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N音樂】2024年蔚藍人文堂全球雲端公益演講第274場:世界級古典音樂饗宴~ 談瑞士琉森音樂節
Music lecture of LUCERNE FESTIVAL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主講人:林仁斌老師

林仁斌 – 長笛演奏、指揮、撰文、演講與音樂攝影之全方位音樂家

旅法知名音樂家林仁斌自2001年自巴黎師範音樂院(École Normale Supérieure de paris)學成返國後,以長、短笛演奏、室內樂及樂團指揮活躍於國際音樂節與國內外音樂廳;演奏專輯出版有《夜間咖啡館》、《妳的我的》、《華麗聚焦-雙長笛與鋼琴的歌劇院之夜》、《華麗聚焦II-卡門》(林仁斌&周欣穎)《動物狂歡節》….等。 現為音樂藝文網站「蹦藝術|BONART」執行長與 Podcast 古典音樂節目《蹦藝術》主持人,深受各界樂迷喜愛。多年來撰文拍攝訪問音樂家,更以文字與攝影見長,每年演講場次超過兩百場;為國家交響樂團、長榮交響樂團、台北市立交響樂團與國家兩廳院、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苗北藝文中心等各單位邀約之音樂講座策展、音樂導聆與撰稿人,更是公認的超人氣音樂欣賞名家。

 

《世界級古典音樂饗宴~蹦藝術林仁斌談瑞士琉森音樂節經驗》

談起瑞士琉森音樂節,是每年歐洲與全世界的古典音樂盛事。

琉森音樂節,最初希望能讓瑞士音樂家們擁有活躍舞台之發想為起始,在歷經數十年的發展與起落盛譽之下,已擴大成為每年暑假期間全球音樂家們最熱衷演出之國際舞台之一。

無論集結全世界明星集交響樂團演奏家聯合之全明星「琉森節慶管弦樂團」,或者柏林愛樂與各大交響樂團之來訪,都讓琉森湖畔在暑期,全日洋溢著動人昂揚之交響樂音。

11月份請聽蹦藝術林仁斌為所有蔚藍人文堂的朋友們帶來之瑞士琉森音樂節精彩影音報導~從歷史起源到現今榮景,再從管弦之神的卡拉揚到王者阿巴多之琉森傳奇,您不可錯過。


2024年琉森音樂節.全團都超高滿意的音樂之旅

 

琉森音樂節.起源

《從托斯卡尼尼到阿巴多》琉森音樂節 歷史介紹影片

最初琉森音樂節的成立目的,當然就是讓瑞士籍音樂家有能夠發揮的舞台並振興觀光~隨著音樂節一點一點的發展,站穩世界舞台並持續邀約國際級樂團與音樂家來訪,豐富音樂節。

從托斯卡尼尼到安塞美,再到卡拉揚時期而至鼎盛;晚年的阿巴多在卸任柏林愛樂音樂總監之前,更是以全套馬勒交響曲計畫打響琉森音樂節名聲,「琉森節慶管弦樂團」更因為阿巴多登高一呼,雲集世界獨奏家級別人物與各大樂團首席,成為了「超級全明星管弦樂團」,演出水準之高,全世界翹楚是也。

 

卡拉揚的最愛 – 文華東方

自從1950年代起,琉森音樂節就非常依賴「卡拉揚與柏林愛樂」,或「卡拉揚與維也納愛樂」在音樂節的壓軸演出,票房與熱力,都是一絕!

「每當卡拉揚率領樂團離開音樂節時,感覺那年的琉森音樂節就結束了…」音樂總監受訪時這樣說

卡拉揚在琉森的最愛住宿是~文華東方皇宮酒店(Mandarin Oriental Palace, Luzern)(下圖)

 

當他想搭車時前往琉森音樂廳時,就會有警察開道

 

有時他興之所至,也喜歡直接開船穿過琉森湖,直達音樂廳

 

舊琉森音樂廳後台

 

而我們這次從開幕之夜起參與琉森音樂節的連續四個晚上,就是入住這家擁有百年歷史的琉森東方文華皇宮酒店,保留了法國「美好年代」(Belle Époque)的建築藝術風格,有著可望向阿爾卑斯山美景的無敵視野,戶外風景如詩如畫,歷經三年的重新裝修的五星最高等級~文華東方

 

