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N音樂】專題演講:藝起來推動藝術 – 《談電影.說電影.看電影》~聊電影配樂之功能
Music Lecture of Movie Music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講座簡介:
《談電影.說電影.看電影》將由台灣蹦藝術協會理事長林仁斌老師從電影配樂為主題,為您解說電影配樂的作曲方法與角色呼應的方式;而現代配樂技巧更可與古典音樂中的作曲家華格納「主導動機」遙遙相望,透過林老師的精彩解析,讓您深入了解電影配樂創作之脈絡與手法,從此晉身為電影鑑賞家。
主講人:林仁斌老師
電影音樂的三大類型:
原創音樂(Original Music)
非原創音樂(Non Original Music)
來源音樂(Source Music)
電影《電影配樂傳奇》(Score)海報
在我們的心中 一切都有配樂!
回想我們每日的生活點滴,快樂時你唱些什麼旋律?憂傷時你想奢什麼音樂?面對每一種情緒,幾乎我們心中都有著屬於自己的配樂,只是需要時間與自己相處,慢慢衝新發覺這些美好的內心聲音~
快樂泉源 來自腦部
音樂的面向極其廣闊,也間接影響我們腦部活動很大。(26’44″)
不同的音樂刺激腦部不同的地方:例如旋律類型的音樂,或是節奏速度相關類型的音樂,又會由不同的中樞系統接收;我們的身體則會對這些音樂做出反應(例如雞皮疙瘩等等身體自然反應)。而最有趣的是我們腦袋中名為「腹側紋狀體」以及「伏隔核」的地方,以功能上來說是人體的「獎賞中樞」。平常我們做出讓身體愉悅的事情(例如吃巧克力,或是性方面的愉悅)時,大腦的「獎賞中樞」會產生反應,分泌出「多巴胺」,給予人們愉快的感受。而相同的大腦反應,也會在我們聽音樂時出現~奇妙吧!
不一定每個人欣賞電影的過程中,都會百分百留意每一段音樂的出現與配樂者的處理;但不約而同地,我們幾乎都會對電影中的震撼場景、最感人之處留下深刻印象,其實…這往往是音樂在我們大腦裡所埋下的種子。(27’55″)
你的眼球動得快嗎?
我們看一部90分鐘的電影,(30’52″),眼睛大約會動兩萬一千次,或甚至更多。
儘管我們以為自己可以控制要看什麼地方,但根據許多眼睛研究專家的研究顯示,其實我們觀賞影片時,眼睛經常看著螢幕上相同固定的地方。眼睛則需要被引導,才會開始看向畫面不同的地方,而這些「正確的引導」,音樂更是與影像相互合作,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舉例:上升的畫面,搭配上行音階之音樂;下降的畫面,搭配下行音階音樂。
談電影音樂三大類型:
ㄧ、原創音樂(Original Music)
電影《天外奇蹟》(UP)
當聽覺藝術與視覺藝術完美結合時,就是電影那一刻永遠停留的心跳聲。(30’52″)
二、非原創音樂(Non Original Music)
在電影《第六感生死戀》中,引用了「正義兄弟合唱團」(The Righteous Brothers)1965年全美排行第4名的抒情經典歌曲《奔放的旋律》(Unchained Melody),詮釋男女主角跨越人鬼的戀情,當時讓者首老歌重新造成轟動。
