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N音樂】蹦藝術X大人社團 經典歌劇巡禮 – 威爾第歌劇《弄臣》(Rigoletto)介紹
All about Verdi’s Opera “Rigoletto”
– 資訊整理共享於網路,一起欣賞音樂與藝術之美 –
蹦藝術 | BONART
大人的經典歌劇巡禮線上直播課(10/6週四下午班,共5堂):由威爾第引領進入歌劇殿堂
音樂是生活裡的一部份?
你喜歡歌劇的豐富內涵與有趣情節?
跟著林仁斌老師一起拓展你的音樂視野!
《大人社團》與蹦藝術攜手再開新班,這期以經典歌劇為主題,林仁斌老師將帶領學員透過歌劇作品與作曲家的故事,更貼近音樂的脈絡,了解作品的內涵及巧思。你會聚焦台灣歌劇界近期即將演出的兩大亮點《唐‧卡洛》與《奧泰羅》、極富盛名的威爾第《弄臣》、董尼才第的《拉美莫爾的露琪亞》與雷哈爾的輕歌劇《風流寡婦》,讓歌劇點綴生活,享受這些超越幻想的現實,聆聽這些永恆不朽的經典!
學員分享
學員(S)回饋─
跟著老師和同學透過直播追蕭邦鋼琴大賽,了解了很多以前不懂的東西,很多音樂和音樂家都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我很感動。
學員(C)回饋─
音樂欣賞課一次是兩個小時,我感覺這兩個小時,就好像是一個袋子,林仁斌老師用他的音樂知識跟學問把這個袋子裝滿、裝飽,很多時候都是滿出來了,然後交給我們,所以每次我上完課都感覺收穫滿滿。
↑多次參與大人社團音樂欣賞課的學員回饋,困在疫情的這一年,感謝有音樂撫慰人心。
↑去年參與過大人社團與林仁斌老師的蕭邦鋼琴大賽講堂,音樂在學員的生活裡面佔了很大的比例。從原本只是聽、知道很多毛皮,並不深入,也不知道音樂的故事。
學員回饋完全沒有想到這個課程超過期待非常多,第一次知道,原來一場音樂比賽曲目的設計、每一輪比賽的機制,還有每一位參賽選手的特色,老師都帶著我們一路去追。
更多的學員分享:大人的音樂欣賞課學員回饋,看他們用音樂為生活注入繽紛
精彩課程再推薦
大人的經典歌劇巡禮線上直播課(10/6週四下午班,共5堂):由威爾第引領進入歌劇殿堂
大人的大師音樂劇線上直播課(11/17週四下午班,共5堂):《貓》《艾薇塔》《歌劇魅影》
大人的古典名曲鑑賞線上直播課(12/29週四下午班,共5堂):管弦樂欣賞-協奏曲篇
主講:林仁斌老師
- 第三堂│威爾第《弄臣》
歌劇《弄臣》(Rigoletto)是威爾第的第16部作品,然而它的原始劇名其實是《詛咒》(La Maledizione),如今的正式名稱是作曲家為了避開政治爭議性能繼續創作想方設法的用心。而《弄臣》與創作於其後的《茶花女》、《遊唱詩人》並列為威爾第中期的三大傑作。
在課程中,我們可以跟著老師的角度,了解寫實主義歌劇殘酷反轉的劇情設計,威爾第魅力滿點的美妙音樂與歌劇裡精彩無比的獨唱與重唱唱段,讓我們一起認識這部經典不朽,各大歌劇院與音樂節中歷久不衰的重要歌劇作品。
《弄臣》(Rigoletto)是由義大利歌劇大師威爾第作曲的著名三幕歌劇,是他所創作的第16部歌劇作品,更與創作於其後的歌劇《茶花女》、《遊唱詩人》並稱為威爾第中期的三大傑作。充滿寫實主義的殘酷反轉劇情讓人印象深刻,而劇中美妙的音樂與獨唱與重唱唱段,經典不朽,多年來更是各大歌劇院與音樂節長虹製作。
![](https://bonart.com.tw/wp-content/uploads/2020/01/Verdi-1850s.jpg)
威爾第歌劇創作年份
(基本資料整理於網路與維基百科,並附上超連結方便檢索)
威爾第歌劇創作年份
|
仁斌老師的雙長笛演奏專輯《華麗聚焦~雙長笛與鋼琴的歌劇院之夜》,也曾收錄《弄臣》雙長笛歌劇幻想曲喔:
創作源起
