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北講堂】2023下半年系列:揮灑音樂的魔手(三)以國際馬勒指揮大賽為例
Miaobei Art Center X BONART 2023-2-3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課程主軸:
揮灑音樂的魔手-談指揮的藝術✨
橫亙古今的美妙交響樂.與您共饗
2023下半年的苗北講堂以「揮灑音樂的魔手-談指揮的藝術」為主題,五堂主題課程,深入淺出地解釋管弦樂指揮的歷史與理論,並結合莫札特、貝多芬、布拉姆斯、馬勒、理查史特勞斯到史特拉汶斯基等偉大作曲的交響作品,為古典音樂愛好者開啟欣賞管弦樂指揮的音樂大門。
課程詳細資訊
時間 _ 2023-08-06~2023-09-10 Am10:00 ~ 12:00
地點 _ 視聽中心
費用 _ $100元/堂 ;早鳥體驗套票:8/13前報名全系列五堂,享優惠價350元(原價500元)
指導單位 _ 苗栗縣政府
主辦單位 _ 苗栗縣苗北藝文中心
授課教師 _ 林仁斌(超人氣古典音樂欣賞名家、蹦藝術執行長)
一、因應現行防疫規範,學員上課均需全程配戴口罩;並遵守本中心防疫措施相關規定,違反規定將無法入場上課。
二、課程相關事宜洽詢:活動企劃部曾小姐037-612669轉511/cctseng@miaobeiac.org
主講人|林仁斌
蹦藝術 | BONART 執行長
知名長笛演奏、指揮、撰文、演講與音樂攝影之全方位音樂家 旅法知名音樂家林仁斌自2001年自巴黎師範音樂院(École Normale Supérieure de paris)學成返國後,以長、短笛演奏、室內樂及樂團指揮活躍於國際音樂節與國內外音樂廳;演奏專輯出版有《夜間咖啡館》、《妳的我的》、《華麗聚焦-雙長笛與鋼琴的歌劇院之夜》、《華麗聚焦II-卡門》(林仁斌&周欣穎)《動物狂歡節》….等。 現為音樂藝文網站「蹦藝術|BONART」執行長與Podcast古典音樂節目《蹦藝術》主持人,深受各界樂迷喜愛。多年來撰文拍攝訪問音樂家,更以文字與攝影見長,每年演講場次超過百場;為國家交響樂團、長榮交響樂團與國家兩廳院、苗北藝文中心等各單位邀約之音樂講座策展、音樂導聆與撰稿人,更是公認的超人氣音樂欣賞名家。
報名資訊與報名方式
繳費資訊
◎線上報名,點選上方「馬上報名」,填寫完google表單後,完成繳費。
◎臨櫃報名,至苗北藝文中心服務台填寫報名表,並完成繳費。
◎郵寄報名,填妥報名表(請自本頁面下方下載),並且完成繳費,將報名表郵寄至苗栗縣竹南鎮公園路206號苗北藝文中心(信封請註明:111-1苗北講堂)。
◎電子郵件報名,填妥報名表(請自本頁面下方下載)並完成繳費,將報名表寄至:cctseng@miaobeiac.org,主旨:112-1苗北講堂,即完成報名。
◎ 現場繳費:請攜帶報名表至苗北藝文中心服務台
◎線上匯款:
戶名:苗栗縣苗北藝文中心
銀行:臺灣土地銀行頭份分行(0050212)
帳號:021-051-051-316
注意事項
1、退款規定:課程進入報名行政流程繳費後,因故不克參加者,需配合規定,於活動開始前14個工作天提出申請(票券效期開始日期起算),退票將酌收票價10%的行政手續費用,逾期恕不受理。
2、活動延期:若因天災等不可抗力因素(如:颱風),主辦單位將告知補辦日期或退款事宜。並保留修改活動內容,以及終止課程之權力。
3、講座以收費報名辦理,每堂未達上限人數,將告知退款事宜。並保留修改活動內容,以及終止課程之權力。
4.因應疫情配合政府措施,學員需全程佩戴口罩、禁止飲食。
課程形式配合中央防疫指揮中心指示滾動式修正,如採線上課程,將以「Google Meet」軟體上課;敬請各位學員一同共學、共好!藝起做好防疫措施,提供一個安心、安全的場域,迎接藝文生活。
