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N音樂】大人音樂欣賞文學與音樂系列二:《哈姆雷特》│ 柴可夫斯基 V.S. 莎士比亞
All about Hamlet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第2堂:《哈姆雷特》│ 柴可夫斯基 V.S. 莎士比亞

《哈姆雷特》又名《王子復仇記》,是莎翁四大悲劇之一,聲名遠播,以「謀殺.亂倫.復仇」為三大中心思想的《哈姆雷特》,其劇情之跌宕,所表達的人類情感之豐富,更是在數百年間牽動著所有讀者的心緒 。

當知曉父王被謀殺,哈姆雷特怨恨著母親屈從叔父的悲憤,說出:「脆弱啊!你的名字就是女人。」其間的傷與悲,更是令人感同深受。  

面對心中認定的殺人兇手叔父,卻因他正在禱告而無從下手,因為殺害禱告者,其靈魂會上天堂。該怎麼辦?他說出了「生存還是死亡,這是個重要的問題。」  

而當哈姆雷特終於手刃仇人,復仇大業成功時,愛人與母親皆已死去,自己亦中毒劍而命不遠矣;當他完成了報仇大業,離開人世的一霎,同時是世界文學史上最為悲壯的一幕。

從發想到創作,俄羅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以驚天動魄的手筆,描繪出《哈姆雷特》世界中的生與死、愛與恨、良善與醜惡還有人生之無常與無奈。

 


課程主講:林仁斌

延伸閱讀 林仁斌老師專訪:

 

2021年最新課程資訊

※課程諮詢請於週一至週五09:30~17:30,電話報名請洽客服專線02-2662-0332,課程相關諮詢請洽02-25078627分機885 (巫小姐)

週二班

經典歌劇(10/19週二下午班,共5堂):認識歌劇X經典愛情X大師巨作

交響曲(11/23週二下午班,共5堂):貝多芬X舒伯特X馬勒

協奏曲(12/28週二下午班,共5堂):橫跨200年經典弦樂協奏曲

 

週四班

文學音樂(11/4週四下午班,共5堂):輕鬆聽懂文學名著x音樂大師


關於作曲家 柴可夫斯基之生平介紹,請點閱以下這篇文章,有詳細之介紹:

相關文章:


今天蹦藝術要介紹的樂曲是:柴可夫斯基 《哈姆雷特》幻想序曲

柴可夫斯基(Pyotr Ilyich Tchaikovsky, 1840-1893)

 

文學影響音樂

如果讓我們以文學為例,自古至今有眾多的文學家在詩集或創作中反映出了真實的當代社會狀態:特別在十九世紀中葉至二十世紀期間,寫實主義成了文壇的主流。

除了法國雨果的《悲慘世界》以寫實題材,刻畫出當時生活的困苦與社會各種不公不義現象之外,俄國當時的大文豪們也紛紛以現實題材刻畫出社會困苦與各種現象,例如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就以歷史小說的方式,刻畫出了1812 年拿破崙入侵俄國的歷史事件,透過小說中敘述三個貴族家庭在戰爭與和平中的酸甜苦辣,藉由人物角色的遭遇,傳達出道德的訴求。

珂賽特畫像

出自雨果1862年的原著中,由艾密爾·貝亞德(1837年-1891年)所繪製的插圖:

 

 

伏案寫作的托爾斯泰

 

而文學影響音樂創作的例子更是不少:例如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以詩人席勒 (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 von Schiller, 1759-1805)的《快樂頌》譜出了空前絕後的第九號交響曲《合唱》的第四樂章:

 

柴可夫斯基也曾經用了俄羅斯文豪普希金的《尤金‧奧涅金》譜寫出了三幕歌劇,至今仍是重要的歌劇作品。

 

而柴可夫斯基的《羅密歐與茱麗葉》幻想序曲(Fantasy overture after Shakespeare)與今天要介紹之«哈姆雷特» 幻想序曲 op.67,靈感皆源自於古典文學英國大文豪莎士比亞亞的原著劇本。

 

 

莎翁原著«哈姆雷特»

