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N音樂】藝起來推動藝術 -林仁斌老師專題演講《指揮之心.無聲音樂家》
Introduction of Orchestra Conductor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無聲音樂家》~管弦樂指揮家究竟是什麼?精緻知識全解析
內容簡介: 每當管弦樂熱烈演奏時,我們總只能見到指揮的背影。他是唯一在演奏時不發出聲音的「無聲音樂家」。究竟在音樂演奏裡指揮的功能為何?音樂總監又為何能領最高薪?這些疑問,就讓林仁斌老師為您旁徵博引,從指揮歷史、「三大功能」到「指揮十誡」與當代指揮細膩新法與指揮成就,一一解答您心中的解惑。
主講人:林仁斌老師
談偉大指揮家:向偉大經典致敬
前幾年看過一則音樂新聞:有位管弦樂團指揮向媒體「自首」說,自己在演奏中完全沒有發出任何聲音,因此實在不好意思領這麼高的薪水…
結果新聞報導出來後,形成了兩派截然不同的爭論:有人贊成,覺得既然不演奏,指揮應該減薪;有人反對,認為指揮肩負重任,主導整個音樂內容的呈現。
是的~管弦樂指揮這位「無聲的音樂家」,確實在舞台上音樂會演出的現場是無聲的一位;但指揮所肩負的任務,就像一艘船的船長或一家公司的CEO:他們不是負責去執行細項小業務,但卻得面對每個決策的成與敗。
然而,大眾評斷一位指揮的成功與否,看的究竟是舞台上的明星?還是排練中的大師?這些不同的觀點又有什麼區別?這就是本篇文章〈指揮簡史〉要細細帶領大家品味的關鍵了~
開場 – 地獄式版本比較
在這部影片裡,一共有43種貝多芬第五號交響曲《命運》的開頭樂段「三短一長」的各種精彩演奏還有不同指揮家詮釋與思維,手勢與動作。
有快有慢,有激情有冷靜,仔細比較後真的非常有趣;相信愛樂的您,一定也很喜歡這段壞壞的影片吧~
先讀一下管弦樂樂譜
破題第一問:管弦樂指揮的薪情?究竟賺多少錢?
答:沒有固定薪資,隨著不同樂團與不同國家而異。
先別著急,筆者可是非常有誠意回答這個問題~只是隨著許多因素的改變,指揮的「薪情」確實有所不同是事實。
為了取得一個基準點,讓我們以國人最熟悉,職業音樂市場也高度成熟的北美薪資做介紹:
根據美國管弦樂管理網站顧問Drew McManus於2015年的文章“REVEALED: THE WEALTHIEST MUSIC DIRECTORS IN AMERICA”裡,依據以往直言風格,揭露了美國十大最高薪管弦樂團音樂總監名單~他的用意在於公布薪資結構,讓所有人知道行業裡的狀況,以及樂團財政透明,才能讓每一位音樂工作者獲得合理收入報酬。
他根據各樂團給國稅局之IRS Form 90s表格所整理出之美國前十大最高薪音樂總監/指揮,接下來我們一起看前三名:
第一名:國家交響樂團(National Symphony)
艾森巴哈(Christoph Eschen-bach)
年薪 $2,728,671 美金(加薪 41.02%)
第二名:芝加哥交響樂團(Chicago Symphony)
里卡多·穆蒂(Riccardo Muti)
年薪 $2,504,336 美金(加薪 15.65%)
第三名:芝加哥交響樂團(San Francisco Symphony)
邁可·提爾森·湯瑪斯 (Michael Tilson Thomas)
年薪 $2,364,775 美金(加薪 16.64%)
有沒有嚇一跳?平心而論,許多樂手平均10-20萬美元的年薪,以樂團首席來說,40萬美金左右的年薪已是頂尖;因此音樂總監收入非常高,屬於金字塔頂端的一群~無怪乎音樂總監之位人人覬覦。
而其實上面還不是最高薪的,接著筆者要公佈真正高手中的高手~指揮界薪資有史以來最高薪!
這位指揮的薪資不但高,而且打破歷史紀錄~2012-13年樂季他的法定年薪雖只有$1,505,052 美金(光本薪已直接名列當年全美第五名),透過資料顯示,達拉斯交響樂團於2013-14樂季,透過 Bajada Productions LLC.公司,確實支付了他高達美金511萬元($5,110,538.),這已改寫管弦樂指揮年薪之歷史紀錄!