竭誠歡迎您的參與~一起享受音樂與藝術之美💕
揮灑音樂的魔手.系列三 以國際馬勒指揮大賽為例
8月27日(日) 10:00-12:00
馬勒指揮大賽是由馬勒孫女 Mariana Mahler 於2004年號召成立,與班貝格交響樂團合作並擔任主席的國際知名比賽,大賽曲目重點之一當然是馬勒交響作品,首屆便因來自委內瑞拉的當時未來國際新星 – 杜達美(Gustavo Dudamel)獲得首獎而聲名大噪,一躍而成為國際間最受注目的指揮大賽之一。
本堂課程,林仁斌老師將為您簡介馬勒指揮大賽,了解國際大賽的賽程與指揮比賽的評選方式,進一步以2023年馬勒指揮大賽獲獎音樂家,為您重點解析各輪賽程難點與指揮實戰欣賞重點。
馬勒,可能是擁有全世界最多「瘋狂樂迷」的古典作曲家❤️
當然,每一位作曲家都有他的音樂特色,但要像馬勒這樣,同時擁有最大聲的Fortissimo、最小聲的Pianissimo,最長的樂曲長度,最大型的管弦樂編制、最深層的生死議題探討、最特殊的多樣樂器使用,幾乎是音樂史上絕無僅有的…
在馬勒所生活的年代,他以「指揮才能」受到高度的肯定;在眾多史料與評論裡,馬勒的指揮能力傑出,能夠準確理解樂曲,即使因為大量排練總讓樂團團員抱怨,但他帶領樂團成員,總能演奏詮釋出讓觀眾讚賞無比的音樂會。
優異的指揮能力.當代之最
在眾多史料與評論裡,馬勒的指揮能力傑出,能夠準確理解樂曲,即使因為大量排練總讓樂團團員抱怨,但他帶領樂團成員,總能演奏詮釋出讓觀眾讚賞無比的音樂會。
當代的偉大指揮家漢斯.馮.畢羅(Hans von Bülow, 1830-1894)與作曲家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 1833-1897)都曾經表達過非常讚賞馬勒的指揮才能;尤其馬勒後來能夠順利接任維也納宮廷歌劇院總監職務,布拉姆斯的強有力的背書推薦,更是馬勒成為接任維也納宮廷歌劇院總監的關鍵因素。
馬勒擅長研究總譜,理解作曲家的想法。在馬勒活躍的年代,他指揮歌劇與管弦樂時活靈活現的神韻與豐富的肢體動作,更被許多畫家捕捉、躍然紙上。可惜的是,那是一個還沒有錄影影像紀錄的年代,我們無法從紀錄片裡真正看到馬勒最受當時人們喜愛指揮百態。
馬勒接任維也納宮廷歌劇院總監職務之後,晉身至歐洲音樂界最高地位,創造了維也納的「黃金十年」,帶領當時樂界一片頹廢而不知未來「世紀末的哀愁感」中,邁向新局。
世紀末維也納是指19世紀末期奧匈帝國首都維也納在文化上的繁榮景象。這一時期,猶太人在維也納的文化舞台上大放異彩。廣義的世紀末維也納則包括至1938年德奧合併為止,起源自維也納的對世界產生重大影響的政治、經濟和文化諸潮流。一般認為,世紀末維也納的出現是奧匈帝國在政治上地位相對減輕,使得人們的關心轉移到文化領域的結果。世紀末維也納的碩果包括了美術上的維也納分離派、折衷主義建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奧地利經濟學派等,橫跨多種多樣的領域。雖然世紀末維也納隨著奧匈帝國的解體和自由主義時代的終結而土崩瓦解,然而世紀末維也納在19至20世紀之交的人類文化史上擁有極為重要的地位。(本段文字取自維基百科)
但其作曲,則非其然…
「詭異、奇特、不可預料、不知所云」,是許多不認識馬勒音樂世界的人們,共同的心聲
這些過往出現在馬勒音樂裡的負面用詞,在現代人越來越懂得以他的人生歷程、作曲動機、總譜閱讀進行深度理解之後,漸漸變成了同理心與深深地感同身受
在馬勒的交響曲中,我們不但聽見世界萬物的聲音,更似乎也聽見他的兒時回憶:山區的牛鈴聲、軍隊鼓樂、號角聲,都來自其兒時成長的回憶:而成長過程,家庭的不和睦,甚至雙親的爭執與弟妹的早夭,也讓他的音樂有時充滿不安與快樂並存的矛盾感;往往在美妙的旋律出現後,突然被洶湧而至的巨大聲響打斷,彷彿人生處在極樂階段時,卻時時警惕著即將來到的不安,甚至預感著自己將遭逢不幸或磨難。
