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N音樂】超級管弦樂團巡禮 – 歐洲篇:漢堡愛樂國家管弦樂團
Philharmonisches Staatsorchester Hamburg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漢堡愛樂國家管弦樂團(Philharmonisches Staatsorchester Hamburg)

 

漢堡愛樂國家管弦樂團是漢堡最大、最古老的樂團,擁有長遠的音樂歷史。漢堡為音樂與戲劇的故鄉,歌劇院的歷史可追溯1678年,儘管正規的歌劇院或劇院管弦樂團後來才成立。愛樂樂團自1828年以來一直是漢堡重要的音樂團體,定期舉辦音樂會,作曲家克拉拉.舒曼、李斯特和布拉姆斯都是愛樂協會的常客。1934年,漢堡市立劇院管弦樂團和愛樂樂團合併,成為漢堡愛樂國家管弦樂團。

 

歷史沿革與定位

  • 樂團始於 1828 年11月9日,由「愛樂協會」(Philharmonische Gesellschaft)所創立,成為漢堡最古老且最具代表性的交響樂團之一(至今2025年已具有197年歷史)

  • 1934 年,管弦樂團與市劇院樂團合併,正式成為「漢堡國立愛樂管弦樂團」

  • 曾邀請馬勒、布魯克納等名家親臨指揮漢堡演出 。

 

歷任音樂總監總表(自1934年合併成現名後)

任期 中文譯名 原文姓名
1934–1949 尤金・約夫姆 Eugen Jochum
1951–1961 約瑟夫・凱爾貝特 Joseph Keilberth
1961–1973 沃夫岡・薩瓦利許 Wolfgang Sawallisch
1973–1976 霍羅斯特・史坦 Horst Stein
1976–1982 阿爾多・切卡多 Aldo Ceccato
1984–1988 漢斯・曾德 Hans Zender
1988–1997 甘特・克魯格 Gerd Albrecht
1997–2005 英戈・梅茨馬赫 Ingo Metzmacher
2005–2015 西蒙娜・楊 Simone Young
2015–2025(預定卸任) 長野健 Kent Nagano
自2025年起 歐麥・梅爾・韋爾貝爾 Omer Meir Wellber

 

補充說明:

  • 尤金・約胡姆為納粹時期任命的重要人物,也是白遼士與布魯克納詮釋的權威。

  • 西蒙娜・楊為該團首位女性音樂總監,其在華格納與理查・史特勞斯的詮釋上深具盛名,是史上首位完整指揮拜魯特音樂節華格納《指環》四聯劇之女性指揮家,目前為雪梨歌劇院首席指揮

  • 長野健則重視當代音樂與教育推廣,為漢堡音樂教育現代化推手。

  • 歐麥・韋爾貝爾為以色列指揮家,風格兼具戲劇性與敏銳性,將為樂團帶來新氣象。

 

指揮家長野健 Kent Nagano|全面介紹

項目 資訊概覽
中文譯名 長野健 or 肯特・長野
日文原名 ナガノ・ケント
出生年 1951年,出生於美國加州柏克萊
背景 日裔美國人第二代,家庭背景結合日本文化與美國環境
主要職務 蒙特婁交響樂團榮譽指揮、漢堡國家歌劇院音樂總監(前)
專長領域 從古典至當代作品、尤其擅長德奧系統與20世紀新音樂

 

長野健(Kent Nagano)為現今最傑出的歌劇及管弦樂指揮家之一。

 

長野健(b.1951)出生於美國加州,早年的職業生涯在波士頓的歌劇院工作,1984年擔任小澤征爾在波士頓交響樂團的助理指揮。

在國際樂壇極受尊敬的長野健,經常受邀與世界各地一流樂團合作,包括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法國廣播愛樂樂團、巴黎管弦樂團、芝加哥交響樂團、芬蘭廣播交響樂團和維也納交響樂團等。

自2015年起擔漢堡國家歌劇院音樂總監暨漢堡愛樂國家管弦樂團首席指揮;此外,他也是科隆協奏團和德勒斯登節慶管弦樂團《指環》計畫的藝術總監,並擔任海倫基姆湖音樂節的贊助人。2023年被任命為漢堡愛樂榮譽指揮、2021年蒙特婁交響樂團榮譽指揮、2019年科隆協奏團榮譽指揮、2006年柏林德意志交響樂團榮譽指揮。

