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N音樂】秋之瑟瑟 – 聊聊與秋天有關的音樂
Music in Autumn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今天的話題是秋天的音樂~
古人說:「春耕、夏耘、秋收、冬藏。」而古典音樂裡,更有許多美妙音樂與秋天有關~
既然要聊秋天音樂就一定要從韋瓦第開始,是致敬,也是必須的。
《四季》(Le quattro stagioni)是義大利作曲家韋瓦第在1723年創作的小提琴協奏曲。這也是他最著名的一套作品。
韋瓦第
(基本資料整理於網路與維基百科,並附上超連結方便檢索)
韋瓦第(Antonio Vivaldi,1678年3月4日-1741年7月28日),義大利作曲家、小提琴演奏家。其暱稱「紅髮神父」(il prete rosso)緣於正式的神父身分。
韋瓦第被認為是最有名的巴洛克音樂作曲家之一,生前便已聞名於當代歐洲。其最主要的成就在於協奏曲(特別是小提琴協奏曲)作品、聖歌以及歌劇等領域。其作品《四季》協奏曲不僅是個人最具代表性的創作,甚至是藝術音樂史上最具知名度的作品。
延伸閱讀
名師帶你聽懂大師–韋瓦第.四季小提琴協奏曲
生平簡介
(基本資料整理於網路與維基百科,並附上超連結方便檢索)
早年
韋瓦第的父親喬瓦尼·巴蒂斯塔(Giovanni Battista Vivaldi,1655–1736)十歲的時候離開布雷西亞到威尼斯,並在那裡成為一名理髮師。他和當地姑娘卡米拉·卡里吉奧(Camilla Calicchio)於1676年結婚,育有9個孩子。安東尼奧為長,於1678年出生在威尼斯,其出生當天據說還出現了地震,在地震的損傷下,韋瓦第的母親可能已將韋瓦第奉獻給神。韋瓦第的嬰兒洗禮是在二個月後才進行。
1685年,喬瓦尼成為聖馬可大教堂的小提琴手;他是一個成功的小提琴手,並且因為其西西里亞聯會會員的身份,在威尼斯的音樂界迅速贏得名聲,還被認為是一名出色的炫技小提琴家。安東尼奧自小就不輸其父,年紀輕輕就能代替父親上演。他的音樂理論可能來自於喬瓦尼·列堅齊(Giovanni Legrenzi)。
接受神職
韋瓦第在15歲的時候即行剃髮,並且接受了首次世俗聖職儀式,但當時這並不表示他已當神父,只是為了稍微提高一下自己的社會地位。當他18歲時,接受了更高一級的聖職(副輔祭)之後,韋瓦第才立下心當神職人員。他在附近的兩個教區接受了神職教育並畢業。25歲時,韋瓦第成為神父。他從父親那邊遺傳得來的頭髮顏色,使得他被稱為「紅髮神父」。這之後,韋瓦第成為S. Maria della Pietà教堂的神父,並且在教堂屬下的女童音樂學院中當小提琴教師。
主持了一年半的追思彌撒之後,韋瓦第永遠放棄了神職工作,但他依然持有神父的地位。在後來的一封信中他寫到,自己是因為健康狀況而辭去教堂職務的(他寫到「strettezza di petto」,意為胸悶,可能為心絞痛,也可能是哮喘)。但最近研究表明,他可能是出於個人原因,或心理方面的不適。一方面他的作曲工作讓他沒有時間去分心,另一方面教堂職務帶來的收入對他來說也不是那麼的重要了。
音樂生涯
神職工作之外,韋瓦第亦是一名教師與作曲家,他指導著Ospedale della Pietà的少女樂團,開始作為弦樂組的教師,後來則成為了代理指揮。樂團很快就贏得了美名,吸引了很多義大利的旅遊人士前來。而韋瓦第的小提琴協奏曲和奏鳴曲作品的很大一部分,便是為Ospedale而寫的。作為宗教儀式上的配樂。韋瓦第在這個職務上一直服務到1716年(其中有一段時間間斷1709年2月到1711年9月)止,接著他則被任命為「音樂會大師」(Maestro dei concerti)。
