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N音樂】大人的歌劇欣賞 – 普契尼《托斯卡》(Tosca)介紹與賞析
All about Puccini’s Tosca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在紛亂的時局裡,音樂已經成為你生活中的日常?
想透過了解更多作品的背景,拓廣音樂範疇,聽懂音樂的意涵?

這一期的音樂欣賞課,將帶領大人認識經典歌劇作品。《大人社團》與蹦藝術攜手再開新班,以經典的五大歌劇為主題,讓學員透過歌劇作品與作曲家的故事,更貼近音樂的脈絡,了解音樂的內涵及巧思。你會重新認識莫札特有名的《魔笛》,詼諧逗趣的《賽維亞理髮師》《帕思夸雷先生》以及極具特色的《納布果》《托斯卡》,讓歌劇點綴你的生活,享受更多音樂的樂趣。

 

《延伸閱讀》大人的音樂欣賞課學員回饋,看他們用音樂為生活注入繽紛

《延伸閱讀》知名音樂家、導聆人林仁斌:讀懂音樂背後的故事,換來的是更多感動

《延伸閱讀》大人的音樂欣賞線上直播課程好嗎?學員真實回饋分享

 

近期課程推薦

*經典歌劇巡禮線上直播課(5/19週四下午班,共5堂):解讀五大經典歌劇,由魔笛引領進入歌劇殿堂

*大人的指揮家的風采線上直播課(7/7週四下午班,共5堂):五大全球知名最活躍管弦樂指揮家代表

*大人的第九號交響曲聯演線上直播課(8/18週四下午班,共5堂):匯集四大名家-貝多芬X舒伯特X馬勒X德弗札克

 

課程講師介紹

林仁斌老師

知名旅法長笛家:演奏、指揮、撰文、演講與音樂攝影之全方位音樂家

《蹦藝術 | BONART》網站創辦人,眾多單位邀約之資深知名音樂導聆人。

 

  • 普契尼歌劇 «托斯卡»(Tosca)

《托斯卡》(Tosca)是普契尼第五部歌劇作品,普契尼將歌劇故事背景設於法國大革命期間,講述演員托斯卡和情人卡瓦拉多西之間為了愛情犧牲生命的悲傷故事。加上之前的《波西米亞人》以及之後的《蝴蝶夫人》,這連續三部歌劇毫無疑問是普契尼所有作品中最受歡迎的,《托斯卡》更是普契尼眾多作品中,演出次數最多的一部,而〈為了藝術為了愛〉是《托斯卡》中最賺人熱淚的歌曲,也是歌劇中女高音的招牌詠嘆,悲傷至極的胸腔呼吸,那近乎窒息的歌聲,感動了無數人。在本堂課程中,林仁斌老師將帶領大人同學們從歌劇創作背景到歌劇各項知識的延伸並進行深度賞析。

 

先來一首《托斯卡》(Tosca)經典曲目,暖場一下:

瑪麗亞.卡拉絲 演唱 «為了藝術為了愛»
María Callas – “Vissi d´arte”

Puccini Tosca Act. II
María Callas at Covent Garden, 1964

«為了藝術為了愛» 義/英/中歌詞翻譯:

Vissi d’arte, vissi d’amore,

non feci mai male ad anima viva!

Con man furtiva

quante miserie conobbi aiutai.

Sempre con fè sincera

la mia preghiera

ai santi tabernacoli salì.

Sempre con fè sincera

diedi fiori agli altar.

Nell’ora del dolore

perché, perché, Signore,

perché me ne rimuneri così?

Diedi gioielli della Madonna al manto,

e diedi il canto agli astri, al ciel,

che ne ridean più belli.

Nell’ora del dolore,

perché, perché, Signore,

ah, perché me ne rimuneri così?

I lived for art, I lived for love,

I never did harm to a living soul!

With a secret hand

I relieved as many misfortunes as I knew of.

