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N音樂】蹦藝術X大人社團 – 視覺與聽覺交織的音樂樣貌(二)馬勒:第七號交響曲《夜曲》
Music and Painting Arts – 2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古典音樂是你的生活必需品?
希望有機會能拓展對古典樂的了解?
跟著林仁斌老師一起認識偉大的音樂藝術!
《大人社團》與蹦藝術攜手開設古典音樂鑑賞課程,林仁斌老師帶領學員欣賞每首的獨特之處,讓您徜徉在樂曲中,更貼近音樂家的心血結晶,聽出更多況味與樂趣!
《延伸閱讀》大人的音樂欣賞線上直播課程好嗎?學員真實回饋分享
《延伸閱讀》大人的音樂欣賞課學員回饋,看他們用音樂為生活注入繽紛
超級重量級~
【BON旅行】2024年8月歐洲旅遊行程|普契尼逝世百年.四大歌劇音樂探索之旅❤️
【精彩課程ing】
2024年4月起
大人的古典樂欣賞線上直播課(4/11週四下午班,共5堂):視覺與聽覺交織的音樂樣貌
主講人:林仁斌老師
你對古典音樂深深著迷,期待聽懂更多內容嗎?
不只對作品感興趣,也想多了解音樂家的背景?
跟著林仁斌老師一起揭開這層有趣又精彩的音樂面紗~
《大人社團》與蹦藝術的林仁斌老師攜手開設古典樂欣賞課,這期將「視覺與聽覺交織的音樂樣貌」為主軸,帶領學員們從不一樣的角度來欣賞音樂作品。浪漫時期之後,音樂、文學、繪畫及舞蹈皆蓬勃發展,各自精彩也相應爭輝。這期讓我們跟著林仁斌老師在音樂裡暢遊,聽出不一樣的樂趣。
《視覺與聽覺交織的音樂樣貌》全系列五堂課程介紹
-
課程內容
第一堂:孟德爾頌:第四號交響曲《義大利》
孟德爾頌才華洋溢,不但從小飽讀詩書,其手繪寫生亦是一絕。年少的各地壯遊,不但為他留下回憶滿滿的風景繪畫,酷愛音樂的他,也以獨到的觀察,譜出令人難忘的旋律。第四號交響曲《義大利》便是孟德爾頌在親赴義大利遊歷之後的最佳回憶,也是古典樂迷們的最愛名曲。林仁斌老師將為同學們精彩解析這首充滿歡快的交響曲。
第二堂:馬勒:第七號交響曲《夜曲》
馬勒的第七號交響曲一直被認為是一首難以理解的作品,寫作於1904年至1908年間,與第六號交響曲《悲劇》創作時間互有重疊,2023年的馬勒指揮大賽,官方也選擇此首曲子作為指定曲目,考驗年輕指揮家們對於馬勒樂思的理解以及實際演奏詮釋之呈現。在本堂課裡,林仁斌老師將為同學們從創作背景到樂曲解析,全面地做出講解。
第三堂:拉赫曼尼諾夫:交響詩《死之島》
拉赫曼尼諾夫的交響詩《死之島》(op.29),最初的創作源起是在1908年看到了瑞士象徵主義畫家阿諾德•勃克林的畫作《死之島》展出於的萊比錫美術館而發想出來的。但這幅畫的原作其實是彩色的,拉赫曼尼諾夫說:「這幅畫厚重的結構和神秘的題材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顯露出了詩意的氛圍。之後我在柏林看到了原作,在色彩上它並不特別令我興奮。如果我第一次看到的是原作的話,或許我就不會創作我的《死亡島》了。我還是喜歡那幅畫黑白的樣子。」在這堂課中,老師將為大人們解析這首「音畫合一」的交響詩。
第四堂:雷史碧基:羅馬三部曲(上):創作背景+《羅馬之泉》
史畢基畢生的作品中,以羅馬三部曲(Roman Triptych)最為有名,這三部作品分別描述作者心中最具代表性的羅馬三種景色,包括「羅馬之泉」(The Fountains of Rome)、「羅馬之松」(The Pines of Rome)和「羅馬節日」(Roman Festivals)。 本系列的最後兩堂課,老師將帶領同學們聚焦於義大利作曲家雷史畢基對自己國家內這個具有豐富歷史的古城─羅馬,充滿情感的各種描述,值得一起細細品味
