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N音樂】大人社團電影音樂之二《琴戀克拉拉》舒曼‧克拉拉與布拉姆斯
Ball about the movie “Beloved Clara”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大人音樂欣賞課

 

電影音樂系列,讓我們回到時空節點,感受音樂帶來的深刻情感與美妙瞬間。

 

  • 《琴戀克拉拉》- 舒曼的音樂繆思.布拉姆斯的永恆之愛 

課程重點:舒曼、克拉拉與布拉姆斯 

正如片名所述,這部電影描述了作曲家的愛情,還是十九世紀樂壇佳偶舒曼與妻子克拉拉,與布拉姆斯的「三角戀情」。

布拉姆斯與克拉拉及舒曼的關係是音樂史上最撲朔迷離的謎團之一,他們是否互相愛戀不得而知,但從會毀掉相互間的書信一事,或許可一窺其中之端倪。 

這段著名的浪漫時期作曲家情事,由布拉姆斯家族的後人,也是素有「德國新 電影教母」美譽的電影導演:賀瑪桑德斯布拉姆斯(Helma Sanders-Brahms)執導,用影片的角度再現了這段難以言喻的複雜關係。

 

延伸閱讀 林仁斌老師專訪:

 

2021年最新課程資訊

★欲報名可洽客服02-2662-0332

每週二班(下午2-4點)

大人的音樂欣賞課第二期(4/6起週二下午班,共12堂):
合購優惠-韓劇音樂&電影音樂&文學音樂

 

每週四班

大人的音樂欣賞課(3/25週四起下午班,共12堂):

三主題合購優惠-電影音樂&大師音樂&經典歌劇


《琴戀克拉拉》舒曼‧克拉拉與布拉姆斯 

 

正如《琴戀克拉拉》(Geliebte Clara /Beloved Clara)片名所述,這部電影描述了作曲家的愛情,還是十九世紀樂壇佳偶舒曼與妻子克拉拉,與布拉姆斯的「三角戀情」。

布拉姆斯與克拉拉及舒曼的關係是音樂史上最撲朔迷離的謎團之一,他們是否互相愛戀不得而知,但從會毀掉相互間的書信一事,或許可一窺其中之端倪。 

這段著名的浪漫時期作曲家情事,由布拉姆斯家族的後人,也是素有「德國新電影教母」美譽的電影導演:賀瑪桑德斯-布拉姆斯(Helma Sanders-Brahms)執導,用影片的角度再現了這段難以言喻的複雜關係。

 

賀瑪桑德斯-布拉姆斯(左)與飾演克拉拉之女演員瑪蒂娜·吉德克(Martina Gedeck),合影於2008年影片拍攝期間:

 

2010年是舒曼(Robert Schumann, 1810-1856)誕辰200週年。

或許當時導演賀瑪桑德斯-布拉姆斯想以此部電影向家族先人布拉姆斯以及其音樂之師獻上敬意,因此製作這部音樂電影。而且《琴戀克拉拉》也就這麼巧,是賀瑪桑德斯-布拉姆斯人生中最後一部電影,在2008年完成此片後,她一直未能繼續執導新作品,於2014年5月27日因癌症病逝於柏林。

 

這或許又是告訴我們,人生就是這麼無情且短促,想做什麼,一定要及時~別空留嘆噓。

 

【基本資料】

主要演員

  • Martina Gedeck: Clara Schumann
  • Pascal Greggory: Robert Schumann
  • Malik Zidi: Johannes Brahms
  • Aline Annessy: Elise Schumann
  • Brigitte Annessy: Bertha
  • Marine Annessy: Eugenie Schumann
  • Sascha Caparros: Ludwig Schumann
  • Clara Eichinger: Marie Schumann
  • Béla Fesztbaum: exchange
  • Christine Oesterlein: Henriette
  • Péter Takátsy: Wazielewski
  • Walter Theil: Dr. Richartz

 

【電影介紹】

(基本資料整理於網路與維基百科,並附上超連結方便檢索)

無法抑制的三角狂戀,激撞絕美的動人樂章…
一場愛情、音樂與電影的浮世盛宴!