在威尼斯發表兩部奏鳴曲集之後,韋瓦第發表了協奏曲集《和聲歌手的靈感》(L’Estro armonico,作品3,1711年印製),這部作品為他贏得了歐洲範圍內的名聲。直到1729年止,他共寫有12部曲集,作品3之後的其他作品都是在阿姆斯特丹印製的。其中有12首協奏曲《和聲歌手與創作之爭》(Il cimento dell’armonia e dell’inventione,作品8,1725年),當中的前四首即是著名的《四季》(Le quattro stagioni)。
早在Ospedale della Pietà任職時,韋瓦第就已經開始了歌劇創作,其第一部歌劇Ottone in villa於1713年在維琴察首演,之後到1739年26年間,他寫有歌劇達50部。在此之後,韋瓦第除了Ospedale della Pietà的職位外,日益頻繁地擔任維琴察聖安格洛劇院的主持。
後來在威尼斯,韋瓦第有了工作上的爭執,他決定於1718年遷到曼圖亞,供職於地主飛利浦·馮·黑森·達姆斯塔德(1671-1739)的母親。他在那裡主要是當音樂會主持和創作歌劇。1721年他多次在羅馬逗留,兩次在教宗面前演奏,因此贏得了大量的歌劇和宗教音樂的委託。1726年他以聖安格洛劇院音樂總監的身份返回威尼斯。這一次,身為作曲家和提琴演奏家的他在那裡贏得了全歐洲人的敬仰,甚至是很多音樂家朝聖的對象。在此期間他認識了16歲的女歌手Anna Giró,後者陪伴他進行遊歷。
晚年與逝世
1730年左右他發生了風格轉變,從以前的巴洛克風格轉到優雅的風格,但這種風格的作品卻不怎麼受歡迎。因此韋瓦第在63歲的時候遷往維也納,想尋求查理六世的支持。但查理六世卻於1740年10月去世。當時韋瓦第的健康也不見得比國王好多少,到達維也納後一個月後,即1741年7月28日,他就逝世了。
韋瓦第簡陋的墓地位於卡林迪亞,現今維也納科技大學(卡爾廣場(Biecarldelapladelibeistdeutchza))之所在。
四季《秋》樂譜影片欣賞
- F大調協奏曲《秋》,Op. 8,RV 293,(”L’autunno”)
- 快板
- 極柔板(Adagio molto)
- 快板
L’Autunno | 《秋》 |
Allegro (A) Celebra il Vilanel con balli e Canti / Del felice raccolto il bel piacere (B) E del liquor de Bacco accesi tanti (C) Finiscono col Sonno il lor godere Adagio molto (D) Fà ch’ ogn’ uno tralasci e balli e canti / L’ aria che temperata dà piacere, / E la Staggion ch’ invita tanti e tanti / D’ un dolcissimo Sonno al bel godere. Allegro (E) I cacciator alla nov’ alba à caccia / Con corni, Schioppi, e canni escono fuore (F) Fugge la belua, e Seguono la traccia; (G) Già Sbigottita, e lassa al gran rumore / De’ Schioppi e canni, ferita minaccia (H) Languida di fuggir, mà oppressa muore. |
快板 (A) 農人唱歌跳舞,慶祝莊稼的豐收。 (B) 酒神的瓊漿玉液 (C) 使眾人在歡愉的氣氛中沉沉睡去。 極柔板 (D) 在歌聲及舞蹈停止之時,大地重回寧靜,萬物隨莊稼的人們在秋高氣爽中一同進入夢鄉。 快板 (E) 破曉時分號角響起,獵人帶著獵狗整裝待發。 (F) 鳥獸紛逃,而獵人開始追尋獵物的行蹤。 (G) 一陣槍聲劇響夾雜獵狗的狂吠之後, (H) 動物四竄奔逃,但終奄奄一息,不敵死神的召喚。 |
《四季》有幾多?