《遠離非洲》
(電影解說整理自網路與維基百科,並附超連結方便檢索)
《遠離非洲》(英語:Out of Africa)是1985年出品的美國電影,導演是薛尼·波勒,主演勞勃·瑞福、梅莉·史翠普和Klaus Maria Brandauer。
該片先後獲得過28個電影獎,其中包括奧斯卡金像獎的七項獎。
《遠離非洲》電影根據丹麥女作家凱倫畢斯的小說改編,故事的時空背景是1920年代的東非,故事的重心在於她在非洲的愛情遭遇與生活。曾經於非洲居住短暫的歲月中,有兩個男人對她影響很大,一個是她丈夫波爾,一個是她的情人丹尼斯。
波爾給了她承諾卻根本不想遵守,她從丈夫身上獲得的只是一紙婚姻證書、男爵夫人的名號以及差點要她命的梅毒;丹尼斯從不給她任何承諾,但是卻給了真愛、自由以及如何以更寬廣的眼光來看這個世界。
遠離非洲-Out of Africa
內容描寫文字非常動人,取自張晚Youtube影片
丹麥優渥家庭出身的凱倫, 操煩即將晉升為大齡剩女, 決意完成一場財富與名銜的交易婚姻, 下嫁予同溫層友朋瑞典布列克森男爵。 兩人連袂遠赴非洲 開拓新事業與新生活。 不過,她顯然缺乏管理長才, 她的丈夫則更樂於追逐其他異性或是動物, 經營婚姻與經營咖啡園 都注定將付之一炬以失敗告終。 唯一留下記憶的只有那塊 廣袤、無垠的沉睡大陸 以及在土地上奔疾馳聘的一個身影。 他叫丹尼斯,熱愛打獵和莫札特, 他曾允諾:總有一天要帶她比翼飛行。 那個允諾,很快便實現⋯⋯ 而關於這一段翱翔的往事, 將由我用贅筆再謄寫一遍。 雙翼飛機像隻炫耀的大黃蜂, 嗡嗡嘈嘈地降落。 彷彿孩子發現隱匿的禮物, 她忍不住興奮地打聽: 『你在哪買下了它?』 『蒙巴沙!』 他扶她登機, 她又質疑地轉身詢問: 『你幾時學會了飛行?』 『昨天!』 簡單的答案, 讓她來不及回神地吃驚。 唯在起飛的瞬間, 她因涉險而害怕的表情, 迅即為好奇的快樂取代。 大黃蜂鬧哄哄地冉冉上昇, 由單簧管鄭重而神秘的低音 為他們的巡禮揭開序曲。 溯流前往,兩岸蔥蘢羅列的 是向大自然致敬的植被隊伍。 塔納河猶如巨蠎蜿蜒, 緩緩蠕動的碧鱗在烈日下光燦閃耀。 他們穿越山顛,遙見瀑布水從天來。 那是太白『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寫照。 他們滑入荒野,俯瞰草原一望無際。 那是謫仙『山隨平野盡, 江入大荒流。』的境界。 他們不懂,只能在背景裡 用聖樂般的和弦讚美造物。 他們在東非大地塹的懸崖邊緣翻騰嬉戲, 在阿伯德爾草原上, 依循動物遷徙的路線, 他們與萬蹄撼動的羚羊長跑。 繞過背蔭的幽谷。 在納古魯湖心, 探訪水鳥生養的棲所, 他們與千羽幻化的火鶴共舞。 終於,早已蓄勢待發的眾聲齊鳴, 雍容、優雅的主旋律響徹晴空。 他們面迎驕陽, 他們直上凌霄。 在天地悠悠之間, 澎湃、洶湧的心情讓她泫然欲泣。 她把手揚起,託付給他, 她要他緊緊地握住, 在死生契闊之間。 穿透亂雲堆雪的層層迷障, 此際,樂曲停歇,大音希聲。 唯獨恍若天籟的風吹相送。 他們正無念無悔地飛向 自己的天堂。 在電影中, 他迷上她 天馬行空的奇幻故事, 也害怕講述故事的她之需索羈絆; 她戀上他, 豹隱淡泊的直覺本能, 也恐懼如許本能的他之自由來去。 結局是:答應替凱倫送行的丹尼斯 用飛機失事做了永別。 這樣地安排 其實蠻好! 酷嗜狩獵的他, 埋骨高坡,獅子一般俯視著他的莽莽草原; 愛說故事的她, 賦歸原鄉,青鳥似地詠嘆著她的文學篇章。
