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N音樂】大人的音樂欣賞協奏曲系列:孤獨而絕美的詩篇─蕭邦第一號鋼琴協奏曲
All about Chopin’s Concerto No.1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第3堂:孤獨而絕美的詩篇─蕭邦第一號鋼琴協奏曲
蕭邦e小調第一號鋼琴協奏曲雖名為「第一號」,但實際上寫作時間是在第二號之後,係因出版順序不同。於 1830年 6月所寫的信件中,蕭邦曾提到對第二樂章之感受:「…這首E大調的慢板樂章具有浪漫、寧靜、有點憂鬱的情緒在其中,好像正在凝視著某一處般,咀嚼許多幸福的回憶;有點像在春天的夜色中,沐浴在月光下的冥想與沉思……這正是弦樂加上弱音器的最好時機。 」有時候,解說這樣浪漫的絕對音樂,您只需要一顆充滿愛的心,就能更貼近感受這位鋼琴詩人想要表達的深刻。
課程主講:林仁斌
延伸閱讀 林仁斌老師專訪:
2021年最新課程資訊
※課程諮詢請於週一至週五09:30~17:30,電話報名請洽客服專線02-2662-0332,課程相關諮詢請洽02-25078627分機885 (巫小姐) |
週二班
大人的音樂欣賞線上直播課(第三期)-協奏曲(12/28週二下午班,共5堂):橫跨200年經典弦樂協奏曲
週四班
大人的音樂欣賞線上直播課(第三期)-音樂電影(12/23週四下午班,共5堂):五大音樂電影,聽懂經典配樂
大人的音樂欣賞線上直播課(第三期)-演奏家(2022/2/17週四下午班,共5堂):解讀五大演奏家│帕華洛帝X慕特X葛莉茉
大人的音樂欣賞線上直播課(第三期)-芭蕾音樂(2022/3/31週四下午班,共5堂):《天鵝湖》《胡桃鉗》《火鳥》
「鋼琴詩人」蕭邦(Frédéric François Chopin, 1810年3月1日-1849年10月17日)畢生的創作以鋼琴曲為主。
雖然他不少作品技巧艱深,但是蕭邦的音樂從不以炫技為最終目的,樂曲中特有的詩意和細膩的情感,為他博得「鋼琴詩人」雅稱,也是最為後世喜愛的作曲家之一。
蕭邦簡介(整理自網路與維基百科)
1810年蕭邦出生於距離波蘭首都 華沙(Warszawa)大約 57公里之近郊小鎮 薩拉佐瓦沃拉 (Zelazowa Wala),現在有 Google Map真是方便,點按下方圖片更可直接進入地圖喔↓~
出生於波蘭,活躍於法國的蕭邦,毫無疑問是歷史上最具影響力和最受歡迎的鋼琴家與作曲家,也是歐洲19世紀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之一,更是波蘭音樂史上最重要的音樂家,在筆者的心中,更是唯一~沒有之一。
關於出生日期
蕭邦父親 尼古拉.蕭邦(Nicolas Chopin)是法國人,母親是波蘭人。他的真實出生日期目前仍有爭議,其拉丁文出生文獻(出生證明和教堂受洗紀錄)上記載為 1810年 2月 22日,但其父母與家人均以3月1日作為蕭邦生日。目前音樂史學界的考證,傾向3月1日為其正確出生日期,而2月22日為當的父親在報戶口時,誤算了出生週數所致(比實際出生日期提早整整一星期)。(此資料引用於維基百科「蕭邦」)
19歲的蕭邦畫像(Ambroży Mieroszewski 1829年繪製),也是他大約創作第一號鋼琴協奏曲之年紀(1830年,20歲)。
第一號鋼琴協奏曲
背景
「音樂神童」莫札特死後之第19年,蕭邦出生於波蘭。
蕭邦出生的年代,波蘭已被俄羅斯帝國、普魯士與哈布斯堡帝國瓜分,不復為統一主權國家(參見瓜分波蘭)。
蕭邦的母親是波蘭人,父親尼古拉·蕭邦(1771年—1844年)是波蘭籍法國人,原本居住在洛林的一座從父輩繼承下來的葡萄園,1787年移居波蘭並加入波蘭籍,參加過 1792年的俄波戰爭和 1794年的科希丘什科起義。蕭邦的父親也得到了在中學教授法語的工作。一家人於 1810年搬到華沙。
