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N音樂】2019年1月 NSO Live’音樂講座 – 三月布拉姆斯
2019 NSO MD Series – Brahms in Spring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2019年1月24日,筆者應國家交響樂團(NSO)邀請,赴新北市金陵女中擔任 Live’ 音樂講座講者,演講主題為「NSO 總監系列《三月布拉姆斯》(Brahms in Spring)」,演講主軸為布拉姆斯第二號與第三號交響曲,迷人的《女低音狂想曲》以及作曲家時代背景與創作生平。
演講者簡介
《三月布拉姆斯》音樂會海報視覺效果
演出曲目 布拉姆斯:《女低音狂想曲》 第三號交響曲 第二號交響曲 演出人員 指揮/呂紹嘉 女中音/石易巧 合唱指導/戴怡音 拉縴人男聲合唱團
音樂會介紹(取自國家交響樂團) 雖然很多人把華格納當成布拉姆斯的對手,但兩人其實差距二十歲。只怪布拉姆斯少年老成,不到二十歲就寫出傳世名作。他精研昔日經典,擁抱保守價值又能以呼應時代,使傳統與現代交融為一。在他身上,我們可以同時見到早期與後期浪漫的特色,聽到精雕細琢又不失狂放的聲音。 由於貝多芬的巨大身影,從草稿到完稿,布拉姆斯前後竟花了二十一年方出手自己的第一號交響曲。千斤重擔一旦解除,隔年他就寫下第二號交響曲,堪稱揮筆即就。這是他寫得最愜意愉快的作品之一,音樂洋溢自在的悠閒感,以及遊歷山水的快活心得。不過布拉姆斯畢竟是布拉姆斯,即使輕鬆快活,音樂裡仍有深刻感受和內省思索,情景交融而有獨到創見,果真是千錘百鍊下的大師手筆。 第三號交響曲則堪稱布拉姆斯管絃美學的巔峰之作,火山熔岩般的聲響、一葉知秋的滄桑,溫暖絃樂與悠揚法國號,還有淡淡退出的雋永結尾,作曲家以古典技法寫出極其浪漫的英雄身影,將昂揚與憂傷融合成音樂神話。至於以歌德詩作譜成的《女低音狂想曲》,那是他以苦澀釀成的酒,音樂中盡是憤怒情傷。究竟在美好旋律下,布拉姆斯藏了多少秘密?就讓我們和呂紹嘉、石易巧與拉縴人男聲合唱團一起探索這孤獨又自由的音樂巨人,在NSO 的樂音中猜謎解題。
誰是布拉姆斯?
德國樂壇「三B」
(基本資料整理於網路與維基百科,並附上超連結方便檢索)
巴哈(J.S. Bach)、貝多芬(L. van Beethoven)和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 1833-1897)這三位偉大的音樂家,史稱「三B」。
三B小典故 「三B」一詞最早是由德國作曲家與文學家 彼得·科內利烏斯 在1854年提出,他所指的「三B」是貝多芬、巴哈 及法國作曲家白遼士(Hector Berlioz),科內利烏斯 曾在德國《柏林綜合音樂報》(Berliner Allgemeine Musikalische Zeitung)的一篇文章中,將白遼士 當作第三個B,在該文章的最後以「Bach, Beethoven, Berlioz!」作為結尾,這是音樂史上首次提到「三B」。 後來是19世紀重要德國指揮家、鋼琴家和作曲家指揮家漢斯.馮.畢羅(Hans von Bülow, 1830-1894)提出以布拉姆斯 取代白遼士,也就是現在常提到的「三B」。畢羅說:「我音樂的信條是降E大調,其中的調號有三個b(他使用「降記號b」作為「B字母」的雙關語):貝多芬、巴哈 及布拉姆斯!」(Mein musikalisches Glaubensbekenntniss steht in Es dur, mit drei B-en in der Vorzeichnung: Bach, Beethoven, und Brahms!)
