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N音樂】蹦藝術X大人社團 – 聆聽宇宙萬物之聲:馬勒(三)談馬勒交響曲裡音樂動機的運用
All about Mahler’s Music -3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大人的古典樂欣賞線上直播課(9/14週四下午班,共5堂):聆聽宇宙萬物之聲:馬勒

古典音樂是你的生活必需品?
希望有機會能拓展對古典樂的了解?
跟著林仁斌老師一起認識偉大的音樂藝術!

《大人社團》與蹦藝術攜手開設古典音樂鑑賞課程,林仁斌老師帶領學員欣賞每首的獨特之處,讓您徜徉在樂曲中,更貼近音樂家的心血結晶,聽出更多況味與樂趣!

《延伸閱讀》大人的音樂欣賞線上直播課程好嗎?學員真實回饋分享

《延伸閱讀》大人的音樂欣賞課學員回饋,看他們用音樂為生活注入繽紛

 

精彩課程再推薦

大人的古典樂欣賞線上直播課(9/14週四下午班,共5堂):聆聽宇宙萬物之聲:馬勒

大人的古典樂欣賞線上直播課(10/26週四下午班,共5堂):匯聚人生中的美妙時刻

 

主講人:林仁斌老師

 

馬勒全系列五堂課程介紹

課程內容

  • 第一堂 │ 談馬勒交響曲裡的精彩管弦樂法

欣賞馬勒,要從閱讀樂譜開始,才能真正領略這位被歷史忽略多年的偉大作曲家音樂中的驚人之處。在這堂課中,林仁斌老師將會帶領學員了解數段馬勒交響曲中精彩的管弦樂法,從實際的譜例來深入欣賞這位現代顯學的音樂之美。

  • 第二堂 │ 談馬勒交響曲中最令人動容的慢板

許多人認識馬勒,都是從他的知名慢板開始。在他的刻劃下,如歌的旋律與深刻的情感,令人動容;對自身的命運、甚至未來以及命運的擔憂,也都藏在他的慢板裡。這堂課,林仁斌老師會為學員導引馬勒作品的內涵,一起感受他對於人生、愛情與幸福的渴求,也惋惜他極度戲劇化卻悲苦的人生觀。

  • 第三堂 │ 談馬勒交響曲裡音樂動機的運用

從貝多芬的第五號《命運》交響曲開始,交響樂正式進入「說故事時間」,動機寫作方式更是貝多芬在音樂史上卓然傲立的孤高,華格納甚至曾言:「在貝多芬之後,無人能寫作交響曲…」。馬勒是極為優秀的指揮家,生平指揮過無數場音樂會,他的作曲內容更是旁徵博引,尤其對於動機的處理,更值得大人一起深入了解。

  • 第四堂 │ 談馬勒交響曲裡特殊樂器的運用

在馬勒的交響曲中,除了同時擁有最大聲的Fortissimo、最小聲的Pianissimo,最長的樂曲長度,最大型的管弦樂編制、最深層的生死議題探討,另一項特點,就是在交響樂中最多特殊樂器之成功運用。在課堂中,老師會為學員們分享馬勒的特殊樂器使用方式,深入樂譜,了解更多他的巧思。

  • 贈第五堂 │ 電影賞析《馬勒,獻給妻子的柔板》

佛洛伊德曾說:「研究馬勒,讓精神分析跨一大步。」,他所留下的馬勒研究,更成為許多學者考據的重要資料。這部電影改編自馬勒的真實人生故事,藉由他意外發現妻子與年輕建築師葛羅佩斯的外遇,前往斯布魯克求助心理學權威佛洛伊德開始,觀眾漸漸地進入馬勒晚年所遭遇的困境與《千人》交響曲創作背景,進一步對他的音樂感同身受。


  • 馬勒:第九號交響曲

    「第九號交響曲,是馬勒對他所愛的每一個人、對世界、對他的藝術,與他的音樂,所做出的告別」

    — 孟根堡(Wilhelm Mengelberg, 1871-1951)

     

與貝多芬相同,馬勒的第九號交響曲也是他的人生絕筆之作。寫作於1909至1910年間,也是作曲家過世的前一年。處在人生低谷狀態,馬勒無論事業、家庭與健康都岌岌可危,因此第九號交響曲整體氣氛充滿著淒涼孤寂,以及一種對於生命的告別,如無數的回憶湧上心頭:有幸福、有孤獨、有無助、傷心與徬徨,也有濃濃的愛情。被「第九號魔咒」深深影響的馬勒,為了避開這項莫須有的詛咒,在第八號《千人》之後,還寫了《大地之歌》想要逃過死神的召喚,最終仍撒手人寰,留下無盡憂傷。

The Austrian composer Gustav Mahler. 1907.