這些典型「猶太人苦惱」的特質,也有些人說可能是馬勒個人的神經質。雖看似難以理解,但隨著現在對於馬勒的研究越來越豐富,我們越來越能感同身受,因為這些音樂中呈現的時時苦惱而煩憂、喜樂卻害怕失去一切的不安全感,都與他的生活、生命歷程有著深深的關聯。
「我的時代終將來臨!」,是馬勒的名言,出自1902年2月16日,寫給妻子阿爾瑪的信中。
馬勒寫道:「他(理查·史特勞斯)的時代結束後,我的時代才會來臨。我多麼希望能夠親眼見到這一刻,並且有妳在我身旁陪伴!」
馬勒是對的,只是他的時代,真的等了足足五十年之後,才真正降臨。
現代,馬勒的狂熱現象已成顯學,全球都是馬迷,也印證了馬勒曾說的「別人擁有當代,然而我卻掌握了未來!」
透過馬勒指揮大賽,您除了認識馬勒的音樂,更將透過網路直播,理解國際指揮大賽究竟在比什麼?樂團的每一個手勢背後代表的意義,在林仁斌老師的精闢解說之下,您更將了解專業指揮之間的彈指差異,將帶來何其重要的音樂變化~
馬勒指揮大賽主席與榮譽評審 Marina Mahler(馬勒孫女)
瑪麗娜·馬勒(Marina Mahler)是馬勒和阿爾瑪·馬勒的孫女。
馬勒女兒安娜·馬勒(Anna Mahler)後來成為雕塑家,和指揮家阿納托爾·菲斯托拉里(Anatole Fistoulari)結婚之後,將女兒命名為,筆者認為是「Maria+Anna」之意。 2004年,安娜·馬勒與歐內斯特·弗萊施曼(Ernest Fleischmann)和班貝格交響樂團共同創立了馬勒指揮大賽,第一屆大賽之首獎得主為即將就任紐約愛樂音樂總監的杜達美(Gustavo Dudamel)。她同時也是馬勒基金會號召成立者與基金會董事長。
馬勒第七號交響曲
2023年馬勒指揮大賽評審群
今年的大賽評審團由來自世界各地的不同成員組成。 其中最重要包括發起人榮譽主席:瑪麗娜·馬勒(Marina Mahler),以榮譽主席身份支持評審團;評審群還有班貝格交響樂團的各樂器成員,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的指揮家、作曲家與音樂經理人。
大賽歷年獲獎者
2004年第一屆
2007年第二屆
2010年第三屆
2013年第四屆
2016年第五屆
2020年第六屆
本屆總參賽20位指揮家一覽(依照官網排序)
一起為來自台灣的楊書涵加油❤️
賽程時間表
決賽曲目
Igor Stravinsky
Concerto for Violin and Orchestra in D
Gustav Mahler
Symphony No. 7
大賽指定曲全覽
Gustav Mahler
Symphony No. 7
Joseph Haydn
Symphony No. 92 in G major, Hoboken I/92 “Oxford Symphony”
Alban Berg
Seven Early Songs
Igor Stravinsky
Concerto for Violin and Orchestra in D
Bernd Richard Deutsch | 大賽指定創作樂曲
Con moto (world premiere, commissioned by the Bamberg Symphony)
您最關心的~獎金😁
首獎:三萬歐元
二獎:兩萬歐元
三獎:一萬歐元
除此之外,今年特別再由馬勒基金會贊助一份特別獎「最佳當代作品演奏獎」,獲獎者可獲得7500歐元喔~
大賽樂團 – 班貝格交響樂團
