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N音樂】訪問 武林至尊泰斗,長笛界資深掌門人 彼得.盧卡斯.葛拉夫 Peter-Lukas Graf
Interview of Peter-Lukas Graf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前言
葛拉夫大師簡歷 Peter-Lukas Graf 是活躍於國際知名的長笛演奏家。在慕尼黑音樂大賽獲得首獎後,他在Winterthur和Lucerne Festival Orchestra被任命為最年輕的首席長笛演奏家。經過十年主要演奏歌劇和交響音樂會的時光後,他選擇進入瑞士巴塞爾音樂院擔任長笛教授。美國長笛協會亦授予他終身成就獎。葛拉夫曾獲得克拉科夫音樂學院(波蘭)榮譽博士學位。義大利長笛協會亦給予最高榮譽 Presio di carriera flauto d'oro。
採訪當天也是葛拉夫音樂會當天,根據負責接待大師的林姿瑩老師最新內線消息,高齡81的葛拉夫大師抵台這幾天已經被各方記者追問年紀的問題問到有點煩,頻頻抱怨而且對這類問題非常感冒,於是筆者決定要用大師的CD唱片開啟話題,先拉近彼此的距離,再慢慢地切入主題,讓他老人家不要有拘束的訪談感覺。
葛拉夫的長笛專輯張張精品,音色與詮釋皆為當代之最~
幸好當天事前準備的大師的CD真的派上用場,在他意會到筆者已經開始之前,大師已經打開了話匣子,後來聊到一半他問我什麼時候要開始採訪時,筆者則回答說剛剛早就已經在錄音啦~
我們就當作繼續聊聊天,讓我與他分享他的觀念與想法,大師此時才欣然一笑,開心地繼續說著,在此筆者也盡量生動地記錄我們的對話內容:
音樂訪談
林仁斌:
從我高中以來,就一直收集您的CD唱片…(先拍一下馬屁 XD)
(在桌上恭敬地擺出本人珍藏之葛拉夫大師眾多錄音CDs~)
葛拉夫:哇~你有好多好多張唱片,真的!!!(開心)(奏效了…)
葛:你喜歡他們(CD)嗎?
林:(以下簡稱林:)
當然囉,我從錄音中認識您的演奏,也學習到許多音樂詮釋。
葛:(以下簡稱葛:)
多年以來沒想到我錄了這麼多張唱片…(笑)
(大師開始翻看每一張CD,與筆者細數灌錄每一張CD的感受…)
葛:
但…你知道嗎?我從來不聽自己的CD…
林:
真的!?(大吃一驚吃手手)
葛:
所以在我心裡都只留下灌錄這張唱片時的回憶。
林:
真是太特別了,那有哪幾張唱片是您印象最深刻的?
葛:
例如有一張是我與吉他演奏家Konrad Ragossnig 灌錄的「Miniature」(筆者補充:Claves公司,2002年出版),雖然唱片製作人與我之間意見不合,但我記得當時錄音時我們樂器音色平衡的感覺非常美妙,原本這張專輯的名稱叫做「Encores」,後來發行時他們改掉了標題,但我非常記得錄這張唱片時美好的回憶。(聽到沒,葛大師的粉絲們,趕緊去買這張充滿美好回憶的唱片吧~)
另外有一張「Joueurs De Flute」是在日本錄音(筆者補充:Claves公司,1996年出版),當時冬天又冷又凍,我在沒有暖氣的情況之下根本無法好好演奏,所以自然演奏就無法盡善盡美,我不評論我自己的錄音,但對於每張CD,我都留下了屬於我自己的回憶…(笑)
林:
這真的很特別,還有其他您最感興趣的唱片嗎?
葛:
聽唱片並不真的讓我有感動,我對現場的演奏(Live)還是最為喜愛。我對於音樂演奏的感覺,就像是溝通一樣,例如我讀貝多芬的樂譜或是演奏貝多芬時,就是一種與作曲家的溝通。但有時候我聽到一些不好的音樂詮釋時,我也會感覺到生氣或是沮喪;但當我聆聽例如布魯諾・華爾特(Bruno Walter)指揮的貝多芬演奏時,我也會感覺到我跟他建立了一種溝通。
林:
會不會因為您本身也是指揮家,所以您分析樂曲、詮釋樂曲時,會有更深入的想法與分析?
葛:
我不知道…,但身為長笛家的危險之處就是我們只演奏單旋律,而且總是被演奏技術上的困難所困擾。而身為指揮家,在音樂上其實更加自由,也沒有演奏技術的牽絆,因此指揮家總是征服音樂…或許因為如此,指揮樂團更讓我對於樂曲的整體有清楚的感受。
林:
那當您指揮時,最重視的音樂元素是什麼?
