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丹麥作曲家尼爾森
丹麥作曲家卡爾‧尼爾森(Carl August Nielsen, 1865-1931)音樂創作種類完整,風格豐富多變,曲種更從歌劇、戲劇作品、協奏曲、管弦樂作品、室內樂、鋼琴音樂、管風琴音樂、 藝術歌曲、民謠創作、合唱作品等等,幾乎無所不包。
在近代音樂史上,尼爾森與挪威 葛利格(Edvard Grieg, 1843-1907)、芬蘭 西貝流士(Jean Sibelius, 1865-1957)可說是北歐古典音樂最具代表性之三位作曲家;巧合的是,尼爾森與西貝流士同年出生(1865年),而葛利格大他們22歲,所以就年代上,可說幾乎是相互重疊,互相影響。

尼爾森多才多藝,除了是作曲家,也是樂團指揮、小提琴演奏家與音樂教育家,在丹麥是具有指標性的樂界重要人物,丹麥於尼爾森出生地奧登斯(Odence)更是自1980年起更是以他為名,舉辦多屆丹麥最重要的國際音樂大賽:「卡爾.尼爾森國際音樂大賽」(Carl Nielsen International Music Competition)。

在以他為名的國際音樂大賽三大項目中,三大項目「小提琴」、「長笛」與「單簧管」,恰巧就是他所創作過的最知名三首協奏曲(依創作年份排序):
- 小提琴協奏曲 op.33 (1911)
- 長笛協奏曲 (1926)
- 單簧管協奏曲 op.57 (1928)
大賽主辦單位於國際間選出三位最具代表性音樂家擔任榮譽顧問,分別如下:
- 小提琴 – Nikolaj Znaider
- 長笛 – Emmanuel Pahud
- 單簧管 – Martin Fröst
三位音樂家的經歷輝煌,在此不再贅述,大家可以點擊↑他們個別名字之超連結進入觀看。
音樂欣賞
小提琴協奏曲(Nikolaj Znaider)
長笛協奏曲(Emmanuel Pahud)
單簧管協奏曲(Martin Fröst)
2019年 卡爾尼爾森室內樂大賽 Carl Nielsen International Chamber Music Competition 2019 Ensemble Ouranos | 演奏曲目 À. Dvorak : String quartet n°12, « American » 11:20 Jean Francaix: Wind quintet no. 1 22:30 Carl Nielsen: Wind quintet
尼爾森 生平簡介
(基本資料整理於網路與維基百科,並附上超連結方便檢索)
卡爾・尼爾森(Carl August Nielsen,1865 年 6 月 9 日-1931 年 10 月 3 日),被譽為丹麥音樂史上最偉大的音樂家,也是北歐現代音樂的重要先驅。除了是作曲家之外,尼爾森也是小提琴家及指揮家,作品風格融合民族特色與創新技法,對後世作曲家影響深遠。
卡爾·尼爾森於1865年生於丹麥富恩島(Fünen)的小村,歐登斯(Odense)。家裡位於歐登斯南部小村庄 Sortelung的一個油漆工人之家,他的父親尼爾斯.約恩斯(Niels Jørgensen, 1835- 1915),在工餘也兼差在婚禮或其他節慶等場合拉奏小提琴,家中十二個孩子,尼爾森排行第七。
如童話般美麗的歐登斯(Odense)空拍風景

