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北講堂】2022下半年系列(二)德國.現代劇樂先驅.華格納
miaobei-art-center-x-bonart-music-lecture-2022-2-2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積厚流光 音樂群雄 Part.2
橫跨歐洲五國.十九世紀的最美的音樂人文風情
藝文講堂為日前重要的藝文參與模式,為營造藝文共學常態環境,本系列苗北講堂音樂講座以「積厚流光 音樂群雄 Part.2」為發想,接續上一期偉大作曲家.人文風情系列,以橫跨歐洲各國,十九世紀浪漫風華為主軸,由超人氣音樂導聆人林仁斌老師用精彩的故事,帶您穿越時空,輕鬆悠遊古典音樂美妙的領域,讓您瞬間化身音樂欣賞達人。
主講:林仁斌老師(蹦藝術網站執行長)
報名資訊
(一)報名方式: ◆線上報名,點選上方「馬上報名」,填寫完google表單後,完成繳費。 ◆臨櫃報名,至苗北藝文中心服務台填寫報名表,並完成繳費。 ◆郵寄報名,填妥報名表(請自本頁面下方下載),並且完成繳費,將報名表郵寄至苗栗縣竹南鎮公園路206號苗北藝文中心(信封請註明:111-1苗北講堂)。 ◆電子郵件報名,填妥報名表(請自本頁面下方下載)並完成繳費,將報名表寄至:ychuang@miaobeiac.org,主旨:111-1苗北講堂,即完成報名。 (二)繳費資訊 ◆ 現場繳費:請攜帶報名表至苗北藝文中心服務台 ◆ 線上匯款 匯款帳戶: 戶名:苗栗縣苗北藝文中心 銀行:臺灣土地銀行頭份分行(0050212) 帳號:021-051-051-316
苗北藝術學苑111-2苗北講堂課程網頁
歐洲五國.六種音樂風情
(二)德國.現代劇樂先驅.華格納
“先具備想像力,才能創造真實” — 華格納
111年8月21日(星期日)10:00
華格納(Wilhelm Richard Wagner,1813-1883)與威爾第同樣出生於1813年的德國,不但是《樂劇》的催生者,從撰寫劇本、創作音樂甚至籌建拜魯特音樂節,塑造出現代劇場音樂的雛形,最終形成了「整體藝術」這項全新的表演藝術概念。在他一生不凡的際遇裡,才華洋溢卻也爭議無數,無論是音樂或言論,始終是令人無法忽略的存在。這場音樂講座中,林仁斌老師為您詳解這位被視為歐洲音樂史上最具爭議人物的生平、言論與美妙的音樂。
先來個兩小時不間斷的華格納精彩音樂XDD
1) 0:00 A Valquíria: Cavalgada das Valquírias (Die Walküre: Ride of the Valkyries)
2) 5:39 Rienzi: Abertura em ré maior (Overture to Rienzi) 3) 17:30 Lohengrin: Preludio do Terceiro At (Lohengrin: Prelude to Act III) 4) 21:04 O Idílio de Siegfried (Siegfried Idyll) 5) 39:21 Abertura de O Navio Fantasma (Overture to The Flying Dutchman) 6) 50:16 Abertura de Tannhäuser (Overture to Tannhäuser) 7) 1:05:34 Os Mestres Cantores de Nuremberg Abertura (Overture to the Mastersingers of Nuremberg; however, the introduction is missing) 8) 1:14:50 Tristão