這位頂級音樂總監就是:梵志登 (Jaap van Zweden),也是現任紐約愛樂音樂總監/樂團指揮。
梵志登實際支領年薪超過500萬美金~這個數字已經遠遠超越他前一年年薪的三倍(前一年為150萬美金),打破美國有史以來的管弦樂團音樂總監最高薪紀錄!
註:在他之前最高薪為指揮家是洛林·馬捷爾(Lorin Maazel)於紐約愛樂卸任前最後一年所創下的 329萬美金天價($3,291,791.)。
延伸閱讀
再接再厲第二問:指揮的功能?到底都做些什麼?
讓筆者來為各位讀者們科普一下:
當我們以音樂人最熟悉的《新葛羅夫音樂辭典》網路版(2020.11月),輸入關鍵字「History of Conducting」後,會出現當代對指揮定義的「三大功能」:
- 指揮於演出時以指揮棒或雙手打出樂曲節奏。(the conductor beats time with his hands or with a baton in performance)
- 指揮透過彩排以及演出,進行音樂作品詮釋之決定。(the conductor makes interpretative decisions about musical works and implements these decisions in rehearsal and performance)
- 指揮參與音樂團體之行政事務。(the conductor participates in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musical ensemble)
因此,現代社會對於指揮的職責,往往多了「音樂總監」的實質意涵在內~無怪乎許多樂團的「樂團指揮」與「音樂總監」往往是同一人,因為音樂演奏的詮釋,實在無法多頭馬車進行,所以指揮家的高薪,往往代表著他肩上的重責大任。
三問:關於指揮的起源
若要談論指揮的緣起,除了在許多的歷史文物與圖文考古中可見的史料之外,一般來說會從中世紀的教會音樂說起:在教會儀式進行時,合唱團裡通常有一位領唱,或者一位負責以手勢帶領歌手們演唱之負責人,在功能上這應該就屬於指揮的源起了。
而音樂發展進入多聲部音樂(Polophonie)後,各聲部穿插流動,對位法讓音樂也更加複雜,因此指揮的功能益發重要。尤其進入巴洛克時期之後,音樂創作發展曲式再進入繁花錦盛時期:各種器樂曲式、樂團編制紛紛推陳出新,這時的「指揮」並不侷限一位音樂家站在樂團之前打拍子,往往樂團首席或鍵盤樂器演奏者,抑或是演奏出色之團員領導樂曲拍點,皆有可能。
四問:歷史上第一位拿著指揮棒指揮的音樂家?
早期的指揮用棒,其實較接近像是一根長棍,並非現代我們認知的現代指揮棒如此纖細。
法國17世紀路易十四時的宮廷樂長盧利(Jean-Baptiste Lully, 1632-1687)便因為指揮樂團時不慎揮棒上下敲打揮舞而打中自己的腳趾掌引發壞疽,最終感染了到大腦,最終導致死亡。
一般音樂史上認為第一位以現代指揮棒成功指揮樂團的是浪漫時期曾擔任萊比錫音樂院院長的音樂家孟德爾頌(Felix Mendelssohn, 1809-1847)。
不過其實有位德國音樂家比他更早從口袋中拿出棒子來指揮樂團,而且成果斐然,這位創舉音樂家是路易.史博(Louis Spohr, 1784-1859):根據他的自傳,他於1820年赴英國倫敦的音樂彩排時,嘗試從外套口袋中拿出預藏的指揮棒帶領樂團,預示拍點以及速度,當晚音樂會並因他使用指揮棒統整樂團而取得相當大的成功喔~(註:https://www.wpr.org/shocking-conductor)
五問:指揮之於作品的直接影響
歷史上有作曲家,同時也擔任指揮家,因為最了解自己的作品,亦是創作的最佳詮釋者:海頓、莫札特、貝多芬、孟德爾頌、李斯特、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華格納、威爾第、馬勒、史特拉汶斯基等諸多作曲家,都曾親自指揮自己的作品演奏而名留青史。
六問:談指揮棒的使用
在此筆者想引用美國指揮家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曾說的話:「若一個指揮家使用指揮棒,則該棒必須成為活物,如有一股電流在其中,致使它的一小移動都成為有意義的移動。同樣地,若指揮家不用指揮棒,他就要靠雙手做到同樣的東西。無論有指揮棒與否,其表情必是首要,音樂上一定要顯得有意義。」
因此,無論持棒與否,「音樂上的意義」才是真正的首要之務;指揮家以自身肢體動作,將樂譜中的節拍、速度、強弱、力度、表情等等清晰地傳達出來~而「為音樂服務」更是指揮家精神上的最高指標。
孟德爾頌使用過之指揮棒
孟德爾頌也是首位以現代指揮棒指揮樂團的指揮家,1835年26歲時擔任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指揮。
