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N音樂】馬勒各交響曲之最美片段賞析(下)
The beauty of Mahler’s symphonies -3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馬勒的交響曲,雖然常常出現許多「大爆炸XD」,其尤像第一號第四樂章與第二號第五樂章的開頭…,但更有許多不可思議的美感隱藏於其中,而馬勒那種「悲喜參半」的猶太式思維,如果您能找到並仔細聆聽,更會發現似乎進進入他的內心世界,最快的捷徑。
馬勒曾經自述:「交響曲必須包含整個世界,必須包含萬事萬物的聲音。」在他的交響曲中,世界自成一格,並且包含宇宙之聲。
綜觀馬勒一生的創作生涯,他不斷地在交響樂的各種創作領域與作曲手法中,將音樂推展至極致。對於這位已在在21世紀當代備受喜愛的作曲家,他的音樂是這天地之間全新的創作彷彿黎明之前的破曉,但在他所生活的20世紀初期,他的音樂仍處在毀譽參半的狀態。
在馬勒已經逝世一百多年之後的現在~全球都是馬迷
也印證了馬勒曾說的「別人擁有當代,然而我卻掌握了未來!」
這句話,看似豪語,但果然在二十世紀中期,逐漸得到了印證
——馬勒的時代,確實已然到來!
先讓我們來看知名Youtuber的影片:
Most Beautiful Passages of Each Mahler Symphony
0:11 – Symphony #1
4:22 – Symphony #2 8:08 – Symphony #3 11:24 – Symphony #4 16:20 – Symphony #5 20:09 – Symphony #6 23:22 – Symphony #7 26:01 – Symphony #8 28:26 – Symphony #9 |
第七號交響曲
第七號共包含五個樂章:
- 慢速—果斷的快板、但不太快(Langsam – Allegro risoluto, ma non troppo)—E小調。
- 夜之樂:其一·中庸的快板(Nachtmusik I [Allegro Moderato])—C小調。據說馬勒在1904年荷蘭之旅,因看過了畫家林布蘭(Rembrandt Harmeszoon van Rijn,1606–1669)知名的畫作《夜巡》,產生了啟發而作曲並命名本樂章。
- 諧謔曲·幽暗地(Scherzo [schattenhaft])—D小調。
- 夜之樂:其二·溫柔的行板(Nachtmusik II [Andante Amoroso])—以F大調為主
- 輪旋曲—終曲(Rondo-Finale)—C大調。
延伸閱讀
解謎林布蘭《夜巡》名畫祕辛!荷蘭國家博物館高解析數位修復
17世紀荷蘭黃金時代畫家林布蘭代表作
這幅鉅作完成於 1652 年,為藝術史上荷蘭黃金時代的代表作之一。它不僅展示了林布蘭在描繪人物技巧上的精湛技藝,也將巴洛克藝術中獨特的光影處理手法,發揮地淋漓盡致。
《夜巡》之官方修復介紹影片
第一樂章選讀欣賞
第四樂章 曼陀鈴的運用
第七號 完整演奏
00:46 I. Langsam (Adagio) – Allegro risoluto, ma non troppo
20:34 II. Nachtmusik I. Allegro moderato 35:55 III. Scherzo. Schattenhaft. Fließend aber nicht zu schnell 44:38 IV. Nachtmusik II. Andante amoroso(曼陀鈴與吉他) 56:15 V. Rondo — Finale (Allegro ordinario) 1:13:00 Applause and Credits |
《馬勒第七號交響曲》,如果沒有了這麼精彩的第五樂章,那麼第七號,或許將如他的名字「夜曲」一般,永遠屬於夜晚。但第五樂章的震撼、燦爛與輝煌,徹底點亮了這首交響曲,成為馬勒不朽的篇章之一!