依據斯堪那第亞半島的民俗,孩子會以父親之名為性,因此尼爾森的姓氏便來自父親之名「Niels」,成為了「Nielsen」。
為8歲的時候他就與父親以及當地的教師學習小提琴,很快他開始學習管樂器,吹奏號角(Signal Horn)與長號,在軍樂隊中工作長達14年。這段日子也在他的自傳《富恩島上的童年》(1927年)裡有所描述。
1883年他到哥本哈根皇家音樂學院學習。他的主修樂器是小提琴,並曾得到過作曲家如尼爾斯·加德的鼓勵。1888年他的初創作《弦樂小組曲》 op.1獲得成功。1889年他成為哥本哈根皇家劇院小提琴手。後來獲得了一份獎學金,1890年赴德國深造。
1891年尼爾森在巴黎認識了雕刻家安.瑪莉.波德森(Anne Marie Brodersen, 1863-1945),同年兩人於義大利福羅倫斯結婚。兩人白頭到老。1892年尼爾森完成第一號交響曲,1898年為妻子創作《愛之頌》(Hymnus Amoris)。1902年尼爾森親自指揮歌劇《掃羅與大衛》(Saul og David)首演,同年完成了第二交響曲《四種氣質》(De fire temperamenter)。
音樂風格與重要成就
- 早期風格:受浪漫主義影響,作品如《第一交響曲》(1890-1892)帶有布拉姆斯的風格。
- 成熟風格:融合半音化和聲、對位法、動機發展及多調性,形成獨特的「漸進調性」(Progressive Tonality),常以不同調性起始與結束樂章。
- 代表作品:
- 六部交響曲:每首均具突破性與進階感。《第二交響曲「四種氣質」》(1902)以希臘哲學概念為基礎;《第四交響曲「不朽」》(1916)寫於一戰,頌揚生命頑強;《第五交響曲》(1922)首創小鼓即興段落,預示機遇音樂;《第六交響曲「純樸」》(1925)回歸古典與現代的平衡。
- 協奏曲:《小提琴協奏曲》(1911)、《長笛協奏曲》(1926)與《單簧管協奏曲》(1928)均為經典,尤其長笛協奏曲廣受演出。
- 歌劇:《掃羅與大衛》(1902)與《假面舞會》(1906)風行丹麥,結合戲劇性與民族元素。
- 室內樂與歌曲:《管樂五重奏》(1922)、《徒勞小夜曲》(1914)及大量丹麥民歌改編歌曲,深具地方色彩。
音樂欣賞
尼爾森:第一號交響曲
尼爾森在擔任皇家劇院小提琴手期間,深受華格納與布拉姆斯的影響,但他創作自己的交響曲時,則試圖突破德國浪漫主義的框架,融入北歐的自然氣息與民族情感。此作題獻給其恩師尼爾斯・加德,以 G 小調貫穿全曲,展現磅礡的戲劇性與內斂的抒情性。
曾有樂評形容其音樂「從第一個音符到最後一個音符都緊扣聽者心弦」,但亦曾有評論此作品「節奏緊湊、情緒壓抑,令人喘不過氣」。
樂章結構與音樂分析
全曲共四個樂章,打破傳統快慢交替的模式,以三個快板與一個行板構成,可以看出尼爾森欲打破傳統交響曲樂章結構之想法:
-
第一樂章:高傲的快板(Allegro orgoglioso)
以 G 小調奏鳴曲式展開,弦樂與木管交織出莊嚴而憤怒的動機,猶如北歐峽灣的洶湧波濤。主題發展充滿衝突性,顯示布拉姆斯的影響,而突如其來的調性轉換(如 C 大調插入句段落)已隱現尼爾森日後「漸進調性」的雛形。 -
第二樂章:行板(Andante)
轉為 E 大調,旋律優美而憂鬱,猶如田園詩般寧靜。單簧管與小提琴的對話充滿敘事性,中段的半音化處理暗示內心的掙扎,預示作曲家日後對情感深度的探索。 -
第三樂章:從容的快板(Allegro comodo)
樂曲轉以 G 大調詼諧曲形式呈現,音樂與節奏皆變得活潑跳躍,木管與弦樂的俏皮對答蘊含北歐民間舞曲的歡樂氣息。尼爾森在此首次運用多聲部對位,展現豐富的層次變化。 -
第四樂章:熱烈的快板(Allegro con fuoco)
回歸 G 小調,以旋渦般的動機與強烈的力度對比達到高潮。樂章以 C 大調勝利性的尾聲收束,象徵掙脫束縛的解放感,這種開頭與結尾調性的轉換,成為尼爾森創作的標誌性手法。
音樂欣賞
尼爾森:第二號交響曲《四種氣質》(four temperaments)
尼爾森在此作品中融合浪漫主義的抒情性與嶄新的調性實驗。他運用「漸進調性」手法,讓樂章起始與結束於不同調性,打破傳統對稱結構。例如,第一樂章以 E 小調開始,卻以 C 大調結尾,這暗示每種氣質間的轉化與生命的多樣性。
全曲共四個樂章,每個樂章以不同速度與情感特質對應一種氣質:
-
第一樂章:激怒的快板(Allegro collerico)
以奏鳴曲式展現「暴怒」的激烈性格。弦樂與木管交織出衝突性動機,猶如憤怒的吶喊與狂亂的掙扎,音樂充滿強烈的戲劇張力,象徵情緒的爆發與不羈的生命力。 -
第二樂章:舒適而恬靜的快板(Allegro comodo e flemmatico)
此樂章結構較自由,以平穩的節奏與優美旋律呈現「冷漠」的理性與從容。木管與弦樂的對話流暢寧靜,猶如平靜湖面倒映著沉思的靈魂,展現內斂克制的氣質。 -
第三樂章:憂鬱的行板(Andante malincolico)
三部曲式刻畫「憂鬱」的深沉情緒。單簧管與大提琴的獨白帶著傷感基調,樂句如歎息般縈繞,營造出淒美而內省的氛圍,猶如面對生命無常的靜默沈思。 -
第四樂章:樂觀的快板(Allegro sanguineo)
以回旋曲式詮釋「樂天」的熱情與活力。明亮的木管旋律與節奏強勁的弦樂相互呼應,音樂充滿朝氣與希望,猶如陽光穿透陰霾,展現對生命的樂觀信念。