如果提到古典音樂中最知名的《四季》,當屬巴洛克時期韋瓦第的小提琴協奏曲集(The Four Seasons)了~其次有海頓的神劇《四季》(The Seasons)、俄羅斯作曲家葛拉祖諾夫獨幕芭蕾舞劇《四季》(Les Saisons Op.67 )、阿根廷作曲家皮亞佐拉的《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四季》(Las Cuatre Estaciones Porteñas)以及柴可夫斯基:鋼琴曲集《四季》(12首個性小品)等等許多精彩作品等等。
一年四季,氣候更迭,為了更好地生活,自古順應四季節氣而生,舉凡各種作物的種植、採收期都不相同:播種、插秧、農夫荷鋤,萬物生生不息,而我們也在這樣年復一年的不同季節裡,經歷著春、夏、秋、冬,各自不同的風情,各自有著不同的生命體驗。
對音樂家或藝術家而言,《四季》當然更是絕佳題材。他們在纖細敏銳的感受裡,留下心中的感觸,這些感動,也會在適當的時刻,觸動著你我的心情,為此感動、飛揚,或甚至憂傷。
俄羅斯作曲家葛拉祖諾夫 – 獨幕芭蕾舞劇《四季》(Les Saisons Op.67 )音樂欣賞(1899年創作)
葛拉祖諾夫的芭蕾音樂創作於1899年,我們也能以他的音樂作為衡量,在柴可夫斯基創作《四季》的23年後,俄羅斯作曲家在音樂具象描寫的表現上,又有了更進一步的發揮~
柴可夫斯基《四季》
創作起源
1875年聖彼得堡之音樂雜誌《Nouvellist》主編,也是柴可夫斯基好友:尼可萊.伯納德(Nikolay Matveyevich Bernard, 1844-1905),委託柴可夫斯基創作一套12首樂曲之鋼琴小品。
筆者補充: 法文中,「Nouvel」是「全新的」(New)之意。「Nouvelle」則是「新聞」(News),「Le Nouvelliste」是「小說家」。因此《Nouvellist》或可翻譯為「新聞家」或「小說家」雜誌。在當時是俄羅斯主要報導各式國內外音樂訊息之主流音樂雜誌。
《Nouvellist》主編尼可萊.伯納德是俄羅斯鋼琴家與作曲家馬特維.伯納德(Matvey Ivanovich Bernard, 1794–1871)之子,由於繼承父親的出版事業,先前於1873年已經與柴可夫斯基合作出版過藝術歌曲出版,合作關係良好。
筆者補充:1873年所出版之兩首藝術歌曲(1873),分別為: 1.Take My Heart Away (Уноси моё сердце) Allegro moderato (A minor, 66 bars). 2.Blue Eyes of Spring (Глазки весны голубые) Allegro grazioso, ma non tanto (A major, 103 bars).
1875年5月,尼可萊.伯納德再次提出作曲邀約,同樣是兩首藝術歌曲(1875):
筆者補充,這兩首歌曲為: I Should Like in a Single Word (Хотел бы в единое слово) Allegro moderato (D minor, 49 bars). We Have Not Far to Walk (Не долго нам гулять) Moderato (E major, 51 bars).
