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N音樂】50+ 最偉大交響樂團之旅(四)- 洛杉磯愛樂樂團(Los Angeles Philharmonic)
All about Los Angeles Philharmonic-2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課程概要

什麼是古典音樂?

古典音樂的魅力到底在哪裡?

想了解古典音樂,但又擔心聽不懂?

50+學院邀請到蹦藝術執行長-林仁斌老師,以最輕鬆的方式帶大家進入古典音樂的世界,每周2小時的音樂慢旅,讓您一點一點延伸欣賞古典音樂之美,最終讓您登上藝術殿堂,成為古典音樂欣賞達人。古典音樂三部曲-「古典音樂第一堂課」,將深入淺出的帶領大家進入古典音樂的美妙的旅途中。


 

線上直播課:最偉大交響樂團之旅

課程主題:最偉大交響樂團之旅

12/3「維也納愛樂」樂團歷史與風靡全球新年音樂會
12/10「柏林愛樂」古典天團與數位音樂廳的全球魔力
12/17「紐約愛樂」美國最具歷史與獨特地之管弦樂團
12/24「洛杉磯愛樂」百年老店走向21世界迎向新風格

 

 

「洛杉磯愛樂」百年老店走向21世界迎向新風格

成立於1919年的洛杉磯愛樂,自成立起在歷任音樂總監的帶領下,持續進化蛻變,樂團堅實地從20世紀進化為21世紀具有華麗音色與音響效果的世界名團,風格大膽、自由並兼具創新。尤其2003年耗費3千5百萬美金鉅資興建的迪士尼音樂廳,除了是洛杉磯有史以來最昂貴的建築,更被譽為全球演奏音響效果最佳的音樂廳之一。本場講座將為您從百年前的樂團草創時期,仔細釐清樂團發展與獨特性,讓您充分理解為何洛杉磯愛樂能在21世紀站穩腳跟,成為備受肯定之樂團。

 

晉級百年老店 – 洛杉磯愛樂樂團

 

1919年創立至今的美國頂尖樂團之一洛杉磯愛樂,自成立起陸續由羅金斯基(Artur Rodzinski)、克倫貝勒(Otto Klemperer)等帶領,在這樣的基礎下,在 60 年代由祖賓‧梅塔(Zubin Mehta)的訓練下凝聚出獨特而華麗的音色,接下來朱里尼(Carlo Maria Giulini)則強化的了樂團的細緻度與表現能力,贏得廣泛的國際聲譽與樂迷的喜愛,後續兩位總監普列文與薩洛寧則讓樂團堅實地從20世紀進化為21世紀具有華麗音色與音響效果的名團,風格大膽、自由並兼具創新。

2009年上任的音樂總監古斯塔夫・杜達(Gustavo Adolfo Dudamel Ramírez, b. 1981.01.26.),替洛杉磯愛樂注入了年輕的活力,更在美國樂壇產生「杜達美瘋」(Dudamania)的情況。杜達美除了指揮風格讓人耳目一新外,更致力於讓古典音樂走入社區、學校,受到年輕人的喜愛,並且將迪士尼音樂廳周邊,變成了洛杉磯的音樂藝術特區。

 

 

LA Phil 100 預告片

 

百年紀念

兩位重量級音樂總監沙隆年與祖賓梅塔現身,與杜達美組成最強 LA Phil 三劍客

 

歷任指揮(資料取自維基百科)

 

樂團簡史與發展

(文字資料取自華人百科,筆者略微潤飾修改)

在建立一個職業樂團的嘗試多次失敗之後,直到1898年洛杉磯才有了第一個樂團–洛杉磯交響樂團,同時也有了它的年度的音樂會演出計畫,哈利·漢密爾頓擔任了這個樂團的第一任指揮。到了1919年,這個組織變成了洛杉磯愛樂樂團。

1919年的洛杉磯愛樂樂團。

The newly formed Los Angeles Philharmonic, circa 1919.(Los Angeles Philharmonic)

 