下方珍貴圖片,是目前珍藏於英國市政廳,1846年孟德爾頌使用過之指揮棒。
由於孟德爾頌的啟發,現代指揮棒發展雖然有材質、握柄與長短等多樣變化,但萬變不離其中:
七問:職務與功能變革
在白遼士的專書:「論管弦樂指揮與其藝術」(The Orchestral Conductor Theory of His Art)中,不但對於指揮的意義與功能有著清楚的論述,對於不同音樂的指揮手勢更是有著詳盡的解說;我們可以說到了此時期,管弦樂指揮終於不再只是一個拿著各種材質指揮棒(鯨魚骨、木頭等)在樂團前負責打拍子的人體節拍器,而是已實質上進化為「指導、「指示」音樂方向與內容,統整樂團邁向共同詮釋的音樂家。(關於指揮的指示方式,可觀看此備註:http://www.gutenberg.org/files/27646/27646-h/27646-h.htm)
八問:什麼是《指揮十誡》?
理查·史特勞斯這位浪漫後期大師,除了作曲家身份之外,本身也是位傑出的指揮家,他曾說:「指揮是項極其困難,人生未達70歲之前很難充分理解的藝術。」、「最重要的是以「耳朵」指揮,而不是「手臂」;若做對了一切就將順其自然地正確。」
理查·史特勞斯論指揮:
- 指揮是項極其困難,人生未達70歲之前很難充分理解的藝術。
- 最重要的事以「耳朵」指揮,而不是「手臂」;若做對了一切就將順其自然地正確。
著名的《指揮十誡》
理查·史特勞斯身為知名管弦樂團指揮,曾寫下《指揮十誡》:
首先看看理查·史特勞斯的指揮姿態
輕鬆指揮的大師
從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到他的指揮基本上是「一派輕鬆」,「眼手並用」。
還聽說他指揮時可以左手插在口袋,或拿出懷錶看看時間,左看看右看看~開心的時候更用雙手齊揮,甚至也掂起腳尖一起「加入」樂團演奏…(其實影片中也看得出來 XD)
這位近代後期浪漫樂派大師,曾經以自身經驗歸納出指揮樂團的心得,除了上述兩點之外,他總共擬出了十條樂團指揮的金科玉律,更被尊稱為《指揮十誡》。
對比於現在的樂壇指揮各式各樣「花式指揮法」來說,重看《指揮十誡》,其實非常有意思。
無論是非,沒有對錯~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指揮十誡》究竟有哪些吧:
-
1. 請記得,演奏音樂的目的不在於娛樂自己;而是取悅聽眾。(Remember that you are making music not to amuse yourself, but to delight your audience.)
-
2. 指揮自己不應出汗;只有觀眾才應該感到音樂的熱力。(You should not perspire when you are conducting; only the audience should get warm.)
-
3. 演奏《莎樂美》與《伊蕾克特拉》時,要如同孟德爾頌神幻音樂般詮釋。(Conduct Salome and Elektra as if they were Mendelssohn; fairy music.)
-
4. 對銅管樂手絕對不要投以鼓勵的眼神;除了重要段落的提示,否則千萬別與他們對上眼。(Never look at the brass encouragingly; except with a quick glance for an important lead-in.)
-
5. 反之,千萬別讓法國號和木管離開你的視線,如果你聽到他們的聲音,那就表示已經太大聲了。On the contrary, never let the horns and woodwind out of your sight; if you hear them at all they are already too loud.
-
6. 如果你覺得銅管力度不夠,就將他們的音色調暗。If you think the brass is not strong enough, tone them down two points further.
-
7. 只有你自己聽見獨唱者的每個咬字是不夠的;因為你已經背妥歌詞。要讓觀眾毫不費力地跟得上音樂~因為如果他們不了解歌詞的含意,馬上就會睡著。It is not enough yourself to hear every word of the singer–which you know by heart anyway; the public must also be able to follow it without effort. If they don’t understand what is happening, they fall asleep.
