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北講堂】2023下半年系列:揮灑音樂的魔手(一)談指揮的藝術(上)
Miaobei Art Center X BONART 2023-2-1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課程主軸:
揮灑音樂的魔手-談指揮的藝術✨
橫亙古今的美妙交響樂.與您共饗
2023下半年的苗北講堂以「揮灑音樂的魔手-談指揮的藝術」為主題,五堂主題課程,深入淺出地解釋管弦樂指揮的歷史與理論,並結合莫札特、貝多芬、布拉姆斯、馬勒、理查史特勞斯到史特拉汶斯基等偉大作曲的交響作品,為古典音樂愛好者開啟欣賞管弦樂指揮的音樂大門。
課程詳細資訊
時間 _ 2023-08-06~2023-09-10 Am10:00 ~ 12:00
地點 _ 視聽中心
費用 _ $100元/堂 ;早鳥體驗套票:8/13前報名全系列五堂,享優惠價350元(原價500元)
指導單位 _ 苗栗縣政府
主辦單位 _ 苗栗縣苗北藝文中心
授課教師 _ 林仁斌(超人氣古典音樂欣賞名家、蹦藝術執行長)
一、因應現行防疫規範,學員上課均需全程配戴口罩;並遵守本中心防疫措施相關規定,違反規定將無法入場上課。
二、課程相關事宜洽詢:活動企劃部曾小姐037-612669轉511/cctseng@miaobeiac.org
主講人|林仁斌
蹦藝術 | BONART 執行長
知名長笛演奏、指揮、撰文、演講與音樂攝影之全方位音樂家 旅法知名音樂家林仁斌自2001年自巴黎師範音樂院(École Normale Supérieure de paris)學成返國後,以長、短笛演奏、室內樂及樂團指揮活躍於國際音樂節與國內外音樂廳;演奏專輯出版有《夜間咖啡館》、《妳的我的》、《華麗聚焦-雙長笛與鋼琴的歌劇院之夜》、《華麗聚焦II-卡門》(林仁斌&周欣穎)《動物狂歡節》….等。 現為音樂藝文網站「蹦藝術|BONART」執行長與Podcast古典音樂節目《蹦藝術》主持人,深受各界樂迷喜愛。多年來撰文拍攝訪問音樂家,更以文字與攝影見長,每年演講場次超過百場;為國家交響樂團、長榮交響樂團與國家兩廳院、苗北藝文中心等各單位邀約之音樂講座策展、音樂導聆與撰稿人,更是公認的超人氣音樂欣賞名家。
報名資訊與報名方式
繳費資訊
◎線上報名,點選上方「馬上報名」,填寫完google表單後,完成繳費。
◎臨櫃報名,至苗北藝文中心服務台填寫報名表,並完成繳費。
◎郵寄報名,填妥報名表(請自本頁面下方下載),並且完成繳費,將報名表郵寄至苗栗縣竹南鎮公園路206號苗北藝文中心(信封請註明:111-1苗北講堂)。
◎電子郵件報名,填妥報名表(請自本頁面下方下載)並完成繳費,將報名表寄至:cctseng@miaobeiac.org,主旨:112-1苗北講堂,即完成報名。
◎ 現場繳費:請攜帶報名表至苗北藝文中心服務台
◎線上匯款:
戶名:苗栗縣苗北藝文中心
銀行:臺灣土地銀行頭份分行(0050212)
帳號:021-051-051-316
注意事項
1、退款規定:課程進入報名行政流程繳費後,因故不克參加者,需配合規定,於活動開始前14個工作天提出申請(票券效期開始日期起算),退票將酌收票價10%的行政手續費用,逾期恕不受理。
2、活動延期:若因天災等不可抗力因素(如:颱風),主辦單位將告知補辦日期或退款事宜。並保留修改活動內容,以及終止課程之權力。
3、講座以收費報名辦理,每堂未達上限人數,將告知退款事宜。並保留修改活動內容,以及終止課程之權力。
4.因應疫情配合政府措施,學員需全程佩戴口罩、禁止飲食。
課程形式配合中央防疫指揮中心指示滾動式修正,如採線上課程,將以「Google Meet」軟體上課;敬請各位學員一同共學、共好!藝起做好防疫措施,提供一個安心、安全的場域,迎接藝文生活。
竭誠歡迎您的參與~一起享受音樂與藝術之美💕
揮灑音樂的魔手.系列一 談指揮的藝術(上)
8月06日(日) 10:00-12:00
