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N音樂】拉赫曼尼諾夫:第二號交響曲 op.27 背景與介紹
Sergei Rachmaninoff – Symphony No.2 op.27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拉赫曼尼諾夫:第二號交響曲

拉赫曼尼諾夫《第二號交響曲》創作於1906-1907年,於1908年首演於聖彼得堡,由作曲家本人指揮。

這首《第二號交響曲》規模之龐大,是他所創作的演奏時間最長的一首,四個樂章將近1小時的演奏時長,充分表達作曲無盡的樂思。與《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第二號鋼琴協奏曲》以及《第三號鋼琴協奏曲》,皆為為拉赫曼尼諾夫最為世人熟知喜愛作品。

 

1906年的拉赫曼尼諾夫

 

手稿(1908.08.08.)

拉赫曼尼諾夫:第二號交響曲 手稿
拉赫曼尼諾夫:第二號交響曲 手稿(1908.08.08.)

 

 

第一號交響曲的首演災難

1895 年,他開始了《第一號交響曲》的創作,此曲在 1897年 3月,由葛拉祖諾夫(Aleksandr Konstantinovich Glazunov, 1865-1936)指揮首演,但由於當時排練情況不佳,致使演出的情況十分不理想(據說是葛拉祖諾夫於演出前飲酒…),以致受到了聖彼得堡的音樂界無情的批評,也深深地打擊了拉赫曼尼諾夫的信心。

由於《第一號交響曲》遭受到樂評家們給予不客氣的的批評,尤其是以庫宜(César Cui, 1835-1918)帶頭的攻擊最為致命,因此在d小調第一號交響曲首演失敗後,拉赫曼尼諾夫憂鬱不已整整沉寂了三年。

「假如地獄裡有一所音樂學校」作曲家庫宜 (Cesar Cui) 寫道:「而某個學生被指定以『埃及的七大災害 (The Seven Egyptian Plagues)』創作一首標題交響曲。如果他作得如拉赫曼尼諾夫一般,他的才藝肯定會在地獄裡大受歡迎。」他所指的是「病態扭曲的和聲以及對陰鬱情緒的不正常嗜好」。他在稍後的一封私人信函裡建議將拉赫曼尼諾夫與理查‧史特勞斯 (Richard Strauss) 和史克里亞賓 (Alexander Scriabin) 歸在同一派系,因 「其荒謬的不和諧音即使到了三十世紀也沒有人可以理解」。

 

拉赫曼尼諾夫 第一號交響曲 第一樂章:

 

拉赫曼尼諾夫 第一號交響曲 第二樂章:

 

拉赫曼尼諾夫 第一號交響曲 第三樂章:

 

拉赫曼尼諾夫 第一號交響曲 第四樂章:

 

拉赫曼尼諾夫1897年第一號交響曲首演後獲得災難性的評價,讓他大受打擊,接下來的三年間幾乎無法創作。

 

「如今,關於作品十三的交響曲,我能說些什麼?它創作於一八九五年,於一八九七年首演。那是一次失敗的首演,但失敗並不代表什麼。好的作品經常遭遇失敗,而更常見的是,壞的作品受到歡迎。在未聽此曲之前我對它有過高的期望,第一次聽到這首交響曲的演出之後,我的觀感完全改變。至今我才了解事實的真象。音樂的某些部分並不壞,但許多地方顯得薄弱、幼稚、勉強而誇大 …。管弦樂法非常差勁,演奏也不盡理想。在這首交響曲之後我有三年的時間不曾創作。我如同一個遭受嚴重打擊的人,無論手或心都已麻痺 …」

這段沮喪的談話是拉赫曼尼諾夫在他的第一號交響曲第一次、也是他有生之年最後一次演出之後二十年所說的。

 

直到1906年他才終於鼓起勇氣創作第二號交響曲,而第二號交響曲具備了各種拉赫曼尼諾夫音樂中最精華的元素,精確設計的動機、優美的旋律與靈活的節奏。

 

延伸閱讀

【BON音樂】最後的浪漫 – 拉赫曼尼諾夫的生平與介紹

【BON音樂】拉赫曼尼諾夫的交響曲 – 江文中/ 譯

 

樂曲簡說

第二號交響曲在曲式上,雖然只使用了奏鳴曲式、輪旋曲式與二段體,但是在內容以及各種手法使用上,卻是集多位大師的作曲精華於一身:例如半音手法,無論是半音旋律與和聲,是拉赫曼尼諾夫日益嫻熟的作曲手法;他也喜愛以半音級進作為主要動機或甚至旋律,在本曲中,我們可以聽見作曲家的譜寫風格逐漸進入成熟期。

第一樂章序奏的開頭動機 (Motto),其發展與變化貫穿四個樂章,在每個樂章之間若有似無地變化,成為吸引人的優美旋律與段落,傑出的變奏作曲與想像能力,更是拉赫曼尼諾夫作曲中的強項。

而慢板樂章的旋律,更是充滿源源不絕的力量;優美的旋律,更被俄國樂評家評為「俄國抒情交響曲」的代表作。

 