由於與柴可夫斯基合作愉快,尼可萊.伯納德於1875年11月對柴可夫斯基鋼琴樂曲創作邀約時,曾提到他的想法:「從1876年開始,連續創作12首曲子,一個月一首,就等於是一年十二個月份。」
當時與雜誌社的計畫就從1875年12月份出刊的音樂雜誌開始預告:從1876年1月起,雜誌每個月都會有柴可夫斯基的一首新鋼琴曲,搭配雜誌發售一同發表。
最終這套《四季》鋼琴曲集,一共「12首個性小品=12個月份」全部完成後,就於1876年底由尼可萊.伯納德在為每個月份選擇適合之詩篇文字,集結成書發行,並於出版後直接寄發至雜誌訂戶手中。每首曲目演奏時間均不長,大約均在4分鐘之內。因為有了主編尼可萊.伯納德所選之詩篇文字,更顯得當時俄羅斯樂壇的鋼琴演奏曲目中,重視詩文與樂曲意境美之特徵。
樂曲介紹
這套曲集原文標題《Времена года》的字面意思,若翻譯成英文,除了是「Seasons」外,我們可以延伸解釋為「Times of the year」,即「一年裡的不同時期」。如果以這個角度來理解這套《四季》,我們除了廣義地可以從每個月份曲目中,延伸想像當時一年四季中每個月與當代人們相關的不同場景與情緒;藉著標題與詩篇,柴可夫斯基的音樂更讓我們能遙想一百多年前作曲家所生活的那個年代中,詩人與音樂家的的生活~(啊~光用想的就好滿足XD)
七月 〈收割者之歌〉
Juillet – Chant du faucheur(July – Song of the Reaper)
中庸的快板(Allegro moderato con moto)
bE大調,共56小節
七月份〈收割者之歌〉引用了詩人 寇特索夫(Aleksey Koltsov, 1809-1842)之詩句:(林仁斌翻譯)
Move the shoulders, shake the arms! And the noon wind breathes in the face! 這首曲目一開始就帶著開朗明確的節奏,彷彿展現出農忙收割的律動與喜悅。歡樂中彷彿可以聽見快樂歌唱的旋律,飄散在樂曲之中~ |
八月 〈豐收〉
Août – La moisson(August – Harvest)
中庸的快板(Allegro moderato con moto)
bE大調,共56小節
七月收割,八月豐收,這是一年中最令人期待的事情,代表冬天來臨時,不會因為缺糧而挨餓。在這個樂章裡,我們聽見以6/8拍左右手豐富的跳躍音型,彷彿展現出無比的喜悅心情。中段風格一變,成為了抒情的旋律段,也許是午後的悠閒,也是是喜悅舒緩的心情,我們可以在音樂中藉由仔細聆聽,察覺更多的蛛絲馬跡~
八月 〈豐收〉引用了與七月份相同之詩人 寇特索夫(Aleksey Koltsov, 1809-1842)詩句:(林仁斌翻譯) The harvest has grown, People in families cutting the tall rye Down to its roots! Put together the haystacks, Music screeching all night From the hauling carts. |
九月 〈狩獵〉
Septembre – La chasse(September – Hunting)
不甚快的快板(Allegro non troppo)
G大調,共90小節
這首樂曲以極富動感的附點節奏開始,右手的八度與左手完整的和聲,帶來豐富的音響效果,彷彿精神抖擻的獵人們,著裝前往戶外狩獵,也彷彿勝利的號角吹響,預告著整個狩獵的豐收。
九月 〈狩獵〉與一月相同,引用普希金(Aleksandr Pushkin, 1799-1837)詩句:(林仁斌翻譯) It is time! The horns are sounding! The hunters in their hunting dress Are mounted on their horses; In early dawn the borzois are jumping. |