葛:
音樂的清楚透徹(Clarity of music)。然後就是試圖讓音樂生動(Live)。表演藝術的詮釋就是一把最好的量尺。至於你提到的元素,我覺得都很難單一去訴說,因為無論音色、和聲、節奏…等等,都無法單獨存在,而且每一首樂曲的注意重點也有所不同。
林:
嗯~我了解了。那讓我們來聊一聊比賽評審經驗好嗎?當您擔任大賽的評審時,演奏者的表現您覺得以什麼最為重要?
葛:
其實去評斷音樂演奏是非常困難的!但是每當比賽時,評審們又必須依照不同的項目去找出每一位演奏者的特質,因此第一件最重要的事情,也就是音樂的開端:音色的特質(Quality of sound)。演奏者如何以最具彈性的方式演奏出長笛的音色,演奏音樂以音色開始也以音色結束,好的音色運用往往是我們評判的最先依據。
然而不同樂器項目的演奏者又有不同的要求標準,例如管風琴演奏者,我們不能只以音色評斷他的演奏,因為那已經是一種工藝與樂器製作師傅的品味了;但以長笛演奏來說我們其實還是應該以音色作為一種評判的依據,所以說雖然都是音樂的演奏,但卻不能一概而論,這中間還是有很大的不同存在的
而且大約是1960年代時,我認識一位英國長笛家Gareth Morris,他在擔任評審時所製作的一項計分方式讓我大吃一驚,是我見過最具系統的評審方式:他將音色、手指、音準、吐舌、音樂表情…等等大約十個項目吧~(笑)他逐一給分然後再平均成為最後分數!(非常認真)這種客觀的方式讓我學習到許多,雖然我們不能去批評音樂,但我覺得這種方式讓我非常受用,保持客觀。
林:
您經常改編樂曲來給長笛演奏嗎?
葛:
不…通常我都是被要求才會去改編(大笑)
林:
那這次來台演奏的帕格尼尼第24號隨想曲呢?(因為是大師自己的改編版)
葛:
喔~這是因為作曲家舒曼(Robert Schumann)為帕格尼尼的隨想曲作了全套的鋼琴伴奏譜,我看到有如此優異的鋼琴伴奏譜,才動念想要在音樂會上演奏帕格尼尼隨想曲。而且我也稍微改編了鋼琴伴奏的方式以及長笛版本的部分內容,所以現在應該說這個版本比較接近我的想法沒錯~我覺得可以說是我的版本。
而且我為 Breitkopf公司改編了三首長笛無伴奏奏鳴曲(J.S. Bach: 3 Sonatas for flute alone),這份樂譜我從其他樂器奏鳴曲像是小提琴改編而來,我甚至改變了原曲的調性,雖然是個很大的冒險,但我認為這才是對長笛界重要的事情。我2008年在台灣的音樂會最後也演奏了其中一首G大調奏鳴曲。經由多次演奏,許多我的朋友們聽過這幾首無伴奏奏鳴曲後都表示聽起來就如同原本就是長笛曲目一樣自然~只是比巴哈其他長笛曲目更難演奏吧~(開心)
「您所不知道的~大師的幕後花絮」
當筆者最後問到大師在音樂之外最大的興趣,筆者先提到自己很愛看電影之後,大師馬上接話說他最喜歡「有關犯罪的電影」(Criminal movies),又讓筆者大吃一驚~
接著他說最愛大自然:欣賞不同的事物、外出旅行、接近森林、高山…等等。
他謙虛說:「或許是我的想像力不足的關係,我喜歡體驗不一樣的事物…我也喜歡不一樣的觀點…我兒子是建築師,他每次外出旅行回來總是畫了滿滿一本素描本,我欽佩他隨時都在發明的那種動力……;你知道我小女兒 Aglaia Graf 也是鋼琴家,我們一起合作灌錄了一張巴哈長笛奏鳴曲唱片(筆者補充:Claves公司,2006年出版)…」
葛拉夫與小女兒 Aglaia Graf 合作錄製之演奏專輯:
受限於篇幅與採訪時間有限,大師的許多話語筆者盡量在此篇幅與讀者們一同分享,除了筆者有此機會與大師一席言之外,更感覺到一股溫暖的交流。音樂會當天聽完大師81歲的音樂會,更是懷著一份無比滿足的心情回家。
— 原文刊載於「MUZIK」雜誌2009年12月號第38期,頁34-39
開卷蹦藝術.享受靜謐閱讀時光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