班貝格交響樂團(Bamberger Symphoniker)是一位於班貝格的德國交響樂團。 該樂團成立於1946年,最初主要由二戰後被驅逐出捷克斯洛伐克的德國音樂家組成,他們曾是布拉格德國愛樂樂團的成員。 樂團於1993年獲得「巴伐利亞國家愛樂樂團」(Bayerische Staatsphilharmonie)的正式團名。樂團於2006年3月16日慶祝成立60週年。
→官網更多資訊
2010年馬勒指揮大賽紀錄片《The Baton》
管弦樂團擺位圖
美式擺位與歐式擺位.因應不同樂曲表現效果而定(感謝臉友魯滴咖提供)
2023.6月 鹿特丹愛樂在台灣(變化歐式擺位)
黃俊文場(布拉姆斯小提琴協奏曲)
劉曉禹場(蕭邦鋼琴協奏曲)
2023.6月 紐約愛樂在台灣(變化美式擺位)
2020馬勒指揮大賽首獎得主音樂會 Finnegan Downie Dear(變化歐式擺位)
Bamberger Symphoniker
Finnegan Downie Dear – Dirigent
Barbara Hannigan – Sopran solo
Programm:
Miroslav Srnka – move 04 “Memory Full”
Gustav Mahler – Sinfonie Nr. 4
馬勒第四號交響曲
G大調第4號交響曲是馬勒創作於1899年至1901年間創作的四樂章交響曲。最後樂章加入女高音獨唱,而歌詞選自詩集《少年魔號》中的《天國的生活》(Das himmlische Leben)。
第4號交響曲全曲共4個樂章:
- 精緻、從容地—非常閒適地(Bedächtig. Nicht eilen—Recht gemächlich)
- 悠閒地速度,不緊不慢(In gemächlicher Bewegung; ohne Hast)
- 平緩,略似柔板(Ruhevoll, poco Adagio)
- 非常滿足地(Sehr behaglich)
Most Beautiful Passages of Each Mahler Symphony
0:11 – Symphony #1
4:22 – Symphony #2 8:08 – Symphony #3 11:24 – Symphony #4 16:20 – Symphony #5 20:09 – Symphony #6 23:22 – Symphony #7 26:01 – Symphony #8 28:26 – Symphony #9 |
第四樂章:非常滿足地(Sehr behaglich)
樂譜版本
歌詞(取自維基百科)
Wir genießen die himmlischen Freuden, Johannes das Lämmlein auslasset, Gut’ Kräuter von allerhand Arten, Sollt’ ein Fasttag etwa kommen, Kein’ Musik ist ja nicht auf Erden, Kein’ Musik ist ja nicht auf Erden, |
我們享受著天國的喜樂, 約翰把小羊放出來, 每一種美味的蔬菜, 如果是齋戒的日子, 世間的一切音樂, 世間的一切音樂, |
Mahler: Symphony no. 4, IV. Das himmlische Leben | Sabine Devieilhe, François-Xavier Roth(德語中字)
伯恩斯坦論馬勒音樂中的猶太性(19:05起)(14:44)
伯恩斯坦以包含德國自中世紀以來多樣化故事的《少年魔號》,馬勒所挑選譜曲的歌曲,來論述其中的「猶太風味」,除了曲調的弗里吉亞調式之外,歌詞中的故事性,更是馬勒年代猶太人共同思維與遭遇,貧窮/困苦,對美好生活的渴望,正是為何馬勒為譜寫「天堂般的生活」的重要基礎。
第三樂章46:15起,天堂之門開啟
鹿特丹愛樂管弦樂團慶祝105週年(Shani!!!)