十月 〈秋之歌〉
Octobre – Chant d‘automne(October – Autumn Song)
溫柔的行板.如歌(Andante doloroso e molto cantabile)
d小調,共56小節
十月 〈秋之歌〉,引用托爾斯泰(Aleksey Tolstoy, 1883-1945)詩句:(林仁斌翻譯)
The autumn, falling on our poor orchard, The yellow leaves are flying in the wind. |
影音欣賞
“October – Autumn Song” from Tchaikovsky’s “The Seasons” (Olga Scheps live)
《四季》全曲音樂欣賞
柴可夫斯基:鋼琴曲集《四季》(12首個性小品)- 音樂欣賞(1875年創作)
演奏曲序與時間 *可點按↓時間軸—00:00 – January: At the Fireside (A major) 04:45 – February: Carnival (D major) 07:40 – March: Song of the Lark (G minor) 10:25 – April: Snowdrop (B-flat major) 13:00 – May: Starlit Nights (G major) 17:20 – June: Barcarolle (G minor) 22:05 – July: Song of the Reaper (E-flat major) 23:53 – August: Harvest (B minor) 27:20 – September: The Hunt (G major) 30:04 – October: Autumn Song (D minor) 34:59 – November: Troika (E major) 38:13 – December: Christmas (A-flat major) |
皮亞佐拉《四季》
音樂生涯
(基本資料整理於網路與維基百科,並附上超連結方便檢索)
皮亞佐拉於1921年誕生於阿根廷馬德普拉塔的一個義大利裔的家庭,由於經濟困窘,在其幼年時,舉家搬遷至美國紐約。皮亞佐拉遂於美國紐約度過其童年時期,並得到機會接觸古典音樂(尤其是巴赫的音樂)、探戈音樂、爵士音樂等多種風格,與此同時也開始演奏班多鈕手風琴,並於13歲時得到當時旅美的著名阿根廷探戈音樂演奏家Carlos Gardel的邀請加入其演奏團,以及在其探戈主題的電影中獲演一個配角。
1937年,皮亞佐拉家族遷回阿根廷,已經有了相當音樂基礎的皮亞佐拉和專業音樂人士有了更多的機會,並展露了作為手風琴演奏家的驚人才能。其時,皮亞佐拉所崇拜的世界級鋼琴演奏家阿圖爾·魯賓斯坦亦旅居阿根廷,皮亞佐拉為其寫作了一首鋼琴曲,並當面求教。魯賓斯坦雖然並不認為這是一首成功的作品,但積極鼓勵皮亞佐拉正規而系統地學習音樂,走上專業的道路。
在魯賓斯坦的鼓勵下,皮亞佐拉拜阿根廷著名的作曲家希納斯特拉(A. Ginastera)為師,按照正規音樂學院的教學法學習鋼琴、作曲等專業,並取得了一定的作曲家的聲望,為日後的創作打下良好的基礎。皮亞佐拉在阿根廷的音樂學院畢業後,曾一度放棄探戈音樂,專心於古典音樂世界,並以青年作曲家的才華引起當地作曲界的矚目,並贏得機會前往法國巴黎,拜著名作曲家娜迪亞·布朗熱(Nadie Boulanger)為師,繼續深造。
