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N音樂】2022.04.23. 長榮交響樂團  – 燦爛⟪火鳥⟫ 音樂會導聆
Evergreen Symphony Orchestra 20220423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今天介紹的主題,是蹦藝術執行長林仁斌老師將於2022年4月23日(六)晚間於國家音樂廳導聆的長榮交響樂團音樂會 – 燦爛⟪火鳥⟫

以下是音樂會海報:

配合防疫政策入場需配戴口罩

 

音樂會導聆人

蹦藝術網站執行長 林仁斌老師簡介


音樂導聆現場

 

 

 

 

音樂會詳細資訊:

燦爛《火鳥》- 嚴俊傑與 ESO 
Brilliant《Firebird》- Chun Chieh Yen & ESO
時間:2022年4月23日(六) 19:30
地點:國家音樂廳
指揮:葛諾‧舒馬富斯
1.李姆斯基-柯薩科夫:「沙皇的新娘」序曲                             
  N.Rimsky-Korsakov: “The Tsar’s Bride” overture
 
2.貝多芬:G大調第4號鋼琴協奏曲,作品58                                                                      
  L.v.Beethoven: Piano Concerto No 4 in G major, Op 58
 鋼琴:嚴俊傑/Piano:Chun-chieh Yen 
 第一樂章: 中庸的快板(Allegro moderato)
 第二樂章: 流暢的行板(Andante con moto)
 第三樂章: 迴旋曲—甚快板(Rondo-Vivace)
3.莫札特:C大調第36號交響曲《林茲》,作品K. 425                             
  W.A.Mozart: Symphony No. 36 in C major “Linz”, K. 425
 第一樂章:慢板;精神抖擻的快板(Adagio-Allegro spiritoso)
 第二樂章:稍慢板(Andante)
 第三樂章:小步舞曲(Menuetto)
 第四樂章:急板(Presto)
4.斯特拉溫斯基:火鳥                                                                                 
  I.Stravinsky: Firebird Suite
音樂會導聆訊息
時間:04月23日(六)18:40
地點:國家音樂廳1樓大廳
導聆人:林仁斌老師
注意事項:18:30開1號門,開放觀眾入場。

 

指揮

音樂總監 \ 樂團指揮 葛諾‧舒馬富斯(Gernot Schmalfuss)

葛諾.舒馬富斯於德國岱特摩音樂學院及英國倫敦音樂學院修習雙簧管、鋼琴及指揮。1968至1979年間,葛諾於慕尼黑愛樂擔任雙簧管首席,並隨音樂總監 Rudolf Kempe 修習指揮。自1970年起,葛諾成為著名的室內樂團「古典協會」的成員,該樂團灌錄許多唱片,包括莫札特、貝多芬、海頓、舒伯特及許多知名作曲家的管樂器室內樂全集。

葛諾曾擔任慕尼黑的理夏德.史特勞斯音樂學院管弦樂團及慕尼黑室內獨奏樂團的指揮;並客席指揮許多知名樂團,包括慕尼黑愛樂、杜易斯堡與烏佩托交響樂團、凱賽爾國家劇院管弦樂團、德國巴哈獨奏家樂團、西德與柏林廣播電台交響樂團、史塔蓋特室內樂團、西南德國室內樂團、名古屋愛樂、札幌交響樂團等。

舒馬富斯曾任教於德國岱特摩音樂學院,除了為許多廣播電台灌錄唱片之外,還曾經出過一些評價很高的光碟,包含他在義大利的圖書館找到貝多芬的朋友 A.C. Cartellieri 所創作的歌劇、浪漫派的豎笛協奏曲、舒曼最推崇的浪漫派作曲家 Norbert Burgmüller 的作品 (2首交響樂、1首序曲及鋼琴協奏曲)、布魯赫的第二號交響曲及第三號小提琴協奏曲、J. Ph. Riotte 的協奏曲等。

2007年1月起,葛諾.舒馬富斯擔任長榮交響樂團音樂總監及首席指揮。(資料取自長榮交響團官網)

獨奏家

嚴俊傑

嚴俊傑自十三歲獲第三屆國際柴科夫斯基青少年音樂大賽第三獎起,便活躍於國內外樂壇,其演奏足跡遍及歐、亞、非、南北美洲世界五大洲;曾以獨奏家身份與多位指揮名家及著名樂團合作演出;如普雷特涅夫(Mikhail Pletnev)、呂紹嘉、梅哲(Henry Mazer)、麥爾(Uri Meyer)、赫比希(Günther Herbig)、舒馬富斯 (Gernot Schmalfuss)等指揮家;及俄國國家交響樂團(Russian National Orchestra)、萊茵愛樂(Staatsorchester Rheinische Philharmonie)、國家交響樂團 (National Symphony Orchestra of Taiwan)、臺北市立交響樂團、國立臺灣交響樂團、臺灣國家國樂團、中國青年交響樂團、祕魯國家交響樂團、巴拿馬國家交響樂團及羅馬尼亞愛樂等。

