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北講堂】2023下半年系列:揮灑音樂的魔手(二)談指揮的藝術(下)
Miaobei Art Center X BONART 2023-2-2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課程主軸:
揮灑音樂的魔手-談指揮的藝術✨
橫亙古今的美妙交響樂.與您共饗
2023下半年的苗北講堂以「揮灑音樂的魔手-談指揮的藝術」為主題,五堂主題課程,深入淺出地解釋管弦樂指揮的歷史與理論,並結合莫札特、貝多芬、布拉姆斯、馬勒、理查史特勞斯到史特拉汶斯基等偉大作曲的交響作品,為古典音樂愛好者開啟欣賞管弦樂指揮的音樂大門。
課程詳細資訊
時間 _ 2023-08-06~2023-09-10 Am10:00 ~ 12:00
地點 _ 視聽中心
費用 _ $100元/堂 ;早鳥體驗套票:8/13前報名全系列五堂,享優惠價350元(原價500元)
指導單位 _ 苗栗縣政府
主辦單位 _ 苗栗縣苗北藝文中心
授課教師 _ 林仁斌(超人氣古典音樂欣賞名家、蹦藝術執行長)
一、因應現行防疫規範,學員上課均需全程配戴口罩;並遵守本中心防疫措施相關規定,違反規定將無法入場上課。
二、課程相關事宜洽詢:活動企劃部曾小姐037-612669轉511/cctseng@miaobeiac.org
主講人|林仁斌
蹦藝術 | BONART 執行長
知名長笛演奏、指揮、撰文、演講與音樂攝影之全方位音樂家 旅法知名音樂家林仁斌自2001年自巴黎師範音樂院(École Normale Supérieure de paris)學成返國後,以長、短笛演奏、室內樂及樂團指揮活躍於國際音樂節與國內外音樂廳;演奏專輯出版有《夜間咖啡館》、《妳的我的》、《華麗聚焦-雙長笛與鋼琴的歌劇院之夜》、《華麗聚焦II-卡門》(林仁斌&周欣穎)《動物狂歡節》….等。 現為音樂藝文網站「蹦藝術|BONART」執行長與Podcast古典音樂節目《蹦藝術》主持人,深受各界樂迷喜愛。多年來撰文拍攝訪問音樂家,更以文字與攝影見長,每年演講場次超過百場;為國家交響樂團、長榮交響樂團與國家兩廳院、苗北藝文中心等各單位邀約之音樂講座策展、音樂導聆與撰稿人,更是公認的超人氣音樂欣賞名家。
報名資訊與報名方式
繳費資訊
◎線上報名,點選上方「馬上報名」,填寫完google表單後,完成繳費。
◎臨櫃報名,至苗北藝文中心服務台填寫報名表,並完成繳費。
◎郵寄報名,填妥報名表(請自本頁面下方下載),並且完成繳費,將報名表郵寄至苗栗縣竹南鎮公園路206號苗北藝文中心(信封請註明:111-1苗北講堂)。
◎電子郵件報名,填妥報名表(請自本頁面下方下載)並完成繳費,將報名表寄至:cctseng@miaobeiac.org,主旨:112-1苗北講堂,即完成報名。
◎ 現場繳費:請攜帶報名表至苗北藝文中心服務台
◎線上匯款:
戶名:苗栗縣苗北藝文中心
銀行:臺灣土地銀行頭份分行(0050212)
帳號:021-051-051-316
注意事項
1、退款規定:課程進入報名行政流程繳費後,因故不克參加者,需配合規定,於活動開始前14個工作天提出申請(票券效期開始日期起算),退票將酌收票價10%的行政手續費用,逾期恕不受理。
2、活動延期:若因天災等不可抗力因素(如:颱風),主辦單位將告知補辦日期或退款事宜。並保留修改活動內容,以及終止課程之權力。
3、講座以收費報名辦理,每堂未達上限人數,將告知退款事宜。並保留修改活動內容,以及終止課程之權力。
4.因應疫情配合政府措施,學員需全程佩戴口罩、禁止飲食。
課程形式配合中央防疫指揮中心指示滾動式修正,如採線上課程,將以「Google Meet」軟體上課;敬請各位學員一同共學、共好!藝起做好防疫措施,提供一個安心、安全的場域,迎接藝文生活。
竭誠歡迎您的參與~一起享受音樂與藝術之美💕
揮灑音樂的魔手.系列二 談指揮的藝術(下)
8月13日(日) 10:00-12:00
在具備管弦樂指揮的歷史背景與基本技巧的認識之後,這堂課程中林仁斌老師將以更需展現指揮帶團能力的後期浪漫兩位作曲家布拉姆斯與馬勒的音樂作品為例,搭配指揮大師班影片,從指揮心法到排練技巧全解析,認識樂團和聲與句法不同所展現的不同演奏成果,讓您從此進入管弦樂指揮欣賞的深度領域。