(基本資料整理於網路與維基百科,並附上超連結方便檢索)
1850年,威爾第獲威尼斯鳳凰劇院委託,創作一部新歌劇。由於當時37歲的威爾第已發表過15部歌劇,是頗有名氣的作曲家,因此劇院給了他自由選擇題材的權力。威爾第最初打算以大仲馬的喜劇《凱恩,或紛亂與天才》為藍本,並請劇作家皮亞威(Piave)對原著進行研究。但威爾第始終覺得該劇的主題缺乏足夠活力。
不久以後,威爾第偶然讀到文豪維克多·雨果所作的法語戲劇《逸樂之王》(Le roi s’amuse)的劇本,該劇中《逸樂之王》主角法國國王法蘭西斯一世(François I),似乎諷刺且影射當時法國國王路易·菲利浦(Louis-Philippe)奢華糜爛好色生活,連原著者雨果的劇本本身在法國也飽受爭議,原本就因太具政治爭議性無法通過政府官員的審查,因此一直被禁演。
威爾第卻非常想譜寫這個題材,他認為這部作品擁有對 立、矛盾、因果報應等元素,加上角色個性鮮明、戲劇張力強烈等等,在寫作歌劇多年,此時期創作逐漸轉為社會寫實風格的威爾第而言,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好劇本。
後來分析他的決定以《弄臣》為劇本創作時說到:「這劇本包含了好幾個非常有力的命題…,大而深入的主題和一個稱得上戲劇史上最重要的創造人物。」。
因此最初此劇為了避開政治爭議性,原本標題定為《詛咒》(La Maledizione)。
威爾第並將 “詛咒” 這個字放在歌劇中,弄臣演唱的最後一句台詞:
「那老傢伙的 “詛咒” 居然應驗了!!!」(黎果雷多抱起女兒的遺體,高聲悲喊)
影片欣賞
12位傑出男中音的《弄臣》最終台詞表現:
維克多·雨果的法語戲劇《逸樂之王》(Le roi s’amuse)的50 週年劇本紀念封面
![](https://bonart.com.tw/wp-content/uploads/2020/01/Victor_Hugo_-_Le_Roi_samuse_1832-1882.jpg)
威爾第當時所處的北義大利是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領地,因此創作阻力自然就來自奧地利派駐北意地區的審查當局。
自創作之始,威爾第與皮亞威二人便一直很注意奧地利當局的反應。威爾第曾在給皮亞威的信中寫到:「我們一起用四條腿走遍全城,找個權貴可以批准我們寫《弄臣》。」在後來的通信中顯示,他們兩人一直出於被捕的危險中,而且他們也低估了奧地利審查當局在義大利執行法律的能力。就連鳳凰劇院的秘書,古里耶摩·布倫南,原先認為他們不會受到審查當局的審查,也變成了錯誤見解。
1850年初夏,開始傳出謠言,說奧地利審查當局將禁止《弄臣》的公演。因為他們認為雨果的原著可能將犯「大不敬罪」(lese majeste),因此他們不會允許這部「有傷風化」的歌劇在威尼斯公演。
於是8月,威、皮二人退居威爾第的家鄉布塞托,繼續創作,並擬定了反制審查當局的措施。而在兩人和劇院的通信中,也以原始劇名《詛咒》(La Maledizione)作為該劇的代稱。但很快,奧地利審查當局內部也用了這個名稱稱代威爾第的新作。
皮亞威為免浪費威爾第優美的曲譜,曾設想將劇名再改為《旺多姆公爵》,並把駝背的弄臣和對他的詛咒抹掉:因為在當時的民情,沿襲自中世紀之殘酷法律,凡是駝背者若無貴族收留賦予工作,駝背者一律下放至鄉下,也就是幾乎任其自生自滅。但威爾第完全反對這些變動,並且決心與當局當面談判。
這時,鳳凰劇院的秘書布倫南巧妙地化解了威爾第和當局的紛爭。他站在正面的立場,將威爾第的往來書信轉交當局,顯示威爾第脾氣雖壞,卻是個難得的藝術家。
