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N音樂】卡爾.尼爾森:單簧管協奏曲介紹
Carl Nielsen: Clarinet concerto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丹麥作曲家尼爾森

丹麥作曲家卡爾‧尼爾森(Carl August Nielsen, 1865-1931)音樂創作種類完整,風格豐富多變,曲種更從歌劇、戲劇作品、協奏曲、管弦樂作品、室內樂、鋼琴音樂、管風琴音樂、 藝術歌曲、民謠創作、合唱作品等等,幾乎無所不包。在近代音樂史上,尼爾森與挪威 葛利格(Edvard Grieg, 1843-1907)、芬蘭 西貝流士(Jean Sibelius, 1865-1957)可說是北歐古典音樂最具代表性之三位作曲家;巧合的是,尼爾森與西貝流士同年出生(1865年),而葛利格大他們22歲,所以就年代上,可說幾乎是相互重疊,互相影響。

丹麥作曲家尼爾森 1908年照片(Carl August Nielsen, 1865-1931)

 

尼爾森多才多藝,除了是作曲家,也是樂團指揮、小提琴演奏家與音樂教育家,在丹麥是具有指標性的樂界重要人物,丹麥於尼爾森出生地奧登斯(Odence)更是自1980年起更是以他為名,舉辦多屆丹麥最重要的國際音樂大賽:「卡爾.尼爾森國際音樂大賽」(Carl Nielsen International Music Competition)。 

於丹麥舉辦之卡爾.尼爾森國際音樂大賽官網頁面(可點擊進入官網)

 

在以他為名的國際音樂大賽三大項目中,三大項目「小提琴」、「長笛」與「單簧管」,恰巧就是他所創作過的最知名三首協奏曲(依創作年份排序):

  • 小提琴協奏曲 op.33 (1911)
  • 長笛協奏曲 (1926)
  • 單簧管協奏曲 op.57 (1928)

 

大賽主辦單位於國際間選出三位最具代表性音樂家擔任榮譽顧問,分別如下:

三位音樂家的經歷輝煌,在此不再贅述,大家可以點擊↑他們名字之超連結進入觀看。


尼爾森 生平簡介

(基本資料整理於網路與維基百科,並附上超連結方便檢索)

卡爾·尼爾森1865年6月9日生於丹麥富恩島(Fünen)的小村,歐登斯(Odense)。家裡位於歐登斯南部小村庄 Sortelung的一個油漆工人之家,他的父親

尼爾斯.約恩斯(Niels Jørgensen, 1835- 1915),在工餘也兼差在婚禮或其他節慶等場合拉奏小提琴,家中十二個孩子,尼爾森排行第七。

依據斯堪那第亞半島的民俗,孩子會以父親之名為性,因此尼爾森的姓氏便來自父親之名「Niels」,成為了「Nielsen」。

為8歲的時候他就與父親以及當地的教師學習小提琴,很快他開始學習管樂器,吹奏號角(Signal Horn)與長號,在軍樂隊中工作長達14年。這段日子也在他的自傳《富恩島上的童年》(1927年)裡有所描述。

1883年他到哥本哈根皇家音樂學院學習。他的主修樂器是小提琴,並曾得到過作曲家如尼爾斯·加德的鼓勵。1888年他的初創作《弦樂小組曲》 op.1獲得成功。1889年他成為哥本哈根皇家劇院小提琴手。後來獲得了一份獎學金,1890年赴德國深造。

1891年尼爾森在巴黎認識了雕刻家安.瑪莉.波德森(Anne Marie Brodersen, 1863-1945),同年兩人於義大利福羅倫斯結婚。兩人白頭到老。1892年尼爾森完成第一號交響曲,1898年為妻子創作《愛之頌》(Hymnus Amoris)。1902年尼爾森親自指揮歌劇《掃羅與大衛》(Saul og David)首演,同年完成了第二交響曲《四種性情》(De fire temperamenter)。

 

音樂欣賞

尼爾森:第一號交響曲

 