搭配音樂:
布拉姆斯:第四號交響曲第四樂章
馬勒:第四號交響曲第三樂章
今天的講座,讓我們先從「全球十大管弦樂團」這個話題聊起~
管弦樂團專題 – 全球十大交響樂團巡禮
【BON音樂】管弦樂團專題 – 全球十大交響樂團巡禮 World’s Best 10 Symphony Orchestras
第九位:布達佩斯節慶管弦樂團(Budapest Festival Orchestra)
(基本資料整理於網路與維基百科,並附上超連結方便檢索)
布達佩斯節慶管弦樂團(匈牙利語:Budapesti Fesztiválzenekar,英語:Budapest Festival Orchestra)是位於布達佩斯的匈牙利知名管弦樂團,由指揮家伊凡·費雪與鋼琴家佐爾坦·柯奇什於1983年創立。
若要說起古典樂中近30年來最偉大的成功故事之一,那一定非布達佩斯節慶管弦樂團莫屬。1983年由被譽為「匈牙利音樂代言人」的指揮大師伊凡.費雪(Ivan Fischer)與匈牙利鋼琴家左坦.柯西斯(Zoltán Kocsis)所創立的布達佩斯節慶管弦樂團,在過去30年來以其獨特的帶團方式,加上多元化的音樂表達方式,不但帶起了匈牙利對於音樂的熱潮,也讓樂團成為近年竄起最快的古典樂團。
伊凡費雪1951年1月20日出生於匈牙利布達佩斯,之後在布達佩斯巴爾托克音樂院接受音樂教育,又進入維也納音樂院與薩爾茲堡,師事史瓦洛夫斯基、哈農庫特學習指揮。
樂團最初由一些匈牙利音樂家自願組成,原本只為音樂節等特殊活動上演出而組建,後來於1992年起成為一支長期樂團。樂團常在布達佩斯藝術宮、李斯特音樂學院等場地演出,每年三月參加布達佩斯春季音樂節是樂團的固定節目,他們也時常做客薩爾茲堡音樂節等國際知名音樂節。
布達佩斯節慶管弦樂團積極錄製唱片,1996年與飛利浦唱片簽訂合約,2003年起開始和音樂頻道唱片合作。2008年,布達佩斯節慶管絃樂團以新興樂團之姿,獲英國留聲機雜誌列為全球排名第九交響樂團,也直接肯定了伊凡.費雪的音樂成果。
布達佩斯節慶管弦樂團獲補助‧ MUZIK編輯部 匈牙利政府與布達佩斯市政府達成協議,聯手補助1983年成團的布達佩斯節慶管弦樂團。 該團已有數月陷於資金不足的窘境,音樂總監Ivan Fischer公開反對民粹的匈牙利政府領導人Vitor Orbán;其兄Adam Fischer也對當局政策點名批評。 援助底定後,Ivan Fischer發出聲明,表示自己相當樂見這分受到歡迎、令人滿意的協議,它能讓樂團擺脫縮編與不確定性,讓他們專心在音樂上。 樂團方面也公布,依據協議,匈牙利政府與布達佩斯市政府將對布達佩斯劇院公司、包括樂團進行補助,該團在2020年將收到來自前者的16.5億匈幣(約合508萬美元)與來自後者的2.4億匈幣(約合74萬美元);2021年,匈牙利政府的款項還會增加到20億(約合616萬美元),預計補助4年。 |
個性超可愛的音樂大師
【創舉】 管弦樂團指揮於音樂會時邊指揮邊接種疫苗
Iván Fischer receives Covid-19 vaccine while conducting on stage
匈牙利知名指揮伊凡.費雪(Iván Fischer),日前於匈牙利當地指揮戶外音樂會演出時,一邊巧妙地露出左手臂,接受醫師於舞台上為他接種 COVID-19 疫苗(真的HEN會)。
其實這是已經他的第三劑疫苗了
他語重心長地說:「唯有接種疫苗,才能讓我們免於疾病,健康地從事所有活動。」
曾被選為全球十大樂團的匈牙利布達佩斯節慶管弦樂團,今年安排了完整的樂季活動,連團員當天也於音樂會途中,直接在舞台上接受醫務人員執行 Covid-19 測試,更是帶動所有民眾踴躍對抗流行疾病之最佳作為。
新聞來源影片:https://youtu.be/idNT5x4u4g8
2023年留聲機雜誌「十大交響樂團」讀者投票
Vote for Gramophone’s Orchestra of the Year 2023
2023年留聲機雜誌主辦的「十大交響樂團」讀者投票又來囉
本次入圍的「十大交響樂團」,你最喜歡的是哪一團呢?
