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N音樂】柴可夫斯基 C大調絃樂小夜曲 op.48 介紹
Tchaikovsky: Serenade for String Orchestra, Op.48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柴可夫斯基延伸閱讀:


柴可夫斯基(Pyotr Ilyich Tchaikovsky, 1840 –1893)在1880年,完成了三首重要且流傳後世的樂曲:《義大利隨想曲》op.45、《C大調弦樂小夜曲》op.48 與《1812序曲》op.49。除了這三首樂曲之外,1880年完成的作品還有:

  • Op. 44 Piano Concerto No. 2 in G (1880)
  • Op. 46 6 Vocal duets, with piano (1880)
  • Op. 47 7 Songs (1880)
    1. If Only I Had Known
    2. Softly the Spirt Flew up to Heaven
    3. Dusk Fell on the Earth
    4. Sleep, Poor Friend
    5. I Bless You, Forests
    6. Does the Day Reign?
    7. Was I Not a Little Blade of Grass in the Meadow?

 

您或許很難想像,柴可夫斯基在發表這些重要曲目的前一年,還正因婚姻失敗而企圖自殺未遂,精神上處在因為婚姻而呈現的不穩定狀態。幸好此時有親友們協助處理與梅克夫人的年金贊助,讓他開始脫離為五斗米折腰的工作,終於能夠開始為自己、為音樂而創作。

 

一直以來,柴可夫斯基認為要表現自己,最好的創作題材是寫交響曲或歌劇,但完成第4號交響曲(18771878)後,他對於自身的得失之心,讓他有10年之久沒有再創作交響曲,我們可以從以下她與梅克夫人的書信對話中,看出他是在多大的內心煎熬之下才提筆創作第五號交響曲:

 

第五號交響曲開始醞釀之時,柴可夫斯基寫給梅克夫人的信中,提到第五號交響曲創作的心境:

我從現在起要努力工作一番。我不僅要向別人證明,而且也要向自己證明,我還沒有到了不行的地步。我常常產生這樣的疑慮,我問自己,是不是到了該停筆的時候了?我的想像力是否已經耗盡?創作泉源是否已經枯竭?如果我再活十年二十年,這一天終會到來的… 我怎樣才能知道,這樣的時刻何時會降臨到我頭上呢?現在我決定寫一部新的交響曲。開始寫的時後似乎很不容易,但現在靈感已經來了…

 

而第五號交響曲大約於1888年6月開始寫作,於1888年7月初完成草稿,於8月26日完成全曲管弦樂配器,9月底交予出版商尤根森(Pyotr I. Jürgenson)進行發行。 1888年11月17日於聖彼德堡首演,由柴可夫斯基親自指揮。

與第四號交響曲的創作與首演時間相比(第四號創作於1877至1878年期間,首演於1878年),第五號一晃眼居然已經是十年之後了…在他寫給贊助人梅克夫人的信中亦曾提到:「我力求令此曲盡善盡美。」

1888年12 月 10 日與 11 日,第五號交響曲又再次由柴可夫斯基在莫斯科指揮演出。

演出過後,柴可夫斯基於 12 月 26 日致信給梅克夫人:「莫斯科的兩場音樂會進行得順利,但卻給我留下了傷心的回憶。我越來越相信,我最近寫的這部交響曲是一部失敗的作品,……它顯得過份複雜、沈重、虛假、冗長,總之很不得人心。除了塔涅耶夫堅持說第五交響曲是我的優秀作之外,所有誠心關懷我的人都對他評價不高…

 

轉捩點 – 成功來臨

1889 年 3 月 15 日,柴可夫斯基指揮第五號交響曲在德國漢堡演出,也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從團員及所有當地音樂家們友善,以及觀眾的熱情回應,終於證明了他這首第五號交響曲的成功,也讓他終於從一連串的失意中清醒過來。

柴可夫斯基當時從漢堡發出給梅克夫人的信,更是表達出心中的想法:「第五號交響曲演得非常出色,我又開始喜歡他 了,要不我之前還對他抱有過份不滿的意見呢…

而柴可夫斯基的第五號交響曲這部傑作真正享有盛名與實至名歸的世界性榮譽,是在 1895年以後的事:經由匈牙利指揮家尼基什(A. Nikisch, 1855-1922)在歐洲、美國廣泛的演出,取得在各地轟動性的成功,奠定了此曲卓越的地位。可惜作曲家早已不在人間了,無法得知第五號終於成為人類當代重要的交響作品。

 