在這堂課程中,林仁斌老師將以指揮的歷史為出發點,帶您認識指揮所應具備的技巧,並搭配指揮大師班影片,深入淺出地比較「普通指揮家」與「大師級指揮家」的不同,藉由莫札特與貝多芬之交響曲演奏,仔細地欣賞不同指揮手勢與帶領方式之下的音樂演奏效果,讓您完全認識這位無聲音樂家的重要性。
搭配音樂:
莫札特:第40號交響曲第一樂章
貝多芬:第五號交響曲第一樂章
談偉大指揮家:向偉大經典致敬
前幾年看過一則音樂新聞:有位管弦樂團指揮向媒體「自首」說,自己在演奏中完全沒有發出任何聲音,因此實在不好意思領這麼高的薪水…
結果新聞報導出來後,形成了兩派截然不同的爭論:有人贊成,覺得既然不演奏,指揮應該減薪;有人反對,認為指揮肩負重任,主導整個音樂內容的呈現。
是的~管弦樂指揮這位「無聲的音樂家」,確實在舞台上音樂會演出的現場是無聲的一位;但指揮所肩負的任務,就像一艘船的船長或一家公司的CEO:他們不是負責去執行細項小業務,但卻得面對每個決策的成與敗。
然而,大眾評斷一位指揮的成功與否,看的究竟是舞台上的明星?還是排練中的大師?這些不同的觀點又有什麼區別?這就是本篇文章〈指揮簡史〉要細細帶領大家品味的關鍵了~
開場 – 地獄式版本比較
在這部影片裡,一共有43種貝多芬第五號交響曲《命運》的開頭樂段「三短一長」的各種精彩演奏還有不同指揮家詮釋與思維,手勢與動作。
有快有慢,有激情有冷靜,仔細比較後真的非常有趣;相信愛樂的您,一定也很喜歡這段壞壞的影片吧~
先讀一下管弦樂樂譜
破題第一問:管弦樂指揮的薪情?究竟賺多少錢?
答:沒有固定薪資,隨著不同樂團與不同國家而異。
先別著急,筆者可是非常有誠意回答這個問題~只是隨著許多因素的改變,指揮的「薪情」確實有所不同是事實。
為了取得一個基準點,讓我們以國人最熟悉,職業音樂市場也高度成熟的北美薪資做介紹:
根據美國管弦樂管理網站顧問Drew McManus於2015年的文章“REVEALED: THE WEALTHIEST MUSIC DIRECTORS IN AMERICA”裡,依據以往直言風格,揭露了美國十大最高薪管弦樂團音樂總監名單~他的用意在於公布薪資結構,讓所有人知道行業裡的狀況,以及樂團財政透明,才能讓每一位音樂工作者獲得合理收入報酬。
他根據各樂團給國稅局之IRS Form 90s表格所整理出之美國前十大最高薪音樂總監/指揮,接下來我們一起看前三名:
第一名:國家交響樂團(National Symphony)
艾森巴哈(Christoph Eschen-bach)
年薪 $2,728,671 美金(加薪 41.02%)
第二名:芝加哥交響樂團(Chicago Symphony)
里卡多·穆蒂(Riccardo Muti)
年薪 $2,504,336 美金(加薪 15.65%)
第三名:芝加哥交響樂團(San Francisco Symphony)
邁可·提爾森·湯瑪斯 (Michael Tilson Thomas)
年薪 $2,364,775 美金(加薪 16.64%)
有沒有嚇一跳?平心而論,許多樂手平均10-20萬美元的年薪,以樂團首席來說,40萬美金左右的年薪已是頂尖;因此音樂總監收入非常高,屬於金字塔頂端的一群~無怪乎音樂總監之位人人覬覦。
而其實上面還不是最高薪的,接著筆者要公佈真正高手中的高手~指揮界薪資有史以來最高薪!
這位指揮的薪資不但高,而且打破歷史紀錄~2012-13年樂季他的法定年薪雖只有$1,505,052 美金(光本薪已直接名列當年全美第五名),透過資料顯示,達拉斯交響樂團於2013-14樂季,透過 Bajada Productions LLC.公司,確實支付了他高達美金511萬元($5,110,538.),這已改寫管弦樂指揮年薪之歷史紀錄!
這位頂級音樂總監就是:梵志登 (Jaap van Zweden),也是現任紐約愛樂音樂總監/樂團指揮。
梵志登實際支領年薪超過500萬美金~這個數字已經遠遠超越他前一年年薪的三倍(前一年為150萬美金),打破美國有史以來的管弦樂團音樂總監最高薪紀錄!