 

超凡於世的交響曲

馬勒第九號交響曲是繼貝多芬之後,這世界最超凡的交響曲,尤其是其中的慢板。

在情感上,馬勒此時的境遇,讓他陷入了兩難:他深愛這個世界,卻又害怕離開。

針對表面上似乎走向虛無的滅亡而無言的結局,但當我們沈浸於音樂之中時,越了解深入這首作品,您會發現在表面之下,藏著的深意是馬勒對生命所逝去的一切,進行了深層的敘述與緬懷,他的音樂裡,似乎更多地是思考生命本身,而不止是死亡。

試圖以音樂之外的一切~包括文字來敘述這麼深層的音樂,不但是多餘的,其實也是不應該的;無論您再怎麼樣不熟悉馬勒的音樂,都應該如同自身閱讀一部位大的文學作品一般,細細品味,反覆閱讀,期許自己有朝一日能進入這作品中的美好,以自身能夠理解的方式,來接近馬勒的境界

馬勒的第一樂章開頭,我們甚至能夠感受到《大地之歌》未盡的旋律與未完成的告別,這是許多專家們未曾提及之處;由兩音為一組,發展為三音一組、四音一組的主旋律,第九號交響曲接續在《大地之歌》⟨送別⟩(Der Abschied)之後,這樣的旋律,率先為我們帶出了依依不捨之感。

《大地之歌》的最後最後歌曲,由馬勒所添加的歌詞如下:

Ewig… 永遠、直到永遠

Still ist mein Herz und harret seiner Stunde! 我的心靜止著,等待著時機! (馬勒自己添加的詞)
Die liebe Erde allüberall blüht auf im Lenz und grünt 美麗的大地,到處春暖花開,綠意盎然!
Aufs neu! Allüberall und ewig blauen licht die Fernen! 到處皆是的,永遠湛藍的天空!
Ewig…(*7) 直到永遠…… 白雲無盡時

 

接入第九號交響曲的開頭旋律

 

樂譜範例

 

第九交響曲魔咒

(基本資料整理於網路與維基百科,並附上超連結方便檢索)

一般都知道馬勒相當害怕所謂的「第九交響曲魔咒」,就是作曲家寫完第九號交響曲之後就不久於人世之模糊臆測,而這個迷信被認為是自奧地利作曲家馬勒開始。

因為馬勒之前的貝多芬、舒伯特、德弗札克與布魯克納等作曲家都紛紛應驗了「第九交響曲魔咒」,因此他在創作自己第九部交響作品《大地之歌》時,雖然副標題寫明是一首交響曲(Eine Symphonie für Tenor-Stimme, Contralt -Stimme und große Orchester),但是卻故意不將此編號。此舉不禁被人解讀成馬勒為了避免自己將步貝多芬後塵而逝世,才行此法。

但弔詭的是,雖然馬勒認為此舉令可能他可以避過魔咒,但最終他還是中了詛咒:在寫完自己的第九交響曲後因病離世,只留下未完成的第十交響曲片段的手稿。

 

回到創作最初

讓我們從交響曲的最終段落(Adagissimo)談起。

甚慢板,幾乎沒有速度感~配器只剩下弦樂演奏,全部上弱音器,音色更是幾近虛無,在現場聆聽時,您會體驗到幾乎窒息,無法呼吸的狀態…

 

這段第九號交響曲開場段落的不規則節奏,還被伯恩斯坦喻為「心律不整的馬勒」,藉以呼應將奪走他性命的心臟病。

 

不願面對第九…

馬勒:《大地之歌》

【BON音樂】馬勒:⟪大地之歌⟫ 介紹與賞析

 

伯恩斯坦解釋《大地之歌》

 

馬勒《大地之歌》,柏林愛樂2011年現場版(中德字幕)


 

延伸閱讀

【BON音樂】最深沈的人世告別 – 馬勒:第九號交響曲

 

