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N音樂】蹦藝術X大人社團:莫札特橫跨一生的鋼琴協奏曲(五)第27降B大調鋼琴協奏曲 K.595
Mozart: Piano concerto No.27 in bB Major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大人的古典音樂鑑賞線上直播課(2/23週四下午班,共5堂):莫札特橫跨一生的鋼琴協奏曲
你喜歡莫札特的音樂嗎?
也喜歡鋼琴富含層次的音樂表現?
跟著林仁斌老師好好認識莫札特橫跨一生的鋼琴協奏曲!
《大人社團》與蹦藝術攜手開設古典音樂鑑賞課程,這期將以莫札特的鋼琴協奏曲為主軸,精選4首鋼琴協奏曲,帶領學員欣賞每首的獨特之處,讓您徜徉在樂曲中,更貼近音樂家的心血結晶,聽出更多況味與樂趣!
《延伸閱讀》大人的音樂欣賞線上直播課程好嗎?學員真實回饋分享
《延伸閱讀》大人的音樂欣賞課學員回饋,看他們用音樂為生活注入繽紛
精彩課程再推薦
大人的古典音樂鑑賞線上直播課(2/23週四下午班,共5堂):莫札特舞一生的鋼琴協奏曲
大人的古典音樂鑑賞線上直播課(4/6週四下午班,共5堂):偉大的音樂變奏藝術賞析
大人的古典音樂鑑賞線上直播課(5/11週四下午班,共5堂):音樂裡的多重協奏之美
主講人:林仁斌老師
- 第五堂 │ 第27降B大調鋼琴協奏曲 K.595
莫札特自1781年起定居維也納以來,於1784年起至1786年間共創作了12首傑出的鋼琴協奏曲(第14-25號),因此這段時期可說是他創作鋼琴協奏曲最輝煌的時期。第27號創作於1791年1月5日(莫札特於同年12月5日去逝),首演於同年3月4日,也是莫札特以鋼琴演奏家身份演出的最後一首樂曲。為莫札特早夭不勝唏噓之際,林仁斌老師將以此首協奏曲的創作內容,為您比較莫札特的鋼琴協奏曲作品,也為莫札特的鋼琴協奏曲系列,做出精彩總結。
莫札特一生的音樂之旅地圖
莫札特鋼琴協奏曲列表與年份
*取自維基百科,附上連結方便參考
早期莫札特協奏曲
莫札特鋼琴協奏曲 Nos. 1-4(K. 37、39、40 和 41)是他以其他作曲家對奏鳴曲樂章的管弦樂和鍵盤編曲。
莫札特第一號鋼琴協奏曲
演奏者李希特(Sviatoslav Richter)79歲,作曲家莫札特 10-11歲 XD
接下來的三首協奏曲(K. 107/1、2 和 3)沒有編號,是 J.C. 巴赫的鋼琴奏鳴曲編曲(作品 5。第 2、3 和 4 號,均創作於 1766 年)。
直到1773年的第5號協奏曲K.175起,始可列為莫札特真正在鋼琴協奏曲創作的開端。
莫札特:第5號鋼琴協奏曲
莫札特聰明而早慧的第9號鋼琴協奏曲(Jeunehomme=年輕人)
早期維也納協奏曲
1782 年秋天,在抵達維也納大約 18 個月後,莫札特創作了一系列三首協奏曲,提供自己在音樂會中演奏使用。
在陸續創作鋼琴協奏曲時,莫札特有一封寫給父親的信件中,提到了自己對鋼琴協奏曲的想法:
“這些協奏曲 [Nos. 11、12 和 13] 是介於太容易和太難之間的快樂媒介;它們非常出色,悅耳,自然,不乏味。有一些段落,只有鑑賞家才能從中獲得滿足。但是這些段落的寫作方式使不那麼有學問的人不會不高興,儘管不知道為什麼…. 真理的中庸之道不再為人所知或被欣賞。為了贏得掌聲,一個人必須寫出如此空洞的東西,以至於一個馬車夫可以唱出來,或者如此難以理解,正是因為沒有一個明智的人能理解它。“
原文如下:(取自維基百科)
