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N音樂】孟德爾頌:A小調第三號交響曲《蘇格蘭》op.56 “Scottish”
Mendelssohn: Symphony No.3, Op.56 “Scottish”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蘇格蘭.最後的交響曲

1829年,20歲的孟德爾頌首度旅遊至英國,當年7月他拜訪蘇格蘭北部的愛丁堡。那兒有北國夏天特有的自然美景及舊皇宮的遺跡,還有男士們穿著民俗服裝吹奏風笛的隊伍;這些都是催生這首交響曲的靈感來源。但是一離開英國後,孟德爾頌的作曲進度立刻變慢,他甚至接連重返英國多次。

孟德爾頌在1831年的一封書信中表達『不得已必須中斷蘇格蘭交響曲的寫作。為了完成此曲,我必須重返那濃霧籠罩的地方。』從這段話,可以想像孟德爾頌為了在古典的交響曲形式中,催生獨特的音畫手法,就像畫家一樣為了確認作品細部的表現,必須再重返現場觀察臨摹,煞費苦心。而孟德爾頌更是一路堅持「慢慢寫」,終於至11年後~1842年才完成本首交響曲。

 

1833年的孟德爾頌

Drawing of the composer by Eduard Bendemann, 1833

 

作曲家簡介

孟德爾頌一生交遊廣泛,作品豐富。

與大文豪歌德傑為忘年之交,並與當代眾多藝文音樂人士往來:舒曼夫婦、白遼士、凱魯畢尼、韋伯、麥亞白爾、羅西尼、蕭邦、李斯特、華格納、帕格尼尼等音樂家交往,互通藝術見解;這對他的創作生涯產生許多重要的影響。

作曲家 孟德爾頌(Jakob Ludwig Felix Bartholdy Mendelssohn, 1809-1847) 
作曲家 孟德爾頌(Jakob Ludwig Felix Bartholdy Mendelssohn, 1809-1847)

 

孟德爾頌1809年2月3日出生於德國漢堡的一個富裕而有文化的猶太富商家庭。祖父摩西(Moses Mendelssohn, 1729-1786) 是德國名哲學家兼文學家;父親是德國漢堡的銀行家;母親則是位受過高等教育並精通音樂的人。不論出生環境、家庭生活或是事業成就,孟德爾頌都是一帆風順。

孟德爾頌從小是鋼琴神童:9歲時便以鋼琴家身份於柏林登台公開演奏,10歲時就為《詩篇19》譜曲,12歲自己主辦報紙,同年與 72歲德國文豪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1749-1832)結為忘年之交。

在歌德的影響下,寫出一首鋼琴四重奏(op.1),14歲籌組自己的私人樂團,15歲創作了第一交響曲,與歌德的友誼,加深了孟德爾頌對古典文學的感受:16歲時完成的弦樂八重奏(op.20)亦受到歌德《浮士德》啟發。這部作品也被視為孟德爾頌第一首成熟的作品。

 

孟德爾頌:絃樂八重奏 op.20 欣賞
16歲作品 

小提琴:林品任、Boris Borgolotto、陳雨婷、Nancy Zhou
中提琴:鄭恩麒、嚴子晴
大提琴:李孟坡、柯容軒


17歲時,孟德爾頌受到莎士比亞戲劇作品感動,以一個月左右的創作時間,寫出了著名作品《仲夏夜之夢》(A Midsummer Night’s Dream)序曲。18歲時為了研究古典文學,進入柏林大學就讀, 接受正規的大學教育,研究文學作品。(柏林大學即為現代之柏林洪堡大學 Humboldt-Universität zu Berlin,成立於 1810 年,曾被譽為被譽為「現代大學之母」)

19歲時指揮演出巴哈(J.S. Bach)的《馬太受難曲》。這是巴哈死後79年第一次被公開演出,由於這次的演出,使得大家開始重新注意巴哈,而巴哈的音樂也逐漸在世界各地的音樂會中被演出。