莎士比亞,英國戲劇之父、歐洲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文學的集大成者。莎士比亞一生創作了大量膾炙人口的文學作品,如「四大悲劇」:《奧賽羅》《李爾王》《馬克白》《哈姆雷特》與四大喜劇」《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仲夏夜之夢》《皆大歡喜》等。

他的詩作,特別是十四行詩也以富於情感、詩句精美而著稱。

如果莎士比亞知道他的文學作品在後世啟發如此多作曲家創作音樂,應該也會笑得如此可愛吧~

威廉·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 網路KUSO圖

 

《哈姆雷特》介紹

(基本資料整理於網路與維基百科,並附上超連結方便檢索)

哈姆雷特》(英語:Hamlet)又名《王子復仇記》,是莎士比亞於1599年至1602年間的一部悲劇作品,是他最負盛名和被人引用最多的劇本。習慣上將本劇與《馬克白》、《李爾王》和《奧賽羅》一起並稱為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註:筆者戲稱:「李奧哈馬」XD)

 

歷史

哈姆雷特》寫於1598年至1602年夏季之間。這部伊莉莎白一世時代戲劇傑作《哈姆雷特》的第一個印刷本卻是所謂「壞四開本」,是個沒有作者授權的盜版。1974年出版的《哈姆雷特》共4042行,29551字,是莎士比亞創作的最長劇本

劇本主人翁哈姆雷特是位丹麥王子。他在劇中第三幕第一場的經典獨白「生存或是死亡,這是個問題」(英語:To be, or not to be, that’s the question…)是戲劇史上流傳最廣的台詞之一,也是許多現代演員惡夢般的表演難點。

 

 

搞笑一下:

 

劇場中,哈姆雷特是在西方各國扮演最多的角色之一,也對成熟的男演員提出了巨大挑戰,因為哈姆雷特在劇中是一個尚在就學、初出茅廬的年輕人。

 

主要角色

(基本資料整理於網路與維基百科,並附上超連結方便檢索)

哈姆雷特 (Prince Hamlet)——丹麥王子。在城外透過遇見父王的鬼魂,知道自己父親乃遭到叔父克勞迪毒害,經過一次舞台劇的演出證明叔父克勞迪為殺父兇手…為了報復,經歷痛苦掙扎後他達成目的,整個王宮也陷入死亡的恐怖中。他最後也中了致命的毒劍死去。

克勞迪斯 (Claudius)——丹麥現任國王。哈姆雷特的叔父,毒殺哈姆雷特的父王後繼任王位。在哈姆雷特知道其為殺父兇手後,他百般阻撓,最後死在侄子復仇的毒劍下。

鬼魂 /丹麥前任國王(King Denmark, Ghost)——哈姆雷特的父親死後化成鬼魂。他被弟弟毒死時,哈姆雷特正在國外。

葛簇特 (Gertrude)——丹麥王后,王子的親生母親。先王死後改嫁克勞迪,在莎士比亞的時代這種關係被視為亂倫,所以引起哈姆雷特的仇恨。她替哈姆雷特誤喝下克勞迪預藏的毒酒,當場身亡。

波洛涅斯 (Polonius)——克勞迪的御前大臣。他是出名的老頑固,阻撓哈姆雷特與自己女兒歐菲莉亞之間的愛情。哈姆雷特總是假裝呆頭呆腦來戲弄他。為了監視哈姆雷特,他躲在一塊掛毯後,偷聽哈姆雷特與王后的談話時,被王子一劍刺死。

雷爾提 (Laertes)——波洛涅斯的兒子。為了父親和妹妹的死用劍殺死哈姆雷特。他也死在哈姆雷特的毒劍下,儘管當時哈姆雷特沒有意識到劍是帶毒的。

奧菲利亞 (Ophelia)——波洛涅斯的女兒。她與哈姆雷特陷入愛河,但種種阻力警告王子,政治地位使他們無望結合。作為哈姆雷特瘋狂復仇計劃的一部分,她被他無情拋棄,加上父親的死讓她精神錯亂,最終失足落水溺斃。