嚴俊傑以獨奏家身份受邀在世界各地舉行鋼琴獨奏會,足跡曾履及紐約林肯中心,聖彼得堡愛樂大廳,巴黎柯爾托廳等;並立下多項創舉:於台灣首演柴科夫斯基《第二號鋼琴協奏曲》;跨界與導演張艾嘉於上海世博合作演出,號招數萬觀眾;與國家交響樂團(NSO)於NAXOS世界首錄陳其鋼的鋼琴協奏曲《二黃》;並於2016年開創世界創舉一日三饗音樂節,於一天內演奏三場不同獨奏會,備受佳評。嚴俊傑也熱衷於慈善活動,2008年於巴拿馬舉行慈善獨奏會為巴拿馬殘障兒童募款圓夢,也於2010年參與萬海慈善音樂饗宴於中華民國九十九年度國慶演出。

榮獲多項國際大獎的嚴俊傑於2008年以環球唱片發行的首張個人專輯獲第十九屆金曲獎「最佳古典演奏獎」,1999年以十五歲之齡贏得日本第四屆國際浜松鋼琴學院比賽冠軍,日本報評譽為「臺灣人的驕傲」;2004年初獲聖彼得堡普羅柯菲夫國際鋼琴大賽季軍,2004及2005年更連獲兩屆奇美文化藝術獎肯定。嚴俊傑出生於台北,幼年受教於陳美富和魏樂富教授,十五歲起於德國漢諾威音樂院隨柴科夫斯基大賽金牌得主Vladimir Krainev教授學習,2007年獲美國洛杉磯Colburn音樂院全額獎學金,師事美國名師John Perry。嚴俊傑目前任教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年來多位學生於國際比賽榮獲大獎。並受邀至國際各大音樂節講學及演出如Music Fest Perugia,Colburn Piano Festival及Almalfi Coast Music Festival等,並於2017年創辦第一屆臺師大國際翡洛嘉鋼琴藝術節,致力於臺灣音樂藝術之推動。(簡介取自「國際大師鋼琴藝術節」網站)


 

40分鐘音樂會求生指南

樂曲解說

李姆斯基-柯薩科夫:《沙皇的新娘》序曲
N. Rimsky-Korsakov: “The Tsar’s Bride” overture

 

歌劇《沙皇的新娘》是李姆斯基-柯薩科夫完成於1898年的歌劇作品,也是作曲家15部歌劇中的第10部作品,屬於歷史歌劇題材。劇本由Ilia Tyumenev所作,取材自劇作家列弗‧梅伊(Lev Mey)的同名劇作。改寫為歌劇之後共分為四幕,首演於創作後的隔年~1899年10月22日由指揮家米哈伊爾.伊波利托夫-伊凡諾夫(Mikhail Ippolitov-Ivanov)指揮於莫斯科的俄羅斯私人歌劇院。

 

名詞解說:(資料整理於網路並附上連結

沙皇」一詞其實就是東羅馬帝國皇帝的頭銜之一「凱撒」的俄羅斯語翻譯。發音近似為「薩/沙」,故中文翻譯為「沙皇」

由於古俄羅斯一直視自己國家為正統羅馬帝國的延續,因此統治者意欲在俄羅斯延續「凱撒」(Cæsar)的帝國統治概念,也因此沿用他的名號。

俄羅斯甚至有句話說:「兩個羅馬倒下了,第三個羅馬崛起(指俄羅斯),而且永不衰滅。」

彼得大帝改以為「凱旋將軍獨裁者」(俄語:Император и Самодержец)為主要稱號後,「沙皇」一詞在官方定義下改與「國王」同等。一般民間和國外就此非正式地將俄國君主稱為「沙皇」。

 

歌劇故事介紹:《沙皇的新娘》

(歌劇故事取自「詩書說樂」網站,附上連結

時間:1572年秋天

第一幕:盛宴
  沙皇伊凡四世(Ivan IV,即恐怖伊凡)的禁衛軍隊長果利亞茲諾伊(Gryaznoi)愛上富商Sobakin的女兒瑪爾法,因而冷落了他的情婦柳巴莎(Lyubasha)。