20歲起孟德爾頌遊歷歐洲,他的遊歷心得不但豐富,更是傳世:1830-1831年間,至義大利旅遊寫下第四號交響曲《義大利》(Symphonie no.4 “Italienische”)、至蘇格蘭旅遊寫下第三號交響曲《蘇格蘭》(Symphonie no.3 “Scottish”);《芬加爾洞窟》序曲作品靈感也來自孟德爾頌於英國赫布里底群島旅遊實記,完成於1830年作曲家21歲時。

 

孟德爾頌使用過之指揮棒 

孟德爾頌也是首位以現代指揮棒指揮樂團的指揮家,1835年26歲時擔任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指揮。

下方珍貴圖片,是目前珍藏於英國市政廳,1846年孟德爾頌使用過之指揮棒。

1846年孟德爾頌使用過之指揮棒,珍藏於英國市政廳。Conductor’s baton used by Felix Mendelssohn Bartoldy at Birmingham Town Hall, 1846
1846年孟德爾頌使用過之指揮棒,珍藏於英國市政廳。Conductor’s baton used by Felix Mendelssohn at Birmingham Town Hall, 1846

 

由於孟德爾頌的啟發,現代指揮棒發展雖然有材質、握柄與長短等多樣變化,但萬變不離其中:


成就輝煌

為表彰孟德爾頌於音樂界的貢獻,1836年萊比錫大學(Universität Leipzig)授贈孟德爾頌榮譽博士學位。

1842年33歲時,與舒曼等人一起創辦萊比錫音樂院,並擔任首任校長。

1846年的伯明罕音樂節上指揮他的清唱劇《以利亞》,取得輝煌成功。但同年,孟德爾頌的健康狀況已經出現問題,次年,他心愛的姐姐芬妮(Fanny Mendelssohn, 1805-1847)過世更讓他深受打擊,導致健康狀況每況愈下。1847年10月他突然中風,11月4日在萊比錫去世,享年38歲。

 

孟德爾頌的交響曲創作順序

一般來說作曲家之交響曲編號皆以「寫作順序」排列,偶爾會出現後來雜以「出版順序」於其中。例如海頓和貝多芬的交響曲是按寫作次序排列,而孟德爾頌交響曲編號,則是完全依照出版的次序排列。

孟德爾頌共寫五首交響曲:第一號C小調 op. 11完成於 1824年。1840年他為慶祝顧騰堡(Johannes Gutenberg, 1397 – 1468)發明印刷術四百週年,創作了第二號「讚美頌歌」(Lobgesang)降B大調 op.52。而他的第三號交響曲《蘇格蘭》a小調 op. 56 完成於 1842年。第四號交響曲《義大利》 A大調 op. 90創作於 1833年。第五號交響曲《宗教改革》 D大調 Op. 107 是於 1830年為「奧斯堡信仰告白」(Augsburg Confession)300週年而作。

 

依照現行編號,順序為:

第一號(1824)
第二號(1840)《讚美頌歌》
第三號(1842)《蘇格蘭》
第四號(1833)《義大利》
第五號(1830)《宗教改革》 

例如孟德爾爾頌的最後兩首交響曲,則是因爲他生前一直想再修改第四號「義大利交響曲」,第四號其實是等到他去世之後,於 1851年才被出版商編為第四號交響曲出版。第五號則是因為孟德爾頌生前一直不太滿意「宗教改革交響曲」, 所以並未出版,因此等到第四號交響曲出版後 17年後才付梓 ,稱為第五號交響曲。

如按照作曲年份重新編號,會得到不同之全新結果:

第一號(1824)
第五號(1830)《宗教改革》 
第四號(1833)《義大利》
第二號(1840)《讚美頌歌》
第三號(1842)《蘇格蘭》

《蘇格蘭》的創作緣起

孟德爾頌於1829年第一次訪問英國時,因途經蘇格蘭受到啟發,而產生創作這首交響曲的動力。當時孟德爾頌於倫敦演出,取得一系列成功演出後,孟德爾頌與友人卡爾·克林格曼 (Karl Klingemann)計畫了一趟到蘇格蘭的徒步旅行。1829年7月30日,孟德爾頌參觀了位於愛丁堡荷里路德宮的荷里路德教堂遺址(Holyrood Chapel at Holyrood Palace),在一封提到他的家人的的信裡時,孟德爾頌提到了他在蘇格蘭這裡獲得了創作新交響曲的最初靈感:

「在深沉的暮色中,我們今天去了瑪麗皇后瑪麗一世)生活和喜愛的宮殿……下面的小教堂現在沒有屋頂。 野草與常春藤,都在瑪麗一世被加冕為蘇格蘭女王的破碎祭壇上茁壯成長。這裏一切都被毀壞了,腐爛了,晴朗的天空湧入…,我想我已經在此,找到了我的“蘇格蘭”交響曲的開端。」

除了上述描述,孟德爾頌還在他的信裡附上了一張紙片,上面寫著交響曲開始第一主題的前幾個小節。

就在訪問蘇格蘭幾天後,孟德爾頌和他的同伴訪問了蘇格蘭西海岸和史塔法島,這又接著激發了作曲家開始了《芬加爾洞窟》序曲(也稱為《赫布里底群島》序曲)的創作。

在完成《芬加爾洞窟》序曲的第一個版本後,孟德爾頌接著造訪義大利繼續巡演,這期間他持續地繼續創作他最初的第三交響曲草稿。然而,不知原因之下,他在1831年後將《蘇格蘭》的創作暫時擱置一旁。 

目前學者們尚不清楚孟德爾頌後來何時恢復重新開始創作這首交響曲(根據草稿表示,他有可能在1830年代末期,回來重新寫作第一樂章),但可以肯定孟德爾頌在1841年時再次認真地恢復創作《蘇格蘭》,並於1842年1月20日於柏林完成本首交響曲,孟德爾頌時年33歲。

最初的早期版本,在此曲演出後略有修改,現代演出的是後來孟德爾頌做出修訂的完成版。

雖然這是孟德爾頌的第五首,也是真正的最後一首交響曲,但由於出版順序之關係,《蘇格蘭》被稱為第三交響曲。

有趣的是,儘管在1829年時,孟德爾頌在信中對家人稱呼這部作品是“蘇格蘭交響曲”,但到 1842 年該作品出版時,作曲家本人卻從未公開稱呼此曲為《蘇格蘭》。後來是因為孟德爾頌死後,這首交響曲源自蘇格蘭的靈感開始廣被人們所知曉,便有越來越多人注意到這首交響曲的風情與蘇格蘭北方狂野浪漫的風光景緻。

 

樂曲首演與題獻

《蘇格蘭》的首演是1842年3月3日,由孟德爾頌本人指揮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舉行。當年5月孟德爾頌第7次訪問英國時,在白金漢宮收召謁見維多利亞女王,並得到允許把此曲呈獻給女皇,因此1843年出版的樂譜裡附有獻辭。

總譜扉頁,題有獻給維多利亞女王的詞句:

 

《蘇格蘭》樂譜版本欣賞

Felix Mendelssohn Bartholdy: Symphony No. 3 in A minor, Op. 56 “Scottish” (with Score)

Composed: 1829 — 1842

Conductor: Claudio Abbado

Orchestra: 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00:00 1. Andante con moto — Allegro un poco agitato (A minor)

17:12 2. Vivace non troppo (F major)

21:17 3. Adagio (A major)

32:45 4. Allegro vivacissimo (A minor) — 40:14 Allegro maestoso assai (A major)

 

第一樂章主題

Andante con moto — Allegro un poco agitato (in A minor and in sonata form with introduction)

速度略快的行板(Andante con moto)a小調,3/4拍子-稍微激動的快板(Allegro un poco agitato)a小調,6/8拍子。有序奏的奏鳴曲式。

第一樂章 樂譜版本欣賞

 

音樂會版本

 

第二樂章主題

Vivace non troppo (in F major and in sonata form)

不太過份的甚快板(Vivace non troppo)F大調,2/4拍子。奏鳴曲式。

 

第二樂章 樂譜版本欣賞

 

傳統蘇格蘭樂隊演奏

 

We’ve a bonnie wee flower 
Language: English
We’ve a bonnie wee flower
In a far countrie,
In a bright and sunny bower
In a far countrie.