第四樂章.彷彿通往天堂的階梯(1:03:53起)

Adagio: Sehr langsam und noch zurückhaltend

Claudio Abbado, conductor
Lucerne Festival Orchestra, 2010 0:00 – Opening

1:04 – 1. Andante comodo

28:10 – 2. Im tempo eines gemächlichen Ländlers. Etwas täppisch und sehr derb

44:00 – 3. Rondo-Burleske: Allegro assai. Sehr trotzig

56:55 – 4. Adagio: Sehr langsam und noch zurückhaltend

1:27:29 – Ending

 

而我的最愛是…第九號的最後時刻

阿巴多於2009年,琉森音樂節的現場演出,是經典中的經典

阿巴多(Claudio Abbado,1933-2014)曾任義大利史卡拉歌劇院與維也納歌劇院總監,英國倫敦交響以及最知名的柏林愛樂音樂總監,2014年1月20日於家中逝世,享壽八十歲。

2002年,阿巴多罹患胃癌經胃部切除手術療養後復出,出任琉森音樂節管弦樂團藝術總監,他表示,餘生將於此貢獻,也著手規劃一系列馬勒交響曲演出,至今每一首都是我心中的經典名演。琉森音樂節節慶管弦樂團,當初是以阿巴多最熟悉馬勒室內樂團團員為主,在阿巴多的號召之下,包括柏林愛樂在內的許多職業樂團首席演奏家與獨奏家們紛紛加入,可為超級明星樂團。

我們可以欣賞到在馬勒第九號的最後五分鐘,音樂越來越寂靜,在團員們極致傑出演奏之餘,最難能可貴的是現場觀眾們的超高素質,沒有「鼓掌哥」「塑膠袋」「掉節目單」等等雜音奇異現象,現場只有最接近全然安靜的尊重:對馬勒的音樂,也是對阿巴多的指揮…

 

回到創作最初

與貝多芬相同,馬勒的第九號交響曲也是他的人生絕筆之作。寫作於1909至1910年間,也是作曲家過世的前一年。處在人生低谷狀態,馬勒無論事業、家庭與健康都岌岌可危,因此第九號交響曲整體氣氛充滿著淒涼孤寂,以及一種對於生命的告別,如無數的回憶湧上心頭:有幸福、有孤獨、有無助、傷心與徬徨,也有濃濃的愛情。被「第九號魔咒」深深影響的馬勒,為了避開這項莫須有的詛咒,在第八號《千人》之後,還寫了《大地之歌》想要逃過死神的召喚,最終仍撒手人寰,留下無盡憂傷。

 

讓我們從交響曲的最終段落(Adagissimo)談起。

甚慢板,幾乎沒有速度感~配器只剩下弦樂演奏,全部上弱音器,音色更是幾近虛無,在現場聆聽時,您會體驗到幾乎窒息,無法呼吸的狀態…

 

Adagissimo譜例

 

樂譜音樂版本

 

阿巴多於琉森音樂節指揮馬勒第九號 最後五分鐘

 

最後段落,音樂極其緩慢、似乎融合了痛苦最大的聲音:哀莫大於心死

在這一刻,聲音與沈默、生存與死亡之間的距離,幾乎全部消失。

生與死,真的那麼重要?

最後一個小節,力度甚至被標記為 Pianississimo(pppp),且停頓非常長的時間

馬勒寫下了——「Ersterbend」(逝去),彷彿他怕我們從音樂中仍然無法清楚得知他要傳遞的訊息…

這真的是馬勒的最後一部完整的交響曲:在他目睹了女兒的死亡,當他意識到自己的生命將因不可逆的心臟病而縮短,妻子的外遇、家庭的可能破碎…

所有聲音的逝去,伴隨著1910年的大時代,馬勒藉由這首作品,在這最後的幾分鐘,發出了微弱的信號。

這段音樂甚至預示著一位偉大的藝術家,作為當代歐洲文化英雄形象的垂死掙扎。

第九號交響曲的最終幾分鐘,就如同歷經燦爛、洗盡鉛華的真實自我,面對即將來臨的虛無飄渺,或許可能是人生的下一段旅程,面對逐漸逝去的生命、無以為繼的凋零…

而我們能做的,可能只剩下深深地嘆息

伯恩斯坦說,馬勒的音樂,最後都化作了虛無。

我認為——當馬勒的音樂變得更慢、更安靜、更空無一物,但在聲音和內容上變得更令人驚嘆、令人驚嘆的精神化:Less is more

這種音樂,代表的只有唯一情緒:死亡。

要欣賞這首交響曲,您別無選擇,只能穿越這一層層紗,在理解馬勒生平之餘,試圖感受這位音樂家的思想。

除了「虛無」、「死亡」,也有第三種思維:音樂不再試圖描繪音樂或哲學的死亡,而是盡其所能地單純保持存在著:一切無需多加解釋。

 