  瑪法與博伊爾·利科夫(Boyly Lykov)相愛。於是果利亞茲諾伊請求沙皇御醫波曼列夫索(Bomelius)調製魔藥,讓瑪法愛上自己。柳巴莎偷聽到了這件陰謀。

第二幕
  妒火中燒的柳巴莎也請求御醫,把愛情魔藥換成慢性毒藥。波曼列夫索要柳巴莎以肉體為代價。
  瑪爾法與好友杜尼亞莎(Dunyasha)敘述她與未婚夫的甜蜜生活。沙皇恐怖伊凡情迷瑪爾法後離開。

第三幕
  在瑪爾法與利科夫訂婚慶祝活動上,傳來沙皇選定瑪爾法為他的新妃子的消息,所有人都感到震驚,但無法抗旨。在宴會上,果利亞茲諾伊已經把御醫給的藥倒入瑪爾法的酒中。

第四幕
  在沙皇的宮殿裡,瑪爾法中毒瀕死。果利亞茲諾伊誣告瑪爾塔的未婚夫李科夫因妒恨而下毒手,沙皇下令逮捕李科夫判處謀殺罪處死。瑪爾法得知後發瘋。
  柳巴莎供出自己所為,果利亞茲諾伊憤怒地殺了她,然後也被處決。瑪爾法亦身亡。

 

1899年首演劇照「女主角瑪爾法之死」

(歌手Nadezhda Zabela-Vrubel飾演瑪爾法)

The death of Marfa, Nadezhda Zabela-Vrubel in the premiere

 

《沙皇的新娘》序曲解說

2/2拍,d小調,奏鳴曲快板曲式。

音樂以沈穩的節奏展開序幕第一主題,由弦樂第一小提琴奏出開頭的主題,接著木管長笛與豎笛接續發展。

第一主題風格為有連接線的長樂句,帶著精神抖擻地跳躍。

 

銅管進入之後,帶著快速三連音節奏,隨即進入全團的齊奏,彷彿聽見皇室氣派的宮殿:

 

接著進入抒情的第二主題,以小提琴群為主奏出優美旋律,木管回應之。

 

隨後進入發展部,銅管進入之後,音樂亦開始不斷轉調(d –> a –> b –> g ),同時也進入對位風格寫作段落:

 

段落7之前,音樂發展越來越澎湃,全團力度四射。進入段落7,第一主題也以更強烈的編制再現。

 

段落8為第二主題再現(A大調):

 

接著是段落10,第二主題不再柔弱,以壯麗方式盛大回歸(b小調):

 

進入段落11,音樂與節奏越來越緊湊,管弦樂法也越來越豐富,各聲部的發揮也越來越完整(可留意短笛加入的新音色)

 

進入段落12,在第一主題的引導漸弱之下,出現了全新的尾聲旋律,如同心靈的綠洲,非常溫柔而動聽。

樂曲最後越來越安靜,進入d小調的平行大調,象徵著最後死亡的昇華,結束在靜謐之中。。

 


貝多芬:G大調第4號鋼琴協奏曲,作品58
L.v.Beethoven: Piano Concerto No 4 in G major, Op 58
鋼琴:嚴俊傑/Piano:Chun-Chieh Yen

 

樂曲解說

知名的首演之夜

貝多芬G大調第四鋼琴協奏曲 op.58寫作於1805-1806年,這段期間是貝多芬創作力旺盛,靈感也非常豐富的代表期,同時間的知名作品有:《合唱幻想曲》、第五號交響曲《命運》、第六號交響曲《田園》等等。

而在1808年12月22日,維也納河畔劇院這場音樂會,在音樂史上也是赫赫有名,原因之一是音樂會長達4小時,曲目全部是貝多芬同時期的作品,原因之二是這場音樂會中的曲目每首都非常具有代表性與重量感,曲目演出順序如下:

開場先是F大調第六號交響曲《田園》(作品68),再是C大調彌撒裡面的詠嘆調,然後是貝多芬親自擔任鋼琴獨奏家彈奏的G大調第四號鋼琴協奏曲(作品58),緊接著是C小調第五號交響曲(作品67),還有《合唱幻想曲》(作品80)。且不論當晚演出的成功與否,這段期間貝多芬作曲的精華創作,居然全安排在同一晚上一起首演了。

同時間有這麼豐富的曲種能夠一起演出,其實是貝多芬習慣同時間寫作多首樂曲的習慣而形成的結果。另外值得注意的一點,就是如果以交響曲的演出順序來看,其實第六號演出在前而第五號演出在後,因此與我們習慣的順序恰好是相反的~