When the sky is ever fair,
And the myrtle scents the air,
Of our lovely blossom’s there,
In a far countrie.

There’s gold to win and spare
In a far countrie,
And gems and jewels rare
In a far countrie.

But the brightest, purest gem,
From a fondly cherished stem,
Is the flow’ret we could name
In a far countrie.

May the angels watch the flower
In a far countrie,
And tent it ev’ry hour
In a far countrie.

And the night-in-gale’s soft song
The spicy groves among.
Its slumbers shall prolong
In a far countrie.

We may not cross the main
To a far countrie,
Nor traverse hill and plain
To a far countrie.

But when the primrose springs,
And the lint white sweetly sings,
O we’ll welcome home our flower
From a far countrie.

我們有一朵邦妮小花
英語語言
我們有一朵邦妮小花
在遙遠的國度,
在陽光明媚的涼亭裡
在一個遙遠的國家。

當天空永遠晴朗時,
空氣中瀰漫著桃金孃的香氣,
我們可愛的花朵就在那裡,
在一個遙遠的國家。

有黃金可以贏得和備用
在遙遠的國度,
還有稀有的寶石和珠寶
在一個遙遠的國家。

但最明亮、最純淨的寶石,
來自深情珍惜的莖,
是我們可以命名的flowret嗎
在一個遙遠的國家。

願天使守護這朵花
在遙遠的國度,
每小時都搭帳篷
在一個遙遠的國家。

還有狂風之夜輕柔的歌聲
其間的辛辣樹林。
它的沉睡將會延長
在一個遙遠的國家。

我們不能穿越主線
前往遙遠的國度,
也不穿越丘陵和平原
去一個遙遠的國家。

但當報春花綻放時,
白色的絨毛甜美地歌唱,
哦,我們會歡迎我們的花回家
來自遙遠的國家。

 

音樂會版本

 

第三樂章主題

Adagio (in A major and in abridged sonata form)

慢板 (Adagio)A大調,2/4拍子。簡化的奏鳴曲式。

第三樂章 樂譜版本欣賞

 

音樂會版本

 

第四樂章主題

Allegro vivacissimo — Allegro maestoso assai (in A minor → A major and in sonata form)

極快的快板-很莊嚴的快板(Allegro  Vivacissimo-Allegro maestoso  assai)a小調-A大調,2/2拍子-6/8拍子。奏鳴曲式。

第四樂章 樂譜版本欣賞

 

最終樂段 – A大調光輝燦爛

Allegro maestoso assai (A major)

 

音樂會版本

 

推薦閱讀

孟德爾頌:交響曲第3號a小調「蘇格蘭」

 

聊話題

孟德爾頌 結婚了嗎?❤️

有的~孟德爾頌晚婚於27歲。據說當時他認識了小他 8歲的 19歲少女 Cécile Charlotte Sophie Jeanrenaud(1817 – 1853)之後,驚為天人且非常愛慕。謹慎言行的孟德爾頌為了確認這是真愛,還特別離開她一個月,要測試自己的感情…。一個月之後,孟德爾頌再也無法忍耐心中的洶湧澎湃,向 Cécile 求婚,兩人婚姻幸福美滿,共育有五名兒女( Carl, Marie, Paul, Lili and Felix August)。

孟德爾頌之妻 Cécile / Mendelssohn's wife Cécile (1846)
孟德爾頌之妻 Cécile / Mendelssohn’s wife Cécile (1846)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馬上分享給更多喜愛音樂的好友們🎵
 
  BONART_Webmaster
更多音樂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