第五堂:雷史碧基:羅馬三部曲(下):《羅馬之松》+《羅馬節日》
史畢基畢生的作品中,以羅馬三部曲(Roman Triptych)最為有名,這三部作品分別描述作者心中最具代表性的羅馬三種景色,包括「羅馬之泉」(The Fountains of Rome)、「羅馬之松」(The Pines of Rome)和「羅馬節日」(Roman Festivals)。 本系列的最後兩堂課,林仁斌老師將帶領所有大人同學們聚焦於義大利作曲家雷史畢基對自己國家內這個具有豐富歷史的古城─羅馬,充滿情感的各種描述,值得您一同加入,細細品味欣賞~
解謎林布蘭《夜巡》名畫祕辛!荷蘭國家博物館高解析數位修復
17世紀荷蘭黃金時代畫家林布蘭代表作
這幅鉅作完成於 1652 年,為藝術史上荷蘭黃金時代的代表作之一。它不僅展示了林布蘭在描繪人物技巧上的精湛技藝,也將巴洛克藝術中獨特的光影處理手法,發揮地淋漓盡致。
《夜巡》之官方修復介紹影片
【新聞】
解謎林布蘭《夜巡》名畫祕辛!荷蘭國家博物館高解析數位修復
【好文推薦】
其實沒有夜巡者?
【維基百科】夜巡
【簡述林布蘭】
【BOM話題】林布蘭發明了自拍?
讓我們看看現在全球最火熱的年輕指揮家麥凱萊,近期芝加哥交響樂團正式宣佈挑選他擔任慕提退修之後的下任音樂總監與首席指揮,麥凱萊的訪談與展望影片:
【好文分享】電影般的人像佈光怎麼打?認識輪廓光、負補光、林布蘭光
【簡述馬勒】
馬勒,可能是擁有全世界最多「瘋狂樂迷」的古典作曲家❤️
當然,每一位作曲家都有他的音樂特色,但要像馬勒這樣,同時擁有最大聲的Fortissimo、最小聲的Pianissimo,最長的樂曲長度,最大型的管弦樂編制、最深層的生死議題探討、最特殊的多樣樂器使用,幾乎是音樂史上絕無僅有的…
在馬勒所生活的年代,他以「指揮才能」受到高度的肯定;在眾多史料與評論裡,馬勒的指揮能力傑出,能夠準確理解樂曲,即使因為大量排練總讓樂團團員抱怨,但他帶領樂團成員,總能演奏詮釋出讓觀眾讚賞無比的音樂會。
優異的指揮能力.當代之最
在眾多史料與評論裡,馬勒的指揮能力傑出,能夠準確理解樂曲,即使因為大量排練總讓樂團團員抱怨,但他帶領樂團成員,總能演奏詮釋出讓觀眾讚賞無比的音樂會。
當代的偉大指揮家漢斯.馮.畢羅(Hans von Bülow, 1830-1894)與作曲家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 1833-1897)都曾經表達過非常讚賞馬勒的指揮才能;尤其馬勒後來能夠順利接任維也納宮廷歌劇院總監職務,布拉姆斯的強有力的背書推薦,更是馬勒成為接任維也納宮廷歌劇院總監的關鍵因素。
馬勒擅長研究總譜,理解作曲家的想法。在馬勒活躍的年代,他指揮歌劇與管弦樂時活靈活現的神韻與豐富的肢體動作,更被許多畫家捕捉、躍然紙上。可惜的是,那是一個還沒有錄影影像紀錄的年代,我們無法從紀錄片裡真正看到馬勒最受當時人們喜愛指揮百態。
馬勒接任維也納宮廷歌劇院總監職務之後,晉身至歐洲音樂界最高地位,創造了維也納的「黃金十年」,帶領當時樂界一片頹廢而不知未來「世紀末的哀愁感」中,邁向新局。