”These concertos [Nos. 11, 12, and 13] are a happy medium between what is too easy and too difficult; they are very brilliant, pleasing to the ear, and natural, without being vapid. There are passages here and there from which the connoisseurs alone can derive satisfaction; but these passages are written in such a way that the less learned cannot fail to be pleased, though without knowing why…. The golden mean of truth in all things is no longer either known or appreciated. In order to win applause one must write stuff which is so inane that a coachman could sing it, or so unintelligible that it pleases precisely because no sensible man can understand it.[3]“
從這封信中,我們可看出莫札特鋼琴協奏曲裡的一個重要原則:即它們的設計主要是為了娛樂大眾,而不是僅僅為了滿足作曲家內心的藝術性與價值。
從此,大約能看出莫札特的早期鋼琴協奏曲各有千秋,對於樂曲架構有著日漸宏偉之感,但相對來說,是莫札特自認為音樂親密的作品。
莫札特第11號鋼琴協奏曲
莫札特第12號鋼琴協奏曲
莫札特第13號鋼琴協奏曲
維也納主要作品
E♭ 大調第14號(K.449)起,莫札特進入了鋼琴協奏曲創作的卓越時期,無論創造力或藝術性,均日漸達至頂峰。
從1784年2月到1786年3月份,莫札特創作了11首鋼琴協奏曲傑作,幾乎每一首各有特色,也是鋼琴協奏曲中最具代表性的創作階段,此時也是他於維也納創作各項成熟作品之輝煌時期。(此時期的傑作例如第38-41號交響曲、第17-20號弦樂四重奏、歌劇《女人皆如此》(1786)等等)
第 17 號(K.453)、第 18 號(K.456)和第 19 號(K.459),這三首協奏曲常被認為是一套組合,因為它們都具有某些共同特徵,例如相同的開頭的節奏(也在 K.415 和 K.451 中聽到)。以及活潑燦爛的第三樂章結尾音樂形式。
K.466(D小調第20號)和 K.467(C大調第21號),接連完成於1785年的同一個月。這兩首作品,其一(20號)是莫札特所創作的第一首小調鋼琴協奏曲(註:K.271和K.456都有小調之第二樂章),風格為狂飆風格,有著黑暗暴風雨之感;第21號則似乎陽光明媚,絕美的第二樂章更是莫札特最受歡迎的鋼琴協奏作品樂章。而1785年所創作的最後一首協奏曲K.482(E♭大調第22號)的受歡迎程度比起前兩首略低,但同為非常精彩的鋼琴協奏曲代表作。莫札特沒有為這些協奏曲寫過裝飾奏。
1786年,莫札特在3月份時再次地連續在一個月內寫出兩首輝煌的鋼琴協奏曲:A大調第23號K.488與第24號,K.491。
A大調第23號是莫札特最知名的鋼琴協奏曲之一,尤其絕美的#f小調第二樂章,更令人感受到音樂中的深層憂鬱與哀傷,在所有鋼琴協奏曲,可與貝多芬的第五號鋼琴協奏曲《皇帝》相互媲美。
1785-86年間的莫札特畫像
晚期協奏曲
別稱為「加冕禮」(Coronation Concerto)鋼琴協奏曲K.537完成於1788年2月份同樣受到歡迎,莫札特將原本較小型的室內協奏曲形式,改成較大的結構,木管部分有長笛、雙簧管、低音管、法國號,還有一直以來當時少見於管弦樂團中的單簧管(D調)與定音鼓,聽起來協奏曲的樂團也正隨著莫札特的創作而日益茁壯。
而莫札特最後一首鋼琴協奏曲No.27 (K.595)寫作於莫札特生命中的最後一年:1791年1月5日。也代表著從莫札特年輕時直到人生最後,都持續不斷地創作著與他一輩子關係緊密的鋼琴協奏曲~為莫札特而言,鋼琴協奏曲或許是他最親密的音樂語言,甚至可能是人生輓歌。