 

 

指揮風格與音樂美學

▍特點一:結構精密、風格克制

  • 長野健之指揮風格不以煽情誇張取勝,而是注重音樂的內在邏輯與結構平衡。

  • 擅長以細緻的動態與呼吸處理音樂長線,尤其在布拉姆斯、布魯克納、馬勒與莫札特、貝多芬等德奧傳統曲目的作品中展現深度,對於柴可夫斯基、德弗札克等浪漫後期音樂亦有相當深入之詮釋。

 

布拉姆斯第三號交響曲

 

 

 

 

「2017年G20漢堡高峰會紀念音樂會」

梅克爾、馬克宏、川普、普丁(6:20)等國際政治巨頭都在現場…XD

 

▍特點二:當代音樂與跨界合作

  • 主動投入20、21世紀作曲家創作,如武滿徹、亞當斯(John Adams)、巴倫頓(Unsuk Chin)。

  • 支持年輕作曲家,亦與劇場、電子音樂、科技藝術界合作探索新聲響。

 

▍特點三:文化橋樑的角色

  • 擁有日裔與美國文化背景,長野經常於歐洲、日本與北美三地巡迴演出,致力於推動跨文化音樂對話。

  • 強調指揮不僅是技術的傳遞者,更是思想的媒介者與詮釋者。


本次來台音樂會曲目

力晶2025藝文饗宴 — 漢堡愛樂國家管弦樂團

 

原訂於2025年7月16日(三)19:30於國家音樂廳 演出之力晶2025藝文饗宴 — 漢堡愛樂國家管弦樂團,因鋼琴家皮耶絲健康因素無法演出,演出者異動為揚.利謝茨基( Jan LISIECKI )。

7/15(二)  漢堡愛樂國家管弦樂團 x 布雷查茲   

【演出人員】

指 揮|長野健 Kent Nagano

鋼 琴|布雷查茲 Rafał Blechacz

樂 團|漢堡愛樂國家管弦樂團

【演出曲目】

MOZART/ BACH: Prelude & Fugue in D Minor, K 405/4

莫札特/巴哈:D小調前奏曲與賦格,K. 405/4

BEETHOVEN: Piano Concerto No. 3 in C Minor, Op. 37

貝多芬:C小調第三號鋼琴協奏曲,作品37

BRAHMS: Symphony No. 4 in E Minor, Op. 98

布拉姆斯:E小調第四號交響曲,作品98

 

 7/16(三)  漢堡愛樂國家管弦樂團 x 利謝茨基

【演出人員】

指 揮|長野健 Kent Nagano

鋼 琴|利謝茨基 Jan Lisiecki

樂 團|漢堡愛樂國家管弦樂團

【演出曲目】

WIDMANN: Con Brio

魏德曼:《活力洋溢》音樂會序曲

BEETHOVEN: Piano Concerto No.5 in E-flat Major Op.73

貝多芬:降E大調第五號鋼琴協奏曲,作品73

BEETHOVEN: Symphony No. 7 in A Major, Op. 92

貝多芬:A大調第七號交響曲,作品92

 

【力晶2025藝文饗宴 — 漢堡愛樂國家管弦樂團】鋼琴家以及曲目演出異動


【主辦單位巴哈靈感公開聲明】原訂2025年7月16日(三)19:30於臺北國家音樂廳演出之【力晶2025藝文饗宴 — 漢堡愛樂國家管弦樂團】,鋼琴家皮耶絲因健康因素取消演出行程,將由利謝茨基(Jan LISIECKI)接棒登台。曲目將更換為貝多芬第五號《皇帝》鋼琴協奏曲。

************
加拿大鋼琴家利謝茨基擁有國際音樂舞台巔峰的職業生涯;他與當代最傑出的指揮家和樂團緊密合作,每年演出逾百場音樂會。

2013年,18歲的利謝茨基與傳奇鋼琴家皮耶絲在「蕭邦和他的歐洲音樂節」中的四手聯彈,被譽為「兩代鋼琴家的美好傳承」。同年利謝茨基代打因病取消演出的鋼琴家阿格麗希,12年後再度為身體抱恙的皮耶絲代打,為音樂世代的傳承留下美好的故事。