音樂節主場館 – KKL, Luzern(琉森文化和會議中心

琉森文化和會議中心Kultur- und Kongresszentrum Luzern)位於瑞士琉森,是一個多功能的建築,其音樂廳具有高質量的聲學效果,由此被評價為世界百大音樂廳院之一。該建築由法國建築師讓·努維爾(Jean Nouvel, b.1945)設計,並於1998年落成,首場演出為柏林愛樂樂團,由義大利指揮家克勞迪奧·阿巴多指揮(本段介紹取自維基百科)

 

法國建築師:尚·努維爾Jean Nouvel)

 

位於琉森湖畔的KKL

 

KKL場館介紹

 

從室內俯瞰美麗的琉森湖與市區景致

 

遠方鳥瞰 KKL 與瑞士天然山水美景

 

回顧 KKL 精彩25年影片

 

住在文華東方的我.當然也要「氣質」一下XD

拍攝於全體團員抵達瑞士琉森當天,三天連宿都傳奇文華東方皇宮🌟

 

琉森湖景房要價不菲,也一定要多拍幾張~從房間眺望對岸的 KKL

 

音樂會前的下午時光.享受琉森燦爛的暖陽

 

2024.8.16.瑞士琉森音樂節 Day.1

【影片】琉森音樂開幕儀式與首場音樂會欣賞

 

帶領蹦藝術藝旅團的全體團員至KKL,我們從18:30的開幕式起全程參與。

 

2024/8/16 開幕音樂會
夏伊+琉森節慶管弦樂團

開幕演奏(世界首演樂曲)
Lisa Streich (*1985)
Reigen for small orchestra | world premiere

主席與執行長 開幕祝賀儀式/致歡迎詞

上半場:沃夫剛.黎姆 | Auszüge aus ernster Gesang

下半場:馬勒第七號交響曲 | G. Mahler: Symphony No.7

 

第一段節目的重點,是由音樂節主席與執行長線上開幕祝賀儀式/致歡迎詞

並緬懷過去的總監:阿巴多(Claudio Abbado, 1933-2014)

然後邀請作曲家 Lisa Streich(b.1985)(圖中)上台致詞,並由專門演奏當代音樂琉森室內樂團,演奏她的世界首演現代樂曲《圓舞》:

Lisa Streich (*1985):for small orchestra | world premiere

 

琉森音樂節對於當代的創新音樂,推廣不遺餘力

 

音樂總監夏伊(Riccardo Chailly)在音樂會演奏之前致詞時更說:「演奏當代音樂不僅只是追求現代,而是為了連結過去…」,一語道進當代音樂對於「過去、現在、未來」的重要性

 

接下來,音樂會由輓歌般作品開場:

沃夫剛.黎姆:Auszüge aus ernster Gesang

 

稍作休息之後,樂團滿編全部上舞台,演出今晚的重頭戲:馬勒第七號交響曲

來自全球各地的琉森節慶管弦樂團團員,昨晚給出了超級、超級、超級迷人的現場馬勒演奏

 

 

其實,馬勒第七號屬於不容易被理解的作品:

音樂中那股夜的氛圍,加上無法預測的旋律感,還有歐洲度過世紀末哀愁與不確定之後,猶太人那股「身處逸樂,卻憂心災難」的大時代不安感,許多轉瞬即換的美好與憂愁,都真實地出現在馬勒的音樂之中

音樂彷彿身處黑暗中的交響巨人,出發、倒下,又再次站立起來,迎向最終的光明與勝利

歷經四個樂章,最終正式綻放的燦爛第五樂章,樂團團員們在夏伊的強勢帶領下,更讓KKL廳音響幾乎直接爆棚,聽得我血脈噴張,心花也跟著朵朵開

謝幕時,全場觀眾更是起立鼓掌致敬,掌聲歷久不歇

 

音樂會後.遇見作曲家 Lisa Streich

音樂會結束,我馬上遇見作曲家 Lisa Streich,告訴她我們一行人來自台灣,我很喜歡她在作品中嘗試的新聲音,弦樂的顫弓、滑音等技巧,在觀眾席都能清晰感受到這些音色的不同。

 