蕭邦在波蘭被視為神童,1816年 6歲的時候開始學習鋼琴,相繼由他的姐姐和母親教授鋼琴演奏技巧。蕭邦 7歲便能作曲,與莫札特相同,從小就展現出驚人的音樂天賦:他的第一首作品 B大調和 g小調波蘭舞曲創作於 1817年(7歲),在華沙他被獲譽為「莫札特的繼承人」、「莫札特第二」。
1818年,8歲的蕭邦在一次慈善音樂會上演奏了阿達爾伯特·吉羅維茨的作品,這是蕭邦的第一次登台演奏,從此躋身波蘭貴族的沙龍。
四個創作階段 一般常依蕭邦的生命歷程,將他的創作分為四個時期: 第一時期:少年時期至離開波蘭(1810-1830) 第二時期:維也納時期(1830-1831) 第三時期:巴黎生活時期(1831-1839) 第四時期:人生後期(1839-1849)
蕭邦共創作了兩首鋼琴協奏曲,第一號 e小調與第二號 f小調。
有趣的是,這兩首作品之完成時間正好與編號相反,原因其實是出版時間之緣故:
曲名 | 寫作完成年份 | 出版年份 |
第一號鋼琴協奏曲 | 1830 | 1833 |
第二號鋼琴協奏曲 | 1829 | 1836 |
由上表可見:第一號完成時間為 1830年,出版年份為 1833年,第二號完成時間為 1829年,出版年份為 1836年。雖然第二號之創作時間較第一號早,但因出版年份關係而有了新順序。多年來學界雖已考據清楚,但尊重此一既定結果,不要重新更改順序。(音樂史上亦有許多作曲家有創作與出版年份之順序之問題,例如:貝多芬、孟德爾頌等等)
筆者將蕭邦所有與管弦樂團協奏作品,依作品編號列出: 蕭邦:莫札特歌劇《唐‧喬望尼》「讓我們手牽著手」主題變奏 op.2 蕭邦:e小調第一號鋼琴協奏曲 op.11 蕭邦:波蘭民謠大幻想曲 op.13 蕭邦:克拉科維亞克舞曲 op.14 蕭邦:f小調第二號鋼琴協奏曲 op.21 蕭邦:流暢的行板與華麗大波蘭舞曲 op.22
而今天介紹的 e小調第一號鋼琴協奏曲雖名為「第一號」,但實際上是蕭邦寫過的鋼琴與管弦樂團作品中最晚創作的一首。
此曲題獻給當時他所崇拜的當代法國鋼琴家卡克布蘭納(Frèdèric Kalkbrenner, 1785- 1849),首演由蕭邦之老師 – 華沙音樂學院院長 艾爾斯納指揮,蕭邦自己擔任鋼琴主奏部份。
寫作第一號鋼琴協奏曲時蕭邦才 19-20歲,剛從華沙音樂院畢業,因此這首協奏曲在各方面,都有著古典時期協奏曲的傳統特色有許多相似之處。 由於此曲的技巧艱困而華麗,多年來始終被譽為蕭邦最為光輝燦爛的大型音樂創作之一。
第一號鋼琴協奏曲 特色解說
三樂章曲式分別為:I. 奏鳴曲快板曲式(Concerto – Sonata form)、II. 二段體型式(Binary form)與 III. 輪旋曲式(Rondo), 依循古典時期相同之 快-慢-快 三樂章架構 |
三樂章 拍號為 3/4、4/4、2/4,為傳統節奏設定型態,未多做出更多變化。 |
協奏曲之管弦樂團編制採古典時期常用之兩管編制:除獨奏鋼琴外,長笛、雙簧管、單簧管,低音管等木管樂器各兩部。四部法國號、兩部小號、一部低音號、定音鼓、弦樂五部。 |
三樂章調性為 e小調、E大調、E大調。 樂章之間採取「平行大小調」設定,屬於傳統用法。 |
當年蕭邦於波蘭華沙市政廳首演此曲時(1830 年 10 月 11 日),也是他告別祖國的最後演出~離開波蘭之後,蕭邦就不曾再寫作大型與管弦樂團之協奏作品,因此第一號鋼琴協奏曲是蕭邦離開波蘭前的最後大型作品。
結束第一號鋼琴協奏曲首演音樂會後,蕭邦便整理行囊,離開故鄉波蘭,出發前往維也納。
蕭邦於 1830年底離開波蘭,在抵達巴黎之前,於維也納住了幾個月(1830年11月~1831年9月)。但當時社會背景波蘭正面臨與俄羅斯戰爭之緊張態勢,而奧地利政治採親俄立場而敵視波蘭與波蘭人,故蕭邦在短期居住之後,決定前往巴黎發展。