利謝茨基15歲與DG德意志留聲機公司簽訂獨家錄音合約,已在DG發行九張專輯。2020年DG發行他與聖馬丁學院管弦樂團全套貝多芬協奏曲的現場音樂會錄音,評論讚譽爲「清新自然又完美無瑕的精彩演出」。

他與聖馬丁學院管弦樂團、奧菲斯室內樂團、多倫多交響樂團等合作,指揮並彈奏全套貝多芬鋼琴協奏曲,去年更受邀與索契耶夫指揮柏林愛樂演出貝多芬第四號鋼琴協奏曲。

我們非常榮幸這位優秀的鋼琴家將加入長野健指揮漢堡愛樂國家管弦樂團的亞洲巡演,為臺灣觀眾帶來他備受讚譽的貝多芬鋼琴協奏曲。

音樂會現場也將準備祝福小卡,邀請進場觀眾一同寫下給皮耶絲的祝福。這些滿滿的心意整理後將轉交給皮耶絲,傳遞臺灣觀眾的溫暖和思念。

由於兩位獨奏家的演出費用有些微差距,為了表達我們對大家支持的謝意,本場購票之觀眾將獲贈2025年12月19日(五)19:30於國家音樂廳演出《第 19 屆蕭邦鋼琴大賽金牌得主音樂會》的同座位門票。持電子票之觀眾,演出後OPENTIX將自動發送贈票至會員帳號中;持紙本票券觀眾請於演出當天進場後,至場內服務櫃台填寫票券寄送資料。更多贈票領取方式與演出資訊,將再另行公告說明。

如需退票,可至2025年7月9日(五)前辦理全額退票。詳見 OPENTIX。

 

 


 

場地與主場經典

  • 傳統音樂廳:Laeiszhalle(簡稱 Musikhalle),於1908年啟用,可容納約2,000人

  • 自2017年起,樂團也活躍於最新場館:更現代化的易北愛樂廳(Elbphilharmonie)大廳演出

 

當代建築與音樂藝術的結晶:Elbphilharmonie(易北愛樂音樂廳)介紹

 

葡萄園式音樂廳

 

🎼 Elbphilharmonie 易北愛樂音樂廳|總體介紹

項目 說明
德文名稱 Elbphilharmonie
中文譯名 易北愛樂音樂廳
地點 德國漢堡(Hamburg),位於易北河港口區 HafenCity
建築師 Herzog & de Meuron(瑞士赫爾佐格與德梅隆建築事務所)
啟用年份 2017年1月11日(正式開幕)
總高度 約110公尺,為漢堡第三高建築物
建築特色 現代玻璃波浪屋頂與歷史紅磚倉庫結合,象徵水、音樂與城市的交融

 

音樂與聲學設計

▍聲學設計

  • 由世界聲學權威 Yasuhisa Toyota(豐田泰久) 主導設計。

  • 牆面覆蓋約1萬片獨一無二的「白皮(Weisse Haut)」反聲板,雕刻如貝殼紋理,用以精準調節反射與吸音。

  • 高科技吸音天花板與「聲音反射罩(音響雲)」懸掛舞台上方,確保每個角落的音質一致。

 

【BON話題】科技演算如何協助設計漢堡易北愛樂廳(Elbphilharmonie Hamburg)的聲學佈局與建築面板?

現代建築如何掌握算法生成設計 (generative design)

  • 聲學性能藉助數據與運算提升,

  • 設計流程介於創意與科技之間,

  • 最終成果兼具結構美學與聲音品質。

 

技術細節

  1. 聲學面板設計:整座音樂廳裝有約 10,000 個專為優化聲音擴散使用的面板。算法在每個面板的形狀與位置上做出精細調整,以改善聲場分布。

  2. 程式生成設計

    • 使用大約 40,000 行程式碼的客製化軟體。

    • 將建築師提出的設計原則轉化為系統化約束,由程式遍歷、生成各種可行方案,再由人類進行挑選與微調。

人機協同

  • 雖然軟體能「盲目地」創造出海量可能性,但最終的選擇與審美由建築師及聲學專家掌控。

  • 此流程整合了人類直覺與機器效率,展現合作式創意。

跨領域應用

  • 類似的算法設計技術不只用於建築,還應用於輕型自行車車架設計、堅固椅子結構等多種創新工程。

 

