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N音樂】蹦藝術X大人社團:偉大的音樂變奏藝術賞析(二)巴赫:郭德堡變奏曲
All about Bach: Goldberg Variations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大人的古典音樂鑑賞線上直播課(2/23週四下午班,共5堂):莫札特橫跨一生的鋼琴協奏曲
古典音樂是你的生活必需品?
希望有機會能拓展對古典樂的了解?
跟著林仁斌老師一起認識偉大的音樂變奏藝術!
《大人社團》與蹦藝術攜手開設古典音樂鑑賞課程,這期林仁斌老師將以「變奏曲」為主軸,精選4首經典變奏曲帶領學員欣賞每首的獨特之處,讓您徜徉在樂曲中,更貼近音樂家的心血結晶,聽出更多況味與樂趣!
《延伸閱讀》大人的音樂欣賞線上直播課程好嗎?學員真實回饋分享
《延伸閱讀》大人的音樂欣賞課學員回饋,看他們用音樂為生活注入繽紛
精彩課程再推薦
大人的古典音樂鑑賞線上直播課(4/6週四下午班,共5堂):偉大的音樂變奏藝術賞析
大人的古典音樂鑑賞線上直播課(5/11週四下午班,共5堂):音樂裡的多重協奏之美
主講人:林仁斌老師
- 第二堂 │ 巴赫:郭德堡變奏曲
《郭德堡變奏曲》是巴赫晚年最重要的大鍵琴傑作,堪稱為變奏曲史上登峰造極的經典代表。除了主題Aria前後首尾呼應之外,30段變奏三三成對,巴赫更從一度卡農寫到九度卡農,其高超的鍵盤技巧、雙層鍵盤炫技變奏、雙手交互彈奏技巧等等皆在此曲中展現無遺,在最後以兩首當時民謠改編而成的「混成曲」(Quodlibet),更讓巴赫音樂中的樂趣與可聽性大大提高。
本系列精彩變奏曲預告
- 第三堂│貝多芬:迪亞貝里變奏曲
迪亞貝里變奏曲,是根據安東·迪亞貝里創作的圓舞曲主題所作的鋼琴獨奏變奏曲,創作於1819年至1823年之間。貝多芬當時已經完全失聰,這首變奏曲的33段變奏充份展現出他高超的作曲技藝和晚期的藝術風格,也是貝多芬專注於變奏曲技術寫作中最為艱難且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更與巴赫的《哥德堡變奏曲》相提並論為最偉大的變奏曲。
- 第四堂│布拉姆斯:海頓主題變奏曲
《海頓主題變奏曲》完成於1873年的夏天,布拉姆斯先後寫有管絃樂與雙鋼琴兩種版本,本曲主題出自古老的《聖安東尼聖詠詩》,也曾由海頓使用於Bb大調木管五重奏之嬉遊曲第二樂章中。而布拉姆斯採取海頓此充滿神聖感之主題作為主要旋律,共包含主題與九段變奏。除了主題莊嚴肅穆,每段變奏顯得宏偉壯大,全曲如同盛大的變奏儀式,將變奏曲式帶入全新的高峰。
- 贈第五堂│拉赫曼尼諾夫: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
拉赫曼尼諾夫的五首大型鋼琴與管弦樂協奏作品中,除了四首鋼琴協奏曲之外,最著名的就是這首曾經出現於電影《似曾相識》的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了。此首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的「帕格尼尼主題」來自帕格尼尼知名的小提琴《第二十四號隨想曲》a小調主題,拉赫曼尼諾夫就像魔術師般,以這段主題變出了24段精彩無比的變奏,堪稱歷史一絕。此曲難度亦高,現為多項國際大賽的指定曲目之一。本堂講座中,林仁斌老師將為您一一解說其中的奧妙。
國際知名的「郭德堡變奏曲研究網站」(a+30+a’)網站LOGO與入口圖,簡潔乾淨的極簡設計,令人非常喜歡:
雖然只畫出音符,缺少了五線譜~但只要是學音樂的人,便能自動哼唱出這舉世知名的「郭德堡主題」:
巴赫生平簡介:
他不是小溪,是大海!- 貝多芬
德文裡,「巴赫」(Bach)是小溪之意,據說當年貝多芬第一次見到巴赫作品,說出了這句話,也一語道盡他對巴赫音樂之讚嘆。
生平簡介
(巴赫基本資料整理於網路與維基百科,並附上超連結方便檢索)
巴赫出生於神聖羅馬帝國艾森納赫(位於今德國圖林根邦)的一個音樂世家,自幼即接受音樂教育。父母亡故後,巴赫遷至奧德洛夫由長兄扶養,生活清苦,15歲時即前往呂訥堡修習學業並自立更生。畢業後巴哈先後在阿恩施塔特和慕豪森擔任管風琴師(1703年-1708年),往後歷任威瑪(1708年-1717年)與柯登(1717年-1723年)的宮廷樂長,以及萊比錫的教堂音樂總監(1723年-1750年)。
巴赫終生自學作曲不輟,舉凡前人至晚輩的作品,無不研究。他一生極多產,其作品以品質俱佳著稱,除了歌劇,幾乎涉獵了當時所有的曲種,包含清唱劇、受難曲、神劇、經文歌、彌撒曲、聖詠、各種樂器的獨奏曲、組曲、室內樂及協奏曲等等。儘管巴哈沒有開創新風格,但他的創作廣納了德、義、法等國的音樂手法,並以嫻熟的複音技巧呈現,展現了巴洛克音樂風格的精華與深奧的思想。
雖然莫札特、貝多芬等大作曲家均對巴哈推崇備至,但直到浪漫主義時代,作曲家孟德爾頌於1829年在柏林改編並指揮巴哈的《馬太受難曲》,才使樂壇正視巴赫音樂的價值;浪漫早期以降的作曲家也多受巴赫影響。此後數代音樂家對他的作品進行了發掘、研究、整理和推廣,巴赫的音樂也逐漸恢復了崇高的地位。
