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N音樂】2023.07.03. 奧古斯汀・哈德利希小提琴音樂會導聆(台北國家音樂廳)
2023 Augustin Hadelich Violin Recital in Taipei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演出曲目

巴哈:E大調第三號無伴奏小提琴組曲

科爾里奇-泰勒・帕金森:Blue/s Forms(1972)

易沙意:第二號奏鳴曲《Obsession》

巴哈:d小調第二號無伴奏小提琴組曲


導聆照片集

 

 

 

導聆與談嘉賓 – 小提琴家曾宇謙

 

 

 

 

 

精彩無比的音樂會

2023.07.03. 奧古斯汀.哈德利希小提琴音樂會🎵

今天導聆完後就直接留下來欣賞音樂會,非常開心也感謝主辦單位的安排與邀約😉

導聆的神秘嘉賓是曾宇謙~宇謙也是哈德利希的忠實擁護者,最後10分鐘的互動分享,讓我們看到小提琴家讚賞小提琴家的惺惺相惜~不過讚賞的點是:「音準」、「指法」、「弓法」、「雙音」,果然深入~(笑)🎵

話說哈德利希的現場演奏真的精準到一個恐怖的境界;而且他演奏巴赫時,會以巴洛克弓演奏,音色鬆軟有彈性;演奏現代音樂時再換回慣用弓,音色與句法更顯得非常有爆發力😘

而今天晚上最令人欣喜的另外一件事情是,因為有青少年1+1的入場方案:看到好多年輕的學生入場欣賞今天的音樂會,真的很讓人感到振奮,這麼棒的政策絕對要持續實施,才會有更多年輕的樂迷能夠進音樂廳👍🏻😉

一個人的音樂,也能形成完美的小宇宙」,是今晚音樂會的最佳註解,相信所有人都是「一聽成粉絲」💕


音樂導聆:蹦藝術林仁斌老師

 

 

讓我們先欣賞哈德利希現場演奏巴赫無伴奏第二號組曲的沙拉邦德舞曲:

 

第二號組曲

Partita No. 2 in D minor, BWV 1004

作品名稱 作品編號 調性 樂章名稱 樂章數目
第二號組曲 BWV1004 d小調 阿勒曼舞曲
庫朗舞曲
薩拉邦舞曲
吉格舞曲
夏康舞曲 
5

 

本樂曲《夏康舞曲》出自巴赫《六首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及組曲》中第二號組曲,作品編號BWV1004。本組曲共有五個樂章,分別為阿勒曼舞曲 (Allemande) 、庫朗舞曲 (Courante) 、薩拉邦德 (Sarabande) 、基格 (Gigue) 與夏康舞曲 (Chaconne) 。《夏康舞曲》即是組曲的最後一個樂章。這首d小調《夏康舞曲》為3/4拍,共有32段變奏,幾乎包含了小提琴獨奏的所有演奏技巧,其規模宏大,經常獨立於組曲被單獨提出來演奏,對演奏家的技巧與音樂表達來說,皆相當具挑戰性及考驗。樂曲開始的四個小節和聲,為整首變奏曲的基礎,各個變奏的曲風充滿變化,有宏偉、嚴肅的開端、有陰森詭異的基調、有如精靈魔鬼般的快速奔馳音群、也有緩慢行進的和弦列隊;它就像氣候陰晴不定、景象變化莫測的山谷,時而露珠晶瑩剔透閃閃發亮,時而霧氣迷濛,時而緩緩升起一道美麗雲彩,甚或陽光照耀燦爛刺眼。樂曲以d小調開始,之後進入D大調,至第25變奏才回到d小調,並回歸至開頭的莊嚴氣氛,來結束全曲。 本錄音以德國製琴師雷奧納多.莫濟爾於1722年製作的小提琴演奏,引領聽眾進入巴赫用簡單的主題呼喚而成的大千世界。(曲解:奇美博物館)

 

樂譜版本欣賞

I. Allemande – 0:00
II. Courante – 3:12
III. Sarabande – 5:11
IV. Gigue – 8:17
V. Chaconne – 11:25

 

