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N音樂】NSO 國家交響樂團 名家系列《鋒芒新銳》導聆
NSO Masters Series Ray Chen & NSO Concert Lecture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寫在講座後 

謝謝康橋國際學校的邀約,NSO國家交響樂團之安排,今天中午來到風光明媚的秀岡校區,先用餐再準備下午的演講~

 

午餐後與三位NSO講座同仁心如、程光與柏年一起合照留念

 

講座由學校主任開場,對於音樂嫻熟的她,真是令人佩服

 

今天演講的主題是將月10月登場的《鋒芒新銳》音樂會。

 

以蹦藝術網站 | BONART 作為我演講的資料介面與豐富音樂講義內容,是最熟悉的演講方式。

 

從音樂會設計理念談起,再逐漸導入音樂家的介紹:

 

同學們認真地翻閱音樂會文宣,陳鋭真的帥氣~

 

認真拍照的柏年,也心如被拍下來啦~

 

演講順利完成,感謝校方致贈小禮物~

 

開心地留下演講後照片,期待下次再相會~


今天要介紹的音樂會,是即將於 2019/10/24(四)19:30 於國家音樂廳演出之國家交響樂團 名家系列《鋒芒新銳》。

講師 – 林仁斌老師 

 

NSO 名家系列《鋒芒新銳》音樂會海報

NSO 名家系列《鋒芒新銳》

 

音樂會製作理念

俄羅斯與波蘭在歷史上雖恩怨難解,文化上因位置毗鄰、血緣相近,經常往來互動。波蘭裔小提琴巨擘維尼奧夫斯基,於聖彼得堡音樂院作育英才,開啟「俄國小提琴學派」。而柴科夫斯基第三交響曲中的波蘭舞曲則讓此作被暱稱《波蘭》。NSO 將兩者之作並列,解讀因交流激發出的火花。

被喻為「帕格尼尼再世」的維尼奧夫斯基八歲時被巴黎音樂院破格錄取,11 歲畢業。17 歲時完成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對他易如反掌的技法,對獨奏者則構成莫大的挑戰,特別是第一樂章的雙音及輝煌的裝飾樂段。輕聲呢喃而有「祈禱」之稱的第二樂章夾在前後兩個光芒四射的樂章之間,留給聆者片段舒緩的空間。第三交響曲在柴科夫斯基同類作品中獨具一格,唯一使用大調,並包含五個樂章。柴科夫斯基仰慕舒曼,此曲的五樂章形式及曲中開朗樂觀的氣氛,明顯受後者同為第三號的《萊茵》交響曲影響。音樂學者曾表示,若舒曼是俄國人,相信他也會有相同的樂念。


音樂會演出人員
指揮|張宇安
小提琴|陳銳
國家交響樂團

 

指揮|張宇安

臺灣澎湖人,2016年獲布加勒斯特國際指揮大賽首獎後開始其指揮生涯,2018/19樂季起受聘為美國波士頓交響樂團助理指揮,並持續於歐美亞各地客席演出。

2019/20樂季,張宇安將與波士頓交響樂團、檀格塢音樂節管弦樂團、臺灣國家交響樂團、臺北市立國樂團、柏林音樂廳交響樂團、捷克愛樂樂團、斯洛伐克國家愛樂、羅馬尼亞國家愛樂、萊比錫布商大廈孟德爾頌學院等樂團合作演出。

 

青年指揮張宇安專訪文章(轉載自⟪新絲路雙月刊⟫)

我所擁有最大的優勢,就是知道自己「沒什麼天份」

專訪布加勒斯特國際指揮大賽首獎指揮——張宇安

訪問/郭士榛 整理修訂/盧家珍

臺灣首位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國際指揮大賽首獎得主張宇安,近年活躍於歐洲樂壇,年底亦將應TCO之邀,返國指揮專場音樂會《旅人III─榮耀》,揮灑他對於當代國樂團的聲音想像。本刊特別越洋專訪現居德國柏林的張宇安,暢談他的學習歷程及經驗見解。