德國三大音樂家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舒曼(Robert Alexander Schumann)以及舒曼的妻子克拉拉(Clara Josephine Wieck-Schumann),三人纏戀了一生的愛情。這不但是這段當年最轟動的「八卦」,首度被搬上大銀幕…

 

才華傲世的舒曼,24歲創辦音樂雜誌,身為主筆,文筆犀利又帶著幻想風格;身為作曲家,他創作出一首又一首浪漫時期代表作品

我想創作…鋼琴協奏曲

舒曼自17歲起即有鋼琴協奏曲的創作,如《f小調鋼琴協奏曲》(1827)與《e小調鋼琴協奏曲》(1827)等,但是直到完成《a小調鋼琴協奏曲》前,他並沒有真正完成完整之鋼琴協奏曲;有些僅存一部分草稿,也有僅完成鋼琴獨奏的部份而缺乏樂團之樂譜。

與克拉拉順利結婚之後,舒曼曾在1840年 11月 的日記中寫下:「我想創作一首鋼琴協奏曲和一首交響曲。」「我已經創作了夠多的歌曲了(超過一百首),但我卻是這麼難以從它們脫離。」

這一年其實就是舒曼終於順利擺脫與克拉拉父親之法律訴訟,終於與愛妻結為連理的一年,這美好的年份~1840年,後來被人們稱為舒曼的「歌曲之年」:舒曼全部藝術歌曲的一大半(並且是最好的一部分)幾乎都是在這年完成。

例如聯篇歌曲集《女人的愛情與生活》《詩人之戀》

 

果然,從1841年開始,舒曼寫出了《春天交響曲》 (Frülingssymphonie, op. 38, 1841)、 《序曲、詼諧曲與終曲》(Overture, Scherzo und finale, op. 52, 1841)與《第二號交響 曲》等精彩作品,開始了他跨越出鋼琴與藝術高曲作品之理想。

一直以來對音樂整體性之高度要求,也逐漸反應在他開始創作交響曲之後:有別於先前經常無法創作完整鋼琴協奏曲,這次因為與克拉拉婚後的心神大幅穩定,加上愛妻是當時歐洲名聞遐邇的女性鋼琴家,或許舒曼心中也亟於想創作鋼琴協奏曲給克拉拉,於是1841年《鋼琴與管絃樂的幻想曲》問世了(即為本首a小調鋼琴協奏曲第一樂章)。

據說克拉拉在1841 年8月13日,大女兒瑪莉(Marie Schumann)出生前兩週,仍親自與布商大廈管弦樂團彩排。

 

協奏曲 隱藏愛情密碼

請再看一次協奏曲開場樂段,樂團強奏後鋼琴旋即進入,是文章上方所提到的困難四小節。

 

電影開場,即可見到舒曼夫婦:克拉拉展現優秀琴藝擔任協奏,而作曲家舒曼以成功作曲家之姿,受到熱烈歡迎之音樂會場景。

 

多年後,受任為杜塞朵夫交響樂團總監,於是帶著他美麗妻子克拉拉與家庭,前往就職,期盼在創下音樂生涯之高峰。

 

1850年時,17歲的布拉姆斯曾將自己的作品送到舒曼住處,想得到知名的舒曼的評論與教導。然而,他所得到的反應並不如預期:送過去的作品有的被退回,或甚至直接被忽視。1853年時,布拉姆斯造訪姚阿幸時,得到姚阿幸建議,到杜塞道夫造訪舒曼夫妻,並幫他寫了推薦函。也許這次他身上帶了姚阿幸的推薦信,舒曼知道後很歡迎他:1853930日,布拉姆斯到杜塞道夫造訪舒曼夫妻。

據說當天夫妻倆不在,因此布拉姆斯等到次日,也就是101日,才終於見到這對知名夫妻音樂家。

當年,布拉姆斯20歲,舒曼43歲,克拉拉34歲。

布拉姆斯這次也帶著作品登門造訪,希望能獲得舒曼的建議…。

演奏後,布拉姆斯的音樂才華當場令舒曼驚為天人,立刻請來克拉拉一同聆聽。由於十分欣賞布拉姆斯,舒曼決定留他住下…。

 

在舒曼(Robert Schumann, 1810-1856)的傳記中,女兒尤金妮‧舒曼(Eugenie Schumann) 曾對於她父親和布拉姆斯首次相見的過程中做了一番描述:

1853 年某天的中午,有位英俊且留著金色長髮的年輕人帶著自己的作品登門造訪我父親,才彈了數小節後,父親馬上打斷年輕人的彈奏並說道:「請等一下,我必須叫我的妻子來。」

等到中餐時,夫妻倆ㄧ再興奮地談論這位有天份的拜訪者,他的名字是布拉姆斯。

 

住進舒曼家的布拉姆斯,和舒曼一家人相處得十分愉快。

 

 

然而日久生情,他對「師母」克拉拉的感情,卻也從一開始的尊敬,漸漸越愛越深;當發現自己深愛克拉拉已無法自拔時,布拉姆斯只好黯然離開…。

 

然而此時的舒曼,卻為了創作耗盡心神,加上競爭對手用盡手段逼退他,終致精神出現了狀況。克拉拉為了穩住局勢,決定代夫出征,於是寫信請布拉姆斯回來照顧她的兒女。

 

然而布拉姆斯的歸來,卻重新引爆了他與克拉拉之間曖昧難解的情愫。布拉姆斯會向她坦白示愛嗎?克拉拉最後能如願發揮才華,順利接下舒曼的指揮棒嗎?而舒曼的身體又會好轉嗎?當克拉拉有了布拉姆斯的支持、又代表舒曼站上舞台時,這場三角狂戀,似乎也註定了將纏愛一生的命運…。

 

《琴戀克拉拉》劇情正是自他們三人在杜塞朵夫(Dusseldorf)的美麗邂逅展開,而這場邂逅也改變了他們一生的命運。

 

三個音樂天才、三種相愛相惜的情感,不但糾纏了他們的一生,更因此激撞他們無數動人的好作品。

 

片中不僅描述了他們之間彼此欣賞、愛慕卻又相互牽制的微妙感情,更引領觀眾直擊「萊茵交響曲」、「搖籃曲」、「匈牙利舞曲」等偉大名曲的誕生過程。

 

關於舒曼

(基本資料整理於網路與維基百科,並附上超連結方便檢索)

羅伯特·亞歷山大·舒曼(德語:Robert Alexander Schumann,1810年6月8日-1856年7月29日),德國作曲家浪漫主義音樂成熟時期代表人物之一。舒曼生性熱情、感情豐沛,富有民主主義思想。夫人克拉拉是著名鋼琴家。作曲家布拉姆斯曾受其提攜。

1810年舒曼出生在德國薩克森的小鎮茨維考,他的父親開著一家書店兼營出版。童年的舒曼最大興趣是文學而不是音樂,並且熱衷於寫作小說散文。偶爾也從事一些音樂活動,12歲的時候舒曼組織了一個小型的管弦樂團。之後出於對文學的熱情,又組織了一個文學社,並開始寫作關於藝術詩歌的論文。

青年時期的舒曼被青春期的苦惱折磨著,他的父親積極的引導他向音樂方面發展,然而舒曼的母親希望兒子能學習法律,以便將來能找到一份體面的工作。1828年舒曼中學畢業,這時他的父親也去世了,他如母親的願望,去了萊比錫學習法律,第二年又到海德堡繼續學習。

1830年舒曼在海德堡附近的法蘭克福聽了一場帕格尼尼的演奏會,從此立志要成為一名鋼琴家。這一年聖誕節舒曼回到萊比錫全心投入成為鋼琴家的練習中,這時他已經20歲了。因為起步晚,舒曼強迫自己高強度長時間的練習,據說他還發明了一種機械來鍛鍊手指的肌肉。這種錯誤的練習法使他右手的中指完全麻痹,成為音樂家的唯一希望只有往作曲家的道路上走了。然而舒曼並沒有放棄鋼琴,鋼琴的創作始終是其作品中重要的一部分。

1833年,他23歲時創作了自己的第一部傑作,同一主題和十二格變奏的《交響練習曲》,之後是1834年至1835年間創作的《狂歡節》,是一部由二十一個樂章組成的鋼琴傑作,也是舒曼最成功的作品之一。

1834年舒曼創辦了一份音樂評論雜誌,並用弗羅列斯坦(Florestan)和尤斯比烏斯(Eusebius)作為自己的筆名,經由此兩人不同且性質互補的觀點,體現了舒曼本人的思辨統一。

