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N音樂】淺談白遼士交響詩:《哈洛德在義大利》
Hector Berlioz: “Harold en Italie”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一首由中提琴擔任主奏樂器的交響曲
1832年的白遼士畫像
白遼士:哈洛德在義大利
Hector Berlioz: Harold in Italy
美酒、鮮血、喜怒交織,相互陶醉,美樂至成。(Wine, blood, joy and rage miingle in mutual intoxication and make music together)~白遼士就是以如此詞彙描述他這首以中提琴為主奏樂器之交響詩《哈洛德在義大利》。
樂曲邀約由來是1833年,音樂史上最重要的小提琴家之一:帕格尼尼(Niccolo Paganini)因為獲得了一把非凡的史特拉底瓦里(Stradivarius)中提琴,因為想要一曲能與樂器比美之新曲,他希望白遼士能為他量身定做譜寫新曲。
但當帕格尼尼之後看到白遼士的初稿時,卻因樂曲不似協奏曲,無法讓中提琴獨秀與舞台上而更近似於交響樂,因而感到很失望。
帕格尼尼說:「我希望能在舞台上連續獨奏演奏」。
「但白遼士將這首曲子寫得更像是一首交響樂,僅其中一些段落以中提琴獨奏為特色。」
於是帕格尼尼失望卻友善地拒絕演奏這首曲子。
然而,五年後當他親自出席樂曲演出音樂會現場聽到這部作品的演奏時,帕格尼尼在現場被音樂感動到無以復加,讚賞不絕,認為白遼士在音樂造詣上遠遠超越自己,令他無比雀躍。
慷慨贊助白遼士
白遼士(Hector Berlioz, 1803–1869)應帕格尼尼之邀,為他量身訂做中提琴與樂團獨奏曲《哈洛德在意大利》(Harold in Itaty),帕格尼尼卻以為不夠炫技而不列為常備曲目。(筆者補充:當時帕格尼尼獲得一把史特拉第瓦里製作的頂級中提琴,卻發現「沒有適合的中提琴曲目可以拉」,在聽過白遼士的《幻想交響曲》(Symphonie fantastique) 以後,帕格尼尼對他的作曲才華大為讚賞,便邀請白遼士為自己創作一首「中提琴協奏曲」。 沒想到帕格尼尼在看過樂曲的手稿以後卻感到失望,他認為中提琴炫技的程度不夠高,表現的機會也不夠多,超過三分之一的時間獨奏家只能站在台上聽著管絃樂團演奏…這,果然太不『帕格尼尼』啦XD)
但晚年的帕格尼尼欣賞過白遼士《哈洛德在意大利》現場音樂會後,大受感動。他告訴白遼士,這是他這輩子聽過最感動的音樂,並大大恭維白遼士是貝多芬以後最偉大的作曲家,會後更親吻了白遼士之手,讓作曲家備感榮幸。
作曲家的回憶
根據白遼士的回憶,故事是這樣的:「帕格尼尼得到一把頂級中提琴,於是煽動我寫了《哈洛德在意大利》。雖然之前已經演出過好幾次,不過他都沒有來,所以其實他對這首作品還不是很熟悉,那天音樂會是第一次聽到。
音樂會剛結束,我大汗淋漓、筋疲力盡到渾身發抖,這時帕格尼尼帶著他的兒子阿基利斯來到樂隊邊門探望我,一邊誇張地比畫著。由於他最終死於喉部感染,這時他幾乎完全失聲了,只有周圍環境極度安靜時,他的兒子才能聽到他的隻字片語,然後猜測他要說什麼。他對孩子做了個手勢,孩子爬上一張椅子把耳朵湊近他的嘴,仔細地聽著。
然後阿基利斯下來,轉身對著我說:“先生,我爸爸想讓我告訴您,他生從來沒聽過令他如此感動的音樂會。您的音樂完全征服了他,他簡直想跪在地上感謝您。”聽到這些奇怪的話,我感到很尷尬,但帕格尼尼抓住我的手臂,掙扎地發出聲音:“是的,是的!”他把我拖上了舞台,那兒還有許多樂手,他當場跪下,吻了我的手。我無須描述當時我是多麼驚惶失措,只要敘述事實就夠了。」
幾天後,經濟狀況不佳的白遼士收到來自帕格尼尼的大額捐款兩萬法郎,更是讓他訝異地無法置信,感激在心。晚年的帕格尼尼也許感受到白遼士音樂內涵,在作曲的領域遠超過自己的才華,相信就是這種惜才之心,讓他如此喜愛白遼士。
樂器解說篇
什麼是中提琴?