-
8. 樂團伴奏必須要讓聲樂家能毫不費力地演唱。Always accompany the singer so as to enable him to sing without exertion.
-
9. 當你認為速度已經達到最急板極限時,再讓速度加快一倍。When you think you have reached the limits of prestissimo, double the pace.
-
10. 如果你遵守以上的規則,再加上自己的天賦和成就,就能永遠成為觀眾們的明星寵兒。If you follow these rules carefully, you will, with your fine gifts and your great accomplishments, always be the darling of your listeners.
九問:首位女性指揮?
嗯~這是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在維基百科上我們剛好可以看到這項問題的專頁,洋洋灑灑資訊非常豐富,列舉歷史前三:
1.第一位歷史最早的女性指揮:Elfrida Andrée(瑞典)
2.第一位被職業樂團任命為音樂總監/首席指揮的女性:Marin Alsop(美國)
3.第一位指揮倫敦交響樂團的女指揮家:Nadia Boulanger(法國)
(註: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female_classical_conductors)
延伸閱讀
十問:合唱指揮與管弦樂指揮的分野
不知何時開始,突然間許多人對於「合唱指揮」與「管弦樂指揮」之間,不但壁壘分明而且相當計較?
筆者曾聽過一個說法:因為合唱指揮往往將合唱團訓練完成之後,「送給」交響樂團彩排演出,但最終舞台上卻只有交響樂團指揮指揮全局,先前辛苦訓練合唱的「合唱指揮」因為無法上台表演,經常只能在節目單上掛著「合唱指導」…
也許多年來的新仇+舊恨,讓這兩派指揮不斷處在「合作」與「競爭」之間。
但也可以從另一角度切入,就是確實指揮合唱與指揮管弦樂團,從訓練方法、甚至拍點給法與音樂詮釋方式都完全不同;因此項目分開、各司其職,或許反而是個好的做法?
無論是非,沒有絕對的對與錯~相信今天的〈指揮簡史〉帶來這麼多豐富話題,從指揮源起聊到實務,從十誡聊到年薪,期待能讓愛樂的您增添許多閱讀樂趣~我們下回再見!
(原文由林仁斌撰寫,刊載於表演藝術雜誌第336期 / 2020年12月號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指揮.不指揮╱指揮概述《十個問號,掀開「他」的神秘面紗 關於「無聲音樂家」的小秘密》)
指揮談指揮.妙趣無窮
Itay Talgam: Lead like the great conductors
【BON音樂】指揮大師楊頌斯 – 重要管弦樂團指揮觀念 Q&A
著名當代指揮家
賽門·拉圖爵士(Sir Simon Rattle, b.1955)
被廣泛地譽為「全球最佳管弦樂指揮家」的賽門拉圖爵士,2018年6月20日他指揮了柏林任內最後一場音樂會。而他的動向早已明揭:2015年3月時倫敦交響樂團已正式宣布,自2018年樂季起,由賽門拉圖接任該團音樂總監,合約為5年。2021年1月,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也正式宣布,賽門拉圖將於2023年樂季起接任首席指揮,合約為5年期。同時,他也榮任倫敦交響樂團終身名譽指揮。
賽門.拉圖爵士生平
精彩演奏
史特拉汶斯基《春之際》LSO Live’
指揮家的知識傳承 – 拉圖談西貝流士
好文欣賞
“拉圖給年輕音樂家的七個忠告”
拉威爾《達夫尼與克羅伊》第二號組曲
伊凡‧費雪(Ivan Fischer,1951-)
伊凡費雪1951年1月20日出生於匈牙利布達佩斯,之後在布達佩斯巴爾托克音樂院接受音樂教育,又進入維也納音樂院與薩爾茲堡,師事史瓦洛夫斯基、哈農庫特學習指揮。
伊凡‧費雪生平