在歐洲,皮亞佐拉仍打算隱瞞自己曾作為探戈音樂家活動的經歷,認為當一名探戈音樂家是一種恥辱,而想一心投入純正的古典音樂世界,但這個想法遭到其老師布朗熱言辭激越的強烈反對。當布朗熱了解到皮亞佐拉在探戈音樂中的才華後,慍怒地打消了皮亞佐拉放棄探戈的想法,熱忱地鼓勵皮亞佐拉大膽地在探戈的世界中耕耘出一塊新的土地。無論對於皮亞佐拉,還是對於探戈音樂藝術,甚至世界音樂史而言,這個後來被證明為富有遠見的建議是具有歷史意義的,因為從此皮亞佐拉扭轉了探戈不能作為純粹的「藝術音樂」存在,而只是一個存在於「社會底層」的「骯髒下流的詞語」[2]的錯誤觀念,將其全部才能投入到這塊他既熟悉而又有天分的領域中去。
此後,皮亞佐拉在巴黎以很大的熱情投入探戈音樂的創作中,打破了傳統探戈音樂的一些窠臼,將現代化的古典、爵士等先進音樂技法融入探戈中。除作曲之外,他本人亦積極參與演奏,並採用了站立式的新的手風琴演奏方法,由於其音樂形式過於新潮,內容迥異於傳統程式化的探戈,內涵更遠比舊形式豐富,引發了部分聽眾的不解與不滿,甚至發展為毆打事故,但皮亞佐拉終於找到了嚴肅音樂和探戈音樂相互結合的最有效方式:用探戈的激情來構架嚴肅音樂。
從歐洲學成歸國的皮亞佐拉已是一個成熟的作曲家了。1955年,他在阿根廷創建了「布宜諾斯艾利斯八重奏」的探戈演奏團體,並革命性地引進了如下樂器編制,從而改變了探戈樂團傳統的音響效果:
20世紀60年代是皮亞佐拉創作的高峰期,其諸多代表性的探戈組曲均在此時誕生。如同在巴黎一樣,在阿根廷,皮亞佐拉的探戈音樂起初也遭到了人們的不解和排擠,但隨著時間的流逝,越來越多的人理解到皮亞佐拉音樂的意義,最終將皮亞佐拉的音樂視作阿根廷文化中極有代表性的瑰寶。
皮亞佐拉一生共創作了300多部探戈作品,以及世界上的第一部「探戈歌劇」(Operita de Tango)《布宜諾斯艾利斯的瑪莉亞》(Maria de Buenos Aires)。
從20世紀70年代後期開始,皮亞佐拉旅居義大利,這是他創作的第二個高峰期,也是其演奏藝術爐火純青的集大成時期。1990年,皮亞佐拉在巴黎中風,作曲事業遂告結束。1992年,皮亞佐拉病逝於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
音樂風格
皮亞佐拉在探戈音樂里加入了古典音樂的嚴謹和爵士音樂的即興等要素。其次,皮亞佐拉為了打破傳統探戈音樂一成不變的旋律和不斷重複的節奏,使自己的旋律更標新立異,節奏更加複雜,內容更加深刻,形式更加豐富,同時擴張了探戈音樂的表現幅度。
例如,在節奏上,皮亞佐拉的作品重音的特點顯得尤為突出。它完全改變了傳統意義上的小節中節拍的強弱位置,以前的強拍位置被弱化,而有的弱拍位置卻被強化了,與其他聲部的規則節奏形成特有的複合節奏。這樣,在音響上產生與眾不同的音響效果,形成獨特的曲風。
又如,皮亞佐拉經常採用各種探戈作曲形式,包括傳統、浪漫、歌曲、現代探戈等,除了探戈還加上華爾茲、米隆加舞曲等形式,皮亞佐拉更運用過古典音樂曲式,例如敘事曲、賦格、觸技曲、奏鳴曲、詠嘆調、浪漫曲、彌撒曲等等來表現探戈音樂的內容。[1]例如,皮亞佐拉曾為已故俄羅斯大提琴家羅斯特洛波維奇寫過大提琴與鋼琴奏鳴曲《大探戈》;為獨奏班多鈕手風琴和樂隊寫過《手風琴協奏曲》;為探戈樂隊寫過巴洛克組曲形式的《探戈組曲》等等,都是借用的古典音樂的框架表現探戈的內容。
皮亞佐拉很重視打擊樂、低音提琴、鋼琴等節奏組的使用,鋼琴和低音提琴放在一起充當節奏骨架作用,或配合鼓強調一些節奏重音。在他的探戈室內樂中,鋼琴則通常被用做和聲樂器,演奏各種轉位和弦,同時也可用作獨奏樂器。
在和聲上,皮亞佐拉也大膽創新,善於使用多重元素。例如,無調性因素的運用。以其本人的話而言:「……循著多重節奏,以及雙和絃或三和絃的方式來創作,卻不會踰越,因為我必須讓「底下」的節奏部份具有搖擺的感覺。然後在「上面」裝飾音符。」
皮亞佐拉經常為一些傳統上不作為獨奏樂器出現的樂器寫作重要而精彩的獨奏段落,比如低音提琴。在其探戈曲中,低音提琴經常脫離傳統的節奏型的演奏,而臨時演奏一段技藝高深的獨奏段。
