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苗北講堂】上半年系列五~當愛情靈藥失效?─《崔斯坦與伊索德》v.s《達夫尼與克羅伊》的音樂與故事
The 2021 Miaobei art center music lecture series -5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苗北講堂 2021上半年精彩講座規劃

羅密歐~羅密歐~為何你是羅密歐?!
莎翁經典中的經典、悲歡離合、生離與死別、浪漫璀璨、森林氣息等七場不同主題,帶給您滿滿的心靈音樂饗宴

蹦藝術執行長林仁斌老師與苗北藝文中心共同規劃之《藝文觀點.妝點日常》系列講座,將從古希臘到十九世紀的音樂情侶故事講起,帶來滿滿美妙的音樂內容,更結合大自然,為您解說古典音樂中的「小森林時光」與「水精靈音樂」,全系列讓您故事與音樂都聽得滿滿,得到最大的心靈滿足~

 

 

主講人:林仁斌

 

報名方式

4/11(日) 10:00
苗北講堂:音樂與愛情 I-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一千次的晚安 V.S. 一千次的心傷─《羅密歐與茱麗葉》的音樂與故事
講座連結:https://reurl.cc/bzV4eo 
4/18(日) 10:00
苗北講堂:音樂與愛情Ⅱ-化蝶.東方愛情不朽傳奇
化蝶雙飛的圓滿想像─《梁祝》的音樂與故事
講座連結:https://reurl.cc/MZO1Lk
4/25(日)10:00
苗北講堂:音樂與愛情Ⅲ-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撫典識慧─從《波希米亞人》到《茶花女》的音樂與故事
講座連結:https://reurl.cc/v5a34N
5/2(日)10:00
苗北講堂:音樂與愛情Ⅳ-為愛下冥府.走過生離與死別
回頭的代價─《奧菲歐》的音樂與故事
講座連結:https://reurl.cc/4yr5G2
5/16(日)10:00
苗北講堂:音樂與愛情Ⅴ-愛之悲V.S愛之喜
當愛情靈藥失效?─《崔斯坦與伊索德》vs《達夫尼與克羅伊》的音樂與故事
講座連結:https://reurl.cc/mqM64A
5/23(日)10:00
苗北講堂:音樂與自然-音樂中的綠世界
古典音樂─小森林時光
講座連結:https://reurl.cc/jqWMoq
6/6(日)10:00
苗北講堂:音樂與自然-音樂中的水精靈
古典音樂─水精靈世界
講座連結:https://reurl.cc/WExa7x

當愛情靈藥失效?─《崔斯坦與伊索德》vs《達夫尼與克羅伊》的音樂與故事

 

騎士崔斯坦與公主伊索德因愛情靈藥而相愛,但隨著靈藥失效,故事怎麼了?達夫尼與克羅伊因意外分離,在得到神力協助後,故事又是怎麼進行?讓我們跟隨著蹦藝術執行長林仁斌老師的精闢解析,分別從德國華格納充滿渲染力深情,以及法國拉威爾充滿色彩與景緻的管弦樂語法中,領略這兩個知名故事的音樂精髓。

 

《崔斯坦與伊索德》的歌劇故事

 

第一幕

崔斯坦(Trstan)駕著船,,載著愛爾蘭公主伊索德(Isolde)向著空瓦爾(Cornwall)駛去。

伊索德將在那兒與馬可王(Konig Marke)成親。

眼見空瓦爾已在望,伊索德卻心情惡劣地希望來場暴風雨,人船俱亡。

她的侍女布蘭甘妮(Brangane)試著安慰她,伊索德命她請崔斯坦下船來,卻被崔斯坦婉拒。

他的侍從庫威那(Kurwenal)更語出不遜。

伊索德羞惱之餘,向布蘭甘妮道出她們曾經救了崔斯坦一事:崔斯坦殺了伊索德的未婚夫莫若(Morold),但亦被莫若所傷。

「崔斯坦」化名「坦崔斯」(Tantris)至伊索德處求救,伊索德雖知這是仇家,但在和他的眼光相遇時,即愛上了他,不但沒有殺他,反而醫好了他。

誰知崔斯坦再次來愛爾蘭時,竟是為馬可王向伊索德求親。

再見崔斯坦時,伊索德立刻認出他是「坦崔斯」,為他的求親之舉甚為反感,但依舊隨著他去。

船離岸愈近,伊索德對於自己日後要和這一位不懂愛情、只看功名的人士長期相處,感到萬分痛苦。

布蘭甘妮只見伊索德的苦,卻未明白原因,誤為伊索德擔心未來的婚姻生活,因此提醒她,離家之時,母親曾給伊索德一堆靈藥,以不時之需,可以用愛情藥酒來保證和馬可王的感情。

布蘭甘妮的提醒給了伊索德新的想法:她要用死亡藥酒解決這份痛苦;而布蘭甘妮則未解其意。

侍從庫威那下船艙來,要她們梳妝打扮,準備上岸。

伊索德則要求庫威那再度向崔斯坦傳話,在後者未向伊索德賠罪和解以前,她絕不上岸。

另一方面,她要布蘭甘妮準備死亡藥酒,打算和崔斯坦同歸於盡...