初到威瑪,阿恩施塔特與慕豪森(1703年-1708年)
1705年至1706年,他在未經允許的情況下拜訪了北德著名的風琴師和作曲家布克斯特胡德(Dietrich Buxtehude),並參與他在北德呂北克聖瑪利亞教堂的音樂會。此次拜訪布克斯特胡德的旅行,來回需要各徒步約400公里,他請了30天的假,卻離職四個月,且未通知僱主,這成為他在1706年1月宗教法庭上被指控的「罪狀」之一。
這趟超過預期計劃時間的旅程,強化了布克斯特胡德對對巴赫早期風格的影響,也顯示了在巴赫心目中布克斯特胡德的重要性。從呂北克返回的巴赫還帶來了許多新奇的演奏想法,例如自由花俏的和弦與裝飾音、不定性的轉調與變奏等等,導致教友難以辨清聖詠旋律。這些時人看來「怪異」的做法引發了投訴,教會當局在1706年2月及11月給予警告,但巴赫不是很在意。
音樂欣賞
Buxtehude, Passacaglia in D Minor, BuxWV 161
威瑪(1708年-1717年)
此時期著名的作品有《d小調管風琴觸技曲與賦格》、《帕薩卡利亞》,「清唱劇」、46首聖詠前奏曲等
1714年,巴赫升為副樂長,也就是樂團首席(Konzertmeister),需每個月創作一齣清唱劇。另,此時期巴赫的管風琴曲創作量居各階段之冠,作品也臻至成熟,他成為歐洲最具代表性的管風琴演奏家兼作曲家。他演奏高妙,很快便被譽有傳奇色彩:
與巴赫同時代的人在聆聽完他在卡塞爾為皇太子(未來的腓特烈·威廉一世)的演奏後寫道:
「他的雙腳彷彿長了翅膀般在腳踏板上飛馳,有力的音符如雷般響遍整個教堂,太子對巴赫的神技讚嘆不已,一曲既畢,餘音尚繞樑之際,便脫下指上所戴著的寶石戒指,送給巴赫。」
在威瑪的時日,巴赫還領導一批訓練有素的歌者和樂手,這是一個小型的巴洛克式樂團,而他自己則演奏小提琴帶領整個樂團,因此在作曲之餘還能培養指揮經驗。
巴赫此時期吸收了義大利的交奏曲式(Ritornello form)與返始(Da capo)的手法,並輔以對位法特質,使他在創作時更注重主題和樂曲的簡化,屬於他自己的音樂風格正在形成。
音樂欣賞
J.S. Bach: BWV 565 -Toccata & Fugue in D Minor
音樂欣賞
《歌劇魅影》電影版 序曲
歌劇魅影 序曲 鋼琴樂譜版
欣賞一下巴赫+韋伯的綜合版演奏
以為巴赫關風琴的影響力沒有了嗎?還有喔~
電影《神鬼奇航2》幽冥飛船號海盜船船長深海閻王(Davy Jones 主題)
真是無遠弗屆啊~(讚嘆)
柯登(1717年-1723年)
著名的作品有:《布蘭登堡協奏曲》、《法國組曲》、《英國組曲》,1722年完成《平均律鋼琴曲集》第一冊與《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與組曲》等重要器樂作品。
巴赫在柯登擔任宮廷樂長,即樂團指揮(Kapellmeister),這個職位備受尊敬,且薪水高達400塔勒(日耳曼各邦的貨幣購買力不盡相同,巴赫薪水在此相當於朝廷高官)。王子21歲接掌宮廷後,致力恢復宮廷裡的音樂風氣,雇用的樂師從三名增至十七名,因此巴赫上任時接管的便是一個訓練有素的樂隊。王子懂音樂且待巴赫親切有禮。巴赫遇上一群優異的音樂家和識才的東主,激盪出大量出色的樂曲,尤其是器樂。此時期是巴赫一生中較未受干擾的時期,而從創作內容來看,巴赫正逐漸邁入成熟階段。
由於長子日益顯露音樂天份,巴哈寫作《給W.F. 巴赫的鍵盤小冊》即為長子而作:內容井然有序的教導年幼的孩子彈奏鍵盤樂器,從說明音譜記號開始,帶領初學者由基本曲目一路登堂入室,直到領略較高深的作品。而這本書其實也包含了部分的《平均律鍵盤曲集》和全套的《二聲部與三聲部創意曲》;全書不僅是訓練技巧,曲目的結構與聆賞性也有高度水準。
1721年3月,他將精心創作的六首管弦樂協奏曲獻給布蘭登堡總督克里斯蒂安·路德維希,此即著名的《布蘭登堡協奏曲》。巴赫在柯登時期之前沒有機會與足夠資源(完善的管弦樂團)創作協奏曲,此時正能全心發揮。在此期間巴哈也創作了著名的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與組曲、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平均律鍵盤曲集》的第一部分(24首)。
萊比錫(1723年-)
巴赫從38歲起至65歲去世為止,均擔任萊比錫聖托瑪斯教會合唱長之職。虔誠的巴赫向來認為自己的音樂天賦是上帝賦予的,因此晚年的巴赫全心致力於將最美、最崇高的音樂奉獻給上帝!《馬太受難曲》、《b小調彌撒曲》、《平均律鋼琴曲集》第二冊、《意大利協奏曲》、《郭德堡變奏曲》⋯⋯以及登峰造極的《音樂的奉獻》和《賦格的藝術》,都是晚年於萊比錫完成的經典作品。
巴赫在萊比錫時代使用的圖章:
設計為他的名字簡寫JSB鏡射組合而成,而圖騰最上方皇冠,則顯示其為宮廷作曲家。
此時巴赫的音樂創作傾向正在改變:他的研究和創作重心慢慢回到器樂,且開始重視出版自己的作品。
晚年及逝世(1740年-)
巴赫在世的最後十年仍有新作品推出。1739年-1742年間出版了《平均律鍵盤曲集》的第二部;1741年-1742年間出版《郭德堡變奏曲》。
