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N音樂】林肯中心室內樂協會台灣巡禮「發現.室內樂」音會前導聆
Discovering Chamber Music 2022 lecture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音樂會前導聆 – 林仁斌

 

 

專訪林肯中心室内樂協會雙藝術總監 — 吳菡與大衛.芬柯

文.林仁斌

 

室內樂的「英雄聯盟」

林肯中心室內樂協會(The Chamber Music Society of Lincoln Center,以下 簡稱為 CMS)自 1965 年籌備成立, 1969 年首演以來,至今已 57 年。2004 年 CMS 任命大提琴家大衛.芬柯 (David Finckel)與鋼琴家吳菡(Wu Han)為雙藝術總監,是創始至今的第四任總監。芬柯與吳菡更於 2012 年榮獲 《音樂美國》(Musical America)雜誌 評選為「年度音樂家」,在古典樂界享有極高的聲譽與高度代表性。

吳菡老師來自台灣,是 50 多年來唯一一位獲此殊榮的亞裔女性,也是林肯中心唯一的亞裔藝術總監。台灣深感榮耀, 能擁有一位在國際表現如此傑出的領導型音樂家為表率。

 

林仁斌:台灣的「發現.室內樂」系列已進入第六年,你們也將於 11月底再次 來台。請問兩位總監是如何發想與安排每年的節目?而這次台灣巡演的曲目又是如何規劃的呢?

吳菡:室內樂是一個極其廣闊的領域, 我與大衛的腦袋至少就裝有 4000 套以上的曲目。

芬柯:(笑)我們的確知曉很多室內樂曲目,但還有更多需要探索,因此總是抱著期待的心情演奏每一首樂曲。

吳菡:擔任 CMS 藝術總監,我們必須不斷地發想各種創意;不能只是我自己的想法,也要探索觀眾的音樂品味;我常說我們就像「主廚」,要烹調出各種口味的美食讓觀眾品嚐;例如前一場的音樂比較辛辣,下一場可能要比較溫潤;前一場如果比較法式口味,下一場或許就多點越南風情 ⋯⋯

我們必須想像觀眾跟我們一起經歷所有音樂之後的真實感受。

再者,由於 CMS 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機構,我們有來自 19 個國家的 130-150 位傑出音樂家,以要到台灣巡演為例,我會思考哪些音樂家的演奏風格適合台灣?

過去六年在台灣的音樂會,除了我與大衛之外,我們經常調整不同風格的音樂家到台灣巡演。

我們在思考的過程中,除了音樂家的本質之外,也思考他們各自的強項與特質。

以這次的蕭頌《D大調協奏曲》(給小提琴、鋼琴與弦樂四重奏)為例,這首樂曲需要寬厚的表現力和濃郁的音色,所以我們挑選 Stella CHEN 作為主奏(筆者註:陳思蕾是 2019 年伊莉莎白女王國際小提琴大賽金獎得主、同時榮獲 2020 年費雪職業獎與 2020 年林肯中心新銳藝術家獎)。

又例如玻凱利尼《E 大調弦樂五重奏》 (給兩把小提琴、中提琴與兩把大提琴),因為有很多美妙的大提琴獨奏段落,所以除了大衛之外,我們挑選 Li- Wei QIN(秦立巍,第十一屆柴科夫斯基國際大賽的銀獎、2001 年瑙姆堡國際大提琴比賽金獎);而 Danbi UM(嚴丹苾,曼紐因國際青少年小提琴比賽銀 獎)有著最適合蘇克《A 小調弦樂四重奏》(給鋼琴、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的甜美音色 ⋯⋯

所以,音樂家與樂曲的「配對」,是我們的重要考量(笑)。

除了選曲風格的多樣性,每一位音樂家所演奏的份量都是旗鼓相當,因為在室內樂的領域不分彼此,沒有個人主義;每一場成功的音樂會都是每一位音樂家真摯的付出所成就的。

林仁斌:原來如此,音樂會的背後有如此豐富的知識與用心的設計與考量,真是令人感動。

筆者註:這次來台演出的優秀 CMS 音樂家還有中提琴家黃心芸 (1993慕尼黑國際音樂大賽首獎,任教於寇蒂斯音樂學 院及茱莉亞音樂學院)與台灣觀眾熟悉的小提琴家林品任(2018 年印地安納波 里斯國際小提琴大賽金獎),音樂家的演奏實力超群,可說是眾星雲集,堪稱漫威的英雄聯盟之真實室內樂版本!