莫札特《豎笛協奏曲》
隨著莫札特的音樂起飛.空瞰非洲之壯麗
片中最浪漫感人的一幕是丹尼斯駕著飛機載著凱倫在非洲大草原上翱翔,這場戲不僅是《遠離非洲》電影最浪漫之橋段,亦讓觀眾帶著浪漫愉悅的心情欣賞非洲草原遼闊的自然美景。
而約翰貝瑞的配樂裡,除了自己的創作之外,中協調地引用了莫札特的《單簧管協奏曲》的慢板部分,古今結合,深情悠遠,烘托出影片再現女主角陳年往事的懷舊氣氛。《遠離非洲》的配樂音樂2005年被列入《AFI百年百大電影配樂》,被譽為美國電影音樂作品的經典。
火紅韓劇《魷魚遊戲》配樂
起床音樂:海頓降E大調小號協奏曲第三樂章
集合音樂:小約翰.史特勞斯:《藍色多瑙河》
三、來源音樂(Source Music)
「來源音樂」(Source Music)用在劇情中出現真正聲音來源,必須取信於觀眾時。因此主要為寫實,聲音均出自電影演員或現場。
電影《海上鋼琴師》(1900)中的錄音片段,既是「原創音樂」,也是「來源音樂」,因此份外動人:
電影《海上鋼琴師》(1900)經典的海上鬥琴片段:
電影《第五元素》
藍色橡皮外星人登場,看似突兀,但一開口就是美聲:歌曲前半段詠嘆調,改編自由義大利美聲歌劇作家董尼采第(Gaetano Donizetti)原創的美聲歌劇《拉美默的露琪亞》(Lucia di Lammermoor)第 3 幕第 2 場 之「瘋狂場景」:《艾德卡爾多!那柔和的聲音》(Oh, giusto cielo!…Il dolce suono),後半段則以誇張不可思議之音域,重現人類不可能達到之「夢幻花腔」,堪稱影史經典:
電影《英倫情人》(The English Patient)
茱麗葉畢諾許發現了一架廢墟裡的斷腳鋼琴,但她開心地彈起巴赫《郭德堡變奏曲》中的音樂,讓我們對於電影中的實境有了鮮明的感受,更加融入劇中的人物情境與劇情:
20世紀精彩的電影配樂,多數都是主導動機思維之下所創作的精彩音樂
《哈利波特》電影主題
威翰威廉斯指揮維也納愛樂 | 慕特小提琴獨奏
永恆經典.星戰主題
約翰.威廉斯「借來」的音樂動機XD~
冒險英雄.印第安納瓊斯
哈里遜福特致詞讚美約翰威廉斯
大導演史帝芬史匹伯(Steven Allan Spielberg, b. 1946)曾經說過:「音樂是電影的一半。」,這句話完全深深打動我。
電影《辛德勒的名單》最後片段
眾人為了感念辛德勒為拯救猶太人所做的一切,用僅存的資源(連假牙的黃金都挖出來了)打造了一枚戒指感謝他。而自知戰後可能背負戰亂罪行的辛德勒,不得不離開,與眾人依依不捨前地離別。臨行前,已經從事太多善舉的他,仍然想著自己做得不夠,讓許多人紅了眼眶…
各位想想,如果再回頭讓大家看沒有聲音的畫面,您會有多少感動呢?
隨著電影工業進入21世紀,電腦特效越來越強和,觀眾也期待越來越精彩好看的電影,甚至是出類拔萃的聲光體驗效果,我們一起看看現代的電影配樂,到底如何進化?
神鬼奇航 – 電影精彩片段
現代多層次配樂之最佳示範
改編為管弦樂團版本 配樂欣賞
這位現代電音天才,是誰呢?