音樂欣賞

尼爾森:第二號交響曲《四種氣質

 

1903年他同妻子同去希臘旅遊,旅途中創作了序曲 《赫利俄斯》(Helios)。1905年他辭去了皇家劇院小提琴手一職,1906-14年間一直在皇家劇院轉為擔任指揮一職。1906年輕歌劇《化裝舞會》(Maskarade)首演,此劇根據丹麥文學之父路德維希·霍爾堡(Ludwig Holberg, 1684-1754)的喜劇寫成。1912年才首演的第三交響曲《開闊》和他同年創作的《小提琴協奏曲》op.33與《第二號小提琴奏鳴曲》也使他名揚海外,成為了丹麥具代表性的作曲家。

 

音樂欣賞

尼爾森:第三號交響曲《開闊》

 

1915年起尼爾森在哥本哈根音樂院任教,此外,1915至1927年間,尼爾森也擔任音樂協會指揮,除了丹麥音樂外,對於北歐其餘各國的作曲家,尼爾森的音樂也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一戰期間,他寫了第四交響曲《不朽》(或翻譯為《不可毀滅》),象徵世界大戰這段艱困時期對於尼爾森人生觀產生的重大影響~同時他個人和事業方面都遇上危機(因大戰關係而失去穩定工作)。後來他寫了第五交響曲和清唱劇《富恩島之春》(Fynsk foraar),也是丹麥人非常喜愛的一部作品~

 

音樂欣賞

尼爾森:第四號交響曲《不朽

 

第四號交響曲《不朽》

精彩的定音鼓段落:

 

音樂欣賞

尼爾森:第五號交響曲

 

1922年第五交響曲和清唱劇 《富恩島之春》兩部作品首演,同年他與作曲家們 Thorvald Aagaard,Thomas Laub 和 Oluf Ring 出版歌曲集。同樣1922年他為五位音樂家朋友寫了木管五重奏,原本他打算為五重奏的每一位成員都創作一首協奏曲,但他後來只完成了長笛協奏曲(1926)與單簧管協奏曲(1928)。

1925年是尼爾森60大壽,這年丹麥舉國慶祝。晚年的尼爾森的音樂作品於國外演出更加頻繁,他的晚期作品,如兩首管樂協奏曲、第六交響曲《簡潔》(1925)和《三首鋼琴作品 op.59》(1928),音樂語言更現代化,也更加交響化,成為丹麥音樂於國際舞台之首要創作者。1931年起,尼爾森獲聘擔任哥本哈根皇家音樂院院長,成為丹麥舉足輕重的音樂代表人物,但同年10月3日,就在他欣賞廣播播出自己音樂時,因長期心絞痛而心臟病突發導致身亡,享年66歲。

這突然的噩耗震驚丹麥,國家於哥本哈根皇家大教堂為他舉辦隆重的葬禮,也在國幣100元克朗上印製他的肖像,已示永遠的追思與懷念。作曲家留世的最後一部大型作品為管風琴大型作品《Commotio》(1931),也是唯一一部大型管風琴作品。

 

音樂欣賞

尼爾森:第六號交響曲《簡潔》

 

尼爾森交響曲中的 “壞壞” 片段:

 


100克朗人物

 

丹麥紙幣

丹麥於1997年將國家紙幣全新改款,面值50克朗 到1000克朗。後於 2002-2005年,再添加了額外的紙幣防偽安全技術。

(基本資料整理於網路與維基百科,並附上超連結方便檢索)

