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N音樂】馬勒各交響曲之最美片段賞析(中)
The beauty of Mahler’s symphonies -2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馬勒的交響曲,雖然常常出現許多「大爆炸XD」,其尤像第一號第四樂章與第二號第五樂章的開頭…,但更有許多不可思議的美感隱藏於其中,而馬勒那種「悲喜參半」的猶太式思維,如果您能找到並仔細聆聽,更會發現似乎進進入他的內心世界,最快的捷徑。
先讓我們來看知名Youtuber的影片:
Most Beautiful Passages of Each Mahler Symphony
0:11 – Symphony #1
4:22 – Symphony #2 8:08 – Symphony #3 11:24 – Symphony #4 16:20 – Symphony #5 20:09 – Symphony #6 23:22 – Symphony #7 26:01 – Symphony #8 28:26 – Symphony #9 |
馬勒第四號交響曲
G大調第4號交響曲是馬勒創作於1899年至1901年間創作的四樂章交響曲。最後樂章加入女高音獨唱,而歌詞選自詩集《少年魔號》中的《天國的生活》(Das himmlische Leben)。
第4號交響曲全曲共4個樂章:
- 精緻、從容地—非常閒適地(Bedächtig. Nicht eilen—Recht gemächlich)
- 悠閒地速度,不緊不慢(In gemächlicher Bewegung; ohne Hast)
- 平緩,略似柔板(Ruhevoll, poco Adagio)
- 非常滿足地(Sehr behaglich)
第四樂章:非常滿足地(Sehr behaglich)
樂譜版本
歌詞(取自維基百科)
Wir genießen die himmlischen Freuden, Johannes das Lämmlein auslasset, Gut’ Kräuter von allerhand Arten, Sollt’ ein Fasttag etwa kommen, Kein’ Musik ist ja nicht auf Erden, Kein’ Musik ist ja nicht auf Erden, |
我們享受著天國的喜樂, 約翰把小羊放出來, 每一種美味的蔬菜, 如果是齋戒的日子, 世間的一切音樂, 世間的一切音樂, |
Mahler: Symphony no. 4, IV. Das himmlische Leben | Sabine Devieilhe, François-Xavier Roth
馬勒第四交響曲 楊頌斯指揮 【附中文字幕講解及歌詞】(51:06起)
第五號交響曲
第二創作期.開啟之作
「馬勒的音樂表現了當時的問題性和時代性。同時也展現了他個人的內在。在他的音樂裡反映了十九世紀末的頹廢風氣與當時世界的淒苦,也飄散著奧地利帝國夕陽的氣氛。他的音樂是他內在糾葛的表現,展現它與外在世界之爭鬥。」
– 殷巴爾(Elinhu Inbal, b. 1936)
根據馬勒與弟子布魯諾.華爾特的談話記錄,第五號亦開啟了馬勒第二創作時期,意味著從這首交響曲開始,馬勒的交響曲思維亦開啟了不同的內涵。
布魯諾.華爾特於1910年6月,首次與馬勒在信件中提到馬勒作品的前兩個創作時期:
「您的歌曲作品中,第一個階段包含《少年魔號》(Des Knaben Wdehom)詩集譜曲之作品,第二階段則包含為呂克特(Friedrich Rickert, 1788 – 1866)之詩詞譜曲創作。而您的交響曲正好依據與歌曲相同之階段創作:第一階段包含您的《第一號交響曲》到《第四號交響曲》;第二階段包含《第五號交響曲》到第八號響曲》。前面四首交響曲讚賞永恆的事物,一部分藉由文字表達,一部分將文字隱藏起來,轉為絕對音樂形式。之後的《第五交響曲》、《第六交響曲》與《第七號交響曲》,則完全未受何隱蔽文字之影響,而全然以音樂成形。《第八號交響曲》的所有一切都是新穎的,最後關於神秘教義之音樂,則由文字提供。」
1908年布魯諾.華爾特與馬勒,散佈於布拉格街頭
在此封布魯諾.華爾特與馬勒討論交響曲的信件,他倆都還不知道之後馬勒會繼續創作出《大地之歌》與第九號交響曲,以及最後未完成的第十號…
第五號.回歸純器樂.無標題之作
而第五號交響曲也是馬勒從第二號到第四號連續三首在交響曲中加入人聲,再次回歸純器樂演奏的首部交響曲。
馬勒第五號交響曲 Adagietto,一直被認為是馬勒最美的樂章,純弦樂+豎琴的演奏,更讓這樂章的氛圍美到令人屏息,是許多人的最愛:
伯恩斯坦指揮維也納愛樂現場 4K修復版
Adagietto 和聲分析
與弦樂不同,人聲是你我都有的樂器,因此欣賞時的感同身受,可能比起器樂更加鮮明;而最有趣的是,欣賞這段人聲演唱,再次將我們拉回帶有人聲的馬勒欣賞趣味
馬勒第五號交響曲 第四樂章 特別的人聲版本
一起認識第五號第一樂章送葬進行曲的小號前奏
先讀樂譜版
柏林愛樂小號首席 Gábor Tarkövi
Gábor Tarkövi 是匈牙利人,出生於1969年。父親 István Tarkövi 也是小號演奏者,9歲由父親啟蒙小號之後,Gábor Tarkövi 受到父親影響,也熱愛小號,後就讀於匈牙利李斯特音樂院,隨Frigyes Varasdy 進一步學習小號。1992年畢業之後,他歷任幾個不同交響樂團 Wurttemberg Philharmonic Orchestra(co-principal trumpet)、Berlin Symphonie Orchestra(現在的 Konzerthausorchester Berlin,Principal trumpet)、Bayern Radio Symphony Orchestra(Pprincipal trumpet),2004年起成為任柏林愛樂小號首席,被譽為全世界最棒的小號手之一。