-
BBC愛樂 | BBC Philharmonic (UK)
-
柏林愛樂 |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Germany)
-
芝加哥交響樂團 | 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a (USA)
-
國家古樂合奏團 | Le Concert des Nations (Spain)
-
丹麥國家交響樂團 | Danish National Symphony Orchestra (Denmark)
-
布萊梅德意志室內愛樂樂團 | Deutsche Kammerphilharmonie Bremen (Germany)
-
芬蘭廣播交響樂團 | Finnish Radio Symphony Orchestra (Finland)
-
倫敦愛樂交響樂團 | 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UK)
-
法國巴黎管弦樂團 | Orchestre de Paris (France)
-
美國國家交響樂團 | National Symphony Orchestra (USA)
https://reurl.cc/7kdo79
伊凡.費雪指揮大師班
布拉姆斯第四號交響曲
第四樂章
變奏曲式
第一部分 | 第二部分 | 第三部分 | 第四部分 | 尾聲 – Piu Allegro |
0:00 – Theme
0:13 – Var.1 Theme is broken up between horns and strings. 0:25 – V.2 The lower strings play the theme in syncopation, above which the winds begin a smooth, wondering line. 0:40 – V.3 The strings now play the theme on the strong beats, while the wondering line is now detached and more threatening. 0:50 – V.4 The first violins begin a broad, arching melody above syncopated off-beat accompaniment. The theme is in the lower strings and bassoon, played in broken octaves. 1:06 – V.5 The strings elaborate on the broad melody. The winds enter with embellishments in clashing polyrhythms. 1:18 – V.6 The contour of the broad melody is changed so that it arches downward. The accompaniment from winds is sparser. 1:31 – V.7 The violins, again taking the lead, introduce sharp dotted figures. The woodwinds provide responses. The theme in the bass also uses these dotted rhythms. 1:45 – V.8 The violins play rapid oscillation figures, ending with cascading triplet arpeggios. 1:59 – V.9 Essentially an embellished, fierier version of the previous variation. 2:14 – V.10 Very softly, the strings and winds pass the theme between each other. The music starts to lose its edge. 2:32 – V.11 Above the chords of variation 10 (now played in broken octaves by lower strings), a beautiful melody forms for a brief moment, before descending scales take us to the next variation. |
2:51 – V.12 The theme is embedded in the long and beautiful, but somewhat halting flute melody. Other instruments provide short off-beat accompanying chords.
3:28 – V.13 The first variation in a major key. The soft, detached off-beat chords continue, as lines from the flute solo are transformed and passed around the orchestra. The notes of the theme are buried inconspicuously in the musical texture. 4:01 – V.14 The trombones transform the theme into a solemn chorale, broken up by expressive silences. 4:36 – V.15 The chorale continues, now with fuller orchestration. |
5:10 – V.16 The previous variation is cut off mid-sentence, as the theme tragically reappears in minor in its most threatening form.
5:21 – V.17 The winds play agitated two-note phrases beginning on the weak beats. The theme is in the string tremolos. 5:31 – V.18 The string tremolos continue, but the detached phrases are replaced with broad swelling gestures. 5:42 – V.19 Strings and horns now alternate with woodwinds on detached, angular lines. 5:52 – V.20 The previous variation is developed into a line with feverish triplet motion and disorienting syncopation. 6:04 – V. 21 The tension increases greatly here, as the flutes and violins play sweeping upward scales against syncopated horn blasts that obscure the meter. 6:14 – V.22 The dynamics quiet down to pianissimo, as an oscillating triplet figuration passes through the orchestra. The winds play descending syncopated chords. The theme is nowhere to be found. 6:24 – V.23 The relation of the previous variation to the theme is revealed, as the theme distinctly reappears in the horns over a more agitated version of the oscillating triplet figuration. |
6:36 – V.24 The theme is broken up between horn blasts and violins, which hang on to the triplet figuration from the previous variations. The structure is similar to variation 1 but in a drastically different mood.