Ever in true faith

My prayer

Rose to the holy shrines.

Ever in true faith

I gave flowers to the altar.

In the hour of grief

Why, why, Lord,

Why do you reward me thus?

I gave jewels for the Madonna’s mantle,

And songs for the stars, in heaven,

That shone forth with greater radiance.

In the hour of grief

Why, why, Lord,

Ah, why do you reward me thus?

我為了藝術而生,為愛而活

我從未傷害過任何生靈!

我總是暗中

悄悄解救 許多不幸的生命。

我信仰虔誠,

祈禱聲能在聖殿中

上達天聽。

我信仰堅貞,

在教堂祭壇裡獻上鮮花。

可為何在這悲痛的時刻,

上主啊,

為何祢給我這般回報?

我用珠寶妝點聖母的長袍,

也將我的歌聲,獻給在天空中

閃耀無比的星辰

在這悲痛的時刻,

為何 為何,上主啊,

為何祢給我這般的回報?

卡拉絲所演唱的版本,一直是筆者心中永遠的經典。

在這份1964年難得的柯芬園現場錄影中,請大家注意欣賞詠嘆調中的最後一句歌詞(2:42開始)「ah, perché me ne rimuneri così?」(為何祢給我這般的回報?)。

當卡拉絲演唱到這邊時,大膽地使用胸腔呼吸,歌聲裡充滿悲情與無奈,甚至帶著淚水…她讓歌唱裡的情緒達到頂點,而不在只是侷限在「美聲唱法」的範疇。我認為卡拉絲的詮釋遠遠超越了聲樂技巧,而直達最深層的情感表現,所以她的 Tosca 能才這麼多年長據人心,甚至被譽為「永遠的Tosca」。


創作源起

 

《托斯卡》(Tosca)是普契尼的第五部歌劇作品,加上之前的「波西米亞人」、以及之後的「蝴蝶夫人」,這三部歌劇無疑是普契尼所有作品中最受到歡迎的。

 

普契尼歌劇創作年表:

  • 1884年:《群妖圍舞》(Le Villi
  • 1889年:《埃德加》(Edgar
  • 1893年:《瑪儂·雷斯考特》(Manon Lescaut
  • 1896年:《波希米亞人》(La bohème
  • 1900年:《托斯卡》(Tosca
  • 1904年:《蝴蝶夫人》(Madama Butterfly
  • 1910年:《西部女郎》(La fanciulla del West
  • 1917年:《燕子》(La rondine
  • 1918年:《三合一歌劇》(Il trittico
  • 1926年:《杜蘭朵公主》(Turandot

 

《托斯卡》將故事背景設於法國大革命期間,講述演員托斯卡和情人卡瓦拉多西之間為了愛情犧牲生命的故事。

1890年,當普契尼觀看了法國劇作家薩爾杜為有名的女演員薩拉·貝爾納德所作的悲劇托斯卡後深受感動,並立即產生了為之譜曲的願望。

當時普契尼手上仍在進行著另一部歌劇波希米亞人》的音樂創作,因此《托斯卡》被暫時擱置。到了1895年差不多結束了《波希米亞人》的全部作曲後,普契尼才委託劇作家開始創作《托斯卡》的歌劇腳本。

托斯卡》(Tosca)是普契尼的3幕歌劇,劇本由伊利卡(Luigi Illica)和契亞克薩(Giuseppe Giacosa)改編自法國劇作家薩爾杜(Victorien Sardou)的同名戲劇。於1900年1月14日在羅馬科斯坦茲劇院作首次演出。

【關於首演】

》( Tosca)於1900年1月14日羅馬科斯坦茲劇院作首次演出,指揮是托斯卡尼尼

 

*以上資料整理於網路以及維基百科


【原著劇情】

看懂歌劇~先了解原著背景(原著劇情資料整理自音樂作家 夏爾克之部落格文章-【托斯卡(普契尼歌劇)/原著,劇情與動機】及維基百科「拿破崙戰爭」)