世紀末維也納是指19世紀末期奧匈帝國首都維也納在文化上的繁榮景象。這一時期,猶太人在維也納的文化舞台上大放異彩。廣義的世紀末維也納則包括至1938年德奧合併為止,起源自維也納的對世界產生重大影響的政治、經濟和文化諸潮流。一般認為,世紀末維也納的出現是奧匈帝國在政治上地位相對減輕,使得人們的關心轉移到文化領域的結果。世紀末維也納的碩果包括了美術上的維也納分離派、折衷主義建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奧地利經濟學派等,橫跨多種多樣的領域。雖然世紀末維也納隨著奧匈帝國的解體和自由主義時代的終結而土崩瓦解,然而世紀末維也納在19至20世紀之交的人類文化史上擁有極為重要的地位。(本段文字取自維基百科)
但其作曲,則非其然…
「詭異、奇特、不可預料、不知所云」,是許多不認識馬勒音樂世界的人們,共同的心聲
這些過往出現在馬勒音樂裡的負面用詞,在現代人越來越懂得以他的人生歷程、作曲動機、總譜閱讀進行深度理解之後,漸漸變成了同理心與深深地感同身受
在馬勒的交響曲中,我們不但聽見世界萬物的聲音,更似乎也聽見他的兒時回憶:山區的牛鈴聲、軍隊鼓樂、號角聲,都來自其兒時成長的回憶:而成長過程,家庭的不和睦,甚至雙親的爭執與弟妹的早夭,也讓他的音樂有時充滿不安與快樂並存的矛盾感;往往在美妙的旋律出現後,突然被洶湧而至的巨大聲響打斷,彷彿人生處在極樂階段時,卻時時警惕著即將來到的不安,甚至預感著自己將遭逢不幸或磨難。
這些典型「猶太人苦惱」的特質,也有些人說可能是馬勒個人的神經質。雖看似難以理解,但隨著現在對於馬勒的研究越來越豐富,我們越來越能感同身受,因為這些音樂中呈現的時時苦惱而煩憂、喜樂卻害怕失去一切的不安全感,都與他的生活、生命歷程有著深深的關聯。
「我的時代終將來臨!」,是馬勒的名言,出自1902年2月16日,寫給妻子阿爾瑪的信中。
馬勒寫道:「他(理查·史特勞斯)的時代結束後,我的時代才會來臨。我多麼希望能夠親眼見到這一刻,並且有妳在我身旁陪伴!」
馬勒是對的,只是他的時代,真的等了足足五十年之後,才真正降臨。
現代,馬勒的狂熱現象已成顯學,全球都是馬迷,也印證了馬勒曾說的「別人擁有當代,然而我卻掌握了未來!」
透過馬勒指揮大賽,您除了認識馬勒的音樂,更將透過網路直播,理解國際指揮大賽究竟在比什麼?樂團的每一個手勢背後代表的意義,在林仁斌老師的精闢解說之下,您更將了解專業指揮之間的彈指差異,將帶來何其重要的音樂變化~
馬勒:第七號交響曲
庫克:「馬勒交響曲中的仙杜瑞拉!」
第七號交響曲寫作於1904年,至1906年完成。
本首交響曲因其陰鬱之特色,加上使用曼陀鈴與吉他,呈現出小夜曲氛圍,因此亦有「夜之歌」(Nachtmusik)之稱。
共包含五個樂章:
- 慢速—果斷的快板、但不太快(Langsam – Allegro risoluto, ma non troppo)—E小調。
- 夜之樂:其一·中庸的快板(Nachtmusik I [Allegro Moderato])—C小調。據說馬勒在1904年荷蘭之旅,因看過了畫家林布蘭(Rembrandt Harmeszoon van Rijn,1606–1669)知名的畫作《夜巡》,產生了啟發而作曲並命名本樂章。
- 諧謔曲·幽暗地(Scherzo [schattenhaft])—D小調。
- 夜之樂:其二·溫柔的行板(Nachtmusik II [Andante Amoroso])—以F大調為主
- 輪旋曲—終曲(Rondo-Finale)—C大調。
由上可見,整個交響曲呈現「快-慢-快-慢-快」,是有趣的「拱型架構」
而長度方面,也是有趣的「拱型架構」1-5樂章分別是:
- 長
- 短
- 最短
- 短
- 長
本照片拍攝於1904年,馬勒正途步返回維也納國立歌劇院的路上,也正是他開始創作第七號交響曲的時刻:
本交響曲使用特殊樂器 1:
第一樂章:上低音號
Tenor Horn:紐約愛樂
Mahler 7 tenorhorn
什麼是上低音號?