6:46 – V.25 This variation is similar to variation 2, but again, much more powerful and dramatic. The wondering line is transferred to forceful violins playing in tremolo, while the rest of the orchestra outlines the theme with off-beat triplets. 6:58 – V.26 Similar to variation 3, but in a more sombre state. The oscillating triplets remain in the strings, with the brass, and later winds taking over the melody. 7:10 – V.27 The music once again manages to arrive at a major tonality. The wind section plays long two-note descends harmonized in thirds, with decorative accompaniment from the strings. 7:21 – V.28 The long two-note descends blossom into a beautiful flowing melody, with triplet accompaniment. 7:32 – V.29 This variation marks the start of the music’s tragic turn back to minor. The strings pluck a series of descending thirds on weak beats, while the rising gestures in the winds further distort the bar line. 7:43 – V.30 The descending thirds now take the foreground, played loudly on the strong beats, and in canonic imitation between violins and lower strings. The winds take over the offbeat accompaniment. |
8:01 – The coda marks the point of no return. The tempo speeds up, with the theme ripping the music apart with biting dissonances and cascading string arpeggios. Diminished (sped-up) versions of the theme appear in exhilarating sequences, before a strong V – I cadence affirms the key of E minor, tragically ending the movement. |
最後一個樂章可能是第四號交響曲,除了第一樂章外最引人注目的一段:第四樂章採用了巴洛克時期以來古老的變奏曲是「夏康舞曲」(Chaconne ),也有人認為此變奏曲式為「帕薩加里亞舞曲」(Passacaglia)。
布拉姆斯此「夏康舞曲/帕薩加里亞舞曲」樂章的主題,實際上是來自巴哈清唱劇第150號所使用的主題,稍加以輕微修改。
儘管主題看似簡單——因為其實主題與和聲之設計,本質上是從主音到主音的一個上升的音階片段,然後再回到主音——布勃拉姆斯使用這個簡單的骨架作為後續越來越複雜的主題和聲框架的基礎。
和聲總譜看第四樂章主題:
管弦總譜看第四樂章主題:
第四樂章:欣賞包含樂段分析
Brahms – Symphony no.4 (movement 4): Score and Analysis
從第一個變奏開始,陸續布拉姆斯共寫了大約30段變奏,非常驚人。