關於音樂導聆.我們最重視的一環

為了讓所有團員在每一場音樂會前,能有最深刻的理解與對於即將欣賞作品、音樂家的認識,我們連續三天包下文華東方的會議室,作為每天上午的音樂導聆專屬場地~經過仔細導聆介紹,全團同學們在晚間音樂會現場聽過後,樂不可支,也有人感動落淚~在隔天早上的第二場音樂導聆時,更紛紛表達出對馬勒音樂的理解與喜愛;我想~這就是推廣音樂的過程中,身為授課老師最大的喜悅

 

 

 

 

 

 

 

我常說,關於馬勒音樂的欣賞,世界上只有兩種人:「喜歡馬勒的,跟沒有聽過馬勒的😊」

曾有學員告訴我:「老師,還有第三種:『正在慢慢喜歡馬勒的~』」

不曉得,你又是哪一種呢?😘

 

2024.8.17. 瑞士琉森音樂節 Day.2

– 麥凱萊指揮琉森節慶管弦樂團

鋼琴獨奏.安斯涅(Leif Ove Andsnes)

 

曲目:
孟德爾頌:《芬加爾洞窟》序曲
葛利格:a小調鋼琴協奏曲
舒曼:第二號交響曲

 

經過上午導聆,下午各自精彩的行程排後,晚間全體團員再次入場KKL,欣賞當今樂壇當紅天之嬌子,帥到人神共憤、天理不容的超人氣指揮家~麥凱萊(Klaus Mäkelä)

這場好久之前就全場 Sold out 的指揮琉森節慶管弦樂團音樂會

這場音樂的曲目共同點是「十九世紀浪漫」與「萊比錫」

麥凱萊今晚全程不用指揮棒,只用雙手帶領樂團(以 EX王羽佳 協奏影片示意):

 

他的手勢本來就非常美,在他指示進入音樂後,故事性與音樂方向實在漂亮~每一曲完畢,都受到現場觀眾們熱烈的掌聲;

 

我們近距離地欣賞(今晚坐第八排),更能感受到來自世界各地的管弦樂團音樂家們,對他顯現出的喜愛與尊敬(才28歲!!!)

 

《芬加爾洞窟》作為今晚開場,音樂性非常悠揚,力度對比之間明確而優雅,頗有搭船徜徉在海中之感(示意影片)

 

葛利格鋼琴協奏曲是安斯涅的「戰馬」,音色精緻絕美自不多說,許多精彩的「彈性速度」處理與「歌唱感」,讓這首協奏曲有了更豐富的生命力,而且如詩篇般的意境,優美極了

 

安斯涅演奏葛利格示意影片:

 

精彩的謝幕時刻

 

 

下半場的舒曼第二號,是麥凱萊的招牌曲目,全程背譜指揮

一直很重視指揮過程中「不干擾樂團」的他,時不時上演「拍點消失術」,將音樂主控權交給團員們發揮,全體團員更賣力地演奏與互動,真的非常有音樂節才有的歡樂感

曲畢,全場熱烈掌聲更是連綿不絕,充分感受到這位票房長紅、備受觀眾與樂手喜愛的28歲年輕指揮家不凡的魅力

 

 

欣賞麥凱萊的音樂會,還有一點很有趣~就是出場時他總是梳著整齊的油頭,帥氣非凡;但經過一整場音樂會的摧殘,每每終場時已經變成一頭散髮,看得哥哥姊姊們好心疼,因此掌聲更加熱烈了~

 

音樂會的票券…真的不便宜

 

散場時,我偷偷問場邊工作人員:「你能不能告訴我,巴倫波因明天會出現嗎?XD」

他笑著回答:「哈哈~我什麼都不知道喔XD~」

我說:「你一定知道為什麼我會這樣問你?XD」(巴倫波因近年身體不佳,常常取消音樂會)

他笑得更高興:「我知道~~~」

我們相視而笑,然後我與現場兩位工作人員合影留念,告訴他們我們全團來自台灣,他們超高興~

 

今晚大家帶著歡樂、滿足與姨母微笑,回到飯店休息

已經開始期待明晚巴倫波因與慕特將攜手帶來的布拉姆斯小提琴協奏曲~

 

2024.8.18.瑞士琉森音樂節 Day.3

巴倫波因指揮東西聯合交響樂團

小提琴獨奏:慕特

昨晚是蹦藝術藝旅團的KKL第三場音樂會

活躍音樂舞台超過一甲子的巴倫波因,之前因為身體不適而經常取消音樂會,昨晚音樂會如期舉行,已經是我們最大的幸運

 