讓上低音號一砲而紅的動漫~《吹響吧~上低音號》❤️
吹響吧!上低音號 劇場版 誓言的終章 比賽曲
本交響曲使用特殊樂器 2
第四樂章 曼陀鈴的運用
第一樂章選讀欣賞
馬勒第七號 總譜欣賞
- 00:00 慢速—果斷的快板、但不太快(Langsam – Allegro risoluto, ma non troppo)—E小調。
- 22:03 夜之樂:其一·中庸的快板(Nachtmusik I [Allegro Moderato])—C小調。據說馬勒在1904年荷蘭之旅,因看過了畫家林布蘭(Rembrandt Harmeszoon van Rijn,1606–1669)知名的畫作《夜巡》,產生了啟發而作曲並命名本樂章。(ABABCACBA)
- 38:49 諧謔曲·幽暗地(Scherzo [schattenhaft])—D小調。(ABABA)
- 48:36 夜之樂:其二·溫柔的行板(Nachtmusik II [Andante Amoroso])—以F大調為主(ABCBA
- )
- 1:01:38 輪旋曲—終曲(Rondo-Finale)—C大調。(Introduction – Rondo – Coda)
第一樂章段落
1st Movement
Three contrasting theme complexes Exposition Slow Introduction 0:47 Arioso, accompanied by funeral-march rhythms [slow] 2:20 March theme [A little less slow, but always very measured] 2:41 Again arioso [Not dragging, later Tempo I] 3:41 Transition with formations of fourths 3:51 Main section in E minor (allegro con fuoco) 4:59 Transition 5:13 Secondary section in C major [With great sweep] 6:05 Final section (based on the march theme) 6:26 Main section (tempo I) 6:43 Transition Development 6:54 First section: variation of the arioso from the slow introduction 7:30 Second section: based on the secondary theme in B minor/B major 7:54 Third section: (again tempo I): Based on exposition motifs 8:10 Fourth section 8:44 Fifth section: Based on exposition motifs; 247-251 fanfares and signals of the trumpets 9:04 Sixth section [More measured]: religious vision: the march theme changed to a solemn chorale; reminiscences of Urlicht; tonal center: E-flat major 9:51 Seventh section [fairly quiet]: Episode with solo violin in G major/G minor 10:32 Eighth section [somewhat more measured]: religious vision with trumpet fanfares, chorale lines, and reminiscences of Urlicht 11:40 Ninth section [very broad]: might be considered the center of the movement in B major Recapitulation 13:04 Arioso (adagio), beginning with funeral march rhythms and trombone solos 15:16 Main section (maestoso) 17:07 Secondary section in G major 18:13 Closing section [Brisk]: 495-522 ~ 27-44 Coda 19:50 Tempo I (Allegro) |
第二樂章總譜(22:03起)
黑夜漫步
2nd Movement, Nachtmusik I. Allegro Moderato
mirror structure 20:36 Introduction, flowing into the major-minor seal; a “nocturnal bird concert” 21:52 Main section (three-part song form) in C major-minor 24:11 Trio I (divided into three sections) in A-flat major 25’08” 類似美女與野獸「be our guest」 25:50 ntermezzo (with cowbell and tam-tam) 26:49 Trio II beginning in F minor 28:27 Introduction, leading into the major-minor seal (divides movement in symmetric half) 28:51 Trio II (continuation) in C minor 29:52 ntermezzo 30:21 Main section 32:00 Trio I (cowbell in the orchestra @32:46) 33:20 Main section 34:24 Introduction with major-minor seal |
第三樂章(樂譜版 38:49 起)
荒謬.暗黑.不思議的詼諧曲
3rd Movement, Schattenhaft (“Shadowlike”)