和其他南美音樂尤其是巴西音樂相比,皮亞佐拉認為自己的音樂更富於理性而冷靜,且並不刻意尋求歐化或古典化,而是在創造一種新的文化。
皮亞佐拉《四季》現場演出
19 MAR. 2018 Tchaikovsky Concert Hall Timestamps—0:00 | Introduction 0:54 | Summer 2:12 | Reminiscence of Vivaldi 1 6:45 | Reminiscence of Vivaldi 2 7:34 | Autumn 8:27 | It was a machine-pressed cheap Chinese cello (Bravo Ole Akahoshi) 14:27 | Winter 16:35 | Reminiscence of Vivaldi 3 18:00 | Marvellous 20:24 | Reminiscence of Vivaldi 4 21:39 | Spring 27:11 | Applause |
⟨秋意濃⟩
張學友演唱《李香蘭》歌曲 ⟨秋意濃⟩,由松井五郎 作詞,玉置浩二 作曲。原曲為《不要走》(行かないで),是日本 富士電視台播出30年紀念電視劇《再見李香蘭》主題歌曲,收錄在歌手玉置浩二第五張個人專輯。
秋意濃 - 張靚穎 Official MV
原唱 大魔王 – 玉置浩二
行かないで 玉置浩二 シンフォニックコンサートin香港
最後,分享一個充滿淡淡憂傷的故事
歌曲:Autumn Leaves 歌手:Eva Cassidy 出身馬里蘭州的歌手Eva Cassidy(1963-1996), 擁有一副好歌喉,在華盛頓特區在地演唱,歌唱得好但卻一直苦無發片機會... 原因是,Eva的演唱裡包含了太多不同的元素與風格,使得唱片公司的市場部門無法為她做出適當的定位,因此一家接著一家的出版計劃均無疾而終... 1993年九月,Eva發現頸部下方長出惡性腫瘤。她了動手術切除,但之後並沒有遵照醫囑定時回去做追蹤檢查,導致細胞擴散...1996年,Eva Cassidy 在華府的「Blue Alley俱樂部」舉辦了兩場演出,剪輯成Live'專輯推出,《Eva Cassidy - Live at Blues Alley 》終於發行 這也是她生前發表的唯一專輯。 那年11月0日,Eva Cassidy因黑色素瘤不幸病逝,得年僅33歲。 然而...這還不是故事的結尾... 1998年五月,英國BBC電台開始播放Eva Cassidy 所演唱的《Over the Rainbow》,Eva 動人的歌聲瞬間造成極大的迴響,專輯立即造成瘋狂的熱賣,不但奪下英國排行冠軍,更締造了百萬張的銷售佳績。 突然間,全英國的聽眾們都想知道Eva Cassidy究竟是誰?以及有關於她的故事... 她的成名在斯人已逝之後,時不我予,至為可惜。英國BBC票選Eva為20世紀最偉大的歌手第21名~自此Eva Cassidy的歌聲廣為人知,全球發燒友與樂迷也才開始認識並愛上她美妙動人的歌聲... 我認為~Eva的歌聲動人,自彈自唱的最單純形式,卻能帶出老歌裡深藏的意蘊與靈魂。 一起聽聽看,這位曾短暫存在這世界上的美妙歌喉...
《Autumn Leaves》Eva Cassidy
倫敦交響樂團 重新混音版本
筆者在Spotify上做了一個「Autumn Leaves」音樂播放清單~原來清查之下,《Autumn Leaves》有600首歌曲或與之與相關啊~厲害吧~
有圖有真相,來看一下(點按圖片還可開啟超連結喔😘)
然後~分享第601個版本🎊,是我自己吹奏的低音長笛版😊
也提供給節慶長笛樂團的團員們吹奏與練習(茱麗葉 Juliette C.C. 編曲喔🌹)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