最後雙方終於達成協議:「歌劇的場景須由法國國王宮廷,轉到法國或義大利某個公國」、並且「人物的名字需要全部更改」、「公爵在女主角家中就寢的場景需刪去」,而「公爵去酒館也不再是有意的,而是上了當」。「弄臣的名字也由『Triboulet』變成『Rigoletto』、,「男主角的新名字則來自法語『有趣的(rigolo)』一詞的諧音」,這意示著趣味的名字,成為了該劇的正式名稱~《弄臣》(Rigoletto)。
經過這麼多修改,《弄臣》終於1851年威尼斯首演。
(基本資料整理於網路與維基百科,並附上超連結方便檢索)
「弄臣」原始姓名角色「Triboulet」 J. A. Beaucé 與 Georges Rouget 繪製插畫
![]()
|
《弄臣》的1851年首演是空前成功的,下方是演出節目單: |
有關首演
首演的陣容如下:
首演於1851年3月11日 (指揮:朱塞佩·威爾第) |
||
---|---|---|
弄臣 | 男中音 | 菲力斯·瓦雷西(Felice Varesi) |
曼都華公爵 | 男高音 | 拉菲爾勒·米拉特(Raffaele Mirate) |
吉爾達,弄臣之女 | 女高音 | 特雷西納·布拉比拉(Teresina Brambilla) |
宮廷其他大臣,群眾等等 | 威尼斯鳳凰劇院合唱團 | |
伴奏 | 威尼斯鳳凰劇院管弦樂團 |
畫家 Roberto Focosi 所繪製的威爾第歌劇《弄臣》聲樂譜封面
![]() |
主要人物:
|
1851年《弄臣》首演男女主角 服飾手繪圖:
![]()
|
弄臣,指的是在貴族身邊的搞笑、寵幸狎玩的臣子,也常昧著良心協助君主進行各種犯罪,古語更常言:「昏君身邊多弄臣」。
劇情簡說: 《弄臣》劇中的主角是十六世紀義大利曼都瓦城中的一位老駝子,他是該城風流瀟灑又年輕的曼都瓦公爵(Il Duca di Mantova)身邊的弄臣。他為了取悅公爵,除了耍弄各種機巧、阿諛奉承外,因為公爵幸好漁色,他常常物色各式美女拐騙以滿足公爵本性。當大臣的妻女被公爵看上甚至侵犯後,他還會嘲弄那些滿懷憤怒的丈夫和痛心疾首的父親。 未料,這樣的悲劇終究也發生在他自己身上:弄臣在多行不義之後,被蒙特羅內伯爵 (Il Conte di Monterone) 詛咒報應終將降臨。 原來公爵意外發現弄臣隱藏在郊區之愛女吉爾達,竟喬裝成窮學生暗中追求他那純潔貌美的女兒。待自己珍愛的女兒被風流公爵玩弄後,弄臣氣憤不己、決心僱用刺客要將公爵殺死,未料最後被刺的竟是女扮男裝的女兒吉爾達~原來,隔牆獲悉行刺計劃的吉爾達已對公爵一往情深,心灰意冷之下卻甘願替公爵一死。 向來對朝臣妻女受辱的不幸大加嘲諷的弄臣,最卻讓自己珍愛的女兒成了詛咒之下的犧牲者。
歌劇序曲欣賞
這齣劇雖由華麗的宮廷盛會開始,最終卻導向悲劇,是一齣張力十足、歌曲精采的歌劇。我們從歌劇序曲裡,便能聽見威爾第用心鋪陳的戲劇化陰森氣氛,帶著附點節奏的詛咒動機在隱伏的氛圍裡高聲響起,更直接預告了此劇悲劇的色彩:
故事分幕解說
地點:義大利北部曼托瓦公國(Mantua) 時代:公元16世紀
《弄臣》著名唱段
|
公爵詠嘆調:《這位還是那位》(Questa o quella)
Pavarotti – “Questa O Quella” from Verdi’s, “Rigoletto”. 1964, Moscow
帕華洛帝《這位還是那位》大師班教學
Rolando Villazón 2013年,威爾第200週年錄音的MV版本
弄臣詠嘆調:《我們兩人是同道 ! 他用刀殺人》(Pari siamo!)
弄臣與吉爾達詠嘆調:《我的女兒!我的父親!》(Figlia!-Mio Padre!)
吉爾達詠嘆調:《可愛的名字》(Caro nome)
葛貝洛娃版
瑪莉亞.卡拉絲版
Nadine Sierra 演唱吉爾達
Diana Damrau 現場版
公爵詠嘆調:《有人自我身旁奪走她》(ella mi fu rapita!)
