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N音樂】大人社團X蹦藝術 第九號交響曲聯演(ㄧ)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合唱》
All about Beethoven’s 9th Symphony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在紛亂的時局裡,音樂已經成為你生活中的日常?
想透過了解更多作品的背景,拓廣音樂範疇,聽懂音樂的意涵?
《大人社團》與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攜手再開新課,這次以「第九號交響曲」為主題,帶同學們深度賞析四首特別的第九號交響曲,包含貝多芬著名的《合唱》、德弗札克的《新世界》、舒伯特的《偉大》與馬勒的第九號交響曲,不只拆解交響曲的曲式與結構,也聚焦在作曲家的人生故事以及音樂史上,讓學員可以更理解名曲背後的意涵,享受音樂浩瀚繽紛的斑斕色彩。
課程主講人:
《延伸閱讀》大人的音樂欣賞線上直播課程好嗎?學員真實回饋分享
本期精彩課程推薦
特別課程推薦
大人的弦音美技國際小提琴大賽(8/17週三晚上班,共6堂):四年一度克萊斯勒大賽
下期課程精彩推薦
大人的第九號交響曲聯演線上直播課(8/18週四下午班,共5堂):匯集四大名家-貝多芬X舒伯特X馬勒X德弗札克
- 第一堂 │ 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合唱》
貝多芬最後一首交響曲《合唱》完成於1824年,人們對這部全新的交響曲的期待非常高,因為貝多芬已經有十年未曾發表交響曲了。首演時,貝多芬對著觀眾,伴隨著音樂用全身肢體語言激昂洋溢地指揮著。面對這首前無古人的劃時代巨作,貝多芬是如此投入,以至於結束時他依然沒有停下來;直到一名樂團團員走近他,協助讓他轉過身面對觀眾…現場爆發出的雷鳴般的掌聲。這就是第九號交響曲首演的歷史紀錄。本堂課程中,林仁斌老師將帶領大人同學們走入貝多芬一生交響曲的創作巔峰,欣賞這首超級名作。
延伸閱讀
貝多芬:雙耳失聰仍譜寫出不朽傑作的秘密
- 威廉·馬爾克斯(William Marquez)
- BBC國際部記者
1824年5月7日,維也納皇室貴族及文化精英聚集在維也納肯恩頓門大劇院,觀賞由維也納皇家宮廷歌劇院管弦樂團首演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
人們對這部交響曲的期待非常高,因為貝多芬已經很久沒有創作交響曲了,不僅如此,他也已經有12年沒在舞台露面了。
貝多芬終於出現了。而且,這也是第一次在演奏交響曲的過程中加入歌手演唱的新模式。
貝多芬背對著觀眾,伴隨著音樂用全身肢體語言激昂洋溢地指揮著。
他如此投入,以至於到音樂結束時他依然沒有停下來。直到一名獨奏手走近他,讓他轉過身面對觀眾爆發出的雷鳴般的掌聲。
貝多芬此刻已經耳聾,聽不見任何聲音。
難忘的首演之夜
那貝多芬是如何在台上指揮的呢?對此有不同的說法。
牛津大學音樂教授滕布里奇對BBC解釋說,一種說法是,雖然貝多芬站在指揮台上指揮,但實際上還有另外一位音樂指揮協助他。
滕布里奇說,那時人們已經知道貝多芬的聽力狀況,因此,不敢指望他指揮了。
《第九交響曲》很長很複雜,貝多芬又聽不見,可想而知很可能會出現一片混亂。
還有,當時樂團並沒有多少時間對新曲子進行排練,但這在當時很典型。
滕布里奇表示,綜合以上這一切,演出能如此成功已經非常不錯了。
音樂是藝術
這一刻既代表了貝多芬一生的榮譽,同時也象徵著他的悲劇。
貝多芬250年前出生於德國的波恩。但他出生的凖確日期似乎不太確定,有人認為是1770年12月16日,但據記錄記載他是在12月17日受洗的。
貝多芬是一位極具想象力,充滿激情和力量的作曲家。他的性格複雜並自相矛盾。
他成長於歐洲政治動蕩時期,其中包括拿破侖戰爭。
儘管出生於德國,但他被公認為是維也納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能與同時代的莫扎特、海頓、舒伯特和維瓦爾第齊名非常不簡單。
滕布里奇說,貝多芬相信音樂絶不僅是一種娛樂形式,它的意義要比那深遠得多。貝多芬認為音樂可以表達思想與情感。