孤獨而又執著的不平凡音樂家-布拉姆斯(整理自「音樂櫥窗—布拉姆斯」與「維基百科-布拉姆斯」)
約翰尼斯.布拉姆斯(1833~1897)德國作曲家。
(基本資料整理於網路與維基百科,並附上超連結方便檢索)
布拉姆斯在1833年5月7日出生於德國北部的大城漢堡,從小身瘦體弱,沉默寡言,但是對音樂卻很靈敏。
父親是歌劇院的低音大提琴手,雙親年齡懸殊,母親大父親17歲。自幼就從父親學習小提琴,後來對鋼琴發生興趣,於是7歲時與奧托科塞爾(OttoF.W.Cossel 1813-1865)學習鋼琴,科塞爾為了能盡全力教導他,乾脆就住進布拉姆斯家裡,使得他的鋼琴技巧進步神速,10歲時就已經能夠登台彈奏莫札特與貝多芬的曲子了,不久老師柯塞爾介紹擅長作曲與鋼琴的艾德華馬克森(Eduard Marxsen1806-1887),除鋼琴外並教他作曲理論。馬克森更不斷的灌輸他巴赫、莫札特、貝多芬和舒伯特的作品和德國民謠,讓他大開眼界,小小心靈就已種下了美好的種子。
由於家境不好,童年在貧困中度過。13歲的布拉姆斯已經負擔起家計。在漢堡港口的酒吧裡,每到夜幕低垂時,無論晴雨閃爍著霓虹燈的街道中總會飄揚起布拉姆斯的琴聲~15歲起開始以音樂為職業的獨立生活。他也經常在劇院中演奏和為舞蹈伴奏,聽過他演奏與作品的人們都讚賞他將來必定和貝多芬一樣,成為著名的音樂家。果真如大家所料,十年後他已成為一位小有名氣的作曲家了。
布拉姆斯20歲時和來自匈牙利的小提琴手雷曼尼(Remenyi)到德國北部旅行演奏。當時正要為雷曼尼伴奏貝多芬的《第9小提琴奏鳴曲》,因鋼琴的音低了半音,已來不及調音,布拉姆斯一點也不緊張,並以高半音調子順利的彈奏出來,在座的聽眾根本不知道,連雷曼尼自己也不知道,雷曼尼得知此事後非常讚歎。當時名小提琴家姚阿幸(Joseph Joachim 1831~1907)也在座中,對這位青年極為欣賞,他們認識之後成為好朋友。當布拉姆斯旅行演奏結束時,布拉姆斯隨即去找在哥廷根度假的姚阿幸,兩人還一起到大學聽歷史和哲學課。另外姚阿幸也為他寫信引薦在威瑪的李斯特,和在杜塞道夫的著名音樂家舒曼夫婦。
布拉姆斯終於來到杜塞道夫,認識了舒曼(Robert Schumann, 1810-1856)夫婦。當年布拉姆斯20歲,舒曼43歲,而克拉拉34歲。
舒曼看過布拉姆斯的作品後非常感動,於是在「新音樂時報」上鼎力介紹這位青年,他以「純如白雪、亮若晶鑽」形容這位新天才,讓他開始受到樂壇矚目。舒曼愛妻 克拉拉·舒曼(Clara Schumann, 1819-1896)也極力幫助他,在各地的演奏會上,彈奏他的作品。
維也納奢華熱鬧的社交界,似乎與布拉姆斯的個性是相左的。他一生不曾結婚,過了一輩子單身生活,又因不喜歡戲劇性的誇張,不曾接近過歌劇和標題音樂,而一心一 意取用古典形式,植入清新的藝術生命與卓越的新技巧,向絕對音樂邁進。正如他曾說的:「對於我寫作歌劇和結婚,同樣地難如登天。」
布拉姆斯對舒曼的夫人,長他14歲的女作曲家與鋼琴家克拉拉·舒曼產生了感情;這段激烈的情感畢其一生未曾消逝。
布拉姆斯一生未婚,只在1859年曾與哥廷根一名教授的女兒訂了婚又取消。舒曼自殺未遂、進入精神病院後,布拉姆斯作為克拉拉和她丈夫之間主要的中間人,並且在一段時間內成了實際的一家之長。舒曼死後,布拉姆斯趕到杜塞道夫,在舒曼家附近的公寓裡居住,並為克拉拉而犧牲了他的事業與藝術。但兩年後他離開了克拉拉。
布拉姆斯與克拉拉·舒曼的關係大概與貝多芬「永恆的愛人」並列為音樂史上最撲朔迷離的謎團:他們是否互相愛戀不得而知,但從他們會毀掉相互間的書信一事,可以推測其中或有難言之隱。
而這段著名的浪漫時期作曲家情事,由布拉姆斯家族的後人,也是素有「德國新電影教母」美譽的電影導演:賀瑪桑德斯布拉姆斯(Helma Sanders-Brahms)執導,化為了一部細膩精彩的電影《琴戀克拉拉》。
據資料顯示,導演賀瑪桑德斯布拉姆斯曾閱讀過舒曼、克拉拉‧舒曼與布拉姆斯三人的自傳和書信往來,耗時十多年的歲月,才將她所整理與消化的資訊化作劇本,呈現於大螢幕前。