演奏版本欣賞

夏康舞曲

《夏康舞曲》(英文:Chaconne;義大利文:Ciaccona;西班牙文:Chacona)是一種起源於墨西哥、西班牙殖民地的舞曲音樂。十六世紀,夏康舞曲傳入西班牙、十七世紀開始盛行於歐洲,是音樂巴洛克時期相當流行的曲種,多用於歌劇和鍵盤樂器。此舞曲利用簡短反覆的數字低音行進作為變奏框架,低音模式每反複一次,音樂即加入變化。上方的旋律,可運用裝飾音、倒影、模進等各種創作手法變奏;低音的行進,基本上則係以主調朝屬調、下行的方式進行,強調五度循環模式。這種變奏手法與「帕薩加里亞」 (Passacaglia) 舞曲相近。

 

樂譜版本欣賞(Hilary Hann)

 

林老師於萊比錫聖湯瑪斯教堂巴赫雕像前 2023.05.

 

巴赫六首無伴奏小提琴作品

巴赫在科登時期寫出了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與組曲,一共有六首:奏鳴曲與組曲各三首,順序為奏鳴曲與組曲是交互排序。

從編號以及各項資訊,我們可以看出這種排列方式,主要因為當時組曲在寫作時附屬於奏鳴曲。

巧合的是,在已經成形的奏鳴曲架構之後,安排一首完整組曲,讓無伴奏音樂顯得更加具有變化,更可突顯「奏鳴曲」與「組曲」兩種曲式之間的對比,又能互補,更讓後世演奏者與欣賞者更可了解巴赫作曲時對於音樂內容寫作與安排的用心,理解這位偉大作曲家之原創珍貴與獨特之處。

這六首樂曲(BWV1001~1006)手稿樂譜保管於柏林國立圖書館,其中記有如下標題:「六首無數字低音的小提琴獨奏曲,第一卷,約翰‧賽巴斯汀‧ 巴赫作曲,1720 年。」但 1720 年是巴赫重新抄寫譜之年份,抑或創作年份?並無學者提出最有力證據,故只能推測巴赫創作於科登時期。

前述於柯登時期中,巴赫因為身旁圍繞傑出樂手,讓他創作了許多著名的器樂作品,今天介紹的小提琴無伴奏奏鳴曲與組曲,正是箇中翹楚。

 

珍貴的手稿封面與簽名、年份

 

 

全六首無伴奏之樂章、編號、調性如下:

巴赫六首無伴奏小提琴作品一覽表

作品名稱 作品編號 調性 樂章名稱 樂章數目

第一號奏鳴曲

BWV1001 g小調

慢板
賦格
西西里舞曲
急板

4

第一號組曲

BWV1002 b小調 4

第二號奏鳴曲

BWV1003 a小調

極緩板
賦格
行板
快板

4
第二號組曲 BWV1004 d小調 5

第三號奏鳴曲

BWV1005 C大調

慢板
賦格
極緩板
快板

4
第三號組曲 BWV1006 E大調 7

 

延伸閱讀:

【BON音樂】什麼是巴洛克時期的「組曲」(Baroque Suite)?


先講巴洛時期的奏鳴曲(Sonata),巴洛克時期的奏鳴曲可以是單樂章的聲樂曲、器樂曲,也能是多樂章的鍵盤作品或器樂。

常見寫作方式,可分成「教堂奏鳴曲」(Sonata da chiesa)和「室內奏鳴曲」(Sonata da camera)兩種。

而「組曲」(Partita),是源於義大利的名詞,帶有「變奏」之意。

起初,這個名詞可指任何種類的舞蹈音樂,而且大部份是單獨的舞曲,不過後來它被應用到組曲般的結構中。而組曲這個名詞則因作曲家的喜好,而有不同的使用方法。在巴哈的無伴奏組曲中,舞曲的形式由單純轉為多聲部的複音音樂, 而展現出純舞曲所沒有的多樣性。

而巴洛克的組曲中,因為舞曲漸漸轉為純器樂演奏,因此舞曲名稱雖然仍與音樂箱內相符合,但逐漸失去其原來的舞曲性格,只留下基本的特徵和速度。雖然舞曲的韻律性減弱,但而藝術的價值卻被提高。