由業餘社團到指揮研究所的奇特歷程

張宇安的學習歷程十分特別。他自小在澎湖長大,也沒有接觸過任何音樂科班體系,踏入音樂的世界是在就讀馬公高中時加入國樂社自學笛子時開始的,然而一學便是深愛,高中三年幾乎以社團為家,自主學習的經驗也對他其後的音樂態度影響深遠。考取師大音樂系後,除了領導師大國樂社以外,張宇安也組建自己的交響樂團和絲竹樂團,主動創造磨練技藝的機會跟舞臺。

剛進師大音樂系時,張宇安的樂理、和聲、音樂基礎訓練的成績分組全都是最初級班,他很快就發現自己是天份最不足的那一個!「當同學們都去上高級和聲學時,我都戲稱自己在補修低級和聲學。」然而他知道勤能補拙才是唯一出路,畢業即以應屆榜首考取師大研究所指揮組,向指揮之路跨出了第一步。張宇安表示:「支撐我的最大資產,並不是高超炫目的技術,而是那股最貼近初衷的強烈熱情。也只有這股熱情,才能賦予音樂感動自己而後感動他人的力量。」

婉謝美國名校邀請,執意重考柏林指揮班

張宇安在研究所期間大量指揮首演臺灣作曲家作品,因而於2011年受邀參與美國當代音樂節開幕指揮演出。演出結束後,兩位美國指揮界的重量級人物Marin Alsop和Gustav Meier一起來到後臺,邀請他直接留在美國Peabody音樂院就讀,並提出可以免試直接入學、兼任Baltimore symphony orchestra指揮助理的條件。

「我當然知道這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幾乎找不到任何拒絕的理由。只是我不斷問自己,這是我想走的路嗎?」張宇安對於德奧系交響樂團質樸誠懇的聲音無比嚮往,也渴望在那樣的環境下養成自己的指揮學習。在長考之後,他還是婉謝了美國的邀請,執意朝德奧之聲走去,然而第一次報考柏林音樂院的結果卻是令人吃驚且失望的。

「當時,柏林的指揮教授直言我沒有任何留下來學習的實力。」張宇安說,「一開始我很不服氣,但接觸過那裡的演出跟音樂水平,才了解自己有多麽無知。指揮和任何藝術一樣,鑽研得越深,越會發現自己的渺小。謙虛不是一種矯揉作態,而是一種發自內心的自知之明。」張宇安回憶,落榜那段時間是最痛苦的,但也是在那時候,才會更確定心之所向,那是屬於自己的音色慢慢累積沈澱之時,只要撐得過去,所承受的打擊都會變成一輩子受用不盡的寶藏。

半年後,張宇安再訪柏林,以正取一被錄取。如今已完成柏林音樂院碩士文憑的他,在考取博士級最高藝術文憑之後,也開始了自由指揮的生涯。對於在德國求學的點滴,張宇安認為,追求卓越最重要的觀念之一,就是盡可能處在同儕都比自己更優秀的環境裡,在柏林影響他的有指揮家、演奏家、作曲家和形形色色的藝術人,除了增廣見聞,更不斷翻轉他的感受能力跟認知模式。「想要生存在藝術的道路上,不能只是安於做個舒適圈裡的前段班,必須有走向未知的勇氣,才有找到活路的可能。」張宇安說道。

對於比賽與臺灣青年指揮的想法

談到指揮比賽,張宇安直言:「比賽可說是當今年輕音樂家發展之路上的必要之惡。」他認為,在講求速效的指揮比賽中,其實不太容易求得深刻的音樂,「頂多勉強證明你能指揮,排練算有效率,然後樂團不討厭你。指揮的音樂修為是不能藉由比賽來品評高下的,而大賽首獎也絕不是指揮事業的保證。」然而在這個資訊快到藝術必須講求包裝的時代,比賽仍然是最迅速成名的方式。「但矛盾的是,好的藝術無一例外的需要時間,尤其是音樂。速效講求的是工整、是正確,但是其中能有多少美感、獨特性?恐怕是謝謝再聯絡了。」

某位重要的臺灣前輩指揮家在張宇安獲獎當晚傳來訊息:「一直等著聽到你的好消息,如今終於看到你的才情與努力所開出的第一綻花朵。恭喜!我知道你知道,路很長,才剛開始。看著你的感言,讓我相信你會走得遠。」張宇安那時一個人點了杯啤酒坐在布加勒斯特的無名小巷讀著訊息,「說實話,擁有這樣的理解比拿到大獎更值得驕傲。」他說,像是一位走過這條荊棘路的前輩拍著你的肩膀告訴你:「我知道你也會心急,但沒關係的,路很長,一定要慢走。」