赫瑞修 (Horatio)——哈姆雷特在大學的好友。他沒有直接捲入王室之間的陰謀,成為哈姆雷特的傳聲筒,莎士比亞用他來烘托劇情。雖然他曾揚言要自殺,但卻是唯一活到劇終的主要角色。

羅生克蘭(Rosencrantz)和 蓋登思鄧(Guildernstern)——都是哈姆雷特大學中的老同學。他們被克勞迪招來照看哈姆雷特。雖然兩人在劇中的作用不大,但王子很快就猜疑兩人是間諜。當國王下密令要處死遠在英國的哈姆雷特時,他將名字偷換了。於是兩人在幕後莫名其妙地死去。

福丁布拉(Fortinbras)—— 挪威王子。在劇中只有短短的過場戲。但他的重要性在於全劇的最後一句台詞由他說出,似乎象徵著故事結束後更光明的未來,並闡述了劇作主題。


故事概說(解說整理自"3分鐘讀懂《哈姆雷特》"網頁)

原著講述了丹麥老王神秘地死去,他的弟弟克勞迪斯直接登上王位,並娶了原來的王后,即他的嫂子。

鄰國挪威的福丁布拉斯王子乘機發兵,想報殺父之仇,並奪回割讓的土地。

年輕英俊、正直善良的王子哈姆雷特當時正在德國威登堡深造留學,聞訊回國奔喪,父親的死使他痛不欲生,而母親的孝鞋還沒有穿舊,就匆匆改嫁,他感到屈辱,責怪他母親為何如此匆忙改嫁叔叔克勞迪斯,氣憤地喊道:「啊,但願這一個太堅實的肉體會融解、消散,化成一堆露水!或者那永生的真神未曾制定禁止自殺的律法!上帝啊!上帝啊!人世間的一切在我看來是多麼可厭、陳腐、乏味而無聊!哼!哼!那是一個荒蕪不治的花園,長滿了惡毒的莠草。想不到居然會有這種事情!剛死了兩個月!不,兩個月還不滿!這樣好的一個國王,比起當前這個來,簡直是天神和醜怪;… 可是,只有一個月的時間,我不能再想下去了!脆弱啊,你的名字就是女人!


丹麥王子哈姆雷特在威登堡深造時,父親突然猝死,當他趕回國奔喪時卻發現叔叔克勞狄斯已繼任王位並即將娶他的母親。

哈姆雷特心神落魄,對一切都失去了興趣。哈姆雷特從好友赫瑞修那聽說城堡露台上連續幾天都出現鬼魂,好奇心促使他們在一個陰森可怖的夜晚登上了露台。沒想到大家口中那鬼魂就是哈姆雷特的父親。鬼魂把他引到一個僻靜的地方,向他訴說自己被害的經過:

原來,他在午睡時,被自己的弟弟用毒藥毒死而亡...

他要哈姆雷特替他報仇。

怒火中燒的哈姆雷特從此對一切都失去了興趣,他失了一切舊的記憶,只讓復仇大事留在腦海中。


哈姆雷特的戀人是首相的女兒奧菲利亞,但現在世故的波洛涅斯阻止女兒和他來往。一天,哈姆雷特突然找到奧菲利亞,在她面前做出了許多癲狂的舉動。從此,宮中誰都知道王子為愛情而發瘋了。

其實,哈姆雷特並沒有瘋,只是性格憂鬱、優柔寡斷的他看透了人世間的醜惡,不肯輕易的相信別人。他便開始對一切都產生懷疑,甚至對鬼魂的話也產生懷疑,是真?是假?對母親又恨又愛,對鬼魂將信將疑,對生活是生存,還是毀滅?是忍受命運的折磨,還是反抗人世的苦難?

