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N音樂】蹦藝術專題演講: 《三段巴哈無伴奏音樂與音樂之路~林仁斌談馬友友》
Yo-Yo MA Music lecture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主講人:林仁斌

 

華人音樂之光:馬友友

《三段巴哈無伴奏音樂與音樂之路~林仁斌談馬友友》

馬友友(Yo-Yo Ma, b.1955)被《時代》雜誌評為2020年全球百大最具影響力人物

這位全球最出色、最有親和力的美籍華裔大提琴演奏家,自幼起便與大提琴結下不解之緣,欣賞他的音樂仿佛像輕啟一扇奇幻音樂天地之門,滿是令人心馳神往的奇妙景象。

本場講座,林仁斌老師將以馬友友一生灌錄三次完整巴哈無伴奏奏鳴曲為經,精彩演奏為緯,帶您領略馬友友音樂人生由古典通往跨界,再走向與文化交融的偉大之路

 

馬友友:縱橫音樂、人文、知識、理性與感性的偉大音樂家

世界百大影響力人物.百張音樂專輯,18 座格萊美獎得主。

 

生平與背景

馬友友(Yo-Yo Ma)是當代最具影響力的大提琴家之一,他的音樂生涯橫跨古典與跨界領域,無論在獨奏、合奏還是文化推廣上,都有深度的影響。

 

他於1955年10月7日出生於巴黎,父母皆為華人,父親馬友德是小提琴家兼音樂教授,母親李美華則是一位歌唱家。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馬友友自幼便接觸音樂,四歲開始學習大提琴,七歲便能熟練演奏巴赫的作品。

 

1962年,他隨家人移居美國紐約,不久後便在白宮為甘迺迪總統演出,在伯恩斯坦的介紹下正式登場,展現驚人的音樂天賦。

 

馬友友談七歲時的回憶:從七歲首演到認識卡薩爾斯

「我首先是一個人,第二是音樂家,第三才是大提琴家。」-這是20世紀最偉大的大提琴家卡薩爾斯的名言,也是馬友友不變的信念。

回憶當時高齡80多歲的卡薩爾斯,聽完7歲的馬友友演出,卻叮嚀他「很棒,但也不要忘了去打棒球。」讓馬友友大受震撼,也成為了多年來不變的信念。

https://www.facebook.com/watch/?v=658135958236402

 

他師從大提琴家萊昂納德·羅斯(Leonard Rose),並進入茱莉亞音樂學院學習。不同於一般職業音樂家的學術路徑,他選擇進入哈佛大學,1976年獲得學士學位,這段經歷使他的視野不僅侷限於音樂,也對文化、哲學與社會問題有更深層的理解。

Leonard Rose (left) with his students Matt Haimovitz (middle) and Yo-Yo Ma (right) at Rose‘s 65th birthday celebrations at 92nd Street Y, New York in 1983

 

深刻而多元的學習與人文情懷,造就馬友友不平凡的感性思維

 

音樂生涯與成就

古典音樂的深耕

馬友友以詮釋古典音樂聞名,無論是巴赫、貝多芬、布拉姆斯,還是德弗札克、柴可夫斯基的作品,他的演奏都以細膩的音樂性和溫暖的音色著稱。他最具代表性的錄音之一是 《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這套作品被視為大提琴文獻中的巔峰之作,他不僅錄製過多次,每個版本也都展現了不同時期的藝術觀點。

 

聽聽馬友友怎麼說巴赫無伴奏與他的人生之路的緣份~

 

BON話題:馬友友三次完整《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介紹

馬友友(Yo-Yo Ma)至今總共錄製了三次完整的《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Bach: The Cello Suites),每次錄音都反映了他不同時期的藝術觀點與人生經驗,展現他對這套經典作品的持續探索與理解:

 

1. 1983年版:《Bach: The Unaccompanied Cello Suites》

發行年份: 1983年

唱片公司: CBS Masterworks(現屬 Sony Classical)