前期古典主義風格淺說
莫札特鋼琴協奏曲三種主要風格
綜觀莫札特鋼琴協奏曲寫作,包含了他對於鍵盤創作的熱情與常見的「前古典主義」,精湛的演奏技術之外,風格融合了早期古典主義的「洛可可風格」(Rococo),從優雅的「嘉蘭特風格」(Gallant style),抒情旋律風格的德國北方「感傷風格」(Empfindsamer Stil),以及1770年之後盛行的「狂飆風格」(Sturm und Drang)三大種類,可說是作曲家身兼鋼琴演奏家的最佳代表樂曲種類、見證時代的偉大曲種,且為我們了解莫札特鋼琴演奏的最佳選擇:
「嘉蘭特風格」(Gallant style)
「嘉蘭特風格」音樂較為輕快、高貴、優雅,有時還帶點詼諧趣味。以調性來說並不複雜,多為主調音樂。「嘉蘭特風格」之音樂特色為短樂句,在幾個小節內呈現單純旋律,和聲並不複雜,以輕鬆悅耳為感受。到了 1735年,也開始使用「古典時期」經常使用之「分解和弦」,又稱「阿爾貝堤低音」(Alberti bass)。
以下是「嘉蘭特風格」各種語言版本:
Gallant style(英文)
Galanter Stil(德文)
Style gallant(法文)
Stile galante(義大利文)
由於「Galant」 一詞,原義為法文中「尋樂」、「追求享受」之意,之後則被引申為「優雅嫻熟」的形容詞,也被學者們指出具有「法國宮廷趣味」之意。
「嘉蘭特風格」音樂欣賞
以下播放列表為「嘉蘭特風格」,共有 24段音樂。
按下↓「左上方」,可以換軌欣賞音樂:
「感傷風格」(Empfindsamer Stil)
「感傷風格」(Empfindsamer Stil)則是指一部音樂作品中,作曲家須在表現手法和感情上有連續性的變化,同時在音樂之力度強度與樂句前後呼應也須有連貫之情感。旋律設計部分並未包含過多之裝飾音,以乾淨、簡潔但明確的弦律線條著稱。給予聽者的情緒感受,反而因為音樂本質單純化,更能感受到和聲之美與音樂性與感受性。
「感傷風格」音樂欣賞
以下播放列表為「感傷風格」,共有 7段音樂。
按下↓「左上方」,可以換軌欣賞音樂:
「狂飆風格」音樂欣賞(Sturm und Drang)
「狂飆風格」則指是 1760年至 1785年左右,發生在德國文學界的一場運動,並在1770年代達到高峰。當時其藝術目的以反理智且主觀的風格,表現情緒的恐慌、驚愕、暈眩以及戲劇般的壓倒性,令人感到驚恐。所有「狂飆風格」的追隨者都強烈信仰個人自由,特別是從傳統以來受到束縛的藝術創作傳統中,達到解放,近雃創造出真正自由之音樂風格。除了音樂之外,戲劇是最能代表「狂飆風格」的藝術形式。
以音樂來說,海頓寫作於 1770年之間之小調交響作品,如No.26, No.44, No. 49, No.52 與 No.59,均可視為具有「狂飆風格」之風格。
此三種風格在前古典主義在巴洛克風格中孕育成形,並 與羅可可風格其同生共存,但就某些方面來說,或多或少是對巴洛克風格的反動 思潮。
「狂飆風格」音樂欣賞
海頓交響曲 No.26, 44, 52, 59
而莫札特著名的第 25號 g小調交響曲第一樂章,因為強烈戲劇性,也是屬於「狂飆風格」。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 Symphony No. 25 in G minor, K. 183/173dB
Conductor: Leonard Bernstein
Vienna Philharmonic Orchestra (Wiener Philharmoniker)
延伸閱讀
莫札特第27降B大調鋼琴協奏曲 K.595
Mozart in Vienna (with Piano Concerto No. 27 in B-flat major, K. 595) | Mozart on Tour – Ep. 13
1791年,這是命運分歧的一年。