e Isolda: Prelúdio (Tristan und Isolde: Prelude) 9) 1:23:08 Tannhäuser: Bacanal (Tannhäuser: Bacchanale) 10) 1:35:28 Lohengrin: Prelúdio (Lohengrin: Prelude to Act I) 11) 1:45:23 O Ouro de Reno Entrada dos Deuses no Valhalla (Das Rheingold: Entry of the Gods into Valhalla) |
歌劇作品
《華格納作品目錄(Wagner-Werk-Verzeichnis)》(WWV)中,一共收錄的他的作品共有113件,其中包括未完成的以及計劃中的作品,如果將未譜曲劇本、構思及失蹤的作品除去,剩下82部;如果再細數真正完成的歌劇作品,一共十部。
*資料取自維基百科,並附上超連結方便檢索。
中文名稱 | 原文名稱 | 首演年份 |
仙女 | Die Feen | 創作於1833-34,首演於1888年 |
禁戀 | Das Liebesverbot | 創作於1834-36,首演於1836年 |
黎恩濟 | Rienzi | 1837 |
漂泊的荷蘭人 | Der Fliegende Holländer | 1843 |
唐懷瑟 | Tannhäuser | 1845 |
羅恩格林 | Lohengrin | 1848 |
崔斯坦與伊索德 | Tristan und Isolde | 1859 |
紐倫堡的名歌手 | Die Meistersinger Von Nürnberg | 1867 |
尼貝龍根的指環 | Der Ring des Nibelungen
I.Das Rheingold |
I.萊茵的黃金(1854) II.女武神(1856) III.齊格菲(1871) IV.諸神的黃昏(1874) |
帕西法爾 | Parsifal | 1882 |
華格納的生平
*生平取自「知識百科」
1813年5月22日出生於德國萊比錫,父親是當地警察局書記員,在華格納六個月大時因傷寒過世。母親在1814年改嫁與丈夫一位具有演員、作家及畫家等多重身份的好友蓋耶爾。
華格納的母親改嫁後隨蓋耶爾遷居德勒斯登,蓋耶爾對華格納非常仁慈,但是在華格納七歲時,他也不幸去世了。1822年華格納進入教會學校就讀,除了在文學和哲學上比較出色曾經得到學校詩作比賽的優勝外,其他科目都是一蹋糊塗,高中他讀的還是「後段班」,自尊心曾經大受打擊;華格納十四歲就顯現出不凡的戲劇才華,他撰寫了生平第一部劇本「萊巴德與阿德萊達」。 同時華格納也開始學鋼琴,但那時候他對音樂的熱情並不如文學那么強烈,而且也懶於練琴,所以終其一生鋼琴彈得都不是很好。 1827年華格納全家遷回萊比錫,1828年15歲的華格納欣賞了貝多芬的第七號交響樂,心靈受到巨大的震撼,從此他下定決心要成為一位偉大的作曲家,母親為了幫助愛子完成計畫,為他請了一位音樂教授Theidir Weinlig,在他的指導下,沒上過音樂院的華格納突飛猛進,終成一代大師! 1831年華格納進入萊比錫大學選修哲學,沒多久即因為生活過於放縱而遭退學。此時他對音樂仍有很大興趣,就追隨湯瑪斯教會的合唱指揮溫利格學習作曲,並且和溫利格一同工作了半年,使他獲益良多。 1832年華格納完成一首C大調交響曲,他將此曲帶往維也納希望能得到演出機會,但卻遭到冷落失敗而返。回程途中在布拉格寫下歌劇『婚禮』的劇本,返抵萊比錫後著手為該劇譜曲,這齣歌劇雖然並沒有完成,但已為華格納往後自己寫劇本並且譜曲開了先例。 1833年華格納應伍茲堡歌劇院邀請出任合唱指揮,使他有更多的機會實地接觸歌劇演出,並從中學習創作歌劇技法。