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N音樂】2021.11.14. TSO《巨人的誕生─殷巴爾與陳毓襄》音樂會導聆
TSO Concert Eliahu Inbal & Gwhyneth Chen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2021苗北藝術節《巨人的誕生─殷巴爾與陳毓襄》

2021MBAF, Eliahu Inbal & Gwhyneth Chen

 

 

演出曲目

拉威爾:G大調鋼琴協奏曲
Ravel: Piano Concerto in G Major

中場休息

貝多芬:降E大調第三號交響曲《英雄》,作品55
Ludwig van Beethoven: Symphony No.3 in E-flat Major, Op.55, "Eroica"

 

指揮 │ 伊利亞胡.殷巴爾 (Eliahu Inbal)

 

「在殷巴爾身上不難看見像是弗蘭克·費拉拉與塞爾吉烏·傑利畢達克等幾位大師的身影;這些人物散發一股寧靜的力量以及戲劇性的創造力與熱情。」 ─ 《世界報》 殷巴爾 26 歲時贏得坎泰利國際指揮比賽首獎,從此展開國際指揮生涯。曾任法蘭克福廣播交響樂團、威尼斯鳳凰劇院管弦樂團、都靈廣播交響樂團、柏林音樂廳管弦樂團、捷克愛樂與東京大都會交響樂團的首席指揮,並於 2014 年由東京大都會交響樂團授予桂冠指揮榮銜。

2019 年 8 月起擔任臺北市立交響樂團首席指揮。 至今他仍是法蘭克福廣播交響樂團的榮譽指揮,帶領該團期間,他的傑出音樂表現享譽世界。這位魅力十足的以色列指揮家的馬勒、布魯克納及蕭斯塔可維奇的詮釋深受國際讚譽,其唱片獲獎無數,他也是灌錄布魯克納原版全集的第一人。而他與維也納交響樂團所詮釋的蕭斯塔可維奇更為人稱道。他所參與演出並屢獲殊榮的作品,包含華格納歌劇《帕西法爾》、《崔斯坦與伊索德》及《尼伯龍根的指環》,而 2010 年他在荷蘭皇家大會堂管弦樂團的馬勒全集中,演出馬勒第十號交響曲的精彩表現也已發行 DVD。 殷巴爾生於以色列,早期在耶路撒冷音樂學院學習小提琴和作曲,之後受伯恩斯坦推薦進入巴黎高等音樂院就讀,師事佛瑞斯提耶、梅湘與布朗惹,他也深受費拉拉與傑利畢達克的影響。曾獲頒法國藝術暨文學勳章、維也納市金牌勳章、法蘭克福市歌德榮譽勳章及德意志聯邦功績勳章。

 

鋼琴 │ 陳毓襄

 

鋼琴家陳毓襄,1993年陳毓襄以最年輕的參賽者及卓越琴藝勇奪『波哥雷里奇國際鋼琴大賽』桂冠,榮獲十萬美獎的獎金(最高獎金的鋼琴大賽)。賽後,波哥雷里奇還盛讚她的才華 “She is too good to be true”。美國CNN電視也在國際間轉播了此成績。近年陳毓襄常波哥雷里奇共同舉行音樂會演出。

陳毓襄是史坦威藝術家,2017 年拍了史坦威全球廣告。2018 年在北京史坦威165週年慶祝晚宴演出。

陳毓襄出生於台灣,九歲赴美求學跟隨 Robert Turner, 和 Aube Tzerko.。隨後進入茱莉亞音樂學院取得學士與碩士。在紐約期間跟隨 Martin Canin, Byron Janis 和 殷承宗 大師學習。12 歲時,獲全美五十州鋼琴比賽 (MTNA) 少年組冠軍,三年後又榮獲高中組冠軍,創下同一人獲得美國該比賽少年組與青年組冠軍的紀錄。高中時期她更跨組至大學參加國際鋼琴錄音比賽並贏得首獎,1986 年在 Bullocks 全美鋼琴大賽獲首獎,1988年在全美青少年鍵盤藝術家比賽獲首獎及一台演奏鋼琴,成為全美國鋼琴比賽的五冠王。