崔斯坦終於下來船艙,在明白伊索德的積怨後,決定接受索德的要求,飲酒和解。

驚失措的布蘭甘妮卻以愛情藥酒代替死亡藥酒,讓他們飲下。

原本以為飲酒後即將死亡的兩人,在轉瞬間迸發了胸中積壓已久的愛情,承認相屬對方。

正在此時,船已靠岸。

布蘭甘妮和庫威那都催促兩人準備上岸,在兩人都不知所措,眾人歡呼迎接馬可王的聲音中,布幔落下。

 

第二幕

一個夜晚,伊索德滿懷企盼,等待著崔斯坦前來約會。

號角聲響起,馬可王和眾人出外打獵的聲音漸去漸遠。管布蘭甘妮警告她,梅洛(Melot)似乎心懷鬼胎,伊索德卻迫不急待地按照著和崔斯坦的約定,將火把熄滅,布蘭甘妮只好登塔守候。

崔斯坦依約前來,兩人見面,恍如隔世,互訴別後,只願此時永夜不晝。

布蘭甘妮一次次地提醒天將亮的聲音,亦無法將兩人喚回現實。

在庫威那跑來警告崔斯坦保護自己之時,馬可王、梅洛和眾人亦跟著進來。

馬可王在既震驚又失望的情形下,不解地向崔斯坦提出一連串的「為什麼?」。

崔斯坦無法、不能也不願辯解,只問伊索德,是否願意跟隨他回他的地方,伊索德答應了。

在親吻過伊索德之後,崔斯坦拔劍和梅洛決鬥,卻故意傷在梅洛的劍下。

 

第三幕

庫威那將垂死的崔斯坦帶回他生長的地方卡瑞歐(Kareol),並派人去接伊索德。庫威那命一位牧羊人前去瞭望,若看到有船靠近,就吹一曲輕快的曲子傳訊。昏睡中的崔斯坦終於醒來,他從庫威那口中知道他受傷後的一切,為庫威那對自己的絕對忠心深受感動。

清醒後的崔斯坦更急於看到伊索德,在一陣激動之後,崔斯坦又陷入香迷狀態。

當崔斯再度甦醒時,只問伊索徳的船是否到了否,庫威那正感難以回答之時。傳來了牧羊人輕快的笛聲。

崔斯坦催促庫威那到岸邊去接索德,雖然不放心崔斯坦,庫威那只得聽命離開。

崔斯坦無法靜躺,亢奮地掙扎起身,欲迎向思念已久的愛人。

伊索德呼著崔斯坦的名字進來,崔斯坦在喚出一聲「伊索德」之後,溘然長逝於伊索德的臂彎中,伊索德喚不回他,亦暈厥過去。

庫威那不知如何是好,傳來第二條船靠岸的消息,卻是馬可王帶著梅洛和布蘭甘妮,尾隨伊索德到來。

憤怒的庫威那殺死梅洛,自己傷於馬可王侍從手中,掙扎著逝於崔斯坦腳邊。

馬可王看到崔斯坦的屍體,悲働地道出他已由布蘭甘妮口中知道一切,隨伊索德而來,願見有情人終成眷屬,孰知一切卻已太晚。

伊索德再度醒來,對著崔斯坦的屍體唱出《愛之死》(Liebestod)之後,亦追隨崔斯坦而死去...(劇終)

 

 

以上劇情取自「愛之死 – 華格納的《崔斯坦與伊索德》」(羅基敏.梅樂亙編著)

 

延伸閱讀

愛情有保存期限?《崔斯坦與伊索德》的神話預言


什麼是「崔斯坦和弦」?

(基本資料整理於網路與維基百科,並附上超連結方便檢索)

崔斯坦和弦(英語:Tristan chord,德語:Tristan-Akkord),是由F、B、D♯、G♯四個音組成的和弦,屬於半減七和弦的一種,最低音與其他音的音程分別為增四度增六度增九度,因在華格納歌劇《崔斯坦和伊索德》的崔斯坦動機中使用而得名。

崔斯坦和弦的調性不清晰,學術界對此有多種詮釋。這個和弦可被看作異名同音降G大調降E小調當中的F-A♭-C♭-E♭,亦可看作E大調屬七和弦B-D♯-F♯-A中第五音降半音後變為B-D♯-F-A。功能和聲歌手的觀點則認為是法國增六和弦(F-A-B-D♯),G♯作為一個倚音解決到A。