仇恨一直吞齧著他的心,復仇的信念始終一忘,可他總感到敵人是那麼的強大,而自己又是那麼的弱小,他為不能替父報仇而感到痛心疾首。

矛盾重重的哈姆雷特在焦灼的內心和冷酷的現實之間不得安寧,瀕於瘋狂,他索性半真半假地裝起瘋來。他終於明白了:世界是污濁的瘴氣的集合,是長滿惡毒莠草的荒園,世界就是一座大監獄,而丹麥就是其中最壞的一間。

一個戲班到宮中獻藝。哈姆雷特趁機安排他們上演自己編寫的《貢扎古之死》戲劇,故事中談到,貢扎古君王的侄兒把藥物灌入國王的耳朵,謀殺並奪走了王位和王后。

當台上演到國王的侄子把毒藥灌入國王的耳朵謀害了他,並奪走了王后。台下,做賊心虛的克勞迪斯大驚失色,起身就走。

鬼魂的話已被證實:奸王克勞迪斯確是殺君篡位的惡棍。

當天晚上,哈姆雷特在去見母親的途中,窺見了克勞迪斯正在祈祝壽。他想趁機殺了他,但因為他怕在他祈禱時殺了他,會使他的靈魂升上了天堂,而沒有下手。

詭計多端的克勞迪斯為摸清哈姆雷特「演戲」的意圖,授意王后找哈姆雷特談話。

可是他又怕王后與王子有母子之情,對自己隱瞞真實情況,便派波洛涅斯躲在內宮帷幕後面偷聽。

哈姆雷特來到母親的臥室,母親勸他不要再瘋狂下去了。哈姆雷特怒火中燒,他猛地拿起鏡子,要母親照照自己的靈魂。

王子要母親用鏡子照一照自己的靈魂,帷幕後面的波隆尼爾內心恐慌,大喊救命。哈姆雷特以為這是奸王,一劍刺去,波隆尼爾隨即喪命。

他痛訴母親失去了理智,當了情慾的奴隸,違背了同父親的誓言,玷污了貞節,褻瀆了愛情。

此時鬼魂又出現了,他一面鼓勵王子堅定復仇的決心,一面讓王子安慰他正在內心衝突中驚惶失措的母后。

克勞迪斯以波洛涅斯的死為藉口,將王子送往英國。秘密地囑咐英王將王子處決。

王子在途中偷拆開了信件,知道了其中的秘密,巧妙地把自己的名字擦掉,而換上另外兩個大臣的名字。

不久,座船受到海盜的襲擊,哈姆雷特勇敢地拿著劍殺上了敵人的船,不料他自己的座船卻怯懦地溜之大吉了。那兩個大臣把他丟下,帶著改過的信件急急忙忙跑到英國了。(最後應該也是拆開信件之後被處死)

海盜俘虜了王子以後,倒對這個高貴的敵人十分客氣,不久就把他放了。

可憐的老父親居然慘死在所愛戀的王子手裡,使善良的奧菲利亞精神失常。她終日遊蕩,採花、唱歌,有一天,她想把花冠戴上枝梢,身下的樹枝斷了,便帶著她編的花圈掉進了水裡。

開始她還靠柔軟的衣衫托著在水裡浮了一陣,還斷斷續續地哼唱著,還沒來得及唱完那支婉轉的歌兒,就沉入水裡而死去。

奧菲利亞的哥哥雷歐提斯從國外回來,要為父親和妹妹報仇。

老奸巨滑的克勞迪斯把一切都推到哈姆雷特身上。

哈姆雷特讓赫瑞修陪他去王宮,途經墓地時,就趕上奧菲利亞的葬禮。

雷歐提斯因失去妹妹兒悲慟不已,驕傲的王子覺得他自己對奧菲利亞的愛遠遠比四萬個哥哥的愛加起來還要深,不能容忍竟然還有誰為了美麗的奧菲利亞的死而顯得比他悲傷,不顧一切地跳了出來,比雷歐提斯更為瘋狂地跳進了奧菲利亞的墳坑。二人大動干戈,被眾侍眾拉開。