從這一意義上來說,滕布里奇認為貝多芬在把音樂升華為藝術形式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貝多芬給人的印象是暴躁易怒、自私、自戀、吝嗇、不善交際、不修邊幅、愛情不得意、悶悶不樂、酗酒和有疑病性神經症(hypochondriasis,總懷疑自己有病)。
滕布里奇解釋說,這也是貝多芬浪漫之謎的一部分。因為人們更願意相信貝多芬是一位飽受情感煎熬以及病痛折磨的藝術大師。
人們把他描繪成視藝術高於一切的音樂大師,有著超出凡人想象力的創作能力,一位天外奇才。
疾病折磨
雖然貝多芬性格比較難相處,但實際上也很讓人同情,因為貝多芬一生飽受各種疾病折磨,包括不得不忍受一些極其可怕、甚至適得其反的醫學治療。
許多專家後來進行了大量的法醫調查,試圖確定他到底都有哪些病,這些病是否與他的耳聾有關係,以及如何影響他的性格和音樂創造力。
在BBC國際台製作的一部《解剖貝多芬》的紀錄片中,英國神經外科醫生馬什列舉了一份貝多芬疾病的詳細清單。
根據這份清單,貝多芬患有腸炎、大腸激躁症、劇烈腹瀉、惠氏病(又稱惠普爾病,Whipple’s disease)、慢性抑鬱症、汞中毒以及疑病性神經症。
1827年3月27日,也就是貝多芬去世後的第二天,當時的名醫瓦格納對貝多芬屍體進行解剖發現,他的腹部腫脹,肝臟嚴重受損,已經萎縮到正常肝臟體積的四分之一,這是由酗酒引起的典型肝硬化。
貝多芬家人有酗酒家族史,他祖母和父親都曾酗酒。
但滕布里奇教授解釋說,貝多芬經常在社交場合喝葡萄酒,但這在當時很正常,因為飲用水不衛生。
美國加州另一位研究人員梅瑞迪斯在分析了貝多芬的頭髮標本後還發現,貝多芬還有可能有鉛中毒,而它與飲酒有關。
當時的釀酒商經常用含有鉛的酒桶發酵葡萄酒汁,這種做法在當時很普遍,因為這樣釀出來的葡萄酒粘稠甘甜。
然而,這種做法卻無意中傷害了顧客。鉛中毒可以導致神經損傷。雖然無法證明貝多芬是否有神經受損。
如何失聰?
根據瓦格納醫生的屍檢報告,貝多芬的聽力嚴重受損。
梅瑞迪斯對BBC表示,貝多芬的耳聾可能與他消化系統的疾病有關,因為發病日期正好吻合。
而且,貝多芬一直抱怨頭痛和發燒。
美國馬里蘭大學醫學院的馬考維阿克博士還提出了另一種理論,他認為貝多芬的耳聾有可能是先天性梅毒導致的副作用所引起的。
馬考維阿克博士認為,是它導致了貝多芬的腸胃疾病和耳聾。但前面提到的神經外科醫生馬什並不認同這一觀點。
馬什表示,在這方面並沒有什麼結論性的證據,只不過是傳聞而已。
耳聾的創傷
但有一點是肯定的,貝多芬的聽力問題在1797-1798年之間就開始了。1802年,貝多芬遵從醫囑離開維也納到附近小城海利根施塔特休養。
貝多芬在這裏給自己的兩位兄弟寫信,透露了自己想自殺和不想見人的念頭。這封信後來成為了「海利根施塔特遺囑」(Heiligenstadt Testament )。
在信中,貝多芬講述了自己如何在6年前開始飽受耳聾的困擾和痛苦,醫生不僅無法醫治他,而且症狀越來越厲害。
貝多芬還解釋了為什麼他不願意接近人,因為不想讓人知道和注意到他的耳聾。這也解釋了他行為古怪的原因。
但貝多芬並沒有寄出這封信,它是在貝多芬死後在他的一些文件中被發現的。
貝多芬的聽力是逐漸喪失的,一開始他無法聽到某些頻率,直到最後喪失了大部分聽力。
到1818年,貝多芬已經很難聽懂別人所說的話,因此他就讓人把問題和評語寫下來。
但有些軼事顯示,在他去世前他仍能捕捉到某些聲音,比如一些尖叫聲音。
繼續音樂創作
但貝多芬並沒有因為耳聾而停止創作,而且還創作出了最富表達力、生動感人和試驗性的曲目(比如,第九交響曲加入合唱部分)。
滕布里奇教授表示,在海利根施塔特遺囑中,貝多芬相信生命依然有價值並決定繼續音樂創作。他還相信音樂能夠拯救自己。
貝多芬繼續用鋼琴來創作音樂,但他的大腦則是最強大的樂器。
滕布里奇解釋說,別忘了音樂家依賴自己豐富的想象力來創作,也就是說他們腦子裏可以聽到自己想創作的聲音,而且貝多芬從兒童時期就開始寫音樂了。
滕布里奇補充說,雖然貝多芬聽不到外部世界的聲音,但他仍可以聽到自己腦中的音樂,他的大腦音樂能力並沒有退化。
力量與激情
實際上,一些現代專家認為正是雙耳失聰反而在許多方面增強了貝多芬的音樂創作天賦。
英國失聰作曲家理查德對BBC表示,如果你聽力不行,你會更加借助音樂演奏人來表述你的作品。
理查德說,貝多芬失聰後所創作的音樂更加歡樂激昂,音樂線條也更加清晰和突出。
貝多芬可以通過演奏他曲目音樂家的身體語言和活力來判斷自己的音樂,這也是貝多芬對音樂演奏者所要求的。
貝多芬失聰後的音樂作品有了動人心魄的品質。這些音樂令人心碎、感人。
