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N音樂】大人的蕭邦鋼琴大賽講堂 第三講 – 第一輪曲種分析
All Master Class about Frédéric Chopin -3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課程網頁
蕭邦鋼琴大賽講堂課程大綱
- │第一講:浪漫代名詞─鋼琴詩人蕭邦│
蕭邦出生於1810年,從小就是一位鋼琴神童,很年輕就享譽國際,成為知名的鋼琴家與作曲家。在他短暫而燦爛的39年生命中,他致力於鋼琴曲目的創作,也留下了豐富的鋼琴作品。在這第一次的直播課程中,老師將帶領學員認識鋼琴詩人蕭邦的藝術生命歷程與他的精彩作品解析。
- │第二講:蕭邦鋼琴大賽的歷史沿革│
五年一次的蕭邦鋼琴大賽,以往一定要親臨波蘭才能參與,而現今疫情改變了賽事規則,這次轉以線上直播的形式公開轉播賽程,讓更多喜愛音樂的人有機會同步參與這場國際盛事。
每項大賽,都有其獨特的歷史沿革和比賽規則。林仁斌老師將用深入淺出、搭配過往比賽精彩影音撥放的方式,讓學員更了解蕭邦鋼琴大賽的歷史沿革和比賽規則。跟著專業導聆一起共享經典,了解更多樂曲內涵。您會更清楚評審團的評分標準,也會認識歷屆知名的大賽得主和他們的演出。
- │第三講:第一輪曲種分析│
蕭邦鋼琴大賽總共分為4輪比賽。每一輪比賽都有規定指定的曲種。今年的第一輪比賽,參賽者將由蕭邦所創作的練習曲、夜曲、船歌、敘事曲和詼諧曲中,挑選作品演奏。這堂課程林仁斌老師將帶領同學一起認識以上不同的蕭邦作品、並觀賞導聆過往精彩比賽作品。
- │第四講:第二輪曲種分析│
這一場直播,則將重點放在講解第二輪比賽的曲種分析,包括敘事曲、詼諧曲、幻想波蘭舞曲、華爾滋、波蘭舞曲等。這堂課程林仁斌老師將帶領同學一起認識以上不同的蕭邦作品、並觀賞導聆過往精彩比賽作品。
- │第五講:第三輪曲種分析│
這一場直播,將講解第三輪比賽的曲種分析,包括第二號與第三號鋼琴奏鳴曲、前奏曲、馬祖卡舞曲等。這堂課程林仁斌老師將帶領同學一起認識以上不同的蕭邦作品、並觀賞導聆過往精彩比賽作品。
- │第六講:決賽─最終賽場導聆│
這一週隨著蕭邦鋼琴大賽進入決賽,老師也將帶領學員們認識決賽的兩首指定曲目,蕭邦所創作的兩首無比浪漫的鋼琴協奏曲,認識協奏曲的由來、不同樂章的安排並導聆作品。
- │第七講:認識2021總決賽入圍之鋼琴音樂家│
能夠進入蕭邦鋼琴大賽總決賽的,都是國際間知名的新興鋼琴新秀。老師將帶領學員認識本屆進入總決賽的鋼琴家名單,並認識他們的作品與演奏。
- │第八講:導聆最終比賽結果│
最後一次講堂,老師將帶領學員回顧總決賽的轉播,導聆精彩演奏片段,並且與大家一同回顧第18屆蕭邦鋼琴大賽會後總評。
※本課程大綱僅供參考,授課老師將視班級學員學習進度有所調整。
蹦藝術特別與大人社團規劃全系列八堂課程,跟著我們,更深入了解這位浪漫時期的著名作曲家。
蕭邦音樂大全集欣賞
延伸閱讀 林仁斌老師專訪:
2021年最新課程資訊
★欲報名可洽客服02-2662-0332
每週二班(下午14-16點)
大人的音樂欣賞課(第三期)-經典歌劇(9/28週二下午班,共4堂):認識歌劇X經典愛情X大師巨作
每週四班(下午14-16點)
大人的音樂欣賞線上直播課(第二期)-電影音樂(9/23週四下午班,共5堂):輕鬆聽懂電影音樂
課程重點:
蕭邦鋼琴大賽第一輪曲目導聆欣賞
「鋼琴詩人」蕭邦畢生創作幾乎以鋼琴曲為主,雖然他不少作品技巧艱深,但音樂卻從不以炫技為最終目的,樂曲中特有的詩意和細膩的情感、浪漫的和弦與精緻的音符,為他博得「鋼琴詩人」的雅稱,也是最為後世喜愛的作曲家之一。每隔五年於蕭邦故鄉舉辦之波蘭國際蕭邦鋼琴大賽,更是純粹以蕭邦音樂由初賽演奏至最後一輪的國際大賽。