隔年就完成了第一部歌劇作品『仙女』,1836年春天寫出『愛的禁令』,不過這兩部歌劇都沒有得到正式演出的機會。 由於接連兩齣歌劇都無法上演,華格納的經濟非常困窘,為了增加收入,他轉到馬德堡的一個小歌劇團當指揮,並於1836年11月與歌劇團中女演員敏娜結婚。 1837年夏天,華格納與妻子前往俄國里加,擔任當地歌劇院指揮,並開始著手創作歌劇『黎恩濟』。由於華格納收入不豐又不知節儉,家庭經濟更加惡化。1839年3月為了躲避債主追討,與妻子搭船逃往英國。在航行途中遇到暴風雨,促成兩年後華格納寫作歌劇『漂泊的荷蘭人』。1839年9月華格納從英國前往巴黎發展,然而巴黎樂界對這位沒沒無聞的新人並不感興趣。 雖然於1840年完成了『黎恩濟』,1841年又推出『飛行的荷蘭人』,但是這兩齣歌劇在巴黎也都得不到上演機會,在巴黎的三年間生活極端貧困,甚至因欠債而兩度下獄。這一段困苦的日子使得華格納原本就談不上高貴的個性,變得更加自私而無情,對於一切倫理道德的規範,也都採取敵對的態度。 1842年『黎恩濟』終於獲得在德勒斯登上演的機會,『黎恩濟』的演出是華格納生命中的轉捩點,它的成功使華格納得到了德勒斯登歌劇院指揮的職務。1843年『漂泊的荷蘭人』也在德勒斯登推出,雖然它不及『黎恩濟』成功,但又使華格納獲得了薩克森宮廷音樂監督的工作。 1845年華格納完成『唐懷瑟』,觀眾的反應卻頗為冷淡。1848年華格納又創作了『羅恩格林』,這部歌劇直到兩年後才得到演出的機會,由李斯特在威瑪舉行首演。 1849年德勒斯登爆發革命,華格納因參與革命活動被通緝。最先逃到威瑪在李斯特家中暫避風頭,之後在李斯特協助下逃往瑞士,並且以政治犯身分在蘇黎士定居。在瑞士的前幾年華格納暫停音樂創作而埋首於理論著述,完成了多本重要著作,其中在『歌劇與戲劇』一書里,首次發表了他的歌劇原則,他預言未來的歌劇必將捨棄過去慣用的詠嘆調和宣敘調,音樂與劇本會更緊密配合,而且也會加入其它藝術而成為一種統一的藝術作品,他並稱這種新的戲劇型式為『樂劇』。 完成了理論著述後,在蘇黎士的一些朋友熱心贊助下,華格納開始恢復音樂創作。在這些新朋友中,富商威森東克不但以金錢援助華格納,更提供華格納舒適的住宅,然而華格納後來竟與威森東克的妻子瑪黛德談戀愛。儘管華格納有道德上的缺失,但他與瑪黛德之間的這段戀情也成了他創作的動力,使得此後數年成為華格納一生中創作最豐富的時期。 1852年華格納寫了『女武神』,1853年完成『萊茵河的黃金』,連同他在德勒斯登時期即已寫成的『諸神的黃昏』和『齊格菲』兩部劇本, 尼貝龍根的指環劇本至此都已完成。1853年至1857年間華格納便埋首於這套聯篇樂劇的譜曲工作,然而由於這套樂劇太過龐大,再加上忙於其他事務,於是譜曲工作在未完成前已先暫告段落。 1857年8月華格納開始譜寫『崑斯坦與伊索德』,也於此時妻子敏娜發現他與瑪黛德間之戀情,為了挽回婚姻,敏娜佯稱心臟有毛病必須到威尼斯休養,華格納不得已只好搬出威森東克提供給他的居所隨妻子一同到威尼斯。 1859年8月華格納在威尼斯完成了『崑斯坦與伊索德』這齣隱含著他與瑪黛德間戀情的樂劇。1860年德國政府赦免了華格納參與革命的罪行,使他終得以返回祖國。回國後華格納以指揮家的身份巡迴各地演出,他除了介紹自己的作品外,也演奏貝多芬及其他作曲家的曲子,華格納成了一位著名的指揮家。 1862年敏娜無法再忍受丈夫的風流因此分居。1864年華格納遇到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貴人巴伐利亞年輕的國王路德威二世。路德威二世延聘華格納到慕尼黑,提供他一切生活及音樂上的需要,讓他可以安心創作。從1864年起到1883年去世為止,華格納過著他一生中最優渥的生活。 有良好條件的配合,華格納便進一步著手實現自己的音樂理想。