第五號第一樂章小號前奏音樂大師班
最後.來個超級地獄大PK…
同場加映,馬勒第一樂章送葬主題的可能來源…
孟德爾頌:無言歌 op.62 No.3
1:07:09 No.3 Andante maestoso in E minor, “Funeral March”
再聽一下管弦樂化之後的版本XD
孟德爾頌真的是「主題天才」,聽聽他的結婚進行曲
樂譜版本
我還可以再延伸下去…貝多芬第五號《命運》主題
第六號交響曲
最美的行板(依版本不同,第二與第三樂章都有)(牛鈴、鋼片琴)
第六號交響曲 樂譜版本
00:00 1. Allegro energico, ma non troppo. Heftig, aber markig. (A minor)
24:59 2. Scherzo: Wuchtig (A minor) 39:32 3. Andante moderato (E-flat major) 54:15 4. Finale: Allegro moderato – Allegro energico (A minor) 第一鎚 HAMMER 1 1:07:15 第二槌 HAMMER 2 1:12:07 第三鎚省略:1:24:00起 (段落166最後三小節) |
命運大槌的合集
第七號交響曲
第七號共包含五個樂章:
- 慢速—果斷的快板、但不太快(Langsam – Allegro risoluto, ma non troppo)—E小調。
- 夜之樂:其一·中庸的快板(Nachtmusik I [Allegro Moderato])—C小調。據說馬勒在1904年荷蘭之旅,因看過了畫家林布蘭(Rembrandt Harmeszoon van Rijn,1606–1669)知名的畫作《夜巡》,產生了啟發而作曲並命名本樂章。
- 諧謔曲·幽暗地(Scherzo [schattenhaft])—D小調。
- 夜之樂:其二·溫柔的行板(Nachtmusik II [Andante Amoroso])—以F大調為主
- 輪旋曲—終曲(Rondo-Finale)—C大調。
延伸閱讀
解謎林布蘭《夜巡》名畫祕辛!荷蘭國家博物館高解析數位修復
17世紀荷蘭黃金時代畫家林布蘭代表作
這幅鉅作完成於 1652 年,為藝術史上荷蘭黃金時代的代表作之一。它不僅展示了林布蘭在描繪人物技巧上的精湛技藝,也將巴洛克藝術中獨特的光影處理手法,發揮地淋漓盡致。
《夜巡》之官方修復介紹影片
第四樂章 曼陀鈴的運用
第七號 完整演奏
00:46 I. Langsam (Adagio) – Allegro risoluto, ma non troppo
20:34 II. Nachtmusik I. Allegro moderato 35:55 III. Scherzo. Schattenhaft. Fließend aber nicht zu schnell 44:38 IV. Nachtmusik II. Andante amoroso(曼陀鈴與吉他) 56:15 V. Rondo — Finale (Allegro ordinario) 1:13:00 Applause and Credits |
第七號的最後華麗小號(1:11:11 起)
而我的最愛是…第九號的最後時刻
阿巴多於2009年,琉森音樂節的現場演出,是經典中的經典
阿巴多(Claudio Abbado,1933-2014)曾任義大利史卡拉歌劇院與維也納歌劇院總監,英國倫敦交響以及最知名的柏林愛樂音樂總監,2014年1月20日於家中逝世,享壽八十歲。
2002年,阿巴多罹患胃癌經胃部切除手術療養後復出,出任琉森音樂節管弦樂團藝術總監,他表示,餘生將於此貢獻,也著手規劃一系列馬勒交響曲演出,至今每一首都是我心中的經典名演。琉森音樂節節慶管弦樂團,當初是以阿巴多最熟悉馬勒室內樂團團員為主,在阿巴多的號召之下,包括柏林愛樂在內的許多職業樂團首席演奏家與獨奏家們紛紛加入,可為超級明星樂團。
我們可以欣賞到在馬勒第九號的最後五分鐘,音樂越來越寂靜,在團員們極致傑出演奏之餘,最難能可貴的是現場觀眾們的超高素質,沒有「鼓掌哥」「塑膠袋」「掉節目單」等等雜音奇異現象,現場只有最接近全然安靜的尊重:對馬勒的音樂,也是對阿巴多的指揮…
回到創作最初
與貝多芬相同,馬勒的第九號交響曲也是他的人生絕筆之作。寫作於1909至1910年間,也是作曲家過世的前一年。處在人生低谷狀態,馬勒無論事業、家庭與健康都岌岌可危,因此第九號交響曲整體氣氛充滿著淒涼孤寂,以及一種對於生命的告別,如無數的回憶湧上心頭:有幸福、有孤獨、有無助、傷心與徬徨,也有濃濃的愛情。被「第九號魔咒」深深影響的馬勒,為了避開這項莫須有的詛咒,在第八號《千人》之後,還寫了《大地之歌》想要逃過死神的召喚,最終仍撒手人寰,留下無盡憂傷。
讓我們從交響曲的最終段落(Adagissimo)談起。
甚慢板,幾乎沒有速度感~配器只剩下弦樂演奏,全部上弱音器,音色更是幾近虛無,在現場聆聽時,您會體驗到幾乎窒息,無法呼吸的狀態…
Adagissimo譜例
樂譜音樂版本
阿巴多於琉森音樂節指揮馬勒第九號 最後五分鐘
最後段落,音樂極其緩慢、似乎融合了痛苦最大的聲音:哀莫大於心死。
在這一刻,聲音與沈默、生存與死亡之間的距離,幾乎全部消失。
生與死,真的那麼重要?
