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N音樂】舒曼:克萊斯勒魂(Kreisleriana)op.16 簡介
Schumann: “Kreisleriana” op.16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舒曼簡介

作曲家:舒曼(Robert Schumann, 1810年6月8日—1856年7月29日)

 

克萊斯勒魂概說

初版樂譜(1839)封面

從樂譜封面,我們可以看到除了標題「Kreisleriana」之外,還加註了「幻想曲」(Fantasien),顯現出此曲在舒曼心中的特性,是屬於幻想曲非只是組曲。

而寫作鋼琴曲《克萊斯勒魂》的年代(1838),同樣是舒曼與克拉拉熱戀,背著父親維克互通情意的期間。

其實除了《兒時情景》之外,《克萊斯勒魂》還有另一套《大衛同盟》舞曲,都是舒曼因為愛慕著克拉拉,靈感迸發而陸續創作的鋼琴作品。

另外最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此曲的靈感來自克拉拉,但舒曼卻將樂曲題獻給了認識且仰慕的鋼琴家:蕭邦。

 

根據資料,舒曼於1838年的4月,由於跟克拉拉不能時常見面,因此舒曼經常透過音樂創作作為情書,與克拉拉交換心中的想法,心中熱切的他,只花了大約四天時間,就完成了這首結合文學與音樂的幻想曲集。後來舒曼再於1850年對此曲作出修訂,故有1850年修訂版。

而此曲標題《克萊斯勒魂》(Kreisleriana, op.16),其實是來自德國浪漫主義文學代表人物~E. T. A.霍夫曼(Ernst Theodor Wilhelm Hoffmann, 1776 – 1822);在小說中,這位約翰尼斯.克萊斯勒(Johannes Kreisler)是一位瘋狂、古怪、狂野而充滿機智的指揮家。

舒曼其實從創立「新音樂雜誌」起,便喜愛使用筆名,化為各種角色,觀念看法時有不同,例如舒曼自己的「弗洛雷斯坦」和「尤西比烏斯」,可以互相對話,這某種程度來說,與E. T. A.霍夫曼能夠創寫文學作品,已有相當程度的異曲同工之妙。因此舒曼以著對於克拉拉的豐沛感情,加上佳人不在身邊的日日思念情感,都讓舒曼化為創作動力,以極短時間便能完成此套《克萊斯勒魂》幻想曲。

音樂如夢如詩,炫技又耐聽。

 

 

雙重人格特質.入樂

舒曼作品 《克萊斯勒魂》 共包含八首不同風格之特性小品。

舒曼從撰稿雜誌期刊時,便習慣以兩種不同性格之角色,相互對話、發表言論,最常使用之兩個筆名為「弗羅倫斯坦」(Florestan)與「奧澤比烏斯」(Eusebius)。

「弗羅倫斯坦」通常代表著積極、外放、正向的角色。

「奧澤比烏斯」則相反,內向、內斂而深層保守。

當您注意欣賞《克萊斯勒魂》的8個段落,便會發現另一個奇妙的巧合:一、三、五、七首,舒曼以「弗羅倫斯坦」性格寫作,樂曲普遍為「快速」、「積極」、具有表現力,並以小調寫作。

而二、四、六、八則為「奧澤比烏斯」性格,樂曲速度和緩、錯落有致,溫暖抒情,並以大調寫作。

 

舒曼❤️克拉拉:「克拉拉主題」

 

舒曼為了展現對克拉拉的愛,將她的名字(Clara)入樂,成為了知名的「克拉拉音型」。

「克拉拉音型」的第一種變化,為簡單的「C-B-A-A」。

但如以實際音型來看,字母 「C、A、A」 可以轉譯為音高音名,而「l」 與 「r」 字母轉化成音名「B 」與「G」,故「Clara」=「C-bB-A-G-A」。

但我們可以看到下方譜例中,「克拉拉音型」最後一音的最後一音,佐以下方小三度的「#F」,因此,「克拉拉音型」也被舒曼寫為「下降五音音型」。

 

 

 

之名音樂學者 Roger Fiske 於1964年定義「克拉拉音型」:「起始為『E』,或是含有『E』或『E』的半音之五音以上的下行音階,就是舒曼心中的克拉拉」

 