五年一次的蕭邦鋼琴大賽,以往一定要親臨波蘭才能參與,而現今疫情改變了賽事規則,這次轉以線上直播的形式公開轉播賽程,讓更多喜愛音樂的人有機會同步參與這場國際盛事。
每項大賽,都有其獨特的歷史沿革和比賽規則。林仁斌老師將用深入淺出、搭配過往比賽精彩影音撥放的方式,讓學員更了解蕭邦鋼琴大賽的歷史沿革和比賽規則。跟著專業導聆一起共享經典,了解更多樂曲內涵。您會更清楚評審團的評分標準,也會認識歷屆知名的大賽得主和他們的演出。
蕭邦國際鋼琴大賽(Międzynarodowy Konkurs Pianistyczny im. Fryderyka Chopina)是五年一度的國際鋼琴比賽,1927年由波蘭鋼琴家茹拉夫萊夫創辦,於音樂家蕭邦的故鄉——波蘭首都華沙的國家愛樂廳舉行,波蘭政府為每屆大賽提供五百萬茲羅提(約100萬美元)的資助。(基本資料整理自網路與維基百科,並附超連結方便檢索)
鋼琴界的最頂級賽事:華沙國際蕭邦鋼琴大賽
蕭邦鋼琴大賽規章
大賽規則與評審制度
-
有年紀限制。(本屆年紀限制為1990年至2004年間出生)
-
共有四輪競賽。第一輪(夜曲、練習曲、詼諧曲)、第二輪(敘事曲、前奏曲、圓舞曲及波蘭舞曲)、第三輪(即興曲、奏鳴曲及整組馬祖卡舞曲)至最後決賽(蕭邦的第一號或第二號鋼琴協奏曲擇一完整演奏),選手都需要在每一階段、每種曲目呈現最高水準,才有可能晉級。
-
複合評選制度。十多位評審會以「Yes/No制」、「25分制」、「55分制」等方式打出分數,並誠實標示出自己的學生「S」,避免藝術評分可能因此產生之不公平。
-
僅六位入選總決賽。須為前三個輪「累積分數」最好的前六位。他們將與華沙愛樂管弦樂團合作,演奏蕭邦的第一號或第二號鋼琴協奏曲。
第一輪曲種介紹
第一輪曲目如下:
練習曲
蕭邦的《練習曲,Op.10》初版於1833年,題獻給鋼琴家李斯特,屬於前半部。後半部的《練習曲,Op.25》則於1837年推出,題獻給李斯特的情人瑪麗.達哥特女伯爵。
兩套練習曲均各包含10首曲子,蕭邦融合高度演奏技巧,音樂裡充滿詩意與浪漫語法,樂界普遍認為:「沒有比這些練習曲更純粹的鋼琴音樂了~在這兩套練習曲中,鋼琴的終極本質變成了音樂!」
而由於蕭邦的練習曲完美地結合技術上的挑戰和音樂上的美感,因此風行度歷久不衰,並且經常用作演奏用曲目。浪漫時期開始更是有不少作曲家受到其影響,例如李斯特也創作了多首音樂會練習曲(Concert étude ),將練習曲更加全面提升至藝術層面。
蕭邦練習曲全集
op.10
第一部練習曲作品創於1829至1832年間,於1833年發表。當時的蕭邦只有23歲,但是在巴黎已經是一個小有名氣的作曲家,並在當地與李斯特相識。他把此作獻給”他的朋友法蘭茲·李斯特”(à son ami Franz Liszt)。
作品名稱 | 調式 | 作品名稱 | 調式 |
---|---|---|---|
作品10號,第1首 | C大調 | 作品10號,第7首 | C大調 |
作品10號,第2首 | A小調 | 作品10號,第8首 | F大調 |
作品10號,第3首 | E大調 | 作品10號,第9首 | F小調 |
作品10號,第4首 | 升C小調 | 作品10號,第10首 | 降A大調 |
作品10號,第5首 | 降G大調 | 作品第10,第11首 | 降E大調 |
作品10號,第6首 | 降E小調 | 作品10號,第12首 | C小調 |
op.25
蕭邦第二組練習曲第25號創於1832至1836年,發表於1837年。
作品名稱 | 調式 | 作品名稱 | 調式 |
---|---|---|---|
作品25號,第1首 | 降A大調 | 作品25號,第7首 | 升C小調 |
作品25號,第2首 | F小調 | 作品25號,第8首 | 降D大調 |
作品25號,第3首 | F大調 | 作品25號,第9首 | 降G大調 |
作品25號,第4首 | A小調 | 作品25號,第10首 | B小調 |