電影配樂作曲家.漢斯季默
→漢斯·季默
(基本資料整理於網路與維基百科,並附上超連結方便檢索)
漢斯·季默(Hans Zimmer)1957年9月12日出生於德國法蘭克福,音樂家、電影配樂家、作曲家,擅長電影配樂作曲與音樂製作,熱愛電子吉他。
三歲時開始學習小提琴。六歲時,父親去世,漢斯季默在音樂中找到寄託,並立志成為一名作曲家。
共獲得8次奧斯卡獎提名、1次獲獎,6次葛萊美獎提名、3次獲獎,8次金球獎提名、2次獲獎、2次安妮獎提名及一座全美音樂獎和一座東尼獎。
漢斯季默早年的職業生涯都在英國發展,他也曾經是夢工廠負責人之一,他擅長融合電子音樂和傳統恢宏的交響樂,讓管弦樂團與電子音樂效果混合,利用重新編曲,結合成各種全新音色
【補充資料】
漢斯季默自述心路歷程
「從六歲開始,音樂就成為了我的精神避難所。」
後來,漢斯·季默隨全家移居到了英國倫敦,他在那裡度過了自己的青少年時期,並沒有接受過正規音樂教育的他憑藉興趣與天賦,在16歲那一年成為了一名電子音樂工程師。
80年代開始,漢斯·季默結束了為樂團混音的工作,也結束了在歐洲四處輾轉的生活,開始正式涉足電影配樂的領域,與當時著名的古典配樂前輩斯坦利梅爾斯合作,迸發了將現代電子音樂與古典交響樂結合的想法。
漢斯季默擅長高節奏性、高戲劇張力的配樂,擁有非常多的電影樂迷,在好萊塢也有一定的影響力,並多次獲獎。
漢斯·季默,以這種打破常規的嘗試改變了好萊塢傳統的電影配樂模式,他以自己標誌性的風格迅速在好萊塢站穩了腳跟——恢宏的交響樂、張弛有度的節奏、細膩豐富的曲式以及對聽眾心理的揣摩,這都是他金字招牌下的獨門利器。
自1988年的《雨人》首次入圍奧斯卡最佳電影配樂獎,之後再以《愛在心裡口難開》、《紅色警戒》、《埃及王子》、以及《神鬼戰士》等作品多次入圍奧斯卡與金球獎,並在1995年以動畫電影《獅子王》獲得最佳電影配樂獎。
自此開始,他邁入第一流金獎配樂作曲家。
後續至今精彩配樂作品還有:《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超人:鋼鐵之軀》、《大偵探福爾摩斯 》、《蝙蝠俠:黑暗騎士》、 《加勒比海盜:世界的盡頭》、《超凡蜘蛛俠2》、《功夫熊貓3》、《神力女超人》、《神力女超人 1984》等等,可說是一人之力撐起好萊塢電影半邊天。
【神力女超人】電影出場配樂
主題樂譜分享
蹦藝術林仁斌製譜
【蝙蝠俠:黑暗騎士】配樂欣賞
蝙蝠俠配樂製作特色(4’35”)
《全面啟動》(電影介紹)
《星際效應》(電影介紹)
為什麼《星際效應》的配樂,你一聽就想哭?
《捍衛戰士:獨行俠》配樂
這配樂一下去,既懷舊又新潮,實在太銷魂
《捍衛戰士:獨行俠》從片頭聽配樂與影像的結合
SR-72 Darkstar hypersonic aircraft flying Maverick Opening scene(Top Gun Maverick 2022 IMAX 4k 6CH)
Top Gun: Maverick | Top Gun Anthem
錄音場景重現
《捍衛戰士:獨行俠》4K最佳場景
《沙丘》❤️❤️❤️
也許在未來,我們不會有正規節拍
也許我們人類會終於有所進化
讓我們不需要迪斯可節奏就可以自得其樂
可能會是某種各先進的東西…
– 漢斯季默
《沙丘》獨特的聲音來源
自製鼓聲、壓縮人聲、異國風格、合成樂器
「我的挑戰是,不要當個成年人!」
漢斯季默 – 《沙丘》配樂現場Live’
超人氣《沙丘》第二部 作曲家全解析
【有片】與漢斯·季默一起拆解《沙丘》的音樂秘密
丹尼爾克雷格 – 最後的007
在漢斯季默筆下,龐德成為了孤單而高貴的情報員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更多音樂新知
2024-12-26
【BON音樂】蹦藝術X大人社團 – 俄羅斯憂鬱旋律天王:柴可夫斯基交響曲巡禮(二)第二、三號交響曲《小俄羅斯》與《波蘭》
柴可夫斯基第二、三號交響曲分別創作於1872年1875年,均屬於作曲家之前半段創
2024-12-19
【BON音樂】蹦藝術X大人社團 – 俄羅斯憂鬱旋律天王:柴可夫斯基交響曲巡禮(ㄧ)柴可夫斯基與他的交響曲第一號交響曲《冬之夢》
柴可夫斯基一生中僅創作六首交響曲,這首完成於1868年,仍在莫斯科音樂院任教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