在舒曼與克拉拉相戀,卻被克拉拉之父維克被迫分開的那幾年(1836-1840),舒曼基於對克拉拉的思念與愛,更是經常於作品中寫出「克拉拉音型」。

舒曼於1838年創作的鋼琴套曲《克萊斯勒魂》,正是兩人被迫分開的時光,因此舒曼更加頻繁地使用「克拉拉音型」,以音樂抒發那心中滿滿的思念,更將他的愛寄託在隱藏的音符之中,希望克拉拉能夠看見~

仔細觀察,「克拉拉音型」在《克萊斯勒魂》的八段音樂中都有出現,時以正向,時而反向,也有雙手同時出現。出現頻率以右手外聲部(旋律)與左手低音聲部最為頻繁,成為了現在欣賞舒曼音樂時的一大樂趣~

 

席夫的開示:下行五度音程=克拉拉

我最喜愛的作品 – 舒曼

在1839年出版後不久後,舒曼曾在一封信中,稱《克萊斯勒魂》為「我最喜歡的作品」,顯見此曲深得其心。而《克萊斯勒魂》共由8首段落構成,分別是:

《克萊斯勒魂》全8曲列表

 
Title  標題 Key 調性
1. 激烈而快速的 (Äußerst bewegt 

ABA架構

從音樂弱起拍樂句中開始,帶有交錯性的節奏,兩個主要部分與抒情中間部分,全曲主要以十六分音符寫成。

2/4拍,d小調
2.很親密而不要太快 (Sehr innig und nicht zu rasch)

ABACA 架構

A部分具有柔軟、鐘聲音型的對位,間奏曲則是內聲部活躍的豐富線條。

3/4拍,降B大調
3.很激動的 (Sehr aufgeregt

ABA 架構

A 部分以黑暗中帶著緊張的感覺為特色,而B部分則是深具有舒曼的心碎又華麗風格,對位法亦深具表現力。

2/4拍,g小調
4.很緩慢的 (Sehr langsam

ABA 架構

本段落帶著令人驚訝的晚期貝多芬式的溫柔和真誠。

4/4拍,降B大調
5.很活潑的 (Sehr lebhaft)

ABACABA 架構

情緒和質感劇烈波動。A段彷彿開玩笑,又像惡作劇般的效果,如同E.T.A. 霍夫曼的文學作品般,舒曼音樂中的戲劇效果同樣非常突出。

3/4拍,g小調
6.很緩慢的 (Sehr langsam)

A(B)ACA 架構

由非常單純而緩慢的旋律開啟本段音樂,5個小節後進入帶有32分音符的戲劇化節奏結構,而如同敘事般,引領我們進入幻想的感受中。

12/8拍,降B大調
7.很急促 (Sehr rasch

ABAC 架構

本段音樂有著神似巴洛克音樂的複音風格,音樂卻更加迅速而狂熱,似乎我們感受到了舒曼那無比狂熱的情緒。

2/4拍,c小調-降E大調
8.迅速而戲耍似的(Schnell und spielend )

ABACA 架構

A 段右手部分,似乎在鋼琴上躡手躡腳地偷偷跳躍著,感覺像趣味卡通人物的形象。而B段落非常抒情而豐富。 C段落則為音樂注入了一陣深刻的悲傷。(舒曼在再現A樂譜上寫著“Mit aller Kraft”,意即「用你所有的力量」);第一主題後來舒曼運用在第一號交響曲《春》。

6/8拍,g小調

 

樂譜版本欣賞

Slåttebrekk:

00:00 – No.1*

02:41 – No.2

12:14 – No.3*

16:48 – No.4

20:57 – No.5*

23:53 – No.6

28:13 – No.7

30:25 – No.8

Endres:

33:34 – No.1

36:24 – No.2*

45:35 – No.3

49:59 – No.4

54:08 – No.5

57:28 – No.6

1:02:03 – No.7*

1:04:12 – No.8*

 

精彩演奏欣賞

 

王羽佳

 

 

 

Hélène Grimaud – 4. Sehr langsam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 前往蹦藝術 Podcas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馬上分享給更多喜愛音樂的好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