但他也花費更多時間在修訂及完成先前的創作上,例如清唱劇、彌撒、受難曲。
腓特烈大帝於「→無憂宮」(Schloss Sanssouci)裡的音樂會繪畫。吹笛者為腓特烈大帝,彈琴者為巴赫之子:C.P.E. Bach。
1740年,就在普魯士腓特烈大帝即位的同年,C. P. E. 巴赫獲選為其宮廷的大鍵琴手,並負責為國王吹奏長笛時伴奏。在腓特烈的推動下,首都柏林逐漸成為當時的音樂重鎮。
巴赫在1741年初赴柏林探望C.P.E. 巴赫,但稍後由於政治局勢的問題,使得巴赫幾年後才再訪。
1747年,巴赫應邀前往柏林近郊的波茲坦無憂宮聆賞皇家音樂,也試奏了國王向他展示的新樂器——古鋼琴。
而巴赫素以即興演奏聞名,國王便給了他一段長而複雜的主題(Thema Regium),令他當場即興一首三聲部賦格;巴赫做到了,但國王又以六聲部賦格考驗他,巴赫告訴國王自己需要足夠的時間準備。
有了這個動機,在巴赫回到萊比錫兩個月後,便出版了以國王的主題發展的一套器樂作品,這就是著名的《音樂的奉獻》。
巴赫最後的傳世之作是《賦格的藝術》,是在其生命的最後十年所作,但沒有完成,直到巴赫逝世後才出版。
巴赫晚年疑似患有糖尿病,且可能在1749年中之前已一度中風。在生命的最後幾年,白內障使巴赫的視力逐漸喪失,1749年時幾乎已經全盲。1750年,英國著名的眼科庸醫約翰·泰勒(”Chevalier” John Taylor,他在1758年也替韓德爾治療)剛好途經萊比錫,替巴赫的眼睛動了兩次手術,但都沒有成功。後來巴赫的視力一度奇蹟似的恢復,但十天後,也就是該年的7月28日,巴赫仍因為嚴重高燒導致的二次中風而病逝,享壽65歲。隨後在萊比錫舉行葬禮。
《郭德堡變奏曲》.最高級的變奏曲
《郭德堡變奏曲》(Goldberg Variations, BWV 988)是一座雄偉的音樂建築:除了極具戲劇性的樂曲故事之外,巴赫的作曲技法、變奏技巧、音樂與架構設計,都讓此曲名列音樂史上對位法重量級鉅作。全曲32個段落、三三成組、設計精巧的華麗變奏與首尾呼應的兩段精緻極簡詠嘆,仰之彌高、望之彌堅。
音樂架構簡圖 解說:
淺藍色:為首尾呼應主題。
白色:第一與第二變奏,是帶有前奏之變奏。 綠色:為各組之首段變奏,包含各式舞曲、特色短曲與賦格等等(Passepied、Giga、Fughetta、Srabande、Overture) 桃紅色:為各組之第二段變奏,許多雙層鍵盤炫技變奏手法,困難技巧變奏與雙手交互彈奏技巧等,均出現在這些段落。 橘色:為三三一組之卡農變奏,由第3變奏起出現「同度卡農」、第6變奏「二度卡農」、第9變奏「三度卡農」等,不斷增加卡農音程,至第27變奏為「九度卡農」。 白色:第30段變奏,本應為「十度卡農」,但巴赫突然決定在此段落加入可愛風趣的「雜曲」(Quodlibet),為所有變奏下了一個代表家族溫馨的註解,也結束所有變奏。 最後一段音樂回到最初主題再現,經歷過完整30段變奏,再次回到主題時:「見山是山」卻「見山不是山」,面對同樣的景物,卻有更多的感觸。再次呼應全曲的完整格局與偉大壯麗。 |
珍貴的最初手稿
1742 年,時年 57 歲的巴赫出版了《鍵盤練習曲第四集》(Clavier-ubung IV),當時的書名寫著<為雙排手鍵盤的大鍵琴而寫的抒情調與各式變奏曲>,這本第四冊就是我們知道的《郭德堡變奏曲》。
但大眾所熟悉的「郭德堡主題」,其實存在於更早於 1725 年所出版之《安娜.瑪格達蕾娜.巴赫 鍵盤小曲集》(Anna Magdalena Bach Klavierbuchlein)樂譜中。所以我們可發現「郭德堡主題」—Aria,其實早已創作多年。
上面發現說明著,「郭德堡主題」之發行,早在《郭德堡變奏曲》完成之前的17年左右便已存在。
下方圖檔為《安娜.瑪格達蕾娜.巴赫 鍵盤小曲集》樂譜中「郭德堡主題」之手稿副本。
就是在這套大鍵琴練習曲集中,發現了包含了最原始版本的「郭德堡主題」(Goldberg-Theme)。
郭德堡故事
凱薩林伯爵(Hermann Karl von Kayserling 1696~1764)是駐德勒斯登之俄羅斯大使,早在 1733 年,巴哈為獲得「宮廷作曲家」的頭銜,將<b 小調彌撒曲> 中的<垂憐經>與<光榮頌>獻給德勒斯登宮廷領主-薩克森公爵時,為此,凱薩林伯爵曾給予幫助。
據說1736 年,凱薩林伯爵在德勒斯登的聖母院教堂聽到巴哈的管風琴演奏之後,即成為巴哈的崇拜者。
1733年,巴赫將《b小調彌撒》之<垂憐經>與<光榮頌>呈現給德勒斯登宮廷領主薩克森選帝侯 – 奧古斯都二世(Elector Friedrich August II),期待藉由此曲謀得『宮廷作曲家』頭銜。後來經由凱薩林(Kaiserling)伯爵推薦,等到 1736 年巴赫終於才得以如願成為宮廷作曲家。
這位曾經幫忙巴赫的凱薩林(Kaiserling)伯爵,曾於德勒斯登的聖母院教堂聽到巴哈的管風琴演奏的,正是所有音樂故事裡,只要提到《郭德堡變奏曲》就一定會提到的「失眠伯爵」。
而郭德堡(Johann Gottlieb Theophilus Goldberg, 1727-1756)本人又是誰呢?
