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N音樂】淺談蕭頌:《詩曲》op.25
About E. Chausson: Poème, Op. 25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法國作曲家:蕭頌

蕭頌(Amédée-Ernest Chausson, 1855 – 1899)

 

ㄧ、生平

(一)出生背景與早期教育

蕭頌(Amédée-Ernest Chausson)於 1855 年出生在巴黎,父親是一位富裕的承包商,母親的具體情況在現有資料中未詳細提及。1876 年,肖松獲得了法律學位,但他真正熱愛的是音樂。這表明他在早年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具備一定的學術素養,同時也展現出他對音樂的執著追求。後來他進入巴黎音樂學院學習,先師從馬斯奈,後又跟隨法蘭克學習音樂。

(二)音樂之旅與藝術影響

在 1879 年至 1883 年間,肖松多次前往拜魯特,在那裡他成為了一名熱情的華格納主義者。這段經歷對他的音樂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的作品中開始融入華格納的音樂元素。1886 年,他擔任了法國國家音樂協會的秘書,直至去世。在這個職位上,他積極推動法國音樂的發展,與眾多藝術家建立了密切的聯繫。蕭頌和他的妻子珍妮維持著一個活躍的沙龍,吸引了許多來自各個藝術領域的傑出人物,其中他與年輕的克洛德・德彪西建立了尤為親密的關係。

(三)家庭生活與創作困境

蕭頌的家庭生活幸福,他和妻子共育有五個孩子,生活環境舒適。然而,作為一名作曲家,他卻備受自我懷疑的困擾。他一直努力以盡可能多的情感真誠和令人滿意的藝術性來表達自己的感受,但總是覺得自己「在看到我所能做的與我想做的、與我似乎在腦海中聽到的相差如此之遠時,會憤怒地爆發」(引自 1884 年的一封信)。朋友們將他音樂中的憂鬱歸因於他對「更好」的執著追求,這種追求被文森特・丹第稱為對他人痛苦的深刻同情,以及對批評家可能僅僅將他視為模仿弗蘭克和瓦格納的富有業餘愛好者的深深擔憂。事實上,許多批評家確實如此評價他。盡管存在這些不安全因素,肖松仍然創作了許多傑出的室內樂和管弦樂作品、大量的藝術歌曲以及一部歌劇《亞瑟王》。

二、音樂風格與創作特點

(一)風格演變與時期劃分

在法國音樂史上,肖松的作品在塞薩爾・弗蘭克的後期浪漫主義和克洛德・德彪西的早期印象主義之間起到了連接作用。關於肖松創作遺產的時期劃分,有學者進行了深入研究。可以將他的創作分為三個時期:早期(1877 – 1886),這個時期受到朱爾斯・馬斯內、塞薩爾・弗蘭克和理查德・瓦格納的後期浪漫主義影響明顯;中期(1886 – 1889),為混合時期,呈現出後期浪漫主義和印象主義特徵的相互作用;最後是(1889 – 1899)的末期,這個階段作曲家形成了自己的個人風格。這樣的時期劃分有助於更清晰地理解肖松的創作演變,也有助於音樂表演者更好地理解他的作品。

(二)作品特點與影響因素

肖松的作品以其旋律和主題的創新性而著稱。他的音樂在歷史和風格上巧妙地介於法蘭克和德布西之間,盡管他的本意是完全擺脫他們以及丹第的影響,回歸到貝多芬的音樂風格。這種追求促使他的音樂在創作上進行了根本性的簡化,並遵循傳統形式。例如,他在創作弦樂四重奏(1899)時,在他意外去世後,丹第為最後一個樂章添加了一個小尾聲。這部作品體現了他在旋律和主題創作方面的卓越才能。