電影從1850年舒曼一家初到杜塞朵夫,才剛要進入樂團擔任指揮,擁有許多抱負想實踐開始,接著與布拉姆斯結識,布拉姆斯獲得舒曼一家所有人的好感,也經常在舒曼家裡進出,直到舒曼飽受精神疾病的折磨,克拉拉甚至代替丈夫上場指揮,布拉姆斯也協助照應舒曼一家家務。
例如布拉姆斯協助處理舒曼家裡家計簿的工作。這本來是舒曼在負責的。他計算傭人的費用,房租,小孩子們的學費,郵費雜支等一切費用,以及來自出版社與投資的收入。這種記帳工作,促使他成為舒曼家的一員。
克拉拉的日記寫到:「他是一位很能幹的人物。在這最不幸的時刻,神給我一位能夠一起感覺我的悲哀的友人。」
布拉姆斯盡其全力,想要讓克拉拉幸福。他監督舒曼家小孩子的上學與音樂課,協助管家與傭人照顧比較幼小的小孩。有時整理舒曼家藏書。布拉姆斯喜歡看書,因此整理舒曼所藏大量樂譜與書籍,對他來說並不是苦差事。
電影中最令人激賞的部份,在於導演對於當時音樂會場景的考證,相當考據地還原了19世紀時歐洲的音樂會演奏環境
電影《琴戀克拉拉》中文預告片:
4分鐘看 三位音樂家的愛情故事:
布拉姆斯曾到過維也納旅行演奏,他深深愛上了這個音樂之都,他喜歡的音樂家都曾經在此偉大的音樂之都~例如貝多芬、舒伯特與小約翰史特勞斯。
布拉姆斯屬於晚成的作曲家,眾多的作品中,四首交響曲最受推崇,完全展現了他優異的作曲技巧。在晚年時認識小約翰史特勞斯,照理說當時的圓舞曲瘋狂氣象,與布拉姆斯的個性是背道而馳,而他卻很喜歡維也納圓舞曲,自己也譜寫了一些圓舞曲作品,由此可知他與史特勞斯的友誼多麼深厚,在伊舒爾的別墅他們是鄰居,兩人還常常一起去散步。
布拉姆斯在定居維也納之前,就已寫過三首鋼琴奏鳴曲,四首鋼琴用詩曲第一號鋼琴協奏曲,其他鋼琴曲,許多獨唱曲,以及合唱曲「埋葬之歌」與「聖母頌」等。 定居維也納後,逐漸開始寫作大曲,這類作品有1866年的「安魂彌撒曲」、1867年的C小調第一交響曲、1877年的D大調第二交響曲、1878年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1881年的降B大調第二鋼琴協奏曲、1883年的F大調第三交響曲、1887年的小提琴與大提琴的複協 奏曲等等,這些作品全是今名曲中之「名曲」,為全世界的人所熟知熱愛,其中大 部份均寫作於四十歲到五十多歲之間,由此充分流露出布拉姆斯是一位穩重的、晚成的作曲家。
布拉姆斯名曲欣賞
布拉姆斯:間奏曲 Op. 118 No. 2。曾用於李安導演之著名電影《色戒》,出現於王佳芝與易先生會面之『凱司令咖啡廳』場景。
[音樂欣賞] 布拉姆斯:間奏曲 Op. 118 No. 2
20年磨一劍 第一號交響曲
他在二十歲前後的作品,就已使舒曼激賞,可是經過二十多年,才完成第一號交響曲。而他創作時的嚴謹與此曲的大器完整,更背後世譽為貝多芬《第十號交響曲》。
布拉姆斯第一號交響曲(1992年9月5日小澤征爾指揮齋藤紀念管絃樂團)
Brahms : Symphony No.1 in C minor Op.68 Seiji Ozawa : Saito Kinen Orchestra 〔1992.9.5〕
補充:經典日劇《交響情人夢》,千秋王子所帶領的「Rising Star 樂團」首次公演,曲目就是布拉姆斯第一號交響曲。(第8集)
他於1862年定居維也納。雖然剛開始他艱深的音樂不太被接受,直到1868年他寫了「德意志安魂曲」,才獲得肯定與欣賞。這是在當時舒曼過世時,為要表達悲痛之情,他開始寫這首「德意志安魂曲」,寫到一半時,自己的母親也過世,以致刺激他快速的完成此曲, 這是一首以德文為歌詞的莊嚴安魂曲,純粹為音樂而寫,而不是為教堂演唱而寫,有別於其他的安魂彌撒曲,讓人聽了都不禁會流下眼淚。由於此曲的成功,讓布拉姆斯的作曲家地位更上一層樓。