普契尼歌劇《托斯卡的原著是義大利作家薩爾都(Victorien Sardou, 1831∼1908)的五幕悲劇,普契尼找上《蝴蝶夫人》和《波西米亞人》的編劇搭檔伊利卡(Luigi Illica)和契亞克薩(Giuseppe Giacosa),花了三年時間將五幕戲劇濃縮為三幕七景歌劇,背景設定為1800年6月17-18日的羅馬。當時歐洲社會因為拿破崙發動戰爭而處在動蕩不安之局勢。

 

關於「拿破崙戰爭」,主要有以下三種說法:

ㄧ、1799年11月9日–拿破崙自霧月政變奪得政權,成為第一執政官。

二、1803年5月13日–英法兩國結束了從1792年到1814年間短暫的和平,開啟了跨海戰事。

三、1804年12月2日–拿破崙稱帝,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

當時義大利因為戰爭因素,被分為許多小國意大利長期以來被分為若干小國:羅馬教皇統治了義大利的教皇國。

繼法國革命之後,拿破崙統治下的法國軍隊於1796年入侵意大利,於1798年2月11日進入羅馬,當時幾乎空城並共同建立共和國。

1799年9月,保護共和國的法國人退出了羅馬。

當法國人離開時,拿坡里王國(Kingdom of Naples)的軍隊佔領了這座城市。

而羅馬有一個安傑羅提家族,在義大利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家族族長原也是封建的保守派,但投向拿破崙,就成為了新成立的羅馬共和國的領事。

安傑羅提家族族長在某個宴會場合看到英國公使夫人時,他嚇了一跳:眼前這位夫人這他之前曾在倫敦遇到的高級妓女:愛瑪。這位美麗的夫人愛瑪極有手腕,不僅釣到了英國公使老公,還成為了當時拿坡里王於羅馬社交圈紅人,得到拿坡里王妃的信賴。但她唯一害怕的是自己身為妓女的過往被揭穿… 現在她遇到了舊識安傑羅提,著實令她不安…

於是愛瑪想要派刺客去殺掉他,但因為安傑羅提畢竟是族長,身旁有隨扈而苦無機會。

1800年5月,當時法國軍事領導人拿破崙再一次帶著他的部隊攻擊義大利。 6月14日,這支軍隊在「馬倫哥會戰Bataille de Marengo,1800年6月14日))與奧地利軍隊對戰,他成功將奧地利軍隊逐出義大利。此役的勝利再次鞏固了拿破崙的軍事地位。 隨著戰事延燒,拿破崙軍隊延續「馬倫哥會戰勝利並長驅直入征服了羅馬,此時羅馬市內共和主義者又再次活躍主政。