洛杉磯愛樂樂團的建立與一位名叫威廉·克拉克 Jr.(W.A. Clark Jr.)的醉心於音樂的愛好者有直接的關係。克拉克是個熱心的藝術贊助人、書籍收藏家和業餘音樂家,一向願意為了音樂而慷慨解囊,洛杉磯愛樂樂團在1919年的成立正是他倡議及幫助的結果。來自克拉克的經濟資助使樂團能夠成為一個永久的團體而生存下去,同時,克拉克還請來了聖保羅交響樂團的瓦爾特·亨利·羅斯維爾作為洛杉磯愛樂樂團的第一任指揮。經過11天短暫而緊張的排練,樂團於這一年的10月下旬舉行了盛大的建團音樂會,94名演奏家組成的樂團在2400名家鄉父老面前亮相,這也是這座城市有史以來最龐大的一支樂團。洛杉磯的市民們終於在多年的期盼之後迎來了它的真正意義上的職業樂團。

樂團成立的關鍵人物:威廉·克拉克 Jr.

W.A. Clark Jr. (Los Angeles Philharmonic)

 

在樂團建立初期的15年裏,克拉克向樂團捐獻的數額總共超過了300萬美元,這在當時是一個相當驚人的數位。直到1934年,樂團一直不斷地收到來自于克拉克的無償捐贈。

 

羅斯維爾在洛杉磯愛樂樂團的任職從第一場公開音樂會起,直到1927年逝世為止。在長期的合作中,為樂團打下了良好的合奏基礎,此後樂團的指揮中除了曾短期指揮喬治·施內福伊特之外,都是在國際舞台上享有盛譽的指揮家。

首任指揮亨利.羅斯維爾:

Walter Henry Rothwell (Los Angeles Philharmonic)

 

1920年代洛杉磯愛樂樂團於「好萊塢露天劇場」露天音樂會照片(可以看到當時都還沒屋頂,因為要等到1922年「好萊塢露天劇場」才會完工開幕)

Hollywood Bowl attractions in the early 1920s. One such occasion is recorded in this photograph, taken Sunday, Aug. 28, 1921. (File photo)

 

阿圖爾·羅津斯基于1929年到1933年之間擔任過樂團的首席指揮,這位波蘭籍指揮家以歌劇、多變化的節目設計和對俄羅斯音樂的詮釋而廣受歡迎。 他於 1933 年 4 月前往克利夫蘭管弦樂團,以華格納作品和林姆斯基-高沙可夫的《天方夜譚》音樂會結束他在洛杉磯愛樂最後的任期。

 

「一塊錢救樂團」 – 艱難的樂團財政

愛樂樂團創始人威廉·克拉克 Jr. 於1928年宣布結束他每年向樂團捐款 200,000 美元的措施。克拉克表示,自樂團成立至今,覺得自己做得夠多了,這位慈善家的代表說:「他覺得現在是時候了……樂團必須靠自己的力量站穩腳跟。」 在此之前,克拉克一直是維持樂團運作經費的主要負責人。

當時克拉克繼續向樂團承諾捐款(但改為5萬美元/每年),直到 1934 年 4 月去世為止。

為了存續,樂團發起了團呼「一塊錢救樂團」,即使個體戶小額捐款一樣可以救助洛杉磯愛樂:

 

隨後繼任的是因逃避納粹的迫害而離開德國的克倫佩勒(Otto·Klemperer, 1885-1973)。

 

由於自身的猶太血統,克倫佩勒在納粹政權甚囂塵上的一片反猶恐怖中帶領全家逃到了瑞士,在這裏,他得到了來自於洛杉磯的邀請。他于1933年到達這座城市,開始了自己新的生活的同時,也給樂團的歷史寫下了新的一頁。盡管在這之後克倫佩勒也頻繁往返於美國各大城市,周旋於眾多樂團之間,指揮過諸如紐約愛樂樂團和費城管弦樂團等更為出色的樂團,並且組建了匹茲堡交響樂團,但是對於洛杉磯愛樂樂團他還是盡了自己的心力。

洛杉磯克倫佩勒與同樣流落異鄉的現代音樂作曲家荀伯格(Arnold Schoenberg)相識,並且指揮洛杉磯愛樂樂團演奏了這位作曲家根據布拉姆斯的鋼琴四重奏而改編的管弦樂曲。演出之後樂團的經理對他說:「我真不明白人們為什麽總說荀伯格的作品沒有旋律,他編寫的旋律簡直太豐富了。」