從1868~1874年之間,布拉姆斯陸續創作21首之多的《匈牙利舞曲》,因他在旅行演奏中,曾到過匈牙利,當他看過「查爾達什」匈牙利的民族傳統舞蹈後,他很喜歡舞曲中夾雜著緩和如傾訴般的情感與快速熱情奔放的節奏,有點像吉普賽風格,而激發他創作了許多《匈牙利舞曲》,舞曲中有給鋼琴四手聯彈的曲子,也有鋼琴和小提琴獨奏曲及管絃樂曲。在當時的歐洲人家裡很流行鋼琴的聯彈,所以具有異國風情的《匈牙利舞曲》出版成樂譜後,非常受歡迎。
最有名的「查爾達什」舞曲欣賞
Monti: Czardas / David Garrett, Violin solo
布拉姆斯:第五號匈牙利舞曲
Brahms: Hungarian Dance No. 5 / Abbado ·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等了21年,布拉姆斯才終於完成他的第一號交響曲(1876年)。但在1877到1885年短短的八年間,又有三部交響曲相繼誕生:
第二號交響曲
當布拉姆斯嘔心瀝血花費二十年的時間才完成了《c小調第一號交響曲》,其地位被後人譽為貝多芬的第十號交響曲之後,他在西元1877年譜出的《D大調第二號交響曲》,被稱為他的《田園交響曲》。
大概是因為布拉姆斯在創作交響曲的時候,他正在義奧邊境一個湖畔的小鎮度假,那裡的湖光山色是布拉姆斯熱愛的地方,在大自然氣氛的薰陶下,布拉姆斯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寫成了他的《D大調第二號交響曲》,跟第一號交響曲相較,氣氛有如天壤之別。在這首交響曲中處處有著清新的田園曠野氣息,聽著第二樂章與第三樂章,感覺就像漫步在農人秋收的田園,洋溢著平靜恬適的農家樂。
《D大調第二號交響曲》- 四樂章時間軸 1st Movement, Allegro non troppo: 4:55 2nd Movement, Adagio non troppo L'istesso tempo, ma grazioso: 26:02 3rd Movement, Allegretto grazioso presto ma non assai: 38:46 4th Movement, Allegro con spirito: 44:32
第三號交響曲
第三號交響曲在1883年12月2日首演,由漢斯.李希特指揮維也納愛樂管弦樂團演出。首演之初,指揮家李希特稱之為布拉姆斯的「英雄交響曲」。
布拉姆斯的第三號交響曲是第二號創作後的六年後才完成,因為在這兩首大作中間他花了極多心思創作他的小提琴協奏曲等多部名作。不但是四首交響曲中最富詩意,最動人的作品,也是四首中最短的。樂評家漢斯利克(Eduard Hanslick, 1825-1904)讚其為最完美的藝術,是布拉姆斯四部交響曲中最好的作品。
第一樂章開頭的上揚的三個和弦,最高音就是 F(fa)-A(la)-F(fa) 三個音,就像是密碼一樣,把「Frei aber Froh」(自由但是快樂)的開頭字母化為樂音,成為貫穿全曲的主要動機。
《F大調第三號交響曲》 1st Movement, Allegro con brio: 15:31 2nd Movement, Andante: 31:32 3rd Movement, Poco allegretto: 41:38 4th Movement, Allegro Un poco sostenuto 49:03
最美的第三樂章 略快的稍快板(Poco Allegretto)音樂演奏欣賞:
第三樂章優美中帶著憂傷,讓人沈醉於充滿愛戀的氣氛,可說是布拉姆斯最美的交響曲樂章:
c 小調,3/8 拍子。曲子為三段體式,內容為 A 段、B 段、A’段及尾奏。
第四號交響曲:
《e小調第四號交響曲》 [12:09] __ Allegro non tropo; [25:49] __ Andante moderato; [39:00] __ Allegro giocoso - Poco menos presto; [45:23] __ Allegro energico e passionato - Piu allegro.