演出人員:
鋼 琴|吳菡 WU Han
小提琴|陳思蕾 Stella CHEN、黃凱珉 Serina Huang、 嚴丹苾 Danbi UM
中提琴|黃心芸 Hsin-Yun HUANG
大提琴|大衛・芬柯 David FINCKEL、秦立崴 Li-Wei QIN

演出曲目
Boccherini: Quintet in E Major for Two Violins, Viola, and Two Cellos, G. 275, Op. 11, No. 5
玻凱利尼:E大調弦樂五重奏,給兩把小提琴、中提琴與兩把大提琴,作品十一之五


Suk: Quartet in A Minor for Piano, Violin, Viola, and Cello, Op. 1
蘇克:A小調弦樂四重奏,給鋼琴、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作品一

—Intermission—

Chausson: Concerto in D Major for Violin, Piano, and String Quartet, Op. 21
蕭頌:D大調協奏曲,給小提琴、鋼琴與弦樂四重奏,作品二十一

※原訂2022年12月1日(四)19:30於國家音樂廳演出之林肯中心室內樂協會《發現.室內樂》,演出人員小提琴家林品任因個人因素無法參與演出,將改由今年甫獲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小提琴大賽金獎華裔小提琴家黃凱珉(Sirena HUANG)演出。

 

台灣音樂的未來

林仁斌:吳菡老師,前一陣子您擔任國際范克萊本鋼琴大賽的評審,我也閱讀了 MUZIK 與您的訪談,您提出的觀點非常精彩:「台灣有很好的老師跟學生, 但需要一個強而有力的資源領頭者。」 因此,想藉由今天的訪問,以「台灣音樂的未來」這個主題,請您延伸談一下這幾年對於亞洲與台灣學生的觀察?

吳菡:首先我要強調來自台灣的學生,以我個人的觀察,都非常認真努力,每個人都理解「唯有練習才能成為更好的演奏者」的信念,這也是台灣學生的優勢:願意認真苦練。

台灣的年輕學生普遍來說非常有音樂性,可能跟我們國家自由、熱情、善良的⺠情有關,所以音樂充滿這些特質,這些都是我觀察到的強項。

但我要接著說:「台灣學生們該如何進一步地發揮這些優勢?或者說發揮這些美好的天賦?」

無可諱言地,大眾總喜愛知名的、大型的樂團演出,例如柏林愛樂、維也納愛樂等。

台灣所缺乏,而美國所擁有的,就是私人企業投注於室內樂項目的贊助:學生們需要具備這些豐富資源,才能讓音樂學習教育計畫開花結果。

以美國來說,我們有林肯中心室內樂協會,所有的音樂會與活動規劃,只專精於「室內樂」這個項目,每年超過 250 場的活動讓我們培養出堅實的觀眾基礎

更進一步來說,與管弦樂團相比,室內樂其實是「最經濟的音樂活動」 (笑),只要幾位音樂家就能給予一場精彩無比的演出。我們藉由規劃大量的音樂會讓音樂家們上台演奏,持續不斷演奏的音樂家因此獲得進步,因為對音樂家最好且唯一的學習場域,就是舞台!

以我自己的經驗來說,很幸運地從小到大不斷地有許多舞台演出的機會,我明白這才是最珍貴的教育過程;而我所觀察到的,就是台灣似乎還沒有一個機構,能夠如此專職且縝密規劃出數量夠多的室內樂音樂會,讓音樂家持續演出且成長。

這也是我非常感謝巴哈靈感音樂文化協會願意投注資金與心力與我們共同推動在台灣的「發現.室內樂」計畫,這是一個深厚地集合展演、講座、導聆、教學於一的室內樂教育推廣計畫,也是非常具有教育意義的。

另外我還得提出一點,就是台北似乎沒有好的中型音樂廳(500-800 席),這點也非常可惜。

以我在韓國多年的合作所見,韓國藝術中心就擁有專門給室內樂演奏的音樂廳,聲音效果非常好;他們也有室內樂協會,專職於推廣室內樂。韓國的音樂師生,有機會在音樂會中一同演出或各自表演,數量眾多豐富,而且觀眾的參與度非常高。

在這些我所提到強健的基礎支持下,無論是音樂廳的數量或專門性,到專職室內樂協會的音樂會規劃,師生間的高度參與、大量演出機會等原因的推波助瀾 之下,就建立起韓國雄厚的音樂實力。

就結論來說,近年來韓國傑出演奏者屢屢在國際間獲得大獎或闖出名聲,其實都是 10 多年前就能預見的。

林仁斌:是的,近年來看到顯著的「韓國現象」,您說的真是一針見血 ⋯⋯ (嘆氣)

芬柯:我想補充,你們聊到的音樂現象,這些精彩的項目就我觀察,皆多出自於私人企業或是具有願景的人士的大力推動,並非全然出自政府政策;所以我在此呼籲並深信,有朝一日台灣一定會有對於室內樂教育與演奏具有理想的企業界或者有力人士,會回應吳菡的理念,一起與我們推動室內樂!

林仁斌:是的,這太重要了,我們一起來呼籲!