伊凡.費雪與BFO 世界樂壇的匈牙利傳奇 一九八三年,出生在匈牙利布達佩斯的一個猶太音樂家庭的伊凡.費雪(Iván Fischer)率領著洛杉磯愛樂進行他的美國首演,同年他回到匈牙利,成立布達佩斯節慶管絃樂團(Budapest Festival Orchestra,簡稱BFO),他與這個樂團的合作關係寫下了過去二十七年來古典音樂界最偉大的成功故事……。 他們灌錄的匈牙利音樂屢獲唱片大獎,營造了許多充滿創意的音樂會形式,二○○八年英國《留聲機》Gramophone雜誌更評選布達佩斯節慶管絃樂團為全球二十大交響樂團的第九名!透過與伊凡.費雪的越洋對談,對於他的傳奇故事我們有更深一層了解。 匈牙利文化大使 廣泛關照多樣音樂 匈牙利音樂是每回聊到伊凡.費雪不能不提的,他曾獲得匈牙利「柯蘇獎」(Kossuth Prize),同時也是匈牙利文化大使、布達佩斯榮譽市民,可以說是當代最重要的匈牙利音樂代言人。說到他心目中的巴爾托克、高大宜這兩位最重要的匈牙利作曲家,伊凡.費雪表示:「巴爾托克是位非常了不起的作曲家,他的音樂中有極強的匈牙利辨識度,同時卻又是十分國際化。至於高大宜則是一位非常重要的教育家,他後來才成為作曲家,他發明了一種通則,如何教育成千上萬的人去理解音樂。」 當然,除了這兩位匈牙利音樂巨人之外,伊凡.費雪提到重要的匈牙利作曲家還包括Erno Dohnanyi、Sandor Veress,當代的Gyorgy Kurtag及年輕一輩的Janos Vajda、Gyorgy Orban等人,完整地推薦各代匈牙利作曲家。 不過,雖然以匈牙利音樂起家,伊凡.費雪卻不喜歡被定位為匈牙利音樂專家,他表示:「因為,我從來不認為自己是匈牙利音樂專家,當然身為一位匈牙利人,我經常演出自己國家的音樂,但我的興趣總是相當廣泛,因為音樂是國際化的語言,我喜歡任何國家只要是有有趣的音樂。」他也曾到中國蘇州演出時說過:「音樂是發自靈魂的。即使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產生的美感卻是相似的。」 從家鄉步上國際 載譽歸國的指揮路 因此雖然身為匈牙利布達佩斯節慶管絃樂團的創辦人暨音樂總監,伊凡.費雪並不把樂團局限於匈牙利音樂代言人,他認為:「BFO是個國際化的管絃樂團,我們的目標是為全世界所有樂迷演奏音樂,而不是做出國籍差異,所以我喜歡國際化的曲目,而且我演奏老的與新的音樂。」 媒體或樂迷會把伊凡.費雪看成匈牙利音樂專家不是沒有道理的,伊凡.費雪一九五一年一月二十日生於匈牙利布達佩斯,他從小在布達佩斯時就學習鋼琴、小提琴、大提琴與作曲,之後在布達佩斯巴爾托克音樂院接受音樂教育,進入維也納音樂院與薩爾茲堡才跟著史瓦羅夫斯基(Hans Swarowsky)學指揮,並且繼續學習大提琴與早期音樂,還擔任哈農庫特的助理。一九七六年他在倫敦贏得Rupert基金會的指揮大獎,開啟他走上指揮之路的契機,隨後他開始成為BBC交響的客席指揮,一九八二年還帶著倫敦交響樂團進行世界巡迴,指揮才華倍受肯定。 他先在家鄉的Hungaroton唱片公司灌錄不少匈牙利音樂,還有他自己改編的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之後Philips唱片公司相中他與他簽約,一九九五年他與樂團的巴爾托克、李斯特錄音獲得留聲機大獎、法國金音叉獎等等,那張德弗札克《傳奇曲》更獲得企鵝三星帶花殊榮,由諏訪內晶子主奏小提琴的那張薩拉沙泰《流浪者之歌》、德弗札克《小提琴協奏曲》更是銷售長紅。伊凡.費雪匈牙利音樂專家的地位也宣告確認,他的指揮手法凌厲粗獷,很能表現出「國民樂派」樂風的質樸與速度感。 多元、獨創的音樂會形式 伊凡.費雪曾在美國擔任過辛辛那提交響管絃的指揮,二○○六年他成為華盛頓的國家交響管絃樂團的首席客席指揮,隔年繼任史拉特金之後成為該團首席指揮。另外,他的歌劇經驗也相當豐富,一九八四到八九年擔任英國Kent歌劇院音樂總監,二○○○到○三年擔任里昂國立歌劇院音樂總監,客座維也納國立歌劇院時還製作過全套莫札特歌劇。 除了灌錄匈牙利曲目、歌劇演出之外,伊凡.費雪真正帶領BFO走出自己的成功路,主要是樂團訓練及各種型態的新音樂會。