因此,在創作完第四號的1878年至再次創作第五號1888年這10年間,柴可夫斯基心境上必然經過許多不同的轉折,這10年間他所完成的作品嚴格來說其實不多,按編號統計只有 op.50-63:

(基本資料整理於網路與維基百科,並附上超連結方便檢索)

  • Op. 50 Piano Trio in A minor (1882)
  • Op. 51 6 Pieces, for piano (1882)
    1. Valse de salon (A major)
    2. Polka peu dansante (B minor)
    3. Menuetto scherzoso (E major)
    4. Natha-Valse (A major)
    5. Romance (F major)
    6. Valse sentimentale (F minor)
  • Op. 52 All-Night Vigil for unaccompanied chorus (1882)
  • Op. 53 Orchestral Suite No. 2 in C (1883)
  • Op. 54 16 Children’s songs (1883; the 5th song Legend was the basis of Anton Arensky‘s Variations on a Theme by Tchaikovsky, Op. 35a)
  • Op. 55 Orchestral Suite No. 3 in G (1884)
  • Op. 56 Concert Fantasia in G, for piano and orchestra (1884)
  • Op. 57 6 Songs (1884)
  • Op. 58 Manfred Symphony in B minor (1885)
  • Op. 59 Dumka in C minor, for piano (1886)
  • Op. 60 12 Songs (1886)
    • No. 6 Wild Nights (Frenzied Nights)
    • No. 7 Gypsy’s Song
    • No. 12 Gentle Stars Shone For Us (The Mild Stars Shone For Us)
  • Op. 61 Orchestral Suite No. 4 “Mozartiana” (1887)
  • Op. 62 Pezzo capriccioso in B minor, for cello and orchestra (or piano) (1887)
  • Op. 63 6 Romances on words by K. Romanov (1887)
    • No. 1 I Didn’t Love You At First [Я сначала тебя не любила]
    • No. 2 I Opened The Window [Растворил я окно]
    • No. 3 I Do Not Please You [Я вам не нравлюсь]
    • No. 4 The First Meeting [Первое свидание]
    • No. 5 The Fires In The Rooms Were Already Out [Уж гасли в комнатах огни]
    • No. 6 Serenade: O Child! Beneath Your Window [Серенада (О, дитя! под окошком твоим)]

 

談絃樂小夜曲

創作於1880年的《C大調弦樂小夜曲》是一首精緻而優美,一聽就讓人充滿喜悅的高度完成之作,全曲共分為四樂章,有著原本規劃交響曲的規格,但卻散發著濃濃俄羅斯風格與流暢優美旋律,堪稱小夜曲此曲式於音樂史裡,極品中之極品。

 

在音樂創作上,柴可夫斯基一直很崇拜莫札特,尤其莫札特的旋律性;1887年柴可夫斯基甚至模仿的風格創作了第四號管弦樂組曲《莫札特風格》(Suite No. 4 in G major, “Mozartiana”, Op. 61):

雖然仍是浪漫的柴式風味與旋律,但可以聽見許多語法與段落,刻意模仿莫札特的譜寫方式,是一首饒富趣味的管弦作品:

 

小夜曲(Serenade)起源

(基本資料整理於網路與維基百科,並附上超連結方便檢索)

《小夜曲》(Serenade)這項曲是,據說是源自於愛情的歌曲:一般南歐人在夏日夜晚,常用吉他曼陀鈴等簡單的樂器伴奏,在戀人窗下的浪漫歌唱與彈奏,以表達愛慕之意,樂曲本身初期並沒有固定的格式,也經常可使用於聲樂歌曲。

 

欣賞一下帕爾曼演奏之舒伯特小夜曲版本,雙音改編浪漫極了:

 

後來《小夜曲》也曾經成為一種在室外演奏的樂團形式,因為在室外演奏,常使用音量大的樂器,如各種號角等。再逐漸地《小夜曲》逐漸成為一種器樂曲形式,編制一般比交響樂團小型化(例如寫給弦樂團編制),樂曲呈現出歡快明朗,典雅質樸的如歌樂曲。海頓莫札特等作曲家皆寫過《小夜曲》。

 

而莫札特生前創作過13首《小夜曲》,最知名的G大調《小夜曲》KV 525(1787年),是他所創作的13首作品中的最後一首,也是最受歡迎的~自發表以來廣受歡迎,是最為經典的《小夜曲》作品:

 

在柴可夫斯基之後,德弗札克亦創作了精彩的《小夜曲》,編制上從最少11人即可演出,也能承載為完整弦樂團編制,效果更加澎湃:

 