樂譜欣賞版本

Sergei Rachmaninoff (1873-1943) Symphony no.2 in e minor, op.27 

I.Largo - Allegro moderato 00:00 
II.Allegro molto 18:11 
III.Adagio 27:18 
IV.Allegro vivace 42:52 

USSR State Symphony Orchestra, Yevgeny Svetlanov, 1977 

 

奧斯陸愛樂現場版

 

樂章簡析

(基本資料整理於網路與維基百科,並附上超連結方便檢索)

 

第一樂章:緩板-中等的快板(e 小調),4/4―2/2 拍,奏鳴曲快板曲式。
Largo — Allegro moderato (E minor)

序奏-呈示部-發展部-再現部-尾聲,奏鳴曲快板曲式。

第一樂章以緩板,以極緩慢的速度作為引子開始。大提琴和低音大提琴不停重複奏出主題,並悄悄貫穿整個樂章。黑暗又憂鬱的第一主題逐漸形成,直到英國管的獨奏把樂章帶到奏鳴曲曲式的「愉快的急速(Allegro Moderato)」。

雖然曲調憂鬱,但卻時時充滿優美的旋律與感性的和聲。發展中的旋律時而如同心中的絮語,時如如同爆發的雷鳴般駭人聽聞,非常扣人心弦。樂章最後進入e小調的尾聲,並進入尾聲結束。

 

第二樂章:很快的快板(a小調),2/2拍,輪旋曲式。
詼諧曲風格,輪旋曲式 A-B-A-C-A-D-A- Coda

Allegro molto (A minor)

此樂章以標準的輪旋曲式(ABACADA)寫成,帶有詼諧曲之風格。以小提琴奏出的第一主題作開始,其輝煌的旋律與前一樂章形成巨大對比。法國號的旋律參考了中世紀葛利果聖歌聖詠《神怒之日》的一部份。

《神怒之日》旋律:

 

中板的B段以優美的C大調旋律組成。在合奏的極強(ff)和弦後,樂章急促進入C段。在此,拉赫曼尼諾夫以對位法和賦格來呈現一段不穩定及緊張的旋律。《神怒之日》的旋律在完結段再次出現,這次則由銅管和打擊樂奏出。樂章最後在最弱(ppp)的力度中結束。

 

 

 

第三樂章:慢板(A大調),4/4拍,三段體。

A-B-A- Coda 三段體

Adagio (A major)

拉赫曼尼諾夫的音樂風格在第三樂章更清楚而完整地顯示出來。

最著名的A調豎笛獨奏旋律~纏綿而連貫的極長旋律,美到不行,也是各大樂團考首席的經常指定曲目:

《神怒之日》的旋律模式瀰漫在樂章的每一部分,象徵一個尋求安寧的孤獨靈魂。開首的主題先由中提琴奏出,其後小提琴加入。細膩抒情的第一主題以單簧管的優美音色呈現,伴以豐厚和聲。樂章的第二部分建基於貫穿全曲的總主題,其旋律令聽眾回想起第一樂章的開頭,隨後再把他們帶到C大調的高潮。經過一段回到開頭主題的過渡後,第一主題再次被奏出,但這次則換成了第一小提琴,其他樂器則奏出開首主題的一些片段作伴奏。最後,樂章在寧靜中緩慢結束,絢爛之後,寧靜而優美。

 

 

第四樂章:甚至快的快板(E大調),2/2拍,奏鳴曲快板曲式。

前奏-呈示部-發展部-再現部-尾聲,奏鳴曲快板曲式。

Allegro vivace (E major)

最終樂章再次以奏鳴曲式寫成。管弦樂團直接進入歡樂輝煌的第一主題,隨後木管樂器吹出的一段插曲。與其他之前寫作之俄國交響樂相似,前數樂章的動機和主題都在最終樂章被再次奏出。第二主題奏畢,再奏出第三樂章的一段後,進入發展部。樂章回到第一主題後逐漸發展,同時聽眾能夠在伴奏中再次聽到總主題的片段。充滿勝利感的第二主題把樂章帶至高潮,並在之後進入蓬勃的尾聲。尾聲以一段漫長的上升音階組成,整首交響樂最後在四個強烈的合奏和弦中作結。

 

 

這特殊的結尾節奏方式,被稱之為「拉赫曼尼諾夫式結尾」~哈哈XD

 

【BON話題】流行歌曲中的拉赫曼尼諾夫

喜歡拉赫曼尼諾夫的旋律嗎?流行歌曲中也有許多歌曲歌曲引用自他的優美旋律喔~例如美國搖滾音樂歌手/作家Eric Carmen寫於1976年的暢銷歌曲《Never Gonna Fall in Love Again》的知名副歌旋律,就使用了拉赫曼尼諾夫第二號交響曲的第三樂章慢板主題~當年這首歌曲還暢銷到成為百大歌曲排行榜的第11名喔~

ERIC CARMEN – NEVER GONNA FALL IN LOVE AGAIN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馬上分享給更多喜愛音樂的好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