弄臣詠嘆調:《可恨的朝臣,卑鄙該死的!》(Cortigiani, vil razza dannata)
公爵詠嘆調:《善變的女人》(La donna è mobile)
當年熟被歌劇時,威爾第已知道此曲《善變的女人》必將成為名曲。由於擔心有人在首演前未經批准抄襲,威爾第制定了非常嚴厲的保密措施,並要樂手們遵守某些協定,在首演前幾天才可以使用樂譜,而且還得發誓不能在排練場外唱、甚至哼出《善變的女人》詠嘆調。
《弄臣》首演後果然這首詠嘆調廣受歡迎,據說此曲在首演翌日早上便有人傳唱。(果然威爾第當年的擔心是必要的)
《善變的女人》一直是歌劇史上備受矚目的詠嘆調。
歌詞是:
La donna è mobile qual piuma al vento, muta d’accento e di pensiero. Sempre un amabile leggiadro viso, in pianto o in riso è menzognero.La donna è mobil qual piuma al vento muta d’accento e di pensier.E sempre misero qui a lei s’affida, chi le confida, mal cauto il core! Pur mai non sentesi felice appieno qui sul quel seno non liba amore!La donna è mobil qual piuma al vento muta d’accento e di pensier |
善變的女人 如羽毛飄風中 言不由衷,反覆無常 看起來總是可愛的 誘惑藏於溫柔 你看她剛在哭泣 卻又露出笑容善變的女人 如羽毛飄風中 言不由衷,反覆無常她總裝作可憐模樣 千萬別輕信她 你若輕信她 必心生癡狂 你不會感受不到 那炙熱的歡暢 輕倚在酥胸上 將愛情來品嘗善變的女人 如羽毛飄風中言不由衷,反覆無常 |
據說威爾第知道觀眾喜愛跟著唱,因此特意在前奏之後放入一個延長休止符,用以阻止群眾一路唱下去,影響男高音獨唱。
樂譜如下:
![](https://bonart.com.tw/wp-content/uploads/2020/01/ver_rig_donna_vce_bma.gif)
《弄臣》第三幕四重唱:《美麗的愛之女》(Bella figlia dell’amore)
整段劇情連貫起來欣賞
四重唱《美麗的愛之女》(Bella figlia dell’amore)歷史最強版本
照片中由左至右:De Luca, Galli-Curci, Caruso, Perini, Angelo Bada and Minnie Egener。(歌手Marcel Journet沒有出現在照片中)
《弄臣》全劇欣賞
帕華洛帝+葛貝洛娃 DG經典版本
製作資訊
Composer: Verdi, Giuseppe Borsa: Corazza, Remi Producer: Hohlfeld, Horant |
如何唱出「美聲唱法」
四位討論聲樂家:
瓊.蘇珊蘭 Joan Sutherland
|
帕華洛帝分享演唱技巧實戰
Pavarotti about covered sound
Luciano Pavarotti speaks about Diaphragmatic Support.
Luciano Pavarotti speaks about Concentration, Diaphragm, Throat, Resonance.
Pavarotti speaks of using a Breath-Holding Exercise
延伸閱讀
【BON音樂】轉載:歌劇大師威爾第生平介紹 Giuseppe Verdi
【BON音樂】威爾第:歌劇《弄臣》(Rigoletto)介紹
【BON音樂】威爾第:歌劇《遊唱詩人》(Il TROVATORE)介紹
【BON音樂】威爾第:歌劇《茶花女》(La Traviata)介紹
【BON音樂】威爾第歌劇《阿依達》(Aida)介紹
【BON音樂】威爾第:刻畫深刻人性之《奧泰羅》(Otello)歌劇介紹
【BON音樂】年輕帕華洛帝精彩《安魂曲》獨唱錄音欣賞
謝謝您~來到蹦藝術❤️
認識蹦藝術的幾個方法:
1. 加入蹦藝術群組
實體與線上音樂講座訊息、各種音樂分享、優質音樂會折扣碼、精彩藝文旅遊行程…,好康優惠不漏接❤️
加入方式:
請先聯繫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本人,由林老師協助加入專屬課程群組。
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2. 聆聽蹦藝術 – Podcast
蹦藝術Podcast 一鍵通:https://linktr.ee/bonart
3. 贊助蹦藝術(單次或定期定額贊助)
從製播節目到網頁文章撰寫、網站維護,都需要經費,更需要您的贊助
無論是單次贊助,或者定期定額贊助,蹦藝術都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開卷蹦藝術.享受美好閱讀時光
☕️一杯咖啡.一點心意.支持蹦藝術☕️
各類合作提案,聯繫方式:
*手機:0917.670.518
*Line:https://line.me/ti/p/LB1ro0P0AU
*E-mail:jenpin888@gmail.com
更多音樂新知
2025-01-10
【BON音樂】蹦藝術X上海商業儲蓄銀行「豐富人生 X 音樂天地」公益講座:獵劇本高手、獵旋律高手、獵豔高手」:普契尼生平與他的音樂
在全世界十大上演率最高歌劇裡,普契尼就佔了三齣。他筆下細膩的愛情與詠嘆,流淌下無
2025-01-09
【BON音樂】蹦藝術每週音樂講堂(實體+線上)課程表《您的古典音樂最佳選擇🎵》(2025年1月最新)
在蹦藝術每週音樂講堂,您將體驗到:❶ 全面認識古典音樂世界.從基礎到全進階。❷…