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N音樂】特約專訪 維也納愛樂長笛首席 – 奧爾
Interview of Walter Auer Principal Flutist of the Vienna Philharmonic Orchestra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關於維也納愛樂長笛首席這樣的雲端人物,我們總是有太多想像;請看蹦藝術 | BONART 執行長林仁斌老師如何訪問奧爾,慢慢拉近長笛明星與我們的距離,藉由認識他的學習與觀念,讓我們產生進步的動力~

寫在訪問前

首先感謝博凱樂器邀請維也納愛樂長笛首席 – 奧爾(Walter Auer)來訪台灣,北中南大師班以及於台北蘆洲功學社舉辦獨奏會,讓我們能夠近身欣賞這位國際知名交響樂團首席風采。而這次蹦藝術 | BONART 執行長林仁斌老師也有幸能與奧爾見面,暢聊他的學習經驗與音樂觀念,在此篇文章中化為文字與大家分享。也感謝旅奧長笛家謝佩珊在本次活動中所給予的各項協助。

維也納愛樂長笛首席 奧爾(Walter Auer)與蹦藝術執行長林仁斌老師訪問合影留念

 

來自克恩頓邦

奧爾來自奧地利最南的觀光避暑勝地:克恩頓邦(Carinthia),在下克恩頓的克拉根福盆地坐落著該邦美麗的克恩頓邦首府克拉根福,由於被眾多的湖泊環繞,是一個著名的避暑勝地。長笛家 Johannes von Kalckreuth 是他的第一位授業恩師。其後奧爾曾於薩爾茲堡的莫札特音樂學院追隨長笛名家 馬丁.寇伏勒(Michael M. Kofler)學習。再之後奧爾考入柏林愛樂的卡拉揚音樂學院,成為柏林愛樂培育的年輕長笛演奏家,與柏林愛樂前長笛首席 Andreas Blau 學習長笛。接著他再赴瑞士巴塞爾(Basel)追隨長笛大師 尼可萊(AurèleNicolet, 1926-2016)學習,完成了他豐富完整的長笛學習歷程。

奧爾(右)與他的第一位長笛教授 Johannes von Kalckreuth(中間)合影留念

奧爾(左)與他的第一位長笛教授 Johannes von Kalckreuth(中間)合影留念
奧爾(左)與他的第一位長笛教授 Johannes von Kalckreuth(中間)合影留念

奧爾專訪(照片攝影:謝佩珊)

由於是第一次見面,奧爾慢慢地認識蹦藝術與訪談文章方向,先聆聽我介紹的訪問大綱。

 

我希望這篇專訪的目的,是讓更多讀者認識奧爾,希望讓「維也納愛樂長笛首席」這樣響噹噹的黃金稱謂,多一些故事性與「人的味道」,這樣我們能夠能夠拉近他與讀者的距離,讀者們也更能認識這位當今樂壇長笛界的頂尖人物~

 

了解完我的訪談目的與大致方向之後,我們的談話便逐漸自然地開展:

 

無心插柳 開啟長笛之路

林仁斌(以下簡稱林):您為何會選擇長笛作為學習的樂器呢?

奧爾(以下簡稱奧):其實並不是我選擇了長笛!(笑)

 

我4歲開始學習音樂,大約6歲小學時我開始學習吹奏直笛。然後就一路學習到初中。

 

林:嗯嗯,然後呢?

奧:國中時我換了學校跟環境,到了 Bayerham 這邊念書,於是媽媽就詢問新老師,要不要讓我改個樂器?老師建議我可以改吹長笛。因為當時老師在我們家鄉是最有名望的老師,他也任教所有樂器項目,從小號到小提琴都能教~他為我選擇了長笛,也因此就開始了長笛學習之路。 

林:原來如此。

奧:當時記得我可能只有10歲左右,既然老師選擇了樂器,我也就順從他,感覺上在亞洲應該也是會這樣聽老師建議的吧~

林:的確,老師的建議在學生時代真的非常重要。

奧:現在回想起來,或許我在那時就展現了對於木管樂器的演奏能力,所以應該也不是太困難的選擇~(笑)

林:那開始學習長笛之後,你感覺喜愛這樣樂器嗎?

奧:當然~我有很棒的老師。雖然現在回想起來,年少時有些學習步驟不一定都是絕對的正確,但我非常珍惜那段學習的時光。

 

奧:稍長進入音樂院學習後,大概16歲時吧~也有段時間想改學雙簧管。不過我後來醒悟…現在才想要更換樂器,似乎太晚了!所以這畢竟是年輕時的一段幻想曲,哈哈~(笑)

 

立定志向

林:那你何時決定要成為專業的音樂家?確定要走音樂這條路的呢?

