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N音樂】德布西逝世百年紀念專題II:德布西鋼琴作品介紹

Claude Debussy: Piano Works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BON音樂】德布西逝世百年紀念專題II:德布西鋼琴作品介紹


德布西的鋼琴作品,在現代的鋼琴獨奏會中經常被演奏著,並且深受觀眾喜愛~它們具有我樣化的色彩與多元的描寫風格,每一首樂曲更是深具其特色。

由於作曲家一生的學習歷程和經歷,一切的因素成就了德布西的特殊的音樂語法。

在他的鋼琴音樂中,不但充滿著印象派特殊的光和影的閃爍變化,也因為受到象徵主義的影響,所以在音響效果上產生了具有微妙神韻的文學性想像力。再者,由於他的所見所聞,總是能讓人感受到濃濃的異國風味,由他開始,代表的不僅是20世紀法國音樂承先啟後的意義,更是20 世紀音樂的開啟者。法國音樂開始走出自己的路,開創了新的發展空間和理念。

 

以下將作曲家的創作時期分為三個時期來介紹:

一、1880-1901 年的早期鋼琴作品:

1876年,德布西寫作了第一首獨唱加鋼琴的歌曲《星夜, 1876》(Nuit d’etoiles),這是他創作生涯的起點,自此之後到獲得羅馬大獎作品的清唱劇-《浪子》的數年之間,他仍舊不斷的創作,但都以聲樂曲居多,包含清唱劇、歌曲(獨唱與鋼琴伴奏),這些作品也讓他獲得具有一定的名氣,然而相形之下他的鋼琴作品就顯得不那麼成熟,但已經開始具有印象派音樂的特殊色彩。

由於他在進入巴黎音樂院前接受過蕭邦弟子福洛維爾夫人的指導,因此他的此時期的作品也受蕭邦影響,以特性小品居多,例如: 《敘事曲》、《馬厝卡舞曲》( M a z u r k a , 1890)、《浪漫的圓舞曲》(Valse romantique, 1890)、《 夜 曲 》(Nocturne, 1890)等。在早期的作品中他也常使用特殊的舞曲節奏創作,除了馬厝卡舞曲之外也有使用波西米亞(Bohemia)和俄羅斯(Russia)的舞曲風格。例如《波希米亞風舞曲 》(Dance Bohemienne, 1880)

1888年他創作了兩首《華麗曲》,則是他取材於阿拉伯藝術的另一作品,是十分具有阿拉伯風味的兩首作品, 曲名原文的「Arabeasque」,原意是指「阿拉伯花飾」, 是一種裝飾性的風格,多見於古代西班牙摩爾人的城堡或寺院中,德布西承襲了法國抒情性沙龍小曲的傳統。

 

兩首《華麗曲》(Arabesque)欣賞:

 

這時期最重要的作品還有1 8 9 0年創作的《貝加馬斯克組曲》,他使用了巴洛克時期所流行的「組曲」為曲名,也使用了18世紀經常使用的樂曲型式:小步舞曲(Minuet)、巴瑟比舞曲(Passepied)和前奏曲(Prelude)進行創作,然後加入了一首超級名曲⟨月光⟩(La Claire de Lune),這讓《貝加馬斯克組曲》一共包含四首小曲。

 

德布西《貝加馬斯克組曲》欣賞:

 

德布西《貝加馬斯克組曲》「月光」欣賞:

 

1901年完成的《為鋼琴的》(Pour le piano)則包含3首小曲,依序是〈前奏曲〉、〈薩拉邦舞曲〉(Sarabande)、〈觸技曲〉(Toccata)。〈薩拉邦舞曲〉中使用了傳統的舞曲節奏型態,整曲也為二段體,但和聲新穎,運用了平行七和弦和半音階,減弱了傳統調性和聲,呈現出新舊風格融合的特殊風味,這也意味著德布西的鋼琴音樂將從此開創新的局面。

 

德布西 1880-1901年 早期鋼琴作品列表:

年代

page16image40334656

作品

page16image59078768

包含曲目

1880

page16image40336960

《波希米亞風舞曲》

page16image40448000

1888

page16image40449536

兩首《華麗曲》

page16image40450688

page16image40443584 page16image40443200

1890

《貝加馬斯克組曲》

〈前奏曲〉 〈梅呂哀舞曲〉 〈月光〉 〈巴瑟比舞曲〉

1890

page16image40446080

《夢》

page16image40445504

1890

page16image40447040

《敘事曲》

page16image40446464

1890

page16image40433152

page16image40429312

《馬厝卡舞曲》

page16image40430656

1890

《浪漫的圓舞曲》

page16image40434688

1890

《夜曲》

page16image40427584

1890

page16image40430848

《舞曲》

page16image59028832

1901

《為鋼琴的》

〈前奏曲〉 〈薩拉邦舞曲〉 〈觸技曲〉

 

二、1903-1910 年的中期鋼琴作品:

德布西 1903-1910 年的作品列表:

年代 作品 包含曲目
1903 《版畫》 〈塔〉
〈格拉納達的黃昏〉
〈雨中庭院〉
1903 《自速寫簿》
1904 《快樂島》
1904 《假面》
1905 《映象第一集》 〈水的反光〉
〈拉摩頌〉
〈運動〉
1907 《映象第二集》 〈葉中鐘聲〉
〈月下荒廟〉
〈金魚〉
1908 《小孩子的天地》 〈老頑固〉
〈大象催眠曲〉
〈洋娃娃小夜曲〉
〈粉雪飛舞〉
〈小小牧羊人〉
〈黑娃娃的步態舞〉
1909 《海頒頌》
1909 《小黑人》
1910 《比緩板更慢》

 

德布西創作生涯的中期,是他寫作最多鋼琴獨奏作品的一段時期。

這時期的他不但經常與文人來往,也因為年輕時受到許多不同音樂風格的薰陶,逐漸將不同的構想融合在他的樂曲裡面~就這樣,多種文化與民族風味的樂思,以及在文學與繪畫的潛移默化下,逐漸匯集而成德布西特有的創作語彙。

 

《版畫》可視為是開啟中期最重要的作品,這套樂曲 一共包含了三首曲子,依 次為〈塔〉、〈格拉納達的黃昏〉、〈雨中庭院〉(Jardins sous la pluie),分別展現了東方、西班牙和法國三地的不同風情。這三首曲目的共同特點是音樂在時間流 動的過程中,給人以不同印象和突出畫面的光與色的不斷變化,這種印象主義音樂特有的意境,是自《版畫》以後德布西大部分音樂作品的重要特徵。

《版畫》的靈感來自於德布西在1899年巴黎的萬國博覽會上,聽到甘美朗的音樂而來:曲中的「塔」是指位於柬埔寨、緬甸、中國及日本等地東方寺廟中的佛塔。

而在《版畫》中他運用五聲音階和平行二度及四度和弦進行創;〈格拉納達的黃昏〉則是他第一次將西班牙音樂素材加進他的樂曲當中,創作靈感則是來自西班牙夜曲及阿巴奈拉舞曲的節奏,並運用西班牙民間音樂中常見的帶有兩個增音程的弗裏吉亞調式(Phrygian mode),使樂曲的民族特徵更加鮮明。

〈雨中庭院〉德布西採用了兩首古老的法國童謠,包括〈睡吧! 寶寶〉(Do, do, l’enfant do)以及〈不要再到森林去〉(Nous n’irons plus au bois),這也是他鋼琴創作中第一首與孩童有關的樂曲。德布西將這樣的童謠旋律交織在分解和弦的音型之中,而這樣的和弦透露出來的音響就像連綿不斷的雨聲一般,曲中使用了全音音階及增三和弦平行進行創作。

此時期,德布西亦開始使用三個譜表寫作鋼琴獨奏作品。三個譜表的使用,能更明白地指示聲部的使用與聲音的處理,進而在音色上做更細微的差別,也使得其複雜且精緻的樂曲構造,在樂曲上變得容易理解,也成為德布西鋼琴作品最大與眾不同之一:細膩而仔細。

 

德布西《版畫》欣賞:

 

另外,1908年他還寫作了:《兒童天地》(Children’s Corner)獻給他的寶貝女兒秀秀(Chou-chou),其中包含六段首小品,樂曲的標題也是他第一次以英文所寫,或許是和秀秀的英國女家庭教師有關。

德布西與女兒秀秀於海灘玩耍 Claude_Debussy_et_Chou Chou__sur_la_plage

 