作品25號,第5首 | E小調 | 作品25號,第11首 | A小調 |
作品第25號,第6首 | 升G小調 | 作品25號,第12首 | C小調 |
樂譜版本欣賞
Op.10詳細分軌 | Op.25詳細分軌 |
00:00 – No.1
01:59 – No.2 03:23 – No.3 08:03 – No.4 09:57 – No.5 11:34 – No.6 16:21 – No.7 17:53 – No.8 20:03 – No.9 22:11 – No.10 24:20 – No.11 27:28 – No.12 |
30:25 – No.1
33:10 – No.2 34:40 – No.3 36:38 – No.4 38:05 – No.5 42:11 – No.6 44:21 – No.7 49:53 – No.8 51:01 – No.9 52:00 – No.10 56:13 – No.11 59:44 – No.12 |
夜曲
於1827至1846年間,蕭邦共創作了21首夜曲,皆為短篇的鋼琴獨奏曲。它們普遍被認為是最優美的短篇器樂獨奏之一,而蕭邦亦被認為在鋼琴家費爾德(John Field, 1782-1837)之後,將夜曲發揚光大的重要作曲家。
蕭邦絕大多數的夜曲,曲式均採用三段體(ABA)並使用單一拍子,在清新動人的旋律中,伴隨著分解和弦與琶音,洋溢著憂鬱動人的情緒。
第1至18首夜曲在蕭邦在生時發表,它們均是以兩首或三首為一組,並依照創作的時間排序。
第19和20首夜曲是蕭邦離開波蘭前的作品,但於蕭邦逝世後才公開發表。
而蕭邦創作第21首夜曲時沒有將此曲題為「夜曲」,但自1870年發表後,便被納入眾多夜曲之一。
有時被稱為Nocturne Oublié的第22首夜曲則可能是偽作。
夜曲列表
編號 | 調 | 作品號 | 出版年份 | 創作年份 | 旋律 | 音檔 |
---|---|---|---|---|---|---|
1 | 降B小調 | Op. 9 No. 1 | 1833 | 1830–1832 | ||
2 | 降E大調 | Op. 9 No. 2 | 1833 | 1830–1832 | ||
3 | B大調 | Op. 9 No. 3 | 1833 | 1830–1832 | ||
4 | F大調 | Op. 15 No. 1 | 1833 | 1830–1832 | ||
5 | 升F大調 | Op. 15 No. 2 | 1833 | 1830–1832 | ||
6 | G小調 | Op. 15 No. 3 | 1833 | 1833 | ||
7 | 升C小調 | Op. 27 No. 1 | 1835 | 1835 | ||
8 | 降D大調 | Op. 27 No. 2 | 1837 | 1835 | ||
9 | B大調 | Op. 32 No. 1 | 1837 | 1837 | ||
10 | 降A大調 | Op. 32 No. 2 | 1837 | 1837 | ||
11 | G小調 | Op. 37 No. 1 | 1840 | 1838 | ||
12 | G大調 | Op. 37 No. 2 | 1840 | 1839 | ||
13 | C小調 | Op. 48 No. 1 | 1841 | 1841 | ||
14 | 升F小調 | Op. 48 No. 2 | 1841 | 1841 | ||
15 | F小調 | Op. 55 No. 1 | 1844 | 1842–1844 | ||
16 | 降E大調 | Op. 55 No. 2 | 1844 | 1842–1844 | ||
17 | B大調 | Op. 62 No. 1 | 1846 | 1846 | ||
18 | E大調 | Op. 62 No. 2 | 1846 | 1846 | ||