 

無伴奏奏鳴曲的形式

奏鳴曲式依照「教堂奏鳴曲」(Sonata da chiesa)的配置,以四樂章(慢—快—慢—快組成。

第一、三為慢板,第二、 四則為快板。

第一樂章為賦格曲的前奏,為慢板或極緩板;第二樂章以之賦格(Fugue)創作方式為主軸。

第三樂章則有時借自組曲形式的舞曲樂章(Sonata No.1 – Siciliano),有時遵循奏鳴曲形式的慢板樂章(Sonata No.2 – Andante, Sonata No.3 – Largo);第四樂章皆為炫技性的急板或快板。

有時第一樂章則接續第二樂章演奏,可視為第二樂章的前奏曲, 也可以看作為三個樂章的編制,而單以已樂章速度區分,為四個樂章的配置。

組曲則以巴洛克常見的「舞曲組曲」構成,三首分別各自具有四、五、七個樂章。

 

第三號組曲

Partita No.3 in E major, BWV 1006

作品名稱 作品編號 調性 樂章名稱 樂章數目
第三號組曲 BWV1006 E大調 前奏曲
盧爾舞曲
嘉禾舞曲
小步舞曲 I
小步舞曲 II
布雷舞曲
吉格舞曲
7

 

樂譜版本欣賞

I. Prelude 0:00
II. Loure 3:54
III. Gavotte en rondeau 6:41
IV. Menuet 1 9:38
V. Menuet 2 10:46
VI. Bourrée 12:10
VII. Gigue 13:24 

 

 

這套作品曾隨著隨著巴赫的去世而沉寂,直到1802年才由西姆羅克出版社所出版,而後由小提琴名家姚阿幸開始發揚光大~是現代所有小提琴家的殿堂之作與試金石,更是必備的演奏作品。


柯里奇-泰勒‧帕金森

為獨奏小提琴的藍/調與形式

作曲年代:1972年

作品題獻:桑福德‧艾倫

作品長度:約9分鐘

I. 素樸的藍/調

II. 純粹的藍/調

III. 噴射的藍/調

雖然美國黑人鋼琴家、作曲家和指揮家的名字柯里奇-泰勒‧帕金森可能並非家喻戶曉,但他在廣泛音樂事業中的卓越才華與成就,卻非常值得關注。

1932年出生於紐約,他的母親以非裔英國作曲家和指揮家山謬‧柯里奇-泰勒(Samuel Coleridge-Taylor, 1875-1912)的名字為他命名,而山謬‧柯里奇-泰勒則是以英國詩人山謬‧泰勒‧柯里奇(Samuel Taylor Coleridge, 1772-1834)的名字命名。帕金森在紐約大學、曼哈頓音樂學院和普林斯頓大學接受教育,創作了器樂和聲樂作品,還有及芭蕾舞和電影配樂,但他拒絕被歸類為「嚴肅」音樂的作曲家。爵士樂和流行音樂同樣吸引著他,他為哈利‧貝拉方提和馬文‧蓋編曲,並以爵士樂鋼琴家的身份,在馬克斯-羅奇四重奏中演出。

為小提琴獨奏所寫的《藍/調與形式》(1972年),獻給小提琴家桑福德‧艾倫(生於1939年),他是紐約愛樂聘用的第一位非裔美國小提琴家,在卡內基音樂廳首演了這部作品。作品分三個樂章,以爵士樂「藍調」音階──將第三個音與第七個音降半音──的概念發展而成。

這種對大、小音程的玩法從一開始就體現在第一樂章「素樸的藍/調」的開篇中,其滑奏的雙音停頓和深情的搖擺。更加深情第二樂章「純粹的藍/調」(Just Blue/s)的冥想和痛苦的抒情。最後一個樂章「噴射的藍/調」(Jettin’ Blue),通過鄉村小提琴手搖滾的音樂風格,導入帕格尼尼24首綺想曲的形態。


易沙意:

A小調第二號為獨奏小提琴之奏鳴曲(獻給賈克‧提博),作品27-2

作品年代:1923年

作品題獻:賈克‧提博

作品長度:約12分鐘

執念:前奏曲,不太活潑的

憂鬱:稍慢板

亡魂之舞:薩拉邦德舞曲,慢板

復仇女神:憤怒的快板

說到小提琴奏鳴曲,其中一種呈現形式是讓小提琴獨自演奏,無須搭配任何伴奏或協奏。這對演奏者的技巧來說是相當大的考驗,因此並未被廣泛演出。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中最著名的作品是巴哈的三首無伴奏奏鳴曲(以及三首無伴奏組曲)。

尤金‧易沙意(Eugène Ysaÿe)是少數挑戰這個作品類型的作曲家。易沙意對法國音樂後浪漫主義到印象主義的塑造及後續影響至為關鍵,他同時還是一位成就非凡且備受推崇的小提琴家,總之,他是一位全方位發展的音樂家。他獲贈法朗克的小提琴奏鳴曲(作為結婚禮物)、蕭頌的《音詩》和德布西的弦樂四重奏等多首作品,而他也大力推崇這些曲目。此外,他還是一位備受敬重的指揮家,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在辛辛那提交響樂團擔任了四年的指揮。隨著年紀增長,他更以具備強大原創性的作曲家而聞名。

易沙意受到約瑟夫‧西格提(Joseph Szigeti)所演奏的巴哈六首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及組曲啟發,於1923年創作了屬於自己的六首無伴奏奏鳴曲,作品編號27。每一首奏鳴曲都題獻給一位年輕的小提琴家,從中亦可窺見易沙意對每位受贈者個人特質的見解。

獻給雅克‧蒂博(Jacques Thibaud)的第二號奏鳴曲,易沙意不僅受到巴哈的啟發,而是對深深著迷。第一樂章以巴哈的E大調無伴奏小提琴組曲序曲作為開端,接著易沙意以激烈的方式解構它,並導入傳統安魂彌撒中「神怒之日」(Dies irae)聖詠的元素。悲傷而低沉的〈憂鬱〉(Malinconia)也轉化為「神怒之日」,而後這個主題貫串了整首奏鳴曲。

根據易沙意的兒子所言,在〈亡魂之舞〉中,「死者的靈魂升起並跳著屬於黑夜的薩拉邦德舞曲」。這個以撥弦演奏的薩拉邦德舞曲也成為了接下來六個變奏的主題。第一個變奏採用典型的民歌旋律;第二個變奏是穆塞特舞曲,是一種由單音伴奏的鄉村舞蹈,巴哈有時也會引用這種舞曲;第三個變奏也是巴哈風格的雙聲部創作;第四個變奏如蛇般絲滑,奇異的音符像藤蔓般從聖詠的旋律間垂落;第五個變奏是彷彿蜘蛛向著高空飛舞般的舞蹈;而第六個變奏的音符則像是一陣永不停止的旋風。

〈復仇女神〉(The Furies, 10’22″)為這首奏鳴曲帶來精彩的結尾,樂章充滿著如同惡魔般高昂的片段,以及如同鬼魅般陰森的演奏技巧:藉由在琴橋附近拉弓產生銳利且破碎的音色,呈現出大幅度的對比。


他的演奏富有生命,每個樂句、每個音符,皆如此。-《留聲機》雜誌

紐約時報讚揚Augustin Hadelich是「技藝高超的小提琴家」,2016年更榮獲葛萊美獎最佳古典器樂獨奏獎。他的琴聲散發獨特的成熟韻味、溫暖如絲綢般滑順的音色讓人沉醉不已!近年和美國所有知名樂團、柏林愛樂等相繼合作,躍升為國際間不容忽視的閃耀巨星。

 

奧古斯汀・哈德利希 | Augustin Hadelich

 

奧古斯汀・哈德利希是這個時代最偉大的小提琴家之一,以非凡的技巧、富有洞察力和說服力的詮釋以及極為迷人的音調而聞名,他在世界各地進行眾多的巡演。曾與美國所有主要樂團以及柏林愛樂、阿姆斯特丹皇家大會堂管弦樂團、法國國家管弦樂團、倫敦愛樂、首爾愛樂、東京NHK 交響樂團等合作演出。