屬於封建保守派的拿坡里王妃非常擔心,她派出了自己的心腹斯卡皮爾男爵,當祕密警察總長,去羅馬逮捕共和主義者。

羅馬城內的那不勒斯人即將放棄羅馬,就而在羅馬即將再次崩潰時,心繫心頭之患未除的公使夫人愛瑪得到拿坡里王妃協助,發出格殺令懸賞重金要殺安傑羅提。

斯卡皮爾男爵此間抓了不少人,都送去了絞刑台,但就是抓不到躲在羅馬的安傑羅提。

安傑羅提家族也為了要救族長而積極謀略:弟弟想辦法買通獄卒放他出來,妹妹還要他逃獄後就逃到家族教堂:聖安德烈第拉瓦雷教堂。她會進一步支援讓哥哥換裝逃出去。

而這份逃亡計畫就在1800年6月17日進行。安傑羅提真的逃了出來並來到了聖殿。

進入聖殿中,有一個大壁畫還沒完成用布蓋著,還有一些作畫的器具,不一會,他遇見了於教堂內畫壁畫的畫家卡瓦拉多希~

就從這裡開始,原著銜接進入了歌劇《托斯卡》開始之劇情…


歌劇資訊(整理自維基百科《托斯卡

三幕七景歌劇
音樂:賈柯摩‧普契尼
劇本:Luigi Illica Giuseppe Giacosa
首演:1900114日羅馬Costanzi劇院
演奏時間:第一幕45分、第二幕40分、第三幕30《劇中主要人物》
弗洛莉亞.托斯卡(Floria Tosca) ..............女高音
卡瓦拉多西(Mario Cavaradossi) ..............男高音
史卡畢亞(Barone Scarpia) ...................男中音
安傑羅第(Cesare Angelotti)..................男低音
教堂守衛/....................................男中音
史波雷塔(Spoletta) .........................男高音
夏羅內(Sciarrone)..........................男低音
警衛/. .....................................男低音
牧童/....................................童聲女高音

 

【歌劇分幕劇情】

第一幕 1800年,羅馬 

越獄逃脫的政治犯安吉羅提(Cesare Angelotti,男低音)衝進聖安德烈第拉瓦雷教堂(Church of Sant' Andrea della Valle)內的阿塔凡蒂侯爵家的禮拜堂,他剛剛躲好,一個老教堂執事蹣跚的走進來,祈禱的鐘聲響起。 

不久,在教堂內畫壁畫的畫家卡瓦拉多希(Mario Cavaradossi,男高音)進來,他掀開畫布,繼續畫以安吉羅提的姐姐-侯爵夫人瑪格達萊娜為形象的瑪利亞(Mary Magdalene)。卡瓦拉多希從懷中拿出自己的情人女歌手托斯卡(Floria Tosca,女高音)的小肖像來跟畫像比較,一個是黑色的眼珠,一個則金髮碧眼,卻同樣的美麗Recondita Armonia,奇妙的和諧。此旋律後來變成了侯爵夫人瑪格達萊娜的動機一旁的教堂執事抱怨著離開。安吉羅提從禮拜堂中露出了臉,他很高興能夠和以前的同志卡瓦拉多希再次見面,卡瓦拉多希激動的拿食物給他,當聽到托斯卡的聲音,安吉羅提趕緊又藏起來。

托斯卡是一個忌妒心很強的女人,她總是疑心卡瓦拉多希背著她跟別的女人來往。看到畫中藍色眼睛的侯爵夫人她更有了懷疑的理由(Mario! Mario! Mario!),卡瓦拉多希微笑著向她解釋讓她平靜下來(Qual`occhio al Mondo),並說定晚上音樂會後在他郊外的小屋再見。

托斯卡走後卡瓦拉多希招呼安吉羅提出來,告訴他自己小屋的去路,並說如遇危險可以躲在花園的古井中。外面響起了通知有人越獄的砲聲,兩個人立刻離開教堂。

同時,教堂執事帶著唱詩班的孩子們進來,他們喧鬧著,因為有人說羅馬軍隊已把拿破崙(Napoleon)趕出了意大利。當前來搜尋安吉羅提的秘密警察局長斯卡皮亞男爵(Baron Scarpia,男中音)出現時,大家都安靜下來,他在侯爵家的禮拜堂裡發現了侯爵夫人的扇子以及吃完食物的空盒子(此時奇妙的和諧之旋律再度出現),而牆壁上的瑪利亞畫像則告訴了他畫這幅像的人就是卡瓦拉多希。

托斯卡由於不放心又回來找卡瓦拉多希,但卻遇到曾經垂涎於她的斯卡皮亞,她的臉上露出厭惡的表情,但心懷詭計的這位警察局長熱情迎上前向她問好。斯卡皮亞把自己剛剛找到的侯爵夫人的扇子拿給托斯卡看,並極力的添油加醋,認為卡瓦拉多希背叛自己的托斯卡流著眼淚發誓要報復。托絲卡離開,教堂裡漸漸人多起來,人們來做禱告。斯卡皮亞派人跟踪托斯卡,看著這個逐漸落入他圈套的女人,斯卡皮亞不禁冷笑起來,那聲音令人毛骨悚然(Va,Tosca!)