Main section 35:56 Introduction 36:12 First part 36:35 Second part [lamenting] 36:50 Third part [somewhat faster]: waltz in major-minor 37:08 Introduction (variant) 37:21 First part (variant) 37:42 Second part (variant, shortened) 37:50 Major-minor waltz (expanded) 38:33 Last part Trio 38:51 First part 39:25 Second part: Development of the first motif from the first movement 40:01 Third part Main section 40:17 First part (variant) 40:33 Second part, now in E-flat minor 40:49 Introduction 41:09 First part 41:40 Lamenting 41:56 Major-minor waltz (faster) 42:16 Synthesis of various elements 42:35 First part (variant) Montage of Trio and Waltz 42:50 First part (wild) 43:21 Second part 43:40 Third part 44:00 Coda |
【延伸閱讀】
「卡夫卡式」到底是什麼意思?
影片
是什麼讓事情變得「卡夫卡式」? 諾亞.泰夫林
第三樂章 樂團版(伯恩斯坦 39:14 起)
第四樂章總譜(48:36起)
特色ㄧ、加入曼陀鈴與吉他
特色二、小號、長號、低音號與打擊均不演奏
特色三、管樂縮減編制(基本二管編制)
4th Movement, Nachtmusik II: Andante amoroso
Main section 44:39 Refrain 44:48 Accompanying figures 44:55 First part (A) 45:30 Second part (B) 45:49 Third part (A’) 46:22 Fourth part: graziosissimo (C) 46:55 Fifth part (A’’) Development 47:35 First part (beginning with chromatic progressions) 48:19 Second part (beginning in A-flat major with a new theme and building up) 49:21 Third part (again a tempo) in G-flat major Trio 49:56 First part in B-flat major 50:38 Second part 51:06 Third part in F major Recapitulation 52:15 Refrain 52:25 First part 52:59 Second part 53:19 Third part 53:49 Fourth part (great climax) 54:14 Fifth part Coda |
趣味比較:《美女與野獸》Be our gest
第七號 第五樂章 完整演奏
Fifth movement: Rondo-Finale
56:16 First ritornello (sections 1@56:16, 2@56:27, 3@56:42, 4@56:58, 5@57:25, 6@57:37) in C major 57:55 First secondary theme in A-flat major [comfortable] 58:44 Second ritornello (sections 3 & 4) in C 59:22 Second secondary theme and variant of section 4 of the ritornello 59:49 Pesante 59:56 Third ritornello (sections 2, 4-6) in C 1:00:50 First secondary theme in A minor [somewhat restrained] 1:01:50 Pesante: suggestion of the unison theme 1:01:56 Fourth ritornello (sections 3 & 4) 1:02:35 First secondary theme [not rushed-quite deliberate] 1:02:50 Second secondary theme 1:03:52 Unison theme followed by [slightly faster], leading to a tritone 1:04:17 Development-like passage (motifs from the ritornello and the second secondary theme) 1:04:50 Fifth ritornello in A major (sections, 1, 2, 4 combined vertically) 1:05:25 First secondary theme in G-flat major 1:06:46 Sixth ritornello (section 2) in B-flat major 1:07:03 Unison theme, a slightly faster passage leading to a tritone 1:07:33 Second secondary theme 1:08:35 Unison theme in the strings 1:08:52 [restrained] molto pesante 1:08:58 Seventh ritornello (section 2) in D major; soft bell ringing 1:09:08The main theme from the first movement in D minor, C-sharp minor, and C minor 1:09:43 Unison theme in B major 1:09:52 Main theme from the first movement in B-flat minor 1:10:00 [Broader] [suddenly] 1:10:09 Main theme from the first movement in D-flat major, second secondary theme added as counterpoint 1:10:28 Second secondary section 1:11:09 Accelerando 1:11:11 Eighth ritornello (complete) in C major |
《馬勒第七號交響曲》,如果沒有了這麼精彩的第五樂章,那麼第七號,或許將如他的名字「夜曲」一般,永遠屬於夜晚。但第五樂章的震撼、燦爛與輝煌,徹底點亮了這首交響曲,成為馬勒不朽的篇章之一!