莫札特與海頓同時接到經紀人所羅門的英國演出邀約,已在艾斯特哈吉宮廷退修的海頓欣然決定前往,而正為五斗米與家庭煩愁的莫札特,則分身乏術,無力前往。
兩人相約見面,莫札特問到「Papa,你又不會說英文,要怎麼英國人溝通呢?」
海頓說:「全世界都聽得懂我的音樂…」
莫札特再說:「這可能是我們最後一次的見面…」
於是這兩人於海頓的倫敦行前,會面之後便分道揚鑣
抵達英國之後,海頓受到熱烈歡迎,他的樂曲一再地被要求加演,並不斷創作新曲:人生最後12首交響曲,均被冠與「倫敦交響曲」之美名。
而莫札特,貧病交加,於1791年陸續完成第27號鋼琴協奏曲、歌劇《魔笛》、《狄多的仁慈》(La clemenza di Tito)與《安魂曲》後,以35歲之齡溘然長逝,不勝唏噓…
樂曲開頭.莫札特的手稿
創作日期的爭議
第27號鋼琴協奏曲,根據手稿上的完成日期為1791年1月5日。
回顧人生中的最後的幾年,對莫札特來說是非常艱難的時期,一方面他在維也納公眾的知名度逐漸下降,創作作品減少與伴隨而來的經濟困難。這些窘境都必須依賴不斷創作新作品來解決難題,所以每當一個新音樂會演奏的機會出現時,他會為了這些音樂會的演奏機會中斷創作,細思其中原因,主要還是因為經濟因素使然。
然而,根據蘇格蘭音樂學家,也是莫札特與貝多芬考據專家 – 艾倫泰森(Alan Tyson, 1926-2000)針對莫札特本作品的論文的分析表示,莫札特在1788年12月至1789年2月之間,便已經寫出這份草稿,這表示本曲的創作時間,可能早於現行的1791年。
而德國知名的音樂學者沃爾夫岡·雷姆 (Wolfgang Rehm, 1929-2017)則認為,莫札特第27號鋼琴協奏曲寫作於1790年末至1791年初,也就是作曲家過世的這一年,這說法普遍地被接受。
也有另一種可能的說法:儘管莫札特很可能在 1788 年的”某個時候”開始創作這首「最後的鋼琴協奏曲」, 但在創作了前兩樂章和第三樂章終曲的39小節左右之後,他「可能」意識到他最近創作的其他協奏曲已足以滿足他即將進行的音樂會演出,因此並未急著完成本曲,心中可能盤算著留待以後使用。
最後直到1791年1月才完成全曲,所以首演與才會在1791年1月或3月。
關於首演
莫札特在1786-1791年間連續創作了一系列非常成功的鋼琴協奏曲。
第27號鋼琴協奏曲有留下演出記錄的時間,是莫札特與單簧管演奏家約瑟夫·比爾(Joseph Beer),1791年3月4日於維也納之「揚廳」(Jahn’s Hall)所舉辦的音樂會裡,首次演奏了這首協奏曲。
按照時間推斷,這很可能是莫札特最後一次出現在當時的公開音樂會,因為他於1791年9月病倒,並於12月5日因病去世。
全曲共分為三樂章:
這首協奏曲並未如許多人心中臆測,是否暗示著莫札特人生中即將來臨的厄運,反而有著均衡的形式與優美的旋律,尤其是靜謐的第二樂章,更使得此曲成為他最完美的作品之一。
I. 快板(Allegro).奏鳴曲式(莫札特有創作Cadenza)
第一樂章以管弦樂呈示部開始,逐漸奏出第一樂章的四個主題。第一主題是小提琴與木管樂器之間的優雅對話;第二主題則是對比的抒情旋律,伴隨著長笛的副旋律迴響;第三主題以小提琴群嘰嘰喳喳的形象,帶出一種更幽默的基調;最後第四主題則回到抒情風格的的歌唱主題,出現平行小調後,再結束而進入鋼琴呈示部。鋼琴家以第一主題的變化進入,隨後是色彩豐富的小調。之後則是更多的精彩發展。
值得一提之處,據說在首演時,莫札特是當場即興演奏華彩樂段(Cadenza)的;但後來樂譜準備出版時,莫札特則是再寫下了用於正式出版樂譜的華彩樂段版本,也是現行通用版本。
II. 甚緩板(Larghetto)E♭大調,A-B-A 三段體
第二樂章甚緩板有著簡單A-B-A三段體結構;樂曲直接以鋼琴演奏的簡單而優美旋律起始,然後再接給管弦樂團演奏,鋼琴獨奏再接入帶有對比風格的樂句,管弦樂團在主題結尾前奏出強烈的不和諧音,增添戲劇性。第二樂段由的中間部分加入了一個優雅的新主題,夢幻般的風格令人享受,之後慢慢地再回到開頭主題。