自從當初伊凡.費雪與另一位傑出的匈牙利鋼琴家柯西斯,一同創辦布達佩斯節慶管絃樂團後,這個有遠見又正確的決定不但為匈牙利留住優秀的音樂家,也帶著音樂家一同迎戰當時留不住人才的匈牙利布達佩斯的音樂環境,這份堅持受人尊敬。在樂團訓練上,他發展出能讓樂團音樂家們充滿張力與感情的練團方式,加重樂團演出室內樂的組合與機會,同時演出更多富有創意的管絃作品,這些訓練在在都是為了讓樂團的默契更縝密、音色更成熟。 在與觀眾直接交流的音樂會上,他發展出許多獨特的樣貌,因為他認為觀眾喜歡不同類型的音樂形式。像是專為幼童小朋友設計的「可可音樂會」(Cocoa-Concerts),就是著眼小朋友的耐心只能靜靜地聽三、四分鐘,之後他們需要放鬆。另外像事前不公佈演出曲目的「驚喜音樂會」(Surprise Concerts)也是絕對地受歡迎,人們喜歡接受驚喜,就像收到一個包裝好的禮物。還有對觀眾講述音樂故事的「一元音樂會」(one forint concerts),以及吸引成千上萬過路客新觀眾的布達佩斯露天音樂會,歌劇演出運用融合科技元素等等。伊凡.費雪表示這些新型態的音樂會都是為樂迷服務的。 戮力培植BFO 晉升全球第九大交響樂團 二○○四年伊凡.費雪與Channel Classic唱片公司簽約,也讓這幾年BFO的錄音主要都由此發行,不僅他的曲目大幅擴張而且張張佳作,像是二○○七年七月推出的理查.史特勞斯罕見的芭蕾音樂Josefslegende,就成為《留聲機》雜誌當月CD並獲得《紐約客》的佳評。他在此灌錄的馬勒《第二號交響曲》也獲得《留聲機》雜誌總編特選,之後的馬勒《第六交響曲》、拉赫瑪尼諾夫《第二交響曲》、柴科夫斯基《第四交響曲》CD及莫札特《女人皆如此》DVD也都不容錯過。《華盛頓郵報》還盛讚他:「是一位看來兼備正直、堅毅不拔、異常清晰各項特質的音樂家。」 二○○七年伊凡.費雪再推出全本德弗札克作品,貝多芬《第七號交響曲》同時收錄羅西尼、韋伯、荷蘭作曲家Wilhelm Wilms等人的同時期作品。連續推出精彩錄音,難怪二○○八年《留聲機》雜誌提名他為年度藝人,同時他一手培植的匈牙利布達佩斯節慶管絃樂團為全球二十大交響樂團的第九名!對於這項殊榮,伊凡.費雪表示:「對我們的工作來說這是個很棒的紀錄,我很欽羨世界上偉大的管絃樂團,像是柏林愛樂、維也納愛樂或是克里夫蘭管絃。但是我必須承認,對我來說最棒的音樂是由布達佩斯節慶管絃樂團演奏出來的,我很高興專家們注意這些年輕新興的管絃樂團的高演出品質。」(全文詳見《PAR表演藝術》雜誌第213期)
內行看門道 – 伊凡.費雪於阿姆斯特丹指揮大師班實況
接著,讓我們來接著欣賞瓦西里·彼得連科(Vasily Petrenko, b.1976):
利物浦皇家愛樂/奧斯陸愛樂:瓦西里·彼得連科
曾以蕭士塔高維契第十交響曲榮獲英國權威留聲機獎「年度管弦樂唱片」,並榮獲回聲德國音樂古典獎「年度新人獎」的知名樂團指揮瓦西里·彼得連科,18歲時,成為俄國最古老的米哈伊洛夫斯基劇院常駐指揮,2012年起任首席客座指揮。2006年受聘為利物浦皇家愛樂樂團指揮,三年後成為首席指揮,現為桂冠指揮。曾任奧斯陸愛樂樂團首席指揮(2013-2019),可說是實戰經驗非常豐富的中生代代表人物。
馬勒第四號交響曲 第三樂章
2019年柴可夫斯基鋼琴大賽 決賽大烏龍
Mahler V – Adagietto /Vasily Petrenko / Royal Liverpool Philharmonic
小澤征爾(Ozawa Seiji, b.1935)
小澤征爾生平
好文推薦
小澤征爾:以綜合實力登峰造極、個人魅力超凡的指揮家
2018年指揮維也納愛樂 – 舒伯特《未完成》交響曲
指揮貝多芬《艾格蒙》序曲
阿茲海默之網路闢謠:
先前有網路謠言說小澤征爾已罹患失智症,並放上這段視頻佐證。但其實這是他與祖賓梅塔輪流指揮音樂會,在最後兩人一搭一唱的合作橋段。只能說小澤征爾的確年事已高,加上演技一流,「看起來」實在有點像,但其實這段真的是演出來的,針對這段烏龍新聞,也在此特別闢謠。
在舞台上歡慶80大壽(阿格麗希也獻演「生日快樂」歌)
里卡多.慕提(Riccardo Muti , b1941.)