荀伯格與克倫佩勒有著著大時代動蕩但堅定的友誼,荀伯格為愛樂樂團編曲,之後克倫佩勒幫助勳伯格獲得了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教授職位。

1939年以後,克倫佩勒由於健康狀況極其惡劣,不得不進行腦部的手術,這使他出現了部分麻痹的現象,以致於從此無法使用指揮棒。盡管他還一直擔任著洛杉磯愛樂樂團的首席指揮,直至樂團至1943年任命了新的指揮,但是實際上他已經很少登上這裏的指揮台。這段群龍無首的時間給樂團造成了巨大的損失,演奏水準明顯下降。

 

克倫佩勒於1938年指揮洛杉磯愛樂錄製德布西《牧神午後前奏曲》錄音

Otto Klemperer: Debussy Prélude à l’après-midi d’un faune, Los Angeles Philharmonic Orchestra, 1938

 

與拉赫曼尼諾夫的音樂合作

俄羅斯作曲家和音樂會鋼琴家拉赫曼尼諾夫 (Sergei Rachmaninoff) 是洛杉磯愛樂的常客,他首次與洛杉磯愛樂樂團合作演出是一起在 Pantages 劇院演奏了拉赫曼尼諾夫的第二鋼琴協奏曲。

在1940年代,拉赫曼尼諾夫已進入職業生涯末段時期,已宣布他打算退出舞台表演,但他之後一直繼續巡迴演出,直到 1943 年去世。

 

接下來的指揮:阿爾弗雷德·瓦倫斯坦(Alfred Wallenstein)重振了樂團的雄風,也是第一位樂團本土美國指揮。

在從1943年開始的12年中,他一直擔任著洛杉磯愛樂樂團的首席指揮,使這個樂團重返美國最高水準樂團的行列。瓦倫斯坦從幼年時就隨家人來到了洛杉磯,接受最早的音樂教育,1919年洛杉磯愛樂樂團成立時,他作為大提琴手而成為樂團中的一員。在赴歐洲求學之後,瓦倫斯坦回到美國,先後擔任過芝加哥交響樂團和紐約愛樂樂團的首席大提琴,分別在斯托克和托斯卡尼尼等指揮家手下工作。他作為指揮的第一次登台是在1931年,地點是洛杉磯的「好萊塢露天劇場」。瓦倫斯坦在洛杉礬愛樂樂團的任職第一次使人們看到了美國指揮的前景,在此之前,美國各主要樂團的首席指揮之職一直都是由來自于歐洲的指揮所壟斷,而他是進入這個行列的第一個生于美國並且受教于美國的指揮。瓦倫斯坦所帶來的準確無誤和熱情似火的風格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成為洛杉磯愛樂樂團最鮮明的特征,同時,他也給予與他同時代的美國作曲家以更多的機會,使他們的作品得以進入音樂會的節目,讓美國人能夠了解到自己的音樂發展趨向。

瓦倫斯坦指揮洛杉磯愛樂樂團與海飛茲錄音,是精彩無比的歷史金唱片:

 

1954年與海飛茲錄製柴可夫斯基《憂傷小夜曲》

Tchaikovsky Serenade Melancolique,Op.26(Heifetz,Wallenstein 1954)

 

瓦倫斯坦卸任後,愛德華·范·拜農成為下一任洛杉磯愛樂樂團的首席指揮(1956-1959),但是這段時期並不太長,疾病纏身和最終的過早謝世使他無法履約直至任期結束。在1954年率阿姆斯特丹音樂廳管弦樂團訪問美國時,拜農溫和中庸的音樂個性就受到許多人的註意,1956年接受來自洛杉磯的邀請後,他每年分出兩個月的時間與洛杉磯愛樂樂團合作。即使是在這種極其有限的時間裏,他仍然在很多方面給樂團施加了影響。洛杉磯愛樂樂團最為典型的優雅和浪漫的表現特點和色彩柔和的音響,很難說不是拜農的功績。

 

拜農在客席指揮洛杉磯愛樂兩週後謙虛地接受了音樂總監的角色。

他說: 「最好的指揮是觀眾忘記和看不到的」他接受《泰晤士報》訪問時留下這一段話。

 

