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N音樂】羅西尼:歌劇《威廉泰爾》序曲 
Rossini – Overture to “William Tell”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威廉泰爾》序曲就是羅西尼歌劇《威廉·泰爾》的序曲。創作於1829年,是羅西尼創作的第39部歌劇,也是最後一部歌劇。

(基本資料整理於網路與維基百科,並附上超連結方便檢索)

威廉·泰爾》(義大利語:Guglielmo Tell,英語:William Tell)是義大利作曲家羅西尼作曲的四幕歌劇,歌劇劇本由Étienne de JouyHippolyte Bis法語創作。《威廉·泰爾》是根據德國劇作家席勒的同名戲劇作品改編而成的,而那部戲劇作品則是根據瑞士獨立英雄威廉·泰爾的英勇傳說所創作。

《威廉·泰爾》於1829年在巴黎佩萊蒂耶劇院首演。這是羅西尼創作的最後一部歌劇,此後他擱筆並爽過了四十多年的人生。該歌劇的序曲——《威廉·泰爾序曲》,以及歌劇尾聲的《瑞士兵進行曲》(March of the Swiss Soldiers),如今依然經常被演奏,更是古典音樂中的超級名曲。

 

音樂欣賞

羅西尼:《威廉泰爾》序曲

 

羅西尼生平

 

羅西尼(Gioachino Antonio Rossini. 1792-1868)1792年2月29日羅西尼出生於位於義大利東部靠海岸的佩薩羅(Pesaro),小時候出生在音樂家庭的羅西尼,從小受父母親薰陶學習音樂。天性樂觀愛好美食的他,在日後成為音樂大師之後,對後世影響最大的,除了每妙的音樂之外,居然是美食以及口水多過茶的音樂沙龍!

 

值得一提的,是羅西尼的生日~1792年2月29日出生又酷好美食美酒的他,嗜好是舉辦舉辦歌種美食聊天的音樂沙龍,他經常抱怨要每隔四年才能好好慶祝一次生日,享用生日派對美食,讓人對於他天真又質樸的性格留下深刻印象;而據說羅西尼一輩子只哭過三次:第一次是1816年歌劇〈賽爾維亞的理髮師〉首演失敗;第二次聽見小提琴之神帕格尼尼出神入化的演奏;第三次則是有次端著一盤剛烤好的大肥鵝,不小心在野餐時掉入河中,於是當場他難過地哭了出來…。

1816年,羅西尼完成了可說是音樂史上最偉大的喜歌劇~〈賽爾維亞理髮師〉。雖然2月20日羅馬首演當天晚上首演失敗,但一週後的第二場演出卻大獲成功,也使得此劇成為世界上最常被演出的10大歌劇之一。

然而,當年的首演失敗,其實是有原因的:因為就在1782年,同為歌劇作曲家的派西耶羅(Giovanni Paisiello)也寫過相同劇本之歌劇,而在羅西尼版本的首演之夜,劇院來了許多派西耶羅的粉絲們,聚集現場叫囂並衝撞舞台,導致了首演失敗。(是羅西尼第二次哭)但一週過後,羅馬二次演出,聽眾完全地愛上這齣歌劇,羅西尼獲得滿場觀眾如雷掌聲,使得他的音樂一夕之間在歐洲各劇院裏炙手可熱。

1824年倫敦舉行了「羅西尼音樂季」,由羅西尼親臨倫敦總監表演事宜,他的作家曲聲望在歐洲達到高峰,音樂季後羅西尼開始定居法國巴黎。

1829年《威廉泰爾》上演時,觀眾的反應幾乎是瘋狂而歇斯底里。羅西尼在巴黎籌建了歐洲最輝煌的音樂沙龍,每星期六舉行盛會來娛嘉賓。羅西尼富於機巧、有教養、言詞峰利並且辯才無礙,人人敬畏他,就在全歐各界為羅西尼顛狂與仰慕下,羅西尼變得養尊處優,終於罹患富貴病,當然他也是歐洲馳名的美食專家,例如美味的「羅西尼牛排」食譜也是一大特色。

羅西尼自《威廉泰爾》聲望達到最高峰後,以39歲之齡封筆功成身退,又享受了近四十年的舒服日子,卻幾乎完全放棄了創作生涯。他對當時歌劇的浪漫趨勢感到沮喪,再加上無力擔保能否再創事業巔峰的壓力下,選擇停留在高峰處,一輩子享受人生享受美食,或許未嘗不是一項好選擇~

 

美食人生

愛好美食的羅西尼,最著名的「羅西尼牛排」(Filet de bœuf Rossini jus Périgueux)也以他為名❤️

正統「羅西尼牛排」結合了鮮嫩的菲力牛排、厚切煎鵝肝、黑松露,通常還會加上牛骨高湯煮至濃稠的醬汁…

 