里卡多.慕提生平
內行看門道 – 慕提指揮大師班
內行看門道 – 慕提彩排實況
里卡多.夏伊(Riccardo Chailly, b.1953)
里卡多.夏伊生平簡介
馬勒《復活》最後樂章精華
網路最有名的Kuso鋼琴家影片:Maria Joao Pires expecting another Mozart concerto during a lunch-concert in Amsterdam
帕沃.賈維(Paavo Järvi, b.1962)
帕沃‧賈維於1962年出生於愛沙尼亞首都塔林,其父是著名的指揮家尼葉‧賈維。由於父親是著名的指揮家,所以帕沃從小就常常觀看音樂會以及歌劇的演出,及長也參與演出排練。在耳瀆目染之間,帕沃對音樂的理解能力日益精進,例如用耳朵辨識其父親豐富唱片收藏的音樂片段,或是彈奏管絃樂曲的四手聯彈鋼琴版本。早年,帕沃在塔林音樂學校中主修指揮和打擊樂器,17歲時全家移民美國,帕沃改而就讀寇蒂斯音樂學院,並且赴洛杉磯愛樂接受伯恩斯坦的指導,後來還到薩爾茲堡莫札特音樂院參加指揮研習班。帕沃‧賈維在1993年到1997年間擔任瑞典馬莫交響樂團音樂總監,1995年起擔任瑞典皇家斯德哥爾摩愛樂首席客座指揮,次年又受聘擔任伯明罕市立交響樂團的首席客座指揮。
帕沃‧賈維一直以來以拓展愛沙尼亞的樂文化遺產為己任,他曾說過:「愛沙尼亞「相信」音樂。對他而言,音樂乃是藝術家在知性、感情和肉體方面完全涉入的活生生體驗;音樂與其說是一種職業,還不如說是一種生活方式。」(取自博客來網路書局。文/何振衣)
帕沃.賈維生平簡介
內行看門道 – 賈維大師班
柴可夫斯基《羅密歐與茱麗葉》幻想序曲
洛杉磯愛樂交響樂團/法國巴黎國家歌劇院音樂總監:杜達美(Gustavo Dudamel, b.1981)
2021年底接任巴黎國家歌劇院音樂總監的杜達美,來自南美洲委內瑞拉的特殊教育制度(El Sistema),並為2004年馬勒指揮大賽首獎得主。他是21世紀指揮界傳奇人物之一:1999年起擔任委內瑞拉西蒙·玻利瓦交響樂團音樂總監、2009年獲聘為洛杉磯愛樂音樂總監至今,2017年更成為歷史上維也納新年音樂會最年輕指揮家,創下的榮譽不計其數,而今進軍法國巴黎更可說攀登人生全新高峰。
Discover Dudamel – 柴可夫斯基《羅密歐與茱麗葉》幻想序曲
趣味十足的馬勒一號交響曲彩排
延伸閱讀
準.馬寇爾(Jun Märkl, b.1959)
國際重量級指揮家準‧馬寇爾(Jun Märkl)去年受邀掌舵NSO國家交響樂團,但因其國際邀約行程滿檔,以藝術顧問一職先行聘任,8月1日正式上任。然而疫情導致國際樂壇環境急遽改變,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董事會全體董事今天下午一致同意通過,準・馬寇爾自2022年1月起改任NSO音樂總監,任期到2025年7月。
準.馬寇爾生平介紹
NSO歡迎新任音樂總監
指揮法國里爾交響樂團 – 聖桑《骷髏之舞》
葛濟耶夫(Valery Gergiev, b.1953)的尷尬處境
葛濟耶夫簡介
「我很重要」+「你不能沒有我」XD
我很喜歡的 Prokofiev: 《Scythian Suite》
超愛《天鵝湖》
亞尼克.聶澤-賽金(Yannick Nézet-Séguin, b.1975)
2000年獲聘蒙特婁大都會管弦樂團(Orchestre Métropolitain)首席指揮(2000年至今)
2008年獲聘為鹿特丹愛樂交響樂團(Rotterdam Philharmonic Orchestra)(2008年–2018年)
2012年起獲聘為費城管弦樂團(Philadelphia Orchestra)首席指揮(2012年至今)
2018年起獲聘為紐約大都會歌劇院(Metropolitan Opera)首席指揮(2018年至今)