1990 年,陳毓襄在『柴可夫斯基國際鋼琴大賽』以唯一的女鋼琴家進入決賽,榮獲最佳女性獎。比賽後連續七年受邀到莫斯科音樂院大廳 (Bolshoi Zal) 演出。1992年在俄國聖彼得堡『普羅高菲夫國際鋼琴大賽』獲得銅牌。1991年在紐約Thomas Richner 國際鋼琴大賽獲得首獎。1999 年在國際網路音樂大賽首獎。

1995年陳毓襄獲選為美國一百位頂尖華人代表。1997 年受李登輝總統邀請至總統府參加『介壽館音樂會』演出。2002年受台灣總統夫人吳淑珍女士訪美,陳毓襄受邀至華府雙橡園演出。2008年受邀於馬英九總統就職典禮演出。2008年,陳毓襄以『台灣之光』代表參加北京奧運運慶祝音樂會,和台北市立交響樂團於北京國家大劇院合作演出。2018 年,陳毓襄再次代表台灣在洛杉磯迪士尼音樂廳,和國立台灣交響樂團演出。2011 年陳毓襄的專輯“珍愛的蕭邦”獲得金曲獎最佳演奏獎。

經常投入慈善演出的陳毓襄,2011年受邀為日本地震海嘯的募款音樂會演出,也參與美國癌症協會慈善義演。在2017年,在加拿大卡加利為北美最大的遊民中心舉辦募款音樂會,成為了卡加利榮譽市民。2013年,陳毓襄榮獲了第一屆宣化基金會的人道精神奬,2014 年得榮獲了中華孝道協會的孝道獎,2018 年在洛杉磯音樂中心的 Dorothy Chandler Pavilion 擔任洛杉磯藝術高中的 Commencement Speaker。

 

演出團隊 │ 臺北市立交響樂團

 

「由 91 名成員組成的交響樂團音響渾厚…在明亮的弦樂、雄偉的銅管及光彩奪目的木管之間取得完美平衡。」

-華盛頓郵報,2019 年 11 月

 

「臺北市立交響樂團的演出純淨、靈活以及強烈表現感,給人強烈的印象,亦藉此躋身國際頂尖交響樂團之流。」

-薩布呂肯日報

 

「你們具有毋庸置疑的國際演奏水準,是令人振奮的傑出音樂家。我真的很享受與大

家共事,尤其是你們與瓦格指揮的人情味,對我而言就像與朋友同樂。」

-莎賓‧ 梅耶

 

臺北市立交響樂團創立於 1969 年。

創團超過50年,臺北市立交響樂團從原本只有少數一群音樂家組成的小樂團,成長為超過百位團員的大型樂團。為臺灣的音樂演出史增添全新又輝煌的一章,亦是真正屬於這個世界上最友善的都市獨一無二的西方樂團。

從成立之初,臺北市立交響樂團就以高水準的音樂品質聞名,邀請合作的知名音樂家不計其數,包括女高音安娜.涅翠科、安琪拉.蓋兒基爾,小提琴家祖克曼、凡格羅夫,大提琴家馬友友、羅斯托波維奇,指揮家泰密卡諾夫、單簧管演奏家莎賓.梅耶、長號演奏家林柏格、作曲家譚盾等。1979 年開辦「臺北市音樂季」,創立臺灣大型音樂季之先河,除了邀請國際知名樂團來臺外,更建立每年進行歌劇製作的悠久傳統,曾演出《丑角》、《茶花女》、《浮士德》、《卡門》、《杜蘭朵》、《波西米亞人》等經典劇碼。2011年10月《阿依達 在臺北》,成為首齣登上臺北小巨蛋的全本歌劇表演,確立臺北市立交響樂團在臺灣歌劇製作上的重要性。

除了國內演出,臺北市立交響樂團更沒有缺席於國際舞臺,曾赴奧地利、美國、日本、俄羅斯、法國、西班牙、德國、盧森堡、新加坡、中國、菲律賓等地演出;近年來更參與許多國際藝術節慶及重要活動,如2010年上海世博會、2011年亞洲文化推展聯盟大會閉幕演出、2012年日本金澤、富山及東京熱狂之日音樂節、2014年日本巡迴、2015年法國漢斯夏日漫步音樂節、2016年上海國際藝術節、2017年美國巡迴及2019年中國大陸巡迴,2019年11月應華府表演藝術協會(WPA)邀請於美國華府演出。

2019年8月起國際指揮大師伊利亞胡.殷巴爾應邀擔任首席指揮,在全球疫情肆虐的窘況中,不間斷地呈現完美的音樂成果,推動樂團持續成長並向國際發聲,臺北市立交響樂團將成為臺北市最美的聲音,讓全世界聽見TSO!