布拉姆斯的作品中,除了交響曲之外,更重要的還有室內樂曲:他的室內樂作品非常多樣化,有絃樂四重奏、鋼琴四重奏、法國號三重奏、絃樂六重奏、大提琴奏鳴曲等。
這些全是把古典曲式變化、擴張,並植入靈感、熱情與魄力的名作。布拉姆斯的通俗小品,如鋼琴用圓舞曲和匈牙利舞曲,以及歌曲 「搖籃曲」和「睡眠的精靈」等,不僅格調清純樸素,而且含有清新的高度器樂作曲技巧。 像這樣,布拉姆斯不論寫作那一類樂曲從不和庸俗的趣味妥協。鋼琴獨奏用的「巴加尼尼主題變奏曲」、 歌曲「永恆的愛」、「我的愛多青春」、「無望的小夜曲」等等,也為世人所知,不僅曲調優美, 亦帶有豐富的感情。
女低音狂想曲 (Alto Rhapsody)
此曲標題看似是《女中音狂想曲》(Alto Rhapsody),不過其實歌唱編制卻是布拉姆斯為女低音、男聲合唱團及管弦樂團所譜寫的聲樂作品( Rhapsody for contralto, male chorus and orchestra),所以正式論文期刊中,還是以《女低音狂想曲》來正名。此曲也是布拉姆斯贈予舒曼女兒 – 尤莉(Julie)的新婚賀禮。
許多資料中都提到布拉姆斯當年可能愛上了這位舒曼女兒 尤莉(Julie),尤莉長大成年後,當年36歲正值壯年、單身未娶的布拉姆斯,自然地對於這位長得很像自己初戀對象的少女滋生情愫;以致於得知尤莉即將出嫁時,布拉姆斯再度感到失戀的痛苦,心中百味雜陳,寫了這首《女低音狂想曲》op.53 來作為新婚賀禮。
本首《女低音狂想曲》的歌詞文本節選於作家歌德的《哈兹山冬遊》(Harzreise im Winter),樂曲譜寫於1869年。這樣的編制與音樂,為音樂史上罕見,更值得親自於音樂會上聆賞。
作品分三段,前段所揭示的愁悵與苦痛,隨著音樂與歌詞的移轉,在男聲合唱團加入中,音樂逐漸綻放光明,最終似乎如同得到慰藉一般,音樂於完美安詳中結束:
第一部分 是半音階式凝重而游離的c小調,由女低音與樂團伴奏構成,描述著厭世流浪者的苦痛。
第二部分 是詠嘆調形式的歌詠。
第三部分 則帶入了男聲合唱團,與女低音聲部一起召喚彼岸的天幕父聖靈,以求慰藉流浪靈魂的苦痛。
下方的於布拉姆斯家中發現之寫給尤莉之文字手稿,寫著:「我不是你的羅密歐」,似乎更加真實地告訴世人,布拉姆斯對於尤莉的感情…
布拉姆斯《女低音狂想曲》中/原文翻譯
Johannes Brahms Alto Rhapsody, Op 53
Alto Rhapsody Aber abseits wer ist’s? |
女低音狂想曲 那是誰 |
布拉姆斯《女低音狂想曲》 音樂欣賞:(點按工具列左方 C.C按鈕,有英文字幕)
Brahms Alto Rhapsody – Janet Baker Alt Rhapsodie Op.53. Live recording with the Danish Radio Symphony Orchestra conducted by János Ferencsik.
我最美好的旋律 都來自克拉拉
1896年5月20日,克拉拉.舒曼過世了(腦中風)。
布拉姆斯一路奔波趕到法蘭克福,而克拉拉的遺體又被送往波昂,勞勞頓頓近40小時,終於來到克拉拉的墳前,63歲的布拉姆斯悲慟欲絕,葬禮完畢回家後,日益臉色蠟黃、日漸消受,經醫生診斷結果,他得了肝癌,做各種治療終無效,於1897年4月3日離開人間,1899年小史特勞斯也相繼去世,他們都葬在維也納中央墓地,與貝多芬、舒伯特比鄰。
布拉姆斯就這樣默默地耕耘,不停地寫出優秀旳作品,渡過聖人般寧靜的一生, 1897年去世,享年64歲。世人尊稱巴哈、貝多芬和布拉姆斯為德國樂壇的「三B」。 布拉姆斯是一個充滿矛盾的存在、一個善良而又怪癖的凡人、一個孤獨而又執著的不平凡音樂家。
特別資料:布拉姆斯彈琴與說話 非常珍貴的聲音資料,收錄在愛迪生發明的留聲機中。之後筆者會在蹦藝術中另寫專文介紹。 資料出處: https://www.cylinder.de/deeplink_resource_brahms.html 影片一開始「Wangemann 」說話:「Dezember 1889」(1889年12月) 然後是「Brahms」說:「 "Haus von Herrn Doktor Fellinger, bei Herrn Doktor Brahms, Johannes Brahms." 」(費倫格醫生的家,布拉姆斯博士,約翰尼斯.布拉姆斯。) 再來就是Brahms開始演奏他的第一號g小調匈牙利舞曲的音樂聲音
電影《琴戀克拉拉》(2008)義大利文發音版本
開卷蹦藝術.享受靜謐閱讀時光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