另,蕭邦著名的《流暢的行板與華麗大波蘭舞曲》op.22,則創作於維也納,時間約為 1831年 7月間完成,也是他人生中最後一首為鋼琴與管弦樂團創作之大型音樂作品。
在 1831年 9月,蕭邦終於來到了巴黎。
19世紀的巴黎,在法國大革命後的開明思潮影響下,吸引許多的文學家、畫家及音樂家都在此聚集,藝術領域一片欣欣向榮,人文薈萃。蕭邦也於巴黎認識許多音樂家與文學家、藝術家等等:例如白遼士(Hector Berlioz, 1803-1869)、 李斯特(Franz Liszt, 1811-1886)、孟德爾頌(Felix Mendelssohn Bartholdy, 1809-1847)、 塔爾貝格(Sigismond Thalberg, 1812-1871)、費迪南•希勒(Ferdinand Hiller, 1811-1885), 文學家繆塞(Alfred de Musset, 1810-1857)、巴爾扎克(Honoré de Balzac, 1799-1850)、 海涅(Christian Johann Heinrich Heine, 1797-1856)、喬治•桑(George Sand, 1804-1876) 和畫家德拉克洛瓦(Eugène Delacroix, 1798-1863)等等,豐富了他的人生與音樂生命。
父親也同為法國人的蕭邦,很快就適應巴黎的生活。 他曾於友人的信件中說到:「巴黎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市,這裡讓我覺得心曠神怡,這裡有全世界最好的音樂家和一流的歌劇院。」
延伸閱讀
鋼琴詩人蕭邦 – 生平詳細介紹
第一樂章
簡說
本協奏曲第一樂章為「奏鳴曲快板曲式」(Sonata form)設定,也就是具備「呈示部」、「發展部」與「再現部」。
其中「呈示部」於前奏部分,蕭邦沿用了古典時期常使用的「雙重的呈示部」(Double exposition)。
所謂「雙重呈示部」,即管弦樂團完整演奏「第一主題」與「第二主題」。將兩段主題完整演奏後,鋼琴獨奏者進來再將兩個主題完整演奏後,才完成整個呈示部。
「第一主題」譜例:
e小調,果決而精神抖擻地第一主題設定,雄偉地開啟協奏曲。
「第二主題」譜例:
轉為E大調,如歌似的,也更增添旋律與歌唱性。
樂曲架構
段落 | 主題區與過門 | 調性 | 小節數 |
呈示部 | 主題 1-1+1-2 | E | 1-60 |
主題 2 | E | 61-138 | |
主題 1-1+1-2 | E | 139-178 | |
過門 1 | E | 179-221 | |
主題 2 | E | 222-282 | |
過門 2 | E | 283-332 | |
發展部 |
主題 1-1 片段 | e-C | 333-384 |
主題 1-2 | C-a(V)-e | 385-485 | |
再現部 | 主題 1-1 | E | 486-509 |
主題 1-2 | E | 510-533 | |
過門 3 (相當於過門 1) |
e-G | 534-572 | |
主題 2 | G-e | 573-620 | |
尾奏 | 前半 | E | 621-670 |
後半 | E | 671-689 |
第一樂章 譜例音樂欣賞:
第二樂章
簡說
第二樂章標題為「浪漫曲」(Romance),形式為「二段體型式」(Binary form),也是 19世紀浪漫主義音樂時期 (Romanticism period) 鋼琴獨奏曲大多採用或作為擴充之曲式。
在蕭邦於 1830年 6月所寫的信件中,曾提到他對第二樂章之感受:「…這首 E大調的慢板樂章具有浪漫、寧靜、有點憂鬱的情緒在其中,好像正在凝視著某一處般,咀嚼許多幸福的回憶;有點像在春天的夜色中,沐浴在月光下的冥想與沉思……這正是弦樂加上弱音器的最好時機。 」