19 | E小調 | Op. 72 No. 1 | 1855 | 1827-29 | ||
20 | 升C小調 | P 1 No. 16 | 1870 | 1830 | ||
21 | C小調 | P 2 No. 8 | 1870 | 1837 |
樂譜版本欣賞(魯賓斯坦演奏)
詳細樂曲分軌 |
0:00 – Nocturne No.1, Op.9 No.1
5:28 – Nocturne No.2, Op.9 No.2 9:56 – Nocturne No.3, Op.9 No.3 16:46 – Nocturne No.4, Op.15 No.1 21:08 – Nocturne No.5, Op.15 No.2 25:08 – Nocturne No.6, Op.15 No.3 30:13 – Nocturne No.7, Op.27 No.1 35:54 – Nocturne No.8, Op.27 No.2 42:11 – Nocturne No.9, Op.32 No.1 46:55 – Nocturne No.10, Op.32 No.2 52:45 – Nocturne No.11, Op.37 No.1 59:09 – Nocturne No.12, Op.37 No.2 1:06:05 – Nocturne No.13, Op.48 No.1 1:12:02 – Nocturne No.14, Op.48 No.2 1:19:23 – Nocturne No.15, Op.55 No.1 1:25:05 – Nocturne No.16, Op.55 No.2 1:30:54 – Nocturne No.17, Op.62 No.1 1:37:46 – Nocturne No.18, Op.62 No.2 1:43:08 – Nocturne No.19, Op.72 No.1 |
船歌
「船歌」(Barcarolle)之樂曲起源於義大利威尼斯,據說為為船夫所唱的民歌民謠,後來到了浪漫時期,自然也成為作曲家們運用於創作中的素材。
因為船歌迎風搖曳、隨波逐流的特色,大多以6/8拍或12/8拍寫成,屬於「複拍子」節奏。也因為「複拍子」的每一大拍可再細分成三小拍,這樣的節奏更能將水面、風搖曳影的感受更加貼切地描繪出,因此船歌總是充滿了浪漫的情懷。我們可以幻想:當船槳緩緩插入水中,帶有一點阻力地快速地划出水面,這樣「落槳慢,起槳快」的動作,與「複拍子」(碰-恰-恰)的韻律可說是完全相合~因此,這麼迷人的素材,當然也成為鋼琴詩人蕭邦的創作靈感。
在蕭邦創作船歌的1846年,他進入人生最後三年光陰,疾病纏身,身體健康已大不如前;音樂中的許多美妙瞬間,也展現出他柔情似水的一面。音樂架構並不複雜,屬於帶有前奏的「A-B-A」奏鳴曲快板曲式:3小節淡雅精緻的前奏,揭開了樂曲的律動感,鋼琴的左手出兩大拍伴奏音型,帶出了音樂的色彩與速度,而右手精緻、柔美、綿長的旋律,是典型蕭邦音樂之美;中段帶來更多驚喜,如同船隻啟航之後,旅途上一路的全新驚喜與感受,描寫鮮明;此時速度轉快,左手的韻律從兩大拍轉為一大拍,調性也從升F大調轉為A大調,非常精緻。再現之後左手改為八度音的演奏方式,也讓再現部的色彩語音響性更為開闊爽朗~結尾之前的多句即興般的浪漫,更如同在旅途結束前,對於整段旅行的美好回憶,以強奏結束,或許代表振奮的心情與正面積極的陽光態度。
一般在演奏蕭邦的作品時,必須能純熟地掌握住一種特別「彈性速度」(Rubato),不能過多膨脹自我的情緒,也不能過份地依照樂譜節奏而彈,會容易陷入死板的節奏。以《船歌》為例,每個人對於水面搖曳、波光粼粼、微風吹拂的力度以及船隻在水面擺動的幅度,肯定有著不同的想法與體會,鋼琴家們更必須善用「彈性速度」,適當地彈奏出「長樂句」與「短樂句」,才能將個人豐富的想像力與細微的觀察力表露無遺。