主講人 林仁斌簡介


20分鐘音樂會生存指南

為配合防疫,請全程配戴口罩,感謝配合。

 

拉威爾:G大調鋼琴協奏曲
Ravel: Piano Concerto in G Major

拉威爾 G大調鋼琴協奏曲是他的晚期作品,創作於 1929-1931年間 。雖然是具有古典曲式的三樂章標準協奏曲形式,但音樂內容卻明顯地受到爵士音樂風格的影響。

對於寫作時間長達兩年的這首《G大調鋼琴協奏曲》,拉威爾曾表示,「這首協奏曲開頭主題的靈感,是我從牛津搭火車到倫敦的路上想到的,產生最初的樂念之後並未對樂曲有極大影響,但它啟動了此曲的創作動能,我熱烈地把想法記在草稿上。」(The G-major Concerto took two years of work, you know. The opening theme came to me on a train between Oxford and London. But the initial idea is nothing. The work of chiseling then began.)

拉威爾 1932年拍攝於倫敦之照片

拉威爾 1932年拍攝於倫敦之照片

 

1922年 至1928年間,拉威爾開始在世界各地旅行及演出。1928年,除了接受英國牛津大學頒授給他的榮譽博士學位之外,拉威爾應邀到國外訪問:1928 年赴美國與加拿大,以火車方式展開鋼琴演奏與指揮巡迴演奏,在造訪美國時接觸到爵士樂,後來的作品更深受爵士音樂影響。

 

1927-1928 成功的美國巡演

根據舊金山管弦樂團資料敘述,1927年 12月 28日 拉威爾自法國搭船出發前往美國/加拿大,從紐約登陸。整體大約規劃了近半年的豐富行程,於 1928年 4月 21日出發回法國。

這中間的行程是:New York • Boston • Chicago • Detroit • Cleveland • San Francisco • Los Angeles • Seattle • Vancouver • Portland • Denver • Minneapolis • Kansas City • Omaha • Niagara Falls • Toronto • Milwaukee • Boston • New Orleans • Houston • Grand Canyon • Buffalo • Montreal

 

拉威爾與高女音 Nina Koshetz ,法國出發前合影留念。( 1927年 12月)

拉威爾與高女音 Nina Koshetz ,法國出發前合影留念。( 1927年 12月)Maurice Ravel and soprano Nina Koshetz on the deck of the SS France, bound for the United States in 1928.

 

拉威爾在寫給小他 3歲的弟弟 Édouard Ravel的信中提到,他受到瘋狂式的歡迎:「在碼頭來了無數的記者,好多的照相機、攝影機與畫家,爭相前來紀錄我的一切…」「在飯店時,我幾乎不停地收到花籃,以及最昂貴的水果…」

在美國發生的一切熱烈歡迎現象,讓拉威爾再寫道「這個美好世界對我的一切,在歐洲從來不曾發生過…」(無數的仰慕者簇擁、被熱情的款待、每天生活在自己的音樂與美好的爵士音樂廳),整體的旅遊演奏行程成功極了,讓拉威爾充分感受到身為成功音樂家的一切喜悅。

 

在此岔題一下再說段故事:

拉威爾因為美國巡演旅行,結識了蓋西文(George Gershwin, 1898-1937)。蓋希文在爵士樂取得成功之後,功成名就。他醉心於寫作出道地的古典音樂作品,於是趁著法國作曲大師拉威爾(Maurice Ravel, 1875-1937)帶來自己的管弦樂作品來訪美國四個月(當時拉威爾美國巡演作品有:《西班牙狂想曲》、《達夫尼與克羅伊 第2號組曲》與《波麗露》等等經典管弦樂曲目),於20個不同城市參訪、演出等等期間,蓋希文於 1928年 3月 7日,終於與心中的作曲大師碰面了,並留下這張歷史照片:

1928.03.07. 拉威爾與蓋希文終於見面 Maurice Ravel (at the piano below, with Gershwin himself at right)

 

當時已經是著名爵士音樂作曲家的蓋西文,曾想向拉威爾拜師,但被拒絕了。拉威爾的理由是不想讓蓋西文失去原本的創作力, 但兩人成為好友。據說當蓋希文提出要學習作曲時,拉威爾問了蓋西文作曲的收入,還開玩笑地回覆「你賺的錢遠遠多過於我,應該是我向你學習才對…」