註:在他之前最高薪為指揮家是洛林·馬捷爾(Lorin Maazel)於紐約愛樂卸任前最後一年所創下的 329萬美金天價($3,291,791.)。
延伸閱讀
再接再厲第二問:指揮的功能?到底都做些什麼?
讓筆者來為各位讀者們科普一下:
當我們以音樂人最熟悉的《新葛羅夫音樂辭典》網路版(2020.11月),輸入關鍵字「History of Conducting」後,會出現當代對指揮定義的「三大功能」:
- 指揮於演出時以指揮棒或雙手打出樂曲節奏。(the conductor beats time with his hands or with a baton in performance)
- 指揮透過彩排以及演出,進行音樂作品詮釋之決定。(the conductor makes interpretative decisions about musical works and implements these decisions in rehearsal and performance)
- 指揮參與音樂團體之行政事務。(the conductor participates in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musical ensemble)
因此,現代社會對於指揮的職責,往往多了「音樂總監」的實質意涵在內~無怪乎許多樂團的「樂團指揮」與「音樂總監」往往是同一人,因為音樂演奏的詮釋,實在無法多頭馬車進行,所以指揮家的高薪,往往代表著他肩上的重責大任。
三問:關於指揮的起源
若要談論指揮的緣起,除了在許多的歷史文物與圖文考古中可見的史料之外,一般來說會從中世紀的教會音樂說起:在教會儀式進行時,合唱團裡通常有一位領唱,或者一位負責以手勢帶領歌手們演唱之負責人,在功能上這應該就屬於指揮的源起了。
而音樂發展進入多聲部音樂(Polophonie)後,各聲部穿插流動,對位法讓音樂也更加複雜,因此指揮的功能益發重要。尤其進入巴洛克時期之後,音樂創作發展曲式再進入繁花錦盛時期:各種器樂曲式、樂團編制紛紛推陳出新,這時的「指揮」並不侷限一位音樂家站在樂團之前打拍子,往往樂團首席或鍵盤樂器演奏者,抑或是演奏出色之團員領導樂曲拍點,皆有可能。
四問:歷史上第一位拿著指揮棒指揮的音樂家?
早期的指揮用棒,其實較接近像是一根長棍,並非現代我們認知的現代指揮棒如此纖細。
法國17世紀路易十四時的宮廷樂長盧利(Jean-Baptiste Lully, 1632-1687)便因為指揮樂團時不慎揮棒上下敲打揮舞而打中自己的腳趾掌引發壞疽,最終感染了到大腦,最終導致死亡。
一般音樂史上認為第一位以現代指揮棒成功指揮樂團的是浪漫時期曾擔任萊比錫音樂院院長的音樂家孟德爾頌(Felix Mendelssohn, 1809-1847)。
不過其實有位德國音樂家比他更早從口袋中拿出棒子來指揮樂團,而且成果斐然,這位創舉音樂家是路易.史博(Louis Spohr, 1784-1859):根據他的自傳,他於1820年赴英國倫敦的音樂彩排時,嘗試從外套口袋中拿出預藏的指揮棒帶領樂團,預示拍點以及速度,當晚音樂會並因他使用指揮棒統整樂團而取得相當大的成功喔~(註:https://www.wpr.org/shocking-conductor)
五問:指揮之於作品的直接影響
歷史上有作曲家,同時也擔任指揮家,因為最了解自己的作品,亦是創作的最佳詮釋者:海頓、莫札特、貝多芬、孟德爾頌、李斯特、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華格納、威爾第、馬勒、史特拉汶斯基等諸多作曲家,都曾親自指揮自己的作品演奏而名留青史。
六問:談指揮棒的使用
在此筆者想引用美國指揮家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曾說的話:「若一個指揮家使用指揮棒,則該棒必須成為活物,如有一股電流在其中,致使它的一小移動都成為有意義的移動。同樣地,若指揮家不用指揮棒,他就要靠雙手做到同樣的東西。無論有指揮棒與否,其表情必是首要,音樂上一定要顯得有意義。」
因此,無論持棒與否,「音樂上的意義」才是真正的首要之務;指揮家以自身肢體動作,將樂譜中的節拍、速度、強弱、力度、表情等等清晰地傳達出來~而「為音樂服務」更是指揮家精神上的最高指標。
孟德爾頌使用過之指揮棒
孟德爾頌也是首位以現代指揮棒指揮樂團的指揮家,1835年26歲時擔任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指揮。
下方珍貴圖片,是目前珍藏於英國市政廳,1846年孟德爾頌使用過之指揮棒。
由於孟德爾頌的啟發,現代指揮棒發展雖然有材質、握柄與長短等多樣變化,但萬變不離其中:
七問:職務與功能變革
在白遼士的專書:「論管弦樂指揮與其藝術」(The Orchestral Conductor Theory of His Art)中,不但對於指揮的意義與功能有著清楚的論述,對於不同音樂的指揮手勢更是有著詳盡的解說;我們可以說到了此時期,管弦樂指揮終於不再只是一個拿著各種材質指揮棒(鯨魚骨、木頭等)在樂團前負責打拍子的人體節拍器,而是已實質上進化為「指導、「指示」音樂方向與內容,統整樂團邁向共同詮釋的音樂家。(關於指揮的指示方式,可觀看此白遼士專書內容:http://www.gutenberg.org/files/27646/27646-h/27646-h.htm)
八問:什麼是《指揮十誡》?