第七號的最後華麗小號(1:11:11 起)
歷史上的第一個馬勒音樂節
Mahler Festival 1920 Amsterdam
指揮家孟根堡(下方照片右邊第二位)與馬勒非常知交,在他任職荷蘭阿姆斯特丹皇家大會堂管弦樂團指揮期間,大力推廣馬勒音樂,更有「馬勒先鋒」(Mahler Pioneer)之稱。照片拍攝於荷蘭阿姆斯特丹皇家大會堂。馬勒與指揮家孟根堡相當要好,還稱呼荷蘭為他的「第二故鄉」。
【威廉‧孟根堡 | Willem Mengelberg,1871-1951】小檔案: 荷蘭指揮家威廉‧孟根堡是早期重要的馬勒詮釋者,1920年他在阿姆斯特丹皇家大會堂管絃樂團就職25週年紀念時,規劃了「阿姆斯特丹馬勒音樂節」(Mahler Festival 1920 Amsterdam),在9場音樂會中演出了全本10首馬勒的交響曲,被譽為「馬勒先鋒」(Mahler Pioneer)。 孟根堡自幼學習音樂,據說十歲就指揮合唱團演出。後來在科隆(Cologne)音樂學院跟隨著 Franz Wüllner, Isidor Seiss與Adolf Jensen等教授學習。 1891年間,孟根堡以鋼琴家的身分舉辦第一次的公開演出,同時他也任瑞士盧塞恩市(Lucerne)的音樂總監。1895年後,孟根堡被提名擔任阿姆斯特丹音樂廳管弦樂團(Concertgebouw Orchestra Amsterdam)的常任指揮,而在長達五十年的任期內,使該樂團成為世界第一流的交響樂團。在他擔任大會堂的常任指揮期間與作曲家馬勒成為好友,也是因為如此,孟根堡常常大力推展馬勒的管絃樂曲。 在1907年到20年間,孟根堡同時成為多個樂團的指揮,而且也邀請許多指揮家到大會堂來客席指揮,包括華爾特(Bruno Walter)、孟都(Pierre Monteux)等。1921到1930年間經常赴美兼任紐約愛樂交響樂團首席指揮。
孟根堡與馬勒遺孀Alma合照(1912年,於法蘭克福)
孟根堡對於馬勒音樂的研究與推廣不遺餘力,可以說是最早的「馬迷」。在馬勒口中所說的:「我的時代終將到來!」還未真正到來之前的年代,或許,在孟根堡心中,這樣的光輝時代早就為他所預見,而且已經到來了~
圖為他在馬勒第四號交響曲總譜上所寫下的各種註解,令人感佩:
孟根堡指揮馬勒第五號第四樂章錄音(1926年)
孟根堡不僅是馬勒最喜歡的門徒,也是他最忠實的朋友之一。這是1926年他對馬勒音樂的唯一錄音室錄音:即現在的錄音,經常因其敏感度而受到稱讚。孟根堡的樂譜內涵閱讀與樂團音色裡,充分表達了他對馬勒自己對音樂的感受,令人回味無窮。
荷蘭的傳奇指揮,在20歲即在國際上嶄露他的才華,在他24歲之時當上皇家大會堂管弦樂團的首席指揮,足足當了50年之久。下為孟根堡與皇家大會堂管弦樂團的1939年馬勒第四號交響曲錄音:
https://youtu.be/sUfyY5Mzn1U
Remastered in 2019. Gustav Mahler Symphony No. 4 in G Major
1. Bedächtig. Nicht eilen. Recht gemächlich (00:04) 2. In gemächlicher Bewegung. Ohne Hast (17:21) 3. Ruhevoll. Poco adagio (25:43) 4. Sehr behaglich. “Wie geniessen die himmlische Freuden” (47:08) Jo Vincent, soprano Recorded live, November, 1939 |
第八號交響曲