首先他請了當時著名的鋼琴家、指揮家、李斯特的女婿畢羅到宮廷劇院來擔任指揮,自己則專心創作。畢羅對華格納相當崇拜與尊敬,他成了華格納的得力助手,也總是不遺餘力地推廣華格納的作品,然而華格納卻與畢羅的妻子柯西瑪暗通款曲。 1865年柯西瑪為華格納生了一個女兒,取名為伊索德,但畢羅卻仍然被蒙在鼓裡,一年後柯西瑪又為華格納生了一個女兒,至此華格納決定將柯西瑪據為已有,1866年秋天他們兩人一起到瑞士。李斯特知道這件事情後非常震怒,許多年都不肯原諒柯西瑪和華格納,而畢羅更是傷心至極。 不過李斯特和畢羅都沒有因華格納的不義而影響他們對華格納的藝術評價,他們仍然努力推介華格納的作品,也顯示出他們為了藝術而展現寬大與無私的胸懷。 1866年華格納原配敏娜去世。 1868年華格納推出『紐倫堡名歌手』,完成該劇後,他便著手繼續譜寫已擱置了十二年的『尼貝龍根的指環』。1869年柯西瑪為華格納生了一個兒子,取名為齊格菲。1870年初畢羅與柯西瑪完成離婚,年中華格納即與柯西瑪正式結婚。 華格納多年以來一直希望建造一座符合自己理想的劇院,專門上演自己的作品,這個心愿因路德威二世的支持,以及華格納四處募款並復出旅行演奏而於 1873 年付諸實現。該劇院建造於巴伐利亞境內的古城拜魯特,興建過程中華格納不但親自監造,還將自己許多關於劇場設計的理論運用於劇院中。劇院於1876年落成,並於同年8月舉辦首屆拜魯特音樂節,演出全本『尼貝龍根的指環』。 之後華格納並未停止創作,他又花了六年時間寫了最後的一部樂劇『帕西法爾』,於1882在拜魯特首演。不久後華格納心臟病發作,於1883年2月13日病逝於威尼斯,家人將遺體運回拜魯特,在舉行了盛大喪禮後將他葬在自家華宅的庭院內。 |
華格納位於拜魯特的墓園
歌劇《黎恩濟》背景與演出
*以下文字出自《新歌劇藝術的領路人理察.華格納:承接莫札特的歌劇傳統,開啟後浪漫主義歌劇作曲潮流》(劉昕, 劉星辰編, 2022)
1837年,英國作家布爾維.李頓(Bulwet Litton)寫了一部風靡一時的歷史小說《黎恩濟》。華格納被書中的反貴族主題及背叛與暴亂的場面深深吸引並產生共鳴。他決定以此為題材,寫一部「歷史歌劇」。只是沒想到創作這部歌劇竟用了他整整5年的時間。 《黎恩濟》講述了一個發生在14世紀中葉的故事:羅馬貴族飛揚跋扈,無視法律,恣意妄為;以教皇的公證人黎恩濟為首的平民團結起來,與不顧國家利益的貴族和教士抗爭,最後黎恩濟登上了護民官的位置。可是那幫貴族不甘心失去以前的權力,約定在羅馬慶典時暗殺黎恩濟。 阿德里亞諾,一位貴族的兒子,因愛慕黎恩濟的妹妹伊蕾娜,偷偷向黎恩濟通風報信,使黎恩濟逃過一劫。許多貴族被抓了起來,而且被判了死罪。由於阿德里亞諾的求情,黎恩濟釋放了他們。後來那幫貴族違背誓言,向黎恩濟宣戰。黎恩濟帶領武裝起來的市民,徹底剿滅了叛亂者。因為父親也被殺死,阿德里亞諾對黎恩濟懷恨在心。新的德國皇帝選出了新的羅馬皇帝,而黎恩濟對此人選不滿,因此新的羅馬皇帝與羅馬教皇勾結,以剷除黎恩濟。貴族乘機煽風點火,導致羅馬發生新一輪動亂,黎恩濟也被削去了教籍。昔日擁戴黎恩濟的民眾,此刻也背叛了他。到最後失去理智的民眾向身處皇宮的黎恩濟和伊蕾娜投擲石塊和放火,阿德里亞諾本想衝進去救出伊蕾娜,可是皇宮突然倒塌,三人被活埋死去。早在1837年,在華格納最失意的時候,他就已構思出了《黎恩濟》的劇情梗概,並在里加完成了劇本的寫作。 他和米娜曾懷揣夢想,準備在巴黎大展拳腳,而現實卻給了他們當頭一棒。《黎恩濟》的最後三幕是在他生計最艱辛的時候完成的。為了節省開支,夫婦倆只能擠在一間只有十幾平方公尺的小房間裡,這個房間兼有臥室、餐廳、工作室的功能。兩步就從床邊到了書桌,把椅子轉過來就是餐桌,從椅子上站起來就又走到了床前。屋外刮著刺骨的寒風,屋內冷得像個冰窖,只能依靠一個小小的火爐才不至於手腳僵硬。