理查·史特勞斯這位浪漫後期大師,除了作曲家身份之外,本身也是位傑出的指揮家,他曾說:「指揮是項極其困難,人生未達70歲之前很難充分理解的藝術。」、「最重要的是以「耳朵」指揮,而不是「手臂」;若做對了一切就將順其自然地正確。」
理查·史特勞斯論指揮:
- 指揮是項極其困難,人生未達70歲之前很難充分理解的藝術。
- 最重要的事以「耳朵」指揮,而不是「手臂」;若做對了一切就將順其自然地正確。
著名的《指揮十誡》
理查·史特勞斯身為知名管弦樂團指揮,曾寫下《指揮十誡》:
首先看看理查·史特勞斯的指揮姿態
輕鬆指揮的大師
從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到他的指揮基本上是「一派輕鬆」,「眼手並用」。
還聽說他指揮時可以左手插在口袋,或拿出懷錶看看時間,左看看右看看~開心的時候更用雙手齊揮,甚至也掂起腳尖一起「加入」樂團演奏…(其實影片中也看得出來 XD)
這位近代後期浪漫樂派大師,曾經以自身經驗歸納出指揮樂團的心得,除了上述兩點之外,他總共擬出了十條樂團指揮的金科玉律,更被尊稱為《指揮十誡》。
對比於現在的樂壇指揮各式各樣「花式指揮法」來說,重看《指揮十誡》,其實非常有意思。
無論是非,沒有對錯~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指揮十誡》究竟有哪些吧:
-
1. 請記得,演奏音樂的目的不在於娛樂自己;而是取悅聽眾。(Remember that you are making music not to amuse yourself, but to delight your audience.)
-
2. 指揮自己不應出汗;只有觀眾才應該感到音樂的熱力。(You should not perspire when you are conducting; only the audience should get warm.)
-
3. 演奏《莎樂美》與《伊蕾克特拉》時,要如同孟德爾頌神幻音樂般詮釋。(Conduct Salome and Elektra as if they were Mendelssohn; fairy music.)
-
4. 對銅管樂手絕對不要投以鼓勵的眼神;除了重要段落的提示,否則千萬別與他們對上眼。(Never look at the brass encouragingly; except with a quick glance for an important lead-in.)
-
5. 反之,千萬別讓法國號和木管離開你的視線,如果你聽到他們的聲音,那就表示已經太大聲了。On the contrary, never let the horns and woodwind out of your sight; if you hear them at all they are already too loud.
-
6. 如果你覺得銅管力度不夠,就將他們的音色調暗。If you think the brass is not strong enough, tone them down two points further.
-
7. 只有你自己聽見獨唱者的每個咬字是不夠的;因為你已經背妥歌詞。要讓觀眾毫不費力地跟得上音樂~因為如果他們不了解歌詞的含意,馬上就會睡著。It is not enough yourself to hear every word of the singer–which you know by heart anyway; the public must also be able to follow it without effort. If they don’t understand what is happening, they fall asleep.
-
8. 樂團伴奏必須要讓聲樂家能毫不費力地演唱。Always accompany the singer so as to enable him to sing without exertion.
-
9. 當你認為速度已經達到最急板極限時,再讓速度加快一倍。When you think you have reached the limits of prestissimo, double the pace.