奧:大概是14歲時吧~那時我正追隨老師 馬丁.寇伏勒(Michael M. Kofler)學習,在他的建議下,我正式地思考著音樂家這條路。當時也沒有任何人能告訴我下這決定未來會是如何,但就是與他學習期間,我慢慢地下定決心走這條路,到最終我成為職業音樂家的現在。

林:現在看來,您的決定下得非常早。

奧:是的,非常幸運。每個人在學生時期都或多或少面對這樣的抉擇點,尤其是越多才多藝的學生,對許多事物的高度興趣,經常會出現選擇障礙;我也認為在現代資訊這麼豐富與充斥各種可能性之環境,對孩子們來說,選擇一定是越來越困難的事情。

但是找對目標,尤其是要徹底為目標燃燒自己,我認為是非常重要的~

林:那在你年輕時,你的練習時數大越是多少呢?(偷笑)

奧:小時候我也跟大家一樣,在父母監督之下練習,其實練得不多,也許一天半小時…(笑)

 

林:呵呵

奧:但當然進入音樂院後,年紀也漸長(15,16歲),練習時間當然也該大幅度增加,每天2-8個小時,取決於我想做什麼,練什麼。

 

林:所以我們現在聊到你進了音樂院,也下定志向要成為音樂家,那接下來您是如何走向管弦樂團之路的呢?

奧:噢~這個過程是我念完音樂院,進入大學階段的事情了。

林:那您大約在音樂院念了幾年?大學階段唸了幾年呢?(顯示為打破沙鍋問到底…XD)

奧:音樂院四年,大學部分在我們這邊比較複雜一點,我還在念薩爾茲堡音樂院時,就同時開始了維也納大學教程的學習,我也擁有正式的教師資格。所以有一段時間我的學生身份是重疊的,當時因為身份重疊,我經常需要很多交通往返的車程與忙碌的學習生活,但現在回想起來,是很充實愉快的回憶。

 

成功之路 先從失敗開始

至於你問的「如何準備管弦樂團甄選」,我的回答是:「先從失敗開始~」(笑)


林:哇嗚~(嚇了一跳,但真的很有道理,有誰是第一次就成功考上理想中的樂團或工作呢?)

奧:後來1995年,我通過甄選念了柏林愛樂學院(Berliner Philharmoniker Academy),1996-1998年期間我在這邊就讀,也有了真正加入柏林愛樂吹奏的寶貴經驗。我們學院學生有機會與長笛首席 Andreas Blau 上課,並且真實地加入柏林愛樂音樂會,感受高水準的演奏,這不是空想的感覺,是真正體驗並加入高水準的演奏,也是認識這行業的最高水準。

你知道,對於身為年輕學生的我們,能在柏林愛樂裡演奏,從我的經驗來說,對我最大的幫助是:讓我完全徹底了解狀況,知道該成為怎麼樣的音樂家,我知道該如何集中自己,訓練自己成為想要成為的人。

為了達到我的目標,後來我連續嘗試了六個樂團考試甄選。

那幾年之間在好多不同城市,漢諾威、德勒斯登…最後回到維也納…(充滿回憶貌)

林:這種考試模式,就像在巡迴演出一樣…

奧:對!當時非常辛苦,現在回想起來仍然非常有趣,我覺得我挺喜歡的…(笑)但是當然我最後成功了,所以這是美好的回憶~

不過我真的非常開心擁有這些過程與經驗,尤其是處理面對失敗的經驗。

 

談練習觀念

林:嗯嗯,真的~那能否談一下您的練習流程?例如在大師班時,面對形形色色不同程度的學生,如何教育學生們來達到更高的目標?

奧:是的!我認為永遠要回到基礎(Go back to the Base)來談論演奏。

大多數人都想演奏得又快又好…但不喜歡真正慢練。

而經常在練習樂曲時,都只是吹奏著已經會的部分,而忽略了「不會」的部分。

喜歡演奏自己「喜愛」的部分,拒絕接觸自己的「弱點」…

林:嗯嗯

奧:每個人都有弱點,這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我們本能地會去「避免」這些弱點。例如斷奏很困難,那就…演奏圓滑吧~

林:哈哈,真的~

奧:所以,針對自己的弱點來鍛鍊,是困難的,但卻是最重要而必須的事情。

這並不是只每天一定要練多久這項議題,而是你願意花多少時間去製造「好的聲音」的問題。

如果你真正確認你練習的意圖與目的,你的氣流是穩定可靠的,身體是放鬆的,以最客觀的方式,如同面對鏡子般面對自己的演奏,不為自己製造藉口與理由,用最誠實的方式面對自己,找出演奏的每一個問題。每個人都有壓力,面對觀眾時,面對考試時等等,但是~找出這些壓力,誠實面對自己的演奏,解決這些問題,就是自己成長與學習的步驟。我稱之為「自我學習歷程」。

為了面對自己演奏時最真實的一面,應該永遠回歸到「呼吸」(彈了手指),而不是直接談論虛幻的音樂,回到基礎(呼吸),是最重要的。

也不是一直拼命練習快速樂句,就是練習這一切慢慢的過程,讓我們變得更棒。

 

找到自己的聲音!