鼎盛時期

1961年,喬治·蕭提成為洛杉磯愛樂樂團的首席指揮,但是這項任命未能得到進一步實施便胎死腹中,雙方不歡而散。蕭提的惱火是有原因的,在未向他這位首席指揮通報並取得諒解的情況下,樂團方面就決定聘請年輕的印度人祖賓·梅塔作為首席客座指揮,並且要求他盡可能更多地出現在洛杉磯的舞台上。此舉顯然表現出對蕭提的不恭,於是他憤然辭去了剛剛宣布的首席指揮之職,以示抗議。

於是,梅塔幾乎是奇跡般地順理成章當上了洛杉磯愛樂樂團的新一屆首席指揮,這一年,他才不過剛滿25歲。

 

Dorothy Chandler and Zubin Mehta in 1964. (File photo; Harry Chase / Los Angeles Times)

 

不過,如果僅憑他的年齡就認為他水準不高就大錯特錯了,在這一年,他作為最年輕的指揮分別與維也納愛樂樂團和柏林愛樂樂團合作,也在蒙特利爾交響樂團臨時代替突然無法登台的奧曼迪演出,從而將這個樂團的首席指揮職務笑納;無獨有偶,也是在這一年,他首度與洛杉磯愛樂樂團合作,這次是臨時上陣頂替不能出場的萊納。梅塔能夠受到來自洛杉磯愛樂樂團的青睞並不是沒有道理。

洛杉磯,梅塔果然有令人吃驚的表現。他為樂團創造出一種過去只有在維也納才能聽到的聲音:這是一種溫暖而華麗的弦樂音色,是極為典型的「維也納之聲」。梅塔在維也納求學多年的種子終於在洛杉磯開花結果了。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梅塔不僅煞費苦心,而且還努力說服樂團的管理者投資30萬美元購買新樂器,以改善樂團樂器不佳的狀況。

 

1964年洛杉磯愛樂搬至全新音樂表演廳

洛杉磯愛樂新的音樂中心的正式開幕被譽為南加州音樂新時代的誕生。

 

「這是20世紀最獨特的城市」祖賓·梅塔在指揮理查·史特勞斯的作品“慶典”(Fanfare)之後對觀眾說。 「我認為,在本世紀中葉,現在開始新的文化生活還為時不晚。 今晚,我們將迎來一個新時代。」

 

梅塔對於洛杉磯愛樂樂團顯然有著更多的偏愛。有一次,在一個非正式的晚會上,他不慎說出了「我的洛杉磯愛樂樂團比紐約愛樂樂團等等都好」這樣的詞句,誰知在座的紐約記者立即將訊息傳回,並在第二天的晨報上刊發,引起了軒然大波。一向有著高度的自豪感的紐約愛樂樂團馬上取消了梅塔在下一個演出季前來執棒的計畫。後來,梅塔在紐約愛樂樂團全體團員的面前宣布了他的失言,並且表示了歉意,才得到樂團的諒解。

梅塔在洛杉磯的任期到1978年結束,前後歷時16年。此後,他仍然與樂團保持了極為密切的關系,1994年美國世界杯足球賽決賽前夜,帕華洛帝蒂、多明哥和卡列拉斯這三大男高音在洛杉磯的道奇體育場舉行的盛大演唱會,擔任指揮的是梅塔,而樂團則是洛杉磯愛樂。

梅塔的上升趨勢終於在他1978年成為紐約愛樂樂團的首席指揮時達到了頂點,而他在洛杉磯愛樂樂團留下的空缺則由朱利尼接任。這是一個極端專注於音樂的人,在他與洛杉磯愛樂樂團的協定中規定,他將不參與任何有關的社會活動,並且對于樂團的管理事宜概不過問。大量的排練時間是其與樂團合作中最引人註目的特點,他從來不肯在樂團還沒有完全掌握的情況下就貿然地將一部作品拿到音樂會上去接受評判。在1975年他與洛杉磯愛樂樂團合作演出馬勒第九交響曲時,曾經要求有15個小時的排練時間,他說:「不可能以演奏勃拉姆斯的方式去演奏馬勒,也不可能以演奏第一交響曲的方式去演奏第九交響曲。最要緊的首先是搞清楚音符和指法,然後去理解其中的含義。馬勒要求的是特殊的聲音、特殊的心理概念和結構。樂團必須明白這一切,使其成為自然的流露,成為整體的一個部分。」