在美國實際欣賞更加了解爵士樂之後,拉威爾自己也相當欣賞喬治‧蓋西文(George Gershwin 1898-1937)的作曲才能,以及他所創作的作品⟪藍色狂想曲⟫(Rhapsody in Blue),並曾發表對蓋希文的評論:「我個人發現爵士音樂有趣的地方是它的節奏、它所掌握的旋律和旋律的本身,我曾經聽過蓋西文的作品,我發現他們是很有魅力的!」。

 

蓋希文求教作曲於拉威爾(Maurice Ravel)之故事:

當拉威爾在美國聽過蓋希文的《藍色狂想曲》以及多首歌曲創作以及蓋西文本人的演奏之後,他也拒絕了蓋希文上課的要求,理由是「害怕本人會破壞了自然的蓋希文音樂精神。因為蓋希文的音樂 - 獨特而不可思議的融合美國爵士樂,流行旋律和交響樂傳統。」(fearing that he would destroy the natural spirit of Gershwin’s music- that unique and improbable melding of American jazz, popular melody, and symphonic tradition.)

然後拉威爾幫蓋希文寫了推薦函給巴黎的著名作曲教授 納蒂雅.布蘭潔(Nadia Boulanger, 1887-1979 )。這封推薦信的大意是:「喬治蓋希文,這位美國音樂家有著最輝煌,最迷人,也許是最深刻的才能。 他在世界範圍內的成功不再讓他滿意,因為他的目標更高。 他知道他缺乏達到目標的技術手段。 在教他這些作曲技法時,亦可能同時會毀掉他的天賦。妳有勇氣承擔我所不敢承擔這種令人敬畏的責任嗎?」

(There is a musician here endowed with the most brilliant, most enchanting and perhaps the most profound talent: George Gershwin. His worldwide success no longer satisfies him, for he is aiming higher. He knows that he lacks the technical means to achieve his goal. In teaching him those means, one might ruin his talent. Would you have the courage, which I wouldn’t dare have, to undertake this awesome responsibility?)

我們由此可以看出拉威爾對於蓋希文音樂展露出深深的佩服,他明白地了解蓋希文的音樂天賦如果被強加以作曲技法的限制,有可能反而害了他,所以委婉地拒絕了蓋西文上課求教的要求。

 

整體來說,拉威爾非常讚賞美國爵士樂,後來也在自己的作品中加入爵士元素,自巡迴之旅之後,爵士樂的旋律、和聲及節奏,開始出現在他的作品中:例如 1924年創作的小提琴作品《吉普賽人》 (Tzigane, 1924)、1925年的幻想劇《小孩與魔法》(L’Enfant et les sortileges, 1920-1925)、1929 到 1931 年間完成的兩首鋼琴協奏曲以及第二號小提琴奏鳴曲,還有《西班牙狂想曲》(Rapsodie espagnole)、交響樂曲《波麗露》(Boléro)等。

 

1928年 拉威爾以作曲家與指揮家身份 巡迴美國演出節目單 珍貴資料

【檔案照片出處】:芝加哥交響樂團官網

Maurice Ravel appeared with the 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a at Orchestra Hall on January 20 and 21, 1928

 

樂曲介紹與首演

拉威爾曾表示過對《G大調鋼琴協奏曲》的看法:「我以演奏者的身分出現,是最道地的協奏曲,按照莫札特和聖桑的精神去寫。我認為協奏曲的音樂應該是明快輝煌的,不必硬求深刻感情,不必追求戲劇效果⋯⋯起先我還想把這部作品叫作『嬉遊曲』,後來一想沒有必要,『協奏曲』一詞已足以解釋音樂的性質。從某種觀點來說,我的協奏曲同小提琴奏鳴曲有某些相似之處。它包含一些從爵士音樂藉來的因素,不過是少量的。」(沈旋,《拉威爾:傑出的管弦樂色彩大師》,台北:世界文物出版社,2001,初版)

《G大調鋼琴協奏曲》完成於 1931年,並於 1932年 1月 14日於巴黎普雷耶爾音樂廳(Salle Pleyel)首演。拉威爾因為當時健康狀況不佳,無法擔任鋼琴協奏曲之獨奏,因此他邀請鋼琴家瑪格莉特‧隆(Marguerite Long, 1874-1966)擔任音樂會協奏曲首演鋼琴獨奏,自己擔任樂團指揮。