歹毒的國王卻不想放過哈姆雷特,唆使雷歐提斯與哈姆雷特比劍。

哈姆雷特不顧好友赫瑞修的勸阻,接受挑戰。

比劍的那天,宮中所有重要人物都在場。

照規矩,這種比劍應該用圓頭不開刃的鈍劍,但毒辣的克勞迪斯國王卻操縱了被仇恨所支配的雷歐提斯,讓他使用塗了致命毒藥的開刃尖頭劍,並又準備了一杯毒酒在旁。

第一回合中,哈姆雷特占了上風。國王斟上一杯毒酒,以示祝賀。

王子急於進行比賽,就把酒放在一邊。

第二回合中王子又獲得了勝利,王后十分高興,無意間卻飲下了那杯毒酒。

深知毒劍的厲害雷歐提斯一直不肯輕易往王子身上刺,在暫停時卻乘其不備,用毒劍刺傷了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怒火填胸,持劍猛攻。

混亂中,雙方的劍都落在地上,然後各方把對方的劍撿起,哈姆雷特刺中了雷歐提斯。

這時王后突然倒地,不久身亡。

雷歐提斯臨死有所醒悟,揭露了克勞迪斯的陰謀。

哈姆雷特怒不可遏,把毒劍插進了奸王克勞迪斯的胸膛,並將剩下的毒酒也灌入他的嘴中,當即殺死了這個謀害他全家的兇手,成功復仇。

奄奄一息的哈姆雷特用最後一口氣要求親眼目睹這場悲劇的好朋友赫瑞修一定要堅強地活下去,重義氣輕生死的赫瑞修想跟王子一快死。

他告訴赫瑞修要把這事件全部過程公諸於眾。

當赫瑞修含著眼淚答應他一定忠實地這樣做時,高貴的王子哈姆雷特便與世長辭了。

赫瑞修和其餘人都流著淚祈禱天使保佑王子的靈魂。

眾人感嘆,要是哈姆雷特沒死的話,他一定會成為一個最尊貴、最得人心、最仁慈、寬厚的丹麥國王。

 

哈姆雷特完成報仇大業,離開人世的一霎,是世界文學史上最為悲壯的一幕。莎士比亞透過《哈姆雷特》一劇表達和概括了人類情感的多個主題:生與死,愛與恨,善良與醜惡,以及人生方方面面的變幻無常等等。正因為如此,《哈姆雷特》成了一部曠世不衰,令人深思文學巨著。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亞最著名的悲劇之一,突出地反映了作者的人文主義思想與高度想像力。莎士比亞曾說,他的作品就是「給自然照一面鏡子,給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目,給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態,給時代和社會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記」。而《哈姆雷特》正是一個時代的縮影。

 

《哈姆雷特》故事講古

 

三分鐘《哈姆雷特》戲劇解說


《哈姆雷特》全劇語音朗讀

五幕分段欣賞

Act 1 — 00:49:32 

Act 2 — 00:41:53 

Act 3 — 00:51:38 

Act 4 — 00:38:31 

Act 5 — 00:40:06


樂曲創作背景

柴可夫斯基寫作«哈姆雷特» 幻想序曲的時間點是1888年 6月- 10月,從時間點看來,與第五號交響曲屬於同時期作品。(第五號交響曲大約於1888年6月開始寫作,於1888年7月初完成草稿,於8月26日完成全曲管弦樂配器,9月底交予出版商尤根森(Pyotr I. Jürgenson)進行發行。 1888年11月17日於聖彼德堡首演,由柴可夫斯基親自指揮。)

柴可夫斯基的«哈姆雷特»手稿(簽名1891年2月8日):(根據柴可夫斯基研究網站解釋,此手稿雖題有«哈姆雷特»,但裡面素材並未使用於«哈姆雷特»幻想序曲中)

 

樂曲構思

從柴可夫斯基與弟弟莫德斯特(Modest Ilyich Tchaikovsky, 1850-1916)通信的內容,我們可以得知作曲家最初將序曲的架構,依據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 1564–1616)之原著劇情設計為三段體,以下為這三個部分:

1. 哈姆雷特 於 Elsinore城堡,直到他父親的鬼魂出現 | 哈姆雷特的驚愕與復仇的決心
2. 波洛涅斯 (Polonius)(Scherzando)和 奧菲莉亞 (Ophelia)(Andante)
3. 死後以鬼魂出現後的哈姆雷特 | 哈姆雷特之死與福丁布拉(Fortinbras)最後台詞。

 

樂曲題獻者

挪威著名作曲家:葛利格(Edvard Grieg, 1843-1907)

本首幻想序曲,題獻給挪威作曲家葛利格(Edvard Grieg)。

根據柴可夫斯基與梅克夫人(Nadezhda von Meck, 1831-1894)的通信記錄:柴可夫斯基在1887年末至1888年4月之間在歐洲巡迴,這段時間他在柏林、萊比錫、漢堡、布拉格、巴黎、倫敦進行演出,每場演出都受到了觀眾的熱烈歡迎。在歐洲巡迴演出期間,柴可夫斯基也結識了當代許多有名望的作曲家,例如:布拉姆斯、葛利格、德弗札克…等。

 

根據記錄,柴可夫斯基與葛利格認識於1888年 1月 1日,音樂家 Adolph Brodsky 位於 萊比錫的家中。由於 Adolph Brodsky 夫妻對於來訪的俄羅斯音樂家柴可夫斯基非常欽佩,便想起自己的好友葛利格與妻子妮娜(Nina),於是安排他們的會面。這次的會面讓柴可夫斯基與葛利格一見如故,不僅相互推崇彼此的作品,更將彼此引為知己。

4月24日至5月6日,柴可夫斯基寫給葛利格信件:「您是多麼的善良,友善和友好,為贏得您的友誼我感到非常自豪!」「我將永遠不會忘記我們在萊比錫一起度過的美好時光。」

柴可夫斯基還告訴葛利格,他正在寫一首準備獻給他的新交響曲。雖然最終,不是第五號交響曲,但仍是同時期的交響鉅作:《哈姆雷特》幻想序曲。

葛利格當時還曾經專門前往柏林參加柴可夫斯基於1888年2月8日在德國柏林舉行的音樂會。在此後,他們也曾於 1888年間互通了幾封信和明信片,有趣的是每封信都用德語寫成,葛利格這方的信件皆完好保存在挪威卑爾根國家圖書館。

 

柴可夫斯基寄送給 Nina Grieg 的簽名照片:

 

過了1888年暑假。柴可夫斯基於9月5日至17日從俄國克林寫信給葛利格,建議他的挪威朋友應於當年冬天來俄羅斯並在克林舉行音樂會。柴可夫斯基還告訴他,他剛剛完成了要題獻給將他的幻想序曲。

 

柴可夫斯基過世後,其克林住所轉化為博物館負責人尼可萊:

 

1888年9月27日,葛利格從卑爾根(Bergen)回信,告訴柴可夫斯基說,他「像個孩子般,雀躍地等候著哈姆雷特序曲」(Looking forward like a child to receive the Hamlet-Overture),並承諾將他的《秋日序曲》(Autumn overture)和《皮爾金組曲》第一號之樂譜寄給他。

但在此後,兩位作曲家之間似乎再也沒通信,也再也沒有見面。

1893年6月,格里格(Grieg)與柴可夫斯基(Tchaikovsky)同時榮獲得了劍橋大學榮譽博士學位。

柴可夫斯基出席了劍橋大學榮譽博士學位,但當時葛利格生了重病,無法旅行至英國出席參加頒發學位典禮,兩位作曲家因此緣慳一面。

更可惜的是幾個月之後柴可夫斯基竟於第六號交響曲首演後突然逝世,即使葛利格終於於隔年 1894年成行劍橋大學領取榮譽博士學位,但兩位作曲家已經天人永隔,再也無機會碰面。

照片為 1893年 6月柴可夫斯基於英國劍橋大學接受榮譽博士頭銜時所拍攝之照片,竟也是作曲家人生中最後一張照片。

Tchaikovsky receiving his honorary doctorate at Cambridge University, June 1893. This is the last known photograph taken of him during his lifetime