-
10. 如果你遵守以上的規則,再加上自己的天賦和成就,就能永遠成為觀眾們的明星寵兒。If you follow these rules carefully, you will, with your fine gifts and your great accomplishments, always be the darling of your listeners.
九問:首位女性指揮?
嗯~這是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在維基百科上我們剛好可以看到這項問題的專頁,洋洋灑灑資訊非常豐富,列舉歷史前三:
1.第一位歷史最早的女性指揮:Elfrida Andrée(瑞典)
2.第一位被職業樂團任命為音樂總監/首席指揮的女性:Marin Alsop(美國)
3.第一位指揮倫敦交響樂團的女指揮家:Nadia Boulanger(法國)
(註: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female_classical_conductors)
延伸閱讀
今年的火紅電影《塔爾》(TÁR)
十問:合唱指揮與管弦樂指揮的分野
不知何時開始,突然間許多人對於「合唱指揮」與「管弦樂指揮」之間,不但壁壘分明而且相當計較?
筆者曾聽過一個說法:因為合唱指揮往往將合唱團訓練完成之後,「送給」交響樂團彩排演出,但最終舞台上卻只有交響樂團指揮指揮全局,先前辛苦訓練合唱的「合唱指揮」因為無法上台表演,經常只能在節目單上掛著「合唱指導」…
也許多年來的新仇+舊恨,讓這兩派指揮不斷處在「合作」與「競爭」之間。
但也可以從另一角度切入,就是確實指揮合唱與指揮管弦樂團,從訓練方法、甚至拍點給法與音樂詮釋方式都完全不同;因此項目分開、各司其職,或許反而是個好的做法?
無論是非,沒有絕對的對與錯~相信今天的〈指揮簡史〉帶來這麼多豐富話題,從指揮源起聊到實務,從十誡聊到年薪,期待能讓愛樂的您增添許多閱讀樂趣~我們下回再見!
(原文由林仁斌撰寫,刊載於表演藝術雜誌第336期 / 2020年12月號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指揮.不指揮╱指揮概述《十個問號,掀開「他」的神秘面紗 關於「無聲音樂家」的小秘密》)
指揮談指揮.妙趣無窮
Itay Talgam: Lead like the great conductors
【BON音樂】指揮大師楊頌斯 – 重要管弦樂團指揮觀念 Q&A
旋律之子.莫札特
莫札特:第40號交響曲第一樂章
Daniele Gatti 的指揮大師班
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貝多芬第五號交響曲《命運》
「命運動機」(三短一長)聞名全球,據說是貝多芬的秘書辛德勒詢問背後的意義為何時?貝多芬指著這段開頭動機,回答了:「看,這是命運在敲門!」不僅如此,全長四個樂章從c小調的黑暗緊張情緒中出發,最終大調戲劇性之回歸而迎向勝利光輝的設定,更被視為人類不屈不撓地迎向命運,最終戰勝命運的強烈意志。
德國浪漫主義作家E•T•A•霍夫曼在首演後不久便同樣戲劇性的筆觸,將該《命運》比喻為「強光射穿深沉的夜幕」,並稱「只有通過它,我們才能調動一切激情,迸發出全身心的吶喊,我們才能堅定地活下去,成為靈魂的守望者。」更將這首曲目稱作「當代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指揮大師班 影片一(1’16’41”)
Martijn Dendievel
【附錄】
好文欣賞
“拉圖給年輕音樂家的七個忠告”