 

十九世紀初,貝多芬音樂眼演出的維也納河畔劇院

 

上述提到的首演之夜,由於彩排條件僅一次,音樂準備未完全,加上當時天冷地凍,觀眾在又冷又累的狀況下連聽四小時,據說怨聲載道,已無心思靜靜欣賞品味貝多芬的全新作品因而對音樂亦不甚好評;所以這幾首作品,都要等待日後再演出,才真正被世人所稱頌。

我們今天音樂會的第四號鋼琴協奏曲為例,就要等到1836年孟德爾頌的重新演出,才又重新獲得世人注目。

第四號的相當特別之處有三個:

 

首先,

一、協奏曲以鋼琴主奏直接揭示主題,一反過去傳統會先由管弦樂慢慢鋪陳第一主題與第二主題,再銜接給主奏樂器。

鋼琴獨奏首度早於樂團開始,直接於樂曲開始時獨奏出第一主題,之後才又樂團接續演奏。

這與貝多芬的前三首鋼琴協奏曲,皆由樂團開啟樂曲之方式,都不相同:

 

第一樂章:中庸的快板(Allegro moderato)

鋼琴獨奏揭開樂曲開頭序幕

 

鋼琴在樂團前奏之後進入第一主題:

 

大家在欣賞第四號鋼琴協奏曲時,也可以多留意貝多芬越來越豐富的鋼琴獨奏語法,以及越來越豐富的交響樂團效果。

 

第二個特別之處,是第二樂章的小節數(僅72小節)與故事性。

第二樂章僅72小節,但呈現出令人難忘的戲劇化效果,尤其管弦樂與鋼琴獨奏的對話,充滿故事性,也成為此曲最被聽眾喜愛的元素。

 

關於第二樂章的故事

作曲家李斯特(Franz Liszt, 1811-1886)曾提出他的見解:他將這個樂章比喻成希臘神話裡奧菲歐斯(Orpheus)在地獄之門馴服復仇女神(Furies)的故事。

奧菲歐斯是太陽神阿波羅(Apollo)的兒子,也是希臘神話中藝術與詩人的代表。由於奧菲歐斯善樂懂唱,當他彈琴歌詠時天地萬物都會感動不已。

奧菲歐斯的妻子尤莉迪絲(Eurydice)因為被毒蛇咬而喪失生命。終日哭泣的奧菲歐斯終於打動眾神,而同意他赴冥界救回妻子,但條件是在妻子成功返回之前,他不得看妻子一眼。

李斯特奧菲歐斯為了從地獄救回妻子尤莉迪絲(Eurydice),以他的音樂絕活迷惑復仇女神這隻怪獸,一次又一次地,復仇女神終於屈服答應了奧菲歐斯。

奧菲歐斯帶著妻子尤莉迪絲離開冥界

 

「為何不看我一眼?」「難道你不再愛我了嗎??」 奧菲歐斯無法抗拒妻子尤莉迪絲的質疑

 

李斯特對這個樂章的描述,在1859年 Adolf Bernhard Marx(A.B. Marx)的貝多芬傳記中首次被提到。
對於這個樂章的演奏感受,而貝多芬的學生徹爾尼(Carl Czerny, 1791-1857),也在他的文章中,曾經提過:

「在此樂章中,我們情不自禁地想起古希臘悲劇場景。獨奏者必須感受強烈地、悲憫地音樂表情,在管弦樂團強力且嚴厲樂句之後形成對比,並逐漸地靜謐下來。」

 “In this movement…one cannot help thinking of an antique tragic scene, and the player must feel with what intense, pathetic expression this solo is performed, in order to contrast with the powerful and austere orchestral passages, which are, as it were, gradually withdrawn.”

 

第二樂章:流暢的行板(Andante con moto)

音樂欣賞

 

第三、第二樂章結束銜接第三樂章時,透過第二樂章最後一個音的延長,音樂不間斷地直接進入終樂章,也是貝多芬寫協奏曲的創新手法。

這樣的樂章連貫寫作手法,也深深影響到後來的舒伯特、孟德爾頌、舒曼與李斯特。

 

 

舉例:

孟德爾頌小提琴協奏曲「連續不斷」的寫作方式,第一樂章接入第二樂章

 

第二樂章接入第三樂章

 

延伸閱讀

【BON音樂】關於貝多芬第四號鋼琴協奏曲 第二樂章

 

第三樂章:迴旋曲—甚快板(Rondo-Vivace)