筆者註:

韓國的進步 台灣的借鏡

以現在古典樂界在各大國際音樂賽事中 屢屢得獎的南韓為例,其實早在十幾年前吳菡與大衛早已率領林肯中心室內樂協會在韓國進行了十數年的室內樂教育計畫:

韓國 LG 電子公司的總裁認為企業應該要回饋部分營利所得給社會大眾,加上本身很喜愛音樂,女兒也是小提琴學習者,因此聯絡林肯中心,希望能夠邀請他們進行長期的計畫,於是便開辦室內樂學校,也開啟了雙方的合作關係。

每一年學校會徵選出 30 位享有獎學金的學員,每週安排學生與老師們上課;而林肯中心會挑選五位音樂家每年赴韓國進行 10 天的大師班授課;不只針對學 生,更針對老師們講解室內樂的重要概念,活動最後更以師生成果音樂會演出,獲得各界極大迴響。

LG 集團從 2011 年起,更邀請林肯中心室內樂協會演舉辦音樂節,幾年下來,吳菡曾表達她對於這系列教育活動的看法:「韓國擁有非常具遠見的企業家、 非常熱心於了解室內樂的音樂學子,還有社會對於室內樂的支持。」據悉,LG 還提供林肯中心最先進的錄影音設備, 以便音樂節能錄製音樂會以及大師班等活動,讓韓國學生隨時有機會接觸到世界上最好的室內樂演出。(本段附註資料數字引用出自 2012 年《MUZIK》專訪吳菡一文)

 

對的事情,堅持做、持續做,效果會非常驚人。

 

什麼是室內樂精神?

林仁斌:接下來想詢問芬柯總監,您在室內樂的多年投身與努力眾所皆知,一路從艾默生弦樂四重奏到成為 CMS 的藝術總監,都是音樂界的最佳典範。請問 「室內樂」對您而言意義是什麼?

芬柯:音樂,是一種重要的藝術形式, 就如同舞蹈與繪畫、戲劇一般。而音樂的種類繁多,有新音樂、舊音樂、流行音樂,但不論型態怎麼改變,其實「萬變不離其中」。

當我們聚焦在古典音樂時,並不是只有古典時期(1750-1810)由海頓或莫札特所創作的音樂才是古典音樂,我認為古典音樂的定義是「更適合在音樂廳裡演奏」、「更適合安靜欣賞的音樂」,這樣的本質是古典音樂的重要欣賞與表演元素,無論表演形式是獨奏、管弦樂、 歌劇,或是室內樂。

而室內樂對於年輕學子,是讓他們成長為更優異音樂家最快速且有效率的方式,因為在演奏室內樂的過程中,每一位音樂家都身負責任,因為室內樂演奏沒有指揮,需要音樂家完全自主且高度合作。

音樂家需要決定速度,音樂強弱表現等細節,以大提琴在弦樂四重奏來說,扮演控制音準最重要的角色,因此演奏室內樂是最紮實的音樂訓練。(筆者註::大提琴為弦樂四重奏最低聲部,其音高影響上方和聲與其他高音聲部之音準;因為正確之調音概念為由低音至高音, 需有準確的低音才能有正確的高音。)

我和吳菡最尊敬的小提琴大師艾薩克. 史坦(Issac Stern, 1920-2001)常說: 「透過室內樂,你可以學習到一切音樂中的大小事!

而古典音樂史上,幾乎所有重要的作曲家,華格納除外(笑),他們皆創作了精彩偉大的室內樂作品:貝多芬的室內樂作品,以弦樂四重奏來說,幾乎與他的交響曲同列偉大之林;而莫札特弦樂五重奏則特別增加第二中提琴。這在所有音樂創作中屬頂級作品,早已超越室內樂曲目該有的規格。(筆者註:莫札特弦樂五重奏為弦樂四重奏增加第二中提琴聲部,編制為雙小提琴、雙中提琴 與大提琴,此曲種演奏線條較弦樂四重奏更為豐富;創作時期涵蓋 1773-1791, 共六首,分別是 K. 174、K. 406/516b 、 K. 515、K. 516、K. 593 與 K. 614,曲曲動聽獨特)。

所以在室內樂領域,我們所擁有的作品無論質與量,都與其他重要曲種,如交響曲、歌劇等不分軒輊,更擁有非常寬廣且偉大的作品資料庫,這幾項室內樂的本質,是我最想讓大眾們知曉的。

林仁斌:如果想以一句話總結您對室內樂的想法,那麼您會怎麼說呢?

大衛:我會引用史坦所說的:「透過室內樂,你可以學習到一切音樂中的大小事!」這句充滿睿智,也是最真實、最有力量與最具感情的話來回應。

 

室內樂與奉獻精神

忙碌並非音樂家追求的目標,價值與意義才是存乎心中最重要之事。

林仁斌:林肯中心室內樂協會的音樂會類型豐富,甚至一場音樂會可以邀請到 18 位音樂家,如此大格局的室內樂音樂會規劃,相當不可思議。

您們一步一步建立如此完整的團隊,讓音樂家們能夠安心地演出,令人佩服。 我想知道 CMS 每個樂季有多少場音樂會規劃?

吳菡:以 CMS 為例,我們規劃各種活動,包括教育講座、親子音樂活動、大師班等,並不全然都是音樂會,且舉辦活動地點也不是只在紐約市,我們在全美有 12 個衛星城市,也有許多國際邀約,例如我剛從哥倫比亞波哥大回來, 也即將來到台灣,還有音樂節和暑期音樂營,這些加總起來每年至少兩百多 場。

芬柯:如果要細究是活動或者音樂會, 就還能再細分下去。因為我們持續地規劃室內樂音樂會、室內樂大師班與講 活動、親子音樂活動等,這些都是吸引觀眾進入室內樂領域的最佳方法。當然我們身為規劃者要為全部活動的高品質肩負責任,如同我們先前提到的音樂家與樂曲的挑選,綜合一切的因素安排出 最佳的音樂內容。

概算一下,一年有 250 場各種音樂活 動,其中包括 150 場各類型的室內樂音樂會。

吳菡:CMS 辦公室有 32 位工作人員,全部都是編制內員工,分工細緻;在編制外還有 3 位工作人員專職音樂教育活動的安排。我們還有多媒體中心,所有演出的影像錄音全部以高品質方式保留下來,還有 52 個電台節目,不斷地在室內樂領域中耕耘運作著。

我們兩人一年加起來有兩百多場的各式活動與音樂會節目,但還是可以找出時間來進行教育推廣的工作,我認為音樂家一定要有這樣的責任感!