第一主題段落,向華格納《紐倫堡的名歌手》致敬!
阿巴多完整版 樂章分段
00:46 I. Langsam (Adagio) – Allegro risoluto, ma non troppo
20:34 II. Nachtmusik I. Allegro moderato 35:55 III. Scherzo. Schattenhaft. Fließend aber nicht zu schnell 44:38 IV. Nachtmusik II. Andante amoroso(曼陀鈴與吉他) 56:15 V. Rondo — Finale (Allegro ordinario) 1:13:00 Applause and Credits |
第七號的最後華麗小號(1:11:11 起)
第五樂章的終極奧義:由黑暗邁向光明!
馬勒第七號,也常被叫做「夜之歌」,因為五樂章裡,有兩樂章被馬勒命名為「夜之樂」(Nachtmusik)的音樂:
據說馬勒在1904年荷蘭之旅,因看過了畫家林布蘭(Rembrandt Harmeszoon van Rijn,1606–1669)知名的畫作《夜巡》,產生了啟發而作曲第二樂章並命名為「夜之樂」。
而第四樂章則加入了吉他與曼陀鈴,呈現出「小夜曲」濃厚氛圍,欣賞時常令人愛不釋手。(其實是耳,哈哈~)
最終樂章轉為C大調,如同黑夜迎向光明一般非常非常精彩~
馬七如果沒有了這麼精彩的第五樂章,那麼或許將如他的名字「夜曲」一般,永遠屬於夜晚~這第五樂章的震撼、燦爛與輝煌,徹底點亮了這首交響曲,更成為馬勒不朽的交響篇章!
拉圖指揮柏林愛樂
【補充資料】什麼是Ritornello Form?
巴洛克時期興起的器樂作曲手法
廣泛地使用於第一與第三樂章
接下來,以代稱進一步說明段落分配:
韋瓦第:《春》協奏曲~選自《四季》
【補充資料】馬勒的變格終止使用
【補充資料】馬勒交響曲中的號角運用
【附錄】2023年萊比錫音樂節 馬勒第七號欣賞實況報導
馬勒第七號:萊比錫音樂節現場
哈丁指揮BRSO,2023年馬勒音樂節現場Live’(15:23雙鈸/樂譜42之第3小節、24:55法國號)
上低音號
(原始影片已被上傳者刪除)
2023.05.22. 馬勒第七號交響曲 – Daniel Harding+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Bavarian Radio Symphony Orchestra)
今晚帶著複雜的心情走出音樂廳,這實在不像我所認識的BRSO…
馬勒第七號,常被認為是一首奇怪的交響曲,在他所有的交響曲中,也的確不是最常被演出的作品,原因很簡單,就是「真的很奇怪」
許多情緒突然大變化的段落轉折、與眾不同的管絃配器法,各樂器間的獨奏連接等等…,都讓此曲屬於不容易奏好的交響曲;有時候,我更感覺這首樂曲,像是寫給交響樂團的協奏曲。
今年七月即將在班貝格登場的國際馬勒指揮大賽,從初賽到最後決賽,馬七都將是最重要的指定曲目,原因很簡單,因為「真的很難指揮」
馬七,完全考驗著指揮與樂團溝通的能力:對於樂曲的理解是一回事,但要讓團員正確「接住」,演奏得好,卻又是另一回事。