創意與算法的定位

  • 影片中指出,這些系統雖強,但並非真正「有意識」的創作。

  • 它們是在大量運算下「盲目」(隨機)生成設計,和人類的思考方式本質不同。

 

▍舞台與觀眾關係

  • 葡萄園式座位讓聽眾與音樂家保持相對親近,減少距離感與死角。

  • 無論坐在正上方還是側翼區域,都能享受同樣細膩的音響體驗。

 

🏛 建築設計理念與結構特色

▍地理與外觀

  • 座落於易北河畔的一座舊港口紅磚倉庫(Kaispeicher A)之上。

  • 頂部為波浪狀玻璃結構,猶如水波、帆船,又如音符起伏的視覺詮釋。

  • 外牆為上千塊形狀獨特的玻璃窗,有些如氣泡、如眼睛,白天反射天光、夜晚閃爍如星。

▍建築結構

  • 基座:原為1960年代的穀倉,保留其紅磚結構,象徵歷史傳承。

  • 上層玻璃結構:由28萬噸混凝土支撐的「懸浮建築」。

  • 屋頂造型:波浪形態高低起伏,仿造海洋與音浪。

▍內部空間

  • 大廳(Grosser Saal):採用「葡萄園式設計」,座位環繞舞台而設,容納約2,100人。

  • 中廳與小廳:為室內樂、實驗性音樂與教育活動設計。

  • 觀景平台(Plaza):位於建築中層,高達37公尺,對外開放,360度俯瞰漢堡港口與城市風景。

 

2017年開幕影片

2021年1月11日,漢堡易北愛樂廳(Elbphilharmonie Hamburg)舉行盛大的啟用典禮與首場音樂會,正式宣告這座音樂殿堂的誕生。

這座音樂廳成為德國北部大都會漢堡全新的音樂心臟,以壯麗的建築設計與多元的節目規劃,融合藝術卓越性與極致的開放性與可親性。由知名建築師赫爾佐格與德梅隆(Herzog & de Meuron)操刀設計,位於城市與港口交界之處,易北愛樂廳巧妙地將原有的凱澤貨倉(Kaispeicher)結合全新玻璃結構,其波浪起伏的屋頂線條,如海浪般躍動天際。除了三座音樂廳之外,建築內亦設有飯店與對外開放的觀景平台,展現「為全民而建之屋」的精神與新地標的親民本質。

開幕慶典於主音樂廳(Grand Hall)中揭幕,當日的致詞嘉賓包括德國聯邦總統高克(Joachim Gauck)、漢堡第一市長奧拉夫・蕭爾茨(Olaf Scholz)、建築師雅克・赫爾佐格(Jacques Herzog),以及總監暨藝術總監克里斯多夫・李本-紹特(Christoph Lieben-Seutter)。德國總理安格拉・梅克爾(Angela Merkel)及政界與文化界眾多重量級人物亦蒞臨觀禮。

當晚音樂會由NDR易北愛樂管弦樂團(NDR Elbphilharmonie Orchestra)擔綱演出,首席指揮湯瑪斯・亨格布羅克(Thomas Hengelbrock)執棒,聯合巴伐利亞廣播公司合唱團(Bayerischer Rundfunk Choir),以及一眾知名獨唱家登台演出,包括次女高音菲利普・雅胡斯基(Philippe Jaroussky)、女高音漢娜-伊莉莎白・繆勒(Hanna-Elisabeth Müller)、女中音維布克・雷姆庫爾(Wiebke Lehmkuhl)、男高音帕福・布雷斯利克(Pavol Breslik),與低男中音布萊恩・特菲爾(Bryn Terfel)。

演出重頭戲之一,是德國當代作曲家沃夫岡・里姆(Wolfgang Rihm)特別為開幕典禮所創作的全新委託作品《追憶:為男高音與大型管弦樂團而作的三聯畫與銘言——紀念漢斯・亨尼・揚》的世界首演。隨後,樂團依時代順序演奏多首風格各異的樂曲,讓觀眾首次真切感受到主音樂廳優異的音響效果——這正是日本音響大師豐田泰久(Yasuhisa Toyota)精心聲學設計的成果。晚間壓軸則由貝多芬的《D小調第九號交響曲》作結,其終章《歡樂頌》完美呼應新音樂廳啟用的喜悅氛圍。