賽門拉圖(Sir Simon Rattle)是目前地球上最著名的指揮家之一。他在十九歲第一次與伯恩茅斯交響樂團(Bournemouth Symphony Orchestra)展開了他的第一場大型演出,此後陸續帶領了許多世界上最傑出的樂團。而且我們還發現,他也非常的和藹溫暖! 1. 音樂可能是你的熱愛,但人際關係也同樣重要 在專業和人際關係中,我們需要保持某種平衡。你要能夠裡解,音樂是用來描述我們的生活,與我們現實息息相關的,而不是相反過來。很多人把音樂當成一種逃避現實的方式,因為音樂在情感上能那麼快速的令人滿足且迷人。但是到最後,讓你最思念的仍是家人和愛人 - 而不是到底開過幾場音樂會。 2. 每個人都會有搞砸的時候,如何處理問題才是關鍵 我不認為在音樂這個領域裡有人一帆風順。每個人都曾走過糟糕的經驗。 真正困難的是不去讓挫折完全澆熄了你的積極樂觀。任何糟糕的經歷都會影響到你的信心,那可能會像漩渦一樣一發不可收拾,但沒有誰能僥倖的逃過這個讓我們成長的必經過程。 3. 不要過於害怕表現出一點點你脆弱的那一面 三十年前,當我第一次與維也納愛樂樂團演出時我非常緊張,緊張到我認為去看牙醫或死亡都比站在這個指揮台上好。那天上午的排練裡,我決定我什麼都先不要對樂團說… 除了「早上好」之外。 到了排練間的休息時,大提琴首席抬頭看著我說:「我們真的很享受和你 一起排練,你知道嗎?」我說:「真的嗎?我太緊張了,緊張到幾乎不知道把自己應該怎麼做」,大提琴首席回答:「賽門你不要緊張。我們也希望演奏出好的音樂。我們都很緊張,所以你不能緊張」。那是句很溫暖的一段話。「我們是一體的」這個想法幫助了我許多。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問題,我們都在面對它們,這是大家都理解的常情。有時後表現出一點點自己脆弱害怕的一面,人們的大方會使你驚訝。 4. 成為一個了不起的音樂家,並不代表你是成熟的人 十九歲時我離開皇家藝術學院時對生活的現實面一無所知,直到二十七歲那年我才發現原來國民年金是我自己要繳交,而不是樂團負責!那天晚上法院來了一個工作人員,對我解釋我只能在進監獄或罰款數千英鎊中選一個。在她意識到「我的天啊 - 這個人真的是那麼愚蠢單純」的時候,仁慈的放過了我。 對生活上的很多常識一無所知對許多音樂家們來說是很有可能的,許多人在離開學校前都還沒學到如何生活。 5. 即使是世界著名的音樂家也有自我懷疑的時候 二十多歲時,我腦子裡彷彿住著兩個不斷爭論的人。我不確定我是否喜歡身為音樂家的自己。我常常會一邊聽著我的錄音,一邊思考:「這個人到底他媽是誰?」 於是我休息了一年,停止聽任何音樂以及做和音樂相關的事,看看自己沒有音樂是否還能活下來。音樂對我的靈魂到底有多重要,沒有它我會崩潰嗎?於是我開始學習英語。最後我花了三個學期的時間去完成這件事,但我和自己做了一個承諾,這段期間不能聽音樂。 事實上,我發現如果有一項同和音樂一樣強大美好的東西取代它的位置,其實這是可以做到的。我沒有音樂能活下去:音樂對我來說並不是一種癮。但是當我回去聽我指揮的第一場音樂會,布萊頓愛樂樂團演奏貝多芬的英雄交響曲的錄音時,我的淚留滿面讓身邊的人的ㄡ嚇壞了。音樂的力量在幾個月來沒有音樂生活後,強烈的震撼了我。 在那一年之後,我腦子裡的矛盾少了得多。 6. 除了普通人際關係,你和其他音樂家們會有許多情感的交流 很少有一個領域能像音樂圈一般如此深刻地相互了解彼此。透過一起演奏音樂,我們甚至不必知道他們的名字就可以了解到他們一些個性 。你會經常需要處理這些感情交流帶來的困難,衝擊,或者深刻的事實。 7. 所以成功的秘訣是...... 用盡全力的努力,保持好奇心,並意識到你身邊的人,其實比你想像的要美好得多。音樂圈的大家,大多是非常互享支持的。基本上大家都想幫助,有時候你必須敞開心胸讓他人幫忙。 願所有正在閱讀的你們都能擁有好運:別忘了有我們在你身後支持你。我們都會盡力而為,因為和你一樣我們都曾不安的徘徊,都曾懞懂的從零開始,我們都懂。 我希望你相信,我們都是在同一條船上的。 原文來自於BBC Music,由Monica Yang翻譯分享。
拉威爾《達夫尼與克羅伊》第二號組曲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更多音樂新知
2025-01-20
【BON音樂】蹦藝術X上海商業儲蓄銀行「豐富人生 X 音樂天地」公益講座:韋瓦第《四季》小提琴協奏曲
義大利作曲家韋瓦第寫下四百多首各類型協奏曲,對協奏曲形成的發展與小提琴演奏技法,
2025-01-10
【BON音樂】蹦藝術X上海商業儲蓄銀行「豐富人生 X 音樂天地」公益講座:獵劇本高手、獵旋律高手、獵豔高手」:普契尼生平與他的音樂
在全世界十大上演率最高歌劇裡,普契尼就佔了三齣。他筆下細膩的愛情與詠嘆,流淌下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