這些變奏一段段地增強織度與架構的複雜,並增加了樂曲強度;彷彿不屈不撓地挑戰過去未有的變奏技法,帶著些許受到壓迫的憂鬱感病並持續不段發展。
第四樂章最後的變奏,直接進入尾聲終止式,回到e小調,首尾呼應,並與第一樂章帶來的離別、可能的的悲劇與憂鬱呼應,似乎在這深深的黑暗中,逐漸地步向虛無…
第四樂章(7’16″起)
巴哈:b小調彌撒⟨信經⟩(Credo) – ⟨釘在十架上⟩(Crucifixus)
原 文 歌 詞 | Crucifixus etiam pro nobis,
Sub Pontio Pilato, Passus et sepultus est. |
中 文 歌 詞 | 祂為了我們被釘在十字架上
在般雀比拉多掌權之時 受難而被埋葬 |
⟨釘在十架上⟩(Crucifixus)
半音音型運用與分析
延伸欣賞
指揮大師班 影片一(44:00起)
Katharina Wincor
指揮大師班 影片二
Jaume Santonja
指揮大師班 影片三
Corinna Niemeyer
指揮大師班 影片四
Martijn Dendievel
馬勒第四號交響曲
G大調第4號交響曲是馬勒創作於1899年至1901年間創作的四樂章交響曲,他於1899年的夏天開始創作,1900年完成初稿,1901年於慕尼黑舉行首演。最後樂章加入女高音獨唱,而歌詞選自詩集《少年魔號》中的《天國的生活》(Das himmlische Leben)。
第4號交響曲全曲共4個樂章:
- 精緻、從容地—非常閒適地(Bedächtig. Nicht eilen—Recht gemächlich)
- 悠閒地速度,不緊不慢(In gemächlicher Bewegung; ohne Hast)
- 平緩,略似柔板(Ruhevoll, poco Adagio)
- 非常滿足地(Sehr behaglich)
馬勒第四號交響曲 Gustav Mahler: Symphony No.4 in G Major
本段曲解取自陳彥儒所撰述,台北愛樂《天使之聲》音樂會節目單(2020.11.23.) 古斯塔夫.馬勒(Gustav Mahler,1860年7月7日-1911年5月18日)對於二十世紀交響樂聲響 的啟發深遠,以致在今天馬勒的交響曲成為樂團與指揮的試金石。年幼時的馬勒,很早便嶄露 音樂方面的才華與天賦,其父也特意栽培並為了他舉家搬離馬勒的出生地克里希特(Kalischt), 前往伊赫拉瓦(Jihlava,位於捷克,當地至今保留馬勒當時住的房子),讓馬勒受到更好、更完 整的教育,以拓展其音樂上的天分。1875年,馬勒前往維也納進入維也納音樂學院就讀,除鋼 琴外也學習指揮與作曲,在1878年獲得鋼琴(演奏)與鋼琴五重奏(作曲)的獎項。此一時期 的馬勒不只在音樂上鑽研,他也前往維也納大學旁聽歷史、哲學等課程,在思想上受到叔本華 (Arthur Schopenhauer)、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的影響,並在維也納大學結識布魯克 納(Anton Bruckner,1824年9月4日-1896年10月11日),改編其第三號交響曲《華格納》的鋼琴版。也就是這段時間的積累,奠定下馬勒日後的創作,以及其藝術哲學上的基礎。 以一個作曲家來說,馬勒一生的創作並不多,卻幾乎首首經典,這與馬勒自身的性格有關。其 對於音樂嚴謹的態度,不僅是作為歌劇院的指揮、在完善歌劇聆賞上也十分要求。在擔任漢堡 歌劇院指揮期間,為了提升演出水平,經常與首席、劇院經理等人爭執,又一邊面對當時守舊、 蔑視創新改革的德國音樂評論界。這樣的努力沒有白費,馬勒也因此結識了柴科夫斯基,並擔 任其歌劇《尤金‧奧涅金》的德國首演指揮。又在後來應聘到維也納國家歌劇院後,將維也納 的歌劇演出水準帶到新的高峰。這樣的嚴謹也展現在他面對自己的創作上,使得馬勒有許多有 紀錄但遭到他自己放棄或毀去的作品,並且因為在劇院嚴厲的管理風格,讓他在發表自己作品 的過程中不這麼順遂,樂評也時常對他的作品產生兩極評論。與他結為忘年交的指揮家畢羅也 曾在閱讀過第二號交響曲第一樂章的手稿後說道:這就是像把《崔斯坦與伊索德》(Tristan und Isolde)的音響帶入海頓交響曲的作品。這些不這麼正面的評價,成為馬勒即使在歌劇作品改編 上獲得好評,指揮歌劇的水準也深受眾人肯定,卻未大量寫作的其中一個原因。 