 

第二幕 法內斯宮殿(Farnese Palace)

在法內斯宮殿(Farnese Palace)樓上的秘密警察局長的房間裡,斯卡皮亞一邊吃飯一邊幻想著能夠按照自己意願征服托斯卡時的那種病態的快感(Ha pi Forte Sapore)。這時跟踪托斯卡的人回來,他報告說沒有發現安吉羅提,但抓來了卡瓦拉多希。

樓下正在舉行皇家慶祝活動,傳來了托斯卡的歌聲,音樂會結束後,托斯卡上來,斯卡皮亞吩咐將卡瓦拉多希帶到隔壁的房間。

聽到驕傲的卡瓦拉多希受到酷刑所發出的呻吟聲,托斯卡再也受不了了,她說出了安吉羅提的藏身之處。

卡瓦拉多希被帶出來,意識到發生了什麼後他嚴厲的指責托斯卡。這是一個官員衝進來說拿破崙打贏了戰爭(Battle of Marengo),卡瓦拉多希情不自禁的歡呼勝利(Vittoria!)。 斯卡皮亞命令將他押入大牢。

看看托斯卡,斯卡皮亞邪惡的微笑著走向她,向她表示她可以用自己來換得卡瓦拉多希的生命,托斯卡推開他。「妳向我要一條命,我卻只要求妳片刻…,」,斯卡皮亞無恥的淫念讓這可憐的女人在心中向上帝訴求,為何她的命運如此悲慘(Vissi d`arte,為了藝術為了愛)。

此時一個秘密警察進來報告說在圍捕過程中安吉羅提自殺了。托斯卡低著頭臉色蒼白,內心下了決定,她對斯卡皮亞表示願意屈服,斯卡皮亞答應托斯卡只會以形式上的處決卡瓦拉多希,之後再暗地裡再將他們放走,托斯卡則要求他再寫一張通行證給他們。

當斯卡皮亞簽字並欲一親芳澤時,托絲卡便拿起桌上的一把餐刀刺進斯卡皮亞的身體:「這就是托斯卡的吻」。並從他漸漸堅硬的手中拿出通行證,在他的頭便點了一根蠟燭,放一個小十字架在他的胸口,托斯卡逃離房間。

首演之原作海報,描繪第二幕的劇情:

 

第三幕 教堂

處決日的清晨,教堂的鐘聲響起,卡瓦拉多希絕望的思念著托斯卡(E lucevan le stelle,今夜星光燦爛),便以他身上唯一值錢的戒指來賄賂了一個獄卒要他送張告別的紙條給托斯卡,不久托斯卡跑進來,她告訴卡瓦拉多希自己殺死斯卡皮亞的經過,兩個人描畫這美好的未來。

執行槍決的士兵來把卡瓦拉多希帶走,托斯卡要他假裝自己中彈了倒地,然後一起逃走。

以為士兵們所開的是空砲彈,托斯卡在執行官離開後跑到卡瓦拉多希的身邊催他快起來,卻發現情人一動不動,胸口不斷流出鮮紅的血,這時她才明白自己受了騙。

托斯卡悲痛吶喊,抱著愛人的屍體悲痛欲絕。而發現斯卡皮亞被謀殺的衛兵此時已趕過來逮捕托斯卡。對卡瓦拉多希遺體告別後,托斯卡從行刑台高塔邊翻身一躍而下自殺,追隨情人而去...(普契尼在此以(今夜星光燦爛)的主題來作為歌劇當終曲)
(全劇終)