即使是剛做好的飯菜,吃到嘴裡時已變冷變硬,這使華格納留下了胃痛的毛病。每四天才能出去散一次步,這種苦行僧的日子他們過了整整一個冬天。 二十多年後,每當談及這段痛苦的日子,他都忍不住熱淚盈眶。他感激米娜在他最貧賤的時候,能勇敢而冷靜地守護他。為了能讓《黎恩濟》上演,他費盡心思,最後在梅耶貝爾的幫助下,才被德勒斯登劇院接受並於1842年上演。 《黎恩濟》的演出可謂盛況空前:從晚上6點直到午夜,一連六個小時,觀眾你擁我簇,鼓掌聲、喝采聲在劇院不斷地響起。每演完一幕,華格納都被邀請到舞臺接受觀眾雷鳴般的掌聲。那悠揚的小號長音,莊嚴洪亮的曲調,進行曲般的戰鬥主題,英雄落難朱庇特神殿的大火,銅管樂表現的格鬥、遊行列隊場面,舞臺上表現出的陰謀、誓言、祈神、詛咒的劇情……這些強烈的舞臺效果刺激著觀眾的感官,羅馬人的生活、服飾、武器、鎧甲等等一切都使觀眾彷彿置身於14世紀。從頑童到貴族,從士兵到市民,古羅馬那行將衰落的帝國背影深深地刺激著觀眾的神經。演出雖然結束了,可是演員、樂手和觀眾卻遲遲不願離去,他們還沉浸在這盛大的場面中。 演出獲得了巨大成功,但華格納卻已不再喜歡這部歌劇了。他受不了這樣冗長的演出時間,第二天一早就跑到劇院將總譜進行了刪減,可當他下午去看刪減後的排練時,抄譜的人向他道歉說:「對不起,華格納先生,演員們都不贊成刪減。尤其是主演男高音蒂夏切克,他說:『我不願意刪減,這音樂太神聖了。』」 |
BBC製作之華格納紀錄片
BBC製作的紀錄片,一向是業界的標竿。這系列偉大作曲家(Great Composers)從巴哈、莫札特、貝多芬、華格納、柴可夫斯基到普契尼,每位作曲家都深入詳盡地考究生平、加上美妙的精選音樂與專家訪談,可說是大家不容錯過的絕佳知識影片。
19世紀中期法國大歌劇麥亞白爾式歌劇序曲
精彩曲目
女武神的騎行
⟨女武神的騎行⟩是《指環》四部曲第二部《女武神》中第三幕最重要的一段音樂。
透過具有節奏感的設計,豐沛具有爆發力的管絃樂團表現,華格納描畫出神話故事中驍勇善戰的女武神,我們彷彿看見騎著具有長翅神馬,女武神們翱翔天際的颯爽英姿
電影《現代啟示錄》
大導演柯波拉神來一筆,在描寫戰爭的場景中,加入華格納音樂,讓電影更加真實身歷其境,並成為了影史經典:
《唐懷瑟》序曲
《唐懷瑟》採根據德國中世紀傳說而寫,劇本1843年完成,總譜1845年完成在Dresden宮廷劇院親自首演。
華格納於1861年巴黎演出時,順應法國人的喜好加上了芭蕾舞與維納斯堡音樂,因此德勒斯登版較嚴謹,巴黎版則較優美討喜。
華格納的《唐懷瑟》與《羅安格林》屬於被上演次數多高的兩部歌劇,他的寫作方式逐漸脫離義大利歌劇跑馬詠嘆調的影響,逐漸進入整部音樂主題設計的完整化,是他所提倡的「樂劇」逐漸落實的過程。
主角人物唐懷瑟、伊莉莎白、維納斯、沃夫倫、郡主等,每一位角色均具有鮮明性格,也因此讓歌劇戲劇性更強化。
遊唱騎士唐懷瑟因為沉溺在愛神維納斯的肉慾中,甚至在歌唱比賽高歌讚美維納斯而墮入不被允許的靈慾深淵;郡主的姪女,同時也是愛慕著唐懷瑟的伊莉莎白公主,選擇以摯愛的純潔生命拯救唐懷瑟執迷不悟的靈魂,甚至願意替他的罪行贖罪。
《唐懷瑟》序曲,為三段體曲式,以朝聖者的緩步虔誠合唱開端,逐漸進入樂曲高潮,再接著描寫維納斯堡的愛慾音樂,呈現當代世人無法理解之縱慾恣情,再之後回到朝聖者合唱主題再度出現,鐵杖開花~唐懷瑟靈魂終得救贖。
精彩神級日劇《白色巨塔》第一集,財前的隔空手術手勢,哼唱的音樂即為《唐懷瑟》序曲朝聖者主題
《羅安格林》婚禮進行曲
《羅安格林》婚禮進行曲創作於1850年,原即為四部合唱編制,在羅恩格林第三幕第一場出現,也被叫做「婚禮大合唱」,2/4拍子、降B大調、行板。
在四小節前奏開始之後,四部混聲合唱旋律,沈厚隆重而具有威儀之感。
《羅安格林》在威瑪首演,根據德國知名敘事詩天鵝騎士與帕西法爾傳說寫成。