例如,他最後的作品《a小調第十五弦樂四重奏》( Heiliger Dankgesang,string quartet No.15, Opus 132,也稱為海立根感恩頌)具有令人驚訝的振奮人心的效果。貝多芬想通過這部作品感恩上帝幫助他從疾病中恢復過來。
人道與希望
滕布里奇教授說,雖然有不少證據顯示貝多芬不愛交際和有各種疾病,但貝多芬還有另外一面:友善和風趣。滕布里奇表示,這些都展示了貝多芬的人道素質。
貝多芬還在他人生最困難的時刻創作了「歡樂頌」,這顯示他對未來抱有一線希望。而他後期的作品中也都有表達希望的主題。
還在孩童時期,貝多芬就渴望能為弗里德里希·席勒的詩歌「歡樂頌」譜曲。他最後終於在第九交響曲中實現了這一夙願(第九交響曲的第四樂章)。
滕布里奇解釋說,席勒「歡樂頌」中所表達的博愛和幸福也正是貝多芬在現實政治和社會中所希望看到的。
而且,直到生命最後貝多芬一直都沒有放棄希望。滕布里奇教授提醒說,這是人們所不能忽略和忘記的。
Youtube 《歡樂頌》電影參考版本
關於《合唱》交響曲
第四樂章《歡樂頌》
第九號交響曲《合唱》紀錄片
樂譜版本欣賞
Herbert von Karjan conducting the Berlin Philharmonic (1977)
四個樂章,標題與速度如下:
第一樂章: 00:00 不太快的快板,有些莊嚴地
Allegro ma non troppo, un poco maestoso
奏鳴曲式,2/4拍。
前奏 | 呈示部 | 發展部 | 再現部 | 尾聲 |
00:00 | 第一主題 | 發展部I. 兩音動機進入全團發展 | 再現部 | 尾聲段落 |
第二樂章:15:16 詼諧曲:很快的甚快板—急板
Molto vivace
三段體,3/4拍。
第三樂章:25:18 很慢且如歌的慢板—中庸的行板—原始速度—中庸的行板—慢板—同樣的速度
Adagio molto e cantabile
雙主題+變奏,4/4拍。
第一主題 | 第二主題 | 變奏 | 尾聲 |
第一主題(4/4拍)
聖潔而誠懇,純淨無瑕的旋律 |
第二主題(3/4拍)
切分節奏旋律,溫暖動人而深情款款 |
第一主題變奏ㄧ | 尾聲 |
IV. 42:08 急板—不太快的快板—原始速度—甚快版—原始速度—如歌的慢板—原始速度—非常快的快板—急板—非常快的快板—進行曲般的—非常快且活潑的快板—莊嚴的行板—不太慢的慢板—有力的快板,一直重擊的—不太快的快板—最急板—莊嚴的—最急板
Presto
自由曲式,管弦+人聲,音樂至高至善至美境界。
樂團前奏 | 宣敘調般敘事感 |
男中音領唱歡樂頌主題 | 合唱 – 獨唱重唱 – 合唱 |
第一變奏 | 重唱 – 合唱 |
第二變奏 | 進行曲段落 |
第三變奏 | 管弦樂變奏段落 |
第四變奏 | 歡樂頌大合唱段落 |
插句段落一 | 3/2拍 Andante Maestso,經文歌合唱 |
插句段落二 | Adagio ma non tropo,「擁抱吧,萬民」主題,情緒昇華極致。 |
第五變奏 | Allegro Energico 賦格雙主題段落 |
終曲 | 四海一家,重現人類精神至高境界讚美 |
歌詞翻譯
*取自維基百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音樂會參考版本:
Beethoven’s Symphony No. 9 / Klaus Mäkelä / Oslo Philharmonic(中文字幕)
手稿樂譜版本
Irmgard Seefried (soprano)
Maureen Forrester (alto)
Ernst Haelinger (tenor)
Dietrich Fischer-Dieskau (baritone)
Chorus of St. Hedwig’s Cathedral Berli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conducted by Ferenc Fricsay
00:00 I. Allegro ma non troppo, un poco maestoso
16:53 II. Molto vivace
27:23 III. Adagio molto e cantabile
45:27 IV. Finale
(51:39 – Recitativo)
(58:03 – “Ode to Joy”)
補充影片:第九號交響曲分析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