【自制双语字幕】马勒第八交响曲纪录片“永恒女性之力”-The force of the eternal feminine
影音欣賞(中文字幕)(1:15:40起接入短笛獨奏–>神秘合唱)
伯恩斯坦版本.經典的最後「神秘合唱段落」
再來一發~欣賞六位指揮在《千人》結尾段落時的狂熱表情與動作❤️
不願面對第九…
馬勒:《大地之歌》
伯恩斯坦解釋《大地之歌》
馬勒《大地之歌》,柏林愛樂2011年現場版(中德字幕)
第九號交響曲
「第九號交響曲,是馬勒對他所愛的每一個人、對世界、對他的藝術,與他的音樂,所做出的告別」
— 孟根堡(Wilhelm Mengelberg, 1871-1951)
延伸閱讀
第四樂章.彷彿通往天堂的階梯(1:03:53起)
Adagio: Sehr langsam und noch zurückhaltend
Claudio Abbado, conductor Lucerne Festival Orchestra, 2010 0:00 – Opening 1:04 – 1. Andante comodo 28:10 – 2. Im tempo eines gemächlichen Ländlers. Etwas täppisch und sehr derb 44:00 – 3. Rondo-Burleske: Allegro assai. Sehr trotzig 56:55 – 4. Adagio: Sehr langsam und noch zurückhaltend 1:27:29 – Ending |
而我的最愛是…第九號的最後時刻
阿巴多於2009年,琉森音樂節的現場演出,是經典中的經典
阿巴多(Claudio Abbado,1933-2014)曾任義大利史卡拉歌劇院與維也納歌劇院總監,英國倫敦交響以及最知名的柏林愛樂音樂總監,2014年1月20日於家中逝世,享壽八十歲。
2002年,阿巴多罹患胃癌經胃部切除手術療養後復出,出任琉森音樂節管弦樂團藝術總監,他表示,餘生將於此貢獻,也著手規劃一系列馬勒交響曲演出,至今每一首都是我心中的經典名演。琉森音樂節節慶管弦樂團,當初是以阿巴多最熟悉馬勒室內樂團團員為主,在阿巴多的號召之下,包括柏林愛樂在內的許多職業樂團首席演奏家與獨奏家們紛紛加入,可為超級明星樂團。
我們可以欣賞到在馬勒第九號的最後五分鐘,音樂越來越寂靜,在團員們極致傑出演奏之餘,最難能可貴的是現場觀眾們的超高素質,沒有「鼓掌哥」「塑膠袋」「掉節目單」等等雜音奇異現象,現場只有最接近全然安靜的尊重:對馬勒的音樂,也是對阿巴多的指揮…
回到創作最初
與貝多芬相同,馬勒的第九號交響曲也是他的人生絕筆之作。寫作於1909至1910年間,也是作曲家過世的前一年。處在人生低谷狀態,馬勒無論事業、家庭與健康都岌岌可危,因此第九號交響曲整體氣氛充滿著淒涼孤寂,以及一種對於生命的告別,如無數的回憶湧上心頭:有幸福、有孤獨、有無助、傷心與徬徨,也有濃濃的愛情。被「第九號魔咒」深深影響的馬勒,為了避開這項莫須有的詛咒,在第八號《千人》之後,還寫了《大地之歌》想要逃過死神的召喚,最終仍撒手人寰,留下無盡憂傷。
讓我們從交響曲的最終段落(Adagissimo)談起。
甚慢板,幾乎沒有速度感~配器只剩下弦樂演奏,全部上弱音器,音色更是幾近虛無,在現場聆聽時,您會體驗到幾乎窒息,無法呼吸的狀態…
Adagissimo譜例
樂譜音樂版本
阿巴多於琉森音樂節指揮馬勒第九號 最後五分鐘
最後段落,音樂極其緩慢、似乎融合了痛苦最大的聲音:哀莫大於心死。
在這一刻,聲音與沈默、生存與死亡之間的距離,幾乎全部消失。
生與死,真的那麼重要?