林仁斌:如此高度成熟的音樂活動安排與數量,非常驚人,讓人非常羨慕。

芬柯:在此我想聊一下林肯中心室內樂協會的成立歷史,讓台灣的觀眾朋友可以更加了解。

1965 年,整個林肯表演藝術中心的規劃與籌劃工作進入尾聲之際,計畫中囊括交響樂團音樂廳、歌劇院、戲劇院與圖書館等場館,這時有位非官方的愛樂者 艾莉絲.塔莉(Alice Tully)提出構想, 她認為在如此龐大的表演藝術中心,室內樂是不可或缺、絕對必要的存在。塔莉是一位擁有鉅額財富的愛樂者,於是她積極奔走,更聯繫茱莉亞音樂學院的院長(茱莉亞音樂學院也隸屬於林肯表演藝術中心),最終在她的贊助下定案:林肯表演藝術中心有專屬的室內樂音樂廳~這就是艾莉絲.塔莉音樂廳的由來。

塔莉女士過世之後,留下一筆資金給 CMS 全權運用,我們運用銀行孳息運作許多的活動至今。所以這段故事最有意義的是:CMS 之所以能夠成立運作至今,是依靠幾位擁有資金的愛樂者,而非政府機構或是企業單位;是因為這些歷史上偉大的愛樂者,感受到自己對於音樂有社會責任,於是承擔起這樣的重責大任,成為領頭者,進而讓這些美好的事情發生。

在美國,這些承擔社會責任的領頭者,願意資助音樂組織,確保持續運作,他們不隸屬於政府單位或者大企業,純粹是因為愛好音樂而自動自發,非常令人感動。因此我才會說,我期待台灣,有人能看見 CMS 的努力,願意回應我和吳菡的熱情,成為我們的堅強後盾。

當這麼一天來臨,我們絕對會回應這樣的召喚!

 

林仁斌:請問芬柯總監,在台灣,室內樂是一門音樂系的必修課,但經常就僅止於一門課程;絕大多數的學生們都是畢業之後,面對尋找「未來的工作」的真實情況,才開始認真看待「室內樂」 這項藝術,對這樣的現象,您有什麼看法?

芬柯:許多學生在畢業之後都或多或少了解到他們必須發展出自己的音樂事業;但是,這件事不會「自己發生」, 因為你的電話不會自動出現應接不暇的音樂會邀約 ⋯⋯

20 年前我和吳菡於加州矽谷創立「門羅音樂節」(Music@Menlo),在多年的訓練之下,陸續影響了至少 40 位目前擔任各音樂節的藝術總監:他們將音樂節所學習的節目設計與表演概念帶回自己的國家和音樂環境,之後開枝散葉形成一股更強大的力量。所以現在許多美國各地的音樂節與課程,都承襲自門羅音樂節!這非常不可思議,因為我意識到我們所設計的音樂節與課程概念,影響近 20 年的音樂環境非常巨大。

我們以此非常自豪,稱之為「門羅現 象」(Menlo effect)— 這並不只單單在美國發生,現在、此時此刻,也正在許多國家裡發酵著。當我們有機會影響更多有能力的領導者,就能不斷地帶動室內樂的蓬勃發展!

室內樂,是我們非常樂意去從事的志業;我們樂於奉獻,並以教育與演奏影響所有人。

吳菡:我還是要再次強調,室內樂僅只需要少數幾位音樂家就能奏出動人的美好音樂,不像管弦樂團或歌劇,一定需要超級製作才能有好表演。室內樂是最快速享受好音樂的首選,尤其有數之不盡的絕佳曲目庫。

 

從室內樂走向全世界

林仁斌:請問吳菡總監,您是如何從台灣出發,走向全世界?

吳菡:我對在台灣受到的教育充滿感激;我就讀光仁小學與中學音樂班,一路唸到東吳大學音樂系後出國。父母親自小教育我的理念對我非常珍貴,他們教導我對於所有事物都要抱持好奇心, 保持認真努力、全力以赴的習慣,並期許自己每一天都能進步。

我最初來到美國,就是抱著這樣探索的好奇精神,願意嘗試所有新的挑戰與事物;當我在美國開始過去在台灣不曾踏 入的室內樂領域後,便一頭栽入不可自拔,徹底愛上了室內樂,這也是我一路保持追求好奇又認真的精神使然。

我的父母親也總要我待人良善。年輕時我不特別自覺真誠待人其實是非常重要的品德,我以為只要能演奏好樂器,就能當一位傑出的音樂家。其實不然,你必須心地良善,成為一個誠懇的人,這是演奏室內樂非常核心的價值:觀眾們會因為聽見誠懇的音樂而記得你。發自內心對音樂的付出與奉獻,就能啟發其他人,引發更多美好的效應。

林仁斌:光聽就覺得感動極了!