歷史上第一位為音樂家巴赫寫傳記的作者:佛凱爾(Johann Nikolaus Forkel, 1749 –1818),在他1802年著作《約翰‧賽巴斯強‧巴赫:生活、藝術及作品》(ber Johann Sebastian Bach: Leben, Kunst und Kunstwerke)書裡,對於《郭德堡變奏曲》有這麼一段介紹:
郭德堡是在俄國使節凱薩林伯爵麾下服務的音樂家,伯爵認識了年輕的郭德堡,相當賞識他的才華並協助他向巴赫的長子威廉.弗利德曼.巴赫(Wilhelm Friedemann Bach 1710-84)學習音樂。凱薩林伯爵派駐萊比錫任薩克森選侯宮廷時,夜間深受失眠之苦。於是他要求郭德堡為他自己創作一首可以舒眠之樂曲。在伯爵要求之下,郭德堡也在這段期間獲得了與巴赫學習的機會。與伯爵同住的郭德堡,必須在他失眠的夜晚裡,於隔壁房裡為伯爵演奏,陪他渡過漫漫長夜。伯爵曾告訴巴赫,希望能寫給郭德堡一些鍵盤音樂,樂曲必須是柔和、生動且有性格的,能使他在睡不著覺的夜晚中,仍保有一點喜悅的感覺。巴赫認為變奏曲是能實現這個夢想的最好方法 - 以不變的和聲為基礎,採用吃力不討好的創作手法來實踐它。幾乎巴赫在此時期的作品都是藝術的典範,而在他筆下的變奏曲,也是如此。確實,此曲是在他所有的創作型式中,唯一留下的經典巨作。從那時 以後,伯爵便稱此作品為他的變奏曲。他從不厭倦於聆聽此曲;在不久之後, 伯爵再度失眠時,他便說到:「親愛的郭德堡,在我的變奏曲中,選彈一首。」 也許,巴赫從未有任何作品,像此次得到的酬勞那樣多:伯爵贈與他裝滿百枚路易金幣的黃金高腳杯。但此曲的藝術價值卻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在這令人印象深刻的變奏曲中,我們也能看到作曲者仔細修改的痕跡。
Count Keyserlingk, formerly Russian ambassador at count of the Elector of Saxony, who frequently resided in Leipzig, and brought with him Goldberg, who has been mentioned above, to have him instructed by Bach in music. The Count was often sickly, and then has sleepless nights. At theses times Goldberg, who lived in the house with him, had to pass the night in an adjoining room to play something to him when he could not sleep. The Count once said to Bach that he like to have some clavier pieces for his Goldberg , which should be of such a soft and somewhat lively character that he might be a little Cheered up by them in his sleepless nights. Bach thought he could best fulfill this wish by variations, which, on account of the constant sameness of the fundamental harmony, he had hitherto considered as an ungrateful task. But as at this time all his works were models of art, theses variations also became such under his hands. This is , indeed, the only model of the kind that he has left us. The Count thereafter called them nothing but his Variations. He was never weary of hearing them; and for a long time, when the sleepless nights came, he used to say: “Dear Goldberg, do play me one of my variations.” Bach was, perhaps, never so well rewarded for any work as for this: the Count made him a present of a golden goblet, filled with a hundred Louis d’ors. But their worth as a work of art would not have been paid if present had been a thousand times as great. It must be observed that , in the engraved copies of these variations, there are some important errata, which the author has carefully corrected in his copy.
雖然此曲是獻給凱薩林伯爵,但相當喜愛此曲的伯爵,時常吩咐郭德堡,在失眠的夜晚,能在鄰近的房間內為其演奏「我的變奏曲」。後世記載曲名時,卻恰恰好以這故事裡的年輕演奏家— 郭德堡之名義,將此曲流傳了下來。
請注意:1741年時的郭德堡為僅僅14歲的年輕人,生前以演奏為主,29歲壯年去世。身為大鍵琴演奏家的郭德堡,也因為傳記作家佛凱爾在著作中,將他與名作《郭德堡變奏曲》 的創作誕生劃上等號,其名聲才流傳歷史至今。
然而,佛凱爾為巴赫作傳時,巴赫已辭世52年,此段歷史究竟真相如何?我們無法得知,但後世對於這段故事之真偽,不斷存在著各種疑問~
例如:
- 樂譜首頁或扉頁上,並未題寫出受贈者名諱與職銜,有違當時講究禮數風氣?