當被問到對於臺灣青年指揮人才輩出的看法時,張宇安笑道:「近幾年來,臺灣青年指揮的素質水平和出線的比率,相對世界各國來說的確驚人的高!好多個外國朋友來問我為什麼?我都說是臺灣的米有靈性兼有音樂性,叫他們快去亞洲超市買來吃!」他認為,臺灣青年指揮都默默有一股拚勁,想在日益艱鉅的國際空間和音樂環境裡為自己和家鄉爭光。「也正是因為面對僧多粥少的困境,絕大多數的我們沒有攀親帶故、搞裙帶關係的空間,反而必須更腳踏實地的用努力和實力說話。」

「其實臺灣還有太多留在國內或旅居海外的優秀青年指揮值得大家認識和喜愛。他們還沒有得過獎,或是他們的風格手法本來就不適合去比賽。然而他們很多方面或許都是比我更優秀的指揮家、音樂家,也絕對不會輸給很多從海外請來,登台一次後就此消失的生面孔。」張宇安誠心希望大家能多去聽聽他們、去探索他們。用自己的耳朵,而非大賽捷報來評價一位音樂家的優劣。

《旅人III─榮耀》張宇安與TCO 
2017.12.16

 

張宇安學習歷程口述分享:


小提琴|陳銳

小提琴演奏家 陳銳 RayChen

陳銳是一名小提琴家,重新定義了二十一世紀古典音樂家的身份內涵。他出色的音樂生涯,透過媒體觸及的聽眾多達數百萬,遍佈全球的跨度,從他和世界各地的頂級樂團、音樂廳的合作交流,可見一斑。

陳銳首度在二〇〇八年的曼紐因國際小提琴大賽及二〇〇九年的伊莉莎白音樂大賽以首獎之姿嶄露頭角,巡演足跡走過歐洲、亞洲、美國以及他度過成長階段的澳洲。他於二〇一七年簽入迪卡唱片旗下,和倫敦愛樂交響樂團共同錄製新專輯,期望即將問世的新作能接續索尼唱片前三部作品的好評——首部作品集《炫技》(“Virtuoso”)榮獲回聲音樂古典獎——再創佳績。

陳鋭小提琴作品集《炫技》(“Virtuoso”)

對音樂教育,陳銳的投入不遺餘力,並以一系列兼具效果與笑果的自製影片鼓舞年輕一代學音樂的人。網路的推廣讓他的演出常常一票難求,也為席間聽眾的群像,帶來嶄新的面孔。

 

影片分享

陳鋭於2009年比利時伊莉莎白女王音樂大賽,獲得首獎之紀錄畫面
Proclamation | Queen Elisabeth Violin Competition | Ray Chen : Grand Prize

 

陳鋭於2009年比利時伊莉莎白女王音樂大賽演奏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協奏曲記錄畫面

 

陳鋭演奏西貝流士小提琴協奏曲 2015 Live’
Ray Chen SIBELIUS Violin Concerto in D minor, Op. 47

 

維尼奧夫斯基:給雙小提琴隨想曲練習曲 op.18 No.4
Wieniawski Etudes-Caprices, Op. 18 No. 4 – Ray Chen and Daniel Jang

 

與小提琴二人組的搞笑影片


國家交響樂團

於1986年為建立一個指標級交響樂團而投下的希望,2005年起成為駐國家音樂廳團隊,2014年4月起改隸國家表演藝術中心,目前已成為頂尖的亞洲樂團。樂團歷任音樂總監/藝術顧問包括許常惠、張大勝、林望傑、簡文彬以及赫比希,自2010年8月起,由呂紹嘉接任音樂總監。近30年來與NSO合作過的知名指揮家有馬捷爾、巴夏、潘德瑞茨基、史瓦茲、羅斯楚波維奇、柯米希奧納、史拉特金、馬利納爵士等。除了精緻音樂會,NSO也製作大型歌劇,更以各種推廣講座音樂會、節慶或戶外音樂會,使NSO的節目成為愛樂大眾樂於參與的活動,形成華人地區古典音樂的新風貌。