詩、歌與《少年魔號》 精神世界如此複雜又矛盾的馬勒,一度認為自己將創作戲劇音樂,也有過嘗試,在有紀錄的文 獻中可以看到他曾動筆寫過幾部歌劇。儘管全部都沒有完成,但這樣的創作與取材過程也讓後 來的我們知道,馬勒的創作與詩、歌有絕對的關連。這一結果與德國文學的復興自然脫不了關 係。馬勒的藝術歌曲詞的來源,除了《流浪青年之歌》(Lieder eines fahrenden Gesellen)與《悲嘆 之歌》(Das Klagende Lied)是馬勒自行作詞,其餘藝術歌曲的詞很大一部分是取自《少年魔號》 (Des Knaben Wunderhorn)。《少年魔號》是德國作家路德維希‧阿希姆‧馮‧阿爾尼姆(Ludwig Achim von Arnim),與克萊門斯‧布倫塔諾(Clemens Brentano)訪遍民間,去採集民謠集成。這 些詩作充滿想像、諷刺與對生活體驗的描述。《少年魔號》共分三冊出版,收錄民謠詩作七百 餘首,也進一步引發德國人對於自身歷史、文化的認識與興趣。也有許多作曲家以《少年魔號》當中的詩詞為本創作許多藝術歌曲,如舒曼、孟德爾頌、布拉姆斯等人皆有取材自《少年魔號》 的創作。不同的是,馬勒並未完整使用《少年魔號》中的詩詞,而是在創作中依照自己的需求加以選段、修改,這也都成就了馬勒獨特的音樂敘事與其精神世界的展現-甚至是同一題材、 動機同時出現在藝術歌曲與交響曲中,形成一種音樂文本上的互文關係,勾勒出馬勒音樂中的世界觀。
「不必看了!我已經將這些都寫進樂曲裡!」 馬勒的交響曲,包含了他對創作與藝術的觀點。他曾寫道:交響曲是世界,必須包容一切 (Weltensymphonie)。這使得馬勒的作品結構堅實卻又極度抒情、旋律性豐富。為了勾勒他 筆下的音樂世界,或者,為了用交響曲乘載他所見的世界,馬勒大量使用術語、德語描述在他 的交響曲中,甚至會以一段標題展開作品。 這首第四號交響曲,原來是準備作為第三號交響曲的第七樂章(孩子和我說/Was mir das Kind erzählt),以延續第三號交響曲第六樂章(神和我說/出版後標題遭刪除)。在馬勒眾多交響 曲中,第四號交響曲的風格較為溫暖、近人,編制也相當精煉,並未使用低音號與長號。只是, 第二號交響曲《復活》的恢弘,讓當時的聽眾對馬勒有著期待,使得作品首演不能算是真正意 義上的成功,甚至遭致些許負面的評論。 1899年馬勒開始構思這部作品,僅用一年多完成初稿,再花一年完成修改,並於1901年在 慕尼黑在馬勒的指揮下進行首演。全曲基本圍繞著馬勒早在1982年完成的藝術歌曲《天國生 活》(Das himmlische Leben)展開,各個樂章間也穿插《天國生活》的主題。作品也在這兩 個一明(天國生活)、一暗(孩子和我說)的標題下互為表裡的貫穿全曲。第一樂章,音樂在 雪鈴與長笛的帶領下展開,並以第一小提琴的演奏下展開第一主題;而第二主題所使用的素材 取自德國兒歌「Es tanzt ein Bi-Ba-Butzemann」,充滿童趣。第二樂章,在法國號吹出怪誕的 樂音後,帶出小提琴的獨奏。此處的標題在首演時的節目單被寫上死亡之舞(Todtentances), 但出版的樂譜並未見得此標題。而馬勒自己則解釋道:「朋友海因(Magere Hein,死神別稱), 並非心地邪惡的可怕之神,而是以小提琴的樂聲將朋友們帶至另一個世界的好人」。特別的 是,第二樂章同時要求小提琴首席需調整定弦,升高一個全音進行演奏以模仿 Fiddle(古代小提 琴)進行演奏。第三樂章全篇靜謐、溫暖,馬勒在此處以德文指示為安靜(Ruhevoll),也不 似前兩個樂章那樣不斷發展、轉調,承先啟後地帶領聽眾進入第四樂章。第四樂章在單簧管的 帶領下展開,接著女高音獨唱唱出《天國生活》,描述在當中的景象、生活和無憂無慮。隨著女高音唱完第四段歌詞,樂曲也在低音提琴的低喃下結束。(文.陳彥儒)
第三樂章:平緩,略似柔板(Ruhevoll, poco Adagio)(27:33起)
指揮大師班 影片一(10:15起)
Martijn Dendievel
【附錄】好文欣賞
“拉圖給年輕音樂家的七個忠告”