 

樂譜版本欣賞

與第二樂章的深沈完全不同,第三樂章第一主題帶來明亮愉悅的感受;跳躍的節奏與明顯的旋律設計,彷彿來到了截然不同的國度:

 

接下來進入了完全對比的抒情第二主題段落,鋼琴家既揮灑又自由:

 

鋼琴獨奏以連續的八度演奏,快速遊走在音樂與琶音之中,貝多芬以變奏的方式,一段一段增強音樂的動能:

 

進入結束前的尾聲,在快速音階之後,鋼琴進入裝飾奏(Cadenza);在華麗的顫音過後,進入與樂團對話的最終段落,亮麗地結束全曲。


莫札特:C大調第36號交響曲《林茲》,作品K. 425
W.A.Mozart: Symphony No. 36 in C major “Linz”, K. 425

 

莫札特C大調第36號交響曲 K.425,也被稱為林茲交響曲(Linz),原因就是1783年的10到11月,莫札特與妻子從薩爾茲堡返回維也納,途經奧地利小鎮林茨的中途停留期間,莫札特以驚人的神速在四天內完成的交響曲作品。

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完成一首交響曲,係因配合當地有位杜恩伯爵,在聽到莫扎特夫婦抵達林茨之後後,宣布將邀請莫宅特舉行一場音樂會,因此莫札特特地快手寫作。

為林茲交響曲首演於1783年11月4日,後來莫札特也在隔年1784年4月1日舉行維也納首演。

 

四樂章內容如下,除了第三樂章小步舞曲,其餘皆為奏鳴曲快板曲式:

 

第一樂章:慢板;精神抖擻的快板

Adagio,3/4拍 – Allegro spiritoso,4/4拍,C大調。

帶有強烈節奏感的附附點節奏,開啟了第一樂章慢板序奏:

 

序奏後,進入精神抖擻的快板第一主題。

可以聽見相似於《費加洛婚禮》序曲的歡樂感,以及近似於《弦樂小夜曲》第一樂章的明亮:

 

第二主題轉為小調。在八度的旋律推移中,一次一次強烈的在小調和大調之間交替轉換著,非常具有戲劇性:

 

 

第二樂章:稍慢板

Poco Adagio,6/8拍,F大調,奏鳴曲式。

第二樂章為6/8拍,有著舒適悠閒的旋律,使用小號和定音鼓,這在當時的慢樂章中很少見。

 

中段轉為小調,帶著微微的憂傷之感,小調段落中的半音推移也帶來更神秘深邃的感受:

 

第三樂章:小步舞曲

Menuetto, 3/4拍,C大調。

帶有規律三拍前進感的小步舞曲風格樂章,伴隨的音樂節奏,我們彷彿感受到在公爵的宮廷內,大家可以共同跳上一曲小步舞曲的輕鬆與愜意。

 

這個樂章裡,我們也可以注意中段跳躍的節奏,美麗的雙簧管歌唱與低音管的音樂對話。

 

小步舞曲中段(Trio)

由雙簧管主奏,小提琴跟隨的旋律,簡樸但美極了~低音管隨後加入,形成美妙的對話:

 

第四樂章:急板

Finale(Presto),C大調。

歡樂輕快的氣氛中,開啟了第四樂章。弦樂旋律帶著輕鬆之感,聽來非常愜意;而樂曲設定急板也更增添了樂曲行進速度,作為第四樂章,是一個美好的音樂終結,讓我們能以始終意猶未盡的感受,快樂地聽完這首莫札特寫於27歲的歡樂青春洋溢才華之作。

 

發展部段落:


斯特拉溫斯基:《火鳥》
I.Stravinsky: Firebird Suite

 

作曲家 史特拉汶斯基(Igor Stravinsky, 1882-1971)

→生平介紹

照片.1903年的史特拉汶斯基

史特拉汶斯基(Igor Stravinsky, 1882-1971)
史特拉汶斯基(Igor Stravinsky, 1882-1971)

(基本資料整理於網路與維基百科,並附上超連結方便檢索)

火鳥》 (法語:L’Oiseau de feu;是俄羅斯作曲家伊果·史特拉汶斯基的代表作與成名作,和 春之祭彼得洛希卡一同被列為史特拉汶斯基三大芭蕾舞劇,《火鳥》之故事題材取材自俄羅斯童話。

史特拉汶斯基原為法律系學生,後拜知名作曲家林姆斯基.高沙可夫為師,學習作曲,於1903-1908年間追隨林姆斯基.高沙可夫上課,也是他真正入門作曲之關鍵時期。

史特拉汶斯基與作曲老師:林姆斯基.高沙可夫
史特拉汶斯基與作曲老師:林姆斯基.高沙可夫

 