演出曲目

余忠元:《歌聲之谷》( 客家委員會委託創作,世界首演) 10/24
Chung-Yuan Yu:Song Valley (commissioned by Hakka Affairs Council, world premiere) 10/24

劉博健:《曼聲長引》( 客家委員會委託創作,世界首演) 10/26
Po-Chien Liu : Klangvoll durch Klang (commissioned by Hakka Affairs Council, world premiere) 10/26

維尼奧夫斯基: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
Henryk Wieniawski:Violin Concerto No.1 in F-sharp minor, Op.14

柴科夫斯基:第三號交響曲《波蘭》
Pyotr Ilyich Tchaikovsky:Symphony No.3 in D major, Op.29

【余忠元—才華洋溢的臺灣青年作曲家】

余忠元—才華洋溢的臺灣青年作曲家

2019/20樂季,NSO受客家委員會委託,將邀請臺灣各世代作曲家以音樂創作與客家文化進行深度交流,賦予客家傳統當代意義。而今天小編要介紹參與此次企劃的青年作曲家余忠元

余忠元的五重奏作品《幻夢與默想》曾於2007年獲得中華民國教育部文藝創作獎;管弦樂作品《風中的波紋》於2013年獲國立台灣交響樂團音樂創作比賽首獎。其音樂作品更曾於柏林、弗萊堡、哈根、巴黎、史特拉斯堡、東京、台北等地演出。2014年余忠元考取德國柏林青年藝術獎學金,獲得為期一年的創作補助。2016年擔任柏林藝術大學特約客席指揮,與Ensemble Ascolta合作領導作曲研習營與音樂會。

2019/10/24台北場《鋒芒新銳》音樂會,余忠元創作的《歌聲之谷》將進行世界首演


作曲家 維尼奧夫斯基 介紹(節錄自⟪小提琴大師筆下的輝煌旋律【5】維尼奧夫斯基⟫ 一書)

【維尼奧夫斯基─宛如帕格尼尼再世的浪漫小提琴巨擘】

維尼奧夫斯基(H. Wieniawsky/Wieniawski)為波蘭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演奏技巧輝煌、激情澎湃,即興發揮變化無窮,將古典學派的風格和浪漫主義的色彩巧妙結合,加上熱情洋溢的優美旋律,使小提琴的樂曲產生了前所未有的華麗和輝煌,音樂作品深深紮根於波蘭民族,後人曾將他稱之爲小提琴領域中的蕭邦。

被喻為「帕格尼尼再世」的波蘭裔小提琴巨擘亨利‧維尼奧夫斯基(Henryk Wieniawski)是十九世紀浪漫派的超級天才小提琴家。八歲時,維尼奧夫斯基被巴黎音樂院破格錄取,十一歲畢業,更於十七歲時完成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此外,他還創造了「維尼奧夫斯基持弓法」,以浪漫奔放又變化萬千的技巧,為小提琴演奏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華麗輝煌。

琴壇傳奇──維尼奧夫斯基

亨利 ‧ 維尼奧夫斯基(H. Wieniawsky),波蘭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1835年生於波蘭盧布林,1880年卒於莫斯科。

他6歲開始學琴,經過霍爾恩傑爾和塞爾瓦琴斯基兩位名師的先後施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8歲被巴黎音樂學院破格錄取,師從克拉維爾,9歲轉到馬薩爾班上學習。才能和勤奮使他的演奏技藝進步飛快,10歲即以優異成績畢業,並獲金質獎牌,13歲時在巴黎舉辦首場音樂會,隨後又赴俄國和歐洲各大城市巡演,一時轟動歐洲樂壇。維尼奧夫斯基的演奏有火一般的熱情,他的演奏技巧輝煌、激情澎湃、即興發揮、變化無窮;他的那種大膽的浪漫主義的藝術表現,對當時一些保守和僵化的古典樂派產生了極大的衝擊,他那熾熱的情感和高雅的儀態,傾倒了當時爲之入迷的無數觀眾。