樂曲結構

從上面的背景介紹,我們可以看出拉威爾《G大調鋼琴協奏曲》美國爵士樂和聲與即興演奏技巧,拉威爾在美國巡迴演出時,實際接觸了爵士音樂之後,可以非常明顯於第一樂章與第三樂章中,聽見爵士音樂之元素。拉威爾曾說:「爵士樂中最顯著的特徵是它豐富而多樣的節奏。」

 

第一樂章

明朗快樂的(Allegramente),G大調,2/2拍。

第一樂章從「響板」(樂鞭)「Frusta / Clapper」非常特別的音色開始,短笛接續吹出主旋律,鋼琴則以規律的三連音伴奏。

看一下這特別的樂器與特別的音色設定:

 

而就在鋼琴以規律的三連音演奏,主旋律將轉由小號演奏前,鋼琴改為大音程滑音,從16度到32度上下滑行,呈現出從未聽過的效果。

 

樂曲進入第二主題之後緩和下來,鋼琴開始彈奏出爵士和聲旋律,木管與銅管也附和著,奏出各種帶有藍調音階之旋律。

 

一般來說,第一樂章的獨奏者裝飾奏(Cadenza),都安排在樂曲最後的段落,讓獨奏者充分表現之後即精彩結束第一樂章。但拉威爾於本曲中安排裝飾奏於再現部第二主題區時出現,在進入裝飾奏前,木管群亦各自有精彩的藍調音階旋律:

 

第二樂章

相當慢地慢板(Adagio assai),E大調,3/4拍。

而此協奏曲之第二樂章,是一段美麗絕倫的故事:以鋼琴的的獨白開始,樂團各部木管的獨奏音色襯托鋼琴,又是一段段令人驚訝的絕美~拉威爾模仿莫札特式的平靜,也引用對聖賞以及蕭邦鋼琴協奏曲之美,讓他的這首協奏曲不但特別,而且雋永。

開頭極美的第一主題段落,完全由鋼琴獨奏:

 

第三樂章

急板(Presto),G大調,2/4拍。

本樂章一開始由樂團齊奏之四個和弦斷奏動機開始,鋼琴接續以雙手連續交替的五度音程快速 16分音符節奏,精彩地演奏出兩聲部炫技音樂。

 

鋼琴在精彩的演奏過程,不時出現與樂團精彩的對話,與弦樂也以相似方式相互對應,而樂曲開始的四個和弦斷奏動機,隱伏在樂曲中,作為許多的驚喜,也喚醒聽眾對於此樂章深刻之印象,也成為樂曲結束前的最終 ff 力度齊奏節奏。第三樂章速度極快,雖然約僅不到四分鐘長度,但演奏起來暢快淋漓,讓人一聽難忘,留下深刻印象。


貝多芬:降E大調第三號交響曲《英雄》,作品55
Ludwig van Beethoven: Symphony No.3 in E-flat Major, Op.55, “Eroica”

 

在貝多芬的第一創作時期(1790-1802),完成第一號交響曲之前,他先創作了自己最拿手的鋼琴協奏曲。

應該是先嘗試於鋼琴協奏曲的創作中,逐漸熟悉加入管弦樂團的配器與效果;因此,在第一創作時期裡貝多芬就完成了第一至第三號鋼琴協奏曲

而交響曲第一號完成首演於1800年,第二號完成於1802年。

1796年左右,貝多芬出現了耳疾的先兆,對此他寫下描述道:「耳朵裡常聽見聞低鳴和呼嘯聲。」

雖然貝多芬多年來四處求醫,但是病情仍然沒有好轉的跡象,到了1802年他已經接近全聾的地步。

因為耳疾,貝多芬的鋼琴演奏事業在 1808 年左右結束,無法再登台演出的他開始全心全意從事作曲家的工作。

在這樣的打擊之下,貝多芬的作曲風格開始出現了很大的轉變,他的音樂風格變得越來越激烈,作曲風格越來越大膽,不斷創新。

不少貝多芬不朽的名作都是在這階段完成的,例如:

第三號交響曲《英雄》(op.55, 1803)

鋼琴奏鳴曲《熱情》(op.57, 1804)

歌劇《費黛里奧》(Fidelio, p.72, 1805)