盡管他的前任梅塔曾經把洛杉磯愛樂樂團推到了美國最優秀的交響樂團的前列從而給後繼者留下了一個難題,但是朱利尼使樂團的演奏更具有深度。他加強了樂團在音樂表現上的能力,使其不再僅僅停留在華麗的音響上。如果說梅塔創造的是一個氣勢宏大的結構,朱利尼則是為這個外殼加入了實質的內涵,使它有血有肉。

Carlo Maria Giulini conducting the L.A. Philharmonic in 1982. (Gary Friedman / Los Angeles Times)

近況

1984年,朱利尼的辭職幾乎給洛杉磯愛樂樂團以沉重的打擊,人們無不擔心,由朱利尼所創下的基業會不會從此付諸東流。幸好普列文的繼任使樂團重新獲得生機。但不幸的是,普列文因為與樂團管理階層不能相容,相互之間的重重矛盾令合作難以繼續。從1985年接任到1989年辭職,普列文在洛杉磯的任職只維持了4年便告結束。

Andre Previn in his debut with the Los Angeles Philharmonic on Oct. 10, 1985. (Tony Barnard / Los Angeles Times)

 

此後,樂團度過了幾年沒有首席指揮而只靠客席指揮來維持局面的日子,可喜的是,雖然出現這樣的現象,樂團的觀眾人數並未減少。1992年,來自芬蘭的年輕新秀艾薩一佩卡·薩洛寧(也譯為:沙隆年)出任樂團的首席指揮。

薩洛寧出生於1958年,曾在赫爾辛基西貝柳斯音樂學院學習作曲、指揮和法國號,後來又赴義大利專修作曲。薩洛寧首先是以作曲家的身分而開始音樂生涯,盡管後來成為指揮台上的一顆明星,但是仍然不忘老本行,繼續有新作品問世。

Ernest Fleischmann, right, introduces Esa-Pekka Salonen as music director in 1989. (Los Angeles Times)

 

27歲時,薩洛寧成為瑞典廣播交響樂團的指揮,同時還兼任了倫敦愛樂樂團的首席客座指揮。他于1990年在翡冷翠指揮德布西的歌劇《佩裏阿斯與梅麗桑德》成為他通向國際舞台最高點的敲門磚,同一年他還在英國廣播公司的逍遙音樂會的開場演出上指揮了斯特拉文斯基的《俄底普斯王人從1984年以後,他就成為洛杉磯的常客,作為客席指揮頻繁登場,1989年樂團方面終于向外界宣布,薩洛寧將在3年後成為洛杉磯愛樂樂團的首席指揮。

年輕的薩洛寧的上任使洛杉磯愛樂樂團在介紹和演出本世紀音樂作品、特別是近年來的新作方面都有了最大的可能,但是,熱心於當代音樂的薩洛寧並不是毫無保留地支持一切新鮮的思想,而是堅持自己理性的判斷。每當面對新作品時,他絕不是先去聽一聽別人的唱片,而薩洛寧從零開始,以達到藝術創作上的自由境界。他在演奏中總是以精確而優雅的方式去創造清晰的細節。

Esa-Pekka Salonen, left, new Executive Director Deborah Borda and President Barry Sanders. (Rick Meyer / Los Angeles Times)

 

經歷17年的音樂總監任期,薩洛寧依依不捨地於最後一場指揮洛杉磯愛樂音樂會中與樂迷告別

 

與年僅26歲的年輕指揮杜達美交接,洛杉磯愛樂即將再次交棒給年輕世代

Esa-Pekka Salonen, left, and Gustavo Dudamel embrace. A banner of Salonen is replaced with one of Dudamel. (Al Seib / Los Angeles Times)

 

杜達美的時代.終於來臨

 

網路KUSO影片

早期他的指揮風格熱情洋溢,近年則專注於音樂內涵,收斂許多不必要的動作

 

與約翰.威廉斯合作之電影音樂音樂會

 