最後一個小節,力度甚至被標記為 Pianississimo(pppp),且停頓非常長的時間
馬勒寫下了——「Ersterbend」(逝去),彷彿他怕我們從音樂中仍然無法清楚得知他要傳遞的訊息…
這真的是馬勒的最後一部完整的交響曲:在他目睹了女兒的死亡,當他意識到自己的生命將因不可逆的心臟病而縮短,妻子的外遇、家庭的可能破碎…
所有聲音的逝去,伴隨著1910年的大時代,馬勒藉由這首作品,在這最後的幾分鐘,發出了微弱的信號。
這段音樂甚至預示著一位偉大的藝術家,作為當代歐洲文化英雄形象的垂死掙扎。
第九號交響曲的最終幾分鐘,就如同歷經燦爛、洗盡鉛華的真實自我,面對即將來臨的虛無飄渺,或許可能是人生的下一段旅程,面對逐漸逝去的生命、無以為繼的凋零…
而我們能做的,可能只剩下深深地嘆息
伯恩斯坦說,馬勒的音樂,最後都化作了虛無。
我認為——當馬勒的音樂變得更慢、更安靜、更空無一物,但在聲音和內容上變得更令人驚嘆、令人驚嘆的精神化:Less is more
這種音樂,代表的只有唯一情緒:死亡。
要欣賞這首交響曲,您別無選擇,只能穿越這一層層紗,在理解馬勒生平之餘,試圖感受這位音樂家的思想。
除了「虛無」、「死亡」,也有第三種思維:音樂不再試圖描繪音樂或哲學的死亡,而是盡其所能地單純保持存在著:一切無需多加解釋。
聽聽伯恩斯坦怎麼說?Adagissimo 最慢板
不是None,是one、on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wr2rmyAuI
Leonard Bernstein on the last page of Mahler’s 9th Symphony Adagissimo
然而,還有另一種思考這種音樂的方式,是否以這種方式來聆聽和體驗第九號交響曲,取決於你是否認為這是一首對萬物終結的讚美詩~或者相反,這是一首對生命逝去和迎向死亡的最終謳歌?
布魯諾·華爾特的首演
馬勒的弟子布魯諾·華爾特在1912年6月26日,指揮維也納愛樂擔任作曲家死後的首演。華爾特將最後的樂章描述為「和平的告別;結語,雲消散於天藍之中。」
在馬勒過世之前,連華爾特也從未見過第九交響曲之樂譜。
但在華爾特應馬勒遺孀阿爾瑪要求,擔任首演後,他對樂曲的深入理解,使得他持續成為馬勒第九號交響曲最強而有力的權威詮釋,也是在馬勒之後的唯一代表。
許多人認為華爾特後來於1938年,在納粹進攻吞併奧地利前與維也納愛樂錄製的唱片錄音,所有馬勒第九號交響曲的演奏錄音中,最能呈現真實馬勒思維的高水準演奏,請各位務必要欣賞這個版本。
【珍貴錄音】Bruno Walter & Wiener Philharmoniker – Gustav Mahler Symphony No.(1938)
Gustav Mahler (1860-1911): Symphony No. 9
Wiener Philharmoniker / Bruno Walter (1876-1962) A live recording from Grossen Musikvereinssaal in Vienna on 16th January 1938. 00:00 I. Andante comodo 25:00 II. Im Tempo eines gemächlichen Ländlers. Etwas täppisch und sehr derb 40:45 III. Rondo-Burleske: Allegro assai. Sehr trotzig 52:10 IV. Adagio. Sehr langsam und noch zurückhaltend |
馬勒的變格終止使用
馬勒交響曲中的號角運用
紀錄片:阿巴多在柏林愛樂的第一年
11:00 第一號第四樂章 法國號起立演奏
琉森音樂節的第一號第四樂章Final(54:38起)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更多音樂新知
2024-11-28
【BON音樂】蹦藝術X大人社團 – 華麗聚焦~寫實主義歌劇:五大寫實主義歌劇巡禮(三)威爾第:《遊唱詩人》
威爾第《遊唱詩人》(Il_trovatore)是改編自Antonio_Garc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