管弦樂團配器

三部長笛3 flutes (3rd doubling piccolo)、兩部雙簧管 2 oboes、英國管 English horn、兩部bB調豎笛 2 clarinets (in B-flat)、兩部低音管 2 bassoons 、四部法國號 4 horns (in F)、兩部短號 2 cornets (in B-flat)、兩部小號 2 trumpets (in B-flat)、三部長號 3 trombones、低音號 tuba、定音鼓 3 timpani、軍鼓 military drum、雙鈸 cymbals、 大鼓 bass drum、中鼓 Tam-Tam 、弦樂五部 violins I, violins II, violas, cellos, and double basses。

 

總譜下載點擊←文字或總譜照片↓,即可下載本曲總譜)

柴可夫斯基《哈姆雷特》幻想序曲管絃配器

 

柴可夫斯基《哈姆雷特》幻想序曲(總譜影片)

 

現場演奏欣賞:

葛濟耶夫指揮倫敦交響樂團(2007年逍遙音樂節)
Valery Gergiev / 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Proms 2007

第一部分

1. 哈姆雷特 於 Elsinore城堡,直到他父親的鬼魂出現 |

 

2. 哈姆雷特的驚愕與復仇的決心(2’47″)

3. 波洛涅斯 (Polonius)(Scherzando)(4’32″)

 

4. 奧菲莉亞 (Ophelia)(Andante)(6’16″)

 

5. 哈姆雷特之死 

 

6. 死後以鬼魂出現後的哈姆雷特

 

7. 福丁布拉王子(Fortinbras)最後台詞。


伯恩斯坦指揮以色列愛樂
Tchaikovsky: Hamlet (overture-fantasia) , Op.67, TH 53 · Israel Philharmonic Orchestra · Leonard Bernstein

 

杜達美指揮西蒙玻利瓦管弦樂團
Tchaikovsky: Hamlet – Overture-Fantasy after Shakespeare, Op.67 · Simón Bolívar Symphony

 

隱藏版曲目《Autumn Leaves》

手風琴演奏版

這首曲目,最適合擔任主旋律的演奏樂器就是手風琴,一起欣賞筆者非常喜愛的手風琴演奏大師 Richard Galliano 錄音


 

Les Feuilles Mortes

枯葉

詞:Jacques Prevert曲:Joseph Kosma

歌唱:Yves Montand(1945)
翻唱:Edith Piaf (1954)

出處:這首歌曲主要是描寫一對已經分開的戀人,追憶以前在一起的時光,那段曾經璀璨、似乎比今日更加美好、陽光也比今日耀眼的美麗時光。後來1947年時這首歌曲被美國爵士音樂作曲家 Johhnny Mercer 聽到,非常喜歡;他便將這首法文歌曲改為英文版本,而成為了英語世界裡更加流行傳唱的《秋葉》(Autumn Leaves),至今全球已有無數版本。

中法歌詞:(林仁斌翻譯)

口白:

Oh ! je voudrais tant que tu te souviennes
噢!我多麼希望妳能想起

Des jours heureux ou nous etions amis.
那段我們曾經親密的幸福時光

En ce temps-la la vie etait plus belle,
那時,人生似乎更加美麗

Et le soleil plus brillant qu’aujourd’hui.
連陽光都比今天的還艷麗

Les feuilles mortes se ramassent a la pelle.
枯葉已被聚攏在鏟子上

Tu vois, je n’ai pas les oublie…
妳瞧,我完全沒忘記

Les feuilles mortes se ramassent a la pelle,
枯葉已被聚攏在鏟子上

Les souvenirs et les regrets aussi
回憶與悔恨也是如此

Et le vent du nord les emporte
北風將它們帶走

Dans la nuit froide de l’oubli.
在無人知曉的寒夜裡

Tu vois, je n’ai pas les oublie
妳瞧,我完全沒忘記

La chanson que tu me chantais.
這首妳曾對我唱過的歌

 