德布西《兒童天地》(Children’s Corner)欣賞:

此時期的重要作品還包括兩冊《映象》及數首的小品。

 

德布西《映象》全集與欣賞:

創作年份

曲目

包含曲目

1905年

《映象第一集》

page19image40552512 page19image40566528〈水的反光〉

00:00 – No. 1 Reflets dans l’eau

page19image40566336 page19image40551360〈拉摩頌〉

 05:02 – No. 2 Hommage à Rameau

page19image40408128 page19image40408512〈運動〉

11:57 – No. 3 Mouvement

1907年

《映象第二集》

page19image40412544 page19image40412928〈葉中鐘聲〉

15:16 – No. 4 Cloches à travers les feuilles

page19image40413504 page19image40413888〈月下荒廟〉

20:08 – No. 5 Et la lune descend sur le temple qui fut

page19image40414464 page19image40414848〈金魚〉

25:47 – No. 6 Poissons d’or

德布西中期的這些作品,充分的與美術和文學交織融合在一起,音響上傳達出前所未有的色彩與音效,他用音符表達出像畫一般的光影效果,也呈現出象徵主義文學式 的聲韻和線條的律動;在這個時期,他以細緻又創新的手法,寫作出自己的專屬音樂,也為法國未來的音樂開創出一條光明之路。

三、1910-1915 的晚期鋼琴作品:

德布西晚期的鋼琴作品可說是早期與中期風格的集大成。

在這個時期,不論是創作技法、題材的選用、音效的發揮、或是個人主觀和客觀意念的表達,都已經達到他所創作音樂的極致。這些作品皆可視為是德布西最經典的鋼琴作品。

此時期中最重要的作品就屬《前奏曲第一冊》、《前奏曲第二冊》,和《十二首練習曲集》(Douze Etudes)。

德布西的《十二首練習曲集》中,皆賦與了每首練習曲主要的練習重點,並以其練習功能來命名,讓人可以一目瞭然練習的目的為何。在此以晚期作品中以練習曲的第一首《為全部五指的》(Pour les“cing doigts”)為例,說明德布西晚期的特點:在拍號上面時常有變化,也經常的使用遠系轉調,並且使用很多全音寫作,更運用了兩種教會調式於其中,包括弗裏吉亞調式和利地安調式(Lydian mode),這幾項寫作方式,不單只出現於本曲,在他晚期作品中更可以時常的看見這些手法的運用。

德布西《十二首練習曲集》(Douze Etudes)欣賞:

 

這三闋曲目都是以12首為一組的套曲,而在《前奏曲第一冊》和《前奏曲第二冊》將樂曲標題寫作於曲末,也就是最後一小節之後的多餘留白處。筆者認為,他想傳達的想法,應該是為演奏者和聽眾們做些許的提示,但又不拘束人們的想像。

另外在德布西晚期的作品,寫作的方式有許多特別之處,他大量的使用了各種音樂術語標示,如強弱的表達、樂曲情緒的表達、抑或者是速度上的標示…等等,甚至還有明確的音色指示:「遠處傳來的法國號」「像小鼓一樣」的音色:他清楚地告知演奏者如何彈奏每個音,並仔細地區分其中的不同。

他曾在寫給杜蘭(Durand)出版商的一封信提到:「連最複雜的日本繪畫都比不上《12首練習曲集》在視覺以及記譜上的複雜,這和初期作品有著很大的不同」。

例如在《前奏曲第一冊》的第四首〈飄散在暮色中的聲音與香味〉(Les sons et les parfums tournent dans l’air du soir)第51小節所標示的:像遠處傳來的法國號聲音(Comme une lointaine sonnerie de Cors);或是第十首〈沉沒的教堂〉(La Cathedrale engloutie)樂曲開頭所標示的:非常平靜地,像霧一樣輕柔彈出(Profondement calme, Dans une brume doucement sonore)。藉由這些術語給予演奏者明白的指示,也讓作品的演奏者更理解或貼近練習這些作品的的涵義。

 

德布西《前奏曲第一冊》欣賞:

 

德布西《前奏曲第二冊》欣賞:

 

開卷蹦藝術.享受靜謐閱讀時光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馬上分享給更多喜愛音樂的好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