三、歷史地位與評價

(一)同代人評價

蕭頌的學生古斯塔夫・薩馬澤伊寫道,肖松「將在法國音樂史上佔據顯赫地位,這是對他一生致力於美好、工作和理想的公正回報」。皮埃爾・路易在給蕭頌夫人的慰問信中也高度評價了蕭頌,稱「從來沒有一個更優秀的人…… 每次我都被他…… 每一個姿態中散發出來的令人欽佩的善意所打動。在他生命的每一刻,他都覺得有必要給人們帶來幸福。每個人都愛他」。

(二)後世影響

雖然蕭頌可能不如德布西那樣聞名於整個世界,但他對法國音樂的貢獻功不可沒。他既承擔了傳承和紐帶的角色,又大大推進了法國音樂風格和潮流的發展。從法蘭克到德布西這近一百年的法國音樂歷史中,蕭頌的作品在法國音樂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好文分享

《完美詩曲的掌聲》

文.Zoe 佐依子

今年是俄羅斯作家屠格涅夫兩百年(Ivan Turgeney, 1818 - 1883)的冥誕,這位與托爾斯泰同一時期的文豪,長時間地為愛情走天涯,幾乎大半輩子都住在巴黎(他在巴黎近郊過世)。他二十七歲那年,就因為聽到一個無法忘懷的歌聲,他找到了一生的最愛,他們的戀愛故事到現在仍像文學小說般的朦朧夢幻。還好他們是生在那個特別的時代與城市,出生在不用擔憂經濟的家庭,與各自活躍在自己的藝術專長領域裡。

屠格涅夫有著傲人的著作,然而,他個人的戀愛故事也讓音樂家為他寫下了一首在音樂史裡被稱為最完美的曲子:給小提琴的詩曲(Poeme)。這位作曲家是屠格涅夫與情人的好友,他的父親是負責當時巴黎都市更新的建商,富有到不行,然而這位獨生子卻只想作曲,全身的細胞都是天才,但是個性內向,又慢工出細活,這首詩曲在他四十二歲時在巴黎首演,是他一生中作品得到最多掌聲的一次。過了兩年,他在一次腳踏車意外過世,他的名字叫蕭頌(Ernest Chausson, 1855 - 1899)。

蕭頌在大學學的是法律,他也擔任當時剛成立沒多久的法國音樂協會秘書。他作品很少,跟好友德布西比起來常讓他信心缺缺,但他從未停止作曲,只是速度很慢。

他喜歡穿梭在幾個巴黎特定的藝文沙龍,當時最著名的莫過於女中音菲亞多(Pauline Viardot, 1921 - 1911)為主人的聚會。

菲亞多夫人就是讓屠格涅夫愛一輩子的女性,不但是女中音也是作曲家,她最好的朋友是作家喬治桑(George Sand, 1804 - 1876),與蕭邦(Frederic Chopin, 1810 - 1849),還有德國的克拉拉舒曼(Clara Schumann, 1819 - 1896)。每次克拉拉到巴黎表演,她倆就像是一對姊妹般有著說不完的話,蕭邦寫的歌曲都是為菲亞多夫人量身訂做的,可以想像菲亞多夫人在當時是一位人人敬佩的音樂家。她未婚時,有許多人追求她,但一位比他年長二十二歲的劇場經理兼小說家娶了她,讓她可以毫無後顧之憂地去發展她的音樂事業,她的名聲不是只有歐洲,在俄羅斯也是極受歡迎,屠格涅夫就是這樣被她迷上,甚至將他以前跟家中女傭生的女兒送到巴黎讓菲亞多夫人來教養。有一天,當這位小女孩中學畢業時,屠格涅夫到學校去看她,她彈了一首貝多芬奏鳴曲給父親聽,屠格涅夫都流淚了,他沒想到菲亞多將她教育得這麼好。

但別忘了,菲亞多夫人已婚而且有小孩,有趣也令我們難以想像的是:菲亞多先生並不介意屠格涅夫與自己太太的戀情,反而說:

「不如你就住跟我們一起好了。」所以這種「三人行」的戀情讓屠格涅夫寫了一部小小說:《勝利的愛情詩曲》。

故事發生在文藝復興時期的翡冷翠,住了一位畫家與音樂家,他倆人是無話不說的好友,他們同時都愛上了一位美麗的女孩,但女孩最後選了畫家,音樂家默默地離開到東方去流浪。過了四年之後,女孩與畫家都膝下無子,然而音樂家回來了,帶來了東方的稀世珍寶還有一把小提琴。

在歡迎會的晚上音樂家以這把琴演奏了一首極有異國情調的熱情樂曲,這首樂曲的旋律似乎能將人弄得意亂情迷,晚上不停地做夢。這樣連續了幾天,音樂家覺得打擾太久必須離開,但他的琴聲卻已經在這對好友夫妻身上似乎下了咒語,於是畫家與音樂家差點爭執出了事,但是最後還好相安無事。音樂家離開了,而美麗的女孩腦海裡還是那首揮之不去的詩曲,而且也發現,她的身體裡起了變化…

這篇小小說讓蕭頌想起到菲亞多夫人家時看到的種種畫面,其實那時還有一位年輕作曲家也是因為三角戀愛而受到挫折,那就是佛瑞(Gabriel Faure, 1845 - 1924),他當時愛上了菲亞多夫人的女兒,然而五年的戀情竟然愛人移情別戀,這也是蕭頌親自目睹的戀愛故事。於是文學加上兩段活生生的三角戀愛,讓蕭頌醞釀出這樣一首像排山倒海般的驚人之作。

這首小提琴曲一開始是非常弱的小提琴獨奏,樂團加進來之後像是戀人對話一般,漸漸地天雷勾動地火,燃燒到最高點,最後回到原點... 全曲就像一首敘事詩真摯又人,難怪被稱為最完美的樂曲。

但別忘了,這首完美的詩曲是來自這群多情種子開的花朵,只是化成音符的花朵,將永不凋謝…(本文作者為比利時國際伊莉莎白聲樂大賽得獎者、美國茱莉亞音樂學院碩士)
屠格涅夫(Ivan Turgeney, 1818 – 1883)

 

蕭頌:詩曲介紹

蕭頌寫作《詩曲》,是應小提琴演奏家尤金‧易沙意(Eugène Ysaÿe)之小提琴協奏曲委託請求而寫。

開始構思之後,蕭頌覺得自己無法勝任協奏曲的譜寫,於是他寫信給易沙意:「我幾乎不知道從哪裡開始創作協奏曲,這是一項艱鉅的任務,是魔鬼自己的任務,但我可以應付較短的作品…」(I hardly know where to begin with a concerto, which is a huge undertaking, the devil’s own task. But I can cope with a shorter work. It will be in very free form with several passages in which the violin plays alone)

接下來,蕭頌於 1896 年 4 月份開始寫作這首詩曲,並於 6 月 29 日於義意大利佛羅倫斯度假時終於完成。

前前後後,《詩曲》共有寫了三個不同版本的:與管弦樂團合作版本;鋼琴伴奏版本(後來由其他人重寫);後來發現的小提琴、弦樂四重奏和鋼琴版本,是他於1892年為鋼琴、小提琴和弦樂四重奏音樂會之同時期作品(1892)。

這些版本的小提琴獨奏部分,除了一個小細節外都是相同的(維基百科)。

《詩曲》主要架構為降E大調,曲長約16分鐘。

最終樂曲題獻給尤金‧易沙意,而易沙意也在樂曲完成後演出此曲。

 

重要段落與主題介紹

三段體結構

  1. Lento e misterioso
  2. Animato
  3. Finale

1:40 violin 1st entrance

3:42 violin 2nd entrance

 

重要音樂動機分析:

序奏(0:00)

 

 

第一主題(1:41)

 

 

第二主題(5:41)

 

 

第三主題(6:49)

 

 

Animato(8:40)

 

 

Poco lento(10:18)

 

 

Allegro(12:51)

 

 

Finale(15:06起)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 前往蹦藝術 Podcas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馬上分享給更多喜愛音樂的好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