1836年,舒曼26歲時,仍然沒有停止學習鋼琴,這時在維克教授處學習的舒曼結識了教授的女兒克拉拉,但彼此的愛慕遭到維克教授一家人的反對。經過他不懈努力,1840年終於在萊比錫郊區的小鎮舍訥費爾德(Schönefeld)與克拉拉結婚。兩人育有八名子女,但多數夭折。

1843年在萊比錫音樂學院任教,1844年赴德雷斯頓任合唱團領隊。1850年舒曼搬到杜塞道夫,擔任樂團指揮。

1854年曾一度投萊茵河自殺,幸被船夫救起。之後他被送入波恩一家精神病院,期間克拉拉一直照顧他。1856年舒曼因晚期梅毒感染死於波恩。舒曼和克拉拉的墓地均在波恩。

 


關於克拉拉

(基本資料整理於網路與維基百科,並附上超連結方便檢索)

克拉拉·舒曼(德語:Clara Schumann,1819年9月13日-1896年5月20日),婚前姓維克(德語:Wieck),為著名德國鋼琴家作曲家羅伯特·舒曼之妻,也是浪漫主義最重要的鋼琴師之一。

克拉拉·舒曼的父親為佛列德‧維克,他是萊比錫有名的音樂老師,母親瑪麗安娜是萊比錫著名的演唱家,每星期固定在布商大廈表演獨唱。

父親對於克拉拉的一生無疑是影響最深的關鍵人物。

雖然克拉拉的父親強烈反對克拉拉與羅伯特‧舒曼的婚事,但是他也是位信念堅定,個性剛強的教育家。

克拉拉從小便接受父親佛列德‧維克的嚴格訓練,12歲便在布商大廈以「音樂神童」之姿首次公開演奏,之後就以天才少女鋼琴家揚名於音樂界了。

克拉拉精湛的鋼琴彈奏技巧,除了在少女時代接受指導,並奠定良好的基礎之外,還經歷了非常專業的訓練。1829年,她在帕格尼尼面前演奏自己的作品波蘭舞曲。1830年,她和父親前往德勒斯登展開巡迴演奏。1831年9月,克拉拉·舒曼前往德國各地及巴黎進行巡迴演出,並在威麥爾哥德演奏而獲贈青銅牌。

克拉拉在8歲時遇到比她年長九歲的舒曼後,由於彼此的愛慕,從此結下了不解之緣。這份感情在克拉拉的父親百般阻撓下,兩人嘗盡了相思之苦,終於在1840年有情人終成眷屬。當時因為克拉拉經常外出演奏旅行,兩人難得見面,於是藉由書信往返以維繫情誼。

舒曼的鋼琴套曲《童年情景》由十三首小品組成,《童年情景》是一部很私人化的作品,是舒曼寫給他熱戀中的情人克拉拉·維克的情書。舒曼18歲從家鄉茨維考到萊比錫大學法律系學習,同時,跟鋼琴家弗里德利希·維克學鋼琴,這時維克的女兒克拉拉只有9歲,父親的精心培養下,鋼琴已經彈得很出色。兩年以後,舒曼的母親不再阻撓他學習音樂,舒曼全身心地投入音樂,他住到老師維克先生家裡,專注於鋼琴演奏。維克對這位入室弟子視為己出,舒曼與克拉拉也結成兄妹般的友誼。

他們除了在鋼琴上四手聯彈,還做音樂遊戲,一起讀書、郊遊,舒曼給她講離奇的故事。舒曼每寫出新鋼琴小品,就由克拉拉試奏。隨著年齡的增長,克拉拉與舒曼之間的友誼變成了愛情,這時的克拉拉16歲。維克先生知道他們的關係後大怒,禁止女兒與舒曼有同學之外的任何感情,他要女兒成就為一位偉大的鋼琴家。舒曼此時已弄傷手指,他開始走上創作道路,而作曲家當時是個很沒有保障的職業。父親帶著女兒離開萊比錫,不准他們會面、通信,甚至不准克拉拉彈舒曼寫的曲子。