維基百科:中提琴頁面
小提琴與中提琴.身材比一比
中提琴的體積比小提琴大了約七分之一,定弦音高亦不同:(小提琴:G-D-A-E)(中提琴:C-G-D-A)。以同尺寸的樂器來說,中提琴比小提琴價格稍貴一點點,大約1.25倍,但當然以實際不同品牌各自定價為主,此為一般來說之狀況。
中提琴樂器介紹
作為比較,小提琴介紹登場~
接下來更進一步,交響樂團中的小提琴 Violins in Orchestra
接著,是樂團中的中提琴解說影片
管弦樂家族樂器音域對照表
關於首演
《哈洛德在義大利》首演於1834年,巴黎。當時應邀擔任中提琴獨奏音樂家,是當時知名的中提琴家克雷蒂安.烏爾漢(Chrétien Urhan, 1790-1845),他是當時巴黎歌劇院樂團中提琴首席,也是作曲家與管風琴演奏家。根據資料,克雷蒂安.烏爾漢使用的樂器是特別製作的五弦中提琴。
樂曲簡說
《哈洛德在意大利》是音樂史上的名作, 靈感來自拜倫的長詩《恰爾德·哈洛德遊記》(Childe Harold’s Pilgrimage)。拜倫的長詩一共四章。詩人熱切關注人民的鬥爭,焦慮着人民未來的命運與前途,懷抱着從事英雄事業的理想。詩人在哈羅爾德的形象里,反映出自己生活與性格的某些特點:高傲冷漠,放蕩不羈,對上流社會的憎惡和鄙視等。 柏遼茲的中提琴協奏曲“哈羅爾德在意大利”也有四章。第一樂章是“哈羅爾德在山中”。開頭略帶憂鬱的賦格段展開,如同一個漫步在山中的人的思索,大自然的美景撫慰了他的心靈,他逐漸感覺到周圍一草一木的溫柔,最終感受到心中平靜然而巨大的歡樂,中提琴演奏的代表哈羅爾德的固定樂念,最終也加入到象徵了另一段歡樂的賦格段當中。 第二樂章標題是“朝聖者的進行曲”。樂隊描繪了唱着晚禱緩緩行進的朝聖者的隊伍,中提琴固定樂念在中段的進入,就好像一個在旅館中輾轉難眠的旅行者,聽着外面的歌聲,獨自默念的祈禱。這一個樂章靜謐如同夜的音樂,很多人都認為是伯遼茲最動人的音樂,連幻想交響曲中描繪的夏日黃昏都無法超越。 第三樂章是登山者的小夜曲。樂隊演奏的是意大利民歌風格的旋律,純樸濃郁的木管模仿了意大利的風笛。田園風光,固定樂念形成了對位,相互纏繞,結束在一片迷失的安寧當中。 第四樂章是“強盜的縱酒狂歡”,類似於幻想交響曲當中的巫魔會。中提琴回憶前面樂章的動機,屢次被粗野的打斷,樂隊逐漸陷入了瘋狂和混亂,但是中提琴堅定而勇敢地回到了朝聖者的進行曲的主題。中提琴在結尾演奏的代表哈羅爾德的固定樂念,但這一絲鄉愁,結束了整個旅程。
樂章介紹
第一樂章:慢板(哈洛德在群山間,憂鬱、幸福與歡樂的場景)
第一樂章概述了概述了從憂鬱到幸福,最終到歡樂的過程。樂章開始時,由平靜逐漸發展,木管樂器不確定的旋律逐漸瀰漫著不安定的氛圍,中提琴出現,完整地呈現為哈洛德主題,即「固定樂思」(Idée fixe)。樂章情緒繼續上升到歡快的狀態,充滿活力的、不屈不撓的快板緩和下來,中提琴保持固定的意念,在加速的勢頭使樂章結束之前,它現在適合另一個賦格曲。
(3:38)中提琴出現「固定樂思」(Idée fixe)
第二樂章:稍快板(朝聖者的進行曲)
第二樂章是「朝聖者的進行曲」,以其大膽的轉調而著稱,每個轉調都以兩個鐘聲的敲響為標誌。樂曲就由靜謐的號角聲與弦樂極弱ppp長音開啟。
本樂章靜謐如同夜晚之音樂,很多人都認為是白遼士最美而動人的音樂之一,甚至認為連《幻想交響曲》中描繪的鄉林美景都無法超越。
第三樂章:相當快的快板(亞布魯茲來的山村居民給他戀人的小夜曲)
第三樂章描寫著登山者的小夜曲。樂團以具有義大利民歌風格的旋律,純樸濃郁的木管樂器在愉快的節奏之下,模仿了類似風笛的多重複音旋律,並帶來令人愉悅的田園風光。中提琴將再次演奏具有變化的「固定樂思」(Idée fixe),整個樂章在非常平和且具有山區號角音樂風格的溫暖中結束。
第四樂章:瘋狂的快板(強盜們的狂歡,前述情景的追憶)
第四樂章以具有爆發力的表現直接將樂曲帶入具有「強盜的縱酒狂歡」之意向,風格也接近於《幻想交響曲》第五樂章的女巫夜之夢狂亂場景。由中提琴所代表的主人翁代表著明確的第一人稱,數次被樂團的強奏粗魯地打亂,隨著一次又一次的狂亂,樂曲也漸漸失控,進入一連串的瘋狂之中。最後在銅管演奏的激烈風格中,作曲家的的懷舊回憶也將結束,中提琴回到「朝聖者進行曲」與哈洛德之「固定樂思」的陳述之後,結束全曲。
音樂會演奏版本
Berlioz: Harold en Italie ∙ hr-Sinfonieorchester ∙ Antoine Tamestit ∙ Eliahu Inbal
Nobuko Imai(今井信子)playing Harold in Italy (Berlioz), October 2020, Tokyo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