維尼奧夫斯基在創作上儘管接受了浪漫主義各種流派的影響,但他最爲崇敬的卻是帕格尼尼,並將其奉爲自己追求的最高理想。他以帕格尼尼的《威尼斯狂歡節》爲楷本,寫出了輝煌的《俄羅斯狂歡節》;以帕格尼尼常用的泛音、撥奏等技法,寫出了難度極大的《莫斯科回憶》。就在他臨終的前一刻,對身在床邊的魯賓斯坦和奧爾兩位大師還在眷戀地喃喃低語:《威尼斯狂歡節》正在伴我一道走向死亡……。

維尼奧夫斯基在生活上對自己毫無約束和克制,44歲就過早地離開了人世,爲後人留下了太多的遺憾。但誰也無法否認他的才氣橫溢、智慧過人。他所作的兩首協奏曲,以及各種體裁的獨奏曲─《浮士德幻想曲》、《莫斯科的回憶》、《俄羅斯狂歡節》、《隨想圓舞曲》、《諧謔曲與塔蘭泰拉舞曲》、《敘事曲》、《波蘭舞曲》、《瑪祖卡》等一大批傑作,不僅在音樂會上久演不衰,而且已成爲小提琴國際大賽的常用曲目。値得一提的是維尼奧夫斯基的音樂作品深深紮根于波蘭民族的土壤,後人曾將他稱之爲“小提琴領域中的蕭邦”。

維尼奧夫斯基在他創造的寶貴而又巨大的音樂財富中,讓我們飽覽到在小提琴世界的“無際星空”中,有著那樣異彩紛呈、光輝燦爛的“明星”在閃爍。維尼奥夫斯基連同他的傳奇故事永遠留在世界琴壇朋友的心中。

深受帕格尼尼影響的維尼奧夫斯基,雖然作品數量不多,但都需要高難度的演奏技巧,而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就是一首知名炫技曲。此外,《浮士德幻想曲》、《莫斯科的回憶》、《俄羅斯狂歡節》、《隨想圓舞曲》、《諧謔曲與塔蘭泰拉舞曲》、《敘事曲》、《波蘭舞曲》、《瑪祖卡》等作品,更是音樂會上久演不衰,國際大賽的經典曲目。

 

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

波蘭籍小提琴家兼作曲家維尼奧夫斯基,創作的樂曲帶有強烈的波蘭民族色彩,作品中不僅可發現優美的長線條旋律,更能把小提琴炫技奏法發揮得淋漓盡致。維尼奧夫斯基一共創作了兩首小提琴協奏曲,這兩首協奏曲的演奏都需要卓越的技巧,其中又以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最為困難,其炫技表現力及技巧的展現經常讓聽眾折服,更使這首樂曲成為大賽中的熱門曲目。

1853年10月27日威維尼奧夫斯基於德國萊比錫布商大廈音樂廳(Gewandhaus)完成第一 號小提琴協奏曲首演。隔年在慕尼黑音樂會後更造成當時轟動,巴伐利亞的作曲家兼指揮家法蘭茲,拉赫納(Franz Lachner, 1803-1890)評論維尼奧夫斯基時,稱他為十分接近小提琴大師「帕格尼尼」,指稱他那快如閃電像惡魔般施法的跳弓,綿延不絕細膩的音色和無與倫比的華麗技巧,幾乎是帕格尼尼再世。

 

電影 《魔鬼的小提琴家》”The Devil’s Violinist” 中,大衛蓋瑞飾演的帕格尼尼,盡興地演奏⟪威尼斯狂歡節⟫變奏曲,展現高超炫技演奏技巧之片段:

 

第14屆維尼奧夫斯基國際小提琴大賽首獎 尹昭泳演奏第一號協奏曲之比賽實況:
Soyoung Yoon plays Wieniawski: Violin Concerto No. 1 in F sharp minor Op. 14


作曲家 柴可夫斯基簡介

1893年的柴可夫斯基 油畫| Image from BG-Gallery.ru

【BON音樂】悲愴俄羅斯作曲家 柴可夫斯基 生平簡介

柴可夫斯基:第三號交響曲 ⟪波蘭⟫ 介紹與欣賞

 

開卷蹦藝術.享受靜謐閱讀時光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馬上分享給更多喜愛音樂的好友們🎵
 
  BONART_Webmaster
更多音樂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