音樂會進行期間,易北愛樂廳的外牆化身為一幅壯觀的燈光畫布。主音樂廳內演奏的音樂即時轉化為色彩與形狀,投影於整座建築外立面。數千名觀眾駐足仰望,見證漢堡這座全新地標,在城市與港口輝映交織的背景中熠熠生輝。

 

馬勒四.第一樂章

 

馬勒四.第二樂章

 

馬勒四.第三樂章

 

馬勒四.第四樂章


 

重點整理

🎼 主題與背景

  • 焦點:深入探討指揮家長野健 Kent Nagano 的藝術歷程與音樂理念,包括他對創新與傳統間的平衡、音樂教育以及自我成長的探索。

🧭 音樂使命與跨文化視野

  • Nagano 致力於多元曲目推廣,從古典到當代,特別專注於 20、21 世紀作品。他對音樂的好奇與冒險精神,體現在敢於接受新挑戰、探索未知領域的實踐中。

  • 身兼多個樂團音樂總監,推動曲目多樣化,他認為音樂「應該跨越地理與文化界限」。

🎙 教學與啟發角色

  • 紀錄片強調 Nagano 的師者身份:他重視與年輕音樂家的互動,鼓勵他們開放心態、發展獨立音樂思考能力。

  • 其工作坊與公開課場景揭示他柔和而富有洞察力的教學風格。

🎯 音樂與社會連結

  • Nagano 支持以音樂為社會交流契機,認為樂團與觀眾應互動與共鳴。鏡頭捕捉他親自到校園與社區推廣音樂教育的片段。

  • 認為表演不應只是聽個美妙旋律,而是要打造共鳴、分享與轉變的經驗。

🧩 內在世界與領導方式

  • 紀錄片呈現 Nagano 對音樂內核的深度反思,也揭示他工作時的細膩與紀律。

  • 他透過音樂:「解鎖情感」「呈現情境」——不只是指揮,而是邀觀者進入一段情感旅程。


繼任音樂總監:歐默・梅爾・維爾伯

 

人事任命公告

奧默・梅爾・韋伯(Omer Meir Wellber)獲任為漢堡國立愛樂管弦樂團總音樂總監、以及漢堡國立歌劇院總音樂總監與首席指揮

2023年2月24日|新聞稿

以色列指揮家奧默・梅爾・韋伯將自2025年8月1日起,接替肯特・長野,出任漢堡國立愛樂管弦樂團(Philharmonisches Staatsorchester Hamburg)總音樂總監,同時也將擔任漢堡國立歌劇院的總音樂總監與首席指揮。年僅41歲的韋伯,早已是當今國際間最炙手可熱的指揮家之一。

目前,他擔任維也納民眾歌劇院(Volksoper Wien)音樂總監,任期至2027年8月。同時也是巴勒摩馬西莫劇院(Teatro Massimo Palermo)的音樂總監與托斯卡尼尼音樂節(Toscanini Festival)藝術總監。在他的祖國以色列,韋伯自十五年前便出任拉安納交響樂團(Raanana Symphonette)藝術總監,長年致力於音樂傳承與教育推廣。

他曾任德勒斯登森珀歌劇院(Semperoper Dresden)2018至2022年間的首席客席指揮,亦是英國BBC愛樂管弦樂團(BBC Philharmonic)總指揮至2022年為止。他的演出足跡遍布世界各大歌劇院與樂團,包括巴伐利亞國立歌劇院大都會歌劇院(Metropolitan Opera)、維羅納露天劇場(Arena di Verona)、威尼斯鳳凰歌劇院(La Fenice),以及與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Gewandhausorchester Leipzig)、倫敦愛樂波士頓交響樂團慕尼黑愛樂德國不來梅室內愛樂、與以色列愛樂管弦樂團等合作。

在2018/19樂季,他曾於易北愛樂廳(Elbphilharmonie)擔任北德廣播愛樂(NDR Elbphilharmonie Orchester)指揮,並於近期與維也納交響樂團(Wiener Symphoniker)在此舉行一場廣受讚譽的音樂會。

