品樂章等。另一方面,蕭士塔高維奇在這時創作了陰沉而帶暴力的《第8號交響曲》及《第2號鋼琴奏鳴曲》。除此以外,他還創作了《第2號鋼琴三重奏》、《第2號絃樂四重奏》以及一些劇樂。 二戰結束後,蕭士塔高維奇獲委約在一場慶祝蘇聯戰勝德軍的勝利音樂會中發表一首新的交響曲(即《第9號交響曲》),而他亦本來屬意像其他作曲家般,將《第9號交響曲》寫成和前兩首交響曲一模大規模,兼且加入人聲的作品,就連史達林亦熱切期待他能寫出比貝多芬《第9號交響曲》更宏大的作品,但最後出來的,卻是一首近似海頓風格:編制小、演奏時間不長、氣氛輕鬆愉快的作品。這明顯和官方所希望的「大規模的勝利讚歌」相距甚遠,結果種下遭蘇共作第二次譴責的伏線。 雖然蕭士塔高維奇在戰爭時期創作了多首重要而愛國色彩濃厚的作品,但一首被認為於1939年寫成,受列寧格勒市黨委書記所委託為慶祝蘇聯在芬蘭扶植的傀儡政權(芬蘭民主共和國)而作的《芬蘭主題組曲》,作曲家一直都否認是他的作品。有學者指出這是因為「芬蘭民主共和國」成立不足半年便垮台,而且蘇聯在後來的冬季戰爭中更慘敗於芬蘭軍中,成為了他們的國恥之一,因此蕭士塔高維奇生前極力否認曾創作過這首樂曲。[3] 第二次譴責1946年,主張藝術作品要社會主義化的安德烈·日丹諾夫被史達林任命為文化部長,便對各文化界進行大規模的整治。1948年2月,他的整頓延伸至音樂界。他藉穆拉德里的歌劇《偉大的友誼》作為藉口,以形式主義的指控對當時多位舉足輕重的作曲家進行批評。同年4月召開的蘇聯作曲家協會會議,最後變成批判大會。蕭士塔高維奇是被批判的對象之一,同時期被批判的還有普羅高菲夫、米亞斯科夫斯基、卡巴賴夫斯基、舍巴林等。和第一次譴責的情況相同,蕭士塔高維奇絕大部份的作品被禁演,國家福利被收回,音樂學院的教職被中止,而且一直由他領導的蘇聯作曲家協會,更被由史達林和日丹諾夫所信任的赫連尼科夫接管(赫連尼科夫一直擔任這個位席,直至1991年蘇聯政權瓦解為止)。但諷刺的是,1949年蕭士塔高維奇又成為了訪美代表團的其中一員,為此蘇共不得不放寬對他的限制。同年,他創作了清唱劇《森林之歌》,當中將史達林比喻為「偉大的園丁」。1951年,他首次晉升入最高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