聽一場、少一場

親眼看到大師的時候,就能夠理解還能現場欣賞到他的音樂會,是多麼的珍貴,也感受到人生健康的重要

慕特在布拉姆斯的小提琴協奏曲中,展現了她淋漓盡致的琴藝與領導能力~她甚至彌補了巴倫波因動作遲緩帶領樂團能量不足之處,直接在舞台上直接扛起獨奏者兼領奏者的任務,非常佩服

 

 

 

下半場的音樂因為巴倫波因的健康因素,由荀白克的《貝利亞與梅利桑德》改為貝多芬第七號交響曲

東西聯合管弦樂團主要以阿拉伯人與以色列人所組成,成立迄今為第25年,是樂團重要的年份;也展現出透過音樂,人類可以跨越紛爭,政治,甚至超越戰爭,而能夠彼此和平的對話(這也是之後慕特跟我聊天的時候一直提到的重點)

謝幕時,全場觀眾起立鼓掌致敬,掌聲歷久不歇,彷彿向大師過去的榮耀致敬,也獻上最真摯的祝福

不是最滿意的一場音樂會,但卻是這系列刻骨銘心、最傳奇的一場

 

縱橫樂壇超過一甲子的夕陽餘暉 – 巴倫波因

 

音樂會畢,全團互相擁抱,更是見證音樂高於政治與種族分岐的動人一刻

 

結束連續三天於琉森音樂節的音樂會快樂時光

 

 

仁斌老師於文華東方的奇遇

美好的一天,從遇見慕特開始❤️

早餐遇見大明星😘😘

一早在飯店餐廳裡,我正在跟服務生討論要坐哪桌的時候,看到慕特優雅地往我這邊慢慢走過來😘

我的老天鵝🦢啊,太驚喜了🌟

趁著她還獨自一人,我湊過來與她聊天:告訴她,非常非常喜歡她的音樂❤️(也告訴她今年她來台灣演奏時,我也在)

她提到巴倫波因成立的東西聯合交響樂團,是一個超越種族,超越政治,非常獨特的管弦樂團,能夠與他們合作是非常大的喜悅(樂團有以色列與阿拉伯人、歐洲,與亞洲人,超越了一切戰爭與種族的議題,大家以音樂團結在一起)

昨晚她與巴倫波因的合作,除了是音樂家們多年的友誼見證;雖然大師夕陽🌇,即將落幕,但更顯出這將會是傳奇的一場音樂會🎵

然後我有告訴他我們是蹦藝術的藝旅團,特別從來台灣來到瑞士琉森欣賞她的音樂會😉🎵

有圖有真相,一定要合照留念💕(太快樂了,一定要放三張照片才能表達,對吧~)

 

 

 

後來我跟飯店的工作人員聊天,她們說慕特每次只要來琉森,就會入住文華東方;我想她一定是一位相當戀舊的人,對於習慣的飯店,會不斷回訪。(想要遇見慕特的同學們,一定有都聽懂我說的意思吼~對吧😉)

 

慕特在琉森,也有音樂座談會活動

 

琉森.還能怎麼玩?

Part.1 華格納博物館 – 與柯西瑪的避居之地

8月拍攝於琉森華格納博物館的照片💕

在華格納與柯西瑪曾經居住過的故居,看著一幅幅的照片與資料,還寫下了給華格納便利貼~

身處真實環境之中,遙想當年他們在此居住的生活場景,真讓人心生無限感動

 

 

 

齊格飛牧歌

E大調小型管弦樂團交響詩,WWV 103(寫於 1870年)

Tribschen,華格納與柯希瑪的避世田園小屋

 

撞臉華格納.Kuso一下

 

與幾位團員,在自由行時造訪華格納博物館

 

華格納居住於此時之油畫(左為科西瑪,右為李斯特)

 

 

 

除了歌劇之外,華格納還創作了少量管弦作品。主要原因是他不願意創作不屬於戲劇神聖性、或者他不符合他思想根本的音樂(亦即符合他創作的純粹性)。

 

《齊格飛牧歌》首演的樓梯間

 

華格納的《齊格飛牧歌》(Siegfried Idyll)原稿的完整標題是:「特里布森田園詩,帶有 Fidi 鳥歌與橙色日出,由理查送給他的科西瑪的交響生日祝福, 1870年。」(直譯)(Tribschen-Idyll, with Fidi-Birdsong and Orange Sunrise, presented as a symphonic birthday greeting to his Cosima by her Richard, 1870.)