1909年2月6日,史特拉汶斯基在完成作品 ⟨幻想詼諧曲⟩(Scherzo fantastique)與 ⟨煙火⟩(Feu d’artifice)兩項作品後,與俄羅斯芭蕾舞團團長迪亞吉列夫(Serge de Diaghilev首次碰面,彼此留下深刻印象。

迪亞吉列夫不斷努力於歐洲推廣俄羅斯芭蕾舞蹈之美,,其作品也逐漸獲得肯定,在1909年取得巴黎演出成功佳績之後,便向當時 27歲的青年作曲家提出邀約創作。史特拉斯基在眾多作曲家中獲團長雀屏中選,除了深信自己的能力可以得到發揮之外,也戰戰兢兢地選擇了俄羅斯童話《火鳥》,希望能以更俄羅斯化的題材,結合芭蕾舞,讓近代俄羅斯芭蕾發揚至全世界(這也是迪亞吉列夫最大的心願)。

於是《火鳥》在邀稿不到半年左右的 1910年 5月18日完成手稿,史特拉汶斯基將樂譜帶至巴黎開始進行彩排等演出事宜。團長迪亞吉列夫對於這齣新作品的音樂讚不絕口,曾說過「大家注意了~這是一位即將擁有極大成功的年輕人。」(Notez-le bien. C’est un homme à la veille de la gloire.

全劇編舞由近代天才芭蕾舞者/編舞家 米蓋爾.佛金(Mikhaïl Fokine擔任編舞與男主角、雷翁.巴克斯(Léon Bakst)擔任海報與人物服裝繪製。後於 1910年6月25日由法國指揮家 皮耶奈Gabriel Pierné)指揮於巴黎國立歌劇院成功首演。

火鳥》首演的絕大成功,更讓首次嘗試芭蕾舞劇創作的青年史特拉汶斯基一戰成名,成為法國樂界眾所矚目的作曲新星。

隔年他將再繼續創作《彼得洛希卡》(1911)與兩年後的充滿爭議的世紀大作《春之祭》(1913);雖然《春之祭》當時毀譽參半,但卻讓他真正成為知名作曲家,人生在世享譽一甲子,作品更是傳世一世紀,是傳奇中的傳奇。

 

狼.火鳥.魔法師.王子與公主

《火鳥》的芭蕾編舞家佛金在設計編舞時,受到年輕詩人皮奧特·波托姆金(Piotr Potiomine)詩作所啟發,再結合亞歷山大·阿凡納西耶夫(Alexandre Afanassiev, 1826-1871)寫作發行的童話故事:: 《伊凡·薩瑟維奇》(Ivan Tsarevich)、《火鳥》(Firebird)與《灰狼》(Gray Wolf)等故事,以想像結合虛構,重新發展出包含四個重點狼.火鳥.魔法師.王子與公主的全新芭蕾舞劇《火鳥》不思議劇情:

插畫家 Ivan Bilibine (1876-1942) 根據三個童話的全新故事《火鳥》所繪製的插畫。

Illustration d’Ivan Bilibine (1876-1942) pour Le Conte d’Ivan Tsarévitch, de l’Oiseau de Feu, et du Loup Gris (1899)

 

作者註:

「伊凡·特薩里維奇」(Ivan Tsarevich)(俄語為“Иван-царевич”,直譯為「伊凡王子」)是俄羅斯民間文學藝術的主要英雄之一。通常擔任故事主角,經常與科赫切伊(Kochtcheï)作戰。「伊凡王子」其中的一個角色因為史特拉汶斯基將其設定於俄羅斯芭蕾舞劇《火鳥》(Firebird)的大受歡迎,而在全世界廣被認識。

畫家Viktor Vasnetsov繪製之「伊凡王子-騎著灰狼的英雄騎士」(Ivan Tsarévitch chevauchant le loup gris
Viktor Vasnetsov, Ivan Tsarévitch chevauchant le loup gris.

 

法語版 故事前言:

在夢中,我看到自己騎著狼
Et dans mes rêves je me vois chevauchant un loup

沿著森林的長長小徑
Le long d'un sentier dans une forêt,

有位沙皇巫師
Parti combattre un tsar sorcier

在這公主被俘虜的土地上
Dans ce pays où une princesse captive

厚厚的高牆之後有著深深哀嘆。(倒裝句)
Se lamente derrière des murs épais.