《羅安格林》被稱為華格納的最後一齣「浪漫歌劇」,共分三幕十一場。它的故事源於萊茵河上游的「天鵝騎士」傳說,是華格納一系列聖杯神話中的一部份。
劇情大要是女主角愛兒莎公主被誣告為謀殺弟弟的凶手。愛兒莎面對誣告一無申辯,只是相信夢中所言,一個騎士將前來證明其清白。果然在審判日的最後關頭,河面出現一個白衣銀盔的英挺騎士,坐著天鵝小艇緩緩出現。他就是羅安格林。羅安格林是被派來保衛愛兒莎,為愛兒莎的清白決鬥後,成為愛兒莎的丈夫。
愛兒莎監護人的妻子是個女魔法師,想挑撥愛兒莎與羅安格林的感情,用計讓愛兒莎探問羅安格林的真實身份。原來羅安格林是聖杯騎士之王「帕西法爾」的兒子,身份被揭穿後,必須離愛兒莎遠去。在羅安格林乘著天鵝船離去的時候,愛兒莎悲傷至極而氣絕身亡。(劇情解說取自博客來網路書局)
這首結婚進行曲名符其實,不斷地被改編為鋼琴、管風琴、管絃樂與各式樂器版本,並成為幾乎所有婚禮中最具有代表性之結婚的進場音樂。
歌劇場景
英國皇室婚禮
《指環》主導動機(Leitmotifs)的運用說明
華格納號的示範
好書推薦
《優雅的時光》華格納樂劇22年全記錄
*以下文字出自《優雅的時光》華格納樂劇22年全記錄(楊世彭著,2017)
華格納(Wilheim Richard Wagner)是十九世紀最偉大的歌劇作家之一,1813年生於德國萊比錫,1883年死在義大利的威尼斯,享年69歲。
華格納是浪漫主義時代出色的音樂家,他在作曲、撰文、編劇、指揮、導演,甚至…論戰方面都有相當的成就,但後世最追念他的,乃是他留下的十部歌劇。 本書是作者楊世彭長達22年不斷從美國、香港等地前往拜羅伊特戲劇節(德國),每次至少出國十天,聆賞七部以上的樂劇演出,如此非常的專業堅持與長年寫作而成。拜羅伊特劇場是德國一座小城,由華格納親自督工建造完成的完美劇場就座落城中,劇場條件及周圍環境就是為了專業演出,來此除了座無虛席,一票難求,得排隊多年。但專業人士趨之若鶩,欣賞表演時更是如癡如醉,每年7月底至8月底,整整一個月,來自世界各地的樂迷,盛裝出席,演出有時長達五小時,下午開始,結束都已經夜晚10點以後,喜愛之人視之為心靈盛宴,真乃人生中最優雅的時光。 在這種演出模式中,作曲家必須為男女主角在每幕安排一到兩首獨唱及一個對唱,另外三四個主要配角也都需要安排一兩首獨唱或對唱,再加上他們之間該有的三重唱、四重唱,劇情的發展至少會被切割二十幾次,最好的劇作家也無法交代一個動人而比較複雜的故事,而角色的營造,在這種演出裡更屬奢求了。這是西洋歌劇最大的「死穴」,觀衆在觀賞歌劇時絕非追尋故事或要求角色的深度,他們僅求動人的歌唱及美妙的音樂。 |
讀後心得
本書作者做楊世彭旅居美國多年,為科羅拉多大學戲劇與舞蹈學系教授榮退。由於在劇場界與執導莎翁戲劇的國際聲譽,歷年皆為拜魯特音樂節正式邀請觀賞全套作品之唯一華人貴賓:在1995至2016年間,共觀賞68場樂劇,這些輝煌的經驗,已成歷史,不可能再被超越。
光是閱讀楊博士的觀劇經驗已讓我「獻上膝蓋」、「內牛滿面」,因為這些無法被複製的觀劇體驗,是如此珍貴的第一手資訊,更是對於拜魯特音樂節的入門磚。作者不同於許多樂評或音樂人,觀劇總習慣以音樂或歌唱為主之方向,更偏向導演構思以及舞台劇場演出細節之觀察,更是讓總浸淫於音樂中的我,獲得截然不同面向的新知;光是閱讀其中文字,便已經感同身受並深深佩服。(蹦藝術/林仁斌)
Stephen Fry on Wagner (BBC Documentary)
【補充資料】希特勒鍾愛華格納的七個理由
英雄主義、熱愛德國神話、從虛構中建立真實的自我
從華格納充滿爭議的反猶太思想,看二戰魔王希特勒為何獨愛華格納的音樂?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