奧:我並非要談論任何高深的大道理,就僅僅是想說「找到自己的聲音!」這才是最簡單但是關鍵的事情!

林: 嗯嗯~(點頭如搗蒜)

奧:練習也不是如同天才般地,音樂說來就來…我們必須要確確實實地知道如何演奏音樂(唱起了莫札特G大調長笛協奏曲第一樂章第一主題),了解這時候你的身體是如何做到的,做出正確的反射動作,這都歸功於慢而紥實的鍛鍊。

 

奧:我還想要強調,「聆聽自己」的重要性,就像視覺上我們觀看自己一樣,聽覺上更要如此對待自己,一絲不苟。現代我們有許多工具與方法可以錄音,誠實地「聆聽自己」,非常重要。

奧:接下來很重要,「聆聽自己」之後呢?下一步該怎麼辦?

如果聽見自己不夠好,感覺想要更好,更進步時,永遠不要對於想進步的念頭產生遲疑。

 

身體運用與呼吸的重要性

林:聽到這邊,我有個問題想請教您。弦樂學習者初學時進度緩慢,因為他們必須學會「聽」,否則無法進步。但管樂學習者進度通常非常快,我們常常吹很多,但是並沒有仔細聆聽自己…

奧:我的孩子正在學習弦樂!(轉為興奮)Marianna(6歲) 與 Anton(11歲)都正在學習小提琴,我從他們身上看見「過程」與「進步」。 Leopold(9歲)也正在學習大提琴。

弦樂的學習優勢,是他們演奏時「看得見」每一個步驟。

每一個不同的動作帶給聲音的影響,每一個細節都可以透過動作,解釋得清清楚楚。無論發出怎樣的聲音,都能夠透過姿勢與演奏方法的改善,適時得到矯正。

 

但是長笛演奏,我們有許多細節是「看不見的」,許多的事情發生在「體內」。

即使我們已經對著鏡子,體內的呼吸變化我們其實看不見,而這恰恰是我剛剛提到最重要的「呼吸」。這是我認為弦樂與管樂學習路上的優點與缺點。

即時我再想教導學生,我也無法看透他的身體,無法潛進他的身體去了解他的舌頭、呼吸位置、腸胃肌肉等等,只能以經驗來教導學生。因此音樂是最佳的溝通方式:因為我們雖然看不見,但能夠真實地感受音樂。(開始唱歌示範了…)

 

奧:以這段旋律為例(哼出 蕭邦:⟪羅西尼主題變奏曲⟫主題),我該如何演奏好呢?這時候又必須依賴我的音色,而不是僅僅靠呼吸。而我們管樂器演奏者這時候的優勢,就在於可以真實地用身體去感受音樂,將之演奏呈現。音樂的呈現,來自我們的每一個呼吸,是我們的生命~

林:這就是您說的「優勢」,管樂的身體運用。

 

奧:是的!身體運用是我們最大的優勢。

 

奧:這也是我無法在學習管樂器之後,再繼續學習其他樂器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我們真的需要使用身體去感覺音樂。鋼琴透過鍵盤擊弦系統,簧族樂器透過簧片共鳴發聲,這中間總是有些介質。但長笛則不然,長笛需要非常直接與樂器接觸,是這麼地直接。我們與樂器之間,沒有任何隔閡!(露出非常陶醉的表情~)這真的很棒…

 

奧:所以這對我而言,用我們的身體,感受氣流,製造出音樂,是一個非常心靈上的高度享受。

其是能以自己獨一無二的音色演奏音樂,這是多棒的事情啊~(讚嘆貌~)

所以,要記得,你的音色是獨一無二的,也訴說出你的個性與一切。

 

談樂團與演奏

林:演奏樂團時,您會經常改變指法嗎?(為了音準)

奧:噢~指法~當然必須。在樂團中必須一直保持演奏的各種彈性,音色音準皆然,所以這是必備的。

林:因為我發現與弦樂演奏者合奏(純律 V.S. 平均律),經常有一定的難度…

奧:當然~

林:您如何做到這一點呢?