而樂團前奏結束後,獨奏鋼琴之寫作方式,蕭邦就以類似「夜曲」的主旋律+分解和弦,創作出他心中「在春天的夜色中,沐浴在月光下的冥想與沉思」的鮮明感受。
第二樂章 鋼琴第一樂句譜例:
樂曲架構
主題/段落 | 調性/和聲 | 小節數 | |
第 一 段 落
A |
管弦樂導奏 | E | 1- 12 |
樂句 a | I | 13- 22 | |
樂句 b1 | V | 23- 30 | |
樂句 b2 | V | 31- 45 | |
小尾奏 | —– | 46- 53 | |
第 二 段 落
B |
樂句 a’ | E( I ) | 54- 63 |
樂句 c | c#( i ) | 64- 71 | |
樂句 b1’ | c#( v ) | 72- 79 | |
樂句 b2’ | C#( V ) | 80- 94 | |
小尾奏 | —- | 95- 100 | |
第 三 段 落
A’ |
裝飾奏 | —- | 101- 104 |
樂句 a’’ | E( I ) | 105- 113 | |
尾奏 | I | 114- 126 |
第二樂章 譜例音樂欣賞:
第三樂章
簡說
第三樂章的標題為「輪旋曲」(Rondo)。我們由下方架構表最左段落分析中可以見到,蕭邦的安排是「A- B- A’- B’- 尾奏」,並非傳統「輪旋曲」之「A- B- A- C- A- 尾奏 」寫作方式。
第三樂章 樂團序奏與鋼琴主題 A 譜例:
第三樂章 鋼琴主題 B 譜例:
樂曲架構
段落 | 主題區 | 調性與和聲 | 小節數 |
管弦樂團序奏 | V/ vi— V— I | 1- 17 | |
段落 A | 主題 1 (樂句 a- a- b – a’- 插句- a’’) |
E major(I) | 17- 100 |
管弦樂團間奏 | 100- 120 | ||
過門 1 | vi—V/IV | 121- 168 | |
段落 B | 主題 2 | A major ( IV ) | 169- 212 |
過門 2 | IV—V—b I | 212- 280 | |
段落 A’ | 主題 1 (樂句 a’- 插句- a’’) |
E major ( I ) | 280- 328 |
管弦樂團間奏 | 329- 340 | ||
過門 3 | vi—V/V | 340- 412 | |
段落 B’ | 主題 2 | V | 412- 455 |
尾奏 | I | 456- 520 |
第三樂章 譜例音樂欣賞:
版本欣賞
蕭邦第一號是每一位鋼琴家幾乎必彈的曲目,因此版本實在太多,僅於此文最後挑選一些筆者喜愛之版本與大家一同分享
全曲樂譜版本欣賞
Piano: 齊瑪曼 Krystian Zimerman
Orchestra: Polish Festival Orchestra
00:00 1. Allegro maestoso (E minor)
23:31 2. Romanze: Larghetto (E major)
36:04 3. Rondo: Vivace (E major)
阿格麗希 2010年 Live' 現場版 Jacek Kaspszyk, conductor Martha Argerich, piano Sinfonia Varsovia Orchestra Chopin - Piano Concerto No. 1 in E minor, Op. 11 00:43 - Allegro Maestoso 21:08 - Romanze 30:57 Rondo 40:46 Chopin: Mazurka in C major, Op. 24 No. 2 43:40 - Schumann: Traumes Wirren, Op. 12
齊瑪曼獨奏/指揮 DG版
Piano&Conductor: Krystian Zimerman
Orchestra:Polish Festival Orchestra