而標題中的「齊格飛(Siegfried )」其實不是指環四部曲中的英雄人物:齊格飛。反而是指他與柯西馬所生的小兒子「齊格飛」,他的小名是「菲迪」(Fidi)。

「橘色日出」則是指科西瑪臥房壁紙的顏色,它總是明亮地反射著晨光。

儘管有時會欣賞到由完整編制的管弦樂團所演奏之版本,但華格納最初是寫給為 15 位演奏者的小合奏團編制。

溫馨的首演故事是這樣的:

1870 年聖誕節早晨,華格納在秘密準備和排練《齊格飛牧歌》後,在住家的樓梯間召集了他預先約好的15人小型管弦樂團,並用實際演奏,喚醒了正在睡覺的科西瑪(科西瑪的生日是 12 月24 日;華格納一家人總是一起慶祝這一天和聖誕節假期)。

科西瑪被如此美妙的音樂驚醒,又驚又喜;在這場迷你首演後,華格納向科西瑪與孩子們展示了樂譜。

《齊格飛牧歌》是一部非常具有親密感的作品,因為這一年華格納和科西瑪相戀多年,也誕下了三個小孩,他們終於等到 1866 年科西瑪離開她的第一任丈夫、指揮家漢斯·馮·畢洛,華格納也終於等到了前妻敏娜離世,兩人經歷了許多充滿壓力的歲月,這年~其實只是他們結婚的第一年。

 

科西瑪在生日當天收到這麼美的樂曲作為禮物,當天不斷地哼唱,開心地飄上了天

 

據說原本華格納不打算出版這部作品,但迫於財務問題,他後來於 1877 年授予出版商出版。

 

《齊格飛牧歌》完整版本

 

Part.2 「Senar」拉赫曼尼諾夫的長居之所

1932年,拉赫曼尼諾夫在瑞士買下一棟別墅,取名為「Senar」,並在此創作了受人注目的樂曲,著名的《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Rhapsody on a Theme of Paganini, Op. 43, 1934),以及《第三號交響曲》(Symphony No.3 in a minor, Op. 44, 1935-6, rev. 1938)。

《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再一次讓拉赫曼尼諾夫重拾偉大作曲家的名譽,而俄羅斯芭蕾舞家福金(Mikhail Mikhailovich Fokine, 1880-1942)更依據他的指示,將其編成芭蕾舞劇。

 

琉森音樂節音樂總監夏伊的介紹影片

 

1939 年,二次世界大戰在歐洲所引起的動亂,讓拉赫曼尼諾夫決定離開。回到美國後,他創作了最後一首著名的《交響舞曲》(Symphonic Dances, Op. 45, 1940), 本來也有意請福金編成芭蕾舞劇,但隨著福金的去世,計畫也無法實施。

 

1940年左右,拉赫曼尼諾夫指揮樂團的身影

 

 

1942至1943年是拉赫曼尼諾夫最後的巡迴演出樂季,因為他想退休,回到比佛利山莊的家,在家好好休養。

1943年2月17日,在諾斯維爾(Knoxville)舉行最後一場獨奏會之後,不久便證實他因身體不適被診斷罹患末期癌症,雖然莫斯科傳來慶祝他七十歲生日的計畫,但他從未知曉;同年3月28日病逝於美國加州的比佛利山莊,享年七十歲,之後遺體被移往紐約州,葬在一所俄國東正教的墓園裡。

(基本資料整理於網路與維基百科,並附上超連結方便檢索)

諾斯維爾為拉赫曼尼諾夫所製作的「最後音樂會雕像」

 

最後的浪漫

拉赫曼尼諾夫受浪漫時期的音樂前輩很深,特別是蕭邦、李斯特 (Franz Liszt, 1811-1886)以及柴可夫斯基。他尤其喜愛蕭邦、李斯特那種如歌式的旋律以及豐富音響的音樂架構。

在拉赫曼尼諾夫的求學期間(1882-1892),柴可夫斯基在樂壇中的地位已無人可及。他對年輕一代的拉赫曼尼諾夫十分賞識,在拉赫曼尼諾夫剛成為職業音樂家時,也給予他許多親切的幫助,可惜不久後卻撒手人寰。柴可夫斯基的早逝使莫斯科的音樂界領導人出現斷層,雖是如此,卻也讓後繼的新生代有嶄露頭角的機會。最明顯的是拉赫曼尼諾夫及史克里亞賓(A. Skryabin, 1872-1915),前者致力於承續傳統,後者則致力於開創新風格。