芬柯:關於室內樂精神,我想要再補充。

我們倆常提到「藝術卓越」(artistic excellence),意即最高的演奏品質。

為何我們總是提到呢?因為在室內樂項目中,例如弦樂四重奏,只有四個人在舞台上,不像歌劇有著精美的舞台佈景,或者管弦樂團有姿勢優美的指揮家帶領,也沒有輝煌的銅管可以奏響整個音樂廳,弦樂四重奏真的只有四個人在空蕩蕩的舞台上演奏。

如果這四個人無法真誠地演奏出好音樂,展現出絕佳的「藝術卓越」,這場音樂會可能就完了 ⋯⋯

演奏室內樂時,只有音樂內容能夠豐富音樂會本身,沒有任何其他的裝飾能假裝成偉大音樂的本質。

我們今天一路聊下來的各項豐功偉業、 或者說音樂成就,其實全部積累自我與吳菡心中深信不疑的「藝術卓越」,也是我們最樂意與台灣觀眾們所分享的精髓所在:為觀眾們安排策劃所有可能的最佳音樂會經驗,是我們一直不斷努力達到的境界。這也是我們倆能夠一路邁向成功的最關鍵之鑰。

 

CMS 出品.必屬佳品

林仁斌:前陣子維也納愛樂旋風在後疫情時代席捲台灣,台灣記者寫下他們的宣傳標語:「維也納愛樂吸引全世界最棒的小提琴家」。我要問的最後問題是, CMS 是如何做到能吸引全世界最頂尖的音樂家加入?

吳菡:我們深信 CMS 是音樂家進入音樂志業與演奏的夢想天堂。

當你加入 CMS,我們會不斷地創造出一座又一座需要攀登的高峰,藉由一場又一場的音樂會演出,砥礪磨練而終將臻至化境;一步步試著接近音樂與表演領域中偉大的完美,並在其中體驗室內樂的最高境界:「人性的音樂」。

每一位 CMS 的成員都由我與大衛親自挑選,我們一同分享舞台,親如家人,相互體貼,更是彼此的靈感來源。這就是我說為何 CMS 是音樂家們的夢想天堂。

芬柯:以我的說法來呼應吳菡,是我們所規劃的每一場音樂會,永遠保持最高的演奏品質,而吸引音樂家加入我們的最佳方式,就如同觀眾們追隨我們的最重要原因:持續而穩定的最高品質。

遇到問題時,我們毫不妥協;若不是最佳人選我們也不任意挑選或安排,音樂會曲目的慎選更是場場必然。

以這次即將在台灣的 NSO X CMS 合作音樂會曲目—卡普萊《幻想故事》為例,是非常罕見的,是我們特別去考據出來的室內樂作品,真的非常非常棒。或許觀眾們最初會因為陌生而擔憂,但我確信只要聽過我們的演奏,觀眾們一定會愛 上這首樂曲:因為「CMS 出品.必屬佳品」,這是我們層層把關之後的強烈自信來源:觀眾們只需要走進音樂廳,就能感受絕妙的室內樂聆賞經驗。

我最常聽到,也最喜歡觀眾們這樣的音樂會後回應:「這曲目我之前沒聽過, 但真的非常棒!」

所以,帶來多變化的隱藏版曲目或者再次品味經典中的經典,讓觀眾們在音樂會後有新的體驗與學習,增加新知也對音樂有更多的情感共感,無論對音樂會或對整個社會,都有著無盡之好。我們很開心即將再次來到台灣!

 

筆者註:
這次三場 CMS 台灣音樂會中,12月4日 為 NSO X CMS 的合作音樂會,CMS 邀請國家交響樂團音樂家加入演出,為觀眾帶來難得一見的室內樂曲目。蕭斯塔科維契 19 歲完成的《弦樂八重奏》是作曲家最早期的大編制室內樂作品;貝多芬《鋼琴三重奏》完成於他初到維也納之時;法國作曲家卡普萊《幻想故事》 是根據愛倫.坡的短篇小說《紅死神的面具》而創作給豎琴與弦樂四重奏,完成於他逝世前兩年;莫札特《單簧管五重奏》則是他晚期的經典作品。如同芬柯所說,這些室內樂作品有些是經典, 有些則是全新嘗試。

演出人員 

鋼琴 吳菡
小提琴 陳思蕾、嚴丹苾、鄧皓敦、曾智弘
中提琴 黃心芸、黃瑞儀
大提琴 大衛‧芬柯、秦立巍、唐鶯綺
單簧管 賴俊諺
豎琴 解瑄

演出曲目 

貝多芬: 第一號降E大調鋼琴三重奏,作品1
卡普萊:《幻想故事》
莫札特: A大調單簧管五重奏,K581
蕭斯塔科維契: 前奏曲和詼諧曲,為絃樂八重奏,作品11

 