III. 快板(Allegro).莫札特有創作Cadenza
終曲第三樂章以歡快的主題開始,莫札特之後也將這段旋律改寫成另一首藝術歌曲,名為《嚮往春天》(Sehnsucht nach dem Frühling / Yearning for Spring)。
Mozart K.596 ‘Sehnsucht nach dem Frühling’ Elisabeth Schwarzkopf
第三樂章開頭的歡樂第一主題
這麽快樂的音樂,這麼美好的標題(嚮往春天),或許反映了莫札特對未來的希望。
隨著這個主題與其後對比鮮明的音樂交替出現,當然包括第三樂章的裝飾奏(Cadenza),為這首最後一首協奏曲帶來了愉快的結尾。
第三樂章裝飾奏(莫札特版)
巴倫波因精彩的五分鐘樂曲時間 – 莫札特第27號鋼琴協奏曲
Mozart: Piano concerto no. 27 in B flat major, K. 595 | Maria João Pires & Trevor Pinnock
【BON話題】古典音樂中的馬賽進行曲
法國國歌歌詞
資料取自維基百科,附上連結供參考。
《馬賽曲》(法語:La Marseillaise)是法國國歌,又譯名《馬賽進行曲》。曲則是義大利作曲家喬瓦尼·巴蒂斯塔·維奧蒂於1784年創作,歌詞由克洛德·約瑟夫·魯日·德·李爾在1792年4月25日創作。當時正值法國大革命期間,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向奧地利帝國宣戰,引發法國大革命戰爭與第一次反法同盟。他在該日晚間於當時斯特拉斯堡市長德特里希家中創作該曲,並題名為《萊茵軍團戰歌》(法語:Chant de guerre de l’Armée du Rhin);同年8月10日,來自馬賽的志願軍(英語:Fédéré)前赴巴黎支援杜樂麗起義時高唱此歌而得現名,亦因此風行全法國。1795年7月14日,國民公會宣布定此曲為國歌。
馬賽曲在拿破崙帝國時期失去了國歌地位(但拿破崙並沒有禁唱馬賽曲),之後路易十八的波旁復辟時期更是被禁止。1830年七月革命再次為人傳唱,並由著名音樂家白遼士進行管弦樂編曲,此成為後來官方指定的管弦樂版本。之後於拿破崙三世時期此曲又失去了國歌的地位[1][2],至1879年才由法蘭西第三共和國重新定為國歌。此後的1946年以及1958年通過的法國憲法,皆定明馬賽曲為國歌。
馬塞進行曲(法國國歌)中文歌詞
前進前進祖國的男兒,光榮的時刻已來臨,專制暴政壓迫著我們,祖國大地在痛苦呻吟,祖國大地在痛苦呻吟,你可看見那兇狠的士兵,到處在殘殺人民。他們從你的懷抱裏,奪去你妻兒的生命。公民,武裝起來!公民,決一死戰,前進,前進,萬衆一心,把敵人消滅盡!
神聖的祖國號召我們,向敵人雪恨復仇,我們渴望珍貴的自由,決心要為它而戰鬥,決心要為它而戰鬥。 看我們高舉自由的旗幟,勝利地邁著大步前進。讓敵人在我們腳底下,聼著我們凱旋的歌聲。公民,武裝起來,公民,決一死戰,前進,前進,萬衆一心,把敵人消滅盡!
當父老兄弟英勇地犧牲,我們將戰鬥得更堅定,親手埋葬烈士的屍骨,追隨他們的足跡前進,追隨他們的足跡前進。我們不再貪戀生命,卻願戰死在鬥爭中,能為他們復仇而犧牲,我們將會感到無上光榮。公民,武裝起來,公民,決一死戰,前進,前進,萬衆一心,把敵人消滅盡!
莫札特第25號鋼琴協奏曲
1812序曲
延伸閱讀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更多音樂新知
2024-12-10
【BON音樂】蹦藝術X上海商業儲蓄銀行「豐富人生 X 音樂天地」公益講座:為愛而聲.為愛而活 – 談一代歌劇傳奇女伶:瑪麗亞卡拉絲
史上最偉大的歌劇女皇瑪麗亞卡拉絲(Maria_Callas)過世已超過40年,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