【中央社新聞】沙尼率鹿特丹愛樂訪台 舞台團員座位乾坤大挪移舞台團員座位乾坤大挪移
前兩天的鹿特丹愛樂訪台,除了讓衛武營音樂廳也瘋狂之外,我更想從中央社靜瑜姐的這篇報導中,先聊聊指揮家沙尼(Lahav Shani)所提到的「管弦樂團」擺位:
原文中提到:
沙尼今天記者會後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現在大家習慣的交響樂團編制,都是19世紀到現在經常使用的座位擺法,
「長此以往,第1小提琴聲部跟第2小提琴聲部常常坐在一起,第2小提琴聲部很容易覺得自己是第2,其實大家都一樣重要,我會根據樂曲做座位上的調整。」
沙尼表示,他會視曲目調整座位
「如果是歌劇,第1小提琴的旋律很重要;但如果是像布拉姆斯的交響曲與協奏曲,有很多甚至第2小提琴聲部非常重要,適當的調整也可以讓音樂更加流暢,讓樂迷聽見重點。」
沙尼的說明,更能讓所有人理解他是一位非常有思維的管弦指揮:樂團擺位會依據樂曲效果與觀眾的欣賞角度做出調整因應。
而別忘了,沙尼正是2013年第四屆馬勒指揮大賽首獎得主,這幾年的樂壇指揮經驗歷練下來,他更已成為國際間最炙手可熱的管弦樂指揮,德國慕尼黑愛樂更已預定他成為下一任音樂總監
我在五月萊比錫馬勒音樂節期間,剛好有機會與慕尼黑愛樂資深小提琴團員喝咖啡聊天時,他特別提到全團正熱烈期待著沙尼的到來(將於2026年樂季正式上任)
再附上班貝格交響樂團2016年9月30日音樂總監胡薩(Jakub Hrůša’)的就職音樂會影片,當時曲目是馬勒第一號交響曲《巨人》,請直接欣賞(2’30″起)
Jakub Hrůša’s inaugural concert as Chief Conductor of the Bamberg Symphony(歐式擺位)
【中央社新聞】英國哈雷樂團成軍超過百年 迎來準首席指揮黃佳俊
(中央社記者趙靜瑜台北20日電)英國百年老牌管弦樂團哈雷樂團(Hallé Orchestra)發布消息指出,36歲新加坡籍指揮黃佳俊(Kahchun Wong)將成為樂團首席指揮及藝術顧問,合約從2024年9月開始,為期5年。
【中時專訪】專訪》跟著庫特.馬索的呼吸學音樂 黃佳俊掌握指揮密碼
指揮家不只是帶領音樂方向、給予樂團節拍提示,更重要的是要能和樂團一起呼吸。馬勒國際指揮大賽金獎得主、新加坡指揮家黃佳俊表示,他從指揮大師庫特.馬索身上,體會呼吸對音樂表現的重要性。
黃佳俊表示,他永遠記得,一次指揮大師班,指揮的曲目是布拉姆斯的第四號交響曲,連他在內共有五位學員,每位學員上場指揮第一樂章開頭時,總達不到大師的要求,「我們的表現令他不知道該說什麼才好,他親自上陣示範,當時他已經有帕金森氏症,但他一站上指揮台,手勢並不是硬性打拍子,而是以一種極為自然的方式呼吸,一口氣就帶動了樂團開始,樂團跟隨著那一口氣,自然而然地,音樂就開始流動。當時的樂團是一個青少年樂團,他們不是職業團員,但是卻馬上理解大師要的內容。」
黃佳俊表示,他永遠記得這個神祕又寶貴的瞬間,「原來指揮不是執著於如何打拍子,而是一種帶領,並且和樂團一起呼吸。」
黃佳俊解釋,那樣的呼吸,也帶有時間和空間感,包含給樂團發音的時間和空間,「從大師的啟發,帶給我思考,越好的樂團,越會延遲發音,這遠遠超越一個指揮所能帶領的標準,這是我和大師學到的事。」(詳全文)
馬勒第七號交響曲
第七號共包含五個樂章:
- 慢速—果斷的快板、但不太快(Langsam – Allegro risoluto, ma non troppo)—E小調。