柴可夫斯基選擇的《弦樂小夜曲》,也是以此曲式與風格表達出他對莫札特的敬愛,以及意圖復興18世紀古典音樂純粹曲式與和聲之美:在他與梅克夫人的信中提到,原本的規劃是一首交響曲或弦樂四重奏。

他覺得時的歐洲音樂過度追求表面華麗的效果,也或許因為他意圖回到自己所敬愛的莫札特的創作精神,而捨棄了寫作大規模交響曲的做法,已與莫札特相同的《弦樂小夜曲》編制寫下此曲。

1880年8月份至10月間他寫給梅克夫人(Nadezhda Filaretovna von Meck)的信件裡,提到完成這首曲目時,提到:「這套《弦樂小夜曲》,我因內心有強烈的衝動而寫下,充滿自由的想像感,因此不會失去真正的藝術價值。」(a letter to Nadezhda von Meck of 8/20–10/22 October 1880, and later: “The Serenade… I composed from an innate impulse; that is something which arises from having freedom to think, and is not devoid of true worth”)

 

1880年10月份 14-26日之間,柴可夫斯基完成了《弦樂小夜曲》,他顯然非常滿意且喜歡這首新作,因此馬上決定再改寫為雙鋼琴版本。

他在 10月 23日至 11月 4日間完成了四首聯彈版本樂譜,然後給出版商好友 Pyotr Jurgenson寫信,希望他能出版這套新作品:「我剛好最近完成了一套給弦樂團的四樂章《弦樂小夜曲》,有弦樂團完整樂譜以及四首聯彈改編版…我非常喜愛這套《小夜曲》,並熱切希望這套作品能夠早日出版。」(”I happened to write a Serenade for string orchestra in four movements, and am sending it to you the day after tomorrow in the form of a full score and four-hand arrangement … I love this Serenade terribly, and fervently hope that it might soon see the light of day”)

 

樂曲解說

樂章簡介

此曲共分為四個樂章,創作於1880年,首演於1881年 10月 30日聖彼得堡,由 捷克籍指揮家 Eduard Nápravník(1839-1916) 擔任指揮(1875年11月,他也曾擔任柴可夫斯基第一號鋼琴協奏曲首演之指揮)。

Eduard Nápravník, 1839-1916

 

每個樂章都有速度標題:

1. Pezzo in forma di sonatina: Andante non troppo — Allegro moderato
小奏鳴曲形式的樂曲: 不太慢的行板 — 中庸的快板

雖然柴可夫斯基以「Sonatina」稱呼這個樂章,但以曲式來說這首樂曲是「奏鳴曲快板曲式」,這亦是他跟梅克夫人提到的,「想以樂曲模仿莫札特的風格」(“in the form of a sonatina,” as the score indicates—was in deliberate imitation of Mozart’s style.)

樂曲開頭是以6/8拍行板揭開樂曲序幕:

 

2. Valse/Walzer: Moderato — Tempo di valse
圓舞曲/華爾茲:中庸速度 — 華爾茲舞曲速度

圓舞曲的速度與音樂,讓我們想起維也納史特勞斯家族風格之華爾滋,非常優雅、非常動聽。

 

3. Elegia: Larghetto elegiaco
悲歌:悲傷的甚緩板

第三樂章的音樂如其名,《悲歌》(Elegie)也讓本樂章音樂深沉,有著濃厚的色彩。第三樂章是三段曲式。

《悲歌》第一樂段

 

《悲歌》中段,小提琴I 在其它聲部的撥弦奏伴奏之下,旋律與和聲真的美極了,這樣的效果也非常近似於吉他伴奏的歌唱感:

 

 

4. Finale(Tema russo):Andante — Allegro con spirito
終曲(俄羅斯主題):行板 — 精神飽滿的快板

第四樂章亦以「奏鳴曲式」寫成,架構如下:

序奏 1-43

第一主題 44-83

第二主題 84-167

發展部 168-263

再現部 164

第一主題 164-295

第二主題 296-385

尾聲 386(第一樂章主題再現)

 

第四樂章,樂曲在各聲部加入弱音器的行板序奏中展開:

 

愉快的快板第一主題

 

轉調後,由大提琴奏出之溫暖第二主題:

 

樂曲最終之尾聲段落,第一樂章熟悉的和聲與旋律再次出現,讓我們回想起樂曲的最初。

在此段落音樂以2/4拍呈現:


全曲樂譜版本欣賞

00:00 1. Pezzo in forma di Sonata

09:34 2. Valse

13:30 3. Élégie

22:09 4. Finale (Tema Russo)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馬上分享給更多喜愛音樂的好友們🎵
 
  BONART_Webmaster
更多音樂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