如上所述,「彈性速度」必須若有似無、似真似假、一推一拉之間絕不能過度僵化,更無法拿出節拍器計算…唯有將自身情感投注於「彈性速度」,完美地融入音樂律動中,才能完美傳達蕭邦音樂之律動感,以及這出色的如夢似幻情景。
《船歌》樂譜版本欣賞
五種版本:
00:00 波里尼 Pollini 08:37 齊瑪曼 Zimerman 17:30 紀新 Kissin 26:23 霍洛維茲 Horowitz 35:21 阿格麗希 Argerich |
《船歌》演奏欣賞 齊瑪曼
《船歌》演奏欣賞 鄧泰山
《船歌》演奏欣賞 特里福諾夫
《船歌》演奏欣賞
🌟曲式控請看這裡~
敘事曲
蕭邦共創作了四首敍事曲,皆為單樂章鋼琴獨奏,樂曲屬於中等長度,皆需要高彈奏技術。
敘事曲之原創,常引於文學作品,而蕭邦更是鋼琴敍事曲曲式的首創者。
趙成珍四首敘事曲完整演奏+樂譜
第一號敘事曲
G小調第1號敍事曲,作品23,於1831年創作。當時是蕭邦早年於維也納生活,受思鄉之苦,適逢波蘭發生十一月起義,因此將感受反映於此曲中。
此曲以簡短的引子開首,而此引子並不是像直觀那樣與樂曲主題無關。它為一拿坡里六和弦,營造雄偉的氣氛,並以不和諧音作結。左手的D-G-E♭和弦有一段時間未能得到解答,此部分更引起爭議,因此一些樂譜版本採納D-G-D的選奏[3]。全曲共有兩個主題,第一主題於引子結束後的第8小節開始,並柔和地於第68小節轉入第二主題。兩個主題轉調後再重複一次,然後第一主題以原來的調出現。最後是Presto con fuoco(帶火的急板)的尾聲,在這裏引子的拿坡里和弦與動態的旋律結合,最後雙手同時奏出一連串的八度音結束整個作品。雖然其餘三首敍事曲皆為6/8拍,這首曲的引子則為4/4拍,中間部分為6/4拍,尾聲為2/2拍[5]。
有片:什麼是拿坡里和弦
第一號敘事曲
齊瑪曼版本+樂譜
第二號敘事曲
F大調第2號敍事曲,作品38,在1836至1839年分別於法國的諾昂維克和西班牙的馬約卡島創作,並獻於羅伯特·舒曼。據傳這曲受亞當·密茨凱維奇詩作Świtezianka的啓發,但這並未得到證實,同時第三首敍事曲也被認為是受此詩啓發[1][3]。
此曲以雙手的C音寧靜地開始,開首處標示小行板、sotto voce(盡量降低聲音)。然後樂曲在右手重覆的A音轉到下一樂段:A小調的Presto con fuoco(帶火的急板)。之後又短暫地回到第一主題,並作了旋律上的變更。然後第二主題再度出現和加以發展,最後突然停止,第一主題的旋律以A小調寧靜地完結此曲。
第二號敘事曲
齊瑪曼版本+樂譜
第三號敘事曲
A♭大調第3號敘事曲,作品47,1841年始作,據傳受亞當·密茨凱維奇詩作Undine的啓發[3],但亦有人認為是Świtezianka[1]。它為降A大調,稍快板。
此曲開首為一與主題關係不大的長引子,註dolce(愜意),但它在之後會重新出現。下一主題以mezza voce(中音量)出現,以交替彈出兩個八度的C音開始。很快它以F小調的狂暴樂段代替此主題。此主題及八度音之後以較柔和的形式出現一遍,然後第三次出現時主題由C音轉為A♭音,很快樂曲轉調至升C小調。回復原本的調後不久開首的引子再次出現,但這次顯得較為渾厚,此時第二次重複主題時曾出現的十六分音符樂段再出現,最後以四個和弦完結樂曲。
第三號敘事曲
齊瑪曼版本+樂譜
第四號敘事曲
F小調第4號敘事曲,作品52,此曲在1842年在法國諾昂維克和巴黎創作,在1843年訂正。根據舒曼的說法,此作是受到亞當·密茨凱維奇詩作The Three Budrys的啓發,該詩講述三兄弟被父親派去尋找寶藏,以及他們偕同三名波蘭的新娘回家的故事[7]。
此曲為F小調,6/8拍,註為動態的行板。在7小節的引子後為第一主題,主題出現四遍後,第二主題開始和它糾纏在一起,樂曲主體以一連串的激昂和弦,然後為五個平靜的和弦作結。主體以後是一段彈得極快、以對位法創作的尾聲。此曲為四首敍事曲中最完整地使用對位法的作品,也被許多鋼琴家視為當中需要最多技術和音樂的表達的作品