今天我的座位在二樓側邊,葡萄園左側,介於弦樂與木管之間,因此整首交響曲聽下來,每個細節都聽得清清楚楚…
樂團許多拍點的發音點不整齊,上低音號獨奏失誤、法國號的多次控音不穩放炮,連雙鈸都擊錯拍點,一路放炮與拍點不齊,簡直堪比煙火大會般燦爛🎆
尤其法國號獨奏第二次放炮時,我還看到單簧管演奏者直接低頭嘆氣…實在嚇到我了,這真的不是我所認識的BRSO啊⋯
是巡迴累了嗎?還是跟指揮溝通出了問題?總之今晚問題一籮筐
愛拍照的我,音樂會後仍然走走拍拍
見到指揮 Daniel Harding 再次走出舞台(請見照片最後一張),我開心極了,上前詢問他能否一起合照
「Of course, no problem!!!」,他一邊善意地回答我,卻一邊同時急促地翻閱著總譜
我站在舞台旁邊等待他
然後,他開始把今晚錄影直播組叫上舞台,翻閱著總譜,開始指示他要「再次演奏」哪些段落…
接下來,樂團團員們一一被叫回到舞台上
此時我理解了,針對剛剛音樂會裡的「煙火大會」,現在樂團要進行「補救錄影」
我還續續待在場邊,現在團員已陸續全部回到舞台上,臉部當然沒有任何喜悅的表情
導播開始翻閱總譜,錄影組準備就位
接下來,因為我不是團員,當然就被請出音樂廳了…
其實今晚樂曲結束時,現場觀眾依舊掌聲如雷,更有許多人起立鼓掌叫好
但「音樂好不好,自己內心知道」
樂團的補錄,就是求好求完美的證明。
希望這是一次偶發的煙火大會,並期待下一次聽到BRSO火力全開的超神演奏回歸,如同我數次聽過的楊頌斯帶領他們時,是那麼光彩奪目,是令人真心佩服的超級樂團…
.
樂曲簡介:
馬勒第七號,也常被叫做「夜之歌」,因為五樂章裡,有兩樂章被馬勒命名為「夜之樂」(Nachtmusik)的音樂:
據說馬勒在1904年荷蘭之旅,因看過了畫家林布蘭(Rembrandt Harmeszoon van Rijn,1606–1669)知名的畫作《夜巡》,產生了啟發而作曲第二樂章並命名為「夜之樂」。
而第四樂章則加入了吉他與曼陀鈴,呈現出「小夜曲」濃厚氛圍,欣賞時常令人愛不釋手。(其實是耳,哈哈~)
最終樂章轉為C大調,如同黑夜迎向光明一般非常非常精彩~
馬七如果沒有了這麼精彩的第五樂章,那麼或許將如他的名字「夜曲」一般,永遠屬於夜晚~這第五樂章的震撼、燦爛與輝煌,徹底點亮了這首交響曲,更成為馬勒不朽的交響篇章!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更多音樂新知
2025-01-10
【BON音樂】蹦藝術X上海商業儲蓄銀行「豐富人生 X 音樂天地」公益講座:獵劇本高手、獵旋律高手、獵豔高手」:普契尼生平與他的音樂
在全世界十大上演率最高歌劇裡,普契尼就佔了三齣。他筆下細膩的愛情與詠嘆,流淌下無
2025-01-09
【BON音樂】蹦藝術每週音樂講堂(實體+線上)課程表《您的古典音樂最佳選擇🎵》(2025年1月最新)
在蹦藝術每週音樂講堂,您將體驗到:❶ 全面認識古典音樂世界.從基礎到全進階。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