有一次克拉拉在德勒斯登演出,舒曼偷偷跑去與她見了一面,維克知道後警告他們,要是再敢見面,就要用手槍幹掉舒曼。這件事在當時的音樂界幾乎成了一樁醜聞,在經歷過啟蒙運動的歐洲,粗暴干涉年輕人的愛情會被認為是極不道德。維克帶克拉拉到巴黎演出時,蕭邦對此事表示了不滿,維克的好友李斯特竟宣布與之絕交進行抗議,在萊比錫的孟德爾頌也向舒曼表示同情。1835年,克拉拉在孟德爾頌和蕭邦面前彈奏舒曼的曲子,1836年,她在德勒斯登攻讀音樂理論和聲樂。

克拉拉在21歲嫁給30歲的舒曼,婚後生活雖然充實卻很辛苦。她在16年之間生了8個孩子,還要照顧患病丈夫,再加上經濟困難,1844年不得不再重新開始在俄國聖彼得堡巡迴演奏以維持家計。這時舒曼因為精神衰弱問題而無法繼續工作,於是他們全家遷至萊茵河畔的杜塞道夫。不久,20歲的布拉姆斯登門求教,三人深厚的友誼從此紮根。舒曼曾稱讚布拉姆斯為「貝多芬再世」,後來布拉姆斯也不負舒曼的期望成為浪漫樂派的巨星。布拉姆斯一直到克拉拉去世前,一有新作完成,就會先請克拉拉批評指教。

舒曼在克拉拉37歲時逝世。期間也經歷孩子生病和死亡。幸好布拉姆斯及小提琴姚阿幸等人支持她,布拉姆斯擔心克拉拉的風濕病情,曾勸她停止奔波的演奏生涯,但克拉拉卻因此受到傷害,並寄了一封信給布拉姆斯:「我一停止演奏,心情就會變得非常不好。對我來說,鋼琴演奏等於是我的生命。」她在舒曼死後首次在布商大廈舉行演奏,其後首次到訪英格蘭

1878年,她開始在法蘭克福音樂學院教授鋼琴,10月舉行音樂生涯的50週年紀念演奏會。克拉拉·舒曼在76歲因腦中風而去世。

 

Google首頁祝賀生日快樂

Google首頁也在克拉拉生日當天,以她與8個小孩的卡通繪圖,紀念這位浪漫時期重要的女性音樂家與一代鋼琴家:

 


舒曼。以文字精準評論音樂,卻以音樂作品浪漫化這個世界...
1839年給克拉拉的一封信中,舒曼提到他近來接連創作的個性小品集:
包括《兒時情景》、《幻想曲》《阿拉貝斯克》、《幽默曲》、《克萊斯勒魂》等
Communication was not a strong suit for Robert and Clara Schumann. But music surely was.

 

ROBERT AND CLARA SCHUMANN German musicians, at the keyboard Date: 1810-56,1819-96

關於布拉姆斯

(基本資料整理於網路與維基百科,並附上超連結方便檢索)

 

純如白雪、亮若晶鑽

舒曼曾以「純如白雪、亮若晶鑽」形容布拉姆斯,足見這位小他23歲的年輕音樂家。

布拉姆斯是當代維也納的音樂領袖,其大部分的創作時期也是在維也納度過的(1869年後定居於此)。他筆下的曲類包括鋼琴曲、室內樂交響樂、合唱曲,以及藝術歌曲等,尤其擅長將民謠旋律輔以精緻化的筆法呈現之。此外,布拉姆斯本人的鋼琴演奏技巧亦相當傑出,他並和許多傑出的音樂家合作首演了自己的作品,與他有密切合作的音樂家包括:鋼琴演奏家克拉拉·舒曼,小提琴演奏家約瑟夫·約阿希姆等人。在創作路線上,布拉姆斯是純粹音樂的擁護者及實踐者,與當時的新音樂一派壁壘分明。

布拉姆斯以其完美主義著稱,研究顯示,未能令其滿意的創作經常遭到他本人銷毀.他未正式發表的作品也所在多有。迄今,布拉姆斯的作品已成為現代音樂會的主要曲目之一。漢斯·馮·畢羅將布拉姆斯與巴哈貝多芬並陳,稱為「三B」

布拉姆斯先是隨父親學習音樂,七歲起師從奧托·弗雷德里希·威利巴爾德·柯賽爾(Otto Friedrich Willibald Cossel,1813-1865)學習鋼琴。