1903年他同妻子同去希臘旅遊,旅途中創作了序曲 《赫利俄斯》(Helios)。1905年他辭去了皇家劇院小提琴手一職,1906-14年間一直在皇家劇院轉為擔任指揮一職。1906年輕歌劇《化裝舞會》(Maskarade)首演,此劇根據丹麥文學之父路德維希·霍爾堡(Ludwig Holberg, 1684-1754)的喜劇寫成。1912年才首演的第三交響曲《開闊》(Sinfonia Espansiva)和他同年創作的《小提琴協奏曲》op.33與《第二號小提琴奏鳴曲》也使他名揚海外,成為了丹麥具代表性的作曲家。
音樂欣賞
尼爾森:第三號交響曲《開闊》
1915年起尼爾森在哥本哈根音樂院任教,此外,1915至1927年間,尼爾森也擔任音樂協會指揮,除了丹麥音樂外,對於北歐其餘各國的作曲家,尼爾森的音樂也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一戰期間,他寫了第四交響曲《不朽》(The Inextinguishable, 或翻譯為《不可毀滅》),象徵世界大戰這段艱困時期對於尼爾森人生觀產生的重大影響~同時他個人和事業方面都遇上危機(因大戰關係而失去穩定工作)。後來他寫了第五交響曲和清唱劇《富恩島之春》(Fynsk foraar),也是丹麥人非常喜愛的一部作品~
音樂欣賞
尼爾森:第四號交響曲《不朽》
第四號交響曲《不朽》
精彩的定音鼓段落:
音樂欣賞
尼爾森:第五號交響曲
1922年第五交響曲和清唱劇 《富恩島之春》兩部作品首演,同年他與作曲家們 Thorvald Aagaard,Thomas Laub 和 Oluf Ring 出版歌曲集。同樣1922年他為五位音樂家朋友寫了木管五重奏,原本他打算為五重奏的每一位成員都創作一首協奏曲,但他後來只完成了長笛協奏曲(1926)與單簧管協奏曲(1928)。
1925年是尼爾森60大壽,這年丹麥舉國慶祝。晚年的尼爾森的音樂作品於國外演出更加頻繁,他的晚期作品,如兩首管樂協奏曲、第六交響曲《純樸》(Sinfonia semplice, 1925)和《三首鋼琴作品 op.59》(1928),音樂語言更現代化,也更加交響化,成為丹麥音樂於國際舞台之首要創作者。1931年起,尼爾森獲聘擔任哥本哈根皇家音樂院院長,成為丹麥舉足輕重的音樂代表人物,但同年10月3日,就在他欣賞廣播播出自己音樂時,因長期心絞痛而心臟病突發導致身亡,享年66歲。
這突然的噩耗震驚丹麥,國家於哥本哈根皇家大教堂為他舉辦隆重的葬禮,也在國幣100元克朗上印製他的肖像,已示永遠的追思與懷念。作曲家留世的最後一部大型作品為管風琴大型作品《Commotio》(1931),也是唯一一部大型管風琴作品。
音樂欣賞
尼爾森:第六號交響曲《純樸》
100克朗人物
丹麥紙幣(1克朗約合 新臺幣4.63元)
丹麥於1997年將國家紙幣全新改款,面值50克朗 到1000克朗。後於 2002-2005年,再添加了額外的紙幣防偽安全技術。
(基本資料整理於網路與維基百科,並附上超連結方便檢索)
圖片 | 面值 | 尺寸 | 主色 | 描述 | 日期 | |||||
---|---|---|---|---|---|---|---|---|---|---|
正面 | 反面 | 正面 | 反面 | 水印 | 首印 | 發行 | ||||
50 克朗 | 125 × 72 毫米 | 紫羅蘭色 | 薩靈海峽橋 | The Skarpsalling Vesse | 該紙鈔面值和在羅斯基勒峽灣的Skuldelev維京船 | 2009 | 2009年8月11日 | |||
100 克朗 | 135 × 72 毫米 | 橙黃色 | 小貝爾特橋 | The Hindsgavl Dagger | 2010 | 2010年5月4日 | ||||
200 克朗 | 145 × 72 毫米 | 綠色 | 克尼普橋 | Langstrup Belt Plate | 2010 | 2010年10月19日 | ||||
500 克朗 | 155 × 72 毫米 | 藍色 | 亞歷山德拉王后橋 | The bronze pail | 2011 | 2011年2月15日 | ||||
1000 克朗 | 165 × 72 毫米 | 紅色 | 大貝爾特橋 | 雷鳴太陽戰車 | 2011 | 2011年5月24日 |
自2016年起,丹麥宣布進入無紙鈔社會。 【相關新聞】 →丹麥宣布2016年起不再使用鈔票、零錢,全民用嶄新的方式購物!
講到錢錢,大家應該都很感興趣XD~那世界上最美的紙鈔,又在哪裡呢? 【相關新聞】 →世界最美的挪威漸層紙鈔
挪威是個海洋國家,下面這款1000元面額的新設計是以紫色為基底,貨幣正面是挪威著名的海洋風光

500元的新設計則以土黃色為主,貨幣正面是挪威著名的帆船:

影片欣賞:
尼爾森《阿拉丁組曲》op.34
1. Oriental Festival March (No.11) 2. Aladdin's Dream/Dance of the Morning Mist (No.22) (2:44) 3. Hindu Dance (No.16) (5:38) 4. Chinese Dance (No.14) (8:46) 5. The Marketplace in Ispahan (No.7) (12:01) 6. Dance of the Prisoners (No.15) (16:53) 7. Negro Dance (No.17) (22:03) The Philharmonia Orchestra Conducted by Paavo Järvi
尼爾森交響曲中的 “壞壞” 片段: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