衛武營場次

林肯中心室內樂協會《歐陸的古典與浪漫》

演出暨製作團隊  

鋼琴|吳菡
小提琴|陳思蕾、嚴丹苾、黃凱珉
中提琴|黃心芸
大提琴|大衛.芬柯、秦立巍


演出曲目  

路易吉.魯道夫.博可利尼: E大調弦樂五重奏,作品11第五號
約瑟夫.蘇克:a小調鋼琴四重奏,作品1
厄內斯特.蕭頌:D大調協奏曲,作品21

※原訂2022年12月3日(六)14:30於衛武營音樂廳演出之林肯中心室內樂協會《歐陸的古典與浪漫》,演出人員小提琴家林品任因個人因素無法參與演出,將改由今年甫獲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小提琴大賽金獎華裔小提琴家黃凱珉(Sirena HUANG)演出。

 

 

照片翻攝於訪談中,芬柯總監聊到管弦樂團指揮時,俏皮地同時一邊指揮模仿指揮的手勢

 

同時訪問林肯中心室內音樂協會兩位音樂總監,非常難得也獲益良多~

 

 

林肯中心室內樂協會 藝術家介紹

鋼琴|吳菡

鋼琴家吳菡自2004年起擔任林肯中心室內樂協會(CMS)聯合藝術總監,是當今世界最受人尊敬的、最具影響力的古典音樂家之一。她曾被權威音樂雜志《音樂美國》(Musical America)授予2012「年度音樂家」稱號,該獎項是美國音樂界的最高榮譽之一。

不同於過往以音樂會和巡演為主的樂季,在2020-2021樂季中吳菡主持協會製作了超過270項數字節目,其中包含她演奏的大量二重奏及室內樂曲目和面向全美播出的講座。自2020年3月起,她與大衛·芬克爾(David Finckel)在疫情中全面佈局新的節目編排,領導CMS通過六組拓展或新創建的系列和主舞台音樂會替代原定於艾莉絲·塔利音樂廳(Alice Tully Hall)舉辦的現場演出。他們還獨創了「前排聆聽」項目,為近60家美國室內樂演出主辦方及其觀眾提供了約400場CMS音樂會和活動的數字資源。

吳菡還是舊金山硅谷地區首屈一指的門羅室內樂音樂節及學院(Music@Menlo)的創始人及聯合藝術總監,同時也是狼阱表演藝術基金會(Wolf Trap Foundation)穀倉劇院室內樂(Chamber Music at the Barns)系列和棕櫚灘四藝協會(Society of the Four Arts in Palm Beach)的藝術顧問。

1997年,她與大提琴家大衛·芬克爾共同創立了ArtistLed品牌,使之成爲古典音樂界第一家以音樂家爲導向並基于互聯網的唱片公司,其發行的逾20張專輯廣受評論界贊譽,主打鋼琴與大提琴二重奏和室內樂。通過CMS LIVE、Menlo LIVE和ArtistLed等廠牌,吳菡已製作了超過160張CD,其中85張包含其演奏。

 

大提琴|大衛.芬柯

大提琴家大衛•芬柯自2004年起擔任林肯中心室內樂協會(CMS)聯合藝術總監,曾獲得權威音樂雜志《音樂美國》(Musical America)授予的2012「年度音樂家」稱號,這是美國音樂界最高榮譽之一。他的藝術生涯成就斐然,集音樂會演奏家、錄音室藝術家、教育家、藝術管理者和文化倡導人于一身。

不同於過往以音樂會和巡演為主的樂季,在2020-2021樂季中大衛•芬柯主持協會製作了超過270項數字節目,其中包含他演奏的大量二重奏及室內樂曲目和面向全美播出的講座。自2020年3月起,他與吳菡在疫情中全面佈局新的節目編排,領導CMS通過六組拓展或新創建的系列和主舞台音樂會替代原定於艾莉絲.塔利音樂廳(Alice Tully Hall)舉辦的現場演出。他們還獨創了「前排聆聽」項目,為近60家美國室內樂演出主辦方及其觀眾提供了約400場CMS音樂會和活動的數字資源。

他與吳菡一起創辦了舊金山硅谷地區首屈一指的門羅室內樂音樂節及學院(Music@Menlo)並擔任聯合藝術總監,2022年將迎來其第20個樂季。1997年,他和吳菡共同創立了ArtistLed品牌,使之成爲古典音樂界第一家以音樂家爲導向並基于互聯網的唱片公司,其發行的逾20張專輯廣受評論界贊譽,主打鋼琴與大提琴二重奏和室內樂。

 

小提琴|陳思蕾

美國小提琴家陳思蕾身上具備「非凡的成熟度」,其演奏「清新而有靈動性,情感上深刻且結構合理」(《耶路撒冷郵報》)。她因奪得2019年伊麗莎白女王國際小提琴比賽冠軍而獲得全球範圍的關注,2020年又獲得艾弗里·費舍爾職業大獎(Avery Fisher Career Grant)和林肯中心新興藝術家獎(Lincoln Center Emerging Artist Award)。