1853年四月到五月,布拉姆斯作為匈牙利小提琴家賴門伊·艾代的鋼琴伴奏,一同巡迴演出。途中他在漢諾瓦遇到了同為小提琴家和作曲家的約瑟夫·約阿希姆,在魏瑪宮廷又結識了李斯特

萊茵蘭進行完演出之後,布拉姆斯坐火車到了杜塞道夫,拿著約阿希姆的引介信會見了羅伯特·舒曼。舒曼為當時僅二十歲的布拉姆斯的才華傾倒,並在當時的《新音樂雜誌》上寫了一篇名為《一條新路》的文章,向公眾介紹這位年輕人,稱其「必然會最完美地表達出這個時代」

布拉姆斯對羅伯特·舒曼的夫人、長他14歲的作曲家、鋼琴家克拉拉·舒曼產生了感情,這段激烈的情感畢其一生未曾消逝。布拉姆斯一生未婚,1859年曾與哥廷根一名教授的女兒訂了婚又取消。羅伯特·舒曼自殺未遂、進入精神病院後,布拉姆斯作為克拉拉和她丈夫之間主要的中間人,在一段時間內成了實際的一家之長。羅伯特·舒曼死後,布拉姆斯趕到杜塞道夫,在舒曼家附近的公寓裡居住,並為克拉拉而犧牲了他的事業與藝術,但兩年後他離開了克拉拉。布拉姆斯與克拉拉·舒曼的關係與貝多芬「永恆的愛人」並列為音樂史上最撲朔迷離的謎團:他們是否互相愛戀不得而知,但從他們毀掉相互間的書信一事,可以推測其中或有難言之隱

1868年布拉姆斯大型合唱作品《德意志安魂曲》的首演鞏固了作曲家在歐洲音樂界的地位。許多人認為他超越了貝多芬。這也讓布拉姆斯有信心完成一些自己長年缺少進展的作品,比如清唱劇《里納爾多》、《第一弦樂四重奏》、《第三鋼琴四重奏》,以及最有名的《第一交響曲》。儘管布拉姆斯從1860年代初就構思過交響曲的第一樂章,這部大作1876年才面世。但在1877到1885年短短的八年間,又有三部交響曲相繼誕生。1881年,布拉姆斯著名的《第二鋼琴協奏曲》在匈牙利布達佩斯首演,由作曲家本人演奏。

 

留聲機錄音先驅

1889年,美國發明家托馬斯·愛迪生的代表西奧·旺格曼來到維也納,與布拉姆斯合作錄製了一張試驗性的LP錄音。布拉姆斯在鋼琴上演奏了一小段他的第一首匈牙利舞曲。儘管錄音開頭的語音簡介清晰可辨,音樂本身卻被噪音淹沒。史丹福大學曾試圖改進過錄音質量[10]。這是最早的一張知名作曲家本人的錄音。

 

布拉姆斯許多傑作都誕生於此時直到他死去的這段時間。在讚賞邁寧根樂團的單簧管演奏家之餘,布拉姆斯創作了一系列包含單簧管的室內樂,包括《單簧管三重奏》、《單簧管五重奏》和兩首《單簧管奏鳴曲》。他也寫了一些鋼琴作品、藝術歌曲和管風琴作品。

布拉姆斯之墓
完成作品121後,布拉姆斯罹患癌症。不同來源對疾病部位或說是肝臟,或說是胰腺。他的病情漸漸惡化,在1897年4月3日逝世,享年64歲。布拉姆斯葬在維也納中央公墓。英國作曲家休伯特·帕里為他寫了一首交響音樂《為布拉姆斯所作的輓歌》。然而這部作品直到1918年帕里本人逝世後的紀念音樂會上才公之於眾。

圖文:洪允杓(Hong Yunpyo)


[附錄] 蹦藝術專訪

任教於維也納音樂與藝術大學的以色列鋼琴家:扎斯拉夫斯基今年最新出版之演奏專輯《舒曼布拉姆斯作品集》,蹦藝術越洋專訪,影片中我們聊到舒曼音樂創作融合浪漫文學思想,在內化為自己的作品,而這段音樂史上知名的三角戀情,與鍵盤音樂上創作之許多相似之處,都是鋼琴家關注之話題:

 

暢談浪漫時期的音樂思想與文學 – 扎斯拉夫斯基專訪
Interview of Pianist Roman Zaslavsky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馬上分享給更多喜愛音樂的好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