聽聽伯恩斯坦怎麼說?Adagissimo 最慢板

不是None,是one、on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wr2rmyAuI

 

 

然而,還有另一種思考這種音樂的方式,是否以這種方式來聆聽和體驗第九號交響曲,取決於你是否認為這是一首對萬物終結的讚美詩~或者相反,這是一首對生命逝去和迎向死亡的最終謳歌?

 

布魯諾·華爾特的首演

馬勒的弟子布魯諾·華爾特在1912年6月26日,指揮維也納愛樂擔任作曲家死後的首演。華爾特將最後的樂章描述為「和平的告別;結語,雲消散於天藍之中。」

在馬勒過世之前,連華爾特也從未見過第九交響曲之樂譜。

但在華爾特應馬勒遺孀阿爾瑪要求,擔任首演後,他對樂曲的深入理解,使得他持續成為馬勒第九號交響曲最強而有力的權威詮釋,也是在馬勒之後的唯一代表。

許多人認為華爾特後來於1938年,在納粹進攻吞併奧地利前與維也納愛樂錄製的唱片錄音,所有馬勒第九號交響曲的演奏錄音中,最能呈現真實馬勒思維的高水準演奏,請各位務必要欣賞這個版本。

 

【珍貴錄音】Bruno Walter & Wiener Philharmoniker – Gustav Mahler Symphony No.(1938)

Gustav Mahler (1860-1911): Symphony No. 9

Wiener Philharmoniker / Bruno Walter (1876-1962)

A live recording from Grossen Musikvereinssaal in Vienna on 16th January 1938.

00:00 I. Andante comodo

25:00 II. Im Tempo eines gemächlichen Ländlers. Etwas täppisch und sehr derb

40:45 III. Rondo-Burleske: Allegro assai. Sehr trotzig

52:10 IV. Adagio. Sehr langsam und noch zurückhaltend

 

現在,讓我們進入今天講座的最高潮:馬勒貫穿全部交響曲的「動機運用」~

 

 

9/27在國家音樂廳,莊東杰指揮德國波鴻管弦樂團首度在台灣演出,馬勒第五號結束的瞬間,全場齊聲熱烈鼓掌~

 

今晚大大恭喜指揮家莊東杰、波鴻交響樂團與新象環境藝術,完成了超高難度的音樂規劃(之台北場)

這次波鴻交響樂團全團行程,從歐洲直飛台灣,完全沒有其他國家巡迴的經費支援,新象環境藝術的大器,圓了台灣樂迷一個最大的夢想:讓台灣之光 – 指揮家莊東杰率領自己的樂團,在自己的土地上演奏

最後安可前:莊東杰也拿起麥克風感性地說:「你們或許不知道,今晚對我的意義有多麽重大…」

而莊東杰的馬勒第五號深度探索,有著許多新鮮的立體樂趣,每個樂章均見巧思,讓人愛不釋耳

雖然第一樂章小號獨奏出包,實在可惜,但法國號首席可說是今晚最佳MVP,第三樂章「罰站」一整個樂章,展現征服全場的魅力之音,全場不斷為他,也為法國號組熱烈鼓掌。

第四樂章Adagietto,莊東杰放下指揮棒,以精緻無比的手勢,帶領樂團奏出了這譽滿全球的愛情樂章,那感性無比的音色與美得無以復加的和聲,搭配深得我心得Rubato,我的情感也被昇華到最高境界,眼淚一直滾動在眼眶中,直到最後的掛留長音結束,才跟著落下,實在非常、非常感動。


【補充資料】馬勒第五號 第一樂章 動機運用解說

ROTATION 1

0:00 – The piece opens up with a distant trumpet fanfare announcing the funeral march. Its core rhythm draws connotations to the fate motive from Beethoven’s fifth symphony.