- 樂曲寫作年代,年輕的郭德堡僅為14歲少年,有能力演奏這樣困難之曲目?
- 在巴赫的遺物清點中,並未發現故事中提到的「黃金高腳杯」,真有此物?
- 傳記寫作已時隔超過50年,佛凱爾引述之故事是否確切知有此事?
不過~有這樣的故事,筆者認為還是非常引人入勝,充滿神往的~
原始樂譜封面
由波蘭皇家及薩克森選帝侯宮廷音樂家, 萊比錫教堂樂師,合唱指揮,約翰‧ 賽巴斯強‧ 巴赫所作。紐倫堡:史密德 出版。
编者 | First edition |
---|---|
出版者资料 | Nuremberg: Balthasar Schmid, n.d.(ca.1741). Plate 16. |
經典主題「Aria」樂譜
32段落=32小節?
前八小節低音與數字和聲
Aria演奏欣賞:顧爾德(1981年)
考古時間
《郭德堡變奏曲》的創作,是寫給當時的鍵盤樂器:大鍵琴。
以下用三個影片,讓大家可以清晰聽出「小鍵琴」、「大鍵琴」與「鋼琴」演奏時整體音樂表現之異同:
ㄧ、小鍵琴(Kintzing Clavichord)
《郭德堡變奏曲》Aria 主題,小鍵琴演奏版本
二、大鍵琴(Harpsichord)
《郭德堡變奏曲》Aria 主題,大鍵琴演奏。
大鍵琴又被稱為「羽管鍵琴」,雖然以撥弦發聲,無法控制大小聲音量,但每顆如同珍珠般,與小鍵琴壓抑扁平的音色相比,感覺更加圓潤又立體,音色也相對有表現力。
三、現代鋼琴(Piano)
Aria 演奏欣賞:郎朗(2020年)
鋼琴當然是最成熟的鍵盤樂器。現代鋼琴的弦壓音色明亮、觸鍵靈活、沒有彈奏雜音、能強能弱,還必須「反應敏捷」,至少能承受「每秒12次彈跳演奏」,因此當然擁有最佳表現能力。而每位音樂家思維不同,能夠彈奏出表現也大不相同。以郎朗為例,他光是「Aria」主題,有反覆,就彈奏了5’45″秒。(1955年的顧爾德版,無反覆,僅彈奏 1’57″秒)
樂曲結構圖
結構圖取自黃美甄:《巴赫:郭德堡變奏曲詮釋報告》碩士論文(民92年6月,師大研究所)
再以顏色區分結構
全曲欣賞 – 大鍵琴樂譜版
樂曲分段第一部分抒情調
第一變奏:3/4拍,G大調。音型變奏:使用單排鍵盤
第二變奏:2/4拍,G大調。音型變奏:使用單排鍵盤
第三變奏:12/8拍,G大調,同度卡農。音型變奏:使用單排鍵盤
第四變奏:3/8拍,G大調。音型變奏:使用單排鍵盤
第五變奏:3/4拍,G大調。音型變奏:使用單排或雙排鍵盤
第六變奏:3/8拍,G大調,二度卡農。音型變奏:使用單排鍵盤
第七變奏:6/8拍,G大調,吉格舞曲。音型變奏:使用單排或雙排鍵盤
第八變奏:3/4拍,G大調。音型變奏:使用雙排鍵盤
第九變奏:4/4拍,G大調,三度卡農。音型變奏:使用單排鍵盤
第十變奏:2/2拍,G大調,小賦格曲(Fughetta)。音型變奏:使用雙排鍵盤
第十一變奏:11/12拍,G大調。音型變奏:使用雙排鍵盤
第十二變奏:3/4拍,G大調,四度卡農。音型變奏:使用單排鍵盤
第十三變奏:3/4拍,G大調。個性音型變奏:使用雙排鍵盤
第十四變奏:3/4拍,G大調。音型變奏:使用雙排鍵盤
第十五變奏:2/4,g 小調,Andante行板。音型變奏:使用單排鍵盤
第二部分第十六變奏:2/2拍,G大調,Overture。音型變奏:使用單排鍵盤
第十七變奏:3/4拍,G大調。音型變奏:使用雙排鍵盤
第十八變奏:2/2拍,G大調。音型變奏:使用單排鍵盤
第二十變奏:3/4拍,G大調。音型變奏:使用雙排鍵盤
第二十一變奏:音型變奏:七度卡農,使用單層鍵盤
第二十二變奏:2/2,G 大調,Alla breve,八度卡農曲,使用單層鍵盤
第二十三變奏:3/4拍,G大調。音型變奏:使用雙排鍵盤
第二十四變奏:9/8拍,G大調。音型變奏:八度卡農曲,使用單層鍵盤
第二十五變奏:3/4,g 小調,Adagio,個性變奏曲,唯一一首具有速度標題。
第二十六變奏:18/16拍,G大調。音型變奏:使用雙排鍵盤
第二十七變奏:6/8拍,G大調。音型變奏:九度卡農曲,使用雙排鍵盤
第二十八變奏:3/4拍,G大調。音型變奏:使用雙排鍵盤
第二十九變奏:3/4拍,G大調。音型變奏:使用單一鍵盤或雙排鍵盤
第三十變奏:4/4拍,G大調。「混合曲」(Quodlibet)音型變奏:使用單一鍵盤。 引用民謠旋律ㄧ、德國民謠 歌詞是:「我好久沒和你在一起了」(Ich bin so lang nicht bei dir gewest) 引用民謠旋律二、義大利民謠 歌詞是:「白菜和蘿蔔我都喜愛」(Kraut und Ruben haben mich vertrieben / Cabbage and turnips have driven me away) 完整第30變奏「混合曲」(Quodlibet)樂譜
抒情調(再現)3/4拍,G大調。 Aria da Capo |
現代小提琴演奏版本欣賞
Niklas Liepe – GoldBergHain (Quodlibet on “Kraut und Rüben haben mich vertrieben”)
全曲欣賞 – 鋼琴樂譜版
樂曲分段
0:00 Aria 5:00 Variation 1 6:57 Variation 2 9:03 Variation 3 11:00 Variation 4 12:10 Variation 5 13:44 Variation 6 15:22 Variation 7 17:35 Variation 8 19:31 Variation 9 21:38 Variation 10 23:24 Variation 11 25:33 Variation 12 27:49 Variation 13 32:04 Variation 14 34:20 Variation 15 38:54 Variation 16 “Ouverture” 42:03 Variation 17 43:47 Variation 18 45:37 Variation 19 47:03 Variation 20 49:08 Variation 21 53:02 Variation 22 54:36 Variation 23 56:55 Variation 24 59:41 Variation 25 (“Black Pearl” – slideshow) 1:09:01 Variation 26 1:11:03 Variation 27 1:12:55 Variation 28 1:15:20 Variation 29 1:17:30 Variation 30 “Quodlibet” 1:19:32 Aria da Capo |
顧德爾 1981年 Live’ Studio Recording
The Goldberg Variations BMV 988