劇中第一幕的場景:聖安德肋聖殿(Church of St. Andrew of the Valley)。

此教堂位於羅馬 Piazza Vidoni, 6 (點按左側有Google Map連結…XD)。1590年破土興建,1600年竣工。1608年時重新啟動更華麗宏偉的改建計劃,至1650年完成聖堂的內部結構,真的由內至外都非常華麗,大家於下方圖片中欣賞:

聖安德肋聖殿(Church of St. Andrew of the Valley)
整體外觀 – 聖安德肋聖殿(Church of St. Andrew of the Valley)

 

教堂巴洛克式建築立面 - 聖安德肋聖殿(Church of St. Andrew of the Valley)
教堂巴洛克式建築立面 – 聖安德肋聖殿(Church of St. Andrew of the Valley)

 

教堂內部 - 聖安德肋聖殿(Church of St. Andrew of the Valley)
教堂內部 – 聖安德肋聖殿(Church of St. Andrew of the Valley)

 

精緻繪畫之天花板 - 聖安德肋聖殿(Church of St. Andrew of the Valley)
精緻繪畫之天花板 – 聖安德肋聖殿(Church of St. Andrew of the Valley)

 

教堂天井 - 聖安德肋聖殿(Church of St. Andrew of the Valley)
教堂天井 – 聖安德肋聖殿(Church of St. Andrew of the Valley)

 

教堂內部場景圖(點按)


關於《托斯卡》的冷知識

(一)中西時間點對比

在網路上,有許多網友們討論過關於《托斯卡》的歌劇各項劇情延伸與年代比較,引發奇想,筆者至中央研究院《兩千年中西曆轉換網站,輸入推算出歌劇《托斯卡劇情發生的時間點 – 西元1800年6月17日,是清仁宗嘉慶5年(歲次庚申)閏4月25日。

然後還知道了劇情發生那天,其實是星期二…XD

(二)滿月!?下弦月!? 星光燦爛!? 月光皎潔!?

第一幕在教堂中,托斯卡與卡瓦拉多希相約晚上見面,托斯卡還提到「今晚是滿月」、「讓我們共飲於夜間,花朵十分芬芳」…

但從「http://astropixels.com」網站上,可以查詢各年份之月亮,我們可以在網站上查到西元1800年6月份的滿月是6月7日。

所以當男主角卡瓦拉多希在17-18日即將行刑前唱著«E lucevan le stelle»(今夜星光燦爛)時,如果按照史實月相,那麼其實他所見到的,應該是只有部分月亮可見的「下弦月」…

 

月相可以追溯~至於「星光是否真的燦爛?」,真的無法考據了~

 

(三)紅白大對抗!? – 卡拉絲的托斯卡戲服

有別於1899年首演海報中的托斯卡穿著純白戲服,卡拉絲著名的托斯卡戲服,是酒紅色絨布穿綴著點點寶石,非常華麗的女高音裝扮:

1899年首演海報中的托斯卡

 

歌劇 Tosca (1899年宣傳海報) 第二幕場景
歌劇 Tosca (1899年宣傳海報) 第二幕場景

卡拉絲的著名紅色托斯卡戲服:

 

"這套著名的「托斯卡」"Tosca"

 

這套著名的「托斯卡」"Tosca" 紅色戲服由 Marcel Escoffier 設計。卡拉絲於1964年柯芬園(Covent Garden in London 1964)、 1965年巴黎歌劇院(Opera National Paris 1965)與1965年大都會歌劇院(Metropolitan Opera House New York 1965)之製作,均穿著此戲服。
這套著名的「托斯卡」”Tosca” 紅色戲服由 Marcel Escoffier 設計。卡拉絲於1964年柯芬園(Covent Garden in London 1964)、 1965年巴黎歌劇院(Opera National Paris 1965)與1965年大都會歌劇院(Metropolitan Opera House New York 1965)之製作,均穿著此戲服。

永遠的托斯卡 – 瑪麗亞.卡拉絲(1953)