在史特拉汶斯基(Igor Stravinsky, 1882-1971)於巴黎發表了《春之祭》(The Rite of Spring)後, 保守派的作曲家由於已無超越的創新之作,而陷於困境的泥沼之中。在這樣的大環境之下,當時的拉赫曼尼諾夫仍堅持用傳統的方式訴說他的音樂理念,在紛亂、 求新求變的 19 世紀末的俄國,帶來一襲令人得以喘息的復古清流。

1909年作的「死之島」(The Isle of the Dead Op. 29),以及晚期的鋼琴作品和歌曲中。然而這些早期與後期作品比起來,雖然較缺少結構上的變化,但卻充滿前輩柴可夫斯基的影子:例如龐大的管絃樂配器方式、強烈的音樂情感與旋律~以及那多愁善感的俄羅斯音樂風格。

拉赫瑪尼諾夫在1892至1910年間,爲鋼琴寫了二十四首前奏曲, 分別是 op.3 No.3的升c小調(一首)、Op. 23(十首)、Op. 32, (十三首)。這些樂曲風格有內省的、熱情的以及表現技巧;但無論是哪一種風格,這些音樂都是鋼琴作品中的珍品。

拉赫瑪尼諾夫的音樂是以悠長寬廣、而又充滿無止盡憂鬱的旋律,表現出獨樹ㄧ幟的才華。因為本身也是ㄧ位傑出的鋼琴家,所以 常開發出鋼琴屬於鍵盤樂特有的效果:大跳的八度音、大音程距離的 琶音、以及雙音的音型等,都完全充分反映出他的鋼琴風格。

 

當拉赫曼尼諾夫獲知自己罹患癌症末期時,他曾說出這句話:「My dear hands. Farewell, my poor hands.」。這句話存在非官方紀錄,但我們卻能想像這位音樂家是多麽愛著自己的雙手…

 

深情款款.詩意盎然之雙鋼琴

The Night…The Love…”,靈感來自拜倫的詩歌

枝頭傳夜鶯響聲鳴唱

這是戀人絮語中盡顯甜蜜誓言的時刻

煦煦和風與流水淌淌溫柔為伴

為孤獨雙耳奏出陪伴之樂….

“It is the hour when from the boughs The nightingale’s high note is heard, It is the hour when lovers’ vows Seem sweet in every whisper’d word, And gentle winds and waters near, Make music to the lonely ear…..”

 

Part.3 市區美景連連

琉森 – 處處皆美

隨手一拍就是無敵美景😘

走在羅伊斯河畔,卡貝爾橋(卡貝爾橋 Kapellbrücke)旁,以手機拍攝60張照片,拼圖的全景照

卡貝爾橋(Chapel Bridge)是盧森的地標之一,位於車站旁、羅伊斯河畔接近盧森湖的出口處;橋的北岸有一座聖彼德教堂(St. Peters-Kirche),因此也常被稱為「教堂橋」。

 

Part.4 美麗的城市與旅客

擁有如此美麗湖岸的城市,自然少不了浪漫的遊客是如詩如畫的市區風光,用我拍攝照片說明~

 

 

 

 

 

 

 

 

 

 

Part.5 美食無數

比起講美食,我比較擅長吃美食XD

瑞士消費水準頗高,在此的食衣住行,端看個人想法;蹦藝術所規劃的藝旅團,絕不在飲食上馬虎,總是給團員們最精緻的美味料理

 

 

 

 

 

 

 

 

 

 

…等等,十幾天下來,美食無數

 

秘密景點:華格納經常用餐的餐廳

現在改裝為相當美味的中餐館,相當好吃喔~

 

【隱藏式玩法】包船暢遊琉森湖

團員盧大哥,玩遍全世界,他提出包遊艇搭船出航琉森湖,馬上一票粉絲搶著搭船😘😘😘

這些就是我們的精彩照片選集


阿巴多與琉森音樂節

馬勒第一號交響曲

 

馬勒第二號交響曲《復活》

 

馬勒第三號交響曲

 

馬勒第四號交響曲

 

馬勒第五號交響曲

 

馬勒第六號交響曲

 