奧默・梅爾・韋伯於1981年10月28日出生於以色列貝爾謝巴(Be’er Sheva),1999年畢業於當地音樂院,主修作曲。2000至2008年間,他於耶路撒冷音樂學院(Jerusalem Music Academy)進修指揮與作曲。自2008至2010年間,他擔任丹尼爾・巴倫波因(Daniel Barenboim)在柏林國立歌劇院與米蘭史卡拉歌劇院的助理指揮。

從2025年起,漢堡國立歌劇院將由全新藝術團隊領軍

根據最新規劃,自2025年起,漢堡國立歌劇院的藝術領導團隊將全新整合,由托比亞斯・克拉策(Tobias Kratzer)奧默・梅爾・韋伯德米斯・沃爾皮(Demis Volpi)三人攜手領軍。沃爾皮將自2024年8月1日起,接任約翰・諾伊邁爾教授(Prof. John Neumeier),成為漢堡芭蕾舞團(Hamburg Ballett)總監與芭蕾中心主任。

貝蒂娜・吉瑟(Bettina Giese)亦將加入新團隊,擔任歌劇總監(Operndirektorin)。她自2018年以來擔任布魯塞爾蒙奈歌劇院(La Monnaie)的藝術製作與規劃總監,亦曾服務於法蘭克福、威尼斯、巴塞隆納、倫敦、史特拉斯堡、布雷根茲音樂節與斯圖加特等多個國際劇院,其中在斯圖加特直至2018年為藝術營運總監與歌劇學院主任。

此外,拉爾夫・克勒特(Ralf Klöter)將持續擔任行政總監,芭芭拉・法辛(Barbara Fasching)繼續擔任樂團總監,與上述新成員共同組成漢堡國立歌劇院的新領導團隊。


以色列指揮家 / 鋼琴家 / 作曲家

出生:1981年(貝爾謝巴,以色列)

生平與學習歷程

  • 維爾伯出生於以色列南部城市貝爾謝巴,自幼展現音樂天賦。

  • 師從作曲家 Michael Wolpe,並在特拉維夫音樂學院(Buchmann-Mehta School of Music)學習鋼琴與指揮,啟蒙指揮導師為 Mendi Rodan

  • 他曾獲得「以色列文化部青年藝術家獎」,並自2008年起迅速躍升為國際樂壇注目的新生代指揮。

 

職涯里程碑

  • 2008 年起與丹尼爾・巴倫波因合作密切,在柏林國家歌劇院與米蘭斯卡拉歌劇院助理指揮,受到重用與指導。

  • 曾任:

    • 帕爾瑪雷焦歌劇院(Teatro Massimo Palermo)音樂總監

    • 維也納人民歌劇院(Volksoper Wien)音樂總監(2022年起)

    • 不來梅德意志室內愛樂(Deutsche Kammerphilharmonie Bremen)首席指揮

    • 特拉維夫以色列歌劇院駐團指揮

    • 擔任BBC愛樂首席客席指揮(2020–2023)

    • 獲漢堡國立愛樂管弦樂團肯定,自2025樂季起擔任樂團音樂總監一職

 

指揮風格與特色

  • 維爾伯擅長在戲劇性與音樂性間建立深度連結,特別在歌劇與大型交響曲中展現其細膩詮釋與劇場敏銳度。

  • 他特別重視與樂團之間的「音樂對話」,不追求權威式控制,而強調音樂的集體呼吸與共感。

  • 演出曲目廣泛,從 莫札特、威爾第、華格納、理查・史特勞斯,延伸至當代作曲家如 ShostakovichAvner Dorman 等人的作品。

  • 除了指揮,他亦是優秀的鋼琴家,有時親自彈奏協奏曲中的鋼琴部分。

  • 維爾伯也是一位文筆出色的音樂思想家,著有德文書籍《Die vier Ohnmachten des Dirigenten》(《指揮家的四種無力》),探討指揮職責與現代音樂文化的權力結構,獲得極高評價。

  • 他在訪談中曾說:「指揮不是控制音樂的人,而是賦予樂團信任的人。」這句話深刻體現他的哲學觀。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 前往蹦藝術 Podcas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馬上分享給更多喜愛音樂的好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