錄音年齡: 27-28歲

特色與詮釋

這是馬友友首次錄製《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當時他已經是一位技術成熟的大提琴家,這個版本展現了年輕時的活力與精確性。整體詮釋較為直接,著重在音樂結構的清晰度與流暢的旋律線條,節奏穩定且富有彈性。

他的演奏強調 樂句的完整性與對比,每首樂曲都有鮮明的個性,例如:

   •   第一號 G大調組曲(BWV 1007) 充滿年輕氣息,音色明亮。

 

   •   第二號 D小調組曲(BWV 1008) 低沉而有張力,展現出對低音弦的掌控力。

 

   •   第六號 D大調組曲(BWV 1012) 由於原本為六弦大提琴所作,在四弦大提琴上的演奏技巧極具挑戰性,但馬友友處理得相當順暢。

此版本錄製於錄音室,音質乾淨,較為接近標準的巴洛克風格,但仍帶著年輕馬友友個人詮釋之自由。


2. 1998年版:《Inspired by Bach》

發行年份: 1998年

唱片公司: Sony Classical

錄音年齡: 42-43歲

 

特色與詮釋

這是馬友友第二次錄製這套作品,與1983年版相比,這次的詮釋更為自由、感性,音色更加溫暖且具有歌唱性。他將這次錄音視為一種「探索巴赫音樂對藝術與生活的影響」,因此這個版本不只是單純的音樂演奏,而是結合了不同的藝術形式,形成一個跨界計畫——《Inspired by Bach》

這個計畫包含六部紀錄片,每一部都與不同的藝術領域合作,讓巴赫的音樂與舞蹈、戲劇、視覺藝術、建築等產生對話。例如:

   •   第一號組曲(G大調,BWV 1007):與加拿大編舞家 Jean-Pierre Perreault 合作,以現代舞詮釋音樂。

 

 

   •   第二號組曲(D小調,BWV 1008):與劇作家 Julie Moir Messervy 合作,以園林設計表現音樂的結構。

 

   •   第五號組曲(C小調,BWV 1011):與冰上舞者 Torvill & Dean 合作,將音樂轉化為冰上芭蕾的動作。

 

這個版本的錄音更具戲劇性,音樂語言更加豐富,節奏與語法也較有彈性。相較於1983年的版本,這次的演奏明顯帶有更深的情感層次與內省意味。


3. 2018年版:《Six Evolutions – Bach: Cello Suites》

發行年份: 2018年

唱片公司: Sony Classical

錄音年齡: 62-63歲

 

特色與詮釋

這是馬友友第三次錄製《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也被他視為「一生對巴赫音樂理解的總結」。他在錄音前後展開了一系列全球巡演,將這套作品帶到世界各地,希望透過音樂傳遞人文關懷與文化對話。

與前兩個版本相比,這次的演奏更加內斂、深思熟慮,每個音符都帶有歷經歲月洗禮的智慧。節奏不再追求華麗或技巧性的表現,而是更具自然的流動感,彷彿在敘述一個故事。

特別是:

 •   第一號組曲(G大調,BWV 1007):從心與欲而不逾矩

 

   •   第三號 C大調組曲(BWV 1009) 展現出更溫暖、富有哲思的音樂性。

 

   •   第五號 C小調組曲(BWV 1011) 中的「薩拉邦德(Sarabande)」極為靜謐,音符間的停頓更具重量,彷彿是一種冥想。

 

   •   第六號 D大調組曲(BWV 1012) 更強調音色的變化,將音樂帶往更自由的境界。

 

這個版本的錄音音質極為細緻,能夠清楚呈現馬友友對音色的精緻控制。

整體充滿智慧與情感深度的詮釋,不再只是技巧上的展現,而是一種人生歷練的力度凝聚與呈現。

 