馬勒第七號交響曲

 

馬勒第八號交響曲《千人》

夏伊指揮琉森節慶管弦樂團 Live’

 

馬勒第九號交響曲

回到創作最初

讓我們從交響曲的最終段落(Adagissimo)談起。

甚慢板,幾乎沒有速度感~配器只剩下弦樂演奏,全部上弱音器,音色更是幾近虛無,在現場聆聽時,您會體驗到幾乎窒息,無法呼吸的狀態…

 

Adagissimo譜例

 

最後段落,音樂極其緩慢、似乎融合了痛苦最大的聲音:哀莫大於心死

在這一刻,聲音與沈默、生存與死亡之間的距離,幾乎全部消失。

生與死,真的那麼重要?

最後一個小節,力度甚至被標記為 Pianississimo(pppp),且停頓非常長的時間

馬勒寫下了——「Ersterbend」(逝去),彷彿他怕我們從音樂中仍然無法清楚得知他要傳遞的訊息…

這真的是馬勒的最後一部完整的交響曲:在他目睹了女兒的死亡,當他意識到自己的生命將因不可逆的心臟病而縮短,妻子的外遇、家庭的可能破碎…

所有聲音的逝去,伴隨著1910年的大時代,馬勒藉由這首作品,在這最後的幾分鐘,發出了微弱的信號。

這段音樂甚至預示著一位偉大的藝術家,作為當代歐洲文化英雄形象的垂死掙扎。

第九號交響曲的最終幾分鐘,就如同歷經燦爛、洗盡鉛華的真實自我,面對即將來臨的虛無飄渺,或許可能是人生的下一段旅程,面對逐漸逝去的生命、無以為繼的凋零…

而我們能做的,可能只剩下深深地嘆息

伯恩斯說,馬勒的音樂,最後都化作了虛無。

我認為——當馬勒的音樂變得更慢、更安靜、更空無一物,但在聲音和內容上變得更令人驚嘆、令人驚嘆的精神化:Less is more

這種音樂,代表的只有唯一情緒:死亡。

要欣賞這首交響曲,您別無選擇,只能穿越這一層層紗,在理解馬勒生平之餘,試圖感受這位音樂家的思想。

 

阿巴多2010年於琉森音樂節指揮馬勒第九號:最後五分鐘的動人演奏

 

2014年 琉森音樂節阿巴多紀念音樂會

第三號交響曲第六樂章最後的演奏

尼爾森指揮琉森節慶管弦樂團

2014年阿巴多去世之後,尼爾森接下這場琉森音樂節第三號交響曲的指揮任務,圓滿完成之餘,全體團員在舞台上汗淚俱下,無法開心地慶賀音樂會演出成功,音樂…阿巴多已經永遠地離開了大家…

 


蹦藝術2025年頂級藝旅規劃:琉森音樂節深度樂迷團

2025年.琉森音樂節行程再升級!

世界三大最頂級樂團齊聚一堂

最美河岸城市.風光、人文、美食兼具

八場超級音樂會,一流獨奏家.場場世界最高古典音樂饗宴:

兩場:麥凱萊 X 阿姆斯特丹皇家大會堂管弦樂團 

兩場:佩特連科 X 柏林愛樂

兩場:弗朗茲·威爾瑟-莫斯特 X 維也納愛樂

匈牙利世界鋼琴大師  – 席夫獨奏會

日本國寶鋼琴家 – 內田光子獨奏會

從莫札特.舒伯特.布拉姆斯.馬勒.布魯克納.普羅高菲夫到當代作品,所有音樂風格,全部欣賞🎵

全程跟著斌式導聆,蹦藝術林仁斌為您詳細解說每場音樂會:

~從琉森音樂節歷史、音樂會設計到曲目之精髓與音樂奧妙所在,全程沈浸於世界頂級古典音樂節氛圍中,絕對是一生一次最佳體驗❤️

 

 

 

 

 

 

 

 

林仁斌老師:
Line ID: jenpin888

 

行程諮詢與報名聯絡人:
→蔡先生 0961-211826 
Line ID: tsaiyaan 

 

精彩旅途.To be Continue❤️

【BON旅行】2024-25年 蹦藝術X緣點旅行社 – 音樂旅遊行程全覽(2024年10月最新)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 前往蹦藝術 Podcas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馬上分享給更多喜愛音樂的好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