小提琴協奏曲(op.61, 1806)

等等

 

第三號交響曲完成於1804年,貝多芬的作曲動機與之前的海頓、莫札特相當不同:作為獨立存在的藝術家,貝多芬作品不再是應某位有錢的侯爵,或為一個上流社會的小群體而寫,此時的貝多芬乃是出自個人的心聲、他以心中的願望、激情、以及一位洞悉當時社會發展的世界觀去創作,如同貝多芬自述的:他的音樂獻給的是「全人類」與「永恆的世界」,相比之前所有作曲家這樣的創作高度是前所未見的,這同時是貝多芬偉大之處。

在這樣的脈絡下,第三號交響曲的篇幅也是無比宏大,演奏時間達45分鐘左右,正是包含了比以往命題作曲更多的精神內涵,不但是當代音樂史、交響曲發展史上最宏大的器樂作品,更是貝多芬自己創作史上的轉折點。

所有的學者都認可,貝多芬從第三號交響曲開始,真正地為交響曲這項曲式做出了全新的發展。

作曲過程中,貝多芬自己對這部投入了激情和理想的作品感到非常滿意。

但接下來發生的事,卻是出乎了貝多芬的想像。

1804年5月,法蘭西第一帝國成立,拿破崙宣布加冕稱帝,儀式在當年12月2日於巴黎聖母院舉行。

對貝多芬來說,這不單單只是君主復辟,更是拿破崙對革命理想的背叛。

盛怒之下的貝多芬,撕去了第三號交響曲上寫給拿破崙的題獻扉頁。

目前人們可在維也納音樂之友協會看到貝多芬1804年8月的親筆手稿,原來的「為波拿巴而作的大交響曲」(Sinfonia grande/intitolata Bonaparte)被劃去,取而代之的是模糊的鉛筆字跡「以波拿巴為題材而作」(Geschrieben auf Bonaparte)。

此次改念,意味著貝多芬將這首交響曲是獻給一位理想化的人物(及其理想,他會為人類的解放而戰),而非獻給某個特定的對象。

至於我們現在稱呼的《英雄》這個樂曲標題,現在看來則因為這一大轉折導致從原本題獻拿破崙的專曲變為獻給非特定對象一位英雄人物的作品。

第三號交響曲完成於 1804年8月26日,作品於1805年舉行首演,隔年 1806年的第一次出版卻被冠上《英雄交響曲:為紀念一位偉人而作》的標題,這中間的真正原因仍有待考據。

——

有趣的另一個小故事是:

1821年拿破崙逝世,據說貝多芬對此曾說道:「我早已為此變故寫好了合適的音樂。」

他指的就是第二樂章「送葬進行曲」…

 

第一樂章 活潑的快板

Allegro con brio

第一樂章(有活力的快板),降E大調,3/4拍,奏鳴曲式。本樂章沒有傳統的序奏,貝多芬以兩個雄壯的強力齊奏開頭,然後立刻引入抒情而寬廣的分解和絃大提琴主題:

 

第二樂章 送葬進行曲 非常慢的慢板

Marcia funebre. Adagio assai

第二樂章(送葬進行曲:非常慢的柔板),c小調,2/4拍,稍似迴旋曲式。

重要主題:

 

第三樂章 詼諧曲(甚快的快板 – 中段 – 詼諧曲)

Scherzo. Allegro vivace – Trio – Scherzo

 

第四樂章 終曲:甚快的快板

Finale: Allegro molto

第四樂章(終曲:甚快板),降E大調,2/4拍,本樂章為奏鳴曲式、迴旋曲式、變奏曲式的結合體。

 

經典的長笛獨奏變奏段落

 

在貝多芬的年代,最後一個樂章使用變奏形式是極少見的。

這段主題來源於貝多芬之前創作的《普羅米修斯的造物》;貝多芬欽佩希臘神話中普羅米修斯為人類偷盜天火犧牲奉獻的精神,將他作爲博愛人間之英雄人物,是為《英雄》交響曲的結束。本樂章主題亦在1802年為獨奏鋼琴創作的「十五段變奏曲與賦格」(Op. 35,又稱「英雄變奏曲」)中出現。

下為「英雄變奏曲」op.35 鋼琴主題:

 

祝福大家擁有一個開心的下午.欣賞音樂會順心愉快🎵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馬上分享給更多喜愛音樂的好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