2020-2021樂季她隨馬爾他愛樂樂團舉行歐洲巡演,其中包括在維也納金色大廳的協奏曲首秀;還會赴中國、亞美尼亞、意大利和德國演出協奏曲獨奏;另有法國巴黎香榭麗舍劇院、美國華盛頓菲利普美術館和德國克朗伯格音樂學院的獨奏音樂會。2021-2022樂季,她正式加入林肯中心室內樂協會「鮑爾斯項目」(The Bowers Program),還將首次在卡內基音樂廳舉辦獨奏音樂會。

她最近的活動包括與比利時國家管弦樂團、布魯塞爾愛樂樂團和盧森堡愛樂樂團的首度合作,在薩爾茨堡莫扎特音樂大學、拉維尼亞音樂節和克朗伯格學院音樂節的首次亮相,還有歐洲、亞洲多地的演出。原定與芝加哥交響樂團、茱莉亞管弦樂團的合作因疫情推遲。作為室內樂演奏家,她曾參演帕爾曼音樂項目(Perlman Music Program)、門羅室內樂音樂節及學院(Music@Menlo)、薩拉索塔音樂節(Sarasota Festival)、黃穀倉室內樂音樂節(Yellow Barn)。

陳思蕾是哈佛大學羅伯特·萊文獎(Robert Levin Award)的首位獲獎者、蒂博爾·瓦爾加國際小提琴比賽(Tibor Varga International Violin Competition)的最高獎項得主、梅紐因小提琴比賽的有史以來最年輕獲獎者。

 

小提琴|嚴丹苾

小提琴家嚴丹苾被英國《史特拉提琴雜誌》 譽為「極致耀眼」的藝術家,並被《紐約古典評論》盛讚擁有「出色的表演及精湛的技巧」和「令人著迷的優雅」,她的卓越琴技、獨特音色和詮釋敏感度深深吸引著大眾的目光。身為梅紐因國際青少年小提琴比賽銀獎得主,嚴丹苾曾於 2018 年獲得紐約著名的《大師沙龍》 職業補助獎金,近來更獲得瑙姆堡國際小提琴比賽的最高獎項。她在獨奏會上及與交響樂團、室內樂音樂家的合作中,均有出色的藝術表現。

嚴丹苾在本樂季與吉他手吉姬(Jiji)於斯科特斯德表演藝術中心及庫珀斯敦音樂節上演出二重奏,並在聖塔菲室內音樂節舉辦個人獨奏會,另外,她也受克萊本音樂中心之邀,與芬蘭鋼琴家波赫約寧(Juho Pohjonen)及男高音蘇萊曼(Karim Sulayman)舉辦三重奏音樂會。其他演出包括與費城室內樂團合作的音樂會,與林肯中心室內樂協會的全美巡演,以及在狼陷藝術公園、薩拉托加表演藝術中心、棕櫚灘四藝協會、帕蘭斯室內樂集、福和室內樂和芝加哥的海絲音樂會等表演。 而近來她曾與美國鋼琴家魏斯(Orion Weiss)聯手於卡拉莫爾夏季音樂節及門羅室內樂藝術節演出。2018年,嚴丹苾首次在紐約林肯中心舉辦獨奏會,由林肯中心室內樂協會主辦。

在贏得 2014 年《西方音樂學院比賽》後,嚴丹苾與由韋倫斯坦(Joshua Weilerstein)指揮的節慶管弦樂團首演她第一場協奏曲音樂會,並在音樂會上演奏英國作曲家華爾頓的小提琴協奏曲。之後也陸續與以色列交響樂團、奧克蘭愛樂、佛蒙特交響樂團和達特茅斯交響樂團合作。嚴丹苾近年也於甘迺迪中心、費城金梅爾中心、波士頓的伊莎貝拉・斯圖爾特・加德納博物館、芝加哥哈里斯劇院、倫敦的威格摩爾廳和特拉維夫博物館等場域演出獨奏會及室內樂。

 

小提琴|黃凱珉

「無可挑剔的技巧⋯深刻的表達⋯和詩意的重量」(《巴爾的摩太陽報》),黃凱珉是她的世代重要的小提琴家之一。她不僅將耀目的技術和強大的藝術性呈現於舞台,並且和聽眾有深刻的連結。
黃凱珉獲獎無數,其中包括2022年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國際小提琴大賽金獎、2017年埃爾馬.奧利維拉國際小提琴比賽首獎、2013年瑞士韋爾比耶音樂節的漢洛瑟小提琴獎、2011年庫珀國際比賽首獎和觀眾獎、2009年第六屆柴可夫斯基國際音樂大賽青少年組首獎等。

9歲即與臺灣交響樂團合作演出,並在三大洲的 20個國家演出。作為獨奏家曾與50多個著名樂團合作,包括紐約愛樂樂團、克利夫蘭管弦樂團、印第安納波利斯交響樂團、巴爾的摩交響樂團、上海交響樂團、俄羅斯交響樂團、新加坡交響樂團、德國威瑪國家管弦樂團等。她的獨奏會足跡遍及柏林愛樂樂團音樂廳、卡內基音樂廳、林肯中心、甘迺迪迪中心、克拉維斯中心、濱海藝術中心、上海音樂廳和臺灣國家音樂廳等重要場館。她也是許多重要音樂節邀約的藝術家,包括韋爾比耶音樂節、萬寶路音樂節、拉維尼亞音樂節、亞斯本音樂節、紐波特音樂節、山區音樂節、東方音樂節、薩拉索塔藝術系列等。