奧:這是可以學習的…但又很難,可能只有在管弦樂團裡才能真正體會與學習。要在管弦樂團裡演奏好的音準,我們可以說是需要「終身學習」吧~(笑)不過,即使是維也納愛樂…,難道弦樂演奏者永遠都是準的嗎?(大笑),所以我們都一直需要保持「終身學習」的心情。(恢復鎮定)

 

林:您在維也納愛樂,這個世界最棒的樂團工作,會如何形容這份工作?

奧:不一定是「世界最棒」啦~(謙虛),但我會說這是個「One of the most intersting Orchestra」(笑)。

我們是一個很棒的樂團,有很多歌劇演出,也有許多交響樂曲目,有美好的經驗與深厚的歷史…。 我們每年規劃的歌劇與音樂會曲目,與我們演奏的內容,演奏中的音樂性(Musicianship)與音響性,我認為都是獨一無二的。金色大廳是如此美麗具有歷史,但音響效果其實不容易克服…。維也納的音樂環境,無論在各方面都真的非常傑出,這些都造就他的獨特。

 

我也喜歡在同一個音樂廳裡聆聽不同的樂團,例如我們到美國巡迴,同一個場地我們可以聽見芝加哥交響樂團,我會說那跟聆聽自己的樂團有著截然不同的感受,非常特別有趣。

林:這就呈現出截然不同的文化…

奧:是的,這些不同之處,就是文化背景的不同,非常有趣…這也是音樂之所以多采多姿之處。

林:對了~我所指揮的節慶長笛樂團,每兩年都會參加日本國際長笛年會演出。未來也應有機會到維也納參與音樂節表演,好期待能在維也納見到您…

奧:太棒了,有過來的話務必讓我知道,這樣就有機會可以見面,幫你們演出加油喔~(此刻筆者感到超級無比貼心與感動啊…)

 

音樂家 最棒的職業

林:訪問最後部分,我想請您說說給青年音樂家與學子們的建議~

奧:我們的職業「音樂家」,這是全世界最棒的職業。

這項職業的內容可以填滿我們的心(Heart)與靈魂(Soul),我們是最幸福的一群。「音樂家」是項如此特別的工作。給所有想成為「音樂家」的學子們的建議是,這是一個非常艱鉅的挑戰,畢竟真實社會中,只有極少數的位置可以讓你考取。

 

硬道理

唯有成功 才能印證堅持是正確的

奧:因此最重要的,是「相信你自己」

我知道每一項工作都有高潮與低潮,但務必找到讓自己堅持下去的理由。如果你能找到音樂中的美,能找到對音樂的熱情,找到自己奮鬥的理由,為了自己,不斷地「練習」「練習」「再練習」,我不是指練習時數,而是恆心與毅力。

保持積極的力量,保持作夢,保持作夢的心情…,因為在你成功之前你永遠不知道自己的堅持會是正確的…雖然要等到成功之後你才能確定一切的努力都是是對的,是值得的。(笑) 

林:通往成功的過程,常常都是掙扎與痛苦

奧:是的,但這是通往成功唯一的路。

透過運動,我也能得到適度放鬆。因此鼓勵每一位學生一定要檢視自己的身體,矯正不良的姿勢。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

記得,明天的太陽永遠會再次閃耀,無論你今天過得如何…我很確定!

 

林:好感謝您接受我們的訪問,今天的訪談真的學習到太多珍貴的知識與態度,讓我們更加認識您。

奧:不客氣,我也非常開心來到台灣,開心接受你的訪問。(握手)

 

筆者的合照福利時間


採訪後記

訪問完後,對於這位全球頂尖的音樂家,誠懇且毫無保留地想說出他心中所有的想法,感覺到無比溫暖。

奧爾提到「要敢於作夢」、「永遠不要放棄」、「一定要相信自己」;對於每個人總會在人生中碰到矛盾時刻或過不去的瓶頸,如果我們都能學習奧爾「除了堅持還是堅持」的態度,那麼明天升起的,除了太陽之外,一定還有迎接著你的成功!

因為「永遠要等到成功之後,你才會確信自己是對的👍🏻

各位不覺得這就是簡單但充滿睿智的話語嗎?

 

最後,希望這篇訪談文章,能夠帶給大家筆者在訪問時與整理時,滿滿感動的心情。


照片集(當天大師班)

 


下方照片拍攝於2019年9月4日,奧爾終於結束北中南大師班以及於台北蘆洲功學社演奏會,準備隔天繼續出發前往日本前,晚間與博凱樂器公司各級同仁與音樂家們宵夜餐敘,活潑的他一點明星架子都沒有,與大家天南地北聊天,分享經驗,真是美妙的回憶。

 

帶來溫暖的奧爾,讓人難忘,更期待下次與他的見面~

 

開卷蹦藝術.享受靜謐閱讀時光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馬上分享給更多喜愛音樂的好友們🎵
 
  BONART_Webmaster
更多音樂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