比較與總結

版本

發行年份

年齡

特色

詮釋風格

1983年版

1983

27-28歲

年輕氣息、結構清晰、技巧精湛

直接、精確、節奏穩定

1998年版

1998

42-43歲

跨界藝術計畫,音色更溫暖

感性、自由、富有歌唱性

2018年版

2018

62-63歲

一生總結,更具深度與哲理

內斂、成熟、流暢

這三次錄音分別代表了馬友友音樂旅程中的不同階段:從年輕時的純粹技術展現,到中年的藝術探索,再到晚年的沉澱與內省。

他曾表示,巴赫的音樂蘊含著「人性」與「宇宙觀」,每次演奏都會因人生經驗而有新的理解,這或許正是他不斷回到這部作品的原因。

隨著時間的推移,馬友友的詮釋從技巧與結構的掌握,轉向更個人、更深刻的情感表達。這三個版本不僅是對巴赫的致敬,也是一位音樂家對生命的不同階段的回應。


 

經典呈現與探索

馬友友與世界各大樂團和指揮家合作,如柏林愛樂、紐約愛樂,以及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巴倫波因(Daniel Barenboim)等,錄製了多部大提琴協奏曲,其中札克的《大提琴協奏曲》 和艾爾加的《大提琴協奏曲》 均被認為是經典版本。

 

馬友友的德弗札克

 

延伸閱讀

 

馬友友的艾爾加

 

延伸閱讀

 

跨界與世界音樂的探索

馬友友的音樂視野不僅侷限於西方古典,他對不同文化的音樂有極大的興趣。1998年,他成立 「絲綢之路計畫」(Silk Road Project),邀請來自亞洲、中東、歐洲等地的音樂家合作,將各地傳統音樂與現代音樂融合。他與蒙古喉音歌手、日本尺八演奏家、伊朗琵琶演奏家等合作,試圖讓音樂成為跨文化交流的橋樑。

 

除了絲綢之路計畫,他也曾錄製 《Soul of the Tango》,向阿根廷探戈大師皮亞佐拉(Astor Piazzolla)致敬;

 

天使的 Milonga 

 

參與藍草音樂專輯 《The Goat Rodeo Sessions》,與曼陀林演奏家克里斯·泰利(Chris Thile)等合作,展現音樂的可能性。

 

精彩演奏MV

 

電影配樂與對大眾文化之影響

馬友友的音樂不僅存在於音樂廳,也活躍於電影領域。他曾為李安的 《臥虎藏龍》 演奏配樂,這首由譚盾創作的主題曲為電影增添東方韻味,並獲得奧斯卡最佳原創音樂獎。

 

他還參與了約翰·威廉斯(John Williams)為 《藝伎回憶錄》 創作的配樂,附上兩人珍貴的合奏畫面

 

 

《藝伎回憶錄》的柔美與動感

 

 

以及與流行音樂家如保羅·西蒙(Paul Simon)共同獲獎 Polar Music Prize ,不斷創下人生里程碑將大提琴帶入更廣泛的音樂領域。27:30 起)

 

或者,來段他與知名鄉村歌手詹姆斯·泰勒(James Taylor)的合作~

 

演奏風格與藝術特質

音色與詮釋

馬友友的音色溫暖而深邃,擁有高度的可塑性,能夠適應從巴洛克到當代音樂的各種風格。他的弓法運用細膩,運弓輕重之間帶有極高的控制力,使旋律流暢且富有層次感。

情感與表達

他在演奏時重視音樂的情感表達,而不只是技術上的精確。他的詮釋既有理性的架構,也帶有個人的藝術觸感,使他的演奏能夠觸動聽者的內心。

跨文化影響

馬友友的音樂不斷打破傳統界線,他的跨界合作並非單純的風格混搭,而是基於對不同音樂文化的深入理解。他認為音樂是全球共通的語言,因此他的音樂不僅限於演奏,而是一種探索與對話。

 

影響與文化貢獻

音樂教育與文化推廣

馬友友不僅是演奏家,也是積極的音樂教育推動者。他曾多次參與音樂教育計畫,鼓勵年輕音樂家探索不同音樂文化。他認為,學習音樂不僅是技術上的訓練,更是一種思考世界的方式。

公共影響力

他曾獲頒 美國總統自由勳章(2009年)甘迺迪中心榮譽獎(2011年),也曾擔任聯合國和平大使。他的「絲綢之路計畫」不僅促進了音樂文化交流,也成為許多新一代音樂家的靈感來源。