賽門拉圖(Sir Simon Rattle)是目前地球上最著名的指揮家之一。他在十九歲第一次與伯恩茅斯交響樂團(Bournemouth Symphony Orchestra)展開了他的第一場大型演出,此後陸續帶領了許多世界上最傑出的樂團。而且我們還發現,他也非常的和藹溫暖! 1. 音樂可能是你的熱愛,但人際關係也同樣重要 在專業和人際關係中,我們需要保持某種平衡。你要能夠裡解,音樂是用來描述我們的生活,與我們現實息息相關的,而不是相反過來。很多人把音樂當成一種逃避現實的方式,因為音樂在情感上能那麼快速的令人滿足且迷人。但是到最後,讓你最思念的仍是家人和愛人 - 而不是到底開過幾場音樂會。 2. 每個人都會有搞砸的時候,如何處理問題才是關鍵 我不認為在音樂這個領域裡有人一帆風順。每個人都曾走過糟糕的經驗。 真正困難的是不去讓挫折完全澆熄了你的積極樂觀。任何糟糕的經歷都會影響到你的信心,那可能會像漩渦一樣一發不可收拾,但沒有誰能僥倖的逃過這個讓我們成長的必經過程。 3. 不要過於害怕表現出一點點你脆弱的那一面 三十年前,當我第一次與維也納愛樂樂團演出時我非常緊張,緊張到我認為去看牙醫或死亡都比站在這個指揮台上好。那天上午的排練裡,我決定我什麼都先不要對樂團說… 除了「早上好」之外。 到了排練間的休息時,大提琴首席抬頭看著我說:「我們真的很享受和你 一起排練,你知道嗎?」我說:「真的嗎?我太緊張了,緊張到幾乎不知道把自己應該怎麼做」,大提琴首席回答:「賽門你不要緊張。我們也希望演奏出好的音樂。我們都很緊張,所以你不能緊張」。那是句很溫暖的一段話。「我們是一體的」這個想法幫助了我許多。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問題,我們都在面對它們,這是大家都理解的常情。有時後表現出一點點自己脆弱害怕的一面,人們的大方會使你驚訝。 4. 成為一個了不起的音樂家,並不代表你是成熟的人 十九歲時我離開皇家藝術學院時對生活的現實面一無所知,直到二十七歲那年我才發現原來國民年金是我自己要繳交,而不是樂團負責!那天晚上法院來了一個工作人員,對我解釋我只能在進監獄或罰款數千英鎊中選一個。在她意識到「我的天啊 - 這個人真的是那麼愚蠢單純」的時候,仁慈的放過了我。 對生活上的很多常識一無所知對許多音樂家們來說是很有可能的,許多人在離開學校前都還沒學到如何生活。 5. 即使是世界著名的音樂家也有自我懷疑的時候 二十多歲時,我腦子裡彷彿住著兩個不斷爭論的人。我不確定我是否喜歡身為音樂家的自己。我常常會一邊聽著我的錄音,一邊思考:「這個人到底他媽是誰?」 於是我休息了一年,停止聽任何音樂以及做和音樂相關的事,看看自己沒有音樂是否還能活下來。音樂對我的靈魂到底有多重要,沒有它我會崩潰嗎?於是我開始學習英語。最後我花了三個學期的時間去完成這件事,但我和自己做了一個承諾,這段期間不能聽音樂。 事實上,我發現如果有一項同和音樂一樣強大美好的東西取代它的位置,其實這是可以做到的。我沒有音樂能活下去:音樂對我來說並不是一種癮。但是當我回去聽我指揮的第一場音樂會,布萊頓愛樂樂團演奏貝多芬的英雄交響曲的錄音時,我的淚留滿面讓身邊的人的ㄡ嚇壞了。音樂的力量在幾個月來沒有音樂生活後,強烈的震撼了我。 在那一年之後,我腦子裡的矛盾少了得多。 6. 除了普通人際關係,你和其他音樂家們會有許多情感的交流 很少有一個領域能像音樂圈一般如此深刻地相互了解彼此。透過一起演奏音樂,我們甚至不必知道他們的名字就可以了解到他們一些個性 。你會經常需要處理這些感情交流帶來的困難,衝擊,或者深刻的事實。 7. 所以成功的秘訣是...... 用盡全力的努力,保持好奇心,並意識到你身邊的人,其實比你想像的要美好得多。音樂圈的大家,大多是非常互享支持的。基本上大家都想幫助,有時候你必須敞開心胸讓他人幫忙。 願所有正在閱讀的你們都能擁有好運:別忘了有我們在你身後支持你。我們都會盡力而為,因為和你一樣我們都曾不安的徘徊,都曾懞懂的從零開始,我們都懂。 我希望你相信,我們都是在同一條船上的。 原文來自於BBC Music,由Monica Yang翻譯分享。
拉威爾《達夫尼與克羅伊》第二號組曲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更多音樂新知
2024-11-28
【BON音樂】蹦藝術X大人社團 – 華麗聚焦~寫實主義歌劇:五大寫實主義歌劇巡禮(三)威爾第:《遊唱詩人》
威爾第《遊唱詩人》(Il_trovatore)是改編自Antonio_Garc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