6:22 Aria 9:13 Variation 1 10:23 Variation 2 11:13 Variation 3 12:44 Variation 4 13:34 Variation 5 14:10 Variation 6 14:51 Variation 7 16:08 Variation 8 17:01 Variation 9 18:01 Variation 10 19:05 Variation 11 19:59 Variation 12 21:33 Variation 13 24:12 Variation 14 25:15 Variation 15 30:18 Variation 16 31:58 Variation 17 32:52 Variation 18 33:55 Variation 19 34:59 Variation 20 35:49 Variation 21 38:03 Variation 22 39:05 Variation 23 40:03 Variation 24 41:44 Variation 25 47:46 Variation 26 48:39 Variation 27 50:00 Variation 28 51:04 Variation 29 52:06 Variation 30 53:34 Aria da Capo |
席夫現場 Live’
BACH – Die Goldberg-Variationen – BWV 988
András Schiff, piano Pierre Boulez Saal, Berlin Recorded on Sun, 11 June 2017 ***************** 0:05 Aria 3:48 Variatio 1. a 1 Clav. 5:44 Variatio 2. a 1. Clav. 7:11 Variatio 3. Canone all Unisuono à 1 Clav. 9:24 Variatio 4. à 1 Clav. 10:31 Variatio 5. a 1 ô vero 2 Clav. 12:07 Variatio 6. Canone alla Seconda a 1 Clav. 13:31 Variatio 7. à 1. ô vero 2 Clav. (al tempo di Giga) 15:08 Variatio 8. a 2 Clav. 16:58 Variatio 9. Canone alla Terza. a 1 Clav. 18:32 Variatio 10. Fugetta. a 1 Clav. 20:11 Variatio 11. a 2 Clav. 22:21 Variatio 12. Canone alla Quarta. 24:28 Variatio 13. a 2 Clav. 28:57 Variatio 14. a 2 Clav. 31:01 Variatio 15. andante. Canone alla Quinta. a 1 Clav. 35:21 Variatio 16. a 1 Clav. Ouverture 38:02 Variatio 17. a 2 Clav. 40:16 Variatio 18. Canone alla Sexta. a 1 Clav. 41:43 Variatio 19. à 1 Clav. 43:06 Variatio 20. a 2 Clav. 45:03 Variatio 21. Canone alla Settima. 47:13 Variatio 22. a 1 Clav. alla breve 49:21 Variatio 23. a 2 Clav. 51:37 Variatio 24. Canone all Ottava a 1 Clav. 54:03 Variatio 25. a 2 Clav. („adagio“) 1:01:27 Variatio 26. a 2 Clav. 1:03:44 Variatio 27. Canone alla Nona. a 2 Clav. 1:05:29 Variatio 28. a 2 Clav. 1:08:33 Variatio 29. a 1 o vero 2 Clav. 1:10:30 Variatio 30. a 1 Clav. Quodlibet. 1:11:58 Aria da Capo è Fine |
朱曉玫現場演奏版本
1.Aria 0:15
2.Variatio 1. a 1 Clav. 3:16
3.Variatio 2. a 1 Clav. 4:34
4.Variatio 3. Canone all’Unisono. a 1 Clav. 5:47
5.Variatio 4. a 1 Clav. 7:05
6.Variatio 5. a 1 ô vero 2 Clav. 7:58
7.Variatio 6. Canone alla Seconda. a 1 Clav. 9:04
8.Variatio 7. a 1 ô vero 2 Clav. al tempo di Giga 10:10
9.Variatio 8. a 2 Clav. 11:51
10.Variatio 9. Canone alla Terza. a 1 Clav. 13:11
11.Variatio 10. Fughetta. a 1 Clav. 14:29
12.Variatio 11. a 2 Clav. 15:44
13.Variatio 12 a 1 Clav. Canone alla Quarta in moto contrario 17:10
22.Variatio 21. Canone alla Settima 32:49
23.Variatio 22. a 1 Clav. alla breve 34:45
24.Variatio 23. a 2 Clav. 36:02
25.Variatio 24. Canone all’Ottava. a 1 Clav. 37:33
26.Variatio 25. a 2 Clav. Adagio 38:51
27.Variatio 26. a 2 Clav. 42:23
28.Variatio 27. Canone alla Nona. a 2 Clav. 43:58
29.Variatio 28. a 2 Clav. 44:51
30.Variatio 29. a 1 ô vero 2 Clav. 46:41
31.Variatio 30. a 1 Clav. Quodlibet 48:12
32.Aria da Capo 49:57
|
陳必先演奏錄音版本
0:00 : Aria
3:13 : Variatio 1 a 1 clav.