1997 系列
圖片 面值 尺寸 主色 Description 日期
正面 反面 正面 反面 水印 首印 發行
[2]
[3]
[4]
[5]
50 克朗 125 × 72 毫米 凱倫·布里克森 Centaur from Landet Church 與頭像相同 1999
2005
1999年5月7日
2005年8月25日
[6]
[7]
[8]
[9]
100 克朗 135 × 72 毫米 卡爾·尼爾森 Basilisk from Tømmerby Church 1999
2002
1999年11月22日
2002年11月27日
[10]
[11]
[12]
[13]
200 克朗 145 × 72 毫米 Johanne Luise Heiberg 維堡大教堂獅子 1997
2003
1997年3月10日
2003年4月9日
[14]
N/A
[15]
N/A
500 克朗 155 × 72 毫米 尼爾斯·玻爾 騎士Lihme教堂戰鬥 1997
2003
1997年9月12日
2003年9月24日
[16]
N/A
[17]
N/A
1000 克朗 165 × 72 毫米 AnnaMichael Ancher Tournament from Bislev Church Anna Ancher 1998
2004
1998年9月18日
2004年11月25日

簡說尼爾森單簧管協奏曲

尼爾森於1928年完成單簧管協奏曲Op.57, FS129,也是作曲家唯一一首單簧管協奏曲。

本曲的特色是以A調單簧管為主奏樂器,雖然單樂章形式,但是分為四大連續樂段,讓主題與調性不斷變化,充滿20世紀新古典音樂創作的特色。

單簧管協奏曲是在尼爾森63歲時,也是生命中最困難的時期構思出來的重要作品。

當時,作曲家尼爾森在整個的北歐斯堪納維亞半島享有盛譽,但他感覺到自己的音樂未能獲得更廣泛的全球認同,自己感到失望;同時他對世界動盪不安的狀況亦深感擔憂。

隨著年紀增長,他意識到自己的日子可能不多,對於世界未來的不確定,或許也反映在他貫穿在本協奏曲中的「調性」之爭:F大調和E大調調性之間的戰爭。

在單簧管協奏曲中,每次只要出現調性衝突之後,小軍鼓都會加入樂團,似乎煽動著這場戰鬥,號召音樂家們重新進入下一段音樂,並似乎準備著下一場衝突。

而單簧管協奏曲的交響性,亦是尼爾森音樂中的重要特色:單簧管與樂團的合作與對抗,更讓這首協奏曲成為近代重要的單簧管協奏作品。

與長笛協奏曲(兩樂章)相似,但卻不同之處是,尼爾森同樣避開大型古典協奏曲形式(三~四樂章),他將單簧管協奏曲融入為一個連續樂章。

全曲以堅定的「Allegretto un poco」開始,主題非常特別,一聽難忘;接著接下來是第二部份是「稍慢」(Poco adagio),樂曲進入更加悅耳的風格,音樂也漸漸緩和下來。

獨奏者和管弦樂團間,不斷地出現許多對話與對抗,甚至很多激烈對立的衝突。

接下來是第三部份是「不太快的快板」(Allegro non troppo),音樂多變化,聽眾也將被更快、更混亂的全新部分吸引。

最後第四部份是「甚快的快板」(Allegro vivace),但最後漸漸回到慢板,弦樂撥弦,管樂長音,作品漸漸回到「平靜卻靜謐」的結尾,這場F大調和E大調調性之間,也終於由F大調取得了最終勝利。

 

鋼琴版本特色

值得一提且與眾不同的一點,許多協奏曲都會有「鋼琴改編版本」,讓獨奏者方便平常練習與小型音樂會演奏;而這首單簧管協奏曲,由於樂曲中小軍鼓角色的突出與重要性,在鋼琴改編版本中,仍然需要軍鼓演奏。

 

譜例段落:

 

樂譜版本欣賞

Clarinet Concerto, Op. 57 (1928)
Dedication: Aage Oxenvad
1. Allegretto un poco (0:00)
2. Poco Adagio (
8:19)
3. Allegro non troppo (
13:24)
4. Allegro vivace (
20:16)

 

2022年尼爾森單簧管大賽.決賽實況

Mozart: Clarinet Concerto in A major, K. 622 – 1st movement only

Nielsen: Clarinet Concerto, Op.57

Finalists:

Panagiotis Giannakas

Ann Lepage

Oleg Shebeta-Dragan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馬上分享給更多喜愛音樂的好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