《威廉泰爾》歌劇介紹

這齣歌劇是羅西尼發表於1829年32歲時,根據德國文豪席勒(Friedrich von Schiller)所寫劇作改編而成的作品,也是他人生中最後一部歌劇作品。主要講述十四世紀初的瑞士英雄威廉.泰爾,率領群眾引導瑞士成立聯邦政府,走向獨立的偉大事蹟。

全劇在1829年8月3日於巴黎歌劇院首演。其實完成此劇後羅西尼還活了將近四十年的歲月,卻再也未完成任何一部歌劇或大型音樂作品。

《威廉.泰爾》是一部非常長的作品,共有四幕,可說是羅西尼作品中最精華也最常的一部作品。全劇演完需將近四個小時,而且需要演員人數又特別的多,更由於其中演唱男高音的部份音域極高,這種種原因都讓此劇不容易上演。故全劇反而最為人所熟知的就是著名的序曲。

 

歌劇劇情.神箭手的故事

(基本資料整理於網路與維基百科,並附上超連結方便檢索)

此齣歌劇的內容與背景是講述14世紀的瑞士,由於受到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酷政統治,而男主角戰爭英雄神射手威廉·泰爾率領群眾推翻暴政的故事。

威廉.泰爾是烏里州的一個農民,實行酷政的奧地利新任總督葛斯勒在中央廣場豎立了柱子,並在柱頂掛著奧地利皇家帽子,並規定居民經過時必須向帽子敬禮,違者將遭到重罰。

後來因為威廉.泰爾帶著兒子經過時,因沒有向帽子敬禮而被捕,總督葛斯勒要威廉.泰爾射中放在泰爾兒子頭上的蘋果才釋放他們,否則兩人都會被罰,結果威廉.泰爾真的成功射中蘋果!

 

但總督納悶為何威廉.泰爾身上會藏有第兩隻箭,此時威廉.泰爾居然直白地回答道:「如果第一箭失敗,第二箭就將射中你的心臟…」。葛斯勒聞言大怒,下令再度逮捕兩人並將泰爾父子囚禁起來。

然而暴政仍然持續著,於是人民群起發動起義,威廉.泰爾在混亂中逃出來,就在最後泰爾在河邊發射弓箭殺死了葛斯勒,民心大振,再接再厲地反抗,雖然奧地利出兵鎮壓,不過最終被反抗者擊敗,眾人與攻陷城堡的愛國至是們會合,瑞士的獨立也出現曙光…。

 

而《威廉泰爾》歌劇序曲也可以說是全劇音樂的精華所在,共分為「破曉」、「暴風雨」、「牧歌」與「瑞士兵進行曲」等四個重要段落。

 

這首羅西尼於1829年所寫的歌劇序曲,已經相當程度地在韋伯〈魔彈射手〉之後,更進一步展現出浪漫音樂的光芒:

 

「破曉」

由五部大提琴聯合演奏的「破曉」,深深富有詩意,羅西尼出色地描繪了瑞士這個永久中立國位於歐洲深居的寧靜和大自然的美景:

 

「暴風雨」

而「暴風雨」樂段則藉由樂團狂暴的演奏,銅管旌鼓齊鳴的震撼,對於暴風雨場面的描寫,彷彿天空烏雲密布,雷鳴電閃,用音樂帶領大家感受到一場艱苦卓絕的鬥爭。

 

「牧歌」

接下來的「牧歌」段落,安排了長笛獨奏與英國管一動一靜,瀟灑而優雅地描繪出暴風雨過後,田地一片清新的宜人景色,阿爾卑斯山在暴風雨後又恢復了原來的恬靜,英國管的旋律所奏,是一個美妙非凡的牧歌風旋律;而長笛所奏,則是所有交響樂片段裡的經典段落。

 

「瑞士兵進行曲」

最後段落「瑞士兵進行曲」則是家喻戶曉的古典音樂名曲,小號獨奏出的精神抖擻樂句,彷彿被施了魔法一般,軍隊似乎就在號角的合奏中聚集,接著前進抗敵~這是一首充滿光和熱的進行曲,為所有聽眾普遍喜愛。此樂段開始時的小號軍號聲是進軍的號召,隨後的快速音群主題則是瑞士軍隊的寫照;音樂在激昂慷慨的樂聲中,逐漸邁向勝利,也與歌劇中的劇情環環相扣,令人拍案叫絕。

 

鄭明勳指揮 精彩熱烈的《瑞士兵進行曲》

 

 

《威廉泰爾》完整樂譜版本

 

卡拉揚指揮柏林愛樂版本

 

楊頌斯指揮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

 

當然要KUSO一下的

媽媽之歌

 

這位媽媽因為演唱《媽媽之歌》紅遍全球之後,把自己變漂亮了~然後加碼再唱了《爸爸之歌》:

《爸爸之歌》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馬上分享給更多喜愛音樂的好友們🎵
 
  BONART_Webmaster
更多音樂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