 

人生淬煉.馬友友的大師班 系列課程

全球知名的大提琴家馬友友,六十多年來一直通過音樂將人們聯繫在一起。如今,這位獲得格萊美獎的藝術家正與您分享他的經歷。無論您是表演者、音樂愛好者,抑或只是一位充滿好奇心的人,都能從中了解音樂如何成為一種建立聯繫、想象新可能以及創建強大社群的途徑。

馬友友 MasterClass 課程,https://mstr.cl/3naALvn 。

 

人生.70才開始

出生於1955年的馬友友,今年正式邁入70大壽,馬友友的音樂生涯不僅僅是一個大提琴家的故事,更是一個不斷探索、打破界限的過程。他的演奏橫跨古典、爵士、探戈、世界音樂,展現了音樂如何超越語言與文化,成為人與人之間的橋樑。他的影響力不僅來自技術的精湛,更來自他對音樂的開放態度與無窮的好奇心。即便已經成為大提琴界的傳奇,他仍不斷嘗試新的音樂語言,拓展音樂無盡邊界,並讓我們感受到音樂之美,是當代偉大絕頂人物。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 前往蹦藝術 Podcas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4. 跟著蹦藝術.聽遍全球各大音樂節,走遍全球各大音樂廳

蹦藝術.樂旅專屬網頁

 

特別推薦:

2025年 8/29~9/09

蹦藝術2025年頂級藝旅規劃:琉森音樂節深度樂迷團

想要一趟歐洲之旅,一次聽完全球三大知名管弦樂團?深度欣賞並理解管弦樂團演出之各項奧妙?

為何琉森?全球指標

瑞士琉森音樂節,是每年歐洲與全世界的古典音樂盛事

最初希望能讓瑞士音樂家們擁有活躍舞台之發想為開頭,歷經了數十年的發展與起落盛譽之下,已擴大成為每年暑假期間全球音樂家們最熱衷演出之國際舞台之一。

無論集結全世界明星級交響樂團、演奏家聯合之全明星「琉森節慶管弦樂團」,或者柏林愛樂、維也納愛樂、阿姆斯特丹大會堂各大交響樂團之來訪,都讓琉森湖畔在暑期,全日洋溢著動人昂揚之交響樂音。

跟著「蹦藝術.樂旅」一起出發~就對了🌟
8/29-9/09(熱烈報名中🌟
詳細旅遊資訊:
行程諮詢(領隊蔡先生)
每年暑假歐洲最大盛事:琉森音樂節,全球百大音樂廳KKL齊聚世界知名交響樂團、管弦樂指揮與音樂家,帶來頂尖現場音樂會。
本次「 蹦藝術 – 琉森超級管弦音樂節」,特選全球頂尖管弦樂團連袂演出,帶您欣賞六場超級卡司管弦樂音樂會,加上全程專屬「斌式導聆」音樂導聆,卡司更是史無前例的堅強
*兩場柏林愛樂音樂總監佩特連科領軍之頂級「柏林愛樂」
*兩場弗朗茲·威爾瑟-莫斯特指揮之「維也納愛樂」黃金美聲
*兩場天之驕子指揮家麥凱萊指揮「阿姆斯特丹皇家大會堂管弦樂團」
在琉森,這湖光山色,美景環繞的城市,夢幻一週連宿八晚時光,盡賞世界至高殿堂級現場音樂會演出,地點絕佳步行可直達場館五星飯店(華格納與馬可吐溫等名人都曾入住),帶給您深度旅居歐洲的便利與舒適感,讓音樂欣賞體驗昇華至頂❤️

蹦藝術與緣點旅行社全程規劃精緻餐食、旅宿與景點,讓您七天六夜的藝術美食之旅,心靈寶石滿滿收集而歸💎

詳細旅遊資訊與報名表單

https://reurl.cc/46Mnp3

行程諮詢(領隊蔡先生)

https://line.me/ti/p/XKR92GsdMa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馬上分享給更多喜愛音樂的好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