2019年,蒙特婁大都會管弦樂團正式宣佈與亞尼克簽下「終生音樂總監合約」。
2022.05.06. 慕特臉書貼文~超愛亞尼克❤️
延伸閱讀
維也納國立歌劇院:菲利普.約丹(Philippe Jordan, b.1974)
2020年起獲聘為維也納國立歌劇院(Wiener Staatsoper)指揮的菲利普.約丹(Philippe Jordan, b.1974)擁有輝煌的指揮經歷:27歲成為奧地利格拉茲歌劇院 (Opernhaus Graz) 歷來最年輕之音樂總監與指揮;2009 年起,接任巴黎國家歌劇院音樂總監(此職位同時指揮加尼葉歌劇院+巴士底歌劇院之歌劇製作,現任者為杜達美),同時擅長鋼琴演奏的菲利普.約丹是歐洲最為炙手可熱的指揮。
柴可夫斯基《悲愴》錄音花絮影片
舒伯特《未完成》交響曲
奧斯陸愛樂/巴黎交響樂團:克勞斯·麥凱萊(Klaus Mäkelä, b.1996)
出身芬蘭,現年26歲(1996年出生)的年輕指揮家克勞斯·麥凱萊,也是一位出色的大提琴演奏家。12歲對管弦樂指揮產生興趣,理性與感性兼備的出色詮釋,讓他獲得許多重要樂團的聘約:瑞典廣播交響樂團首席客座指揮(2017年12月起)、奧斯陸愛樂樂團首席指揮(2020年8月起)、2022年起更榮任巴黎交響樂團首席指揮一職,更是Decca唱片公司40年以來的唯一簽約管弦樂指揮。
Decca唱片公司40年以來的唯一簽約管弦樂指揮
巴黎管弦樂團首席指揮
當代女指揮篇
好文推薦
11 of today’s best women conductors
Ariane Matiakh Mirga Gražinytė-Tyla Laurence Equilbey Alondra de la Parra Marin Alsop Alice Farnham Susanna Mälkki Xian Zhang JoAnn Falletta Barbara Hannigan
旭日東昇後起新秀 – Oksana Lyniv
烏克蘭年輕優秀女指揮、義大利歌劇院首位女性指揮家、華格納拜魯特音樂節首位女性指揮家
波隆納市立劇院(Teatro Comunale di Bologna)將任命Oksana Lyniv為音樂總監,締造義大利劇院史上首次由女性出任音樂總監的紀錄。 Lyniv是今年3月在Sala Bibiena的音樂會上,與該院管弦樂團初次合作,5月又一起在Auditorium Manzoni演出。她預計於2022年1月上任,任期3年,每個樂季至少指揮兩部歌劇與兩場音樂會。目前已知,第一年的音樂會內容包括《女武神》第一幕,與交響詩《死與變容》。 在執掌波隆納市立劇院之前,這位烏克蘭指揮已經在巴伐利亞國立歌劇院(Bayerische Staatsoper)、格拉茲歌劇院(Oper Graz)、維也納河畔歌劇院(Theater an der Wien)、利塞烏大劇院(Gran Teatre del Liceu)、羅馬歌劇院(Teatro dell’Opera di Roma)、法蘭克福劇院(Oper Frankfurt)等地登臺,而且是第一位在拜魯特音樂節上指揮的女性。(原文出處:聯合新聞網 / MUZIK閱聽古典樂)
紀錄片報導:首位拜魯特音樂節之女性指揮
Life in Music: Conductor Oksana Lyniv
好文推薦
“10 tips for becoming a great conductor”
林仁斌老師近期課程推薦
直擊鋼琴美技對決(5/4週三晚上班,共8堂):四年一度 范克萊本大賽
經典歌劇巡禮線上直播課(5/19週四下午班,共5堂):解讀五大經典歌劇,由魔笛引領進入歌劇殿堂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