- 夜之樂:其一·中庸的快板(Nachtmusik I [Allegro Moderato])—C小調。據說馬勒在1904年荷蘭之旅,因看過了畫家林布蘭(Rembrandt Harmeszoon van Rijn,1606–1669)知名的畫作《夜巡》,產生了啟發而作曲並命名本樂章。
- 諧謔曲·幽暗地(Scherzo [schattenhaft])—D小調。
- 夜之樂:其二·溫柔的行板(Nachtmusik II [Andante Amoroso])—以F大調為主
- 輪旋曲—終曲(Rondo-Finale)—C大調。
延伸閱讀
解謎林布蘭《夜巡》名畫祕辛!荷蘭國家博物館高解析數位修復
17世紀荷蘭黃金時代畫家林布蘭代表作
這幅鉅作完成於 1652 年,為藝術史上荷蘭黃金時代的代表作之一。它不僅展示了林布蘭在描繪人物技巧上的精湛技藝,也將巴洛克藝術中獨特的光影處理手法,發揮地淋漓盡致。
《夜巡》之官方修復介紹影片
第四樂章 曼陀鈴的運用
第七號 完整演奏
00:46 I. Langsam (Adagio) – Allegro risoluto, ma non troppo
20:34 II. Nachtmusik I. Allegro moderato 35:55 III. Scherzo. Schattenhaft. Fließend aber nicht zu schnell 44:38 IV. Nachtmusik II. Andante amoroso(曼陀鈴與吉他) 56:15 V. Rondo — Finale (Allegro ordinario) 1:13:00 Applause and Credits |
第七號的最後華麗小號(1:11:11 起)
2023國際馬勒指揮大賽首獎出爐
一早睡醒看官方網頁公告~不出我所料,最後大獎得主為義大利籍 Giuseppe Mengoli(29歲),非常恭喜本屆首獎得主出爐
從第三輪起,Giuseppe Mengo對音樂的掌控與堅持,帶出的內容與表現就讓我印象深刻;而在昨晚決賽中,他迅速地就解決掉Stravinsky小提琴協奏曲,沒有多作不必要的著墨,接著花了不少時間排練一波馬勒第七號第一樂章的細節,說明自己即將處理的音樂內容、想法與速度,然後完整地將第一樂章以他帶點瘋狂的彈性速度與獨特詮釋完整演奏完畢~
昨晚凌晨2點10分看完決賽直播後,我在這次的馬勒大賽專屬追賽群組裡,寫下對決賽三位選手的看法:
.
剛剛看完決賽,睡前分享我的心得,明早看開獎
我心中的排序,也是本次大賽的最終名次:
1.Giuseppe Mengoli
2.Taichi Fukumura
3.Georg Köhler
原因:
Giuseppe Mengoli:
音樂觀念創新、大膽,決賽勇於帶動樂團挑戰速度變化,彈性速度營造非常漂亮,音樂內容非常成熟,雖然會有一點太過激動,但與樂團火花最多,能帶出與眾不同的音樂內容,夠瘋狂
Taichi Fukumura:
手勢在三位之中最漂亮,笑臉迎人的親切態度直到最後一輪都讓人印象深刻,音樂流暢細節豐富,指揮整體非常穩定,技巧突出優美,音樂稍微少了點個人風格,屬中規中矩
Georg Köhler
音樂性佳,德文說的最好(XD);在指揮的過程中經常出現手勢跟音樂的不連貫,所以雖有好音樂想法,但我覺得比較無法落實出來,這點比較可惜。
.
從結果論,這證明了:
1. 別害怕瘋狂與對音樂的堅持,你永遠會有知音
2. 技術永遠需要音樂作為雙翅,才能飛得更高更遠
3. 別在國際場合只說德文,這樣只能成為 Local King
.
And the Winner of 2023 Mahler competition is…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