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N音樂】貝多芬: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Beethoven Violin Concerto in D major, Op.61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貝多芬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op.61,創作於1806年,題獻給當時的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克萊門特(Franz Clement, 1780-1842),並於當年12月由克萊門特擔任獨奏小提琴,於維也納劇院首演。

除了是貝多芬唯一一首小提琴協奏曲,更因這首協奏曲規模宏大、旋律柔美、格調高雅,深具王者風範,一直被譽為小提琴界,更是音樂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曲目。

 

筆者補充:克萊門特當時著名的小提琴家、作曲家與指揮家。他自8歲起就以精細優雅的演奏為大眾所喜愛,自兒童時代起,便到處巡迴演出。1802年至1811年間,克萊門特在維也納定居,且任維也納劇院 (The Theatre on the Wien River) 的樂團指揮。

 

圖為1804-1805年間,畫家Joseph Willibrord Mähler 為貝多芬繪製之肖像:

 

 


此曲直到貝多芬死後多年,都不算真正獲得重視。直到1844年,指揮家兼作曲家孟德爾頌(Felix Mendelssohn, 1809-1847)指揮年僅13歲的匈牙利天才小提琴手 約瑟夫•姚阿幸(Joseph Joachim, 1831-1907),於英國倫敦成功演出此協奏曲,終於讓這首樂曲獲得應有之評價;樂界更把此曲列為四大小提琴協奏曲之首。

 

筆者補充:四大小提琴協奏曲」一般來說,為貝多芬、孟德爾頌、布拉姆斯與柴可夫斯基。而「小提琴協奏曲3D」則是三首經典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分別為:貝多芬、布拉姆斯與柴可夫斯基。不過在筆者心中,總有一首遺珠之憾:西貝流士小提琴協奏曲。如果以此曲加上上述四大,應可湊齊「五大小提琴協奏曲」,這五首協奏曲若來個華山論劍,品酒論樂,豈不快哉~

 

3D之一:貝多芬

 

3D之二:布拉姆斯

 

3D之三:柴可夫斯基


接下來,放個令人訝異的高相似曲目

Franz Clement: Violin Concerto in D major, Rachel Barton Pine (violin)

 

大家可以比較這幾處,形式與旋律都跟貝多芬像極了:

(7’30″)轉為小調旋律

 

本協奏曲最大的特色是,重新定位了協奏曲的方向性:以往協奏曲除了讓獨奏者展現技巧,也經常讓樂團擔任伴奏角色,以烘托獨奏者為優先;或者樂團適度與獨奏者產生若干競爭性。但貝多芬這首鉅作,則更展現了獨奏者與管弦樂團之間的和諧關係,透過緊密的合作與環環相扣,展現出完整的音樂。

全曲共分三個樂章

  • I.不甚快的快板(Allegro ma non troppo)
  • II.甚緩板(Larghetto)
  • III.輪旋曲:快板(Rondo: Allegro)

 

第一樂章

不甚快的快板(Allegro ma non troppo)

此曲最重要的動機(定音鼓連續五音鎚擊)在曲首二小節出現,並貫穿全曲。

樂曲由定音鼓的五顆D音拉開序幕後,音樂從容地以木管簡單而對稱的樂句前進,樂團以前奏將呈示部主題完整演奏一遍;D大調第一主題顯得沉靜而安詳,進入A大調第二主題後,力度逐漸增強,並在重音拍上採用頓音,音樂顯得非常堅定且果斷。

第一樂章長達535小節,演奏時間25分鐘,比第二、第三樂章總合還長,也是貝多芬最長樂章之一。

 

為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寫作裝飾奏(Cadenza)之作曲家更是為數眾多,例如:

 

等以上作曲家與演奏家,可說是陣容華麗堅強~

而最常被演奏之裝飾奏版本,則是克萊斯勒(Fritz Kreisler, 1875-1962)所寫:

 

請聆聽留聲機錄音之克萊斯勒本人演奏:

 

 

第二樂章

甚緩板(Larghetto)

第二樂章甚緩板 G 大調,4/4 拍,速度標示‘為甚緩板 (Larghetto),長度為91小節,曲式為非傳統的變奏曲式,共包含三段不同之音樂主題以及主題變奏。這一樂章恬靜柔美,是典型貝多芬抒情慢板樂章。單簧管與法國號,呼應著小提琴奏出的樂句,一句句和緩流暢地演奏,讓小提琴獨奏者有著極佳的揮灑空間。樂章最後,經過一個簡短的小提琴裝飾奏(貝多芬所寫)不間斷地直接進入第三樂章。整個樂章情緒讓人感到平靜而優美:

筆者補充:第二與第三樂章,透過連接句以不中斷方式串連演奏,是古典時期與浪漫時期作曲家經常使用之作曲手法。貝多芬除了本首《小提琴協奏曲》之外,《三重協奏曲》及《第四號鋼琴協奏曲》、 《第五號鋼琴協奏曲》,都是採用適當的連接樂句或甚至只有長音,讓第二樂章(慢板樂章)與第三樂章不間斷地銜接起來,達到樂曲更加連貫順暢的進行。而除了貝多芬之外,定居於維也納的作曲家舒伯特亦曾採用這樣相似的連貫方式,如:《琶音琴》奏鳴曲,第二樂章以獨奏之裝飾奏性質經過樂句,串連起第二與第三樂章。

 

第三樂章

輪旋曲:快板(Rondo: Allegro)

第三樂章回到D 大調,樂曲為6/8 拍,共360小節,曲式為輪旋奏鳴曲式 (Rondo),共可分為「A1+B1+A2+C1+A3+B2+Coda」等七個段落。

第三樂章一般來說皆是作為結尾前的華麗技巧呈現,本樂章亦不例外,貝多芬為獨奏小提琴寫作許多華麗而炫技的演奏技法。到了樂章結束之前的裝飾奏段落,留下了半終止的延長記號,讓獨奏者有更多發揮。

 

 

先附上由姚阿幸寫作之第三樂章裝飾奏樂譜:

 

 

希拉蕊韓挑選之裝飾奏版本,則同樣是克萊斯勒之版本:

 

精彩版本:

凡格羅夫

 

慕特

 

與卡拉揚之貝多芬紀錄片(彩排與演出)

 

謝霖(樂譜版)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馬上分享給更多喜愛音樂的好友們🎵
 
  BONART_Webmaster
更多音樂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