1:06 – Funeral march, phrase 1. An exhausted melody full of grief and yearning, always reaching up, just to collapse at the very next moment.

1:23 – The second phrase of the funeral march manages to reach into major. The ending of the first phrase is recycled as an accompaniment figure. Soon enough, we collapse back into minor.

ROTATION 2

2:04 – Trumpet fanfare returns. This time the climax is even more chaotic and dissonant, as the march gets closer.

2:54 – Funeral march, phrase 1, now with fuller harmonies and orchestration.

3:12 – The second phrase recieves a thorough elaboration. Dotted rhythm from the fanfares appears as an accompanyment, and the melody is reimagined as a duet between the winds and cellos. This phrase is extended.

4:07 – We reach a new, third phrase of the march, functioning as a variation on the first phrase in major. As the rhythmic motive from the fanfares dissapears from the music, the theme is allowed to take a breather. However, as the motive returns, a collapse into minor quickly follows.

ROTATION 3

5:17 – The fanfare again commences, only now realizing its true proportions. The instruments start to play a frenzied sped-up variation on the funeral march theme, completely overwhelming us with counterpoint.

6:13 – Variation on the second phrase of the march.

7:09 – The march slowly starts to disappear into the distance, and the frenzied episode ends with one last salute from the trumpets.

8:06 – The march is now broken up into fragments from exhaustion. The rhythmic acompaniment motive from the fanfares fills the gaps, never allowing the fragments to connect.

8:23 – Phrase 2 gives the music some momentum, with a solo viola playing an expressive countermelody.

9:12 – As we reach the third phrase, we’re finally free from the fanfare’s accompaniment. As before, when the accompaniment reappears, the music collapses.

ROTATION 4

10:00 – Only the distant echoes from the trumpet fanfare remain, played by the timpani.

10:12 – Suddenly, we enter a completely different world. The triplet figures from the fanfares are recycled as accompaniment, while the violins play the melody from the central, chaotic fanfare episode (which itself is a variation on the main theme).

10:53 – The new theme briefly touches on a major tonality, but at the end it dramatically collapses back into minor. In the next movement, we will realize that this section was a vision of what’s to come.

11:52 – One last trumpet fanfare commences, slowly evaporating into the distance. The movement ends in despair and exhaustion.

 

馬勒是一位「動機主義」作曲家,幾乎是無庸置疑的事情

看一下莊東杰如何導聆馬勒第五號的第一樂章動機

 

他比出手勢「五」的意思是,馬勒第五號,與貝多芬第五號《命運》,都是「三短一長」動機:

 

 

一起認識第五號第一樂章送葬進行曲的小號前奏

先讀樂譜版

 

柏林愛樂小號首席 Gábor Tarkövi

Gábor Tarkövi 是匈牙利人,出生於1969年。父親 István Tarkövi 也是小號演奏者,9歲由父親啟蒙小號之後,Gábor Tarkövi 受到父親影響,也熱愛小號,後就讀於匈牙利李斯特音樂院,隨Frigyes Varasdy 進一步學習小號。1992年畢業之後,他歷任幾個不同交響樂團 Wurttemberg Philharmonic Orchestra(co-principal trumpet)、Berlin Symphonie Orchestra(現在的 Konzerthausorchester Berlin,Principal trumpet)、Bayern Radio Symphony Orchestra(Pprincipal trumpet),2004年起成為任柏林愛樂小號首席,被譽為全世界最棒的小號手之一。

 

第五號第一樂章小號前奏音樂大師班

 

來個超級地獄大PK…

 

同場加映,馬勒第一樂章送葬主題的可能來源…

孟德爾頌:無言歌 op.62 No.3

1:07:09 No.3 Andante maestoso in E minor, “Funeral March”

 

再聽一下管弦樂化之後的版本XD

 

孟德爾頌真的是「主題天才」,聽聽他的結婚進行曲

 

樂譜版本

 

認識更多馬勒第五號第三樂章之特色:


【補充資料】馬勒的變格終止使用

 

【補充資料】馬勒交響曲中的號角運用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 前往蹦藝術 Podcas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馬上分享給更多喜愛音樂的好友們🎵
 
  BONART_Webmaster
更多音樂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