第四號敘事曲
齊瑪曼版本+樂譜
四首敘事曲 結尾段落之比較
趙成珍演奏版本
2017年 趙成珍現場 Live’
詼諧曲
蕭邦四首詼諧曲 創作年份: 蕭邦的四首詼諧曲完成於1831-1843年間: 《b小調第一號詼諧曲》完成於1831年。 《降b小調第二號詼諧曲》完成於1837 年。 《升c小調第三號詼諧曲》完成於1838-40年間。 《E大調第四號詼諧曲》完成於1842-43年。
*四首詼諧曲之拍號恰巧皆為3/4拍,可見得蕭邦對於詼諧曲之定義與設計非常明確。
一起來看四首詼諧曲之樂曲開頭 3/4拍拍號 譜例:
《b 小調第一號詼諧曲》樂曲開頭譜例:
《降 b 小調第二號詼諧曲》樂曲開頭譜例:
《升 c 小調第三號詼諧曲》樂曲開頭譜例:
《E大調第四號詼諧曲》樂曲開頭譜例:
而蕭邦的四首詼諧曲,除了在拍號的統一之外,我們亦能夠從各自的簡易曲式,看出他正在建立自由架構的創作特質: *《b小調第一號詼諧曲》為複合式的大三段體。在綿延不斷前進的音型中,以重音及休止符穩定其節拍韻律。 *《降b小調第二號詼諧曲》為複合式的大三段體。運用休止符作為連接句,也以不同的節奏型態穿插 在節拍裡作為對比。 *《升c小調第三號詼諧曲》為沒有發展部的奏鳴曲快板樂章曲式。運用動機的變化及連結線影響節拍的韻律,使樂曲在不同段落的氛圍有所改變。 *《E大調第四號詼諧曲》為一拱形架構的複合式三段體。素材交疊貫穿在全曲,運用附點四分音符以及八分音符的交替形成對比。 這四首詼諧曲,本質上都擁有「複合」「創新」「自由」的特質,但又各自隱含著嚴謹的架構與美妙的旋律。 且除了《升c小調第三號詼諧曲》採用去發展部的奏鳴曲快板樂章曲式之外,皆為三段體自由曲式。 由此可見蕭邦在創作時,想將浪漫想法注入傳統古典時期的樂曲框架,卻又同時追求創新的熱切創作慾望。
筆者備註: 「複合式三段體」(Compound Ternary Form)在國家教育研究院的翻譯為「複三段式」,又被稱為「小步舞曲曲式」(Minuet and Trio Form),包含了小步舞曲(Minuet)、中段(Trio)兩大部份。 這兩個部分之調性關係通常為關係大小調,演奏完中段部分之後,通常會重頭再次反覆小步舞曲,故聽起來是三個段落,但實際上是兩個大段落。也由於小步舞曲(Minuet)與中段(Trio)皆為二段體,也因此稱為「複合式三段體」。
「複合式三段體」(Compound Ternary Form)曲式圖解:
*四首詼諧曲 搭配譜例欣賞(2000年 波蘭國際蕭邦鋼琴大賽首獎 李雲迪演奏)
*齊瑪曼 演奏第1號詼諧曲:
Zimerman play Chopin Scherzo in B-flat minor, op. 31
*阿格麗希 演奏第2號詼諧曲
Martha Argerich – Chopin, Scherzo No. 2(1966)
*紀新 演奏第2號詼諧曲
Evgeny Kissin: Chopin – Scherzo, No. 2, Op 31 (Tel Aviv, 2011)
*阿格麗希 演奏第3號詼諧曲
Martha Argerich Scherzo 3 cis-moll op.39(Chopin Competition 1965)
*Garrick Ohlsson 演奏第4號詼諧曲
Garrick Ohlsson –F. Chopin “Scherzo in E major, Op. 54”
特別補充
DO you Speak Chopin?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 蕭邦鋼琴大賽 第一輪曲目導聆欣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