崔斯坦和弦引發了所謂的「調性危機」,後來此和弦的重要性逐漸被人認識,更被德布西布瑞頓史克里亞賓等諸多作曲家引用。

 

 

古希臘調式與超奇妙背誦方法

 

弄懂Phrygian 和 Lydian 調式

 

Papano談「崔斯坦和弦」

 

《崔斯坦與伊索德》<前奏曲> 和聲分析

 

華格納《崔斯坦與伊索德》<前奏曲> 與 <愛之死>

法蘭克福廣播交響樂團

 

華格納生前的鋼琴演奏「崔斯坦和弦」與 <愛之死>

 

《崔斯坦與伊索德》<前奏曲> 與 <愛之死>

巴倫波因 | 指揮

Waltraud Meier | 女高音

 

霍洛維茲86歲的最後錄音傳奇演奏

就在1989年,已經86歲的霍洛維茲,以三天的時間錄完李斯特改編的華格納:《愛之死》。錄音完的四天後,霍洛維茲於11月5日逝世。一代鋼琴大師的絕響之作,即為李斯特/華格納:《愛之死》

無限感動…

 

樂譜版本欣賞

 

女高音潔西諾曼動人的 <愛之死>

 

 

下課前隨堂考一下


《達夫尼與克羅伊》(Daphnis et Chloé)第2號管弦組曲 – 音樂史上最美的日出

法國畫家 Louis Hersent (1777-1860)所繪之"Daphnis et Chloé",布面油畫,收藏於 Musée du Louvre, Paris - Oil on canvas, 140 x 175 cm
法國畫家 Louis Hersent (1777-1860)所繪之”Daphnis et Chloé”,布面油畫,收藏於 Musée du Louvre, Paris – Oil on canvas, 140 x 175 cm

 

法國印象樂派在德布西與拉威爾兩大巨匠生花妙筆之下,儼然成為近代音樂史上最為璀璨並具有代表性的音樂風格,雖然他倆人皆不愛被稱為「印象」,但無可否認地,無論是德布西受詩人馬拉梅啟發而譜寫的牧神、或是拉威爾以希臘神話中的金童玉女達夫尼與克羅埃而寫作的芭蕾舞劇,都讓人聽來不僅心醉神馳,彷彿居在夢幻國度之中~

 

《達夫尼與克羅伊》(Daphnis et Chloé)第2號管弦組曲 – 音樂史上最美的日出

 

莫里斯·拉威爾(Maurice Ravel, 1875-1937)—擁有瑞士和西班牙巴斯克(Basque)血統的法國作曲家,音樂史上公認的管弦樂配器大師、色彩大師。

(基本資料整理於網路與維基百科,並附上超連結方便檢索)

延伸閱讀

【BON音樂】探索法國作曲家拉威爾的一生與蹦藝術介紹 | All about Maurice Ravel & BONART

 

法國作曲家:拉威爾(Maurice Ravel, 1875–1937)

 

拉威爾唯一的一部的芭蕾舞劇音樂《達夫尼與克羅伊》(Daphnis et Chloé),應當時風靡歐洲的俄羅斯芭蕾舞團團長迪亞吉列夫之邀,費時3年完成於1912年。

當時由俄羅斯赴法國發展的史特拉汶斯基,已創作出「火鳥」與「彼得洛希卡」兩部現代芭蕾舞劇音樂,廣受好評而被視為20世紀明日之星;在如此具有高度期待之下,只可惜拉威爾《達夫尼與克羅伊》首演時其實並沒有獲得全面的好評,後來拉威爾堅信其音樂的美妙,便將全劇音樂改以兩套交響組曲的形式,果然歷史證明拉威爾傑出的管弦樂法與音樂構思,此兩套組曲從而聞名於世。

而《達夫尼與克羅伊》第1號與第2號管弦組曲,其中又以第2號最為知名。

第2號管弦組曲開章的〈日出〉(Lever du jour, 原芭蕾舞劇第三景),生動地描寫神話世界中雨滴露珠,鳥語花香的神妙世界:在拉威爾精妙絕倫的管弦樂法中,全體管弦樂樂器彷彿被施了魔法一般,木管、銅管與全體弦樂、鋼片琴與打擊組交織出的迷幻與絢麗色彩,如沒有親自聽過,絕對無法置信音樂能將人帶入時空變化的神話場景~令聽者目眩神迷!

此曲亦被公認為20世紀最重要的管弦樂作品之一。

拉威爾《達夫尼與克羅伊》第2組曲,全曲包含三段音樂:

1.「日出」(Lever du jour)
2.「無言劇」(Pantomime – Les amours de Pan et Syrinx)
3.「全體之舞」(Danse générale – Bacchanale)

 

拉圖指揮倫敦交響樂團

 

樂譜版本欣賞

 

法國國家廣播交響樂團 – 附合唱版

 

拉圖指揮柏林愛樂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馬上分享給更多喜愛音樂的好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