樂團主場館.華德迪士尼音樂廳

華特·迪士尼音樂廳Walt Disney Concert Hall)位於美國加州洛杉磯,是洛杉磯音樂中心的第四座建物,由普利茲克建築獎得主法蘭克·蓋瑞設計,主廳可容納2265席,還有266個座位的羅伊迪士尼劇院以及百餘座位的小劇場。迪士尼音樂廳是洛杉磯愛樂樂團合唱團的團本部。其獨特的外觀,使其成為洛杉磯市中心南方大道上的重要地標。

迪士尼音樂廳落成於2003年10月23日,造型具有解構主義建築的重要特徵,以及強烈的蓋瑞金屬片狀屋頂風格。落成後,如同畢爾包古根漢美術館般,引起不少是否破壞市容的紛議,且建築學界亦質疑其內部空間是否提供音樂廳良好的聲學效果與設計。但在幾場音樂演出之後,與洛杉磯音樂中心另一棟重要音樂廳,桃樂絲錢德勒大廳(en)相比,該音樂廳良好的音響效果是廣受讚譽的。

此音樂廳的提案來自於華特·迪士尼的遺孀莉莉安,她宣布捐出5千萬美金建造一座以華特·迪士尼為名的音樂廳,並要具有最佳的音響效果,以及一個莉莉安喜歡的花園。法蘭克蓋瑞在1991年完成了設計圖後,獲得莉莉安的青睞,建造工程於1992年展開。

然而工程前期,在興建音樂廳地下停車場部份就大幅超出預算,停車場在1996年建好時,已花費9千萬到1億1千萬美金,導致洛杉磯縣議會須賣掉政府債券來彌補不足,工程進度的調配與其預算用料的拿捏,都引起不少爭議,地上建物也遲遲無法開工,幸而前洛杉磯市長理察·雷登(en)與加州慈善家艾里·博洛特(en)展開募款活動,地上建物才能在1999年的12月開工建造。

2003年此音樂廳落成時,包括地下停車場,造價已累計到2億7千4百萬美金,其中由迪士尼家族捐款有8仟450萬美金,迪士尼公司捐款2仟5百萬美金。相較於洛杉磯音樂中心的其他三棟建物(於1960年代建造,造價約3千5百萬美金),迪士尼音樂廳可說是洛杉磯有史以來最昂貴的音樂廳建物。(資料取自維基百科)

 

華特·迪士尼音樂廳

 

反光問題

迪士尼音樂廳落成後,由於片狀屋頂的反射光引起周邊居民困擾,還產生了一些修正的額外費用。這些凹凸的拋光不鏽鋼板,如同大面的鏡子般,在日照強烈時,會反射炙熱的陽光到周邊的公寓裡,以至這些居民的空調費用爆增,且被反射到的街上,行人經過也都受不了突如其來的高熱,經測量後,路邊溫度可達60℃的高溫。

該音樂廳的售票員也表示,曾多次看到對面街上有施工用警告三角椎,受不了高熱而融化,亦發現有垃圾桶產生自燃現象。諸多的抱怨使得音樂廳不得不再花一筆錢,透過電腦分析,將容易折射光線到人們活動區域的幾片屋頂,使用噴砂的方式將其亮度減低,以避免同樣的問題再次發生。(資料取自維基百科)

 

 

百年過去了,樂團過去的兩個音樂會主場館照片

 

對了,杜達美已經正式成為法國巴黎歌劇院下一任音樂總監,期待2021-2022樂季他更加精彩的表現

 

 

步上歐洲歐洲音樂之巔的委內瑞拉指揮大師

 

【主題三】最偉大交響樂團之旅

台灣每年幾乎都會有世界級的交響樂團前來演奏,票價不算便宜,但卻常常是一票難求~這些世界級的交響樂團各有各的特色及風格,本次古典音樂三部曲-「古典音樂第三堂課」,將一次帶領大家認識四個偉大的世界知名交響樂團。

★課程更多介紹:https://50plus.pse.is/3mc46r

12/3「維也納愛樂」樂團歷史與風靡全球新年音樂會

12/10「柏林愛樂」古典天團與數位音樂廳的全球魔力

12/17「紐約愛樂」美國最具歷史與獨特地之管弦樂團

12/24「洛杉磯愛樂」百年老店走向21世界迎向新風格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馬上分享給更多喜愛音樂的好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