托斯卡》當然要聽卡拉絲的版本😊
以下是筆者已經幫大家整理好之音軌檔案(真的好佛心♥)~大家
只要點按音軌之時間軸,便會自動播放該段音樂喔~


普契尼三幕歌劇«托斯卡» 1953年經典錄音
卡拉絲, 史蒂方諾, 拉斯卡拉歌劇院

Giacomo Puccini (1858-1924) – Tosca 
Opéra in Three Acts Act 1 

點按曲目後的時間軸,可以直接欣賞該曲目

1- « Ah! Finalmente! » (00:00) 
2- « Dammi i colori... Recondita armonia » (5:24) - famous passage 
3- « Gente là dentro! » (9:51) 
4- « Mario..Mario..Mario » (11:02) - famous passage 
5- « Ah, quegli occhi! ... Quale occhi al mondo può di paro » (17:58) 
6- « E buona la mia Tosca » (23:05) 
7- « Un tal baccano in chiesa! » (28:02) 
8- « Tutto è chiaro ... Tosca? Che non mi veda ... Mario! Mario! » (31:24) 
9- « Ed io venivo a lui tutta fogliosa » (34:28) 
10- « Tre sbirri » (38:32) - famous passage 

Act 2 
11- « Tosca è un buon falco » (42:36) 
12- « Ha più forte » (45:39) 
13- « Meno male! » (47:56) 
14- « Dov'è dunque Angelotti? » (51:12) 
15- « Ed or fra noi parliam da buoni amici » (53:12) 
16- « Orsù, Tosca, parlate » (57:11) 
17- « Basta,Roberti » (1:00:13) 
18- « Nel pozzo... Del giardino » (1:01:37) 
19- « Se la giurata » (1:05:29) 
20- « Vissi d’arte » (1:09:04) - famous passage 
21- « Vedi, ecco, vedi » (1:12:18) 
22- « E qual via scegliete? » (1:15:57) - famous passage 

Act 3 
23- « Lo de’ sospiri » (1:22:26) - famous passage 
24- « Mario Cavaradossi? » (1:28:00) 
25- « E lucevan le stelle » (1:31:05) - famous passage 
26- « Ah! Franchigia a Floria Tosca » (1:34:49) 
27- « O dolci mani » (1:37:22) 
28- « E non giungono » (1:42:14) 
29- « Com'è lunga l’attesa! » (1:44:40) 
30- « Presto! su, Mario! Andiamo! Andiamo!, Su! » (1:46:54) 

Cast
Floria Tosca : Maria Callas 
Mario Cavaradossi : Giuseppe Di Stefano
Scarpia : Tito Gobbi Cesare
Angelotti : Franco Calabrese 
Spoletta : Angelo Mercuriali 
Sagrestano : Melchiorre Luise 
Sciarrone/Carceriere : Dario Caselli 
Pastore : Alvaro Codova 
Maestro del coro : Vittore Veneziani 

Orchestra Del Teatro Alla Scala, Milano 
Direttore : Victor De Sabata 

Mono recording in 1953 
Label : EMI (recording of the Century)

1964年9月02日 Maria Callas 與 Tito Gobbi 於英國柯芬園現場(完整第二幕)

卡拉絲最後一套《托斯卡》錄音(1965)

Floria Tosca: Maria Callas, soprano
Mario Cavaradossi: Carlo Bergonzi, tenor
Baron Scarpia: Tito Gobbi, baritone
Cesare Angelotti: Leonardo Monreale, bass
Spoletta: Renato Ercolani, tenor
Il sagrestano: Giorgio Tadeo, bass
Sciarrone: Ugo Trama, bass
Un carceriere: Leonardo Monreale, bass
Un pastore: David Sellar, tenor

 

完整版歌劇欣賞

 

筆者推薦

《托斯卡》歌劇電影

 

 

 

 

【附錄】Franco Corelli sings ToscaAct 3: “E lucevan le stelle”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馬上分享給更多喜愛音樂的好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