 

中提琴|黃心芸

華裔知名中提琴演奏家黃心芸為國際中備受推崇的中生代中提琴演奏家。曾獲1993慕尼黑國際音樂大賽(ARD International Music Competition in Munich)中提琴首獎;日本文化村音樂廳大獎(Bunkamura Orchard Hall Award)。1988年,她更成為萊諾特堤斯國際大賽(Lionel Tertis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最年輕的金牌得主。擁有如此傲人的成績,使其演出邀約不斷,曾於慕尼黑與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協奏演出,並由電視台轉播。其他合作過的樂團包括Zagreb獨奏家合奏團(Zagreb Soloists)、東京愛樂管絃樂團、柏林廣播交響樂團、俄羅斯國家愛樂交響樂團、台北愛樂管絃樂團、國家交響樂團、臺北市立交響樂團、長榮管絃樂團等。

出生於臺灣的黃心芸,目前定居紐約,是位活躍的獨奏家,在歐美等地舉辦多場獨奏會、室內樂,更多次受邀於介壽館音樂會演出。黃心芸同時也是世界知名的室內音樂節常客,包括萬寶路(Marlboro)音樂節、羅馬室內音樂節(Rome Chamber Music Festival)、英國普魯夏柯夫(Prussia Cove)音樂節、艾帕索(El Paso)國際室內音樂節室、溫哥華室內音樂節等。1997年秋,她參與了小提琴家林昭亮召集的「’97國際巨星音樂節」,與多位重量級演奏家同台演奏,包括馬友友、傑米拉雷多(Jamie Laredo)、麥克特利(Michael Tree)、蓋瑞霍夫曼(Gary Hoffman)等。

1994年至2000年間,黃心芸為伯羅米歐絃樂四重奏(Borromeo String Quartet)一員,並與該團參與了義大利斯波萊托音樂節(Spoleto Festival)、科羅拉多的柏拉弗音樂節(Bravo Festival)、法國迪沃納音樂節(Festival de Divonne)、荷蘭奧蘭多音樂節、波特蘭的西北室內音樂節等,也曾在紐約艾莉絲杜利廳、倫敦維格摩音樂廳、柏林愛樂廳、日本卡薩爾斯廳、阿姆斯特丹皇家大會堂等著名場地演出。黃心芸2013-2015年也曾任韓國Sejong國際音樂節藝術總監。與小提琴家 Jenny Koh和大提琴家Wilhelmina Smith組了Variation 弦樂三重奏,經常獲邀演出。黃心芸於2012年錄製「中提琴 中提琴」(Viola Viola),其中包括由Elliott Carter和 George Benjamin等作品,此專輯曾獲留聲機和BBC音樂雜誌特別榮譽。

 

大提琴|秦立巍

秦立巍是傑出的大提琴家,以獨奏家和室內樂演奏家身份與許多國際知名樂團及指揮家均有合作。在獲得第十一屆柴科夫斯基國際大賽的銀獎後,秦立巍於2001年在紐約贏得著名的瑙姆堡國際大提琴比賽(Naumburg Competition)金獎。「一個時尚且敏感的表演者,對音樂投以無與倫比的專注」——這是《留聲機》雜誌對秦立巍與倫敦愛樂樂團合作演奏的埃爾加/布里頓/沃爾頓協奏曲專輯的評價。

秦立巍曾兩度以獨奏家的身份在倫敦皇家艾爾伯特音樂廳「逍遙音樂會」上表演。他與世界上很多交響樂團都有過成功的藝術合作,包括英國BBC機構下所有交響樂團、洛杉磯愛樂樂團、倫敦交響樂團、柏林廣播交響樂團、北德廣播交響樂團、維也納廣播交響樂團、大阪愛樂樂團、香港管弦樂團、中國愛樂樂團、悉尼交響樂團和墨爾本交響樂團等。與他合作的著名指揮家包括:弗拉基米爾·阿什肯納齊,馬立克·雅諾夫斯基、梵志登、迦南德里亞·諾塞達、漢斯·格拉夫、余隆、譚盾、呂嘉、馬塞洛·維奧蒂、貝洛拉維克、梅紐因等。他還曾亮相倫敦逍遙音樂節、萊茵高音樂節、倫敦城市音樂節、德國石荷音樂節、梅克倫堡音樂節等著名音樂盛會。作為創始成員,秦立巍與小提琴家呂思清、寧峰在龍四重奏和美傑三重奏都有頻繁合作。

秦立巍現任教於新加坡國立大學YST 音樂學院,在此之前,他在英國皇家北方音樂學院擔任大提琴教授,同時還是上海音樂學院客座和中央音樂學院的榮譽教授。作為藝術總監,秦立巍在2018年創辦了年度青島國際大提琴節。秦立巍目前使用的是一把由吳毓遜博士夫婦特別贊助的1780年約瑟夫•瓜達尼尼大提琴與一把2016年唯陳大提琴。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馬上分享給更多喜愛音樂的好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