2015年 蕭邦鋼琴大賽首獎 趙成珍 大賽現場 Live’
17TH INTERNATIONAL FRYDERYK CHOPIN PIANO COMPETITION
18 October 2015,
Warsaw Philharmonic Concert Hall Final Stage
Seong-Jin Cho – piano
Jacek Kaspszyk – conductor Warsaw Philharmonic Orchestra
Olga Scheps 歐爾佳.席普斯 2014年 Live’
live at Tonhalle Dusseldorf with the Chamber Orchestra of Polish Radio,
conductor Agnieszka Duczmal.
Jan. 22, 2014
00:00 1. Maestoso
22:02 2. Romance
33:38 3. Rondo
紀新 2011 與以色列愛樂 Live’ 版
Israel Philharmonic Orchestra 75th Anniversary
Evgeny Kissin – piano
Israel Philharmonic Orchestra Zubin Mehta – conductor
Frédéric Chopin – Piano Concerto No. 1, Op 11
0:07 I. Allegro maestoso
20:52 II. Romance – Larghetto
30:36 III. Rondo – Vivace
2005年蕭邦國際鋼琴大賽首獎 – 拉法爾·布雷哈馳(Rafal Blechacz, b.1985 ),波蘭籍古典鋼琴家。
拉法爾·布雷哈馳是歷屆唯一同時囊括所有特別獎獎項全壘打最佳演奏獎的鋼琴家(包括「波蘭舞曲」、「協奏曲」、「馬祖卡舞曲」以及「奏鳴曲」),是繼 1975年齊瑪曼榮獲首獎 30年之後,再次獲得此大賽首獎之波蘭鋼琴家。
第一樂章:
第二樂章:
第三樂章:
2021年蕭邦鋼琴大賽補充資料
本屆評審全家福合照
得獎者總名單
開打半個多月的波蘭蕭邦鋼琴大賽,已正式公告最終結果
-
首獎:劉曉禹 Bruce (Xiaoyu) Liu, Canada
-
二獎:兩位並列
Alexander Gadjiev (Italy/Slovenia)
反田恭平 Kyohei Sorita (Japan) -
三獎:Martin Garcia Garcia, Spain
-
四獎:兩位並列
小林愛実 Aimi Kobayashi, Japan
Jakub Kuszlik, Poland -
五獎:Leonora Armellini, Italy
-
六獎:白君立 J J Jun Li Bui, Canada
-
最佳馬祖卡舞曲獎:Jakub Kuszlik
-
最佳協奏曲獎:Mr Martin Garcia Garcia
-
最佳奏鳴曲獎:Alexander Gadjiev
宣佈得獎時的影片記錄
六獎:白君立 J J Jun Li Bui, Canada
五獎:Leonora Armellini, Italy
四獎:兩位並列
小林愛実 Aimi Kobayashi, Japan
Jakub Kuszlik, Poland
三獎:Martin Garcia Garcia, Spain
二獎:兩位並列
Alexander Gadjiev (Italy/Slovenia)
反田恭平 Kyohei Sorita (Japan)
首獎:劉曉禹 Bruce (Xiaoyu) Liu, Canada
結果發表 照片花絮
延伸閱讀
蕭邦國際鋼琴大賽 華裔鋼琴家劉曉禹獲首獎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