歌唱

C’est une chanson qui nous ressemble.
這是一首我們再也熟悉不過的歌曲

Toi, tu m’aimais et je t’aimais
妳愛著我,我愛著妳

Et nous vivions tous les deux ensemble,
我倆在生活中依偎相伴

Toi qui m’aimais, moi qui t’aimais.
妳曾愛著我,我曾愛著妳

Mais la vie separe ceux qui s’aiment,
然而生活無情地拆散了這對愛侶

Tout doucement, sans faire de bruit
靜悄悄地,也無聲無息

Et la mer efface sur le sable
海浪彿過沙地

Les pas des amants desunis.
也拭去了分離戀人們的足跡

Mais la vie separe ceux qui s’aiment,
然而生活卻拆散了這兩個相愛的人

Tout doucement, sans faire de bruit
靜悄悄地,也無聲無息

Et la mer efface sur le sable
海浪彿過沙地

Les pas des amants desunis.
也拭去了分離戀人們的足跡

 

1945年法語原唱 YVES MONTAND – Les Feuilles Mortes

 

1956年英語版錄音 Doris Day – Autumn Leaves

 

《秋葉》(Autumn Leaves)中英歌詞對照

The falling leaves drift by the window
落葉在窗邊 飄落下來

The autumn leaves of red and gold
染紅或金黃的秋葉

I see your lips
看著你的唇

The summer kisses
想起夏日的吻

The sunburned hand
曬傷的手

I used to hold
我曽握著過

Since you went away
自從你離開

The days grow long
長日漫漫

And soon I’ll hear
但我快聽到

Old winter’s song
古老的冬之歌

But I miss you most of all my darling
但親愛的 我最想念是你

When autumn leaves start to fall
當秋葉開始飄零

 

 

筆者非常喜歡的爵士歌手 Jacintha版本,錄音非常棒,歌唱演繹與樂手均為一時最佳之選:

 

知名爵士樂團體 Beegie Adair Trio – Autumn Leaves

 

爵士傳奇名家 – Miles Davis 版本


分享一個充滿淡淡憂傷的故事

歌曲:Autumn Leaves
歌手:Eva Cassidy 

出身馬里蘭州的歌手Eva Cassidy(1963-1996), 擁有一副好歌喉,在華盛頓特區在地演唱,歌唱得好但卻一直苦無發片機會...

原因是,Eva的演唱裡包含了太多不同的元素與風格,使得唱片公司的市場部門無法為她做出適當的定位,因此一家接著一家的出版計劃均無疾而終...

1993年九月,Eva發現頸部下方長出惡性腫瘤。她了動手術切除,但之後並沒有遵照醫囑定時回去做追蹤檢查,導致細胞擴散...1996年,Eva Cassidy 在華府的「Blue Alley俱樂部」舉辦了兩場演出,剪輯成Live'專輯推出,《Eva Cassidy - Live at Blues Alley 》終於發行

這也是她生前發表的唯一專輯。

那年11月0日,Eva Cassidy因黑色素瘤不幸病逝,得年僅33歲。

然而...這還不是故事的結尾...

1998年五月,英國BBC電台開始播放Eva Cassidy 所演唱的《Over the Rainbow》,Eva 動人的歌聲瞬間造成極大的迴響,專輯立即造成瘋狂的熱賣,不但奪下英國排行冠軍,更締造了百萬張的銷售佳績。

突然間,全英國的聽眾們都想知道Eva Cassidy究竟是誰?以及有關於她的故事...

她的成名在斯人已逝之後,時不我予,至為可惜。英國BBC票選Eva為20世紀最偉大的歌手第21名~自此Eva Cassidy的歌聲廣為人知,全球發燒友與樂迷也才開始認識並愛上她美妙動人的歌聲...

我認為~Eva的歌聲動人,自彈自唱的最單純形式,卻能帶出老歌裡深藏的意蘊與靈魂。

一起聽聽看,這位曾短暫存在這世界上的美妙歌喉...

 

Eva Cassidy – Autumn Leaves

 

 

柴可夫斯基延伸閱讀: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馬上分享給更多喜愛音樂的好友們🎵
 
  BONART_Webmaster
更多音樂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