4:06 : Variatio 2 a 1 clav.
5:04 : Variatio 3 Canone all’Unisono
6:56 : Variatio 4 a 1 clav.
7:44 : Variatio 5 a 1 ovvero 2 clav.
8:33 : Variatio 6 Canone alla Seconda
10:11 : Variatio 7 a 1 ovvero 2 clav.
11:12 : Variatio 8 a 2 clav.
12:07 : Variatio 9 Canone alla Terza a 1 clav.
14:20 : Variatio 10 Fughetta a 1 clav.
15:13 : Variatio 11 a 2 clav.
16:32 : Variatio 12 Canone alla Quarta in moto contrario
18:39 : Variatio 13 a 2 clav.
20:59 : Variatio 14 a 2 clav.
22:04 : Variatio 15 Canone alla Quinta in moto contrario a 1 clav., Andante
26:59 : Variatio 16 Ouverture a 1 clav.
28:54 : Variatio 17 a 2 clav.
30:00 : Variatio 18 Canone alla Sesta a 1 clav.
31:42 : Variatio 19 a 1 clav.
32:18 : Variatio 20 a 2 clav.
33:19 : Variatio 21 Canone alla Settima
36:10 : Variatio 22 Alla breve a 1 clav.
36:54 : Variatio 23 a 2 clav.
38:04 : Variatio 24 Canone all’Ottava a 1 clav.
41:03 : Variatio 25 a 2 clav.
45:29 : Variatio 26 a 2 clav.
46:24 : Variatio 27 Canone alla Nona
48:22 : Variatio 28 a 2 clav.
49:51 : Variatio 29 a 1 ovvero 2 clav.
50:54 : Variatio 30 Quodlibet a 1 clav.
53:12 : Aria
|
轉載:
最高級的變奏曲 陳必先談《郭德堡變奏曲》 《郭德堡變奏曲》是巴赫最富盛名的作品之一,更是提到變奏曲時不可能忽略的一部傑作。活躍於國際舞台的旅德鋼琴家陳必先對這首曲子的詮釋可說是她早年演奏生涯的代表作之一,不但是她獲巴赫首獎時的決賽曲,之後更曾兩次灌錄專輯;且讓我們聽聽她和讀者分享對於這首曲子的想法!
About…陳必先 一九五○生於台北。四歲起隨崔月梅女士學琴,五歲登台,九歲時成為國內第一位獲准以音樂天才兒童身份至德國科隆深造的學生。在學期間,曾追隨Hans-Otto Schmidt-Neuhaus等名師學習,二十一歲時獲得二十一屆慕尼黑聯合廣播公司(ARD)國際比賽首獎,一九七二年參加布魯賽爾的伊莉莎白大賽得獎,之後又陸續獲得鹿特丹的「國際荀貝格大賽」與美國首府華盛頓的「國際巴赫大賽」等國際大賽的首獎,從此一舉成名,目前旅居德國。 MUZIK(以下簡稱): 請談談您學習或接觸《郭德堡變奏曲》的故事。 陳必先(以下簡稱陳): 我在和妮可萊耶娃(Tatiana Nikolayeva)學習的期間,都從科隆搭公車到波昂去上課,當時她總是要我坐在她旁邊,對我像母親般的照顧。那年我才大約十六、七歲,她在一場音樂會中演奏了整部《賦格的藝術》,而我那時其實對這部作品並不了解,覺得它又長又難懂,我就問她能不能也演奏《郭德堡變奏曲》,她當下說沒有問題,立即在兩天後特別為我們這些學生彈了這個曲目;當然當下大家都高興、感動到不能自己,那是我第一次聽到這個曲子,一聽就愛上了。我自己彈這首作品則是在一九七九年的時候,當時我受邀演奏荀貝格的鋼琴協奏曲,在背荀貝格協奏曲的時候覺得相當辛苦,而練了《郭德堡變奏曲》當做調劑;因為彈《郭德堡變奏曲》的時候一點都不辛苦,就是非常快樂,像吃飯一樣!對當時的我來說,彈奏荀貝格是工作,而彈奏巴赫則是欣賞的享受。 M: 對於這首作品您最喜歡的原因是什麼?在詮釋上有什麼特別的想法嗎? 陳: 我喜歡是因為它擁有最多的花樣和最高級的內容!巴赫的特別之處就是在於它什麼都沒有,沒有寫大小聲、沒有太多的術語或速度標示,更從未指示你該跳著彈還是連著彈,這些都是由每一位演奏家依據自身的知識或經驗來判斷,決定他想表現的是什麼,而這也是巴赫給演奏家最高級的功課!我們有最大的自由和責任,來發展自己的理解和自身的感受。 M: 在公開演奏這首曲子的時候,是否曾有過什麼特別的記憶? 