在一個美麗的花園中間升起了一座玻璃宮殿,
Au milieu d'un jardin merveilleux s'élève un palais de verre,

火鳥整夜在那唱著歌
Et un oiseau de feu y chante toute la nuit

在金色果樹上被發現。(倒裝句)
Becquetant sur un arbre des fruits dorés".

 

《火鳥》故事概說

在濃密森林中由魔法師凱許齊支配著魔法之國。凶惡的凱許齊將迷失的過路者囚禁在古堡黑牢,或是「石化」變成一座座石像,永遠站立在「凱許齊的魔法花園」裡。

因為打獵而迷失在森林中的伊凡薩里維奇王子,忽然在樹林間見到傳說中的「火鳥」出現,並跳起了「火鳥之舞」。

伊凡王子趁其火鳥開心地跳著「火鳥之舞」時將她捉住,但在火鳥央求下,王子決定還其自由之身,火鳥遂回贈王子一支具有魔力的羽毛。



伊凡王子接到羽毛後,面前忽然出現一座城堡,城門打開:「十三位美麗公主出現」。她們繞著一顆金蘋果樹跳著「少女們的輪旋曲」。帶頭的莎莉芙娜公主告訴伊凡王子此城堡乃魔法師凱許齊的大本營,他的法力能將路人變成石頭。說畢公主們翩翩起舞,伊凡因而愛上莎莉芙娜,兩人擁吻產生感情,但是她們必須在「日出」時回到城堡,號角響起,女孩們紛紛跑回堡中。

伊凡也尾隨公主進入城堡,「魔鐘響起」時,一批凱許齊的鬼怪手下衝出,將伊凡王子捉住,「凱許齊出現」想把伊凡變成石頭,兩人展開對話,而「公主們也為伊凡求情」。

霎時,伊凡將火鳥的魔力羽毛一揮,「火鳥再度出現」並迫使凱許齊手下不斷地跳著「煉獄之舞」,直到他們筋疲力竭、紛紛倒地。這個時候火鳥唱起優美的「催眠曲」,讓群妖酣然入睡。隨後火鳥指示伊凡偷到藏有凱許齊靈魂的巨蛋,也就是魔王凱許齊的生命源頭,伊凡將其搗碎讓「凱許齊斃命」。

凱許齊死後魔咒解除,所有成為石頭的路人、騎士都恢復正常自由,火鳥促成伊凡與莎莉芙娜這對戀人之後,魔法之國成為快樂之國,音樂轉為「讚美詩」,火鳥也飛向不知名的天際。

(全劇終)

1920年畫家畢卡索繪製之史特拉汶斯基半身畫像

Stravinsky, sketched by Picasso in 1920

 

俄羅斯插畫家 里昂·巴克斯(Léon Bakst, 1866-1924)為《火鳥》繪製之海報原創角色繪圖(Firebird, Ballerina, 1910):

 

 

史特拉汶斯基:芭蕾舞劇《火鳥》(1910年)總譜封面

 

巴克斯為擔任芭蕾女伶 Tamara Karsavina繪製之服裝海報:

Costume de Léon Bakst pour Tamara Karsavina dans L’Oiseau de Feu

 

首演美麗的芭蕾女星塔瑪拉·卡莎維娜(Tamara Karsavina, 1885-1978) ,1911年樣貌:

by Emil Otto (‘E.O.’) HoppÈ, whole-plate glass transparency, 1911

《火鳥》的著裝扮相:

 

1910年芭蕾版 段落與劇情

演奏時間約48分鐘

 

《火鳥》芭蕾全劇電影版欣賞

Choreography – Michael Fokine
Cast: Nina Ananiashvili, Andris Liepa, Ekaterina Liepa.
Director: Andris Liepa.
Bolshoi State Academic Theatre Orchestra
conductor Andréy Chistiakov.


火鳥》除了有1907年的早期手稿版本與1910年首演版本之外,後來史特拉汶斯基多次改寫,分別有三次管弦樂組曲版本:1911、1919年與1945年等三個演奏版本,留給後世更多演出選擇。

 

版本比較

管弦樂配器

(基本資料整理於網路與維基百科,並附上超連結方便檢索)

1910年的芭蕾舞劇版本,以後期浪漫派管絃配器常用之四管編制,如下:

《火鳥》芭蕾舞劇配器
弦樂
16 小提琴一premiers violons, 16小提琴二 seconds violons, 14 中提琴 altos, 8 大提琴 violoncelles, 6 低音大提琴 contrebasses, 3 部豎琴 harpes
木管
4部長笛 flûtes, 第二與第三部兼吹短笛 piccolos, 三部雙簧管 hautbois, 1 部英國管cor anglais, 3 部A調豎笛 clarinettes en la, 第三部豎笛兼吹D調豎笛, 1 部低音豎笛 clarinette basse, 3 部低音管 bassons, 第三部兼吹第二部倍低音管 contrebasson, 1 部倍低音管 contrebasson
銅管
4 部法國號 cors, 3 部C調小號 trompettes en ut, 3部 長號 trombones, 1 部低音號 tuba
打擊
定音鼓、三角鐵、雙鈸、大鼓、中鼓、鐘琴、鐵琴、鋼琴、鋼片琴
timbales, triangle, cymbales, grosse caisse, tam-tam, glockenspiel, xylophone, 1 piano, 1 célesta

 

  • 各版本音樂會組曲

史特拉汶斯基於1911、1919與1945年三度改編《火鳥》原作,以下為各不同版本的段落(最左欄為1910年芭蕾完整版本):

1910年芭蕾完整段落 1911年組曲
(約22分鐘)
1919年組曲
(約24分鐘)
1945年組曲
(約32分鐘)
序曲
魔法師凱許齊的魔法庭園
火鳥出現,伊凡王子尾隨
火鳥之舞
(啞劇I)
王子捕獲火鳥
火鳥的懇求
被魔法控制的十三位公主
(啞劇II)
公主們與金蘋果
伊凡王子的突然出現
(啞劇III)
公主們的輪旋曲
黎明
凱許齊的怪物士兵登場
捕獲伊凡王子
不死魔王凱許齊的登場
凱斯齊與伊凡的對話
公主們的求情
火鳥的出現
士兵的瘋狂之舞(火鳥之咒語)
斯許齊魔法地獄之舞
火鳥的催眠曲
凱許齊的甦醒
凱許齊之死
一片深黑
終曲-凱許齊之花園重現、魔法的解除、被化為石頭的騎士們復活、大團圓

 

史特拉汶斯基與《火鳥》首演後,多次修改樂譜,以下為三次修改管弦樂版本年份與樂章比較:

1911年 組曲

第一套組曲有五個樂章,順序與原始芭蕾舞的編排保持一致。

  1. Introduction — Les jardins de Kachtcheï — Danse de l’Oiseau de feu
  2. Supplications de l’Oiseau de feu
  3. Jeu des Princesses avec les pommes d’or
  4. Khorovode des Princesses
  5. Danse infernale de Kachtcheï et de ses sujet

 

布列茲於1968年曾指揮灌錄1911年的版本

The Firebird – Ballet Suite (1911) : I. Introduction – Kashchei’s Magic Garden and Dance of the Firebird

 


1919年 組曲

第二套組曲同樣包括五個樂章,音樂選擇與1911年版有所不同。樂團編制則從原始四管編制精簡為兩管編制,展現更加精巧的木管風格。

  1. 序曲 Introduction — L’Oiseau de feu et sa danse— Variation de l’Oiseau de feu
  2. 公主們的輪旋曲 Rondes des Princesses
  3. 斯許齊魔法地獄之舞 Danse infernale de roi Kachtcheï
  4. 火鳥的催眠曲 Berceuse
  5. 終曲-凱許齊之花園重現、魔法的解除、被化為石頭的騎士們復活、大團圓 Final

 

Firebird Suite (1919 Version)


 

1945年 組曲

最後一套組曲,也常被稱為芭蕾舞組曲,創作於美國時期。長度也為三套組曲中最長,共有十個段落,順序與芭蕾舞作相同,演奏時間則約半小時。 

  1. Introduction — Danse de l’Oiseau de feu — Variations de l’Oiseau de feu
  2. Pantomime I
  3. Pas de deux : l’Oiseau de feu et Ivan Tsarévitch
  4. Pantomime II
  5. Scherzo : danse des Princesses
  6. Pantomime III
  7. Khorovode des Princesses
  8. Danse infernale de Kachtcheï et de ses sujets
  9. Berceuse
  10. Finale

 

珍貴影音欣賞

1965年,82歲的史特拉汶斯基於英國指揮《火鳥》芭蕾 ⟨搖籃曲⟩ 與 ⟨讚美詩⟩
Royal Festival Hall,英國倫敦

 

Yuzuru Hanyu 羽生結弦 — The Firebird 火の鳥 (4K)

 

祝福大家音樂會欣賞愉快.擁有美好的一天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馬上分享給更多喜愛音樂的好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