2022/23 樂季的演出包括與波士頓交響樂團、費城交響樂團以及亞特蘭大、巴爾的摩、辛辛那提、底特律、休斯頓、匹茲堡、西雅圖和多倫多的交響樂團合作的音樂會。他與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柏林廣播交響樂團、維也納交響樂團、倫敦愛樂、安特衛普交響樂團、丹麥國家交響樂團、聖保羅交響樂團和雪梨交響樂團合作演出。作為科隆西德廣播交響樂團本樂季的駐場藝術家,哈德利希在樂季之初與樂團一起參加了倫敦、漢堡、阿姆斯特丹和波恩的夏季音樂節巡演,此外還參加了亞斯本、琉森與薩爾茲堡等地的音樂節演出。隨後,他返回漢堡的北德廣播易北愛樂樂團擔任協同藝術家,並與卑爾根愛樂樂團和蒙特利爾交響樂團一起巡迴演出。2023年6月,他將與琉森交響樂團一起前往韓國進行巡迴演出。

 

哈德利希與西雅圖交響樂團和路多維克莫洛合作錄製的杜替耶小提琴協奏曲《夢之樹》錄音獲得2016 年葛萊美獎「最佳古典器樂獨奏」。他是華納古典專屬藝人,最近發行的專輯《回憶Recuerdos》是一張以西班牙為主題的專輯,收錄了薩拉沙泰、塔雷加、普羅高菲夫和布列頓的作品。由馬塞拉魯指揮科隆西德廣播交響樂團合作演出。

 

 

德國最負盛名的報紙之一《南德意志報》在談到他獲得葛萊美提名的 2021 年發行的巴哈無伴奏奏鳴曲和組曲時,大膽地指出:奧古斯丁‧哈德里希是世界上最令人興奮的小提琴家之一。這張專輯贏得圓滿成功。」他在華納古典發行的其他錄音包括2018年的帕格尼尼的24首隨想曲、2019年與哈斯-貝多亞指揮的挪威廣播管弦樂團合作的布拉姆斯和李格第的小提琴協奏曲、以及2020年獲得葛萊美獎提名的《波希米亞傳奇》,其中包括由赫魯沙指揮的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演奏的德弗札克小提琴協奏曲。

 

出生在義大利,哈德利希的雙親都是德國人,他現在是美國和德國公民。哈德利希在紐約茱莉亞學院師事喬爾‧斯米爾諾夫。2006 年,哈德利希在印第安拿波里斯國際小提琴大賽中贏得首獎,是他職業生涯的重大突破。

 

哈德利希的其他榮譽包括 Avery Fisher Career Grant(2009 年);英國 Borletti-Buitoni 信託獎學金(2011 年);英國埃克塞特大學榮譽博士學位(2017);並被頗具影響力的雜誌《美國音樂Musical America》評選為「年度最佳器樂演奏家」。

奧古斯汀・哈德利希是耶魯大學耶魯音樂學院的小提琴教授。他使用的琴是向Tarisio Trust 借來的1744年Giuseppe Guarneri del Gesù 的小提琴,也被稱為“Leduc, ex Szeryng”。

 

豐沛的創作能力

哈德利希非常積極編曲/寫作自己的裝飾奏(Cadenza),並樂於分享,我們可以在他的官網上找到他的獨家樂譜,真的是非常大器的演奏者,筆者佩服不已~

以布拉姆斯:小提琴協奏曲 為例

最常被演奏的裝飾奏,是姚阿幸所寫的版本(希拉蕊韓演奏)

 

哈德利希演奏自己的布拉姆斯小提琴協奏曲Cadenza

 

哈德利希演奏自己的帕格尼尼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Cadenza

 

活樂社群.知識滿點

哈德利希來分享無痕換弓的小秘訣😘

 

才華洋溢

哈德利希同時演奏小提琴與鋼琴

您想試試看嗎?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馬上分享給更多喜愛音樂的好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