陳: 一九八○那年,我在華盛頓的巴赫大賽中獲得首獎,當時決賽的指定曲就是《郭德堡變奏曲》。在獲得首獎後的同年,我第一次在台灣演奏這首作品,當時在國父紀念館的演出,現場座無虛席有四千多人來聽;我很可能是第一位在台灣演出這首作品的鋼琴家,因為當時就算在歐洲都很少人演奏這首作品。我對我的觀眾說,這首作品全長九十分鐘,中間都不會有休息,而觀眾們也都很努力地將它聽完,讓我相當感動也印象深刻! M: 請問愛樂者在欣賞這首作品的時候,應該從什麼角度聆聽? 陳: 我覺得聽變奏曲其實很像在吃中國菜,菜是一道一道的上來,你可以細細地品嚐,想像下一道菜是什麼味道?是持續上一道的味道還是相反的味道?變奏曲也是這樣,現在這個變奏很難過,下一變奏也許就變得很快樂的,總是充滿驚喜。我覺得在欣賞的時候,其實就只要秉持一個「無我」的態度,把心打開去聆聽就好,不要分析或想太多你以為你知道的事,因為我們不知道的事真的太多了! M: 能否談談您所灌錄的《郭德堡變奏曲》專輯? 陳: 我曾經錄過兩次《郭德堡變奏曲》,兩次的狀況都非常倉促。第一次錄的時候是一九八五年,當時Naxos空出一個工作室讓我使用三個小時,臨時將這首作品錄了下來,沒想到他們就拿去出專輯了,事前其實並未告知我;第二次則是為一個藥廠拍攝的安眠藥廣告錄製配樂,但也是很快的 彈一次就錄下來了,後來是因為他們表示非常喜歡我的演奏,才會將它發表出來。 M: 《郭德堡變奏曲》曾有一個關於伯爵失眠的傳說,以致許多人常對這個作品有催眠曲的印象,也難怪安眠藥廠會想用它來當作配樂;您認為它真的有所謂「助眠」的效果嗎? 陳: 雖然那個故事的確有說到凱撒林格(Kaiserling)伯爵在夜裡時常失眠,但這首曲子根本就沒有安眠的意思。如果以我們現在的眼光來看,夜裡失眠可能會著急得吃藥,想趕快睡著,但在那個時代夜裡失眠,他們不會為了睡覺而吃藥,反而覺得:沒關係!既然睡不著,那我們就該找些好玩的事情來快樂地度過時間,想些方法讓夜裡不無聊,可以聽聽音樂做些好玩的事情,讓夜晚不會太漫長;並不是要讓他聽著音樂入睡,其實意思是相反的! M: 請問您認為這首作品在音樂史上的地位? 陳: 當然是最高的地位!這是巴赫在一七三三年寫的曲子,也是他最完美的作品之一,以大調寫成。對我來說,調是一個很兩面的調,G大調是最快樂的調,而G小調卻是最難過的,例如郭德堡變奏曲中的第二十五變奏,就是這組作品中最深沈、最難過的一首。 M: 這首作品最初是寫給雙排大鍵琴演奏的,但現在普遍都用鋼琴來演奏。有某些學派的觀點認為一定要用大鍵琴演奏才能呈現出巴赫的「原意」,您對於這樣的說法有什麼看法? 陳: 巴赫生前對樂器是非常好奇的,總想把所有樂器弄到完美,他的工作也時常必須到各地考核風琴的優缺點;我相信如果巴赫是活在今天,他一定也很想嘗試用鋼琴去傳達他的作品。我喜歡用鋼琴演奏是因為我覺得用鋼琴比較好「唱」,巴赫創作了很多的聲樂曲,尤其是做禮拜用的彌撒曲;我認為我在彈鋼琴的時候,能夠用鋼琴模仿各種樂器的聲音,將大鍵琴的作品表現得更好、更豐富,我就會這樣做!我們不能因為覺得巴赫那個時代的大鍵琴不可能彈出那麼美的Legato(圓滑奏),我們就不該彈Legato;巴赫聽過小提琴的Legato,也聽過人聲的Legato,他音樂中一定是有這樣的Legato,在音樂中傳達了非常多情感的意涵。用比喻的方式來說,因為我們是活在現代的人,坐馬車也許是很好玩,但如果我可以坐火車、飛機這些更快的交通工具,我當然要坐呀! M: 這首作品對於後世的作曲家及變奏曲式的發展有什麼影響? 陳: 《郭德堡變奏曲》的主題在於左手的低音,是一種稱為Passacaglia的變奏曲,以一個下行的低音為主軸,很簡單也擁有很大的自由;後世的作曲家像是莫札特、貝多芬、舒曼等,幾乎都研究過巴赫的作品,也曾引用他的作品作為主題。在我最近所讀到一本書中就寫道,每當貝多芬不知道該怎麼做的時候,他就會看巴赫,因為巴赫是最偉大的作曲老師。貝多芬在晚期的作品中,就時常加入賦格手法,賦格裡面也常有跟巴赫有關的東西,例如在貝多芬鋼琴奏鳴曲作品一○九的變奏曲中就直接引用了郭德堡中的一個卡農變奏;後世作曲家在創作變奏曲的時候也一定會想到郭德堡,它早已是後世作曲家創作的範本及目標! |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更多音樂新知
2025-01-20
【BON音樂】蹦藝術X上海商業儲蓄銀行「豐富人生 X 音樂天地」公益講座:韋瓦第《四季》小提琴協奏曲
義大利作曲家韋瓦第寫下四百多首各類型協奏曲,對協奏曲形成的發展與小提琴演奏技法,
2025-01-10
【BON音樂】蹦藝術X上海商業儲蓄銀行「豐富人生 X 音樂天地」公益講座:獵劇本高手、獵旋律高手、獵豔高手」:普契尼生平與他的音樂
在全世界十大上演率最高歌劇裡,普契尼就佔了三齣。他筆下細膩的愛情與詠嘆,流淌下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