最後一個小節,力度甚至被標記為 Pianississimo(pppp),且停頓非常長的時間
馬勒寫下了——「Ersterbend」(逝去),彷彿他怕我們從音樂中仍然無法清楚得知他要傳遞的訊息…
這真的是馬勒的最後一部完整的交響曲:在他目睹了女兒的死亡,當他意識到自己的生命將因不可逆的心臟病而縮短,妻子的外遇、家庭的可能破碎…
所有聲音的逝去,伴隨著1910年的大時代,馬勒藉由這首作品,在這最後的幾分鐘,發出了微弱的信號。
這段音樂甚至預示著一位偉大的藝術家,作為當代歐洲文化英雄形象的垂死掙扎。
第九號交響曲的最終幾分鐘,就如同歷經燦爛、洗盡鉛華的真實自我,面對即將來臨的虛無飄渺,或許可能是人生的下一段旅程,面對逐漸逝去的生命、無以為繼的凋零…
而我們能做的,可能只剩下深深地嘆息
伯恩斯坦說,馬勒的音樂,最後都化作了虛無。
我認為——當馬勒的音樂變得更慢、更安靜、更空無一物,但在聲音和內容上變得更令人驚嘆、令人驚嘆的精神化:Less is more
這種音樂,代表的只有唯一情緒:死亡。
要欣賞這首交響曲,您別無選擇,只能穿越這一層層紗,在理解馬勒生平之餘,試圖感受這位音樂家的思想。
除了「虛無」、「死亡」,也有第三種思維:音樂不再試圖描繪音樂或哲學的死亡,而是盡其所能地單純保持存在著:一切無需多加解釋。
聽聽伯恩斯坦怎麼說?Adagissimo 最慢板
不是None,是one、on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wr2rmyAuI
Leonard Bernstein on the last page of Mahler’s 9th Symphony Adagissimo
然而,還有另一種思考這種音樂的方式,是否以這種方式來聆聽和體驗第九號交響曲,取決於你是否認為這是一首對萬物終結的讚美詩~或者相反,這是一首對生命逝去和迎向死亡的最終謳歌?
布魯諾·華爾特的首演
馬勒的弟子布魯諾·華爾特在1912年6月26日,指揮維也納愛樂擔任作曲家死後的首演。華爾特將最後的樂章描述為「和平的告別;結語,雲消散於天藍之中。」
在馬勒過世之前,連華爾特也從未見過第九交響曲之樂譜。
但在華爾特應馬勒遺孀阿爾瑪要求,擔任首演後,他對樂曲的深入理解,使得他持續成為馬勒第九號交響曲最強而有力的權威詮釋,也是在馬勒之後的唯一代表。
許多人認為華爾特後來於1938年,在納粹進攻吞併奧地利前與維也納愛樂錄製的唱片錄音,所有馬勒第九號交響曲的演奏錄音中,最能呈現真實馬勒思維的高水準演奏,請各位務必要欣賞這個版本。
【珍貴錄音】Bruno Walter & Wiener Philharmoniker – Gustav Mahler Symphony No.(1938)
Gustav Mahler (1860-1911): Symphony No. 9
Wiener Philharmoniker / Bruno Walter (1876-1962) A live recording from Grossen Musikvereinssaal in Vienna on 16th January 1938. 00:00 I. Andante comodo 25:00 II. Im Tempo eines gemächlichen Ländlers. Etwas täppisch und sehr derb 40:45 III. Rondo-Burleske: Allegro assai. Sehr trotzig 52:10 IV. Adagio. Sehr langsam und noch zurückhaltend |
延伸閱讀
紀錄片:阿巴多在柏林愛樂的第一年
11:00 第一號第四樂章 法國號起立演奏
琉森音樂節的第一號第四樂章Final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